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连载中《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5)

连载中《刀尖上的舞者——南宋初年的那些事》(5)

楼主:赵宋布衣2019  时间:2020-04-21 21:49:00

第一章:从人质到帝王


第4节 帝王厚黑学(1)

赵宋皇族历来权谋色彩极重,若是搞个赵宋王朝帝王权谋排行版,赵构多半是可以入选前三甲的,因为,在赵构的帝王之路上有一个好大哥兼好老师。在赵桓老师的教导下,赵构从一个单纯的热血青年变成了面厚心黑的帝王,直至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成为赵宋王朝众多皇帝之中最擅长权谋的皇帝之一。
在第一次出使回到京城之后,赵构虽身处康王府邸,但对于朝中大事也是异常留心,因为他知道,朝廷中的每一个决策,都有可能直接间接地影响他的命运。
很快,赵构同学又上了新的一课。不过这一课比较复杂,有两位授课老师,他们分别是宋徽宗赵佶老师和宋钦宗赵桓老师,两代皇帝老师亲自教授赵构帝王厚黑学,让赵构这个政治小白迅速成长。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初三,朝廷接到线报,金军已经渡过黄河,兵锋直指开封。太上皇宋徽宗听说说借口要去亳州(今安徽亳州)太清宫烧香,于当天晚上出开封仓皇逃往江南,一瞬间,朝廷百官惊慌失措,争相追随太上皇逃往江南。几个月后,从江南传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太上皇赵佶要在镇江复辟。
一直在关注朝廷局势的赵构,突然明白了父亲避敌江南的玄机。一直以来他都觉得觉得父亲避敌江南只是为了逃避责任,毕竟这也很符合父亲“天才艺术家”的身份,没想到父亲竟然如此阴深狠毒,看来,当皇帝真的没有一个简单的人物。
父亲在内心深处是非常不愿意让出皇位,但是,来自内外的压力让他别无选择。经过深思熟虑,父亲最终让出了皇位,与此同时,他也将守卫国家的重担丢给了大哥,自己就可以毫无障碍地逃出开封,躲过一场凶险的灾难。
同时,父亲肯定也认定开封城必定失守,等到金人拿下京城,大哥作为 要么被俘,要么是死,要么是逃。如果大哥被俘或者死了,父亲理所当然地可以再次称帝;如果大哥要是逃了,父亲身为太上皇,自然可以明正言顺地声讨大哥不孝、无能,没有承担起自己的重托。当然,既然 无法承担家国重担,那么作为前任皇帝,即使“身体不好”,那也只能“勉为其难”复辟,重新“担负起天下兴亡的重担”。
所以,禅位大哥只是父亲以退为进,只要大哥失败了,父亲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卷土重来,再不济也可以凭借东南半壁江山建立一个小朝廷。
因此,一听说东京被围,太上皇赵佶立即连发了几道诏书。第一,不许东南各地官府向都城开封传递任何公文。第二,禁止江南地区的勤王兵前往京师开封。第三,截留江南地区发往京师开封的物资。
赵佶的目的很阴险,就是要最大程度断绝京师与江南地区的联系,让赵桓坐困孤城,直至壮烈殉国,或者兵败逃亡。总之,儿子败的越惨,他复辟得就会越顺利,当然,如果儿子死了,那就更顺利了。
现在,金兵居然被击退了,这对赵佶来说却未必是好事。
赵佶南逃时,他的几个宠臣——蔡京父子、童贯、朱勔父子也先后尾随而去,童贯还带着一支军队。这几个贼臣的党羽遍布东南,此时东南诸路大多禀承赵佶的旨意,赵桓朝廷的诏令已经几乎无法施行。他们一旦控持长江天险,则很可能会出现南北两个朝廷对峙的局面。
国无二主,天无二日!外患未息,内战的阴云就已经笼罩在北宋朝廷的上空。
赵构已经无语,没想到为了权力,父亲竟然能如此算计自己的儿子,竟然能致天下百姓、祖宗社稷于不顾。
宋钦宗赵桓虽然天性懦弱,但是当了皇帝之后,品尝到权力毒酒的美味之后,已经深深地沉迷其中,无论是谁,胆敢跟自己争夺权力,就是自己的敌人,就是父亲也不例外,一场父亲相残的闹剧即将开场。
