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宋金天眷议和及绍兴十年战争读史概要

宋金天眷议和及绍兴十年战争读史概要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天眷议和,于宋于金,皆应视为国策,而不应视为个体行为。
图存图强——内忧外患——世道人心,人类如何应用这三个词组去造句呢?
制定国策,以图存图强为本能目的,权衡的是内忧外患,体现的是世道人心。
能自守即可主战。战、和、降视时情,更应着眼于其对双方产生的深远影响。
大金象个垂钓者,南宋到底是咬了钩的。金改变了以往的捕捞方式,南宋欲求得暂时偏安的环境。
陕西河南地,如同暂时寄养于南宋的两只瘦羊。大金从未真正放弃,大金一直在关注着。何时收回,不是早晚的问题,而是时机的问题;不管由谁收回,都是大金国收回。
宗弼性急了,最终牵回了两只还没养肥的羊。换了老谋完颜昌,会不会再额外牵回一头牛呢?
南宋若不受金馈地,只求返还被俘家属,是为明智得计。
凡事度德量力,自强不息,自己命运才能始终掌握自己手中。
贪虚利而丧名节,屈膝事仇而孝亲,谬且乖矣!
名节,士气之魂魄;士气,民心之首领,士气可鼓不可沮。
无韩原晋大夫刚柔之对,无广武汉高祖杯羹之语,小儿女戚戚情态,终难解英雄襟怀。
金的政变,与之前的议和并无实质关联,而是其内部上层矛盾激化,权力斗争的结果。政变后,金的最高权力确定并集中于太祖一脉,勃极烈制度歇菜了。
完颜昌比岳鹏举还冤。
对外战争,是转移国内矛盾的有效手段。同时,也将军权直接掌控在自己手中。
大金猝然拉紧了手中的钩线,刺痛覆盖了饵的味道,南宋君相最尴尬、最羞愤的时节很快到来了。
被骗失身后的妇人,又要面临被践踏的境地,除了挣扎抵抗,还能梨花带雨,继续忍受吗?
南宋的战略总方针是:五月下旬至润六月末入秋之前,诸军配合,放手进战择利。
南宋主要战略目的是:确保淮甸
赴援解困,是否直接接战,决定于敌我双方,而不是单厢情愿。
但宋若无荆鄂淮西两路援军,则兀术将继续围攻顺昌,不会轻易撤军。
岳飞部的任务是策应、牵制、捣虚。故以偏师援陕,以主力援淮。
岳飞部进占郾城、颖昌,直接正面威胁汴京;进占洛阳、郑州,打通了与关陕之间的交通线;进占陈州淮宁府,打通了与淮西之间的交通线。扫清了汴京外围一切障碍,并与河东北民军相呼应,创造了诸军会师汴郊的有利条件。
张俊部闰六月末的亳州撤军,是与行在保持不间断的书信沟通的结果。张俊部实现了南宋的主要战略目的,其行为符合南宋的战略总方针。
撤军与减轻后勤运输供应压力有直接关联,留驻军多少与该地区容纳承受能力有直接关联。大军长期宿营于野,乃自困之道。
行在收到张俊的撤军报告,要将此情通报岳飞和刘锜及其他各部,这是必须有的。
七月上旬,已孤立的岳飞部于郾城、颖昌,挫败了金军主力的两次反扑,经受住了考验,继续维持了南宋军会师汴郊的良好态势。
岳飞还沉浸在连结河朔的美梦里...
但行在全面停止进取、措置班师的诏令,已经上路...
杨沂中部七月十二日发行在出泗上,其初衷是援助和接应淮东的韩世忠部。
岳飞的十八日奏,实质反对的是宋廷的全面撤军,主要反对的是铁山军的撤军,而不是自己一部要继续进军。
前去汴郊,势必一战。决战的意志来源于信心,况且岳飞对岳张刘有信心,不等于对岳杨刘也有信心。
御林军的战力无法与铁山军相提并论。
岳飞部最终措置班师,是当时朝廷的指令,是前线将士民主讨论的决定,而与后期诏书及杨沂中部的动向无关。
全军之安危高于一切。既不能进取,大军就无久留之必要。立刻追加上报朝廷撤军决定,也是必须有的。
宋祖好家法,臣子夫如何?天下事夫如何?永别了,河东北还在苦斗的军民!
