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红袖天涯 >  红袖处女砖,送给段教授~

红袖处女砖,送给段教授~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本来前阵我俩已经在书话大战过了,我觉得用书话丝绒的话说,段干的野狐皮已经被扒的差不多了,最后也示弱了,没想到还是老样纸,不知止。本来呢本烟一向是本着女人不必为难女人的,但你一再打着佛法的旗号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就别怪我不客气啦~

我感觉我俩缘分蛮深的(没准前世是师兄弟),如果他日你在我前成就希望你能度我,我在你前成就我会度你。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大家不要着急,码砖需要时间。~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我会从几个方面说说你的问题,比如你对顿悟、无我、明心见性等的说法。。。就当是聊聊天吧。

不过还是先老生常谈说说你到底应该不应该自称阿罗汉。(为什么我要强调这件事情呢,首先是我尊重阿罗汉的名号,二是你这样说对你自己不好,属于德不配位。)


你经常说自己不信佛,还说学习佛法就是为了给佛法挑刺,(这你不会否认吧,你不止说了一次,也不止我一个人看到过。)这都无所谓的,佛不度无缘之人。


但你一会说自己是外道,一会说自己是阿罗汉这就不合适了,这是最起码的常识都不懂。首先一个外道不受三皈的话那就是没入佛门,小乘初果须陀洹都算不上,说什么四果阿罗汉呢,这不自己打自己脸吗。其次退一万步讲你没说自己是外道只说自己是阿罗汉也是不合适的。


佛门是有规矩的,如果谁说了自己是什么什么佛菩萨阿罗汉再来的,说完不走还墨迹的,都是骗纸。请看下面这段


“阿难,如是世界六道众生,虽则身心无杀、盗、淫,三行已圆,若大妄语,即三摩提不得清净,成爱见魔,失如来种。所谓未得谓得;未证言证;或求世间尊胜第一,谓前人言‘我今已得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道、辟支佛乘、十地地前诸位菩萨’,求彼礼忏,贪其供养,是一颠迦,销灭佛种。如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无复知见,沉三苦海,不成三昧。我灭度后,敕诸菩萨及阿罗汉应身生彼末法之中,作种种形度诸轮转——或作沙门、白衣、居士、人王、宰官、童男、童女,如是乃至淫女、寡妇、奸偷、屠贩——与其同事,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栴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楞严经》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佛家的修学成果是有一定阶位的,一般来说,阿罗汉——菩萨——佛。细分则有很多位次。


初果是小乘须陀洹所达到的阶段,【为声闻乘四果中最初之圣果。又称初果。即断尽‘见惑’之圣者所得之果位。全称须陀般那。旧译作入流、至流、逆流。新译作预流。入流,意指初入圣者之流;】


证须陀洹果者,永不堕三恶道,然而尚须于人、天中往返投生,渐渐修行至二果斯陀含、三果阿那含,七次往返后证四果阿罗汉,方断尽见思烦恼而永脱轮回。


须陀洹已离“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可参见《金刚经》。其已断见思烦恼中八十八品见惑,所具断德(断证的功夫)相当于大乘圆教十信菩萨中的初信位菩萨,然而智德(智慧)则不相等。


四果即阿罗汉,通常指小乘最高的果位,断尽了见思烦恼,出三界,脱离了六道轮回,进入四圣法界,不再分段生死。小乘阿罗汉的果位次于菩萨,【(一)杀贼,贼,指见、思之惑。阿罗汉能断除三界见、思之惑,故称杀贼。(二)不生,即无生。阿罗汉证入涅槃,而不复受生于三界中,故称不生。(三)应供,阿罗汉得漏尽,断除一切烦恼,应受人天之供养,故称应供。】


小乘阿罗汉虽证得正觉,但还有尘沙和无明两大烦恼未断,为相似佛位。佛在楞严经上指出:其尤为法尘分别影事。还要继续努力破尘沙,断无明。尘沙烦恼断尽,再破一品无明,方出十法界,进入一真法界,入41位法身菩萨行列,为分证佛位。无明断尽,方证大乘圆教佛果,得见如来果地风光。


