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贾雨村正是曹雪芹

贾雨村正是曹雪芹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二是贾雨村与贾赦并无交往。
通过梳理贾雨村与贾府的交往过程,能够看出来贾雨村在贾府只是和贾政来往。贾政喜欢贾雨村是因为贾雨村是读书人,又才气,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3回)二人同类相投,能谈的来,而且贾雨村来贾府常常叫贾宝玉来见面。
贾雨村除了和迂腐的贾政相好,还和一个不显眼的人物冷子兴是朋友。第二回里介绍了贾雨村和冷子兴这两个朋友的关系内涵,“雨村最赞这冷子兴是个有作为大本领的人,这子兴又借雨村斯文之名”。“斯文”和“读书人”、“腐儒”、“无能”算近义词了,贾雨村有斯文之名说明其一贯斯文,已经获得社会环境公认的了。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贾雨村为什么“最赞这冷子兴”?因为这一处暴露了贾雨村的的心理,我们在这里稍加引申,多说几句。冷子兴则是王夫人的陪房周瑞家的女婿,是一个围绕大家族谋生的古董商人,他既了解大室家族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文化,又具备商人围绕获利为中心的灵活成事能力。贾雨村虽有才干和见识,并不懂得现实社会中围绕利益、势力的人际逻辑,并不能玲珑八面有效办事。他没有现实社会的历练,特别缺乏人际关系、利益关系的处理能力。贾雨村之所以赞赏冷子兴,是因为冷子兴的灵活办事能力是贾雨村最最缺少又最最需要的。对别人的能力羡慕与赞赏也来自文化人的心理。少小充分读书、自由学习是贾雨村才情尤其高明的基础条件,而到了官场势力场却因无知受挫说明其未曾经历过社会环境中基本的谋生实践。贾雨村“最赞”的心理倾向,暴露的不仅是自身能力上的缺点,更深层地暴露了自己纨绔少年不懂真实生活的出身经历。在贾雨村身上具有高才情才干与低成事能力的较大反差,这个反差应该是造成第一回所说的那块石头虽“灵性已通”却“无材补天”的原因。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还是接着说夺扇子的事儿。书中没有一次贾雨村和贾赦交往的情节。甚至贾雨村去金陵府赴任前,只是拜辞了贾政,并不辞于贾赦。贾政喜欢与读书人交往,贾赦长于经济事务,明显不是一路人。贾雨村与贾赦平时并无来往,如何知道贾赦的事情?即使偶然知道了又怎么会为贾赦去做恶毒之事?书中叙述是贾雨村“听见了,便设了个法子”,“听见了”表示贾雨村听到别人说起,并不是贾赦当面要求贾雨村的。那么,一个无职无权、见到不平会“大怒”的读书人,却主动为不相往来的人做险恶之事,这合乎情理吗?
这样斯文的人,在贾家又多与贾政、贾宝玉来往,那么四十八回里平儿所说:“都是那贾雨村什么风村,半路途中那里来的饿不死的野杂种!认了不到十年,生了多少事出来!”这句话就和贾雨村联系不上。还有,贾雨村和贾政相厚,平儿能够这样骂吗?
在葫芦案一节,贾雨村是一个单纯、正派的官员。经过门子的反复劝说和王老爷拜访还“低了半日头”,很不情愿徇情枉法。而到了并无来往的贾赦这里,竟然为他设毒计害人命去夺几把扇子,这绝对不符合贾雨村的性格。以贾雨村这么重要的书中人物,曹雪芹绝对不可能随意置笔,必然大有隐喻,只是我们还不清楚作者的意图。
不过,有一些细节却能够让我们把石呆子和贾宝玉以及作者曹雪芹联系起来。贾宝玉从小因为痴情而显露出“呆”的性格,被称为“呆子”。“不知紫鹃姑奶奶说了些什么话,那个呆子眼也直了,手脚也凉了,话也不说了……”“你又知道他有个呆根子。”(57回)“宝玉听说了这篇呆话,独合了他的呆性。”(58回)曹雪芹在书中以石头比喻贾宝玉,那么宝玉不就是“石呆子”吗?曹雪芹自己晚年生活落魄类似书里的石呆子,连饭都吃不饱,这点是不是曹雪芹自我比喻?
石呆子并不是有钱人,也不是古玩商人,有二十把古扇说明其家庭曾经不一般。他把这些扇子看得比自己生命还值钱,是因为扇子的特殊来历还是他对艺术的执着?贾宝玉和有二十把好扇子的石呆子是不是有什么联系呢?
