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关心激励”,奇谈怪论

“关心激励”,奇谈怪论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9-01-04 19:56:28

“关心激励”,奇谈怪论


《湖南日报》刊登了《关心激励让基层干部更具活力更具担当》的文章。关心激励,这说法极为不妥。而在当今官场,爱意浓浓,却看不到一点严管的影子;以至让政府官员工作没有了敬畏之心,根本难以干好工作了的情况下,对关心激励一说,必须要加以驳斥了。

人们干好工作,必要有奖罚激励机制,也即要有利益与风险的双重激励措施。而且风险激励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譬如企业员工,工作不认真踏实干好,老板只扣他的工资、奖金;他还有工资收入,就可以偏要跟老板捣蛋,就是不干好工作。而如果他不干好工作,老板会将他开除。这就会使他失去工作,要失业,没了工资收入,一家人的生活也要成问题;他就会蔫了下来,没有了跟老板捣蛋的勇气,只有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了。因为人的爱好,不是工作,而是吃喝玩乐。当工作无关自己利害得失,没有利益尤其风险机制的激励时,人们是难以干好工作的。一个人对自己的工作都能认真踏实、尽心尽力地干好,那是因为是自己的事,不干好,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自己要吃亏的。人们能够干好工作,都是因为利益与风险双重激励的结果。譬如,一个人给自己盖房子,绝对会严格讲究质量,每一套工序都会认真踏实干好。因为不如此,房子住一两十年就垮了;这将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损失。这是多大的风险激励。无论是谁,干好工作都离不开利益与风险的双重激励。农民种地会尽心尽力地干好,因为地种好了,自己可以多收粮食,增加收入;而如果地不种好,产不出粮食,不仅会减少自己的经济收入,还可能让一家人吃不饱饭,要饿肚子了。工人做工,要把工作干好,因为工作干好了,老板不仅会给工资报酬,还会发给奖金;而如果工作不干好,则不仅要扣工资、奖金,还可能被老板开除。工作都没得干,要失业,断了经济收入,一家人的生活都要成问题了。没有哪个企业老板,不是利用利益与风险的双重激励,也即奖罚激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的。

但对于工作,有关心激励一说吗?没有的。人们是为了不让自己吃亏,自己的利益受损,才不得不认真踏实干好工作的;只有不干好工作,会给自己带来损失,让自己吃亏,人们才会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工作给予关心激励,具体表现是什么呢?和和气气,多表扬、少批评,让人如坐春风之中。这氛围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是有作用的,能打动他的心。但对于成年人来说,几句动听的言语算得了什么,关系到自己的利害得失了吗?没有人会因为听到领导几句夸奖的话,就会认真踏实干好工作了的。如果人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如此容易调动起来,那还需要奖罚激励措施,干不好工作,轻则扣工资奖金,重则开除干什么?这同时把人际关系搞得多紧张。工作没有认真踏实干好,不扣工资奖金,更不将其开除,关心爱护他,尽量不让他因工作问题受到损失。这样的关心爱护,对当事人来说,可能由于心存感激,觉得领导如此关心爱护自己,再不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真是对不起人了;在短时间内会有激励作用,能调动起当事人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但这样做的坏处,却是毁灭性。人们干好工作,必须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奖罚激励措施是规章制度的核心内容。不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该奖的不奖,该罚的不罚。这就彻底破坏了规章制度的严肃性,使规章制度失去对人们工作的约束力了。如此一来,人们还可能干好工作吗?所以,对于工作,古今中个没有关心激励一说。必须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该奖则奖,该罚则罚。让规章制度处处彰显出它的威力;从而对人们的工作产生约束力,必须认认真真把工作干好。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著名的三国故事,马谡没有守住街亭,就得军法从事。诸葛亮能以对部下要关心爱护而不斩马谡吗?任何一个不合格的领导人,都是不会这么做的。一个团体要干好工作,必须要有规章制度的约束,一切得按规章制度办事。怎么能讲什么关心爱护,而让规章制度成为一张废纸呢?所以,对于工作,没有什么关心不关心,爱护不爱护的问题;关心爱护只能表现在日常生活上。譬如,诸葛亮斩了马谡,却向马谡保证,要照顾好他的妻儿;这就是日常生活上关心爱护的表现。诸葛亮会将这种关心爱护表现在工作上吗?如果对工作也讲关心爱护,那就是妇人之仁,根本不配当领导,是干不好工作的。

