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明治维新的黑幕——日本政府最想掩盖的黑历史

明治维新的黑幕——日本政府最想掩盖的黑历史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770I 567楼 2014-02-25 23:04:38
庆应二年(1866)十二月十~十三日,因外出观看歌舞而受风寒,夜沐浴后出现感冒、厌食症状;十四日太医集体会诊后确诊为天花;十五、十六日两天是危险期;十七日开始出现好转、恢复食欲;十八~二十二日进入水痘期,病情出现明显好转,食欲大振、排便正常;二十三~二十四日下午进入脓胞期,病情出现极为明显的好转。但当日夜竟然急转直下,高烧、呕吐、下痢,二十五日崩逝,死前痛苦难忍,面部出现数块紫斑”。(与家茂症状相......
-----------------------------


这段是出自中山忠能(孝明天皇的老丈人)的《中山忠能日记》,还有《大乘坊日记》和武家传奏(公卿)《野宫定功日记》中也有记录,只不过没有中山忠能记得那么详细,孝明天皇从发病到死亡,每天的病情变化都有记载。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两个明治天皇

孝明刺杀案中不仅有日本人、中国人的证言,甚至连韩国人都掺了一脚。朝鲜民族主义运动家安重根。

明治四十二年(1909)十月二十六日,在中国吉林省哈尔滨市,伊藤博文被不明人士袭击,身中三弹死亡。伊藤当了半辈子杀手,自己最后竟也是死于暗杀,不禁让人深感因果循环,报应不爽。这个实施暗杀的恐怖分子正是安重根。安重根在旅顺关东督都府地方法院接受审判的时候,竟然当庭宣读“斩奸状”,并列举了伊藤博文十五条罪状,其中二条是谋害闵妃、谋害现任天皇的父君孝明天皇。

安重根的这份证言虽有为自己开脱之嫌,不可尽信,但也不能完全无视,因此是否完全属实不能确定,在这里还是得打一个问号。

伊藤是如何下手杀孝明的呢?

天皇使用的厕所是两层式的。跟中国旧式的旱厕差不多,下面是空的。上面一层是普通的蹲式厕所,正前方设有扶手可以使人保持平衡,正中央有个大洞,排出的污秽物都顺着这个洞落到放在下层的大箱子里,然后有专人将大箱子中的污秽物倒掉、洗净。负责这项工作的是“非人”,也就是从事低贱、肮脏行业的百姓,也叫“贱民”。岩仓具视买通了这个非人,让伊藤博文藏了进去。

要问为什么非要在孝明天皇如厕的时候下手,其实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第一,厕所里下手可以事先藏身并避人耳目;第二,只有如厕时才能露出某个部位。

毫不知情的孝明就在女官的陪同下来到了厕所。伊藤博文藏在下层看准时机,趁孝明方便完毕还未起身的时候一刀从肛门处贯穿至内脏,再反转刀柄狠狠地剜了一通。这是一种十分残忍的杀人方式,比直接将刃物从外部捅入身体要痛苦十倍。肛门处是人体中极为柔软、脆弱的部位,被害者要承受彻心彻骨的疼痛,而且还不一定能够即时毙命。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只要不脱下孝明的兜裆布仔细查验,光从外部是看不出伤口的。虽然真正实施起来难度极大,但对于出手快、狠、准的专业杀手伊藤博文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

守在门外的女官们将孝明抱到隔壁的浴室中仔细地清洗干净,重新为他穿戴整齐之后搬回了寝殿。

过了不久,孝明天皇因天花驾崩的消息传遍宫中,睦仁亲王在泪别父皇遗体后,由于当时并未看出异样,便也接受了因病崩逝这个说法。

然而孝明天皇驾崩是在十二月二十五日,可是朝廷在四天后,也就是二十九日才将此事昭告天下,这四天的缓冲时间耐人寻味。庆应三年(1867)一月九日,睦仁亲王在未经过立太子礼的情况下直接登基,也就成了后来的明治天皇。

睦仁登基,大室寅之祐怎么办?

实际上这时大室寅之祐已秘密被接到京都长州藩邸待命。但是现阶段睦仁还不能杀,他对寅之祐、对萨长岩仓等谋反势力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因为在登基大典上,新帝需要接受群臣的朝拜。见过睦仁的大有人在,新帝若与平时不同立刻就会露馅。





登基大典上的睦仁(正中央),这也是他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通过对比可以看出睦仁与寅之祐并不相似,气场也完全不同。

至于为什么不给睦仁立太子礼的机会,那是因为这个“明治天皇”迟早是要被换下来的,没有必要再特意举行个仪式多此一举。

奇怪的是,睦仁在孝明死后先后写下了四十首和歌,竟然没有一首现存于世。更为奇怪的是自从孝明身故后,宫中竟开始不断发生灵异事件,新帝睦仁更是升级成为了事件的直接受害人,连续数个晚上看见孝明满身鲜血地出现在自己面前。虽是自己父皇,但鬼魂毕竟是鬼魂,睦仁被吓得整夜整夜的睡不着觉,最后实在是没有办法,便请人在宫里做了场法事。是否有效无从判明,不过从那之后睦仁可以正常就寝了。

家茂、孝明先后暴亡,公武合体至此已正式宣告解体。此时虽是倒幕的大好时机,不过对萨长岩仓势力来说,最头疼的是这个刚刚登基的睦仁明治天皇。

睦仁继承了先皇那极度排外的攘夷思想,以闭关锁国为己任,坚守驱逐外国人出境、保护日本神圣清静的国土不受外来番邦蛮夷玷污的原则。造反派心急如焚地想要除掉睦仁、让寅之祐登堂入室,但此时孝明刚刚驾崩,那诡异的死状在他死去的三天后便在宫中被议论得沸沸扬扬,一时间毒杀说、刺杀说等传言层出不穷,再加上孝明的鬼魂作祟让宫中人人自危,孝明这一死,竟使得大内禁里前所未有的热闹。正在这风口浪尖上,岩仓等人为了前次的暗杀事件和即将实施的暗杀事件而进行的封口工作也绞尽了脑汁、费尽了心机。对于一些贪财的公家,只需给他一笔银子,再适当撂下几句狠话便可轻轻松松让他们闭紧嘴巴;而其他公家多以朝鲜人、中国人的后代为主,他们对天皇的忠诚和执着本来就不如真正的日本人,更何况这帮丧心病狂的恐怖份子连天皇都敢谋害,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是他们不敢做的?所以很多略知内情的公家纷纷保持沉默,选择了明哲保身。

公武合体的崩坏一口气加速了倒幕运动的进程。一些史学家在早年提出的"睦仁在登基前后便被谋害、调包"的说法其实是错误的,实际上真正的睦仁在登基后至少存活了半年左右,他在这段时间里降下的针对幕府处分的密旨,后来在三条家被发现了。孝明御崩后至调换成功的这段时间里,京都是存在着两个"明治天皇"。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yzlx119 581楼 2014-02-27 05:56:03
早起精神好,顶顶更健康
-----------------------------
= =你这也忒早了...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大家想一想 606楼 2014-02-28 22:10:06
而其他公家多以朝
鲜人、中国人的后代为主,
……
这个可否请楼主介绍下,
-----------------------------

在中国的魏晋南北朝的动乱时代,有大量中国人背井离乡,逃到日本、百济等地,在这之前还有先秦的一些人也来到了日本;朝鲜人移居到日本也有很久的历史了,听一些方言中还夹杂着韩国语的语法。因此日本人是建立在中国人、朝鲜人、犹太人的混血之上才产生的人种,根据数据表明真正纯种的日本人不足一成,只有百分之几。





@东澳一号 617楼 2014-03-01 12:50:52
学习了。
楼主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能力了得-------研究 历史 ,需要你这样的大脑。
希望:
你能够加快点速度,等着看你的大作。
另外:
请教一个问题:
楼主你在日本留过学吗?
-----------------------------
留过的~另外你是想问楼主留过级么?= =




@salapoca 624楼 2014-03-01 17:46:12
@加州清光
许久未上天涯,一上就由看到震撼性帖子,LZ已经完成了关于明治维新的阴谋论。
又及
前一段时间补《龙马传》,又看到了常务和三木律师,尤其是三木出场的时候当场笑喷了
-----------------------------
= =龙马传是大河剧??福山雅治演的?




@星将2010 626楼 2014-03-01 22:00:50
我说的这个合成这个照片的条件是维一的条件。当然也有例外,那就有我这种高明画师,可以画各种手绘与照片绝无两样,不过能成功的概率很低,也很费事!也就是说人品好的,一切都是真的。
-----------------------------
= =这个,这张照片MS无法手绘完成,因为在世界各地共发现了三张,一模一样的……手绘能绘成完全一样的么……





@晨海帆歌 633楼 2014-03-02 03:59:22
有没有可能甚至连大室寅之佑的南朝后裔身份也是假的呢?
-----------------------------
当然也有这种传闻,有人说他是海盗的后代,不是皇族。但从他后来的一系列行动来看,他是南朝末裔无疑。





@何人何地何时 621楼 2014-03-01 16:39:46
楼主你是 历史 系的吗,或者学过 历史 的吗
-----------------------------

= =只能说在楼主的专业中历史是必修课程……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造反派一口气除掉了两个通往南朝复兴之路的障碍,眼下面临着最后一个、也是最大的难关。正当岩仓、三条、萨长等人谨慎行事、静观其变之时,睦仁竟然做出了一件出人意料的大事,而这件大事足以使他招来杀身之祸。
公武合体虽名存实亡,但前将军家茂的正室和宫仍是现天皇睦仁的姑姑,德川家就相当于睦仁的亲戚,“兄弟手足不相残”,他与孝明一样,从头到尾都未曾有过倒幕这个荒谬的思想。然而随着四境战争的惨败,倒幕之声越来越高涨也是个不争的事实,无论如何幕府不能被打倒,因此为保护德川家,睦仁给三条(实美或实爱)下了一道密旨。
密旨的内容是:

“德川家功不可没,须给予宽大处理。”

