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莲蓬鬼话 >  羌魂----中华历史深处还有这么一个脉络

羌魂----中华历史深处还有这么一个脉络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我虽然是宁波人,但此时此刻,对宁波人的文化底蕴极其的失望,守着一个藏书楼,炒作成了一个旅游景点,可真正看过里面书的有几个?看的懂的又有几个?看的懂又有研究的有几个?真觉得天一阁安在宁波,就像给非洲野人听交响乐。天一阁的仿古建筑的躯壳里,是非常浓重的铜臭。小刘明显读到了我们脸上的失望,安慰我们:“天一阁藏书,一直以若干个门类来安排,比如制书、诸经、四书、史、实录、志、经济、官制、出使、奏议、兵家、刑名、儒家、释家、道家、子书、集、选诗、古文、类书、词曲、策论表赋、小说、礼乐、博古、阴骘、天文、杂技、书画、地理、医家、星相、农家、人物、姓氏、列传,这些门类可以很自然的排除掉大部分,就史、奏议、兵家、集、类书、策论表赋、小说、人物、列传这几类可能记载当时抗英的一些事情。”连凯下巴又掉了一次:“小刘你会灌口啊,赶上郭德纲了。”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说是这么说,可就这些书目里,就汗牛充栋,如果是专篇讲抗英的倒还好,就怕一个人物小传里面夹那么些只言片语,或者一篇随笔里提到那么几句,那可真是大海捞针了。连凯一脸的不耐烦,他这人最头疼的就是书,赶上这里全是线装的古书更要命,随手翻了翻天一阁的基本当代的介绍图书,说了句“你们觉得鸦片战争时抗英跟英国人抢《大明一统志》有没有关系啊,是不是那什么《大明一统志》里有什么英军感兴趣的东西啊?”小刘抢前一步,拍了下脑门:“对啊,我光忙着对照书录了,是啊,英国人进了天一阁,别的不要,单单找《大明一统志》抢了去,看起来是有点问题。”我用胳膊肘子捅了下连凯,“你看不出来嘛,有柯南的意思。”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小刘说 ,《大明一统志》是记载明朝一代宫室、关津、寺观、祠庙、陵墓、古迹方面的地理类百科全书,几乎有明一代的建筑坐标全列在里面。听到这里我忍不住插了句嘴,这宫室、寺庙、陵墓不都是天涯鬼话小说里的藏宝地嘛,难不成英军要找什么宝贝?小文扑哧一下就笑了出来:“鬼话的东西都是瞎写的,好多都是太监贴,你怎么会去看鬼话里的东西?”我回应她,“看着解闷呗,难道还想从这些东西里面发现什么惊天秘密?天涯鬼话都是开篇精彩的要死,看到后面就圆不上了,太监了。真对神秘事件有真实记载的,到现在为止是没有,但总会有的。”
“《大明一统志》现在还能看到吗?”角落里坐着的老张开口了。
“有,英军抢去的只不过是其中的一个版本,各地的藏书楼里还有好几套,台湾后来也影印了一套,北京图书馆也藏着一套,不难看到。”老张站起身来,有点严肃得跟小刘说,“赶快联系你北京的教授组,让他们查一下,《大明一统志》里对北川的寺庙、陵墓有什么记载。”我听了后马上反应过来,看来兜兜转转,跟北川军管区里的那个寺庙有了关联。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不用去北京查,现在都有数字图书馆了,登陆北图的账号就可以了。还可以搜索,简单的很。像《大明一统志》这样重要的书籍,早就被数字化整理存档了。”
“那关键词搜龙安。”小文跟我们解释,明朝一代,石泉,也就是北川军管区的所在地隶属于龙安府,所以要搜那个小庙的信息,龙安府境内的寺庙古迹项目记载中应该有相应的文字。
果不其然,搜出来的龙安府寺庙篇里就有以下文字:“。。。其侧有寺,世曰龙安寺,传有龙安之,龙安府盖以此名。。。”意思是旁边有座龙安寺,历代都传说有龙安卧在里面,龙安府大概也是因为这个寺庙而得名的。本身那个庙确实不起眼,《一统志》里有这几句记载已经很不错了,况且还知道了叫龙安寺。只是前后文都有缺失,正文中间的小注写着这么几句话,“此处阕失,《寰宇通志》有详。”连凯把脑袋移开小刘的笔记本电脑屏幕,问《寰宇通志》是什么玩意?小刘叹了口气,《寰宇通志》是《一统志》的原型,明朝廷嫌《寰宇通志》修的不好,有些无关紧要的地方写了很多,就让人重新编订一下,成了官修的《一统志》。“快查《寰宇通志》!”小文有点着急,大概她也去过那个小庙,就是龙安寺,所以非常好奇到底古书是怎么个记载。“没办法查了,《寰宇通志》和《一统志》一块被英军抢去了,不幸的是还是孤本。”
