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旅游休闲 >  [心情游记]一个女外交官丈夫的随任欧洲趣事集(连载)

[心情游记]一个女外交官丈夫的随任欧洲趣事集(连载)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第一年回国休假途中,我们在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玩了几天,在一个要塞的古炮台上,我看见了许多眼熟的老桑树,围着炮台排成一个大圆圈,让我很惊喜。这些一个人抱不过来的桑树爷爷们,当年肯定在此服役过,难道桑树也有军事功能吗?第二年我去西班牙看奔牛节,在巴塞罗那海边的奥林匹克广场上,我很惊讶地见到了许多桑树。它们作为林荫树整齐地种在广场上,树冠修剪成半球型,那叶子有排球那么大,头一次看到这么大的桑叶和人工造型的桑树。
第三年我去南法普罗旺斯看薰衣草,要经过法国一个最美丽的山区小镇。它非常偏远,独立在一个山头上。镇中心的小广场上,我发现这里唯一的一棵树居然是桑树,当然是来自我们中国的。在举目皆是老外的偏远异域,真令人激动啊!
一个前辈告诉我更绝的故事,英国伦敦的旅游景点——大英银行博物馆,其建筑的中央天井里就种了一棵桑树,并作为活展物,向游人昭告世界最古老的纸币——1000年前北宋的交子,是用桑树的皮制造的,整整六个世纪后欧洲才有纸币 ······
我开始更多地向外交官前辈们打听桑树的故事。他们告诉我,从丝绸之路来的中国商品,曾经让欧洲人目瞪口呆,视为天堂之物,爱得要命。罗马人要用等重的黄金来换取中国丝绸。法国国王把中国的桑树,种进凡尔赛宫,下令全国大种桑树,仅巴黎的公园里就种了几万棵桑树。因为种桑、养蚕、绞丝而起家的法国里昂,最终成为欧洲丝绸纺织中心和法国第二大城市。英国国王也紧跟法国,在白金汉宫里种满了桑树·····桑树在欧洲刮起的中国风持续了近800年,给欧洲带来了滚滚财源。现在,维也纳以及欧洲的桑树多,也就很好理解了。
桑树有如此传奇般的身世,使我每看到桑树、收获桑葚、品尝桑葚酱时,常会由衷感叹,真是一种伟大的植物,两次创造了人类文明的辉煌,一次在东方,一次在西方,中间相隔了近2000年!桑树们是欧洲最早的不会走路的中国“移民”,比培育它的中国主人们,更早更多地移居到欧洲。这些不说话的中国“移民们”,800多年前就带去了中国人“智造”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尖端产品和先进技术,造福欧洲,惠及世界,为中国人争足了面子。至今仍然生活在世界各地的桑树们,或许正在静静地注视着它们远古主人的后代正在创造另一次新辉煌。
回国后,市场上居然有桑葚卖了,不仅又大又紫、卖相极好,而且还用透明小塑料盒包装,完全与欧洲接轨。可是太酸了,毫无甜味,而且贵的吓人。中国的桑葚怎么变成杨梅味呢?······
我心血来潮在阳台上种了一棵小桑树,打算嫁接一个好品种,以后不出家门就可以吃到甜桑葚。上网一查,嗨!还真是吃了一惊,国内桑葚新品种神了:有春节上市的、有四季结果的、更有一种巨无霸桑葚,竟长得跟豇豆一样长!我心里又冒出了许多设想,在一棵桑树上嫁接几个不同品种的桑葚,·······说不定咱老人家今后又会演绎桑葚的新故事,不过欧洲桑葚的往事,我是永远难以忘怀的。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4、 探寻迷人的欧洲极品野山菌(上)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篮子里采的蘑菇,都不是极品菇。)








在迷人的欧洲大森林里采蘑菇,是许多欧洲童话中的情节,也是我心里深藏了半个多世纪的梦想。我在维也纳圆了这个梦,有了一段颇为曲折但最为难忘的美好经历。
维也纳的老外们,经常吃的野生蘑菇,主要是两种,黄色的鸡蛋菇(Eierschwamm)和褐色的石菇(Steinpilz——Stein德语是石头,pilz是菇)。其价格远远高于所有的蔬菜:旺季时,新鲜的野蘑菇每公斤黄色的卖到8—9欧元,褐色的卖到20多欧元,比一般的蔬菜贵十倍,淡季时还会成倍地涨,真正是天价中的天价蔬菜。超市里只有黄的,都是从东欧进口的。在露天水果蔬菜摊子上,两种都有卖,黄的更贵,因为是奥地利产的。我的很多前辈们,在维也纳呆了几年,任满回国了,没有尝过一口黄的,更不用说褐的了。
我在国内,也没有见过这两种菇。上网后才弄清楚。哇,奥地利的老外们太精明,也太有口福了!他们精挑细选,代代相传,吃的这两种菇,均属世界四大顶级野山菌之列。在中国,黄的叫鸡油菌,褐的叫牛肝菌(另外两种顶级菇是羊肚菌和价超黄金的松露),都属于极品山珍。黄的之所以叫鸡油菌,是因为这种菇在锅里很会吸油,吃到嘴里时,像咬着鸡肉似的,香油四溢,美不可言。日本人称它为“植物类食品的顶峰”。