在看过这十四个歪歪扭扭的大字后大惊失色,这新帝明显不甘做傀儡、不愿受控制,竟然开始主动出击了!事关重大,幕府一旦重新获得声望,那么他们这些密谋倒幕的乱党、背叛天皇的反贼全部都得死无葬身之地。三条不敢怠慢,立刻将睦仁传下密旨一事转告岩仓具视。但转告之前三条却留了一个心眼,将睦仁亲笔写下的密旨用防水布里三层外三层地包好,小心翼翼地藏在家中仓库的箱子的最底层。这么做是为了日后防止新政府翻脸不认人,自己手里需要有一个能够与之进行谈判的筹码。这份密旨上的拙劣字迹与堪比书法家的大室明治天皇的字迹呈现出鲜明的对比,也为“狸猫换太子”一说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岩仓具视得到消息后马上密会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长州的品川弥二郎等人,几个人齐心合力开动脑筋假造了一个“倒幕的密勅”,之后又觉得不过瘾,干脆连代表天皇的圣物——御锦旗也一并提前制好。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幕府现在已经是被困在麻袋里的老鼠,只有乖乖束手就擒的份。

睦仁明治天皇就是在这段时期里被换掉的。关于睦仁的下场流传着很多版本,虽有传闻说他在被调包之后并未遇害,而是被赶出京城,逃到了某山上寺院出家。但这些人既然已经暗杀了家茂和孝明,对一个年幼的新帝也没有必要手下留情,特意留下这么重要的活证人只会后患无穷。日本人对于冤死者往往会给予同情和怜悯,于是就会编出一些XXX没有死,其实逃到XXX地方去了之类的传言。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进行反证:睦仁还是在调包之后便被暗害了。

单从结果上来看,明治维新是一个十分励志的传奇故事。因为能够光复前代王朝的事例少之又少,大室寅之祐能成功夺回皇位,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同时也是众志士&叛徒、外国势力齐心合力才能达成的丰硕成果。




“二心殿”



宫中发生了这么多大事,有一个人却异常的沉默,那就是在孝明天皇御崩的前二十天,接任十五代征夷大将军之职的一桥庆喜,这会儿已经正式改名为德川庆喜了。
翻开幕末的历史,有些人在获得重权之后立刻便有贵人遇害。可以肯定的是,庆喜即使没有参与孝明天皇、睦仁明治天皇的谋杀,他至少也是个知情者。因为要实施这一连串的大阴谋,水户藩出身的将军的支持是不可或缺的。

我们在读正史的时候应该都有注意到一件事情:萨长势力对倒幕的执着。这种执着近乎一种怨念,而且并不只是单纯的报复心理。如果是基于政治目的因素,幕府一贯奉行的就是开国政策,最早领悟到攘夷不可行的也是幕府,而萨长在经过了萨英战争、下关战争之后痛感与外国列强之间的差距,因此争先恐后地将方针转变为开国政策,并向英国人谄媚,积极展开外交工作。既然如此,可以说双方基本达成共识,那么他们为什么一定要打倒幕府?不推翻幕府不行吗?
实际上为了能够复兴南朝江山,推翻幕府是先决条件。因为在江户时代,下一任的天皇不一定必须得是皇太子,其他的亲王都有继位资格。比如说中川宫朝彦亲王、轮王寺宫等,而下任天皇的人选,很多时候是由德川家和五摄家指定的。如果继续让德川家掌权,下一任的天皇就不一定会是睦仁,如果睦仁无法继位,那么千辛万苦暗杀孝明天皇也就失去了意义。因此,幕府是萨长势力的首要打击对象,于是家茂便成为了本次连环暗杀事件的首个牺牲者。

庆喜在京都的名声并不好,人们给他送了个外号:二心殿。“二心”,就是口不对心、虚伪的意思。庆喜是水户藩主德川齐昭的儿子,而水户藩是出了名的过激勤皇主义,当然勤的也是南皇。水户二代藩主德川光圀在编纂《大日本史》的时候,在真言宗六藏寺中意外发现了由南朝公卿北畠亲房所著的《神皇正统记》,正是因为这本史书的存在,从此奠定了水户“南朝正统思想”的基础。熊泽天皇的后裔就是被水户人保护了起来,准备伺机将他扶上皇位。但随着时光流逝,熊泽家已在这数百年中渐渐被驯化成为幕府的家臣,已经不适合再作为天皇登上历史舞台了。而就在这个时候,大室皇族出现了。
不难想象水户藩与拥立大室皇族的长州藩结下了某种秘密协定,对于水户藩来说,现今已不奢望熊泽家能够登上皇位,只要登基的是南朝后裔,那么便可以给予全力的支持,然后再建立以天皇为顶点、诸藩紧密团结在其周围的新政治体制。从庆喜后期提出的“让天皇亲政”的建言便可以印证这一点。但是这么大的工程,需要朝廷、幕府、诸藩、外国势力的里应外合,四者缺一不可。

从事实上来阐述,德川幕府的寿命被延续了近二十年。其中两组人马功不可没,幕府大老井伊直弼、堀田正睦和新选组。
其实忠臣和奸臣的界限很难判定,人人喊打的卖国大奸臣,换个角度来看他也许就是大忠臣,比如说井伊直弼。

嘉永元年(1848),奉十二代将军德川家庆之命,庆喜被过继到水户藩主德川齐昭家正式做了养子,改名为一桥庆喜。这就是继任下任将军的前兆。而井伊正是察觉到了这一点,于是采取高压手段硬是拥立了有智力缺陷的家定作为十三代将军,而后来在这个家定身上也传出了由一桥派毒杀的传闻。
一桥派、井伊派围绕着十四代将军的宝座再次展开了角逐,井伊再次采取强硬政策,与老中首座堀田正睦一同将南纪派德川庆福(德川家茂)推上了将军之位。庆喜两次错失继任将军的机会,井伊能不遭到怨恨吗?因此樱田门外之变中,井伊被水户藩过激浪士所杀。如果不是井伊直弼两度敲碎了一桥庆喜的将军美梦,那么明治维新就不是1869年,而是1849年便会实行。将军继任问题、不平等条约问题、安政的大狱问题,井伊的一些手段的确过于强硬,但对于后期的幕府来说,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人。而我们回过头来看看公认的大奸臣井伊直弼的一生,他所做的这些大事件其实都是在维护幕府的利益,因此可以说站在幕府的立场来看,井伊的确是个忠臣,他的被杀是幕府的损失。

而幕末题材作品中不可或缺的新选组,在众人耳熟能详的池田屋事变中一举捣毁长州人老巢,杀死、逮捕长州藩精英多数,将明治维新的到来拖慢了一、两年。正因为新选组在京都维持治安的那几年,主要的肃清对象是以长州为首的南皇派倒幕志士,与长州人结下了血海深仇,所以在维新结束后的几十年里,他们在各个影视题材中都是作为反面人物登场的。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 =更正:之前的更新中说到“大室寅之祐在长州藩邸待命”,实际上正确记载是在“萨摩藩邸待命”,楼主记错了……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自孝明死后的第十个月起,大政奉还、王政复古,紧接着鸟羽伏见的战役、东北战争、会津战争、箱馆战争等等连接不断地上演,而“消息灵通”的胜海舟胜老师此时又“先知先觉”,在维新的前一年便将自己的长子胜小鹿送到美国留学。从表面上看,此次留学的目的是让小鹿多多吸收、学习先进的西洋科学文化,但实际上是什么情况呢?进入庆应四年(1868)以后,全国各地烽火连天、战事不断,胜老师选择在这个时候提前让儿子出国留学,不难看出避难的味道十分浓厚。然而胜老师为什么能够准确预测到国内即将大乱,这一点着实地耐人寻味。

前面提到庆喜虽然是知情者,但却未必亲自参与了天皇暗杀事件。可以推测当初庆喜与萨长等定下的密约内容大概是这样的:
1、拥立南朝后裔登基;
2、保庆喜登上将军之位统领诸侯,在此基础上建立以天皇为顶点的新政体;
3、孝明天皇父子软禁、流放。

但是庆喜在协助岩仓、萨长达到目的后,发现除了自己当上将军之外,另外两条协议一个都没能达成。尤其是孝明天皇死得过于蹊跷,再加上宫中传出的那些传言使庆喜心里着实地没底:孝明到底是怎么死的?
于是庆喜派出担任大阪城定番的渡边平左卫门秘密调查孝明的死因,最后查出凶手是岩仓具视和伊藤博文。渡边家是嵯峨天皇的末裔,平左卫门本名渡边丹后守章纲,明治初年在长崎市开设了青年学校。平左卫门曾在学校里发表过演说,向学生们揭露了岩仓和伊藤的罪行,结果被伊藤派出的杀手暗杀,学校也落了个被封锁的下场。
庆喜得到消息后既震惊又愤怒,但此时已骑虎难下,现时唯一的心愿就是让明治天皇亲政。没想到明治已登基九个月,以岩仓为首的公卿、萨长势力却仍然把着朝政不放,丝毫没有让他亲政的意思。庆喜开始着急了。
正在这个时候,以萨长为首的武装倒幕势力又开始策划了一件让庆喜大吃一惊的阴谋。

自从庆喜正式继任将军后,本着“天皇、幕府,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为挽救摇摇欲坠的幕府而展开了一系列的改革运动。首先命令幕吏中的英才小栗上野介为改革的先驱,并推进洋式武器、火药,以及制铁所的建设。之后,庆喜还进行了幕府内部体制的改革,将老中全体上任制改为轮流当班制、设立了“五局五总裁”制度。
眼看着庆喜的一系列改革开始逐渐收到成效,桂小五郎、西乡隆盛等人就坐不住了。幕府是要与北朝系皇族一同铲除的对象,如若让其恢复声望重新得到诸藩大名的支持,那萨长的这出戏可就唱不下去了,所以这倒幕工作一定要抓紧。于是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以及岩仓具视等人,开始秘密制作“倒幕的密勅”,并以此为大义名分,开始正式着手摧毁德川幕府的工作。
这“倒幕的密勅”事件,被新撰组派到土佐藩土援队当卧底的村山谦吉得了消息,立刻汇报给了局长近藤勇,再由近藤中转汇报给了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
与此同时,土佐藩也有一个人为拯救幕府付诸了积极的行动,他就是被后世冠以“大英雄”美誉的坂本龙马。



悲情的英雄


事已至此,龙马已经十分清楚格洛弗、萨道义等外国势力是准备在日本引发内乱、掀起腥风血雨。龙马十分排斥这一点,日本人之间自相残杀,让外国势力渔翁得利。因此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在龙马的周旋下,以格洛弗帮助起草的《船中八策》为原型,后藤象二郎向山内容堂进言了“大政奉还”计划。只要将手中政权交还给朝廷,暂时避开与朝廷之间的冲突,那么这些武装倒幕的恐怖分子便失去了倒幕的大义名分,这仗也就打不成了。

