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

洪荒妖孽——五胡十六国战记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前秦帝国(16)

其实这件事,还真不是谢安撺掇的。

撺掇简文帝临终前写遗诏的那位,叫王坦之。

王坦之,字文度。祖籍:山西晋阳。他爷爷,叫王承当过骠骑将军,还在东海王司马越手下干过参军。王承的叔叔,就是三国时的魏国司空王昶的儿子王浑。王昶又是谁呢?此人是晋阳王家的老祖宗,以做魏文帝曹丕的文学侍从起家。

王坦之的父亲,叫王述。其实这个人我们大家都知道,上学的时候,课文里学过。还记得那时的语文课有这么两段么?

“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筋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鸡子于地圆转未止。仍下地以屐齿辗之,又不得。瞋甚,复于地取内口中,啮破即吐之。”

“谢无奕性粗强。以事不相得,自往数王蓝田,肆言极骂。王正色面壁不敢动。半日,谢去良久,转头问左右小吏曰:“去未?”答云:“已去。”然后复坐。时人叹其性急而能有所容。”

王蓝田,就是王述,王坦之的爹。

此人家道渊源就介绍到此。那年月祖上能做官的,几辈子都是官,所以到了王坦之这辈儿,也做到了侍中一职。诏书,就是他在他的撺掇下修改的。

司马昱临死前,已经说得明白,要将“能辅则辅之,不能辅,可取而代之”写到遗诏里,记事的也真就把这句话写进去了,写完后,就拿给大臣看。由于王坦之是宰相,所以他第一个看到,看完以后,这位一把抢过遗诏就进了司马昱的寝宫,当着司马昱的面儿,咔嚓咔嚓,撕了个粉碎,把这个遗诏给毁了。

司马昱都快死了,还被王坦之郁闷了一把,他眼瞅着遗诏被毁,干着急,爬不下床。急得他直叫:是我的就是我的,不是我的你护着也没用!

这皇帝挺想得开。

王坦之可没司马昱那么想得开,左右你快死了,你什么都不怕了,我还活着呢,让我受桓温的气么?他正颜厉色的对司马昱道:“天下,宣帝(司马懿)、元帝(司马睿)之天下!陛下有什么权利擅自处置!”

说完,令人重取笔墨,另拟遗诏,这才有了“家国事一禀大司马,如诸葛武侯、王丞相故事”。

所以桓温此时看到的遗诏,就出自王坦之的手笔。

桓温有心发作,又怕不好收场,转念一想,先回驻地,待来日领兵回京,再作计较。想到此,他也不说当不当辅政大臣,扭头走了。

373年2月,刚开春,桓温便领军入朝。看这意思,要来真的了。走到建康西南的新亭时,突然下令:让谢安、王坦之前来见我!

报事的飞速报给朝廷,王坦之一听,凉了半截,完了,我改诏书的事儿,桓温到底知道了,这次杀气腾腾的叫我去,去还不是去?他犹豫个没完。谢安这人,一向无比镇定,此时也不例外,仍旧玉树临风一般。他见王坦之有些畏惧,就说我一个人去吧,晋室存亡,在此一行也。

说完,他走了。还是那么潇洒,还是那么飘逸。

王坦之见谢安一点也不在乎,他脸上挂不住了,便也跟着走向新亭。

文武百官一看两个宰相去了,干脆,咱都去算了。呼啦啦,全去了。

桓温大军于新亭扎营,文武百官迎于新亭至建康的大道两侧,只见桓温手下铁甲无数,剑戟遮天蔽日,这些文武就好像赴鸿门宴一样,吓得低头噤声,浑身打颤。王坦之更是汗流浃背,连手里那块手版,都拿倒了。

不一会儿,有军卒禀报,让各家文武入桓温帐中宴饮。文武百官不敢不去,战战兢兢入了桓温大帐一看,吓得是体如筛糠。

看到什么了这么害怕?