二十八回里元春派太监送来端午节的节礼,其中给宝玉的东西当中有上等宫扇两柄,和他同样有两柄上等宫扇的还有老太太、太太、老爷、姨太太、宝姑娘、林姑娘、二姑娘、三姑娘和四姑娘共九个人,就是说元春总共送来二十柄扇子。这和石呆子的二十把扇子有没有关联呢? 这个细节不能不让人猜想贾宝玉和这二十把扇子的联系。如果他们有联系,那么曹雪芹就是拿石呆子自比。
还有,贾雨村夺扇子的理由是讹石呆子拖欠官银,一个穷人和官府有什么纠葛,怎么会欠了官银?借了官银怎么会吃饭都成问题?倒是曹雪芹家被雍正抄家也是拖欠官银,因此让人联想。“江宁织造曹頫,织造款项亏空甚多,朕屡次施恩宽限,令其赔补。……然伊不但不感恩图报,反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朱书16页)贾琏议论夺扇子这件事是因小事造成别人“坑家败业”,但是石呆子是个穷人,并没有什么家业,倒是甄家、贾府符合因小事被坑家败业的特征。
夺扇子情节如果是曹雪芹的春秋史笔,今天的人已经无法猜测具体所指,但是安在贾雨村身上明显矛盾却是不争的事实。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题外话,
我记得书中有一处写了贾宝玉稀罕元春送出来的扇子,然后有一个丫鬟给他出主意,可以用其他的礼物把那些扇子换回来。后来却怎么也找不到这段了。难道是我梦里梦到的?一笑。
不过在晴雯撕扇子那一节写到了贾宝玉专门有一个存放扇子的盒子,不知算不算暗示贾宝玉有收集扇子的习惯。。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红楼梦》一书作者要表达的东西很多。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要暗示自己家庭败落的原因,还要隐写自己一生不成功的经历。许多地方涉及到朝廷、时政,涉及到时人,更涉及个人思想跟社会主流思想的矛盾对立,所以在写作手法上不得不人为地复杂化。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在第一回这句非常关键的话旁边,甲戌本《石头记》脂砚斋在此的批语很长:“事则实事,然亦叙得有间架、有曲折、有顺逆、有映带,有隐有见,有正有闰,以至草蛇灰线、空谷传声,一击两鸣,明修栈道,暗度陈仓,云龙雾雨,两山对峙,烘云托月,背面傅粉,千皴万染诸奇。书中之秘法亦复不少。余亦于逐回中搜剔刳剖,明白注释,以待高明,再批示误谬。”(朱书84页)脂砚斋已经举例了许多作者的特殊表达手法,但还是认为书中的曲折表达方法自己没有全都领会和发现,可见曹雪芹为了表达自己生活经历的踪迹,努力不失去“真传”下了多么大的皴染功夫。有的是借幻境来表述,有的是借梦境来描写;有的明明写东,其实在说西;有的地方是一个人物拆开了放在不同的人身上,有的是两个人物复合成一个人身上;有的地方说的是假,其实特别真,有的地方是真真切切的描写,其实是大大夸张的、引申的、曲变的;有的地方非常含糊地描述却极是真事的呈现,有的地方描述极为扼要地却信息繁多。
就是对书中众多人物,这么多年来许多读者也是在反复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才逐步地看透曹雪芹的真实意思。有的地方明写一个人很好,仔细分析其实是很恶的;有时写一个人很坏,其实整体联系看又是在肯定这个人很好。比如王夫人伪善而真恶,薛宝钗表面厚道实则阴险算计,林黛玉语言苛刻本性宽和,王熙凤小聪明真愚蠢等等。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特殊角色贾雨村的形象涉及作者自己在社会中挣扎行走的真实经历,自然是作者复杂包装从而最难识别真面目的角色。在贾雨村的身上,作者为了表达社会现实、官场现实明显夸大了其官职。从贾雨村为官记录看,其官位之大太不真实,其官场行为之幼稚甚至不像普通官员。中了进士后,第一次就做了知府,这并不符合清朝任官惯例。在92回里说他中进士后做了知县,这证明曹雪芹在后来改书稿时出于表达的需要提高了贾雨村的“级别”。由此联想后来贾政帮他“轻轻”谋了金陵府,也顺着这“本府知府”抬高了。在53回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已经进入了朝廷的核心决策层,这就更来的突然、高的离谱,因为此前还是身无一职的清客相公。92回还说贾雨村:“几年间门子也会钻了。由知府推升转了御史,不过几年,升了吏部侍郎,署兵部尚书。为着一件事降了三级,如今又要升了。”到了103回,贾雨村又“升了京兆府尹兼管税务”。这几乎是在说另外一个人。