依天台宗的分法,台宗有六即佛的说法:六即,是说从凡夫到成佛,其间因果事相,共有六个阶段,所以称“六”;从凡夫到成佛,所有佛性理体,完全一致,所以称“即”。也就是所谓“六显因果之事相,即显佛性之理体”。六即是:理即、名字即、观行即、相似即、分真即、究竟即。

1.理即佛:又称理佛,指一切众生,本具佛性与如来无二无别,皆即是佛,称理即佛。

2.名字即佛:又称名字佛。指或从善知识闻知,或从经典中见得,而了知此“理性即佛”,此人于名字中,通达了解一切诸法皆是佛法,称名字即佛。

3.观行即佛:了知一切法皆佛法,进而依教修行,达至心观明了、理慧相应(境智相照)观行相即,此人言行一致以证此位,称观行即佛。此位分为五品位,即:随喜品、读诵品、说法品、兼行六度品、正行六度品。

4.相似即佛:指前述“观行即”位中,愈观愈明,愈止愈寂而得六根清净,断除见思惑,制伏无明,此虽未能证真理,但于理仿佛,有如真证,称相似即佛。此位分为十信位。

5.分证即佛:又称分真即佛。指分断无明而证中道位;无明惑中四十一品,由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位,渐次破除一品无明而证一分中道。

6.究竟即佛:断除共四十二品元始无明,发究竟圆满觉智,即证入极果妙觉佛位。

此六佛虽因智(悟)情(迷)深浅,而有六种分别,但其体性不二,彼此互即称“即”为旨趣。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首先你自己对照一下自己在哪个位次,阿罗汉有三明六通,自己有几通?

其次凡夫执我,二乘执空。反观我俩的辩论,你是很明显的实有观(具体就不贴出来了),而这种观念和二乘中的阿罗汉所执的空恰恰相反,你是再次自己打自己脸。~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楼主:段干末2Lv 10 时间:2019-12-29 09:36:42




明心见性其实每个人都在做,但是一般情况下都不自知。


小时候父母教育“洒扫,应对,进退”。有的客人来了我会很亲热,有发自内心的亲近之情则起座及时,应对得体,进退自如。有的客人来了,心里没有热情,起座进退就是个程序。为什么会有这种差别?客人走了,父母会点拨,自己会反思。久之,就知道自己的内心面对外在的人与事时什么情况会难受什么场合会快乐,而自己难受时会给父母与客人带来什么影响,父母客人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如此慢慢就养出来自己的心了。


做家务也是。家务活挺杂,容易心烦。心烦时反思自己为什么烦了?无非就是气不顺。一个是家什乱了,一个是迁怒。家什乱的问题好解决,我给分类,大部分家什都分门别类地收纳着,挂一个牌子在外面,写着明细,这样不管谁找什么东西就直接找到,不会乱翻所有东西,不会直到翻完所有东西之后才找到自己需要。第二个迁怒于人,所有的发怒都是迁怒,所有的发怒都是自己对别人有期望而别人没有做到。解决迁怒的办法就是对话,把自己的期望说出来,别人能不能做到,愿不愿做到,就心中有数了。……这样,自己的心就高出了,不会纠缠着外物。用古人的话说,就是“君子不役于物”。这就是居家过日子里的“遥情”。


宗教信仰里的修心,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佛教化斋,挨家挨户地化,不能挑择,不能遗漏,挨骂不避,饭好不惊,菜恶不闹,闭门羹不烦……这是养自己的平静心与平等心。住院和尚挑水砍柴,打扫厕所。想想吧,在家擦洗一两个马桶是什么心情?在一个大寺院天天打扫厕所,最能磨去浮躁的心。关天原来有一个著名的ID,突然出家做和尚,开始时就扫了两年厕所……


