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旅游休闲 >  [心情游记]一个女外交官丈夫的随任欧洲趣事集(连载)

[心情游记]一个女外交官丈夫的随任欧洲趣事集(连载)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我们的老祖先早就说过,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行万里路就是一本大书!旅游、去玩也是行万里路,也可以学习,在快乐中学习。我把近五年的欧洲所见、所闻、所历、所思的趣事汇成一集,给对花鸟鱼虫、五花八门感兴趣的网友们,一起分享。
特别友情提示:对此类东西不喜欢的朋友们,不要误入本帖,以免占了您的时间,又扫了兴。自古青菜萝卜,各有所爱啊。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目录


引言 :“丈夫”成了我最后的“职务”

一 、 拥抱绿色世界,野菜野果令人陶醉
1我在维也那挖到了荠菜王
2美味的欧洲野韭菜,您贵姓?
3晚年的桑葚之恋
4探寻迷人的欧洲极品野山菌
5满地白果无人问津
6美丽的罂粟花,美味的罂粟籽
7手脚并用捡核桃
8我尝到了价超黄金的黑白松露
9最昂贵的水果烂在树上
10你见过上万亩的野生板栗麽?

二 、 触摸可爱生灵,乐事烦事终身难忘
11我教鹦鹉吹口哨
12刺猬的“移民”尝试
13在茜茜公主度蜜月的地方抓大草鱼
14横行欧洲的中国大闸蟹
15中国大使馆的鸽子“公寓”
16去亚得里亚海捞海参
17凶悍好斗的白天鹅
18鲤鱼跳出国门,几国欢乐几国愁
19我在奥地利养边牧

三、 探寻五花八门,奇闻趣事大长阅历
20在奥地利开火车
21到老外的葡萄园打短工
22走读希特勒在奥地利的遗迹
23让以色列大使着迷的农民旅馆
24雪夜巧遇千万富翁
25让中国外交官发窘的维也纳桑拿
26他们也是欧洲人
27探访世界最搞笑的地名
28身心几处的皇家葬礼
29法国警车送我住夜店
30寻访新四军白求恩的故地
31四十年不间断的世界外交官大练摊