山内容堂便把这大政奉还的建白书递交到了庆喜的手里。庆应三年(1867)十月十四日,庆喜痛下决心,于二条城发布了大政奉还的正式声明。此后,从镰仓时代就一直绵延至今的六百七十年的武家政权终于在幕末画下了句号。
大政奉还的七天后,秘密倒幕计划也被迫中止。无法发动战争,就意味着格洛弗失去了武器生意的收入,萨长势力失去了倒幕的大义名分,旧幕府势力失去了二百多年的统治权限。一个“大政奉还”让龙马得罪了三方势力,这就成为了他被暗杀的主要原因。十一月十五日,也就是大政奉还的一个多月后,龙马与好友中岡慎太郎死在了京都河原町附近的近江屋。

那么龙马暗杀事件到底是谁在背后主使呢?目前的种种迹象表明,萨摩藩绝脱不了关系。

我们来回顾一下“近江屋事件”的全过程。
龙马虽当场死亡,但慎太郎却侥幸存活了二日,并留下了至关重要的证言。
1、杀手是两个人;
2、其中一人喊了一句伊予(现爱媛县)方言:“混蛋!”
3、现场留有凶手留下的刀鞘、下驮。

经调查,下驮是一个叫做“瓢亭”的料亭之物,那里的常客是京都守护职麾下的新撰(选)组;刀鞘被前新选组队员、现御陵卫士的伊东甲子太郎等人指认为新选组组头原田左之助之物;原田左之助是伊予出身。
所有证据都直接指向新选组的原田左之助。庆喜也曾派老中永井尚志前往新选组去取证调查,却发现原田当晚拥有不在场证明。
那么原田到底是不是凶手?
事实上龙马在被害的前几天,曾经密会过两个人。永井尚志、伊东甲子太郎。
永井尚志是长崎海军传习传最高责任者,地位在胜海舟之上。此次他与龙马密会是带来了庆喜的密命。庆喜在书信中提到,龙马是尊皇倒幕派中唯一一个对幕府抱有好感的人,无论如何要保证他的人身安全,不允许对其进行逮捕等无礼行为。这项命令便由永井尚志分别传达给新选组、见回组,并将这个消息告诉了龙马。
然而在永井之后伊东甲子太郎(注:原新选组参谋,与水户勤皇党关系密切,后以守卫孝明天皇的皇陵为由向朝廷请愿,成立了“御陵卫士”,成功脱离新选组,直接归入萨摩藩麾下。)也造访了龙马的住处。这个伊东也带来了一个大消息,他对龙马说,新选组已经探知他的住处,近日便会前来袭击,要龙马多加小心。
伊东虽然巧舌如簧,但在他之前永井尚志已向龙马透露过庆喜的密命,新选组又怎么可能会盯上自己呢?龙马心生疑惑,并未相信伊东的话,随便应付了几句便把他打发回去了。
伊东大参谋此行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呢?难道特意来撒谎逗龙马玩的?我们看看现场突然出现的、指认新选组犯罪证据的“下驮”,楼主笑而不语。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英格兰夏季牧场 640楼 2014-03-02 14:50:22
楼猪闲的蛋疼?日本的明治维新所谓黑幕白幕用的着你这么关心?假如你是个日本人还有情可原。如果不是,奉劝你精力多关注X朝的什么幕吧。
-----------------------------

你敢揭X朝的黑幕?揭一个我看看?立刻就河蟹你。
所以说这就是写外国历史的好处,可以无所顾忌地揭他们的黑幕。当然如果朋友你是拥有过硬背景和后台的就另当别论。






@东澳一号 654楼 2014-03-02 19:59:30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
孝明天皇,是被谋杀的。
楼主的分析判断,应该是正确的。
楼主:
我想请教一个问题:
共济会的手伸得那样长?在那个时候就想这些事情了?
他们就扶持日本去对付中国、俄罗斯、甚至于美国、欧洲了?
我想洋人去日本还是为谋利益而去的吧?
让中、日、俄大混战---倒买军火、谋取利益,应该是有可能的。
-----------------------------



共济会在中世纪就开始活跃了,他们的口号是Novus Ordo Seclorum,这是拉丁语,也就是“世界新秩序”的意思。可以看看他们一连串的行动:意大利统一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革命、俄罗斯革命、明治维新等等,背后的关键词就是“独立”、“改革”,他们还在背后策划了两次世界大战。楼主赶脚这个组织的目的就是“世界统一、征服地球”,要是别的组织喊出这样的口号,我们可以一笑了之把它当疯话,可是如果是这个组织的话,他们还真就有这样的实力。一个小小的明治维新对他们来说根本不算什么,别的不说,就说说他们在世界各地的成员,基本都是在社会上有头有脸的、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人物。我国著名学者何新研究分析表明,共济会控制着FBI、CIA和英国军事情报局,控制着世界石油市场、黄金市场、粮食市场、世界卫生组织、意大利黑手党,甚至与我国历史上的明教有关系。楼主现在不在家,手头上米有资料,只能找到网上的美国成员名单,历代总统只有二位不是共济会成员。
http://wenda.so.com/q/1366143941064834

天涯也有人发过帖
http://bbs.tianya.cn/post-free-2533428-1.shtml

另外好多历史名人都是共济会成员。比如说……我国就有好多……本来一直以为中国没多少集会所,但直到在以“反日亲美”而著称的结社成员名单中看到了张作霖、张学良父子的名字的时候,卧槽!所以他们才会在沈阳设立集会所的么!然后再看看张学良西安事变前夜发出的八项主张第六条:“保障人民集会、结社等一切政治自由。”= =那个时候中国能有什么结社?这共济会真是无孔不入啊
这个被称为“恶魔教”的世界最大秘密结社背后,有一个叫Rothschild的大家族,这个家族在几百年前控制着整个地球的经济,不过后期出现了“反Rothschild家族联盟”,实力已经不如从前了。

最后再引用美国总统布什在国连演说时的一句话:正因为在这个混乱的非常时期,才能够实现我们目的——建立新世界的秩序。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这个留在犯罪现场的“下驮”是一种什么样的鞋子呢?





大概就是这种样式的鞋子。跟女孩们穿的高跟鞋类似,都是非常不适合运动时候穿的。而新选组在出任务的时候一定是穿用行动方便的草鞋,这种高下驮不是休闲娱乐的时候没人会穿。
而留在犯罪现场的另一个证据,后来也经原田本人证实,他的刀鞘根本就没丢,现场留下的刀鞘不是他的。
我们再来看看龙马和慎太郎死的时候是怎样一种惨状。龙马身中34刀,慎太郎身中28刀;龙马身上最重的一处是额头上的刀伤,即使如此,他也没有当场死亡,甚至还能跟重伤的慎太郎说话;而慎太郎则是二天后才伤重身亡。从这一点便可看出杀手并不专业,连砍了二、三十刀,都没能将人当场砍死,不是手法不专业,就是这个杀手与这两个人有深仇大恨,想要活生生地将他们折磨至死。但后者是不可能发生的,首先土佐藩的藩邸就在近江屋的边上,屋子里这么大的动静,很容易引来执勤的土佐人前来查看,而他们从土佐藩邸赶到近江屋也就是半分钟的事,这么短的时间绝对不够凶手逃跑。
其次,对于新选组来说,暗杀是家常便饭、小菜一碟,要是砍了六十多刀都没能砍死两个人,他们的“幕末最强剑豪集团”的招牌就该卸下来当柴火烧了。况且,新选组在激战之时必定是血肉横飞,手指头、沾着血的毛发、砍下的碎肉片等粘得满墙都是,这才是他们的打法,所以司马辽太郎才会将他的小说命名为《新选组血风录》。近江屋事件明显不是他们的作战风格。
而存活了两天的慎太郎,他临终前留下的指认凶手的证据是:凶手曾用伊予方言喊了一句“混蛋”。但萨摩也有与之发音相似的单词,意思也基本一致。因此慎太郎在半昏迷之际听到的那句话到底是伊予方言还是萨摩方言,现在还不好下判断。

土佐藩、萨摩藩、长州藩,甚至包括“佐幕双璧”之一的桑名藩,幕末的诸藩中几乎每个藩都出现了勤王和佐幕两派。龙马之死的最大受益人是萨长势力和土佐藩出身,继承了龙马衣钵的后藤象二郎,岩崎弥太郎、在“伊吕波丸赔偿事件”中与龙马结仇的纪州藩也有对其进行仇杀的可能。龙马的死确实对各个势力都有好处,各组人马也都拥有犯罪动机。可是这数股势力之中,受害最小的便是幕府,正因为“大政奉还”,才使幕府避开与朝廷的冲突,同时使萨长武装倒幕势力失去了发动战争的理由。
之前的证据全部都指向新选组,但若仔细调查、分析,却发现所有的证据其实都是指向萨摩藩。

但是萨摩藩无论如何也想陷害新选组为杀害龙马的凶手,光是御陵卫士(萨摩势力)指认原田左之助还是觉得证据不充分,大久保利通甚至留下了假史料迷惑后世,他在给岩仓具视的信中是这样写的:
“新撰组乃穷凶极恶之徒,近来愈发的肆无忌惮,坂本龙马暗杀一事定是他们所为,而直接下达命令者一定就是近藤勇。”