实际上,对于贾雨村的官阶高级得离谱,脂砚斋已经给予了提示。“题奏之日,轻轻谋了一个复职候缺。”(3回)甲戌本《石头记》批:“《春秋》字法。”“不上两个月,金陵应天府缺出,便谋补了此缺。”(3回)甲戌本《石头记》批:“《春秋》字法。”这二处都是对曹雪芹夸张虚设的确认,证明贾雨村的官位设置确实是为了有所比喻而设置的。那么这样的设置有可能是在隐喻另外的人。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贾雨村是个读书人,进入了官场,走上了这种独特的谋生之路,追求名利也属正常,但是当了那么多高官、高位,做了一般坏人都做不出来的坏事就明显不真实。在贾雨村身上的夸张写法和性格的矛盾,只能是曹雪芹的又一种写法,是在贾雨村名下附着了其他人,比如某个攀附贾府势力而兴起的人。如果贾雨村真正学坏了,他就不会在官场失败。从贾雨村的结果看,最终褫职为民睡在草庵,说明还是在官场混不下去,也说明他没有真的变坏。还有,如果后面败坏贾家完全是他所为,他一定依附了更高的权势并且有明确的目的,那他自然官场顺利亨通,后来怎么会被革职呢?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六、造成贾府被抄的人指向雍正
曹雪芹家有两件大事载入了历史。一个是四次接康熙的驾,一个是遭到雍正抄家。前一件使曹家达到了政治地位的顶端,并造成了挪用公款,后一件又给曹家予以毁灭性的打击,使曹家政治地位、家庭生计跌落到了社会底端。少年时候家庭被查抄,是曹雪芹整个人生痛苦、挫折的根本原因。他以生命的大部分精力来写作《红楼梦》,叙述自己的大半生的不成功以至贫困,肯定要述及自家被抄的政治历史案件。书中描述的甄家被抄、贾府被抄都有所比喻曹家的历史史实。
虽然抄家一事是作者意欲“追踪蹑迹”旧事当中最重要、最敏感的关节,但“肇事者”是皇帝雍正,一旦作者所隐被揭示出,必然危害曹雪芹自身和家庭的安全,所以如何写出这件事情曹雪芹必然苦心酝酿、费尽思量。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一般人从书中看到的就是担任府尹的贾雨村一个人促成了贾家被抄,因而得出结论:贾雨村就是忘恩负义的恶人。但是这一节曹雪芹描写得玄机重重,拿放大镜反复看文本,怎么都搞不明白到底谁才是那个天下少有的“负恩的人”。
第一百零七回,荣府街上两个人的闲话介绍了贾府被抄的情况。
“况且我常见他们来往的都是王公侯伯,那里没有照应。便是现在的府尹前任的兵部是他们的一家,难道有这些人还庇护不来么?”
议论来自是两个“路人”。但这两个人一个是“住在这里”的,一个是有资格“常见他在两府来往”的。角色安排很微妙。所以这两个人应该理解为贾府的近人或内部的人,他们所述最为真实。当然,安排两个“路人”叙述贾府被查抄的肇事者仍然有曹雪芹自我保护的考虑。
这一句暗示贾家犯的事情并不大,依照贾家的影响力和官场关系去协调,原本不算事。同时明确此时的府尹是贾雨村,在外界惯常看来贾雨村与贾府是一家人。
贾府官场关系良好,交往那么多王宫侯伯,又是娘娘的本家,都庇护不下来,说明或者贾府的案子罪过太大,或者决定这件事的人级别太高,连这些王公侯伯也说不上话。在这里作者意图指明这个案子只有皇帝才有决定权。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叙述抄家的内容非常关键,关联很多,又有暗设机关。我们不得不重复引用。
“你白住在这里!别人犹可,独是那个贾大人更了不得!我常见他在两府来往,前儿御史虽参了,主子还叫府尹查明实迹再办。你道他怎么样?他本沾过两府的好处,怕人说他回护一家,他便狠狠的踢了一脚,所以两府里才到底抄了。
“你道如今的世情还了得吗!”