然而我们现在对政府官员的工作,根本没有应有的奖罚激励机制,缺乏利益与风险的双重激励了。利益激励,可谓出奇的多。各种优厚待遇,让老百姓对政府官员唯有羡慕不已,以至现在国家公务员考试,成了一道极具特色的风景,要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连富二代都不想子承父业,一个劲往公务员队伍钻了。而风险激励,却难觅踪迹。人人坐了铁交椅端了铁饭碗,工作干好干坏,甚至干与不干,都没关系了。反正工作是有的,工资月月有拿的。不认真踏实干好,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甚至以权谋私,贪污腐败了,大不了也是约谈,或党纪政务处分一下;即使引起公愤,要动“真格”的了,免职也如同带薪休假,不干工作,工资照拿,被开除,要失业,根本成为不可能的事。古今中外谁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这真是对政府官员的工作处处表现出关心爱护了。然而这种关心爱护,让政府官员的工作毫无风险机制可言了。这样怎么还能干好工作呢?事实正是如此,由于我们现在对政府官员处处表现的是关心爱护,不管工作干得如何,工作要给他干,工资月月要发,毫无风险机制可言;导致政府官员对工作缺乏了认真负责的精神,不作为乱作为,和滥用乱用权力贪污腐败都成常态了。于是,社会管理变得软弱无力,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都出现了。让老百姓一日三餐都吃得心惊胆颤了。

可我们现在不是意识到,由于对政府官员的工作给予了种种不恰当的关心爱护,让政府官员难以认真踏实干好工作,完全应了“慈母有败子”这句俗话;现在必须要对政府官员的工作真正严管起来了,再不能施妇人之仁。却还在喊,要厚爱;连关心激励这样的奇谈怪论也出现了。这不让人莫名其妙吗?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9-01-04 19:56:28
靠立法勒住脱缰的野马是不可能的


《人民日报》刊登了《立法勒住脱缰的野马》一文报道:为解决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的野马,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11月1日北京市正式实施《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靠这个条例,就能遏制“电动自行车市场野蛮生长”,消除“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野马,成为危害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吗?

不错,政府官员必须依法依规办事,既不能不作为;也不能违法违规乱作为。这样,才能彰显法律制度的威力,使人们敬畏法律制度,遵守法律制度,生活于法律制度的规则之中。从而确保社会正常秩序,社会安宁和谐。但何为法?法律制度是用来维护社会正常秩序,保护老百姓生命财产安全,确保社会安宁和谐的。所以,凡是有利于保护老百姓权益,避免老百姓生命财产不受损害的举措,都是合法的,属于法律制度的范畴。这就不难明白,法律制度彰显的是人性,就是人情事理的结晶。所以,不同时期由于人们思想观念的不同,对一些事物的看法发生改变,法律制度就必然要处在不断的修改之中了。而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人情事理是应该明白的。所以,政府行政执法官员工作中的行为举止,是否符合法律制度的要求、合理合法;是在以权谋私、滥用乱用权力、执法犯法了。老百姓从人情事理的角度,就能够判断得出来;一般是不需要拿着一本法律制度书籍来对照的。政府官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也是不需要只有一本法律制度在手,拿着法律制度的书籍,照本宣科,才能干好工作;而如果没有具体的法律制度规定,就干不好工作的。最能说明问题的是刘邦占领关中地区后,当时老百姓苦于秦朝法律的苛刻,刘邦要解民于倒悬,让老百姓从秦朝的严刑峻法中解放出来,竟然只立法三章。可他的政府官员同样将关中地区治理得有条不紊,确保了社会正常秩序,让老百姓安居乐业了。政府官员只要尊重人情事理,合情合理地处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是能够符合法律制度要求的;也没有人会指责以权谋私,违法办事的。制订法律制度的目的,关键在于避免政府官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以权谋私,徇私枉法;促使政府官员认真踏实干好自己的工作。有了具体的法律制度规定,就能很好地、有充分理由说明,政府官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是否违法办事了。这就促使政府官员只能规规矩矩、一丝不苟按照法律制度干好自己的工作;而不能执法犯法,徇私枉法了。哪里有没有法律制度的规定,政府官员就无法工作的呢?