正是因为这封信,直到今天仍然有多数人坚持认定新选组就是杀害龙马的凶手,这都要归功于大久保利通伪造的史料。
为什么楼主这么肯定就敢说它是假史料呢?因为“真凶”在明治三年(1870)的箱馆战争结束后,自己站出来投案自首了。
这个自首的人就是前京都见回组成员今井信郎。(也是旧幕府势力的残党)
那么事情到这里就结束了吗?当然没有,这个“真凶”的自首,反而使案情愈发地复杂、更加地扑朔迷离。
这个今井信郎在录口供时语出惊人,还未遭逼供便主动供认自己就是当年在近江屋杀害坂本龙马的凶手。但问题就在于今井的供词与慎太郎的遗言严重不符。今井供认是犯案的是原京都见回组与头佐佐木只三郎、自己再加上四、五人,而慎太郎所说的是凶手只有二人;今井说当时龙马和慎太郎是隔着桌子一人坐一边,然而事实上龙马当时所在的屋子里并没有桌子。今井明显是在撒谎。
更让人大惑不解的是,明治新政府竟然接受了这个说法,并正式将今井信郎作为谋杀坂本龙马的凶手打入了大牢。(萨长:为了替我们顶罪,你就委屈点吧)更加更加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两年后,也就是明治五年(1872),犯下大罪的今井竟然被释放了。坂本龙马的命就值两年的收监?
事情到了这里仍然没有结束(= =喂!),反而更加的一波三折。龙马断气前狂奔至现场的原土佐藩士谷干城,在听说了今井的供词以后大为恼火,愤怒地谴责今井信郎此举是在“卖名”,也就是借龙马谋杀案让自己在历史上留名的小人行径。
可能有人会问:第一时间赶赴犯罪现场的谷干城一定是掌握了一些别人不知道的证据,他这样说很正常啊,他指责今井卖名有什么问题吗?
谷干城“严重谴责”今井,这完全没有问题,可是问题在于他并不是在今井认罪后第一时间愤怒谴责,而是在他认罪的34年后,也就是明治三十九年(1906)才开始突然开口炮轰今井的卖名行为,这反射弧未免也太长了点。那么是不是谷干城深居简出、住得偏僻,情报获取渠道有限才不知道今井早已认罪的?这个说法也行不通,因为谷干城在维新后担任新政府要职农商务大臣,他与政府是有直接接触的,“暗杀龙马的凶手已经逮捕归案”,这样重大的消息不可能不传到他的耳中。但是他为什么要说今井是“卖名”呢?其实这句话的潜台词是“凶手不是今井,他是在替人顶罪”。
明治三十九年,桂小五郎、西乡隆盛、大久保利通、岩仓具视这些有暗杀龙马动机的明治新政府元勋们先后死去,已经七十高龄的谷干城总算是有了主张“今井并非真凶、凶手另有其人”的机会,但此时伊藤博文和山县有朋还健在,谷干城没有勇气直接闹上中央推翻这个说法,于是无奈之下只好采取迂回战术。至于他为什么沉默了三十六年之久,现在已是一个无法解开的谜。
虽然无法得知真凶究竟是谁,但我们根据线索至少可以证明两件事:
一、有人除掉龙马和慎太郎之后,先是嫁祸给新选组,后来又嫁祸给见回组,总之都是旧幕府势力;
二、萨摩藩与此事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孝明之死、龙马之死为什么会成为千古谜案,那是因为有人要刻意隐瞒真相,将证据隐藏在无尽的黑暗之中。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东澳一号 688楼 2014-03-04 13:27:14
请教楼主一个问题:
学习了一下《锡安长老会议纪要》。
这个讲话,不知道是否是真的?
好像当年:
德国希特勒时代,就是利用这个发起日尔曼民族对犹太民族实行种族灭绝的行为的。
看了里面的东西:
里面到处充满阴谋、暗算、特别是挑拨离间:
挑拨离间-------让一个国家内部分裂、让一个政党内部分裂、让一个民族内部分裂、让一个地区分裂、让整个世界都分裂。
让他们都相互残杀、完蛋。......
-----------------------------



《锡安长老会议纪要》楼主米有看过……不过有一些书中的阴谋论确实说得过于夸张,不能全信。共济会的三大教义是“自由”、“平等”、“兄弟爱”,但如若为了达成目的,即使流血牺牲也在所不惜。从他们所发动的一系列事变来看,他们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让国家、政党内部分裂,依楼主看他们的目的是“把犹太人的种子撒向全世界”。他们利用国家的内部矛盾引起分裂并进行改革、重组,又在世界各地开设了银行、办了学校,就是为了给世界各国人民洗脑,从小就让他们接受犹太人的理念。
后来德国由希特勒掌权,他认定世界上所有强有力的秘密结社都会给自己的“世界统一”梦想带来妨害,于是全德国的犹太人——也就是共济会成员,便成了他首选的肃清对象。
当时在德国共有85000名共济会成员,当然基本都是犹太人。本着宁可错杀不可放过的原则,希特勒命令手下处决了80000名共济会成员(或疑似共济会成员)的犹太人。但是不知什么原因,有五千多名成员的名字并没有记载在共济会成员名单上,因此这些人逃过了一劫。

另外,孙中山加入共济会的理由楼主不太清楚,不过蒋经国和宋美龄入会是为了利用美英,不见得是真心加入的。台湾的共济会据说是为了打击近些年崛起迅速的中国所以在幕后煽动台独,这跟美国共济会的目标又达成了一致……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日本最大内战



“大政奉还”后,庆喜向朝廷交出手中政权,结束了德川家265年来的武家统治。以萨长为首的武力倒幕派才刚刚松了一口气,马上又发现事情的结果跟自己想象中的不一样。
庆喜不愧为在政坛上摸爬滚打多年的老油条,他表面上将政权归还朝廷,但实际上却听从了老中板仓胜静的建议,只交出手中的虚名,然后再成立诸藩大名议会,自己以议长的身份君临于诸藩之上进行摄政,(天皇?庆喜?诸藩大名),这样一来庆喜的地位丝毫未变,日本的政坛还是由幕府控制。大政奉还之后,京都市内的警卫工作仍然由京都守护职手下的新撰组、京都见回组担当,松平容保的胞弟松平定敬的京都所司代的工作也仍然在正常运作。而且日本的五大开港地神户、横滨、长崎、新泻、箱馆全部都是幕府直辖地,这也就意味着幕府仍然保留着政治命脉的外交发言权,英、美、法、荷等列强还是直接与幕府对话。这就让萨长和岩仓等人十分着急上火,明治新政府的建立需要得到外国列强的支持和认同,他们无法与诸列强进行直接对话,也就无法使新政府被他们接受和认可,这个新政府就建立得名不正,言不顺。(看看现代的日本,安倍晋三周游世界各国,发表演说无数,中国人可能不清楚这厮为什么一个劲地跪舔外国政府、期望在领地问题上获得他们的支持,其实他只不过是捡了前人嚼剩下的东西,一百四十多年前他的老祖宗就是这么干的。)而且最重要的是德川家仍然拥有全日本近1/4、也就是400万石的领地和领民,这样看来庆喜交出政权等于没交,天下的大权还是握在德川家手里。
岩仓等人掀桌子踢凳子,直呼上了庆喜和那帮幕府老中的当,看样子必须得想个办法将这些佐幕派一网打尽,将德川一族连根拔起。
于是,秘密制好的“倒幕的密勅”和御锦旗,在这里就派上用场了。
庆应三年(1867)十二月九日,以天皇名义下达了“王政复古的大号令”,并任命新政府的总裁为有栖宫炽仁亲王,德川庆胜、松平春狱、山内容堂、岛津忠义、浅野茂熏五藩主为议定大臣,针对庆喜的处分问题在小御所召开了议阁会议,由大室明治天皇亲自坐阵监督。
然而庆喜、松平容保(京都守护职、会津藩主)、松平定敬(京都所司代、桑名藩主)三人都未参加此次会议。也就是说,这决定德川家命运的一刻,是在“一会桑”全部缺席的情况下发生的,因此这“王政复古的大号令”也可以称之为武力倒幕派发动的政变。
经讨论决定,废除有史以来幕府所有官职:将军、京都守护职、京都所司代、议奏、传奏等,新设立总裁、议定、参与。这王政复古不但废除了将军职,连传承了一千多年的摄政、关白二职也一并被废除。而且新设的总裁、议定、参与三职全部都没有庆喜的份,甚至连会津、桑名两藩的宫门守卫权也被迫交出,改由其他藩顶上。
然而这不公正的待遇彻底激怒了幕府直属部队、会津藩、桑名藩的士兵,三方兵力再加上会津藩麾下新撰组、由法国军事顾问团调教出的传习队等,总人数一万五千人齐集于二条城下。
但是此时的庆喜是什么样的态度呢?
王政复古的大号令下达的当日,萨摩藩还未接管禁门的守卫;讨幕主力军的长州藩又还未摆脱“国敌”的罪名,在京都郊外布阵待命;再加上临时加入讨幕大军的尾张藩忙中出错、记错了与萨摩等倒幕派会合的时间提前将大军调至御所,使岩仓、西乡等人误认为尾张藩突然叛变,造成了御所方面的大混乱。不仅是被称为“贤侯”的山内容堂等人反对倒幕,就连朝廷方面也有数名公卿对幕府持同情态度。而且幕府军总数一万五千人,京都讨幕主力萨摩藩只有三千人,城外的长州藩两千五百人,双方兵力相差十分巨大。在这种情况下庆喜如果痛下决心发动“反政变行动”,驱逐萨摩藩及一些倒幕小藩并不是难事。可是坏就坏在庆喜十分抗拒向南朝大室明治天皇举兵造反,此时竟然按兵不动,任由幕军在城下高声叫嚷。
庆喜与南朝复兴派联手的目的就是拥立南朝天子重掌天下,结果发现新帝还未亲政,这帮人却已经开始卸磨杀驴,打算将自己赶尽杀绝了。他现在是出兵也不是,不出兵也不是,与南朝天皇开战绝非庆喜的本意,岩仓等人就是看透了这一点,才会一再地使用强硬手段逼迫他完全交出政权、领地和兵力。庆喜这辈子没少将别人的军,可这一次却被完完全全地戳中了软肋、狠狠地被将了一军。对于庆喜来说,这一步是彻底的死棋。
考虑再三,因担心群情激愤的幕兵与朝廷发生冲突,庆喜于十二日率领众幕臣、会津、桑名及幕府直属军前往大阪,将二条城抛在了身后。