牛肝菌的学名是Boletus,前缀Bolet的意思就是顶级菇。欧洲美食家们说,用这些顶级菇做出来的佳肴,连上帝见了也要流口水。我不知道这两种鲜菇,在国内何地何时可以吃到。据说,目前全球都无法人工栽培它们,只有野生的,所以价格自然不菲。

(维也纳露天市场卖的鸡蛋菇和石菇,鸡蛋菇标价是1/4公斤9.9欧元,右边石菇价格是一公斤62欧元。石菇被对半切开,菇肉洁白是高品质的菇。老外卖石菇都要切开一些,证明真假,同时卖相也好。它们都耐存,上架时间很长)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我非常开心和庆幸来到了有极品野山菌的国家,心里打定了主意,不采到此菇绝不罢休。但是,这件事一开始就很难。因为学采蘑菇最简单、也是最有效安全的方法,就是跟着会采蘑菇的人一起去。但是我初来乍到,别说老外,就是华人也一个不认识。维也纳的中国外交官里没有人去过采过。我向他们一些人打听过,当然不会有线索。相反许多人都劝我,别去弄,太危险了,会采到毒蘑菇的。我扩大打听范围,凡是我遇见的华人,我都不放过,结果几乎都是摇头和当心中毒的忠告。
对于这些友善的忠告我非常在意,安全第一是我一贯处事的首要原则。我的省农科所朋友曾告诉我,毒蘑菇不仅外表和可食菇不易区分,而且不同的毒菇的毒素也不同,有肠胃型、神经型、血液型、肝肾型等很多类型,至今还没有一种简易便携式的快速毒菇检测。世界上100多种毒菇里,能致人死地的有20多种,所以采野蘑菇要跟真正会采的人一块去。
我当然不会放弃打听,终于有了让人振奋的突破。那是在一家中餐馆吃饭,老板的回答仍然是摇头。老板娘是一个其貌不扬的矮女人,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又问了她。回答出乎意料:“维也纳森林里就很多呀,我跟老外去采过。”她非常肯定,我以为听错了,老板向我解释着,她曾经跟一个老外同居过,常跟老外采过菇······
我好兴奋,把野蘑菇的事问了个够,这个普通话都讲不好的温州人,却把采野蘑菇讲述的极其生动,让人身临其境,不能不信:“······野蘑菇夏天很多,热天里只要下过一场大雨,等太阳一出来,森林里的野蘑菇会长得非常快。地上成片的落叶会被蘑菇们顶起来,发出唦唦的响声······”多美的蘑菇破土而出的特写画面!这是编不出来的。于是我们当场就说定了,夏天一起去采蘑菇。我暗自庆幸自己运气好。
终于等到了夏天,运气却被变化带走。会采蘑菇的老板娘突然消失了,老板骂骂咧咧地向我控诉说,八成又是跟那个老外私奔了······我担心找不到采菇人而失去第一个夏天,因此决定改变作战方案,采用双管齐下:在继续找人的同时,独自一人先去采蘑菇。因为我已经知道了采蘑菇的地点就在维也纳森林,并多次去市场细细看过石菇和鸡蛋菇的外形特征。最重要的是,四川饭店的赵老板已经告诉我,维也纳有专门鉴定蘑菇的机构——维也纳市政府的食品卫生局蘑菇科。
我买了一本非常实用、有对照彩图的奥地利蘑菇书,图片上都注有一目了然的标记,可吃的蘑菇注有刀叉,有毒的注有骨髅头。我备好了采菇工具,在维也纳森林开始了我的蘑菇梦历程。
我们团部就在维也纳森林里,这片因为施特劳斯作曲的《维也纳的森林》而扬名世界的著名的森林,并不是在平原上,而是在一大片小山地上。我从团部旁边的小山开始寻找蘑菇。100多年来,森林里已被千百万散步的人,包括贝多芬、施特劳斯等名人踩出了许多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小道。
我兴奋地走在一条小道上,顾不上去欣赏林中的风景,目光紧张地搜寻着地面,很快就发现了蘑菇,而且越来越多,大的如巴掌,小的如纽扣,举目皆是,我头一次看到这么多五颜六色,品种繁多的蘑菇,真是看花了眼。其中有的好像是石菇和鸡蛋菇,有的明显不是,但是它们长的太可爱了,依我的直觉,是可食的菇。我拿出蘑菇书来对照,它们又象又不像,最后没有一个对上号,让人十分无奈。书上的德文说明我也看不懂,只好采回一些样品,请教专家了。