而只要政府官员对工作高度负起责任,认真踏实干好,凡事按法律制度办事,如果遇到法律制度出现空白,对一些不常有的特殊情形,没有相关的法律制度时,则从人情事理的角度,合情合理地加以解决,就像刘邦的政府官员那样。从而彰显出政府的行政执法功能,是完全能够维护好社会正常秩序,确保社会安宁和谐的。政府官员对各种坏人坏事,危害社会安宁和谐、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进行打击,给予惩罚,从而消除这些安全隐患,确保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谁不拍手称快;还会指责政府官员违犯法律制度办事呢?政府官员凡事都能认真踏实地干好了,就更不会出现各种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行的现象了。人们为什么要设立政府?就是通过政府官员行政执法,对各种违法违规的不文明行为、尤其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坏人坏事,用法律制度的武器进行打击。从而树立起法律制度的威严,使人们只能生活于法律制度的规则之中,不能干、也不敢干各种违法违规的不文明行为,尤其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事。这就可想而知,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怎么会出现各种危害人们生命财产安全的行为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行的现象呢?只有在政府行政执法功能减退,政府行政执法官员根本没有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执法犯法,徇私枉法等等成了常态;使法律制度失去其庄严神圣,人们不信法、不守法了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这样的怪事的。因为人们不信法不守法是极不正常的现象,在一个正常的社会里,是根本不会出现的。看封建专制王朝都过去百多年了,中国的老百姓遇到各种不平之事时,开口背口还是:有王法吗?

我们现在不仅老百姓、各行各业的违法违规行为,都有点像脱缰的野马一样横行,人们普遍不信法、不守法了。于是有了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道路交通安全问题等等。这原因关键在,政府行政执法官员缺乏了应有的工作责任心,没有对工作高度负起责任,恪尽职守,认认真真把自己的工作干好;而且还执法犯法,以权谋私,徇私枉法,随意将法律制度架空、扭曲,为权执法,为钱执法,法律制度对自己有利时,就加倍实行;自己无利可图时,就束之高阁不实行。看确保几亿农民工权益,切切实实关乎人权的《劳动法》,出台有两十多年了,至今得到很好地实行了吗?最低工资制度,喊得震天价响,又真正得到实行了吗?这样一来,严重损害了法律制度的庄严神圣,破坏了法律制度对人们违法违规行为的约束力。人们当然要不信法、不守法;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人们念念不忘的,还是过去的王法了。

这就不能明白,为了消除“超标电动自行车如脱缰的野马,成为道路交通安全隐患”的问题,北京市出台《北京市非机动车管理条例》,就能真正产生效果,解决好超标电动自行车带来的道路交通安全问题吗?“严格控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流入”,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居然能够堂而皇之的生产;北京市仅靠这个《条例》,就能够很好地控制不符合国家标准的电动自行车流入了?尤其用三年时间将超标电动自行车淘汰掉,完全可以肯定地说,是做不到的。只要看看中国式过马路这道别样的风景,就应该知道,当今中国社会的种种问题,根本不是法律制度不健全的事。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8年12月16日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9-01-04 19:56:28
@ziyoucaomin 2018-12-16 21:13:31
对领导干部,不管是国家级的,还是省级县级的,都不需要什么奖励机制和惩罚机制,违法了依法处置,没违法就可以按照任期继续干下去,前提是人民群众有投票权,让他当选不让他当选,让他连任不让他连任都由人民群众的选票说了算。这就够了,其它的都是多余,多余就有害。
领导干部一切依法行政,不能违法,违法必究,没有违法在任期内就有权继续干。干好不奖,干不好不罚,不违法就不受惩罚。这是原则。
-----------------------------
你这样说不对,克林顿耍流氓,差点就被弹劾了。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9-01-04 19:56:28
官员为何不习惯于监督?


