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连载】我来说说星座,帝王诗人星座事件簿,从星座来解读中国历史

【连载】我来说说星座,帝王诗人星座事件簿,从星座来解读中国历史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音乐纯粹爱V绝 21楼 2013-03-24 14:56:16
没了吗?我还要看天蝎座呢
-----------------------------

天蝎座准备重点写多尔衮和吴三桂,他们都是天蝎座的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围观不语乃君子 25楼 2013-03-24 17:18:24
双鱼座有谁捏?
-----------------------------

努尔哈赤和顺治,还有司马炎和隋炀帝,这是查的到的4个双鱼座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更正,前面第8楼说刘备是巨蟹座,这个是错误的,刘备是狮子座,七月十六是农历,阳历是8月21日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5、天下英雄谁敌手--巨蟹座曹操

曹操,出生于155年7月18日(农历六月十六),是巨蟹座
刘备,出生于161年8月21日(农历七月十六),是狮子座;
孙权,出生于182年12月22日(农历十一月二十五),是摩羯座
三国演义就在这三个星座间展开了

先说巨蟹座的曹操,对于曹操,相信他的事迹不需要我多说了,只是他的性格为何会蒙上一层层的灰,让人看不透呢?

曹操是个什么样的人呢?首先,我们肯定要抛开《三国演义》这部小说,回归历史。其次,我们甚至暂时抛开《三国志》,让我们来看看曹操怎么说他自己的。

建安十五年(210),曹操五十六岁,此时的他已经统一了北方,权势达到极端,可是仍然不断有人在骂他,按理说,他不应该理会这些闲言碎语,可是曹操或许觉得应该替自己辩白一下,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做《让县自明本志令》。

按理说,现在的明星就算遇到绯闻,只要心中无愧,都不需要澄清的,不过曹操或许还是太在乎世人的看法了,于是他亲自写了这篇文章,坦露自己的心路历程,表明他的本志。这也是一种宿命,最在乎别人说法的曹操,后世被人非议得也最多。

曹操先回忆自己当初在洛阳城,也曾经荒废过,后来举为孝廉后,觉得要将政治和教化搞好,于是在济南做了相国,打击贪腐,革除弊政,选拔官吏,不久就得罪了权贵,回到老家去了。

曹操这等于是在说自己品德还算高尚,不是卑劣的人。他接着说,回家以后,就在家乡建立了一座精致的书房,整天读书,闭门不出。

可是,天下大乱,各地军阀都起来了,他不得不参军,报效国家,就想马革裹尸,战死沙场,当个征西将军,死后在墓碑上题字说:“汉故征西将军曹侯之墓”,这就是他当时的志向了。

董卓作乱,他去平叛,后来担任兖州刺史的时候,收编了三十万黄巾军,又征讨了袁术,北方只剩下了袁绍一个乱臣贼子,他便在官渡与之决战,将其消灭,南方有贼子刘表,他将其消灭,可是却未能消灭孙刘。这里曹操回忆了自己的早年生涯。

事实上,曹操的战绩颇多,早年大败黑山贼,收编青州黄巾军,后与陶谦、吕布、张绣作战,都是胜多败少,曹操一生只有四场大败仗,即赤壁、潼关、合肥与汉中,分别败于刘备、孙权与马超之手,曹操精通兵法,为孙子兵法做了注释。

曹操接着说,自己说这些,似乎有些自大,可是说的都是事实,实在是想消除人们的非议,假使国家没有我,还不知道会有多少人称帝,多少人称王呢!最后曹操称他为了平息争议,决定将二万户赋税交还给朝庭,稍稍减少别人对他的指责。

这篇文章,表露了曹操的心境,也述说了自己一生的辉煌,的确,曹操善于领兵,在对抗北方少数民族的战役上贡献最为突出,虽然李世民称曹操“万乘之才不足”,可也不得不承认其“一将之智有余”。

下面通过几场战役,看看曹操的军事才能。第一个就是著名的征乌桓之战了。官渡之战以后,袁绍之子袁尚和袁熙尚且占有河北的大片领地,他们与乌桓勾结,想反攻中原。乌桓源自东胡,与鲜卑是同族,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当时居住在辽西乌桓山一带,不时地骚扰曹操,曹操早就想除掉他们。

就在曹操想要出兵的时候,一个惊天噩耗传来,原来曹操此番倾巢而出,后方空虚,刘备抓紧机会,向刘表进言,要自己率兵出征,攻占曹操的都城许昌。一旦许昌被攻占,曹操就无根据地了,一生的事业将毁于一旦。可是曹操的谋士郭嘉却劝说曹操不必担心,因为刘表嫉妒刘备的才能,断不会听他的建议。果真刘表自知才能不如刘备,没有让刘备领兵,曹操安心地去北征乌桓了。

曹操听取郭嘉的建议,在河北一带招抚流民,让他们修筑运输粮草的沟渠,一方面让流民有工作可做,另一方面也运输粮草。一切准备就绪后,曹操出兵。

郭嘉给曹操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建议,他建议曹操千里奔袭,丢掉全部辎重,轻装上阵,急速行军。曹操走的那条路就是滨海道,也就是连接河北与辽宁的辽西走廊,这是后来明末清初时矗立着山海关的战略要道。

曹操命令一部分部队走大路,麻痹敌人,自己亲自率领轻骑兵走滨海道,在崎岖的小道上行走,正好遇到了雨季,道路泥泞,曹操又丢掉了辎重,一时情况颇为紧急。

更糟糕的是,乌桓已经听到了曹操来袭的消息,做好了准备,等着曹操来自投罗网。而曹操不仅丢掉了全部辎重,粮草不济,而且还是典范的孤军深入,不管从哪个方面看,曹操都必败无疑。

可是,正如前面所说,巨蟹座是遇强则强的,在困难面前,曹操本来阴郁的心情一下子就明朗了,既然已经没退路了,只好放手一搏。

曹操的谋士田畴是右北平人,对于当地的地理较为熟悉,他告诉曹操,有一个要塞,叫做“卢龙塞”,是西汉的大将军霍去病与匈奴作战的要道,到了东汉时期,已经200多年失修了,荒草丛生。那条路连乌桓都不知道,极其隐蔽,我们可以从那里走。

曹操别无退路,顾不得那么多了,当即率领所有军队,走那条小路,那路早已失修,军队在其中走,无疑是极其困难的,而当时正是酷暑,蚊虫极多,在茂密草丛中行军的曹军,苦难可想而知。

走出卢龙塞后,曹操马不停蹄,又行军了数百里,直扑乌桓的老巢—辽宁柳城,还没有到达柳城,就在白狼山遭遇到了袁尚与乌桓的联军,狭路相逢勇者胜,曹军与袁军遭遇,白狼山之战爆发。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曹操此番疾行军,丢掉了辎重,广大的步兵与粮草队伍都在后面,只有他的数万骑兵先行赶到。曹操的部队早已经疲惫不堪了,可是乌桓并未料到曹操能赶到,因此准备不充分,而长期忍受酷暑的曹军都渴望血洗乌桓,来冲刷自己的烦躁。

战斗开始后,张辽与张郃各自率领一队骑兵冲锋,曹操又命令自己的亲信—虎豹骑出击,将乌桓骑兵冲击得七零八落。由于辎重已经丢弃,并且毫无退路,而且压抑了整整一个夏天,曹军迸发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最终乌桓大败,乌桓单于塌顿在乱军中被斩杀。

白狼山之战以曹操的胜利而告终,曹操乘胜追击,一举荡平柳城,将20万乌桓以及汉人百姓全部带回中原,乌桓就此从历史上消失。袁氏兄弟逃脱后被公孙康杀死,袁氏家族也消亡了。

不过这场胜利也有一个遗憾,由于曹操行军在夏天,走的又是年久失修的卢龙塞,荒草蚊虫使得疫病流行,谋士郭嘉染上了疫病,不久就去世了,曹操痛失谋士,缺少了郭嘉这样足智多谋的谋臣,为以后赤壁失败埋下了一个伏笔。

秋天来到了,曹操会师了,还记得出兵的时候,下着大雨,道路泥泞不堪。走卢龙塞的时候,荒草蚊虫,使得士兵疲惫不已。而且丢掉了辎重,只能坚持几个月,倘若这次不取胜的话,或许就永远葬身于此了。

可是历史没有如果,这场战役胜利了,乌桓降服了,曹操的威名更加卓著,班师回朝的时候,走在滨海道的大路上,此时正是秋天,显得更外凉爽,取胜后的喜悦也使得曹操心情大好。

曹操本来就喜欢写诗,有着巨蟹座独特的感性,他来到了碣石边,眺望渤海,心中激荡不已,写下了《观沧海》。

秋风萧瑟,碧天千里辽阔,山岛上的树木矗立着,百草丰盈茂盛。大海翻腾着巨浪,发出怒吼,听,这是海哭的声音,海浪敲打着岩石,悲凄着宇宙间的最强音!大海,这绿蓝的水,居然敢将日月星辰全部揽入怀中!!海翻滚起滔天巨浪,握住日月旋转,誓将天地翻覆!巨浪越来越高,越来越高,越来越高!!竟然要亲吻那遥不可及的灿烂银河,狂风卷集着乌云,发出撕裂天与地的怒吼,曹操郁积已久的心情终于在此刻爆发,“我就是天地间的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最后平复了心情,就算星汉灿烂,也不过若出其里,那就幸甚至哉吧,得之我幸,失之我命,既是注定,何必强求?