这个过程在读书生活中也表现明显。《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离经辨志”,“敬业乐群”,“博·习·亲师”,“论学取友”,古人求学小成的层次在现代社会很多人一辈子都完不成,这是古人的小学。按照这个标准,反正我是小学没毕业。


大学毕业参加工作,扫地,擦桌子,抹门窗……很多人都为了表现自己抢着干,有的人嫌累逃避去做,抢和逃都同样不好,最好的做法就是做得很自然很平常,因为这就是工作的一部分,持久,持敬,持平。大领导都是从这一步走过来的,抢,避,他都不会在意,他最在意的就是那不抢不避而能勤谨和缓的人。日常洒扫而能勤,谨,和,缓,那已经是扫地僧的高境界了。


……以上这是日常修炼的套路,佛家所谓的小乘,儒家所谓的小学。还有一种顿悟,机缘巧合,心下大悟,一片敞亮。这是禅宗的顿悟。所有的大乘都是顿悟。顿悟一看自己的根器深浅,一看机缘。根器上上好的人,看到“五蕴皆空”就悟了;次好的人读到“诸法皆空”就悟了,所谓诸法,其实就是十二处。有些人读到了十二处仍不误,就不要读大乘,回头慢慢从扫厕所开始修炼心性吧,就是说从十八界开始慢慢觉悟。禅宗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这就是说的“五蕴”的事儿。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在来说说顿悟:


“……以上这是日常修炼的套路,佛家所谓的小乘,儒家所谓的小学。还有一种顿悟,机缘巧合,心下大悟,一片敞亮。这是禅宗的顿悟。所有的大乘都是顿悟。顿悟一看自己的根器深浅,一看机缘。根器上上好的人,看到“五蕴皆空”就悟了;次好的人读到“诸法皆空”就悟了,所谓诸法,其实就是十二处。有些人读到了十二处仍不误,就不要读大乘,回头慢慢从扫厕所开始修炼心性吧,就是说从十八界开始慢慢觉悟。禅宗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言下大悟,这就是说的“五蕴”的事儿。”


----------------------------------------

这是上面我贴的你自己帖子里的一段话,其实你那段前面说的不错,但也只是说明了一种达至明心见性的修行功夫,表达的是一种可能性。离明心见性尚远。这就不多说了

但最后一段筛子太多,且都是硬伤。

首先诸法不是十二处,我记得在你帖子里贴过,就不再重复。

先把顿悟挑出来,你说“所有的大乘都是顿悟。”不严谨。

【顿悟】

(术语)有一类大心之众生,直闻大乘,行大法,证佛果,此为顿悟。初得小果,后回入大乘,而至佛果,此为渐悟。又自初虽入大乘,而以历劫之修行,渐成佛道,为渐悟。


且先不说性相台贤净密等其它大乘宗派,单说禅宗也是有祖师禅和如来禅之分的。


一般来说,如来禅是修行体悟按照四禅八定的次第来修,是渐修的道路。祖师走的顿悟的道路。传灯录十一(仰山章)曰:“师问香严:师弟近日见处如何?严曰:某甲卒说不得,乃有偈曰:去年贫未是贫,今年贫始是贫;去年贫无卓锥之地,今年贫锥也无。师曰:汝只得如来禅。未得祖师禅。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作者:段干末2Lv 10 时间:2020-01-06 15:51:23






远烟过年好。



谢谢你引用经典指正我的言行。

细按所引,你的驳难主要有三:

一,“若大妄语,或求世间尊胜第一,求彼礼忏,贪其供养……人以刀断多罗木,佛记是人,永殒善根”。

二,阿罗汉有三明六通,段干阿罗汉有几通。


三,段干阿罗汉持“实有观”。


远烟,你这三条驳论不能说无理,但确实是偏激的真理。所偏之处,在执于由信门而论“果”地。以“果”论佛,即堕边见,论信不论慧,亦非中道义也。

此所谓“因地不真,果招纡曲”也。分条回答如下:

一',“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提,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也就是说,阿罗汉境界,实属自知,心如直弦,直言自心,即非妄语。


二',三明六通,主要是三明,实在不是什么难事。从因上讲,根本之处就是金刚经所谓“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照见五蕴皆空”。而从果地论,“三明六通”分两大阵营,一派是金刚经派,另一派是心经派。你如果能区分其中差别,便知此诚非难事也。


三',你仔细体会“一切法即十二处”,若能领悟这个最基本的模型,就不再纠结空有了。


总而言之,我回复的三条都是从因上立论的。段干阿罗汉已经不论果之迂曲,而直指因地。实亦无违乎你所引《楞严经》也。


---------------------------------------



哈,我就知道你不会认,白纸黑字摆在你面前你还是狡辩,通过我和你这段的辩论我觉得高隐有句话说对了,你就是嘴硬。不过也无所了,我的意思表达到了就行了,我主要是怕人家误会佛门的阿罗汉怎么会是你这个样纸~前段还和人家窗子比美貌呢,当然两个都是美女,我的意思是阿罗汉还着这个相吗?

至于你的一段话往往都是筛子太多以至于有无从下手之感,也就蒙蒙那些不深入佛法的人。别的先不说,搞搞清楚啥是三明六通,简直了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问好各位回帖的网友,晚上有空再回复,有事先下了。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地下丝绒: 2020-01-06 20:38:45 评论
评论 远烟空沫:心远地自偏。我的见解,修行是彻底放下自我,去小我,成大我。佛义传播中,普世救赎是重要观念。

------------------------

以前在段干帖子里我的一段回帖,就灭度众生说的,不想重新再组织了,你将就看看吧


灭度,也即涅槃。灭是灭除见思、尘沙和无明三种惑,度是度脱分段和变易两种生死。即如来所证究竟法身之果。灭度的灭是达到究竟,灭烦恼,灭生死,得究竟佛果。


【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出自《金刚经》。“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简单说就是修行者发愿帮助一切众生成佛之意。我应者,谓我应发如是度生离相之心,当以度生为己任。

四弘誓愿第一条:众生无边誓愿度。所以真正发心修行的人、已经发菩提心修行的人,一定要像诸佛如来发广度众生的心,若不能做到,那就不是菩提心。


这一段却是佛教我们离相的方法。“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此则了知一切众生,性自涅槃,本来是佛。当度众生,离诸度相,不见实有众生可度,故云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但起一念有我为能度,众生为所度,即是四相未空,全同凡夫颠倒。心住于相,未得降心,即非菩萨。也就是说度众生不著度众生的相,帮助众生成就圆满的佛果不能著相。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楼主:段干末2Lv 10 时间:2019-12-30 09:50:21




晋景公疾病,求医于秦。秦伯使医缓为之。未至,公梦疾为二竖子,曰:“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医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药不至焉,不可为也。”公曰:“良医也。”厚为之礼而归之。

这个故事里把病毒比拟成两个小怪人,这二竖子虽然体型很小却具备人应该具有一切形态。

原始宗教里也有这种情况。眼睛是主管观看的视觉器官,当“眼睛看见一树花”时我们常说“我看见一树花”,潜意识里以为眼睛里有一个小矮人,非常小却专门主管着观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触也都是这种情况,以为耳朵笔子嘴里身上各有一个小矮人,这些小矮人名字叫“我”。

佛法说,眼睛里没有这些小矮人,这些小矮人不存在于人的五官,这就是“无我”,具体的说是“人无我”。

眼睛看见东西的功能一方面来自眼睛,眼睛里是“无我”的,视觉功能另一方面来自大脑视觉神经中枢,古代人不知道功能来自大脑,以为来源于“心”,那么,心里有没有一个小矮人专管视觉呢?佛法有些宗派说有,有些主流宗派认为心里也无我,没有那什么小矮人,这就是“法无我”。