四、耕耘平淡家务 小欢小乐常随身边
32出国第一堂课是买菜
33餐桌上面长见识
34家常便饭中编织美好
35中国外交官的花盆菜地





引言

“丈夫”成了我最后的职务

转眼,人生就走完了一大半。退休后,我回首一盘点,这辈子工、农、商、学、兵、政、党,差不多都干过了,还去过20多个国家,在同辈人里,也算阅历丰富了。可是没想到此后我又经历了一次人生全新的体验。2005年,我爱人被派往维也纳中国驻联合国工发组织代表处当外交官,任期四年。我非常乐意陪她一同出国,能踏进神秘的外交官圈子,零距离观察联合国,还能怀揣有外交豁免权“红护照”去旅游,太难得了!
第一次拿到“红护照”,还真有一点心动。那烫金的“外交护照”四个金光闪闪大字,在大红色封面的衬托下确实好看,比墨绿色的公务护照,暗红色的因私护照,咖啡色的商务护照都更显大气庄重。可是翻开护照一看,真让人哭笑不得。我的职务(英文是:Official Status)填写的竟是某某人丈夫!护照是给外国人看的,这不等于说在中国的官方职务里有一个叫“丈夫”的?······
“不懂了吧,”我爱人笑着,用手指点着我,得意地说“你现在是本外交官的随任,知道不?就是跟随我的家属。这是国家的规定哦,出国后要听话,不许乱跑!”我也笑了,外交官真有特权啊,还没出国就用护照把老公先锁定了!不就是妇唱夫随,让我买菜、烧饭、干家务嘛。我从来不认为这是丢脸的,给自己的另一半服务,就是为自己。在家里,她历来就是我的领导。不过,丈夫怎么是职务呢?
凭着这本某人“丈夫”职务的护照,在某人没有同行的旅游中,我独自顺利地通过了欧洲十几个国家的海关,走的全是不用排队、行李绝对免检的外交专用通道。“丈夫”护照虽然不好听,可是很好用啊。
后来,在外交官的圈子里听多了,我才知道,女外交官们的丈夫,短期出国去探亲的多,长年出国随任的少。如果这些丈夫们不是外交官,不论他们在国内任何职务,在红色护照上,他们的职务只有一个——丈夫。所以当时的外交部李肇星部长,路经维也纳时,对我的“领导”说,“你先生能这么做,很不容易啊!你要对他好一些吔······”
李部长不认识我,他那知道我从小兴趣烹调,会烧一手好菜,烧饭对我不是负担,还有点乐趣呢。出国前,我想的是如何露两手,用老外的食材,在维也纳做出漂亮的中国饭菜来,那才叫有本事。当然,美食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老外的世界很精彩,能发掘并体验它们,那才是大本事。
出国的前期工作,让我足足忙了两个月。欧洲老外的生活习惯跟我们太不一样了,炒菜不用锅铲,连饭馆的大厨子都是用调羹和叉子炒菜。也没有弧形的炒菜锅,只有浅浅的平锅。厨房是我的主战场,没有武器是上不了战场的。锅碗瓢勺,干货调料,药品食谱,球拍光碟······连去瓜皮的刨刀,针线包,小望远镜(金色大厅看演出用)等等,我都打包了。
软件比硬件准备更费神,不仅要查阅奥地利的政史文经,天文地理,还要恶补德语,靠速成音像教材,我背下了问路,乘车,买菜等方面100个常用短句。我的每一份的付出,后来都收到不错的回报。出国后的生活质量是可以靠出国前的精心准备来获取的。
亲朋好友的饯行话别,应接不暇。书记、省长也出面了,毕竟是我们省第一个走进联合国的女外交官。一片祝贺赞美声中,我只听到一个不同声音,是我一个好朋友告诫我,“你别高兴太早喽,外交官的生活开头很新鲜,日子长了非常枯燥,当家属的更难熬,没什么意思!”他的姐夫就当过外交官,我记住了他的话。出国后事实证明,他的话是对的,言中了很多外交官家属的心声,第一次要出国总是乐的要死,长期随任后又闷的要命。尤其是欧洲的严冬,只能呆在家里度日如年,天天熬着日子盼回国······
“红护照”让我第一次享受了出国的特殊的礼遇:走的是不用排队的机场外交专用通道,坐的是宽敞舒适、几乎可以躺平的商务舱坐位。经过16个小时飞抵维也纳时,我毫无倦意。
维也纳不仅是世界音乐之都、建筑之都、文化之都,出过茜茜公主,还是第三联合国城。联合国的禁毒署、工发组织、外太空等机构在此办公(第一联合国城在联合国的总部纽约,第二联合国城是日内瓦,有联合国的欧洲总部、难民署、贸发会议等机构)。于是,中国有两个大使在维也纳:一个是派驻奥地利政府的,一个是派驻联合国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为区分两个大使,大家把前一个叫“双边大使”,后一个叫“多边大使”。维也纳的中国外交官也就有两个驻地,双边大使馆和多边代表团,分归两个大使统领。中国在全世界同时向一个国家派有两个中国大使的还有美国、瑞士和肯尼亚。
我们工发属于多边团。跟双边一样,多边的中国外交官们来自外交部、商务部、核安全部、劳动人事部等多个部门,分别对应相应的国际机构,从事不同的工作。因为是甲类处,我们工发处有自己在市区的单独馆舍。
那天晚上,凌晨三点(北京时间上午九点),我就睡不着了,“国外呆长了很枯燥”的好友告诫让我想了很多,很远。一定要珍惜这次长住国外的机会,家务之外,开动脑子,走出家门,寻找乐子。我不能“度日如年”,要“天天过年”,让出国当家属的日子美好精彩,绝不留遗憾······
终于,城市的起床号吹响了——古老的教堂钟声,悠扬悦耳地飘荡在维也纳的上空,我的家属舞台拉开了大幕。此后,这钟声一听就是四年多。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一、拥抱绿色世界 野菜野果令人陶醉


