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波动哲学词典

波动哲学词典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波动哲学是一套还不够成熟的、全新的理论体系,有些概念可能和经典著作上的解释不一致,而且还有些新的概念要定义。所以,我要编纂一部波动哲学词典。

波动哲学词典现在是边编纂、边发表、边征求广大网友的意见。因为现在这个词典是我一个人在编,错误之处难以避免。当然,以后我有时间了会慢慢修改的。

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世界的万事万物,拥有着很多共同的客观规律。虽然这些共同的客观规律是我们在无意识中遵循的,但是,我们并不是很清楚客观规律的具体内容。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的东西,因为我们一直拥有,从没有失去,所以就很难感觉到它们的存在。空气也是这样的一种存在,当我们在无意识中正常呼吸的时候,我们往往不会发现空气的存在;当我们掩住口鼻的时候,我们才发现我们一直在呼吸空气,离不开空气。

客观规律比空气更难以让我们发现,因为客观规律我们没法失去。这就是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很难被我们发现的原因。

哲学就是研究普遍存在的客观规律的学科。哲学之所以很难学,就是因为客观规律存在于物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让我们从一开始就对客观规律视而不见,也难以有意识地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感觉是一个重要的哲学概念。为什么有些东西我们感觉不到?为什么越是普遍存在的东西我们越是感觉不到?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深入到感觉的本质。在这里,我简单说一下,感觉就是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能量转移的过程。感觉因为不断改变而明显。所以,不断闪烁的灯光更容易被我们注意到、感觉到,不闪烁的灯光只容易被我们看到。视而不见就是说,看到了但没有注意到其实和没有看到是一样的。客观规律我们始终在遵循,但是,我们往往只是在无意识中遵循着客观规律。我们只有在有意识中研究了物质世界、学了哲学、掌握了客观规律,我们才能有意识地改造物质世界,才能有意识地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

词语会在人与人的相互沟通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如果我们对一个词语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我们的沟通就有可能不在一个频道。也许这个时候有人问我:“你说的是中央电视台哪个频道?”中央电视台没有哲学频道,我只能告诉他,我说的是自媒体平台“波动哲学”频道。如果我们对“频道”这个词语都没有统一的认识,那么,我们真的不在一个频道。

在一个频道是我们能够相互作用相互沟通的前提条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之所以能够相互作用,是因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拥有同一个作用点。

作用点以及平衡点都是重要的哲学概念,本词典第一个词条就是“作用点和平衡点”。当然,很多哲学术语不是三言两语就能够讲清楚的,所以,对于重要的哲学术语我只能做简单的论述,以后还会做深入论述,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波动哲学词典每个词条的字数尽量保持在2000字左右。等我以后有时间了,就对那些论述不够充分的哲学概念再思考、再写作,并以论文的形式发表出来。

波动哲学词典简称波动词典,我会在以下每个词条的后面加上“|波动词典~n”。n是序号,我会尽可能地按照一定的顺序发表词条。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以后每一词条都在这里跟帖,所以请大家不要跟帖发表无关的东西。

今天在我的微信公众号“波动哲学”原创首发了《作用点和平衡点|波动词典~1》。

我喜欢在获得原创标签的地方首发我的文章。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作用点和平衡点|波动词典~1

整个物质世界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但是,不管怎样变化,都存在着某种平衡。平衡是稳定的原因,是支撑我们的认识和发展的基础。

作用点就是相对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静止的物质点,平衡点就是处于平衡位置的物质点,主要是指振动状态下的作用点的平衡位置。这里说的物质点是物质表面上的一点,是两个物质的接触点。物质可以无限分割,物质点就是这个分割点。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就是在作用点相互作用的。根据牛顿力学,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种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作用力作用在同一作用点上。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也可以称作主动力和被动力。主动物和被动物的接触点就是作用点。

平衡点是作用点振动的平衡位置。内层物质作用点的平衡位置是外层物质的作用点。而内层物质也有它的内层物质,其作用点是它的内层物质作用点的平衡位置。所以,任何一个作用点都不是绝对静止的。

平衡分为刚性平衡和弹性平衡。刚性平衡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作用点处的平衡。因为在作用点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始终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刚性平衡点。刚性平衡点是相对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静止的。

为了保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刚性平衡,作用点会随着时间的持续而不断移动。这种移动可能会让作用点的位置出现周期性变化,这就是振动。作用点振动的平衡位置就是弹性平衡点。弹性平衡点是一个振动周期的平衡位置,如果振动周期很短,那么,很容易被我们当做刚性平衡点。弹性平衡是作用点受到外力作用移动以后,还能恢复原有状态的一种平衡。某一物质受到外力作用还能保持弹性平衡,说明这一物质的性质没有改变,改变的是自身振动的幅度,属于量变的范畴,物质的性质没有受到破坏。

刚性平衡点就是作用点,弹性平衡点就是平衡点,可以简称平衡点。平衡点的全称之所以叫做弹性平衡点,是因为作用点的振动就是弹性造成的。

物质作用点的移动并不总是出现周期性变化,作用点移动的方向可能始终保持不变。如果是这样,那么,作用点就无法回到原来的平衡位置。这说明作用点受到了破坏力的作用,已经彻底失去了原有平衡,让物质被迫发生了质变。

物质世界的平衡无处不在。比如,桌子上的茶杯既受到来自地球吸引力的作用,又受到来自桌子支撑力的作用,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是一对平衡力。如果把茶杯换成重物,那么,桌面的弹性变形就会超过极限,重物和桌子之间的作用点就会一直向下移动。此时的桌子就会发生垮塌,垮塌的破坏力来自重物。

作用点移动的方向是能量转移的方向。作用点的振动是能量在微观层面反复地吸收和释放。

作为作用点的平衡位置的平衡点只是相对平衡,是一个振动周期内的平衡。平衡点或者说作用点的平衡位置会向一边移动,移动的方向就是振动能量转移的方向。

虽然刚性平衡的平衡状态不会被打破,但是平衡力的大小可以改变。虽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大小始终相等,但是,作用力的大小可以改变,作用点的位置可以改变。这种改变的目的,就是为了让物质始终保持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刚性平衡。

作用点是一个处于移动状态的点,作用点的移动是为了让作用点两边的受力和能量都能始终保持平衡。

作用点在相对方向上的受力和能量的转移是绝对平衡的,这种平衡是始终存在的,指向作用点的作用力是可以不断改变的。所以,以作用点为原点的受力和能量的平衡都是刚性平衡。

不断移动的作用点的移动状态往往会处于周期性变化之中,这种变化的频率就是作用点的信息。

物质之间之所以能够相互作用,是因为它们拥有共同的作用点,这个共同的作用点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平衡点。作用点两边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点移动的方向指向被动物。