热情的赵老板带我去了维也纳食品卫生局的蘑菇科。很巧,地点就在我们工发处办公室的对面。专家略为一看就摇头了,说里面没有石菇和鸡蛋菇,倒有几种菇是有毒的,千万别吃。专家说的有毒的菇,正是我看似可吃的菇,我倒吸了一口凉气。
跨出了第一步,后面的步子就快了,我开始主攻团部周围的山头。前任大使爱开长会,每次开车送“领导”去团部开会,我就利用充裕的时间,选择不同的路线,上山找菇。遇上雨天,我更加兴奋,希望能看到中餐馆老板娘说的那动人一幕。虽然找极品菇一次一次的落空,但是我相信正在一步一步接近目标。我那里知道老板娘说的维也纳森林是一个方圆1000多平方公里的林海,我的努力不过是大海捞针。当夏天快过去时,我已经把几个山头都爬偏了,虽然见到的菇越来越多,始终没有见到极品菇。
有一次送样品去蘑菇科,专家仍然是摇头。不过,写了一张字条给我,叽哩哇啦地说了一通英语。我谢了他出来,其实我没有听懂,英语本来就不好。回去找人一问,字条上写的是维也纳蘑菇协会的地址和电话号码。我感到眼前一片阳光,心里想这回肯定有戏了!
蘑菇协会给了我资料。协会的蘑菇专家们,每年夏天都会带领市民们在周末去森林里采菇,并实地讲评,年会费每人十八欧元。但这一年的活动已近尾声了,我看到协会活动表上安排采菇的十几处地点,有极详细的地址。我马上想到何不自己去,还可以省下一点钱。于是,我开车去了一个最近的地点,是个小村子。我还是傻了眼,村子东南西北都有森林,要往那里找呢?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时期,菇都是不同的,这是我大半个夏天努力换来的学问。我只好乱碰运气,朝一处森林走去······
维也纳的第一个夏天我没有采到极品野蘑菇,但是有趣的经历让我大开眼界,我加入了第二年的蘑菇协会,我觉得极品蘑菇们好像在向我招手了。蘑菇协会组织的第一次采菇,是在初夏的一个周六上午。我们驱车按时赶到指定地点,一个距维也纳五十多公里的小村子的路边加油站。参加活动的成员们都到了,二十多个清一色的老外,只有我们两个亚洲人。他们十分惊奇但很友好地先向我们打了招呼。我心里忽然产生了一种找到“组织”的亲切感,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不同肤色的人走到了一块。老外也是以家为单位,带着孩子、狗,他们服装不同,但都是拎着藤篮子,只有我们是朔料袋,这就是新老会员的标志吧。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在协会的向导车引导下,长长的车队开进乡间小路,驶向真正的采菇地点,我明白了为什么去年我在协会的采菇地点一无所获了。采菇地方是丘陵地的一大片阔叶森林,老外们各自选择了不同的路线,很快消失在森林里。
我们选择跟专家走,于是,我认识了协会的蘑菇专家,安东尼博士,一个高个子、非常幽默风趣的老人。我们跟着博士,顺着一条小路进入森林,这里的林地比维也纳森林要平坦多了,有一层厚落叶,非常松软,像踩在棉被上。到处是野猪刨挖的坑,但是这里的菇并不多,而且许多品种跟维也纳森林的不一样,我采了几种没有见过菇,用英语问博士,“能吃吗?”他看都不看一眼蘑菇,对我们说:“可以吃。世界上的蘑菇都可以吃,不过有的只能吃一次。”我的英语听力很差,只听懂了头一句,“领导”给我翻译了一遍,我紧接着问了一句至今后悔不已的话,“为什么只能吃一次?”“领导”瞪了我一眼,“傻瓜!上天堂了,还问为什么!”博士看出来我栽了,他翻白眼、吐舌头,夸张地作了一个咽气的动作,欢笑声在森林里回荡······
后来,安东尼博士告诉我们,奥地利的蘑菇品种有近五千种,其中可以吃的有四五十种,真正美味的只有四五种,石菇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片森林里就有石菇。去年他的朋友们在这里采了十几公斤的石菇,有一年还采到带雪花的石菇。不过,每年的情况都不一样,也有都不长的,这就要看天气了······