曹操回到许昌后,一时间权势达到顶点,却在赤壁之战后折戟沉沙,而他的那场重要的败仗汉中之战,则留待狮子座刘备的时候再讲述吧。

依我来看,曹操是典型的巨蟹座性格,有着巨蟹座的情绪化与自卑心理。前面说过,巨蟹座是相当被动的,所以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击败袁熙后,曹操喜欢袁熙的妻子-甄宓,可是却不敢说出口,于是甄宓最终被曹操的儿子曹丕所得,成为了曹丕的妻室,而最终甄宓却被曹丕赐死,落得悲剧下场。

曹操也是非常自卑的,这和自信的刘备全然不同,刘备可以没有任何根据地,却仍旧自信过人,还能迎娶到孙权之妹,可是曹操却连对自己喜欢的人诉说的勇气都没有,喜欢的人居然成为了儿媳妇,可见其害怕失败,所以选择了不敢任何的开始。

曹操的情绪化有时又会变成极端,那就是多疑,曹操被周瑜反间计所设计,杀死蔡瑁、张允便是例子,类似的还有曹操在夏侯渊被斩杀后,心中恐惧,称汉中是鸡肋,曹操也只有自我解嘲地说,人苦不知足,既得陇,复望蜀?最终放弃了统一天下的机会,这是一种自卑心理的作怪。你不去试试怎么知道不行呢?曹操此时老了,再也没有当年北征乌桓的雄心壮志了,他累了,害怕了,决定放弃了。

但是总体而言,曹操也充分体现了巨蟹座遇强则强,遇到大事时的果敢与毅力。其在文学上也充分发挥了巨蟹座敏锐的观察力,独树一帜,不拘一格,他的功过是非自然有人评说,其实世界为何就要一统言论呢?为何就要非黑即白呢?能让人争论,又有何不可?被人误解又有何干系?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坚守自己的内心,我心即是宇宙。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音乐纯粹爱V绝 32楼 2013-03-25 20:53:32
我很期待盼望看这个的,天蝎座,,谢谢
-----------------------------
谢谢了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6、隋朝一统天下-隋文帝杨坚
隋文帝杨坚,出生于541年7月21日(农历六月十三日),是巨蟹座。

前面在说巨蟹座冉闵的时候,已经大致说了五胡十六国的形势了,冉闵被杀死后,慕容鲜卑与氐族各自在东西中国建立燕国与秦国。苻坚一统天下,却在淝水一战折戟沉沙,北方再度分裂,有关淝水之战的事迹,留待刘裕的时候再讲。

最终来自于大兴安岭的拓跋部落统一了北中国,建立北魏,而南方则是由出生于寒门的刘裕建立起了南朝宋,定都建康(今南京)。北魏经过孝文帝改革后,盛极而衰,引发六镇起义,最后又是一个羯族人--尔朱荣,把北魏搞的天翻地覆,他的部将高欢,宇文泰最后东西对峙,分别建立北齐与北周。

好了,我们的故事就从北齐开始。

北齐坐拥黄河以东的地区,这是古代中国最富裕的地区,兵多地广,实力强大。北齐天子又英明神武,军功卓著,所以北齐很快就成为三国(陈、齐、周)中最强大的国家,比如说高洋即位后,突厥、柔然屡次犯边,高洋便亲率大军将其击败,高洋又利用南朝侯景之乱的时机,大肆掠夺江淮之地,在高洋的手上,北齐达到了全盛时期,所以说,虽然高洋晚年精神有些疯癫,但是他的治理才能还是不容小觑的。

另一边的北周却只拥有陕甘之地,地域狭小贫瘠,难以有大的发展,但是后来北周在宇文邕的治理下,也开始变得蒸蒸日上起来,又因为西魏曾经为北周夺取江陵与巴蜀之地,这些地方后来皆发挥了重大的腹地作用。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暮气沉沉的北齐,在高湛等无道昏君的带领下,北齐走了下坡路。

一个有名的“黄河锥冰”的故事很能反映这一变化,北齐与北周以黄河为界,黄河冬天会结冰,士兵可以行走其上。北周害怕强大的北齐,所以每年冬天,害怕齐人踩着冰河打过来,便招来一批士兵,把河面上的冰给砸了。这样北周可以睡个安稳觉。

不过到了后期,北周人再也不锥冰了,锥冰的人换成了北齐,这是为何呢?因为北周强大了,北齐却衰落了,反过来北齐要害怕北周,所以自己成了锥冰人,这个故事很能反映齐周的实力对比。北齐终于衰落了,而北周却真正强盛起来,甚至开始了统一北方的宏大构想。

周武帝宇文邕在诛杀权臣宇文护后大权在握,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最有名的一点就是灭佛。原来当时的南北朝崇信佛教,寺庙藏匿了很多人口,又占据太多的土地,影响了经济的发展。于是宇文邕大力灭佛,没收寺庙土地,强迫僧尼还俗成劳动者,这便是著名的三武一宗灭佛了。

下面就来说说我们的主角杨坚了。

杨坚的父亲杨忠早年跟随宇文泰出生入死,获封为“十二大将军”,虽然比不上声明更显赫的“八柱国”,但是也位高权重

杨忠的故事颇具传奇色彩,他本来在宇文泰的手下做士兵,后来随着北魏大军南征,兵败被南朝俘虏。

倘若当时的南朝杀死杨忠,那么也就没有杨坚,更加没有隋朝了。幸运的是,南朝并没有杀杨忠,而是让他继续参军,杨忠参加了南朝陈庆之率领的白袍军,开始了北伐洛阳的战役。

悲剧的是,这支军队在短暂攻取洛阳后,遭到了尔朱荣的反攻,全军覆没了。幸运的是,杨忠身中数箭而不死,更加奇特的是,杨忠被俘虏了,却因此回到了北方,见到了宇文泰,等于是反而回到了家。

杨忠在宇文泰的手下本来是做一名普通的士兵,由于一次宇文泰打猎遇到了老虎,杨忠射死了老虎,并且还赤手空拳与老虎搏斗过,因此,宇文泰称他“弇于”,正式被重用。

杨忠再次回到北朝后,跟着独孤信大将军,攻下了江陵,屡立战功,还有位大将军--李虎,力大无比,也可以空手杀死老虎,他们的儿子都和独孤信联姻,都娶了独孤信的女儿,杨忠的儿子就是杨坚,他和大独孤氏生下了杨广, 而李虎的儿子就是李昺,他和小独孤氏生下了李渊,所以杨广是李渊的表哥,杨广对自己的姨侄李世民也是关爱有加

杨忠后来遇到了山东的难民吕苦桃,与之结为夫妇,生下的孩子就是杨坚,以至于后来吕苦桃的农民亲戚来寻亲,杨坚也只得好好招呼他们。

杨坚出生在一个尼姑庙里,他的小名叫做“那罗延”,即金刚之意,那罗延是印度教主神毗湿奴的一个化身,显示出杨忠希望杨坚能够坚强勇敢的愿望。

杨坚这个人是非常无趣的,从小就不苟言笑,做什么事情都一本正经,因此,几乎没有任何的朋友。可是因为他始终一副严肃的样子,所以长大后,颇有威信,一副“不威自怒”的样子,大家都很敬重他。

杨坚长大后,承袭了杨忠的爵位,他也受封为随国公,成为朝廷重臣,也当上了将军,并且跟着周武帝宇文邕南征北战。日后他的国号叫“隋”便是来源于此。

这个时候,北周已经在宇文邕的带领下强盛起来,而北齐则是在昏君高纬的手中走了下坡路,高纬宠信一个叫做冯小怜的女人,而且逼死了著名将领兰陵王高长恭和斛律光,大臣们对他都有些意见。

宇文邕在灭佛后,开始剑锋东指,要跟北齐决一死战,甚至决定灭掉它,于是公元575年,周武帝带领18万大军直扑洛阳,发动了对北齐的战争。

高纬虽然是个昏君,这个时候却显示出了极强的勇气与魄力,御驾亲征。士兵们看到皇帝都亲自上了战场,各个都奋勇杀敌。北齐强大的军队还是显现出了很强的威力,这一次周军虽然气势如虹,硬是没打下来,只有铩羽而归。杨坚在这一场战役中,身为偏师统帅,配合主力作战,可是也没有军功。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退兵后的宇文邕左思右想,觉得洛阳城是汉魏旧都,城池坚固,因此没必要硬是要攻取洛阳,可以绕道而行。于是,率领8万大军,经过黄河,进入今天的山西境内。

宇文邕接连攻克了平阳与晋阳,在北齐夺回平阳城的战役中,北齐的将士奋勇杀敌才使得平阳城出现了一个缺口,眼看着平阳城就要被北齐夺回了,这个时候,神奇的事情发生了,高纬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却要请冯小怜来观看攻城,士兵只好回去请冯小怜,等到冯小怜梳妆打扮后,北周已经修筑好了城墙。

战场上的战机瞬息万变,随时都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赛点,在这个时候,高纬居然还在想着他的冯小怜,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晋阳是北齐太祖高欢的老家,城池坚固,并且还是后来唐朝起兵的大本营,按理说应该易守难攻,倘若北齐守住晋阳,倒也可以上演战国时齐国光复70城的壮举。

可是,高纬害怕地逃跑了。由于皇帝高纬已经逃走,群龙无首,所以他的叔叔高延宗就当上了皇帝,高纬大为不快,这个时候还在内斗,可想而知北齐的寿命应当尽了。高延宗带领全城百姓死守,宇文邕居然攻不下晋阳。后来一个投降过来的宠臣,叫做段畅,告诉宇文邕,晋阳城中空虚,不能撑太久了,于是宇文邕猛攻东门,最终攻克晋阳,李商隐有诗句说“小怜玉体横陈夜,已报周师入晋阳”便讽刺了高纬的昏庸。

晋阳失守后,北齐的都城邺城曝露在周军面前,逃回来的高纬再度成为皇帝,登上城楼准备演讲激励士气,却突然笑场,笑出声来。士兵们都很生气,想皇帝还不急,我们急什么啊。士气一下子跌落谷底。邺城最终被北周攻克,北齐灭亡,北周统一北方。杨坚跟随北周攻克了定州,立下军功,被宇文邕封赏。

宇文邕统一北方后,决定彻底统一全国,做一个名垂青史的千古一帝,南北朝混战300年,最终得天下的不是慕容氏,不是拓跋氏,会是他宇文氏吗?苻坚曾经想一统江山,失败了,拓跋焘曾经想统一天下,也失败了。宇文邕能否完成这一项创举?