1、我在维也纳挖到了荠菜王


没有想到,在维也纳带给我第一个惊喜和欢乐的是野菜。
前任公使衔参赞老李,在跟我家的“领导”交接工作之余时说:“这里荠菜很多!”真的?在远离中国万里之遥的奥地利,会有荠菜?!我又不能不信,李公参是上海人,上海人爱吃荠菜是出了名的。
我母亲也是上海人,小时候她经常带我去挖荠菜。拎着小竹篮子,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和春风,在河旁、田边,寻找着,发现着,收获着·····回家后总会吃到一碗冒着热气的荠菜馄饨,那荠菜特有的清香,一辈子也忘不了。那时候,年年春天挖荠菜,我都会去。可是后来四十多年,我这个荠菜迷,都没有去挖过荠菜,多少次我想重温童年挖荠菜的欢乐,总不能如愿。田野上已见不到荠菜了,超市里卖的荠菜馄饨,也是人工种的荠菜,那香味比野生的差。在中国,荠菜由野菜变家菜的日子,可能已经不远了。阳春三月去田野挖荠菜,是国内很多人现在难圆的梦。
欧洲的荠菜长得什么样?味道怎么样?······小小的荠菜激起了我在维也纳的第一个冲动。周末,李公参夫妇带着我们去“移交”他的“荠菜园子”。他说,其实市区公园里就有很多荠菜,可是狗屎狗尿太多。而且在那里挖荠菜,老外会好奇地来围观,有的还会指责你破坏了植被。你跟他们是说不清楚的。
在一块冬闲的农田边,空旷的田野上,一簇簇熟眼的如芝麻大小的白花,在春风中摇曳着。有的花杆上已结出很多小小三角形的籽荚子。叶子形状也跟中国的荠菜一样。李公参笑眯眯地说:“怎么样,荠菜多吧!”我压抑着内心的激动,没搭话,又验证了另外两个特征:一片叶子折断后,会有一根细细的筋连着;挖出的菜根有一股特有的香味。“哇!真是荠菜啊,太棒了!”我终于欣喜地喊起来。真想不到,奥地利的荠菜长的居然和中国的一模一样!
李公参很得意地伸出手指,在空中划了一个大圈子:“这就是我们的菜园子,交给你们了,放心地挖吧!”我顾不上去想脑海中涌出来的许多欧洲荠菜的问题,赶紧操起刀子,蹲下身子挖起来。这里的荠菜又多又大,根本不用去寻找,身边周围都是,让人太开心了。“快来,快来,我这里好多哦!”“哇!你们看,我这颗荠菜多大呀!”······,我们四个快要当爷爷奶奶的人,都埋头蹲在地上,像孩子似地喊着,笑着,尽情地释放着。蹲久了腰酸,我干脆一屁股坐在地上挖起来·····时隔四十多年,在维也纳春天的田野上,我终于重温到儿时挖荠菜的美好时光。不到两小时, 我们满载而归,战果惊人,两个大塑料袋塞得满满的。在国内,全家人七八次挖的荠菜,总合起来也没有这么多。李公参还不太满意:“如果再早半个月来,荠菜会更嫩的。” 我心里惦记着的是,奥地利的荠菜,它的口感到底怎样?也和中国的一样吗?回到家里,我先做了几个荠菜丸子,在开水里一涮尝了,绝了!浓浓的荠菜香味,让人陶醉。维也纳的荠菜一点不亚于中国的。那天,我们忙乎了整整一个晚上。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在维也纳生活的头一年里,我的荠菜情结经久不衰,这可能是在国内没有机会挖荠菜,被憋了太长时间的缘故。只要一出门,我的目光总会情不自禁地往地上扫。其实,多数的情况是,我并不打算挖荠菜,因为家里已有足够的存货了。可就是想寻找它们,因为每一次发现,都会有一种小小的快感。
国内的同胞们不会相信,在中国已经不容易见到的野生荠菜,在维也纳非常多,而且多到远远超出国内人的想象。市区的公园里,道路旁,花坛上,多瑙河边,甚至在人行道上的石头缝里,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出门散步都能顺带挖回许多荠菜。一天,我骑在自行车上,看到马路中间的绿化隔离岛上,有一片醒目的“荠菜绿”(当年的新荠菜,其色泽会比草坪的草,更嫩绿清亮)。我支好车,过去一看,真是惊喜交加,在一大片嫩荠菜的边上,有一颗特大的荠菜。我生平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荠菜,比锅盖还要大!我考虑再三,没有下手,车来人往的,又是繁华的交通路口,万一······可是,车子没骑到家门口,我还是返回头了。这个荠菜王是可遇不可求的,绝不应该错过它。现在回想起来,太英明了!挖回来的这个大家伙,叶子平铺开来一量,宽度达到60公分,让外交官们惊呼了一阵子。我拍了照片,以后带回国给老娘开开眼界。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对荠菜的孜孜不倦关注,很快就有了更重大的发现。市区和李公参移交的“荠菜园子”,根本无法和城外的葡萄园相比,那里才是荠菜的大本营。场面极其壮观:每到暮春时节,荠菜抽薹开花,在一条条望不到头的葡萄架之间,没膝高的洁白小花,成千上万朵地盛开着,远远望去,像云,如雾,似纱······如此丰富的荠菜资源,会让每一个中国荠菜迷都为之震撼而欢呼。而在奥地利,这样可贵的食材资源,年复一年无人利用,荠菜们自生自灭已经几百年了,可能还要再延续几百年······