是啊,官修的书一出来,谁好看草稿本的东西啊,没人翻印自然成了孤本。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笔误,应该是613工程,谢谢给位捧场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英国人可真是阴啊,断草除根了。看起来613工程的天一阁线索就次中断了。“得了,回去吧,白兴奋一场,走,吃中饭去。”连凯其实是香烟饿了,急着想出天一阁。我看看老张,老张也没说什么,我拿了主意,大伙先去吃个中饭,小刘也先歇歇,跟我们出去走走,都在天一阁故纸堆里扎了一个礼拜了,外面去放放风。
我们5个刚好够挤进连凯的吉普车里,柴油车突突突的发动机也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烦躁。大家都像被安排进了一场游戏,却没有一点提示,没有一点目标,玩这个游戏意义在哪里都不知道,我脑袋挤在玻璃窗旁,跳出一幅幅画面:龙安寺、尸体、《一统志》、姜氏家谱。。。等等,不是说什么姜氏家谱嘛,“小刘,天一阁里面现在什么最多?”
“以前是正经士大夫的藏书楼,现在最多的是地方志和家谱这些玩意,最不值钱,随便哪个村里都能翻出一大把,家谱、地方志像现在机关里的人民日报一样,古时候多的很。”
“那你有没有看到姜姓的家谱?”我一说,小文也有所反应,从副驾驶座上往后探过来。
“那个倒没注意,一直在找列传、文集了,那玩意倒是归了档,整理别的书籍的时候,都摘出来了。”我们一开始没跟小刘说613工程有姜氏家谱这茬,他到现在也没在意。
“我们随便吃点。。。,回去。。。找家谱。”老张被挤得呼吸一顿一顿的。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英国人可真是阴啊,断草除根了。看起来613工程的天一阁线索就次中断了。“得了,回去吧,白兴奋一场,走,吃中饭去。”连凯其实是香烟饿了,急着想出天一阁。我看看老张,老张也没说什么,我拿了主意,大伙先去吃个中饭,小刘也先歇歇,跟我们出去走走,都在天一阁故纸堆里扎了一个礼拜了,外面去放放风。
我们5个刚好够挤进连凯的吉普车里,柴油车突突突的发动机也让我们的心情更加烦躁。大家都像被安排进了一场游戏,却没有一点提示,没有一点目标,玩这个游戏意义在哪里都不知道,我脑袋挤在玻璃窗旁,跳出一幅幅画面:龙安寺、尸体、《一统志》、姜氏家谱。。。等等,不是说什么姜氏家谱嘛,“小刘,天一阁里面现在什么最多?”
“以前是正经士大夫的藏书楼,现在最多的是地方志和家谱这些玩意,最不值钱,随便哪个村里都能翻出一大把,家谱、地方志像现在机关里的人民日报一样,古时候多的很。”
“那你有没有看到姜姓的家谱?”我一说,小文也有所反应,从副驾驶座上往后探过来。
“那个倒没注意,一直在找列传、文集了,那玩意倒是归了档,整理别的书籍的时候,都摘出来了。”我们一开始没跟小刘说613工程有姜氏家谱这茬,他到现在也没在意。
“我们随便吃点。。。,回去。。。找家谱。”老张被挤得呼吸一顿一顿的。其实是我太胖的缘故,我坐中间,相当于坐了两个人,就算一左一右是两个“干瘪老头”。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看到这里的人给点意见啊,很重要啊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我的意思是不能往玄里写,因为这个都是真事,写玄幻神怪的,就背离历史了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真事是改变中国历史观的大事。透露了就不好了。。。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高峰时期,自己顶自己吧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草草吃了点快餐,一行人马上折回天一阁。吃饭时小刘已经在电话里安排工作人员把家谱都摆到房间去,我们一进去就分了组查看。