宇文邕分析了种种情况后,决定先攻打突厥,再攻打南朝,因为突厥强大,倘若先打南朝,便会腹背受敌。只有把突厥降服了,才能统一中国。于是宇文邕开始了征服突厥的征程。

可是,行经半路,却突然抱病身亡。这与后来五代十国时期想统一天下的周世宗柴荣何等相似。柴荣当时统一北方,也是雄心勃勃地北征契丹,也是抱病身亡,他们二人均灭佛,也都壮年暴毙,因此佛教徒便说这是报应。

可是宇文邕的暴毙却为杨坚创造了机会,原来,宇文邕一直放心不下杨坚,觉得他胸怀大志,虽然从来不表露出来。因此宇文邕每次看到杨坚,总觉得他才像皇帝,自己在他面前被比下去了,虽然杨坚从来不苟言笑,可是坚定的目光还是骗不过宇文邕,于是他想找机会除掉杨坚。一次他命令杨坚前来觐见,吩咐左右,如果杨坚露出枭雄的模样,便当场将其斩杀。

可是杨坚见到宇文邕后,却相当的谦逊,毫无帝王之风,宇文邕最终放过了他,是杨坚那个时候还没有称帝之意,还是杨坚当时城府颇深呢?或许都有可能,或许宇文邕在世的时候,杨坚还不敢称帝,可是一旦宇文邕去世,他就有了称帝之心。

宇文邕死后,杨坚把持了北周的军政大权,引起北周皇族宇文招的不满,决定刺杀他,幸亏一位叫做元胄的勇士拼死保护, 杨坚才捡了一条命。

最终杨坚凭借大将军兼岳丈的身份篡夺了北周的天下,建立了隋朝。

如今杨坚终于要实现宏图霸业了,一旦他统一分裂300年的中国,他就会名垂青史。历史的机遇摆在你的面前,你若做到,便是千古一帝。

就在这个的时候,公元582年,突然陈宣帝陈顼死了,杨坚宣布发丧时期不进攻陈朝,就此南征计划搁浅。整个北朝都迷惑了,我们等了300年啊,就是等统一啊,为什么现在不趁他内乱一鼓作气?等什么啊,等什么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其实杨坚的做法是对的,因为当时他的隋朝还不稳,只有自己稳了,才能灭南朝,当时就在他称帝的一年,政敌宇文胄、尉迟炯相继叛乱,很快巴蜀的司马消难又造反了,全国此起彼伏的叛乱,为杨坚敲响了警钟,自己都不稳,怎么灭别人?

于是杨坚连忙稳定局势,对于陈朝,先放放吧,最一切做好了,自然水到渠成。花好自然就有月圆时。

杨坚表现出了异常的冷静与深思熟虑。他继承了周武帝宇文邕的方针,先北后南,着手瓦解突厥,他派长孙晟大破突厥,长孙晟是员猛将,就是李世民的妻子长孙皇后的父亲,有个成语叫“一箭双雕”就是源自长孙晟。杨坚击败了突厥,又使用反间计使其分裂为东西突厥。消除了北方的大威胁,并且为日后唐朝平定突厥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杨坚还厉兵秣马,在长江沿岸部署据点,做好一切战争准备。同时,他还励精图治,重视农桑,发展经济,北方治理得政通人和,经过不到10年准备,终于要完成大业了,万事俱备,连东风都不欠了。

此时的隋朝,兵强马壮,等着完成历史赋予的使命

渡江攻南,曹操输了,苻坚输了,宇文氏来了3次,输了,高氏来了5次,输了,最后这一次呢??

公元589年,所有的中国人都应该铭记这一天,那一天,年仅20岁的杨广率领55万大军南下,杨素在巴蜀率领20万水军顺流东下。

西路军贺若弼攻下了安徽采石,东路军韩擒虎攻下了江苏扬州,他们会师建康,55万大军涌进秦淮河,一时河水被拥挤的竟然倒流。

隋军势如破竹,攻克建康,杨广显得很是老练,对于宝物,分文不取,随后控制长江的杨素率领随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横扫全军,一直打到海南岛

就在那一天,中国统一,从186年东汉平熹之乱到589年隋文帝统一中国,中国沉沦了400年
400年啊,人类有几个400年?这400年里流了多少血泪?多少人埋骨沙场,最终连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可是一切的一切,都在那一天结束了,从此以后,中国再也没有400年的分裂了。这一切都有赖于杨坚建立的隋朝,以及彪炳史册的隋唐盛世。

对于隋文帝,人们很少谈论其私生活,的确,他没有其他帝王那样风花雪月的艳情轶事,也没有其他皇帝那样驰骋沙场的英豪传奇,唯一传于后世的是他特别惧怕自己的妻子-独孤皇后。当然,也因为这个缘故,最终他听信了独孤皇后的话,立杨广为太子,断送了隋朝。

杨坚的身上体现了巨蟹座的霸气与沉稳,可是晚年的杨坚身上却也有着巨蟹座的极端敏感,他痛恨贪腐,晚年实行了严刑峻法。对于很多功臣,比如史万岁,都因为一些小错误即被屠戮。过分的多疑使得隋朝宫廷人人自危,隋朝已经埋下了灭亡的种子。

杨坚还有着巨蟹座的琐碎与患得患失,缺乏水瓶座李世民那样的洒脱。李世民对于杨坚有一个很好的评价,有一次李世民问大臣房玄龄和萧瑀:“隋文帝是怎么一个君主呢?”他们回答:“隋文帝十分勤政。他每次上朝总是用不少的时间。有时过了中午,还召官员来座谈,午饭就传进来吃。他很辛苦,也很想把国家治理好。”

李世民就说隋文帝不太精明,但要求人又细,很苛刻,不精明,不通达,事必躬亲。这样下去,使得下面的人没有动力,也使得他自己劳累不堪。所以唐太宗与隋文帝亦是帅与将之区别。帅才懂得用人,将才懂得做事。身为管理者、领导者就应该学会用人,不能事无巨细大包大揽。

所以杨坚的个人才能还是不如李世民的,不过他抓住机会,统一了分裂300年的中国,终结了混战的南北朝,开启了隋唐盛世,这样的丰功伟绩值得人们铭记。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7、唐朝全面战争-唐高宗李治的雄才大略

唐高宗李治,出生于628年7月19日(农历六月三十日),是巨蟹座

如果说到中国历史上有名的女人,不得不提到武则天与慈禧太后,他们的丈夫唐高宗与咸丰帝也被视为软弱男人的典范。说起来有趣的是,唐高宗出生于7月19日(公历),是巨蟹座,咸丰帝出生于1831年7月17日(公历),居然也是巨蟹座,命运出现神奇的巧合,不过由于咸丰帝是个十足的昏君,在此不谈,就说说唐高宗。

唐高宗李治的光芒一直被其妻武则天所掩盖,究其原因,因为中国历史上很少有女人能超过武则天,可是超过李治的男人却数不胜数(其父亲李世民就是一个)。因此,活在武则天阴影下的李治,功绩不为人所知。或许是李治为人太过于善良,甚至于软弱,使得人们对于其评价与雄才大略相距甚远,其实他统治的时期,比如隋文帝的“开皇之治”也毫不逊色。

李治是长孙皇后所生的第三个儿子,本来皇位是无论如何轮不到他的。当时的皇帝唐太宗李世民有意让长子李承乾做太子,培养他处理政务的能力,或许是从小被父亲管教得太严,李承乾有了极强的逆反心理,任性妄为,处处与李世民作对,李世民虽然不喜欢他,但是也无可奈何。

可是,有一件事却让李世民动了废太子之念,说起来奇怪的是,李世民与长孙皇后都是异性恋,可是李承乾居然是一个同性恋,喜欢男人。当时宫中有一个小男孩,是个乐师,叫做“称心”,李承乾整天与他厮混在一起,并且不理会任何妃嫔,两人已经到了山盟海誓的地步。

按理说,父亲不应该干涉儿子的性取向,再说古代同性恋的帝王也不少,可是李世民听说后,勃然大怒,气得发抖,他害怕李承乾当上皇位后,李家就此绝后, 于是派人杀死了称心,李承乾悲痛欲绝,彻底与父亲决裂,李世民就此废掉了太子。

第二个有可能是太子人选的是长孙皇后所生的魏王李泰,他文武双全,编写《括地志》,还暗中招揽了一些门客,很有李世民当年做秦王的风范。可是他错了,李世民当年杀兄弟即位,他对于“李世民第二”这样的翻版必然是十分厌恶的,做父亲的也不希望哪个孩子死于非命,不希望玄武么那样的悲剧重演,于是渐渐疏远了李泰。

李泰居然还自命不凡,与李承乾展开斗争,捏造李承乾各种子虚乌有的罪状。有些到了可笑的地步,你也不想想,李承乾虽然是同性恋,不代表他就十恶不赦,而且他既然是同性恋,又怎么可能秽乱后宫呢?你捏造的不肯定是假的吗?