行为日久成习惯。这是必然的事。穷乡僻壤的乡下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家离学校有好几里路,每天清晨也得从床上爬起来,急急忙忙吃下母亲为他准备好的早餐,背起书包上学去读书。山高路远,羊肠小道,还有悬崖峭壁,掉下去就是万丈深渊;遇上下雨天,更是道路泥泞,一不小心就会摔倒;而到了数九寒冬,路面就结了冰,只能小心翼翼移动瑟瑟发抖的身子慢慢前行了。到了学校门口,就像完成了一次万里长征。这在城里孩子看来,简直是不可想像的灾难,无法接受的事了。可这些乡下孩子,寒来暑往,几乎天天行走在这样艰难的路上,无论父母还是自己,都能坦然地接受,丝毫不觉得怎样难过,照样在学校跳跳蹦蹦,和同学们玩得开心快乐。为什么?习惯了。把自己面对的苦难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习以为常了。难怪心理学上有这么一个定律:一个人在别人设定的情景下生活,时间一久,哪怕这种情景如何不合理、不人道,他也会安之若素,不会反感自己是个受害者了。何况我们每个人天天要面对的工作和生活,怎么会出现不习惯,不能正确对待,坦然接受的事呢?

《人民日报》刊登的《让监督与被监督都成为习惯》的文章说:“对这样的‘常态’不习惯、不认可、不接受,行动上出现偏差。比如有的党员干部认为监督就是代表着不信任,受监督就是没自由,因此不愿接受监督;有的监督者只想着明哲保身,监督下级怕丢选票,监督同级怕伤和气,监督上级怕穿小鞋......”这些显然属于很不正常和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监督只能是主人的事。譬如一个股份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就必须要受到监督。否则,企业经营管理者就可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搞短期行为,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尤其还会乱作为,以权谋私,贪污腐败,赤裸裸侵吞企业资产;;和不作为,对工作不负责任,导致企业经营管理软弱无力,生产效率低下。谁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只能是企业的主人——股东、尤其大股东。因为企业经营管理好坏,效益高低,真正关系的是企业股东、尤其大股东的利害得失。企业经营管理搞得好,生产效益高,获利的是他们;企业经营管理没搞好,生产效益差,造成亏损,同样要他们来承担。只有他们才会高度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切切实实行使好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职责,严格地要求约束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只能干好工作,而绝不会允许他不干好工作。所以无论中国外国,在股份制企业中,用来监督企业经营管理的董事会,董事、董事长无不是企业的股东、大股东。像我们现在的国有企业,由于经营管理缺乏了必要的监督,软弱无力,导致生产效率低下;为了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学别人成立董事会,强化对企业经营管理的监督。可我们的企业董事会董事、董事长,却是由政府相关部门委任的。坐铁交椅端铁饭碗,月月工资照拿,企业经营管理好坏,并不真正关系他们个人的利害得失,充其量不过是多拿或少拿点奖金而已;就很难真正负起对企业经营管理监督的责任。严格地要求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对工作高度负起责任,只能干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而不会允许他不干好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甚至还会与企业经营管理者沆瀣一气,结成同盟,合伙干侵吞企业财产,挖企业墙角的事了。

对政府官员工作的监督,则是国家主人——人民大众的事。因为政府官员是为人民大众工作,政府行政管理搞好搞坏,政绩如何,真正关系的是人民大众的利害得失。政府官员恪尽职守,认真踏实干好了自己的工作,确保社会秩序井然,安宁和谐,老百姓就能安安心心过日子;而如果政府官员不认真踏实干好自己的工作,甚至还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导致社会管理一团糟;到处是坑蒙拐骗,尤其有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让老百姓一日三餐也要吃得提心吊胆,吃亏的就是老百姓了。只有人民大众才会高度重视政府官员的工作,严格地要求约束政府官员只能干好工作,而不会允许政府官员不干好工作;尤其以权谋私,贪污腐败等等。

人民大众如何监督政府官员的工作?一是通过选举政府一把手,将政府一把手的政治命运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这样,政府一把手就戴上了人民大众的紧箍咒;如果政府政绩不能让人民大众满意,就随时有被人民大众赶下台的风险了。这就能促使政府一把手必须严格要求约束好政府官员的工作,绝不允许他们不干好工作了。同时,人民大众选举出自己的代表,组成人民代表大会,代替自己监督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日常工作。为什么人民大众要选举出自己的代表,来代替自己监督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日常工作?作为老百姓都要养家糊口,为生活奔波,是拿不出时间与精力来监督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日常工作的。人民大众选举出来的代表,就能切实监督好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了?因为他们是人民大众选举出来的,如果他们不认真踏实为人民大众行使好监督权力,履行好监督职责,切实监督好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人民大众则会用选票赶他们下台。这样,他们头上同样戴上了人民大众的紧箍咒,就只能认真踏实为人民大众履行好监督职责,切实监督好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了。这样双管齐下,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就有了真正有效的监督了。