宋可以不履约称臣纳贡了。如此僵局,能令金国内部信服吗?接受吗?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嘉陵江上的渔夫L 2015-11-21 12:15:03

-----------------------------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绍兴十年秋七月…金人谋知飞孤军无援,于是并兵以御飞,飞不能支。…壬午(1141年9月24日),湖北京西宣抚使岳飞自郾城班师。飞旣得京西诸郡,会诏书不许深入,其下请还,飞亦以为不可留,然恐金人邀其后,乃宣言进兵深入,逮敌已远,始传令回军。军士应时皆南乡,旗靡辙乱,飞望之,口呿而不能合,良久曰:‘岂非天乎!’《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三十七》。
--------------------------------------
@何处不逢 2015-11-23 10:49:58
会诏书不许深入。
说奉诏班师,是有点牵强。
-----------------------------
你要表达的意思应该是——诏书不许深入不等同于有诏令班师。引这段史料是想说岳飞是支持不住而班师。是吧?
其实诏书不许深入和诏令措置班师是一个意思,只是说法不同而已。不许深入的结果,对于当时的情境必然就是措置班师。岳飞部他本来就是配合淮甸的作战的,这从对伪齐作战时期,一直就是这么个打法。朝廷即认可了张俊部的措置班师,自然也会诏令(或省札)岳飞部措置班师,这是南宋中央最起码的良知和责任。否则,那就是不可理喻的了。
飞不能支,也当是实情。不支是正常的,这就好比几个人一起搬一块大石头,其他人撒手放下了,剩下一个人还在坚持,坚持的目的是希望同伴们能尽快回来,一起把这块大石头搬到更远一些的地方。那结果这个人最终没坚持住...,问题是我们对这个人是应该报以同情和理解,还是嘲笑和指责那?我们有没有理由让这个人就得无限期的坚持下去?已经尽力了,再去只强调这个人是坚持不住放下的,没啥意思了。
如果岳飞部接到诏令就措置班师,也就没有后来那么多啰嗦了。
如果岳飞部能独力向前而破敌,同样也就没有后来那么多啰嗦了。
南宋政府本来就没有赋予过岳飞那么大的权力,使之发展到足够的实力。他有建议协同进取的权利,却没有独立支撑的义务。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22 10:18:37
不不,不许深入,是反冒进,高宗的指导思想如此。
措置班师,是具体的命令,是撤回原防地。这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岳飞根据自己的部队情况和战场形势作出的决定。
会,是恰逢,岳飞部在战场上受到压力,力不能去,恰好有皇帝不许深入的诏书到。
-----------------------------
至少从字面上,你的理解是准确没问题的。但是停留在史书字面上还是不够的,还得要落实到具体的情境和事情上。我想你是一定会赞成我这个观念的,所以我想请你先再体会一下,或是假如你是岳飞,当时怎么做?能令南宋中央满意、能令你自己也感到无憾。
眼下你所认可的“不许深入的诏书”,我想知道你认为是何时从临安发出,岳飞又是何时收到?应该大致确定一下日期。
具体我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回头详细交代。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22 10:23:42
南宋的各部间的协同很差,能有一些策应就很好了。刘錡在顺昌承受极大压力时,岳飞部所为有限,以前一直为刘部感到不平,其实岳部的表现已经是友邻部队的极大支持了,刘錡是很承情的。岳飞班师后撤的时候,刘錡部也做了策应。
-----------------------------
没错,南宋的各部间的协同作战是不令人满意,但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为根本原因在于坐在临安城里,靠书信协调指挥各部的皇帝。这位皇帝既不能御驾亲征,又不肯阵前置帅。也休怪众将持重,最持重的是皇帝本人。相反呢,对面的金母猪却是都元帅。