物质之间的作用点都是主动力和被动力的作用点,都是主动物和被动物的作用点。如果这个作用点处于振动状态,那么,主动物和被动物的角色就会相互转换。主动物释放能量,被动物吸收能量。所以,物质在释放能量的时候就是主动物,在吸收能量的时候就是被动物。

主动物释放能量,让作用点从主动物向被动物移动。作用点移动的方向是能量转移的方向。作用点移动的方向可以出现周期性变化。所以,能量的转移也是周期性变化的。

能量的转移方向在微观上有周期性变化,在宏观上或者说振动的能量可能不会有周期性变化,或者让人看不出周期性变化。

主动力和被动力始终是一对平衡力,但是,主动力和被动力各自对应的主动物和被动物的内部受力却不一定是平衡的,它们各自承受外力的能力往往是不一样的。铁板和木板承受外力的能力就不一样。矛和盾承受外力的能力不可能都是最强的,总有一个强,一个弱。

正是一个强一个弱,所以,作用点要向弱的那边移动,以帮助弱者保持主动力和被动力的刚性平衡。

物质中任一物质点都是作用点。作用点的特点就是以作用点为原点,相对方向的作用力始终相等,作用点吸收和释放相对方向的能量始终相等。

以作用点为原点,作用点吸收主动物多少能量,就会吸收被动物多少能量。两物体之间的完全弹性碰撞就是这样的。

作用点会因为主动物和被动物的相互转化而处于周期性变化之中。如果两个物体振动频率相同,一旦存在共有作用点,那么,能量就会在两物体之间转移。如果两物体振动频率不同,一旦存在共有作用点,那么,能量也难以在两物体之间持续转移。这种频率不同的两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就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共同的作用点。存在共同的作用点,说明两种信息在发生相互作用。但是,这两种信息的能量难以相互转移。

人的痛苦就是这样的,两种信息存在共同的作用点,但是频率不同,共同的作用点无法连续存在。这样,两者之间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这种冲突存在于人的意识之中,人就会很痛苦。如果信息不同的物质,无法形成共同的作用点,根本无法相互作用,那么,痛苦就不会存在。

学习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按照兴趣爱好学习,一种是为了应付考试学习。我们为了兴趣爱好而学习,可以让个人潜意识中的需要和实际接触到的东西频率相同,信息和能量容易互动;我们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是因为外力逼迫,于是就有了共同的作用点,但是信息和能量难以互动,学习变成了一种很痛苦的事情。兴趣爱好虽然很好,但是,如果条件不允许,频率相同也无法存在共同的作用点,兴趣爱好的幼苗就会因为缺乏能量的滋润而枯萎。

噪音就是这样一种存在,它能够让你感觉到它的存在。因为我们的听觉系统和噪音在一个振动频率范围之内。听觉系统的平衡位置作为一个平衡点是宏观思维系统的一个作用点。噪音的内容和人的思维系统的频率又不一样。两者振动的波动线存在交点,这个交点就是两者共同的作用点。要么不存在一丁点相互作用,要么同频率时刻相互作用,偶尔的相互作用是最痛苦的。两个能够相爱的人,要么根本不认识,要么一生一世在一起,最痛苦的是明明相爱过,却不能一生一世在一起。相爱在这里就是相互作用。

作用点和平衡点都是重要的哲学概念,是学习和研究其它哲学问题的基础。所以,作用点和平衡点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有时间我会以“作用点和平衡点”为题写一篇哲学论文。

作用点和平衡点所包含的信息量非常之大,以我一己之力很难将其大量信息挖掘出来。所以,我希望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的朋友也能够参与到这个问题的研究中来。

普进峰 2020-04-28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劳动和创造|波动词典~2

劳动和创造有相同的地方,都是在创造价值。也有不同的地方,劳动可以是首创,也可以是重复创造财富;创造却是从未有过的劳动。

虽然说劳动创造价值,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会创造价值。因为很多劳动过程虽然很辛苦、付出很多,但是却不一定会创造价值,甚至还会出现价值为负数的情况。也就是说,这样不仅没有创造价值,而且还无意中破坏了原有价值。这只能叫做没有功劳有苦劳。所以,我们不能够以是否创造价值来判断是否属于劳动。劳动是人类有意识地创造价值所付出的脑力和体力。

劳动并不能只是因为你付出越多而得到越多,有些人付出很少,却创造的价值很多。所以,我们的劳动必须尽可能运用脑力,我们不能以付出多少来衡量价值的创造,来进行劳动分配。我们不能鼓励不记成本的劳动,劳动必须符合经济规律。

创造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把已经存在的东西从这种存在形式转化为我们需要的那种存在形式,从这里转移到我们需要它去的那里。

创造是有意识的活动。人是有想象力的,但是,想象力是在无意识中产生的。灵感是有价值的想象力。如果我们不能把灵感抓住,那么,我们同样不会拥有创造力。创造力的实现依赖两个因素,一个是想象力,一个是评价力。想象力再有价值,如果我们无法正确评价想象力的价值,那么,想象力就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几天前,我在微信公众号“高校科研活页”看到这样一篇文章:《贺雪峰:匿名评审导致原创研究高不通过率,应当改革博士论文评审制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原创性研究往往也是探索性研究,探索性研究就可能存在争议,未能取得专业领域的共识,匿评专家在评审时就更可能不通过。”我深有体会。原创性越高的文章,越不容易通过匿名评审。为什么呢?就是因为评价能力跟不上,就是因为原创性很高的文章很难正确评价。所以,我现在一般不向学术期刊投稿。

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评价就是创造》。这篇文章我一直想修改,一直没有时间。我打算修改以后,修改稿首发于我的微信公众号“波动哲学”,因为这是我现在唯一拥有原创标签的自媒体账号。我特别喜欢原创,我对原创情有独钟。

不管是学术界还是自媒体平台,评价一个人、一篇文章、一个自媒体账号是否原创,更多的是受利益驱动。有些自媒体平台,就是因为你写的文章看得懂的人少,喜欢看的人少,就不愿意给予你原创标签。当然,学术界表现得稍微好一些。

自然人的行为不管是否创造了价值,都可以称作劳动,只要人的行为是以创造价值为目的的,那么,人的行为就是劳动。

机器人的付出也可以创造价值,机器人的这种创造价值的行为是不是劳动?回答当然是否定的,所有的非自然人的活动都不是劳动。

为什么自然人的付出是劳动,机器人的付出就不是劳动?因为只有自然人的付出才可能是有意识的,机器人根本就没有意识,机器人都是按照自然人的意识来运转的。机器人自身是不会有意识地创造价值的。

