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未知学院 >  《太上感应篇》望大家了解一下

《太上感应篇》望大家了解一下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小小一竹篾 背疼二十年
2012年冬天,一位徐州邳县的中年妇女,背部肩部疼痛近二十年,期间去医院检查,打针、吃药、理疗均不见根除,苦不堪言。恰逢秦老师应邀到邳州开办讲座,这位妇女听说学习传统文化可以除病,便抱着试试的心态来到讲座现场,请秦老师为她查查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秦老师为这位饱受病痛折磨的妇女细细一查,问道:“你在二十多年前是不是去外地运过西瓜?”这位妇女一愣,静心一想回答:“是咧是咧,那会儿我和我家老头子去外地贩西瓜回来卖。”说完后一脸困惑,问道:“不过这跟我背疼的毛病有什么关系啊?”秦老师说:“你不要着急,听我慢慢给你解开这个问题。那时候你们两人一车运了好多西瓜,结果车小瓜多,走半路上您觉得没捆结实,怕把瓜摔坏了,就下车走到路边一户人家的篱笆上抽了两根竹篾子来加固您的车,没有跟人家打招呼。您想想有没有这回事?”
这人仔细一想,连忙点头说道:“是的是的!确实有这么回事!可是这是多小一件事啊。”秦老师说:“虽然事小,可是现在这两根竹篾子就在您背上插着呢,现在还在晃悠,您背部疼痛二十年,就是拿了人家两根竹篾子造成的!”
说到此时,现场的所有人都瞪大了眼睛,这位当事人更是不可置信:“两根竹篾子而已,至于吗?”
秦老师正色道:“物虽小,但贪便宜的心却大,‘不告而取实为盗’!用时没有跟主人打招呼,就擅自把东西拿来用,这已经是偷盗的行为。要知道从古至今,因果报应丝毫不爽啊!”
听到这里,这位妇女恍然大悟,懊悔道:“俺的娘咧,你插死我了!”一句话逗笑了在场的人。“那我该怎么办呢?”她接着问,秦老师告诉她:“在圣贤像前磕头忏悔,说再也不拿人东西了!再也不占人便宜了!”这位妇女急忙跪在圣贤像前,咚咚咚连磕三个响头,大声忏悔自己犯的错。三个头过后,秦老师让她起来动动身子,“天呐,不疼了居然!二十多年的病啊……”
未付够钱的洗衣机
等到这位妇女问过问题,一位老年人站了起来,问道:“老师,那我这腰也疼了老久了!现在弯一下腰都疼得了不得啊。您帮我看看是怎么回事?”
秦老师问道:“老人家,家里有没有不花钱的洗衣机?” 老先生想想,忙不迭的否定:“没有没有,洗衣机是花钱买来的,俺家从不拿人东西。” “嗯,是的是的。”旁边扶着老先生的老太太也很肯定地说。
秦老师笑笑又问:“那您家的洗衣机买的时候付够钱了吗?” “付够啦?怎么能不付钱呢,您说是不?呵呵。”老先生说。“是吗?您再仔细想想。您在人家店里买洗衣机,付了一大部分钱,还剩下两三百块钱付了吗?”秦老师又提醒他。“哦,那个呀,洗衣机是在我小孩他姑的店里买的,当时没有付够钱,我是想着过一段时间再付的,没有想要不给她。”老先生终于愿意说了。
秦老师说:“到底您心里有没有想要不给,我就不说了,您自己心里明白。今天这腰疼的病呀,就是这台没有付够钱的洗衣机弄的。”老先生听完不好意思的笑了,急忙去忏悔了。这时秦老师又告诉他:“如果您回了家,能够告诉旁边的人,说您的病是因为贪人便宜得来的,劝告别人也不要起贪心,您的腰疼会好得更快的!”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善恶有报,纤毫受之!
捡回来的病痛
可能有人认为,拿人家的东西不给钱是偷,那别人不要的东西我再捡来用行不行?也不行!下面给大家讲两个案例。
案例一
2012年12月份,秦老师在徐州丰县讲课,一位退休的女教师来到秦老师面前,说自己小腿突然疼痛,一会儿的功夫连走路都困难了,而就在一日前这位老师还在做义工,没见任何异样。
秦老师问道:“您家的几根短钢筋从哪里来的?” “什么?家里……没有钢筋啊!”这位老师有点想不起来。秦老师接着说:“那还是您年轻的时候,路过人家一处盖房子的工地,有几根截下来的短钢筋搁在那里,您见没人,就给拾走了。是不是有这么一回事?”“哦……我想起来了!是从一个地方捡过钢筋,我当时见乱七八糟扔在那,还以为他不要了呢!就捡了回来,想着可以卖破烂。这几根钢筋直到现在还在家里墙根那扔着呢,我都没用。哎这就跑腿上了!”
这些钢筋是工地上用的,那些钢筋怎么说也是人家的,这和拿别人东西不给钱一样啊!想起往事的女教师一脸后悔,忙忍痛跪在圣贤像前磕头认错。“以后再也不贪人便宜了!”女教师如是说。真心忏悔错误,几个头磕完,再站起来时,腿已经不疼了。
案例二
2014年5月,秦老师在沧州开元寺讲课,遇到一位60多岁的大娘,腰疼腿疼,医院也是查不出问题了。秦老师就问她:
“您是不是喜欢在马路上捡矿泉水瓶呀?见到一些废纸啊,瓶瓶罐罐啊,您就把它捡起来,有没有这回事儿?”
这个大娘点头承认:“我退休了,闲的没事干,在马路上看见一些瓶子、罐子的呀,就捡起来,我把它攒起来,然后几分钱一个卖给废品回收的。”
“您现在这个腰腿疼就是这些瓶瓶罐罐,都在您的腰上腿上缠着呢!”
这个大娘特别不理解:“我也没偷,我也没抢,我就是在马路上捡这些没人要的东西,然后我把它卖钱,难道这也做错了吗?”
秦老师:“您有退休工资吗?”
大娘:“我有退休金。”
秦老师:“您退休金够您一个月吃饭吗?”
大娘:“够啊,现在退休金都用不了。”
秦老师就告诉她,“国家发给您退休金已经足够您吃饭了,那些瓶瓶罐罐啊,矿泉水瓶子呀,您就不应该捡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一些人,就是那些拾荒的人,他们生活特别苦,也没有什么经济来源,他们就靠在马路上捡一些瓶瓶罐罐,卖点钱能有口饭吃,您就不要再跟他们抢饭吃了。您把这些瓶瓶罐罐的都捡走了,他们吃什么?做人要给别人留一条活路啊!您以后不再捡这些东西,再把您卖废品的那些钱捐出去,您的腰疼腿疼就好了!”
这个例子告诉我们什么呢?就是要给别人留条生路,给别人留生路就是给自己留生路。做事要考虑别人的感受,那些贫苦的人,不要把他们仅有的这一点点的生活来源都掐死了啊。
在这里也建议大家,家里那些没用的东西,能送给别人用的,就让大家去用。对那些生活困难的人,能帮一把就帮一把,让他们也能有一口饭吃。我们现在的人,大多数生活条件都不错,真没有必要再计较这几分几厘。乐善好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人如果常常心怀乐善之心,不仅有益于人,也给自己积了福,同时还消了灾。如果过于计较,贪图苍头小利,却也是贪心的表现,会给自己招来疾病,痛苦不已。慎之、慎之啊!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扛在肩上的木头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先生,在女儿的搀扶下来问秦老师,肩膀疼了老些年,总觉得被重物压着,很不舒服。秦老师问:“老人家,您年轻时有没有拿过人家一根长长的圆木?”老先生哈哈一笑,痛快地回答,“有啊!”老先生的爽快引来了周围善意的笑声。“这就对了,这么长一根圆木头压在肩上,能不疼吗?以后还拿人东西吗?”秦老师问。“哈,不拿了,不拿了!”老先生发自内心的说道。女儿急忙代老父亲跪下忏悔,三个头磕完,圆木不见了。
一切法从心想生。人常说“心诚则灵”,什么叫“心诚”?就说发出真诚心,真的认识到自己做错了,把良心翻过来!只有真心认错,才能消除业力!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然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莫因搁不下这一张薄面儿,而让自己倍受危苦啊!只要真心诚意地忏悔,以后再也不犯这样的错误了,病就会下去,身体自然会好起来的。
弥天大罪,一忏即消。
50年前的井盖,
在天津大港遇到的,一位老大爷70多岁两个膝盖关节换了人工膝盖,走路颤颤巍巍的。秦老师问他,“您曾经在马路上偷过一个下水道的井盖吗?那时候您很年轻,也就是20岁左右,您好好想一想!”
这位老大爷当时真没想起来,因为是50多年前的事儿了,要想起来也真的确实是不容易。秦老师让这位老大爷先下去听课,一边听课,一边想。两个多小时以后,课讲完了,这个位老大爷走上前台,给秦老师鞠躬,说:“我想起来了,我20多岁的时候确实有一次从马路上偷了一个井盖,我把它卖废品了,确实有这回事儿,我忏悔我认错!”
这个案子给我们的感觉很震撼!
首先是时间跨度长达50多年,这么多年前“种下”的“因”,50年后才现的“果”,真是让人感慨“因果不虚”啊!50多年来,他这个“因”没有“现行”,他人没发病,但是这个“因”一直在那儿,随着他年龄大了,身体不行了,气力衰弱了,年轻时候种下的这些不好的因,就开始显现出结果了,想来真是可怕!我们才理解了为什么经典上会讲:“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一般来说,秦老师是不给70岁以上的老人讲具体原因的,这次算是特例了。顺便说一说,秦老师为什么一般不给70岁以上的人讲具体原因呢?
因为70岁以上老人的记忆力衰退,记不住事儿了,而他们的病因,有的恐怕是很多年以前做的事情。已经几十年了,很可能就想不起来了。他如果想不起来了,再信誓旦旦的否认,说没有这回事儿,就会有大麻烦。
首先是他容易起嗔恨心。这些病因都是做了一些不好的事情,不会是好事的。他可能会想“这秦老师怎么诬陷好人呢?怎么不想我好呢?我没有做那样的事呀,我是好人啊……。这是第一个原因,容易惹人生气,让人烦恼。
其次,如果秦老师已经精确地说出了病因,当事人还否认的话,他的病马上就会加重。本书后面有一个小伙子“拿”了好朋友的拉力器弹簧,他抹不开面子承认,结果当场病情加重的案例。所以秦老师说:“因果这个东西,恶报来的时候呀,那真的是比毒蛇猛兽还要厉害,它咬上你就不撒口啊!”
此外,因为不能记起以前的事,他就不能承认自己的错误,更没法忏悔,不能把他得病的这个“因”消掉,就不能好病!
大港这位老大爷,他的腿不好使了,但是他的身体各方面还不错,记忆力还可以,所以秦老师就开特例给他讲一讲。
看了以上的案例,可能有读者会问:为什么有的人发病在头上、有的人发病在腰、腿?就像这位老大爷会在膝盖上发病?怎么不在其他地方?
这问题是不是可以这样解释:
多年前种下的“因”,到老年才发病,具体发在我们身体当中的哪个部位可不是一定的,它是随着人身体的各部位的衰老程度,哪个部分的气血先衰弱了,那里就先发病。我们常说“人老腿先老”,可能因为腿离我们心脏远,气血的循环自然就弱,所以腿是最容易出问题的,这个比例比较高,有共性。但不一定在腿上,因为我们见了很多的例子,不仅是在腿上、腰上这些部位发病,肾里、子宫里、肠子里,甚至连心脏里都见过,可以说各部位都有。这里面的因果关系,我们一定要能了解,明白了这些道理,好好的自我反省,真诚认错,把自己的良心翻出来,就能把以前所做的那些不好事情造下的罪业忏悔掉。千万不要等结出果来,那人就遭罪了,要把这些灾祸消灭在萌芽状态啊!人得了病,就如同是下了地狱,多痛苦啊!医院能治好的病,人也先要遭罪啊!更何况现在医学再发达,也有很多的病治不好,“不除业因,果报难消”!
“医院里面没有良心药,也没有良心刀啊!”这也是秦老师常说的一句话!
如坐针毡
一位年轻的女居士,说臀部疼了好一段时间,每次在凳子上坐下,就有如坐针毡的感觉。
秦老师看了,笑问:“你的两块坐垫是从哪里拿来的?你还很喜欢这个垫子”。女居士想了想说,家里确实有两个垫子,是学生们搬家时扔掉,自己看到了拾回来的。秦老师又问:“真是人家扔的吗?”女居士一脸无辜,说是真的,话音未落,只见两块垫子上软软的毛绒立马根根站立,就像针毡一样。秦老师提醒道:“人家当时搬家,一趟没有搬完,等到回来再搬剩下的东西时,两块垫子已经被您拿走了。”“啊?!原来是这样的呀!我还以为是人家扔掉不要的呢!哎,我把垫子拿回家,一块放在了佛堂里,我每天看见它就喜欢的很,读经、念佛时都坐在上面,没想到这垫子就粘在身上了,让我这么疼!哎呀,这点贪心害死我啦!”这位女居士哭笑不得一阵嚷嚷,起身跪在古圣先贤像前忏悔。过后又走到老师面前,问:“老师,您看我这两块垫子掉了没?”秦老师一看垫子还在,问:“你磕头忏悔的时候心里在想什么?”女居士倒也爽快,说:“我就想着,垫子呀你赶紧下来吧!”
秦老师连说:“错!错!错!忏悔,是让人忏除贪嗔痴的心和错误行为,然后让自己改过,永不再造作贪嗔痴的罪业,这才是古圣先贤教人忏悔的真正目的!而不是简单地为了让拿的东西下来而忏。这几个头不是给古圣先贤磕的。凡是怀着一颗功利的心做忏悔,是没有任何效果的!你要忏的是自己那颗贪婪的心和爱贪小便宜的错误行为,换一种心态,再去忏,看还会疼吗?”一番话让在场的人都沉思了下来。
是啊,有太多来找秦老师的人,为了不再受眼下病痛之苦,而或情愿或不情愿地听从老师的话,在古圣先贤像前磕头“忏悔”,只知道畏果,却不知道畏因,须知人心才是根本法,想要消除业障,须从心上改过方为根本。
所谓:罪从心起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两床被子压弯了腰
2013年3月份,一位山下附近村庄的女士来找秦老师,说自己腰疼不停,请秦老师为她看看。秦老师看过问她:您家里有两床被子从哪里来的?
女士一脸无辜,说:被子都是俺自己家的呀!
秦老师让她好好想想。过了一会,她说,哦,是俺丈夫要出门去打工,我就问弟弟要了两床被子给他带走。
秦老师接着问:真的是您要的吗?女士不说话了。停了老大一会儿,终于承认是自己去拿的,并没有跟弟弟打招呼。
秦老师告诉她:用人物需明求,倘不问即为偷。您的腰疼想要好,就去圣贤前磕头,忏悔自己偷盗的错误行为,并敢于告诉别人,自己的腰是因为拿人被子才疼的,劝别人千万别像您一样受苦。女士认真听了,点点头,急忙去磕头认错。再站起来的时候就觉腰轻松了。
《中庸》中讲,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我们在密室中的窃窃耳语,在天神听来都如同打雷一样的响,所以佛陀教导我们“收心摄心,息灭妄念,诸恶莫做,众善奉行”。身为凡夫的我们,一定要广种善因,收敛秉性,方能结善果。日常所为,一定要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实为安身去难之法。
仓库保管员的故事
一位女士找到秦老师,情绪很激动,哽咽说道:“老师我好苦啊!为什么会这么苦?为什么倒霉的事都会来到我的身上?我丈夫喝药去世了,我现在又是癌症又是肠梗阻,我觉得生活没出路了!”
就在她倾倒苦水的时候,秦老师查到她生活中一连串的不幸都来自于贪欲。就问她:“您是干什么工作的?”答道:“我是单位管理仓库的。”“原来是仓库保管员。那你能告诉我,你拿了单位多少东西?”女士沉默了。秦老师接着说:“您拿了公家很多东西,对吗?单位仓库有的东西,您家里几乎都有,对吗?”女士低头不说话,默认了。“您贪啊!您看您小到纸片,大到被褥,没有一样不拿的。这些您拿走的东西这会儿都在您身上、都在您肠子里边了,您的肠癌就是从这里得的呀!”女士听到这里哭了,“我也不知道拿单位东西会遭病,要知道就不拿了。”
秦老师对着女士,也对着在场所有的人教育道:“有句话言‘三宝门前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寺院和道场是公众场所,十方布施的地方,你在这个地方放下一文钱,将来以后会有万文的回报。同样地,你在单位这样一个大集体中拿走一样价值5元的东西,如果单位里有500人,那么你就会欠这500人每人5元钱!以此类推下去,你如果对国家偷税漏税,税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你少缴1元,那么你就会欠全国十几亿人民每人1元!可怕吗?”
众人闻言倒吸一口凉气,连忙点头。秦老师接着讲:“大家都觉得可怕吧,因果报应就是这么算的清楚!如果人们都明了因果,谁还敢贪占公家的便宜啊?这个债日长三分,夜长七厘,委实欠不起啊!”
女士听完,早已哭的一塌糊涂,连说做错了,秦老师安慰她:“去忏悔吧,为你做错的事,伤害到的人。从心底发出忏悔和改过的心念,诚心地忏悔自己的罪业,劝告身边的朋友亲人,让他们也知道因果的可怕,不重蹈你的路,你的病就不是大病。”女士用力点头,说:“嗯,我这就去做。”
见者莫要说这只是巧合,同样因拿集体东西而招来灾难的事例屡次有见。且看下面例子:
一天下午,一位老大姐被儿子、女儿搀扶架着来的,腿肿胀疼痛,坐下站起都困难,需要有人搀扶。她女儿请秦老师为母亲看一看,家里还有瘫痪在床不能进食的父亲。
秦老师凝神细查,只见这位老大姐的丈夫年轻时候在东北生产大队做事,队里的什么东西都往家拿,工具、粮食,自己家形同小仓库。他现在瘫痪在床,且不能吃东西,因为他拿了公家太多东西。那时家家都不富裕,生产大队的一物一粟直接关系着全村人的温饱,他在那时拿东西回家无异于趁火打劫,所以造罪甚重。再看老大姐的腿,拿回家的铁锹、锄头等物件插在上面,如何会舒服?
秦老师问起这些东西,她回忆了一下说:“那都是多会儿的事了,几十年了!”秦老师提高声音:“上天哪有立马跟您结的帐?我问您,春天种下豆子,什么时候收?”“秋天收。”“这就是了,您和您老伴现在诸病缠身,这是年轻时种下的因,这会儿结果了!还有,您老伴的口业也很重,这辈子是什么话都敢说。”老大姐:“嗯,他就是爱说话。”“人要善护这张嘴,护不住嘴,福报兜不住,都从这里漏完了!”“那老师,您再给我孩子看看,他们生活都不顺,3个孩子都下岗了。还有我儿子身体也不好。”
秦老师说:“您3个孩子都下岗了,还是您爱占公家便宜招致的!拿人东西的人,日子会越过越坎坷,您在一时拿人一件东西,过些时候您得用十件的价值去还啊!你见过拿人东西的人过上富日子了吗?”老大姐默然。
秦老师问她儿子:“你哪里不舒服了?”她儿子说:“我有糖尿病。常常头晕目眩,严重的时候会吐。身体不太好。”秦老师看他不过四十多岁,正值壮年,身体却比一个老人还差。细观原因,她儿子身上也背着共业。父母拿的东西,子女也不能置身因果之外。因果可怕啊!
秦老师见状叹口气,问老大姐:“您还做过什么工作?”老大姐说:“还开过饭店。”“您儿子的病有两个原因,第一:背着父母占公家便宜的共业;第二:您开饭店杀业太重,另外给他吃的肉太多。”老大姐说道:“年轻时候没得吃的,后来开饭店了,就想着不能让孩子受罪,有什么好吃的都给他。”“病从口入!您得要诚心诚意忏悔您年轻时候的错误,还要忏悔您开饭店时的杀业。您想想那些被您杀害的动物们被杀时的痛苦、恐惧和怨恨,刀子进肉多疼啊……您只有在古圣先贤像前,真心忏悔,才能救度自己。您们家才能顺起来。能做到吗?”老大姐点头:“能!”
人生苦短,要善护自己。莫要因一时贪小便宜,过后吃大亏!
母女共业
甘肃周女士,学习传统文化2年多,待人很热情,曾经多次参加临终关怀的公益活动。最近半年多来,周居士的腰部酸痛不适,看医生吃药也不见效。听朋友说秦老师能帮助人找出病因,就慕名来找秦老师,在山上和大家一起扫地、刷碗、刨地。但是因为腰疼,无论做什么事总是愁眉苦脸。一天上午,秦老师带领大家上山砍柴,惦记起周居士腰疼的事,便为她观察原因。只见周居士的腰上现出了斧头、锤子等许多铁器,是从楼梯口、工地上“捡”来的不义之财,这些铁器被捡回后卖了一千五百多元。
