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莲蓬鬼话 >  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讲讲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非自然事件

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讲讲在心理咨询中遇到的非自然事件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我回来了……



-----------------————————————————————

由于我实在忘了上一篇《哲学恐惧》停在哪里了,所以,我就直接更新新的了。

《哲学恐惧》的结尾请大家移驾我的微博看。

http://weibo.com/lubendaren


——————————————————————————————————————



(以后可能不单独起名字了,大家接着看就好)




------------------------------------------



《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续)(1)



老师有一个表师妹。这里的“表”没有女字边,不是在诋毁她作风不好。“表师妹”这个词汇是我胡编的,意思是,老师的老师(也就是师祖老人家)和表师妹的老师是同门师兄弟,所以老师和表师妹算是隔代亲。学术界和曲艺界有些类似的地方,就是很讲究传承,谁是谁的徒弟很重要。
表师妹现如今做着和心理学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是一位成功的女企业家。不过当初表师妹是认真做过一段时间咨询师的。在她改行之前,有一位教小学英语的年轻女老师来找她咨询,结果这次咨询就成了表师妹的“绝唱”。从那以后,表师妹就再没碰过心理咨询这个东西。
女老师找到表师妹的时候声称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不敢和自己的学生有目光接触,上课时都是照本宣科,讲完拔腿就走。她这种讲法,教学质量绝对高不到哪去,学生们的英语成绩跟小孩拉稀一样,呈喷射状往下掉。家长急了,校长也急了,开教师会的时候校长当着全体老师的面骂她,说:“啊,你是怎么当老师的?上去照着念书谁不会啊!?傻子都会!还不如让体育老师去念,起码还有个亲和力!”
据说女老师当时并没表态,但是体育老师却摔门出去了。最后校长在相当尴尬的气氛中给她下了最后通牒,说如果不能改善教学质量就要坚决辞退她,她这才听人介绍过来心理咨询。
表师妹听了前因后果,当即摇了摇头,说她这不像社交恐惧症。
女老师也傻傻不明白,问,不是吗?
表师妹说,觉得不像。
“刚才你进屋的时候,少说我们这也聚着五、六个人,但是你并没有觉得恐惧对吧?”
女老师点点头,说,还真是。表师妹又分析,也许这点人还不足以引发焦虑,不过女老师刚才在叙述中提到校长召开全体教师会,还在会上当众批评她,按理说这种场合的冲击力肯定足够了,但是她那个时候依然没有觉得恐惧对吧?女老师又点点头,说那会确实没觉得怎么样——
正在这时,改变表师妹一生的怪事发生了。
女老师突然全身一僵,手抓着沙发扶手跟那哆嗦。表师妹被她这样子搞得莫名其妙,赶紧询问她怎么了?女老师用强压惊恐的声音问道:有没有听到窗外小孩子的声音?
表师妹说:“听到了啊。”然后还往外面看了看,楼下小学生的一路纵队浩浩荡荡地招摇而过。表师妹告诉女老师,隔壁小学刚放学,要是嫌吵可以把窗户关上。女老师这么一听才放心下来,表示不用了,没事。
表师妹那会儿已经有所警觉,觉得这人有点奇怪,而且肯定有事瞒着没说。表师妹当时年轻气盛,最大的梦想就是做一名心理学专家。她暗暗下定决心:我必须得从她这挖点东西出来。但是我估计,表师妹现在最后悔的事情就是当时没有立刻结束这场对话。
女老师和表师妹聊得很尽兴,自三点钟开始,后来也不管咨不咨询了,纯粹变成侃大山,一直聊到六点,天都黑了。表师妹本身是那种个人魅力很强,很健谈的人,不然后来也不会成为女企业家。教师这行本来就是要说话的。两强相遇,我觉得这俩人只要都有口气,一直聊到朝鲜统一全世界那一年都是有可能的。
俗话说得好:欢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
还有一句俗话叫:乐极生悲。
正当表师妹发觉时间有点晚,不知道怎么停下来的时候,女老师突然说了一句话。她说:外面孩子怎么还在玩啊?肯定还没写作业。
表师妹心中纳闷:孩子?
女老师自嘲道:“我这都成职业病了,一听见孩子的声音就想起上课。”
要说表师妹确实经验有些不足,如果是我,肯定就把话头掩盖过去了。但是表师妹就只会愣住不说话。女老师看见她这样也愣了,然后突然间,她就明白了,刚才还笑容可掬的脸,一下子变得扭曲起来。
女老师站起来,什么也不说,径直往外冲。表师妹反射弧比较长,这时候还没有恐怖的感觉,居然还想叫住她。女老师可不会听她的,三步并作两步,一溜小跑夺门而出。表师妹一想:我也甭呆着了,赶紧关灯锁门走人吧。
锁门的时候,她看见女老师跑错了方向,大门在西边,她往东边走。表师妹想都没想,就追过去叫她,喊:“走反啦,出口在那边——”边喊着,边往东面走,想要去迎一下女老师。但是,女老师根本没有折返回来,表师妹迎着迎着,就已经快要走到楼道尽头了……
之前没介绍,他们这家咨询室算是完全的社会经营,但也是租的学校的房子,刚才说到隔壁是一所小学,就是这个缘故。
表师妹不撞南墙心不悔,这个节骨眼还没有醒悟过来。他们咨询室在二楼,同楼层的其它公司早都锁门下班了,教学楼改建的办公楼还保留着中央是走廊,两边都是教室的格局。表师妹一个人走在黑黢黢的水泥楼道里,鞋底发出空空的回声。走到最东头,是条死胡同,哎——没人?
她这才开始觉得害怕。嗷地一嗓子,转身就跑。
在她跑的时候,之前的种种才拼凑起来。
女老师说外面有孩子在吵。她第一次说的时候差不多四点,确实学校放学,窗外都是孩子打闹尖叫的声音。但她第二次说的时候已经是晚上六点钟了,那时候除了看门大爷,学校里一个人都没有。表师妹仔细回忆,当时可谓是万籁俱寂,周围根本没有听到一丁点孩子的声音。
而表师妹看到的那个往东面走的身影,应该也不是女老师。

我记得曾有位姑娘在微博上这么问我:本哥,心理学真的是最危险的专业吗?
我当时没搭理她。不过现在我可以正面回答这个问题。
首先让我们来回忆一下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恐怖片,比如《闪灵》,比如《咒怨》,比如《驱魔人》等等。我们可以轻易地从这些片子里找到一个共通点——最邪门的永远是孩子。所以,如果
让我来评估,我觉得最危险的专业其实是初等教育专业。我们学校就有这个专业,祝他们长命百岁。
出了女老师那件事情之后,表师妹就不再干咨询了。其实也不是她多脆弱,只是当时正好有个机会让她去做企业讲师,她去试了一下,效果特别好,就顺势改行了。后来又开始做自己的生意。前几年,老师发给我一个视频链接,我点开一看,是表师妹主讲的企业文化培训教程。我看了几集,确实口才了得,很有煽动性。尽管她现在事业很不错,但我还是觉得她可能入错了行。如果她一开始就去做传销,说不定现在身家已经上亿了呢。
后来有个出版公司特别看好表师妹,给她策划出版了一系列鸡汤类的书,书中把她塑造成一个韩国总统朴槿惠式的禁欲知性女强人,每天一身温州产的职业套装,全国各地办签售。别说,广大读者还特别吃这一套,就跟痴汉看见大白腿一样哭着喊着买她的书。书的内容我没看,就看了一下生平简介,果然对她之前的咨询师背景大加宣传,不过却对改行的机缘只字不提。
可就我所知,表师妹火起来之后,女老师灵异事件不胫而走,行业内尽人皆知。不管在哪个领域,明争暗斗都是少不了的,有些嫉妒的人看准了封建迷信有损于知名企业家的头衔,想大做文章。
相对于表师妹来讲,其实我更关心那位女老师后来怎么样了,还有他们学校那个情商负数的校长,以及无辜躺枪的体育老师,都挺让人放心不下的。这所学校里的人一个个都那么鲜活,实属难得。而我当时并不知道,女老师事件的表象下面隐藏着更加令人毛骨悚然的真相。



