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隔离

隔离

楼主:潇湘夜语  时间:2020-02-21 11:08:00
1

庚子年正月初十,凌晨,我难受得从一堆恶梦里醒来,大汗淋漓,湿透了贴身衣服,头痛如龟裂的土地。

我有点惶恐,虽然头疼是老毛病,不值得太过忧心。入冬不久,有一阵子浑身一点力气没有,睡了一晚上都不见好转,好像虚脱一般。知道不对劲,肯定不止是劳累造成的,去医院检查,验血、核磁、CT,前后去了三趟,大动干戈。检查结果都出来了,大夫云淡风轻地看过一叠检测报告,说我有缺血性脑白质,但不严重。这病具体是什么,我到现在也没太搞清楚,反正是脑血管有点小毛病,有可能造成的症状之一就是头痛。大夫给的建议是多休息,少思虑,饮食清淡,无他,药都不必开,虽然没说想吃点什么就吃点什么,但也不必为这点小病挂怀。

但这一次头疼,疼的不是时候,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经搞得整个中国人心惶惶。每天早上睁开眼,第一件事不是上卫生间,而是先看手机,看看又增加了多少确诊人数、多少疑似人数。眼看着数字像借了高利贷一样翻倍增长,满屏让人焦虑,愤怒的信息,想象推测着背后不为人知的,闪闪烁烁的更多真相。

偏偏在这个时候,头疼,而且,以前头疼并没有出汗的症状。第一反应不是老毛病犯了,而是要查查,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不是也有头疼症状。

起来去客厅找药吃,就水吞下一片布洛芬,以前治头痛主要靠它,次次灵验。抬头看了一眼表:一点四十五。躺回床上,一阵阵恶心的感觉又漾上来,汗出的愈发凶猛。黑暗中,摸到手机,搜一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都什么症状,发现主要是发烧、咳嗽、腹泻,然后发现,头痛、呕吐也是可能的症状。看了一会儿,头更疼了,放下手机继续躺,只觉得胃里有东西一阵阵往上顶,慢慢压过了头痛。站起来,走向卫生间,刚到马桶边,胃里的东西就顺着喉咙涌出来了。

呕吐一阵,抬起身,又去客厅找温度计。想自己浑身大汗会不会是发烧了。可发烧一般感觉冷,现在却浑身燥热,也许不是发烧,但还是测一下温度比较踏实。腋窝里加上温度计,又回卧室,开开灯,睡得香甜的儿子也禁不住来回吵,眯着惺忪睡眼,看着我。我说,你起来,到外面客厅睡,儿子困惑地问,您干吗呢?我说,我吐了,你去客厅睡,把这屋门关上。儿子似乎马上清醒过来,坐起身,搬枕头被子,出了门还问一句,您不是得肺炎了吧?我没回答,让他把卧室门关紧,和我隔离。

躺回床上,夹着温度计,开始想,我这一年了,都没出过差,更没去过武汉,如果传染了,只能是在北京?什么地方?地铁是天天上下班必须坐的,除了雾霾戴口罩,最近一直都没戴过口罩。从家里去单位要坐地铁九号线,换乘十号线,九号线要经过北京西站,外地人少不了,十号线经过海淀,是目前北京感染人群最多的区县,如果地铁身边乘客有得病在潜伏期,我是逃不了的。节前我还去过两次肿瘤医院,第一次是陪太太检查,第二次是自己去取检查结果。肿瘤医院虽然不治肺炎,只治肺癌,可说不准也有肺炎当做肺癌去看的病人吧?毕竟,十多天前,还没多少人知道新型冠状病毒的厉害,政府主流媒体还在说没有发现病毒人传人,病毒可控,没几个人能意识到,自己可能会随随便便,像在街口邂逅一个陌生人,偶遇致命的病毒。

我还属于比较早意识到潜在危险的人。2020年1月初,刚在微博上看到武汉出现不明肺炎情况,我就在家人微信群里提醒,要家人都注意,别乱跑,小心感染。然而,1月11日,武汉卫健委还在发布消息,只有41例感染,“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我在发布消息的微博后嘲讽道:“是的,没有人传人,这41个人只是凑巧共同感染了同一个病毒。”后来,我这条回复被人删了。1月19日,媒体报道,泰国和日本都有确诊病例,香港、越南、新加坡也有疑似病例,但国内,武汉之外却没有发现病例。我就在微博上发了条消息,调侃说,这难道是只针对武汉人和外国人的生化武器?外国人都感染了,国内竟然没有人感染,我虽然不懂医学,但从逻辑上讲,这不合理。