援助友军,有间接和直接之分,否则就更不用谈什么围魏救赵了。不能弄得跟流氓们打架似的,直接伸上手了就够朋友;没伸上手,不问原因,就是不够朋友。
你这段的理解很好。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22 10:27:23
十年夏,并没有“过河”、直捣黄龙的战争态势,所谓五路北伐,只是南方为了取得更大的防御空间。各部梯次后撤是正常的。
-----------------------------
痛饮黄龙,是一句鼓舞士气的口号,雄心壮志可以有,但不一定非得实现。其有益于打好眼下的战争,算是正能量。

倘若众人齐心,把那块大石头先搬过河去,就不错了。如胜,于大河之南就算基本站住脚了,也避免所得州县,既得即失的状况了吧;如败,则退回江南,也不至再有建炎窘境了。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22 10:18:37
不不,不许深入,是反冒进,高宗的指导思想如此。
措置班师,是具体的命令,是撤回原防地。这不是皇帝的意思,而是岳飞根据自己的部队情况和战场形势作出的决定。
会,是恰逢,岳飞部在战场上受到压力,力不能去,恰好有皇帝不许深入的诏书到。
-----------------------------
@莫尔中庸 2015-12-22 21:13:07
至少从字面上,你的理解是准确没问题的。但是停留在史书字面上还是不够的,还得要落实到具体的情境和事情上。我想你是一定会赞成我这个观念的,所以我想请你先再体会一下,或是假如你是岳飞,当时怎么做?能令南宋中央满意、能令你自己也感到无憾。
眼下你所认可的“不许深入的诏书”,我想知道你认为是何时从临安发出,岳飞又是何时收到?应该大致确定一下日期。
具体我是怎么考虑这个问题的,回头详细交代。
-----------------------------
@何处不逢 2015-12-23 09:19:25
情境是众将乞还,表明岳军的战力已经不足以在原地防御。撤退时发生了溃乱,表明基层短暂地失去了对部队的控制力。
战乱中一支军队的首要问题图存,岳飞的使命首先是岳家军不被全歼,才能谈让皇帝满意,事实上,高宗也担心各部受到重创,不许深入正是体现了这种担心。。
-----------------------------
诸将请还,应该是措置班师的最后一个,与士气有关的因素。但这个因素能不能充分表明岳部已经不足以原地防御了呢?二者之间是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呢?我们是不是关注一下:如果岳部立意全军原地防御,与决定措置班师后其后军的防御区别那?同时也是处于撤军最后的梯队会面临怎样的危险那?这会不会有助于更准确的理解“飞不能支”那?
我想你应该知道张俊部的措置班师,为何不提这个先决因素那?一把钳子,有一半不作用了,这个影响不大吗?
除以上所提之外,有没有其他更为充分的原因那?
如果岳部已经到了不尽快撤军,就要被全歼的境地。那么为何主力撤退后,留驻于淮宁府与河南府的岳部偏师,金人也并没做到全歼那?金军有那么大的实力吗?如果金军实力足够,那么于郾城和颖昌两次突击之后,为何没了动静了那?金军为何不抓紧这个战机,持续进攻施压?因为这样无疑对金军是主动有利的,因为金人也不确定张俊部会不会何时返身回来。
如果岳部已经到了要被全歼的份上,那么细思所谓的“诸将请还”本身不就是多余的了吗;所谓的“宣言进兵以及刘锜的几千人马的策应”,又能济多大事那?不也就成了聊胜于无的传奇故事了吗?而此时岳飞还在上奏和皇帝探讨该不该撤军,以及高宗后来的“卿且少驻近便得地利处,报杨沂中刘锜共同相度,如有机会可乘,约期并进...云云”,那不也都是废话了吗?如此只剩下一个字是有用的,那就是“撤”。即便这样,想要全师而退,甚至连一些军资都不损失,那不也是很难的吗?到了这个份上,又正好来了“不许深入”,我这都快揭不开锅了,你却告诫我千万别去大酒店?不觉得这多少有些无厘头吗?当然,你可以认为这是信息传递时间差的问题,但仅仅如此吗?
我想啊,当时问题不在于能不能原地防御的问题,而是能坚持多久的问题,更主要的是这种坚持的意义何在?人们愿意为未来的良好愿望和结果,不惜冒一定的风险,不惜付出一定的牺牲。如果看不到希望,一无着落很渺茫,放弃也是自然的了。
我们是不是该放宽一下思路,思考一下宋金双方的战略战术,以及这期间前后有无变化?