李承乾被废后郁郁寡欢,心中也很烦躁,于是找来杀手暗杀李泰,幸亏失手了,李泰捡回一条性命。这一切全被李世民看在眼里,李世民心想,你们这些小把戏还想骗我,我还没有老年痴呆吧,于是对李泰也是厌恶起来。

李世民决定让长孙皇后生的第三个孩子--李治去做太子的人选,让他与李泰公平竞争。无数人争破头的太子人选居然落在了与世无争的李治头上,让很多人是羡慕嫉妒的。可是李治当时只有十几岁,也没有太多的心计,觉得得之我幸,失之我命而已。

这个时候,李泰找到了李治,对其恐吓,要他退出竞争,这件事被李世民知道后,他非常失望,便问李泰,你当上皇帝以后怎么办啊?李泰就说,将来我临死时,我要杀掉自己的儿子,让李治来即位。李世民一听就火了,别扯了,你老子也敢骗,你怎么忍心杀自己儿子,肯定是杀掉李治了,你这样的恶毒与虚伪还想当太子?做梦去吧,于是李泰被废黜,李治正式当上了太子,他就是唐高宗。

对于巨蟹座,很多人说巨蟹座有恋母情结,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巨蟹座都如此,巨蟹座的亚历山大帝(7月20日)便有恋母情结,同样,李治可能也有一些恋母情结,从他喜欢武则天便可以看得出来。武则天本来是李世民的妃子,李世民去世后,没有生育过的妃嫔都要去感业寺出家为尼,幸亏唐朝不是使用的殉葬之仪,不然武则天极有可能已经殉葬于唐太宗了。李治当年便暗恋武则天,此时便以去感业寺烧香为借口,迎回了武则天,并且封为昭仪,后来由于实在太喜欢了,又封为皇后,武则天的人生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关于武则天,后面在水瓶座中还会讲述,这里还是看一下李治的治国才能吧。

李治即位之初,励精图治,又有李世民留下的一班老臣辅佐,很快,社会上出现了欣欣向荣的景象,唐太宗晚年征讨高句丽造成的伤痕被抚平了,唐高宗统治的这段时期史称“永徽之治”。李治的文治自然不必说,他本人也绝不是庸碌之人,不过他的军功却少被人提及。

李治的第一项武功便是征讨东突厥,当然,这不算是什么大的战役,因为东突厥早在唐太宗时期就被李靖给灭掉了,此时东突厥的车鼻可汗作乱,唐高宗立刻派兵将其擒获,非但没有杀他,反而将其释放回去,仍旧任都护府首领,东突厥动乱立刻被平息了。

不久,西突厥阿史那贺鲁又开始叛乱,这次唐高宗先后三次派兵征讨,尤其是第三次出兵,唐高宗做出了极其精细的部署,对已经投降的西突厥部落实行羁縻统治,又征调了回纥步骑5万去征讨西突厥。

最重要的是唐高宗慧眼识英雄,破格提拔了一个年轻将领作为伊丽道行军大总管,他就是苏定方。苏定方治军严格,并且军功卓著,却在《隋唐演义》等小说中变成了反面角色,令人不解。

苏定方率领的唐军横穿沙漠,来到了金山,对西突厥发动进攻,大败西突厥,西突厥逃跑。唐朝作战一直有一个规定,那就是对于穷寇一定要穷追猛打到底,不能给他喘息的机会。于是苏定方紧追不舍,孤军深入,到达了今天哈萨克斯坦的额尔齐斯河附近。苏定方将步兵先摆在河谷南岸,而将骑兵埋在河谷北岸。西突厥看到南岸少许步兵,动了凡心,对其进攻,殊不知这是苏定方摆的诱饵。等到西突厥疲惫后,苏定方率领骑兵从北岸杀出,大败西突厥,追歼30余里,杀敌数万。

苏定方毫不松懈,命令唐军继续追击,此时正是冬天,风雪大作,唐军都要求休息,但是苏定方坚持认为只要再追击数天,便可彻底灭亡西突厥。而这个时候,唐朝已经到达了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附近,离出兵时的河西走廊已经有了3000余里之远了。

原来当时的乌兹别克斯坦有九个国家,都姓昭武,因此被称为昭武九姓,此时到达的便是其中之一的石国。苏定方与汇合而来的唐军长驱直入。此时的西突厥可汗阿史那贺鲁还以为唐军不会追击到这里,就放松警惕出去打猎去了,正好遇到了唐军,大败而回,军队被斩杀数万,不久阿史那贺鲁也被唐朝所擒获,西突厥平定,苏定方在此地招抚降部,很快就安定了秩序。

苏定方灭亡西突厥,使得唐朝的天威一直到达中亚,唐朝在中亚设置了很多都护府管辖,其中甚至还有一处“波斯都护府”,显示唐朝已经将势力深入到了伊朗,此后一直到了751年7月怛罗斯之战,唐朝败于阿拉伯帝国之手,才终结了中亚的霸权。

苏定方还有一项军功就是灭亡朝鲜半岛上的小国百济,当时唐高宗已经想征讨高句丽了,百济在朝鲜半岛的西南部,是朝鲜半岛上最弱小的国家,而且又与唐朝作对,唐高宗命令苏定方从山东出发,横渡黄海,灭亡了百济,设置了熊津都护府。灭亡百济的时候,日本曾经派兵帮助过百济,在白江口遇到唐朝名将刘仁轨,刘仁轨火烧日本舰船400多艘,大破日军,从此以后,日本再也不敢与唐朝作对,就此,唐高宗终于要对高句丽下手了。

下面重点说一说高句丽。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关于高句丽这个国家,大家都有所耳闻,可是对于这个国家的来龙去脉,大家却知道得不多。

高句丽立国于西汉时期,本来只是一个小城邦,由濊貊人建立,要了解高句丽,首先得了解一下濊貊这个民族,这个民族顾名思义,“貊”是熊的意思,显示其是一个以熊作为图腾的民族,濊貊人曾经在西汉时期建立扶余国,高句丽便是扶余国的朱蒙建立的,所以高句丽的民众大多就是濊貊人,濊貊人根据现在人类学家研究,与百越人有着相似的习俗,都断发文身,并且尚黑,语言则与日韩语系相近,没有文字,Y染色体单倍群属于O2b。

濊貊人也进行农耕,并且创造了相当灿烂的文化,现在韩国的国技-跆拳道,当年便是高句丽人发明的,在高句丽的壁画中有所反应。

高句丽本来只是朝鲜半岛北部的一个小城邦,成不了大气候,可是他们及时利用南北朝战乱,迅速地开疆拓土。当时是五胡十六国时期,慕容鲜卑参与逐鹿中原,却将自己的大本营辽宁丢给了高句丽,辽宁就此落入高句丽手中。

高句丽攻取了辽宁后,又攻取了吉林、黑龙江等地,变成了一个面积60万平方公里,人口700万,城池80座,军队70万的大国。等到隋朝统一天下后,才发现,高句丽早已不是一只温顺小猫,而变成了凶猛的雄狮了。

这么一个庞大的国家,随时都有可能入侵中原夺取天下。对于此,隋朝统治者忧心忡忡,隋炀帝三次亲征高句丽,不过都全军覆没,还为隋朝灭亡埋下了伏笔。

唐太宗也曾经亲自征讨过高句丽,要恢复汉朝四郡的疆界,在攻取了安市城后,遭遇顽强抵抗,不得已撤兵,回来后不久就去世了,可以说,高句丽是李世民的一块心病,那么作为继承人的李治,理所应当要去完成父辈们的梦想。

唐高宗此时已经准备攻打高句丽了,可是高句丽并不是一个游牧国家,并不是只有一两个据点,一旦被一锅端就灭亡的那种。它是一个农耕国家,有着数十万平方公里,数十座城池,还有数百万百姓!这么大的国家,不是想灭就能灭的,必须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前面说过,高句丽的盟国不少,有突厥、百济、日本等等。而突厥此时已经被唐朝平定,百济已经变成了唐朝的领土,日本在白江口被唐朝击败,元气大伤,此时,高句丽终于变成了孤家寡人。

唐高宗立刻从淮南、河南等地征调数万人,并且调来突厥等部降兵,派刘仁轨、苏定方等率领水陆两路大军齐头并进,此次出兵,一定要灭亡高句丽!

高句丽宰相泉盖苏文的儿子泉男生率领精兵扼守鸭绿江,被唐朝击溃。唐军乘胜追击数十万,歼敌数万。可是就在这个紧要关头,铁勒部的回纥、仆骨等部发生叛乱。唐高宗只得退兵,去平定铁勒叛乱,而苏定方的一路军队虽然攻到了平壤城下,却孤立无援,也只要退却。唐高宗第一次征讨高句丽也像唐太宗一样,失败了。

唐高宗征伐高句丽,再次失败的消息鼓舞了高句丽人民,他们相信有天神保佑,自己的国家是永不灭亡的神国。当年隋炀帝来了三次,一败涂地。唐太宗来过一次,也只有铩羽而归。看看,即使唐高宗来了,不照样失败了吗?高句丽做了一件非常过分的事情,他将阵亡唐军的尸体堆在一起,做成“京观”,羞辱唐朝。当年他也曾经这样羞辱过隋朝,可是唐朝与隋朝已经不一样了,唐朝有着非常强大的实力,高句丽一再挑衅唐朝的结果,必然是自取灭亡。

面对高句丽越来越嚣张的挑衅,唐高宗此时却变得异常冷静,他知道,要灭亡高句丽,必须做好充分的部署工作。于是,他首先安顿了国内,并且发动舆论工作,民众对于征讨高句丽都持支持态度。其次,他安定了周边的突厥、铁勒等部落,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觉得还需要找一个盟国来共同对付高句丽,这个国家是谁呢?唐高宗找到了新罗。

新罗是在朝鲜半岛南部兴起的一个国家,是由三韩人建立的,三韩人的来源颇为复杂,当时朝鲜半岛南部有马韩、辰韩、弁韩三个小国家,由此被称为三韩。其中的辰韩语言、称谓与秦相似,有人因此称之为“秦韩”,三国志说陈胜吴广起义的时候,燕赵一带的民众有数万人避居朝鲜,就是指的卫氏朝鲜与辰韩了

“韩”字就是蒙古语中大汗的“汗”,意思是大,这是阿尔泰语系的一个词汇,所以三韩除了有大量汉人血缘外,也有很多的西伯利亚血缘。新罗人实行的发式目前不太清楚,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突厥或蒙古或者通古斯语族,Y染色体单倍群是C3a以及O3,在攻取了高句丽南方的大片领土后,也有很多O2b的人加入了新罗的行列。

新罗实行的是金、朴两姓轮流执政的委员会制度,当时的国王是金法敏,这是一个非常疯狂的人,他决定要统一朝鲜半岛,一开始和唐朝采取的是对抗态度,唐朝也将其列入征讨名单中。