秦老师返回后,就问周女士:你拿过别人的斧头吗?捡过废铁卖吗?
周女士想了想回答:是的,我曾经拿过别人家的斧头。
秦老师:既然如此,你愿意忏悔吗?
周女士:我愿意!说完在圣贤像前大声发露忏悔自己偷盗的错误行为。
忏悔过后,秦老师看到斧头从腰上掉了,但是其余的铁器却没有下来。
秦老师:你腰上还有许多东西,你发不出真诚心去忏悔,腰还不会舒服。
周女士辩解:那些铁器不是我拿的,是我老妈捡的!
秦老师:虽然是你妈捡的,但也有你的份,这就是你和你妈妈的共业了。你想想,你妈妈卖了废铁的钱给谁花了?
周女士:我妈给过我一千块钱,被我花了。
秦老师:是啊,这样的事就是共业!
周女士不解,那些铁器怎么会背在我的腰上呢?
秦老师:因为你妈妈废铁的钱给你了,最后是被你消费了。你是学传统文化的人,为什么不信因果?种豆子永远不会长出瓜来。这里为你找出腰疼的原因,给你指一条路,去真心忏悔业障。愿不愿意忏是你自己决定的事,证据就在你的腰上。你的疼痛无人可以替代。
周女士很紧张:老师,工地早就没有了,我怎么归还那些铁器啊?
秦老师:只要你把得来的不义之财拿去做善事,发誓永远不再占人便宜。这样就可以减灭您的罪业,身体也会好的。
从周女士的事情中才明白,“不与取”三字的真正含义,给你的才属于你,没有经过主人允许拿的东西,就是偷盗!要受到果报的。提醒大家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谨慎,不要贪图一点小利而招受因果的惩罚!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搁在腰上的不义之财
几年前元月的一天下午,徐州市一对夫妻来到找秦老师,其中的女士苦着脸说:“老师,我的腰酸疼多年了,去医院治也没治好,您能给查查到底是怎么回事吗?”秦老师为她一查,只见她的腰上和后背上有好多件东西,就是这些东西压的腰部酸疼。秦老师问这位女士这些东西从哪里来的?女士很疑惑的问:“我的腰上怎么会有东西?老师告诉我是些什么东西?”
秦老师:您拿过人家不要钱的东西吗?
女士:我没有,我从来不拿人家的东西。
秦老师:是吗?您的腰上后背上有锄头、镰刀、叉子、铁锹、锯子、自行车锁……
女士:怎么会这样?我的腰上怎么会有这么多东西?!
秦老师再问:这些锄头镰刀是不是您拿的?
女士:不是的,我怎么能拿人家的东西。
秦老师:既然你说没有这回事,那你们可以离开了。
这位一直否认的女士着急了,急忙说:老师我们既然来了,请您给想想办法吧。
秦老师:你腰疼,我就给你查腰疼的原因。这里是因果道场,一不开药方二不给抓药吃,你不愿意承认错误,又不相信我说的话,那我没有办法治好你的病。
这时旁边有人劝导这位女士:好多人都有贪便宜的毛病,都曾经顺手牵羊拿过别人东西,说出来,知错改过难能可贵。你再想想,等你想起来了就赶紧去忏悔,腰会好起来的。
这位女士想想,含含糊糊说:嗯,镰刀是我从河里捞出来的,铁锹是我拿人家的。这时在一旁的丈夫解释说:那铁锹是俺给过钱的!
秦老师:是吗?如果你们付过钱,铁锹是不会在你媳妇腰上的。夫妻两人听了低头不语。
秦老师: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忏悔?只有忏悔认错,你的病才会好。
丈夫忍不住劝说媳妇:你就承认吧,不承认自己错了你腰疼。
秦老师:如果你不承认,不忏悔,你自己腰疼自己受。
女士:那我回家里忏悔,行吧?
秦老师:我不知道。
丈夫接着劝:你就在这里当着大家的面忏悔吧,别护面子了。
女士迟疑:那我怎么忏啊?
秦老师:你去跪在古圣先贤像前说,是我错了!我不该贪,不该拿人家东西!
女士这会不敢怠慢了,起身跪在圣贤像前,大声忏悔着自己的错误,丈夫在一旁斥责:你怎么连自行车锁链子也拿回家啊!
秦老师:她不拿这些东西,怎么会腰疼呢?就是这些不义之财压疼了腰啊。
女士惭愧地磕头,认错,就这样过了二十多分钟,秦老师看见背着的东西一件一件掉了下来。接着秦老师喊她起来走走,女士站起来试着走了两步,欢喜地说:腰不疼了,好轻松啊!太不可思议了!太感谢您了,秦老师。
秦老师对她说:你该感谢古圣先贤的慈悲智慧啊,这些圣贤让我们做个好人,是希望我们能过上好日子,没有灾祸啊!
“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是我们每个人幸福生活的护身符啊!
占便宜惹来的祸
2013年5月,丰县一位40多岁的女士,说自己子宫肌瘤长11公分了。秦老师为观因果,看到她跟婆婆不和,便问她为什么,她说婆婆好拿人东西,不听家人劝,所以就生气不和婆婆说话。秦老师说,对长辈要恭敬,要生起报恩感恩的心,婆婆把儿子抚养成人,你才能有一个丈夫,所以要感恩婆婆。婆婆始终是长辈,尽管做错事,但是做子女的都不能不敬,如果要说也要注意方式方法,按照《弟子规》里说的,“怡吾色、柔吾声”, 不能用一种教训的方式和长辈说话呀,不然就是违背了伦常道,自己就造业,灾祸就上身了!接着,秦老师还看到她的病块里还有一把很亮的大钢锯,便问她锯哪来的,丈夫说自己家没拿过人的锯。秦老师便让他们好好想想,直到走的时候他们才想起来,原来是二十年前,丈夫和工友干活后开车回来,工友把锯落车上了,他看着喜欢就留下了,没给人送回去。说完后周围坐着的人都不由得咋舌,20年前占的便宜,居然成为这么多年后得病的一个原因,因果报应真的是一点都不落空啊!
再给大家讲几个类似的故事。
故事一 肝病久不好,原是不义财
徐州市泉山区一位先生,述说自己肝有病,怎么看也看不好,很烦心,想知道到底为什么?秦老师观后,笑了笑,回答:“因为您肝有压力啊。”“什么压力?我什么压力都没有。”“您有不该得的钱,现在都捆在肝上面啦!”这位先生听后惊讶不已,点点头说自己确实有几十万外财,“那我该怎么办?”“想要病好,就把不应该要的钱退出来,并告诉人自己是因为贪财得的病,告诫人们不要走您的路。”
故事二 子宫里的皮衣
2014年5月份,在天津丁老师家里,一位女士问秦老师她的子宫肌瘤,秦老师问她家里有没有一件红色的皮衣,在一个纸盒里装的,放在家里的衣柜里。她承认有,是别人送礼送的。“在您子宫里啦!想好病,赶紧给人退回去,记住,不该拿的东西,一件也不要拿,否则就是给自己招灾呢!”
现在社会人们都认为要办事就得花钱,导致送礼之风盛行,有点权力的人对此似乎也习以为常,其实他们哪里知道,你拿着国家的俸禄,是百姓的税收在养活你,你就该好好地为百姓服务,尽职尽责。易学大家易平老师说过,“众人就是天,你服务的对象就是天”,你只有做好本职工作,才有“天命”,人的“天命”大,才有好命!贪求这些不义之财,损的是自己的命运,等福报享尽,到时甘尽苦来,乐极生悲,灾祸现前。可惜这些道理现代人懂得的、相信的太少了!!
故事三 胸口上的钱袋子
再讲一个不久前的案例: 今年(2017年)4月,老师在河南讲课,有一位女士,45岁左右,右肩膀和右胸疼痛难忍好几年,去医院治疗无效果。她向老师自述得病的情况,秦老师观到她疼痛的部位有个袋子,老师问她:“你家有个钱袋子沒有?”她说没有。老师说你好好想想再说,她还是说沒有。再三询问无果,老师就提醒到:“你之前是干啥的?” 她说经营小商品门市。秦老师说:“有个人去买你的东西把钱忘到你的柜台上,你随手把钱袋子拿起来扔到你的柜台里,失主来问你要钱袋子,你说没有是不是?”她支支吾吾半天终于承认有这回事,说“老师,我错了!”
故事四 她为什么不会说话?
2017年老师在河南南阳,有一对母女上台来,这位老太太,50多岁,不会说话,老师看到她嗓子里边是一千元钱,钱在黄颜色的一个布袋里,上面绣着荷花。这老太太有一次在一个寺庙里,看到别人包里面有一个钱包,钱包里有一千块钱,把这一千块钱偷走了,这一千块钱就堵在她的嗓子里。
看看这因果多怕人啊!
这些亏了良心得的病,哪家医院都治不了,除非掏良心啊!要是不遇到秦老师,多少人得了病,钱财耗尽也不会明白原来一切都是自己种下的恶因而得的病果啊!
希望读者们以此为戒,深信因果。因果不会亏待每一人,世间人触犯法律还能找人讲情,可因果是丝毫不讲情的,因果是公平的。如果有人犯同样错的赶紧认错,及时改过,如若把自己的事迹法宝布施出去让更多的人受益,就病好的更快…!感恩祖宗慈悲智慧!
故事五 爱占便宜的老太太
秦老师在天津北辰雨花斋遇到两个老太太,都是腰疼腿疼的毛病,都是爱占便才宜遭的罪。其中一个老太太是“扒皮”,在菜市场买菜总扒菜叶,买棵白菜给人扒的光剩菜心;另一个老太太则是“明抢”,买菜总说人的称给的不够,一定要多拿点菜才行,所以老师说她是“明抢”,结果俩老太太都是腰疼腿疼,老师一看没别的,糊了一身菜邦子菜叶子,“经过你手的都是你的福报,你就得背着,这是因果定律,没办法啊……!”。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夜里盗铁的果报
2013年冬天,在神舟计算机学校,有一位50多岁的先生说自己一到夜里后脑勺就发凉,不舒服。秦老师问他,您拿过别人的铁板吗?这位先生听课一上午,明白了道理,痛快的承认自己拿过厂子里的铁。秦老师又问他什么时候拿的?他说夜里去拿的。秦老师说道,看到了吗?您夜里去盗的铁,后脑勺就夜里发凉,业因果报一点都不差的!在场听课的人们都啧啧惊叹!
天津一位女士,每天下午的固定时间都感觉被人吊起来用鞭子抽打,浑身疼痛难忍。可别人却看不到,也不相信,以为她精神出问题了,把她送进精神病院。她跑来问秦老师,老师问她,是不是打过婆婆,就在那个时间打的?她承认确实是在那个钟点打婆婆了。老师让她给故去的婆婆磕头认错,才解除了她的痛苦。
举头三尺有神明,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不要以为自己做了的事神不知鬼不觉,其实冥冥中自有人为您记录着,《太上感应篇》中讲“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人们啊,慎言、慎行啊!
结缘的物品不能贪
一位信佛的老居士,说自己最近总是腰疼,秦老师看到她腰上有一捆捆的书本,还有果子,都是从庙里拿的。已经有好几位老居士出现过这种情况,为何结缘的物品也会背到身上呢?秦老师慈悲开示,从庙里拿东西要给钱,就算是免费结缘的,要拿走也要跟常住说一声,否则就为盗。即便人家让拿,也不能生贪心,流通的书籍虽然都是免费的,但也不能多拿,自己看完了再换下一本,看完的书籍或是送回寺庙,或是送给他人,而不能留在手里而不能发挥作用,浪费了资源,自己也背了罪业。
忏悔也不能贪
徐州市一位信佛的居士,我忏悔:我看到黑龙江的刘素云居士用佛法治愈红斑狼疮的事,自己琢磨:人家刘素云念大悲咒半年就能治愈绝症,我也能读大悲咒!我找出大悲咒,每天读108遍,读了三天又一想,如果我再多读其他的经文、咒语,那我的身体是不是康复的更快呢?于是我又搜索能治病能长寿的咒语,我一直住在东山寺里,寺里有藏经楼,我找经书比较方便。我前前后后找到了《楞严咒》《宝箧印陀罗尼》《金刚经》《心经》《往生咒》等等长的短的经文咒语近十种,我每天念,把佛号都丢了,从3月2号开始读,读到了3月6号晚上就不得了了!左胸疼痛难忍,疼的上半身几乎不能活动,睡觉时躺下疼,早上起床就起不来了,疼的我嘴歪眼斜,实在受不了了。3月8号下午来找老师求救,老师9号早上告诉我:您贪法。我纳闷什么是贪法?我怎么贪法了?老师问:您贪佛法吗?我奇怪,多读经书也算贪佛法吗?老师讲道:多读经书就是贪佛法,净空老法师三番五次说‘一门深入,长时熏修’,不要夹杂!您做了吗?听老师这么开示,我明理了,老师查的太准了,我最近一个星期就是贪佛法了,我为了让身体康复快些,念了十几种经文和咒语,没想到适得其反,落了个“贪法”的果报!老师接着说:贪法也是贪啊,也要遭惩罚的。我一听更害怕了,忍着疼痛跪在佛前忏悔,阿弥陀佛,我贪法,我错了!我再也不敢了!
佛陀教导我们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贪瞋痴三毒是人们痛苦的根源,学佛,要解如来真实义。不能让我们的贪瞋痴换一种形式存在,那样的话,我们的苦,是去不掉的。戒之、戒之!
偷盗的果报
天津陆女士,述说自己一直以来过的很不顺,有一次走街上被骗走3万元;自己开铁厂,把材料给人送去以后,买家就不给货款,最后厂子倒闭了;女儿患脑瘤,手术后眼睛还不好;自己也离婚了,觉得生活得很痛苦。秦老师为她观因果,看到她在上班的时候,拿单位的电机、电线,维修工具等去卖。问她有没有这回事?陆女士说有,那个时候在单位,几个人合起来把单位的旧电机拉出去卖钱,维修工具都是成套的拿,除了自己用还去卖。就是这些偷盗公家财产变卖的行为,导致了她在生活中坎坷不断,一直破财。
《太上感应篇》中把这个拿一个还一万的因果规律讲的十分清楚:“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所以不要以为暂时得了便宜,到最后还是要连本带利还回去的,请大家牢记呀!
勿以恶小而为之
案例一
2013年12月27日,河南周口来了3个人,其中一位男士50多岁,两腿疼痛好多年。观因果看到他的左腿上是种地的种子。这个人听了不信,说种子是别人给的,是今年的事,而自己腿疼都好久了。这边说完,他20年以前拿别人的菜刀、凿子、钢叉、洋镐、铁锹等东西就现了出来。同来的一位女士拜佛时膝盖疼,一看是一个烙煎饼的鏊子。
案例二
2014年的秋天,在河北沧州,有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妈妈说自己的腰腿疼,老师一看她腰上腿上都是什么呀,玉米、高粱、稻子,各种水果蔬菜,身上都是这个。还有一位老妈妈,说后背发直发硬,是从她婆婆家拿的一个面板儿,没跟婆婆打招呼,就拿她自己家去了。还有位老太太腿疼,一看都是玉米棒子,是人家从地里把玉米掰下来,搁在田边还没等往家拿呢,她骑自行车正好路过,就把那人家捆好的玉米放车后架上拿家去了,结果这玉米棒子一圈一圈的整整齐齐都缠在她的腿上,老师说还是青色呢。
案例三
2014年2月18日,一位50多岁的男士和一家人来到 ,说自己腰疼一个月了,还好长出气。秦老师看到他腰上有一大一小两个锤子,一边插一个。一家人都在场,证实了家里确实有这样两把锤子,一把劈柴的,一把钉钉子的,当时借亲戚家的,用了没还。假借不还,也是贪!
案例四
一位40多岁的男士在上坟的时候突然晕倒。家人带着他来到 ,他背疼得起不来,秦老师看到有一个很大的集装箱背在他的背上,问他拿谁的集装箱,他说自己家没有集装箱啊,说完背疼的就要瘫了。过了一会他想起来在他管理货场的时候,拿单位的集装箱给朋友用,朋友用别的回报他。拿公家东西送人情,自己也是要承担后果的。
抵赖受惩罚
一位26岁的小伙子和家人朋友一起来找秦老师看腰疼,秦老师问他拿过别人锻炼身体用的弹簧吗?那根弹簧就是好朋友的,当场朋友就在旁边,他碍于面子不承认,问他一次不承认。刚开始那把弹簧还在腰表面上搁着,他否认一次,弹簧就往肉里钻一次,第三次嵌进肉里看不见了。他哎呦一声跪在了地上,疼痛难忍,冷汗湿透了衣服。父母在旁边劝他承认,他终于说出是去同学家玩拿的。等到他承认后,弹簧露出了头,这个时候他去忏悔再也不拿人东西了,弹簧掉了,疼痛减轻了。
因果惩罚如影随行,认因果才能了因果,真诚心忏悔才能转因果。所以在这里也提醒大家,如果实在是在大众面前放不下面子,不能承认自己做过的错事,就千万不要找秦老师问,免受额外的惩罚。
十方的钱不可欠
萧县一位信佛的居士,腰疼10多天了不见轻。来求秦老师给查因果,这位居士的女儿也可以观因果,秦老师就让她女儿观。女儿说妈妈的腰上有钱,她听后说自己乐善好施,没有贪别人的钱。秦老师让她女儿再看是什么钱,女儿看后说有一次庙里开光,妈妈没带钱,向寺庙会计借了100元放功德箱里了,然后忘还了。秦老师又让女儿看看是多少钱?女儿说是1600元。仅仅10天,就从100元变成1600元了!这位居士不解,秦老师开示她,三宝门前福好修,一文施舍万文收,因为这个供养是面向十方的。同样,欠了十方的钱,就等于欠了十方每个人的钱,这个利息也会很高的。这就是为什么庙里的东西不能随便白拿,吃饭要放饭钱,就算是结缘的法宝也不能一文不放拿走,有偈曰:不是好书不要钱,只因贪心没给钱。
类似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有的人腰疼腿疼,一查是因为看到了免费结缘的法宝就多拿,不管自己用着用不着。自己拿了,还要给亲戚朋友再拿上,回去不珍惜,结果背了一身都是。参加公益性质的论坛,每每看到不明因果的人看到是免费的供应,就大拿特拿,水和食物随意浪费,不知道后果的严重性。我们千万不要因为有了免费的借口就生贪心,最后一文欠下万文还。
为什么得肠癌
案例一
这个案例是2016年3月在河北固安的柳泉镇的弟子规学校遇到的,那天结束了在天津雨花斋的讲课,连夜赶到柳泉,道路堵车,到的时候已经晚上八点多了。有一个学校的义工,带了一个亲戚来见秦老师,说这个亲戚已经买了第二天一早的车票,赶不上第二天的课了,能不能请秦老师现在就给观一观。这个人看上去50多岁,医院诊断是直肠癌。秦老师问一边的马老师,你看看他肠子里是什么?马老师说“是一个钱包,比一般的钱包大一些,有点像人腰上戴的那种包,半园型的,黑色的,拉链是白色的,里面有钱,还有好些票据类的东西”。秦老师问这个人,“你见过这个包吗?”,这个人低头想了想,说“见过,是几年前拿人家的”。随行的义工江老师问他:“你还能想起来里面有多少钱吗?”,这个人摇了摇头,说已经想不起来了。秦老师告诉他,“你拿的(秦老师几乎从来不用“偷”这个字眼,可能是为了给人留面子吧)那些钱,够你做手术的吗?人做了坏事,才有这样的灾难,你自己去想一想吧!”。一个直肠癌手术得花10几万吧,早知现在,何必当初!这个人估计肠子都悔青了吧。
半年之后,2016年11月,秦老师应邀到河北沧州的雨花斋讲课,这个人听到消息,也赶沧州,当场向大家分享他自己的故事,更可喜的是他的直肠癌在他真心忏悔之下,竟然完全康复了。沧州雨花斋的义工老师把这个消息告诉我们的时候,连我们几乎都不敢相信,真是“弥天大罪一悔便消”啊!!!
案例二
今年(2016年)5月,也是在固安柳泉弟子规学校,遇到一位得直肠癌的,秦老师给他观的结果是“贪不义之财、口业、断人财路”,这个人自己承认这些都能对上。他是一家国营建筑公司的大吊车司机,和单位主管吊车的人串通好,去外面干私活儿,挣的钱俩人私分。这个人很贪财,在外面挣了500元,和那个人却说挣了300元,只分给对方150元。因为他是公家的吊车,加油保养维修都是公家出钱,他没成本,所以在拦活儿时压低价格,别人竞争不过他,活儿都被他抢过来了,这不就是秦老师说的“断人财路”嘛!他还有公家给发工资,可那些自己养吊车的人可是指着拦话养家吃饭呢!还有,这人讲话也不文明,口业很重。
大肠得病,与贪财关系很大,五行中“金”和“水”都和“财”有关。医理论认为大肠与肺“相表里”,五行属“金”,主肃杀下泄,从我们见到的大肠疾病案例,往往和“财”以及“宣泄”有关,即生性贪吝不舍,只进不出的人,以及断人财路,不肯与人方便,不肯成人之美,及口业重的人,更容易大肠出问题。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

