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原创)长篇小说《漂木》敬重生命,悲悯人生

(原创)长篇小说《漂木》敬重生命,悲悯人生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一、131林场

推门见山见水。
山是夏拉山,水是桑吉河。
夏拉山是郁郁葱葱的森林环绕的一个圆形山,山顶有终年不化的积雪,被方圆百里的藏民视为神山,是一座神秘莫测的圣地仙山,自古以来被人们顶礼膜拜,传奇颂扬。僧侣们和信徒们有能去一趟夏拉山朝圣方为功德圆满。山腰有很多经幡和玛尼堆,原来经常有来自四面八方的人围着夏拉山转经、祈福。
从林场后面的夏拉沟深处走十余里,山谷里各处茬沟都有小沟,汇成溪流,在狭窄的山谷中居然随势滞留成为几十个海子。海子平面如镜,倒映着周围葱翠的森林、雪山,瑶池碧水,翠海叠瀑。
铁杉、云杉、冷杉、松树、柏树……把整个森林覆盖得幽深而神秘。这里栖息着大熊猫、金丝猴、麝、天鹅、黑熊、棕熊、雪豹、水獭等许多珍稀野生动物。进入林海中,倾听林涛呼啸,百鸟争鸣,那是一种别样的感受。
到夏拉沟源头处,可以看见50米高的岩缝里激出一股温泉,飞瀑而下,直接砸进下面的深潭,涌起无数雪花般的浪花,终年氤氲着蒸汽。
无论是谁来,都会瞬间被这世外桃源般的绝世美景而惊呆。
追根溯源,夏拉沟的绝世美景源于灾难。
几百年前,夏拉沟曾经发生过特大地震,地震造成大范围的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大量崩落的岩石土方堵塞了夏拉沟,因此出现了几十个海子,其中有部分海子因溃坝而导致下游洪水泛滥,无数生灵涂炭。在海子边,不能随心所欲的大声喊叫,否则会马上出现倾盆大雨或冰雹。因此,对海子,藏民都有一种深深的敬畏之心。
131林场背后山上是夏拉藏寨,远远看去,一座座红白镶嵌的藏式建筑以雪山为伴,掩映在朦胧的云雾之中。高高耸立的碉房错落有致,形成一座坚固的城堡。大部分民居为二三层的石木结构,主要依据山形地势而修筑,建筑格式为方形平顶,平面略为错开造成体块搭接,各翼以厚实的矩形的块体为基调,耸立而上,逐次收合。色彩上习惯大片石墙上粉白或涂红,嵌上梯形黑框的小窗。每一座房屋都是历经艰辛甚至几代人才能修建完工,外表粗糙,内里坚固,历经百年沧桑依然矗立山巅。
林场的住房以稀牙漏风的劐皮板为壁油毛毡盖顶为主,这也是一种生活状态吧:过客和土著。一个是随时可以卷铺盖拔腿走人的过客。一个是世代定居于此的土著。林场的人嘲笑藏民们只有住山尖,下个山都要半天,极不方便。藏民们似乎也并不羡慕林场的人,山下没有宽广的草地,没有茂密的森林,还有水患之忧。这种木板房子支撑不了多久,林场的人们也仅仅是在这儿装模作样地过日子罢了。
当年中国两大林区,东北和四川。东北森工供应的是北方,四川森工供应的是江南。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地理位置决定,运输方便,川西木材一产出便可以顺江而下,供应长江沿岸的各大城市,上海、南京、武汉、重庆等一大批大城市的建设和宝钢等大型企业的建设都直接受惠于川西的森工。同时,川西特有的楠木和其他珍贵的木材,直接供应了北京人民大会堂和毛主席纪念堂的建设。
从50年代开始,在阿甘州陆续建了几十个森工局,每个森工局下面设若干林场,每个林场有4-6个伐木的工段。
1964年5月,中央提出:“注意国际形势的发展,准备打仗,在长远规划中首先要搞好战略布局,加强‘三线’地区建设”。当时,中国外部环境发生了不利于进行和平经济建设的转变,国际形势紧张,中苏两党矛盾进一步激化。发生了中印边境武装冲突,我国进行自卫反击。台湾国民党当局趁大陆出现暂时经济困难和中苏关系破裂,频繁向大陆派遣武装特务进行颠覆活动。美国发动侵越战争。
在这种特殊环境下,中国的国防战略从和平时期转入临战状态。我国大部分工业集中在沿海,以及靠近苏联的东北地区,若敌人突然袭击情况相当严重:工业过分集中,大城市人口多,大都在沿海地区,防空尚无有效措施,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所有大型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400万工人、干部、知识分子、解放军官兵和成千万人次的民工,打起背包,跋山涉水,风餐露宿、肩扛人挑,用艰辛、血汗和生命,建起了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大量东北、沿海地区的国防企业迁建到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大漠荒野。
三线建设是中国特色的奇迹工程,它的建设和发展自然离不开大量的木材。阿甘州森林储备丰富,距离三线建设集中地最近,又有发达的水系,无数的深山沟壑,集聚成金沙江、岷江、大渡河,汇成滚滚长江,伐下的木材多数从河道采用粗放的漂木方式运输,便捷便宜。
森工企业在60年代建设和发展达到高潮,上百个森工局布局在深山老林之中,为国家三线建设提供了巨量的木材。
在这普遍交通闭塞、生活贫困的边远山区,和大多数的三线建设工程一样,森工系统的林场建到什么地方,很快就能成为当地繁华的中心。除了川藏公路主干道,其余通往各县的公路都是森工修建的,通了公路,让世代在大山中生活的各族群众第一次见识了现代文明:第一次见到汽车,第一次见到电灯,第一次看电影……
131林场就是位于桑吉县桑吉河边一个重要的集镇了。电影院、商店、食堂、篮球场、子弟校、卫生院、砖瓦厂、木综厂、苗圃、营林队,一应俱全。劐皮板建房速度也很快,四处漏风,屋里只有用报纸糊了一层又一层,油毛毡房顶,顶不住风吹,只有用青石板压住。当然,也有木结构砖砌墙体小青瓦房顶的“豪宅”,那是场部办公室、卫生院、学校、电影院以及场领导的住所。直到十余年后,场部也开始兴建起了钢筋水泥房,那已经是森工强弩之末的时代了。
索郎活佛说过,林场这位置并不好,是当年为了镇住风水而建的寺庙。现在拆了寺庙建林场,以后的事情谁能说得清楚呢?