“领导”问他为什么奥地利不发展人工大棚种植蘑菇呢?博士反问,有这个必要吗?蘑菇是上帝给我们的礼物,是森林的神秘孩子,它们有自己家园,每年长不长、长多少,它们自己会安排,人类应当保留神秘,不应该去改变它,让子孙后代永远都能得到上帝的这份厚利。今天,你在这片森林采不到菇,可以到另外的森林去采······
我没有功夫去听老外的奇谈怪论,离开小路,走向森林深处,心里只想着快点找到石菇。老外们曾经在这里采到过十几公斤的石菇,我只要采到几个应该是不难的吧?······
采菇的时间总是过得特别快,当约定的集合时间到了,我仍没有找到极品菇,必须返回了,不过我很想知道老外采到没有。快到集合地点时,博士正和几个老外蹲在路边,围观一棵黄豆大的粉色小菇,博士用德语讲解,有的人在作笔记,有的老外干脆跪在地上,俯身侧脸,几乎贴在地面地观察这个小菇。反正不是石菇,我没有兴趣,我走到讲评地点,草地上已铺了一块大花布,老外们采到的菇都摆放在花布上,让人眼花缭乱。老外们围站在一边交谈着,收获的喜悦挂在脸上。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讲评是用德语,很多老外都在认真地作笔记,博士的讲评不时引起阵阵笑声。可惜我们听不懂,我仔细地在花布上看了几遍,老外们也没有采到石菇,我心里有一点点安慰。有一个热心的老外用英语给“领导”翻译博士的话。
我无所事事,目光被老外的藤篮子吸引了,这些篮子里被格成许多大小不一的方格子,这样篮子每次都可以分门别类地装很多菇,而且互相不会挤压损伤,我们的朔料袋是办不到的。老外的采菇刀更为精巧,每个篮子里都有几把不同形状的刀,用来采收不同的菇,刀把子顶上还有一个小刷子,用来清除菇上的杂物。我们是剪刀、文具刀、螺丝刀都用过。回国后,一回想起采菇,我就很后悔,在协会活动时没有去弄清,老外采的菇是用来干什么的?是全部吃,还是一部分当作标本?因为市场上只有黄的和褐的两种野蘑菇卖······
虽然没有采到石菇,我们对第一次的活动都很满意,我最高兴的是终于准确地知道了采石菇的地点。我们收获极品菇只是时间的迟早了,很可能就在下一次协会活动。果然,第二次活动就采到了极品菇,是老外采到的,数量也很少。此后,我们的期盼一次次的落空,又一次次地重新升起,当第三个夏天过去了,我彻底失望了,搞不清是运气不好,还是门进错了?我觉得协会更象是理论提高班,并不适合我这样只想尽快采到两种极品菇的人。而且,活动地点都是维也纳的近郊,我已经打听到极品菇的主产区不在维也纳森林。
我是屡战屡败,更是屡挫屡战。和协会分道扬镳后,我找到几个采菇的新路子,都是一些会采菇热情的老外朋友,其中一个是维也纳体校校长。第三个夏天时他就邀请过我去采鸡蛋菇,他的分校在靠近意大利的边境,距维也纳300多公里,鸡蛋菇非常多。去这些地方采菇,十拿九稳,就是路很远,还要在外过夜。“领导”说什么也不干了,认为跟协会也采过两年菇了,我们又不缺钱,想吃可以去买。她本来就不爱爬山,我没有必要跟她硬拧,直线不通,就走曲线、走“无线”!
第四个夏天一到,我就把每个周末出游的地点都安排在有森林的山上,在玩的时候一有机会就钻林子。“领导”虽不高兴,但也防不胜防。曲线走通了,但是采菇时间太仓促了。解决的办法就是用“无线”的方法,在“领导”有应酬活动不在家时,我带上手机开车到不太远的山上找菇,万一有什么事都可以应对。当然,偷溜只能偶尔为之。
曲线和无线的办法给我提供了十几次的采菇机会,其中安东尼说的那个有石菇的林子,我独自去过两次。我依旧没有圆梦,转眼到了国庆节,我在维也纳的最后一个夏天过去了,看来采极品菇要成为过去式了,我们期满回国之日将至,我心里那股深深的沮丧无法派遣。我的运气实在太臭了,别人去一两次就采到极品菇,而我四个夏天,几十次的搜寻努力都一无所获,如此悲惨的命运,实在让我心犹不甘,总想最后一搏,即便是无望的。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我第一次采到极品野山菌的欧洲冷杉林)