◎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讲述于三藩市佛教讲堂 一九六八年十一月 至 一九六九年四月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一部经在这个般若时里边说的。论到五时八教,这属于别教,是般若时;第四般若时,也就是第四时。在这个四教里边,属于别教。佛说的般若部,有六百多卷。这《金刚经》,是六百多卷里边其中的一卷。

讲起般若部,这个《般若经》非常重要。怎么显出它的重要呢?佛说这个般若部的时候,用了二十年;二十年说般若,在这二十年说了六百卷的《般若经》。最后,佛说过这样一句话,说这个《般若经》,将来大兴于震旦;震旦就是中国。说将来这个般若推行到每一个国家去。所以在唐玄奘翻译《般若经》的时候,有一千多个比丘共同在一起来翻译这《般若经》。一千多比丘,在家人有两千;两千多在家居士,在大兴善寺。

那个大兴善寺,当时从方丈室到山门去关门,要怎么样关门呢?要骑着马去关门。那么现在的时候,可以用一个自行车去关。距离有多远呢?由方丈到山门那个地方,有十里路;十里路远,所以关山门的时候要骑着马去关山门。因为它这么大,所以就能容纳--当时从事翻译经典的工作的三、四千人,来做这件事情。那么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这一年桃开六度。这个桃花,就是结桃子的这种树,在这一年之中开了六次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这叫桃开六度。这是表示什么呢?就表示翻译《般若经》这种的工作是殊胜的,是特别的重要。所以花、草、树木神,都来拥护这个法会。所以这一年的期间桃花就开了六次,有这种祥瑞。那么由这种祥瑞,证明《般若经》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现在再讲这个《金刚经》的因缘。我最初到三藩市来,曾经讲过一次《金刚经》。当时预备一般听经的人,有的听得懂的,有的听不懂的,那么以后这么多年就没有讲过。为什么没有讲经呢?就因为我愿意隐遁,不愿意让很多人知道有这么一位法师。所以我到美国自己给自己取个名字,就叫“墓中僧”。墓,就是坟墓;中,就是在坟墓里边:坟墓里边的一个和尚。虽然我现在没死,可是已经钻到坟墓里头去了,所以和外边的人很少接近。那么,由去年有白文天、韩光先、易象乾、客尔康等等从西雅图来,就硬把我从这个坟墓里头拖出来!拖出来干什么呢?就打禅七。这是在美国第一次打禅七。早起六点到晚间九点,一般人都认为是这是很辛苦了,其实这是很方便的,并不紧。这个工作要紧的时候,应该早起三点钟开始到晚间十二点钟,这是正式打禅七的一种工作。

那么由那一次,我第一次见着这个韩光先,就是果璞。他和我一讲话,我就听他这个声音好像山东人的声音,我叫他山东老乡,就是山东人。那么他呢,在以前也没有皈依过;可是没有皈依,见着我他就叩了个头。在这美国人里这样是很少的,所以我说这个真是正牌的中国山东人。那么我对于这班人的印象,就很不错。所以我觉得这几个人都可以提拔,在佛教里做一番事业。果然在今年夏季暑假的时候,这一班人就都来学《楞严经》。学《楞严经》学完了之后,现在又讲《法华经》。正在讲着《法华经》,有一天,大概是那一天呢?是不是观音菩萨出家那一天?果璞和果能,就要求讲《金刚经》。那么“法不孤起,仗境方生;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怎么叫法不孤起呢?这个佛法,必须要有人请法,才能说法;要没有人请法呢,这个法就不容易说的。有人请法,就是有人要求讲某一部经,这叫请法。那么法不孤起也就是这个法不能自己生起。仗境方生,有这个境界才能生出这个法来。道不虚行,这个道不会空走的。遇缘则应,有缘就应;就应付这个缘。这叫道不虚行,遇缘则应。

那么既然有他们几位想要听《金刚经》,于是乎我也不管我会讲不会讲,就冒冒失失答应了,说可以。并且他们都过去已经听过《金刚经》了。听过谁呢?听过,那个 Kenneth 先生讲过《金刚经》。不过他说,当时因为初学,也大约听得不太懂,现在要再听你讲一遍。那么我就答应了,所以在今天才有这个金刚法会的成立。以后,无论你们某一个人想要听某一部经的,都可以请法师说法。这要请法;要有人请法,才可以说法。

那么讲《法华经》,这是什么因缘呢?讲这《法华经》,我告诉你们这个因缘。这因为现在我在美国,要造就和尚,要造就未来的佛教的继承人。所以现在有一个果前,他发心出家。那么发心出家,听了《楞严经》,对于佛法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我这个《法华经》的因缘,就是为着要果前,在前边;这一些果果果果,果什么果什么--像这个果宁昨天讲这个唧唧喳喳,都要在后边跟着。所以我看这一班人,还都对佛教有一点兴趣。所以有的栉风沐雨,就是刮风也来听经,下雨也来听经,在对面这么远,又要跑这么远的路。在二十九街过来,也要搭巴士,又要等车,又要在那个地方风吹雨打的,这都很不容易的。我看这一班人还有一点诚心。所以我就继续讲这个《法华经》。

现在又讲《金刚经》。我们现在讲这个《金刚经》要简单一点,就不要讲这个七种立题、五重玄义,都不要讲它。我们现在就开门见山,就讲这个总释名题,就讲第一,就是总释名题;第二、讲译人;第三呢,是别解文义,分出大科,分出这么三种讲法。

“金刚”:什么叫“金刚”呢?怎么又“金刚般若波罗蜜”?什么叫金刚呢?我告诉你,就是那个金刚心。金刚的心也就是那个金刚性,也就是那个金刚的般若。金刚的心也就是金刚性;金刚性也就是金刚般若。说出来这么多的名,合而言之是一个。为什么要说这么多名呢?你不知道这一个,知道那一个;你不知道那个,就知道这个;你那个、这个都不知道,你又知道这个般若。所以多举出几个名字来,你张三也就是那个张和,也就是那个张老三。这么说好几个名字,你就认识他。这金刚也这样子。那么金刚怎么说是自性呢?我们这个自性,是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自性也就是金刚心,金刚心也永远不坏的。我们这个金刚般若,就是实相般若。这实相的般若也是永远都不坏的,永远存在。所以这一部经的名字,这“金刚”是个比喻;“般若波罗蜜”是法,这一部经就是法喻为名。在七种立题里边就是法喻为名:以金刚来做比喻,比喻般若。