文字表面意思是前任兵部现在的京兆府尹贾雨村负责此案的调查处理,他怕别人说护着本家,所以才狠狠地踢了一脚,造成贾府被抄。问题是贾雨村从葫芦案以来是维护贾家的。贾家大难当前,如果他能起关键作用,不维护也罢了,为什么偏偏踢了关键一脚呢?没有任何铺垫说明贾雨村有这样的动机。
在别人看来,府尹贾雨村一直和贾府紧密来往的,而且历来贾雨村与贾政关系密切,贾雨村这样突然反生恶行,实在于情于理不通。在105回,贾政在江西粮道任上被参回来之后,贾府无征兆突然被抄。大约三天前贾政赴朝谢罪时,“各大人有与贾政关切的,都在里头等着。”“那时雨村也在旁边。”(104回)所以贾雨村就属于关切贾政的一类人。三天前贾雨村还是关心贾政的好朋友,三天之后贾府被抄竟然是由贾雨村一手促成,这就非常不合逻辑了。前面说到贾雨村为了取悦贾赦设计陷害石呆子,本来不合情理,而此处查抄贾府的行为与取悦贾赦又是相反的行为,这样就是矛盾对立的情节了。
另外,像贾府这样的地位和影响力,府尹一级官员有能力不查明实迹就革职、抄家吗?104回里贾政谢罪时,皇上还搞不清楚贾雨村的具体情况:“前放兵部后降府尹的不是也叫贾化吗?”贾政回答:“现任府尹贾某是浙江湖州人。”(104回)由此推断贾雨村并不是皇上倚重的重要官员,并不具备造成贾府被抄的影响力。这种情况又从侧面印证,前面所说的贾雨村“补授了大司马,协理军机参赞朝政”“升了吏部侍郎,署兵部尚书”等等既不真实又相互矛盾。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如果把曹雪芹精心设计的这段话反复看几遍,会发现这段话里的人物角色的表述其实是矛盾混乱的,认真核对,对关键人物的指认另有解读反倒合理。而这关键之处的叙述矛盾绝对不会是曹雪芹的疏忽、糊涂,必定是他的匠心设计。
“御史虽参了,主子还叫府尹查明实迹再办。你道他怎么样?” 这句话里门道极大,我们必须仔细分析才能发现潜藏的特殊机关。
这句话涉及四个角色。第一个角色“御史”没有争议。“御史”是朝廷专门负责监察并谈何角色的重要官员。
第二个角色“主子”肯定是皇上。曹家是皇家内务府包衣人身份,皇上就是他们的直接“主子”。担任江宁织造的曹寅、曹颙、曹頫以及在苏州担任织造的李煦在给康熙和雍正的奏折都是自称奴才,康熙在批注曹頫的一个奏折时曾说道:“就是笑话也罢,叫老主子笑笑也好。”(朱书14页)李煦奏折有“ 即向臣妹宣示恩旨:主子俯念孀居无依”。( 朱书13页)“主子”角色的参与,明确告诉读者,皇上在此案件的参与范围内,是此案的最高决定者。当然以贾府的地位之高,查抄贾府不可能没有皇帝的参与。
第三个角色“府尹”是指京兆府尹贾雨村。“京兆”源于汉朝对京畿地域的称呼。汉武帝时设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称三辅。明代在应天、顺天,清代在顺天、奉天,均置府尹。曹雪芹安排的京兆府尹应该喻指负责都城区域的顺天府尹。
人们在读书时,如果考虑这句话意思的通顺,把第四个角色“他”当成府尹贾雨村是自然而然的,因为上句中还提示了“贾大人”。但是,如果我们不参照上文的提示,只按照语言逻辑推导这一句话,那么“他”就是指第四个人,而不是府尹。这样理解这句话,语句上是最通顺合理的。也就是说,单单从这一语句理解,是第四个人“他”造成贾府被抄家。
不提语句的矛盾,如果“他”是指府尹贾雨村,他并没有按“主子”的指示办贾府一案,未等查明实迹就使贾府被抄。在“主子”参与的案件查处中,府尹怎么可能有权力和胆量擅自处理,怎么可能违背“主子”的意图查处?所以无论从文字表达逻辑,还是事理逻辑分析,“他”都不是指府尹贾雨村。
总结以上,曹雪芹在这句话里想要表达的意思是:贾府一案,皇上叫府尹贾雨村查明实际情况之后按规定处理,但是“他”的行为使情况发生了意外变化,造成贾家被抄。“他”和上句提到的“贾大人”无疑指的是同一个人,但是这个“他”、“贾大人”与府尹并不是同一个人,因而“他”并不是贾雨村!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我们抛开人物表述的迷雾,再看看作者怎么暗示的这个恶人,寻找一下“他”的特征。
第一,是单独“他”一个人即“贾大人”造成的贾府被抄。“贾大人”是唯一的、明确的抄家凶手确定无疑。“贾大人”的称谓很有玄机,我们不妨和雍正联系一番。