敢情他们发现,大帐的后面,有一排排穿着战靴的人腿。分明是埋伏了刀斧手。

唯独谢安,从容无比,他毫不客气,大步走入席中坐下,对桓温道:“我听说诸侯要是明白事理,就该把兵将放到边境御敌。明公这么明事理的人,怎么把兵将放在帐后呢?”他一语道破玄机,桓温反倒有些不好意思,自我解嘲道:“时局动荡,我这也是不得不防啊。”打个哈哈,便将刀斧手撤了。

由于谢安的镇定,使桓温误以为朝中尚有潜在的大势力反对他,权衡再三,知道自己人望不足,到底不敢明着篡位,只得暂且作罢。

373年7月,61岁的老人桓温终于走到了人生的尽头,这辈子确实如那位算命的的所说,只是个位极人臣。他临死前,请求朝廷能给他加九锡,也就是九种礼器,这代表着朝廷对一个有功之臣的最高礼遇,但王坦之、谢安、王彪之三人为打压桓氏的势力,故意拖延时间,嘴上答应得快,手上做得慢,就是不给他加。桓温到死也没盼来这份九锡之礼。

桓温死后,遗书让弟弟桓冲领兵。由于桓氏军权尚在,因此谢安、王坦之等仍旧将边境各州防务交与桓冲等人,好在桓冲与桓温性情决然不同,此人毫无称霸的野心,到还让谢安等放心些。但放心一时,放不下一世。谢安思考再三,还是让太后垂帘听政,以防新帝年幼,为权臣左右。

闹了一年多,废了一个皇帝,死了一个皇帝、一个大司马,东晋终于安静了,可刚安静下来,前秦的铁蹄便踏向了四川。

前面讲过,苻坚早有取四川之心,如今桓温死了,东晋还有何人可以阻挡?打吧。

苻坚派兵两路,共计五万人马,一路出汉水,一路出剑门,直奔四川的梁州、益州,此时东晋梁州刺史姓杨名亮,是个新面孔。原来那位司马勋呢?此人后因割据四川造反被杀。司马勋死后,杨亮接任。新官上任没几年,前秦兵就到了,杨亮一看不好,赶紧组织抵抗,他知道四川的晋兵不堪用,便组织了上万名少数民族合成一支军队,要与秦兵死磕到底,这群少数民族有一个响亮又可怖的名字:巴獠。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以筋刺之
=====

箸。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前秦帝国(17)

杨亮的老祖宗,就是东汉鼎鼎大名的关西夫子杨震。

不知道杨震是谁?谷歌儿去吧。

祖宗名镇四海,后辈焉能不奋进?杨亮雄赳赳气昂昂,领着一万多名巴獠,迎着前秦兵就冲了上去。

巴獠,是指四川境内不服管束的少数民族,这群人平时凶悍野蛮,茹毛饮血,诸葛亮在蜀中的时候,曾经专门筑过几座城池,防止巴獠入州县为祸。杨亮自认为比诸葛亮强,他来个人尽其才,把巴獠武装起来,拉上火线。寻思着靠这些野蛮男儿守土安民呢。

杨亮与前秦军于汉中相遇。巴獠作战毫无纪律可言,兴起就搏命,打不赢就跑,与猩猩无异。一遇前秦军,便如野兽般舍死猛冲,怎奈秦军训练有素,兵种配合默契,光靠勇气根本打不赢。巴獠见不能胜,便丧了勇气,被秦军一个反冲锋打了个落花流水,大败而去。

汉中丢了。不久,剑门也失守。

前秦军直奔梓潼。

梓潼,四川西部重镇,拿下梓潼,过绵阳,可直达成都。

梓潼的守将叫周飏(yáng),这位是个好男人,觉着战争是国家的事儿,不能连累妻儿老小,便派人将老娘、妻子护送出城,沿水路往江陵去。他自己呢,准备抗战。

我说过,前秦兵分两路,一路走汉水,一路走剑门。而周飏的妈和老婆很不幸,恰好走的也是水路,也就是说,她们和走汉水的秦兵兴许能遇上。而事实就是这么残酷,双方真的遇上了。

负责攻打梓潼的前秦将军就是仇池杨氏的后人杨安,他攻了几日,便派人告诉周飏:你老婆和老娘都在我手里,你看着办。

周飏确实是个好男人,爱情、亲情,血浓于水,国家算个甚,他投降了。

梓潼丢了不久,广汉也丢了,太守赵长战死。这么一来,梁州基本上为前秦所有,四川地区还剩下个益州。

益州的头头叫周仲孙,此人祖上可了不得,乃是江南周家。周家在东汉末举家迁徙至江南,后为三国时吴国之官,今灭吴后,周家又为晋官,乃江南望族。周仲孙的父亲叫周光,多有军功,屡次平叛,可谓猛将。周仲孙之所以能当上益州刺史,就是因为周家势力广大,南方人都挺畏惧的缘故。