高原短暂的夏天,是桑吉河最美好的季节。满山苍翠,羊角花、格桑花次第开放。夏天也是131林场丰收的季节啊!不论铁杉、云杉、冷杉、松树还是柏树,都变成了漂木。桑吉河混浊的河面,漂木压住浪花,地毯般蔚为壮观铺满了河道,随波起伏,人似乎可以在上面直接趟过去。河边,汇集了场部大多数人,此起彼伏赶漂的号子,河面回荡着漂木沉闷的撞击声,捞水柴的家属、孩子们嬉戏的欢笑声,每一个森工人脸上都洋溢着喜悦。河水是最廉价的运力,让大量来自川西高原深山老林的木材,运送到成都和长江各条水系沿岸城市。
本来赶漂是水运处的工作,但是洪水季节,如果不及时把滞留岸边的木头赶到河里,那么又要等上一年了,木材的品质和价格就要大打折扣了。所以,一到夏季河水涨起来时,发动林场职工和水运处工人一起赶漂,是每年例行的任务。滞留在岸边的木材,一般会堆成木垛子。木垛子是桑吉河边的一景:小的七八根木材组成,大的有几百上千根随机堆积,颇为壮观。木垛子,一般是小孩们钻进去藏猫猫游戏或者捡小柴和挎树皮的地方。木垛子的松散组合,注定是危险的所在,也有在木垛子里玩被突然垮下的木头砸死的事情。大人们一般不准小孩接近的。拆木垛子是一项危险的工作,要看清楚是哪根木头是支柱。有经验的水运处工人只需将那根木头拨动,木垛子便轰然散开漂在水面了。
然后,一大群孩子便不约而同随着漂木向下游奔跑,一边兴奋地吼起来——
冲啊,漂木!
漂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漂到内地被捞起来用于伟大祖国建设的,有被人在途中盗走的;有在河里被撞烂而没有办法使用,只有成为水柴的;也有在回水沱里打旋,长达数月转不出去,最终变成沉水木,被埋进了泥沙里而慢慢腐烂成朽木的。及时将辛苦一年伐下的木材水运走,顺利水运到集材点捞上来交任务,决定了森工今年的收成和干部职工的收入。而且,木材交易税收支撑着当地的“木头财政”,森工企业的利润绝大部分上缴了国家。
在森工工作有可观的森工补贴、高寒补贴等福利,是令人艳羡的高工资工作。森工的劳保用品也是一项难得的福利:几年都穿不坏的蓝色劳动布工作服,纯棉的线手套可以拆线打小孩的毛衣,纯毛的裹腿,可以积攒起来做成毛毯,还有桦木制作的菜板,上山随手采集的木耳、野菌,晒干带回老家送亲戚可以算是奢侈品了。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二、小社会

林场人家都有都离不开坛子,玻璃的、土陶的、细瓷的,大大小小,用于制作泡菜、干菜、盐菜,那蔚为壮观的坛子阵,是高原生活的一种方式。勤快的主妇们想方设法节约和改善伙食,莲花白的根部削皮后,中间部分可以做泡菜。将莴笋的皮和肉质中间的木质纤维去掉后,脆皮也可以做泡菜。秋天一般是制作制作萝卜干、盐菜、干菜、臭豆腐的季节,家家户户门口的铁丝上、木架上甚至房顶上都晾晒了各式各样的蔬菜,稍干便加少许食盐和香料码进坛子里,进行密封,随取随用,这些都是源自内地老家的做法,本是餐桌上菜品的调剂,在高原几乎成了一家人的主菜。
高原气候寒冷,冬长夏短,温差大,莲花白和洋芋是适合川西高原气候的主要农作物,一年只产一季,产量还算不错,也是林场食堂的主要蔬菜来源。
曾经有一年,洪水爆发,塌方点数不胜数,通向内地的公路断道几乎半年,内地的新鲜蔬菜运不进山,由于缺油,几乎是清水煮的莲花白和马铃薯让林场的职工吃得痨肠寡肚。只有在食堂将菜买回去,简单加点郫县豆瓣应该是最好吃的了。
当然,值得一提的是盐鲜肉。盐鲜肉是用大量的盐巴将鲜肉包裹,主要是鸡鸭猪肉等,然后用冷冻车运进来,放在冷冻库里,逢年过节才能给每家每户分一点。虽然咸得哈口,但是好歹是难得吃到的肉类,也算是令地方上艳羡不已的企业福利了。
高原长大从来没有出山的孩子几乎不认识内地常见的茄子、南瓜、豇豆,几乎没人会吃折耳根,而水果,更是难得一见。有的只是黑黑的脸上两坨高原红,成为铭刻在脸上的永远不会消磨的标志。
林场构成了一个新的移民群体,这些拓荒者带来了各自家乡的痕迹,各种生活习俗各种口音,四川人大多说不好普通话,因为四川大部分地区方言没有平舌和翘舌之分,基本上把普通话中翘舌音念为平舌音,比如:"知识"四川话念成“资四”等,所以有“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四川人说普通话”一说。究其根源,还得追溯到明朝张献忠剿四川之后,四川各地十室九空。后来朝廷作了从全国各地往四川迁入人口的决定,以填补和改变四川人口极度稀少的状况。历史上著名的“湖广填四川”便由此而来。因此,四川方言,五花八门,多如天上繁星。县与县乃至乡与乡之间的方言也不尽相同,独具特色,真是百语齐放,各领风骚。
林维仁总结得好:成都话象连续下了一个月的雨后光着身子睡在粘粘的竹席上的感觉,粘而有韧劲。重庆话象打了个雷,然后余音回响不绝,声声像敲在脑袋上的感觉。川北口音象鼓捶敲击鼓面的鼓点声,那是机关枪式脆生生的扫射。
在森工企业,来自不同地方的人相互攻击、取笑到相互融合,在第二代身上,已经完全融合成一种口音。标准的森工口音,近似于成都的口音,但细节上也有区别,只要一开口,就能准确地听出来,这成为森工企业子弟的一个显著特征。
因为有了层层加码的关系,来自五湖四海的陌生人,远离家乡,一起参加工作,有了第二代,父母也是同事,他们的兄弟姐妹彼此也按年龄对应是同学,人与人之间,虽然不沾亲带故,却形成了丝丝入扣的熟人社会。在这熟人社会里,人们讲究关系和交际。王家做点豆腐乳,一定要给周围几家送几坨。林家的干菜开坛了,也遣孩子给各家送一碗。
短短的一条街,人来人往,不熟悉都不行,熟悉到什么程度呢?简陋的板壁可以把夫妻一夜几次、娃娃干了什么莽事、好久挨打、每顿吃的什么都暴露得清清楚楚。
经常有大人逗小孩:你爸妈昨晚打架没有?