然而看看我们现在,政府一把手是上级委任的。他的政治命运根本没有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于是,工作干好干坏,政府政绩如何,职务稳如泰山,那把交椅坐定了。这样,他怎么还会严格地要求约束政府官员的工作,绝不允许他们不干好工作呢?同时,现在的人民代表也不是人民大众选举出来的,他们的政治命运同样没有掌握在人民大众手中。这又怎么能保证他们必须为人民大众履行好监督职责,切实监督好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工作呢?如此一来,监督者不仅难以行使好自己的权力,切实履行好监督职责;现实中反而是,将对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的监督,弄成了为政府行政出谋划策,干提意见建议之类的工作了。这样,监督者哪里还可能形成监督的习惯呢?而作为被监督的政府官员、尤其政府一把手,平时的工作根本没有真正受到什么监督;这又怎么可能形成被监督的习惯呢?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8年12月27日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9-01-04 19:56:28
工作不能靠“晒”


《湖南日报》刊登了《晒出立竿见影的效果》一文说:“这一晒,晒出了环保督察立竿见影的效果。”这一现象令人深思,也发人深醒。

“把群众信访举报件拿到党报上登,放在太阳下晒”,“有关单位和负责人闻风而动。”这就有点不正常了。政府部门是干什么的?自己职责范围内的事,必须无条件干好;环保部门就应该管好环保工作。这是绝对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其位谋其政,地方上无论大大小小的环境污染问题,政府环保部门都应该及时迅速地加以解决好;这是义不容辞的责任。怎么能将群众信访举报件拿到党报上登出来,放在阳光下晒,才闻风而动呢?

而将群众的信访举报件拿到党报上晒出来,有关部门闻风而动,立即行为起来,各种环境污染问题迅速得到解决,晒出了立竿见影的效果。也说明现在严重的环境污染,其实并不是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原因关键在于,地方政府有关部门行政执法官员工作缺乏动力,责任心不强,平时没有认真负起责任,扎扎实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位;凡事按国家政策法令办理,从源头上杜绝,将各种环境污染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以至于千里之堤毁于蚁穴,癣疥之疾长成了心腹之患,才有了现在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地方政府环保部门官员平时工作认真负起了责任,踏踏实实干好,一切按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办理了;那些不合法规要求的企业根本就不可能投产,各种偷排乱排现象,也不可能出现。这又怎么会有今天这样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呢?

人们工作的动力,关键靠什么?无论谁,工作都是利益的驱使,工作能从中获利。可以说,无利可图时,是没有人会认真踏实工作的。道理很简单,哪个企业员工,不发工资会天天照常上班,哪个政府官员没有待遇享受,一日三餐还要自掏腰包,会坐到办公室办公?天底下有这样的超人吗?说到底,人们干工作是生活的需要;通过工作,解决自己及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所以过去的财主人家,家财万贯,良田千顷,根本不需要考虑一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时,就不仅自己的土地要租给别人耕种,连自己饮食起居的日常生活,也要请丫环保姆侍候,要过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根本不愿从事任何工作了。这就不难明白,人们工作的动力,关键是为了解决自己和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如果丝毫无关日常生活之所需,对自己来说就是多余的事,是没有人会认真踏实一定要干好的。

正因为此,古今中外各行各业雇用员工工作,都不会给铁饭碗端的。不干好工作,开除是绝对无疑的。因为一端上铁饭碗,无论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饭碗丢不了,工资就月月有拿了。这样,他和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问题,就有了保障;工作是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动力,也就没有了。工作积极性责任心必然就要锐减了。所以,现在连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他们能够给国民提供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却不会保证每个人工作的权利。要允许一定的失业率,用失业的风险机制来激励人们的工作动力,调动起人们干好工作的积极性责任心。

这就不难明白,现在政府官员普遍存在工作缺乏动力,责任心不强,根本原因在于他们端了铁饭碗,坐了铁交椅;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没关系了。反正工作总是有的,工资月月有拿的。一个人处于如此宽松的工作环境中,谁还会在乎工作干得如何呢。干工作又不是上楼台馆所,吃喝玩乐;而且行政执法工作踏踏实实干一丝不苟地干,还大多是要得罪人的事。既然工作干好干坏干与不干没关系,反正自己一个月工资少不了;不需要考虑工作不干好,要丢饭碗,而失业就意味自己和家人日常衣食住行的生活要成问题。为什么还要一根筋死心眼去认真踏实干这费力不讨好的工作呢?

