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社科历史 胡侃闲谈

社科历史 胡侃闲谈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竹书纪年》 “晋桓公邑哀侯于郑,韩山坚贼其君哀侯而立韩若山”。 新的问题来了,韩若山就是韩懿侯,韩山坚又是哪位大哥?唐代司马贞所撰《史记索隐》,直接推测韩山坚就是严遂,我怀疑是严遂的党羽阳坚。就像侠累姓韩,这个阳坚应该也是韩姓公族的,这也符合他韩廆的亲信的身份。所以韩山坚应该就是韩阳坚,至于中间那个山和阳的变化,我就解释不来了。

还有一点解释不来的是,许异的“是故哀侯为君,而许异终身相焉”。只能借用别人的解释,就是原著记错了,不是哀侯,是韩懿侯,于是我们的故事升级了。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聂政刺侠累因为“兼及哀侯”,这是封建社会无法容忍的弑君行为,而聂政和聂荣(聂政的姐姐)的伟大品德又不能湮没于历史的长河,所以司马迁和司马光选择将聂政刺韩王这一件事分成了两件事,分别记录进他们的作品中。

考虑到韩哀侯上位两年就吞并郑国,并迁都至郑,且韩相是他的老叔,可以想见,这位韩相当时的权利和威望都是韩哀侯深深忌惮的,所以这件事情的原貌可能如下:

韩哀侯希望借助严遂压制韩廆(韩氏公族的代表、灭郑的韩相),但是韩廆反应激烈,严遂受到威胁。于是韩哀侯授意严遂逃跑,并开始组织刺杀。在结识聂政后,由公族中投向韩哀侯的阳坚帮助,聂政直接进殿刺杀韩廆。很明显,当刺客出现,韩廆立刻就明白了幕后最大的主使是韩哀侯,于是跑向韩哀侯,并试图用他作为肉盾阻止聂政,但是聂政有意无意的杀了韩廆时也刺中了韩哀侯(估计他也不知道幕后的大boss是谁)。这时许异一脚把旁边的韩懿侯就踹躺下了,韩懿侯顺势装死(考虑聂政突围时杀了数十人,装死还是应该的),聂政见任务完成开始突围,但是最终没有成功,而负责行动路线的阳坚则火速逃往东周观察形势。

韩懿侯是此次刺杀的最大受益人(上台兼消除了权相)需要给公族和国人以交代,所以严遂没有上位(也有可能是被当夜壶藏了起来,或是事了拂衣去),而是许异得以上位。东周君鉴于韩懿侯和许异上台(可以想见,都是韩哀侯的原部下),所以不敢再留难阳坚,而是在韩使到来之前助他逃亡,从此泯然于江湖。

由于本次行动,韩懿侯掌握了公权力,并大大的打击了韩姓公族,所以“而韩氏之尊许异也,欲其尊哀侯也”,以至于别说韩懿侯了,许异都能吓死韩姓公族了。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历史就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当卸掉她浓妆的一刻,是这么的迷人,就是前面装备卸妆的工作比较让人烦躁。终归是社科新人,如有不妥之处,还望您能斧正,万分感谢!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4.商鞅变法

“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资治通鉴和《史记•商君列传》的描述一致,都是商鞅与甘龙在秦孝公面前辩论后,秦孝公即任命商鞅为左庶长,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变法,其内容即如上所述。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这次重读资治通鉴,看到这里觉得有些不对头,如此革祖宗之命的变法,仅仅进行了一次廷辩,就骤然让一个外人,登上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督帅执行,大有赌上皇位,不留退步的意思,这可不像古代理智的封建君王的做派。

“鞅说孝公变法修刑……孝公善之。甘龙、杜挚等弗然,相与争之,卒用鞅法,百姓苦之。居三年,百姓便之,乃拜为左庶长”《史记•秦本纪》。这里提到,廷辩之后,“卒用鞅法”,三年后才拜商鞅为左庶长。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这里的“鞅法”就是《垦草令》,由于时代久远,《垦草令》早已湮灭于历史长河之中,我们现在也只是能从《商君书 垦令》中一窥究竟。

百度百科总结的不错,主要内容就是: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

因为秦孝公时期,随着铁器和牛耕的成熟,生产力得到了提高,秦国之外的土地私有化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而秦国土地尚未能私有化,所以商鞅推出的《垦草令》极大地迎合了当时的新兴地主阶级。

