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谈经说易话山海

谈经说易话山海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谈经说易话山海
古道风人惊世来
三千岁月何人解
迷底今朝始揭开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从三皇五帝到三朝,古人的生活在巫卜和现实中发现。通过对前事的总结提炼,形成了巫卜,指导着当时人们的生活,所以古代的巫卜既是对当时或未来事情的占卜,其卜辞又是对前代历史的提炼,所以我们看到了记录卜辞的甲骨文。甲骨文记录的是商朝以及商之前的历史,通过对出土的甲骨卜辞的研究,我一定能还原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要了结中国古代的历史,不能离开中国的文字,现在我们所公认的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是由其他文字演变而来,那么比甲骨文更早的文字我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在今天陕西蓝田县半坡遗址中有泥板文字,meipian://main.app.new/article/detail?mask_id=yyplomj&cb_create_at=1588375831&cb_expire_time=1800&client_type=2&type=not_wechat&source=h5else_article_comment_nick1&pull_type=0&origin_number=CK142021151853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半坡遗址出土时代是伏羲女娲时期,这就是说在伏羲时期就已经从结绳记事时代演变到了泥板文字时期。文字是随农耕文明的出现而出现,随农耕文明的发展而发展,是在农耕文明出现后,出现了多余的农产品和家禽,出现了商品,原有的结绳记事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所以很自然产生了泥板记事。伏羲女娲时代是农耕的初级阶段,当时人们的主要谋生手段还是渔猎和放牧,所以我们在半坡遗址的泥板中发现的是牛,羊,鱼和数字的表示,说明在伏羲时期,牛羊猪的放牧养殖以及捕鱼还是部族的主要生活方式。伏羲部族其实就是《山海经》中“十日”部落。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但是我们发现,半坡“泥板文字”和甲骨文已经有很大的差别不大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半坡遗址“泥板文字”和殷墟甲骨文差别太大,缺少中间文字的转承。甲骨文已经有成熟的指事符号,而“泥板文字”是象形文字的稚形。为何我们还没有发现中间的文字,不仅如此,我们能发现夏朝以及以前的墓地都不多,其原因在于在三皇五帝时期,人们遵循的是自然循环的理念,即人类的活动是天轮的一部分,出于自然,回归自然,所以古代帝王死活,要么天葬,要么植树以掩盖墓葬痕迹,在《山海经》中称“范林三百里”,夏代开始有“甑葬”,有殉葬,这何许和当时陶器发达有关。按理应当发现带夏朝文字的陶器,为何我们还没有考古发现?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夏朝以及以前历史的记录,我认为多数在《连山》中,《连山》《归藏》出现在《左传》中,说左丘明的父亲楚左史老莱子看得懂《三坟》等,会用《连山》和《归藏》对于这两本古代巨著,我认为是存在的,而且我认为《连山》记载的是夏朝以及以前的事,《归藏》则记载商朝的占卜龟辞等。《归藏》实际应当是《龟藏》的通假。《连山》是《山海经》的母本!何为连山?一个山接一个山也。“连”还有出征之意。《连山》其实就是大禹的后人所作,其主要内容反映的是大禹治水的过程,或者在治水过程中所总结出的天地人合一个道理。《连山》据说版本很多,大多是后人杜撰,可信度值得怀疑。但是我发觉最古老的版本在贵州发现了。我认为贵州的《连山》版本是最值得肯定的!它真正出现在夏后桀的后人手中,是代代相传的真迹!为何这么说?这是有历史记载的。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我们都知道夏桀被商汤流放到“巢”(今安徽巢湖附近),这个地方就是和长江连在一起的,在古代称南海。不仅是夏桀,包括舜帝,丹朱等,最后的归属地都在南海的三都山周边(今衡山----罗霄山),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据《竹书纪年》记载:帝葵十五年,即成汤元年,商候履迁于亳。帝葵(桀)三十一年,商自陑征夏邑,克昆吾。大雷雨,战于鸣条。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巢。成汤十八年葵亥,王即位,居亳(桀被放两年后),成汤二十年,大旱,夏桀卒于亭山,禁弦歌舞。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夏桀死后,其跟随其流放的昆吾之族一部分逆今长江经岷江回归其祖先之地----黄河中上游青藏高原若尔盖草原;一部分留在洞庭湖及其周边水系(古称南海或濮域,随着时间推移,水域的范围增减,而名称有所改变)。所以夏朝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应当留在古南海周边以及青藏高原黄河上游地区,而中原地区的遗留则被商朝以及以后的历代文明说取代而消亡殆尽。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在《山海经》中记录有关于跟随夏桀放逐的部分昆吾氏的踪迹。
在《大荒南经》中有:“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大荒之中,有人曰驩头。鲧妻士敬,士敬子曰琰融,生驩头。头人面鸟喙,有翼,食海中鱼,杖翼而行。维宜芑苣,穋是食。有驩头之国。”
驩头之国,就是今黔东南的水族。

