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19世纪后期俄罗斯芭蕾迅速崛起的原因

19世纪后期俄罗斯芭蕾迅速崛起的原因

楼主:long12138  时间:2019-11-16 21:04:14
1.芭蕾的萌芽与成形
1.1 芭蕾在意大利的萌芽
国际芭蕾史界对芭蕾历史的长短有两种不同的见解,一是从1581年在亨利三世皇后的妹妹玛格丽特的结婚庆典上演出的《皇后喜剧芭蕾》算起,迄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另一种则是从17世纪70年代路易十四的宫廷芭蕾算起,迄今则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起初,在戏剧结构和演出形式上,芭蕾借鉴了希腊的悲剧和戏剧、罗马的拟剧及中世纪的职业喜剧。罗马拟剧对芭蕾中哑剧成分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最初的芭蕾动作语汇更是直接搬用了当时宫廷舞会上的舞步及整理吸收了以各种形式流传下来的欧洲民间舞蹈。
普遍认为,芭蕾萌芽于意大利。早在11-12世纪,意大利地中海沿岸几个城镇就已出现了早期工商业。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是资本主义发展较为充分的城邦国家。各个城邦的君主为了炫耀自己的权力和财富,常常举办节庆演出,其中就包括了舞蹈演出。最为著名的一次表演是1489年,在意大利托尔纳由贵族贝尔冈卓·奇·波塔承办,后被芭蕾史家称为“宴会芭蕾”的大型席间歌舞《奥尔费》。这是由男女贵族自己饰演的一部歌舞表演,取材于希腊神话关于奥尔甫斯的传说,通过类似舞会礼仪舞蹈的形式演绎了希腊神话英雄伊阿宋偷盗金羊毛的故事。这类席间歌舞很流行,包括朗诵、歌唱、乐器演奏和舞蹈表演几个部分,这些部分在当时被称为“出场”。出场歌舞往往配合宴会内容,如端猪肉上桌时跳狩猎舞,端鱼上桌时便跳捕鱼舞。1533年,意大利弗罗伦萨的新贵族梅迪契家族将小女儿凯瑟琳嫁给了后来成为亨利二世的法国王子。凯瑟琳成为法国王后后,对故乡华美的宫廷芭蕾十分留恋,便让许多意大利的音乐家和舞蹈大师到巴黎的宫廷表演,随着意大利与法兰西宫廷的文化交流不断发展,宫廷芭蕾便大规模传入到法国。
1.2 芭蕾传入法国并开始成形
由于凯瑟琳王后对宫廷芭蕾引入与大力推广,这种演出形式一度风靡于当时的法国。最受推崇的作品当属被视为西方古典芭蕾史上第一部完整芭蕾舞剧的《皇后喜剧芭蕾》——这是1581年根据法国亨利三世的王后路易斯的命令,由受聘于法国的意大利宫廷小提琴师巴尔塔扎林尼·德·贝尔吉奥约索编排出来,庆祝王后胞妹玛格丽特与若阿耶兹侯爵婚礼的。舞剧全长5个小时,场面豪华壮观,观众达上万人,公主、公爵夫人和皇亲贵胄们分别担任了男女众神和神话中的高贵角色。该次演出总共耗资500万法郎,兼有音乐、舞蹈、诗歌朗诵和杂耍表演,是在巴黎卢浮宫的小波旁宫正厅里演出的,其中舞蹈部分约占舞剧总长的四分之一。这部剧的演出质量及壮观程度都远远超过了以往的任何宫廷娱乐活动。故事选自希腊神话,讲述了女妖西尔瑟如何用魔法迷惑阿波罗和众神,并把其部下都变成了野兽,尔后众神联合起来战胜了女妖,扬善惩恶的故事。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作品表达了法国国王亨利三世企图平息各宗教集团间战争的美好愿望。从1581年起,人们开始使用“ballet”芭蕾一词来称呼这种新的歌舞演出形式。然而,萌芽阶段的芭蕾并非我们今天所理解的芭蕾,它那时只是一种综合形式的表演,其中的舞蹈有很大的哑剧性质,没有复杂的技巧,与音乐也很少有联系,更谈不上什么艺术整体性。然而,这种综合表演就是当今我们所看到高雅华贵的芭蕾的前身。
芭蕾艺术的成形阶段是在路易十四执政时期(1643-1715)的法国宫廷。路易十四本人很喜欢跳舞,从小就参加芭蕾演出,曾连续在26部芭蕾里担任主角。正是由于他对芭蕾艺术的无限热爱并在法国对其发展进行不遗余力地推动,芭蕾逐渐在法国兴盛起来,成为证明君王威望与法国国力的标志。
而芭蕾艺术真正达到顶峰的地方既非其萌芽之地意大利,也非其成形之地法国,而是在后来才传入这种艺术的俄罗斯。究其原因,可谓方方面面皆有涵盖。总之,芭蕾与俄罗斯一拍即合,并在这片土地上攀上艺术顶峰,可以说,是具有一定必然性的。
2.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芭蕾“后来居上”之原因探析