(未完待续……)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我来啦……


大家圣诞快乐!!:)
-------------------------



(续2)

——————————————————————————


机缘巧合之下,表师妹某年在郑州的签售会我也去帮忙了。被邀请的其实是老师,她帮表师妹写了序,所以受邀去签售会露个脸,顺便玩一圈。订酒店的时候老师发现自己一人住一间屋,觉得空着也是空着,就把私生子一样的我也带上了。
剪断截说,郑州签售会圆满结束后,晚上出版公司老总带我们吃饭。饭桌上,我想起白天表师妹在读者面前即兴演讲的内容有些意犹未尽,提出想再听听。我管表师妹叫G老师。我说:“G老师,您白天的演讲对我特别有启发,您是完全即兴发挥的吗?”
表师妹说她本来准备了一套词,但是现场气氛很热烈,她准备的内容太冷静了,她只好随便说了。我由衷赞叹她口才好,我说,这得是有故事的人才能做到的。
我这句无心的恭维可能正好说到她心坎里了,表师妹当即一副点燃激情点燃梦想的表情,开始大谈特谈她创业的艰辛。老师冲我偷偷摆了摆手,意思是:别垫话给她,不然她能说到天亮去。
席间又有人问道,说:“G老师,您当初为什么不做心理咨询师了呢?我觉得这个工作特别好。”
表师妹就说,她最后一个案子,来访者是一个女老师,她教的班里面死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有一个双胞胎妹妹也在这个班里。妹妹老说自己能看见死去的姐姐,还能和她对话。这个女老师就和家长一起找了个世外高人,要给妹妹驱邪。结果驱邪没驱成,倒把女老师给吓病了。她倾尽全力,也没能治好女老师,所以觉得自己在咨询方面有了瓶颈,正在这个时候恰巧有机会转行,她就去做讲师了。
饭局中众人无不啧啧称奇,出版公司的老板倒是一副泰然处之的态度,看来是早就听说过。
我一琢磨,嚯,这说的应该就是女老师的那个案子吧?
回到酒店的标准间,老师第一句话就是:“别问我。我也不清楚具体的。”
我说我可什么都没说,这分明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老师说,就知道我肯定要问的,太具体的她也不知道,只知道女老师那个案子表师妹确实没处理好,后来还是她的老师收拾的烂摊子。
像这种捕风捉影的事老师是肯定不愿意给我讲的,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份上,我真不好再问了。
不过仅凭这一点点信息,也足够拼凑出一些事件原貌了。
当初表师妹就说女老师不像是“社交恐惧症”,这样一看,表师妹的判断是正确的。女老师站讲台的时候不敢和学生交流,她可不是害怕人多,而是害怕“孩子”。
表师妹给女老师咨询的那天,女老师说自己听到了孩子吵闹的声音,但是表师妹没听到,所以吓得女老师夺路而逃,因为她认为自己“见鬼”了。这种反应肯定和那个“世外高人”的狗屁驱邪有关,也不知道他做了什么,能把人吓成这样。
当晚,她俩聊了那么久,肯定说到了女老师来咨询的前因后果,所以表师妹也是受她影响,才看到了那个人影。十有八九是说话太多缺氧,眼花了。
我跟老师又随大部队在郑州逗留了两天。我发现上了年纪的人确实睡觉很轻,我夜里睡不着去厕所抽烟,每次都看见老师睁开眼睛瞄我一下,也不说话。后来大姨妈跟我说,那是因为她妈担心我的空床位上突然多出什么“东西”。大姨妈说,她妈出差从来都是要和人同住的,一个人就一定要大床房,她不喜欢屋里空出一个床位。我还真不知道老师也这么迷信。合着我是当作镇宅神兽被带去的。
大姨妈说,这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朴素的哲学思想。她还给我举例子说:“你还别觉得我妈迷信,有一句话你听过吗?’子不语怪力乱神’——”
我当然听过。一部分学者认为,这话应当翻译成“孔子不谈论鬼神”;也有人说应该翻译成“孔子突然不说话了,奇怪的力量扰乱了他的心神”。
后一种翻译就不多说了,纯粹是走进科学的调调,鬼故事常见的桥段。前一种则说明了孔子的鬼神观。“不谈论”不是不屑于谈论的意思,而是有审慎对待,不轻易触犯的心思。所以孔子其实是相信“鬼神”存在的。但我说这个的意思并不是说孔子信鬼我们就要信,这完全是两码事。
提到大姨妈,女老师这件事情她知道得比我更多,毕竟她和老师没有工作上的利害关系,所以闲话聊得更多一些。
她告诉我,那个女老师呢,其实对班上那个女孩子的死得负一点责任。
女老师确实是个好老师,她从小的理想就是当老师,所以工作很认真。死去的女孩子是双胞胎中的姐姐,两姐妹都很聪明乖巧,姐姐尤其学习好,所以女老师对她寄予厚望。但是小孩子难免有偷懒懈怠的时候,有一次姐姐得了感冒,但是并不严重,她当作借口没有写作业。女老师很生气,就狠狠地罚了她一次,让她把没写的作业抄二十遍。姐姐当晚写到深夜,内心羞愧委屈,又没休息好,病情就加重了。以前要是这种情况,肯定是要请假在家养病的,但是这次姐姐的父母也觉得之前对她管教不够严厉,所以和老师通气之后,坚决没有让她撒娇,第二天吃了药又让她上学去了。姐姐没这么被对待过,心里那个难受可想而知,结果一个简单的感冒突然就变得不可逆转了。
第三天的早上,姐姐没起床,她妈一看,已经烧得昏迷不醒了。送到医院想尽各种办法也退不了烧,几天之后,居然某名其妙地因为并发症去世了。
当时姐姐的父母和女老师都震惊了。一方面是无法相信感冒怎么会死人?一方面他们都冒出一个念头——是我害死了她。这个不约而同的想法,已经给事情的后续埋下了惊悚的基调。
然而震惊和自责并没有缓解死亡所带来的痛苦,因为他们不久之后就发现,双胞胎中的妹妹也出问题了。办完丧事之后,妹妹回到学校上课,就在女老师以为生活又要回归正轨的时候,班上有开始有学生给她打小报告,说妹妹总说奇怪的话,扰乱课堂秩序。女老师心想:这孩子可能受打击太大了,性格可能都会大变。她把妹妹单独叫到办公室,想和她谈心,安慰安慰她。
恐怖的前奏已经奏响了,但是这时候根本没人意识到。
女老师一看见妹妹的脸就觉得一阵心疼,她想到,从此这世上再没有另一个一模一样的人了。
她问妹妹,这么长时间没上课,学习能跟上吗?
妹妹说,跟得上。
女老师想起之前的教训,于是赶紧嘱咐妹妹,说别太辛苦,学习跟不上也没事,老师和父母都不会怪她。
妹妹还是说,跟得上。
女老师见妹妹这么说也就不再追问了。这个坎儿看来自己帮不上什么忙,还得妹妹自己渡过。
然后妹妹歪歪头,对女老师说:“姐姐说,她会教我的。”
就是从这句话开始,一切都不一样了。