但南方人畏惧,北方人不一定畏惧。

周仲孙为抵挡秦军,率益州军于绵竹扎营。不料秦军本就兵分两路,走汉水的那路倒是被周仲孙耗住了,可走陆地的那路,却绕过绵竹,直取成都。周仲孙一看绵竹成了马其诺防线,登时就灰了。因为成都如果丢了,守绵竹又有什么用呢?他一着急,绵竹也不要了,逃往云南。

梁益二州就这么落入前秦囊中。

东晋朝廷闻听四川失守,忙派兵欲收复失地,却因一时缺粮,晋军驻守巴东地区。

实际上究竟是真缺粮,还是怕前秦,我看后者居多。

蜀地本为晋土,后为巴氐李氏所有,又为桓温收复,由于汉民占主体,因此蜀人在认同感方面,更喜欢东晋,而对北方少数民族怀有深刻的敌意,所以前秦占蜀地后不到半年,蜀人突然爆发反秦起义,自发组成义军两万,同时派人向东晋请救兵。

东晋本不甘心就这么丢了四川,听说蜀中义兵起,赶忙派猛将桓石虔领兵再攻四川。

桓石虔这个人可算是东晋的一把利剑。

此人是桓温的侄子,作战勇猛无比,常随桓温北伐,屡建功勋,前秦将领都知此公大名,甚至将此人的战斗力夸张到什么程度呢?说只要他一来,得疟疾的士兵,都能立马好病。为什么呢?吓的,出身汗就痊愈了。

桓石虔自江南出发,直达重庆东面的垫江。此处是入川必经之路,守把此处的,乃前秦大将、羌族首领姚苌。

桓石虔不管那些,什么首领不首领,上来就打,结果人的名,树的影,一来了秦军就害怕,姚苌还真打不过他,被桓石虔杀得是大败而走。

与此同时,四川内部也炸开了锅,蜀地的汉人与巴獠表现出空前的团结,这两个斗了百年以上的群体一致对外,将矛头对准了新来的氐人,汉、獠合兵一处,兵力竟达到五万以上,围攻成都,将氐族政权陷入人民的汪洋大海中。

苻坚在长安闻报,心头不安,蜀地如此之乱,我还怎么拿它做灭晋的后方基地?他一面吩咐驻防蜀地的秦军拼死抵抗,一面命令大将邓羌率军五万再次入蜀,打算与汉獠联军死磕。

此时四川的局面,开始变得激烈而微妙:中心地带,成都的前秦军在拼命的防守,而汉獠联军在猛烈的攻城;同时桓石虔的晋军在川东,正加快脚步往成都赶,要与汉獠联军一道灭了守卫成都的前秦军;又同时邓羌的援军在川西,也猛往成都跑,要与成都的守军一道灭了城外的汉獠联军。

是否有点像一战的凡尔登绞肉机?

不太像,但有那么一点意思,至少这预示着一场惨烈的大战即将开始。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白日更新,晚上睡觉。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前秦帝国(18)

当一个帝国处于上升期的时候,似乎连老天也很眷顾它。

比如前秦。

成都城里的头头,是杨安,成都城外的汉獠联军有三个头头,大头目叫张育,民族:汉;二头目和三头目都是巴獠,前者叫张重,后者叫尹万。三人中,以张育文明程度最好,所以当了老大,称蜀王,张重、尹万自然成了小弟。

一开始,大家齐心协力打成都,倒还和谐,时间一久,毕竟不是一个妈生的,就闹别扭了。别扭的焦点,在于究竟听汉人的,还是听巴獠的。都出力不小,都想当老大,谁也不服谁,张重一生气,领着獠人与张育就干了起来,这可好,成都尚未拿下,联军已乱。

汉獠双方正打得火爆,邓羌军队忽然来到。

成都地处川西平原,而邓羌是从陕西那边过来的,所以前秦的援军肯定要先于东晋的军队到达。邓羌到了一看,哟,蜀人自相残杀,好哇,渔翁得利之事岂能错过?打!

领着五万甲士就冲上去了。

成都城里的杨安被围困多时,一见城外大乱,原来是邓羌到了,他赶紧吩咐:开城出战!