小孩老实的说:打了,一会爸爸在上面,一会妈妈在上面,打得汗水长淌。
一阵哄笑,一阵斥骂,成为每天中午火辣辣的阳光下的林场最佳剧目,一群群绿头苍蝇也在阳光下飞出飞进,在那灰白的木板墙上驻足,留下微小的一点到此一游的痕迹,那麻子点点的板壁,被阳光晒得裂缝翘起,连小孩都可以轻轻一搬,就会撕裂。房子破了好补,无非就是补上一块板子,像各家各户小孩补疤疤衣裤。
林场的家属们,都是农转非从内地进来的,由林场成立的五七社统一管理,主要负责种菜、清洁、食堂、托儿所、招待所等后勤保障工作,林场职工的家属基本上都集中在五七社里,算是长期临时工,退休有一定的保障。五七社本来是下放干部基层劳动锻炼的地方。在森工红火的年代,五七社成为家属社或后勤部了。
她们是最热心的人群。她们见不得有任何形式的单身存在。只要有合适或者将就合适的对象,他们就会主动出击,免费、不厌其烦的撮合。
她们是新闻制造和发布的权威,林场的大大小小事情,在这里被反复咀嚼,而变得有滋有味。
在家里,她们是勤劳的主妇,是任劳任怨逆来顺受的媳妇。在五七社女人堆里,个个都是不甘示弱的男人婆了。
挺过了三年自然灾害的人们,生殖繁衍的欲望陡然旺盛起来,女人的肚子基本上没有空过。一年到两年一个孩子,这是规律,最多的生了有七八个的,那就是“英雄母亲”了,要披红戴花的。
给孩子取名很有意思:四个孩子的,名字最后一个字就是一个成语:英雄豪杰、太平天国、珠宝珍贵,等等,两个孩子的:聪明、美丽,不论生几个,生个儿子是最最主要的,有一家生了七个女儿,取名花朵艳丽好又美,最后的确没有办法生儿子才罢休。
有一家生了七个儿子,原因是想生个女儿,也没能如愿,七个儿子,饭量大得惊人,煮一大锅净洋芋,没有一点油荤菜,开锅还是烫手的程度,就被消灭得干干净净,当妈的又累又饿,坐在大门口,泪流满面。
只要是工余,五七社的家属们在河边休憩,就会找点节目娱乐,比如几人合力将人筛糠。
如果有厚颜的男职工语言上小小调戏某个家属,那么等待他的下场将是——
筛糠、脱裤、一大坨新鲜的牛屎糊住下身、广而告之。
这过程一气呵成,绝不含糊。
大欺小,癞疙宝,小欺大,有文化。男戏女,是流氓,女戏男,惩流氓。男人反正不是好东西!
当然,也有不服气的男人们相约去厕所,不撒在茅坑里,在厕所外的河坎上站成一排,面朝河对岸种菜的家属们,掏出“黑武器”,一声口号后齐刷刷的喷出,形成一道壮观的瀑布,阳光下居然可以出现美丽的彩虹,然后是一阵放肆的嘘声和哄笑。
家属们也不示弱,拿起小石片就打水漂过来,奈何还没有女人能将石片漂过河,只在河面漂出无数热闹的水花。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谢谢,持续更新中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三线建设、森工、地震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才写完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早上好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三、快乐童年

于孩子而言,在哪里生长,哪里就是天堂,永生难忘的地方,哪怕这里是大人们背井离乡受苦受难的地方。
春天总是姗姗来迟,打春了却没有岸柳绿芽相伴,孩子们在桑吉河河床上的木垛中藏猫猫,在山上采摘羊角花。
夏天在山上摘野果捡蘑菇,在河边钓鱼。在夏拉沟里翻石头逮杉木鱼更是一乐。杉木鱼那四脚蛇一般的模样,浑身滑腻腻的。捕捉到后用酒醉死,洗净晒干,泡制成的酒,是中药里温胃养肝的佳品。
秋天在青稞地套野鸽子,不管大人们的训斥,在草堆中一遍又一遍地打滚,激起尘土飞扬。
漫长严寒的冬季,在大雪纷飞的天气里,大人们都在烤火摆龙门阵,插不上话的孩子们便纷纷出门,用一块平滑的石头或者一块厚木板下面绷两根八号铁丝便是滑车,用爪钉在冰面上一点,就可以在封冻的桑吉河面上飞驰。大雪封山,白茫茫的大地上,只有因大雪断食的“话米子”在雪地里蹦蹦跳跳,这时就可以用一个撮箕倒扣,里面撒上点粮食,就制成逮“话米子”的工具,用棍子撑起,鸟一进去,触动了机关,被自动扣住了。杜志虎逮“话米子”更简单了,他玩弹弓几乎是百发百中,小半天便能收获十余只。“话米子”被逮住后,头被拧下,连毛带皮剥光,掏净内脏后,只有大拇指一块大的肉了,撒点盐,包在莲花白叶子里,埋在火灰里,一会儿,那香气四溢,引来无数人垂涎欲滴。“话米子”是男人们的佐酒佳品,据说大补。
没有玩具,可以自制。小石子可以用来玩“抓子”游戏,废纸折成四方形的纸板,可以用来玩“扇板”游戏,更简单的是在地上划几个方格玩跳房游戏。当然还有做成弓箭、链条火药枪玩打仗,到处都有他们快乐的尖叫。
孩子们的快乐是危险的脏兮兮的。于是,每天晚饭前,都有孩子被“竹笋炒肉”打得急呜呐喊的。哪家娃儿被父母用青杠柴桦子或者山麻柳条打得鲜血长淌,那场景有许多人围观,不乏大人带孩子围成一圈,一边假惺惺地劝,一边声色俱厉地现场教育子女。
夏拉沟是孩子们当然的游乐场。
进沟一路有十余个海子首尾衔连,海子边上是钙化滩,连沉在海子里的木头表面都钙化了。清澈见底的溪水在碧绿的林带和金黄的钙化滩之间流动,形成令人惊叹的美景。
海子里面鱼很多,灰色,跟铅笔长短差不多,生长很慢的,当地称为岩鱼,应该是岩洞里生活的鱼吧。岩鱼用豆瓣和泡菜烧制,味道绝佳。当然,还有很像内地鲢鱼的石巴子,味道之鲜美,肉质之软嫩,令人回味无穷。
山上还经常发现吃箭竹的大熊猫,黑白的身影在树丛中穿行,看似笨拙,但人却很不容易追上。还有一个金丝猴群,这在夏拉沟经常看见,金光闪闪的皮毛,金色的眼睛,在森林里来回攀援嬉戏。