(未完待续……)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云端的晴朗 2015-12-24 15:57:00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楼主又更新了,不容易啊!!!!等了这么久
-----------------------------
嗯嗯,我也很不容易,能拖这么久,好棒!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Lance爷爷 2015-12-24 15:24:00
好久见
-----------------------------
是 活久见吧……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W开始牙疼了 2015-12-24 08:43:00
温故而知新,看第二遍的时候,楼主终于更了
-----------------------------
辛苦了~我自己都不太敢看第二遍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我回来了……
-----------------
@抚笛听风 2015-12-24 13:20:00
————————————————————
本哥你总算回来了~
-----------------------------
嗯嗯 恍若隔世的感觉 再不来 世界都要改变了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继续 今天这一篇就结束了 还有下一集~~


------------------------------------------------



【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续3



几天之后,女老师和妹妹的父母凑在一起一合计,得出一个结论:这孩子魔怔了。
她妈边哭边说,这孩子前一段时间在家里老自言自语,开始没管她,后来老听见她喊:姐姐。他们夫妻俩都觉得是孩子太想姐姐了,总是忘记姐姐不在了。虽然他们听着觉得心里在滴血,但是也不忍心说她。
“这孩子肯定是得精神病了!”她妈下结论。
女老师心中也难受,于是赶紧劝:“也不一定,先别这么说。”但其实她觉得十有八九是精神病。
结果她爸接了话茬儿说:“对,不一定是精神病,可能是撞邪了,得赶紧找大仙儿看看!”
女老师心想:自己活了二十多年,见过不会聊天的,但真没见过这么曲解别人意思的。算了,人家丧女之痛,还是别计较。
三人商量了半天。两个女人,一个没主见,一个是外人,最终还是当爹的执意要请大仙来给孩子驱魔。女老师从始至终都不同意,但孩子毕竟是人家的,没办法。

之后的事情,表师妹在签售会后的饭局上也讲了一些。她说那个所谓的“大仙儿”啊,有可能还有点心理学知识。因为表师妹听了女老师的讲述之后,觉得“大仙儿”很懂得心理暗示的手法,虽然粗浅,但是却异常管用。
女老师说,她和夫妻俩带着妹妹去找大仙儿,大仙儿是个中年妇女,一个人住在南城一栋普通的居民楼里,楼道里贴满了性药广告。他们刚一进门,大仙儿就说:“造孽……造孽……”她爸把妹妹领到她跟前,大仙儿干脆把眼睛闭上了,转过身,好像很不愿意接触似的。
这时候她妈就开始哆嗦,觉得这人简直神了!还没说话就知道她女儿有问题。但其实她爸把事早都跟大仙儿说了。女老师是根本不信的,就觉得这人装神弄鬼,她想等这边结束了好赶紧劝说他们带孩子去医院。
大仙儿神叨了半天,终于转过身,指着妹妹说——她死了一半了。
她妈腿立刻软了,忽忽悠悠顺势倒在油渍麻花的破沙发上。她爸也慌了,但还站得住。

“她死了一半了。”

这话说得有技巧。既可以理解为妹妹自己命不久矣,也可以理解为她一奶同胞的姐姐已经死了——本来俩人,现在剩一个,死了一半。
然后大仙儿说,妹妹被冤魂缠上了等等大家耳熟能详的那一套话。她说她准备给姐姐招魂,让姐姐回来交代几句话,再超度净化。说着拉开手边的抽屉。女老师探头一看,不禁咋舌——满满一抽屉都是各种法器。有降魔杵、木鱼、桃木剑、十字架……反正什么流派的都有,还有半盒乌鸡白凤丸,估计大仙儿有点月经不调。
招魂的过程咱们不再赘述,大家去林正英的电影里看,差不太多。单说大仙儿选中女老师,让她做了一件事。刚开始女老师是完全不信的,也不想配合,大仙儿估计就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重点对她展示了自己的“法力”,一下子把女老师唬住了。
大仙儿做了什么呢?就是让女老师拿着一个项链坠。
她要女老师胳膊架在桌子上,稳定住,右手捏着项链坠,让它悬在半空中。然后要妹妹正坐在项链坠下方。她跟女老师交代:“闭上眼睛,在脑子里想象,XX(姐姐的名字)回来了,她握着你的手摇晃项链坠。但是你不要随她的意,要稳定住手不要动,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要动,也不要睁眼——能行吗?”
女老师点点头,搞不清楚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她不清楚,但是表师妹清楚啊!这其实是咨询师常用的一个小测试,主要目的是测试来访者的可受暗示程度。有的人很容易接受暗示,有的人很难,在施展催眠术之前必须要了解这个人能不能被催眠。“摆坠”是很常用的手法。咨询师会要求来访者闭眼在脑中想像项链坠摆动的样子,但是手要努力保持静止。易受暗示的人,手会不自觉地动起来,最后睁眼一看,项链坠也就摆起来了。
女老师不懂这种伎俩,就乖乖闭上眼睛,想像姐姐握着她的手,其实光是这么想也已经够吓人了。过了一会,女老师隐约听到屋里有人哭,听着像是孩子她爸,还没等她听真切,她妈也开始叫唤,女老师仔细那么一分辨:哎呀!她在叫姐姐的名字!
饶是女老师心智再坚定,也会慌张了,而且她也不是什么坚定的人。她吓得睁开眼睛,立刻看到手中的项链坠正在大幅度地摇摆!她爸妈又惊又急,内心戏体现在表情上又多加了十八般变化,实在无法形容。
难道死去的双胞胎姐姐……真的回来了?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我推测,表师妹当初肯定把“摆坠”这种伎俩的内在原理讲给女老师听了。但是先入为主,在大仙儿故意渲染之下,女老师已经认定姐姐的鬼魂回来了,还曾握着自己的手摇摆。所以任凭表师妹如何解释,她也不会立刻消除那种恐惧感。而且我们之前也说了,影响她的其实还有那一丝愧疚感,这就不是简单解释心理学原理能治好的了。
老师和表师妹联系不多,但表师妹偶尔也会来我们中心坐坐,每次来都说:还是学校的环境亲切。
表师妹跟我说,大学是人生中最后一个可以犯错的阶段了。可以乱谈恋爱,乱看书,乱交朋友,乱扯蛋,反正不管做错了什么都还有机会改,因为我们是“学生”。学生,学生,不犯点错怎么能学到对的呢?但是一步入社会啊,人们就不允许你犯错了。
我跟她说,我看过她讲座的视频,对里面一段讲现代人如何自处的阐述特别有共鸣。表师妹感慨地说,关键是得原谅自己。老师坐在一旁听见了, 频频点头。
老师曾经跟我说过,表师妹就是因为无法原谅自己的“无能为力”才放弃了咨询师的前途。她试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帮助女老师,但是她就是无法摆脱对小孩子的恐惧。眼见她的教师事业一点一点崩溃,表师妹自己也崩溃了。
表师妹的老师对徒弟有一个要求,就是对来访者一定要负责到底,不能半途而废。人家中途不来咨询了,你也得一直跟进,不能让来访者有被人放弃的感觉。

要说人生真是处处存在巧合,我有一次坐海航的飞机,无聊翻飞机上放的过期杂志,发现里面居然有一篇表师妹的采访,照片P得太过华丽,一眼没认出来。采访稿里又提到了她曾经的咨询师身份,问她有没有很难忘的事情。
表师妹在采访里说,最难忘的就是有一个她很想帮助的人,但是最后还是没帮上忙。她说那个人很喜欢孩子,想做的工作也和孩子有关,但是她又害怕孩子,是一种特殊的恐惧症。
记者问:那最后没有治好吗?
表师妹说:没治好。最后我们俩都精疲力尽了。还是我的恩师出面,提出我已经无能为力了,让那个人去医院治疗,因为他(采访里用的是“他”,因为记者也不清楚表师妹说的是男是女)经常产生幻听,按理说是属于精神病,也不应该咨询师来治疗。但是我知道这是老师在为我开脱,老师从来没有放弃过一个病人,但是他主动让我放弃了,他不想看我崩溃。
记者问:那个人,患者,他会幻听到什么呢?后来在医院治好了吗?
表师妹说:这涉及到具体病情,不能说太多。我就记得我最后一次见他,他拿出一个项链坠在眼前晃。他认为总有人跟着他,他就用这种方式来确定周围有没有人。后来我们没了联系,估计这种情况到了医院也很棘手。