杨安邓羌一个里应外合,将处于分裂状态的汉獠联军杀得大败,汉军首领张育退往绵竹,巴獠首领张重、尹万仗着人多,退守成都南面,但并未退出战场。

邓羌他们刚打了一个胜仗,忽闻战报:桓石虔大军一路往西,已经快到涪西。

涪西,今属四川遂宁市,处于重庆西北,自涪西一路往西,可到成都。

邓羌当机立断,留杨安继续守卫成都,自带人马迎击桓石虔。按理说,这一仗应该很精彩,邓羌,前秦猛将;桓石虔,东晋虎臣;可惜,史书上基本没有交代这一仗是怎么打的,相当遗憾。可能后世对东晋颇有惋惜之感,将前秦视为夷狄政权,不愿记述其胜利的经过,因此便很简单的交代了一句:邓羌败晋兵于涪西。

桓石虔败了。

东晋此次收复四川的行动,败了。

据我分析,桓石虔应该败于寡不敌众。还记得我说过他刚入川时战败了姚苌么?邓羌东进,姚苌自然不会闲着,桓石虔其实是在姚苌与邓羌的联手之下失败的。

邓羌击退桓石虔,挥师直取绵竹的张育,张育乃民兵首领,如何是邓羌的对手?再次大败,且败得十分彻底——张育战死。

汉族义军失败了,獠人也好不到哪里去,邓羌在川东打,杨安在川西也没闲着,他兵出成都,大战张重、尹万的巴獠,巴獠单独作战,焉是前秦军的对手?被杀三万余人,张重战死,尹万不知所踪。

整个四川,再次沦入前秦之手。

此时的苻坚,尚未被胜利冲昏头脑,由于北方大片地区迅速被前秦占领,所以他对被占领区的局势是否安稳非常在意。为此,他提升王猛为丞相,希望通过汉族王朝的统治方式将前秦江山延续万年,而且,他还告诉氐族权贵:汝事王公,如事我也。

如果王猛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操作下去,则前秦最终会变成什么样子,还很难说,是否南北朝时代能提前到来,也很难讲,但是,天意难违,这个精明干练的王丞相才掌握全局不到三年,便累得病倒了。

又当丞相,又当三军总司令,又要坐朝,又要打仗,又管关东,又管关中,这王猛整个就是前秦的一个大保姆,能不倒么?

公元375年6月,将将五十岁的王猛已经精力耗尽,行将就木。苻坚急得都毛了,他到处求神拜佛,将北方各省的神仙拜了个遍,怎奈王猛还是头也不回的往黄泉路上猛走。王猛自知油尽灯枯,便上书一道,以做遗言。

王猛先说:希望陛下能仿照前朝圣主,不要荒废朝政。这是套路化的调子,没什么看头,但接下来就有的一瞧了。提到东晋的时候,王猛道:东晋虽偏安江南,但为道德正朔,君臣上下一心,千万不可随意征讨!

其实王猛这句话的意思,有着很深刻的隐语,为何正朔便不可征讨?

因为除了正朔之外,它还上下一心。正朔王朝再加上上下一心,那是无论如何不能碰的。实际上王猛已经在婉转的告诉苻坚:第一,你不是正朔;第二,你的王朝,还没有上下一心,你收养的那些个鲜卑、羌族首领,他们并非真心拥戴你,只是屈于兵威而已,万不可掉以轻心。

可以说,王猛已经看到了日后肥水之战以及淝水之战以后的情景。
接下来王猛道出了自己的真知灼见:鲜卑、羌族,我之仇敌!终为大患!陛下一定要渐渐剿除他们,以便社稷!

慕容垂、姚苌,并没有服气,他们才是对前秦最大的威胁,特别是慕容垂,此人威信尚在,慕容鲜卑族群尚在,前燕大臣尚在,一有机会,他完全可以再次崛起,多危险的人物,可杀不可留,否则氐秦终将遭受灾祸。

说完,王猛闭目而亡。

苻坚抚尸大哭,说天不让我平定六合,否则干嘛这么快夺走我的景略啊!

景略,王猛的字。

对王猛应该如何评价呢?我不禁想起另一个问题,对孔明该如何评价呢?当然,王猛无法与孔明比,但在那样的一个纷乱年代,此人算无遗漏,兢兢业业抓生产、搞扩张,也算是一代人杰。人杰,往往用一两句话来评价便显得苍白无比。因此还是不评价了,就让它此时无声胜有声吧。

公元376年6月,苻坚忽然化悲痛为力量,令武卫将军苟苌、左将军毛盛、中书令梁熙、步兵校尉姚苌、秦州刺史苟池、河州刺史李辩、凉州刺史王统,各率人马,兵临甘肃,准备进攻前凉;同时,派尚书郎阎负、梁殊入凉州晓谕前凉君主张天锡,令其立刻入长安参见秦王。

张天锡若来,则囚禁了他;若不来,则以此为借口,各路大军齐攻凉州。

四川打完了,西南的后勤基地已经有了,打东晋,是迟早的事儿。打东晋以前,先灭了你这藏在背后的凉州吧。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昂!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昂?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前秦帝国(19)

问个问题,崇祯帝如果弃北京入南京,凭长江之险依江东之谷,能否使得明朝迟几年蹬腿?

