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诸葛亮的悲哀——长篇连载《季汉八十年》诸葛亮篇

诸葛亮的悲哀——长篇连载《季汉八十年》诸葛亮篇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十三)季汉宿将 魏延

魏延,自文长,是荆州义阳新野人,这是地地道道的荆州人士,但是他却是刘备的嫡系部下,而并非是出自诸葛亮为首的荆襄派势力,因为魏延是刘备的部曲,所谓的部曲指的就是个人的私人武装,而魏延就是刘备私人武装里的头领或者说帐下都督一类的存在。而此人既然能够成为刘备部曲里的出类拔萃的人物,一定是深受刘备的赏识信任,同时也具有相应的武功才干。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备在最初为别部司马、平原令、平原相等,统领其部曲也就是私人武装的是关羽与张飞这两位重将,而魏延此刻得到了这个位置,不恰恰证明了这一点吗?

更何况,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备入蜀的时候,虽然说因为荆州地区无比重要,留下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一般文武重臣,但是刘备谋取益州也是整个集团的战略要求,绝对不允许有丝毫的忽视。

而此时,刘备没有带上述的人前去攻打益州,其文臣带的是庞统,此人有凤雏之名,才学不在诸葛亮之下,这自不必说,而刘备的武将带领的则是黄忠与魏延,这样重大的军事行动,提到了魏延这个统领部曲的将领,不也正是从侧面突显出了刘备对其能力的看重吗?

而在整个夺取蜀地的战斗里,魏延多有战功(数有战功),表现的也是很优秀,尤其是在庞统没有战死之前,诸葛亮、张飞、赵云没有入蜀之前,刘备就是依靠着黄忠与魏延,当然还有他自己,一路兵临雒城之下,所以说,魏延的武将方面的能力,还是比较突出的。

而后,在平定益州后,魏延终于转正,由私人部曲的家将变成了集团里的正规武将,而他所担任的职位,便是在此之前刘备特意为自己的爱将赵云所设置首创的牙门将军这一封号,为什么刘备会首创牙门将这一将军封号给赵云呢?

那是因为赵云最初跟随在刘备的身边,也没有一个明确的职位,到了长坂坡赵云救回了甘夫人与刘禅之后,立下如此大功,刘备首创了牙门将这一职务,授予给赵云。因此,魏延受到刘备的重视也就可见一斑。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当刘备将要回成都的时候,集团内部的人事安排,也是必须在此刻有一个交代了。汉中的重要性自不必言,因此必须要重将前来镇守。当时的刘备集团内部,关羽为董督荆州事、假节钺,荆州重地,必须要关羽镇守,因此关羽可以排除掉。

而刘备集团内部的二号武将张飞,自掌精兵万余人,屯驻在以阆中为中心的三巴之地,并且击败曹魏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所以,这样的地位以及战功,也使得众人都认为汉中都督一定是张飞,而张飞自己也是这样认为的(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

而第三号人物赵云,此刻职任翊军将军,执掌刘备的中军,并且多年来一直如此,所以也不可能轻动。

第四号人物黄忠,此刻虽然因为斩杀夏侯渊,立下大功,更是被加封为后将军,但是黄忠毕竟年龄偏大,来到集团内部的时间比不上前几位,没有太多的说服力,任用他担当后将军就已经引起了董督荆州事的关羽的不满,如果在任用为这汉中之地的司令员,未免有些难以服众,所以黄忠暂且可以排除。

第五号人物马超,马超素有骁勇,其地位甚至曾一度与刘备平起平坐,马超虽然投奔了刘备,可是才刚刚加入刘备五年左右,并且马超在汉中之地、陇西之地的影响力刘备是绝对不能忽视的,因此,马超自然也就不能担任汉中都督了。

那么,刘备最终选的是谁呢?自然是魏延(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这一次,魏延彻彻底底的成了实力派,都督汉中首先要掌握相当的军权,而后汉中郡太守更是加将军封号,在地位上已经是举足轻重的实权派人物了,而当刘备公布了任用魏延的消息后,三军众将几乎是瞬间石化(一军尽惊),而在这之后,刘备为了打消众人的疑虑,也为了给魏延亮个相,吃个定心丸,因此开始大会群臣,在宴席上,刘备对魏延说道:

“今寡人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如何?”

此时,魏延也是豪气冲天的回答道:

“启禀大王,曹操若举天下而来,臣请为大王据之,若是一偏将率十万之众来到这里,臣请为大王吞之!”

这一番回答,另得刘备很是满意,而众位大臣也都被魏延的豪情所感壮(先主称善,众咸壮其言),刘备的这次宴会达到了预想的目的。

那么,刘备为什么不任用张飞担任汉中太守都督汉中地区呢?恐怕有以下几点考虑,首先的便是汉中争夺战里每个人所建立的功勋,在汉中争夺战开战的时候,张飞与马超在武都郡的下辩一带被曹真击败,而后在汉中争夺战里,赵云与黄忠的功勋卓著,众所共见,魏延虽未有明文记载的大功,但一定是表现不错,出力甚多。因此,从战功考虑,魏延似乎比较合适。

其次,便是从张飞镇守的以阆中为中心的三巴地区来看,益州的三大主要部分便是蜀、巴、汉中地区,而巴东郡、巴西郡、巴郡不仅东靠荆州,而且连接着北部汉中之地,此地民风剽悍,作战勇猛,不仅是重要的地理拱卫区域,还是重要的兵源产地,异常重要。

更何况,黄权曾经说过,若三巴有失,则益州危矣,因此三巴之地的重要性绝对不比汉中之地差。另外,一旦汉中前线失守,那么三巴重地则首当其中,是为成都的一道坚固的屏障,非绝对亲信,绝不可能镇守这里。所以,这样的拱卫成都安危的重任,自然要交到张飞的手里。

第三,汉中与荆州一样,直接面临着曹魏统治区,形式太过危险与复杂。张飞虽然能够独自率领万人独当一面,但是他的性格,却并不适合成为边境地区方面军的总负责人,张飞敬爱士大夫而不体恤士卒,这样的行为在边境地区实在是太过危险,一个不慎便会引起内部的变乱。也正是因为如此,当年在诸葛亮入蜀的时候,留下的是关羽而不是张飞。更何况,张飞的最终死亡,也是在阆中因为自己的不体恤士卒,被自己所信任的部曲的统领者帐下都督范疆、张达所杀害。因此,从这里,刘备的识人之明,也可见一斑。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十四) 关中都督 吴氏一族

那么,除了汉中都督区外,季汉集团实际上还有一个关中都督,所谓的关中都督指的就是都督关中地区的军事,那么关中地区在刘备集团的领导下吗?当然没有,所以关中都督只是个遥领的虚职,一方面为了加封某位将军,以示尊崇。另一方面,也宣告或昭示着刘备集团不忘收复失地、拿下关中,兴复汉室的宏伟的战略目标。

而此时的关中都督便是东州派里的实权人物,前文提到过的刘备的新一任大舅哥吴懿。

吴懿,这是季汉集团里的一位重量级的人物,如果单纯的去看,此人看上去是东州派的成员,而实则不然。

吴懿,并非益州本土派人士,而是来自于兖州的陈留郡,地地道道的中原人,如果拉关系的话,与刘备还都算得上是北方人。吴懿的叔叔吴匡,是东汉末年,那位无脑的大将军何进的属官,因此吴家在当时,也算是颇具脸面。

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时任太常的宗室刘焉目睹天下大乱,汉灵帝也不是平定天下那块料,因此,刘焉的内心产生了避祸割据的想法,而他所看重的地区,便是大汉西南的益州大地。

因此,在刘焉的一番运作下,他得以出任益州牧,前往益州去镇守。而在这个时候,吴懿的父亲因为与刘焉关系比较不错,因此,也就一起前来益州。毕竟当时的洛阳乃至中原,都是已经到了大乱的前夜了,对于明白人来说,还是三十六计,跑为上策啊。

所以,吴氏一族,也就在那个时候,来到了益州。因此,从这个层面来说,吴氏一族,的确是东州派,而且还是刘焉特别信任的东州派,为什么这么说呢?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十五)四百年前的一幕

说起来,这又与我国古代的一大神术,相面术有关系。而且接下来这个故事,与当初的汉文帝的生母薄姬的故事,简直是出奇的相似。

大秦末年,汉高祖刘邦与西楚霸王项羽以及众诸侯合力灭掉了秦朝,而后项羽大肆分封十八路诸侯,其中刘邦为汉王,而十八路诸侯里,有一位也是比较搞笑,其人是战国时期魏国的宗室,也就是被项羽封为魏王的魏豹。

汉二年(公元前205年)的时候,刘邦东出函谷关,收降殷王、塞王、魏王魏豹,想要一举灭掉项羽。那个时候,刘邦势力较大,汇集各路诸侯的军队,足足有五十六万,面对这样的局面,魏豹投靠于刘邦。可是不成想,在彭城一战,刘邦的五十六万大军被项羽三万精锐楚军打的大败,局势顷刻之间逆转,刘邦大败。

而在这之后,因为刘邦大败,实力的天平再一次倾向于项羽,又因为魏豹受不了刘邦的无礼傲慢,所以,魏豹就找了个借口,回到了自己的封国魏国。

这一次,魏豹一回到魏国,就立刻封锁了所有要道,宣布脱离刘邦,选择中立,并且与西楚项羽也是搞猫腻。

那么,根据《史记》的记载,魏豹之所以敢如此做,如此的大胆,其实,很大的原因还来源于一个女子。这个女子,便是后来汉高祖刘邦的妃子、汉文帝刘恒的生母,薄姬。

只不过,薄姬此刻,还是魏豹的后宫里的一位,当初有人给薄姬相面,这一看,可是不得了,因为薄姬的面相简直是大贵到了极点!因为薄姬日后能生天子!

这魏豹一听,可是高兴的不得了,薄姬是他的女人,而且还能生天子,那他魏豹不就是天子他爹吗?他儿子都是天子了,那他是啥?这么一想,魏豹就是激动不已啊。

可是事实证明,他相当天子?那纯粹是给自己添堵,因为没过多久,魏豹就被韩信与曹参给拿下,魏国也正式的划入了大汉的版图,最终魏豹因为有背叛刘邦的前科,被荥阳守将御史大夫周苛给弄死了。

而他的女人薄姬,此刻,也就不是他的女人了,成为了刘邦的女人!而二十五年后,薄姬的儿子可不就真的成为了天子,只不过,她的儿子,叫做刘恒!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十六)吴氏一族的荣耀
而与魏豹基本有着一样的经历的是刘焉父子,当时,吴懿的妹妹吴氏,也是有人给她相面,这一看,同样是相面者一拍大腿的保证,这绝对是大富大贵的征兆!而刘焉这个老小子早就有这想要自立的想法,因此这一听,内心里也是产生了相当的波动。

不要误会,这个波动,不是他自己要娶吴氏,毕竟他和吴氏的爹是好朋友,你这么做,也的确是有点太不地道了。那么,刘焉给谁娶呢?

那就是当时刘焉唯一带在身边的第三个儿子,刘瑁。就这样,吴氏嫁给了刘瑁,而吴氏一族在整个益州的地位,也就是再度直线飙升,没办法,谁让人家是益州牧的亲家呢?

可是,直到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刘焉病逝,这吴氏的大贵的寓言还是没有实现,因为刘焉也没当上皇帝啊?算了,也许在刘焉看来,这个皇帝的寓言,就应在自己的儿子身上,也值了,反正他两腿一蹬,两眼一闭,还管得了那么多身后的乱事吗?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因为接替刘焉位置的,是刘璋,而并非刘瑁,这样一来,吴氏这大贵的面相似乎又是无法应验了,除非她嫁给刘璋试试?

但是,在吴氏一族看来,也不要紧,毕竟刘瑁的地位也不低,刘璋对待自己的这个弟弟也还算不错,吴氏一族的地位在益州,也还算有保证。

但似乎是因为吴氏这面相太贵了,说的迷信一点,这吴氏太克夫,因为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前后,刘瑁得了狂疾,也就是癫狂病,挂了!这一下子,吴氏便是成了寡妇,这还算什么大富大贵的面相啊?

而刘瑁一死,这吴氏一族在益州的地位,多少也就受到了影响,但是没关系,来到益州二十年了,吴氏一族一直是上等大族,荣华富贵、地位尊崇,日子过得还不错。

而就在这个时候,建安十六年十二月(公元211年),刘备入川,一年后,也就是建安十七年十二月(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撕破脸皮,开始反攻刘璋就这样,时任中郎将的吴懿被刘璋派遣与川中将领张任、刘璝、冷苞、邓贤等人率军前往涪城一带抵抗刘备。

可这些人都不是刘备的对手,全部败退,退守绵竹一带。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也就是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吴懿索性率军投降了刘备。

对于吴懿的到来,刘备也很是开心,因为吴氏一族在益州也是颇具地位,至于吴懿的投降,自然也是因为看出了刘璋非人主,绝不是刘备的对手,故而,刘备也是直接任命吴懿担任讨逆将军,这一杂号将军的命名,其寓意,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在这之后,吴懿也是跟随刘备回师攻打刘璋,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在围困成都数十天之后,刘璋投降,益州随后也是被彻底的平定下来。而吴懿因功,被刘备拜授为护军。

在这之后,由于刘备的夫人们都病逝了,导致五十五岁的刘备,此刻是一个寡居的小老头儿,这还了得了?主公岂能没有夫人?