所谓“无我”,就是上面这两层意思:五官里没有一个名字叫“我”的小矮人,心里也没有什么名字叫“我”的小矮人。“我”这个东西不存在于五官与心,这就是“无我”。

虽然“无我”,但是日常生活中却常说“我看见……影子”“我听见……声音”“我闻到……香味”等等,那么日常语言里的这种种“我”,是一个代词,就是个“名”而已。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时还不会说话儿,他或她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时就不必说“我听见……”,虽然不用这么说,但是他或她的行为却表明已经听到这个声音了,这就是说听到声音与“我”这个“名”是没有关系的。看到什么东西也与“我”这个“名”没有关系。

这个“名”是借用来方便交流方便表达的,佛法里说“我”是一个“假名”,意思是“我”这个“名”是借用来的方便交流的工具,“假名”的假,意思是“假借”,不是“真假”的“假”,是“君子善假于物也”的“假”,不是“真作假时假亦真”的假。“我是假名”“我是假我”,意思就是说“我”这个名是借来表达我心里想法的。

我的眼里没有“我”,我的心里没有“我”,我的日常语言里却常用到“我”,这个矛盾起源于借用“我”这个名,而不说不存在自己的身体。

无我,不是没有自己的人身和肉体,而是指人的感官里没有七个小矮人。无我,也不是说自己的肉身是假的是幻的,而是说日常语言里的“我”“我”“我”是假借的一个名字用来表达自己的心,而自己的心里如前所说是没有“我”这个人的。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眼睛看见东西的功能一方面来自眼睛,眼睛里是“无我”的,视觉功能另一方面来自大脑视觉神经中枢,古代人不知道功能来自大脑,以为来源于“心”,那么,心里有没有一个小矮人专管视觉呢?佛法有些宗派说有,有些主流宗派认为心里也无我,没有那什么小矮人,这就是“法无我”。”


首先你上面这段其实是涉及唯识宗的八识转换了,但你说的恐怕又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吧,唯识名相太多,我就不上大段大段的了,有一段我自己整理过的,很短的,你看看


首先法性湛然,清净寂灭,能生能现。寂而常照,照而常寂。


但从相宗的角度出发,而我们的“识”有扭曲作用。首先第八识阿赖耶变现一切,六、七识攀缘阿赖耶,缘不到外面的真实境界。


如果说我们的五根眼耳鼻舌身是摄影机,那么摄取的镜头现场是阿赖耶。拿眼识为例,眼识摄取外境,变成眼识的四分,眼识把眼识的相分传递给第六意识,第六识意识复制眼识做自己的相分,意识的见分又去分别自己的相分。前五种感觉器官的见闻觉知,全由第六识来了解分别, 善恶的造作,是非的分辨都是第六识的作用。第六意识又传给第七识,第七末那识任运恒审思量,永恒执着这个来自阿赖耶的我相。以阿赖耶识执持根身、器界,执我法为实有。执取我相,从不暂舍。


所以我们见到的是意识加工过的世界。犹如囚在壳中,触不到真正的实相。然却认假为真,执幻为有。如果能够修至八识转成四智,突破所有的障碍界限,就能照见所有存在的可能。


那么我们平时所见的大千世界就如同在一个大屏幕上绽放的璀璨缤纷,而真实的现场见不到。但真我虽不在现场,却又遍一切处,可称为不在场的在场。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我的眼里没有“我”,我的心里没有“我”,我的日常语言里却常用到“我”,这个矛盾起源于借用“我”这个名,而不说不存在自己的身体。

无我,不是没有自己的人身和肉体,而是指人的感官里没有七个小矮人。无我,也不是说自己的肉身是假的是幻的,而是说日常语言里的“我”“我”“我”是假借的一个名字用来表达自己的心,而自己的心里如前所说是没有“我”这个人的。