很难说。四分五裂的南明都蹦跶了几个年景呢。

但崇祯帝最终没去江南,因为大臣们都说祖宗之土不可弃。既然君臣都不愿背骂名,那就只有死一块儿咯。真有趣,平时不好好干活,临到头却都爱起国来,这就叫宁丢国家社稷,不丢一世虚名。

如明朝这样的例子,早在十六国时期就有了。

前凉张天锡手下就有这么一帮臣子。

当苻坚的使者到前凉的时候,张天锡十分恐慌,他也很清楚,如果入秦,必遭囚禁,如果不去,秦兵必至;他便问大臣们怎么办。有个叫席仂(lè)的大臣头脑清醒,说没关系,您把您的儿子送给前秦为人质,再以珠宝贿赂其大臣,让秦王左右劝其退军;然后我们再慢慢想办法。

席仂所说的,乃屈伸之计,自古以来,以弱胜强者多有用之,如张天锡听他的话,事情可能还有得收拾。谁知席仂话音刚落,所有前凉大臣都愤怒了,他们说我等世世代代尊崇晋朝,忠义之名享誉海内,今一旦送子为质,便等于委身于贼,辱没祖宗啊!我等有河西天险,又有凉州精兵,往西可招西域之兵,往北可招匈奴之士,怎知打不过秦国呢?

张天锡本就是个心里没数的,加上不远送子入秦,立刻学三国孙权,袖子一摆:“孤计决矣,言降者斩!”然后怒气冲冲将前秦使者阎负、梁殊捆绑起来,说你们是想活着回去呀,还是死了再回呢?

阎负、梁殊怒目而视,并不屈服,张天锡说来呀,将此二人绑缚辕门,让军校们给我射!谁射不中,谁就是和我过不去!

可怜阎负、梁殊,就这么被射成了麦捆子。

苻坚听说使者被杀,心内大喜,忙令屯驻甘肃各军齐攻前凉。

376年8月,梁熙、姚苌、王统、李辩四支人马攻陷凉州河会城(今黄河与湟水汇合处),接着,四将与苟苌会和,又攻陷缠缩城(今甘肃永登县南);前凉派龙骧将军马建率军两万抵御秦军,马建畏惧秦军势大,屯兵清塞(今甘肃古浪县境内),不敢露头。

张天锡闻听前秦兵攻打甚急,又派征东将军掌据率军三万镇守洪池(今甘肃武威市南),他自己也率军五万,驻扎在金昌城(今甘肃永昌县北)。

马建、掌据、张天锡三人的防守位置关系是:马建的清塞在最前面,掌据的洪池在中间,张天锡的金昌在最西边。

前秦以姚苌为先锋,率军三千挺进清塞。

马建是个好同志,姚苌一到,立刻投降,清塞就这么丢了。

前秦军继续前进,和洪池的掌据干了起来。

掌据比马建强多了,领着三万人马于山岭间(洪池不是城堡)与前秦军一场大战,前秦是七路人马汇集,掌据如何敌得住?拼杀一阵大败而走,慌乱间战马被秦军杀死,掌据一个跟头栽下,他武艺还真不错,硬是蹦起来砍杀一阵,一时竟活了下来。掌据的一个下属见状,忙舍死忘生杀到掌据身边,将自己的战马给他,让他快走。掌据一声叹息,说我对不起凉王啊,你快走吧!说罢,向西叩头,之后引剑自杀。可真是一条汉子。

随掌据守洪池的,还有一个人,就是那个被满朝愤青骂个狗血淋头的席仂,张天锡如听他的话,岂有今日之难?此人也战死在洪池。

张天锡闻听两路皆失利,大惊失色,再派司兵赵充哲领军数万抵挡前秦军,前秦七路人马与之大战于赤岸(今甘肃武威东南),俘杀凉兵三万八千人,赵充哲战死。

前秦军兵临金昌城下。

张天锡实在没辙,亲自率军出城迎战,才出得城去,忽然城内守军哗变,这帮人知道打不赢,干脆反了。张天锡逃往前凉都城姑臧(今甘肃武威市)。

前秦军如饿虎扑羊,直逼姑臧。张天锡彻底蔫了,他手下那些个爱国臣子们也不说辱没祖宗了,也不叫唤西招西域之兵、北招匈奴之士了,全部都老老实实,准备素车白马,出城投降。