因此,包括刘备本人在内,整个刘备集团的重量级人物也是开始物色新一任的刘备夫人的人选。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刘备身为集团的最高领导,其娶亲,自然也是要考虑到政治的因素,绝对不是单纯的相中谁,就娶谁那么简单的。

比如早期的糜夫人,其兄弟糜竺糜芳家赀万贯,在刘备徐州惨败的时候,毅然决然的将所有的财产支援给刘备,刘备依靠着这样的财力,军力复振。

又如后来的孙权之妹孙夫人,那政治联姻的把戏,简直就是路人皆知了。而这一次,刘备刚刚取得益州便是要娶媳妇,自然也是有着接着这个机会来与益州的现有的豪强大族联姻了。

联姻的对象只有两个,一个是益州本土的大族,一个是东州派的大族。经过一番物色,吴懿的妹妹吴氏再一次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而恰好吴氏一族还是地地道道的东州派,在当时来说,是刘备首要重点团结的对象,毕竟刚来益州,对于本地的大族,刘备的内心多少还是要防范一些,所以,吴氏,也是映入了刘备的眼帘。

可是在这里,还有一个问题,一下子使得刘备相当的困惑,那就是刘备认为,自己与刘璋刘瑁同宗啊,这要是娶了刘瑁的寡妻吴氏,这传出去,这不让人笑话吗?此时,法正又出现了,他对刘备说道:

“论其亲疏,何与晋文之於子圉乎?”

所谓的晋文公与子圉,是指晋文公重耳逃难到秦国时曾娶了亲侄子晋怀公子圉的妻子怀嬴。法正认为晋文公尚且可以娶亲侄之妻而未遭受到什么非议,何况于刘备与刘瑁之间还不一定是亲戚关系。纳吴氏为妻,又有什么不可吗?

就这样,刘备便是娶了吴氏为夫人,其实这里有个问题需要明确一下,那就是吴氏的年龄。我们并不知道吴氏是否是花容月貌,甚至她连自己的名字都是没有留下来,但是她的年龄,却是应该不小了。

刘焉入蜀时为汉灵帝中平五年(公元188年),而吴懿少年丧父(少孤),如果吴氏是吴懿的亲妹妹,又嫁给了与刘璋年龄相仿的刘瑁,那么,到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吴氏的年龄最起码也要有着40岁左右了。

原因很简单,刘焉死于公元194年,那么他既然亲自为自己的儿子刘瑁操办婚事,就证明,刘瑁成婚最迟也要在公元194年。

一般情况下,古代女子十五岁及笄后,便是可以嫁人。吴氏当时的年龄,最低当为十五岁左右。因为他的父亲一定病逝于公元188年之后,因为吴懿的父亲带着自己的家族来到了益州。

这也就是说,最迟在当年,吴氏就已经出生了。可是,如果从那时算来,吴氏六岁就要嫁给刘瑁,这似乎不太符合常理。而刘瑁病逝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左右,也就是说,彼时,吴氏大概二十八到三十岁左右。所以,到了刘备完全平定蜀地后,吴氏最少也要三十五岁以上了。这个年龄在当时,那已经是中年人妇的存在了,所以,由此也可以看出,刘备此举,其实,也是有着相当的政治考量在其内的。

而在这之后,吴氏一族的地位再次直线上升,除却吴懿之外,他的堂弟也就是大将军何进的属官吴匡的亲儿子,素有豪侠仗义之称的吴班,也是在季汉军中担任将领,并且参与了夷陵之战,此人后面还会提到。

而在刘备称帝之后,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吴氏一下子成为了皇后,吴氏一族的地位再也没有人撼动的了了,而吴懿,也于同年升任为关中都督。而刘备驾崩以后,吴氏成为了皇太后,吴懿的地位自然也是再一次提升,更是受封为都亭侯,其弟弟吴班也是随后晋升为后将军、安乐亭侯。

所以说,吴懿与吴班,甚至是皇后吴氏虽然是东州派,但是这是地地道道的忠心于刘备集团与诸葛亮站在一条线上的存在,此人在季汉的地位举足轻重,后期还会提到。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十七)永安都督 江州都督

而除此之外,第三位的便是永安都督,所谓永安指的就是巴东郡的鱼复城,也就是白帝城,刘备伐吴失败后,败退回这里,而后直到刘备驾崩,刘备便一直住在了这里,改称为永安。

当刘备来到这里后,季汉面临的来自于东吴方向的军事压力一直没有减退,因此刘备便率领赵云、陈到等人亲自驻守这里,加固永安城防,囤积粮饷器械,训练士卒。

等到刘备驾崩后,永安正式的成为大臣执掌的军事都督区,第一任永安都督也就是永安战区司令便是第二号辅政大臣李严。永安战区的实力,仅次于汉中战区,实力强劲,因为这里不仅处于与吴国的交界处,而且还与魏国占据的新城郡靠近,所以出于三峡上游的永安,地位异常的重要,故需要驻防重兵来把守,据保守估计,此地当有两三万人的驻军规模。

而第四大都督区便是江州都督区,江州都督区在永安以西,即为巴郡的治所所在地,这里是嘉陵江与长江的交汇处,水陆交通可以说得上是四通八达,是联结永安与成都,运送物资军兵的重要中转地,是汉中前线、永安边境的后方重镇,再后来更是成为了汉中之后的北伐后方基地,地位也是相当的重要。

章武末年,第一任正式的江州都督为李严的好友费观,费观自从和李严一起在绵竹投降刘备后,被授予为裨将军,而后来便是升任为巴郡太守、江州都督,此时更是被加封为刘璋之前的官职振威将军,来镇守江州。

所以此刻,季汉内部的军权,有着永安战区与江州军区两大军区的兵力掌握在李严的手里。因此,在章武末年,东州派虽从朝堂被排挤出去,但是却掌握了相当的地方军政,还是颇有实力,当然,这也是刘备安排的一个结果。

(十八)南中战区

而第五大都督区,便是此次叛乱所在的地区,那就是南中都督区,也就是庲降都督区,南中地区虽然地域广袤,资源富足,但是由于少数民族聚居,且相对发展落后,使得南中地区的资源也根本无法被真正的调控。

而中央政权的郡县制虽然推行到了南中地区,可是有的地方也是一种羁縻统治,那就是要么太守为汉人,郡内的主体为少数民族部落的主要成员。或者干脆就以当地的少数民族部落的首领来担任地方郡县的太守或县令等。

一直以来,南中地区相对汉人涉及的较少,而社会也只是保持总体上的稳定,偶尔或时常会有少数民族的叛乱发生。

而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所提到的西和诸戎、南抚夷越这一战略指导方针,就使得刘备在取得益州后,结合着当时的实际情况,就必须要对南中地区进行一个相对来说有效的统治。

尤其是刘备集团在东方荆州与孙权的战争失败,在北方有暂时无法与曹魏抗衡,无论是从土地扩张还是说资源的调动、人口的聚集来说,都必须要将南中地区掌控起来。

因此,刘备在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刚刚取得益州后,便是派遣自己所信任的荆州南郡人邓方前往镇守。

(十九)首任庲降都督 邓方

邓方,字孔山,此人为人果敢,不重钱财,而且勇武异常,平素为人有威严且被人信服,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将其征辟为从事,而后在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跟随刘备前往益州,益州平定后被任命为犍为属国都尉,负责与少数民族进行接触。

也可以说,邓方此人虽然常被人忽视,正史的记载字数也比较少,但是此人却可以说是刘备集团里除了诸葛亮外,在当时的首屈一指的民族关系专家,是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不可多得的人才。

因此,深知邓方才干的刘备便是特意将犍为属国改为朱提郡,让邓方担任朱提郡太守,并且加封邓方为安远将军,这是又一个在刘备夺取益州后获得将军封号的存在,而且还是担任地方太守,这就足以看得出刘备对邓方这个不为人知的人的理解与认可,同时也突显了邓方的能力。

因为,此时的邓方除却安远将军、朱提郡太守之外,还有着一个职位,那就是季汉的第一位庲降都督。而此时,邓方则是将自己的庲降都督府选在了南昌县(今云南省镇雄),一下子离开了蜀中地带,来到了少数民族的深处确立季汉的威严。

那么,为什么称呼此地为庲降都督呢?庲降的意思指的是招徕、降服的意思,而刘备对此如此命名,自然也就寄予着他对于自己的集团能够得到南中地区少数民族的支持的期望。

同时庲降都督的设置,也证明着刘备、诸葛亮在隆中对西和诸戎、南抚夷越的战略指导方针的指导下,深明稳定南中地区对于稳定益州之地的重要性,对北伐的重要性。在庲降都督之下,还有一个副职,称之为副贰都督。

除此之外,庲降都督与江州都督、汉中都督、永安都督有一些不同的是,由于后三者所面对的主要是汉人,前者面对的是少数民族,所以庲降都督除了负责军事戍守以外,还担负着治理南中地区少数民族事务、联络处理复杂的民族关系这样的重任,因此,但凡是南中战区庲降都督的选择人选,此人一定要精通军事的同时,还要极其精通于少数民族的交流沟通,所以,南中战区的庲降都督,是一个重任,但是一个技术活、苦活。

而首任南中战区司令员、庲降都督、安远将军朱提郡太守邓方镇守南中地区七年,章武元年(公元221年),邓方病逝于南中战区司令员庲降都督的任上,在他镇守南中地区的七年里,南中地区未见得有什么动乱,这一切都要归功于邓方的治理能力,并且邓方为人深受当地的汉人与少数民族人的敬畏,故而南中地区才会稳定下来。

而此时,当刘备夷陵战败后,南中地区的不安定因素,也是出现了。当刘备驾崩后,南中地区的不安定因素,便是彻底的爆发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二十一)第二任庲降都督 李恢

李恢,字德昂,是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土派人士,而且他不单单是益州本土派,还是南中地区的本土人士,因为他的老家在南中地区的建宁郡愈元县!这一点就使得李恢对于处理少数民族问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因为他居住的地方本就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所以他更清楚少数民族的习性、心理特点、战斗方式等等。

李恢最初在郡里担任的官职,正是刘备年轻时痛恨的一个官职,督邮。当然了,此督邮非彼督邮,刘备痛恨的督邮因为要裁汰刘备,所以被刘备狠狠的用鞭子抽了一顿,但是对于李恢这个督邮,却是让刘备对其很是欣赏与信任。

除此之外,李恢的家族在建宁郡也是具有相当的实力,他的姑父爨习是郡里建伶县的县令,因为犯法,李恢受到连坐也要被免官。可是当时的建宁郡太守也就是后来的署左将军大司马府事的董和,认为李恢的姑父爨习是建宁郡的大姓,竟然没有过问这件事。

要知道,董和为官时期,执法严明,豪强大族都是畏惧他,可是此时却对李恢的姑父爨习“网开一面”,由此也足以见出,李恢一家在建宁郡是颇具实力的。

而在此之后,刘备至葭萌关南下攻打成都的刘璋,李恢认为刘璋断然不是刘备的对手(恢知璋必败,先主必成),因此,李恢便假称自己是郡里的使者,前往投奔刘备,当李恢走到绵竹的时候,遇到了刘备。

一番交谈过后,对于一个地方大族的年轻才俊的投靠,刘备很是高兴,因此刘备也是赞许嘉奖了李恢。就这样,李恢跟随刘备一路打到了雒城之下,而此时,一个重要的任务摆在了李恢的面前或者说,一个绝佳的建功机会摆在了李恢的面前。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攻打刘璋,一路势如破竹,大军直接来到成都城下,而此时,刘璋向汉中的张鲁求救,张鲁则派遣投靠自己的马超前往救援。刘备对于马超的到来,很是担心,如果说葭萌关的新兴将星霍俊能够凭借几百人击败刘璋部将向存等人的一万余军队,但是凭借着几百人击败身经百战的上将马超,刘备还是很担心的。

但是,担心的同时,刘备对于马超也是很渴望的。马超之勇,不弱于吕布,更是甚得羌胡之心。他投奔张鲁,实乃迫不得已,而起在张鲁处受到的待遇也不是很好,那么既然如此,能否将马超招揽到自己的麾下呢?

说实话,这个想法刘备心里有,但是,也许在他自己看来,这都会是个天方夜谭,但是,这个天方夜谭的想法,真的就被李恢给实现了。其实,刘备不知道的是,当时的马超也是心向刘备的,因为他秘密的向刘备请降了。(闻先主围刘璋于成都,秘书请降)

所以,李恢争取到了这个任务,那就是进一步的把马超拉倒刘备的阵营里来,因此李恢亲自前往汉中面见马超,一番交谈之后,“超遂从命”,至于交谈了什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一个“超遂从命”,便足以说明了一切。

因此,在刘备平定益州自领益州牧之后,李恢也是被任命为功曹书佐主簿,后来李恢被人诬陷谋反,相关部门已经抓起了李恢,但是刘备对李恢相当的信任,他知道李恢是绝对不可能谋反的(先主明其不然),所以刘备不但没有误解李恢,反而是更进一步任命其为益州别驾从事,一下子将李恢提到了高级官员的行列。从这,也可以看得出刘备的用人之道与识人之明。另外,李恢的被诬陷,也很有可能是因为他人的嫉妒,这才一次说明了李恢的才能。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邓方的过世另得刘备很是伤心,但是伤心归伤心,可是,如此重要的距离蜀中有两千里之遥的南中地区却是不能没有人把守,那么,新一任的南中战区司令员、庲降都督又该任命谁呢?思来想去之后,刘备的心里有了答案。而后,刘备找来了李恢,他对李恢说道:

“德昂,邓方过世,谁可以替代他担任庲降都督啊?”