为何这么说?我们先来分析一下这段古文的含义:
古者称天子的贵族为人,所以‘人’必为古代天子的贵族。这里的人指夏朝天子‘桀’的贵族。所谓‘鸟’,指古代的母系氏族部落。所谓‘喙’,鸟的进食的嘴巴,代指母系部族的农耕生产。所谓‘翼’,指飞行的翅膀。古文中的飞行不是一般意义的飞翔,而是特指从青藏高原下来。指这个部落最早是从青藏高原下来的。“方”通‘放’,流放。指‘随夏桀一道被流放’。
所以“有人焉,鸟喙,有翼,方捕鱼于海”解读成现代文就是:有个夏朝的遗族在(南荒---今长江周边以及以南地区)这里,这个部族靠以农耕生产的母系部族生存,他们都是很早以前从青藏高原迁徙过来大。他们是因为被流放所以被逼在海(古南海---今长江流域)上靠捕鱼为生。
驩---从马从雚,马代表其身份为‘白马’后人,据《海内经》有“黄帝生骆明,骆明生白马,白马是为鲧。”‘雚’,古通‘萑’,即荻,即狄之艹也。狄即白狄族,草之流寇,即从白狄分离出来的流寇。所以从‘驩’这个词我们就能明白这个部族的组成。
头---首领。
妻---古代抢女人作为婚配对象称为‘妻’。
士---天子或者诸侯的战斗支队的首领,最低级的‘人’。
敬---奉献。
士敬---代表这个老婆是其下属抢来献给上司的。
鲧妻士敬----鲧收下其部下所抢来的女子作为老婆。
鲧是什么人?据《竹书纪年》有“帝尧陶唐氏六十一年,命崇伯鲧治河。”所以‘鲧’为帝尧的‘伯’。
‘杖’---指其副手或者部下。如说夸父的‘弃其杖,化为邓林’。
芑苣---即莲藕。我在《解读山海经》中有注解。
穋---糯米。一种早熟的稻谷。
这个南方部落以糯米和莲藕为生。这是今贵州少数民族多食糯米,并且以五色糯米祭祀祖先原因。说明在居今三千年前她们就是如此。
水族为何称‘水族’?因为他们‘捕鱼海上’是‘驩头之国’!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自从夏桀被商汤流放后,在中原的夏朝文字就被更先进的商甲骨文所取代(或甲骨文来源于夏朝象形文字),因为夏朝的象形文字是刻在泥板上的,所以可以做的更象形,更圆滑,笔画更多,但是商朝因为多从事卜筮活动,所需的文字载体需要更结实,这样龟甲就作为商文字的载体出现了,但是作为刻在龟甲上的文字,必须简练方正,这样就需要对象形字进行提炼,所以就产生了‘代意符’或者‘代字符’,使得文字得以进化发展,而夏朝的象形文字就此在中原消失,由于泥板象形文字不易保存,只有少量记录古代天书(测天记录)的文字保存在南宫(商称南宫,春秋后称兰台)中或者山岩上的壁画保存下来。但是,夏朝的象形文字会随着夏桀部族的放逐而留入南海吗?答案是肯定的?夏朝的文字书籍确实在‘驩头之国’流行,并随‘驩’部族南迁,因为南方相对闭塞,所以这些夏朝文字被保存下来,这些保存下来的夏朝文字称为‘水书’,这个‘驩头之国’的后裔今天自称‘水族’,因为他们是水上民族(生活在古南海---今洞庭湖地区),他们靠捕鱼为生,所以他们的后代祭祀他们的祖先必须用鱼和糯米。他们将夏朝的文字较好地保存下来,是的我们今天有幸能看到介于蓝田半坡文字和商朝甲骨文中间的文字----夏文---水文。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我们也可以从岩画中看见夏朝‘驩头之国’的痕迹,在中国西江花山岩画,就是‘驩头国’的后人所作。这些岩画的内容反映了他们的来历以及对他们祖先的崇拜。现在我就这几副画进行解读:



首先,岩画中有车轮形状,而且处于壁画中央,为众人所供奉。‘车轮’就是轩辕黄帝的象形,因为水族出自‘鲧’,即白马。白马是轩辕黄帝的孙子。所以水族的祖先是轩辕黄帝,他们供奉‘车轮’。
中间一人‘衣冠带剑’,说明他们是夏朝天子。他们双水高举,状似‘翼行’,表示他们来源于‘天上’(今青藏高原)。他们脚踏木板---其实是船,说明他们乘舟而行,生活在海(古南海---洞庭湖流域)上。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那么夏书是啥?我认为是《连山》,夏书即水书,水书就是原版的《连山》。
记录有夏朝以及以前历史的《连书》是中国最古老的书籍之一,我认为一部留在商朝的图书馆----南宫之中,还有一部作为夏朝的经典被夏桀以及其遗族带往南海的‘驩头之国’,遗留到现在就是今黔东南水族的水书---《连山》。作为商纣王的吏官---南宫适显然是看过商朝图书馆---南宫里的的夏之《连山》,商之《龟藏》,并以此为根据和周文王,散宜生,姜子牙一道依照西周(周武王克商前之西周国)历史创作了《周易》,并且将《连山》,《归藏》改编成《山海经》。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驩人在春秋之后被称为‘濮人’或者‘百濮’之族,与越人混为一体。故古‘濮人’会解《连山》,所以有人用濮语(广西贵州少数民族方言)来解读《山海经》,是有道理的。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商末周初人称古人的测天祭天处所为‘极’,如距今四千五百年前的轩辕黄帝的测天祭祀场所称为‘西极’,在《山海经》的《大荒西经》中有“下地生噎,处于西极,以行日月星辰之形次。”这里的‘西极’就是轩辕黄帝时期的祭天场所,位于今天青海德令哈外星人遗址,所谓的外星人遗址就是轩辕黄帝时期留下的‘天书’。

商人称夏朝的祭天场所为‘南宫极’,即夏朝祭天或者藏‘天书’的地方,位于今河南孟津县平乐镇南寨

商周时期,均称馆藏测天以及前代古籍的地方为“南宫极”,因为测天处所都建有测天台,后被称为‘南台’,楚人‘南’‘兰’同音,演变成‘兰台’,周王室古籍被王子朝携带到楚国后,开始保存在今河南南阳石桥镇,但是在楚平王死后,吴王闔庐攻陷荆州郢城,周敬王趁机刺杀了王子朝,流入南阳的古代文献一部分被带回周王室,更多的流落民间或有左丘明的父亲老莱子转移,十多年后,楚都重新从卻郢迁回荆州郢城后,在楚郊郢(今湖北钟祥)建南宫极或南宫台,由楚左史老莱子负责保管遗存前代史籍和测天,楚人称其为‘兰台’,称其为‘左史’或‘兰台令史’。





唐代张九龄游历此处时,留诗《登古阳云台》:“楚国茲故都,兰台有馀址”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今天位于云贵川一带的巴人使用的文字也是夏文字的遗留,在这里的巴人是从今神农架一带迁徙而来,他们没有经过中原以及楚文字的改良,留下了夏文字的痕迹。