所以秦本纪中“百姓便之”的百姓,就是商鞅的政治盟友,也就是新兴的地主阶级。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在《垦草令》颁布之后,至商鞅当上左庶长,实施变法之间的这段时期,可以说商鞅是建立威信,拉拢政治盟友的过程,所以这个时期的商鞅并没有把李悝的《法经》这件大杀器列进去。

而随着“居三年,百姓便之”,秦孝公“乃拜为左庶长”,商鞅的法家本色在变法中开始显露狰狞。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由于商鞅的变法前后共有两次,所以一般将公元前356年的这次变法称为第一次变法,内容也就是“资治通鉴”所写内容,再次百度百科,主要内容如下:
(一)颁布并实行魏国李悝的《法经》,增加连坐法 ,轻罪用重刑;
(二)废除旧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赏赐的二十等爵制度;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规定生产粮食和布帛多的,可免除本人劳役和赋税,以农业为“本业”,以商业为“末业”,并且限制商人经营的范围,重征商税。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五)强制推行个体小家庭制度。

这一次变法虽然有效的扩宽了财路和兵源,但是也开始伤害到秦国的既得利益者,不过也同时收获了一批“军事地主”作为变法的忠实盟友,只不过变法伤害的是秦国高层,而结盟的是秦国中下层而已。

有伤害,自然就有反击,迫于商鞅有秦孝公支持,反对派不得不采取迂回策略,让太子泗的老师“纵太子不法”。说起来秦惠王生于公元前356年,而商鞅第一次变法始于公元前356年,也就是说太子泗犯法时才一岁多,所以商鞅“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一点都不冤枉。有了这第二次的“徙木立信”,第一次变法顺风顺水的得以实施。而随着第一次变法取得成功,公元前350年,商鞅决定进入深水区,开始第二次变法。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百度百科第二次变法,其主要内容有:
(一)废除贵族的井田制,“开阡陌封疆”,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二)普遍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集小都乡邑聚为县”,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废除分封制,“凡三十一县”,县设县令以主县政,设县丞以辅佐县令,设县尉以掌管军事。县下辖若干都、乡、邑、聚。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编订户口,五家为伍,十家为什,规定居民要登记各人户籍,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推行小家庭政策。规定凡一户之中有两个以上儿子到立户年龄而不分居的,加倍征收户口税。这是对第一次变法中“异子之科”法令的补充,也是对社会风俗的规范。

很明显,第二次变法对贵族利益的伤害比第一次更大,因此秦孝公于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躲开了旧贵族根深蒂固的栎阳。当然,传统贵族也不会轻易放弃既得利益,于是,他们的代表,秦孝公的哥哥公子虔再次站了出来,“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劓之(割鼻子)”。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这之后,就是大家都知道的,深水区变法一往无前,秦帝国的强大之路无法阻挡。想一想兵马俑里没有头盔的秦军,想一想左手提头,右膊夹虏,踊跃追敌的场面,想一想以一敌六,灭亡六国的国力,可见变法之成功。

再之后就是商鞅功高震主,被传统贵族反攻倒算,最终惨遭五马分尸,但是商鞅变法因其富国强兵的效果显著,从而被秦国传承了下去。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在西方公元前500多年也有一次深深伤害了贵族的改革,那就是被誉为“摧毁过无端骄横的波斯侵略者的萨拉米斯岛生育了梭伦,这位伟大的立法者”,雅典城邦第一任执政官梭伦推动的一次成功的改革。

为了雅典城邦的发展,梭伦推出“解负令”,说白了就是不认账,即废除一切债务。可以想见,那些作为债权人的贵族会疯狂到什么程度,但是最后梭伦在任期结束后却能全身而退,无他,他将就要实施的“解负令”提前告知了一部分贵族,而这些有内幕的贵族则大举欠债买下土地,于是他们成为了梭伦变法的坚定盟友,并获得了海量财富,最终在梭伦任期结束后保护了梭伦。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条条大路通罗马,怎么找到一条最佳路线很是考验人的智慧。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5.宋康王

宋有雀生湣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宋康王喜,起兵灭滕;伐薛;东败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与齐、魏为敌国,乃愈自信其霸。欲霸之亟成,故射天笞地,斩社稷而焚灭之,以示威服鬼神。为长夜之饮于室中,室中人呼万岁,则堂上之人应之,堂下之人又应之,门外之人又应之,以至于国中,无敢不呼万岁者。天下之人谓之“桀宋”。齐湣王起兵伐之,民散,城不守。宋王奔魏,死于温。