此时,面对刘备的提问,李恢胸有成竹的回答道:

“陛下,每个人的才能,各有高低长短,因此孔子有云,其使人也器之,更何况此刻我大汉明主在上,那么做臣子的更应该尽忠职守,故而先灵之战的时候,名将赵冲国说道其他诸将,都不如老臣我,如今微臣私下里不自量力,认为自己可以担任,希望陛下能够考虑考虑。”

听到了李恢的话后,刘备也是笑了出来(先主笑曰),而后说道:

“朕的本意,就是任用你担任新的庲降都督啊。”

就这样,李恢正式的被任命为新一任的南中战区司令员、庲降都督,并且将其规格再一次提高,使持节,更进一步的都督当地军事,有权斩杀违反军令之人,并且还遥署李恢为交州刺史,这样的级别,已经很高了。

之前的邓方也只不过是朱提郡太守,而李恢的交州刺史,更是州级别的最高掌权者,虽然交州不在季汉的控制下,但也足以见得出其地位的提高。而刘备之所以任命李恢担任季汉新一任的南中战区司令员、庲降都督,除了李恢过人的能力之外,自然也是考虑到了其家族在南中地区的影响力,故而刘备才会有这样的人事安排。

因为他深知,自己即将伐吴,这个时候,南中地区更是需要稳定,否则后方不稳,又该如何是好?因此,刘备把南中地区交给了李恢,李恢,也就在把南中战区司令部庲降都督府进一步迁移到了牂牁郡的平夷县(今贵州省毕节),在一步深入到了南中地区的内部地区。

而刘备没想到的是,夷陵之战,他惨败于吴将陆逊之手,数万兵马、近二十员优秀的文武新秀全部战死,粮饷军械更是损失的不计其数,这样的惨败不仅将季汉直接带到了下坡路,同时,也带走了刘备的命。所以,当夷陵惨败、刘备驾崩后,南中地区的耆帅与夷帅们,认为属于他们的机会来了。

于是高定在越巂郡肆意妄为,豪族雍闿在益州郡飞扬跋扈,牂柯郡郡丞朱褒也在牂柯郡造反作乱。李恢刚刚担任南中战区司令员、庲降都督两年多,便是出现了如此巨大的叛乱问题,但说实话,这次叛乱的确不是因为李恢处置不当,而是由于季汉内部的国势来决定的。

因此,当叛乱发生之后,驻扎在牂牁郡平夷县的李恢一下子便是成为了被人包圆的饺子,益州郡的雍闿封锁了他北归之路,越雋郡的高定威胁其侧翼,朱褒更是在牂牁郡作乱,局面可以说一下子乱到了极点。

而好在,在当时,除却李恢这个南中战区司令员坚持在第一线以外,还有着其他的人也在坚守,因此,当时的李恢并不孤独,那么,另外的坚守的人是谁呢?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二十二) 孤臣职守 吕凯王伉

此人,便是吕凯。吕凯,字季平,是益州永昌郡不韦县(今云南省保山)人,也是一个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土派的南中地区的本地人,吕凯步入仕途后,最初是在永昌郡中担任五官掾功曹。章武三年(223年)刘备驾崩之后,针对于雍闿、高定、朱褒等人的交横跋扈,当时的二号托孤大臣中都护李严曾经给雍闿写了一封六张纸的信,整整六张纸,也足以见得出李严的良苦用心,他意图通过这封信向雍闿说明事态变化的厉害,但是当雍闿看到这封信之后,却并没有太放在心上,只是简单的回复了李严一张纸的信,信里的内容写道:

“听说天无二日,国无二主,如今天下鼎立,却有三种不同历法在施用,所以处在僻远地方的人深为惶惑,不知归附何方。”

这种不尊礼数,骄横跋扈到极致的态度显示出了雍闿等人当时嚣张的气焰,处在这些个桀傲不驯的人的叛乱包围圈里,李恢、吕凯等人的处境可想而知。而在这之后,为了进一步征求外援,雍闿投降东吴孙权,孙权更是遥授雍闿为永昌太守之职,摆明了是插手季汉的内政。

而雍闿既然有一个所谓的永昌郡太守的帽子,那么吕凯自然也就绕不开了。在当时,永昌郡由于地处益州西部,道路险阻,与蜀郡的联系也被叛军隔绝,更何况此时太守又处于换届期,所以,面对着雍闿,到底该怎么办是当时永昌郡所面临的一个实际的棘手的情况。

而此时,到了吕凯表演真正的技术的时候了,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吕凯与蜀郡人王伉一起鼓励永昌郡的官吏士兵与百姓,带领他们誓死抵抗雍闿,等待朝廷大军的到来!

但是话虽如此,可是此时诸葛亮并不发兵,封闭关隘,这就使得永昌郡这个偏远的地带自己要对抗雍闿的叛乱大军,着实有着难度,因此,吕凯与王伉决定,首先封锁永昌郡四境的各个险要关口,防止雍闿所部趁乱攻入永昌郡内部。而后鼓励官民士兵,储备粮食、打造军械,从而固守待援!

而在吕凯与王伉的如此做法下,整个永昌郡的官民士兵士气高昂,致使雍闿迟迟拿不下永昌郡,因此,一时间无可奈何的雍闿开始改变策略,转而想要劝降吕凯。因此,雍闿多次给吕凯发布檄文劝降。对此吕凯起初是置之不理的,他身为汉臣,岂能顺从已经叛乱降吴的乱臣贼子?而且此刻的雍闿也根本奈何不得永昌郡,吕凯为什么要投降?

但是此时,吕凯也知道,如果能够多让雍闿觉得自己可能有机会投降,那么雍闿对于永昌郡的攻势就会减缓,而这个时间一来能够使得永昌郡再一次的储备力量,另一方面,也能在最大限度的拖延雍闿的同时,等到朝廷大军的来援。但是这个拖延时间也是有个度的,雍闿一旦迟迟得不到回信,那样对于永昌郡来说,也并不是一件好事,因此,吕凯在拖延了一段时间后,终于明确的给了雍闿一个答案,他也给雍闿回复了一封信:

“如今我大汉天下,上天降下丧乱,奸雄乘势四起,对于这种情况,天下万民切齿痛恨,九州内外为之悲悼,臣民无论老少,莫不思竭尽力,肝脑涂地,来匡救大汉,消除国难!想到将军您,家族世世代代受到我大汉的恩惠,我以为您应当亲自招集人马,率先采取行动,这样一来,向上能够报答国恩,在下也不辜负先人,以求功劳著于青史,千载史册留名。可是,我哪里想到您竟然倒向我大汉的仇敌东吴,向孙权俯首称臣,背本逐末!当初,舜帝勤勉地为百姓劳累,死于苍梧之地,故而后世的史书都赞美他,以至流芳千古。想他身葬岭南之地,这是何等可悲!又周文王、周武王承受天命,到周成王的时候才大功告成。先帝龙兴立汉,海内英杰望风归附,更何况此时朝臣聪敏,上天也会降下安康。可是将军您却看不到盛衰的记载,成败的征兆。就好像那野火燎原,人行冰河,一旦火灭冰消,您还有什么能依靠呢?从前将军您的父亲雍侯,有罪于我大汉反为我大汉所封爵赐土。窦融知道炎汉将兴,故此归顺我光武皇帝,这都是流名后世,受到世代的歌颂赞美。如今,我朝诸葛丞相英才超群,明察事物未然之始,受先帝临终托孤重任,辅佐我大汉隆兴,与众相处无所偏袒忌讳,奖赏功绩不念小过。将军您如果能够翻然醒悟改弦更张,重新走上正道,则不难追迹古人,到那时,区区永昌这一小块地方哪里够您管理呢?我听说楚国对周朝不敬,齐桓公即正义责问,吴王夫差僭号称霸,晋国则抑制其势力,何况您所臣服的并非良主,谁人肯向您归服?我窃以为古人大义,为臣者不和境外之人交往,故此我前后与您是有来无往。再次收到您的檄文,发愤忘食地表述一下自己心中所想,请将军您仔细地省思明察!”

这封信明确的表明了吕凯对于大汉的忠心,雍闿得到了这封信之后,才知道自己被吕凯给耍了,可是,他也是一时半会打不到永昌郡,因此,吕凯凭借着一系列应变方式暂时的稳住了永昌郡,而他本人的恩德道义以及威望信誉也都被全郡吏民所深知,因此永昌郡的官民士兵都很信任他,由是,他也得以保全自己的名节的同时,守住永昌郡。

因此,当时的季汉,内忧的确是已经令人焦头烂额,面对这样的危局,诸葛亮到底应该怎么去应对呢?可是,针对于季汉的考验,仅仅只是内忧吗?当然不是,因为除此之外,还有着相当的外患。外患的来源,便是江东的孙权以及北方的曹魏。

这一点,同样致命,处理不慎,便是会满盘皆输,所以,对于诸葛亮的考验,才刚刚开始而已。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第三章 东连孙权 北拒曹魏

(一)曹魏的政治攻势 诸葛的绝地反击

当刘备驾崩后,夷陵大战才刚刚过去,整个季汉可以说是元气大伤,军队损兵数万,至此时,谋臣良将更是凋零殆尽。在东方,江东孙权彻底的稳定了自己在荆州的统治,江陵、秭归、夷道一线均有重兵把守,随时有着西犯的可能。

而此时,北方的曹魏,依旧徘徊在伐吴还是攻蜀的争论里,此时的汉中战区前线,魏延所部镇守兵力虽然相对充足,但是一旦曹魏来犯,诸葛亮真的有那么多的兵力派往支援汉中战区吗?所以,此时的季汉,绝对是一个危局中的危局,似乎丝毫不弱于当年刘备在长坂坡惨败后的那一幕。只不过,那时的刘备集团,几乎已经是一无所有,面对后方追杀的敌军铁骑,留给他们的,除了以命相搏,身死道消之外,还有什么可留恋的呢?

可时移世易,时间的流逝、心血的倾注,隆中对的指导下,季汉,毕竟是有了相当的家底,川蜀大地的富饶,足以惹得所有人的动心,诸葛亮是人,有的时候,人真的很奇特,在一无所有的时候,他会为了一切舍命一搏,从不知胆怯二字。可一旦拥有,便会患得患失,原因很简单,以往的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现在变成了可以为了什么去吃的更好,那也许不是美味的菜肴,可却是珍惜的滋味,他从未拥有过,又怎么舍得放弃?

那一刻的诸葛亮,是患得患失的,这不是自私,只不过,是害怕失去而已。于人来说,是为牵挂。于国来说,是为承诺。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据川蜀而图天下,已然成为了他的政治理想、成为了他愿意一辈子为之鞠躬尽瘁的目标,所以,事无巨细,咸决于亮,诸葛亮的心哪怕察觉到了什么,这条路,也会一往无前的走下去,因为,路,不论对错,无论难易,从来,都是自己选的,兴复汉室、还于旧都,嗣武二祖,恭行天罚,为了一切,血拼到底!

所以这一刻的诸葛亮,真的很担心,也是能够理解的。而除了江东与曹魏的实际军事威胁之外,曹魏政权还对季汉政权采取了政治上的攻势。

东汉已经灭亡,曹丕篡汉已成事实,那么季汉偏居益州一隅,如果想要继续存在下去,想要与占据中原大地的曹魏抗衡,就必须鲜明的打出自己的政治大纛,那就是嗣武二祖、躬行天罚、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样的政治目标与号召。

只有紧紧地延续着大汉的香火,季汉才能与占据逐渐的被人们视为正统象征的中原地带的曹魏政权相抗衡,所以,政治上的大旗、决不能倒!政治道路的走向,决不能变!这是诸葛亮以及季汉政权所面临的有一个现实考验。

而就在此时,曹魏的政治攻势开始了,就在刘备驾崩后不久,曹魏的重臣魏司徒华歆、司空王朗、尚书令陈群、太史令许芝、谒者仆射诸葛璋等相继给诸葛亮写信,“晓以利害”、陈述天命,想要让诸葛亮率领季汉投降曹魏,成为藩属国。那么,面对着这样赤裸裸的政治攻势,诸葛亮是怎么做的呢?

可以说,诸葛亮是天生的政治家,他不同于刘备的屡败奋起,也不同于曹操的诡谲多变,反而是越是危难、越是紧急,反倒越是能够抓住机会、为我所用、反败为胜!

当年单人出使江东,三寸不烂之舌说服孙权联刘抗曹,而今,在面对着北方曹魏的政治攻势,诸葛亮不仅没怕,反而是将此次当做振奋季汉国心、明确季汉政治纲领的又一次机会!

因此,诸葛亮做《正议》一篇,义正言辞的拒绝曹魏,并且再一次重申了季汉乃是天命所属,再一次凝聚了季汉的心!诸葛亮的《正议》是这样写的:

“昔在项羽,起不由德,虽处华夏,秉帝者之势,卒就汤镬,为后永戒。魏不审鉴,今次之矣;免身为幸,戒在子孙。而二三子各以耆艾之齿,承伪指而进书,有若崇、竦称莽之功,亦将偪于元祸苟免者邪!昔世祖之创迹旧基,奋羸卒数千,摧莽强旅四十余万於昆阳之郊。夫据道讨淫,不在众寡。及至孟德,以其谲胜之力,举数十万之师,救张郃於阳平,势穷虑悔,仅能自脱,辱其锋锐之众,遂丧汉中之地,深知神器不可妄获,旋还未至,感毒而死。子桓淫逸,继之以篡。纵使二三子多逞苏、张诡靡之说,奉进驩兜滔天之辞,欲以诬毁唐帝,讽解禹、稷,所谓徒丧文藻烦劳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为也。又军诫曰:‘万人必死,横行天下。’昔轩辕氏整卒数万,制四方,定海内,况以数十万之众,据正道而临有罪,可得干拟者哉!”