那么这个讲法固然是对,可是不如我说它是金刚心、金刚性、金刚般若。这个般若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心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性也就是金刚,不用比喻。这个就是什么呢?金刚,不要比喻,比较直接了当。这个讲法,是很少人这么讲的。可以说是这样,一般的法师,要是对金刚般若波罗蜜没有认识的,都不这样讲。怎么样讲呢?都作为法喻为名。我现在,是不是不以法喻为名?不是,也是用法喻为名。可是我把它合成一个,这个法也就是喻,喻也就是法:法喻是一个。分而言之,是金刚般若波罗蜜;合而言之,也就是《金刚经》。所以普通中国人叫它叫《金刚经》,没有般若波罗蜜。那么再可以说,也就是《般若波罗蜜经》。那么这法,我常常对你们讲,应该讲活了,不要把它讲得死板板的。所以现在把它讲成一个也可以,讲成两个也可以,甚至于讲三个、讲四个都可以,这没有一定法!《金刚经》里边说:“无有定法,是名般若波罗蜜多!”你要把它讲成死板板的,好像那个钉是钉,卯是卯,总有一定的:那就成一个不活动了。

我们讲来讲去,究竟“金刚”的这个意思,我还没有明白。你讲一个也好,两个也好,三个也好;你讲了这么多个,但是我还没明白!这怎么办呢?那好了,我现在再给你把它解释解释。金刚具足三个意思。三个意思是什么呢?第一个就是坚固;第二个就是光明;第三个是锐利,也可以说锋利。什么叫锋利呢?就像那个刀刃,非常锋利,非常快,切金断玉,削铁如泥:这都是金刚。削铁如泥,砍到铁上,就好像砍到那个泥上一样,一点也不能挡得住它。金刚的体,是坚固的,金刚本体是坚固的,不坏的。它不可能为一切所坏,它坏一切所不能坏的;坏一切所不能坏的,就是什么呢?摧伏天魔,制诸外道。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天魔外道这种邪知邪见,是不容易制伏的,可是你有这个金刚的体,就把这个天魔外道都给它破坏了,这金刚体是坚固的。金刚的相是光明的,金刚,它是透明体的,光明的。光明而不为一切黑闇所破坏,而它能破坏一切的黑闇。所有世间一切的黑闇,你有金刚都可以把它破坏了。说那是破坏主义,你破坏这黑闇,才能得到光明!这是破坏邪法,而不是破坏正法。你把邪法破了,正法才能久住;你邪法不破,正法就不能久住了。所以,这是破坏一切的黑闇。金刚的用,它的功用,是锐利的。这个锐利得,也是无坚不摧,无邪不破。

讲到这个金刚心,我们一般人不要误会了,以为是我们胸腔里边这个心。这个心,是个肉团心。这肉团心,没有什么用。这肉团心,它的形相犹如一个倒挂的一朵莲花这么样子。白天,它就开了;晚间,它就合上。合起来,像一个倒挂莲花一样;开,什么时候开了呢?这个心里边有孔,那个孔窍白天它就开了;晚间睡觉的时候,那孔窍就合上了。所以这个心,是个肉团心,没有什么用处。那么还有一个心,叫妄想心。妄想心又叫第六意识,第六意识心。眼耳鼻舌身意各有它的识:眼有眼识,耳有耳识,鼻有鼻识,舌有舌识,身有身识,意有意识,这叫六识。在这个第六意识,一般人以为肉团心是他的心,这是第一个错误。

第二个错误,又以为他这妄想心是他的心,就好像《楞严经》上;听过《楞严经》有这么一段文,你们还记得不记得?这一段文是这样说的:“佛告阿难。此非汝心。乃是前尘。虚妄相想。惑汝真性。由汝无始。认贼做子。失汝元常。故受轮转。”这一段经文,有的人记得吗?这一段经文,是很要紧的。这一段经文就是说的这个第六意识尽打妄想;他妄想这本领非常大。他这个打妄想,忽东忽西,忽南忽北,忽上忽下。他不要坐火箭,就到了月球去,不要藉着火箭的力量。他这一个打妄想,月亮在那儿,跑到那个地方去了。一瞬间打妄想又到了西天;一瞬间打个妄想又到了东土:什么地方都可以打。你想到日本,你打着妄想,日本那个街道,就现在你这个眼前了。你到过德国,到过法国,到过你所到过地方,你这一打妄想,也到那个地方了。现在一般人研究到月球去,这由什么造成的?就都是由这个妄想。现在打这个妄想,就要实现这个妄想,这都是从第六意识发生出来的。所以,这第二是妄想心。

阿难就认为妄想心是他的心了;对佛讲,但是佛就告阿难,“此非汝心”:这个不是你的心哪!那么是什么呢?“乃是前尘。虚妄相想。”这是一种前边的尘相,“虚妄相想”;虚妄的那个相,是由你那个妄想生出来的。“惑汝真性”:迷惑你自己的真性,把你自己的真性迷惑了。“由汝无始”: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你都认为它是心了,“认贼作子。”你认贼作你的儿子啰!“失汝元常”:把你自己本来固有的宝珍,都丢了。原来常住不坏的那个宝贵的性,宝觉,明心,都失去了。“故受轮转”:所以就在六道轮回里头出头没,这么样子,总也无有了期。这一段文就是说这个妄想心。

那么第三是什么呢?真如心。这个真如心,也就是实相的般若,也就是实相。这个真如,这个心,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你说它大,没有再比它大的;你说小,也没有再比它小的了。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小的,也没有法子再找到比它大的,这叫真如,真如心。这个心,才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真心,这心有这三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金刚”这两个字已经讲一个大概。现在讲这个“般若”。什么是般若?“翠竹黄花,无非般若。”这个绿的竹子和这黄色的花,都是般若。般若是印度语,在五种不翻之中,它属于“多含不翻”。因为翻过来中文,祗可以翻译一个意思,而不能翻译它这样多的意思,所以不翻。那么多的意思有多少呢?有三种般若。这三种般若就是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那么般若翻译成中文就是智慧。智慧祗有一种的意思,所以就保留它原来这个梵语来尊重,不翻;尊重这个般若,所以就不翻它。那么般若有多少呢?般若,光这个《般若经》,那就有很多。本来是说有八部,但是详细地分析来,它有十个种类的般若。十个种类的般若都是什么呢?

第一是《大般若经》。这《大般若经》有多少?有六百卷。我以前不讲过吗?玄奘法师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桃开六度。那个桃花在这一年之中,开了六次。不是说六年开了六次;要六年开六次,那是很正常的。在这一年之中,桃花开了落;落了之后又开;开了又落。那么大约两个月开一次,一年十二个月开六次,两个月一次。虽然我没有看见,但是也不会相差太远,这叫“桃开六度”,翻译《大般若经》的时候。《大般若经》,就有六百卷。

第二,《放光般若》。放光,佛放光而说这个般若。有多少卷呢?有三十卷。

第三就是《摩诃般若》。这摩诃般若也是大般若,但是这个叫《摩诃般若》,和那个《大般若》又不同了。这个有多少卷呢?也有三十卷,这第三是《摩诃般若》。

第四,叫《光赞般若》。由佛放光而赞叹说这个般若,这是第四。

第五,叫《道行般若》。道,就是道德那个道;行就是行为的那个行,行走的那个行。《道行般若》,这是第五。

第六,《学品般若》。这个《光赞般若》、《道行般若》、《学品般若》,这每一种有十卷,这合起来也是三十卷,这就六百九十卷了,这是第六。

第七,叫《胜天王所说般若》,这有七卷。

第八就是《仁王般若》--《仁王护国般若经》,有两卷。

再第九是《实相般若》。有这个《实相般若》,一卷。

第十是《文殊般若》,一卷。这合起来大约是七百零一卷。这是《般若经》。

不是说,知道这个般若有这么多够啦!那么,他在什么地方讲的?讲了多少处?有多少法会讲过般若?这我们也要知道的。我们研究般若部,对于这些个问题,虽然是一些个皮毛,但是也都应该明白的。那么这个《般若经》,说的有四处说般若部;四个地方说般若,有十六个法会,都是说这个般若的。四个地方是什么地方呢?

第一就是王舍城,鹫峰山王舍城,就是室罗筏城。鹫峰山就是灵鹫山,这儿说了七会。第二就是给孤独园,说了七会,就是现在这个经的,这个地方,这是第二。第三呢,是在天上说的。什么天呢?他化自在天;在他化自在天摩尼宝藏殿,说了一会。第四是在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合起来是四个地方,说了十六会。你看!王舍城灵鹫山七会,给孤独园七会,这十四会了;他化天,摩尼宝藏殿一会,这十五会。再加上竹林园,白鹿池的旁边,说了一会。这统统是十六会,四个地方,这是般若。我们要知道这个般若有多少种、有多少会所说的,这是应该知道的。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哪一个地方所说的呢?是在哪一会呢?这要应该知道的。这是在第二次,在给孤独园。你看那个经文上不是说:“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所以我说这个在第二会,没有错的,绝对不会错的!为什么?如果错了,我也不讲了。那么第二处的第三会;这是在第二处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经。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在这个《大般若》六百卷里边的第五百七十七卷。你要不相信,也可以去查一查看,这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这是这一部经的来源,它的历史。

那么般若,由这个文字般若而起观照的般若;由观照的般若,而达到实相的般若。什么叫文字般若?就是我们看这个经文,这不有文字?这叫文字般若。那么文字般若,你要没有观照的智慧,你光有文字,你看来看去也是不懂的。你不懂就是没有般若了;没有般若就是没生出智慧了。这智慧本来是你有的,但是你没有栽培灌溉,没有用般若的水来灌它,所以它就不生出来;不生出来,你就没有观照的智慧。你没有观照的智慧,没有观照的般若,你就不明白实相的般若。你必须要有观照的般若,以这个正观的智慧来观这个般若,然后才能达到这个最后的目的,这实相般若。般若大约的意思是这样子。

“波罗蜜”:有的人说波罗蜜是甜的。不错,波罗蜜是甜的。中国有那个波罗,那个波罗就是 before, we had this?(弟子:啊!)叫波罗。这个波罗蜜是甜的,不错。但是这个波罗蜜,不单是甜的,而且甜中的甜的,是怎么样呢?离苦得乐。这是把苦离了而得到乐,这就是波罗蜜。什么叫波罗蜜呢?这波罗蜜也是印度话。这印度人,什么事情做好了,就说波罗蜜。这个事情做完了,也说波罗蜜了。就像英文说 finish,这个意思。英文是 finish,完了;这个波罗蜜,说这个事情做得好了,叫波罗蜜。

波罗蜜翻译成中文, 叫“到彼岸”。什么叫彼岸呢?我们现在在三藩市到奥克兰去,或者在这个桥上走过去,或者坐船过去;这从这一边到那一边了,这叫波罗蜜了,这叫到彼岸。这到彼岸的意思,也就是譬如,你到小学里边去读书,在小学校里头毕业了,得到小学文凭,这是波罗蜜了。你到中学,由开始到最后,得到中学的证书了,这也叫波罗蜜了。你由大学开始,把大学读完了,这也叫波罗蜜。你由这个学士得到硕士了,这也是波罗蜜。由硕士得到博士,这也是波罗蜜。那么,为什么讲这么多?讲这么多,你就懂这个波罗蜜的意思了。

我们现在是由什么地方呢?由生死的此岸,经过烦恼的中流--这个烦恼,就是好像个海似的--到涅槃的彼岸;到达涅槃的彼岸,这也叫波罗蜜了。这个波罗蜜,说起来,什么都可以说是波罗蜜。你这儿坐禅,没有开悟;你从现在开始坐禅,等到你开悟了,这是波罗蜜。好像我们今年夏天这个暑假楞严讲修班,这一开始的时候,这是此岸,等终了了,把这暑假三个月零六天的时间都圆满了,这也是摩诃般若波罗蜜了。这是般若波罗蜜了!总而言之,把什么事情做完了,又是很圆满,这都叫波罗蜜。

我们现在修佛法,一开始这是很难懂的,所以有的人听一次,就不感觉兴趣了,不来了。为什么呢?这个是最不容易的了。第一要有善根;第二,要有忍力,要有这一种的,认为佛法比任何的事情都重要。我如果不明白佛法,那我就是好像没吃饱饭。我所以一定要去听经闻法,比到饭馆子去吃最好的东西,都没有这么香。你要有这么一个,好像吃东西,又好像你这个欲心,贪欲你所愿意的东西。那么你所愿意的东西是什么?我不知道,你自己会知道的。你把这种,最欢喜的这种的心理,放到这个听经上;听完了,这也是得到波罗蜜了。这波罗蜜,讲起来,那太多了。

这个“经”的意思,已经讲好多次了。那么再重复一下。经者径也。做什么的径呢?就是修行的一条径路,由这个生死的路,走到没有生死的那条路去,就是从凡夫可以达到圣人,达到佛的境界,这条路。你想要从凡夫走到佛的果位上去,必须要依法修行。这个法就是经。昨天我不是讲那么多的意思了吗?这个“经”又有一个意思。

今天我再给你们讲多几个意思。什么意思呢?就叫“出生”。这个意思就出生,从这个出就是出来了,生出来了。这从佛口生出来的,这个是经。又有一个意思,叫“显耀”。显,就是显露的那个显;耀,就是光耀的耀。这个经典,能把世界上都照得光明了,这个是显耀。又“经”是一种,永远不变的一种方法,所以叫“常”

。无论你古往今来,这经典是不变的,一字不可去,一字不可偏,是不增不减的,所以这叫经。又有“贯”的意思。这贯,就是贯穿起来,把它串起来,这一行一行的经,从开始到最终,这是贯穿起来。贯穿起来什么呢?义理,把义理贯穿起来;贯穿圆满了,这是贯。“摄”,昨天我们也讲,就好像吸铁石似的,把所有的众生都吸收来了。众生,就等于铁,那个经,就等于吸铁石,把众生都吸到这个吸铁石上来了,就是令众生都完全明白佛法。这个摄,摄所化机。又有“法”的意思。这个法,就是所有一切人,都依照这个方法去修行去;过去、现在、未来,这三世,都遵守这种的法律,这种的规则,所以这“经”就有这么多的意思。

那么“经”还有一个意思,我不妨和你们大家再讲一讲。这个“经”字的意思,前边讲了很多,还有一个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涌泉。涌就是从地里边涌出来的这一个水泉,好像水似的,从地里涌上来了,这涌泉。涌泉涌出来这个泉水,普润大地一切众生,令大地众生都得到法喜充满了,都得到禅悦为食,法喜充满。涌泉也是这个“经”的意思。
合起来,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这个经的名字。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这一部经是谁翻译的呢?这一部经是在姚秦的时候,三藏法师鸠摩罗什翻译的。那么是不是这一部经就单单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过了?不是的。还有谁翻译的呢?还有其他五个法师都翻译过。那么其他五个法师,是不是和鸠摩罗什法师一同翻译的呢?不是的。时候不同的。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这部经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还有在这个元魏的时候,有一个叫菩提流支;菩提流支法师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名字和鸠摩罗什法师的名字相同的。菩提流支这几个名字,我已经写到黑板上了。他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和鸠摩罗什法师相同,这是第二个翻译。

第三个人翻译,叫真谛法师。这个真谛法师,在后陈的时候也翻译过这一部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的名字也和鸠摩罗什法师翻译的相同,这《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是以上这三个法师翻译的,名字相同。

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一个笈多法师。这个笈多法师,翻译这一部经的名字就不同了。叫什么名字呢?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加上“能断”两个字。这是笈多法师翻译的。

那么在唐朝贞观十九年,玄奘法师也翻译过这部经典。他这个名字又不同了,叫什么名字呢?调过来了,他这个名字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这个笈多的叫《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他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能断”两个字,颠倒过来。那么究竟这是英文的文法,是中文的文法,是印度文的文法?这是文法的问题。