机器人的活动是自然人有意识地创造价值的活动的一部分,是自然人劳动工具的使用过程。

劳动不仅仅创造价值,而且劳动还是自然人自我改造的过程。我们人类很多的活动都可以用机器人替代,数学计算人脑能做,电脑也能做,而且电脑的运算速度更快。那么,为什么小学生还要学习数学计算?因为自然人必须拥有某些能力,某些能力不保留下来,自然人自身的发展就会受到限制。

自然人自己往自己嘴巴里喂饭是不是劳动?如果不是,那么,为什么保姆给病人喂饭就是劳动?喂饭对两者来说都是有意识的付出,为什么自己为自己付出了就不属于劳动?我认为,劳动付出不管直接受益者是谁,只要是有意识的付出,都属于劳动。我们干家务也是劳动。有的妇女,虽然上班轻松收入少,但是,回到家以后,还要干大量的家务活,比上班干活辛苦多了。如果这不算劳动,那么,这对多干家务活的人来说公平吗?有的男人自认为自己的收入比女人高,在家不愿意做家务,而且还认为自己对家庭的贡献更大,这种思想要不得。

劳动创造的价值不仅仅是商业价值,同时也包括生活价值和社会价值。劳动不仅仅是用金钱来衡量的,劳动更应该用生活幸福来衡量。如果你的有意识的行为直接让自己感到幸福了,那么,你的这种行为就是劳动。如果你的有意识的行为是为了追求理想,那么,你的有意识的行为即使没有按照预期创造价值,也属于劳动行为。

学习的付出也属于劳动付出,因为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有意识地创造价值。而且,我们人类不能因为电脑和机器人,可以代替我们做些事情,而彻底停止相应的劳动付出。劳动不仅可以创造价值,而且还可以让我们一直拥有创造价值的能力。

我们人类是万物之灵,人类不仅拥有创造新事物的能力,而且,人类还在劳动中将这种能力持续保留下来。劳动就是自然人不断创造新事物的过程,以及在此基础上持续创造价值的过程。

普进峰 2020-04-30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物质和波子|波动词典~3

物质就是通过自身的对立统一来推动自身发展的客观存在。这一物质定义有以下几个意思:1、物质的发展动力来自物质自身,与物质以外的存在无关;2、物质自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性是推动物质发展的根本原因;3、物质是客观存在,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客观存在。

物质内部为什么会存在对立?因为物质内部各物质点的振动状态是不同步的,相邻物质点只有相离才能避免更大的冲突。物质内部为什么存在统一?因为物质内部各部分接触的地方存在共同的作用点,这种共同的作用点的连续是物质内部各部分能够相互作用的原因。物质世界是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是连续的存在,这也是所有物质最终都能够相互作用的原因。

虽然物质无限可分,但是,我们现在没有那个能力去认识物质的无限内层结构。我们只可以对物质进行有限次分割。在物质的某一内在层次中,有一种统一的物质,它们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存在存在于我们所说的真空之中。它们也存在于一般物体之中,是一般物体在物质的这一层次唯一的物质形态。这种物质就是波子。

所有波子的质量相等,并且所有的物体都是由波子组成的。所以,物体的质量可以说成是物体所含波子的数量。

波子在外在受力一样的情况下,其几何形状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所有的波子,其内在受力结构都是一样的,不一样的是,不同波子面对的外部环境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波子几何形状的不同只是因为其面临外部环境的不同。

波子振动状态的转移,在相等的时间间隔内通过的波子数量相等。波子振动状态的转移也就是信息和能量的转移,这种转移通过每个波子的时间相等,都是一波间。波子在线性方向上的数量越少,波子的振动状态、或者说信息和能量、或者说光在该方向的传播速度越快。真空中是我们已知波子密度最小的地方,所以,真空中光速最快。

波子不是处于延伸状态就是处于收缩状态,绝不会处于静止状态。波子的延伸速度和收缩速度都和波子的半径成正比。所有物质包括波子在内,其主动力是由内指向外的。所以,波子的延伸力是主动力,收缩力是被动力。

物体是由波子组成的。相对而言,物体之间的波子是自由波子,物体之内的波子是非自由波子。真空中的波子自由度最大。波子的自由度就是信息和能量传播的速度。离物体越远的自由波子,自由度越高。

物体之间为什么会存在万有引力?因为所有的波子质量都相等,半径越大自由度越高的波子加速度越大。离物体越远的自由波子延伸力越大,离得越近的物体之间的自由波子延伸力越小。这样就导致了相距较近的两物体之间的自由波子,形成的排斥力小于两物体之外。

虽然半径较小的自由波子延伸力较小,很容易收缩。但是,因为波子的延伸速度和收缩速度都和波子的半径成正比。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较小的自由波子收缩量小于半径较大的自由波子的延伸量。这样必然导致相邻两个自由波子抱团同步收缩,抱团以后的两波子质量翻倍,惯性翻倍,不怕单个强大的自由波子。但是,合久必分,当外界威胁消除了,它们两个还是要一分高下。

每个物质都拥有由内向外的内力,内力之间互为外力。所以,内力决定外力。精神属于外力的范畴,说得具体点,精神属于规范约束力的范畴。无意识来自物质,有意识来自无意识,而有意识属于规范约束力,属于精神的范畴。以后我还会发表内力和外力、有意识和无意识、精神等等词条。

普进峰 2020-05-02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信息和能量|波动词典~4

信息是能量的存在形式,能量是信息的存在空间。没有信息就无所谓能量,没有能量信息就没有存在的空间。为什么说能量是信息的存在空间?因为空间是物质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同一性的范围。同一种能量,其存在形式是同一的。所以,存在形式同一性的范围就是信息的存在空间,就是能量。

本词典上一词条“物质和波子”中讲到,物质可以无限分割,波子是物质在某一层次中唯一的物质形态。物体是由波子组成的,物体的质量可以看作是物体所含波子的数量。物体之间的波子就是自由波子。自由波子存在于不同层次物体之间。

能量是分层次的,物体作用点的移动是分层次的。内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内层物体作用点的移动,外层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会导致外层物体作用点的移动。这种作用点的移动,源自不同层次物体周围自由波子的移动。也就是说,是自由波子在推动作用点的移动。