在这篇《正议》里,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诸葛亮深受托孤之重,誓要兴复汉室的决心!

那么,在表明了季汉的政治导向以及自己的鲜明的政治立场之后,诸葛亮还需要做的是什么呢?

那就是应对来对曹魏和东吴对于季汉的直接的间接地与军事打击与小动作。首要的便是来自于曹魏的可能存在的军事打击与小动作。当初夷陵大战刚刚开始,魏文帝曹丕就曾召集群臣商议应对吴蜀这两个小国的策略,基本上确定了若蜀胜,则魏军趁势南下取吴,若吴胜,则魏军南下收蜀。那么现如今,刘备在夷陵大败,而后又病重驾崩,这样的形式对于曹魏来说,绝对是天大的好机会,那么,如何去应对曹魏可能的进犯呢?

诸葛亮要做的,是三点。

其一,曹魏此时如果进犯季汉,有四条道路可走。第一条,便是汉中战区。第二条是从曹魏控制的雍凉地区南下武都郡、阴平郡,从侧背包围汉中战区后直奔川蜀大地。第三条便是从上庸、魏兴一带沿江西上,进攻汉中战区一带,而第四条道路,则是联结东吴,从西陵、秭归、宜都沿江而上,直取白帝城也就是永安一带。也就是说,无论哪一处进攻路线,都涉及到了当时季汉的两大战区,一个是永安战区,一个是汉中战区。

因此,面临着这种实际威胁,诸葛亮首先是加强汉中战区以及永安战区的军事防务。汉中战区由现任汉中战区司令员也就是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魏延把守,防范可能正面来犯的曹魏大军,而永安战区则由中都护、尚书令李严都督众军防守,而除此之外,在永安战区后面,江州战区则由战区司令、江州都督费观都督众军驻守,负责联结成都与汉中和永安,并且担负着对汉中与永安两大战区的后勤供应。

同时,诸葛亮相信,魏延镇守汉中战区至此已经四年多,他所实施的防御手段诸葛亮也是颇为的赏识,一旦有战事发生,魏延是绝对能拖到自己亲率大军前往支援的。

而另一方面,相比于魏延来说,诸葛亮更相信东线李严能够守住永安宫,因为魏延守护汉中战区是为了季汉,而李严守护永安宫,可绝不是单单的为了季汉那么简单。

其二,就在诸葛亮面临曹魏与东吴可能存在的军事行动的同时,南中战区叛乱骤起,这实际上是对于季汉的第五军事打击。因此诸葛亮关闭了通往南中战区的要道,决定对南中战区先采取守势。

而在这之后,诸葛亮把自己的目光看向了东方,也就是东吴的孙权。现如今,季汉所面临的来自于曹魏、东吴、南中战区的三大方面压力,最容易也是最迫切要解决的,可能,不是南中战区也不是曹魏方面的军事压力,而是江东孙权。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二)不卑不亢 再和孙权

刘备与孙权自从赤壁之战(公元208年)时期开始,便是逐渐的组成了孙刘联盟,这期间虽然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的湘水划界以及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的荆州之变、章武元年至章武二年(公元221至公元222年)的夷陵之战,但总体来说,两家联手抗曹的大方向、总传统却是一直存在的。

可以说,孙权虽然在夷陵打败了刘备,但是孙权对于刘备还是相当的忌惮,因为他听闻这个季汉的六十二岁的老皇帝在败退永安宫后不仅没有回到成都,反而是调动军队、修缮器物、督造城墙,将永安打造成了军事禁区,并且亲自在那里防守,这样的消息另得孙权很是忌惮,他害怕刘备投鼠忌器,会再一次对他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孙权虽然占据了荆州,打败了刘备,可是战线的过长使得从西起秭归、西陵东至大海的所有长江防线全部由东吴自己承担,短时间内,孙权根本没有那么大的本钱去单独面对曹魏,而且夷陵之战江东的损失也不在少数,万一此时曹魏挥师南下,而季汉再次东出,他孙权又该如何自处?

所以,孙刘两方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现实逼迫着他们不得不再次抱团取暖,原因很简单,唇亡齿寒。

所以,刘备还在世的时候,便是派遣宋玮、费祎前往江东,与孙权互通有无,联络感情,而随着刘备的驾崩,诸葛亮也是对于局势很是担忧,因为刘备在世,孙权还是忌惮颇多,可一旦刘备驾崩,孙权会不会改变了原来内心里的担忧,转而攻蜀?

并且,后主刘禅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刘备驾崩后不久,孙权便是知道了这一消息,于是孙权立刻派遣颍川人,东汉开国名将冯异的后代,时任立信都尉的冯熙出使季汉,名义是为刘备吊丧,之前刘备还活着的时候,孙权有些害怕,遣使请和,而现在刘备已经驾崩,孙权使者名为吊丧,可实际上来干什么,谁都知道。

就和十五年前鲁肃来荆州吊丧刘表是一个意思,那就是打探季汉的虚实,冯熙一从益州返回江东,立刻便是被封为中大夫,很明显,冯熙的吊丧打探的任务完成的也还不错,所以,这一点,诸葛亮也是不得不防。

因此,诸葛亮所要做的第二点紧急任务,就是继续像当年在赤壁之战时与江东联结,连接成双方平等的政治外交地位,以此来稳住孙权,缓解东线压力。

缓解了东线的压力,也就使得孙权不会再插手季汉在南中战区的内政,也使得自己可以多一个盟友。所以,当务之急,便是再次联结江东,结为盟友,共据曹魏!

而诸葛亮所要做的第三点,便是将权力过渡平稳的进行后,开始大力的恢复生产,积蓄实力,无论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战争,还是为日后的攻伐做准备,这些,都是诸葛亮必须要做的事情。

因此,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扶危生涯,正式开始!

当布置好军事防御之后,诸葛亮也应该着手处理与江东孙权的关系了,可是话虽如此,此时的季汉屋漏偏逢连夜雨,江东孙权怎么会轻易罢手?就算要联结东吴,又应该派遣谁去呢?

他自己总不能像当年那样,一叶扁舟,过江而东,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吧?

所以说,此时,是时候找个人出使东吴,联络一番了。那么,在基本上理清了思绪之后,诸葛亮派遣谁前往东吴联络孙权呢?

首先,人选出现了,此人叫做阴化。

阴化,此人在正史的记载里可谓是语焉不详,少得可怜。就连他的表字都是不清楚,但是可以知道的是,此人是河内郡人,家族应该是河内郡的世家大族,因为他的伯父阴夔曾经担任大汉的豫州刺史,后来投奔于袁绍,袁绍病逝后,阴夔随从袁绍之子袁尚,此后事迹再无记载。而阴化,应该也是在汉末来到了益州,投奔了刘璋,所以,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也属于东州集团的成员。

此人颇有才干,蒋琬对其的才能便很是推崇。在刘璋麾下效力的时候,阴化曾经在曹操拿下汉中后,作为蜀中的使者前往致敬,这次任务阴化完成的不错,颇受好评。在刘备平定益州后,阴化自然也就成为了刘备的属下。而也正是因为有过担任使者并且是和曹操打交道的经历,阴化进入了诸葛亮的眼里。

因此,在刘备驾崩后不久,阴化便是被诸葛亮派遣前往联结孙权,可是,阴化虽然说在与曹操交谈的时候,还算圆满的完成任务,但是这一次面对孙权,却并没有达到当初的那种效果。

原因很简单,当初阴化奉了刘璋的命令,是去向势力如日中天的曹操示好示弱、是去投靠朝廷、投靠曹操的,对于这样的任务,自然比较容易完成,曹操内心对于益州的归附,也定然是比较高兴的,所以才会加封刘璋为振威将军,加封刘璋的兄长刘瑁为平寇将军。

可是这一次,实际情况却不一样了,因为孙权刚刚打败了刘备,刘备又已经驾鹤西去,整个季汉的形势糟糕到了极点,换句话说,此刻的孙权集团其整体实力已经超过了刘备集团太多,是谈判交流里的掌控方主动方,你季汉的使者不是来这里投降示弱,反而是要平等联合,这天下哪有这么容易的好事儿?简直比天上掉馅饼还要困难!

所以,对于阴化的到来,虽然他也初步传达了诸葛亮想要与东吴重修于好的意思,但是却并未真正的说动孙权,或者说另得孙权满意。

无奈之下,诸葛亮也只得派遣另一个人同样前往东吴,如果能一次性联结孙权最好,就算不能够一次性成功的联结孙权,最起码也要明白,孙权此刻内心,是怎样的想法。

就这样,与阴化一样,丁厷也是出现了,丁厷,也是一个东州派,他是东汉山阳人,客居益州。至于什么时候来的,这就不得而知了。此人与阴化大体相同,都有擅长的方面,那就是文思敏捷,能言善辩。

诸葛亮曾经给当时不愿出来做官的名士杜微写信提到,丁厷、王连、杨洪等人都是与杜微比较好的朋友,比较推崇杜微,而杜微擅长儒学,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所以说,丁厷应该也是一名文士。

就这样,领了诸葛亮任务的丁厷也是前往江东与孙权交涉,可是其结果是无论是丁厷还是阴化,远远没有达到两家联合且又使得季汉不损国格、不卑不亢的地步,换句话说,就是这俩人都没谈妥。

以至于孙权后来给诸葛亮写信有言道:

“丁厷掞张,阴化不尽;和合二国,唯有邓芝。”

啥意思呢?也就是说,在孙权看来,丁厷这个人,言辞浮夸,徒有其表,阴化这个人唠嗑唠不明白,说不到点子上,不是一个合格的外交官。而另得孙权无比推崇的,是后面这个叫邓芝的人物。

那么,邓芝是谁呢?他能够在诸葛亮连派两人都没有拿下孙权的时候成功的完成使命,联结两家吗?

答案是,当然可以,小菜一碟。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三)汉司徒之后 邓芝登场

邓芝,自伯苗,义阳新野人,是东汉开国大功臣、司徒邓禹的后代,汉末天下大乱的时候,邓芝也是从荆州来到了益州定居。

具体什么时候,因为史料没有记载,但是大体可以推测出来,应该是在袁术占据南阳的时候。

南阳是邓氏一族的老家所在地,袁术占据南阳的时候,大肆的劫掠,很多大族成为了重点的“关照对象”,因此,相比于后来刘表治理的荆州各郡还算富足的现象,南阳虽然人口众多,相对富庶,可是却从袁术占据的时候开始,逐渐的没落了下来,所以邓芝,也许就在这个时候来到了益州。当然,邓芝入蜀的时间无关大事,笔者也只是一种推测而已。

当邓芝刚来到益州之后,同样也是不受到重用,这个时候,相面术再一次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时的益州从事张裕善于相面,当他看到邓芝之后,仔细地端详,而后说出了一句话:

“你年过七十的时候,会位至大将,并且封侯。”

猜测一下,邓芝当时听了这话,也许会是一个苦瓜脸,啥意思?年过七十才能到大将?他奶奶的人生七十古来稀,你现在跟我说这番话,我能不能活到七十岁都不一定呢,这也太没谱的事情了。

不过话虽如此,虽然说活到七十岁比较困难,但是这也算是一个人生目标吧,可是邓芝不知道的是,这个张裕所说的,还真的相对准确,只是他的人生飞驰来的更早一些吧。

就这样,邓芝虽然接受了相面的寓言,但是他自己也知道,志向的践行,功业的建立,还需要自己去追求。因此,邓芝也是前往了当时的巴西太守庞羲那里,因为庞羲比较善于结交士人,颇有名声,而且还是刘璋的亲家,所以邓芝也是前往投奔庞羲。

就这样,一直过了大概有十余年,因为庞羲担任巴西太守是建安六年(公元201年)的事情,所以邓芝投奔庞羲也应该在建安六年之后,那个时候,刘备也正要前往新野一带。

到了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夏,刘备平定益州之后,邓芝的人生上才出现了第一个正式的职务,郫城府邸阁督,这依旧是一个不入流的小官,但是真正的金子,所需要的,是足够的耐心,因为上天对你的考验,就是时间。

刘备平定益州以后,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各地溜达溜达走一走,当然,他绝对不是单纯的为了看风景,而是为了寻访各地,消除不安因素,选拔人才。

当刘备来到郫县的时候,便是遇到了邓芝,刘备这个人还有个爱好,就是愿意与人唠嗑,他通过自己亲自唠一唠、了解了解,着实为季汉选拔了一批优秀的人才,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他唠过的磕、谈过的人,太多了。

而邓芝,很显然,便是其中之一,当刘备与邓芝唠嗑之后,邓芝也知道,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因此,便是将这么多年自己的进步与想法通通的告诉了刘备,并且似乎也给刘备说了说当前的形式以及做法,为什么说似乎呢?因为两个人谈了什么,没有人知道,但总之,唠嗑之后,刘备对邓芝很是认可,非常高兴,并且感到很是惊奇,随后便是擢拔邓芝担任郫县的县令。

虽然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县令,但是对于邓芝,刘备是很看好的,因此不久之后,邓芝便是升迁为广汉太守,一下子成为了大郡的郡守,这足以看出刘备对邓芝的重用。

邓芝也的确是不负众望,他每到一个地方,不仅自己清廉严谨以身作则,而且在任的时候,都是有较不错的政绩与声名,因此,在建安二十四年五月刘备称汉中王(公元219年)左右的时候,邓芝也是入朝,担任了尚书。而与他同时担任尚书的,还有名满天下的才智之士、后来接任尚书令的东州派刘巴。而当时的尚书令,便是法正。

所以,在这样的任命搭配里,邓芝跻身于尚书台,也足以见出他的能力与刘备对他的重视程度。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四)毛遂自荐 出使东吴

而在这之后,邓芝便是一直在尚书台的班子里工作,直到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夏四月刘备驾崩后,有感于当时季汉相对危险的外交环境,又得知了阴化、丁厷等人的出使结果之后,焦急的邓芝也是直接找到了当时的丞相诸葛亮,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丞相,现今主上尚且年幼,而且在位不久,我们应该派遣使臣重新与东吴结好啊。”

能够说出这句话,便足以证明,对于当时的政局,邓芝也是有着清醒的认识,而邓芝也是认为,季汉与东吴,是必须要联手的盟友一般的存在,季汉需要东吴,东吴也同样需要季汉。

原因很简单,两家都打不过曹魏,只有季汉与东吴展开邦交,才能够平等共存,而一旦双方任何一方与曹魏展开邦交,就只有投降或者屈从,哪会有平等的邦交?因为曹魏想要的,是一统天下,灭了两家。

这也就是说,邓芝与诸葛亮一直主张的东和孙权这一想法,是不谋而合或者说持赞成态度的,这样一来,就使得诸葛亮也暂时头疼,该找谁去出使东吴这一问题,有了解决的方案,于是诸葛亮对邓芝说道:

“伯苗啊,我想了很久,不知道任用谁,现在,我想我找了那个人选了。”

邓芝也是开口问道:

“丞相,不知道是谁?”