方才我讲那个玄奘法师。玄奘法师是中国一个大德高僧,很高的,或者比果宁都高,但是或者没有他那么胖。因为,我相信玄奘法师是这样,怎么说他不那么胖呢?他好跑路,从中国一直跑到印度去,从西伯利亚那儿,一去什么马都没有,就用跑路。一跑,一定跑得很瘦的,所以比果宁会瘦得多。玄奘法师,是唐朝最高的一个高僧,在印度留学十四年,回到中国,翻译了很多经典。那么这是第五个,玄奘法师翻译的,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第六个翻译是谁呢?叫义净。这个义净法师,也是到印度去留学的。留学回来,在唐朝不有个武则天?就在武则天那个时候,他回来的。他回来,武则天也是装模作样的说是好佛法,于是乎就叫他来翻译经典。他也翻译过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那么他翻译的这个名字,和玄奘这个名字相同,也叫《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

这一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有六种翻译。这六种翻译,我们研究佛法的,也应该知道的。那么这六种翻译之中,还是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版本,流通得最盛行。一般人,都欢喜读他所翻译的经典。为什么欢喜诵读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因为,在中国唐朝有个道宣律师。这个道宣律师专门修戒律的。修戒律是在行、住、坐、卧这四大威仪里边非常严整的。《楞严经》里不说“严整威仪。肃恭斋法”?这个“严整威仪”,为什么要严整威仪呢?因为你这个人,要是威仪好,不单人天恭敬你,那个鬼神,也都恭敬你,鬼神都要崇拜你。所以道宣律师精持戒律,专门研究戒律的这个法。怎么样子呢?站有站的相,有站的样子;坐有坐的样子;走路有走路的样子;那么卧有卧的样子:都有个样子。因为你有一个榜样,一般人才可以向你学习。

所以我今天对果前讲,我说,“我到这个美国来,你是头一个跟着我出家的,必须要一切一切的,都要往好了做。你不能马马虎虎的,你不能随随便便的。甚至于你说话也不能随便乱讲话,你走路不能随便乱走路。你到街市上去,一定要行端,体直,这个身形,要直的。到街上也不要东张西望的,好像要偷东西呢!人说:哦!这是不是来个贼和尚啊?穿着和尚衣服,想要偷东西啊。”不能这样的。一定要目不斜视,耳不旁听,这样子。那么走路,但是也不像木头似的,那么板板直直的,那又错了。总而言之,也要像个人那么有一种生气,可是,目不旁视。

行住坐卧,这叫四大威仪。四大威仪,那么在行,“行如风”。这个风,不是像飓风那么样子,把山也刮崩了,树也拔出来了,连根拔了,把这个楼房也刮倒了;不像那么大风,就像那个微风徐来。微风,那个风看不见;水波不兴,水上都没有波浪,那种风。这种风,是人人都欢喜的,行如风。“立如松”,站着的时候,像一棵松树似的。那个松树要直的,如果弯的就没有人欢喜。“坐如钟”,坐在那个地方像一个钟似的。但是像钟,不要像钟的那个摆。那个钟摆这么摇摇晃晃的这么晃,叮叮当的,不要像那个钟摆;要像古来那个坐钟,纹丝的不动,那个才够定力。“卧如弓”,躺着像一张弓似的,要吉祥卧。释迦牟尼佛入涅槃,就是吉祥卧入的涅槃。怎么叫吉祥卧呢?就是右手托腮,左手搭在腿上,这叫托腮搭胯,叫吉祥卧,卧像一张弓似的。这各有各的样子,所以这是威仪--三千威仪,八万细行。

因为道宣律师他的威仪最好,所以感应得怎么样子呢?天上人给他送饭吃。我们人,你谁想要做个高僧,就要修持戒律。你受所受的戒律,就要守着;守着这戒律,那护法善神都拥护你。你要破戒了呢?那护法就不护持你了。所以必须要守戒。因为道宣律师他守戒清净,这所谓“严净毗尼,弘范三界。”严净毗尼,《楞严经》不说严净毗尼?毗尼就是律,所指的这个律。“弘范三界”,作欲界、色界、无色界的一个榜样。所以这个天人就给他送饭。

有一天他就问这个天人,他说:“怎么现在一般人都欢喜读鸠摩罗什法师翻译这个经典呢?”这个天人叫陆玄畅,就对他讲:“因为鸠摩罗什法师,过去七佛都是他翻译经典。他是过去七佛的译经师,所以他翻译的经典,和佛的心是一样的,深得佛心。所以,一般人都欢喜读诵他所翻译的经典。”并且鸠摩罗什法师临终的时候也说过:“我临命终后,把我这个身体用火化的时候,我所翻译的经典,不知道有没有错?如果我所翻译的经典没有错的话,我这个舌头,火烧不坏的;如果我翻译的经典翻译错了的话,和佛的心意不相合的话,我这个舌头会烧化。”所以鸠摩罗什法师圆寂之后,用火焚化,果然这个舌头还是红红的,和我们这口里舌头一样的,一点都没有变。所以由这一件事,就证明鸠摩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典,是正确的,是完全都对的。他是一个翻译经典的法师。

现在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姚秦”:是个时代的名字,它和嬴秦和苻秦都不同的,所以叫姚秦。这个皇帝呢,最初是叫姚苌。姚苌死了之后,就是姚兴继位。在这一个时候的朝代就叫姚秦。在姚秦前边就是苻秦。苻坚,是被姚苌杀死的,所以改了朝代就叫姚秦。在这个以前,秦始皇那时候叫嬴秦,所以现在,注明这个时代就是姚秦的时代。姚秦的时代,在长安那个地方,在中国,正统的时代是在后晋,司马懿的后人那个晋朝,那个时代。

“三藏法师”:“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因为晚间讲《法华经》,还讲这个鸠摩罗什法师,现在这儿就简单讲一讲,晚间再详细讲。三藏就是经律论三藏。经藏是属于定学;律藏就属于戒学;论藏就属于慧学。经律论所包含的意思就是戒定慧,所以叫,经藏、律藏、论藏:这合到一起叫三藏。“法师”:什么叫“法师”呢?“法师”两个字就是以法施人,以佛法布施给人,所以叫法师。那么又有一个讲法,是以法为师,以佛法做自己的师父,所以这就叫法师,以法为师。这个法师,又有好多种。有讲解的法师,就讲经说法这个法师。有的就是读诵法师,读诵经典,这也叫法师。那么讲解的法师就是给一切的人,讲解经典。读诵的法师呢,就是为人读诵经典。

那么读和诵又有什么分别?读,对着本子来念,这就叫读经;不需要本子来念,这就叫诵经:对本曰读,离本曰诵。离开这个书本子,这叫一个诵,这读诵法师。又有书写的法师。书写就是用笔写经典,抄录经典,给你写一部经,给他写一部经,这写。那么你或者是讲解,或者是读诵,或者是书写,或者受持;受持,就自己给自己念。读诵有为人读诵的,有为自己读诵的。受持的法师,就是专专为自己来受持。我念这个经,给我自己念经,不为众生回向,这个受持法师。

以上所说这个种种的法师都叫法师。但是有的不是三藏的,有的或者祗读经藏,或者单单研究律藏,或者单单研究论藏。那么单单研究一种,这就不能称三藏法师。我们这一位法师,他三藏通晓:经藏,他也明白;律藏,他也明白;论藏,他也明白:所以这通达三藏,这叫三藏法师。这个法师是谁呢?就是鸠摩罗什,就是那个在小孩子的时候,头顶起来那一个钵,自己生了分别思量心,就顶不动。那时候相信就会叫妈了,就是那位法师。

那么这“鸠摩罗什”,听来听去,什么叫“鸠摩罗什”?这个意思是什么呢?这个意思是很有意思的。不是像昨天我讲那个天,没有意思。昨天我讲那个“天”字,说天字,才没有意思。为什么没有意思?它是自然,自然为义,那么自然就是没有意思。这个鸠摩罗什法师,这个名字真有意思。有什么意思呢?这是梵语,“鸠摩罗什”翻译成中文,就叫“童寿”,说他童年而有耆德。虽然他年纪很轻的,可是他有老人的德行。

他一天就可以读诵一千首的偈颂。这一千首偈颂,每一首就有三十六个字。这一千首偈颂就有三万六千个字。你看!这三万六千个字,他一天就背诵熟了。这一部《法华经》,他祗需要两天的时间就可以把它背得出了;一部《法华经》,两天就可以背得出。所以他虽然是个小孩子,但是他的这种德行,这种道德,和那个老人是一样的,所以叫童寿--童年而有耆德。这个耆德呢?就是有老人之德,有老人的这个德行。所以他的名字就是这个意思。那么他翻译这一部经典,在《大般若经》里边,它是第五百七十七卷。那么在这个四处、十六会里边,它是第二处第三会所说的这一部《金刚经》。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己。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这一段经文是第一分,“法会因由分第一”。本来这“法会因由分第一”、“善现启请分第二”,在经文上没有的。那么后人加上去的,我们能明白这个意思就可以了。这是说这个说法聚会的因缘所由来的,这第一。这个说法聚会,谁说法聚会呢?就是佛,释迦牟尼佛说法聚会。

那这个“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个“食”字,不读ㄕˊ,si2,读ㄕˋsi4。

“如是我闻”:这是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在每一个讲经的人,都应该知道的。如果不知道六种成就,那你没有法子讲这个经的。以前有人讲经,到这儿来,问他六种成就,他一就也不就;连一种成就都没有,你怎么讲经呢?没法子讲,这个经也不能成就的。六种成就是什么呢?第一就信成就;第二是闻成就;第三是时成就;第四是主成就;第五是处成就;第六就是众成就:这六种成就。这个“如是”就是信成就。“我闻”就是闻成就。“一时”就是时成就。“佛”就是主成就。“舍卫国”就是处成就。“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就处成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就是众成就。

这是在每一部经前边,都有这六种成就;这六种成就在经上叫通序。通序后边一段文就是别序了。在由这个“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是别序。怎么叫通序?怎么叫别序?通序是通于诸经的,所有的经典,都有这个通序。别序是别于诸经的,就单单这一部经有这个意思,其他的经也有别序,但是和这个是不同的,所以叫别序。这有通别的说法。

那么每一部经有这六种成就,证明这个经是可信的,是佛所说的。那么这个通序,通序又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就经前序--在经的前边,就是果前那个前,你们记得,说这个经前序,在经的前边;这一部经一开始,在经的前边,这叫经前序。那么又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呢?叫经后序,这个名字也叫经后序。所以讲经,你说它是前也可以,说它是后也可以。说,那怎么没有一定吗?当然没有一定了嘛!要有一定,那又不是佛法了。等讲到《金刚经》内容就知道了。

“无有定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要有一定了,有一定就有所执着;有所执着,就有了障碍;有了障碍就有烦恼。无所执着,你就空了;你空了,那就没有烦恼了。什么事情都空了,有什么值得你计较的?有什么值得你放不下的呢?你都空了,又有什么可生烦恼的呢?为什么你生烦恼?就因为你看没空,你没有看破,没有放下!所以就处处是荆棘,处处碰壁。

怎么叫处处碰壁?就是走到什么地方撞到墙上,走到什么地方撞到墙上。荆棘是什么呢?荆棘就是长刺的那种树木,刺到身上很痛的。为什么把你刺痛了?你这个身体没有看空,没有放下,所以你就觉得走到那个荆棘里头,刺得痛了。你要根本就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什么都没有了,痛又是谁痛啊?!连一个痛的人都没有,你生什么烦恼?这烦恼又从什么地方生出来?这个讲是这样讲,行是很不容易的。

所以,又叫经后序。怎么叫经后序呢?因为说经的时候,这一段文没有的,佛没有说“如是我闻”。这“如是我闻”是阿难添上去的,在最初说这个经的时候,这一段文没有。这是,经后序。这个结集经藏,阿难在说经以后,他叙述出来的,所以又叫经后序。这个经前序,又有一个名字,叫什么?叫发起序。是这个经的发起。所以,前边这六种成就,就叫经前序也可以,叫经后序也可以。但是你要明白这意思,你就讲得出来;要不明白这个意思,哦!经前序怎么又跑到经后边去了呢?那么就不明白它的意思,也就讲不通了。你要明白这个意思,哦!为什么叫经前序?因为这一部经,它把这一段文叙述到这个经的前边,所以叫经前序。为什么又叫经后序?哦!释迦牟尼佛当初说经的时候,没有这一段文,这是阿难尊者结集经藏的时候,把它写下去的;好像作文章,叙述这个因缘,所以这叫经后序。

“如是我闻”:在佛经上,一开始的“如是我闻”这四个字,为什么用这四个字呢?这四个字是佛指定的。说,我所说这个经典,在经的前边要用“如是我闻”这四个字。这四个字有很重要的因缘,所以我们每一个研究佛经的人,应该把这四个字的来历;它的来源,和它的为什么用这四个字,要彻底明白。这个四个字在佛所说经典的时候,并没有说“如是我闻”这四个字。因为佛,说完了《法华经》和《涅槃经》、《佛遗教经》,和《地藏经》,然后将要入涅槃这个时候,佛的弟子就统统都哭起来了:菩萨也哭了,是罗汉也哭了,那一切的凡夫比丘更哭了。哭什么呢?那么菩萨、罗汉为什么还有一种情感呢?因为他对于佛所说法,这种教化的法乳的深恩--法,这佛法的法;乳就是奶,就是牛乳的那个乳,从牛出乳--佛,好像一个牛,那么在牛身上出很多牛乳,来喂这一切的菩萨、罗汉、声闻、缘觉,在这么多年受了这种法乳的深恩,所以感激得没有法子再表示这种感激的情形了,所以听说佛要入涅槃了,一切的天人众,天上的人也哭,是人间的人也哭,大家都哭。在这个哭的时候,阿难尤其哭得最厉害。

阿难哭得眼泪一把、鼻涕一把!什么也都不知道了,哭得迷迷茫茫,就什么也不会想了。这时候这个阿那律尊者,他因为没有眼睛,他有天眼,又有天耳,听得这一些个人这么样哭,这么样子发狂似的,他头脑大约比较清醒一点,所以就把阿难叫到一边,就说:“喂!你现在哭什么?”他说:“佛已经要入涅槃了,以后再见不着佛了。怎么你问我哭什么呢?”阿那律就说:“你呀,不要哭了!你还有重要的事情,你要担当起来。”阿难:“我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啊?佛都入涅槃了,我还干什么?我要跟着佛去呀!”他要跟着佛死去。阿那律尊者说:“不可以的!你这样想,那是一种错误。”阿难说:“那怎么办呢?你叫我干什么?”阿那律尊者就对他讲,说:“现在有四个问题,你应该请示佛的指示。”阿难说:“四个问题,这么多啊?现在佛要入涅槃,怎么还有问题?莫非说你可以不叫佛入涅槃吗?”

阿那律尊者说:“不是的。”说:“那有什么问题?”说:“第一个问题,佛入涅槃,将来佛所说的经典要结集经藏。结集经藏,在这个经的一开始,应该用什么字来代表?应该有什么样的规矩?”阿难一听:“这个是很重要的。你现在告诉我,我认为这个也是应该问的,还有什么问题?”阿那律尊者说:“第二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和佛住在一起。佛灭度之后,入了涅槃之后,我们又应该住到什么地方呢?”阿难把眼泪擦一擦,把鼻涕也抹一抹,他说:“哦!这个事情也重要。对的!佛在世的时候,我们大家一千二百五十个比丘和佛在一起住。那么现在佛入涅槃了,我们还要举出一个首领,我们要依靠谁去住呢?这对的,这个也重要,我应该问的。”于是乎就说:“你快讲,第三个问题是什么?”啊,这回阿难也着急了,他认为这个问题是重要的。所以第三个问题,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师父;现在佛入涅槃了,我们的师父没有了,怎么办呢?我们要以谁为师呢?在我们这里头,应该选出来一个人做师父啊?没有师父是不可以的。

阿难一听,他说,对的、对的,这个问题应该问的。那么第四个呢?第四个问题是什么呢?阿那律说:“你不要着急,我当然要告诉你。你慢慢等一等。”阿难说:“我不能等了;我不能等了!你快告诉我!我现在着急得不得了!你还要等哪?”阿那律尊者说:“你不等啊?你不等,我还不说了呢!”哈!阿难说:“你现在慈悲,你不要把我急死了,你快告诉我吧!”阿那律说:“哦,你都要陪着佛去死,怎么现在你又怕死了呢?”阿难说:“你不要讲笑话了,快告诉我啦!”