当初席仂献计,满朝臣子皆诟病,今日战败身亡者,却只有席仂一人。

张天锡这个人,以后还有交代。

凉州平定,下一个攻击对象:代国。

代国的建立者,便是那大名鼎鼎的拓跋鲜卑。

我们交待过慕容鲜卑、宇文鲜卑、段氏鲜卑,独独没有谈过拓跋鲜卑,此刻,他们该上场了。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拓跋这个姓,相传出自黄帝后裔。古传轩辕黄帝为土德之王,因此这一支后裔自称“黄帝之后”。黄帝既是土德王,他们又是土德的后代,便以“土后”为姓,鲜卑语称土为“拓”,称后为“跋”,遂有拓跋。拓跋氏还有一个分支,就是秃发鲜卑,谐音尔。

说起拓跋部的发展,就是个“乱”。

拓跋鲜卑一直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附近游荡,公元248年,在其首领拓跋力微的统治下,拓跋鲜卑逐渐强大,并对南方的曹魏政权构成威胁。

261年,深知自己吃几碗干饭的拓跋力微将儿子送到曹魏作人质,自此归附中央政权。

拓跋力微死后,拓跋部分裂为三大部,其后代拓跋猗卢再次统领三部,后拓跋猗卢因内部争斗被其子拓跋六修所杀,王位空缺。后鲜卑贵族拓跋普根率军杀拓跋六修,继王位。

拓跋普根死后,拓跋鲜卑贵族拓跋郁律继位,此人掌权期间拓跋政权大大发展,其辖地由中亚地区一直延展到今天的吉林省西边。后拓跋郁律被拓跋普跟他妈所杀,理由是怕他这一支宗脉过于强大。

拓跋郁律死后,拓跋普跟的兄弟拓跋贺傉继位,四年后,拓跋贺傉病故,他弟弟拓跋纥那继位为王。

拓跋纥那继位的时候,恰好是后赵强大的时候,他和后赵石虎打了几仗,输了。各部酋长对他十分不满,便拥立拓跋翳槐为王,拓跋纥那逃奔宇文鲜卑。后拓跋翳槐团伙内讧,拓跋纥那又赶走拓跋翳槐,再次为王。拓跋翳槐逃到后赵,借助后赵兵力再次回到拓跋部夺权,拓跋纥那再次出逃,不知所踪。

拓跋翳槐为王后,以拓跋郁律之子拓跋什翼犍为人质,送往后赵。真是欺负人家孤儿寡母。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338年,拓跋翳槐病危,临死前左思右想,觉着还是送到赵国的拓跋什翼犍最有出息,便吩咐让拓跋什翼犍回部落继位。

10月,拓跋什翼犍回到拓跋部,11月,改拓跋部辖地为代国。

拓跋代国终于出现了,好累。

由于拓跋部曾分为三个大部落,因此各部落首领及首领的后代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统领三部的王位不断由这些人手中更替来更替去,所以为了防止把您说晕,我只能用“拓跋鲜卑贵族”这个称呼来统一进行称谓,勿怪。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其实呢,拓跋部在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之前,与后来的蒙古部落的景象有点相似,就是一个大汗统治下的松散部落联合体,之间还总是你打我我打你,拓跋什翼犍建代之后,就不一样了,完整统一的代国出现了,只可惜这个拓跋什翼犍没有铁木真同志那样好命,人家铁木真建立大蒙古的时候,金宋都处于低潮时期,拓跋什翼犍建立代国的时候,却是前燕、前秦雄起的时候,如今前燕歇菜了,前秦却更强大了,甚至要动一动这个地处北方的鲜卑邻居了。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有河蟹字,发了好几次。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今晚休息,多谢支持!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昂!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前秦帝国(20)

这什翼犍年轻的时候,是个妙人儿。

史载其站着,头发垂于地面;躺着,胸部垂到床单上。整个儿一大胖子。

由于拓跋部地处北方,中原的战乱没有太多的波及到此处,因此拓跋部除了有几次内讧之外,发展得还可以。严格来说,代国的势力范围还是很大的(不是疆土),东至朝鲜半岛,西至西域,都有拓跋鲜卑的足迹。他们横亘了亚洲东部大陆。

为了巩固自己,拓跋什翼犍曾主动向慕容鲜卑求婚,纳慕容皝的妹妹为妻,自此以后,拓跋氏势力更加彰显于漠南漠北。

发展大了,就惹人怕。谁怕呢?匈奴人。

匈奴前赵不是早灭了么?