第二天,北京就发现了感染病例。同一天,钟南山院士发表讲话,证明新型冠状病毒肯定存在人传人的现象。1月23日,感染人数增至571例,世界哗然,武汉宣布封城。肺炎、病毒,忽然成了社交网络唯一的热词,成了所有人口中谈论的焦点。

然而,即便你了解危险的性质,并不代表你具备抵抗危险的力量。何况,零碎的消息并不能揭开隐藏在迷雾深处的巨大危险。

我把温度计拿出来,看了一眼刻度:三十六度八,不发烧,但明显比平常体温高,是不是刚开始发烧,还没达到临界点?

想着想着,恶心的感觉又涌上来,爬起身奔卫生间,继续吐。
楼主:潇湘夜语  时间:2020-02-21 11:08:00
2

大年初一和初二我还都出门了,要是感染病毒,也没准是那两天。

两天都是一个人出的门,病毒的呼啸声已传遍全国,考虑到安全问题,还是一个人出门比较好,老婆孩子就别跟着了。

大年初一是去养老院看我妈,上一次看她还是几天前,她身上有点疼,找养老院保健站的大夫开了点止疼药,告诉她没几天就春节了,会再来看她。

初一下午开车出了家门,街上是预料中的空空荡荡,一路畅通。养老院地处偏僻,但边上有一家旅馆、一家餐厅,往日院子里经常停得满满的车,今天到大院里,却只剩下一辆,孤零零的,我的车停在边上,它总算有了个伴。

走到养老院门卫处,请门卫开一下门,门卫戴着口罩,坐在简易搭建的小屋里,摇着头说:“不让进。”

我说:“我是家属。”看这门卫眼生,大概是春节期间替岗的,可能不认识我。

门卫说:“都不让进,有规定了。不让进,不让出,这住的都是老人,容易感染。“

我问:”政府下的命令?”

门卫说:“民政局的规定,你看看通知。”指指大门右侧墙上贴着的几张纸。

我凑过去,几张纸上都盖着红章,几张是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科普宣传,一张是三天前的通知,说进门要佩戴口罩,接受检查,测量体温,除了湖北来的人不准进的事,没说其他人不准进。另一张是前天刚发的,规定家属一律不得探视,住在里面的老人不得离开,春节前回家的,如果要回来,需要区县级医院开的医疗证明才能重新入住。可见短短一天之内,政府策略就做出了大调整。

我和门卫商量:“我就进去一会儿,几分钟就出来,就把这点东西给她。”我提了提手中拎着的塑料袋,里面是吃的和生活用品。

“不行,都不让进,民政局有值班的在里面。”

“我这不也带着口罩呢吗?进去一下就出来,五六分钟。”

“不行,全都不让进。”门卫语速平缓,但坚决。

“我大老远跑过来的,你们也不通知一下不让进,你们要通知了,我就不来了。”

“都通知过了。”

“我怎么没收到通知,没人和我联系过!”

“那可能有些人没通知上,有些护理员春节回家了,可能有没通知的。”

“那你让我白跑一趟也不合适,我就进去一会儿。”

“不行,不能进。我给你打个电话,让人出来拿东西。”

“她拿不了,她中风,躺在床上动不了。”

“让护理员拿。这都是老人,容易感染。”

我想了想,也有道理,养老院里多是七八十岁的老人,感染了真要出大麻烦。和我妈住一个房间的老太太今年就九十一了,我妈七十四,在里面还算年轻的。不能怪门卫不通融。也只能接受人家的建议,让护理员出来把东西拿进去。

等了十多分钟,还不见人出来,门卫又用对讲机催了一遍。这时,有个人手里提着一盒东西,向门口走过来,我想大概也是来看望老人的。

来人走到门前,门卫又说了一句:“不让进。”我以为是说给那人听的,没想到,那人只是把手探进门卫室的小窗户,伸手拿出一张纸,上面打印着表格,在上面签了个字,留了一个电话,说:“有事打我的电话。”随后,门卫按了按钮,门开了,来人走了进去。

我正想这人是不是养老院的工作人员,门里又出来一个人,和门卫说了几句话,我才听出来,刚刚进去的人是民政局派来值班的。这才意识到门卫刚才那句“不让进”不是说给他,而是说给我的,或者大概是说给我,特意让他听到的,以证明他在严格把关,不让家属进入。