海子之间用滑道相连,伐下的木头漂过海子,进入滑道,呼啸而下,进入另一个海子,激起铺天盖地的浪头。海子边上的钙化滩本来就很松软,基本上被毁坏了。当地传说在海子边凡是大声喧哗都有可能下雨和冰雹,现在成天的高音喇叭和放木头发出的巨大声浪,海子似乎也木然失去了灵性。
放学后,孩子们都喜欢背着书包到夏拉沟里玩。在夏拉沟里摘野果是孩子们最大的乐趣。
对大部分野果都有一个统称“per”,果实上长有两个眼睛似的“眼睛per”,外表有刺果皮柔嫩的“刺per”,一串串乌黑发亮的“乌per”,像草莓一般的“蛇per”,酸死人的沙棘,涩口的野毛桃子,还有多汁酸爽让人唇齿生津的大黄杆杆,简直数不胜数。在蔬菜水果极度缺乏的高原,这些野果提供了丰富的维生素。
王珍最喜欢的是八月瓜,果实像芒果,外皮呈深红或粉红色。将熟透的果实用手捏几下,透过薄皮儿可见内部的籽,轻轻撕开,可连皮带内瓤一起吃,是酸酸甜甜的味道。
林新特别喜欢吃“乌per”,一大把一大把的往嘴里塞,吃完后噼里啪啦将籽喷出来,还比赛谁喷得远,吃了“乌per”,手嘴舌头都被染成蓝黑色,几天都不容易消褪。怪不得他母亲一见他手嘴是乌的就是一顿好揍,主要是害怕野果中毒,这在山区也不是没有先例。
在原始森林里面藏猫猫是一种别致的体验了,密密麻麻的树木,里面阴森森的,松软的腐殖质土壤散发出一些让人说不出的味道。百年巨树上,粗大枝丫上悬挂着淡绿色的松萝,经过的时候,还不时要用手拉开它。人藏在里面很不容易找到,胆子小的根本就不敢进去玩。
羊角花是山间最美的风景。羊角花属于杜鹃花科,从叶的大小可以判别很多种,花色从雪白到鲜红,花朵大小不一。一般从4月底开始盛开,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开的时间越晚,最晚在7月中旬尚能在山顶灌木间发现。
在林间摘了野果,采了松茸、獐子菌、馍馍菌等野生菌,在草地上挖了人参果,在海子里淘干净,孩子们就开始了愉快的野炊了。在水边搭建一个石头灶,再找一块平坦的石板放上,找一些干枯树枝放在石头灶下面点燃,将松茸、獐子菌、馍馍菌、人参果以及家里带来的馒头片、香肠、腊肉等各种食物放在石板上烤,撒上一点点盐,折两根树枝当筷子,不断翻动,一会儿哧哧响声过后,香味扑鼻而来,就可以美美的吃上石板烧烤。
大家还喜欢到山腰一个洞里玩。这是个钙化洞,洞里很宽,很深,里面有暗河,有些茬洞从来没有人敢进去。洞里有倒悬似针的钟乳石,很多已经被森工工人折断敲坏了,拿回去做假山很漂亮的。
其实,夏拉沟开辟成风景区更好。林新叹息道。已经都破坏得差不多了。
王珍笑道:风景区有什么好,这么偏僻的地方,谁愿意坐四天班车到这里来看一眼。
林新摇摇头:谁说得清楚呢,以后的事情,反正我也不想在这里工作。
高原有长达半年的冬天。窗外漫天飞雪,屋子中间铁皮炉子里青杠柴火旺盛。炉子里还埋了几个洋芋。用墨水瓶制作的煤油灯,灯火摇曳,一股黑烟袅袅,空气中弥漫着烤熟的洋芋香味和煤油味道。一大家人就这样漫不经心谈笑着,憧憬着幸福的生活,待第二天早上起床,满鼻腔的煤油烟灰。
家家户户房屋边上都是整齐的柴垛子,条件好的用木板架一小屋做柴棚,房顶或者窗户都有伸出的笔直带帽的烟囱,蓝天下,炊烟袅袅。每到吃饭时间,门口就有高压锅放汽的呲呲声,好玩的人家还拿一个乒乓球放进去,乒乓球就在蒸汽中上上下下旋转而不掉下来,很是吸引人。然后,一大家人蹲在门口或者坐在木墩上,人手一大碗面或者一大碗稀饭就着泡菜、臭豆腐开干,人人相互打着招呼,喜笑颜开。
能看上一场电影,算是打精神“牙祭”了。礼堂也是电影院,是最吸引人的地方。无论是放电影、文艺演出或是开会,那里总是十分热闹。有时人太多,就只有在林场小学操场上放坝坝电影,场场都是暴满,连附近夏拉寨的藏民都要来看。为买一毛钱一张门票,挤得人仰马翻。前面没位置了,干脆到银慕背后去看左右相反的“反”电影。散场时人群更是摩肩接踵,拥挤不堪。银幕上,能看到的基本上都是《地雷战》、《地道战》、《艳阳天》等电影,当时的中国就那么几个“样板电影”一统天下,偶尔放映外国电影,也只有苏联斯大林时期的老影片和古巴、朝鲜、阿尔巴尼亚的电影。无论放什么电影,大家都是来者不拒,从没有厌倦之感,看了一遍又一遍,到最后主题曲是人人会唱,几乎连台词都能背下来了。
于大部分人来说,能在高原林区挣工资、吃饱饭,还有电影看,光屁股娃娃满街跑,就是幸福,没有理由怀疑生活的幸福。
人都是在比较中生活,也有不幸福的人——
林场库管林维仁,曾经是内地一家国营机械厂的工程师,四川大学毕业,因为成分不好,在陪父亲批斗时被人打断了腿成了瘸子,上不得青山伐木,就只有物尽其用当库管了。
林场卫生所的唯一的医生章德方,世代悬壶济世,因为公私合营后,祖传医馆被收归国有改为医院,自己成为医院普通职工,在某次酒后,说了几句不满的话,被人告发,打成右派,发配至此。
林场小学校校长杜尚汶,曾经是东北一家森工企业的文化宣传干部,因为言论,被劳教一年后,被处理到这里的,也算是支援四川森工企业。杜校长字写得很好,林场所有的宣传标语都出自他的手笔。除了他,其他老师基本上都是青山上的伐木工中的初中和高中生选拔来的。
索郎是夏拉寨的人,被勒令还俗以后应该是回原籍夏拉寨落户,但他死活要留下来,并不在乎落不落户。因为,这夏拉寺庙是前任桑旺活佛历尽艰辛扩建完成,成为当地藏民的信仰中心,自己没能守住,心有愧疚。索郎是桑旺活佛转世而来的,他自己也无法脱离这个身份,无论走到天涯海角,无论夏拉寺是否被毁,他都永远是夏拉寺庙的活佛,传承必须继续下去。于是,他宁死都要守在旧址旁边。没办法,林场经请示局部,让索郎当礼堂的守门人。他也是当地为数不多的能通汉话的藏民。
他们是林场的另类,每次搞运动,基本上都要挂上牌子游行,牌子上是杜校长工工整整的颜体楷书——
恶霸地主狗崽子 林维仁
死不改悔的走资派 章德方
现行反革命分子 杜尚汶
狗屁活佛 索郎
名字上一律打红叉。
平时严厉的杜校长唯唯诺诺低头认罪。
章医生被打翻在泥地里,一身的泥水。
恐高的林维仁被架上高凳,腿不停的哆嗦,居然吓尿了。