物体的移动是由自由波子推动的,这种推动力来自自由波子的延伸力。能量越多,参与推动物体移动的自由波子越多。自由波子推动哪一层次物体的移动,自由波子就属于哪一层次物体的能量。自由波子在三维空间的移动就是能量的转移,自由波子在层次空间的移动就是能量的转化。自由波子在层次空间的转移是自由波子在不同层次物体之间的转移。自由波子的自由度是相对而言的,宏观物体也就是天体之间的自由波子自由度最大,微观物体之间的自由波子自由度较小。微观物体之间的自由波子也是宏观物体内部的非自由波子。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波子的多少,它包括物体内部若干层次微观物体之间的自由波子,甚至还包括两个非自由波子组成的最小物体。所以,物体吸收能量,同时其质量也得到了增加。

能量是外力推动自由波子移动的累计量,既是作为主动力的外力的累计量,也是作为被动力的被推动的自由波子的累计量,是相互作用的主动物和被动物在作用点处积累的自由波子的数量。它反映作用力在物质间或者空间累计的作用效果,这种作用效果就是自由波子从主动物向被动物的转移。

能量可以在信息相同的物质之间转移,这种转移是基于两物质作用点的相同以及作用点变化的同步来实现的。

能量的转移其实是作用点和平衡点在空间的移动。作用点是分层次的,宏观上的作用点是微观上的作用点的平衡位置。也就是说,如果宏观上的作用点相对于A参照系在移动,微观上的作用点相对于宏观上的作用点在移动,那么,微观上的作用点相对于A参照系的移动为前两者的叠加。

宏观上的作用点为宏观物体之间的作用点,是微观作用点的平衡位置。微观上的作用点为微观物体之间的作用点,两者是相对而言的。比如,原子之间的作用点是宏观上的作用点,核子之间的作用点是微观上的作用点。原子的振动所拥有的能量远比核子的振动所拥有的能量少。因为原子之间自由波子的密度远比核子之间自由波子的密度小,参与原子之间能量交换的自由波子的数量远比核子之间的少。

作用点的振动不仅拥有能量,而且还包含信息,同频率的振动信息相同。物体的振动周期反映物体所处的层次,所以,层次也可以理解为能量的信息,某一层次的能量就是某一信息的能量。因为作用点是分层次的,多层次作用点振动的叠加所包含的信息量是多层次作用点信息量的总和。多层次作用点的信息是复杂信息,单层次作用点的信息是简单信息。

有信息就必须有能量,有能量就必须有信息,信息和能量是一个统一体必须存在的两个方面。在三维空间中,能量是在统一的简单信息之中转移的。不管是释放能量的主动物还是吸收能量的被动物,两者必须拥有相同的信息。因为能量在三维空间中的转移是在不同空间中相同信息物体之间的转移。主动物向被动物转移某种信息的能量,其转移的速度与两者能量的多少都成正比。因为根据能量平衡定律,物质需要先在微观上释放能量才能同时在宏观上吸收能量,没有能量可以释放就没有能力吸收能量。能量始终是平衡的,不管是从绝对简单的物质的相互作用,还是从相对简单的人的感觉,都是以能量的平衡为根本规律。

信息平衡点是信息波动的作用点的平衡位置,能量的转移是信息平衡点的转移。当主动物和被动物平衡点合并的时候,信息处于波动状态的作用点就会平衡主动物和被动物的主动力和被动力,让它们处于刚性平衡状态。这种刚性平衡会迫使被动物释放和主动物相等的能量。如果被动物没有足够的能量释放,那么,被动物就会受到伤害。在一个波动周期内,被动物吸收能量的能力是自身释放能量的能力的两倍。这个数据来自我的脑海里两个层次作用点的移动画面。但是,我没有能力制作动态图。

某些病毒之所以能够伤害到人的健康,是因为这些病毒所拥有的信息我们人体只拥有极少的能量。当病毒进入人体以后,人体无法吸收这种能量,其后果就是人体受到伤害。当然,我们打疫苗就可以避免,因为疫苗拥有对应病毒的信息及其足够的能量。

能量在不同信息之间的转移,也就是说能量的转化是我现在一直思考的问题。

如果有学术期刊约稿,那么,我很愿意写一篇论文《论信息和能量》。

普进峰 2020-05-04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昨天在我的微信公众号原创首发了《软实力、硬实力和生产力|波动词典~5》,字数较多,喜欢看的人较少。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软实力、硬实力和生产力|波动词典~5

能力可以分为软实力、硬实力和生产力。

什么是能力?能力就是改变世界的力量。知识可以改变世界,能量可以改变世界,体力可以改变世界,脑力也可以改变世界。在这里,脑力和体力不是作用力的意思,因为脑力和体力相比,作用力远小于体力。所以,脑力和体力指的是能力。

脑力和体力相比,脑力比较软,体力比较硬。但是,比较软的体力却可以控制比较硬的体力。为什么呢?

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不可能只有作用力而没有反作用力。也就是说,矛盾的一方不可能脱离另一方而独自存在。

有的人拥有强大的体力,但是,拥有脑力的人可以让他有力释放不出来。比方说,小明力大无穷,但是,小明和我不是一个部门的。在我们两个部门进行拔河比赛的头一天晚上,我给小明提供了一个三缺一的信息,这样小明就打了一晚上麻将。天亮了,一想到周六不上班,只是拔个河,就毫不犹豫地躺床上睡觉去了。这样,我所在的部门拔河比赛就这样赢了。什么叫做智取?就是让对方有力无处使,或者有力不敢使。空城计就是有力不敢使的典型例子。

脑力属于软实力,体力属于硬实力。为什么有时候软实力可以打败硬实力?软实力拥有信息,拥有信息处理能力;硬实力拥有能量,拥有释放强大能量的能力。能量的转移是由信息决定的。

信息是怎样决定能量的转移的呢?

主动物拥有大量能量,如果被动物吸收不了这些能量,那么,这些能量也是释放不出来的。被动物为什么吸收不了这些能量呢?因为主动物和被动物无法作用于同一个作用点。

主动力和被动力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根据牛顿力学,主动力和被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于同一作用点上。如果被动力大不起来,那么,主动力同样也会大不起来。因为主动力和被动力始终相等。

主动力和被动力必须作用于同一个作用点。也就是说,主动力和被动力的作用力再大,如果它们不是一对拥有共同作用点的力,那么,它们也不可能是一对相互作用的作用力。物质的相互作用必须以拥有同一个作用点为基本条件。

作用点是处于移动状态的,是和主动物的移动方向一致的,是指向被动物的。主动物和被动物的角色是相互转换的。这种相互转换造成了作用点的移动方向周期性变化。这样,作用点就处于振动状态。作用点的振动频率就是主动物和被动物的相互作用信息。

如果主动物和被动物对外的作用点振动频率不一样,那么,主动物和被动物就不可能始终保持相同的作用点。所以,振动频率不同的物质能量是难以直接相互转移的,它们之间能量的转移比较复杂。我们把不同振动频率能量的转移叫做能量的转化。

主动物释放能量,被动物吸收能量。因为作用点的振动,主动物和被动物相互转换。所以,能量是在两物质之间不断地相互转移的。但是,从宏观上来看,往往是一物质比另一物质释放的能量多一些,吸收的能量少一些。这样,一物质就是释放能量的物质,另一物质就是吸收能量的物质。

软实力控制硬实力就是通过控制作用点来实现的。硬实力再强大,如果它找不到打击的目标,那么,硬实力也是发挥不了它的作用的。

硬实力是怎样打击目标的呢?