所以,要激发政府官员的工作动力,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促使他们认真踏实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干好;从而避免各种社会矛盾、问题丛生。让老百姓不再为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发愁,更没有坑蒙拐骗的歪风邪气,社会安宁和谐,人们能够开开心心过日子。关键还在于,要打破政府官员的铁交椅铁饭碗制度。

靠“晒”激发政府官员的工作动力,调动起他们的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这是不靠谱的。政府官员的本职工作,是必须无条件要干好的。哪有需要上级巡视组给他们查找问题,并反馈给他们后,才能干好工作的事?古今中外,有这样的工作法吗?何况巡视组到下面来巡视,不说是走马观花,雾里看花,再怎么认真负责,也是不可能把所有问题都查过遍的。其实,能够发现的问题,不说是冰山一角,充其量也只能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俗话说,县官不如现管,自己的事,自己不知道,需要上级巡视组来帮自己查找吗?这样,查出来的问题,我就整改;没有发现的问题,我就会照样视而不见。这能干好工作吗?而且,你查找出了问题,拿到党报上登出来,不好意思了,立即整改。但长此以往,还有这样的效果吗?譬如一个人做贼,第一次被发现让人知道了,他是恨不得地上有条缝立即钻进去,真是没脸见人了。但他的偷盗行为不断被人发现,让人们知道的次数多了,他还会不好意思,觉得没脸见人吗?这时,他就习以为常,一点也不会觉得不好意思了;还可能会把自己的偷盗行为当本事,洋洋自得呢。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8年12月28日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9-01-04 19:56:28
巡视的后半篇文章——整改,不靠谱


上级对下级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巡视,是非常必要的。只有通过对下级政府部门工作的巡视,发现他们工作中的问题,譬如失职渎职等等不作为乱作为行为,给予严厉的处罚;这样才能促使下级政府部门官员更好地干好自己的工作,尽量避免工作中再出现诸如失职渎职等等之类不作为乱作为的问题。因为工作不是人的爱好,不像吃喝玩乐,是一种享受,花钱也要争取得到;工作却是要用钱来买,没钱是没有人愿意干的。而作为政府行政执法工作,要主持正义,鞭斥邪恶,打击坏人坏事,还是一件得罪人的事,就更没有人乐意干了。所以自古以来官员都有优厚的待遇享受,目的就是为了吸引人们当官。要政府官员干好行政执法工作,就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了。就是一般的工作,要人们干好尚不容易,离不开奖罚激励措施。当一个人偷懒耍滑、偷工减料,不认真踏实干好工作时,只有轻则扣工资奖金,重则开除,不让他工作,叫他失业,从而使他失去经济来源。这样,才能使他对工作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要必须把工作干好,而不敢偷懒耍滑不把工作干好了。对政府官员的行政执法工作,就更要有严厉的奖罚激励措施了。看过去封建专制时代,老百姓只有违法了,才会受到刑罚的处置;政府官员别说贪污腐败,就是工作中失职渎职等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就要受到刑罚的处置。清朝雍正年间,一举考官因泄露考题,雍正皇帝就将他腰斩了。如果是老百姓,别说泄露考题,就是帮别人代考,会因此而被腰斩吗?连坐牢都不会的。这就可见对政府官员工作的要求约束之严了。

这就不难明白,上级对下级政府部门工作的巡视,根本目的是查找地方政府官员工作中的过失,对各种失职渎职等不作为乱作为行为,及时而严厉地进行处罚。从而起到前车之鉴的作用,警告地方政府官员必须兢兢业业、恪尽职守,认真踏实干好工作,凡事依法依规办理,一丝不苟将国家政策法令、规章制度实行好;为官一任,要造福一方。否则,不作为乱作为,滥用乱用权力以权谋私等等,轻则要被撤职开除,重则还要受到法律的严惩;这样,自己的损失就大了,下场就惨了。从而增强地方政府官员工作中的忧患意识,促使地方政府官员吸收工作中的教训,不再犯这样那样的过失;加强工作责任心,恪尽职守,认真踏实、一丝不苟把自己的工作干好。使政府政绩能让人民满意,打造出合格的、让人民依赖的政府形象。