我不知道是不是已经到了换一下说法的时候了?也就是将“不许深入”,表述为“措置班师”了那?不许深入也是应该有区域界限的,它终究不是撤军的充分理由。
这就涉及到,岳飞的“十八日奏”的问题了,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我想先听听你的意见。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23 09:42:52
大致的日期:
下令撤退是七月二十一日。
杭州到郾城,现在的道路是800公里。考虑要渡过长江与淮河,前线到中央的通讯时间不会短于七天。
所以我以为,不许深入的诏书是在七月十四日以前从杭州发出的。
而岳飞在七月初八郾城奏捷,至少要七月十五才能被皇帝知道。
即:不许深入,是皇帝还不知道郾城取得战果的时候对前线指挥官的告诫。
-----------------------------
问题不大。
关于距离,最好是先确定线路,再参考元丰九域,和读史方舆纪要。
宋高宗于闰六月二十七日,有一封发给前线各部内容相同的诏书,你怎么看?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23 09:49:23
说说连结河络。
岳飞一直有连结河络,与金齐腹地的抗金力量联合起来的构想,但从来没有得到高宗的支持。
原因可能有二:一,南宋没有能力维持向河洛地区的补给。二,岳飞如果挺进到河洛地区,收编当地抗金力量,南宋将失去对岳飞部的影响力。
-----------------------------
高宗的态度也是变化的,在天眷议和之前,高宗也是支持的,支持的方式是奖金和官职。天眷议和期间不支持了,严禁岳飞过境招纳,说什么得少失多。到了这绍兴十年又支持了。以上这都有高宗给岳飞诏书为证的。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大金象个垂钓者,南宋到底是咬了钩的。金改变了以往的捕捞方式,南宋欲求得暂时偏安的环境。
----------------------------------
@何处不逢 2015-12-23 09:59:29
还是战场现实决定政治吧。
金灭不了宋,宋也打不回去。双方都力尽了。金形势主动些,提议议和。
-----------------------------
议和无不可,称臣须谨慎。我们更应该关注称臣之后,对宋金双方产生的深刻影响。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岳飞还沉浸在连结河朔的美梦里...
----------------------------------
@何处不逢 2015-12-23 10:12:25
十年七月的战斗,岳飞应该没有这个主张。
在河南中部取得一系列战果,已经使岳部成为防御线上的突出部,受到压力,被迫撤退是正常的态势。
岳飞有连结河朔的战略构想,但没有得到中央的支持。靠他一个人无法完成这样的战略的。当时岳飞部的自给率不足一半,离开中央补给,他需要占领极大地盘。
-----------------------------
本年河朔民军活动,在金史和宋人史书中都有体现,岳飞与之联系密切。仅举一例说明一下。
《收复赵州获捷照会杨沂中除淮北宣抚刘錡除宣抚判官》
湖北京西宣抚使、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岳飞奏:“臣今得卫州忠义统制赵俊差人齎到申状,自闰六月二十七日起离本州,於今月初四日到臣军前报臣,比遣兵过河,会合忠义统制乔握坚等,已收复赵州了当。又遣本司统制梁兴、董荣两头项过河,河北州县往往自乱,民心皆愿归朝廷,乞遣发大兵,前来措置。臣见措置外,臣契勘金贼近累败衄,其虏酋四太子等皆令老小过河。唯是贼众尚徘徊於京城南壁一带,近却发八千人过河北。此正是陛下中兴之时,乃金贼灭亡之日,若不乘势殄灭,恐贻后患。伏望速降指挥,令诸路之兵火急并进,庶几早见成功。取进止。”
除议和期间,朝廷也基本是支持的。十年高宗给岳飞诏书首先就提及了结约招纳之事。
金人过河,侵犯东京,复来占据已割旧疆。卿素蕴忠义,想深激愤。凡对境事宜,可以乘机取胜、结约、招纳等事,可悉从便措置。若事体稍重,合禀议者,即具奏来。付卿亲札,想宜知悉。(全宋文203册绍兴十年五月中旬)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莫尔中庸 2015-12-26 12:55:00
议和无不可,称臣须谨慎。我们更应该关注称臣之后,对宋金双方产生的深刻影响。
-----------------------------
@何处不逢 2015-12-27 15:38:43
谁会愿意称臣?国际关系是国家实力和战场形势决定的。如果宋军驻马中关村,那当然就是金国称臣了。
绍兴十年左右,金宋战场上的强弱还是明显的,这个从战线就能很清楚地看出来。谈判桌的协议是战场角力的真实反映。
-----------------------------
你的意思,因为不能打倒对方,所以要向对方跪地求饶?那对方能不能把你打倒在地?能不能置你于死地那?