仍然手握兵权的庆喜并未放弃与朝廷的交涉,他退而求其次,针对现在的政局向朝廷提出了建议。庆喜主张,按照现在政局动向,应让幕府保存现在拥有的权力,以幕府带动诸藩、在不破坏原政治基盘的原则上建立以天皇、朝廷为顶点的新政府,这样便可避开所有的不满情绪,达到“双赢”的目的。如果强制将幕府权力、领地没收会引起幕臣及诸藩的愤怒和反抗,极有可能造成举兵叛乱的情形,是给国内造成混乱的愚蠢行为。因此应由幕府、诸藩各自出资承担新政府的运营费用,并积极提倡各藩大名参与政事,全国上下一心,紧密团结在天皇、朝廷周围。如此一来既不必推翻幕府,又可以建立新政权,实为一举两得之举。
说句公道话,能够做出如此让步,也实在是为难了庆喜。这个建议一经上奏,立刻便有众多公家给他点了无数个赞。掌握大权的岩仓具视和大久保利通拼命否决庆喜的提议,但朝廷内赞成者众多,一时间反而是支持庆喜的公家占上风,而岩仓、萨长派的势力被暂时压制。
情势危急,参谋救命!于是,西乡隆盛大参谋又开始高速运转他那灵活的大脑了。在这里西乡想出了一个极为卑鄙的办法。
西乡先是向将军膝下的江户派出了益满休之助、伊牟田尚平、相乐总三等萨摩藩士,将他们命名为“义盗”,并命令他们在江户一带为非作歹、扰乱治安,旨在挑拨庆喜的耐心,使他按捺不住、举兵反抗。于是这些萨摩人在接到命令之后就在江户聚集了大量盗贼、土匪等,开始进行性质恶劣的烧、抢、打、砸、奸淫妇女等恶行。
但是庆喜提前警告过维持江户治安的庄内藩及麾下新徵组(文久三年浪士上洛时跟随清河八郎返回江户的二百余浪士),告诉他们无论如何不可中萨摩人的奸计,万事忍耐为先。庄内藩的藩士便对这些萨摩人和浪人们的恶行睁一眼闭一眼,极力控制愤怒的情绪。而庆喜则是抓紧时间做好与朝廷的沟通工作,他坚信只要说服朝廷、得到诸藩支持,岩仓、萨长等讨幕势力便不足为惧。
然而这帮土匪们没那么轻易就让庆喜如愿,他们一见庄内藩兵不上钩,便放出话来说要挑选强风之日在江户各处放火,引起骚动后便潜入江户城,将静宽院宫(和宫)、天璋院(笃姬)掳走当作人质。
这话还没放出来几天,十二月二十三日,萨摩派去的人便将江户城二之丸烧得连块瓦片都不剩,看见庄内藩士还是强压着怒火按兵不动,这帮丧心病狂的人便向离萨摩藩邸不远的庄内藩屯所直接开炮,这次终于彻底激怒了庄内藩士。你们萨摩这群种番薯的野蛮人,未免欺人太甚了!我藩一再的忍让,你们却步步紧逼,手段恶劣卑鄙,难道还真以为我们怕了你们不成!
庄内藩士与新徵组立刻出动,搬出大炮狂轰萨摩藩邸,对藩邸内150名左右的萨摩人进行了围剿行动。此次围剿共计歼灭了萨摩近五十人,另捕获了益满在内的多数藩士;伊牟田拼了命带领余下的三十来号杀出重围,乘坐萨摩的翔凤丸逃回大阪去了。

西乡这一步棋下得着实地漂亮。这就叫起死回生、反败为胜,只牺牲了藩内150个弃子,便将死了对方大将,达成陷害幕府军谋反的目的。很快,庄内藩与萨摩藩进行冲突一事便传回了京坂。庆喜正在大阪城努力各方周旋,此时接到庄内藩动手的消息,不禁狂拍大腿暗叫大事不妙。虽然是萨摩挑拨在先,但自己人毕竟是还了手,这下子可给这帮倒幕派制造了光明正大的讨幕借口了。
此时岩仓、萨长这边却是一片欢天喜地过大年的欣喜气氛:终于让我们逮到庆喜“意图谋反”的证据了!几人即刻晋见三条实美等公卿,召开了百官紧急会议,将德川家定义为“国敌”并下达了征讨命令。
刚刚扭转棋局却再次被将军的庆喜也终于坐不住了。你不仁,我不义,事已至此,双方交战已是避无可避。庆应四年(1868)一月二日,针对背信弃义、手段卑鄙可耻的叛徒萨摩藩的恶行,庆喜制成了“讨萨表”列举萨摩诸罪状,率大军从大阪出发上洛。此后便是日本最大的内战——戌辰战争的勃发。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胜者官军,败者贼军



“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要是将这句成语直译过来就变成了“胜者是官军,败者是贼军”,是非对错是在战争结束的那一刻才决定的,跟伦理道德和双方立场无关。胜了,你便是正义的;若是败了,你的一切都将是邪恶的。
如果向日本人问起这句话的语源是什么,十个人里最少有九个人振臂高呼:戌辰战争!尤其是经过了前哨战——鸟羽伏见的战役之后,忠臣变贼军、反贼变志士,用一句话来概括:这是一场毁人三观的战役。
然而在毁掉敌人三观之前,明治天皇却先毁了自己人的三观。16岁的寅之祐威风凛凛地骑在马背上阅兵,还不时大声向将士们发出指令。相较之下,四年前还是睦仁亲王的明治天皇,在禁门之变时被炮弹爆炸的声响吓得晕倒,而如今竟然能够像个出色的武将一般马背上傲视群雄了。不明就里的人们无不倍感欣慰,齐声赞叹明治天皇已长大成人。然而敬佩过后,人们心头不禁掠过一丝疑惑:在此之前天皇从未骑过马,这么短的时间里他精湛的骑术是谁教的?
登基前,睦仁亲王一直是弱不禁风,文学武术无一精通,爱施脂粉、喜欢跟女官们混在一起,并学她们的腔调说话。而登基后不久的明治天皇却完全“克服”了这些缺点,脱胎换骨变成了一个真正的男子汉。
毁人三观的事情还在后头呢。明治天皇(真正的天皇,即睦仁亲王)本是继承了先皇的遗志,坚决推行锁国攘夷,并且无条件支持以幕府为中心的政治体制。但是从某一天起,天皇的态度竟然180度大转弯,不但绝口不提攘夷的事,而且将德川家——自己的姑姑一家定义为“国敌”,向诸藩发出了征讨命令。
更让众人大跌眼镜的是,明治天皇竟然在某一天开始大口喝红酒、小口品味咖啡的香醇,其适应能力之迅速再一次挑战了普通人的三观所能承受的极限。事实上能够适应红酒、咖啡这种洋食需要一定的时间。我们可以回顾一下自己当年第一次喝可乐、第一次喝咖啡时的情景,这种与本国饮食文化完全相反的外来饮食,不是尝试了一次两次便可以接受和适应的。然而根本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睦仁亲王曾接受过西洋文化的熏陶,这就让人十分无法理解:天皇到底是从什么时候、从哪里接触过这些洋玩艺儿的?

虽然在正史中,鸟羽伏见之战是以萨长等“官军”的胜利而告终,但这些所谓的官军也着实地胜之不易。而岩仓具视、大久保利通、西乡等人最怕的,便是大室明治天皇在战乱中落到旧幕府军的手中。大久保甚至认为此战并无胜算,因此战前提出建议:“发布讨贼诏书、让明治天皇在萨长两藩的护卫下转移到芸州、备前一带。再由岩仓及有栖川宫声东击西,制造天皇已前往比叡山的假象。”
这“让”和“转移”是本句亮点,而不是“请”和“移驾”。这说明大室明治天皇在这些武力倒幕派心中的地位极其低下,大久保甚至不对他使用敬语。

无论如何,大室明治天皇亲自阅兵并激励兵士,代表这场战争的背后的确是得到了天皇支持,拥有着大义名分,再加上高高竖起的“御锦旗”,旧幕府军一下子就被定义为“国敌”,原本呈旁观之势的诸藩也因此纷纷倒戈,投入新政府大军行列。转眼间旧幕府军的士气就被打击得七零八落。他们心中想的是:“我们不是官军吗?我们不是代表正义的一方吗?现在怎么就沦为贼军了呢?”
士气低落的结果就是大败而归,再加上津藩藩主藤堂高猷、淀藩藩主(幕府老中)稻叶正邦的背叛,使得旧幕府军大受打击,军中人心涣散。在这士气低下的非常时期,庆喜居然一反常态地采取了积极应战的态度:明日本将军亲自披挂上阵,与诸君一同战场杀敌!(掌声跟尖叫在哪里?)
旧幕府军沸腾了。将军的亲征重新给他们点亮了希望的曙光,让他们觉得自己并不是孤军奋战。于是众人情绪高涨,齐呼保护将军、大败新政府军,彻底洗涮“反贼”之辱!

然而庆喜刚刚放出大话,却在当天夜里携家眷、松平容保、定敬两兄弟、松平春嶽
、板仓胜静等人连夜出逃,乘坐开阳丸逃向江户去了。

开战前夕总帅临阵脱逃,日本史上闻所未闻。庆喜的这一逃足以抹杀他生涯中所有功绩。得知这个消息,旧幕府军由斗志旺盛转变为极度愤怒。这是在玩我们?我们拼死拼活地帮你德川家打天下,到头来换来的就是这个?

多年后,庆喜在自传中说到,其实自己从最初便支持王政复古,鸟羽伏见战役中的逃走,其实是为了避开跟朝廷之间的无谓战争而已。
针对这句话,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质疑和炮轰,认为庆喜“纯属胡说八道”、“彻头彻尾的撒谎”。但是楼主认为,庆喜并没有撒谎,至少在这句话中,他没有完全撒谎。
一些历史书中介绍庆喜是心甘情愿地主动配合了王政复古,但如果他是真心将政权还给朝廷,那么连手中的兵权、领地、外交发言权也应该一并上交。可是他并没有这么做,而是紧握着手中的东西不放,这说明了他根本未曾想过放弃权力。庆喜这个人为什么在后世留下了犹豫不决、缺乏魄力、胆小如鼠、左右摇摆等负面评价,这都得追溯到庆喜当年跟长州、萨摩等定下的是什么协议。其中应该包括了拥立南朝后裔登基、然后建立以庆喜为诸侯统领、以天皇为中心的新政体。从表面上看这是个实现“双赢”的协议,但实际上庆喜却一点好处都没能捞着。大室明治天皇是长州出身,因此最信赖的就是长州人;而庆喜当上将军才不到一年便被赶下台,这还不算,连德川家265年的基业、领地、兵权都要被全部剥夺,庆喜与这些过河拆桥的人里应外合,到最后却落得一个“净身出户”的凄惨下场。基于水户藩的过激勤皇思想,庆喜无论如何也不愿意与朝廷、天皇为敌,既然大室寅之祐已经成功将睦仁调包、天下又重返南朝手中,庆喜就没有任何理由再去和朝廷唱反调,发动战争也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德川家二百多年来建立下来的权力和领地却不能失去,因此庆喜才会在战与不战之间犹豫不决、朝令夕改。从京都到大阪,从公武合体到王政复古,若是以“复兴南朝”这个计划作为大前提,那么他在诸多事件中的矛盾行为就都可以得到解释。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最后的君主