初秋时节,采菇季节已经过了。高山缆车在层林尽染的秋色山地上空悠然划过,蓝天白云,“领导”兴致勃勃地在缆车上抢拍最后的秋景。这是维也纳南面80公里的一个冬天的滑雪场,夏天改为休闲健身景点,风景很美,我们有”N”卡,坐缆车上山是免费的。持卡人在一年内可以去近300个地方玩,门票总额超过1500欧元,但是一张卡费只有43欧元。
“领导”满意我选的国庆出游点,她不知道这是我的最后“曲线”安排。好不容易熬到山顶游览采风结束,匆匆说了一句,“我先下山了”,就推着景点免费的两轮踏板车,沿着滑雪道下山去了,“领导”早已习惯我的半小时自由活动。
在半山腰,我弃车钻进了林地,这是片欧洲冷杉林,前年我们来玩时,曾经在缆车上看到老外们在这里采菇。高大笔直的冷杉林里光线很暗,厚厚的长年累月的落叶,让脚采着非常松软有弹性。云杉林特有的灰白色地面几乎没有杂草和灌木,已经干枯萎缩发黑的菇们比比皆是,一目了然,只有少数晚出的菇仍然生机勃勃。
我全神贯注,由近而远一片片搜索,当林地快要到头时,在一块斜坡上,被雨水冲刷过裸露的土块上,一个金黄色的亮点跃入我的眼帘。黄豆大的小菇非常醒目,菇的伞盖还没有张开,颜色很象鸡蛋菇,但是我不敢肯定,因为我在市场上,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小的鸡蛋菇。我小心地把它挖起来,在坡下不远处还有几个同样的菇,其中一个蚕豆大的菇盖已经半开,露出了菇盖背面清晰的沟痕,这是鸡蛋菇特有的沟痕,四年来我在市场上看过太多次。
我压抑着内心的激动,带着采到的五个小菇,冲到山下。景点的工作人员一致点头肯定,是鸡蛋菇!他们是当地的村民,很熟悉菇。狂喜终于迸发出来,我朝着大山长喊了一声,四年多的努力在最后一刻实现了。虽然鸡蛋菇又少又小,但这是从无到有的质的飞跃呀。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发现了一片鸡蛋菇!)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出国期满的日子来到时,我们被告知回国的日期推迟了。而且一推再推,最后推到了年底,我们意外地迎来了在维也纳的第五个夏天。我们又来到了对我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林地。下了缆车,虽然“领导”很不情愿,还是跟我约定了下山的时间,我就独自奔向林地,此时我对景点的任何东西都失去兴趣,心里只有菇。在林地里,没有多久就找到鸡蛋菇,我是大小都采,多多益善。而且很快就发现,鸡蛋菇是群生的,一般都是三、五个一群,有的小菇如满天星似的布满了一地,我兴奋地不停地用手机向“领导”通报战果,两个小时我采了很多菇,足够炒一大盆菜了。
我超过了约定的时间才下山,“领导”问我:“你玩够了啦,采到多少啊?”表情很异样。我想无非是被骂一顿吧,我打开盖子,满满一大塑料盒的菇。
“看看这是什么!”“领导”突然捧出了用餐巾纸裹的一包东西,那金灿灿的鸡蛋菇在洁白的餐巾纸衬托下分外耀眼。她眉飞色舞地告诉我,刚才等我时,在路边树林里采到的。我惊喜地看了一下,全部是鸡蛋菇。看来“领导”经不起我的“战果”勾引,被拉下水了。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中午我们选择一处阴凉而且风景优美的草坪,铺开欧式专用的防潮垫,有说有笑地开始野餐。金属保温桶里热乎乎的白菜肉丝炒米粉,浇上蒜蓉糖醋汁,还有紫菜蛋花葱花汤。一个自制的美味可口的中式快餐,给两人世界平添了情趣,这比吃老外的西餐省去了找餐馆,点菜,等上菜的时间,方便,省钱,更合口味。吃了水果和餐后甜点,我们从车里取来枕头在草坪上睡了午觉。
下午,“领导”同意取消去另外一个景点玩的计划。我们来到一个远离缆车线的林地继续采菇。这片山坡的冷杉比较稀疏,但是很高大,树干笔直笔直的,一个人抱不过来,林地是属于长满青苔类型的,各种菇很多。我首先发现了一小片鸡蛋菇,在翠绿的林地上鸡蛋菇更加抢眼。我大方地让给领导去采,没有想到她根本不领这个情,非要自己去找。不久她找到一片超大的菇,高兴地喊起来。我过去一看,哇,赶上超市卖的了!它们都躲在青苔下面,“领导”得意地大声说,这是我没有发现漏掉的。我点头认账,是我在前面带路嘛。
此后我特别留心了,果然也找到几处很隐蔽的菇,它们有的藏在落叶下,有的躲在倒地的树干边,还有猫在沟洞里的,这是鸡蛋菇的怪脾气。采着采着我们就走散了,森林里喊叫声音传不远,我们就用手机互通战果。一个多小时后我们满载而归,所有的容器都装满了。我们请当地几个山民来鉴定,众口一词,全部是鸡蛋菇!回家一称,两公斤多。初夏时节,奥地利产的鸡蛋菇市价可是15欧元一公斤呀。
那天晚餐,我用鸡丁炒了一小碟鸡蛋菇。“领导”竟然拒绝品尝世界顶级野山菌:“我怎么能和你一块吃呢,如果中毒了,谁去打电话报警?”我心里也有些发虚,在上帝见了也要流口水的美食面前,我没敢多尝,就吃了三个小菇。哇!确实美味异常,它特有的浓郁杏香味,让人满口留香,完全没有一点鲜菇常有土腥味。而且,又极其脆嫩并略带点韧劲,口感超好,不愧是世界四大极品菇。第二天,我们才放心地大快朵颐。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连着三个周末,我们兴致勃勃地又去了另外三个新地方,鸡蛋菇次次丰收。有了充足的极品食材,我们尝试了荤烧素炒,炖汤煮面,样样极其美味,而且它独有的悦目金色和迷人的杏香味始终不变,是一般的菇不能比的。我们炒了一大盘在工作餐时让大家尝尝,超受欢迎,外交官们把鸡蛋菇一抢而光,连盘底的汤汁都不剩下。此时的开心,真不亚于自己两口子去品尝。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在森林里野餐后,我们一定要就地午睡一会,恢复体力,下午继续采蘑菇。此时“领导”在享用餐后甜食)






