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红楼梦原著只有八十回

红楼梦原著只有八十回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11)史湘云说:红楼梦只写了八十回
对喜欢红楼梦的人来说,看不到八十回以后的原著,是无法弥补天大的遗憾。张爱玲的三大恨事之一就是红楼未完。对他们来说,如果有一天发现了曹雪芹“后部”原稿,那要比科学界发现外星人更为兴奋。
已发现的《石头记》手抄本只有八十回。曹雪芹真的写过八十回以后的若干回吗?有没有可能八十回就是作者的定稿完本呢?如果作者只写了八十回,百年来红学热衷的话题一切推测全变成杞人忧天庸人自扰无中生有白费精力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1)“红楼未完”是人们的直觉和猜测
红楼未完的遗憾,古已有之。乾隆时程伟元在红楼梦序中就写:
《红楼梦》小说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究未知出自何人,惟书内记雪芹曹先生册改数过。好事者每传抄一部,置庙市中,昂其值达数十金,可谓不胫而走者矣。然原目一百二十卷,今所传乃八十卷,殊非全本。即间有全部者,及检阅仍只八十卷,读者颇以为憾。
但程伟元说“原目一百二十卷”,只有他一人这样写,再无任何资料证实,迄今没有发现后四十回有目无文的手抄本,估计是说谎。
程说假话也是情有可原的。《引言》末条说印刷本的花费并非公款开支,而是自掏腰包。印书的目的是要卖书赚钱的。这本书的卖点就是后四十回。他说后四十回原来就有回目,是暗示他那后四十回不是仿品假货。言外之意,他所收集到的文稿符合原来的回目。如果他直说全是“鼓担”上买来的真假难辨,或者说是高鹗先生续写的,那就跟古玩市场直说卖仿品一样,虽然做到诚信,但是书本滞销会影响收益以至赔本。不用说高鹗或什么人续的了,纪晓岚续的价值也跟原著无法相比,卖不上价。
清朝人为什么“颇以为憾”呢?因为八十回石头记看起来像没有完,看完八十回还不过瘾,像吃饭不饱似的。再说第八十回结尾还有“且听下回分解”,看官都心急火燎等着看下回呢。三国,水浒,西游,金瓶梅,封神都是一百二十回或一百回,石头记也应该没完。但等来等去无踪影,怎么回事?
正因为人们有这种心理,程伟元高鹗也认为八十回不是“全璧”,觉得如果光印这八十回石头记,人们还有遗憾。所以又续了四十回,用活字印刷出版一百二十回本,果然大受欢迎。程伟元肯定赚了不少银子。
清朝人多数认为程本就是全本。张新之,王希廉,哈斯宝等人对百二十本评点,评得津津有味,并没说后四十回是赝品。
到了民国初年,胡适等先辈研究得出结论,认为程高本的后四十回并非原著,而是高鹗所续。
现在又说续书者不是高鹗,是无名氏。反正不是原著。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张爱玲引为恨事的,就是没能看到原著真本。没有想过八十回就是完璧的问题。或者她想过认为,根本不可能是。

但有人认为八十回就是完本。
甲辰本梦觉主人给书作序,他说:“既云梦者,宜乎留其有馀不尽,犹人之梦方觉。兀坐追思,置怀抱于永永也。”
这个梦觉主人是懂艺术的。他认为八十回就很好。意思就是,红楼梦既然写的是梦,那就应该不完整,像做梦醒来一样,留下无尽的回味与想像的空间。
有些文学作品,没有结尾反而更好。
比如“满城风雨近重阳”这一句,已经成为常见的成语了。有人说:苏轼的“大江东去”和“明月几时有”两首词,结句都有点俗,如果去掉末尾会更好。《西游记》孙悟空的师父写得最好。他的猴子徒弟都那么厉害,他本人的法力应该更强,观音菩萨未必是他的对手,可以跟如来一比高下。但此人不知端的,没有交代是何方神圣。可知天外有天,宇宙中另外还有世界。
金圣叹腰斩水浒传,随意篡改原著为鲁迅诟病。但就艺术欣赏角度说,那后几十回确实有点煞风景。