小文和连凯一组,我和老张一组,老张和连凯负责把家谱带姜的找出来,我和小文能看懂点古书,负责核对确认。大概花了几个小时,总共找出了5本姜氏的家谱,分别是天水、敦睦、崇本、敬义、敦本等五个堂号,其中天水堂后人多在广东福建等南方地区,敦睦堂分布在山东莱阳等地,崇本堂则是宁波土著姜氏,分布在余姚慈溪鄞县,敬义堂分布则非常广,从四川到湖北到浙江,敦本堂在江西婺源。
小刘给我们大致分析了一下,在春秋以前,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简单说都随妈姓,妈姓什么,子女也姓什么,姚、姜、姬、姒这些带女字旁的,都是姓,都是母系氏族的遗留,而到了春秋时期,开始在姓的基础上慢慢发展出了氏,氏就是父系氏族的标志了。氏可以是姓的延续,也可以是封国名称、官职、居住地名字什么的来命名。而姜这个姓氏,是从炎帝就开始的,炎帝就姓姜。后来的姜子牙也是姜氏的一脉,但姜子牙辅佐的文王姓姬,属于异姓,所以分封到了东夷,大概是怕异姓谋反,支的比较远。那个敦睦堂应该就是山东齐国的后裔。而天水是姜姓发源地,陕西甘肃那边,后来战乱才分别迁移到了广东福建,敦本堂是江西那脉,从家谱里面看,属于后期改姓改成姓姜的。最应该注意的是崇本堂和敬义堂,崇本堂的姜姓在宁波时间不长,是敬义堂的分支,时间大概是乾隆时期才迁移到宁波,而且这个崇本堂的家谱编例最完整,似乎是有意让后人查脉络的,而敬义堂别看脉络分散,但源头在四川。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连凯,你翻什么呢?”小刘停下来看着连凯自顾自的在书堆里淘着。
“我看看姓连的是哪里的。你说我这个姓吧,我从小就觉得怪异,还没见过别人姓这个,哦,有个台湾的连战,今天趁这个机会看看有没有连姓的家谱。”
我开他玩笑:“连啊,又不是官职又不是封国,大概是你祖上干了亏心事,改的姓吧。”
“滚!”连凯有点生气。
“王经理说的对,连还真是改的姓。”
“嘿嘿嘿。”我一脸坏笑。
“相传连姓祖先姓苏,后来逃避仇家追杀,钻进了河塘里面,在荷花叶下面才躲过劫难,后世就都以莲为姓,最终成了你这个连字。”
连凯瞪着我,我还是忍不住笑出来。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小刘这么一讲,连凯满脸的郁闷,也不翻那些家谱了,找了个椅子一屁股坐了下去。“我还盼着祖上有什么风光的伟绩可以拿去炫耀一下,没想到是这个德行。”
小刘还是安慰他一下:“这个说法是连姓自己的说法,我在《左传》里读到过 齐国有个大夫叫连称,也是姜姓的后代,荷花池下避难的说法,大概是个民间传说,考证的东西才是确切的。”
连凯没想到他的姓氏竟然也是这次工程里姜姓的一支,顿时来了感觉,可不是,这变成了他的家事。
接下来小刘让我们比对宁波的崇本堂和四川的敬义堂的家谱,看看有什么交集,也许这就是线索之一。
我心想,既然小刘接到的工作是找抗英的历史,家谱工作自然有四川大学方面做,我们还是找抗英的线索才是正事,可想想一来抗英历史埋没在故纸堆中,无异于大海捞针,或许那时根本没有人记录那段历史,或许记录下来已经灰飞烟灭,二来家谱已经理了点头绪出来,干脆就顺着这线索走,也许能发现点什么。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不多久,小文就在四川敬义堂的家谱里找到一条,写着姜秋源迁浙东,之后这一支就没有笔墨了。姜秋源其父姜平,是当时南宋宝佑年间龙安县令。小刘推算,宝佑年间是蒙古军进军四川的时期,战乱躲避远迁的例子是很多,但为什么非要迁到宁波,就有点费解了。而宁波的家谱是从清朝才开始的,要查这一支,就没有了可能。
小文这时又发现一个情况,就是敬义堂的几支虽然分布在四川、湖北、还有零星的安徽、浙西的余脉,但有一个相同点,就是家谱临近结束时期大概都是清末民初的时候,都是姜陆某,像是约定好似的,像湖北汉阳一支叫姜陆山,安徽黄山一支叫姜陆亭,四川广汉一支叫姜陆广。
“不单单是那一辈,你往前看看。”小刘拿着凑过头来看了一下小文手里的家谱。原来姜陆山他们的父辈都是竞字辈,再往前,是州字辈、神字辈。。。