我跟大姨妈提起我看到这篇采访的事,说我一看就知道这说的是女老师的案子,真是太巧了。大姨妈说,这有什么可巧的?表师妹曾经受聘于民航系统,我看到的那本杂志是民航自己做的内刊,为了凑内容肯定得采访她啊,指不定还有多少篇和她有关的文章在天上飞呢。
原来还有这层关系。我先知道了女老师案子的内情,再带着对号入座的心态来找蛛丝马迹。所以,一点都不巧。
大姨妈说,我要是找某某期的某某心理周刊来看,还会有惊人发现。她很早之前就看过一篇表师妹的论文,写的也是女老师这个案子,看来这事对她影响实在太大,不管写什么都避不开。
我按照大姨妈说的,在期刊网上把哪一篇文章找到了,找到的同时我就吓了一跳,我发现这篇文章我居然下载过。肯定是哪次期末写论文的时候,海选相关文献才下载的。这总应该算是巧合了吧?
那篇论文其实也没写什么,就是简单提到了女老师案例,论文的主题是在讨论“妄想和幻觉”与“有迷信色彩的认知误判”如何区分。
论文有一段描述,说A、B、C三人在“大仙儿”的诱导下相信死者回魂。笔者询问C是否看到了死者的鬼魂,C回答没有,但是确信种种迹象表明无法排除这种可能,并且以“子不语怪力乱神”的典故试图说服笔者。
笔者问C:是否和死者鬼魂有过物理上的接触?
C回答:有。
笔者问:什么样的接触?
C回答:在大仙儿招魂之后,我们(A、B、C)抱着D(死者的妹妹)痛苦。我们想请求她(死者)原谅我们,因为我们的过失,才导致她死亡。然后我感觉到衣角被猛地拉了一下,A也感觉有人打了自己一下。但是我们身边并没有人。
表师妹在论文的最后说,A、B、C三人虽然坚信死者鬼魂归来一说,但是并没有夸大叙述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是通过逻辑推理从侧面证明自己的想法。这和“幻觉”有本质上的不同,这是在迷信文化影响下所产生的认知误判,应做非病推断。
我读完之后长吁一口气。如果证明了女老师并没有产生幻觉,那就可以断定她属于严重心理问题,而不属于精神疾病。只要不是病,她就可以接受咨询,而不用去医院。
看来,表师妹是想效仿周伯通的“双手互搏”——用自己的论文证明自己的无能。
女老师那么害怕小孩子,估计是认为“姐姐”没有原谅自己。另一边,表师妹放弃了咨询师的职业,估计也是觉得对女老师有愧。看透了这件事之后,我忽然愈加佩服起老师来。人家虽然是科学工作者,但也不避讳自己怕鬼,这才是真正做到了自己原谅自己。





(本篇完)(下集待续)
………………………………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又来喽~~~



--------------------

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续)4



——————————————



前文提到的那位和学生关系不错的团委老师,他有个老乡,我们叫她F姐吧。F姐在家乡做了十多年小学教师。本来她的命运和大多数老家的同龄女子一样,到了岁数结婚生子,安安稳稳地度过一生,但是悲剧却发生在她身上。
她的孩子生下来之后又白又胖,叫人特别喜欢,全家人都特高兴,婆婆成天笑,说这孩子脑袋小身子长,以后肯定是大高个。F姐虽然是文化人,但对孩子也不是什么都懂,当时没在意婆婆这话。可是这孩子养着养着,F姐就发现,怎么长得一点都不像我和他爸呢?这孩子鼻梁特别塌,俩眼睛离得也有点远,还老吐着舌头。F姐的老公也注意到了,神色也越来越凝重。还没出月子,夫妻俩就带着孩子去医院检查,大夫看了孩子立刻说:做个染色体检测吧,看着像是唐氏。
那时候他们都不懂什么叫唐氏,那大夫也是个糙人,直接就说——唐氏就是弱智。
F姐听完,抱着孩子,呆了半天。她丈夫又问:那这孩子是我的吗?
原来,她丈夫在家的时候根本不是担心孩子有病,而只是觉得孩子长得不像自己,怀疑自己老婆偷人而已。F姐那时候也顾不得和他吵架了,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徘徊在心里:不管这孩子有什么病,也得养下去。两周后,染色体检测结果出来,果然是唐氏综合征,而且还有先天性心脏内膜不全的并发症。
唐氏综合征,因为患儿的面容特征很像欧美国家刻板印象里的蒙古人,所以也叫“蒙古症”。比如迪士尼的动画片《花木兰》里面的蒙古大汗,那眼睛宽得,怎么看怎么像弱智。不过也不是眼距宽就是有病,也有很聪明的,比如舒淇。
因为“蒙古症”这个名字带有歧视性,现在已经不这么叫了,可不管名字怎么改,这病始终没办法治,只能预防。得了唐氏的患儿智力低下,自理能力差,还经常伴有并发症。对生下唐氏患儿的家庭来说,从某方面来讲,这是痛苦的开始。
F姐得知孩子有病之后,整天抱着孩子哭,根本没心思管其它事。这时候父亲和母亲的差异就体现出来了。F姐的老公立刻想到要找医院讨个说法,为什么怀孕的时候没查出来孩子有问题?F姐医院推脱说是孕妇自己说不做唐氏筛查的,可实际上,是当时医生漫不经心地问她做不做“唐筛”,F姐不懂,就问:“唐筛是什么?”
医生随口答道:“做不做都行,反正准确率也不高。”F姐就没在意。
她丈夫大闹医院,最终医院也知道自己理亏,赔了三十万。在F姐老家那个小城市,这笔钱已经不少了,但是对于孩子的健康,这笔钱又什么用都不管。孩子后来又查出来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时候,据F姐自己说,她那时候都麻木了,心想:还有什么病干脆一起来,咱一勺烩了,别这么一个一个往外蹦了。
但是之后的发展,F姐无论如何也没想到。F姐跟丈夫提,要拿钱给孩子先把心脏病治了。他丈夫说:“反正孩子也是傻的,别治了,还不如拿钱干点别的。”
F姐没想到丈夫居然这么说,就跟他吵,说,不行!必须得给孩子看病。她丈夫冷冷地表态,说钱在他那,他肯定不会给,如果F姐一定要钱,就给她五万,治不治病他就不管了,多了也没有了,剩下的钱得留着买房。
本来按他们那里的习俗,百天酒一定要大办,比婚礼都重视。但是丈夫拿了赔偿之后又自作主张,说百天不办了。F姐那时候心思还乱着,没想清楚,居然还比较体谅:孩子有病,没心情办酒席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她丈夫并没有告知亲戚是怎么一回事,所以过了应该办酒席的日子之后,还是有人陆陆续续过来串门看孩子。就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一件F姐这辈子都想不明白的事。
F姐的婆婆不想让亲戚看见孩子,让她躲在屋里不要出来。F姐觉得委屈,但也不能顶着来。有亲戚来了就问:怎么不办酒啊?孩子呢?
不知道是房子真不隔音,还是故意要说给F姐听,她婆婆冷笑着回答:“还办什么酒?都不知道能活多久。”
F姐本来已经心力交瘁了,猛然听到这么一句话,差点气晕过去。她再一琢磨丈夫最近冷漠的态度,和赔钱那件事,她终于明白了。只有她自己会义无反顾地爱自己的孩子,不管他是残是傻。而丈夫、婆婆,要的只是一个健康的后代,他们根本不想认这个孙子。
正在F姐欲哭无泪的时候,里屋的门被推开了,一个亲戚家的孩子走进来,说要看孩子。F姐心想:还是孩子心地纯良,没有偏见。
那个男孩子,爬上床,盯着看婴儿的脸,一直不说话,足足看了一分钟。F姐心想:他肯定没见过这么小的婴儿,觉得好奇。然后男孩子要求抱一下小婴儿。F姐答应了。
男孩子伸手把婴儿接过去,突然咧嘴一笑。
F姐觉得那一刻全身的血液都冷了。
男孩子一边笑,一边说道:

他快死了。他快死了。他快死了。

他不停地重复这句话,F姐气得大叫起来,把孩子抢过来,拿起枕头打他。男孩子一低头,开门跑出去了。丈夫听见屋里的动静,进来呵斥她小点声。F姐脸色铁青,本能地向丈夫告状,说不知道谁家的孩子,刚才进来说他们儿子快死了!
丈夫听完居然笑出了声,让F姐别再装疯了。他说,哪来的孩子?家里根本没来孩子!他说F姐生出这么个病秧子,人家躲还来不及,谁还带孩子来看?
F姐吓得脸色惨白,说不出话来。她丈夫还以为她自知理亏,也就没有再搭理她。
后来F姐也问了一些亲戚,证实那天确实没有孩子来家里串门。有人问她:“那个男孩子长什么样啊?”F姐这才发现自己根本说不清楚,只是觉得肯定在哪见过。其实她自己心里明镜一样——亲戚家里根本没这么个人存在。




(未完待续……)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云端的晴朗 2015-12-29 00:18:00
我说楼主你写这些东西会不会害怕啊,你害怕的时候怎么办
-----------------------------

会害怕。

但我阳气旺盛。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玉_没 2015-12-29 09:01:00
等更新
-----------------------------
:)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续5~~~


--------------------------------


(由于我对故事的顺序做了一下调整,所以新故事里面会夹杂原来的老故事。老朋友可以直接跳过分割下面的部分,新朋友阅读无影响。)






F姐这段往事,我大部分是从团委老师那里听来的。我不清楚他讲的时候是否已经有了结论,至少我在自己心中对那个“神秘男孩”的身份有过一个大致推测。


------------------分割线-------------------------------------------------

我们学校有很多八卦,一般的热门“八卦”分为两种:一种不可信,一种较可信。较为可信的八卦会有两个显著特点:
一、当事人非常多。
二、无法找到自圆其说的科学理论。

我比较青睐于这类传说。人多虽然嘴杂,但往往说辞可以互相印证。另外,当一件事无法用常理来解释的时候,当事人往往不敢做太多添油加醋的事。
有一个比较著名的事件,在我入学之前发生的,大概是1997年。这个事件因为牵扯面比较广,虽然因心理系而起,却已经不仅仅是心理系内部的事了。

电影里学武功的时候,高人总是会告诉你:要想打人,先得挨打。
这话放在心理咨询上也成立。如果想当咨询师,首先要被咨询。
“团体心理辅导”是很多人在一起互帮互助的一种心理辅导方式,我们常在欧美电影里看到,比如《飞越疯人院》,比如《搏击俱乐部》。基本形式是很多人(至少两人以上)坐在一起聊天,互相学习态度与行为方式。
这种心理咨询方式有几个基本要求,首先人越多越好,其次彼此之间得有互动,得有共同的目标。所以对于想要解除“毒瘾”、“酒瘾”的人群特别适用。
本来这种形式只是在心理系的课上老师会拿来演示一下,基本内容就是做游戏,互相夸,帮助大学新生建立学习态度,认清身份转变。后来这种辅导方式被校领导看中,用来推广到全校培养学生干部。
团体心理辅导需要一个非常有经验的人来组织,当年组织这个“学生干部培养团体心理辅导会”的老师我曾经还上过她的选修课——《儿童心理学》。老师姓W。这老师特逗,是没讲两句话就自己笑个不停的那种,人挺开朗,的确适合组织团体辅导。
出事的那次辅导一共有21个学生干部参加,各个学院、科系的都有,致使出事以后传播得特别快。
一般开始的时候,老师会让大家围坐成一圈,然后各自在自己的位置上介绍自己:包括姓名、爱好、优点等。一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会觉得这样有点傻,但是这就是团体辅导的意义。
所有人介绍完一遍,肯定互相还记不住,这时候就开始玩游戏。
那一次,W老师先带着学生们做了一个简单的游戏,叫《大风吹》。
还是所有人围坐,随便指定一个人开始,他(她)先说:大风吹!
其他人就得接着大声问:吹什么——?
他(她)回答:吹穿黑衣服的!
这时候所有穿黑色衣服的人就得从座位上站起来,迅速找同样站起来的人换位子,谁最慢,或者把指令弄错了,就由他(她)开始下一轮大风吹。
开始玩的时候很热烈,什么“吹染头发的”,“吹A型血的”,还有人喊“吹处女”,结果所有女生都争先恐后地站起来,连老师都站起来,弄得哄堂大笑。
这时候有人发现,总有一个女生,每次不管“吹”什么,她都站起来,玩得特别开心。
当事人回忆说:我们大家都注意到那个女生了,因为她每次都站起来,有一次喊“吹全体男生”她也站起来,不过她动作特别快,总能找到空位子坐下,大家也都不熟,所以没人揪她犯规。当时就以为是个比较秀逗的女生罢了。
另外一个当事人回忆:我觉得好像在哪见过那个女生,脸很熟,但是又想不起来在哪见过,看着挺亲切的。后来问过别人,别人也和我一样的感觉,觉得她很眼熟,但就是想不起名字。
当时在场的二十多人,他们不约而同地对那个不知名的女生抱有“亲切”、“熟悉”的情感,类似“儿时玩伴”、“老同学”的感觉。但经过调查,他们每一个人又都确定自己的朋友中并没有这样一个人,而这个女生,甚至不是我们学校的学生。学生干部对自己的学院都是比较熟悉的,很多人回去专门查花名册,都没有找到这个人,换句话说,这个人根本不存在。

游戏继续,《大风吹》玩了有二十分钟,大家乐此不疲。说这个游戏简单,是因为不用记忆人名。而团体心理辅导很重要的一个“伎俩”就是强迫所有参与者尽快熟悉,形成团队意识。
所以W老师又教了大家一个新游戏,叫《他乡遇故知》,这个有点难度了。
首先两两分组,使劲记住和你一组的人,你们俩就是“故知”。这时候老师喊:
“进京赶考喽——”
大家就四散分开,同一组的人分开越远越好,然后开始和不认识的人装模作样地攀谈,主要内容也是询问对方的姓名、来自哪儿。例如:
“敢问兄台尊姓大名啊?”
“我陈二狗,96物理系的,兄台呢?”
“不才,张赛花,95数学系.”
“师兄师兄!”
“不敢不敢。”
(这里确实有点囧,不过游戏就是这么玩的。)
然后老师冷不丁地扯嗓子喊:“他乡遇故知!”
不管你聊得多起劲,也得立刻停下,找当初和你分成一组的“故知”,两人找到彼此后要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游戏如此循环往复下去,每次“故知”都要增加人数,变成三人一组,四人一组,直到全员分成两大阵营,无法再增加人数为止。
前面说到,这次参加辅导的学生干部共有21人,两两分组会剩下一人,W老师本来准备充当一回“故知”,带着大家玩,但是自由组合后竟然发现没有人剩下来!
不过,W老师属于比较天然的类型,所以只是迟疑了一下,根本没往心里去。游戏按计划进行。
当时和“秀逗女生”分到一组的师姐这么说:
“我介绍完自己后,等着她说,结果她只是笑,不说话,我就问:你叫什么名字?后来,她好像说了,我听了却记不住。游戏开始后,我和她分开。老师喊:他乡遇故知!我赶紧找她,但是怎么也找不到,正着急的时候,她突然从后腰一把把我抱住,我回头看,她笑得特别开心,我也没在意,把她的手掰开,手拉手围成一个圈。然后老师说三个人一组,我们这组多出一个,四个人,新来的两个男生问那个女生叫什么,她还是不说。这次分开的时候,我一开始就注意找她在哪,但是找来找去,根本找不到,她总是在‘他乡遇故知’的时候突然出现。后来我问了至少十多个人,没有人在‘进京赶考’阶段和她交谈过。”