如果有人要跳楼,怎么办?有人给跳楼的人做思想工作,亲戚朋友给跳楼的人打感情牌,各种软实力都失效了,怎么办?只能减弱地球给予跳楼的人的硬实力了。

大家可以拿棉被和床单在下面接着,当然,最好是用充气垫子。这样,人在跳下楼的时候,地球就不会在瞬间释放大量能量,能量在经过充气垫子的时候会缓慢释放。可见充气垫子也有软实力。

我们赶紧看看软实力有哪些种类。柔软的充气垫子显然是第一类软实力。充气垫子不仅可以让我们免于受到伤害,而且还会让世界爱上中国造(这个广告词我很喜欢。昨天我家刚安装了一台格力空调,好的广告词也是一种软实力。当然,靠质量支撑的产品品牌才是真正的软实力)的充气垫子,往充气垫子上跳,又刺激又好玩。这是第二类软实力。第一类软实力就是减弱硬实力伤害的软实力,第二类软实力就是吸引人、让人开心快乐的软实力,第三类软实力就是深入人心的品牌等无形资产。

我给予你能量,你能不能吸收?纸杯子,火一点就容易烧着。如果我们往纸杯子里装满水,那么,纸杯子不仅不会烧着,而且里面的水还可以烧开。也就是说,纸杯子装满水不仅不怕火烧,不怕火的硬实力,而且还会让火因为能够烧开水而变成生产力。

为什么纸杯子不怕拥有硬实力的火的破坏力?因为纸杯子里的水拥有极强的吸收热能的能力。关于这一点,大家可以看一下我写的《能量平衡定律|哲学论文》。

一件商品我们看到了,有的人为什么要?有的人为什么不要?因为需要的人觉得这个东西自己用得着,它的功能对自己有用,它释放的能量自己能够吸收。它首先是大米,还可能是衣服。衣服虽然不能释放能量,但是,它可以让我们身体少释放热能,它的作用和让我们吸收热能是一样的。电视机可以向我们传播信息。信息是离不开能量的,本词典上一个词条就是“信息和能量”。

如果某个信息我们需要,那么,这个信息一定是能量很少的隐藏在我们潜意识中的信息。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中的信息需要能量,所以,我们需要接受来自外部拥有较多能量的信息。正是因为我们潜意识中的信息拥有的能量很微弱,所以,我们很多时候并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直到我们吸收了一些这个信息的能量,我们的有意识才会知道我们需要这个信息。我们听一首新歌,听了第一遍我们才可能知道我们喜欢这首歌,我们才可能知道我们在无意识中早就有了这种需要。音乐人之所以能够创作新歌,是因为他们的潜意识里之前也有新歌的信息,但是,这个信息拥有的能量比我们平常人多一些,这样,拥有较多能量的潜意识信息就会以灵感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他们的有意识能够捕捉到这种微弱的信息,那么,他们的创作就可以实现。创作就是将我们潜意识中存在的信息传播到我们的有意识之中,给我们的感觉就是产生了新的信息,让我们的有意识知道我们潜意识中的需要,让我们可以有意识地满足我们潜意识中的需要。真正的软实力就是第四类,生产新的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原创能力,理论创新的能力。

硬实力并不总是破坏力,当它是推动生产的推动力的时候,它就是生产力;当它是摧毁敌人的武力的时候,它就是破坏力;当它是平衡外力的武力的时候,它就是保护力。核能首先是以破坏力的形式出现的,后来我国也拥有了自己的核弹,核弹就是国家安全的保护伞。现在我国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核能更多的是以生产力的形式出现,我国已经拥有了若干个核电站。

生产力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充分互动,是软实力调动和控制硬实力的一种能力。如果说软实力是信息力,硬实力是能量力,那么,生产力就是让能量在不同空间,不同信息中转移的能力。

我的文章之所以没人看,是因为我没有品牌这种软实力,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没有粉丝,有的只是生产力。但是,如果没有粉丝,生产出来的文章再好,别人不知道,那么,我的文章照样没人看。

我还有很多观点没有表达出来,一个是因为受篇幅限制,毕竟词典的词条不能写得像论文那么长;一个是写长篇大论太消耗脑力,同时看论文的人同样也会觉得很消耗脑力,没人感兴趣近期我也不想写。我始终是这样一个观点,《评价就是创造》,这篇旧文我准备近期修改以后发到我的自媒体账号上。如果有学术期刊约稿,那么,我很愿意写一篇论文《论软实力、硬实力和生产力》。

普进峰 2020-05-06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思想和理论|波动词典~6

有自己的思想的人很多,这种思想具体表现为对一些事情的看法;有自己的理论的人很少,这种理论多数表现为为人处世的方法,以及解决工作中具体问题的方法。

思想维护的是利益,理论遵循的是逻辑。我们干什么事情都是从利益出发,但是,能否成功还是得看事情是否符合逻辑,符合客观规律。所以,实际上思想决定了我们前进的方向,而理论只能决定我们前进的动力,哪怕前进的方向在理论上应该是由理论来决定,但是,实际情况往往并不容许。

我们前进的方向来自我们自身利益的指引,我们前进的动力来自物质世界客观规律的推动。我们追求利益没错,但是,得不到自然力量的响应,全凭主观愿望无法实现我们的理想。

思想是感性的,理论是理性的。如果我们感觉到你的思想符合我们的利益,那么,我们就会接受你的思想。如果我们认识到你的理论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问题、克服很多阻力,那么,我们就会接受你的理论。

理论之所以可以给予我们发展的动力,是因为理论是一种规范约束力,它可以把物质内在的发展动力约束到我们需要的地方释放出来。比如自来水通过水管的规范约束力,让水流得更高更远。更重要的是 ,自来水还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流向我们希望它去的地方。

理论就是根据客观规律形成的思维规范。没有理论我们可以凭感觉往前走,走遍所有可以走到的地方,总有一个地方是我们的目的地。没有理论的指导,能够走到目的地是必然,走到目的地是偶然。