国灭了,不等于匈奴人就不存在,在中原以北还存在着一支匈奴人,这支匈奴人在前赵灭亡之后,一直在北方挣扎求存,那就是匈奴刘虎部。

这批匈奴人与前赵刘氏匈奴有什么关系呢?

很久以前我交代过,前赵始祖刘渊的父亲叫刘豹,刘豹的弟弟,叫刘去卑,刘去卑的长子,叫刘猛,次子,叫刘诰升爰。刘猛死后,刘诰升爰继任这一支匈奴人的首领。刘诰升爰的儿子,就是刘虎,算起来,他还是前赵刘氏八竿子打不着的堂兄弟。

前赵灭亡后,刘虎自成一家,不可避免的与拓跋鲜卑发生了资源争夺,但刘虎打仗不如拓跋什翼犍,被人家打得死去活来,最后气死了。

刘虎一死,他大儿子刘务桓知道自己打不过拓跋什翼犍,索性投降;但他二儿子刘阏头却不服。刘务桓死后,刘阏头想扯旗自立,却摄于拓跋什翼犍的兵威,到底没敢付诸于行动;虽说如此,拓跋什翼犍却看出来刘阏头心存不轨,便使反间计,让刘阏头和刘务桓的儿子刘悉勿祈不和,利用刘悉勿祈的手赶走了刘阏头。

本以为就此太平,谁知刘悉勿祈当首领仅一年就死了,其弟刘卫辰继位。

到了刘卫辰这一辈儿,中原大地发生了巨大变化,前秦出现了。刘卫辰与拓跋什翼犍有家国之仇,岂能真心归附?他一面虚与委蛇,一面与前秦过往甚密,拓跋什翼犍自然不许,便与刘卫辰交手几次,次次把这家伙打得撅屁股狂蹽,最后蹽无可蹽,去了前秦。

此时,正是公元376年10月。

刘卫辰一去前秦,便控告拓跋什翼犍种种不是,要苻坚发兵替他报仇。苻坚正要灭代国,便借此发兵三十万,以刘卫辰为向导,挥师灭代。

是时候了,该统一整个儿北方了。

此时拓跋什翼犍已经五十多岁了,身体很差,再不是当初那个驰骋疆场的小伙子,对部队的关注也大不如前,闻听前秦三十万众北上,急令几个部落先去抵挡,这些散养的鲜卑部落自然不是前秦军的对手,打一仗败一仗,前秦军距离代国都城云中越来越近。

什翼犍豁出老本,再遣南部大人刘库仁领兵十万迎战。由于老头子病重,刘库仁难以驾驭鲜卑军,十万鲜卑军乱成一锅粥,因此再次大败。前秦军一路往前,尽得漠南。拓跋什翼犍逃亡漠北。漠北本有大量的敕勒人,拓跋鲜卑强盛时,这些敕勒人被迫臣服,拓跋鲜卑一败,敕勒人立刻群起攻之,把这拓跋什翼犍由打漠北,又赶回了漠南。

这才叫虎落平阳被犬欺。

接下来还有更揪心的。

拓跋什翼犍有个弟弟,叫拓跋孤,此人年轻的时候,曾经帮助拓跋什翼犍登上首领之位,拓跋什翼犍一高兴,将势力范围的一半,给了这个拓跋孤执掌。拓跋孤死后,他儿子叫拓跋斤,仍想继续执掌这国土的一半,但,没那么好命了。拓跋什翼犍把权力收回去了。道理很简单:你父亲帮我继位,自然该赏,你小毛孩子寸功没有,旁边凉快去。

拓跋斤心中怨恨不已,但太平时节惧怕拓跋什翼犍,也就没敢说什么。如今前秦兵在南边闹,敕勒人在北边闹,眼瞅着国将不国,拓跋斤便在这个当口,展开了报复。

拓跋什翼犍的长子是庶出,叫拓跋寔(shí)君。游牧民族都是哥哥死了,弟弟继位,弟弟死了,才轮到哥哥的嫡长子继位。所以按理说,拓跋寔君没有继位的命。

可拓跋寔君就是不服,明明我是长子,凭什么我不能继位?问题是你不服没用,因为拓跋什翼犍的嫡子也有不少,除世子拓跋寔外,还有阏婆、寿鸠、纥根、地干、力真、窟咄等等好多,这么些嫡子,排班也排不到你庶长子。

于是拓跋寔君也十分生气。

拓跋斤也十分生气,所以他找到了和他一样生气的拓跋寔君,造谣说:你爹要杀你。

拓跋寔君一开始并不信,我是庶子,继位没我什么事儿,我又不会争位,杀我干嘛?