又等了十分钟,护理员才出来,边上刚刚出来的人还帮忙解释,现在很多护理员都回家了,人手不够,忙不过来。我表示理解,把东西交给护理员。这个护理员我也不认识,她说原来负责的那个阿姨已经回老家了。我留了个电话,告诉她说有什么事情电话通知我,何时允许探视了,也赶紧给我来个电话。刚刚门卫说,具体何时能探视,必须等民政局通知,时间谁也不能确定,只能看疫情发展情况。我也没什么可说,我妈躺在床上不能动,只能拜托护理员费心了。

护理员看着我留的电话,问:“你这是姓啥?“

我说:“姓买。”

“还有姓这个姓的呢?!”一直一脸木然的护理员忽然兴味盎然起来。边上站的人也好奇地探过身子,看我留下的字条。

“有,这个姓很少见。”这么多年,我早已习惯别人对我姓氏的好奇,我只希望这个姓氏能让护理员留下深刻印象,下次有事记得赶紧给我打电话。

过了十天之后,再回头看,民政局、养老院的谨慎是对的,虽然看上去有点不近人情。但如果我当时已被感染,还在潜伏期,进去了,可能不但带累了我妈,还会传染不知多少老人。

会不会是在养老院这段时间感染了?如果是,整个养老院岂不是都危险了?但转念一想,毕竟只待了二十多分钟,前后就见了三个人,这个概率太低了。
楼主:潇湘夜语  时间:2020-02-21 11:08:00
@草桥关 2020-02-13 00:13:21
没事吧?
-----------------------------
没事,有事就不在这里乱发东西了。感谢关心。

同时谢谢楼上各位的关爱。:)
楼主:潇湘夜语  时间:2020-02-21 11:08:00
3

更有可能被感染的地方应该是超市。

养老院不让进,我就打了个电话给我太太,告诉她情况,反正还有时间,问用不用开车带她去超市转一圈,买点东西。我太太说,你就自己看着买点什么吧,我不出门了。我知道她第一是懒得出门,第二是怕感染。她的谨慎也对,少一个人出门,就少一分危险,何况她本来就属于易感人群。

超市在万达广场地下一层,往日连快行道上都停满车的万达广场门口,居然还有不少空车位。进到大厦,没见有人站在门口拦截,测体温,通行无阻,一层不少店铺还都开张,只是除了导购,看不到顾客的影子。

下到地下一层超市,马上感觉热闹多了,虽不像往日春节期间摩肩接踵,若奔若逐,即便比平日下班路过时,人也少了一些,但和我想象中门可罗雀的样子还有不小差距,购物的人可能比平日大多数人上班时还要略多点。

出来购物一次不容易,我尽量多买点。采购内容以食物为主,菜、水果、肉、面包、可乐、饼干、零食。一家人整日憋在屋内,吃是核心问题。超市里货品陈列和平日比变化不大,大部分商品都很充足,没看出有物资短缺的迹象,虽然比起往年春节,一些颇具节日特点的东西少了点。真正缺货的是消毒液、口罩,超市里早没有这些紧俏物资了,洗涤灵倒是管够,但对防疫没什么作用。我从家里带来一个能拉着走的购物小车,装满食品,一手拉车,一手再拎一个大塑料袋,这一趟下来,未来几天都不用再为吃的问题出门了,还能带点给我爸。

为了应付北京的雾霾,家里还有点口罩,虽标明不能多次重复使用,但买不到新的,也只能重复使用。口罩重复使用,会不会比不戴更危险,我也不知道。戴着,既是给自己心理安慰,更是让别人感觉安全,省得别人看见你不戴口罩,一副避之不及的厌恶表情。

去超市一路,大部分人都戴着口罩,营业员尤其戴的严整,他们天天见这么多人,如何分辨哪些人可能携带病毒?他们才是最易感的人群。众多人中,我只看到一个老太太没戴口罩,还有一对老人,带着一个五六岁样子的小孩,两个老人都戴着口罩,偏偏孩子没给戴。疫情来了,老人胆色倒比年轻人更壮。幸好,我知道我爸是肯定戴的,倒不是他对疫情有认识,而是他有哮喘,冬天出门从来都戴着口罩,只是他那个口罩也不知道戴了多少次没换过。