————采蘑菇上集完,下集待续————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4、探寻迷人的欧洲极品野山菌(下)




对蘑菇的迷恋,让我对大森林有了更多的关注和亲切感,尤其是冷杉林,它们是这个国家的无价“绿金子”,造就了奥地利如画的风景和生态和谐。奥地利的森林覆盖已超过国土的一半,150年前就颁布了森林法,60年树龄以下的属于未成熟林,两公顷以上就不允许砍伐。这使森林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到处可以看到大片大片的壮美冷杉林。
欧洲冷杉是老外们每年用作圣诞树的宝塔形的可爱树种。从远处看,深绿近乎墨色的欧洲冷杉林,由无数清一色“小宝塔”的密集整齐的团队组成。绿色“小宝塔”们整齐的如印刷出来一般,衬着蓝天、绿草场和黄土地特别显眼,冷杉林像一块块浮雕镶嵌在群山上,让你神往。覆盖在阿尔卑斯山的冷杉林让无数游人过目难忘。
这些被保护很好的森林早就年过了百岁,几乎都处在原始状态。走进森林,粗壮的一个人抱不过来的冷杉们拔地而起,直插云天,笔直笔直的。二、三十的米的主干上没有任何的弯曲和分叉,高大笔直的云杉像无数个擎天柱,互相平行的耸立着,人走在林间,更感雄奇挺拔之美。如果在早晨,道道阳光会穿过树冠,穿透无数垂直平行的树干,在林间濛濛的晨雾中,形成一道道倾斜而几乎平行的光柱,给森林带来了梦幻般的诗意美。久居喧嚣城市的人,走进这样宁静美丽的大森林,深深吸一口大氧吧里的清新湿润的空气,你会暂时忘记往昔的烦恼和不快,整个心灵不知不觉在极其舒坦放松中被森林悄悄地净化了。
这里更是蘑菇们的美丽家园,无论是品种或数量都要超过维也纳森林。林地里象花园一样,五颜六色的蘑菇遍地都是,超过排球大的菇,一点都不稀奇,有的菇会排成圆圈形,而且非常圆,象用圆规画出来的;有的则排成弯弯曲曲的一长串,有十几米长······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迷一样的菇,会让你浮想联翩,冒出许多的问号。我想起了安东尼博士,他告诉我,蘑菇既不是植物,更不是动物。它们是人们肉眼看不见的真菌,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4亿年,是地球无声无形的清道夫和化工厂。真菌们非常了不起,它们没有叶绿素,不靠光合作用,每天不间断地把地球上亿万吨的自然界垃圾,分解还原成洁净的动植物可以吸收的成分。它们清洁了大自然,保障了地球的生命循环。蘑菇是这些生活在地下,像蜘蛛网一样的真菌们成熟后,绽放出来,冒出地面的“花”,用以繁衍后代。很多真菌还跟某些树的根,有着共生互惠的依存关系。如石菇和冷杉,它们在一起,树能快长,菇也能更多。这种神秘的共生关系,就是至今人类无法人工培育石菇的原因。蘑菇对生存环境的极度敏感性,还成为监测环境变化的晴雨表。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我从森林里连土挖回来的小鸡蛋菇苗,试了几次都不长大,一周即亡。因为它是和某些树根共生的,没有树根菇不会长)