失败是成功之母,理论是成功之父。因为有了失败,所以就有了约束力;因为有了偶然的成功,所以就有了不被约束的角落。如果我们试图离开这个角落,那么,规范约束力就会让我们感觉到阻力的存在。规范约束力就是这样的一种力:如果你不主动给予它作用力,那么,它也不会产生一种阻止你反抗的反作用力。也就是说,没有作用力也就没有反作用力。这很符合牛顿力学。

所以,如果规范约束力存在于我们的内心深处,那么,我们就是自由的,我们的行为就不会受到与之对应的外在规范约束力的作用。在这里,内在规范约束力是我们的核心价值,外在规范约束力是我们的行为规范。两者不冲突,我们会很幸福。

但是,所有的幸福都是走过痛苦以后才实现的。如果走过痛苦是我们后天的经历,那么,我们经历失败、经历痛苦,我们才能在内心深处形成规范约束力。如果走过痛苦是我们先天的经历,那么,失败和痛苦是我们的母体在承受,然后母体在无意识中把成功和幸福的能力遗传给了我们。失败走向成功的捷径就是理论,有了理论的指导,失败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和理论的结合可以孕育成功。成功是儿子,失败是成功之母,理论是成功之父。

思想、文化和理论的传承有两条线路,一条是明线,一条是暗线。我们的教育系统是明线的养路工,我们的父母是暗线的生产者。不仅我们的身体来自父母的给予,而且我们的潜意识也是来自父母的给予,但是,父母无法在有意识中决定给予我们什么。所以,我们先天得到的东西必然是父母已经拥有的东西,具体得到什么只能是偶然的结果。我们的有意识是后天慢慢形成的,所以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生活环境和教育环境是一个人成长的两种基本环境。

感性的思想更多的是由一个人的先天因素决定,理性的理论知识是由接受教育这种后天因素决定。所以,先入为主的利益从一个人一出生就开始孕育思想。

先有不成熟的思想,然后再用理论和实践去不断地修正思想。因为思想需要理论去论证,没有理论论证的思想难以得到不同利益主体的认同。

普进峰 2020-05-20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主体和意识|波动词典~7

主体是拥有自我意识的物质。所有的生命体都拥有自我意识。

主体和物质一样,也拥有层次结构。处于连续包含关系的主体是同一层次链主体。

主体与生存环境不可分割,生存环境必须满足主体的基本需要。在同一层次链中,外层主体是内层主体的生存环境,内层主体是外层主体的发展动力。外层主体不仅包含内层主体,而且还包含内层普通物体。

意识是主体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规范自身行为的规范约束力。这种自我约束也可能是为了集中力量办大事,是为了集中能量解决主体所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规范约束力不仅要平衡自身内部各方利益,也要为了主体的整体利益而改造生存和发展的环境。

主体的规范约束力是其若干一级内层主体之间利益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由其若干一级内层主体共同建立并维护的。主体的意识越强,主体的规范约束力也就越大,主体越痛苦。因为一级内层主体之间的利益冲突越大,需要的规范约束力也就越大。

意识是分层次的,因为主体是分层次的。如果多层次主体拥有同样的意识,那么,就说明主体某种意识的层次空间意识域很大。意识域就是主体的某种规范约束力所能到达的空间范围。意识域包括三维空间意识域和第四维的层次空间意识域。国家宪法是一个国家拥有最高法律效力的规范约束力,它的适用性所能到达的三维空间范围就是国家这一主体所拥有的三维空间意识域。有的人非常拥护宪法,宪法的规范约束力可以深入到人的内层多层次主体。总有少数人不拥护宪法,偷偷地违反宪法。所以,宪法的层次空间意识域因人而异有大有小。

我们因为拥有了内在规范约束力而拥有了意识。规范约束力的作用就是为了维护利益共同体的共同利益。所以,意识是为了维护某种利益而存在的东西。在同一个四维空间意识域内,利益是统一的。在同一个意识域内会存在不同的主体。这种不同的主体包括同一层次不同空间的主体,以及同一层次链不同层次的主体。在同一个意识域内,不同主体利益是统一的,大家都可以做到大公无私。

主体a、b、c是同一层次不同空间的主体,主体a1、a2、a3是主体a的一级内层主体,主体a11、a12、a13是主体a1的一级内层主体,主体a111、a112、a113是主体a11的一级内层主体,主体a、a1、a11、a111是同一层次链主体。如果这4层同一层次链主体拥有相同的规范约束力,那么,主体a111应该拥有主体a11的领导权,因为她们的利益相同;主体a11应该拥有主体a1的领导权,因为她们的利益相同;主体a1应该拥有主体a的领导权,因为她们的利益相同。利益相同的意思是,主体不存在与同一意识域内其她主体不同的私利。

在同一层次链主体中,为什么要让内层主体拥有外层主体的领导权?因为内层主体波动周期短,反应速度快,能够代表外层主体快速做出有利于外层主体的决定。

主体a的规范约束力可以约束主体a1、a2、a3,但是,除了主体a1外,主体a2、a3是被迫接受主体a约束的,主体a和主体a2不是完全的利益共同体,只是主体a可以维护主体a2、a3的生存权以及部分发展权。主体a2之所以接受主体a的约束,可能是主体a拥有强大的规范约束力,也可能是主体a2和主体a存在利益交换。主体a和主体a3可能存在巨大的利益冲突,但是,但是,主体a很强大,主体a3很弱小,主体a强大的规范约束力可以轻轻松松约束主体a3,让主体a3既可以生存,又无法危害到自己的利益。

意识可以分为显意识和潜意识。显意识是主体的规范约束力可以明显感受到的作用力。牛顿说,作用力始终等于反作用力。在这里,反作用力就是规范约束力,反作用力可以吸收作用力的能量,这种能量转移的过程就是感觉。所以,显意识是让人的规范约束力明显感觉到有感觉的意识。显意识也可以叫做有意识。显意识和潜意识相对,有意识和无意识相对。但是,潜意识和无意识不能画上等号。

无意识包括潜意识和非主体的普通物质的动力,是我们有意识或者说显意识以外的作用力。潜意识是我们内层主体的显意识,是能量很弱的意识。我们的灵感来自我们的潜意识,是潜意识里面能量较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因为能量较多,灵感可以突破各种干扰进入到我们的显意识。灵感产生的过程我们是没有感觉的,我们是意识不到的。我们无法决定潜意识的活动,我们只能呵护潜意识,为潜意识的发展创造条件。我们保持充足的睡眠,就是对潜意识的呵护。我们满足自身的需要,就是为了给予潜意识能量。我们付出代价,就是压制少数潜意识的能力。

主体的行为百分之百受到潜意识的支配,问题是受到多少潜意识的支配?国家作为主体其行为百分之百受到作为内层主体的人的意识的支配,但是,有多少人能够掌握国家的权力?