-----------------------------


然后这段吧,你看看你无论前面说的多么花哨,但那种凡夫的实有观总是不经意就跃然纸上。(本来呢这也没什么,凡夫执有的话很正常,但关键阿罗汉人家不执有,对不起,这里又提到阿罗汉了。就是要反复强调哇。原谅则个~)

“无我,也不是说自己的肉身是假的是幻的,”咱就这句接着聊,首先我们聊得是佛法,那就在佛法体系内说话。到底什么是无我

无我,(术语)又云非我。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为我,于人身执有此,谓之人我,于法执有此,谓之法我,于自己执有此,谓之自我,于他执有此,谓之他我。然人身者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法者总为因缘生,亦无常一之我体,既无人我,无法我,则无自我他我,不待言矣。

止观七曰:“为无智慧故,计言有我。以慧观之,实无有我。我在何处?头足支节,一一谛观,了不见我。何处有人及以众生?众生业力机关,假为空聚。从众缘生,无有宰主,如宿空亭。”原人论曰:“形骸之色,思虑之心,从无始来,因缘力故,念念生灭,相续无穷。如水涓涓,如灯焰焰。身心假合,似一似常。凡愚不觉之,执之为我。
无我者,有漏之果报中,无我之实体也。又曰非我,我之意义,谓常一之体,有主宰之用者为我。

通俗点看的话

一、人我 于人身有此执,曰人我。

二、法我 于法有此执,曰法我。

三、自我 于自己有此执,曰自我。

四、他我 于他有此执,曰他我。

然此四我,实为无我。

一、人无我 人身为五蕴之假和合,无常一之我体,故人无我。

二、法无我 法为因缘而生,无常一之我体,故法无我。

三、自无我 自亦属人,既人无我,则自无我,亦无待言。

四、他无我 他者于他为自,既自无我,则他无我,亦无待言。
是故我不可得,毕竟无我也。


我的意思是我们既然谈佛法,那么无我就要看佛家术语的释义,而不是自己造出来的意思。我们可以不信佛,这没什么,但不能随意改变佛家的理念。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鉴于上面的比较抽象,而这里还有其他网友,尤其小螃蟹啥的,说服力也不足,我还是把这段贴上来



我们通常习惯在现象层面上设定有一个[自我],是当作连接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线上的一个基础,也是因果和业力的承载者,是经验的主角,仅仅是在相对和习惯层次上的设定,究其本质是无明的显现罢了。


当我们生病时候,我们会感觉不舒服很痛苦,这时候是把身体当成了自我,身体的某个部位难受时候,我们又会把这一部分当成自我,而病痛带来的精神苦恼引发的我不快乐时又把意识当成了自我。


如果五蕴中的任何一个都是自我,因有五种集蕴,该有五个自我。但是首先个别集蕴不是自我,其次五蕴的聚合也无法成为自我,因为它们的聚合,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聚合体。如身体是色蕴,体内所有的器官和部位等,任何一个都不是自我,并且纵使将它们聚集起来,也不是自我。这是从五蕴的因缘聚合上拆分的。


然后再具体从色蕴身体角度来看,身体在佛教中为色法,即物质,色法是因缘生法,即因缘和合,众微聚集而生的。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具体怎么拆解如下。


色法为众微聚。把羊毛最尖端的部分劈成七分为一羊毛尘,一羊毛尘七分为兔毛尘,一兔毛尘七分为水尘,一水尘七分为金尘,一金尘七分为实极微,一实极微再七分为色聚微,一色聚微七分名极微之微,不可更分。


今天按元素解密色法的话,比如水,可以拆分成两个氢原子一个氧原子,接着拆分会出现电子、中子、质子、夸克,现在貌似又出现了上帝粒子的说法。而电子、中子、质子等有波粒二重性,所以物质到最后是波动和能量。


这样物质之相就空了。当我们运用智慧来进行分析时,就会理解这个身体,并不是什么所谓的自我。可是我们会很“真切”地感觉到这个色法的“实在性”及它带来的痛苦,那是因为我们的执着引发的。至于执着那是后话。