听到这里,你可能会自己找到很多合理的解释,比如:有种人本身就没什么存在感;在混乱的游戏中一时间找不到人也是正常的。
也许目前为止还能说得通。
游戏继续,但是不安的气氛已经在众人之间蔓延了。
纯天然的W老师浑然不觉,结果是她把大家导向了一条不归路。
她说,接下来再玩一个《人名抢椅子》!
众人大眼瞪小眼,等着她解释游戏规则。
规则很简单,就是在普通版的《抢椅子》上加个新环节。没抢到椅子的人可以随意指定一个抢到椅子的人PK,两人轮流叫在场的人的名字,不能重复,被点到名的人帮忙喊一声:到!这就看谁在前两轮游戏中认识的人多,先叫不出来的人输,离开游戏。游戏目的在于帮彼此进一步熟悉。
游戏比想象中激烈,又得运动,又得动脑,而且输了的人需要继续帮忙喊:“到!”还会不自觉地帮PK的两人想还没叫到谁的名字,所以根本没有冷场的机会。
游戏迅速进行到只剩下两个人,剩下一名瘦小男生和那个秀逗女生。到了这个时候,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秀逗女生的古怪之处。
首先,她抢椅子又狠又准,每次都立刻抢到。这个不算什么,也许人家身体素质好。
其次,从没有人找她PK过,这是一个非常小概率事件。PK是随机的,已经进行过20次,却唯独她没被人找上过。
最后,最令人费解的一点。进行过三轮游戏后,所有人都熟悉得差不多了,但是仍然没有人知道秀逗女生叫什么。
终于游戏进行到最后,仍然是秀逗女生抢到椅子,瘦小男生愣了一下,可能没想到一个女人有那么快的速度。PK开始,瘦小男生立刻说出一个人名,下面有人喊:到!
然后便是沉默。
从这一段开始,故事的说法开始变得不同。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有人坚持说秀逗女生当时连续叫出了几个人名,但是被叫到的人却没有反应,没有喊到。
更多的人坚持她根本没说过话,只是坐在那笑。
诡异的并不是这个女生到底做了什么,而是为什么同在一个现场的人会有不同的经历。
而最诡异的事情是,当事后大家核对那个女生的特征时,每个人说的都不一样。有人说她是短发,有人说她头发已经过肩;有人说她穿着白衣服,说人说她穿黄色的。
那时亲历过事件的心理系学长流传下来的形容是:她就那么笑嘻嘻地看着四周,不说话,场面一下子从特别热烈变冷了。但是她根本不在意。她不和任何人对视,脑袋不停地摇来摇去,好像目光在追逐什么东西。说白了,就是根本不屌我们,也根本没打算配合。
后来W老师出来干巴巴地圆场,说了些总结的话,说瘦小男生赢了。这时候大家逐渐回神过来
辅导结束后,W老师让每个人在名册上签到,然后赠送小奖品。
高潮来了。
当签到最后一个人的时候,奖品不够了。
每个人都经过老师面前签字,签字数量是对的,但是奖品少了一个。这只有三种解释:
一、老师更年期健忘,少带了一个。
二、有人多拿了一个。
三、多了一个人。
这时候天然呆W老师问了一个最不该问的问题:“咱们一共几个人?”
有人数得快,回答:不算您,21个。
有人数得慢,却发现了异常。

那个秀逗女生不见了。

但是教室门始终是关着的,没有人离开。如果她是趁大家签到的时候不注意溜走的,也应该能听见开关门的声音。我们学校的教学楼是20世纪50年代建的,门是铜轴木头门,不可能没有声音。
这时候大家彼此一交流才发现,没有人认识她,她不属于任何一个科系。
在下一次团体心理辅导时,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学生干部没有出席。所谓法不责众,校领导不知道听说了什么,也没有再坚持搞下去。

大家可以看出,F姐的旧事和我们学校这桩传说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
先说“秀逗女生”。我自己对这件事有两种解释,一种比较无聊,但是有社会学理论的支撑。
人群有一种“从众效应”,个体在群体中会丧失大部分判断力,盲目遵循他人的意见。也叫“羊群效应”,在经济学上常用——经济学离不开社会学和心理学。
对秀逗女生相貌和穿着的多种不同记忆正是“羊群效应”的一种表现形式。
什么是短发?什么是长发?个人理解不同。我有一件衣服,我自己认为是粉绿色,但我妈非说是蓝色。当第一个人提出:不对!那女生是长发!其他人就会对自己的判断产生怀疑。而多长才叫长发?没人下定义。所以在那种慌乱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对秀逗女生外表的不同观点。
秀逗女生身上的众多疑点,合在一起看好像挺唬人,但逐条分开分析,好像也不算什么。
为什么她能从二十多人眼前消失?我觉得就是你们没注意。
为什么奖品少了一个?我偏向于更年期的说法。
为什么她老笑?难道还哭?
为什么她头发光泽度那么好?飘柔。
只有一个问题我无法从科学的角度解释——她到底是谁?
我想到了一个日本神话中的人物——座敷童子。
座敷童子和镇宅神兽的作用是一样的,是无害的。他(她)可以保佑生活在这栋房子里的人健康长寿。他(她)喜欢游戏,喜欢小孩子,没有一定的形象,会变成你熟悉的模样混在人群里一起玩。我们学校建校已经有60年,建筑都是老的,出现个把用飘柔的座敷童子一点也不稀罕。
所以,其实我校的著名事件本质上还挺温馨的。



----------------------分割线结束-------------------------------------




再讲F姐家的“神秘男孩”,我觉得他也应该是座敷童子。
可能有人要问了:不是说“座敷童子”是无害的么?不是说是很“温馨”的么?怎么这家出现的这个会诅咒襁褓中的孩子呢?难道座敷童子也有品行不端或者更年期情绪不稳定的问题吗?
我觉得啊,如果以“座敷童子”这个前提来讨论,F姐家出现的这位也不能算是做了什么坏事。按照F姐自己的说法,那“孩子”只是说出了事实而已。心脏内膜不全如果早期治疗不及时,就会有死亡危险。当时F姐不懂,医院也没有强调(现在想起来,也许是她丈夫故意瞒着F姐放弃治疗 )。
我想起一篇神话故事,说乌鸦和喜鹊都是天上的神鸟,都是下凡来给人类报信的,只不过乌鸦只报坏事,喜鹊只报好事,人就开始痛恨乌鸦,认为它不吉利。其实哪是乌鸦不吉利,它不过是说了事实而已,那些倒霉事可跟它一点关系都没有。
所以说,座敷童子也是要学点职场话术的,别老说大实话,实话才伤人。
不过,这个话是咱们自己说说而已,所谓“座敷童子”,也属于怪力乱神的一种。神鬼之说无法解决问题,只能算是在真相出现之前的一种安慰罢了。比起错误,人好像更害怕悬而未决的东西。