雍正继位后有改遗诏篡位的传说,按照这个传说雍正就是假皇上。《红楼梦》书中一个重要观点就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假混在一起。“什么真,什么假!要知道真即是假,假即是真。”(103回)这是书中关键人物甄士隐说出的断定之语,也是了解《红楼梦》一书所隐内容的重要标准,而这句话恰恰出现在贾府被查前二回。
曹雪芹家遭雍正皇帝查抄,雍正可谓曹家的仇敌。雍正是年号,他的名字叫胤禛(yin zhen)。书中主要人物“贾政”、“贾珍”的名字都可以联想为“假雍正、假胤禛”,而胤禛的“禛”是不是“假作真时真亦假”的“真”呢?这样联系似乎缺乏根据,我们再看看书里的暗示。
在记述贾府被抄的前一回即104回里,作者通过贾政的话语,间接让皇帝出场了唯一一次。贾政面见皇帝时的对话恰恰提示了皇帝对“贾”字的敏感:“究竟主上记着一个贾字就不好。”此处单独强调了皇帝忌讳“贾”字的特点。这句话完全可能是暗示雍正不是真正应该继承皇帝位置的那个人,讽刺雍正心里有鬼,害怕别人说他是假皇帝。
在贾府被抄之后,曹雪芹又描述了贾雨村对“贾”字的敏感。来自江南甄家忠心耿耿的下人包勇,心里怀恨败坏贾府的人,趁着酒劲,大声骂道,“没良心的男女,怎么
忘了我们贾家的恩了。”“雨村在轿内,听得一个“贾”字,便留神观看。”(107回)这段描写在情节上似乎是多余的,其唯一的效果就是暗示了贾雨村对“贾”字的敏感与皇上如出一辙一模一样。
和“贾大人”一样,“他”这个代称也是对造成贾府被查抄的人的明确称呼,作者在此连续使用了五个“他”来指称这个恶人。36回,贾宝玉议论到皇帝的合理性,也是以“他”代指皇上,“还要知道,那朝廷是受命于天,他不圣不仁,那天地断不把这万几重任与他了。可知那些死的都是沽名,并不知大义。”顺着贾宝玉提到的皇帝与“大义”的关联去联想:曹雪芹家的仇人雍正曾经写过《大义觉迷录》以说明清廷的正统合理,但是雍正的残酷无情却有不圣不仁的嫌疑,而且雍正又是意外死亡。如果处于乾隆年间,贾宝玉这句话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是暗中指责雍正并不懂“大义”。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第二,是“他”采取“踢了一脚”的方式促成“两府里才到底抄了”。按照当时的观念,拿“踢了一脚”做比喻,大概指站着的对跪着的,指主子对仆人。这种方式是不是进一步在暗示皇上?
第三,只是单独一个“了不得”的人造成贾府被抄家,没有第二个人。“别人犹可,独是那个贾大人更了不得!”“独”字是暗示没有其他人故意与贾家为难,只由单独一个“他”造成了贾家被抄。而这个人极为“了不得”,不是一般人,是个影响力极大和能起关键作用的人。“了不得”在这里应该是形容这个人权力势力大得不得了。以“了不得”为标准在几个办案参与人当中选择,显然是指皇上。
第四,是未等负责具体办案的府尹查明实迹。罪过不清楚就彻底处罚,可算是为查抄而查抄,这和曹家被抄的历史史实一模一样。
史料记载雍正五年十二月初四日,曹雪芹的叔叔、江宁织造曹頫因“骚扰驿递”一案,被雍正“着内务府、吏部,将塞楞额所参各项,严审定拟具奏。”十一天后曹頫被革职,“江宁织造曹頫审案未结,着绥赫德以内务府郎中职衔管理江宁织造事务。”(朱书16页)就是说没有等到查明实迹就撤了曹頫的职。九天后又以“织造款项亏空”和“将家中财物暗移他处”为由查封曹頫家产。历史资料也证明曹雪芹祖上抄家是在没有查明“骚扰驿递”罪责之前进行的。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第五,是“他本沾过两府的好处”。这点也是寻找曹雪芹心中“罪人”的一个重要线索,联系书中内容,这句话放在贾雨村身上是最合适不过的了。贾雨村依靠贾府的关系才得以在官场升迁,这在书中写的非常明确。就是对贾雨村帮助最大的王子腾也是通过贾府而结识的。但是前面分析过,贾雨村身上的高官职位基本是虚设在贾雨村身上的,如果我们不把那个“了不起”的“他”当成贾雨村,而是当成雍正,那么“他本沾过两府的好处”是不是有所指呢?