“就是使君你啊。”

其实,不难想象,在邓芝没有自告奋勇去找诸葛亮的时候,谁人出使江东,的确是一个困扰诸葛亮的问题,因为作为和孙权亲自打过交道,且到现在都十五年之久的人来说,诸葛亮明白孙权的秉性以及孙权的难对付所在。

而这一次,邓芝的出现,自然帮助诸葛亮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也可想想象的出来,邓芝此来,应该是有着毛遂自荐的心理的,就这样,后主刘禅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冬十一月,在前两次联结东吴不顺利的情况下,邓芝作为季汉的使者,带着诸葛亮的殷切希望,奉命出使东吴,联络吴主孙权。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五)东西联结 是岁通好

当邓芝到达东吴之后,孙权果然摆起了架子,那就是并没有立刻接见邓芝,因为孙权此刻也是相当的疑惑。他也搞不清楚,季汉到底现在是个什么态度,诸葛亮到底能不能支撑住危局?能不能等不到曹魏进攻,季汉自己就垮台了啊?

另外,现如今的形势,东吴整体是要远远强过季汉的,诸葛亮应该是求着他孙权,而绝对不是他孙权求着诸葛亮。因此,在这样的环境下,孙权则想当然的认为,自己应该是联合的主导者,就算与诸葛亮联合,那么各项条件,也必须要有利于东吴,这才是孙权端架子的一种考量。

而对于孙权的这种猫腻心理,邓芝自然也是一清二楚,于是为了化被动为主动,邓芝也是直接出手,亲自上表请求求见孙权,邓芝在自己的表文里,开宗立意的写道:

“臣这次来出使,实际上也是为了东吴,不单纯的是为了季汉。”

这意思就是,我不是来救我们自己的,实际上,是来救你孙权的,很显然,邓芝的一席话就是表明,我季汉虽然现在式微,但是你东吴的处境同样好不到哪里去,说句不好听的话,咱们现在就是一根绳上的蚂蚱,一个完蛋了,另一个早晚也废废,在这种关头下,想要都生存下去,唯有联合。

同时,这就是要让孙权明白,季汉与东吴联合,不是求着东吴,不是你东吴的属国,而是大家在危急关头、互相尊重、互相平等的正常的邦交关系,你孙权就不要妄想着趁着这个机会捞一把利益,压我们一头,至于怎么办,这一次,邓芝把球踢给了孙权,那意思就是,你看着办吧。

而此刻,孙权也是个聪明人,他自然明白邓芝所说的是怎么一回事儿,那么既然如此,也就不妨看看邓芝怎么说。

于是孙权接见了邓芝,他也是开门见山,直接对邓芝说出了他的担忧:

“孤原本也是想要与贵国和亲,只是孤也担心,汉主着实年幼,又国小而国势困顿,如果曹魏一旦乘虚进攻的话,蜀汉还能够保全自己吗?所以,孤对此,也是相当的犹疑啊。”

可以说,孙权的话,也是相当的坦诚,最起码孙权对于此刻东吴面临的局面,也是有着清醒的认识,而对于诸葛亮能否安稳政局,使得季汉稳定下来,这在孙权的心里,也着实是没谱的事儿。

所以,邓芝既然作为季汉的全权代表,那么他来到这里,自然是代表了诸葛亮的意思,孙权也就此想听听,这卧龙,究竟还有没有当年一叶扁舟过江,说服自己下决心决战曹操的那样的气魄与智谋!

而对于孙权的疑惑,邓芝也是开口说道:

“吴王,吴、蜀二国,占据着益、交、荆、扬四州之地,已经具有天下的一半,大王您乃是命世之英,我家丞相亦是一时之杰也。更何况,我大汉有山川重险之固,而东吴则有三江阻隔之险,若我们双方合此二长,共为唇齿,互为犄角,那么,进则可并兼天下,退亦可鼎足而立,这是自然而然的道理啊。”

“况且,臣私下里为大王考虑,而今大王如果想要委身侍奉曹魏,那么魏必上望大王亲自入朝臣服,而下求太子去作为人质。那个时候,一旦大王你不听从曹魏的话,那么,曹魏便会有理由讨伐你,而到了那时,我大汉也一定会看到有利的地方而趁势顺流东下,这样一来的话,臣恐怕扬州荆州的土地,就非复大王之有了。“

邓芝的一番话也是说完了,接下来,他要做的,便是等待,等待孙权自己做出正确的选择,给邓芝一个满意的答案。

邓芝此话,说的很是在理,他的确也是考虑到了东吴的安危,其实说起来,孙权所担心的,无非是一下三点:

其一,季汉到底能不能挺得住。

其二,与季汉联合,有没有什么好处。

其三,如果不联合季汉,万一自己跟曹魏尿不到一个壶里去,该怎么办?

而由于孙权与刘备,从赤壁之战开始,一直处于联盟状态,虽然中间摩擦也是相当的巨大,但毕竟双方之间还是有着这么一个传统,只要把遮羞布一盖,大家握手言和,照样可以一起喝酒、一起吃肉。所以,其实在孙权的内心里,还是倾向于与季汉联合的。

而邓芝的话,首先在吹捧孙权的同时,告诉孙权,我家丞相诸葛亮绝对是安稳大汉的一把好手,这一点你大可放心。其次邓芝的话也是在给孙权信心,季汉与东吴占据天下土地一半,人口、甲兵加在一起,也足以达到曹魏的一半以上,并且占据着地理天险,一旦两家联手,就算是曹魏,也得掂量掂量。而且,邓芝没有直接告诉孙权,与季汉联合,孙权会有什么好处,反而是告诉孙权,与我们联合,你比较安全,时局有利,能兼并天下,时局不利,也可划江而治,自保不是问题。

更何况,邓芝明确的告诉孙权,与曹魏联合,你想要平等互利,那简直是自己给自己下套,门儿都没有,如果你孙权真的傻,往里面钻,那么到时候,我大汉可是不会惯着你,有便宜不占那是王八蛋,我们会傻到你被曹魏攻打的时候而无动于衷吗?

反正咱们又不是盟友,我大汉为啥要帮你?所以邓芝的话,不但没有正面回答或解决孙权所期待的与季汉联合的利益,反而是接着曹魏威胁孙权的时候,顺带表明了一下,我大汉虽然在夷陵之战败的裤衩子都快当出去了,但是也是有着相当的实力给你东吴一下子。

言外之意就是,我们还有相当的实力,跟我们联合对抗曹魏,大家抱团取暖,你怕个球啊?我们又不会强迫你到我们这里来投降,咱们是和平友好的共处而已,有肉一起吃,西北风咱们一起喝是也,所以,孙权兄弟,你自己也好好的掂量掂量吧。当年我大汉先帝刘备只剩下两万来人,你还敢与我们联合对抗曹操,怎么的现在我大汉强于当年,曹丕不如曹操,你孙权怎么还怂了呢?

就这样,面对邓芝的话,孙权也是沉默了良久没有说话(默然良久),很显然,邓芝的话说到了孙权的心坎里了,而后,在经久的思量后,孙权也是开口说道:

“君言是也。”

很显然,邓芝说服了孙权,就这样,孙权“遂自绝魏,与蜀连和,遣张温报聘于蜀。”

而两家这一年也是“是岁通好”。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六)外交国格 明争暗斗

就在邓芝回国后不久,后主刘禅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夏,孙权为了进一步的与季汉联络,也是特意派遣辅义中郎将张温出使季汉。

实际上对于张温这次出使,孙权也是相当看重,那就是既要把事情办明白了,又不能有损自己的地位,要保持着与季汉外交过程里,东吴占据上风的这种优势局面,因此,孙权也是对张温说道:

“您本来不应该远出的,只是孤担心诸葛亮不了解孤与曹魏往来的用意,因此委屈您出行。如果山越祸患全部消除,我们便会对曹丕发动大举进攻。作使者的道理,即接受命令但不接受言辞。”

孙权说这番话,实际上是对时年三十二岁的张温,略微的有些不放心,但同时也是把自己的近来的主张告诉诸葛亮,至于想要大举进攻曹丕,那也是不太现实,只是孙权为了安稳诸葛亮与自己联合的一个借口而已。

而张温也是据此回应道:

“大王,臣在国内没有作过亲信大臣的谋划,前往他国外交也没有独自应对的才能,恐怕没有传颂国家声望的能力,又没有当年郑国子产阐述事理的能力。然而诸葛亮为人,也是见识透彻,善于谋划,必定了解您的圣明的思虑和屈伸权宜的计谋,加上朝廷天降恩惠,推测诸葛亮的内心想法,一定不会有什么猜疑。”

于是,张温便是出使季汉,而张温到了季汉以后,也不知道是因为真的感慨于诸葛亮的能力,还是想要通过外交辞令来当做客套话,在他给后主刘禅的表文里,对于整个季汉是大加称赞。

他称颂后主刘禅是商高宗、周成王那样的明君,更是称赞诸葛亮是贤良的大臣,而季汉朝廷的精英们多的就像是群星璀璨一样,远近各处的人,都是瞻仰着季汉的威望,望风而来。而且,张温在自己的表文里,还这样写道:

“我国勤勉军队国力来安定江南之地,希望与有道之君一起统一天下,倾心协力共同规划,就像那滔滔河水一样,绝无反顾之心。而今,只是因为战事频频猛烈,我们可供役使的军力实在是太少,故此只好忍受曹魏卑鄙之徒强加的耻辱。现我王特派下臣张温疏通情况来表达友情。陛下您推崇礼义,不应以此为耻而忽视我的请求。臣张温自遥远的边境,直到贵国首都之郊,频频蒙受到贵国殊礼接待,恩诏不断传至,我受此荣耀感到惶惧,又感到意外的惊奇和不安。谨此奉献我主致陛下信函一封。”

在这封表文里,看上去没什么问题,可是,要是孙权看到了,非得气死不可,实际上孙权后来也的确是相当的生气。因为张温极力的称赞季汉、称赞刘禅诸葛亮也就罢了,按照孙权的意思,是跟诸葛亮解释一下自己之前与曹魏联合的问题,可是在张温的表文里,却像是在认罪、开脱、求原谅一样,这可气坏了孙权。

另外,张温自称自己来自遥远的边疆,啥意思?东吴就是季汉的臣属,是边荒不毛之地吗?这意思是在说我孙权是野人吗?

诸葛亮对你那么礼遇,还不是看在我孙权的面子,看在我东吴的实力方面?两家联合,本该以我东吴为主导,可是却硬生生的让你张温给说成了我们屈居老二,他奶奶的,这算是什么使者啊?这不卖国求荣吗?

所以,对于张温这样的表现,孙权虽然明里不好说什么,可是暗地里却是恨透了张温。而另得孙权生气的,还不仅仅是这一件事,由于张温在诸葛亮的眼里,表现的很好,所以受到了季汉内部一致的推崇。

没办法,人家如此的真诚,又这样的夸赞我们,放在谁身上,谁不高兴啊?可是,张温越是受到礼遇,孙权就越是生气,另他更生气的,还在后面。

等到张温出使任务完成,即将回到东吴的时候,不仅季汉朝廷所有朝臣几乎都来送行,而且诸葛亮出于礼节上的往来,再一次派遣邓芝护送张温回国,表达友好之意。

而这在孙权看来,又是相当的生气,这让你出使一趟,事儿倒是没办明白,自己这小生活、小朋友圈处的倒是不错啊,这都有人来送你回来了?