这些文字出现于市场广安石头寨。为古巴人遗址。
据秦汉《世本》载:在约四千年前,生活在清溪沿岸(今湖北恩施)有五个部落,共同生活在两个大的山洞里,其中巴名在红洞里,樊,郑,相,潭四姓在黑洞,没有首领,大家在一起只是祭祀鬼神。其主要生活来源于狩猎和打鱼。
在《山海经》的《大荒西经》是这样记载的:有人无首,操戈盾立,名曰夏耕之尸。故成汤伐夏桀于章山,克之,斩耕厥前。耕既立,无首,走厥咎,乃降于巫山。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人’在古书中指帝王之后裔或贵族。这是指其所率领的部落团队。
无首---没有首领。
戈---戈氏为姒姓有崇氏(鲧)之后。寒浞氏纂夏以后,少康经过努力,终于复国。少康子杼灭寒浞建立的戈国,分封同为姒姓贵族于戈,仍为夏朝诸侯方国,其后人以戈为姓。
盾---出自有缗姓,缗读作‘hun’,亦作‘dun’.有缗氏为少昊帝的后裔,世代在今山东金乡一带生息。为山东较大的部落,世与夏朝王室联姻。在少康子杼灭寒浞时,作为咎(舅)氏的有缗氏是主要力量。据《竹书纪年》:帝癸十一年,会诸侯于仍,有缗氏逃归,遂灭缗。缗国被灭后,有缗氏为何要逃盟?因为涉及帝储君,因原正妃出自有缗氏,有缗氏与有施氏发生矛盾,有缗氏让其女婿帝癸出兵攻打有施氏,有施氏贡献珠宝美人,中有美女妹喜,妹喜年轻漂亮,很得帝癸(夏桀)的宠幸,不久怀胎生了儿子,而原先的有缗氏的正妃失宠,不久由夏桀出面,在仍(今山东济宁市)与诸侯结盟,但有缗氏认为帝癸包庇有施氏,不肯结盟,逃归。于是帝癸帅兵攻打有缗国,灭了有缗国并废其女而立妹喜为正妃,有缗氏携故妃及其子逃亡岷山,回归夏国发源地---黄帝之墟(今青藏高原玉树州),向天帝诏告其正统之位,同时献二女琬,琰给帝癸。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立者,站稳脚跟。在。。。。。地立足生根。
耕者,从耒从井,在井田中用耒(从事农耕生产)。
之尸----之者,象形止也,从一地迁徙至另一地。尸者,夷也。有缗氏为东夷部族。这就是说(有缗氏---盾)和矛从东夷之地迁徙到这里(岷江周边)。
斩,从车从斧,彻代表轩辕氏,斧代表至高无上的权力。其含义就是本是轩辕黄帝之后还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代表此的就是帝癸,即夏桀也。
厥,通橛,断木也。木在古文中代表古老的原著民。从东夷部落来说,有缗氏为少昊氏之后,可以称得上‘木’。
楼主:古道风人  时间:2020-05-07 15:30:55
前的甲骨文象形为:

从止从舟,即乘舟而逆流而行。
斩耕厥前----帝癸的农耕部落发生了分裂,一部分夏朝遗民逆(长江)乘舟而上。
走的甲骨文象形

走是奔跑的意思。
咎,在古文中通舅,一般指舅氏,即有缗氏。那么为何‘舅’氏也是‘厥’(分开的木头)。即有缗氏部族也是分成了两部分?是这样的吗?据史书记载,有缗氏被夏桀灭国后,其一部带着夏桀原来的正妃以及世子带着夏朝典册乘舟逃亡岷山,归于夏朝故地。据《竹书纪年》记载:夏桀在十一年灭缗后,十四年,扁帅师伐岷山。
还有一部分缗国遗民留在故国,帮助商汤攻打夏桀,有缗为商汤司马。

楼主:古道风人

字数:563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5-02 16:02:20

更新时间:2020-05-07 15:30:55

评论数:2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