初二去看我爸。头一天打电话,他让我女儿也过去,想看看这个孙女,一年多没见了。我说不让她过去了,现在闹传染病,别惹麻烦。

儿子头些天已经去他爷爷家了,如果是现在,我还真的考虑是不是让儿子冒险出门坐地铁走那么远。我爸和我妈离婚后,一直独身过了很多年。我爷爷奶奶去世早,我爸十多岁就自己独立讨生活。一生不倚靠别人,自尊心极强,性格孤僻。又加上脾气暴躁,易怒,又极固执,只要有什么事情不按他的要求,马上火冒三丈。他一直对我和我太太的思想、行为全看不惯,尤其觉得我不成器,事事做得都不合他心意。他唯一疼爱的就是我儿子,我儿子做什么,他作为爷爷全能忍,看他比看我顺眼得多。我一是分身乏术,二是和我爸一直话不投机,关系紧张,所以每年都支使儿子寒假陪他爷爷住几天。

我爸住在昌平,离我家将近五十公里,要从南四环外跑到接近北六环的地方。开车去,平日怎么也得接近两个小时。但现在是大年初二,以我往年春节期间开车的经验,估计一个多小时就能到。

然而,结果别我预料的还好,只用了不到五十分钟就到了。如果不是高德导航软件里,林志玲柔媚的声音不断提醒:“您已超速”,估计还能再快点。四环路、京开路、二环路、京藏高速、北清路,路路畅通。尤其是京藏高速,限速一百二十,可以开到一百一十多,对经常以三四十公里时速在市区逡巡的人而言,简直是风驰电掣的体验。

一路上,街边人影寥寥,还没有车多,进入父亲所在的小区也没人阻挡验体温,连平日门口拦车收费的也不见了。(两天后,我就在网上看到他所在小区村委会贴出的告示,宣布小区封闭,除了本小区的人,不让其他人进入,连之前在小区租房子的外地租户也不允许回来)小区里同样看不到几个人影,下了车,看见楼前一个人,正从一辆电动三轮车里往外拿东西,口罩上面的眼睛里满是警惕,盯着我。

不出所料,我爸还是老样子,浑不把疫情当回事。问他身体如何,他就开始骂给他做心脏手术的大夫。去年年初,他心脏不适,我陪他去安贞医院做了个小手术。术后心跳还是经常过速,他去医院,大夫大概是说这也属于常见现象,未必手术就能根治。他觉得大夫敷衍,连吵了几次架。我爸本不是很糊涂的老人,当年和他的同代人比起来,还算是头脑清晰,视野开阔。但随着年龄增长,愈来愈固执,脾气倒是一直没变的火爆。聊了半天,好几次咬牙切齿,嚷嚷要拿把刀捅死给他看病的大夫。“我八十了,我怕他!我这心脏要是不行了,我先捅了他,大不了一条命,我八十了!”我知道他就是这脾气,说说而已,再说他视力又不好,腿脚也不是很灵便,一碰大概就倒了,还能捅死谁?

在我爸家呆了半天,本来准备带他出去吃,但来的路上在附近看了一眼,一家开张的饭馆都没看到。他所住的小区本来就有点偏,往日春节,开张的饭馆也不多,有了疫情,索性都关门大吉,午饭只能在家里随便做点东西,能吃饱就好。吃完了,继续听训。

我太太前两年做了直肠癌手术,我爸问病情如何了,我说可能转移到肝,他就开始问为什么会转移到肝。我说您不用操心,已经发生的事,现在就看下一步的治疗方案。他马上不高兴,觉得我不了解原理,就不能治好。然后,继续寻根究底,患了结肠癌怎么就会转移到肝呢?我说,两年前就和您说过了,她得的不是结肠癌,是直肠癌。我父亲异常笃定地说,人身上没有直肠这种东西,应该是结肠癌,指责我根本就没搞清楚我太太到底得的什么病。为了这么点事,两个人差点吵起来。最后还是我儿子有办法,知道如何说服他爷爷,画了张图,告诉他爷爷人体内肠子的结构,我爸才勉强口头认可人身上有直肠,但看神情,仍旧是将信将疑。

聊了我太太,又开始谈国际局势,我爸蓦然情绪激昂起来,说自己要多活几年,就能看到美国垮台的一天。现在美国已经不行了,伊朗、伊拉克、叙利亚都在和他干,美国经济不行了,特朗普就要完了!我听着,不搭腔。他好好活着,是我的福运,美国是不是垮台,不重要。