(初夏花谢结子的荠菜)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荠菜们选择葡萄园做大本营,太聪明了。每逢大地回春,它们率先发芽长叶,没等葡萄爬满架,就快速地完成了生长,开花,结果,扬仔。在葡萄中耕除草施肥时,又正好帮它们把种子埋入土中。这里没有农药,化肥,除草剂,它们在奥地利农民的无私资助下,一代代大量地繁衍着。在肥沃的葡萄园里,经常可以挖到又大又嫩,像菠菜一样的大荠菜,让人爱不释手。我最好的成绩是,五分钟就挖了足足半公斤的大荠菜,真爽啊!
荠菜绝不是只在春天才有。在国内,几乎所有的文章,包括老祖先的,都是说春天挖荠菜,我从小到大也一直是这么认为的。来到维也纳后,我才弄清楚,荠菜不是春天才有,而是一年四季都有。夏天,秋天我们都去挖过,品质相当好,只有冬天没去过。但是,我们阳台花坛里种的荠菜(播种要隔一年才会发芽),在一冬天厚厚的积雪下,活得好好的,只是不会长大。荠菜能熬过几个冬天,我没有观察过。当然,冬天不能去挖荠菜,土冻住了。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随着去挖荠菜次数的增多,我们越来越喜欢让挖荠菜更加休闲、舒适、浪漫,更多的享受大自然和田园风光的陶冶。只要天气好,无论春、夏、秋去葡萄园挖荠菜,都美妙的享受。在欧味浓浓的葡萄园里,一条条漫长相互平行的葡萄架,在如波浪起伏的丘陵上,整齐划一地勾画出一道道翠绿的优美几何曲线(秋天是金黄色的),四周的每一大块葡萄园又各自呈现着不同走向的优美曲线。又高又细的教堂尖顶矗立在远处的山边,不时传来阵阵悠扬的钟声,身处这如诗如画的田园中,你坐在小马扎上,仰望蓝天白云,沐浴着田野的清风和阳光,和家人好友谈笑风生地挖荠菜,赏风景,吃野餐,欢乐和满足之余,对幸福、人生和大自然·····或许就会有新的感悟。
挖回来的荠菜加工大有学问,前辈们传授的绝招是:水烧开了,加点油,再把洗净捡好的荠菜放进去一捞,蓬松松的一大堆荠菜,立刻体积骤减而色泽更加碧绿油亮。然后,挤干水分,捏成一个个拳头大的荠菜团子,装进食品保鲜袋,往速冻柜里一放,大功告成,一年要吃的天然野生荠菜全有了,随吃随取。而且,速冻过的荠菜团子,切起来很省工,做馅料的,一刀成型。我由衷地佩服和感谢这些聪明的外交官前辈们,在海外摸索出这套加工,储存荠菜的好办法。四年多来,我家餐桌上用荠菜做的馄饨,饺子,丸子,什锦炒饭,菜稀饭,荠菜蓉烩豆腐·····轮番登场,从未间断。在不容易吃到中国蔬菜的维也纳,这真是难得的调剂。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我的荠菜情节,让我在欧洲旅游时,总是忘不了它们。巴黎的公园里,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皇宫花园里,莫斯科的广场上都有荠菜。在德国,瑞士,匈牙利,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克罗地亚,西班牙,瑞典·····几乎所到的欧洲国家里,我都看到了荠菜。这么多国家都有荠菜,我完全没有想到。我把这个发现告诉了一些外交官,他们并不感到惊奇,还开导我说,不光是亚洲、欧洲有,在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世界五大洲都有荠菜!我被震住了,这等于说无论中国人走到那里,他们几乎都能找到荠菜,也就找到了美食、乡情和欢乐。荠菜陪伴着中国人走遍世界啊!
早在2300年前,诗经上就有“甘之如荠”的文字记载,一棵小小的野菜,魅力如此巨大,让一个民族恋恋不舍的食用了两千多年。至今在国内,喜欢吃荠菜的人,恐怕要按亿来计,真是神奇伟大的野菜。从资历、分布、粉丝来看,地球上没有一种野菜可以和荠菜相比。世人们迟早会达成共识:荠菜是世界第一野菜!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2、美味的欧洲野韭菜,您贵姓?