我这么说估计你会不愿意了,你认为国际关系不同于个人关系?是吧?
那么西蜀和东吴为何不向曹魏称臣那?你又会认为西蜀东吴战场形势没那么差。甚至还会反问我:东吴没向曹魏称过臣?
那么东晋以下等南朝为何没像北朝称臣那?
事在人为,因人而异,有些人即使被对方打倒,也会宁死不屈。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27 15:40:56
岳飞的连结河朔战略,应该不是单纯招纳金齐抗金人士。岳飞希望的是支持和打通河朔抗金根据地,把金齐敌后抗金力量纳入南宋麾下,这一战略太考验南宋的补给和控制能力。
议和时要求对方停止支持境内反政府力量,这是正常的政治诉求。所以在议和期间,停止支持对方境内的抵抗力量是必须的。
-----------------------------
任何项目的实现都得有个积累过程,都得从一点一滴的基础做起。连结河朔最本质的就是要联络招纳河朔的人士,然后安排哪些人分别做哪些工作。
这个工作也不是岳飞一个部门在做,其他项目组也有在做。
朝廷肯出钱给官,就可以了,还要什么补给那?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27 15:34:40
十年夏岳飞部在河南中部经过多次激战,七月中旬后受到了金军巨大压力,其间王贵因“怯战”险为岳飞诛杀,但岳家军还没有到被全歼的地步。众将请还,岳飞下令回撤到原防地,是岳飞部根据战地实况作出的决定,表明岳飞部一致认为必须全军回到原驻地进行休整。这不是杭州的命令。在政治和军事上,杭州都没有能力指挥岳部的具体作战行动。
从语文或者军事的角度,“不许深入”也都不可能被表述为“措置班师”,这是两种完全......
-----------------------------
郾城颖昌战后,也就是七月中旬以后,金军对岳部又采取了哪些军事行动?你能不能具体介绍一下?用王贵怯战,来说明巨大压力,恐怕不足以说明问题吧?战场上某位将官怯战,应该不是什么特殊的现象吧?况且金将也不都是勇往直前,舍死忘生吧?

措置班师,不是全军撤回原驻地的意思,已经占领的地区,一般要安排留军驻守,事实上也是如此。张俊也是这样安排,这是常规的措置。原因我在正文中已经提及,不再细说了。
至于不许深入,与措置班师,说的是不是一件事,希望你还要继续体会。不许深入不是撤军的充分理由,但不许深入的结果,必然是措置班师。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27 15:33:06
呵,没有岳飞十八日奏留传,不敢胡猜内容,还有人说是闰六月十八奏的,不猜。对高宗的回复有不同诠释,我在你的另一帖里作了回复。
-----------------------------
历史,包括你已经看到的,你还没看到的,和你不能看到的。你不能看到的,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并且真实存在过。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莫尔中庸 2015-12-28 20:33:20
至于不许深入,与措置班师,说的是不是一件事,希望你还要继续体会。不许深入不是撤军的充分理由,但不许深入的结果,必然是措置班师。
-----------------------------
@何处不逢 2015-12-29 08:49:45
体会不出高宗不许深入的告诫,与岳飞部措置班师间的逻辑关系。楼主不妨明言。
岳飞部说奉诏班师,只是行动借口。其实岳飞不需要任何借口,也可以没依据战场情况作出行动命令。这是正常的军事行动,事后也没有受到任何指责。
------------------------------------------------------------------------
兵贵胜,不贵久。既不能再向前了,那自然要回家了,回到满足正常生活的地方了。就这么简单了!