《资治通鉴 周纪四》宋康王这段早就看到了,感觉味道不对,就去自学了,结果里面错综复杂,查来查去,很是耽误了一些时间。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说起来宋人就是倒霉蛋,由于是殷人之后,所以微子启得封宋国时就被针对。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宋国人都是被广为嘲讽。春秋时,好不容易宋襄王削尖脑袋,钻进了春秋五霸,结果不仅不被承认,还被整了个“不半渡而击,不擒二毛……”的宋襄之仁。关键是这段编的有模有样,连 都说出了“蠢猪式的仁义”,可见文人瞎编祸害人的历史悠久。

多说一句,宋人真的是被编排狠了,守株待兔、拔苗助长、宋襄之仁都是耳熟能详的成语,还有华元和狂狡两位大将军的故事,只能说黑人黑到了新高度了。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殷商之所以称为殷商,主要是因为殷人善于经商,所以殷人后裔的宋国,商业发达,治下的商丘、陶邑、彭城都是当时富商巨贾盘踞之地。甚至功成身退的范蠡,更名为陶朱公,就是因为他生活在宋国的陶邑。

虽然富有,但是就像后世的宋朝,号称富甲天下,武功之弱,也是冠绝天下,常年给身边的大国当小弟,偶有发展,但还是常被身边的齐、楚、魏、韩,随时欺负,数次到了亡国边缘,痛不欲生。

宋国还有两大痼疾。一是神权势力强大,微子启本就是负责殷商祭祀占卜的贞人集团代表,所以宋国的神权势力一直很大。二是公族势力强大,导致内耗极大,甚至宋国历代23个国君被宰了7个,这还不算当太子时被宰的和当国君被驱逐的。公族势力强大的另一个坏处就是重要职位基本都由公族把持,致使精英外流。

说道精英,就多说一句。很多现在耳熟能详的思想家都与宋国有关。老子,宋国司马老佐之后;孔子,宋国司马孔父嘉之后;墨子,宋人,曾为宋国大夫;庄子,宋人,曾为宋国官吏;包括惠子和荀子老师容子也都是宋人。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资治通鉴》里提到的这个宋康王的事迹,我查了很久,感觉这位也是被文人给编排了的倒霉蛋。

其实宋康王上台后进行改革,励精图治。但由于宋国在宋康王时被灭国,自然也就亡史了。而其他诸国或参与瓜分,或有愧于心,所以相关宋国的记载也以丑化和歪曲为己任,因此关于这次改革的详细情况已湮灭于历史中,只能通过其他书籍的只言片语来管中窥豹。

总体来说,宋康王改革应该是一项惠民工程。因为他实施的被称为王政,所谓王政就是仁政,而仁政的首要指标就是需要爱护百姓,这次改革也推出了减税计划,并付诸实施。(“万章问曰:‘宋,小国也。今将行王政,齐楚恶而伐之,则如之何?’”, “什一,去关市之征,今兹未能。请轻之,以待来年,然后已,何如”《孟子 滕文公》)。

除了富民的手段之外,宋康王还进行了强军,正是因为人心归附,国富兵强,所以宋国虽然处于四战之地,却能成就“五千乘之劲宋”。(“多检壮丁,亲自训练,得劲兵十万余”《东周列国志》)。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宋康王上台之所以要奋发图强,主要是由于他刚上位,齐国就开始揍他。宋国赶紧派臧孙子向楚国求救,楚王很高兴的就答应援手。返程时,臧孙子郁郁寡欢,他的车夫奇怪任务完成,他为什么不高兴。臧孙子说“宋小齐大,为了小宋和大齐开战,脸还有悦色,可定是骗我们和大齐死磕,而不会来救我们”。最后楚国晃点了宋国,齐国占领了宋国的五座城(齐攻宋,宋使臧孙子南求救于荆。荆大说,许救之,甚欢。臧孙子忧而反,其御曰:"索救而得,今子有忧色,何也?"臧孙子曰:"宋小而齐大。夫救小宋而恶大于齐,此人之所以忧也,而荆王说,必以坚我也。我坚而齐敝,荆之所利也。"臧孙子乃归。齐人拔五城于宋而荆救不至。《战国策 宋卫》)。

随着宋康王改革,国力增强的同时,宋国也开展了积极外交,与楚国搞好关系,并与燕、韩、中山等在秦、楚、齐、魏称王数年后称王(“及周显王四十六年燕、韩、宋相与称王,中山与焉” 《鲜虞中山国事表•序》)。