欧洲野韭菜是我认识的第二个欧洲野菜,李公参说它的味道跟中国韭菜一样,很好吃。说实话,我不很相信。国内的野韭、野蒜,野芹······我尝过不少,味道都不怎么样,光靠绿色、天然,没有口感是算不上美食的。中国很多蔬菜都是我们祖先从无数的野菜中千挑万选,把其中的极品长期培育而来的。即便如此,我也决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带来新欢乐的机会,去看看一个我没有见过的欧洲野菜,何况还是生长在世界著名的维也纳森林里。
市区西北部的维也纳森林,是一个大氧吧,城市之肺。因奥地利大音乐家施特劳斯的名曲《维也纳森林》而扬名天下的维也纳森林,从远处望去,它郁郁葱葱、起伏蜿蜒,十分美丽壮观。可进了森林一看,并不是我想象的那种漂亮的森林。树木多数是杨、槐、榉、橡等阔叶杂树林,电线杆粗细,几乎看不到几个人抱不过来大树。李公参带我们在找到了野韭菜,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完全不像韭菜。它们高20公分左右,宽大的叶子像胖竹叶,碧绿碧绿的,青翠欲滴,让人喜爱。野韭菜是一大片一大片长的,非常茂密,林地里到处都是。我们占地20多亩的团部大院树林里,非常多。要不是老远就可以闻到一股韭菜的芳香,真不会相信它和韭菜能沾上边。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野韭菜叶茎极脆嫰,用刀割起来很快,我几分钟就可以割一大堆,比挖荠菜容易多了。回家洗起来更快,因为维也纳的城市空气非常干净,维也纳森林里更是一尘不染。下锅一炒,很快就缩水,跟中国韭菜一样,炒几下就熟。我尝了一口,没有想到极其美味,其韭菜的特有芳香,比中国韭菜有过之而无不及!而且,它是地地道道的纯韭菜味,毫无杂味,不辣,口感更嫩脆。国内的野韭、野蒜,真没法跟它比,“领导”吃了后,也是赞不绝口。欧洲野韭菜也会抽苔,它的苔竟然和中国韭菜苔长得一模一样,无论是杆、花苞、还是花,让人无法分辨谁是谁。而且它的味道更好吃。难怪叫它野韭菜。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野韭菜让我们很兴奋,神奇的大自然在欧洲居然创造了这样的好东西,让维也纳的中国人都开心死了,因为它紧紧连着饺子——中国人最喜庆的节日——过年的主食。在欧洲绝大多数的城市里,除非是梦里,根本见不到韭菜。唐人街华人店里偶尔露脸的韭菜,因辗转运输早没了鲜度还贵的惊人,去鲜的韭菜最容易产生致癌的亚硝酸盐。
我后来发现,维也纳森林之外好多地方都有野韭菜,我们团部大院的野韭菜又多又能长,年年采,年年长,野韭菜地盘年年扩张,根本采不完。我找到了很多方法去收获野韭菜。春天是用刀割,最方便。但是野韭菜的生长期只有一个多月,旺季在五月,然后就花谢叶黄了。要想延长吃新鲜野韭菜的时间,只好在许多泛黄的叶片里,一片片地去挑拣青嫩的叶子。我用这个办法,在七月中旬还吃到过新鲜的野韭菜,足足多吃了两个月。但是为了一盘菜,你要多花费一个多小时。同样,要提前一个月尝鲜,也要付出的更多的代价。在它刚刚冒出芽尖时,带上小铲子去挖。土层中雪白的野韭菜芽茎,味道更香浓,但是挖和洗是更费时的。
于是前辈们想到一个绝招,用储存荠菜的方法,在春天把从团部割回来的野韭菜,用开水捞过速冻起来,春天过去后可以慢慢吃,味道也不错。也有的人是一劳永逸,在春天一次包出很多野韭菜饺子来,用塑料袋一包包速冻好。要吃时,用开水一煮,十分钟后热腾腾、香喷喷的饺子就上桌了。我们工发处曾经用它款待过国内出访的团组,反应是超乎想象,每次都是端上桌便一扫而光。想再要,没有。因为是私人产品,限量捐献。品尝可以,要过瘾回国去吃,我们家家还要靠它对付大半年呢。
野韭菜越是好吃,我对它的兴趣就越大。它的味道和中国韭菜完全相同,会不会它们有亲缘关系?是从中国传过来的,还是从这里传去中国?或者它就是中国韭菜的亲舅舅呢?······每逢我开车送“领导”去团部公干,我都会钻进团部的林子里去,边采边琢磨野韭菜。野韭菜都是两叶一花:每棵野韭菜一生只长两片叶子,然后就抽苔开花。极少数会长三片,甚至一片叶子就抽苔开花了。花杆上的白色小花谢了以后,就结出许多绿豆大小的球形的小果实,放射状地长在直立在花杆顶上。野韭菜的根像个小葱头,深埋在十几公分深的土里。这些都跟中国韭菜一样。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野韭菜是多年生的,每年的生长周期很短,只有三个多月,却不乏精彩,让人难忘。早春,当最后的残雪刚刚融去,维也纳森林里的野韭菜们就破土而出,很快用它们的绿叶,给林地披上第一件春装。没多久,野韭菜的花盛开了,森林里漫山遍野是白花花的,韭菜特有的淡淡的芳香在微风中飘荡。阳光透过高大的树冠,投射到白花上,会反射出夺目耀眼的银光,在光线阴暗的绿色森林里非常好看。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可是,一旦野韭菜凋黄过世,腐叶烂茎散发出的恶臭气味,百米之外可闻,半月之内不散。很快,另外一种植物会接班登场,用新的绿色覆盖了林地。野韭菜们便默默地静躺在深土中,休养生息,准备来年的演出。这一绿一白,一香一臭,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它们不需要人们播种,施肥,浇水,年复一年,茁壮生长。更神奇的是它可以抑制杀人蜱的生存,有野韭菜的地方就没有杀人蜱。跟芝麻大小的虫子——杀人蜱咬了人,会丧命的。我们一到维也纳就被告知,必须去打预防针,四年里连打三针,方能无忧。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广告提醒市民,打了预防针不怕杀人蜱)