可是,唐高宗请求结盟的消息传到新罗后,金法敏居然二话不说,就答应了,新罗与唐朝消除了旧怨,新罗主动和唐朝联手,并给唐军带路,共同夹击高句丽。

为什么金法敏有这样的思想转变?原来新罗人一向头脑灵活,他发现与其对抗唐朝,不如利用唐朝,金法敏有自己的小算盘,他准备等唐朝灭亡高句丽以后,自己再与唐朝决裂,打赢唐朝,就此统一朝鲜。虽然想法有点异想天开,可是后来历史发展的脉络居然真的如他设想的那样。

而唐朝也喜出望外,原来,朝鲜半岛之所以易守难攻,主要是由于山区较多,地势险要,如果没有本地人带路,很难攻伐得下。如今有了半岛本土的新罗带路,唐朝又在百济有了自己的据点,唐高宗觉得这次胜算应该大点了。

唐太宗饮恨高句丽,如今,唐高宗又有可能步父亲的后尘,他发誓,一定要灭亡高句丽,高句丽,我要让你从地图上永远消失!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不过打仗不是靠逞一时之勇的,唐高宗还是做了很详细的部署。他找来了曾经跟随李世民一同出征过高句丽的李绩和薛仁贵。

李绩本来姓徐,后来被赐姓李,他就是隋唐演义里面的徐茂功。不过他不仅仅是一个军师,他领兵作战的能力也很强。当初他跟随李靖出征东突厥,在数百里外设下伏兵,最终一举击败逃亡而来的颉利可汗,为灭亡东突厥立下一大功。

一般来说,一个王朝的第一代名将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有着后世名将难以匹敌的军事才干。抗美援朝的彭德怀就是一个例子,这样的军事家是和平年代所没有的。如今,唐高宗请来了70岁的李绩,来出征高句丽,显然已经下定了灭亡高句丽的决心了。

李绩的下属中,还有薛仁贵这样的名将。薛仁贵是唐朝的第二代名将,当初唐太宗李世民出征高句丽的时候,薛仁贵着一袭白衣,千军万马中杀敌无数,被李世民一眼相中,破格提拔,由于薛仁贵有出征高句丽的经验,因此,唐高宗找来了他,让他与李绩搭配,灭亡高句丽。

公元666年,高句丽的宰相泉盖苏文去世,几个儿子不和,爆发冲突。与此同时,高句丽遭到了旱灾,粮食歉收。内忧外患的高句丽风雨飘摇,唐高宗大喜过望,千载难逢的机会啊,此时不灭,更待何时。果断出兵高句丽,命令契苾何力先率领唐军出征,开拓前方战线。

第二年,即667年,做好一切准备的唐军,如同开了弓的箭,等待霹雳弦惊的一刹那。唐高宗任命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绩率部渡过辽河,来到了今天的辽宁境内,这个地方此时还是属于高句丽的。

李绩在攻下高句丽的新城后,派高侃留下守城,自己率军连下16座城池。高句丽的泉男建率领士兵天黑偷袭唐军,李绩派薛仁贵前去救援,薛仁贵此时手上只有2000精兵,他毫不畏惧,到达新城后,按兵不动,设下伏击,等到泉男建退兵的时候,突然出击。

中国古代的战役大多分为两种,一种是击溃战,比如刘秀的昆阳之战,3000敢死队击溃王寻40万大军,但是败军其实只是先头部队溃败了,逃跑了,那些人并没有都被杀死。不然3000人如何杀得了40万呢?就是杀40头猪都要几天的吧。

还有一种是歼灭战,这一种就很残忍了,坚定实现了拿破仑的那句名言“战争就是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歼灭战是要将对方全部杀死或者让对方投降的,决不允许其逃跑。历史上最著名的歼灭战就是白起的长平之战,最终杀死赵国40万人,削弱了赵国的实力。

那么,薛仁贵只有2000士兵,大败高句丽后,无论如何也杀不了数十万人,所以这只是一次击溃战,而并非歼灭战,薛仁贵只得任由高句丽士兵退却,想杀却也力不从心。

泉建男率领的数十万军队在一阵狂奔逃跑后,退到金山这个地方,遇到了庞同善和高侃的唐军。高句丽军队经过休整后,也发挥了战斗力,利用人数优势,压的唐军喘不过气来。

也正是这个时候,听到军事情报的薛仁贵立刻马不停蹄的赶来,率领2000精兵如闪电般迅速横穿高句丽军队,将其拦腰截断,一阵横冲竖突后,高句丽阵型被彻底搅乱了。唐军利用高句丽的混乱局势,发动攻击,斩杀高句丽军队4万,一举击溃高句丽20万大军

唐朝取得了金山大战的胜利后,捷报传到长安,唐高宗专门写了诏书表彰薛仁贵等前线将士。薛仁贵军事生涯达到了最巅峰。

可是战争仍然没有完,一系列的战争仍在继续着。前面说过高句丽不是游牧民族,一两座城池丢失也没什么。可是正因为他不是游牧民族,所以他缺乏机动性,家底太重搬不动。在金山惨败后,高句丽只能等死了,并且已经无路可逃了,南方的新罗趁机发动了对高句丽的攻伐,高句丽要想逃跑,恐怕只有去西伯利亚放熊去吧。

可是尽管取得了如此辉煌的胜利,唐军还是一直在今天的辽宁一带打转,还是不能深入朝鲜半岛。唐高宗此时放心不下高句丽战场,便派遣郭待封率领水师渡过鸭绿江,来支援李绩,可是正是因为这个水师最终坏了事。原来这个水师将领与李绩通信,采用离合诗的方式加密处理。

李绩对此不以为意,认为太过小心谨慎了。回信的时候忘记了加密,正巧被高句丽截获了,只见信上面写着高句丽不知道守鸭绿江天险,只能等死等话语。高句丽宰相泉男建看到后,大喜,立刻派兵把守了鸭绿江天险,所以唐军不能顺利渡江。

由此,经过了667年的狂飙突进后,唐军甚至连鸭绿江都过不了。此时已经是冬天了,唐军的粮食可能撑不过明年,于是,失败情绪笼罩唐军,而高句丽在缓过神以后,又开始猖獗起来,觉得又是神的保佑,使得自己得以保全。

退兵还是不退兵呢?唐高宗也在想这个问题,倘若战争像隋炀帝一样拖得太久,会不会演发出隋朝灭亡的惨剧呢?但是一旦退兵,到时候又到到猴年马月才能灭亡高句丽了。有些机会,放弃了就永远不会再有了,唐高宗思前想后,一会儿想放弃,一会儿就想坚持,他陷入了沉思。

与此同时,一直在鸭绿江北岸的唐军纷纷表示出了厌战情绪,担心会像曾经的隋军一样丧身此地,李绩一直在鼓励士兵的士气,可是他也看不到明天。事实上,唐高宗选择李绩作为总指挥官是明智之举,因为李绩有着常人难以匹敌的毅力与恒心。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金庸小说《笑傲江湖》中有一个情节,魔教长老被困进华山的山洞后,挖地洞逃跑,可是最终却没有一个人能逃出,为何呢?原来他们筋疲力尽了,再也挖不动了,可是后来当令狐冲打开山洞后却发现有些长老距离墙壁只有一步之遥,只要再向前挖一步,就可以逃出生天。

多么讽刺啊,只有一步之遥,走了99步了,就快要到终点了,却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因为前面的99步走的太痛苦了,他们太累了,所以放弃了,殊不知,只要再前进一小步,就是灿烂天晴。

征服高句丽也是如此,这个时候的唐军已经如同强弩之末了,不能穿鲁缟。他们纷纷在哀叹:会不会这一仗一打就是10年?会不会自己埋骨他乡?会不会唐朝因此由盛转衰?会不会?会不会?

可是,历史是没有如果的,也不能假设,高句丽此时已经立国700年了,如果它躲过这一劫,说不定能延续上千年。而且,一旦辽宁属于高句丽,那么今天的渤海或许就不再是中国的内海,所有的历史都将全部改写,所有的帝王将相都将偏离原来的轨道,一切的一切都将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李绩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灭亡高句丽,他不能预知未来,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把握现在。既然如此,就不要想了,走一步算一步吧,罗斯福说,“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人都是自己吓唬自己,不要再胡思乱想了,整军待战吧。

事实上,这个时候的高句丽也是在硬撑着,实力受损严重。同时,天灾、内斗仍然在继续着,高句丽如同在拳击场上站立的选手,其实早已奄奄一息,只要再加把劲,下一秒钟,他就会倒下,而且,永远不会起来。

668年二月,提心吊胆度过一个冬天的唐军终于复苏了,灭亡高句丽再次提上了日程。此次,李绩下定决心,一鼓作气,灭亡高句丽,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万劫不复!!

李绩派遣薛仁贵仍然率领数千精兵,进攻扶余城(吉林扶余),这是高句丽的旧都,之所以不加派更多军队,是因为李绩相信兵在精而不在多,而且薛仁贵对这2000精兵很是熟悉,如果改变军队部署,临阵换将,会影响军队战斗力。

李绩的判断完全正确了,这2000精兵十分的灵活机动,仅仅用了一会儿就到达了扶余城下,城内守军倾城而出,薛仁贵奋勇杀敌,冬眠了数月的唐军在此刻全部苏醒,爆发出积蓄了数月的能量,大败高句丽守军,歼敌近万人,这2000精兵如今迸发出如此恐怖的战斗力,令高句丽士兵胆战心惊,于是扶余守将只好投降。不久,40余座城池相继投降。这个春天,进攻高句丽取得了重大进展。

曾经泥泞的小路一下子变成了康庄大道,那么接下来只有飞速奔驰了。李绩立刻率兵渡过鸭绿江,深入朝鲜半岛,歼敌3万人,攻克大行城。遇到高句丽守军后,继续大破之,追击200余里,又攻克了辱夷城,沿途的守军弃城逃跑者无数,唐军横扫千军如卷席。

668年八月,仅仅用了半年的时候,唐军就从鸭绿江北岸,一直打到了平壤城下,与契苾何力的唐军胜利会师。不久,新罗军队也赶到,数十万联军包围平壤,呼喊声惊天动地,在半岛上激起巨大的震荡。