显意识对主体的作用就是规范主体的行为,起到规范约束力的作用。潜意识就是个人发展的内在动力,它会受到显意识规范约束力的约束。

我们的需要来自我们的潜意识。比如,我们听到一首新歌,觉得好听,它满足的是我们什么需要?它满足的是我们潜意识的需要。如果我们为了能够通过考试,听老师讲我们并不感兴趣的书本知识,那么,这种需要不是直接来自潜意识的目的性需要,而是手段性需要,是另有目的的需要,是显意识的需要。如果我们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那么,这种学习就是满足我们潜意识的需要,这种学习可以提高我们潜意识的能力。

我们显意识的能力其实就是我们规范约束力的能力,这种能力的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克服外在的阻力,同时也会伤害我们潜意识的能力。我们显意识的强大主要是因为我们面临的生存压力太大。显意识的强大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我们内层主体之间的矛盾过大,如果没有强大的显意识能力,那么,我们干什么事情都会犹豫不决。我们拥有强大的显意识能力,可以让我们轻松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挫折。但是,显意识能力过于强大并不利于我们潜意识能力的提高。所以,只要我们显意识的能力能够适应我们生存的内外环境,还是尽可能弱一点比较好。国家的军事实力是国家的显意识能力,这种能力够用就行。

国家也是一种主体。个人是国家的内层主体,个人的显意识是国家的潜意识。​理论上国家的权利在所有的公民身上,包括对国家的支配权和从国家获得利益的权利。实际上,国家只受到少数人掌控甚至一个人掌控。不管国家受到多少人掌控,个人的显意识始终是国家的潜意识,个人的需要应该是国家的需要。在我国的封建王朝,有少数昏君把一般人在潜意识里梦中才有的荒诞行为变成现实行为、甚至国家行为。因为国家在制度上维护了昏君的荒诞行为。主体存在荒诞行为应该归罪于主体缺乏成熟的合理的规范约束力,而不应该归罪于主体的潜意识。

个人的意识系统和国家的意识系统是一样的,也是由少数潜意识控制着个人的显意识。显意识是维护潜意识利益的工具,​但是,显意识难以维护所有潜意识的利益。个人的显意识百分之百由潜意识决定,个人的行为百分之百受到潜意识的控制。显意识为能够控制它的潜意识服务,维护能够控制它的潜意识的利益,而这些接受显意识维护利益的潜意识往往只占少数。

本文的理论基础来自《论阻力|哲学论文》,大家先看看这篇基础哲学论文,再来看本文效果会更好。

本文是我计划年内完成的哲学论文《论意识》的抛砖引玉版。本文还有很多问题没有涉及到,论文写出来字数可能是本文的十倍。因为我们民哲总是受到歧视,作为本文理论基础的《论阻力》两次投稿都被学术期刊退稿,所以,我想以《论意识|哲学论文》为论文名直接发到各大自媒体平台。但是,想到意识形态比较敏感,还是有人把关一下比较好,所以,我还是打算试投一两次。如果有学术期刊约稿,那就更好,有点白日做梦的节奏。

普进峰 2020-8-15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时间和空间|波动词典~8

物质是存在于空间中,依赖自身的对立统一来推动自身发展的客观存在。物质在空间中持续存在没有起点,没有终点。

空间是物质存在和发展所依赖的同一性的范围。物质的存在空间和发展空间是同一的,一物质的存在空间可以是另一物质的发展空间,而且两物质的存在空间可能互为发展空间。

空间无限“可分”,这种可分并不是空间真的能够被别的东西分割,而是物质在空间中可以对空间任意拥有,物质的无限可分不会受到空间的限制。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础,是先于物质而存在的存在。

空间在所有方向上的性质相同,宏观空间和微观空间在性质上也是相同的。空间中的某一物质在空间大小和方向上的不同,都是这一物质以及这一物质受到的物质环境的不同造成的,与空间本身无关。

空间的维度也是由物质决定的,方向也是由物质决定的,空间只是给予物质各种现象提供可能。物质的性质之所以能够存在,是以空间拥有这些性质为前提的。我们研究的空间性质,都是空间和物质都拥有的性质。如果空间还有物质没有的其它性质,那么,因为我们是物质的,而无法知道物质没有的其它性质。

三维空间的每一个维度性质相同,是同等存在的维度。物质还有层次空间,因为物质拥有层次结构。如果物质a里面有物质a1,物质a1里面有物质a11,物质a11里面有物质a111,那么,它们是同一层次链物质,它们之间的层次距离就是层次空间,也就是第四维空间。

空间可以分为存在空间和发展空间。任何物质都必须拥有存在空间,或者说,任何物质都不能够脱离空间而独自存在。物质必须拥有发展空间,否则,物质只能在原存在空间保持不动。物质在空间是连续存在的,所以,一物质的发展空间不可避免地是另一物质的存在空间。物质的发展空间是物质的发展动力所能克服的外在阻力所屏蔽的空间范围。

时间是反映物质持续运动的标量。时间是物质运动和变化周期的累计量。在波动哲学中,物质在某一微观层面只有唯一的存在形式,这种唯一的存在形式就是波子。所有的波子在几何形状相同的情况下性质完全相同。所有的波子,不管其半径大小怎样,光以及作用力等包含信息的存在,都是在波子之间传递,其信息通过每个波子的时间相等,时间都为一波间。

由波子组成的物质我们可以称之为物体,物体之间也是由波子填充的。天体也是物体,天体之间基本上是真空,波子的密度极小,真空中波子的直径比物体内部波子的直径大很多,信息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也会大很多。在物体之间和物体内部,都是波子的世界。所以,物体的变化节奏都和波子的变化节奏相关,而且归根到底都是波子的变化节奏。所以,由波子组成的世界,节奏都是一样的,时间是统一的。