眼看快下午三点了,我叫上儿子起身回家,我爸情绪激动了这么半天,也该睡会儿午觉了。儿子坐我的车回去,不让他再坐公交地铁,倒几次车回家,减少感染的风险。这一趟来回,路虽远,想了想,除了我爸和我儿子,也就是刚下车时见到的那个陌生人。除非病毒能随着空气传播很远,否则应该没什么环节会令人感染病毒。

很多年没见过北京城区如此空寂,雾霾已经连续笼罩了数天,一轮灰蒙蒙的太阳在前方,冰冷萧瑟的城市空间好像已经让给看不见的病毒。
楼主:潇湘夜语  时间:2020-02-21 11:08:00
4

北京的雾霾天气自春节前开始,大年初一之后愈演愈烈,天天一二百的PM2.5指数,环境局监测部门连续发布空气重度污染消息,如屋漏恰逢连阴雨。从家中窗口望出去,天地之间一副迷蒙混沌,自带雾化滤镜。

装修时,为应付经常出现的污染天气,特意装了新风系统,过滤被污染的空气,主要针对PM2.5,能保证屋内的空气和屋外的,截然如两个世界。但开新风系统,窗户就不能开,再强大的过滤器,开着窗子也无能为力。没事又不能出门,一家四口憋在屋里,又要一日做三顿饭,连着六七天不能开窗户,再怎么过滤,空气也让人压抑。对我这种上呼吸道本就脆弱的人,更加敏感。

我有长期严重的鼻炎,冬天还容易感冒,天冷时,打喷嚏是常事。初三晚上忽然有点感冒症状,连续打了几个喷嚏,我太太马上如临大敌。盯着我,一脸厌恶:“你打喷嚏捂着点!一家人,还有孩子呢,飞沫传播,知不知道?!”

随后,只要听到我打一次喷嚏,她就说我一次,一晚上说个不停,终于惹火了我,我说:“你怎么就那么讨厌我呢。”为了报复,我决定施行“自我隔离”。

初三晚上,我把油烟机里外的油网都拆下来,用五洁粉和洗涤灵擦了一遍,然后放在一边晾干,本准备初四早上重新装上。因为和太太斗气,我宣传为了家庭安全,减少感染,我要自我隔离,从初四开始,什么事都不能干,免得传染他们,惹他们讨厌。拆开的油烟机部件就扔到一边,我不管了,看她怎么做饭。

结果,我太太有办法,让我儿子给装上了。

我继续自我隔离。吃了饭就躺着,看书,打开笔记本电脑上网、写东西。躺累了就戴着口罩出来,对他们说,离我远点啊,三米以外,我隔离呢,然后坐在沙发上看电视。我女儿还往我身边凑,我说,离远点,隔离呢,传染你。我太太说,离你爸远点,咱坐这边来,别理他。两个人坐到餐桌旁,离我远远的。

初四、初五就这么隔离了两天,开始理解隔离之苦了。虽然有网络、有书、有电视,饭来张口,可人要是不活动活动,除了脑力劳动,不做点体力劳动,也挺压抑的。

开始我太太和孩子们说,让你爸好好歇着,隔离着。到了初五,打喷嚏的症状已减轻,但我继续借题发挥,就是不干活,我太太的口风开始变了。到了初五晚上,她开始数落我儿子,嫌他太懒,天天在打游戏,锅也不帮忙刷,家也不收拾:“什么都等着我一个人干,我也不干了,明天我什么都不管了!光累我一人。”

话说到这份,我知道差不多了,指望我太太和我说软话是不太可能的,就像指望我认错,也不太可能。我们两人就这个性格,能在一起过这么多年也真是奇迹。我站起身去刷锅,收拾厨房,一边嘴上不能放松,对我太太说,还嫌弃我不。我太太不说话,“自我隔离”事件就算圆满解决了。初六开始,我继续做饭、刷锅,开始洗这几积攒的脏衣服。我太太说:“看看,你爸爸歇了两天,干活效率高多了。”我也不搭理她。

到了初六,雾霾指数才算降低,空气转好,终于敢打开窗户,感觉压抑的气氛也似乎随之减轻了。谁知刚过几天,就闹这么一出又头疼又吐的大戏。

深夜抱着马桶吐了很久,重新躺回床上,关紧房门,放电影一样想了想这些天可能被感染的途径,茫然没有头绪。吐了之后倒是舒服了很多,汗也在消退,看样子就是着凉造成的,未必是肺炎。精神一放松,睡意就笼上来了,慢慢沉入梦乡。