唐军切断平壤城的水源与粮食供应,一个月后,弹尽粮绝的平壤城开城投降,高句丽王族共98人被唐军俘虏,后来押送至长安斩首。立国700年的高句丽灭亡,60万平方公里土地全部归属了唐朝。

唐朝此次平定高句丽,完成了25年前李世民的遗愿,此次出征,唐军大获全胜,开疆拓土数十万公里,威震东亚。一时间,朝贡者络绎不绝,再也没有人敢与唐朝作对,唐朝已经真正做到了想打谁就打谁,周边的国家要么是唐朝盟友,要么被唐朝消灭。

那么,高句丽的后事如何呢?前面说过,新罗也是唐朝的联军,不过他真正打算的是在唐朝灭亡高句丽后,再击败唐朝而统一朝鲜半岛。于是新罗立刻撕毁了协议,与唐朝作战。可惜由于实力不济,很快就失败。

唐朝在高句丽和百济的领土上分别设置了安东都护府和熊津都护府,由于唐朝的一些管理观念不适用于朝鲜半岛,所以激起了高句丽民众的反抗,大量的百姓向南迁徙到了新罗国境内。670年,镇守高句丽的薛仁贵被抽调回去后,高句丽遗民立刻起兵造反,很快就被高侃击败,虽然这些起义都失败了,可是高句丽百姓仍然不断地逃往新罗,唐朝没办法,只好迁徙了高句丽民户3.82万人去江淮之地。

那么,高句丽的后代究竟在哪里呢?高句丽共有700万人,只有4万多人迁徙至唐朝,大量的百姓仍然留在朝鲜半岛,或者迁徙到了新罗。留在鸭绿江北岸的高句丽人后来与粟末靺鞨一同建立了渤海国,后来渤海国被契丹所灭后又融入了契丹。

所以,虽然后来朝鲜半岛的王氏高丽与高句丽并无直接联系,可是朝鲜族的确与高句丽有着某些血缘上的联系,这从今***鲜族Y染色体有40%是O2b就看得出来,O2b在满蒙中有20%,而在汉人中几乎没有,这就说明,高句丽人大量融入了朝鲜人以及契丹、蒙古等民族中。可以说朝鲜族就是新罗人与高句丽人的混血,完全割裂朝鲜族与高句丽族的关系,这是不正确的。

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唐朝无暇顾及朝鲜半岛,新罗发现了机会,再次派兵攻打唐朝,这一次,大量的唐军被征调回中原与安禄山作战了,因此唐朝被新罗击败,新罗统一朝鲜半岛,向北一直打到大同江-鸭绿江沿岸,甚至在鸭绿江下游入海处建立了据点,不过鸭绿江以北的土地,新罗就永远无法得到了。

唐高宗灭亡西突厥与高句丽后,唐朝的版图达到了史上最大的1000万平方公里之巨,唐朝天威遍布东亚,可以说,唐高宗时期,是唐朝版图最大也是军事最强盛的时期。而且唐高宗并不穷兵黩武,除了边疆几场不得不打的战役外,内政一直治理得井井有条。

由于唐高宗太过于“厚道”,最终将天下拱手让给了武则天,所以有许多人认为唐高宗懦弱无能。我觉得有句话说得很好,没有怕老婆的男人,只有爱老婆的男人。唐高宗一直对武则天好,也是因为其爱她的缘故。而唐高宗既能开疆拓土扬天威,又能使百姓生活得安居乐业,文治武功都很不错,算得上是一位杰出的帝王。当时的唐朝百姓生活得有尊严,不会受人欺凌,这一切都是唐高宗的功劳,他才是一位真正的大男人。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8、小说的全面繁荣-明孝宗弘治帝

明孝宗朱祐樘,出生于1470年7月3日(公历),是巨蟹座的。

写到现在,大家会发现写得都是杀戮与争斗,要是再这样写下去,一方面整本书都变成了巨蟹座的专场,另外一方面,恐怕巨蟹座要成为杀人狂的代名词了。

可是,人类历史上并不只有战争啊,除了争斗以外,还有文学。有了文学,以及它们所传递的爱与真情,才使得人类历史呈现出可爱温馨的一面。

说到文学,大家都知道,文学共有四大体裁,依次是诗歌、散文、戏剧以及小说。巧合的是,这四种文体产生的顺序也是如此,诗歌最先产生,而无论在欧美还是东亚,小说都是最晚诞生的文体。

可是,小说却是影响最大、读者最广的文学体裁。几乎所有人都读过小说,不管是严肃文学还是通俗小说,不管是武侠言情还是军事历史。

当我们感慨这一切的时候,我们不要忘记这一切是如何开始的。下面来讲述明孝宗与小说的故事。

关于明孝宗,明朝史学家对其评价颇高,认为其统治的时期可以称得上是“弘治中兴”,明孝宗改革弊政,兴修水利,文治上颇为成功,其统治的18年里基本上是风调雨顺的。

至于武功,明孝宗还是比不上汉武帝、明成祖这些帝王的,明孝宗拿得出手的武功只有一个击败了吐鲁番番王的战争,即便如此,他也未能涉足西域。所以,在开疆拓土领域,明孝宗只能算是一个守成之君,与宋仁宗差不多。

明孝宗是古代唯一一个一夫一妻制的皇帝,这是他被人称道的一点。古代的皇帝有一个正妻,即正宫皇后,还有许多妃嫔,即皇帝的小妾。可是明孝宗只有一个皇后,并没有任何妃嫔,虽然这也使得外戚较为娇宠,但并没有酿成东汉那样外戚干政的局面。明孝宗以他的专一和忠诚在帝王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今还是那么闪亮,因其独一无二。

而明孝宗文治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放松了明朝廷对于小说的限制,使得明清小说出现了全面繁荣的局面。

为什么中国小说会在明朝的时候产生呢?原来,中国的小说与佛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佛教传入中国以后,由于佛经的文学性,使其在中国文人中流传甚广,很多人不知道,中国文化中一些耳熟能详的神话,比如嫦娥奔月、海龙王、阎罗王等都是源自印度的。一些历史故事也是如此,比如陈寅恪在《三国志曹冲华佗传与佛教故事》中就指出“曹冲称象,华佗治病”这两个家喻户晓的故事其实来自于印度。

东汉时代,佛教正式传入了中国,佛经文学除了直接进入敦煌变文之外,也融入到了魏晋六朝的笔记小说中,这些魏晋志怪对唐宋传奇又产生了重大影响,而唐宋传奇又直接影响了宋元话本,宋元话本又直接催生了明清小说。

志怪——传奇——话本——小说,这就是中国小说发展的一个主要脉络。四个朝代文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中国的小说终于在明朝孕育诞生了。

为什么佛经对中国小说有着催化作用呢?因为佛经的文学色彩很浓。

早年,大乘佛教在宣扬佛法的时候,为了避免枯燥地说教,总是引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故事来形象生动地说明一些道理。这些引用的故事很多是印度的民间故事,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文学性,更是绝佳的小说素材。当然深受中国士人的喜爱,那些文人写作的时候便有意无意地将其化用了。

那么,佛经对于中国文学有哪些影响呢?其实,佛教文化本来也是吸收了很多印度教文化而完善的,印度教神话的很多神仙被佛教吸收了,比如“天龙八部”中的二十诸天,即二十位天神,其中包括印度教中的因陀罗、梵天、湿婆和毗湿奴,他们在二十诸天中分别叫做帝释天、大梵天、大自在天以及那罗延天。

我们都知道,梵天、湿婆以及毗湿奴是印度教的三大主神,这三大主神都被佛教吸收成为护法了,可见印度教神话对于佛教神话的影响。不仅如此,三大主神的妻儿们也被收入佛教,比如梵天之妻妙音天女、毗湿奴之妻吉祥天女、湿婆之子室健陀等,分别叫做大辩才天、大功德天以及韦陀天。

佛教文化早已融入中华文化中,看不到一点舶来的痕迹了,比如佛教神话中的天女本来长着翅膀,传至中国后,与中国神话中御风而行的飞仙结合,形成了敦煌壁画中著名的飞天,这才有了天女散花,花雨漫天的曼妙景象,这便是佛教文化融入中华文化的典型。

佛教文化博大精深,就只论天龙八部而言,其对于中国小说的影响也是非常巨大的,不说二十诸天了,就说说天龙八部中的夜叉,是一种小鬼,民间就形容泼妇为“母夜叉”,《水浒传》借此名号,有人物“母夜叉孙二娘”;再比如阿修罗,是一种神族,固执好斗,后来战场又被叫做“修罗场”。母夜叉,修罗场,这些都来自于佛教护法中的天龙八部。就《西游记》的角色来说,著名的牛魔王也是来自于印度僧人鸠摩罗什的形象,即由“鸠摩王”转音而来。

究其根本,还是由于中国古代缺乏宗教思想,尤其是孔子说“子不语怪力乱神”,所以儒家只关心世俗生活,对于神仙鬼怪不怎么关注。佛教传入中国后,填补了中国对于宗教的缺失。

同样,中国古代也缺乏虚构故事的能力,一些纪传体散文比如史传较为发达,但他们不是以虚构为主的小说。佛经故事犹如石膏,点入了中国文化这锅豆浆中,中国小说这一豆腐就此产生了。

所以,有了魏晋唐宋的积累,中国小说注定将在明朝时诞生,可是,古代写作小说的人地位是很低的,“小说家”属于三教九流中的下九流之一。在明朝初年,明太祖鼓励士人参与科举,但是对于小说创作是不提倡的。

明太祖时期有一位作家瞿佑,写作了一本《剪灯新话》,在民间秘密流传。后来明英宗正统年间,朝廷下令禁止此类有伤风化的小说,一时间此书成为了禁毁小说。其实这本书只是讲述男女情爱,并没有任何不良内容,可是明朝依旧将它禁了。明太祖到明英宗时期,一些小说、歌曲杂剧都被禁锢,一时间小说创作一片萧条,文学上的创新力也被遏制,中国刚刚萌芽的小说就这样被扼杀了。