欧洲芭蕾经过19世纪浪漫主义的黄金时代以后,很快在西欧和意大利衰落下来。19世纪下半叶开始,俄国取代法国,逐渐成为欧洲芭蕾的中心。俄罗斯芭蕾的权威地位一直持续到今天,提到“芭蕾”一词,人们脑海中第一时间浮现的永远是《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等俄罗斯经典芭蕾舞剧。可以说,俄罗斯芭蕾在世界人民心中“华贵美丽”的王牌地位都是无法取代的。
2.1 芭蕾传入俄罗斯
17世纪下半叶,俄国使臣在西欧见到了芭蕾演出,颇为欣赏,便将其引入俄国。由于芭蕾没有台词,且兼有音乐、舞蹈和哑剧成分,十分通俗易懂,很快就在俄国传播开了。俄罗斯本国的第一部舞剧《奥菲士在欧里狄克》,是由一名流亡法国的苏格兰军官尼科拉·利玛编排的,于1673年上演。舞剧通过表现史诗《奥菲士》的一些情节,歌颂庇护音乐舞蹈艺术的执政沙皇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深受沙皇的喜爱。
到了彼得大帝执政时期,社交活动受到大力提倡,全国上下积极鼓励举办各种戏剧演出和舞会,皇帝还于1718年颁布了关于举办大舞会的命令。在彼得大帝的倡导下,贵族们纷纷从国外聘请舞蹈教师,努力学习西欧流行的社交舞蹈。到了彼得执政末年,俄国贵族社会已经完全掌握了欧洲的舞会舞蹈,并把这种舞蹈作为时尚潮流的标志。
1731年,彼得堡开办的贵族特权学校——陆军武备学堂,正是俄罗斯芭蕾的摇篮。为了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这所学校非常重视包括舞蹈在内的艺术教育,于1734年聘请了法国人让·巴蒂斯特·兰代担任舞蹈教师。1737年,兰代得到沙皇批准,成立了舞蹈班,培养了俄国第一批芭蕾演员。一年后正式成立了俄国第一所舞蹈学校——皇家舞蹈学校,即今彼得堡芭蕾学院的前身,它对促进俄国芭蕾精英的本民族化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从此结束了俄国芭蕾人才完全依靠从外国引进的局面。
俄国芭蕾吸收了意大利、法国、丹麦这三大芭蕾学派的精华,在本国民族文学艺术传统的基础上,结合俄罗斯演员的形体特点,创立了俄罗斯芭蕾教学体系。芭蕾艺术在俄罗斯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俄国芭蕾终于于19世纪下半叶超过法国,一跃成为世界古典芭蕾王者。
2.2 19世纪下半叶俄罗斯芭蕾登峰造极之原因
一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之高度,在很大程度上是与该国繁荣富强的程度成正比的;一国艺术文化的发展之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又与其民族性格与情结有关。17世纪末的俄国各方面均比较混乱:经济上严重落后于西欧和中欧国家;政治上内乱不断,世袭贵族玩弄权势,东正教干涉内政;军事上内忧外患,不仅经常遭到波兰、土耳其等强邻的进攻,本国射击军还经常参与反对沙皇的叛乱活动;文化教育方面更为落后,全国没有一所世俗学校,居民识字率仅为2%—3%。这一系列恶劣局面在彼得大帝改革后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2.2.1 芭蕾艺术在俄罗斯发展的历史条件
18世纪初,彼得大帝开始对俄罗斯进行“全盘西化”,颁布各种法律条文,旨在令整个俄罗斯向欧洲看齐。1702年,彼得一世颁布法令,宣布禁止贵族和领主将自己的妻女藏于家中,要求妇女无论婚否都必须参加上流社会的交际活动。朝中大臣及其妻女必须学会法国宫廷的礼仪和风尚,谈吐一定要优雅体面。上流社会的人必须学会法语、喝咖啡、吸烟、戴假发。所有宫廷贵妇和达官妻女都必须学会像法国妇女那样化妆。并宣布在莫斯科和彼得堡都定期举办大型舞会,要求两地达官显贵均携带自己的妻女前来参加,敕令凡10岁以上的贵妇都必须届时出席,否则予以严惩。一时间,参加冬宫的大型舞会成为了上流社会的风尚标,舞跳得好的人会受到人们的称赞与拥护。于是,上流社会纷纷勤加练习法国舞蹈,以证明自己身份地位的高贵。宫廷贵族向西方看齐,民间自然效仿上流社会,跟着向西方看齐。俄罗斯对法国文化接近痴迷的崇尚,为芭蕾在这里的发扬光大打下了基础。
彼得大帝对俄罗斯前后持续26年的改革,成功唤起了俄罗斯民族压抑已久的自尊感和自强精神,在较短时间发动全国上下共同抛弃自身的陈腐习俗和落后意识,令俄罗斯投入到追赶世界潮流的运动中去。1762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登基,因当时欧洲宫廷政治风气的影响及法国启蒙思想家的推动,在俄罗斯实行“开明君主专制”,将彼得大帝未完成的任务进行到底。在叶卡捷琳娜二世执政期间,俄罗斯人口由女皇执政初期的2320万人上升至3740万人,俄罗斯军队人数也从16万人上升到31万人,海军战列舰数量由21艘上升至67艘,巡洋舰数量由6艘上升到40艘,国库收入由最初的1600万卢布上升至6900万卢布,对外贸易额和俄罗斯货币周转总量也得到了成倍增长。无论从领土面积来讲,还是从人口数量来看,俄罗斯都是当时欧洲第一大国。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崛起,为芭蕾艺术在俄罗斯的发展提供了条件与保障。
