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我的大学 >  拿什么拯救中国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拿什么拯救中国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

楼主:MoonExtinguisher  时间:2019-12-10 08:33:25

今天看了一篇文章,主要讲的是,海外高等院校近年来越来越不愿录取中国学生。总结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学生在根本上缺乏个性和创造力,越向着高精尖领域发展,越是表现出一种思想上的无能,无法做“自己的”学术研究。
读罢此文,顿觉一些积压了很久的想法今天真的是不吐不快。身为纯粹地在中式教育体系中学习了十二年的刚参加完高考的学生,我不自量力地认为我应该比某些人更有资格聊两句。我也事先清楚“只缘身在此山中”的事实会让我的思维很大程度上受限于我的受教育经历,但这也无妨我进行一些无用的探讨。
面对这样的的现象我想首先不禁要问的是:我们的教育究竟教出来了什么样的人?作为一个无知的大一学生,我唯一能思考的问题止于:我们的小学和中学教育培养的究竟是什么?教育学家杜威说:“在学校中求学的真正目的不在知识本身,而在如何制造新知识以应需求的方法。”仔细想想,十二年来,我似乎从来没被人教过如何去创造新知识。反倒是产生对学习的心理障碍、学习兴趣的压榨殆尽以及思考自主性的丧失在学生群体中,包括我自己,表现得更为明显。
稍加思考其实不难发现,大多数中国学生缺乏个性和思想实际上理所当然。在中国教育的“传统”中,不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还是社会教育,有个性的孩子和坏孩子基本上是近义词,因为他们都是我们的教育体系所打压的对象——“你最好不要鹤立鸡群,而要去融入集体,不能融入集体的人是无法在社会上生存的”。这样的观念下,与众不同成了某种原罪,永远被分类到被批判的那一侧。有突出个性的在人群中扎眼的学生几乎都经历过诸如被叫家长、罚作业之类的处分,对于出格的学生,我们宁愿以破坏学校学习风气为由将他们直接开除,也不愿去思考如何让他们的个性在合适之处发光发热。
而在中国大众口中的“好孩子”,很大程度上即指听话的孩子,也就是所谓“别人家的孩子”,他们千篇一律地聪明勤奋,努力学习,而最重要的一点是——乖乖听大人的话。这里想表达的不是好学生不应该具备这些特质,而想要强调的是:我们的集体心智对于“好孩子”的定义实际上狭隘单一又充满偏见。能有多少人想过,大人们说给孩子们听的,或者说,想让孩子们遵循的都是怎样的话、态度和观念?孩子们倘若真的一以贯之地服从又会让他们成长成什么样的人?除了少数清醒的知识分子以及敢于想和说的人,成年人的观点绝大部分最终还是受自己的祖辈和社会集体心智的影响,而祖辈的观念又是来自他们所处年代的集体心智影响,极端来讲全是历史遗留的偏见,并且是大众普遍认可的偏见,也因此不容易被大众所发现其谬误。
我们的课堂很少涉及知识的创造,而绝大部分是知识的灌输。并且,在灌输知识的同时又巧妙地使学生养成了被迫式学习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杜威在《经验与教育》中写到:“课程的内容是学习过程中最不重要的东西……也许人们对于教育最大的错误认识是,一个人学会的只有他当时正在学习的东西。其实,伴随学习的过程形成持久的态度……也许比拼写课或地理历史课更为重要……因为这些态度才是在未来发挥重要作用的东西。”换句话说,一个人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学习的方法。
教育本应是让我们学习“我们要做的事情”,并在这之前让我们有能力意识到什么是“我们要做的”,而事实却恰恰相反:我们学习的是外界要求我们必须掌握的,我们每天所做的是外界要求我们去做的,而实际上我们自己却对自己每天学习的目的和意义一无所知。
在中国随便找个中学生问问“你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得到的答案无非“为了考个好大学找个好工作”、“为了成为人才”、“为了父母的期待”等等。对于自己的学习动机,每个人的答案本应是各不相同的,而我们得到的这些答案却是没有经过思考的,不是思维产品,而是外界思想灌输的结果,几乎没有学生被引导完全独立地认真思考自己的学习对于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并对此得出自己确定的答案。毕竟高考不会考“你为何而学”,老师和家长也不太关心你学习的动机,要的只是你在考试中拿高分。而实际上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才是真正重要的,决定了这个人能够走多高多远的重要问题。
