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  离经判“道”

离经判“道”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接下来会分别就“道”的本体和“道”之外用展开论述。尽量将这形而上之的“道”,使之行而向下,能于人生自体的生活有所帮助有所启发。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可能我的认识会偏离经典论述,做出不同判定,不喜勿喷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道”的本体是什么?道的本体,可以分开来讲说,道既可以使之无限崇高,又可以极度卑下。崇高,“道”可以作为宇宙的起源,发生万物,成为万物之母。卑下,“道”又可以是我们身边每一件物体,可阴可阳,可男可女,可以为明月照在沟渠,亦可为光辉笼罩寰球。“道”成万物,万物皆是“道身”,是道的载体。“道”,其实就是物性,事物本来就具备的物理属性。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道”的本体是什么?道的本体,可以分开来讲说,道既可以使之无限崇高,又可以令其极度卑下。崇高,“道”可以作为宇宙的起源,发生万物,成为万物之母。卑下,“道”又可以是我们身边每一件物体,可阴可阳,可男可女,可以为明月照在沟渠,亦可为光辉笼罩寰球。“道”成万物,万物皆具“道身”,是道的载体。“道”,其实就是物性,事物本来就具备的物理属性。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物体因其本质属性不同,在外部条件改变的时候,会因其物性,做出适度调整,产生些许变化,这个应该容易理解。比方说,我们给水加温,随着水吸收的热量越来越多,内部分子间的活动越来越剧烈,越来越积极,水面上的会产生蒸发,一些水会变为水蒸汽从水中逸出,如果是在一个完全密闭的空间,随着水变为水蒸汽因为体积增大,压力会随之升高,其本身积聚的能量也越来越大,动能越大,做工的能力越来越强,亦然,破坏的能力也越来越大。把这种动能利用好了,可以给我们人类的生活以很大的助力,蒸汽轮机就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反之,如果利用不好,那就会给我们人类带来极大的伤害。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所以,我们要研究物性,认识物性,最后是利用好物性,此即是科学,从这一点来说,“道”是科学的,不是迷信。很多人认为研究“道”就是在搞封建迷信那一套,是因为“道”被我们的专家搞成完全脱离了生活的实际,搞成了玄之又玄,成为了专家教授于书斋中玩味的纯粹的文字上的游戏,不能使大多数人认识和理解,步入了一种歧途,也因此对“道”的传播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道可道,非常道。起首这一句,就被许多专家给带歪了。古代因为物质不发达,人类对于自然的认知,也就受到了很多局限,反映在语言上,古代就以单音节词居多,但往往同样一个词,读音上又都有轻重的这样一种变化,读音一变,词性语意也就随之发生了变化。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汉语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这样的变化,注意这些差别,这是完全不同于现代汉语的。“道可道”,常被解释为:道是可以用言语来描述的。可是,道作为说话应该是很晚的时候才出现的汉语言之中,成书周代的《道德五千言》又怎么会知道呢?那个时候的道很多的时候是作为路解读的,在这里用作动词,可以做指导解。所以,我理解古人所说“道可道”,应该是:道是可以指导人们生活的。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非常道”,这句解为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道。古汉语里面,“常”字到了什么时候都没有当作真正解释过,可以把古书犯烂,恐怕都找不到吧,不知道“真正”这样一次词从何而来呢?而“常”在古汉语里面却经常与“恒”对举,“恒”也是“常”,“常”也是“恒”,“恒”一般做永恒、恒定解。那么,“非常道”就应该解释为:不是永恒不变的规律。原来“道”不是一成不变的,也是在随着物性之变化在发生变化,也在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而发生变化,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更新,在进行自我完善。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名可名,非常名。”以同样的排比句式,第一个“名”只能是一个名词,可以做名称解,或者做名字解,窃以为在这里做动词解比较好。这句话是说:事物应该给以恰当的名称,这个名称也不是永久不变的。打个比方,水在液态叫水,在气态的时候就喊作水蒸汽,在固态的时候被喊作冰,其内部的分子依然没有发生改变,但名称却不同。马骡分牝牡,人分男女,而且其各个生长阶段也都有各自不同的名称。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这两句就比较好理解了,天地生成的时候万物都没有名称,当人类给万物命名的时候,人类对于世界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人类文明文化随之诞生。“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因此常用无意识以发现其奥妙(观察事物的发生发展及其变化),常用有意识观察事物的端倪(即观察事物的物来龙去脉)。徼,音,jiao,四声,做端倪解。“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两个事物本质属性是一样的,名称却不同,一起称作不可思议,许多奥妙都由此产生。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天下人都认识到美好的东西,此即是因为恶腐的东西太多;天下人都看到良好的行为,此即是因为不好的行为太多。