盐政、织造本是个肥差,由皇帝自己的内务府直接管理,是皇帝的重要收入来源。尤其盐政,税利可观。这些职位一直由皇家、皇帝的亲信担任。李煦、曹寅多年轮流担任扬州、苏州的盐政,南京、苏州的织造,只因他们是康熙忠心耿耿的亲信。所以皇帝的家人们有需要时,向这两个职位伸手是最可能的事情。
1703年,康熙42年第四次南巡,康熙带了太子胤礽和皇四子雍正。这次南巡到过扬州、苏州、杭州、南京,住过江宁织造府。在苏州的李煦和南京的曹雪芹祖父曹寅等人肯定和皇太子胤礽、皇四子雍正由较多接触。此后皇太子胤礽曾向曹寅多次借钱,前后达八万五千两。李煦在雍正5年被发现曾经为雍正的竞争对手、皇八子胤祀买过几个女孩子,曹家后来的罪证有一条是帮雍正的竞争对手皇九子胤禟保存过铜狮子,这些都是皇子们依靠织造、盐政花销的证据。那么,雍正也知道康熙对曹家、李家的信任,未必不找曹寅李煦要钱。在《红楼梦》中有几处宫中太监到贾府要钱的情节,要钱的理直气壮,应该不是太监本人要的。

尤其蹊跷的是,唯一一次有雍正参加的康熙第四次南巡实录在雍正上台之后被删改。
“可能由于未来的雍正帝在场,这次南巡在实录中只受到草率的对待。出于未知的原因,他可能涂去了所有涉及在过去巡视中他与官员和其他人接触的内容。”(史景迁《曹寅与康熙》上海 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5年 151页)
如果没有对雍正不利的内容,雍正为什么要删除严肃的皇帝实录?还有,雍正上任后很快就下诏收回康熙年间与有关官员的密折,而且为防隐藏,口气极为严厉。内务府属下的李煦和曹家是给康熙递送密折的重要官员,在所有相关官员中李煦的奏折突出的多。这是不是雍正担心有些不当行为呢?
“据两江总督查弼纳称:李煦送回的奏折,共有599件,可保存下来的我们所能看到的仅有413件,而另外的186件哪里去了?恐是这186件密折上,写有对雍正不利的文字,被雍正抽出销毁了。果然,李煦在交回密折不久,便遭到雍正的严厉惩处。”(360百科:李煦)
在雍正登基之后,曹家因涉及宫廷政治斗争成为雍正的眼中钉。在雍正二年江宁织造曹頫的两个奏折上,有雍正200余字的御批。暴露了雍正对曹家极度不满的态度:
“只要心口相应,果能如此,大造化人了。!”(朱书15页)
“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买祸受。”(朱书15页)
“因你们向来混账风俗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朱书15页)
在此雍正依势凌霸的心理显露无遗。其中“恐人指称朕意撞你”一句,可以理解为雍正对不满曹家的承认。
在雍正五年曹頫被参之后雍正的旨谕是:“塞楞额毫不瞻狥,据实参奏,深知朕心,实为可嘉!”(朱书16页)
但其中有些话却让人联想:“坏朕名声,朕就要重重处分。”(朱书15页)这句话肯定有来由。皇上对臣下不好,臣下未必编瞎话败坏皇上的名声。难道雍正有什么短处在曹家?所以这几个字背后应该隐藏雍正欲掩盖的事。
第一回里,贾雨村获得甄士隐的资助,获得50两白银,其实是贾雨村张嘴要的:“只是目今行囊路费一概无措,神京路远,非赖卖字撰文即能到者。”而且贾雨村收了银两后“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蒙古王府本《石头记》脂砚斋在此处的批语又让人联想:“托大处。遇此等人,又不得太琐细。”单单从字面上理解就有不能细说、明说的意思。
更奇怪的是,第二天贾雨村竟然不辞而别。这样失礼的行为和贾雨村与甄士隐日常交接时书生般的客气、礼貌完全衔接不上。如果没有特殊关系,已经退隐的甄士隐怎么会赠送外人如此多的银两?而这种要了银钱之后不辞而别的行为特征是不是另有暗示呢?