这还不算,在送别之际,张温的表现,也是另得孙权更加的不满意,在张温即将回国的时候,几乎全体的季汉官员都来了,可以说规格荣宠至极,几乎国士一般的待遇。

而这,也正是诸葛亮的高明所在,笼络腐化了一个张温,张温回去以后,便是会有着千千万万个张温出现,那个时候,就不信他东吴对于我大汉的态度,不乖乖的回到正轨上来。

而此时,来送行的人里,还差一个人,此人,叫做秦宓。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七)唇枪舌辩 益州第一嘴炮

秦宓,字子敕。广汉郡绵竹人也,此人是蜀中有名的才士学者,名声相当的大,而且为人相当的拽。

秦宓年轻的时候,便是才名外露,州郡多次征召他做官,秦宓只回了两个字,不去,四个字就是老子不去。八个字就是老子有病(称病),老子不去。

从此以后,这八个字就基本贯穿了秦宓的前半生。

汉献帝兴平元年(公元194年)的时候,当时的益州从事王商给秦宓写信,意思是贫困的生活啥时候是个头啊,你来和刘璋见见面,不行吗?对此,秦宓写了封信回给王商,意思还是八个字:

老子有病,老子不去。

那么,不去做官的秦宓在家干啥呢?在家读书、治学、打嘴炮。此人颇为的不屑于纵横家的学说,但是但凡是书,他都看,全才的人物,道理就是,打败敌人,当然也包括打嘴炮打赢敌人,那就要了解敌人的一切。所以,秦宓的名声,越打越大,行为也是越来越拽。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平定益州之后,当时的广汉太守夏侯纂请秦宓出任师友祭酒,兼任佐吏之首,并且还尊秦宓为仲父。这种尊荣,也是相当高规格,秦宓还是老样子,八字真言:

老子有病,老子不去。

可是这一次夏侯纂也是铁了心,你丫的天天有病,二十年了,你得的是啥病啊?咋还没死呢?

那么夏侯纂是谁呢?此人生卒年不详,但是他绝对是刘备的老班底,早在刘备担任虚职豫州牧的时候,夏侯纂便是投奔了刘备,并且从那以来,一直跟随刘备周旋,不辞危险。

而刘备一入川,便是把夏侯纂任命为广汉郡的第一任郡守,也足以看出来刘备对夏侯纂的重视程度。但可惜的是,夏侯纂没过多久就病逝了,所以他的事迹也是无法显露太多,不过,这无伤大雅。

而这一次,夏侯纂既然来到了这里,那自然也是要秉承刘汉集团一致的传统,招揽人才,秦宓这么有名气,自然是要为己所用的。

于是,夏侯纂便是领着功曹古朴、主簿王普,带着酒食前往秦宓家宴饮交流,劝他出来做官,而秦宓既然说了自己有病,也就依然躺在床上。而此时,看到这尴尬的一幕,夏侯纂也必须要率先打破沉闷,化解僵局,于是夏侯纂问古朴说道:“我听说你们益州养生的酒肴食具,实在远远胜过其他州郡,不知文人才士比其他州郡如何呢?”

古朴也是回答说:

“自前汉以来,益州人士的官职爵位或许没有其他地方的人士那么高,但谈到著书立说为世人师法,那我们益州,决不比其他地方差。严君平读黄、老而写下《老子指归》,扬雄读《易经》而著述《太玄》、读《论语》而著述《法言》。司马相如为汉武帝制作封禅的文告,这是今日天下人人皆知之事。”

这古朴吹牛皮的意思彰显无疑,也许夏侯纂心里想的是,牛逼个啥啊?这么厉害不还是被我们给攻下来了?但是他嘴上却不能这么说,因为这些人太过于擅长打嘴炮,一个人夏侯纂尚且不是对手,这么多人,夏侯纂还不得让唾沫给淹死?

更何况,这一次夏侯纂来这里的目的,是秦宓,于是夏侯纂继续说道说:

“仲父如何呢?”

而此时,早就装病装不下去的秦宓终于上场了,为啥说他装不下去了?此人最是擅长打嘴炮,一看古朴说的那么过瘾,这货早就忍不住了。于是他坦然的接受了夏侯纂对他仲父的称号,并且用笏板拍打着自己的面颊,也就是打脸的说到:

“小夏侯啊,请您不要认为仲父我说话不够谦虚,让我为您讲一讲本州的源流始末吧。”

紧接着,便是秦宓的嘴炮吹牛时刻,他说道:

“蜀有山名汶阜,长江源出此山之中,天帝使它得到昌大,神灵使它取得福祉,因此蜀地沃野千里。江、河、淮、济四大河流,长江居于首位,这是其一。大禹出生于石纽,即在现在的汶山郡。当年尧遭受水患,鲧治水无功,禹疏长江决黄河,使它们东流入海,为民消除祸患,自从有人类以来没有谁的功劳能超过他,这是其二。天帝通过房、心、参、伐的星象,来决断推行政令,参、伐二宿为益州分野,三皇乘祗车出谷口,就是现在的斜谷。这就是本州的始末纵横,请您平心而论,它比天下其他地方如何?”(上述话太过嘴炮,故而摘录于翻译原文)

闻言,夏侯纂也是愣在了那里,益州第一嘴炮之名,果然名不虚传啊,说着自己谦虚,你这谦虚个粑粑啊?因此,迟疑半晌,夏侯纂竟然也是无言以对。很显然,这一次嘴炮,秦宓获胜了,但是,嘴炮是嘴炮,我刘备都来了,你还敢不出来做官吗?

在这之后,秦宓也是担任了益州从事,那么这样一个人,为什么在这个时候出来当官呢?刘焉、刘璋的时候,他不出来,刘备一来,他就出来了,是因为刘备威胁他们?

显然不是,因为刘备集团不但给足了秦宓面子,同时,这个集团的行事作风等等,很显然也是得到了秦宓逐渐的认可,在益州本土学者里,秦宓掌握了相当的话语权,他这第一嘴炮便是当时益州中央评论社的代言,只要他说刘备好,那么会有相当的人说刘备集团好,从而拥护刘备集团。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的时候,刘备准备誓师伐吴,这时候除了赵云等人劝谏以外,秦宓也出现了,他对刘备说道:

“天时必无其利。”

意思就是说,不占天时,这一次出征,就像是孩子咳嗽老不好那样,多半是废了,刘备这一听,勃然大怒,老子刚要去打仗,你劝阻也可以,你说的委婉点,或者说点好话不行吗?这不是诅咒我吗?来人,给我拉下去,砍了!

而此时,多亏诸葛亮的营救,刘备才收回了成命,没办法,这个人实在是杀不得,益州第一嘴炮的威力,谁敢小觑啊?再者说,身为益州本土派的代表,秦宓的意思估计也能代表一部益州人士的意思,也是为了季汉朝廷考虑,怎么能在此大军出征之际,激化内部矛盾呢?

更何况,诸葛亮本身,也是不太赞成此次出兵的,所以,对于秦宓,自然是要营救的,因此,在这之后,秦宓也是由死罪改成了下狱囚禁,总之算是捡回了一条命,而对于诸葛亮,秦宓,自然也是多了相当的感激。

而这一次,张温要回家,临别之际,益州第一嘴炮,终于也是又迎来了一个表演的机会。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八)该我上场表演了!

而针对于所有人都来了,就秦宓还没到,诸葛亮也是挺无奈,因为他对于这个第一嘴炮也是相当的给面子,更是请秦宓担任了左中朗将、长水校尉。而对于秦宓晚到,诸葛亮也是多次派人去请,终于,秦宓出现了!

张温,第一嘴炮来也,可敢一辩!(当然,本话纯属调侃)

而此时,张温在这一段日子里,因为受到了季汉朝廷一致的称赞,多少也是有些飘,所有人都来为自己送行,这怎么区区一个秦宓,这么大的架子,还得让老子等他吗?

于是张温开口问诸葛亮说道:

“敢问丞相,秦宓何许人也?”

闻言,诸葛亮知道,有好戏看了,第一嘴炮之名,岂是你能惹得起的吗?要说,诸葛丞相有的时候,也是有点坏坏的,他面对张温的询问,只是平淡的说道:

“啊,他只是益州的一个普通的文学学士。”

丞相啊,我想,您要是告诉张温秦宓秦嘴炮的履历,这张温是绝对不会嘚瑟的,果然,诸葛亮这样一说过之后,张温也是颇为的不屑,区区一个文学学士,就有这么大的架子?来,我跟你baitou一下。

这一次,张温算是掉坑里,他会后悔,自己不应该主动挑衅的,只听得张温询问秦宓说道:

“秦大人,我想请问,您学习吗?”

秦宓一听,唉我去,来找事儿的啊,这不正合我意吗?于是秦宓开口说道:

“我大汉五尺高的孩子都学习,您又何必小看人!”

闻言,张温又问道:

“秦大人,天有头吗?”

“自然有头。”

“那不知秦大人看来,头在何方呢?”

“自然是在西方,《诗经》说‘于是眷恋西望’。由此推论,天有头,故而头在西方。”

“既然如此,那么请问秦大人,天有耳朵吗?”

“张大人,天高高在上却能听到地下声音,《诗经》有言,‘鹤鸣叫于水泽,声闻于天’。如果上天无耳,用什么来听?”

“那请问秦大人,天有脚吗?”

“有的,《诗经》说‘上天的步履那么艰难,那人已不可靠’。假如上天没有脚,凭什么行走?”

实际上,说到了这里,张温已经冷汗直流了,也许他心里会暗地骂诸葛亮,你丫的骗人啊,这货嘴炮的功力应该已经是巅峰大成的境界了,这咋啥也难不住他啊?

而看了看自己的血条以及蓝条,闪现也交了,就只剩下最后的蓄力一击了,于是,张温开口问道:

“秦大人,天有姓吗?”

“自然有姓。”

闻言,也许张温会哈哈哈大笑起来,这不傻子吗?天有姓,扯淡吗这不是,于是他继续问道:

“秦大人说天有姓,那么敢问秦大人,天姓什么?”

“天自然姓刘。”

“哎呦,您怎么知道天姓刘?”

“这有何难?当今天子姓刘,因此而知道天姓刘。”

“那敢问秦大人,太阳诞生在东方吧?”

“虽然它诞生在东方,而最终归宿在西方。”

整个两个人的辩论,按照史料的话说就是一问一答如山中回音,应声随出,这秦宓基本上就是属于:

Frisit blood duoble kill Trible Kill quatary kill Penta Kill

而在这样的辩论下,张温对于秦宓也是相当的佩服,实际上就是张温自己也明白,拉倒吧,快赶紧回家吧,别在这丢人现眼了!

就这样,整个张温出使季汉,总体来说,在外交场合上,季汉占据了相当的上风。这不,当张温回到东吴以后,勃然大怒的孙权从此以后对这个张温也是相当的不待见,这样的使者,还是别用了,在整两个张温出来,东吴还不废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九)天无二日 土无二主
而此时,作为大汉的使者,邓芝再一次见到了孙权,这一次孙权没有拖沓,而是直接接见了邓芝,而此时,为了更进一步弄清楚诸葛亮的用意,孙权对邓芝说道:“如果天下太平的时候,两个君主分别统治,不是很快乐吗。”

闻言,邓芝也是明白,孙权这小子,又在给自己挖坑啊,于是邓芝开口说道:

“吴王,臣听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如果魏国灭亡之后,大王还未深识天命。那为君之人就各自去光大自己的仁德,为臣之人各自竭尽自己的忠诚,而为将之人则握棰擂鼓,争战才刚刚开始。”

邓芝的话说的已经很明白了,那就是曹魏一旦灭亡,孙权所应该顺承的天命,只有归降于大汉,如果孙权不这么做的话,那么咱们两家在开打,谁给你来个两家其乐融融啊?

实际上,孙权不是这么想的吗?自然也是,只不过,他这么说,还是为了试探一下邓芝而已,于是孙权也是大笑着说道:

“您确实很真诚啊。”

就这样,在建兴元年(公元223年)冬十一月邓芝出使东吴,直到建兴二年(公元224年)夏,在前面宋玮、费祎、丁厷、阴化等人的出使铺垫之下,加之邓芝的能力与努力,诸葛亮再次与孙权、季汉再次与东吴确立了较为牢固的盟友的关系,不得不说,邓芝在这一过程里,的确立有大功。

这也才有了孙权在给诸葛亮的信中说的那样:

“丁厷言辞铺张浮艳,阴化不能完尽;能和合两国的人,只有邓芝。”

可以说,这个评价,相当的准确。

(九)天下大势的安排

其实,我们也可以回过头来再仔细看看为什么这一次孙权在邓芝的出使下,便是最终同意了诸葛亮重新联结的要求呢?孙权同意了重新联合之后,就真的是一心与季汉交好吗?

当然不是,国与国之间,从来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认真,你就输了。

实际上,在夷陵之战后,曹魏、刘汉、孙吴三方势力暂时出现了一种互不结盟、三方对立观望的格局。

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之战时,诸葛亮出使江东,刘备孙权联盟开始,到汉献帝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十月孙权接受曹操的条件出军荆州袭杀关羽,十一年的时间里,基本上是刘备、孙权维持着孙刘联盟来共同对抗曹操集团。

虽然双方中间曾发生过龃龉,围绕着荆州地盘的争夺多次争论直至刀兵相见的地步,但因为有着诸葛亮、鲁肃的居中调和,刘备、孙权也能根据实际情况而妥善迅速的调整自己的部属,最终双方湘水划界,暂时的稳定了两家的联盟。

而这种联盟,其实本身就不可能单纯的成为一方依赖一方,或者两家共同做大的这种局面。今天曹操是孙刘的共同敌人,一旦孙刘一方的实力迅速做大,那么都不用到明天,一天之内双方会立刻反目成仇,甚至与曹魏联合起来,制服另一方。

因此,三家势力的关系的改变,是基于各自实力的发展变化的,因此,在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十二月刘备正式进攻益州开始,截止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五月刘备进位汉中王之后,孙权看到了短短的不到七年的时间里,刘备集团实力成长的迅速,这一点,他怎么能不担忧?