随后,宋康王开始利用占卜造势(宋有雀生湣于城之陬。史占之,曰:“吉。小而生巨,必霸天下。”)与齐国有过一次交锋,并收回了即位之初丢失的五城(“东败齐,取五城”)。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强者赢得尊重,随着宋国国力的增强,宋齐很快恢复和平,并形成了联盟,当然,宋国小弟的身份应该没什么变化,不过秦、魏、韩对打楚、宋、齐一时间也是有声有色。甚至于在蓝田之战中,宋、齐联军还曾围了魏的煮枣,迫使秦军不得不分兵,致使楚军攻破武关,进逼咸阳。

由于楚怀王父子SB,导致楚国国力受创并倒向了秦国,因此组合开始变换,秦、楚、赵对齐、魏、韩,这个时候的宋康王依然以齐国小弟自居,紧跟大齐脚步。

随着垂沙之战,齐、魏、 韩大败楚怀王的部队,宋康王应该是乘势而动,“南败楚,取地三百里”应在此时,《战国策》提到的“取淮北之地”也应该指的此事。但是对于楚国,无论让齐、魏、韩谁得了淮北之地都是无法接受的,而让宋国得到恰恰是楚国可以接受的,所以宋楚关系并没有受到此事影响。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当赵武灵王开始了历时五年攻取中山国的时候,燕国派遣苏秦到齐国游说,“大者可以使齐毋谋燕,次可以恶齐赵之交”,而秦昭王以爱弟襄安君入齐为质,换孟尝君入秦为相,走秦、齐连横之路。

连横如成,泗上诸侯首当其冲,如不对齐称臣,那么必会被齐吞并,所以宋康王安排田不礼入仕赵国,实现宋国的远交近攻。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赵武灵王立刻开始发动“结秦连宋”的外交策略,而且效果显著。不久,赵武灵王令他两个手下,仇郝相宋,楼缓相秦。于是“秦遂免田文”,孟尝君则归齐,为齐相。

随着秦、宋、赵和齐、魏、韩这一新的对抗成型,再加上孟尝君怨恨秦国,所以齐、魏、韩组成联军攻打至函谷关。而宋国趁周边国家无力顾及,并为了帮助盟友秦国,所以发动了灭滕之战,并攻打了孟尝君的封地薛,这应该就是“灭滕,伐薛”。而随着赵武灵王攻灭中山国后,任命田不礼为代地安阳君(即公子章)之相,赵宋关系更上层楼。

然而在转年,公子章和田不礼发动的沙丘之变失败,赵武灵王被杀,李兑实际掌握了赵国,秦国免除楼缓,宋康王也免除仇郝的相位,宋国失去了最重要的盟友赵国。

宋国此时外交还有秦国和楚国两个盟友,而且由于“齐田甲劫王”,齐王和孟尝君决裂,孟尝君旋相魏,使得宋的周边大国或与之盟友,或内部高层变更,处于政治磨合期。

楼主:能胡就行  时间:2020-05-12 21:51:41

这个时候,宋国的外部局势继续恶化。苏秦带了100多车金银财宝二次入齐,游说齐王“与其得百里于燕,不如得十里于宋”。而失地于秦的魏国欲联赵攻宋,通过占领宋地给自己输血。魏昭王通过李兑入赵朝见赵惠文王,并将葛孽以及阴成献给赵惠文王为养邑,赵国则派董叔联合魏军攻宋。好在秦国乘隙而入,攻取赵的梗阳,侧面帮助了宋国。

这时苏秦游说齐王放弃帝号,攻取宋地。(对曰:“愿王受之而勿称也。夫称帝,天下独尊秦而轻齐;齐释帝则天下爱齐而憎秦,故臣愿王不如释帝以收天下之望,发兵以伐桀宋。宋举,则楚、赵、梁、卫皆惧矣!”齐王从之。《战国策》)

对于齐国,攻灭宋国可以说利益很大。宋国经济繁荣,且无险阻,适于用兵。苏秦劝齐王 “伐赵不如伐宋之利,夫有宋则卫之阳城危,有淮北则楚之东国危” ;《战国策•齐策》;苏代言“南面而举五千乘之劲宋,而包十二诸侯,此其君之故得也” 《战国策•燕策》; “薛公之相齐也,伐楚九岁,攻秦三年,欲以残宋取淮北”《战国纵横家书》。

楼主:能胡就行

字数:1810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20-03-08 03:43:24

更新时间:2020-05-12 21:51:41

评论数: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