即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家贫出孝子,乱世出英雄。这个应该很好理解。越是在生活困顿的时候才能显现出一个人良好的品德。如果大家都是如此做,那也就不会显出你的与众不同了,大家也就不会给予你更多的关注。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一节紧承上面,告诉我们所有事物都是两两相对,相伴互生。没有比较就没有有无,就没有难易,就没有长短,就没有高低,就没有音声,就没有前后。所有的这些概念都是以对立的一个概念作为参照物的,失去了这些参照物,那也就不存在什么长短高低有无了。是不是这样呢?当然是了。在同样的时空架构里面,所有概概念都是因为它有一个对立面才有了存在的可能,失去了这个对立面,那这个本身也就不存在了。没有彼之长,焉知己之短;没有彼之快,何来我之慢?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有这样的认识的圣德之人,不参与事物的发展,也不用言语去教化,让事物依照自身的规律去发展,诞生万物而不用做私有,化成万物而不居功自傲,功德圆满而不洋洋得意,到处去宣扬。这就是圣德之人的作为,一心只去默默耕耘,把点点滴滴贯串在一起去滋润。然后远远的看着它取得成果,一步步走向成功。不向我们这些俗人,给人些许的帮助还都期望别人回报自己下。圣人不是如此,他只会在你的背后默默成全你,扶持你,而不会对你有任何索求。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早起一顶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夫惟弗居,是以不去。”正因为没有居功自傲,所以才不讨人厌烦。仔细想一想,是不是这样呢?因着你的帮助,别人事业取得了成功,然后你把这点帮助整天挂嘴上,但凡有机会总是说当初如果不是我,你能有如今这样的生活?一次两次,恐怕还会给你说几句客套话:是啊,那个时候得亏有你帮忙,感谢感谢!第三次再提,他讲究一点儿,“哂”你一声,沉默着不说话。这个时候你如果还是那么不识趣儿,多问一句:是不是?你说是不是?那么他很可能也会回答你是,可是内心,一定要恨死你了,巴不得你离他远远的。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插点儿题外话吧,很多人于什么是中国人,哪里是中国的疆域,经常在网络上挑拨,拿这个说事儿。今天就把我自己的理解和思考写出来。我以为中国人不仅仅是一个社会学名词,而且必定也是一个政治学名词。依据我们前面说过的,一个概念必定是两两相对而存在的,而且互相依存。与中国人对立的一个概念只能是外国人或者具体某个国家地区的人。这两个概念各有各的内含涵和外延,用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语境,都会有不同的含义,虽不曾确指但也绝不至于引起歧义。中国人,从社会学意义上来讲,首先,他得是人,具备人的形象。其次,他得是认同中国文化具备中国思维具备当前时代中国的国籍,再严谨一点儿,他得站在中国国旗下面宣誓忠于中国。狭义的中国人应该是祖祖辈辈生活在中华这片土地上的东亚人群。广义的中国人就包涵更广,会纳入那些近现代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迫或者主动的加入中国国籍的人。从政治学的角度考虑,中国人就只能包括那些具备中国国籍,并愿意守护中国这块土地,愿意为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愿意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和文化传承而无私奉献的个体。当然,那些因为特殊原因,虽然没有公开加入中国国籍,但依然是为了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异地默默付出奉献的人,他们依然是中国人。我的这个概念表述的不是很完整,但一定程度上回答网友的问题,希望对大家关于是否中国人的认知起到一点作用。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说完了中国人这个概念,再和大家聊聊中国的疆域。首先我认为疆域这个概念,也不能仅仅作为地理名词去理解,它应该也是一个历史名词和政治名词。从历史上来说,任何一个国家的疆域都不会也不可能是一朝形成的,也不可能是一成不变。这应该容易理解吧?古今中外,有没有哪个国家的疆域成立的时候什么样子到如今还是什么样子?我也不用去翻书也不用去调查,我敢说没有。一个国家的地理疆域都是随着国家的盛衰在扩大或者缩小,有的直接就被消灭了,在一个历史时期找不到它了。中国的疆域也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的,不同的历史时期,疆域的大小不完全相同。你如果硬要说某时代中国的疆域有多大多大,拜托你守住了再说,你的实力不到势力不到,再怎么说都是空口白话。当你实力具备的时候,你说哪里是中国,那哪里才真的是中国。没有这个实力,就要认清这样的社会现实,承认目前国际上的共识。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这句应该前面省略了主语,这在古文体中很常见,虽然句中没有出现主语,也不会引起歧义。为了适合我们理解,我给加上主语,联系上下句的语义,这个主语应该是在上位者,但并非实指。此句译为现代文就是:在上位者,不能崇敬贤良,不在百姓中产生争竞;在上位者,不崇拜稀奇稀罕的物件,才不会让百姓去因此而做强盗;在上位者,不让百姓看到你心里面的欲望,才能保持民心不乱。综合以上,其实这段意思就是上面的人有什么喜好,下面的人就会必然进行迎合,蜂拥而上,造成信仰行为上的混乱。是不是这样子呢?当然是。历史上也有,我们的生活中也有。“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就是一个很显明的例子。“千金市马骨”也是一个例子。生活中应该也有很多,大家都能体会到,就不一一例举了。
楼主:风雨下江州  时间:2020-10-13 11:51:56
一顶

楼主:风雨下江州

字数:5234

帖子分类:

发表时间:2019-11-30 13:59:08

更新时间:2020-10-13 11:51:56

评论数:15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