索郎戴着牌子蹲在角落里,嘴里念念有词,谁也听不懂,也没人去理会他。
每次运动,都是孩子们的节日,不用上课,鱼儿一般,在人山人海中,在群情激昂排山倒海的口号中自由穿梭。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本书共20万字左右,敬请关注,谢谢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一部严肃、严谨的长篇小说,历史史实应用恰当,故事情节生动,且听我娓娓道来,绝不辜负大家的希望!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林区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林区工人的土发明--地炉子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四、场长王东吉

王东吉不仅是131林场的场长,更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因为他曾经参加过黑水剿匪的光辉历史,这历史林场每个人都耳熟能详。
在这个与汉区往来极少的深山老林,地域辽阔,有险峻的高山峡谷,也有苍茫的大草原,人烟稀少,交通阻塞。历朝历代,却是多事之地。自古以来,这里就被称为康巴地区。康巴汉子的威名远扬。他们总是以高大的体格、过人的胆识、灵活多变的战术让对手为之折服。只要听说有康巴汉子参与的战斗,无不让人胆寒。这里海拔通常在三千米以上,连绵的雪山草地,气候严寒。他们的思想、生活都很少受到外界文明的熏染,形成独特的地域风情。
康区历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自唐朝开始征伐,当地凭借险阻而顽强抵抗。明朝始采用抚柔之策,改土归流,实行土司制度,如此平静了几百年,但是,名义上归顺朝廷,接受朝廷的俸禄,实际上,山高皇帝远,土司们自行其是,是当然的土皇帝,反复给朝廷添乱,唐朝的“西山之乱”、明朝的“大小黑水之乱”、清朝的两次平定金川之役、民国的三次兵伐黑水,都曾引起旷日持久的战乱,迫使当局大动干戈才勉强平息。
1952年,四川解放后,各地溃散的国民党残余部队流窜聚集到黑水,在台湾的飞机空投支持下,开始了“扰乱中共战役后方” 和“迟滞中共部队向后藏推进”的战略目的,建立了“陆上台湾”的反攻基地。在红军长征曾经经过的地方,解放军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剿匪战役。这就是著名的解放中国最后战役—黑水剿匪战役。
解放军出动了部队一万余人,支前民工达五万余人。在战斗中,部队不仅要对付装备精良的国民党残余部队,还要随时警惕墙头草的当地上层,剿匪战役的惨烈自不待言。大部分战士都是第一次进入藏区,在这种山大沟深地险流急到处原始森林的地方,新奇和艰辛同步,被国民党残余裹挟的藏族上层和老百姓加大了剿匪的难度。民工担负的后勤保障任务也非常艰巨,从灌县到毛儿盖,路程长达750公里,一个民工要背负50余公斤物资翻山越岭,且山间小径崎岖险峻,每前进一步都十分艰辛,有时还要受到沿途土匪的袭击、骚扰,为此献出生命的民工数不亚于正规部队。
部队必须要学习藏族风俗习惯等知识,严格执行党的民族政策,把剿灭残匪和解放受压迫的藏族人民等工作一起进行,同时把残匪武装叛乱和一些上当受骗的藏族人民严格区别开来,把少数民族始终作为解放、解救和争取的对象。坚持政治争取为主的方针,对少数参与叛乱的民族上层人士,只要放下武器,停止武装抵抗,一律一个不抓,一个不关,一个不杀,以诚相待,动员他们和人民政府一道工作。
解放军势如破竹,国民党残匪很快被打散,但是很快隐藏入茫茫的原始森林。平叛部队在划片包干搜山清缴的过程中,多数是在原始森林中和高山草甸穿行。气候多变,六、七月份都会经常突然性的风雪交加,在亚克夏山梁上,居然还发现一个班的红军战士的尸体,那是当年红军翻山时,被冻饿而死的。战士们挥泪收拾烈士遗骸。解放后修建成全国最高海拔的红军烈士墓。
一声枪响,一个战士倒下,经常还不知道是从哪里射来的冷枪。解放军战士就这样一寸一寸地用脚丈量着着这片土地,用鲜血和生命在这片土地迎来胜利的曙光。整个黑水剿匪战役过程,后来拍成了一部电影,片名叫《猛河的黎明》,当时平叛部队基本上都参与了电影的拍摄工作。
王东吉也参加了拍摄,后来他认真地看了《猛河的黎明》不下十遍,但真的没有找到自己的身影,这到是很尴尬的。也许是王东吉脸上有道疤,这是在战斗中被一颗流弹擦过脸颊留下的伤疤,实在有碍观瞻,所以镜头被剪掉了吧。相比在老家一道参军的老乡,差不多有一半牺牲在这片土地上,多少烈士的鲜血浸透了这片土地,王东吉算是幸运的了。同时,在黑水战役中,王东吉火线入党、提干,升至连长。那炮火连天的岁月过后,王东吉却很少再谈论往事。
王东吉很小父母双亡,一直在流浪,在出麻子时,染了风寒,遗留下了满脸的痘坑,家乡的人都叫他王麻子,谁也不知道他的真名。在战斗中留下的伤疤已经形成了一个圆形突起的肉瘤,像是刻制在脸上的军功章,显示一个男人无人能及的坚毅和刚强。他是林场神一般存在的人物,连大人哄小孩都会这样说:王麻子来了!居然有立竿见影止哭止闹的效果
吃快点,吃到最后的人洗碗!这是王东吉在饭桌上的口头禅,为此,经常和李永琼拌嘴。
讨口子才吃那么快!穷痨饿虾的吃相难看。李永琼说,而且对消化不好。
命都没了,消化个铲铲。王东吉说这话是有根据的,黑水战役时,部队急行军后,一身疲惫,还得布置警戒哨、埋锅造饭,吃饭,那是必须速度很快的。一是分量不足,吃饭慢的人绝对吃不饱。二是敌人喜欢偷袭吃饭慢而滞后的人员。