如果军队不能及时回家,最着急的是皇帝、宰相和那些三省六部主管后勤的官员了。不同的史书作者,对同一件事的认知和表述不尽相同了。如果你看不到这些问题,再谈其他就没意义了。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何处不逢 2015-12-30 06:45:57
呵呵,不许深入,并不是不能向前。
不能向前,也不是只能回家。
-----------------------------
如此,你已经和历史军事没丁点关系了,你可以去找一位语文老师咬文嚼字了。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杨沂中部七月十二日发行在出泗上,其初衷是援助和接应淮东的韩世忠部。
---------------------------------------------------------------------------
关于这一条,再说明一下:绍兴十年,韩世忠部从六月末就开始从东南方向的楚州进取淮阳军,一直历经整个润六月到秋七月初,也没什么进展。(他这一辈子数次率军攻打淮阳军,从未成功)
杨部由行在出泗上,其原计划目的就是从西南方向夹攻淮阳军。从高宗的给杨御札中可以了解到,杨沂中途中曾给高宗上过一封行军报告,说已渡江,暂住泗洲。这表明杨部渡江之后的下一个临时驻地是泗洲。隐含的意思是:在杨部进军这期间,韩世忠如果已经拿下了淮阳军,那杨部就不需再到泗上去了,而是由泗洲直接与得胜后的韩世忠部进取徐州了。
另从任命杨沂中淮北宣副、刘锜淮北宣抚判官看出,刘杨是一个系统,和韩世忠一起要经营淮北。也就是说,南宋中央于此时尚无合取汴梁之意。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前去汴郊,势必一战。
----------------------------------------------------------------------------
金军六月受挫于陕西、顺昌后,已没有底气再分路进攻。战略调整为聚兵汴京,也就是我们在史书中屡见不鲜的“以逸待劳,击其惰归”——这也是当时金军所能采取的最稳妥、最现实的、于己最有利的策略。

或许在河北平原与宋军决战,对金军更有利一些。但问题是,宋人占领汴梁后,能不能继续过河?这可就不是金人说的算了。
更为重要的一点,兀术此次一直负有国内巨大的政治压力。兀术杀叔毁约,挑起战争的借口不就是指责完颜昌割地卖国吗?如果兀术放弃汴梁,那从政治上就是彻底的失败。
而宋军一旦占领汴京,那士气恐怕会大大大振吧?
因此,我觉着兀术是一定会在汴梁拼死赌上最后一把的!
楼主:莫尔中庸  时间:2020-01-31 11:51:00
岳飞部的任务是策应、牵制、捣虚。故以偏师援陕,以主力援淮。
---------------------------------------------------------------------------
相对于张俊部的淮甸主战场,岳飞部在京西战场是个配角。发兵至许、陈、光、蔡,以相牵制,正是高宗的命令,岳飞部可以说是不折不扣地执行了南宋中央的指示,并圆满地完成了本部任务。其实不仅仅是岳飞部,其他各部基本上都得执行中央指示。除此没有更好的出路,无论是对整体全局,还是个体局部而言。
本来按战前的计划,当淮甸主要的军事行动结束了,那就意味着京西配合作战的次要军事行动也应结束了。也就是说淮甸的张俊部措置班师,那京西的岳飞部也应措置班师了。如果这中路的两大主力再至许、郑、陈、亳深入向前,那目的就是要攻取汴梁了。否则,继续进军还有什么必要呢?
接下来的转折,或者变故,岳飞有雄心壮志,他不甘心就此措置班师,“他犹欲向前厮杀”(朱子与学生语)。那么高宗在接到“十八日奏”之后,也逐步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先是令杨沂中由泗州向宿亳进军与刘锜部会合援岳,之后可能觉得力量不足,又令韩世忠部西向,张俊部北上。这时南宋中央方有取汴梁之意。
倘若真能一战成功,攻下汴京。那岳飞就由原来的配角转为第一主角了,简直是扭转乾坤,不世之功,功高盖世了。
然而,事实上?从此,可以体会岳飞的心里落差........



楼主:莫尔中庸

字数:941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5-09-27 07:14:00

更新时间:2020-01-31 11:51:00

评论数:12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