庆喜不但自己落跑,还拉上了前京都守护职松平容保、前京都所司代松平定敬。有人说他们既然选择一同出逃,那么也应当与庆喜同罪才是。其实这两兄弟都是十分忠诚又正直的热血青年,将部下扔在大阪不管,自己跟随前将军庆喜一同逃跑实属无奈,因为这是庆喜的命令,松平家的两兄弟只不过是被庆喜坑了大爹而已。
松平容保被后世称为“最后的君主”,严格地说,他还不算是会津藩最后一代藩主。虽然只有几个月的时间,但会津战争期间,容保12岁的养子——庆喜的亲弟弟松平喜德继承了藩主之职,他才是会津真正的末代君王。
“京都守护职”,顾名思义,从恶势力手中保护京都的意思。这个守护职之位,真的是碰巧才选上容保的吗?恐怕未必,像南朝革命需要水户藩出身的将军的支持一样,这个守护职也是非容保不能胜任。

文久二年(1862)后半,“天诛”事件多发,日本国内治安呈极度混乱状态。京都所司代、町奉行所已无力维持。幕府针对此情况进行了一些改革,任命一桥庆喜为将军后见职、松平春嶽为政事总裁职,另新设“京都守护职”,负责京都的治安管理。“守护职”也就相当于首都警察署署长,这个职位十分重要,因此必须要让亲藩藩主来担当。所谓亲藩,就是与将军家有亲缘关系的藩,除候补将军培养基地的“御三家”、“御三卿”以外,其余的亲藩都以“松平”为姓。于是这个人选,便落在了年轻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身上。
会津藩号称东北第一强藩,尤其是剑术和枪术被誉为日本第一,全国各地的武人都特地赶来考察。不仅军事力量强大,教育质量也堪称全国第一。其藩校日新馆是全国武士的向往,连吉田松阴都曾在开设松下村塾之前,偷偷潜入会津取经。但是容保当时正在病中,这“守护职”又是个烫手山芋,谁也不愿接。听说了这个消息,以会津家老西乡赖母为首,家臣们拼死进谏阻止容保公上洛,动乱的京都哪是那么容易就能守护的?恐怕这一趟是一去不回,只能是步那井伊直弼的后尘。容保也非常为难,认为自己无法担此重任,于是便听从劝告,向上级委婉地辞退了这个艰巨的任务。但婉拒出任守护职一事刚刚上奏便被一桥庆喜和松平春嶽驳回,再次上奏再次被驳回。庆喜和春嶽两个人轮番上阵,对着可怜的容保狂轰滥炸,极尽洗脑之能事。见他还是犹豫不决,春嶽便放了大招,搬出“会津家训”来逼容保就范。
这会津家训是会津藩祖保科正之定下的。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不死即为不忠。若藩主出现异心、妄图颠覆幕府,那么即刻废除藩主之位,藩内人人得而诛之。而这“君”指的不是天皇,而是将军。也就是说,会津人须一切以德川家利益为最大利益,将军说的话就是金科玉律。因此幕末的诸藩中,任意一个藩都出现了公武合体派和倒幕派两种势力,唯独会津藩,从来没有出现过倒幕思想。
这会津家训对容保来说就是一个紧箍咒,家训一出容保立刻缴械投降,乖乖地带领一千藩士上洛,以黑谷金戒光明寺为本阵据点,正式出任京都守护职。
出发前容保抱着必死的决心,与众家臣抱头痛哭,真正是怀着将京都作为自己的坟墓的心情横跨半个日本,踏上了上洛的旅途。
会津藩士的进京,不仅是京城的老百姓欢欣鼓舞、夹道欢迎,追着藩兵们的行列一直追到了黑谷本阵;就连庆喜也长出了一口大气,感觉安心了许多。因为这段时期是京城治安最为混乱的时期,尊王攘夷派的恐怖份子不断对公武合体派的重臣们进行“天诛”,并砍下他们的手、脚、耳朵之类的扔进国丈中山忠能、庆喜的府邸之中进行威胁,岩仓具视也因孝明不同意和宫下嫁而意图对其进行下毒谋害,被尊王攘夷派得知消息后,立刻给他寄去了一封恐吓信。再不知悔改,下次就轮到自己的手脚被扔到别人家后院去了。这个京都守护职的存在也是为了保护庆喜的人身安全,而他则是在与容保联手之后,获得禁里守卫总督头衔,并掌管了京城的兵权。
但是对于容保来说,则是抽中了一支最烂的下下签。从十年前开始会津先后经历了数次大火灾、大规模的欠收、干旱,再加上安政元年(1854)的江户大地震摧毁了会津藩江户藩邸,进行重建工作又花了大笔的银子,使藩内财政进一步恶化。容保在京都任守护职的那几年,会津藩总收入才二十一万六千两,但会津本阵和京都支部队的整体支出却需要二十八万三千两,也就是说每年都要出现近七万两的财政赤字。其麾下新选组局长近藤勇曾先后数次向京都、大阪的富商集资,共筹集十多万两黄金献给容保一解燃眉之急,财政赤字总算是勉强得到了缓解,但仍是远水止不住近渴,于是只能向会津周边地区的百姓们课了重税,结果造成民间怨声载道,在会津战争的时候将会津称为“贼军”,将长州、萨摩称为“官军”,并大开绿灯对其协助。没有钱,也就意味着无法继续强化军事力量。财政上的严重赤字与会津藩的崩坏有着直接的关系。
然而庆喜和春嶽没有想到的是,孝明天皇和容保之间的深厚感情。孝明对容保也非常看好,不但亲自赐酒,更赐下了“绯衣”(战袍的一种,得到天皇亲赐绯衣的武将古今少有)以示信赖,当场把容保公感动得热泪盈眶。





↑穿着绯衣拍照留念的容保。

除了绯衣以外,孝明天皇还在八月十八日的政变之后,特意秘密写给容保一封宸翰(类似表扬信,对容保公在除奸行动中的活跃进行表彰),为防止他人嫉妒而引起无谓纷争,孝明天皇再三叮嘱:这表扬信的内容你知我知便可,绝不可以外泄。
得到了天皇如此深厚的信任,容保再次感动得热泪盈眶。

既然孝明如此看重容保,容保也像效忠将军一样地效忠天皇,二人的君臣之情天地可鉴,那么孝明被岩仓、伊藤等人谋害,他怎么会没有任何表示呢?
从事实上来阐述,关于孝明的死、大室明治天皇的篡位等等,会津藩和新选组留下的史料中没有任何一处记载过。可能有的人会问,没记载不是说明没问题吗?难道孝明的死真的只是病逝?
当然不是。容保曾经在孝明病情稳定、恢复期间前去探望,孝明的病情他非常清楚,好转之后突然的暴亡不可能不让他起疑。另外,容保见过睦仁亲王许多次,大室明治天皇登基后,即使鱼目混珠骗得了别人,可骗不了、也收买不了容保。奇就奇在孝明天皇不是正常死亡、新帝的样子和平常不一样,这种流言甚至传到了街头巷边,但会津相关活证人中没有一个人对这件事情叙述过一言半语,好像它就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样。
正因为没有记载,所以才不合理。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煮书 719楼 2014-03-08 18:45:54
“容保在京都任守护职的那几年,会津藩总收入才二十一万六千两,”
看到这个,想到马关条约中国就赔了日本 2亿两 白银啊,
真是一声叹息!
-----------------------------

= =小声说一句:正是因为这2亿两白银,所以中国人至今在国际上的信誉都很高,外国人认为中国人讲信用,在经济那么困难的情况下都能赔款,要是换了其他国家早赖掉了,唉.....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江户无血开城


从鸟羽伏见战役之后直到戌辰战争完全结束为止,正史上关于这段时期的记载就是个不可思议事件的合集版。首当其冲的便是史上著名的“江户无血开城”事件。
庆喜乘开阳丸逃回江户是在庆应四年(1868)一月十一日,临行前带上了“佐幕双璧”松平容保、松平定敬。前面已经提过,当年是庆喜和春嶽使出浑身解数,软硬兼施带哄带骗强迫容保当上了京都守护职;但是在六年后,也是这两个人,为求自保争先恐后地与容保划清界限。庆喜甚至不允许容保和定敬进入江户城,还将他们从江户赶了出去。可怜会津藩世代忠良,最后竟然落了个失去利用价值惨遭抛弃的悲惨下场。容保在多年后回忆起这段往事,用了“断肠之痛”一词来形容自己当时的心境。
容保、定敬在京都任守护职、所司代期间,逮捕、处决了多数倒幕志士,在一连串的事变中与萨长等藩结下深仇大恨,容保更是长州人多次欲除之而后快的对象,在对将军家尽忠的同时集倒幕派的怨气于一身,现在的他对于庆喜来说,除了成为与新政府和好的障碍之外什么都不是。而春嶽虽为亲藩大名,但骨子里却是个南朝崇拜者,早在数年前便与过激勤王派横井小楠联手,为将水户藩出身的庆喜推上将军之位做出了不少贡献。
庆喜此时的境遇也好不到哪去,他逃走后新政府下达了“庆喜追讨令”,又在十七日下达了“会津追讨令”,除此之外还有桑名藩、连因中了西乡隆盛奸计的庄内藩竟也成了被追讨的对象。事已至此,如何保住家督、保住德川家二百多年的基业、领地等通通都是浮云,庆喜此时的首要任务其实是如何保住自己的命,其他的都是次要。但他又舍不得放弃手中权力,奢望着这帮南朝革命运动家会念在他立下汗马功劳的情面上,给他一个合理的宽大处分。于是他一边紧握手中兵权,一边通过松平春嶽、山内丰信与朝廷进行周旋,阐明自己恭顺的实情、要求撤回追讨令。尾张藩主德川庆胜、越前藩主松平春嶽针对新政府的“庆喜追讨令”提出了反对意见,庆喜对他们的解救运动抱了很大希望,静候佳音的同时自己搬入上野宽永寺进行“面壁思过”,暗中则是继续窥探朝中政局的动向。作为降服、恭顺的证明,庆喜将鸟羽伏见战争中的负责人老中板仓静胜、陆军奉行竹中重固、永井尚志等罢免官职,然后换上自己的盟友胜海舟与大久保一翁。此时的“一会桑政权”已正式转为“萨长土政权”。
但是萨长势力也不傻,你手里握着刀,还信誓旦旦地说要和我们做朋友,诚意在哪里?于是不断逼迫庆喜交出兵权、领地,等到他成为光杆司令之后再一举将德川家铲除。

对于这一段历史,教科书里是怎么教的呢?