那是血的教训!王东吉说着,夹菜那是一绝,一筷子下去基本上半盘子洋芋丝丝就没有了,嘴巴吧唧吧唧自顾自的欢快,一般是五分钟以内就吃完了,碗一丢,外套一披就出去找林维仁下象棋去了,留下几娘母面面相觑。
王东吉喜欢开会,在会上读报、学文件、安排工作,甚至可以在会上解决家庭纠纷,事情多呢。
工段和场部的职工基本上都是王场长招工招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王东吉带领派出所所长坐解放牌卡车到内地招工,面对一群面黄肌瘦的流民,只需一挥手:到林区吃饱饭!便有无数人争先恐后爬上车箱,简单政审后,就登记成为工人了,然后披红戴花,在乡人羡慕的眼神中,成为光荣的伐木工人了。长期以来,他们视王东吉为救星。他不像有些人那样,做个芝麻大点的事情,就能夸夸其谈放大到西瓜一样。他的威望不是用文化和棍棒可以堆积起来的。对所有人,他一句话就可以吓得他们屁滚尿流。
滚出去,枪毙!
其实就是让大家不要在下面摆龙门阵开小会而已。
王麻子发火了。人们会心一笑,会场顿时就清风雅静了。
王东吉环视周围,慢条斯理地宣布:现在继续学习《人民日报》社论——
当前,国际形势紧张,三线建设成为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刻不容缓。"备战备荒为人民"、"好人好马上三线",全国军民众志成城,加快三线建设……
王东吉念累了,又叫办公室主任庞斌接着念。不一会儿,下面传来了巨大的噗鼾声,还不止一个两个。
奶奶的,开会不是开小差就是睡觉,上床比哪个都精神。王东吉边骂边抬手看了一下上海牌手表,哦哦哦,怪毬不得,11点半过了。散会!
王珍的记忆中,今天周吴郑王的领导上宾,明天有可能滚在泥汤里,还被人踏上一只脚。没有什么不可以打到,就连根红苗正的父亲都差点被批斗了,理由是当权派都要被斗!
当运动的火焰不可避免的燃到王东吉的位置上时,一夜之间,礼堂里满是大字报和石灰刷的“打倒当权派王东吉”的大幅标语。
王东吉是被人骗来开会的,毫无心理准备进入精心为批斗他而准备的礼堂。
王东吉环顾四周脸阴沉下来,却毫无惧色:这是谁给你们的权利?
造反派带头的是131林场下属的营林队肖队长,曾经因为工作和生活作风问题被王东吉教训过,一直怀恨在心。他得意洋洋地扬扬手中的红宝书说:是伟大领袖毛主席!
打倒当权派王东吉!肖队长振臂一呼,礼堂里响起了稀稀拉拉的应和声。
王东吉脸上闪现出诡异的笑容,趁人不注意,猛地将派出所长的五四式驳壳手枪抢了过来,反手就给了肖队长一记响亮的耳光,然后,用枪死死抵住他的脑袋,紧紧地压在桌子上,一声怒喝:给老子弄清楚,王麻子是跟毛主席打江山出来的,出生入死,何罪之有!你兔崽子工作不上心,日不拢耸的事情倒是很攒劲。你这是严重的破坏三线建设的犯罪行为,信不信老子一枪崩了你,还算是为民除害立大功了!
暴怒的王东吉满脸的痘坑和疤痕都成了红色,仿佛随时都可以喷出怒火,这架势瞬时镇住了堂子。
肖队长吓得面无血色尿了裤子,膝盖一软跪地哭起来:王场长,莫开枪,我错了!
就这样,局势陡然逆转,肖队长被关押了起来,王东吉宣布当场免去了他营林队队长职务,接受进一步的审查,反正林场的右派分子名额还没有完成,这有个现成的不知好歹的家伙撞上了枪口。
整个会场的人顿作鸟兽散。
人们传言,王东吉脸上的伤疤就是古代的丹书铁券,现在的免死金牌,有杀几个人不被判刑的特权。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林场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藏区石刻经文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春光辉耀 2018-12-05 18:57:47

-----------------------------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五、陈年旧事

王东吉是林老爷看他可怜而收留的,还给他取的名字,希望他如东方日出吉祥如意。林老爷是乡绅,家大业大,兴学修路,口碑极好,从来没有欺负过乡邻,还教王东吉读书写字。倒是林维仁一副小少爷的做派,欺负王东吉还不准告诉大人。参军是林老爷的主意,他让大儿子林维伟参加了国民党军队,后来居然杳无音信。叫王东吉参加了解放军队伍。幸好跟林老爷学了点文化,人又见机灵巧,王东吉在当年部队的文盲群体中鹤立鸡群,随部队南下参加大大小小战役不下几十次,死里逃生,解放后又参加了剿匪战斗,一路顺风顺水官至连长。然后转业到川西高原131林场当场长。林老爷无心插柳柳成荫,他在天之灵也许从来没想过王东吉居然可以成为一起长大的少爷的靠山。
因为林维仁是王东吉带出来的。林老爷去世前,将瘸腿的儿子交到他手上,总比交给任何人放心。
忠人之事,千金一诺。
王东吉基本上不敢看林维仁那眼神。林维仁虽然潦倒不堪,仍然是一副清高无比桀骜不驯的样子。有时,王东吉真的想让人在批斗会上打死他算了,可一看到他屁滚尿流的样子,马上就想起林老爷的嘱托,心一软,就立马叫停。
有一次,老局长下来检查工作,在会场上看出了端倪,结合一些耳闻,语重心长的对王东吉说:你身上的奴性还没有祛除,还有很深的封建思想。天都变了,人民翻身做主人,你认真领会领会人民民主专政的意思。你现在已经不是林家的长工了。你是党的干部,他是需要你帮助改造的对象。你们都需要明确自己的位置和立场。
王东吉汗颜之际,找了个机会,在大会上好好教训了林维仁:你要认真反省,你不再是少爷了,不劳而获养尊处优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认真改造,争取脱胎换骨,做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这才是你唯一的出路。
唯一的出路!