然而看看我们现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压实政治责任督促整改到位》的文章透露:巡视的后半篇文章“关键要在整改上发力”,要“压紧压实党委抓巡视的政治责任,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居然还有被巡视部门负责人,可以堂而皇之地表态:对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坚决照单全收。”这就奇了怪了。上级派巡视组到地方巡视,是为了帮助地方政府部门查找问题的吗?难道地方政府部门要上级被巡视组帮他们查找出问题,才能干好工作;否则,干不好工作,就是正常的了?而且,巡视组将查找出来的问题反馈给地方政府部门,地方政府部门负责人不是感到脸红心跳,羞愧难当,无地自容;竟还能像没事人一般,大大方方地说:“坚决照单全收”,要“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这不等于是认可地方政府部门官员工作中出现各种问题,是正常现象,应该的;能够整改过来,就是做出了出色的成绩了?这样干工作,还靠谱吗?

上级对下级政府部门的工作进行巡视,自古有之。过去皇帝就设有监察御史,专门负责巡视中央和地方政府官员的工作。但巡视的目的,是查找他们工作中的过失,发现问题立即弹劾,使之受到严厉的处罚。从而前车之鉴,促使政府官员吸收教训,认真踏实干好自己的工作。而绝不是去协助他们的工作,帮助他们查找工作的各种问题,再反馈给他们,叫他们整改好。我们这样巡视下级政府部门的工作,完全可以说,偏离了正常的巡视轨道,是在做让人看不懂的事了。地方政府部门的工作干得如何,有没有问题,他们自己不清楚,需要上级派巡视组来帮他们查找吗?现在地方政府官员工作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完全是因为工作没有认真负起责任,不作为乱作为的结果。而且,由于工作没有认真负起责任,不作为乱作为,工作中的问题可谓多了去了;现在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无不是不作为乱作为的具体表现。巡视组下来巡视一番,能发现多少问题呢?实实在在只能是凤毛麟角而已。要他们整改好这些问题,他们的工作就干好了?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就没有了?巡视组不是通过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对有关政府部门负责人直至政府一把手进行严厉处罚。从而给地方政府官员的工作敲响警钟,让地方政府官员吸收教训,引以为戒,把工作积极性责任心调动起来,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再不敢不作为乱作为,从而避免工作中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是将巡视中发现的问题反馈给地方政府部门,要求他们整改好就行了。这不是胡闹吗?

这样的巡视,等于是向地方政府部门宣告:地方政府部门干不好工作是正常的;工作是需要上级政府派巡视组帮他们查找出问题,才能干好的。我们对地方政府官员工作的要求约束,居然如此低了。当今社会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还有解吗?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8年12月29日
楼主:白糖开水2  时间:2019-01-04 19:56:28


人大代表是提建议的吗?


人但凡不是给自己工作;给别人、尤其给公家工作时,是必须要给予监督的。这样才可能工作认真踏实,像给自己工作一样,认认真真干好。这是无需多说的。谁给别人工作,会像给自己工作一样,自觉地认真踏实干好呢?因此,在股份制企业,必须要设立由企业股东组成的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进行监督。为什么企业董事、董事长要由企业股东担任?因为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干好干坏,经营管理搞得好不好,企业生产效益如何,真正关系的是企业股东的利害得失。企业经营管理搞好了,生产效益高,获利是企业股东的;企业经营管理没搞好,生产效益差,造成企业亏损了,损失同样是企业股东的,要由企业股东来承担。只有企业股东才会高度重视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会严格地要求约束企业经营管理者只能干好工作;而不会允许他不干好工作。董事会如何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当然不是去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协助企业经营管理者干工作。如果监督是参与、协助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这就有点莫名其妙了。既然自己能干这项工作,还聘请别人干什么。担心别人干不好工作?既然怀疑他干不好工作,就根本不应该聘请他。既然相信他能干好工作,聘请了他,为何还要插手他的工作呢?这不是给他的工作添乱了?更不是去给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提意见、建议。企业董事会把企业经营管理的责任交给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就必须要把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干好。这是他的职责,无条件可讲的;不存在还需要企业董事会向他提意见、建议,才能干好工作的事。企业董事会监督经营管理者的工作,怎么能搞成提意见、建议呢?董事会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只能是拥有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任免权;觉得企业经营管理者工作能力缺失,或工作不认真负责,干不好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时,能够及时罢免他的职务。同时,董事会董事、董事长的眼睛要紧紧盯着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发现经营管理者工作不认真负责,不作为乱作为,尤其搞短期行为,搞挖企业墙角等等之类的事时,能及时阻止;和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给予严厉的处罚,直至罢免他,不让他工作了。董事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工作,必须要有能够给予严格要求约束的权力。