于是乎,阿那律尊者告诉他,说,第四个问题,最重要的问题,什么呢?说,佛在世的时候,这个恶性比丘--恶性比丘就是坏和尚,他虽然出家了,但是他不守规矩,很坏的,这个时候佛在世,佛可以管住他,处理他。那么佛灭度,入涅槃之后,这个恶性比丘怎么样处理呢?哦!这个问题真是最重要。为什么呢?他认为我们大家都是同等的、同学的,所以你管不了他。这个问题是最头痛的问题。好了!那我现在就以这四个四事来请问于佛,看看佛怎么样答复?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阿难得到阿那律尊者这四个问题的指示,于是乎,阿难眼泪也乾了,这鼻涕也没有了;虽然没有洗脸,但是,不像哭的那个时候,那么样难看了。于是乎,就慌慌张张,跑到佛住的房间里头去。佛在这个时候,他正在入定。阿难这时候,也真不能等了,说:“佛,世尊,我现在有很重要的问题要请问你,你现在可以答复我吗?”佛一听,这个小孩子、小弟弟,又是小徒弟,还这么顽皮,有问题问哪!佛说:“当然!我可以答复你嘛!你有什么问题啊?”他说:“我这个问题,不是我的问题,是佛的问题。”嘿!“是佛法的问题,是啊,一切的和尚的问题;这些个问题,我现在都没有法子解决。所以,要来请问佛的慈悲指示。以前我听了这么多经,开了很多的智慧,但是遇着这个大事了,也就不能处理了,一定要请问佛。”佛说:“好了!你讲了。”

他说:“第一个问题,在佛入涅槃之后,我们要结集经藏,编订佛所说的经典。那么在每一部经的前边,应该用什么字可以代表这个佛经呢?”佛说:“这是第一个问题吗?”阿难说:“是的。”这第一个问题,佛说:“我告诉你,这个经典前边,开始就用‘如是我闻’四个字。”阿难说:“那我记住了,这个‘如是我闻’。那么第二个问题呢?怎么样解决?”佛说:“你第二个是什么问题啊?你要讲啊!”阿难说:“哦!我还没有讲的吗?那么现在我问,第二个问题就是我们到什么地方去住啊?这么多人怎么办哪?这个开销怎么办哪?生活怎么样维持啊?”佛说:“哦!这个是小问题呀!”

阿难一听,哦!我认为是很大的问题,怎么你说是小问题呢?佛说:“你们到什么地方住去啊?到四念处;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说:“哦!依四念处而住。”什么叫四念处呢?四念处就是身、受、心、法,要依四念处而住。阿难说:“哦!那住的地方也有了。佛在世的时候,佛是我们的师父;佛入涅槃,哪一个是我们的师父啊?是不是这个年纪最大的--年纪最大的是大迦叶?或者是年纪中等的,是谁啊?是憍陈如?再如果最年轻的,我是不能做人的师父,我阿难是最年轻的。”佛说:“哎!你也不要做师父,憍陈如也不要做师父,是这个大迦叶更不需要做师父。”“那么说我们这师父是谁啊?”佛说:“你们的师父,你们要以波罗提木叉为师。”

波罗提木叉就是律藏,就是以戒为师,说是,所有的出家人,都以波罗提木叉为师。所以,你想做出家人,一定要受戒的;要不受戒呢,那你就没有师父,一定要受戒的。因为这个,所以凡是出家,都要受沙弥戒、菩萨戒、比丘戒;要受这三种的戒,才是出家人。那么现在我们这儿,这三个受了沙弥戒、菩萨戒,没有受比丘戒。所以现在,这个出家人祗是一半的出家人,不是整个儿的出家人。所以,要以戒为师。

阿难说:“哦!那这师父我们也有了。可是我们有同学啊,有这个恶性的比丘,那应该怎么办哪?佛住世的时候,您可以管这个六群比丘。”

佛住世的时候有六群比丘。六群比丘是最不守规矩的,最调皮的,最捣乱的。你这个持戒律的,他就去捣蛋去。可是,在这个六群比丘,当时虽然是不守规矩的,要比现在这个最守规矩的比丘,也没有那个六群比丘那么守规矩,我告诉你们。

所以说,恶性比丘怎么办呢?佛说:“哦!那个很容易的,很容易的。”阿难说:“怎么办呢?容易?”佛说:“你要默而摈之。”默,就是和他不讲话;你不要和他讲话。他不是恶吗?他在调皮捣蛋吗?他最不守规矩吗?你们大家不要理他,不要和他说话的,叫他自己觉得没有什么意思,他就跑了。这叫摈;摈就是迁单,就是他走了。这叫默摈,恶性比丘用默摈。那么这四个问题,佛是这样答覆的。

一时佛在舍卫国。衹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一时”:有这么一个时候,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国”。“舍卫国”:是印度话,翻到中文就叫丰德。丰德,是说到它国家有五欲和财宝很多,人有多闻、解脱这种德行,所以叫丰德。那么这个国,就是波斯匿王所住的这个京城。“衹树给孤独园”:这“衹树给孤独园”有一个公案,在讲经的时候,应该要把它讲一讲。这个“衹树”,是纪念波斯匿王的一个太子,叫衹陀--衹陀太子。衹陀也是梵语,印度话,翻译成中文就叫“战胜”。战胜,英文就是 fight victory,打仗打胜了。为什么叫这么个名字呢?因为波斯匿王和邻国去作战,正在这一天打胜了,就生了这个太子,于是乎,就叫战胜;叫胜利了,这是这个太子的名字。“衹树”,就是衹陀太子的树。“给孤独园”:“给”就是周济、布施。布施给什么呢?布施给孤儿和独夫。

在中国的周朝,周文王当政的时候,他发政施仁,治理国家,首先他周济这四大穷人。这四种人,在国家里边谓之穷人。四种什么呢?老而无妻曰鳏,人年老了,没有太太的这个人,这叫鳏夫。鳏夫,这个鳏,就是鱼字边加一个众字;这个鱼,众多了。这个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女人到年老了,没有丈夫,这叫寡妇:鳏夫、寡妇。幼而无父曰孤。幼年的人没有父亲,没有母亲,这叫孤儿,孤。老而无子曰独。到年老了,男人也有太太,女人也有丈夫,可是夫妇虽然是俱存,都活着,但是没有儿子;没有儿子,这叫独夫、独妇。那么周文王发政施仁,治理国家,就首先要来照顾这四种的人。这谓之四大穷民,因为无依无靠,没有人照料他,所以文王就来照料这种人。好像建立安老院哪,幼稚园哪,这一类的,照料这个老年的人和小孩子。

这个“给孤独”,有个给孤独长者。给孤独长者的名字叫须达多。须,就是须菩提的那个须;达就是通达无碍的这个达;多就是多少的多,叫须达多。这是波斯匿王的大臣,很有钱的,所以他就周济照顾孤儿,和老年没有子女的这种人,所以叫给孤独。“园”,就是花园子、花园。这个花园,本来是衹陀太子的。因为须达多请佛说法,把这个花园子给买过来了。用什么买的呢?用金砖买的。多少金砖呢?把这一个花园子的地,都用金砖把它铺满了,用这么多的金砖买来的。现在地贵的说是,寸金尺土,这可以说是寸金寸土;不祗尺土,寸金寸土,有一寸的金就有一寸的土,祗买一寸的土。

那么,怎么这个须达多,他就要买这个花园子来供养佛呢?因为须达多有一次就到王舍城里边去办一件公事。在城里边他就住到他一个老友的家里。这个老朋友就叫,珊檀那,这是梵语。住到他家里了,晚间,这个珊檀那长者在半夜的时候起来了。起身干什么呢?就庄严舍宅,把他家里悬灯结彩,挂上一点最美丽的东西,令他这个家里边,看着非常美观。须达多一看,他这样地庄严舍宅,这样陈设,就问他了,说:“你是把这个房子收拾这样漂亮,是为的什么呢?是不是想请国王到你家里来呢?或者你是家里有人结婚吗?不然你为什么把房子收拾这么样漂亮呢?”珊檀那长者说:“不是,我也不是请国王,也不是有人结婚。”须达多说:“那么你干什么把房子设备得这么样子好啊?”他说:“我,预备请佛到家里来吃斋,供养佛。”

这须达多一听见佛的名字,从来他也没有听见;这个字也没听过,这个名字也没听过。这时候,他一听这佛的名字,哦!周身的毛孔都竖起来了,这个汗毛都竖起来了。这一竖起来,他自己也觉得很奇怪了!说:“什么叫佛呀?”那么珊檀那长者就给他说了:“佛呀,是净饭王的太子,他连皇帝都不做,出家去修行。在雪山修行了六年,又游学游了几年,然后在这个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悟道,证果成佛了。”须达多这也是善根发现,他就抓耳挠腮的,不知怎么好。这个时候,一定我要见一见佛。

那么这时候,因为他想要见佛的这种的诚心,就感动释迦牟尼佛,在这个竹林精舍。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竹林精舍,在城外,离城大约有六、七里路这样子,在城东南上。因为他急于想要见佛的关系,也就把佛感动了,佛大约也就放光照他。佛这一放光照他,这个须达多长者也就以为是天亮了,于是乎就穿上衣服,起身就出城。谁不知这时候还是半夜的时候,这出城,城门还没有开哪!可是佛以佛的神力,用佛的神通,把这个门就开了。于是乎,这须达多也就从城门走出去了。走出去,顺着这个光就去见佛去了。

因为珊檀那长者对他讲佛在什么地方住啊,他就去了;去到那儿,一看见佛,他也不知道是怎么样子好,也不懂礼节,也不懂对佛应该叩头顶礼。于是乎这时候,就有四个天人来化现,做比丘的样子,到佛这个地方,先长跪合掌,三白佛言,然后又右绕三匝;在佛的周围,这么绕了三次。那么他看见这四个人,对佛这样子行礼,于是乎他也这样行礼。佛就给他摩顶,佛问他来做什么?这个须达多就说:“佛,您太好了。我从来都没有见过佛,这一次见着佛了,我简直地就不想离开您。请到与我家庭相近的那个地方去住,好不好啊?”佛说:“哦!你想我接近你的家庭去住去,可以的。你可有地方吗?我这儿有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常常都跟着我同住同食,你有这么大的地方吗?”须达多长者说:“我回去,我找一找,一定找一个相当的地点。”

于是乎须达多长者就回到他家里去,各处去找佛住的地方,看哪个地方可以相当。找来找去就找到衹陀太子的这个花园子。他看这个地方,离舍卫国又近,是又相当,这个风景优美,人杰地灵,这个地方,是一切一切都好。但是这是太子的花园子,怎么可以能买得到呢?于是乎,就请人去向祇陀太子说,要买他花园子。祇陀太子就和他讲一个笑话;说笑话,不是讲真话,讲一个笑话。那么怎么说这个笑话?说:“可以,他想买吗?他这么多的钱,想要买我的花园子。好了,他用金砖,把我这花园子的土地都给我盖满了,我就卖给他。我就要这么多钱。”

那时候,用金砖把这个地铺满了,那要很多很多钱。祇陀太子在他的想像中,他绝对不会买了。为什么呢?这个钱用得太多了嘛!一寸金就一寸土,谁能买得起啊!孰不知这个须达多长者钱多得很,他对请佛说法,这是特别诚恳;钱再多,他也要来做这件事。于是乎,就把家里仓库所藏的这个金砖,都拿出来,就铺祇陀太子这个花园子;一铺果然就给铺满了。

这时候,这个祇陀太子也毛了,心里也就觉着不安乐。为什么?他本来不卖的,那么和人说个笑话,人家现在已经铺满了。他就对须达多长者说了,说:“我不能卖我这个花园子。你把你这金砖收回去了,我不能卖的。我以前和你讲是讲笑话,不是讲真的。我以为你舍不得这么多钱,现在你果然铺满了。我这个花园子,你给我多少钱也不能卖的。”须达多长者说:“你不能卖?你是将来做国王,做皇帝的。皇帝的口,说什么都要有信用的,不可以打妄语的,不可以撒谎的。所以,你就卖也应该卖了,不卖也要卖的。为什么呢?你现在说出话就没有信用,将来你做皇帝的时候,老百姓都不相信你,没有人信任你啊!”

祇陀太子一想,哦!这回当上了,自己本来舍不得卖花园子,说了个笑话,就被他不卖不可以。就说:“那好了!我这个花园子里边的土,虽然你用金砖盖满了,可是我这个树的地方你没有盖满了。我这个有树的地方,你没有金砖盖着。那么这回,我们两分好了,这个园子就是你供养佛的,这个树就是我供养佛的。这回你还有什么话讲?”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须达多长者一想,果然这是有道理的,那个树上没有铺金砖的。如果不答应,那个树他要砍去了,又没有那么美观了。于是乎,好了!那你愿意两分就两分了,我们两分。所以就是“祇树”,因为祇陀太子是太子,是个君,就把他这个名字放到前边。“给孤独园”,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他是个臣,所以他的名字放到后边。那么这个树,就是祇陀太子的树,这花园子,就是给孤独长者,须达多买来的。这须达多,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善施”。善,就是善恶那个善;施,就是布施的施。所以,他善于作布施。那么现在就布施,请佛来;就造庙,做说法聚会的一个场所。这是“给孤独园”。

“与大比丘众”:这个“大比丘”,讲了好多次。“与”,就是共,就是共同。“大比丘”,就是乞士、怖魔、破恶,有这么三个意思。所以就保存原来这个梵音,没有翻译。“众”,就是很多的。有多少呢?“一千二百五十人俱”。释迦牟尼佛成佛了之后,最初到鹿野苑度的五比丘,就是憍陈如,阿若憍陈如等五比丘。度这个五比丘之后,他一观察,就有一个摩诃迦叶。这个摩诃迦叶,那时候已经一百二十岁了,一般人都叫他叫“老大仙”,有五百个弟子。释迦牟尼佛以智慧来观察,哦!我要如果把这个摩诃迦叶度过来,就很多人都会相信佛法了。于是乎他就到那儿度摩诃迦叶。哈!这个摩诃迦叶一看,释迦牟尼佛来了。释迦牟尼佛那时候也就是一个老比丘,也就是一个和尚的样子,到那儿去,迦叶睬都不睬他,不理释迦牟尼佛。

他以为我是老大仙,一般人都叫我“神仙”了。他也不知道佛的来历,于是乎就和佛一谈论,一研究说法;一说,无论说什么法都说不过佛,于是乎他就现神通。摩诃迦叶是事火外道,他就放火想把佛给烧了。他有很大的这个火力,会放火。可是这个火,不单不烧释迦牟尼佛,都回去就要烧他自己。于是乎他就没有办法了,这就向佛来投降了,来皈依佛了。他这个老大仙一皈依佛了,他这五百个弟子就都拜佛做师父,就有五百个弟子了,五百零五个。

这个迦叶有三弟兄:摩诃迦叶,那提迦叶、伽耶迦叶。他这两个兄弟,一个人有二百五十个弟子;两个人又有了五百,这合起来就一千零五个弟子了。以后又度了舍利弗和目犍连。舍利弗有一百个徒弟,目犍连也有一百个徒弟,他们两个人都皈依佛了,这就一千二百零五个弟子。又有一个耶舍长者子,他又有五十个徒弟,也都皈依佛了。那么合起来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这常随众。不过在经上,把那个零数减去了,把那五个弟子减去了,所以就说一千二百五十个弟子。其实,这个真实的数目就是一千二百五十五个弟子。那么现在,都在一起来听佛说法。