因此,从那时候开始,一直以来便有着不稳定因素的孙刘联盟,双方的矛盾,便是开始大范围的激发了。作为刘备一方的主张联结江东的诸葛亮,无法阻止刘备的冲动,而刘备一方的重将关羽,在对待东吴问题的处理方式上,也存在严重的不妥,这就使得,在刘备集团来说,跟孙吴撕破脸皮,已经准备好了。

对于东吴一方来说,一直主张联刘抗曹的鲁肃过世之后,在东吴内部,短期内根本没有太多人将联刘抗曹再次提出来,更何况,刘备的实力的确是突飞猛进,对于东吴来说,在不加以制止,那以后真的就控制不住刘备了,所以,在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至刘备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这段时间里,孙权采取了与曹魏联合,来制衡刘备的策略。

事实证明,在这双方的打击之下,刘备集团连续遭受晴天霹雳,国事危殆至极!可是,在这个时间段里,不但三方的军事格局、地理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对于刘备集团与曹操集团来说,政治局面也发生了相当的变化。

曹操、刘备的相继过世,使得三方的政治局面,再一次出现了转机。对于东吴一方来说,孙权虽然暂时与曹魏联合对付刘备,可是孙权知道,过去他与刘备的联盟,是因为刘备比他弱,孙权会在联盟里占据主导地位,就算刘备实力骤增,也充其量是与自己持平,还比较可控。

可是曹操却不一样,曹操的实力强过自己太多,并且对于江东的野心也从未停止过,不是说刘备不想消灭孙权,但是比起刘备的野心,曹操的野心显露的更明显,一旦与曹操联合,那么孙权甚至连刘备在与他联盟时的地位都无法得到,孙权能得到的,就只有臣服而已。

更何况,相比于刘备来说,自赤壁以来的十多年,孙权与曹操交手的次数不在少数,这样一个人来当朋友,很明显比刘备危险多了。所以,孙权与刘备,虽然荆州、夷陵,脸皮撕破的相当的激烈,但是从传统来说,两者的关系,还是相对比较容易恢复的,因为在当时的天下来说,他们,都是弱者的一方。

因此,孙权才会惧怕,从而想要与刘备联合。他惧怕的,不全是刘备,是继承魏王曹操的位置,并且篡汉称帝的魏文帝曹丕。而刘备也是在给孙权的信里,毫不避讳的流露出自己的歉意,因为当时的季汉实在是太危险了。

当年孙刘联盟,其实很大的原因来自于外部曹操集团大兵压境的现实压力,唇亡齿寒就是这个道理,像是逼迫他们不得不抱团取暖,而现在,孙权同样面临这样的巨大的军事压力。

魏文帝曹丕篡汉自立后,改元黄初,在刘备与孙权夷陵大战的时候,曹丕并没有接受刘晔的建议,发兵攻打东吴淮南一带,错失收拾孙权甚至吞并江东一带的大好时机,而等到刘备与孙权开始慢慢的恢复联络的时候,曹丕又要雄起了。

因为在曹丕封孙权为吴王,以孙权为自己的藩属国,并且在夷陵大战结束后,魏文帝曹丕令孙权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魏国去做人质,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很好地控制孙权,这一点,孙权当然是断然拒绝,那么,既然他拒绝了曹丕,曹丕自然不会放过他,于是,曹魏针对于东吴的大规模的军事打击,也就此开始。

这场战争从魏文帝黄初三年(公元222年)九月开始,至黄初四年(公元223年)三月结束,共五个月的时间,也就是说,刘备夷陵那边刚刚打完仗,曹丕就在东线给孙权搞事情了,而且这次曹魏一方出兵的规模也是相当的大。

大军总共三路,西路军主将上军大将军曹真、左将军张郃,从江陵一带发起进攻,中路军大将军曹仁,从濡须坞一带发起进攻,东路军征东大将军曹休,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从洞口一带进军东吴。这一次,曹魏能征善战的将军,曹家的精锐几乎全来了,可是打了半年,由于东吴一方沿着长江一线紧密防守,又援军开赴相当迅速,抓住战机,反败为胜,使得曹魏三路伐吴的计划最终破产,曹丕亲自坐镇宛城,也是没什么卵用,因此,这一次交战,曹魏宣告失败。

可是,仅仅过了不到两年,魏文帝曹丕黄初五年(公元224年)七月,曹丕再次兴兵来到徐州广陵一带,准备大举伐吴,可是面对长江天险,曹丕自己都不得不感叹自己虽然骑兵陆军强大,但是水军的确是不行,因此,这一次出击在东吴的据险防守下,曹丕再一次无功而返。

可是针对于孙权的不听话,曹丕很是生气,于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再一次兴兵十余万来到广陵一带,意图进攻东吴,可是加之天气不好等因素,这一次曹丕的伐吴的军事行动再次失败。

而从这之后二十多年,曹魏都不曾在主动攻击过东吴。所以,当时相比于季汉面临的压力,孙权所面临的来自与曹魏的压力,同样不小,那么既然如此,就应了邓芝所说的话,孙权不与诸葛亮重新联盟,又去与谁联盟呢?

可是,孙权这小子,绝对不是省油的灯,他既然可以和诸葛亮联盟,同样也能够与曹丕缓和关系,孙权部属了刘璋的儿子刘阐担任益州刺史,驻扎在交州与益州的边境,来扰乱季汉。

同时,孙权又支持南中地区叛乱的雍闿,遥署其为永昌太守,这一手,很显然是孙权做给曹丕看得,目的就是缓和自己与曹丕的关系,同时,又不能让季汉实现过于安稳的权力过度。

所以,这也是诸葛亮与邓芝为什么着重于或慎重于与孙权恢复联盟、且频繁交往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只要东吴与季汉再次联合,那么季汉就能摆脱长达四五年的孤立的局面,而东吴也能够摆脱曹魏的控制且寻求到一个相对有力的盟友来牵制曹魏,所以,这是一个双赢的又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正确选择。

另外,这一次,季汉与东吴再次走到一起,联合长达四十年之久且很少有摩擦,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曹孙刘三方在地盘、人口、甲兵、税收等方面也是形成了一个整体的均势。

据《中国军事通史 三国卷》所记录,截止汉章武元年、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当时曹魏基本占据着冀州、青州、幽州、并州、兖州、豫州、徐州大部、荆州一部、关中地区、凉州地区以及对西域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在东汉的十三州里,曹魏一方占据了九州之多,幅员之广,基本与季汉东吴加在一起相持平。而当时曹魏的人口,据统计为103万户,682.4万人,大约占据当时三国总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而当时的季汉,户数为20万户,人口为132万左右,占据当时三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二左右。所占据地盘为益州全境,仅具有一州。

而彼时的东吴,户数为47.8万户,人口315.5万人,占据当时三国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八,东吴占据荆州、扬州、交州的广大地区,但是汉吴合起来疆域面积才仅仅四州,人口占据天下的百分之四十。

这也就是说,只有两家联合,南北的人口、地域面积、军事实力才能大体持平,北方的曹魏虽然占据着一直以来的经济文化中心,人口众多,地大物博,但是由于连年战乱,户数下降,人口锐减,粮食产量等大大减少。又由于曹魏一方要面对汉吴两方的军事压力,东线西线战场常常出现曹魏军队疲于奔命的现象,这就导致了曹魏集团短时期内根本无法发挥出自己一方的军事、经济实力。

而汉吴一方,君臣同仇敌忾,上下万众一心,各自都能动员十余万以上的兵员,并且一个占据着川蜀之险,一个凭据着三江之固,在短时间内足以联手与曹魏相抗衡。

但同时,也需要注意的是,这种抗衡,如果只是单纯的对峙下去,而汉吴两方没有过多的增强自身实力的办法后,最后的赢家,一定是曹魏一方。这就是因为在北方的曹魏拥有着巨大的经济潜力以及战争潜力,其所在地域的人口数量、粮食产量、军队数量,在国家没有重大政治、经济、军事、自然变故出现的情况下,基本会保持逐渐上升的态势。

这样一来,曹魏本来的地域广袤、人口基数庞大的优势便会逐渐且越来越迅速的显露出来,到那时,南北方的各项对比指标,将再次有利于北方的曹魏。

例如,在曹魏攻灭季汉前夕,曹魏的总人口户数为144.5万户,季汉为28万户,东吴为52.3万户,其中曹魏占据天下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三,季汉占据天下人口总数的百分之十二点二,东吴占据天下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二十二点四,两者人口数加在一起,已经处于相对的下风了,甚至才仅仅相当于曹魏人口的一半多一点。

另外,甲兵方面,到了三国末期,曹魏能够动员的军队总量据《中国军事通史 三国卷》所估计,至少为六十万以上,占据当时三国军队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而季汉的军力为甲士十万二千,吴国的军力为二十三万,战船5000艘,两者的总数才为三十三万二千人,这才仅仅相当于曹魏总兵力一半多一点,所以,越是往后对峙,曹魏的底蕴实力的优势,显露的也是愈发的明显。

因此,鉴于当时的实际情况,季汉与东吴想要图存,就必须要走到一起,因此,双方的联合,实际上,并不是心血来潮,而是迫于现实的不得不。

其实,在季汉与东吴这两年来的外交联盟的过程里,可以看出,季汉虽然局势危殆,但是局面还并不是最坏,因为不管是益州本土派、还是东州派都是相对紧密的与刘备的股肱派团结起来,共同面对一切的困难!

而此时,不管是益州本土派还是东州派,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逐渐的成为了诸葛亮派。

当时的季汉政权里,益州本土派的人员逐渐的感召于诸葛亮的以身作则,更加的忠心于汉室。而东州派以及刘备股肱派里的一些成员,本身就是有感于自己的汉室功臣名将之后的身份,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到季汉政权的建设中去。

所以说,在刘备诸葛亮一直号召的兴复汉室的政治大纛下,此刻季汉的文武大臣、全境百姓的心,还是牢牢的凝聚在大汉这一边的,人心若在,则万事可为!

而此时,既然解决了北方曹魏的危险,又成功的联结了孙权,那么诸葛亮终于能有时间来稳定内政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十)务农殖谷 闭关息民
据《三国志 后主传》记载,建兴二年(公元224年)春开始,诸葛亮做的事,只有八个字,那就是务农殖谷 闭关息民。

说得再通俗一点,好好种地,存储粮食,打造军资器械,关闭四境大门,让老百姓休养生息,让大汉恢复实力!

其实自从刘备时代开始,一直到诸葛亮时代,对于季汉境内的经济发展,基本还是以劝农积谷或者率广农积谷为主,只有老百姓吃得饱,国库才能收上来粮食,国库有了粮食,军队打仗等才能有足够的供给,所以,对于益州的农业情况,从刘备时代开始,就是相当的上心。

而此刻到了诸葛亮执政的时候,农业的重要程度则更加的可见一斑,益州大地自从刘焉当政以来,至今三十六年,虽然历经征战,但是对于益州整体的破坏,是较低的,而且益州几十年来基本上没有经历过天灾,人口也相对富足(以上资料在本书上部,此处不做赘述)。

因此,诸葛亮在这样的基础上,坚决反对妨害农事,又相当重视水利工程等的修筑,为百姓生产发展提供便利,在这样的举措下,整个季汉的农业也是得到了相当的发展。

可以说,在这样的治理国策之下,季汉的农业水平在三国里,基本上处于领先地位,哪怕是到了季汉末期,境内依旧是“男女布野,农谷栖亩”,甚至刘禅在向邓艾投降的时候,那时候成都府库缴纳出来的粮食竟然多达四十多万斛!由此也足以看出,在季汉时代,农民百姓的生活压力,实际上是要小于曹魏与东吴的。

而除了农业之外,诸葛亮也大力的利用蜀中的特长,发展工商业,益州大地本来就有着盐铁以及织锦,到了现在,诸葛亮更是利用这一优势,来逐渐的发扬光大。

前文说过,王连担任司盐校尉,负责盐铁问题,卓有成效,补贴国用。而张裔则是担任司金中郎将,督造军械农器的打造等等。派专门的官员去管理专门的行业,自然能够大大的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生产效率。

而益州大地的手工业,尤其是蜀锦的织造,更是领先于当时的三国,诸葛亮更是借助着与曹魏、东吴互市,以益州的蜀锦等交换其他两国的战略物资等,总之,整个季汉的经济情况在诸葛亮的悉心治理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库也因此变得相对充实起来。

而除却经济方面,在政治方面,诸葛亮在保证中央集权地方安稳的情况下,他的做法主要有三点:

其一:以身作则,上行下效。

诸葛亮身为季汉的实际领导者,不谋私利、一心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凡事亲力亲为,就是所说的事必躬亲,这样的领导者这样的做法,使得整个季汉朝廷的官员为之一振,上行下效,就是这样出现的。

其二:立法施度 整理戎旅

诸葛亮治蜀,基本是以法治蜀,在诸葛亮的治理下,史称“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至于吏不容奸,人怀自厉,道不拾遗,强不侵弱,风化肃然也。”

整个益州,基本上得到了相当的治理,基本可以说得上是国泰民安。而对于军队,自从刘备时代开始到现在,整个季汉从来没有一刻松懈对军队的训练,基本表现为常规训练、军械打造、少数民族特种部队的训练、军事防御体系的修筑、先进战争军械的织造等等。

战争没有结束,天下没有安定,诸葛亮就绝对不会松懈对于军队的训练,正如《司马法》里所提到的那样:

“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更何况,季汉此刻,危到了极点,就更不能松懈对于军旅的治理训练了。

其三:缓和各派矛盾 尽最大的努力将各派团结到一起,为了大汉而努力!