第三回里,贾雨村为了赴京谋求官职“面谋之如海”,林如海转托贾政帮助贾雨村,又是主动替贾雨村出钱。“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如海遂打点礼物并饯行之事,雨村一一领了。”这里和甄士隐赠银非常相似,但是贾雨村只是林如海家的塾师,而且只工作了一年时间,身份地位不相称的两个人关系如何能够达到这样的地步?林如海是皇帝的家臣,是内务府之下的巡盐御史,只有皇帝家的人才可能向林如海伸手要钱。所以把林如海的身份和替贾雨村出钱去都中向上爬联系起来,才有想象的空间。
第六,是“常见他在两府来往”。这句话对应与贾政来往的贾雨村非常合适,与雍正联系不上。雍正只在康熙42年伴驾南巡时住过曹家,所以无法进一步分析。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徐有国 2020-04-16 09:24:27
很赞赏楼主的才情,同意他的论点,说贾雨村不是坏人,林黛玉+薛宝钗=贾雨村。
不过这种猜测在小说中的证据,却是很难办的,因为高鹗续写的问题是铁案,高鹗所写部分是否遵从了原作者的意愿与设计呢?也是一个百年难题,因此立论就缺了基础。
总之,楼主的猜测是大胆而具有建设性的。但是论证就困难了。
正如我们知道哥德巴赫猜想,却无法论证它。
-----------------------------
徐先生的大逻辑很对,如果后四十回是高鹗写的,我文章的一些观点不能成立。不过我从30年前读懂《红楼梦》开始以至今天,都没有觉得后四十回是曹雪芹之外人写的。所以有了此文的主要观点并积累至今。因三十年不见他人提出贾雨村就是曹雪芹的主张,又觉得红学进展不彰,所以凑成一文,以搏红楼梦专家一笑。
后面还有贾雨村就是曹雪芹的力证,也有后四十回为曹雪芹文稿的个人见解。敬请关注、指正。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综合以上,作者揭示迫害贾府的罪人雍正虽未明说却较为确定了,而且后面还有对雍正朝廷政治特征的提示。“你道如今的世情还了得吗?”这里又用了一句“了不得”,仍然是有所指向的话。前面一句说的是朝政的事情,随后的“世情”自然指政情而非民情,是在暗示已经改朝换代,到了雍正朝政变化太大。雍正上任后清理异己,消灭政敌,手段残酷,鼓励告密,任意抄家,株连众多。“还了得吗”应是对这种随性杀伐状况的形容。
“还有我们差不多的人家就是甄家,从前一样功勋,一样的世袭,一样的起居,我们也是时常往来。不多几年,他们进京来差人到我这里请安,还很热闹。一回儿抄了原籍的家财,至今杳无音信,不知他近况若何,心里也着实惦记。看了这样,你想做官的怕不怕?”(92回)
和曹家关系紧密的苏州盐政李煦家,在雍正登基后马上遭到抄家,理由是亏钱公款,而亏款实为盐商欠款,核查之后盐商都自愿缴清。但这并没有改变雍正的主意,从而李家获罪败落。
一般认为江南甄家是比喻曹家,但对比史实,甄家被查抄也包括比喻苏州李煦家。李煦家在雍正元年被炒,曹家此后一直处于雍正的威胁之下。所以书中有情节显示贾府听到宫里传召都是异常紧张、战战兢兢。在新皇帝治下,贾府随时担心遭到皇帝的整治。“如今世情还了得吗?”无疑是在揭示雍正历史事实。
历史资料证明曹雪芹家被抄有冤屈,而且是雍正一个人造成。曹家被抄对曹家后人是巨大的苦难,曹雪芹成年后明白了事情真相,无法不深恨雍正的无情,此时再联系平儿对贾雨村痛骂就好像有些门道了。但是害曹家的人是雍正皇帝,曹雪芹没有任何办法直接写出雍正,只好把雍正的形象不贴切地加到自己在书中形象贾雨村身上了。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在贾雨村被附加了其他形象之处,脂砚斋怕人看不懂,常常指出曹雪芹隐藏的线索。
“敝巾旧服,虽是贫窘,然生得腰圆背厚,面阔口方,更兼剑眉星眼,直鼻权腮。”(1回)甲戌本《石头记》侧批:“是莽、操遗容。”王莽在西汉末年通过禅让获得天子地位,但改革失败后,天下大乱,又被后人指为篡位。曹操则是历史上的有名的奸臣、奸雄,且挟天子以令诸侯。此处明显是暗示贾雨村为篡夺帝位的奸雄。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1回)人世间能够使所有老百姓仰望的人物只有皇帝一人。而甲戌本《石头记》的批语是:”奸雄心事,不觉露出。”从而暗示贾雨村是觊觎皇帝位置的奸雄、坏人。该诗显示了贾雨村的超凡才气,但是甄士隐称赞的并不是这才气,而是夸赞他诗句里高得不能再高的政治理想。“今所吟之句,飞腾之兆已见,不日可接履于云霓之上矣。”(1回)说一个人官场飞腾,很快上升到皇帝的高度,无疑就是指皇太子了。