下面再就这个术语展开多说几句。

一般按佛学体系,我们首先注意到两种观念:凡夫的实有观和二乘的空观论,实际大乘真正提倡的是中道第一义谛。


无我,佛教术语。亦称非我、非身。三法印之一。佛教主张无我,明示存在与缘起的关系,认为“我”是依于一系列的因缘而存在,即所谓“五蕴和合”而有,但在五蕴和合期间,其中没有一个实体的自我,因缘关系发生变化,五蕴离散,更没有一个实体的自我,所以佛教的基本理论“三法印”的第二法印说:“诸法无我”。


“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不会自生,而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的。他们认为房子是砖瓦木石的结合体,人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在这样的集合体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故谓无我。


以上皆是从幻、妄的角度安立的无我之意义。而大乘佛教到了后期,佛陀又给出了真我的答案。从佛学辞典看,即是针对外道凡夫之妄我,谓涅槃之我德云真我。以涅槃所具之八自在,是真实之我故也。大藏法数十二曰:“我者自在无碍之谓也。然有妄我真我,若外道凡夫,于五蕴身强立主宰执之为我,乃是妄我。若佛所具八自在称为我者,即是真我,故名我德。”又对佛教之俗我(即假我),谓外道凡夫所执之实我云真我。俱舍论三十曰:“故佛说正法,如牝虎衔子。执真我为有,则为见牙伤。拨俗我为无,便坏善业子。”


也就是说凡夫执著五蕴假合之身为我,其实那是“假我”,像佛那样具有八大自在的我,才是“真我”。


此真如不同于阿赖耶,阿赖耶识是如来藏(真如在烦恼中,摄藏如来一切果地上的功德,名“如来藏”,若出了烦恼,即名“法身”。)和无明的混合体。法界虚空,心现识变。首先是自性的大用启现,然后八识心王再做变化。《首楞严经》:“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说尽了现象的根源。


佛教的修行恰恰就是一个去妄显真的过程。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今天晚了,咱先聊到这里,你愿意看就看看,不看也不勉强,都随你。

至于其它,有缘再说。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各位,晚安好梦。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作者:段干末2Lv 10 时间:2020-01-07 09:54:49



远烟:


56楼你转载来我的帖子主要说了“无我”与“假我”,由于是临屏涂鸦,过渡处文句与辞气多有冗繁,不过整体上我自认为无一句无来历。


你对56楼我这个急就章的观感,凡四变:


1,56楼评论曰:“简直有点无从下手”。


2,59楼评论曰:“首先你上面这段其实是涉及唯识宗的八识转换了,但你说的恐怕又是自己琢磨出来的吧,唯识名相太多……”


3,61楼评论曰:“凡夫的实有观总是不经意就跃然纸上。”


以上这三种评论里,2和3条是在反对我的看法。然而,


4,62楼评论曰:“如果五蕴中的任何一个都是自我,因有五种集蕴,该有五个自我。但是首先个别集蕴不是自我,其次五蕴的聚合也无法成为自我,因为它们的聚合,并没有一个真实存在的聚合体。如身体是色蕴,体内所有的器官和部位等,任何一个都不是自我,并且纵使将它们聚集起来,也不是自我。这是从五蕴的因缘聚合上拆分的。”


非常有意思的是你这62楼的白纸黑字,虽然与56楼我帖子的表面用词不同,但是意思是完全一致的,解释“无我”的思路和旨意毫无差别。


综看你的4条评论,条2和3你不同意我的“无我”观,条4则又完全同意我的“无我”观,所以你自己在条1感觉“简直有点无从下手”。


远烟,你看看有时间时再就“无我”观重新拍一砖吧,明确说明到底是同意还是反对我的“无我”观。


另外,56楼我那个帖子还有一层内容是“假我”哈,请一块拍了吧?