现在的学生所从事的这种学习,其意义很大程度上在于迎合整个教育系统的要求,包括满足家长的期盼、得到老师的青睐以及达到高考分数线的高度等等。而最为可怕的事实是: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我们被环境打磨得只会,也只能做外界要求我们去做的事,因为在不间断的被迫服从的过程中我们丧失了自主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因而丧失了对自己的认识。
现行教育体系的学习内容高度关注的是描述“怎么做”的能力知识,极大地删减了描述“是什么”、“为什么”的概念知识和命题知识,这使得学生无法建立起系统而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再加上家长们一句句“高考又不考,你学这个有什么用?”的推波助澜,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教育出来的人只倾向于进行功利性的活动而不明白“无意义的事”它的意义所在;以拿到高分通过考试为目的的学习体系自然使通识教育的比例被压缩到最低,而如此不重视通识教育——Liberal Education,又怎么能反过来责怪我们的学生没有精神世界的Liberty,去自主地认识世界、自由地思想?有哪一节课真正去教过孩子们如何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自己是为了什么才活着吗?与之恰恰相反的事实是我们的学生压抑十二年下来上了大学,一个个都有心理问题。
我们“学习”了十二年,最终却连能够知道自己想要填报什么志愿的能力都失掉了,成为了会走路和处理世俗琐事的空壳,随意受外界观点摆布的人偶,何其的讽刺!很多学生一进入大学就开始通过各种方式使人认为自己是很有个性的人,某种程度上也是他们缺乏自我的证据——害怕被他人认为没有个性而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已然是种种直接和间接的要求和命令所造就的如此这般,凭什么还能去做表面功夫说教他们“不要随波逐流”、“不要在乎别人的眼光”、“听从你自己的内心”?残酷的现实如此,我们的学生又何来个性和创造力、观点与思想?什么时候我们能回到问题的根源去消除问题?
失掉了真正的自我,一路向前却从未为自己而活过,不知道自己所做事情的意义,在前方等待着的,注定是十几年后的深夜在某个城市的一隅惊醒,感到怅然若失却又不知道究竟失去了什么,这样的命运罢了。
庞大的社会现实之下,每个放弃思考和发言的人都是沉默的帮凶,包括我自己。大多数人总是被集体心智和自己的懦弱所裹挟。若真如雨果所言,“当一个人的心中充满了黑暗,罪恶便在那里滋长起来,有罪的并不是犯罪的人,而是那制造黑暗的人。”似乎我们每个人都是清白无辜的。但仔细想想,那黑暗的制造者终究是还是我们自己。每一次对大众偏见的顺从,每一次施加由偏见出发的压迫,都将这黑暗越涂越黑。如同幼年时期的受虐者成为长大之后的施暴者,这是周而复始的恶性循环。
以上观点必然存在许多错误,但因噎废食放弃思考我相信也并不是什么好选择。
压抑了十二年考上大学,总得在轻度解放后找个机会反过来好好地批判一番。至于没有在高考前好好将这些表达出来,只能是归结于自己的懦弱了。
我从来没想到的是,上大学之后(还是个211大学),还能见到老师逼学生上早自习、晚自习的景象,想来多么讽刺。小学中学教育的压抑带来了自主性的丧失,到了大学这个“自由”、“开放”的环境里,却还要因为学生缺失自主学习能力,丧失对学习的热爱并以“都是为了你们好”作为理由继续压抑学生,实在让人不由地怀疑我们的教育究竟要走向何方。
可老师们又有什么错呢?在学生成绩差,整个群体处在此种局面的情况下又有什么有效措施能够力挽狂澜呢?学生们又有什么错呢?大家也不都是从小到大乖乖听老师家长的话,高中时候“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的好学生吗?为什么在大学真正的学习尚未开始之前就先厌学了呢?怎么就一步步走到了这般田地呢?细细想来,多么悲哀。
以上这些文字,我想,也只是一具空壳抱有着“也许自己还有灵魂”的希望的产物罢了。

一个狂妄而感伤的大一学生

楼主:MoonExtinguisher

字数:3179

帖子分类:我的大学

发表时间:2019-12-07 15:06:19

更新时间:2019-12-10 08:33:25

评论数: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