《桃花源记》结尾:“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迷路就很好,如果不迷路找不到,说明报的是假案,浪费警力,要治罪的。南阳刘子骥是个书呆子,信以为真去寻找,当然白费了盘缠没找到。“后遂无问津者。”再没人干这傻事了。
脂本《石头记》批语说有好几回文字“迷失”了,这些文字是八十回本里没有的。迷失不等于丢失,而是找不到了。不迷失不行,跟《桃花源记》的渔人讲的故事一样,其实是子虚乌有。
人们认为红楼未完,是凭经验和直觉,但多数人的经验并不等于事实。太阳东升西落曾被认为是永恒真理,科学证明是地球自转造成人的错觉。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2)曹雪芹没把书写完。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写:
乾隆二十七年,子殇,雪芹伤感成疾,至除夕,卒,年四十余(一七一九——一七六三?)其《石头记》尚未就,今所传者止八十回。(详见〈胡适文选〉。)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胡适与鲁迅两位先辈认为,曹雪芹因为死得早,所以《石头记》只有八十回,如果多活几年,或许还不止八十回。
红楼如果因为作者早死而未完,最应遗恨的是作者本人,后人大可不必。因为人总要死,诸葛亮如果多活几年,或许能打败曹操改变历史。爱因斯坦如果多活几年,或者还有更惊人的成就。汪精卫如果少活十年,或许他的诗词文章会选入语文课本。这样思考历史,迟早会得抑郁症。
甲戌本第一回有一则批语:“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这可能是胡适认为全书未完的根据。胡适虽是文学大师,但理解能力还不严密。
批书人说“书未成”并不是说八十回后还未写完。而是指八十回本还在整理修缮之中。比如第十七第十八两回没有分回,第十九,第八十回没有回目。第二十二回批:“此回未成而芹逝矣”,因为此回的谜语没有黛玉和宝钗的。第七十五回批:“缺中秋诗,俟雪芹”,老先生觉得没有明写贾宝玉与贾环的诗,是个缺陷,要跟雪芹商量补写出来,但后来雪芹不同意。我怎么知道的?因为终于没有。
其实“书未成”主要是“未成印本”的意思。“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脂砚斋凡四阅评过”,还起了五个书名,都说明全书写完了。作者写“披阅十载……”时是乾隆十几年,到乾隆二十八年离世,将近二十年时间,书还没写完?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3)“碍语”太多,不敢让人看
“碍语”就是有可能犯文字狱的文字,严重会被杀头。清末民初就有人认为后部“碍语”太多,因而不敢传抄问世。
柯岚教授讲红楼梦,说曹雪芹害怕文字狱,都不敢说自己是书的作者,只说是整理者,更不敢出版自己的书,只在部分人当中传抄流行。原稿“后部”忌讳太多,只能放在家里,连传抄都不敢,就这样泯灭失传了。
作者有勇气写书,而且敢把曹雪芹三字写在第一回,却不敢出版让更多的人看?曹雪芹是文学天才,但政治常识几乎为零。他以为书稿如果犯了文字狱,乾隆皇帝看到“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篡成目录分出章回”,会认为曹雪芹只是个收集整理者,不予治罪。写书的目的就是让人看,不敢出版,“后部”甚至不敢传抄,那原来写它干什么?十年辛苦毕生精力写出来又甘心让它泯灭?不合情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怕文字惹祸的人,一定是小心谨慎,写文章规规矩矩。敢写“碍语”的人,一定是个不怕杀头的人。就像登山运动员,明知攀登珠峰死过人,偏偏还要登珠峰。临阵脱逃的人极少。恰恰相反,曹雪芹既把曹雪芹三字写上,早就把身家性命不当回事了。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尝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本,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日泪笔。(第一回)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批语有“哭成此书”一句,也意味着书基本完成了。书未成是指书还没有印为刊本发行。
写书的目的是给人看,不是死了往棺材里放,传抄是极不可靠的,往往会泯灭失传,十年辛苦就白费了。因此曹雪芹死后,老先生的最大心愿就是希望有人出力出资,将书稿刊印发行。这样老先生与死去的雪芹,在九泉之下也会“大快遂心”。“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就是后来的程伟元和高鹗两人,虽然写批语时不知道姓名。“是书何本”,是“何时才能成为印本”的缩写。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新传》里写,乾隆二十四年,曹雪芹带着书稿下江南,求人帮助刊印出版。可惜没有人敢印他的书,未能如愿。写书人的共同心理是读者愈多愈有成就感。十月怀胎怕分娩,十年写书怕出版,这事恐怕没有。