第五个夏天才开始一个月,我们采鸡蛋菇就已经轻车路熟了。快乐之余,要采到世界四大野山菌之一的石菇的愿望越发强烈了。四年多的采菇经历告诉我,采石菇比鸡蛋菇更难,它不像鸡蛋菇是成片群生的,而是单生独居。而且石菇数量也少,颜色、形状和它相近的野菇很多,而鸡蛋菇则几乎没有外形颜色和它接近的菇。有好多次我费大力采到的“石菇”,一一都被山民或专家否定了,有的还是毒菇!所以石菇比采鸡蛋菇更有技术含量,更要体力和运气,也就更有挑战性和趣味。我横下心打算闯红灯“单飞”一次,一个人进大森林去采石菇,即使挨“领导”骂也要去,这是我这辈子在欧洲的最后机会。
经过四年的磨练,我觉得翅膀已经硬了,在没有跟专家、跟老外,自己单独上山,实现鸡蛋菇的连战连捷之后,让我捂到采菇的诀窍:成败就在地点和天气。我把几年收集积累的石菇信息分析比较了一下,粗选了几个地点,再请会德语的人用电话逐个向当地老外核实菇的信息,从中挑选了一个最佳地点为我采石菇的首战之地。
“单飞”的时机等到了:一天,“领导”去联合国开会,中午有应酬,不回来吃午饭,我只要下午四点前赶回来烧晚饭就行。这样,我就有了六个多小时的连续行动空间。我带上装备,驾车冲出了维也纳。在奥地利的森林里,除了迷路、摔跤,你其它根本不用担心,没有毒蛇猛兽,更没有强盗歹人,一个人带上指南针进山绝对安全。
我没有顺着小路走,采用预想好的,有最大采菇覆盖面的“之”字型路线登山。虽然山坡很陡,又很松软,但是特地从国内带来的军用90高腰作战靴,非常管用。你可以完全不用顾及脚下的沟沟坎坎,石头树枝,比运动鞋强多了,难怪老外们爬山都穿厚底登山鞋。我想好了,今天要放弃鸡蛋菇,集中时间专攻石菇,才易成功。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在这片海拔过千米的欧洲冷杉林里,各种菇非常多。我不会像四年前那样看花眼了,非褐色的菇我一概不看。对褐色的菇,我用食指和中指两个手指,轻轻摸摸菇盖的背面,如果是一片片菇褶的,就不用理它了。石菇的菇盖背面是细密的小针眼,跟海绵体似的。这种菇我在国内就没有见过,但是在这里的高山林地中有很多这样的菇。遇到小的鸡蛋菇我也放弃了,但是大的鸡蛋菇,我实在无法抵挡诱惑,顺手还是把它们带上了。碰到灌木林和水泽地,更不必浪费时间,这种地方是不会有石菇的。
走到茂密的冷杉林地,水平横生的密集小枝条会构成一道树墙,阻断前进的路。我不会倒退或绕道,因为没有人走过的林地,采到菇的机会更多。我不知道那来的一股杀开一条血路的气概,侧身或背着身冲进去。脸、耳、手臂被树枝划刺的很痛,我也在所不顾,这种近乎狂热的一往无前,连我自己也奇怪。
当我又一次冲进一道小树墙,蹲下来从树干下部观察林地时(在茂密的冷杉林地下部,是几乎没有树枝的,视野很开阔。),远处一颗亭亭玉立的褐色的菇,一下子把我的心提起来。满地的落叶,一片灰白色,林地里没有一棵草。透过树冠间隙射下的阳光,让这个独立的菇非常显眼。我钻过去靠近一看,这个菇长了一条不成比例的胖腿,腿差不多跟菇盖一般大了,这是石菇独有胖腿。一阵狂喜涌进心头,我不由自主地跪下双膝,俯身将整个脸贴近地面,看清了菇盖背面海绵状针眼,菇腿也很洁白,这些都是石菇的特征。我顺着菇腿把整个菇从土里挖出来(鸡蛋菇是在近地面处切断菇腿)。这颗巴掌大的石菇,菇盖厚厚的,足有半斤重,顶的上几十个鸡蛋菇。我直起上身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心里激动万分,真想狂呼一阵。我跪在极松软的林地上,美美地久久欣赏着手上的世界极品野山菌菇。整整五个夏天的努力啊!真是梦里寻它千百度,暮回首,它在林地最深处。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此时,我在林地里已经转了两个多小时。心里充满了成功的亢奋和喜悦,一点不觉得疲累,只想尽快采到第二个、第三个石菇。此后,我的运气来了,不到一小时就采到四个大石菇。问题也接踵而来,首先我没有东西来装菇,带来的塑料盒子都太小了,一个盒子只能放一个,盖子还盖不上。用双肩包装,更会挤烂。老外的藤篮子就不会有此问题。
更大的问题也冒出来了,后面的几个石菇颜色差别很大,有的菇盖是浅灰色,有的几乎是黑色的。这在市场上是没有见过的。我忽然担心可能采错了,这是我第一次采到石菇,心里没有底。犹豫再三,只挑了三个石菇作样品,就下山了。连续问了四个村民,他们都说“good”,并告诉我,越老的菇,菇盖的颜色越深。我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同时又痛惜不已还留在山上的石菇。已经到了该回家的时候,就是还有时间返回去,也很难找回那些菇。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那天晚上“领导”回家时,我按惯例做好了三菜一点心的晚餐。我没有提采到石菇的事情,我还要让蘑菇科的专家再确认一次,双保险有益无害啊。
单飞采石菇的成功给我们周末休闲又开辟了一片快乐的新天地。“领导”在我的点拨下,很快就采到了石菇。有人指点,采蘑菇本来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
虽然我走过曲折漫长的整整四个夏天的弯路,但是第五个夏天的采菇成绩真是可圈可点,精彩不断。太多的失败和林海中的阅历,给我积蓄了大量有价值的知识和技能。我们的采菇收获,终于迎来了井喷。每个周末只要进森林,非黄即褐,从没有空手而归的。比黄色的鸡蛋菇难采的褐色的石菇,我们有一次采到了七斤多,已经接近奥地利政府规定的每人每天采菇不得超过两公斤的上限。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我对蘑菇的迷恋,并没有随着我采到极品菇而降温,相反越来越强烈。每次开车出游,一看到森林,我就会有一种无法抑制的冲动,总想把车停下来,钻进去看看,好像着了魔一样,弄得“领导”几乎跟我翻脸。我也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会如此痴迷。很多人打麻将会上瘾,喝酒会上瘾,我在奥地利学滑雪也上瘾,但是想不到采蘑菇上了大瘾。
在靠近捷克边境的公路旁,一块面积不到半个篮球场的小冷杉林子,我判断很可能有石菇,停下车,不顾“领导”的反对钻进去,不到五分钟就回到车上,采到一个很漂亮的大石菇。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时间:2020-02-13 15:58:30
(得意之作,五分钟就采到了它!)