另一方面,拿破仑于1812年俄罗斯战场上大败而归后,英国、西班牙、德意志等国见势纷纷对法兰西群起而攻之,最终甚至整个欧洲联合向拿破仑宣战。法军节节失利,英雄史诗以耻辱告终。同英国等国的决斗给法国带来了双重失败,它不仅未能达到在旧大陆保持霸权的目的,也没有赶上英国工业的前进步伐。19世纪上半叶法国50年的落后,使该国受制于其征服世界的劲敌。同时,由法国的刺激而激发出来的欧洲民族主义高涨起来,在大陆上形成一股反抗法国的力量,令法国自顾不暇。天时地利与人和,这三点法国未能满足一点,试问芭蕾艺术在这里又如何得以继续发展呢?
而对俄罗斯来说,19世纪是俄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最为光辉的阶段,它承担了对俄罗斯民族进行思想启蒙的伟大使命,同时,它也是俄罗斯民族文化、文学、艺术、语言、教育、科学等领域飞速发展的一个世纪,芭蕾艺术自然也包含其中。而同期的西欧芭蕾却在日趋衰落,人才不断外流。1860年,俄国沙皇拨出巨款,大力支持芭蕾艺术在本国的发展,重金聘请意大利和法国的芭蕾人才赴俄。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彼得堡已然经成为新的世界芭蕾中心。这时,天才指挥家佳吉列夫决定将俄罗斯芭蕾介绍给全世界,他组织俄罗斯芭蕾舞团到世界各地作巡回演出,促进了各国芭蕾舞艺术的复兴与发展,俄罗斯人也因此而倍感骄傲,更加热爱芭蕾艺术,芭蕾在俄罗斯便有了更为雄厚的群众基础,成为俄罗斯的象征。
2.2.2 俄罗斯人的芭蕾情结
俄罗斯艺术文化倾向借鉴于外国,在引入俄国后,使之与本民族特色相融合,从而达到新的高度。芭蕾可以说是俄国引入别国艺术,“改良”后又超越先人的典范代表。俄罗斯人的芭蕾情结可谓已在其血液中根深蒂固了。
俄罗斯人热爱艺术,醉心音乐,崇尚舞蹈,这与他们自古以来形成的细腻而感性的性格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芭蕾极富表现力,蕴含之感情颇为丰富,这十分符合一向对艺术演出的情感表现力要求极高的俄罗斯人的喜好。芭蕾在俄罗斯的舞台上,成功实现了芭蕾舞者与观众在感情上的共鸣,使演出得到升华。此外,俄罗斯的舞蹈历史悠久且传统优秀,其独特的舞蹈语言与音乐形式,都与芭蕾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这增添了俄罗斯人对芭蕾的亲切感,使其很快将芭蕾这门新艺术与本民族的舞蹈相融合,俄罗斯民族性格中的极端性也为其将芭蕾艺术发挥到极致提供了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来说,芭蕾讲究动作标准精美,注重纯粹的技术标准和动作的完整,这一艺术形式特点恰好完全符合俄罗斯人的审美取向。
19世纪下半叶的俄罗斯,又正是以柴可夫斯基为代表的一系列伟大的俄罗斯作曲家活跃的时期。柴可夫斯基于1876、1889和1892年分别创造了《天鹅湖》、《睡美人》和《胡桃夹子》三部最具代表力的芭蕾作品,一举将俄罗斯芭蕾推向世界巅峰的宝座。
综上所述,芭蕾在俄罗斯这片土地上攀上顶峰可谓众望所归,是必然会发生的历史现象。其萌芽之地意大利与成形之地法国,由于历史的局限性,都无法为芭蕾的飞跃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能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历史条件允许,并且完全符合国家人民性格喜好与审美取向的俄罗斯。因此,19世纪末下半叶,俄罗斯芭蕾得以赶超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后来居上”,成为芭蕾界的领头羊。

楼主:long12138

字数:479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5-05 00:09:00

更新时间:2019-11-16 21:04:14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