王东吉重重地重复了一次,这一次是真的,浑厚的嗓音令林维仁刻骨铭心,在会场整齐有力的“打倒恶霸地主狗崽子林维仁”的口号声中,林维仁彻底被震撼了,随着声浪节奏不断点头哈腰、泪流满面。
至此后,林维仁的眼光在任何人面前都柔顺下来,尾巴夹起了,头基本上再没有抬起来过。
林维仁仍然离不开王东吉,是靠山也是噩梦,他曾经想过自杀,想让桑吉河将自己带走,像漂木一般,回到自己的家乡,但最后关头放弃了——
妻子周兰和三个孩子。她们离不开他,林维仁每月35元的工资和32斤粮票,是她们的希望。
周兰是邻村的大户人家的女儿,曾经是十里八乡最漂亮的姑娘,在成都读过高中。两人是在放假一同回家的车上认识的,周兰高挑的身材,整洁得体的裙装,洁晰的脸庞,黑亮的秀发散发着淡淡的栀子花香。西装革履的林维仁也是风度翩翩,两人一见钟情,迅速地沉浸爱河中。为了她,林维仁放弃了参军,放弃了到美国留学的机会。他全身心沉浸于周兰的气息如兰肌肤如雪的温柔乡,一刻都不想离开她。
土改来了,财产被没收,用祖辈积攒下来的财富新建的三进大瓦房被曾经的佃农们瓜分,自己一家被撵到柴房住;三反五反来了,父母被刑讯勒令交出隐匿的珠宝金条;文革来了,全家成了牛鬼蛇神,大会小会被批斗。以后还有什么运动,谁也不敢预测,但是,他知道,不管什么运动,自己永远在潮头,被颠浪得晕头转向,七荤八素吐得一干二净。
自知无法捱过运动的林老爷,在病中,把除了大伯的全家人都叫齐了,到街上照相馆拍了一张全家福。林新才4岁,当摄影师用一个手摇铃叮当叮当地把大家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然后轻轻的嗤的一声响,就把全家装了进去。背景是天安门城楼和“毛主席万寿无疆”字样,每个人胸前都有佩戴着毛主席的像章,年轻人手里都拿着红宝书。
照完相以后,林老爷就被巡街的红卫兵发现了,马上带上一顶1米多高的纸帽子,写上恶霸地主,用绳子拖在吉普车后面,刚开始还踉踉跄跄跟在后面跑,后来便直接在地上拖着走了,到批斗会场时,膝盖和脸都被擦烂了,混合着泥土,完全认不出是谁了。
看见爷爷的惨状,林新吓得小便失禁,尿湿了裤子,一叉一叉的在街上大哭。
一个曾经的长工,往奄奄一息的林老爷胸膛上使劲一脚,林老爷一口鲜血喷出来,像喷泉一般。下面的群众一声“好”,仿佛是一场精彩的川剧演出,正在高潮当口,然后,爆发出一阵热烈的掌声。林老爷当天就自绝于人民,而且罪该万死,曝尸荒野,被曾经在他面前俯首帖耳的人们吐口水、扔石头,让野狗啃得面目全非,死无葬身之地。
堂堂七尺男儿,无法给妻子幸福的生活,自身难保,更遑论保护她,甚至不得不听从父亲临终嘱托,受王东吉庇护带儿子林新几乎是逃命一般逃到高原林区。否则,和父亲一样的下场。
相比,也许还是幸运的了。再比,却非常不堪。
林维仁读川大的同学留学美国已经是知名的科学家了,在国内也有官至副部级的了,大部分人都在成都各级单位混得不错,只有自己,哎——
造化弄人,物是人非,还能有比这更霉的命运吗?霉得连自暴自弃的勇气都没有,在简陋的木板屋、煤油灯下,揉着酸痛的腿,我是谁?我是煤油灯跳动的火焰,只有这是活的,其他包括我的肉身死活都没什么关系。木质地板被踩得吱嘎吱嘎地叫唤,那是林新来叫他吃饭了。
林维仁无法像其他人一般用酒精来麻木自己,在孩子面前,仍然做一个儒雅机智的父亲。在林场,他瘸腿管一个大仓库,井井有条的,进出货目清清楚楚,是全局最好的库管。他在大学里学的是机电技术,维修森工集材机具最重要的卷扬机之类机电设备是小菜一碟,还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了台发电机,利用拖拉机机头的动力装置来发电,虽然每天只有两个小时的发电时间,但也是整个林场最热闹的时间。后来,根据他的设计,建设了桑吉森工局第一个林场水力发电站,极大的节约了131林场的成本。
王东吉来找林维仁下象棋纯粹是来找虐的,这给了林维仁极大的欢乐。除此之外,和活佛索郎拌嘴,互相揭老底比可怜也是一乐。除此之外,关在家里,没事也就教教林新。好在林新肯学,学什么像什么,这给了他极大的安慰。
他现在唯一的想法是将妻女农转非。因为成分问题,这事情迟迟无法解决。
万般无奈,曾经十指不沾阳春水的周兰只有带着孩子们到处开荒,种点胡豆、洋芋到还是能解决点问题。尝到开荒甜头的周兰居然一发不可收拾,愚公移山一般在荆棘丛生的半山腰已经过伐迹地一口气开了三亩多,前后历时三年多,而且还将水引到了地里。
周兰一双曾经嫩白的双手如今伤痕累累、粗茧横生,指甲里总是黑黑的,长期暴露在高原强烈紫外线照射下的脸,黑成锅巴还带两坨高原红,但是她已经不在乎了,比起生活的艰辛来说,相貌已经不重要了。
当然,最让她骄傲的是,林新挣了满满一墙壁的奖状,每每有人来家里,她都会指给他们看,不无骄傲地接受他们的祝贺,这也是周兰生活的底气和动力。
看着茁壮生长的洋芋、胡豆,这倒引起了林场其他人的眼红,于是纷纷告状,说周兰又想当地主了。
王东吉顺势决定,所开荒之地收归五七社,将周兰吸纳进五七社,解决农转非问题。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支持原创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六、理想

林场里有两个跑滩的木匠帮人打家具。这两个木匠是师徒关系,干活很卖力气。
两个木匠经常到林场的礼堂里去。