就算作者写了十年书又怕惹祸不敢出版,张爱玲女士的遗憾也大可不必。因为一部文学作品,以其传世的为准。没传世的草稿以至腹稿不算数。假如曹雪芹还活着,还保存着未问世的书稿,自己不愿意拿出来发表,也是人家的自由。你没有权利看别人不愿意公开的东西。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假如传抄出去会被杀头,你还为此表示遗憾,是很卑劣的心理。如果作者因“后部”犯禁而受到惩处,红楼梦当然也会被禁止流传。你连这八十回也看不到了。所以当年作者没传抄“后部”是明智之举,前八十回石头记才能被皇帝恩准出版问世。这应该庆幸,而不是遗憾。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4)“后部”原著被调包毁掉了
周汝昌先生认为乾隆治下的御用文人把原著后部毁掉了,代之以高鹗的“伪续”。
学界公认,雪芹原书只传下来八十回,以下的四十回是高鹗所续,伪称“全本”。此假“全本”是乾隆后期由宠臣和珅阴谋策划,得到皇帝默许的”,“事情就是官方设法将雪芹原书一百零八回的最后那一部分(约三十回书)毁掉,而篡改成为那一百二十回的样子的。”(曹雪芹新传283页)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为什么说乾隆皇帝默许的呢?《能静居笔记》有一则记载:曹雪芹红楼梦,高庙末年,和以呈上,然不知其所指。高庙阅而然之,曰:此盖为明珠家事作也。后遂以此书为明珠遗事。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高庙”即乾隆皇帝,“和”即和珅。乾隆“然之”,就是肯定了这本书政治上没问题。既然皇上肯定了这本书,为什么要把最后那约三十回毁掉代之以假的呢?周先生的意思是,乾隆“然之”的是前八十回,对“后三十回”不仅不“然”,而且很反感。要全部毁掉重写。这个任务就由和珅交给程伟元来完成。
程伟元高鹗用活字印刷出版《红楼梦》,使《石头记》手抄本流传后世成为名著,不仅无功,反而成了千古罪人。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其实程高二人对《石头记》抄本的整理,基本是忠实于原著的,没有太大改动。八十回中大段删掉的“碍语”,只有第六十三回芳官剃发扮男装那一段。这段文字中有对北方少数民族污蔑性称呼,涉嫌严重的民族歧视,不利于团结。
反过来说,程本还添加了一段讥剌朝廷的 “碍语”,就是第六十四回这一段:
贾琏自是喜出望外,感谢贾珍贾蓉父子不尽。于是二人商量着使人看房子打首饰,……又买了两个小丫鬟。只是府里家人不敢擅动,外头买人又怕不知心腹走漏了风声。忽然想起家人鲍二来。当初因和他女人偷情,被凤姐儿打闹了一阵,含羞吊死了。贾琏给了二百银子,叫他另娶一个。那鲍二向来却就合厨子多浑虫的媳妇多姑娘有一手儿。后来多浑虫酒痨死了,这多姑娘儿见鲍二手里从容了,便嫁了鲍二。贾琏一时想起来,便叫了他两口儿到新房子里来,预备二姐儿过来时伏待。那鲍二两口子听见这个巧宗儿,如何不来呢。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这段文字在已发现的手抄本里都没有,不知是从哪个本子抄来的。
为什么说这一段文字是讥剌朝廷的“碍语”呢?
传说皇太极死后,遗孀孝庄后姓鲍二济吉特氏,她与小叔子摄政王多尔衮有一腿。多尔衮是入关后的铁腕人物,野史还有孝庄皇后下嫁多尔衮的记载。此段写多浑虫死了,遗孀多姑娘儿看到鲍二有钱了,嫁了鲍二,有影射孝庄鲍二济吉特氏下嫁小叔子多尔衮的嫌疑,会让看官觉得第七回焦大骂的“养小叔子”也是意有所指。
可见程高二人审查文稿,标准还没有小尘土严格。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后三十回与前八十回应出自同一作者之手,前者基本能用,后者却要全部毁掉,有悖常理。
为什么呢?周先生说“雪芹原著,与现今流传的一百二十回假全本不同。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按周说,曹雪芹不光写了八十回后的“后三十回”,而且还有很多人看过。至少有四五个人看过“真本”,还不包括敦诚敦敏等好友。其中一位叫明义的写了不少诗,有两首是:
莫问金姻与玉缘,聚如春梦散如烟。石归山下无灵气,纵使能言也枉然。 馔玉炊金未几春,王孙瘦损骨嶙峋。青娥红粉归何处,惭愧当年石季伦。
周先生根据此诗,得出“全书的一条主线是大观园中众女儿由聚而散,荣国府之家亡人散,是政治关系的惨局。”
其实不必看明义的诗,只读红楼第一回,就能得出荣国府败,众女儿散是全书主线的结论。所以说乾隆说的“明珠家事”并不可信。纳兰明珠是康熙重臣,并没有家亡人散。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2-24 16:39:58
周先生意思是:真本“后三十回”内容是家亡人散,被程高等人毁掉,代之以伪续。这是毫无根据的。至于曹雪芹有没有写这后三十回,他是想都不想的。
试想,程伟元,高鹗以至乾隆皇帝,他们都是有文学修养的人,如果看到八十回后的原著,一定是跟常人一样先睹为快。世上悲剧结尾的故事很多,像《窦娥冤》《非烟》《李慧娘》《水浒传》等也照样流传,为何单对红楼下手。
再说,那真本怎样到了程伟元手中?

楼主:微尘土

字数:1742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6-14 15:19:18

更新时间:2020-02-24 16:39:58

评论数:8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