有了本钱,我开始考老外了。 我按照买来的那本蘑菇图书,采了几种可吃的菇,故意去试试山民和专家。结果出乎意料,大部分山民都不认识石菇和鸡蛋菇之外的可吃的野蘑菇,对其它可吃的菇一概摇头说“奈”(德语,不可以)。我把菇带回维也纳,再请卫生食品局蘑菇科的专家们鉴定。他们在非常仔细逐一地看看、闻闻,再掰一小块尝尝后,告诉我都可以吃,完全跟我的判断一样 。我心里太得意了,我比有的奥地利山民还多认识几种可吃的菇!说明外行变内行,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啊。
最想不到的是,有一次专家久久盯住我样品篮子里另外两个菇,它们是我没有见过,书上也没有的,而被采来的。专家一言不发地开始翻阅了几本书后,用英语问我在什么地方采到的。我关心的是能不能吃,反问他能不能吃,他回答是否定的。但是我无法回答他的问题,那么复杂的德语地名。我只好说:“I don't know.”(英语,我不知道),他进一步提出,要我的姓名,住址。我不明白他的用意,只好使用了“手机”翻译:拨通了会讲德语的朋友的电话,这才搞清楚。专家说,这是一种极其罕见的菇,一个人一辈子能见到它一次就算很幸运了。我居然在一天里就见到了两次,太不可思议了,算一个奇迹!最后那两个菇被蘑菇科留了下来。
第二天,我带着地图又去了一次,告诉他们准确地点。专家依然坚持要了我的姓名和住址,并认真地记载在他们的资料里。我现在很后悔,当时没有拍下菇的照片。此事很快就传开了,爱搞笑的郭一秘来劲了:“老黄,大喜啊!听说你发现了蘑菇新品种,是不是老外要用你的名字命名啊?你一定要请客吔······”
第五个夏天过去了,我过足了采极品菇的瘾。深秋时节,我们开车去了一趟阿尔卑斯山腹地,在饱览壮美的奥地利群山秋色之后,结束了我们的奥地利告别游。归途中,我在已经落雪的高山冷杉林里,竟然采到了落满雪花的石菇。当时“领导”只给我十分钟,因为还要赶路回维也纳。这个菇已经冻得硬帮帮的。我突然想起了安东尼博士说过的“带雪花的石菇”,这是非常罕见的菇又让我碰到了,让我大喜过望!它成为我采菇的收山之作,真是一个太完美的句号。回首漫漫采菇路,它贯穿了整个随任生活。四年多种种挫折失败、懊恼怨恨,此刻完全烟消云散,并加倍给了我欢乐的补赏。能坚持,失败也能变成财富。


楼主:遥远的南极光

字数:271059

帖子分类:旅游休闲

发表时间:2011-06-29 00:41:00

更新时间:2020-02-13 15:58:30

评论数:317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