虽然是厚黑学界的后起之秀,但是,宋钦宗赵桓的厚黑学功力非同凡响,早已秘密超过了老牌选手太上皇赵佶。
赵桓手下的人都纷纷建议赵桓,派出一支军队去江南“迎接”太上皇,以便皇帝能在京师对太上皇尽“孝道”。如果童贯等人胆敢阻止皇帝陛下对太上皇尽“孝道”,则起兵擒杀这帮奸贼。
这绝对是一个馊主意,赵桓一旦这样做,事情只会更糟糕。
李纲认为如果派兵“接驾”,童贯必会率兵抗拒。如果要起兵擒杀童贯等人,“惊吓”了太上皇,那就是赵桓的过失;如果擒杀不了童贯,他们割据于东南,或者入蜀,则更加将难以处置。不如先下诏罢去这几人之官职,试探一下太上皇的反应。
中书侍郎唐恪也建议赵桓:暂时不要让言官们议论太上皇当年的弊政,抨击太上皇朝中的重臣,以免太上皇“伤心”。对蔡京、蔡攸、童贯等人,暂予贬官即可,等将来平定外患之后,请得太上皇同意,下再诏书惩治。
这一策略要比硬干高明,先投石问路,尝试分化赵佶集团,避免把他们逼得狗急跳墙。
赵桓下诏贬蔡京为秘书监,分司南京,致仕(辞官闲居),河南府(洛阳)居住,童贯以左卫上将军致仕,池州居住,蔡京之子蔡攸以太中大夫提举亳州明道宫,并派礼仪使前往赵佶处迎接赵佶回京。
蔡京、蔡攸、童贯看到诏书上只是把他们贬官、致仕,也开始犹豫要不要拼个鱼死网破了,毕竟真动起兵来,自己也没有多大的胜算。
但赵佶还是不放心,毕竟自己是在国家最危难之时弃国都而逃,把危险扔给了儿子,儿子会不会给自己算这笔帐,会把自己怎么样?他先把太上皇后派了回来,目的是了解东京城里的情况,试探赵桓的反应。
赵桓不动声色,恭恭敬敬地把太上皇后接进了京城。赵佶得知一切并无异常,才慢慢启程返回。到达了南京(今河南商丘),赵佶还是觉得心里没底,又停了下来。他写了一封信问赵桓大举改革政事的原因,并且指名召李纲到南京觐见。
李纲是力主赵佶禅位的,朝廷中人都在揣测赵佶的用意,多数人觉得李纲此去可能有不测之祸。
李纲深知如果自己不去,赵佶势必不敢回东京,而赵佶一旦复辟,则国家必然要分裂、内战。个人的生死只能置之度外了,李纲镇定请命,自己先单独前往南京见赵佶。
李纲来到南京,意态从容地走到了赵佶面前,跪拜行礼。
心怀鬼胎的赵佶看到李纲如此从容,那颗悬着的心顿时落了下来,之后,双方你来我往,李纲也是身手了得,见招拆招,终于将赵佶说服,赵佶终于决定回京。
靖康元年(1126年)四月三日,太上皇赵佶一行人至京师,宋钦宗亲自迎接太上皇。父子相见,是两位厚黑学大师的“高峰会晤”。
他们的确是身手不凡、演技了得,刚才还在防备对方下毒手,转瞬间就父慈子孝、骨肉情深地抱头痛哭在一起。“演出”十分成功,在旁的人有禁不住跟着流泪的,而知道内情实在哭不出来的,也被现场气氛逼得使劲往外挤眼泪。
“演出”一结束,赵佶马上就发现儿子的厚黑学水平已经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赵桓首先把赵佶身边的侍卫全部换成了自己的心腹,把太上皇置于严密监视之下。每天都有专人把赵佶的一举一动汇报给赵桓,赵桓说这是因为他无时不刻地挂念太上皇的健康,一天听不到太上皇的情况就寝食不安。
接着,为巩固帝位,赵桓急勿勿地立不足十岁的长子赵谌为皇太子。
然后,利用举国愤怒的呼声,对已经贬官的赵佶心腹继续严厉追究,先后下诏诛杀了自己父亲所宠信的蔡京、童贯、朱勔等心腹,并且把目标很快扩大到了这些人的爪牙。一场大清洗之后,徽宗朝重臣的党羽门生们也一个个被削官夺职,几乎全部从权力走廊上消失。
赵桓一箭双雕,既顺应民心诛奸臣、杀国贼,又达到了剪除赵佶的党羽的目的,消除了太上皇复辟的威胁。

楼主:赵宋布衣2019

字数:283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4-20 08:54:41

更新时间:2020-04-21 21:49:00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