他们用木匠的眼光来看这栋上百年的房子,看柱子的木质,看梁架的榫头契合是否到位,看窗框的能否让玻璃密不透风。
老木匠懂得太多了,那是一辈子积累的经验。林场现在的房子,他真的不喜欢,除了分板、寸板就是劐皮板了,毫不考虑技术的钉子木匠,有的柱子就用抓钉钉在一起就了事,非常粗糙的材料勉强组合在一起。
那不是屋子,简直比狗窝还差劲。
可是在林场礼堂这个曾经的寺庙大殿里,那细密的榫合,精美的雕花,行云流水般的图案,百年前的手艺,应该在自己之上,自己只有赞叹的份了。老木匠对礼堂里木工由衷的赞叹,引起了林新对木工活极大的兴趣。
木匠是常在江湖走的人,也很能揣摩人的心思。林新喜欢跟他们在一起。一是揽点刨花回家当引火柴。二则最重要的是想学点手艺,当木匠。
刨花,是一种神奇的木片,柔软平滑,还有天然的松香味。林新非常迷恋这种味道。有时藏猫猫就在刨花中,用刨花把自己埋起来。那是非常有趣的事情了。在刨花堆里摔跤更是好玩。他和伙伴守在木匠的架子旁,只要木匠一推刨子,一片整齐的刨花便从刨子上方冒出来,大约有一米长。木匠一停下手,得意的朝孩子们笑笑,他们就知道那就是可以争刨花的时候了。因此,孩子的手时常被刨花拉出深深的血口子。
木头,到处是木头,河里满满的漂木,仿佛是可以踩着过河的地毯,窗外是柴垛子,还有特别的树皮堆成的柴垛子,那浓烈的松香味让人迷醉,在树皮柴垛子上玩一会,回去绝对挨打,衣服上沾满的松油是普通肥皂洗不干净的。每家每户木棚、平房门外都有几个大木墩子。满眼的木头,只有在木匠的手上变成了精巧的家具。还有那不可思议的刨花啊。简直就是一种艺术。林新生平第一次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可能就是来自木匠的手艺。在他从来没有迈出脚步的林场中,还有比做一个小木匠更实际、优雅的职业吗?
在王珍看来,没有比在班上成绩好更令人羡慕的了。王珍很是崇拜林新,但也经常笑话林新这个当木匠的没出息的理想。
林新倒是无所谓,他说:我父亲说,360行,行行出状元,饿不死的手艺人,我家的成分不好,当官是没有办法了,只有当手艺人,浪迹天涯,凭本事吃饭!
王珍说:有政策,可以顶班啊,你父亲的名额非你莫属,不像我,名额可能是留给弟弟的,我成绩也不好,以后还不知道怎么办呢。
林新笑笑道:我父亲说这班没什么接头,不想我在山区呆一辈子,
这可是铁饭碗呢。王珍大惑不解,工资比地方上高得多,也只有森工内部子弟有这个福利。
我父亲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林新说,以后的事情说不清楚。你父亲还有内部招工指标可以用,我父亲是绝对拿不到的,让我好好读书,最好考出去。
林新是林维仁的儿子,131林场是他长大的地方,但并不是祖籍。充斥于他儿时记忆的点点滴滴和父辈口中的鱼米之乡的内地家乡没有一点瓜葛。在父辈的眼神中,他看到了游子的无能的惶惶哀伤。他只是随遇而安的一粒种子,自在成长,全无一丝惶然。虽然,在林场,他属于跟随着瘸腿的地主父亲抬不起头的角色,但是,他的成绩是无人能及的,衣着也是干干净净,对人非常有礼貌。经常有人教训孩子都是这样说:你要有林新一半聪明懂事,都不会挨打了。
但是,林新并不喜欢老家。他和全家出来十来年,很难得回一趟老家,是老家亲戚们几乎快要忘记了的人。林新唯一给他们留下的深刻印象是:尿裤子。在众目睽睽下,夹着尿湿的裤子一叉一叉的走路满脸通红而又泪流满面的4岁小男孩。他是家乡尿裤子孩子的典型,不管走了多少年,长多大了,留给家乡人的印象仍然不变,也许好在还有“尿裤子”提醒了他们的记忆,不至于成为其他基本上被人遗忘的人了。曾经在10岁那年,全家浩浩荡荡回老家过春节,在众多亲友团聚的时候,他被毫不认识的一群亲友一次又一次有意无意地的提起尿裤子的典故,引得大家放肆的哄堂大笑,可以笑得眼泪长淌,笑得没心没肺,丝毫没人理会他的尴尬,完全忘记了林老爷当时的惨状。他当时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如此毫无自尊地活在家乡人们的口碑中,让林新对家乡产生了天然的抗拒心理。那些在同乡嘴里的红苕、红土和斑竹林,还有祖上何等的辉煌等等,完全与自己无关。
王珍的理想当然是考上文工团了。她没有其他女孩脸上普遍都存在的高原红,白皙皮肤仿佛晒不黑,苗条娇小的身影,精致的五官,长而浓密的睫毛忽闪忽闪的,从小就喜欢跳舞,能做劈叉、下腰、旋子等很多高难动作,特别是跳藏舞《北京的金山上》,是林场演出的保留节目。
因为祖辈的关系,李永琼很喜欢林新,也很放心地叫王珍和林新一起玩。
林新和王珍春天可以一起采羊角花,夏天可以一起到山上采蘑菇、木耳,吃野果充饥,折酸杆杆解渴,高原的秋天很短,红叶也能迷醉无数人的眼睛。漫长的冬季,两人手拉手在雪地疯跑,只为了看雪地上留下的新鲜脚印,只为了听踩在雪地上那吱吱的声音。
当然,只有林新知道,王珍随时嘴里都有一颗硬糖,那慢慢浸化甜滋滋的味道,能让她保持平静。
楼主:大森林狼嚎  时间:2019-01-08 13:13:21
大森林——大熊猫、金丝猴


楼主:大森林狼嚎

字数:19569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18-12-03 18:30:11

更新时间:2019-01-08 13:13:21

评论数:5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