老外也采野韭菜,但是只吃叶子,不吃韭苔。野韭菜的季节来临后,维也纳的露天菜市场上就有卖野韭菜的。我去看过,价格吓死人,每公斤1000多元人民币,一元人民币还买不到一根野韭菜!起初我很不解,维也纳周边的野韭菜非常多,为什么还要卖如此贵,而且还有人去买?当地的华人告诉我,每年媒体都会报道几起本国人误吃野韭菜而中毒身亡的消息,有几种会致人死命的毒草,长得很像野韭菜。有些老外也不认识野韭菜,自己不敢采,宁可去买。毒草和野韭菜的区别就在于有没有韭菜味,这对中国人毫不困难。
到了维也纳品尝野韭菜的季节,是挺有趣的。老外和中国人的餐桌上,会同时飘散着野韭菜香味。这极可能是东西方人在野菜食谱上,唯一一次能达到统一的时刻:都在吃同一个野菜。但是,相同中的不同也是很明显的:老外是把生的,切成细碎的茎叶,少量地撒在菜肴上,作为调料来吃;而中国人是视为时鲜蔬菜,大把大把地或炒,或煎,或作馅料,大快朵颐。很多老外都感到惊讶和不解。不过,如果他们能去了解一下中国的韭菜历史,必定会被中国的韭菜文化震惊而汗颜:早在2000多年前,地球上还没有维也纳和奥地利,至今仍被老外们从骨子里看不起的东方黄种人,在华夏大地的春天,就已经享用着韭菜炒肉丝(战国时期的《周礼》上记载,“豚春用韭”)!而且,中国人把野韭菜培育成蔬菜的时间,还要再提前1000年(春秋时期的《尚书·夏小正》中记载,“正月园有韭”)!一个小小的野韭菜中,竟然浓缩了如此巨大的东西方饮食文明的差距。这是中国人的骄傲。
在维也纳呆长了我才知道,野韭菜是中国人给起的名字,它的真名叫熊葱(Bear’s garlic)。老外们代代相传的是,欧洲的熊每年冬眠醒来,第一口要吃的东西就是野韭菜,故此得名。它在欧洲分布很广,我在瑞士、德国、法国、意大利、匈牙利、斯洛伐克······都见到过,那里的中国人都爱吃它。老外很宝贝它们的熊葱,有的国家像德国就规定,自然保护区的熊葱不能动,其它的可以采摘。但是要办许可证,而且不能连根挖,不能影响植被,每颗熊葱只能采摘“最多不超过一片叶子”······我觉得太过分、也太可笑了!又不是濒危物种,遍布欧洲的野菜,这样当宝贝呵护有必要吗?只能采一片叶子,太不可理喻了,就是一个字,傻!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当然,很多方面老外并不傻,他们很早就发现熊葱有很好的药物疗效,这种野菜确有治疗肠胃,便秘,降低血压和胆固醇等多种功效。这又跟中国韭菜太相似了:韭菜又叫长生草,洗肠草,能健胃益肝,润肠通便,有杀菌消炎,降低血脂和胆固醇·····药效也是那么相同,我心中原先那个疑团越来越大,欧洲野韭菜会不会是中国韭菜的亲舅舅?我急于想得到答案的冲动日益强烈。