这才是真正的监督。企业经营管理者只有受到企业董事会这样切实有效的监督时,才可能恪尽职守、兢兢业业、一丝不苟、认真踏实把自己的工作干好。因为这时他不如此,不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尤其滥用乱用权力,不作为乱作为,以权谋私搞挖企业墙角之类行为时,董事会就会对他进行严厉的处罚;轻则扣他的工资、奖金报酬,重则直接将他开除,不让他工作了。这样一来,他失去了工作,就要失业,没了经济收入,他及家人就连吃饭穿衣这起码的日常生活,都可能要成问题了。这不等于将他打入了万丈深渊?这打击多大。他对工作必然就有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必须要尽职尽责,认真踏实把工作干好了。他哪里还敢对工作不高度认真负责,尤其滥用乱用权力,不作为乱作为等等呢?他以权谋私,贪污企业资金,挖企业墙角等等,企业股东们的眼睛在紧紧盯着他,他必在劫难逃,避免不了撤职开除的下场。这不是抓鸡不成蚀把米,自己反而吃亏了?就是借他十个胆,他也不敢、不会这样干了。

同理,政府行政管理工作,同样要接受由人民代表组成的人民代表大会的监督。因为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搞好搞坏,真正关系的是人民大众的利害得失。譬如,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搞得好,政府各部门官员都认真踏实履行职责,干好自己的工作了,就不会出现诸如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这样,老百姓就可以吃得放心,住得安心。而如果政府行政管理一团糟,各部门行政执法官员执法犯法,徇私枉法,使法律制度失去应有的尊严,就会失去了对人约束力,必然就要出现诸如严重的食品药品安全问题,环境污染问题等等诸多的社会问题了。这样,老百姓就连一日三餐也要吃得心惊胆颤了;人民大众不要深受其害吗?只有人民大众才会高度重视政府的行政管理工作。会严格地要求约束政府官员,只能干好工作;而不会允许他们不干好工作。人民代表大会如何监督政府官员的工作?同样要掌握政府一把手的任免权。当政府行政管理工作没干好,不能让人民大众满意时,人民代表大会能够罢免政府一把手。同时,人民代表要紧紧盯着政府官员的工作,发现政府官员工作不认真负责,尤其滥用乱用权力,以权谋私,不作为乱作为等等时,能够及时地给予处罚。轻则扣工资、奖金,重则撤职开除,直接叫他走人。这样,政府官员工作也就必然有了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忧患意识,必须要认真踏实、兢兢业业把工作干好;而不敢、不会对工作不认真负责,尤其滥用乱用权力,不作为乱作为等等了。

然而《人民日报》发表的《看,人大代表这样评说常委会工作》的文章说:“开展代表履职培训,越早越好”。人大常委会的工作重点居然有对人大代表进行履职培训一项。难道我们的人大代表不够格,要干好工作,还得先进行培训才行?这就奇了怪了。哪个行业的员工,进入了工作角色,却不能胜任工作,还需要进行培训的呢?何况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的,他们只能是人民中的优秀分子。人民大众是相信他们有能力、有担当,能够干得好工作,才会选举他们当自己的代表的。怎么可能人民大众选举出来的人民代表,还会干不好工作,需要进行培训的呢?

“让我非常欣慰的是,建议得到了部委的高度重视”。这就更让人莫名其妙了。我们的人大代表履行监督职责,居然是向政府部门提建议了。别说别的国家议员是如何监督政府官员工作的;就是中国过去封建专制时代,皇帝派监察御史监督政府官员的工作,也没听说过监察御史是向政府部门官员提工作建议的啊。我们现在居然把人民代表大会对政府行政管理的监督,弄成人大代表向政府部门的工作提建议了。这不完全偏离了监督的正常轨道吗?


衡阳柏坊铜矿 唐铁云 2019年1月4日

楼主:白糖开水2

字数:13703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12-16 05:03:17

更新时间:2019-01-04 19:56:28

评论数:1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