拓跋斤说就因为你是长子,所以那些个比你年纪小的嫡子都很怕,他们和你爹都商量好了,将结队拿着兵刃,每晚都到你营前打探,一有机会,便冲入杀你。

拓跋寔君心说不会吧?他赶忙站起,悄悄地拨开帐篷一看,哎哟!就见同父异母的几个弟弟,真个手持兵器,不断在营地周围巡逻。
他们确实如拓跋斤所说,要杀拓跋寔君么?

哪里话来。

南有前秦,北有敕勒,拓跋代国危机重重,谁敢掉以轻心?拓跋氏诸王子之所以夜夜持兵刃巡逻,是为了保护拓跋什翼犍,防止外敌偷袭。

可这事儿大家都知道,唯独这拓跋寔君不知是梦游还是怎的,他就不知道。被拓跋斤这么一忽悠,把他吓够呛,是啊,这不是要杀我么?哎呀老爹,既然你不仁,莫怪我不义,说不得我先下手了。

拓跋寔君在拓跋斤的怂恿下,选了日子,突然发难,领本部兵马偷袭诸王子,诸王子未曾提防内部人,措手不及竟全部被杀。拓跋什翼犍尚在病中,并不知此事,拓跋寔君却一不做二不休,索性令人冲入寝帐,将拓跋什翼犍一并杀死。

如果没有这次变乱,凭拓跋部积蓄的实力,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前秦也好,敕勒也罢,都没那么容易灭了代国,可此事一出,拓跋氏内部大乱,被杀的王子们的老婆都炸了营,凭什么杀我丈夫?游牧民族的女人天生剽悍,她们全部持戈而起,杀出大营,投奔了就在不远的前秦军。

苻坚闻听代国自乱,大喜,忙令各路秦军加紧进攻,不久,代地皆为前秦所有,都城云中被攻破,拓跋寔君、拓跋斤被俘,原代国南部大人刘库仁投降,苻坚令其与刘卫辰分管代地,自此,代国灭,其领地分别归匈奴刘库仁、刘卫辰所有。

如此大的变乱,拓跋什翼犍的孙子竟侥幸活了下来,他的名字叫拓跋珪,此刻尚在幼年的他寄养在刘库仁的势力范围内。

而对面的刘卫辰也有一个儿子,叫刘勃勃,也就是赫连勃勃。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回呼延银河:

当时的鲜卑代国很有点像后来的蒙古部落,而前秦的角色有些和明朝初期相似。满洲八旗如果遇到明成祖时期的明军,估计遭遇也和拓跋代国差不多,只是他们的运气很好,遇到了明代前所未有的大衰落。

爱新觉罗氏实际上搞的屠sha不少,而且,满汉八旗兵所杀的人,不比冉闵少,如果不是汉族官员的拼力斡旋及影响,江南一带究竟能否短期内平定,还很难说。

而冉闵当时的环境,和后来爱新觉罗氏的环境明显不同。

爱新觉罗氏是已经占据了军事上的优势,才采取的一系列杀伐措施,这一点和成吉思汗搞屠sha是一样的。而冉闵是在未占据军事优势的情况下,采取屠杀措施,这在当时的北方环境下,等于自绝后路。

但冉闵当时不是无路可走,特别是关中一带,他大可以在刚举事之际,自洛阳入主陕西,锁定潼关,闭门自守。但他没有。去东晋,又不是他所愿。处于河北平原四战之地,坚持不走,失败是注定的。这一点理应为后世之鉴。

至于一夫一妻,我想是老外先入为主的想法,呵呵。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作者:a51515021 回复日期:2009-09-01 12:16:11
河北四战之地 为什么石勒在那就成功了...

==========

因为石勒军介入河北时,河北没有武装强大、结构统一的政权,也没有足以消灭石勒羯族军的武装强大、结构统一的外部政权。

一句话,枪杆子里出政权,拳头大的说话。做事情之前,先要权衡实力。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时间:2020-02-18 21:37:21
昂!

楼主:电脑前的红椅子

字数:50026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09-05-05 03:34:00

更新时间:2020-02-18 21:37:21

评论数:512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