--------------------------------------


原始宗教里也有这种情况。眼睛是主管观看的视觉器官,当“眼睛看见一树花”时我们常说“我看见一树花”,潜意识里以为眼睛里有一个小矮人,非常小却专门主管着观看。耳朵听,鼻子闻,舌头尝,身体触也都是这种情况,以为耳朵笔子嘴里身上各有一个小矮人,这些小矮人名字叫“我”。

佛法说,眼睛里没有这些小矮人,这些小矮人不存在于人的五官,这就是“无我”,具体的说是“人无我”



眼睛看见东西的功能一方面来自眼睛,眼睛里是“无我”的,视觉功能另一方面来自大脑视觉神经中枢,古代人不知道功能来自大脑,以为来源于“心”,那么,心里有没有一个小矮人专管视觉呢?佛法有些宗派说有,有些主流宗派认为心里也无我,没有那什么小矮人,这就是“法无我”。

所谓“无我”,就是上面这两层意思:五官里没有一个名字叫“我”的小矮人,心里也没有什么名字叫“我”的小矮人。“我”这个东西不存在于五官与心,这就是“无我”。

虽然“无我”,但是日常生活中却常说“我看见……影子”“我听见……声音”“我闻到……香味”等等,那么日常语言里的这种种“我”,是一个代词,就是个“名”而已。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一个人在婴儿时还不会说话儿,他或她听到爸爸妈妈的声音时就不必说“我听见……”,虽然不用这么说,但是他或她的行为却表明已经听到这个声音了,这就是说听到声音与“我”这个“名”是没有关系的。看到什么东西也与“我”这个“名”没有关系。”

-------------------------------------

刚又细看了一边,发现你的说法不仅不符合义理,还挺逗的~。

看这句“佛法说,眼睛里没有这些小矮人,这些小矮人不存在于人的五官,这就是“无我”,具体的说是“人无我””你的意思是佛法所谓的人无我就是人的五官不能存留外境的影子(大概是这意思吧),然后扩展到法无我就是心里也木有。不过你下面矛盾的说法来了,既然眼里心里都没有了,哪里还能说“我看见……影子”“我听见……声音”“我闻到……香味”等等,逻辑上都不通的。

咱就先不说你这段多逗了,主要和佛家的无我没什么关系啊。

《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有为法都是因缘而生,都是有种种条件而出来的。例如水因风在吹动,水面上产生了波。波就因有水有风而出现的,它没有固定的‘自性’。风停波息,波又回复成水。因缘和合是一切有为法的属性。

“此形非自作,亦非他作,乃由因缘而生,因缘灭则灭”。世界上一切事物是种种要素的集合体,不是固定不变的、单一的独立体,而是种种要素刹那刹那依缘而生灭的。房子是砖瓦木石的结合体,人是由五蕴(色、受、想、行、识)组成的,在这样的集合体中,没有常住不变的“我”,故谓无我。

以上和你说的没有关系。

所以你会得出自己的肉身不是假的幻的结论。而佛家得出的是确实空的幻的结论。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此贴到此结束,上面答应老童了,大家点到为止。

另外说实话拍你的砖也挺麻烦的,因为越细看越发现你的一些想法挺匪夷所思的。

快过年了,还是提前祝你新年快乐吧!
楼主:远烟空沫  时间:2020-01-09 18:45:15
@星星草TY 评论放不下,单回你一层,我明白你的意思,不过讲真你的确还不太懂。

不是比较,比较其实不如说是分别心,这个怎么说呢,象执着分别这种障碍初期不是你能控制得了的。人的根器因缘也都不一样,同样的境遇有的人能悟的深,有的人就悟的浅。象六祖慧能那样听五祖讲《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彻悟的很少很少,六祖几乎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存在,所以我们还是要虚下心来,先学习先明理。

楼主:远烟空沫

字数:11366

帖子分类:红袖天涯

发表时间:2020-01-06 22:03:40

更新时间:2020-01-09 18:45:15

评论数:4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