到了真要去弄清这两种植物的亲缘关系时,我感到自己处于十分无奈的境地,我对植物分类的基本方法、内容、名称等等,都是一片空白,中学的生物课所学的东西早还给老师了。幸好当今世界有了一个无所不知、有问必答的“活神仙”,我赶紧拜仙学艺,去上网。这种晚到的求知欲,让我生活里又增加了新的激情。在维也纳品尝野韭菜的季节里,当我检索到春秋战国时期的“正月园有韭”(正月里菜园里长满韭菜)、“豚春用韭”(猪肉丝在春天用韭菜来炒)的文字记载时,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发自内心的欢欣,总会在心里升腾,在国内的人是很难体会到的。
在急于得到答案的驱动下,我上网穷追猛查,门外汉居然找到了答案——熊葱真的是中国韭菜的近亲!在植物分类上,它们同门、同纲、同目、同科、同族、同属,都是由同一个“祖先”演化而来,它们和一同演化而来的1200多个近亲们,组成了植物世界最大的“属”——葱属。它和中国韭菜的“血缘”非常近,类似堂哥、表弟,就像北方的圆茄子和南方的长茄子一样。
我独自破解了疑团,兴奋和快乐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快要期满回国时,我开始考虑要不要不把欧洲野韭菜弄回中国去,它一定是很好的扶贫项目,不要投资、不要管理,不占农地,还能让同胞们一饱口福。我开始在网上了解国内野韭菜的市场,无意中又有了一个新发现,中国北方十几个省都有熊葱!而且跟欧洲的熊葱一模一样,宽宽的叶,浓浓的韭菜味道,它的名字叫茖葱。近年来已成为出口日本、韩国的紧俏货,国内的狂采滥挖使野生的茖葱资源越来越少,很多地方已经见不到了······
我无意中又找到一个重要的答案:中国也有熊葱!那么,欧洲野韭菜就有两个姓:一个姓欧,叫熊葱;另一个姓中,叫茖葱。可是此时我一点都兴奋不起来,相反,原先的热情迅速消退,心里一片茫然。那么美好可爱的欧洲野韭菜,在中国和欧洲的命运是如此天壤之别,我想到了那句嘲笑老外“傻”、“不可理喻”的话,心里感到汗颜。老外早把自由、平等、博爱,从人类的社会领域扩展到自然的生物领域。他们主张处于大自然绝对强势的人类必须尊重和保护那些弱小的生命,给地球上所有的动、植物以平等的生命权利。这不是人为的恩赐,而是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必然。而我从小接受的教育是,人类是地球生命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地球的主人。利用开发大自然,是人类勤劳智慧的表现。我们直到现在还陶醉在历史的辉煌中,只想到积累财富,不停地利用和索取大自然。我们是全错了,还是部分错?或者完全没有错?······
茖葱和熊葱的生活现状折射出东西方环保文明的巨大差距,是中国人的悲哀?或者是新转折?······半个多世纪在我头脑里已形成的观念开始动摇了。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3、 晚年的桑葚之恋