自从更年期的座敷童子大人显灵之后,F姐天天担心自己的孩子会突然夭折,结果真的养了不到一岁就因为心脏病去世了。孩子死的时候,F姐没哭,当然她丈夫和婆婆也都没哭,她丈夫还以为F姐想通了,表示可以再生一个孩子,但是F姐转手就跟他离婚了。他丈夫当然不同意,但是这也由不得他,反正F姐是铁了心不想这么过了,买了张火车票,连夜跑到北京,从此和那个家断了联系。
F姐本身是做小学老师的,文化水平不低,人也聪明。后来在团委老师的帮助下,她在北京西城一所特殊学校里继续做老师,不过并没有坚持多久。

说了这么一大堆F姐的前史,是为了引出下面这件事,我自认为这个事件和劳老师以及大姨妈息息相关。
F姐所任教的这所特殊学校,知道它存在的人不多,我们简称它为P校好了。P校只接收智商低常儿童。
“智商低常”是针对“智商超常”的一个概念。一般智商90分算中间值,低于70的算“低常”(也就是弱智),高于130的算“超常”。现代人越来越聪明,可能近两年这个标准已经变了。
F姐辗转来这里教课,发现学校里有好多唐氏综合征的孩子,这些孩子温和善良,但是因为智商低常的原因很难抚养,F姐了解到,这些生育唐氏患儿的母亲都和她一样忽略了一件重要的事,在这我也想提醒一下各位准备生孩子的女同胞——怀孕三个月的时候一定要做唐氏筛查,看看孩子得唐氏综合征的几率。F姐就是没做这个检查。
我们系每年都会组织新生去P校参观,P校的老师根据心理学的行为疗法开发出一套培育儿童智商,锻炼自理能力的教学方法,很值得学习。又因为F姐和团委老师同乡的关系,两校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亲密。但是这种亲密的关系突然有一天破裂了,而且原因有些莫名其妙。
我们每年去参观,都是团委老师和大三的学长学姐带队,最后一次参观后没几天,老师接到F姐的电话,她有些为难地对老师说,以后P校不再进行对外接待了。老师惊讶地问:“所有人都不接待了?”F姐说:“对,所有人。”不过她表示领导要去是拦不了的,只是以后像系里自己组织的这种民间参观就不可以了。团委老师觉得一下子难以接受,忽然他想到几天前带队参观时候出了一件事,直觉告诉他必须得问清楚。
团委老师问F姐:“你老实跟我讲,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F姐不说,语言闪烁。老师想:越是不说,越是有鬼。所以软磨硬泡,硬拉她出来吃饭。F姐一开始推辞,后来拗不过,就答应了。双方都是明白人,F姐心里肯定明白,团委老师这次非问清楚不可。
两人坐在饭桌前各怀心事,见了面之后,F姐又有点打退堂鼓了,觉得这事还是别说比较好。但是别忘了坐在她面前的可是我们心理系的团委书记,人家是硕士在读,留校任教的。在这种双方僵持不下的时刻,团委老师果断发动了职业天赋技能:欲擒故纵。
他偏偏不问任何有关参观的事情,就是热情地给F姐加菜,聊自己的工作和感情,弄得跟相亲一样。酒足饭饱之后,F姐实在招架不住,就说:“咱们换个地方吧,我跟你说点事。”老师一听,成了。
F姐说,其实P校这个决定她也觉得有点反应过度。不愿意说的原因……老师猜得没错,确实和心理系新生上次参观有关系。老师就问:“是不是我们新生不守规矩,扰乱P校的教学环境了?”
F姐表示,算是这样,但是也不能算是学生的错,毕竟就是她自己也不明白那条规矩是什么意思。老师急得赶紧问:“亲姐姐,就别卖关子了,到底我们违反什么校规了?我们会登门道歉,以后也都会注意,怎么就不让我们去了呢?”
F姐说到这里,卡了半天,喝了好几口水,才缓缓地说:学校规定,不可以玩捉迷藏。



(……未完待续……)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来了来了!!~~~



-------------------

【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续6



------------------------------------------




团委老师听完第一个反应是:他妈的逗我玩呢吧这是?这叫什么规矩?
团委老师也是小说迷,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偷偷看个小黄书什么的,还特别喜欢科幻类的。他立刻想到,香港大才子倪匡有一个科幻小说系列叫“卫斯理”,那套小说里就有一个故事,题目叫《迷藏》。故事说的是主人公去欧洲旅游,古堡里不让捉迷藏,他们不听,结果穿越时空了。
还别说,团委老师这次还真的猜到一半。但P校领导所害怕的可不仅仅是穿越这么简单。
F姐说她也不太明白这规矩是怎么回事,自己曾经也问过,别的老师的解释是:P校都是智商低常的小孩,学校的教学楼是老建筑,犄角旮旯特别多,因为担心孩子躲藏的时候出危险,所以禁止玩这种游戏。F姐当时觉得也有道理,就认真遵守了。但是她后来自己意外玩了一次捉迷藏,从那以后她就知道,真正的原因肯定不是这个。
听完F姐的讲述,老师大致弄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上次带队时新生都挺听话的,大家参观了音乐课、手工课,都相安无事。到了体育课,P校的老师主动提出来请大学生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互动一下。团委老师当然说好。当时人太多,是分组玩的。
下课之后,体育老师发现少了一个孩子,大惊失色。我们这边有一个男生说:“刚才和小朋友们玩捉迷藏,可能不知道躲到哪去了吧。”结果体育老师勃然大怒,吼道:“这里不许玩捉迷藏,你不知道吗!?”吼完自己也有点心虚,因为不可能有人主动告诉参观的大学生这件事。
不过孩子根本也没跑远,就躲在封闭的体育教室里面,大家稍微一找就找到了。体育老师冷静下来之后,拐着弯地跟男生道了个歉,那个男生也没在意。所以团委老师根本想不到是这个原因造成他们以后都不能再去参观。
“真是莫名其妙!”老师是气不打一处来。虽然事情问清楚了,但听完理由之后,他就得出一个结论:P校领导脑子里肯定有蛆!本来他还打算主动去调解一下,这下也不想去了,爱谁谁吧。

因为团委老师的这层关系,师姐和F姐也相识。其实谁都知道团委老师对F姐有点意思,但是P校那件破事之后,团委老师的倔脾气就上来了,愣是好久都没联系F姐。虽然他也知道这跟F姐没关系,但他脾气就那样。
有一天师姐接到了F姐的电话。F姐说她已经从P校辞职了,她想考心理咨询师,问师姐都需要准备什么。
师姐先是惊讶了一番,问她:“好好的为什么辞职啊?”
有问题确实有点唐突,问得F姐卡壳了,师姐也就没再追问下去。
因为F姐本身就有特殊教育资格证,具有教育学和心理学学历,条件都满足,直接考就行了。半年后,F姐果真考下来了,但是考下来之后,她也不知道该如何就业,师姐又给她推荐了一家口碑不错的机构,F姐抱着去试试的心态应聘,居然立刻就被录取了。
说到这,我又想起师姐的“报应”之说了。世间因果轮回,你也不知道随手撒下一枚种子,后世会结出什么样的果。
师姐本身没想过要做咨询师,但是一看F姐这么容易就入行了,挣得还挺多,心中就开始起变化。师姐想:自己本身就是科班出身,怎么也比半路出家的人强一些吧?于是研究生毕业后立刻去考咨询师,考过后,自然而然地去了F姐在的那家机构上班。
师姐资历浅,一开始还不太敢独立接触来访者,机构给她安排了一个督导,但是督导要管的人和事太多,顾不过来师姐,F姐就主动带师姐,让师姐特别感动。
所谓“带”的意思,就是充当半个督导,两人要相互研究案例,也要互相咨询,这是一个深入交心的过程。这个时候,师姐才了解到F姐曾经痛苦的经历。
师姐问她:“姐,你为什么要辞职做咨询师啊?体制内的工作不好吗?教师编制都不向公务员靠拢了吗?多好呀!”
F姐坦诚说,是挺好,但是她确实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干不下去了。师姐好奇,想刨根问底,但是没好意思说出口。F姐反而主动解释了一番。
她辞职之前,去过北京其它两家类似的学校问过,看能不能去那里工作。对方学校的领导觉得F姐资历没问题,之前的劳务合同也快期满了,但是问到“你为什么不在原来的学校干了?”这个问题的时候,她回答不上来。后来F姐前思后想,干脆借坡下驴,就不在教育系统呆着了。
师姐觉得,F姐既然已经说到这份上了,就是不想隐瞒,于是问:“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F姐叹了口气,说:“我有些害怕那所学校。”
师姐一听,第一反应是:我操!这是要爆猛料了啊!?