其实要明白的一点是,不管是刘备时代还是诸葛亮时代,季汉内部都存在着因为权力、利益而产生的矛盾斗争。诸葛亮刚加入刘备集团哪怕直到刘备驾崩,与关羽张飞、与法正等人,其实,也是有过龃龉的。而益州本土派势力、东州派的势力、刘备股肱派的势力,一定是存在矛盾纠葛的。先不说益州本土派对于刘备集团外来的敌意,单纯说东州派与刘备股肱派的矛盾。

诸葛亮与法正自不必说,东州派的第二任尚书令刘巴,不仅不太买刘备的账,甚至对于刘备集团的重将张飞,那更是爱搭不惜理,张飞去拜访刘巴,刘巴一甩脸子,回去吧,不见!这事不但给张飞气够呛,刘备也是气的不行。这样的情况,实际上,的确是影响了刘备集团内部的团结。

但是,上天在让季汉夷陵一战败的体无完肤的时候,似乎也是舍不得折腾这个弱小的政权了,经过前文的描述,已经能够知晓,东州派骨干人物基本全部追随刘备而去,益州本土派也是受到了刘备诸葛亮兴复汉室以及个人魅力的感召,基本上已经完全的接纳或认可了刘备诸葛亮集团,所以,这就使得此刻的诸葛亮能够不是那么费力的将整个季汉的内部团结起来。

那么,这是不是就说明,季汉内部,没有矛盾了呢?当然不是,有人的地方,基本上一定会有矛盾,更何况,还是个朝廷里,涉及到每个人、每个派系的权力、地位、利益,谁不争谁是傻子。可是,在诸葛亮时代,这样的矛盾,哪怕有,基本上也是被控制在最小。

一方面,这来自于诸葛亮的政治手腕,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来源于诸葛亮的个人魅力。

就这样,经过一年多的时间的恢复实力,至后主刘禅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终于将季汉朝政、经济、外交基本全部的安稳下来,那么,此时,诸葛亮的目光,也是终于能够投向了南方。

南中地区,让你们这些叛乱者嚣张了这么久,我诸葛亮,也该来了!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第四章 平叛南中 安稳后方

(一)厉兵秣马 准备南征

当朝政内部的事情基本已经解决好之后,诸葛亮也是时候开始南征的准备了,截止建兴三年,南中地区发生叛乱,已经一年半的时间了,无论是庲降都督南中战区司令员李恢,还是永昌太守吕凯,他们又能坚持多久呢?这一点,其实,诸葛亮很是清楚,因此,他也必须要出征南中地区了。

南征毕竟不是小事,哪怕后方已经安稳,凭借着诸葛丞相的谨慎,他也还是要继续准备一番的。

首先,便是派遣谁领军前往南中平叛。其实,由于受到《三国演义》的影响,往往给人们造成一个误区,那就是刘备集团除了关羽、张飞、马超、赵云、黄忠、魏延之外,便是没有能够统兵作战的大将了,以至于那句话家喻户晓,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

廖化可能表示,这锅我不背,我怎么的了,我做先锋招惹这么多的非议?实际上,这种认知,并不准确。诚然,季汉人才凋零过多,但不是一个不剩,也并非是季汉没有才人出,搞得没人领风骚,实际的情况是,季汉也是有着一批优秀的军政人才的,否则,凭什么立国四十三年,靠什么跟魏吴对抗呢?靠川蜀之险吗?那未免也太不靠谱了。

而在当时的季汉,宿将有着三位,其一便是永昌亭侯、镇南将军领中护军、赵云,其二便是镇远将军、汉中战区司令员魏延,其三便是左将军、国舅吴懿。

但是在这三个人里,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中护军赵云,担负着皇宫以及成都一带的安危重任,这诸葛丞相刚刚接掌政权,便是把赵云派出去,一旦成都一带出了什么差错,那可就悔之晚矣。所以赵云,轻易的不能动。尽管他的副手陈到也并不差,但是如果有赵云在,诸葛丞相显然更放心。

再说说魏延,魏延镇守汉中到现在已经有着将近六年的时间了,对哪里的情况相当的熟悉,而且在魏延的镇守下,汉中地区并没有什么乱子出现,反而是相当的稳定,这就再一次突显了魏延的能力,诸葛丞相一旦决定用兵南方,那么势必就要在汉中战区以及永安战区严加防范,这样一来,魏延自然不能轻易的调动。

另外便是吴懿,吴懿由于其身份地位决定了他在军中的影响,但是吴懿的实战经验却并不是很充足,对于一些独立领军作战的大战,吴懿其实并没有什么经验。整个刘备集团统兵过万的将军,只有关羽、张飞、马超。

关羽在赤壁之战时,便曾独立统领一万水军,其后镇守荆州,麾下荆州军据保守估计当为六七万人,而且襄樊之战关羽直接统率的一线参战兵力多达三万余人,所以这也奠定了关羽在刘备集团第一武将的地位。

张飞在入川之后,一直镇守三巴一带,麾下精兵万余人,并且在巴西之战里成功击败了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的张郃,号为猛将,良将。

至于马超,自不必说,其在关西、关中一带与曹操的交战,天下人尽皆知。所以,刘备集团的将领统领万军作战且有实战经验的,只有这三个人。

其余名将,赵云扬名的长坂坡之战、入蜀攻防战、大名鼎鼎的汉水之战里,赵云所统率的兵力不过数千人左右的规模,虽然其智勇双全,可是统领全军、独当一面的能力,似乎也还稍弱一些。

而黄忠,除却入蜀攻防战以外,扬名的定军山之战,黄忠所率也不过本部人马,所以担当大兵团军事统帅,其实,也稍显不足。

魏延,其经历与黄忠相似,虽然其后统领大军镇守汉中,积累了统兵经验,但是实战经验,也是的确缺少。

其余的霍俊、刘封、陈式等人,虽也有战功,可是比诸前面诸人,却也是差了一些,因此,在当时,季汉的将领在单独统率大军作战方面,很明显经验不足。而南征大军,很显然要择取一位智勇双全的帅才人物。

因此,在权衡利弊之后,诸葛亮心中的大军统帅也是出现了,不是别人,正是他自己。因为在诸葛亮看来,他总是担心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怕完不成任务(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所以他才决定亲自出征南中地区,进行平叛!

那么,诸葛亮有着统率大军进行作战的经验吗?这个自然是有,往往后世人借助于陈寿的评价,认为诸葛亮治军是强项,行军用兵打仗,则非其所长,此言,怕是有失公允。

诸葛亮在最初成为刘备集团的一员之后,便是担任军事中郎将,有权参赞军务、指挥部队,从新野樊城,历经长坂坡的遭遇战、赤壁之战,诸葛亮其实对于军队的训练、行军打仗、后勤补给等可谓是相当的了解。尤其是刘备自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入川之后,直到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因庞统阵亡急调诸葛亮入川,诸葛亮实际上更是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掌管荆州地区的军政事务。

而在接到刘备的调令之后,诸葛亮更是自荆州,统率张飞、赵云并数万大军,沿江而上,进攻益州。并且攻入益州之后,大军还兵分三路,掠地安民,取得了相当的成效。

在这之后的汉中争夺战、夷陵之战里,诸葛亮更是把“足食足兵”发挥到了极致,对于后勤装备兵源的保障供给的能力,可谓是愈发的炉火纯青。

因此,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到现在建兴三年(公元225年),十七年的时间里,诸葛亮对于军事的了解程度,实际上已经达到了当时的一流水平,因此,诸葛亮认为季汉主将的总体综合才能赶不上他,不是自大吹嘘,而是实事求是的一种说法。

那么,诸葛亮除了自任为南征大军的统帅之后,各路将领,又是怎么调遣的呢?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二)调兵遣将 准备出击!

在诸葛亮自任为南征大军统帅之后,他也是决定,根据汉军与叛军之间的实际情况,将南征大军划分为三路。

为什么如此去做呢?大军集结在一起,不是更加有利吗?实际上,这来源于南中地区的广袤,以及叛乱人员的分布不一。

叛乱的主要有着益州郡的大姓雍闿,越雋郡的夷王高定,牂牁郡的郡丞朱褒这三个人。

益州郡、越雋郡、牂牁郡地理范围广袤,三处虽然各自兵力相对汉军总人数处于弱势地位,可是他们世代生活在这里,累世经营,在熟悉地形以及环境的同时,很能蛊惑煽动当地的百姓。

而南征大军一旦一个一个去打,这就是逼迫着三个人拼命的往一起靠拢,那个时候不是变相的增加了叛军的实力吗?

更何况,南征大军总人数占据着优势,与其耗费时间与人力物力一城一地、一个一个的去打,还不如利用相对的优势兵力,三路出击,整体打击,让叛军互相不能相顾,这不恰恰有利于汉军将他们逐个击破吗?

因此,诸葛亮决定,自己统率汉军主力作为西路军,从成都沿江而下,而后直奔越雋郡而去,因为诸葛亮的目标,是高定。

而庲降都督南中战区司令员李恢为中路军主将,从他的驻地平夷(今贵州省毕节)向雍闿的老巢益州郡推进。

其实经过反复的推演,诸葛亮已经确定了军事作战计划,他此去越雋郡,直奔高定而去,采取的乃是围魏救赵、围点打援的计策。既然雍闿与高定联合攻打永昌郡,永昌郡虽然局势危急,可是诸葛亮一旦亲自率军直奔永昌郡而去,那恰恰是将战场的主动权交给了叛军,人家打哪你去守哪,还有什么主动权可言呢?

倒不如趁此机会,直接进攻高定的老巢,到时候,高定势必会担心越雋郡有失,而急匆匆的返回,而诸葛亮也就趁势来个伏击,釜底抽薪,全部消灭高定的叛军。而另一方面,雍闿既然与高定联合,那么雍闿会不会来救援高定?只要雍闿来了,先别说让他有来无回,他的益州郡老巢,就算是落在了李恢的手里了。

因此,基于这种军事考量与作战计划的部属,诸葛亮才会做出如此的安排。那么,既然是三路大军,西路军由丞相诸葛亮统率直奔越雋郡而去,中路军由庲降都督南中战区司令员李恢统率直奔益州郡而去,那么东路叛乱的牂牁郡的郡丞朱褒,谁去呢?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时间:2020-06-18 23:00:30
(三)虽亡黄权 复得狐笃

此人,是时任门下督的马忠,这个人,也是季汉的一位重量级的人物。马忠,自德信,巴西郡阆中县人,地地道道的益州本土派人员。其实马忠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并不叫做马忠,而叫做狐笃,因为马忠小的时候寄养在他的姥爷家里,也就是他的外祖父家里,因此叫做狐笃。后来,才恢复了自己的姓氏马,并且改名为忠。

就这样,到了做官的年龄后,马忠便是担任了巴西郡里的一个小吏。刘备拿下益州之后,马忠基本维持原地位不变。

直到建安末年,马忠被察举为孝廉,而后担任了巴西郡汉昌县的县长,马忠为人精明干练,处事果决而又诙谐大度,在他的脸上从来看不到愤怒的表情,因此在巴西郡一带也算是颇有声名。

章武二年(公元222年)八月,汉昭烈帝刘备伐吴大败而回,由于兵力损耗严重,所以当时的巴西太守阎芝立刻募集巴西各县士兵,共计五千人,打算派人将这五千生力军带到永安,去支援皇帝刘备。

而这个阎芝选出来的领军前往的人物,不是别人,正是马忠。就这样,马忠也是火速率领这五千生力军来到了永安,对于马忠率军的到来,刘备很是高兴,于是,一向愿意与人唠嗑的刘备也是与马忠开始了唠嗑,上一次,他唠出了邓芝,而这一次,马忠自然也不例外。

这一唠嗑,果然,刘备发现,马忠的确是个了不得的人才啊,这在当时刘备伐吴大败的背景下,刘备竟然还见到了一个人才,这证明刘汉集团后继有人啊!因此,刘备高兴地对当时的尚书令刘巴说道:

“朕虽然失去了黄权,可是,又得到了狐笃,这真是世上不缺乏贤才啊。”

可以说,刘备一生,识人之明在三国所有英雄里,也是数一数二的,而马忠得到了刘备这样的评价,足以证明出马忠的不同反响,并且,在未来的三十年里,马忠的表现,也的确符合刘备对他的评价。

而得到了 的高度评价之后,这个益州本土派的才干之士,内心也是颇为的激动,就这样,建兴元年(公元223年五月)当后主刘禅继位、丞相诸葛亮开府治事之后,马忠便是被诸葛亮任命为丞相府的门下督,所谓的门下督,是指主管兵卫,巡察导从等事务的一个职位。

而这一次,在南征选将的时候,诸葛亮更是大胆的擢拔马忠为牂牁郡的太守,东路军的总指挥,单独率领一支军队前往牂牁郡,对阵叛乱的牂牁郡郡丞朱褒,这不得不说明,诸葛亮对于马忠的信任,而马忠,也将会用自己的表现,来不负刘备、诸葛亮对他的信任。

楼主:信陵小司徒新号

字数:87935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4-11 18:41:46

更新时间:2020-06-18 23:00:30

评论数:8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