维也纳不仅有荠菜、野韭菜、野苋菜、野豆苗、马兰头等很多野菜,而且还有众多美味的野果。其中,就有我认识的桑葚。桑葚也叫桑果,是桑树结的果实,熟了极甜。我从小就爱吃桑葚。刚到维也纳不久的一天,“领导”说,她看到超市里有卖桑葚。我好高兴,跑去一看,不是桑葚,而是覆盆子,一种非常像桑葚的欧洲野果,个头略大,但是没有桑葚必有小果柄,也不如桑葚甜。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维也纳超市的覆盆子)




桑树是原产中国的特有树种。但是,在国内大城市里怕是很少了,没想到我在维也纳市区里看到了桑树,而且很多。公园里、道路边、多瑙河旁,都见到了桑树,异国他乡看到来自祖国的树,惊喜之余还有不少亲切感。维也纳的桑树长的跟国内的一样,心型叶,淡绿色,叶面像上了蜡,很光亮,阳光下闪闪发亮。夏天,紫色的桑葚,像无数宝石缀满碧绿的树冠上,十分醒目好看。树下一定会被落果染成乌黑一片,所以夏天找桑树,都不用抬头,只要看地上就行。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百年大桑树)





维也纳不仅桑树多,桑葚的品种也多(桑树是雌雄异株,雌的才会结桑葚),有结紫色桑果,也有结白色桑果的,还有一年紫一年白的;有的桑果大如小枣。在中国大使馆附近的城市公园里,有一棵桑树很特别,我在国内没见过,不到3米高,枝条像柳树一样,又细又长地垂挂到了地面。长长的枝条上结满了紫色的桑葚,坐在树下的靠背椅上,只要一转脸,嘴巴就可以衔到枝条上的桑葚,太童话浪漫了。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一下子看到那麽多桑葚,是国内几十年没有见到过的,我真像孩子似的特别高兴,心里痒痒的。小时候我常常爬树摘桑葚,在树上边摘边吃,那又甜又香的桑葚,怎么也吃不够。最后,很难洗净的桑葚果汁会留在手上、嘴上、衣服上,回家挨一顿打是常有的事。不过几天后又上树去了······
已经步入老年的我,渴望重温儿时的梦,总是挥之不去。不仅是因为它美味可口,极富营养,更因为它能带给我童年的美好回忆:故乡,小学,爬树,小伙伴们······现在,当然不能再像孩子那样上树去。老外不成文的规矩是,凡是果树,树下捡可以,树上摘不行,用杆子敲更不行。这倒是一个难题:桑葚熟了后,里面是一泡蜜汁,稍一碰就破,更别说落到地上,摔扁了不说,还粘上不少沙土,要洗都难。现在,有了那麽多桑树、桑葚,却看得见,吃不到,很不甘心。不久,我找到了路子,桑葚落在修剪过的草坪上,会基本上完好无损,厚草坪的缓冲作用保护了桑葚。即使破了一些,也不会粘上沙土。我幸运地找到了这样的草坪。
我常常在风雨过后的早上赶到那些树下。成群的野鸽、野鸭也会在那里吃桑葚,平时落果少了还不够它们吃。满地的桑葚,刚被雨冲过非常干净,晶莹剔透,黑珍珠般的散落在翠绿的草坪上,让人怦然心动。新鲜的桑葚很好认,它果实上每一小粒果肉都是饱满发亮的,反之那就是几天前的落果了。在草坪上,你可以放心地一边捡,一边吃,比爬上树摘,快捷、轻松、安全。这才是老人的智慧。
桑葚的采摘期很长,几乎贯穿整个夏天。桑葚们分批分次的由绿变红,最后变为紫的,落下来。树上始终挂着三种颜色的桑葚。所以我总有满意的收获。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起初,我总是把收获的桑葚一分为二,即食的放保鲜柜,其余的速冻起来慢慢吃,解冻后桑葚口感跟新鲜的一样好。维也纳的夏夜漫长而凉爽,我们带上一盘桑葚,坐在阳台上,悠闲地欣赏着维也纳的夜景,细细地品尝着大自然的美食,聊聊童年的趣事,大自然的元素悄悄地融入了两人世界,桑葚给维也纳的夏夜增添了不少欢乐。
以后几年,我对桑葚的热情有增无减,并在维也纳之外发现了更多的桑树,一次就可以轻松地收获七、八斤的桑葚。全部鲜吃就不行了。熟透落下的桑葚,即使再小心,用塑料盒装回来,很多还是被挤扁、流汁,不易久存。为了全年都能吃到桑葚并充分利用其补肾、养颜、益寿等疗效,我干脆把大部分的新鲜桑葚,加上蜂蜜,熬成浓浓的桑葚酱,一瓶瓶速冻起来,早餐夹面包吃,那味道真是美极了,堪称得意之作。每天早餐,我把桑葚酱夹在“皇帝小面包”中间,放在铁锅里,用小火将两面稍稍一烤,最低档的面包立马成了美味的精品早点,趁热一口咬下去,皮脆,内软,心香甜,吃了还想再吃 。它成了我在维也纳每天必吃的早点和美好的回忆。



我没有想会在远离桑树故乡万里之外的维也纳过足了桑葚的瘾。为什么这里会有这么多桑树呢?奥地利并没有丝绸工业。这个问题当地的华人也答不上来,桑树的问号留在了我心里。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字数:271059

帖子分类:旅游休闲

发表时间:2011-06-29 00:41:00

更新时间:2020-02-13 15:58:30

评论数:31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