这事得倒回去说。
前文提到,F姐曾经意外在P校玩过一次捉迷藏。起因是有个孩子上课要拉屎,F姐就带他去。孩子拉完之后就把上课的事忘了,和F姐在楼道里跑着玩。F姐一看见这孩子高兴的样子,就想起自己的那个孩子来了,顿时母爱泛滥,觉得也别催他回去上课,陪他玩一会也没什么。F姐万万没想到一时心软,改变了自己的后半生。
孩子在前面跑,F姐在后面不紧不慢地追。别看这孩子智力低下,但是腿脚还挺利索,F姐一眼没盯住,孩子没影了。F姐就小声喊:XX别玩了,快跟老师回去上课了——
这时候,F姐听见旁边的一扇门里传出来孩子的憋笑声。
啊,原来在这!
F姐抬头看——是游戏教室。这间教室里铺着软垫,有健美球,平衡木什么的,都是为了锻炼孩子的平衡能力。F姐推门进去,一眼就看见孩子正往一大筐海洋球里钻,小塑料球撒得满地都是。
F姐性格真是太好了,一般人看到孩子把屋子弄这么乱,第一反应都是生气,但是F姐没有,反而玩心大起。她故意装作没看见孩子,一边靠近,一边自言自语:哎呀——躲到哪里去了呢?老师找不到好着急呀!
一边说着,一边走到那筐海洋球跟前。那筐没多大,那孩子其实也挺壮的,根本躲不严实,半个身子都露在外面。要是F姐观察再仔细点就好了,她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孩子身上穿的衣服变样了……
F姐一把抓住孩子的肩膀,逗得孩子哈哈大笑,拼命往海洋球深处钻。这时候,F姐觉得自己的腿被抱住了,她赶紧回头,呀,是拉屎的这个孩子——那我抓住的这个是谁?


(……未完待续……)



楼主:陆本  时间:2020-12-09 12:15:47
一个结尾~~字数不多


------------------------

心理学才是最危险的专业(续)7




-----------------------------------------------


再回头,海洋球里那个孩子已经钻到筐的深处了,就露出一点后背,F姐怕他闷着,不管三七二十一,使劲往外拽,想把他抱出来。F姐是好意,但是那孩子的反应却出乎意料。那孩子突然站起来,对F姐目露凶光,张开嘴作势要咬她!F姐吓得尖叫起来。
虽然P校的孩子都不太能正常交流,但是起码都是温和的,她从没见过有孩子这么具有攻击性,于是一下子就不敢再拽了。
F姐抱起那个拉屎的孩子,把他送回班,又叫了一个老师返回游戏教室。那个老师问:“是哪个孩子啊?几班的?”F姐这才想起这个问题——这个孩子自己根本没见过。
其实全校不过一百来个孩子,不可能有她不认识的。
两人来到游戏教室,意外发现教室的门是锁着的。这时候F姐有点着急了,认为那孩子肯定把自己锁里面了。另一位老师比较冷静,劝她说:“你在这等着,我去拿钥匙,没事的,这间屋里没有什么危险的东西,伤不了孩子。”
等钥匙的过程在F姐的感觉中显得特别漫长。在等的时候,她一直在想:这孩子到底是哪班的啊?新来的?不可能啊……这孩子怎么这么凶呢?
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拿钥匙的老师听说那孩子比较凶,回来的时候还特意带了一个男老师过来。这是P校仅存的一位男老师。现在连普通学校都没什么男老师了,更别说特殊教育了。待遇低,没有发展前途是现实。
男老师一马当先,把门打开,屋子里是黑的。F姐愣住了。刚才明明窗帘是拉开的,那孩子干嘛把窗帘都拉上呢?男老师在教室里找了一遍,抬头对F姐露出一个疑惑的表情,说:“没人。”
F姐说:“刚才还在呢,是不是已经跑出去了?那咱们快去外面找吧。”
另一个女老师说:“不可能啊,你不是说刚才这屋门开着吗?又不是撞锁,那就只可能从里面锁上,所以那孩子肯定在屋里。”
男老师问:“是不是刚才开门的时候跑出去了?”
F姐和女老师都摇摇头,她俩就堵在门口,往哪跑?
男老师一个激灵,打开窗户往下看,也没人啊。而且窗户也是关上的。三人全都一筹莫展。这事当天就在老师里传开了。
倒也不是老师之间爱八卦,主要是F姐想问清楚那个孩子是哪班的,去哪了。但是没有人知道。到了快下班的时候,校长过来找F姐,跟她说别再找了,也别再管这事了。F姐不明所以,她明显感觉到校长不愿意多作解释,不过,校长却另外多说了一句话:“你是不是跟学生捉迷藏了?”
F姐这才想起来,回答说:好像是。
校长叹了口气,说没什么,以后记住,不要再违反校规了。

师姐听到这,忍不住插嘴道:“那孩子到底哪来的?后来弄清楚了吗?”
F姐既不摇头,也不点头。她说:“我下面说的话,你就随便一听就好了,最好不要当真。因为我也没当真。”
师姐咽了下口水,心想:合着刚才全是铺垫,重点才要开始。
F姐说,辞职前,有个同事告诉她。P校在刚建校的时候曾出过一次意外,也是一个唐氏综合征的孩子,和老师玩捉迷藏,居然就在校园里丢了,大家怎么找也找不到。报警之后,警察认为孩子可能跑到学校外面去了,但是老师坚持孩子就在学校里。警察倒是耐心,还是帮忙在学校里找,结果就真的在储物间的一个破柜子里找到了——但找到的只是孩子的尸体。后来警察断定,孩子是碰巧心脏病发作,猝死了。
师姐这才明白,原来“不许捉迷藏”这条荒唐规矩的背后还有这么一段往事。师姐还在感慨呢,忽然眼睛一转——不对,刚才在说什么来着?我们是在聊F姐为什么辞职不干老师了,然后她说她不是不想干老师了,而是有些害怕原来的学校——她在害怕什么?
F姐没有再说下去,脸上露出愁容。
那时候,她们姐俩应该都在想同一个问题:那个凶巴巴的孩子到底是谁?

师姐打了个哆嗦,觉得今天的对话已经可以了,不想再继续了。
人家没有明说,但是师姐已经没有胆继续问了。师姐终于体会到什么叫“知道得太多也不是好事”了,难得糊涂,不愧为至理名言。



(……本集完……下集待续……)

楼主:陆本

字数:109928

帖子分类:莲蓬鬼话

发表时间:2013-05-05 11:24:30

更新时间:2020-12-09 12:15:47

评论数:869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