相对论解决了很多问题,被视为近代物理学的基础。于是,相对论的时空观被理论界广泛的认可。所以,我们对时间的收缩、空间的弯曲不理解也得理解,不接受也得接受。

时间收缩以什么不收缩的存在作为参考的标准?空间弯曲,以什么不弯曲的存在作为参考的标准?事实上他们说的收缩了的时间背景里有一个不收缩的时间,他们说的弯曲的空间里有一个不弯曲的空间。收缩的时间是局部时间,是有限的,背景时间是作为整体的时间,是无限的;同样,弯曲的空间是局部空间,是有限的,背景空间是作为整体的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对某一事件的描述,必须用作为背景的整体时间,因为它是对所有事件的时间进行描述的参考系。如果对它用收缩的时间来描述,那么,它就是不收缩的。对不同事件的时间描述,如果参考系不同一,那么不同事件的时间何以有可比性?我们说时间在收缩,不如说该事件变化得快,经历的绝对的时间少。空间的弯曲是以什么来作为参考系的呢?当然还是绝对的空间。其实不是空间在弯曲,而是处于绝对空间中物质的弯曲。收缩和弯曲是相对的,是有限存在。如果没有不收缩不弯曲的时空,何以存在收缩和弯曲?收缩和弯曲只是局部物质存在相对于绝对的时空所表现的差异。也就是说,收缩和弯曲只是物质引发的特殊现象,而作为无限的整体的绝对的时空是不会收缩和弯曲的。

普进峰 2020-8-17
楼主:普进峰  时间:2020-09-06 21:00:13
感觉和需要|波动词典~9

本文的理论基础来自《主体和意识|波动词典~7》。

感觉是一种过程,是主体的意识吸收能量的过程。

主动物和被动物的相互作用就会发生能量的转移。这种能量的转移必须是主动力和被动力的性质相同,能量的信息相同。也就是说,当被动物吸收主动物能量之前,被动物已经拥有了主动物的信息。被动物之所以能够吸收主动物的某种能量,是因为被动物也有主动物释放出来的这种信息的能量,只不过被动物的这种信息的能量较少,需要吸收能量。根据能量平衡定律,如果被动物释放不了A信息的能量,那么,被动物也吸收不了A信息的能量。也就是说,被动物拥有的A信息的能量是被动物吸收来自外部A信息能量的内应。我们之所以能够感觉到来自客体的A信息,是因为我们的感觉器官中拥有A信息,并且还在吸收客体A信息的能量。我们感觉器官的这种吸收能量的过程就是感觉。我们的感觉器官也是主体,是人的内层主体,其显意识是人的潜意识。

当人的感觉器官吸收某种信息的能量较多的时候,这种信息就会进入到人的显意识。比方说,小明上课拿手机打游戏,其注意力都在游戏上,一点点声音是转移不了小明的注意力的,老师只有对着小明的耳朵大喊一声,才能让小明知道老师的存在。我们的潜意识之所以进入不了显意识,那是因为潜意识没有足够的能量排除干扰。所以,有时候我们的声音足够大才能把有些人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如果被动物是主体,那么,主动物就是客体。主动物向被动物释放能量就是主体感觉到客体的存在。这种感觉就是主体的显意识感觉到主动物向主体释放能量的过程。比如,前面有一头大象和一台冰箱。我们为什么能够看见它们?是因为它们向我们的眼睛反射了太阳光,我们的眼睛拥有可见光的信息,只是这种信息的能量较少,我们的眼睛吸收了能量也就看到了大象和冰箱的存在。我们的眼睛通过神经系统将大象和冰箱的信息转移到我们的大脑,让我们的显意识也能够吸收大象和冰箱可见光的能量。这样,我们就感觉到了大象和冰箱的存在。如果周围环境伸手不见五指,那么,我们是看不见大象和冰箱的。因为我们的眼睛没有吸收到大象和冰箱反射可见光信息的能量。

后来,我们只看到了冰箱,没有看到大象。这个时候我们就会提出一个问题,大象会不会被关到冰箱里去了?因为关到冰箱里的大象无法反射可见光给我们的眼睛。有很多东西,不是它不存在,不是它不在我们身边,而是它的信息没有被我们感觉到。我们的感觉往往会存在大量的盲区。所以,仅有感觉是不够的,还必须进行思考,进行逻辑判断。大象会不会关进冰箱里?很显然,冰箱装不了大象,我们没有看见大象,是因为大象走了,而不是因为大象关进了冰箱。有很多东西,我们无法直接感觉到它们的存在,我们只能通过思考、通过理性去把握。

感觉有好有坏,我们喜欢好的感觉,不喜欢坏的感觉。好的感觉大多是我们需要的感觉,坏的感觉大多是我们不需要的感觉。良药也会给我们坏的感觉,但是,良药苦口利于病。香烟也会给我们好的感觉,但是,香烟有害健康。

需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需要某种结果,另一种是需要某种过程。我们为什么需要某种结果?因为某种结果可能会为我们的某种发展创造条件。我们为什么需要某种过程?因为某种过程一定是转移能量的过程,可能是给我们带来良好感觉的过程。过程比结果重要,我们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处于追求理想的过程中,处于实现某种结果的过程中。所以,我们不能为了结果不择手段。能量转移的过程其实就是,让缺乏能量的内在无意识和外在无意识获取能量的过程,也是我们获得快感的过程。过程是感性的需要,结果是理性的需要。

爱情是感性的需要,是一种过程;结婚证是理性的需要,是一种结果。拥有结婚证就可以合理合法地开始婚姻生活,婚姻生活也是一种感性的需要,也是一种过程。

感性的需要是目的,理性的需要是手段。比方说,挣到钱是一种结果,是一种理性的需要。花钱消费是一种过程,是一种给人带来快感的过程,是一种感性的需要。

我们打游戏,打通一个个关卡是目的还是手段?如果你觉得打通关卡是目的,那么,你在网吧把机子开好,我来替你打通关卡。我想,应该没有人会这样做,除非双方关系很友好,友好到可以经常请对方吃饭、打游戏。但是,不打通关卡怎么能够进入打下一个关卡的过程?所以,打通关卡是一种理性的需要,打通关卡的过程才是一种感性的需要、给人带来快感的需要。

打通关卡其实是手段,是聚集能量的手段,感受打通关卡的过程才是我们的目的。所以,我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结果,而是一种过程,一种快乐的过程、快乐的感觉、快感。

男女之间在一起的结果就是传宗接代。传宗接代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让人类拥有持续存在的过程的手段。是什么在吸引我们为传宗接代而努力?快感,成年人都懂的快感。快感是我们感性的需要,传宗接代是我们理性的需要。幸行为可以同时满足这两种需要,幸行为是最基本的让人幸福的行为。

我们需要金钱,但是,拥有金钱并不是我们的目的,而是我们拥有幸福生活的手段。金钱是我们理性的需要。因为没有金钱我们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远大的理想。所以,我们必须拥有理性、拥有理性的需要。如果我们每天都是在实现自我价值、追求远大理想的过程中度过,那么,这就是我们感性的需要。

感性的需要给予我们发展的动力,理性的需要给予我们发展的条件。

普进峰 2020-8-22

楼主:普进峰

字数:20522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04-29 05:48:18

更新时间:2020-09-06 21:00:13

评论数: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