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尔时”:就是当尔之时。当尔之时这个时,昨天有五种的讲法,那么相信果前或者会记得,现在可以对大家讲一讲。Yesterday I talked about this “time” that has five components?“世尊”:怎么叫世尊呢?世尊,是佛十号之一。佛有十种的通号,那么这是十种通号其中的一个名号。释迦牟尼佛从兜率天宫降到人间上来,由摩耶夫人右胁而生,由右边这个肋间生出来;生出来,他就周行七步。一生出来,佛就会走的;走了七步,就一个手指着天,一个手指着地,他就说了:“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你看!说完了这话之后,那么这个时候就有九龙吐水,给他沐浴身体。因为这个,所以佛是世尊。

“世”呢?就是世间法,这个“世”不单是世间,还是出世间:世出世间都要尊重佛,都要崇拜佛。所以这叫世尊。“食时”,这个就是佛来给说明佛和我们人没有分别,佛也是要吃饭的。佛,不是说成佛了就不吃饭,也不喝水了;不是的,佛也要吃饭的。所以这“食时”,就到吃饭的时候了;到吃饭的时候,佛吃饭不是这么自在的,很麻烦的。怎么个麻烦呢?又“着衣”:就着起这个衣。

这个衣,有三种。第一种就是叫安陀会。安陀会是梵语,中文就叫作务衣,就是做工穿的那个衣。那个衣又叫五衣,五条衣,是一长一短。那么第二叫郁多罗僧。郁多罗僧也是梵语,翻到中文就叫七衣。这个衣是出家人穿的。第三就叫僧伽梨。僧伽梨就是祖衣,是一百零八块来做到一起的。(上人指着自己身上的祖衣说道:)一二三:这是一,这一行,这是一块。这表示什么呢?这个这一块,表示一块田,种的田。这有二十五条,一百零八块。所以这个又叫祖衣,又叫福田衣。福田,所以出家人穿的这个衣服,这个在家人,你供养,就在出家人面前来求福,也就等于种田,把你这功德种到田里一样的,所以又叫福田衣。

所以着这个衣的时候,也有一个咒,叫 :

善哉解脱服,无上福田衣。

这没有再比这个再高尚了,这福田衣。那么是到什么时候可以着这个衣呢?是升座说法可以着这个衣。讲经说法着这个,这叫祖衣,也叫大衣。入王宫,到皇帝的宫院里去吃饭,去赴斋,应供,应该着这个衣;出去化缘,出去乞食,也应该着这个衣。所以说,释迦牟尼佛到吃饭的时候,不是说像我们一般很懒惰的人,睡得到吃饭的时候起身;有人把饭给做好了,送到面前来吃,佛不是这样。

佛就成佛了,有那么大的神通妙用的力量,他到吃饭的时候,还着衣,穿上这个衣。“持钵”,穿上这个衣服了,就手里拿起这个钵;拿起这个钵,这么样托着,这叫托钵。这个钵,是梵语,叫“钵多罗”。我们中文,就单单一个钵字,这个也是省文了;要是翻译成中文的意思,就叫“应量器”。应量器,应就是应当的应;量,就是数量的那个量;器,就是机器的那个器。言其这个钵,正可以够你吃,托来的饭够你吃,应你的食量。那么释迦牟尼佛这个钵,就是四天王所献给他的那个钵。“持钵”,拿着这个钵。“入舍卫大城”,就到舍卫国这个大城里边。“乞食。于其城中”,到这个城里边去乞食。

为什么出家人要去乞食呢?这个乞食,就是给众生种福。因为众生他不晓得到三宝的面前来种福。那么你到城里边,去沿门乞讨。有的说是七家的,有的说是,无论几家,你乞够吃了,就为止。那么到这个城里边就去乞食。“勿越贫而从富,勿越贱而从贵。”不能像那个须菩提,专门向有钱的去乞。须菩提,在《楞严经》上那不说“阿难已知。如来世尊。诃须菩提及大迦叶。为阿罗汉。心不均平。”

为什么这么样诃斥他们两个?因为须菩提,这样想,哦,说这个有钱的人,他为什么有钱呢?就因为前生,他做功德,做了很多功德,所以今生他就有钱了。我如果不向他去化缘,给他种福的话,他今生不做功德,来生就该穷,就不会继续富贵了。所以,须菩提就专门化有钱的人。但是,有钱的人所吃的东西一定都好吃的;我也相信须菩提好吃好东西,所以就专门去向有钱的人化缘。他也就说是,我给他种福,他好来生有钱;那实际上,须菩提好吃好东西。这是我这么说,或者是毁谤须菩提也不一定。或者须菩提,没有这么个食欲,不像我们一般人,专门想吃好东西。须菩提,就是想给他再继续种福是真的。

这个大迦叶呢,他是个苦行头陀,一天祗吃一餐。所以他化缘不化有钱的,他专门去化穷人。他的思想怎么样呢?他说,哦,这个穷人,为什么他穷呢?就因为他在前生,不晓得做功德,不晓得有钱做好事,所以今生他就穷。我现在去度一度他,令他在三宝的面前,来种一点福,来生他就会有钱了,就会富贵了。所以大迦叶专门化穷人:哪一家穷,越穷他越去化缘的;化得甚至于他想人家自己都不吃,把人家所做的这个饮食,来布施给他。我相信这个迦叶祖师,也是因为他修苦行,愿意受苦,不愿意吃好东西。他知道有钱的人就吃好的,他自己不欢喜吃好的。

那么在中国人的习惯上说:

减衣增寿;减食增福。

减衣食,就增他这个福寿,所以大迦叶他活了一百二十岁,才皈依佛。大约他生生世世,都这么节约,这么样子来省吃俭用,不欢喜吃好东西,所以他尽化穷人,向穷人化饭吃。一定大迦叶不会嘴馋的,和须菩提正好相反。但是,这两种思想都是偏的;偏于二边了,不合乎中道。所以佛就呵斥,说他们两个人是阿罗汉,所做的不合乎中道,偏于一边。那么在《楞严经》上是这样子。

现在,这个佛是平等乞食,也不拣择有钱的,也不拣择穷的,就好像阿难去乞食,“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又他这个心中,“初求最后檀越。以为斋主。”“不问净秽。刹利尊姓。及旃陀罗。”“方行等慈。不择微贱。发意圆成。一切众生。无量功德。”行这个平等的乞食。“次第乞已”:所以,为什么说佛没有拣择呢?“次第”,他挨着门去乞食,这叫“次第”。“乞已”,乞完了这家就乞那家,乞完那家就乞那家,有次第的,很有次序去乞食。“还至本处”:那么乞食乞完了之后,回来就到祇树给孤独园了。这个“本处”,就是祇树给孤独园。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饭食讫”:就吃完饭了。“收衣钵”:把衣服也收起来,把钵也收起来;把这个衣钵都收起完了之后,就“洗足已”。佛因为走路不穿鞋和袜子,就打赤脚的,光着脚。回来了,吃完了饭要洗洗脚;把脚也洗完了,“敷座而坐。”这个脚洗完了干什么呢?饭也吃饱了,缘也化完了,那么这时候就把衣钵收起来,洗洗脚。你看这样,这种的本地风光啊!“敷座而坐”,这时候就打坐了,参禅打坐。“敷”,就是敷坐,把座位收拾得坐得舒服一点。不是说像我们这个垫上垫得厚厚的,完了坐着这么舒服;他是,譬如这个座位,摆得不正当,他摆得正当一点,那么就参禅打坐了。这是佛在吃饭、穿衣服,一天到晚这都是表示这个实相般若,本地风光;不是故意矫揉造作,说是我修行了。

你要明白法的,一切举动行为都是修行。你不要,说是我打坐的时候我坐这个地方,装模作样好像是老修行了;一不打坐了,七扯八拉,讲讲东,说说西的,南朝北国,乱说乱讲的。这个修道的人住到一起,要少讲话,不要讲话讲太多了;讲太多了,那就耽误人家修行,也耽误自己修行。所以出家人住到一起,不论有多少,你一天到晚听不见一个人讲话的;就是讲话也很小声的,不扰乱其他的人。所以我们要想用功修道学佛的人,一举一动都不要对人家有妨碍。你看!释迦牟尼佛,到什么时候做什么事,没有乱吵乱闹的这种的声音,都是无声无嗅的。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

在释迦牟尼佛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这个时候,就有一位长老,他的名字叫须菩提。

这个长老,有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法性的长老,又有福德的长老。年高腊长,言其这个人年龄也高,受戒的戒腊时间也久;他要单单年高而没有受戒,这也谈不到年高腊长的长老;他要单受戒而不年高,也谈不到是年高腊长的长老。年高,好像摩诃迦叶,年龄是最老的,他受戒的时间也最久,所以这叫年高腊长的长老。

法性长老,这个法性长老,不一定要年高腊长。法性长老他年纪轻而智慧大,能讲经说法,教化众生;深明法藏,通达妙理,辩才无碍,是个法性长老。

有福德长老,福德长老这个人他有福报又有德行,这也可以叫长老。

这个长老,是一般人来恭敬他,称呼他,叫他叫长老。并不是自己自命为长老,不是自己封自己作长老。哦!说我是长老,你们大家应该称我叫长老:不是这样的。这个长老是大家来公认的,不是自己去争取来的。不是说,哦!我就是长老,你们大家应该称我作长老!

那么年高腊长的长老,又有分别。你受戒十年,这叫下座;受戒二十年,这是中座;受戒三十年,这叫上座的长老。要受戒三十年,这叫上座长老。那么法性长老就不拘年龄。好像舍利弗在八岁就作长老。怎么样八岁作长老呢?舍利弗在八岁的时候登座说法,把五印度所有的论师都给辩论得张口结舌,没有话讲了,不得不五体投地,向这个八岁的小孩子来甘拜下风,来认输的。所以舍利弗,在八岁就作长老了。这叫什么长老?就是法性长老。

舍利弗,在七天之内,把一切的佛法都学会了,七日之内通达佛法。你想一想,在七天就把所有的佛法都学会了,那么他够不够一个长老的资格呢?所以他八岁的时候就作长老了,那也是绰然有余。那么学佛法的人,你和舍利弗来比较一下,舍利弗八岁可以辩论,所有五印度的这个论师都被他辩论胜了;七天之中通达法藏,把一切的法藏都明白了。那么他的辩才无碍,智慧第一。

讲解这个辩才。辩才有四种;四种辩才叫四无碍辩。这四无碍辩都是什么呢?就是辞无碍辩:辞就言辞的这个辞。无论你有什么问答,他总把你战胜了。你有什么问难,也问不倒他,辞无碍辩。义无碍辩:你单对言辞上美丽,可以有无量无边的辞来辩,但是义理也要无碍,这义无碍辩,这第二。第三呢?法无碍辩:所有的佛法,所谓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你无论讲什么,你总讲不过他。这个佛法,你讲得再高,他也比你高一着,这法无碍辩。还有乐说无碍辩,他得到乐说三昧。除非你不想要听法;你想要听法,他源源而来,所说这个法,犹如流水一样,川流不息的那种样子。

那么现在这个“长老”,那么究竟他是年高腊长的年高长老?还是法性长老呢?还是福德长老呢?这个“长老”,现在这个在金刚法会、般若法会的这个须菩提,这时候他也是年高长老,也是法性长老,也是福德长老:他兼而有之。你说他年龄,年龄也很高的;你说他法性,法性也是很高的;说他福德,福德也很高的。所以须菩提这个长老,是长也长得很老,做也做得很老,说也说得很老,所以叫长老嘛,长老,真长老了。

可是“须菩提”又是什么意思呢?这“须菩提”这个意思是空的,是个有的,是个吉祥的。怎么叫空的呢?他一生出来的时候,他家里有一百零八个仓库,在这每一个库里边都是装的七宝,七宝装满了一百零八个仓库。究竟这个七宝有多少?一定也有个数目,不过现在这个数目就是一百零八个仓库都是七宝。他一生的时候,你说怎么样呢?这一百零八个仓库就空了,珠宝都统统都没有了。你打开仓库门,这个珠宝一粒都没有了。他的父亲就慌起来了,说这个珠宝被谁都给抢去了呢?我们这么多的财宝现在都没有了,生这个小孩子有什么用呢?于是乎就去占卦。

因为他一生出来,这个财宝都没有了,叫“空生”,空了。去这一占卦,叫占卦的人给一算;一算,说这个小孩生出来,既善且吉,好得很!既善且吉,所以又叫“善吉”。那么等到过了七天之后,他这一百零八个仓库的珠宝,又都现出来了,一粒也不少,还是那一百零八个仓库里头,满满地都装的七宝。所以他父亲,先给他取个名字叫空生。因为算卦的给他算的,既善且吉,这个非常吉祥、非常的好,所以又改名叫善吉。等到七天之后,财宝,金、银、琉璃、玻璃、砗磲、赤珠、玛瑙,这一些个七宝又都现出来了,所以他父亲想一想,空生改了善吉,现在这个珠宝现出来了,还要纪念这个现出来的名字,就叫“善现”吧,于是乎又给这个小孩子起个名字叫“善现”。

这个善现长得大了,正遇着释迦牟尼佛出世弘法,教化众生,于是乎,他就去跟着佛出家了;出家了,那么还是纪念他这个名字,就叫须菩提。所以,须菩提他的名字就又叫空生,又叫善吉,又叫善现:有这么三个意思。

“在大众中”:须菩提在这个般若法会上,百千万亿天人的大众里边,“即从座起。”他看见释迦牟尼佛坐那个地方,如如不动,了了常明,这种的境界,他知道这有所表法了。表示什么法呢?这表示这般若智慧的法门。怎么样表示法呢?释迦牟尼佛在他日用伦常里边,行住坐卧之中,演说实相般若、观照般若、文字般若,这种般若的妙法。这个般若的妙法,唯智可入,要有智慧的人才可以明白。须菩提既具智慧又有福德,所以他就会意了。他就明白佛要说实相般若的法门,所以他在大众里边,“即从座起”,就从他那个座位上站起来,“偏袒右肩。”在印度的风俗,偏袒右边那个肩,这表示最恭敬的一种礼貌。

谈到这个偏袒右肩,在中国的出家人,搭的这个衣,也是右边肩膀露出来。这也就依照佛教的制度来做这种衣。但是在印度、暹逻、缅甸、锡兰,出家人所搭袈裟都是黄色的,没有钩环。我以前已经讲过,那是佛住世留下的这个衣的制度。中国这个衣,为什么有钩环,印度、暹逻、缅甸、锡兰的衣没有钩环?因为这是有一种通权达变,因事制宜的一种关系。在中国的气候比较寒冷,所以人在贴着皮肉这地方,必须要穿一点棉衣服,或者夹衣服,在衣服上边加上袈裟,就不容易感觉。如果你没有个钩环钩上,它就跌掉地下也没有人知道的。所以达摩祖师是很聪明的,不但聪明而且又是一个发明家,于是乎就发明出这个钩环,加到衣服上,把它挂起来:里边穿着衣服,外边搭上这个衣,挂上一个钩环,这个衣就不会跌到地下。因为有个钩环钩着它。这既可以保持佛制,又可以通权达变。在中国,天气寒冷的地方,所以里边又可以穿衣服。这是中国这个衣有钩环的来源,大约是这样。

那么,须菩提就把右边的肩膀露出来,偏袒右肩。“右膝着地”:右边这膝盖跪到地下。“合掌恭敬。而白佛言。”“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这是身业恭敬。“合掌恭敬”:这是,意业清净。“而白佛言”:这是口业清净。这是表示三业清净:清净其心、清净其身、清净其口。三业清净,“而白佛言”:向佛来请法。

希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

“希有”:“希”,稀少;“有”,就是有:这很少有的。很少有的什么呢?很少有的世尊,很少有的佛。那么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一句话也没说,须菩提为什么这样多事?无风作浪,无事生非,头上安头,相上取相。为什么这样呢?这岂不是所谓没有事来找事情做吗?释迦牟尼佛一句话也没说,他为什么就说“希有”了呢?或者释迦牟尼佛说个什么道理,有一个什么表现,这他说“希有世尊”都可以的。现在释迦牟尼佛无所作为,祗是敷座而坐,他就说,“希有”。那么,各位应该在这个地方着眼,注意一下,这一部《金刚经》的道理也就在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敷座而坐,说法已尽:说法已经完了,所以须菩提才说:“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这个说的般若就是“护念诸菩萨”,所说的般若也就是“付嘱诸菩萨”。在释迦牟尼佛,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离一切诸相,而说实相的般若。一般的凡夫是没能了悟这种的般若妙法。所以,须菩提一看,这要想个办法,令释迦牟尼佛再说一个权巧方便的文字般若。