再睁眼,也不知几点了。第一感觉是头不疼了,汗消了,恶心症状完全消失,一身轻松。病后的人,往往感觉比平日更加神清气爽,精力充沛。保险起见,我没起床,先试了一下体温:三十六度三,要多正常有多正常,几个小时前发生的事情不过是一场自我恐吓。

看看表,已经上午八点多,起了床,打开卧室门,儿子躺在客厅沙发上,听到我出门,扭过头,眼睛半开半闭地看了一下,什么话都没说,继续闭眼睡。我上完卫生间,又回到卧室,拉开窗帘,让清晨的天光照进来。

往日上班,风霜雨雪,也没这么脆弱,待在家里,反倒成了多愁多病的身,可见人还是得劳动,不能懒惰,不能整日吸收负面情绪。

空气中的雾霾减弱了,人间的雾霾却在积聚,越来越浓。对瘟疫的恐惧也许丧失了最初的冲击力,却像黄昏的黑暗,潜滋暗长,吞没了一切。每天增加的感染人群,死亡的数字一个个叠加,疑似病例数字飞速膨胀。数字背后是一个个永远离开的灵魂,一个个无助等待命运裁判的人。网上在传北野武在日本2011年大地震后说的一句话:“灾难并不是死了两万人这样一件事,而是死了一个人这件事,发生了两万次。“

一座座被封闭的城市,一条条被截断的道路。在国内是“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的口号填满网络,与在现实中对湖北人、武汉人的歧视和排斥共行不悖。除了疑惑、焦虑、恐惧,还有愤怒,看着某些部门、某些人的嘴脸,一腔怒火郁积,又无处发泄。负面消息大概也是致病因素吧,它们和病菌一样传播、感染,让更多人染病。

人必须想办法摆脱这些笼压在头顶的乌云。

儿子还在客厅里睡觉,我也不想吃什么东西,躺回床上,打开笔记本电脑,写下这篇文章的开头。
楼主:潇湘夜语  时间:2020-02-21 11:08:00
5

正写东西,我太太捂着口罩出现在卧室门口。我问:“在家你还戴着口罩?”

我太太说:“预防你啊!”然后问:“你怎么样了?”

我说:“没事,不发烧,吐了就好了。放心,不是肺炎。”

“吓死我了,一晚上都没睡好。”

“晚上你都没出来,怎么知道我病了?”

“你吐了好几次,我能不知道!”

儿子也凑热闹地说:“我也没睡好!”

虚惊一场,生活继续。

初二从我爸家回来到初十生病,我除了初四出门拿过一次快递,没再出过楼门。快递送来的是国外的一份材料,这老外寄东西也真不挑时候,不知道这里草木皆兵了吗?小区已不允许快递员和送餐员进来,只能出去自己取。具体什么时候开始采取这个措施,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大年三十下午,快递员还上门送过一次货,送来的是两本书。大年二十八,我在网上订的,想着很多网站已不送货,又闹新型冠状病毒,这两本书怎么也得春节后才能送到了。竟然能在节前收到,算是过年前后唯一一件称得上惊喜的事,快递员真是冒着巨大风险在工作。

本以为出不了门,可以安静读点书,却发现心境缭乱,书读不下去,只能勉强零零碎碎地乱读,往往读上三五页就放下了。一天下来,只如清风一般,胡乱翻书,全无心得。
书可以不读,饭吃不能不吃。眼看着离上次去超市已经过去九天,肉、菜都将告罄,鸡蛋可以按颗数,米和面也要见底。儿子看了很多外网的消息,提醒我们这次疫情可能会持续时间很长,最好弄点吃喝存着点,提前预防。我太太一听就警觉起来,和我商量出去多买点粮食,我虽然觉得不必太过紧张,但存点不易坏的粮食,未雨绸缪,也是对的。昨天商量好了今天去买,太太看我这样子,问:“今天不是还去采购吗?”

我说:“去啊。”

我太太问:“走吗?”