倘若按照这样的政策走下去,或许中国就不会有小说诞生了,只有一些宋元话本而已,而且随着说书人的离去,将永远湮灭在历史的尘埃中。

然而,明孝宗挽救了小说,根据《明孝宗实录》卷六三记载,明孝宗弘治五年,一位内阁大学士向弘治帝上书,请求解除对于小说的禁令,此人名叫邱浚,是海南人,此时正担任内阁大学士。

邱浚向明孝宗上奏疏,说官府应该搜集一些典籍图书,将其整理起来。还说,不要轻视这些书,很多都有着经世济民的作用。而且邱浚特地强调,搜罗的书籍不光要包括经史子集,还应该囊括阴阳、艺术、稗官小说之类不得登大雅之堂的民间文学。

邱浚不光没有轻视那些稗官小说,反而把它们等同于经史子集的地步,而且在奏疏中说,书籍的保存极为重要,官府在借阅民间的图书时,应该抄写后,物归原主,不得损坏。

内阁大学士邱浚的奏疏得到了明孝宗皇帝的允准,明孝宗马上派人搜罗民间故事与历史典籍,并且规定官府借阅后不得损坏。

要知道,官府向百姓借书必须归还,而且朝廷还不干预民间的文学创作,说明了当时朝廷实行的是广求博采、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对于文化书籍,不是粗暴地禁毁,而是礼貌地借抄,这是何等宽松的文化政策啊!正是在这样的政策下,才有了小说的全面繁荣。

正是由于弘治朝创造了祥和的文化氛围以及宽松的文化环境,所以大批民间文人开始了长篇通俗小说的创作,并且一发而不可收。到了嘉靖、万历年间,通俗小说创作已成蓬勃发展之势。

嘉靖皇帝本人就特别爱看《水浒传》,而且这本“反书”居然因为皇帝的喜爱而没有被禁。武英侯郭勋为了讨好嘉靖皇帝,还召集门客编写了一本英雄传奇《大明英列传》,里面把朱元璋狂捧了一番,还不忘捧自己的祖先郭英。大将军亲自参与编写演义小说,这在明朝之前是绝无仅有的,只有在全社会都追捧小说的时候才会出现这样的景象。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吃苹果的小英英 41楼 2013-04-01 18:24:20
同是巨蟹座 顶个
再弱弱的说一句,怎么那些巨蟹座皇帝好多妻管严。。。例如隋文帝,唐高宗,咸丰。。。。。唔。。。
-----------------------------

是的啊,还有明孝宗。不过电影叶问说的,怕老婆的男人,那是因为爱老婆,巨蟹座是好男人啊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密码找到了

我做的四大名著考据

前面说过,在明清小说诞生以前,宋元话本是最初的小说雏形。话本就是说话的本子,也就是说书。《鹿鼎记》里的韦小宝大字不识一个,却也博古通今,就是在扬州市井听说书的结果。由于明清小说脱胎于宋元话本,所以一些说书的痕迹都被保留在后世的小说里,比如“话分两头,各表一枝”、“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是小说遗传的母体痕迹。

那么,中国第一本小说是哪一部呢?大家一致公认,从话本变成小说,迈出第一步的是《三国演义》,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本小说。

《三国演义》又叫《三国志通俗演义》,是根据《三国志平话》改编的,与话本相比,这本演义初具了小说的雏形。不过这本小说由于写作得太早,所以文字比较粗糙,语言并不是标准的白话文,而是文白夹杂,读起来非常费劲。

后来清朝的时候,著名文学家毛宗岗对其进行了删改,将其改为一百回,删去了一个叫做“周静轩”的人在其中做的粗鄙的打油诗,并且修改了一些文言文痕迹,使得其变成了明清通用的白话文。

多亏了毛宗岗,这部小说才得以脱胎换骨,这就是现在看到的语言纯熟的《三国演义》,这也可以理解,毕竟这是第一部小说,不然中国小说的处女作就这么高水平,也不现实。

那么,《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呢?古代的很多作家,都不习惯署名,因为小说不受上流社会重视,小说家社会地位低微,而且某些作家写的也是见不得人的小说。所以,很多小说的作家都只有笔名,比如“华阳洞天主人”、“天花藏主人”、“兰陵笑笑生”等,有些人至今也不清楚其真名。

现存最早的《三国志演义》刻本是嘉靖年间的,令人惊异的是,这本书居然前面有署名,在它的上面,明确地写着“晋平阳侯陈寿史传,后学罗本贯中编次”。

于是,我们知道了,这个作者叫做罗本,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就是罗贯中。

那么,罗贯中是何许人也呢?一直以来,中国考据学家胡适也无法得知罗贯中的生平资料。一次偶然的机会,胡适的一位好友去宁波的天一阁看书,看到一本贾仲明所写的《录鬼簿续编》。上面赫然有罗贯中的名字,由此大家知道了,罗贯中是山西太原人,号湖海散人,是明初的一位杂曲作家。由此,胡适认定了,这就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

不过,历史上,同名同姓的人很多啊,比如南宋就有一位儒生叫做罗本,与罗贯中同名,那么,有没有可能此罗贯中非彼罗贯中呢?

根据《录鬼簿续编》的记载,罗贯中是元末明初的人。可是,《三国演义》最早出现却是在弘治年间的事情,倘若这本书明初就写成了,为什么一直湮灭不闻?连一部不是什么精品的《剪灯新话》都在民间流传甚广,没理由这本书在那100年间神秘地消失吧。如果这本书是明初写成的,那这100多年间,却无人知道有这部书,真是奇哉怪哉了!

《三国演义》在弘治年间横空出世后,浙江金华一个叫做蒋大器的人写了一个序言,这篇序言是中国第一篇提到三国演义的文章,后来在最早刊刻的嘉靖版中,卷首所载的也是这篇序言,这篇序言是我们研究三国演义的最重要资料。

蒋大器说,宋元的一些话本,言辞鄙谬,不堪入目,很多士人都厌恶那些评书。可是山东东原一个叫做罗贯中的人,根据《三国志》写作了一个《三国志通俗演义》,语言通俗而且不鄙陋,书成以后,士大夫都争着看,一时间引发极大轰动。

蒋大器的序文告诉我们如下几个问题,宋元话本比较粗鄙,士人们不喜欢看。罗贯中写了一本《三国演义》,大家却都很喜欢看,争相传抄,以便于更多人阅读。这里向我们透露了一条极其重要的信息,即书写成时的社会反响。这就表明了蒋大器与《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同一时代的人,不然蒋大器何以知道大家争相传抄的反响呢?

如果《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那么这本小说自明初至弘治初100多年间是怎样在民间流传的?为什么民间文人的著作、笔记、官方查禁文件没有人提到过此书?为什么这部鸿篇巨制淹没不闻,没有一点反响?

有人就说了,或许是罗贯中写好了,藏在坟墓里吧,弘治年间的时候再从墓里挖出来了,重见天日吧。可问题是,如果说此书写成后一直埋藏在坟墓中,那么巨著产生后100年间为什么不能产生其他长篇小说作品?为什么这100年间中国的小说创作是空白?

那么这部小说当是超前于历史100多年了,而这部小说从弘治年间出现后,立刻便掀起了长篇小说创作的高潮,一发不可遏制。由此可见这本书不可能写于明朝初年。

所以,《三国演义》应该成书于明朝弘治年间。这也符合文学发展的一般规律,胡适就说过,元代人的文学水平只能写杂剧和话本,写不成长篇小说。从文学发展的规律来看,这样的鸿篇巨制只能诞生于明朝中叶。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只不过根据蒋大器的序文,这个罗贯中是山东东原人,与那个山西太原的罗贯中似乎不是同一个人,这个罗贯中的生平我们也一无所知。或许这是两个同名同姓的人。那么,两个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是什么关系呢?谁写作了初本?谁又最终形成了定本?这些都无从得知了,有待专家去研究了。

我们唯一得知的是,弘治年间,《三国演义》横空出世,引发文坛地震,这是中国第一本小说,从这之前,中国是没有小说的。

说到《三国演义》,不得不说到《水浒传》了,《水浒传》的作者据说是一个叫做施耐庵的人。

这个施耐庵是何许人也?这比罗贯中还要复杂。对于施耐庵,明代后期文人的笔记中众说纷纭,有人说他是元代的人,有人说是南宋的人。还有一个人说他和罗贯中是师徒关系,这个比较可笑了,大家看过前文的都知道了,有两个罗贯中,一个是元末明初的山西太原人罗贯中,一个明朝弘治年间的山东东原人罗贯中,这个施耐庵和哪个罗贯中是师徒呢?恐怕只有天晓得了。

还有一类人说施耐庵就是罗贯中本人,是他的化名,《水浒传》主要是由罗贯中写成的,那么,还是老问题啊,有两个罗贯中,一个是元末明初的山西太原人罗贯中,一个明朝弘治年间的山东东原人罗贯中,你说的是哪个罗贯中啊?

对于《水浒传》,我们暂且不去研究其作者了,或许这个施耐庵写成的是底本,后世经过别人的润笔成了现在的定本,不过我们可以确切地知道,《水浒传》产生于《三国演义》之后!!(这就更不能说明施罗是师徒关系了),《三国演义》最早出现是在弘治初年,而《水浒传》,则是在弘治晚年、正德出现才初现江湖的!

现代很多学者也对《水浒传》产生于元末明初产生了怀疑,理由与前面三国演义的是一样的,不再重复。而且更重要的是,明朝初年的永乐年间,一位明朝皇爷叫做朱友燉的,很喜欢水浒故事,他写了几本“水浒戏”杂剧,可是,他居然不知道《水浒传》里的任何故事,包括林冲、鲁智深等的故事!!