《辞海》对“云霓”的解释有三条:1、高空的云雾。2、下雨的征象。3、比喻谗邪之人。《离骚》有“帅云霓而来御。”王逸注:云霓,恶气,比喻佞人。亦作“云蜺”。《文心雕龙•辨骚》:“虬龙以喻君子,云蜺以譬谗邪,比兴之义也。”曹雪芹此处运用乃是双关语,即是甄士隐祝愿贾雨村很快登上天上的高位,又比喻他为谗邪佞人。这里明确无误地暗示贾雨村就是即将篡夺皇帝位的雍正。
“见雨村相貌魁伟,言语不俗,且这贾政最喜读书人。“(3回)此处脂砚斋批语:“君子可欺其方也,况雨村正在王莽谦恭下士之时,虽政老亦为所惑,在作者系指东说西也。”“指东说西”说明曹雪芹采取了的一种写法,即借此喻彼,脂砚斋从写作手法指出贾雨村形象上安排了完全相反的人。
曹雪芹习惯于把两个人物复合而成一个角色或者把一个人物分散到几个角色身上的写作方法。这与曹雪芹既要表达自己生活中经历的人物,又要表达作品中人物的艺术、思想形象有关。比如贾宝玉的形象就是合二为一。他用自己所经历的某王候大家的痴顽少年形状来表达自己小时候的形状。贾宝玉的思想行为,有些是贵族少年的,有些是曹雪芹自己小时候的,有些是根据小说需要由二者推衍的。比如贾府,既有寓指京都某大府,又有寓指江宁曹家;又比如甄府,既寓指曹家,也寓指李煦家。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除了贾雨村身上附着了雍正的形象外,王子腾身上也有比喻皇子雍正的痕迹。王子腾没有直接出场,作为象征的角色功能较为明显。王子腾之“腾”应该是腾飞的意思,与甄士隐夸赞恭维贾雨村“飞腾之兆已现”的“腾”是一个比喻。王子腾这个名字本身就有“皇子继承大位”的含义。王子腾由九省统制而九省检点,继而九省总督不断升官,正是不断升腾的节奏。清朝初年在全国共设8个总督,加上管辖东北的盛京将军,清朝所有区域可称“九省”。能够统辖九省的只有一个人,那就是皇帝。王子腾死于京都附近十里屯。因为“误用了药,一剂就死了",和雍正意外死于颐和园非常相似。
如果王子腾有影射雍正的意思,那么他为贾雨村“屡上保本”, 贾雨村不太真实的各个高官角色是不是又被暗示为攀附了新皇帝而负恩曹家的某个高官呢?
所以,贾雨村的形象除了含有曹雪芹成年之后在社会中打拼、追求功名的形象,也被附加了残酷皇帝雍正的形象和某个借助过曹家的无良高官形象。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七、贾雨村曹雪芹有本质上的相似
贾雨村的家庭背景和甄宝玉一样,又都和曹雪芹一样“生于未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1回)。“诗书仕宦”结合“根基已尽”是贾雨村和曹雪芹共同的生命起始背景和心理成长背景,因而注定了曹雪芹、贾雨村一生只能在衰败家庭的阴影中努力挣扎,却很难完成振兴祖业的目标。书中开篇“风尘碌碌、一事无成”是曹雪芹半生的结果,最终只能像那块石头一样在大荒山无稽崖下“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1回)而贾雨村官场失败最终睡倒在甄士隐的草庵也代表一事无成,穷困潦倒。二人的命乖运蹇同样有着不可抗拒的家庭背景。
曹雪芹所描述的贾雨村的性格、经历等等都是自身形象的写照。书里述及贾雨村的情节虽然不多,集中于开头结尾,却也描述精细,从而展示了贾雨村的真性情。我们且把书内贾雨村和书外的曹雪芹做一番对照。需要说明的是,我们后面论及的贾雨村形象是剥离了附着在其身上奸雄行为与形象的贾雨村。
楼主:humiaomiaoABC  时间:2020-04-21 01:00:55
继续,
俗话说“酒品即人品”,喝酒后的言行举止更能充分展示一个人的个性。在书里书外,分别留下的关于贾雨村和曹雪芹很多喝酒的豪放性状。
第一回里,贾雨村与甄士隐喝酒时“先是款斟漫饮,次渐谈至兴浓,不觉飞觥限斝起来”“二人愈添豪兴,酒到杯干。雨村此时已有七八分酒意,狂兴不禁,”“乃对月寓怀,口号一绝,”在酒后暴露了自己的内心。
第二回,贾雨村“意欲到那村肆中沽饮三杯,以助野趣。”不意遇到熟人,即买卖古董的冷子兴 。贾雨村又是“只顾说话,竟多吃了几杯。”

楼主:humiaomiaoABC

字数:30001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3-25 09:32:27

更新时间:2020-04-21 01:00:55

评论数:7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