我说:“吃完中午饭去,昨晚上吃的东西都吐光了,您让吃饱了肚子再走。”

又歇了歇,吃了碗炸酱面,人如同游戏里满血复活,焕然一新,下午带着儿子开车出发,奔新发地批发市场。批发市场大门口,里面独立的大厅门口,都有戴着红袖箍的人在对进入的人测体温,体温仪像一把枪,顶在我头边。

虽然一片肃静,卖东西的人比买东西明显要多很多,但一半左右铺面仍是开着的,也有一些车来拉货。买东西期间,和几家店铺里的人聊了两句,都是春节期间没离开北京,这些天店铺一直开着的。

买了五十斤米、五十斤米,各种肉将近三十斤,七八斤蛋类,又转去超市。超市里购物的人比大年初一又多了点,虽然万达广场大门口仍旧没有人拦截,测体温,却再没看到不戴口罩的人。又买了二十多斤菜、水果、挂面,还有糖、盐、面包,满载而归。回到家太太看见这么多东西,连连表扬,称赞我和儿子立了大功,说看见这么多吃的,她的心一下安定了许多。

肚里有食,屋中有粮,的确对人是一种心理安慰。但只禁闭在屋内,楚囚相对,也算不得静好的岁月。

无聊时,有时就站在窗口下望,看空寂的小区。偶尔有一两个人走过,就盯着不放,直到人影消失在视线中。看一辆红色的小车想倒入两车之间的车位里,倒了一次,贴左边的车太近,没进去,司机直接放弃。继续向前面空旷的车位开。一个车位只有左边有车,红车选中这个车位,继续倒,第一次还是贴左边太紧,向前又挪了一点,再倒,还是没进去,再调整,终于进去了。我站在楼上长吁一口气,一直看司机下了车,果然是个女的;看清洁工把垃圾桶推到垃圾车上,垃圾车的翻斗倾斜,垃圾倾吐而出,然后,车慢慢启动,清洁工不慌不忙地跟着走向另一堆垃圾桶。

有一次,我太太忽然大惊小怪地喊:“不得了了,有一个穿防护服的人,快来看!”女儿第一个蹿到窗口,嚷着:“哪儿呢?哪儿呢?”。我说:“不用怕,估计是给楼道电梯消毒的。”我太太和女儿盯着看对方进了一个楼门,才从窗口离开。后来,我又好几次看到穿防护服的人,每次身边还跟着一个人。有一次注意到,走到楼门口,穿防护服的人摆了个姿势,没穿防护服的人凑上去用手机照相,估计是为了微信群给领导汇报,也算“打卡”的一种方式。一个负责工作,一个负责照相,平白多占用一个人力,也算形式主义之一种吧。

上次去新发地回来,小区门口的防护已进一步加强,进入的人挨个测体温。倒是没有查身份证,但我们小区不大,眼生的外面人是进不来了。外面的人进不来,里面的人也多数不出家门,偶尔能看到一家两三口人,在小区里溜达,如监狱里的囚犯,憋得太久了,出来放风。很多时候,看到的都是大人带着小孩散步。小孩恐怕最难适应不出门的日子,每天闷在家里,早就心痒难搔。刚开始,我女儿就嚷嚷了好几回:“我都好几天没出门了!”开始例行的嚎哭。我们又教育又吓唬,总算让她不再提出门的事,老老实实在家待着。疫情不见减弱,学校开学遥遥无期,这种“家里蹲”的生活,她和他哥还得过很久,不适应不行。

正月十二一早开始下雪,雪下得小时,楼下多了几家人,都带着小孩,孩子在雪地里玩雪,大人在一边刷手机,和其他家庭刻意保持着距离,各占一边,互不靠近。我也在考虑要不要带孩子出去玩玩,后来,网上专家建议来了,不要玩雪,雪中很可能含有病毒。第二天,雪下得更大了,堆成厚厚的垫子,玩雪的孩子却不见了,一场连雪人也没人堆的大雪。

被憋坏的还有宠物。看到一个人独自出来遛狗,狗没有拴链子,反正空旷的小区里,除了狗主人也看不见别的人影。小狗箭一样在洁白的雪地上蹿出去,转瞬消失了踪迹,留下雪地上一长串爪印。

据报道,几天前,有传言说宠物会传染新型冠状病毒,有些地方就有人把宠物从楼上扔下去摔死。还有某地,有人因为染病被隔离,家中无人,小区居委会人员就把他养的猫活埋了。比起这些可怜的宠物,这只在雪地里撒野的小狗太幸福了。

楼主:潇湘夜语

字数:10215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2-13 00:51:48

更新时间:2020-02-21 11:08:00

评论数: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