小刘拿着笔记录了一下,从后往前是陆、竞、州、神、使、肯、海、于、深、誓、有、中、胸、林、空、啮、虎、饥、行、昼、国、破、哀、鸿、新、送、秋,我拿过这张纸,念到,“秋送新鸿哀破国,昼行饥虎啮空林。胸中有誓深于海,肯使神州竞陆沉。。。啊,这时郑思肖的《二砺》啊,字辈诗啊。”
连凯又听蒙了,戳了一下我的腰:“什么二砺啊,什么字辈诗啊?”
虽然在科班出身的小刘面前,难免有班门弄斧的感觉,但我还是要卖弄一下我自以为渊博的知识:“字辈诗嘛,一般是一个家族的某个德高望重的祖先,为了后世平安吉祥,而预先定下了以后十几代的辈分字,比如我王家就有这首诗:通宗永远昌,先攀丹桂香,福禄加增寿,世代振朝纲,孝友为国政,仁义安定帮,祖德钟贤才,善承度荣光,诗书启后裔,万年绍芬芳,我父亲是国字辈的,我照道理该排在政字辈,可我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我爸我伯他们就没把下一代往这个字辈诗上去套,像我就取了个单名。而那个郑思肖时南宋的遗老,对江河沦丧在蒙古人手里痛心疾首,这首《二砺》就是发誓不让神州沦亡的自我励志诗歌。可惜的最终还是亡国了。”
小刘听我一个外行也能讲出这些典故,有点找到知音的感觉,接着说:“龙安县令姜平大概就是为了激励后世能励精图治,维持中华,所以才用这个诗歌做了姜氏的字辈诗吧。”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而且你看,这首串起来的字辈诗,四川那一脉是从姜秋源开始就没有叙述了,湖北则从送到破,安徽从破到中,浙西中有到于,宁波从于到陆,看来这一支一直是单脉传承,支系就不用这个字辈诗了,而且从四川到宁波,辗转了27辈人,花费了700多年。”小刘感叹良多。
“你说这姓姜的怎么回事,花700多年,祖祖辈辈就为了赶到宁波,什么目的啊?”连凯在一旁纳闷。其实不单连凯,在场的所有人既惊讶于姜氏祖辈的毅力和壮举,又被这种行为所迷惑,是啊,花了这么大劲头,难道蒙古入川的逃难行动有什么深远的目的?
“王经理,你念的那首诗,最后是肯使神舟竞陆沉,那照推算,民国那辈是陆字辈的话,沉字辈虽然没有记载进家谱,但如果幸运的话,姜沉某有可能到现在还在这个世上。”小文已经发现了这个字辈诗不全,还差最后一个字,沉!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这时老张猛的站了起来,椅子都差点撞倒,“是不是你认识那个姜沉某?”我赶紧问。
“没有、没有。。。”老张马上摇摇头,喃喃的说。
“看来线索在那个姜于良的身上。”小刘拿着家谱自言自语。“姜于良是乾隆朝迁进来来的姜氏,龙安县令姜平那脉在宁波就是从姜于良开始的。”
听起来很有道理,如果把线索理一下的话,宁波抗英行动、姜氏迁移到宁波,能交集的就是姜氏子孙可能在抗英行动中有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而这一脉是从姜于良开始的,弄清楚姜于良的生平,大概能向真相更靠近一点。而我又提议宁波姜氏在抗英日期应该是竞字辈,查查那个姜竞全的生平也有必要。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所幸的是,天一阁的藏书这回是帮了大忙。虽然学术性质的东西现在收集的很少,但常规概念里的“野书”倒是不少,比如家谱,比如不值钱的地方志,还比如更不值钱的秀才随笔、民间怪谈什么的。这时后两者可能会帮我们的大忙。
于是小刘和我们就决定下阶段的目标是检查鄞县志关于姜于良、姜竞全的记录。这时天色已晚,大家也为了找出这细若游丝的线索,花了不少精力,我同意了连凯的提议,明天再继续,晚上就找个馆子好好搓一顿,放松一下。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白天更新到此为止,晚上没事的话还有更新,敬请期待
楼主:愤怒的秃子  时间:2020-05-26 04:03:52
谢谢各位鼓励,我这个东西是写实性的,只是听着有点玄,所以发了鬼话,一开始在舞文,但没人气

楼主:愤怒的秃子

字数:405632

帖子分类:莲蓬鬼话

发表时间:2011-02-15 00:07:34

更新时间:2020-05-26 04:03:52

评论数:1071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