明朝弘治初年,一个叫做陆容的人,在一本图书中做了几个“水浒叶子”插图,他居然也不知道有写了一百零八人的《水浒传》故事。真是奇了怪了,既然《水浒传》元末就出现了,为何他们都不知道啊,一个明朝皇爷,足以饱览天下群书了,居然不知道《水浒传》的存在!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水浒传》不可能成书于元末明初,而是成书于弘治末年,在《三国演义》之后。

还有几个例子可以说明此论证,比如说《水浒传》中出现了土兵,而土兵正是成化、弘治年间在边郡招募的一些士兵。如果说这个例子还有些牵强的话,那么白银流通足以说明其只能形成于明朝中叶了。

原来,古代的贪官较少,大量的巨贪都在明清朝,主要原因就是宋元的时候,中国使用的货币是铜钱和铁钱,铜钱一旦遇到改朝换代,就会贬值,变成废铁。所以宋元的贪官还是比较少的。

到了明朝,由于商品经济发达,白银成为了流通货币,由于金银是永不贬值的,明朝的银子到了清朝照样可以使用,所以贪官便如同雨后春笋出现了,连张居正都有无数白银。

翻开《水浒传》,我们可以看得出,里面的人去酒馆叫牛肉的时候,拿出的都是“碎银子”,鲁智深向史进借钱,便借来“一锭十两银子”,这就是《水浒传》产生于明朝中叶的最有力证据!因为元代,中国使用的是铜钱,白银并不流通,金银不能用来购买商品。

此外《水浒传》中描写的腰刀是明代中期才有的新式兵器,宋元时代不可能出现;轰天雷凌振所造的子母炮也是明代的产物,不可能产生于宋元时期。

当然,《水浒传》中西门庆还说了一句 “骏马却驮痴汉走,美妻常伴拙夫眠”,这句话彻底泄露了《水浒传》的创作年代。

原来,这句诗居然是明朝大诗人唐伯虎所作的诗句!唐伯虎18岁时是弘治元年,不可能穿越回元末明初。如果《水浒传》的作者没有穿越的话,那么,以上证据均显示《水浒传》产生于弘治末年,正德初年。

《三国演义》和《水浒传》都成书于弘治年间,这足以说明弘治年间文艺的繁荣了,而接下来的嘉靖、万历时期,中国通俗小说呈现出了全面繁荣的景象。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我眼里的中国小说发展史

《三国演义》脱胎于说书里的“讲史”类,文人们发现,枯燥的历史如果加上30%的虚构,居然会变得如此鲜活生动,人物也会有血有肉。就如同蔗糖使人甜腻,可是糖醋却使人胃口大开,秘诀就在于30%的醋。

既然中国有这么多历史朝代,那么每一个朝代都可以写历史演义小说了。于是,明清时代产生了无数的历史演义,这些小说完全不同于历史书籍,他们都塑造了鲜活的人物,有些至今仍产生着极大的影响。

比如《说唐全传》与《隋唐演义》,里面的程咬金、秦叔宝、尉迟恭等人物在民间家喻户晓。隋唐系列是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小说,衍生出了无数的续书,不谈后传了,光是外传就有《粉妆楼》、《薛仁贵征东》、《薛丁山征西》、《少西唐演义》(薛刚反唐)等,薛家将故事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故事。

明朝著名小说家熊大木编纂了《杨家将演义》,讲述了杨家一门忠烈的悲壮故事,在民间流传极广,其续书更是不逊色于隋唐,包括《说呼全传》、《呼杨合兵》、《杨包狄演义》(万花楼)、《五虎平南》、《五虎平西》等等,其塑造的呼家将,狄青等在民间也拥有极高的知名度。

要说展现历史最悲壮也是最大胆的当属清朝的《说岳全传》,著名小说家钱彩敢于写历史上极具争议的民族英雄——岳飞,这在清朝无异于石破天惊,这部小说是英雄传奇中的佼佼者。

这些历史演义小说在弘扬正义、惩恶扬善上做到了极致,几百年来一直深受百姓的喜爱,可以说,这些小说构筑起了一个普通中国人80%的历史知识,民间老爷爷都知道杨家将,上海黑帮黄金荣当年也知道岳飞,就是从这些演义小说中得来的。

其实这类英雄传奇小说更像是《三国演义》与《水浒传》的结合体,不过《水浒传》中的侠客在后世却衍生出了一种新类型的小说——侠义小说。其中包括剑侠小说,如《七剑十三侠》,还有公案小说,如《七侠五义》等,还有侠客小说,如《圣朝鼎盛万年清》等,这类小说却直接催生了近代武侠小说的诞生,而武侠小说曾经是中国通俗小说中的龙头老大。

到了嘉靖时期,一种神魔小说应时而生,代表作是《西游记》,作者署名是“华阳洞天主人”,根据胡适的考据,此人就是吴承恩。然而,神魔小说并不是宗教小说。明朝时代,大家对于宗教已经很世俗化了,《西游记》中将观音写作美女,有柳条观音,鱼篮观音等形态,读者并不认为这是对观音的不敬。

在《西游记》“试禅心”一节中,四大菩萨变作一母三女,要招唐僧师徒做女婿,以考验唐僧师徒,其中三个女儿便叫做“真真,爱爱,怜怜”,这是明朝常用的歌伎名,吴承恩居然大胆地将歌姬名用作菩萨化身名,真是太大胆了!这显示了明朝对于宗教的宽容,也显示了明代市民文化的兴盛,所以《西游记》实在是一个披了宗教外衣的世情小说。

不过《西游记》仍然是一部神魔小说,并且掀起了神魔小说的热潮,一些演义小说,不好好写历史,也开始写起了神怪,比如《封神演义》、《女仙外史》等等,甚至像《说呼全传》等小说都有神怪的部分,过分的怪力乱神削弱了这部分小说的生命力。甚至一些武侠小说也学起了神怪部分,不过《蜀山剑侠传》却成功开创了武侠的一个分支——仙侠小说,以至于在金庸之前,武侠必须包涵神怪,这也是瞿秋白等人反对武侠的理由。

不过广大市民不要看虚幻的神魔,也不想看批了神魔外衣的世情小说,他们要看老百姓真真正正的生活,要看真正的世情小说。于是,《金瓶梅》开了世情小说的先河,还催生了《红楼梦》的诞生。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红楼梦》,而且《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也是巨蟹座的,就此提一下,以后就不讲了。

世情小说后世演变出了两个方向,一个是以吴敬梓《儒林外史》为代表的讽刺小说以及晚清谴责小说。一个则是以“天花藏主人”的《玉娇梨》、《平山冷燕》为代表的才子佳人小说。一个越来越关注社会性,阴郁沉重。一个却越来越脱离社会性,变成如同空中楼阁般的泡沫。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值得一提的是才子佳人小说在晚清演变成社会人情小说,催生了民国“鸳鸯蝴蝶派”的兴起,也导致了民国言情小说的兴盛。民国言情小说更是直接导致了港台流行言情小说的兴起,如今言情小说也是通俗小说的一个分类,而且更加类似于明清的才子佳人小说,没有深刻的社会内涵。

至此,四大通俗文学体裁——历史、武侠、魔幻以及言情都诞生了,其中的佼佼者经过数百年的检验,登堂入室,成为了精品中的精品——四大名著。

到了清代,蒲松龄以他的生花妙笔写作《聊斋志异》,引发洛阳纸贵。于是,催生了第五种小说——文言小说,一时间,快变成死文字的文言文又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子不语》、《阅微草堂笔记》等作品也成为了畅销书。一时间,恍若回到了魏晋志怪、唐宋传奇的年代,这莫非就是小说的返璞归真?不过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文言小说随着林纾也走到了尽头,如今估计会写文言文的已经不多了吧。

事实上,中国产生的这四类通俗小说类型与西方的历史、骑士、魔幻、爱情等类型也都差不多,不过,中国始终没有产生两类极其重要的通俗文学——科幻小说与侦探小说。

西方的科幻小说、侦探小说以及恐怖小说都源自于一种叫做“哥特小说”的文体,这种小说以《奥特朗斯堡》等为代表,本身没有什么文学价值。不过在18世纪却流传甚广,艾略特与狄更斯也曾经写过类似的哥特小说。

这类小说渲染神秘恐怖气氛,而且经常描写侦探、科学家等人物,为科幻和侦探的形成打下了基础。后来诗人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写作《弗兰肯斯坦》,将科学第一次引入幻想小说。美国著名诗人爱伦坡写作《莫尔街凶杀案》,将推理第一次引入侦探小说。

就此,西方最重要的两大通俗小说类型诞生了,柯南道尔和儒勒凡尔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时至今日,英国图书馆借出最多的书就是侦探小说,而科幻小说在美国一直是最受欢迎的。

不过,中国却没能诞生自己的科幻以及推理,从侠义小说中衍生的公案小说已经带有侦探的性质了,可是却没有任何推理过程,依靠的是超自然神秘以及天人感应去断案,让现代人看了都笑掉大牙。而《聊斋》虽然有瑰丽的幻想,却没有任何科学的成分,而是继承了《拾遗记》和《博物志》的传统,类似于魔幻的性质。

这一切都令人遗憾,因为根据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科幻与推理是最能锻炼人逻辑思维的小说,阅读此种小说,有百利而无一害。中国只有到了民国的时候才学习西方有了一些推理、科幻小说,比如程小青的《霍桑探案集》等。

好了,到了这里,由弘治皇帝引起的中国小说发展史就结束了,通过小说发展史的回顾,我们可以感受到一句话,即无论什么题材,好的作品还是最重要的。就好比,四大名著都是通俗文学,不是像《儒林外史》那样的严肃文学,可是他们都成了经典中的经典,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优秀的武侠言情小说,有朝一日也可以获得像四大名著一样尊荣的地位,当然,前提是有极高的文学造诣以及极广的群众基础。就我看来,张恨水以及金庸的某些小说,或许有朝一日可以获得此项殊荣。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音乐纯粹爱V绝 50楼 2013-04-05 10:11:55
楼主啊,这么久了,我咋还没看见天蝎座呢?
-----------------------------

巨蟹座写完了,就写天蝎座了
楼主:劉煥  时间:2020-05-18 16:48:11
@不吃蟹傧 53楼 2013-04-06 18:19:59
MARK,持续关注。


-----------------------------

谢谢

楼主:劉煥

字数:18901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12-24 00:59:00

更新时间:2020-05-18 16:48:11

评论数:27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