胜海舟对西乡隆盛说:“如果能给予采取恭顺态度的庆喜宽大处分,那么幕府军一定会将江户城无条件双手奉上。”
西乡听后暂时沉默了一会,然后抬头说道:“既然如此,那么这件事就交给在下来办好了。”

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胜海舟事先预备好了百姓逃难用的大小船只、灭火工具等,威胁西乡隆盛说如果不停止对江户的攻击,便在官军(新政府军)进入江户之后四处放火,将江户化为火海,与官军同归于尽。西乡觉得如果真是这样,自己除了损兵折将以外得不到任何好处,于是干脆同意了胜老师的谈判条件,免除了庆喜的死刑。

从以上两段正史中我们不难看出,日本政府为将真相掩盖在黑暗中的确是费了不少心思,编了不少故事。但他们编故事的能力有待加强,因为各种版本中有互相矛盾的地方。
那么在江户无血开城前,到底发生了什么呢?

针对庆喜的处分问题,朝廷、新政府双方要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以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为首的强硬派,主张斩草除根、断了德川家血脉,将庆喜处以死刑。但此时英国公使帕库斯突然站出来说话了。他指出,庆喜既然已经选择了恭顺、臣服于新政府,那么就没有必要对其痛下杀手,这么做是违反了国际法。但西乡一步不肯退让,反驳道:
“德川家乃大逆不道的逆臣,必须要处死以正国法!”
帕库斯脾气本来就十分火爆,此刻见萨摩藩竟敢顶嘴,心中十分生气。
“德川家曾权倾天下,作为天皇代理统治了日本近三百年,如今庆喜公一心求降,你们不能如此的赶尽杀绝!若仍要一意孤行,那么我大英帝国便和法国联手助幕府一臂之力,与你们新政府决一死战!”
大久保利通、西乡隆盛立刻就惊呆了。现如今这庆喜的处分问题已不再是单纯的日本内乱问题,而是被英国公使给提升到了国际问题的高度之上,这件事如果处理不好,恐怕还要引起国际纠纷。二人研究了半天,还是觉得洋人不能得罪,看来德川家算是命不该绝,干脆给他们留点余地,放过庆喜一马。庆喜也在死里逃生后主动交出兵权、武器和领地,成了光杆司令后便彻底死了心,再也不提摄政统领诸侯的事了。临回水户前将大奥中除和宫以外的700人全部解散,到此为止德川家才算是真正地结束了二百六十五年的武家政权,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于是在英国、法国公使的联合施压下,庆喜总算是捡了一条命,苟延残喘到了大正年间。所以说庆喜的命是洋人救的,跟胜老师和西乡的密会根本没有关系。而这胜老师也是个演技派,为了这一天的“江户无血开城”做足了准备工作,搞出了很大的阵仗。事实上不动用武力便将江户城双手奉上,这早已是决定好的事,胜老师和西乡第二次的密谈究竟谈了些什么,也只有他们两个人知道,事后各自在日记里互捧,留下了两个伟人为了拯救日本于水火之中疲于奔命、劳心劳力的假象。

现在又轮到帕库斯的问题了。他为什么如此向着庆喜?为什么要干涉日本的内政?
其实这英国人嘴里也没一句真话。表面上帕库斯是大义凛然,受到正义感驱使,因此基于国际法的道德约束之上提出了“降将不可杀”的提议,但事实上力保庆喜不死,对英国人也有好处。因为双方一旦展开内战,横滨的对英贸易必然受到阻碍,到时候遭受损失的是英国人。因此有必要保全庆喜性命,压制幕府军的愤怒情绪,避免将战火烧至日本全国。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satrap_l 714楼 2014-03-07 10:36:49
有意思,有一个地方没明白,为什么要掩藏西乡隆盛的样貌,照片上人物众多,没必要仅掩盖他一个人。
-----------------------------

因为没有留下过照片的名人(英雄)也就西乡一个,新政府不过是利用了这一点而已,也不一定是刻意去封杀西乡本人。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风形火体 729楼 2014-03-10 15:54:01
小萨摩就是爱乱蹦乱跳
-----------------------------
= =你说的那是萨摩耶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奥羽越列藩同盟之谜


墙倒众人推,破鼓乱人捶,孝明天皇才驾崩一年,他生前最信任的会津藩主松平容保,便在庆应四年一月十七日,正式被新政府下达了追讨令,成为了继长州藩之后新的“国敌”。
早在四年前,长州藩也有成为国敌遭到诸藩围剿的惨痛经历。以长州家老福原越后为首的三千藩士,为免除藩主毛利父子之罪为名秘密上洛,无视了朝廷数次的撤兵命令,最后还丧心病狂地向皇宫开炮。其结果当然是遭到了在京诸候的联合围攻,损兵折将、大败而归不说,逃回本领地后立刻被藩内稳健派弹劾,搞出了一场长州人内部自相残杀的闹剧。但是这毛利父子的罪名是谁定的呢?是孝明天皇。他早就受不了长州派伐的飞扬跋扈、无视天皇尊严、假传圣旨等恶行,因此自发策划了“八月十八日的政变”,将长州藩势力彻底赶出了京城,之后更是两次下达剿灭长州的命令,若不是各倒幕势力在背后极力阻挠,长州早就从地图上消失了。长州藩作恶在先,拥兵上洛企图胁迫天皇并炮轰皇宫在后,可以说从头到尾他们都是咎由自取,这个国敌的称号来得一点都不冤。然而会津藩却不一样,藩主松平容保是孝明最信任的人,但是在孝明驾崩之后,他生前最厌恶、最痛恨的一伙人却成了“官军”,他们将他的大忠臣一步一步陷害为“贼军”,并在鸟羽伏见战役结束后不久,胡乱找了个理由便将会津藩定义为国敌,向仙台藩主伊达庆邦下达了追讨命令。
新政府为什么执意要灭了会津藩,除了打击报复以外,恐怕还是封口的成份比较重。
孝明天皇的暴亡、明治天皇的异常,这些都瞒不了容保的眼睛。庆喜虽然也是应该铲除的对象,但毕竟有英国人从中作梗,而且参与了阴谋的庆喜,与萨长新政府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他自然不会泄露秘密,给自己留下个千古的骂名。容保在任京都守护职期间就已与长州结下了深仇大恨,他虽然是先帝宠臣,但毕竟代表不了幕府,灭了他一个藩动摇不了国家的根基。于是,没能处死庆喜的这种怨念就一股脑地加诸在了可怜的容保身上。

容保的智商也不低,他知道失去了孝明、家茂的庇护之后,会津不可能像长州一样幸免于难。于是在返回会津若松之前在江户购入了大量的枪支弹药,回到老家后又火速强化军事力量,为即将到来的恶战做好准备。
另一边,接到讨伐会津命令的仙台藩主伊达庆邦心中也十分不满。仙台是会津的邻邦,两藩素来关系友好,庆邦从感情上就不愿意向会津出兵。再说,容保是大奸臣,那孝明天皇是什么?昏君么?
米泽藩也与仙台藩持相同看法。两藩构成双盟主态势,无视明治天皇下达的会津追讨令,共发动了东北三十一藩,合计260万石的领地,结成“奥羽越列藩同盟”,为解救会津、庄内两藩与新政府军展开了殊死的搏斗。
但是从这里开始才是问题的所在。

“东北人都是活雷锋”,这句话的确没说错,哪里都是东北人比较仗义、热情。但是我们要考虑的是,学雷锋做好事,真的可以做到如此地步吗?口头上的声援和军事上的支援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帮人家打仗就意味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财力,还有可能出现多数死伤。在什么都缺的幕末时期,若非天皇的命令,又非威胁到自身的利益,大多数的藩都会为避免出现各种损失而采取明哲保身的立场,主动替人出头是无法想象的。如果仅仅是仙台、米泽两藩倒还好说,东北三十一藩都先后加入了同盟,这就让人无法理解。从古至今造反的理由从来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对政府的不满。可是新政府刚刚起步,百废待兴,也还没来得及做出让人指着脊梁骨骂其昏庸无道的恶行,东北诸藩对新政府有什么不满呢?
更奇怪的还在后头。东北战争中仙台、米泽两藩改为拥立中川宫朝彦亲王的弟弟——北白川宫能久亲王(轮王寺宫)为列藩同盟盟主,并于六月十五日正式将他推上了皇位,改元号为“延寿元年”,是为“东武天皇”。也就是说,在真正的睦仁明治天皇被谋害后,日本还是出现了两个天皇。然后在六月中旬,由米泽藩起草了《奥羽越列藩同盟布告》,以“诛灭奸贼、稳定王室、复兴德川”为口号向欧美列强宣布了同盟的结成。

拥立新的天皇登基,这说明奥羽越诸藩对天皇也有不满。那么是什么让他们做出了如此令人震惊的决定的呢?能久亲王怎么就敢登基呢?
我们来看看这白川宫能久亲王的来历。他是伏见宫邦家亲王的第九王子,而这伏见宫是持明院统的嫡流,也就是正宗的北朝系血统。从这里我们就可以得出结论:奥羽越列藩和能久亲王得知了孝明的真正死因、现明治天皇是假冒,绵延了五百多年的北朝江山已被偷梁换柱的事实。因此他们拥立拥有北朝血统的能久亲王登基,为的是重新将皇位夺回北朝系的手中。
基于这一点,会津征讨的反对、东北列藩的同仇敌恺就都可以得到合理的解释,他们是准备在明治新政府根基还未完全稳定之时先下手为强,将南朝反贼赶下皇位。可惜最后还是功亏一篑,以同盟的崩坏、会津的落城惨淡收场。

关于会津投降后的处分问题,正史上也编了个像模像样的故事。
会津家老萱野权兵卫(长修),为保前藩主容保和现藩主喜德性命,四处奔走与新政府进行交涉。权兵卫称:“罪不在主君,乃是本人一人之罪。”于是以自己切腹为代价,换回了两位藩主宝贵的生命。