本来释迦牟尼佛这宣说实相般若已经说完了;说完了,祗有证果的圣人懂这实相般若,凡夫俗子是格格不入。是这个须菩提,为大权示现,为众生请法,所以才从大众里边,就站起来,把右边的肩露出来,右膝跪到地下,合掌恭敬,对佛说,说:“希有世尊!”说,真希有,真少有!少有什么?世尊,世尊这个实相般若,善护念诸菩萨啊,善付嘱诸菩萨啊,这个法是妙到极点啰!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世尊”,这为众生请法,又称了一声世尊,说:“善男子,善女人。”说是,释迦牟尼佛,佛、世尊,你讲这个实相般若已尽,可是一般的众生不明白,没了解。所以,我再请求世尊,为末法的众生,为将来的众生。“善男子”:就是一切好心的男子;“善女人”:一切好心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果他自己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的。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就是无上正等正觉的心。为什么不翻呢?因为这是佛的一个极果的名称,佛的果位上一个名称,所以就保留不翻。最初翻译经典的这个法师,他没有把它翻译过来,保留着它。以后这个翻译经典的法师,也就尊古不翻。所以保留这原有的意思,就没有把它翻过来。那么它的意思就是:“阿耨”就是“无上”;“三藐”就“正等”;“三菩提”就是“正觉”。

“正觉”,就异凡夫;凡夫是不觉的。那么正觉,和凡夫不同了,他得到这个正当的觉悟,所以和凡夫不同。“正等”就是异二乘,和二乘的又不同。二乘,祗有正觉而没有正等,这个“正觉”,正当的觉悟了。“正等”,正等于佛的觉悟了,还没有无上,正等还没有谈到无上。那这个“无上”,就是异菩萨了,和菩萨不同。菩萨祗有得到正等而没有得到无上,所以菩萨就叫“有上士”。佛呢,就叫“无上士”,没有再在他上边。所以这无上就是佛的极果。在过去翻译经典的大德法师,都保留佛这个名号,所以没有翻。

那么假如若有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这就请问佛了,说怎么样可以常住他这个真心呢?“应住”:这得到他这个真心怎么样能常住呢?“云何降伏其心”:怎么样才能降伏他这个妄想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这个攀缘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好高骛远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吾我贡高的心呢?怎么样才能降伏他一切一切虚妄的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贪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瞋心呢?怎么样能降伏他的痴心呢?这“降伏其心”,所有这一切的不好的心,都要降伏。怎么叫降伏呢?这个“降伏”,本来它是不伏的来着,那么现在好像两个作战,作战把它战败了,它投降了,这就是降伏了。

我以前没有讲吗?贪、瞋、痴,你怎么样能降伏这个贪瞋痴?你就培植你这个戒定慧;你戒定慧现出来了,贪瞋痴它就没有了。这个贪瞋痴也就是戒定慧;戒定慧也就是贪瞋痴,就看你会不会用它。好像一样的钱,拿这个钱去买鸦片烟回来抽了,这也觉得很好的;你要拿这个钱去帮助人,令人免除人的痛苦,那这比你自己抽鸦片烟更好。那么一样的钱,看你怎么样的用法。这个贪瞋痴、戒定慧也是这样子:你要是会用就是戒定慧,你不会用就是贪瞋痴。你明白了,贪瞋痴变成了戒定慧;你愚痴了,戒定慧变成贪瞋痴。

这也就是以前我讲的那个道理--“水不异冰,冰不异水;水即是冰,冰即是水。”也就是“烦恼即菩提,菩提即烦恼”,菩提和烦恼没有两样的。那么你不会用,烦恼就是烦恼;你要是会用,烦恼变成菩提了。所以,说的是法,行的是道。我们说得好,说得妙,不实行就不是道。一定要实实在在去做去,老老实实依照佛法来修行。依照佛法修什么呢?就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就是降伏其心。你把妄心降住了,真心也自然就常住了。所谓 :
常住真心,性净明体。
也就是你这个妄心息了,真心也就现出来了。
楼主:尼奥online  时间:2019-06-20 13:44:10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释迦牟尼佛见须菩提这样的来为众生请法,他很欢喜,所以就赞叹须菩提,说是:“善哉善哉。”说,你,须菩提真好啊!你须菩提,好得很哪!我!很欢喜你,你是我一个最好的徒弟!于是乎,释迦牟尼佛就说了:“如汝所说。”不错了,就像你所说的,“如来善护念诸菩萨”:说是,如来我,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说这个般若法门。“汝今谛听”:你现在呀,要谛听,你要特别注意。我,“当为汝说”:我现在给你讲一讲,可是,你不要当耳边风似的。我给你讲这个般若妙法,哎!你从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又走了;过耳不留,那可就是,枉费如来一番的心血啰!你要特别注意听嘛!“当为汝说。善男子。”你所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应该,这样子住他那个真心,“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像这样子降伏他那个心。

这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要紧的地方就在这“如是”两个字,“应如是住”。“如是”,这个地方,释迦牟尼佛有一个表法,不过在文字上没说。怎么样呢?“如是”,没有话讲,“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在这个时候,言语的道路断了。你心里,所想的想像也没有了。所谓“口欲言而辞丧”:口,想要说,没有话讲,这个话亡了,死亡了:“口欲言而辞丧。”“心欲缘而虑亡”:心想要攀缘一下,哎,这种虑,这思虑心也没有了。“如是”:如是没有,这个地方,没有话讲,就是叫你参禅打坐,这就“如是”。“应如是住”:你应如是住,住到这个地方;你真心住到这个地方。“如是降伏其心”:你能以参禅打坐,用这种的静虑的功夫,你的妄心也自然就降伏了。所以说“如是。”“如是”:这没有明显表出来,这有一个样子。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就是叫你修道那个样子。你要能这样修行,就可以常住真心。你能这样,就能以得到本来那个性净明体。你能这样子,也就可以降伏其心。

“唯”:须菩提一看这个样子。什么样子?它没有样子。无相般若没有样子,就这个实相的般若。须菩提就明白了。不但须菩提明白了,须菩提想将来的一切众生也会明白,所以他就应诺。这个“唯”,就是答应的,哦!哦!这个应诺之辞。这个“唯”就是应诺之辞。

讲到这个地方,好像那个孔子和曾子,和一班的弟子在一起。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他说:“我这个道啊,就是应用一个真理,来把它贯穿起来的,这就是我的道。”曾子曰:“唯”。曾子说,就是这个“唯”,说:哦!答应着,哦!“子出,门人问曰”:孔子走了,这一班门人也不知道曾子“唯”了一声,这是什么意思呢!曾参知道了,但是其他弟子还不懂,就问说:“夫子之言,何谓也?”说:“老师所说的话是说的什么东西啊?说的什么?我怎么不明白呢?”这一些弟子大约也很粗气的,这么样就问。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他说:“夫子这个道就是忠于持己,恕以待人哪!”这“忠恕而已矣”,那么也就是这个“唯”。那“然”呢?“然”又是重诺之辞,就是,应了一声再应一声。是啊,是啊,是这个样子。“然”,是这个样子。

“世尊”:又叫了一声世尊,须菩提叫的,说:“愿乐欲闻。”说:“我很好乐,很愿意,好乐,听释迦牟尼佛您说法,听老师您说法的。我很愿意听的。”不是像我的一些弟子,这个老师一讲法,哦!我不愿意听,都不知讲什么!他讲中文,我也不懂,要翻译;我好像要睡着觉了似的。这要睡着觉,并不是,说事前要去入定去睡觉啦,这是,觉得太疲倦了!I'm very tired。喔,我又做工,然后又要听经;听经听得也没有什么意思,所以就沉沉欲睡。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在上一段经文,释迦牟尼佛告诉须菩提,说是“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须菩提说:“唯然。世尊。愿乐欲闻。”现在佛,又详细对须菩提说,“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降伏其心”:“诸菩萨”,这个“诸”字可以当“多”字讲,许许多多的菩萨。也可以当“一切”菩萨讲,也可以当就是“一个”菩萨。“诸菩萨”:这个“诸”,怎么说可以当一个菩萨呢?是哪一个菩萨?就是要降伏其心那个菩萨。那么说这个“多”字,这个“诸”字当“一切”讲也可以,当“多”字讲也可以。那么怎么又可以当“一个”讲呢?你要明白,多就是一,一就是多。

怎么有的多呢?是由“一个”积聚而成的,是多了。一个、两个、三个、四个、五个、六个、七个、八个、九个、十个!很多了。这很多从什么地方来的?从一个那儿来的。所以我现在讲这个“诸”字,就当“一个”讲。哪一个呢?就是要降伏其心那个菩萨。那个菩萨是哪一个?你真想要知道?你真想要知道,就是你!你这个法师讲经!尽是胡说八道,也不依文解义,也不依义说理。我就是不说理,我这个法师,我告诉你,就是不讲道理的法师,没有道理可讲的。那么怎么说是就是你呢?你真想要知道这个菩萨是谁,你真想要认识他吗?你要想真认识这个菩萨了,那不就是你,就是你自己。说是我现在呀,是个凡夫,还没有成菩萨。那么你信不信你会成佛呢?“信。”信,佛都可成,何况菩萨呢?那菩萨更没有问题了。所以,就可以当“一个”讲。

我讲经就是这样子,多我就当一个讲,因为多,我数不过来了嘛;算不过来那么多数,就拿一个。我这个没有读过数学的,这是一个最好的办法,多了我就当一个来讲。那么这个“诸”字,的的确确可以当“一个”讲。为什么呢?这个诸字,可以当语助词,当语助词--

语就是言语的语,助就是帮助的那个助--帮助这个话,一个虚字,不实在的。“诸菩萨”:就是那个菩萨。所以,现在明白这个菩萨了吧?这个菩萨就是诸菩萨。

“摩诃萨”:这个菩萨不是个小菩萨,是个大菩萨。大菩萨有多大?有大菩萨那么大吗?大菩萨还有多大?就是大菩萨那么大。你不知道有多大,现在我告诉你,有七个意思,这是大菩萨的意思。这七个意思以前已经讲过了,听过的人,会听得耳朵都涂油了,就是听得多了。那么没有听过的呢?还想叫这个耳朵,欢喜欢喜,所以呀,我现在再把这七个意思大略的讲一讲。

第一就是具大根。这个菩萨摩诃萨要有大根性。怎么样具的大根?他因为,在无量无量劫以前,在佛的面前供养三宝,礼拜三宝,恭敬三宝。那么做了很多很多的功德,所以叫植众德本。那么他在哪一个佛的面前做的这些功德呢?恒河沙数那么多。他不是,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哪;他因为在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所以他这个善根就大了,这叫具大根。这是第一。

第二呢,他有大智慧。怎么样有的大智慧呢?从什么地方来的大智慧呢?因为肯发菩提心。他肯发菩提心,这就是有大智慧,才能发菩提心;要没有智慧的人,他就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你们现在再到这儿来听经,到这儿来打禅七,这都因为,在前生,多多少少有一点善根,多多少少有一点智慧,所以才能参加打禅七,才能在这儿研究佛法。如果你没有善根的人,你到这个门里边,这个心里就觉得好像有个马猴子,在你的心里似的,蹦蹦跳跳的;站也站不住,坐也坐不稳,就好像天人五衰现相那个样子,不坐本座了。不坐本座就怎么样?就跑了。那么现在没有跑,甚至于我天天要打,又要骂,要打一百香板。这一百香板不是容易受的,也不是同你们讲笑话的,如果真要是不开悟啊,不一定哪一个,一定要打一百香板的。这一次,我宁可把你们打跑了,我也要你们开悟。

所以呢,这要有大智慧,这个有大智慧,发了菩提心还不算,还又要广度众生;广度一切众生,好像观世音菩萨,为什么他普门示现呢?就因为他有大智慧,要广度众生。可是度众生,而又不要着住到这个度生之相。怎么叫着住到度生之相了?好像那个梁武帝;梁武帝,就是中国见着达摩祖师那个皇帝。那个皇帝,你说怎么样啊?他就是度生而着住度相的。怎么说呢?他见着菩提达摩,第一代祖师,他见到他了,他先问什么呢?说:“你看看我,度了这么多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修了这么多的桥,你说我这功德有多少?有多少功德?”

这样一讲,这就是已经有我相了,有执着相了,有一种骄傲的心;骄傲、贡高我慢,以为,你看我这功德可大啰,度了这么多和尚出家,造了这么多的庙!你虽然是印度的来的法师,但是,恐怕你都没有我这么大的功德。所以,他就意思间呢,就是想要戴几个高帽子,想要请达摩祖师赞叹赞叹他,是说:“你这个皇帝真是功德最大了,你这个功德无量无边哪!大约和佛是一样的。”他希望听几句,这个谄谄媚谀的话。怎么叫谄谄媚谀呢?就是现在的话,所谓溜虚,又所谓拍马,就是拍马。叫菩提达摩来,想请菩提达摩来给帮他拍拍马。

你说,菩提达摩怎么能做这个事情!所以菩提达摩就直心是道场,说:“你没有功德!”这一下子,把梁武帝就给说得--“你这个黑脸和尚,说我没有功德!”--所以以后也不讲话了,根本就不睬这个菩提达摩了。所以菩提达摩,才走的。这个就是怎么样?可是度生了,他是度生,但是着住度相了;着住度相,想求这个祖师来给印证;求祖师,来承认他这种的功德。谁不知道,菩提达摩这个祖师一点人情都不讲,不讲人情的。你皇帝,活该你是皇帝,我不买你皇帝的帐。所以呀,就走了。那么为什么他着住度相上呢?就因为他没有真正智慧嘛;你若有真正智慧,就不着住度生之相。这是第二个要有大的智慧。

第三个大的意思,信大法。这个佛法,深如大海,高过须弥,是难窥难测的,不容易看得见,也不容易测量出来。但是你要有个信心,就可以得到其中的滋味;你要没有信心,就是格格不入,望洋兴叹哪!看这个大海!这个海这么大,我怎么可以把它喝尽了它!我这一生这个大海的海水也喝不尽的!好像看见佛法的宝藏这么多!大藏经这么多,我要什么时候能看完呢!望洋兴叹。你要有信心呢,我信真了这个法,然后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少而多,那么一点一点地来研究,终究有一天,你会把佛法的这个宝藏通达无碍。必须要有深信切愿,要发愿,我一定要明白佛法!要实行,我要照着佛法去修行。所以这深信切愿--这个切,是一切的那个切--切愿,好恳切的,我发愿要学习佛法。学明白了佛法又要去实行,实实在在地照着佛法去做去,这叫深信、切愿、实行。这很要紧的。如果你没有信心,佛法再妙,你也不能得到其中的妙处。

那么要信大法,什么是大法?这个般若波罗蜜就是大法,你信那个般若大法。这个般若是梵语,此云叫智慧;你就信你自己本有的智慧。《金刚经》的经文上说:“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你就一念生出你这个清净的信心,佛就知道;佛既然知道,你这个电报就打通了;你这个电报打通了,你和佛通了消息了。怎么样通的呢?你还没明白?就是由你这个信心通的嘛!你有这一个信心,一念生净信。“乃至一念生净信者。如来悉知悉见。”就把你这个电报给你收下;收下了,一看,哦!现在是…,原来我有个Dinwiddie,法名叫果遵,对佛法生了信心了。好!我给他回一个电报。回个电报,教你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这给你回了一封电报,你收到这一封电报,就拳拳服膺,就守着,抓着;抓着不要放了,不要把它掉了。服膺什么呢?就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你看!你和佛通了电报了,你自己还不知道呢!这就是妙法。妙法就是妙到这个地方,你自己收到电报都不知道,这真是妙。是信大法。

楼主:尼奥online

字数:2315723

帖子分类:未知学院

发表时间:2016-02-26 03:11:10

更新时间:2019-06-20 13:44:10

评论数:197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