乍一看是个忠臣护主的感人故事,但仔细一品味却是漏洞百出。
想当年长州经历了第一次诸藩联合围剿的时候,为了保住藩主父子性命、长州领土完整,咬紧牙关痛下狠手,以“三家老切腹、四参谋斩首、五卿流放”为代价才得到了征长总督的原谅。(而且那个时候西乡隆盛也作为参谋混在征长大军之中)“庆喜追讨令”发布时,笃姬与和宫两个人的叹愿书都无法保住庆喜一命,最后还是英国人出面向萨长施压,庆喜才得以苟言残喘。如今这一幕发生在会津头上,权兵卫一个家老的人头,有这么重的份量么?
权兵卫到底是以什么为条件,才使凶残成性的萨长两藩网开一面,放过容保父子性命的呢?
我们可以设想,权兵卫代表会津藩找到新政府首脑,以销毁会津方面所有不利于明治天皇、孝明天皇暗杀事件的文字记载、并保证绝对不会告发萨长的恶行为条件,才有可能使明治新政府放过会津一马。因此会津人才没有留下任何关于孝明是被暗杀、明治天皇是假货的记载。不过还是留下了一份孝明天皇的亲笔宸翰,容保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将它销毁,而是贴身拴在脖子上,从不让人看,也不让人碰,直到他死后这封宸翰才重见天日。
但是要想让这些人消气,光写保证书是不够的,他们需要见到“诚意”,也就是人头。从这一点上来说,权兵卫还是个大忠臣,他以自己的生命完成了这个艰巨的任务。
事后,萨长也难得一见地信守了承诺。会津藩虽然一部分人被赶到不毛之地的斗南一带进行垦荒,但原会津的重臣们待遇还是不错的。原会津藩主松平容保先是被任命为日光东照宫的宫祠,然后在晚年被追封为正三位,比三条实美当年的级别还要高。他虽为贼军统率,享受的却是萨长倒幕功臣的待遇。原会津家老格山川浩(大藏),后来也在东京高等师范学校担任校长一职,在此期间还创作了《京都守护职始末》。这部书在当时算是禁书,山川浩死后他的弟弟山川健次郎为拯救贫困潦倒的松平家,曾找到长州藩出身陆军中将三浦梧楼,希望通过三浦向新政府请求经济援助。新政府得知容保留下了孝明天皇的宸翰后,二话不说就支给了松平家三万日元,条件是禁止出版这部会动摇明治政府根基的作品。这当时的三万日元要是换算成黄金,价值也有八千到一万两左右。可见明治政府为了堵住会津人的嘴,在官位和金钱上都没有吝啬。
但是,萨长这些人真的这么守信用吗?
表面上他们与会津达成了秘密协议,可实际上他们却留了个心眼。在日清战争(甲午战争)等,被派到最前线的敢死队队员,基本都是以会津为首的东北兵。其结果就是原会津藩士在连年的征战中死得七七八八,现在的会津若松市市民,大多是近几代才搬过去的。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明治天皇的苦恼


会津战争结束后,又经历了八个月的箱馆战争,新政府才彻底击溃了旧幕府军,完全解决了北朝东山再起的后顾之忧。
但是,在反乱完全平定之前,庆应四年(1868)一月是大室明治天皇登基后度过的第一个正月,这对他来说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难关。因为按照惯例,在正月里天皇需要参加“四方拜”仪式,在以前也叫“四方节”,天皇需要穿上传统服装,在参拜伊势神宫后还要拜祭四方的诸神,最后还要祭祀先皇陵。通过天皇诚心诚意地参拜、祈祷,祝愿日本国泰民安,各地粮食丰收无天灾,这一个仪式有着如此深刻、重要的意义。
大室明治天皇却在登基的头一年里缺席了如此重要的仪式。虽对外宣称得了感冒无法外出,但下午在御所(皇宫)举行的仪式却按时到场。上午得了感冒,下午就可以正常出席活动,这明显就是装病。但为什么御所的仪式可以参加,“四方拜”却不能前往呢?很简单,因为在进行四方拜的时候,天皇需要面对很多人,他的真实样貌、体态都将毫无遮掩地暴露在众人的面前,为了不引起公众的怀疑,寅之祐只能选择躲开这个会暴露自己身份的危险仪式。而在御所举办的仪式,他却可以躲在廉子后面,只见影不见人,其他人根本看不清他的面容。
那么寅之祐之前都是怎么避过旁人耳目,成功登堂入室的呢?在明治维新之前,天皇还是按照传统擦着厚重的白粉,剃掉眉毛、涂着腮红、口红,将牙齿染成黑色。在浓妆的遮盖下,只要不是五官、骨骼完全不同的两个人,还真就不容易判断是真是假。而且女官们在宫中见到天皇时,抬起头来直勾勾地盯着他看是不敬之罪,这个时候需要低下头慢慢地按原路退回。因此想要假冒天皇也不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即便如此,风险还是存在。首先就是天皇的口音问题。
睦仁亲王从小生长在京都,他操的是一口地道的京片子。而寅之祐出自长州,口音就与京都人完全不同。那么这一点他是如何克服的呢?
实际上大室明治天皇不怎么当着外人的面开口说话。庆应四年(1868)三月二十六日,在翻译官萨道义的怂恿下,寅之祐为使欧美列强接受、认同新政府体制,特意接见了英国公使帕库斯。而寅之祐与帕库斯之间所有的对话,都是先由寅之祐用旁人听不到的声音向心腹嘀咕几句,然后这个心腹再向伊藤博文重复一遍,最后由伊藤博文翻译给帕库斯听。他们二人的对话需要经过三道工序。平时也是如此,寅之祐的命令基本都是先小声交代给心腹,再由心腹代为传达下去,切断了大臣们与天皇的直接交流。

只要是对明治有所了解的历史迷,都会知道明治天皇有三怕:怕照相、怕医生、怕厕所。但他究竟为什么怕,却没有几个人说得清楚。
其实,明治天皇的这“三怕”,都可以在本文中找到答案。
怕照相是因为见过睦仁的人不少,见过寅之祐(登基前)的人也不少。在他家乡那一块巴掌大的小地方,很多人都曾与寅之祐有过直接交流,他不想过多暴露自己真实的长相,引起不必要的麻烦。但是天皇做为一个国家的象征,他又怎么可以不留下照片供后人瞻仰呢?于是在这里他们想出了一个折衷的办法。先让意大利画师将寅之祐画在纸上,然后再用相机将寅之祐的画像拍成照片,美其名曰“御真影”,反正到时候即使出了问题,直接往画师身上一推,说他画的不像就可以了。
关于怕医生这一点,恐怕还得到家茂暗杀事件那里去寻根。因为家茂是被“朝廷派来的医生”给下了药毒杀,所以在寅之祐心里,医生不是穿着白衣的善良天使,而是披着黑袍手持镰刀的死神。这件事多少在他幼小的心灵上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毒杀”这个词汇是寅之祐终生的痛,只要有“女官”这个职位存在,他的所有食物、饮料和喝的汤药就都要经她们的手才能送入自己口中,那么这过程中会不会出问题可就不好说了。他后来遣散了宫中所有女官,换上了山冈铁舟、岛义勇这样的武官做为自己的近侍,也是出于他对女官的不信任。
然而更让寅之祐恶梦连连、心胆俱裂的是孝明天皇的死。寅之祐虽担负着光复南朝江山的重要使命,但当时毕竟还是个十几岁的孩子,孝明那种痛苦至极的恐怖死法给他留下了心理阴影也是理所当然的。可以想象事后伊藤博文为了邀功,在寅之祐面前吹嘘自己是如何如何下的手,孝明天皇死得如何如何的惨,结果给他造成了终生无法治愈的心灵创伤。在这之后寅之祐对贵族的传统二层式厕所产生了恐惧,生怕下层有人手持尖枪,像伊藤杀孝明那样在自己方便的时候给自己也来那么一下子。在参加一些需要外出的仪式时,寅之祐也是命人搬来一个大箱子,然后自己在另外一个普通房间中,蹲在箱子上解决自己的内急问题。

越调查越发现,寅之祐其实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正因为他对惨死的孝明天皇、睦仁亲王感到同情,所以他才会恶梦不断、备受良心谴责。“如果露馅了怎么办”,“我是不是会死得很惨”等等,寅之祐成天担心的就是这个问题。而且在这段时期,京都的大街小巷开始流传出“孝明天皇是被暗杀、明治天皇的样子好像有点奇怪”之类的传言,寅之祐便更加惴惴不安,惶惶不可终日。再这样下去就真要露馅了,精神恍惚的寅之祐要是一个不小心,在公共场合下做出一些糟糕的举动,那这台戏可就不好唱了。于是以岩仓、桂小五郎、大久保利通为首,几人又策划了一件颠覆全国人民三观的大事。
楼主:加州清光  时间:2020-01-24 15:14:15
@柏舟和玉溪 735楼 2014-03-11 17:03:33
这么好的帖子回复不多可惜了。去年追大河剧八重之樱时感到疑惑不解的很多 历史 细节,放在楼主的帖子里一一对应,答案就出来了。剧中会津藩士最大的一个疑问就是:会津没做错什么,怎么就成了朝敌?我觉得吧,其实像nhk这样的电视台其实是了解这段黑 历史 的,便用隐晦的手段拍了出来,让观众自己去悟,结果楼主解了这个悟。楼主加油 速更!
-----------------------------



泥嚎!
其实这个《八重樱》,在放送未结束时就遭到了山口县一个啥破大学的叫兽的抨击,说这部电视剧黑了长州藩,黑了山口县英雄。我X,这还有木有天理了!当年日本鬼子在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做了什么,萨长就在会津做了什么,你说会津人能原谅萨长(尤其是长州)吗?在电视剧里说句实话还得被诬陷为“黑”,真是恶人先告状,反咬受害者一口,可见这山口县出身的人都是极右粪青。

那这会津是怎么成为“国敌”的呢?新政府的人说了,在鸟羽伏见战役中会津藩向他们开炮,所以他们就是“反贼”。这先开炮的明明就是萨摩藩,他们却颠倒黑白,倒打一耙,硬生生地将屎盆子扣在了会津头上。无耻啊无耻!这就叫欲加之罪何患无辞

楼主:加州清光

字数:10514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4-02-15 20:39:00

更新时间:2020-01-24 15:14:15

评论数:13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