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神奇的北魏:大佛不放手中刀

神奇的北魏:大佛不放手中刀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先上图,宣传海报……


序言:我为什么写北魏

喜欢历史的人,大都胸怀天下,有悲悯之心,如果一个人喜欢历史,那么这个人必定可以深交,笔者希望以这篇小文来结交更多同道中人。
很早就对南北朝这段荡气回肠的历史感兴趣,也着实下过一番功夫,终于决心要写点东西时,一个朋友建议说:南北朝不好写,太乱,不如别的先不说,先把北魏研究透彻再说,北魏研究透彻了,其他朝代就好说了。我想了想,觉得有道理,于是决定从北魏入手。
当我把北魏从南北朝这段历史中摘出来,并将全部精力放在上面时,我发现,要写南北朝,也确实只能从北魏入手,因为南北朝之所以为南北朝,正是因为有北魏这样特殊的王朝。
显然,中国人对北魏这段历史很不够重视。
《魏书》的作者——北齐大才子魏收,素来狂悖不羁,一贯恃才傲物,但当他的笔触写到孝文帝拓跋宏时,他却充满敬仰地赞叹道:“其经纬天地,岂虚谥也!”而《北史》的作者,唐朝的李延寿,也以同样的情怀沿用了这句评语。
“经纬天地”的魏孝文帝,比之一统华夏的秦始皇、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济世安民的唐太宗,如何?
我认为,作为帝王,北魏孝文帝之伟大远在这三位之上。
可事实却是,北魏孝文帝的名声远不及这三位,国人皆知秦始皇嬴(赵)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可有几人知道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呢?
北魏孝文帝,没有给中国人打下海棠叶,也没有给中国人留下大公鸡,——他没有武功赫赫,他不是开疆拓土的帝王,但依然是一位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仁君、明君、雄主!
仁,是说他上抚百官,下恤黎庶;
明,是说他从善如流,是非分明;
雄,是说他锐意革新,乾纲独断。
他才是当之无愧的千古一帝!
一个帝王,作为一个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他的使命是什么?
答案只有一个:让他的百姓幸福。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魏孝文帝不是汉人,但他不惜将自己的民族“灭亡”,来换取两个民族的和平发展、繁荣安康。
而中华上下五千年,唯有北魏王朝,才能能孕育这样大悲悯、大情怀、大作为的帝王。
中国的每个王朝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周朝古朴,秦汉刚健,魏晋散逸,隋唐雄浑,宋明小资……而北魏,却唯有“神奇”一词最贴切。
拓跋鲜卑金戈铁马,在强胡林立的北方脱颖而出,建立北魏,一统北国,兼治胡汉数个民族,开启中国多民族共治之先河;北魏统治者是游牧民族,然而这个王朝却将汉字艺术推到一个极致高峰,孕育出让人叹为观止的魏碑书法;他们骁勇强悍,嗜好杀戮,却又是虔心礼佛的佛教徒;然而丢掉经卷,拿起屠刀,又成中国“三武灭佛”之先驱;放下长剑拿起刻刀,摇身一变,又是伟大的艺术家,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刀刀惊天动地;他们的歌喉高亢苍凉,《木兰诗》在中国北方久久传唱;铸剑为犁,他们也是伟大的文学家和科学家,《齐民要术》和《水经注》,既是词藻优美的文学精品,也是资料翔实可信的科学巨著……
崇文尚武,亦无过于此;大气雍容,开盛唐先河。
小文的目的是以细腻而全面的笔触,昭示北魏王朝的种种不凡,然学生不才,姑妄言之,不足之处,请予斧正。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第一卷 —— 拓跋鲜卑

第一章:迁徙时代

本文的主角是拓跋鲜卑。
拓跋鲜卑是一支游牧民族。
“游牧民族”,这是一个近代才传入中国的词汇,是许多以迁徙放牧为生的民族的共有称呼——他们是与我们完全不同的族群,环境不同,导致文化不同,文化不同,导致心理不同,心理不同,导致习俗不同。建立了强大文明的汉人认为自己居于天地之中,是最顺应天道的族群,于是我们的这些祖先,这些温文尔雅的农夫和学者,就不免戴着有色眼镜呼这些异族人为“戎狄”、“蛮夷”、“胡虏”,称其“被发左衽,人面兽心”……我们之间有太大不同,比如在婚姻问题上,我们提倡女人要忠贞节烈,他们却能在这个问题上父死子继、兄终弟及——他们对待寡妇的态度是不能有寡妇:爸爸死了庶母要嫁给儿子,哥哥死了嫂子要嫁给弟弟,而这种习俗在汉人眼中叫做“伤风败俗”,是奇耻大辱。
然而,一方面,我们却又用赞叹之声称呼他们为“天之骄子”,对他们的英勇善战有生动而形象的描述。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我认为,在民族形象上,我们的祖先与游牧民族最大的区别,不是“左衽”、“右衽”的服饰之别,也不是“守节”、“改嫁”的风俗之别,而是深刻体现在两种动物上:他们的标志性动物是马,我们的标志性动物是牛,他们骑马射猎,我们赶牛耕种,骑马的来去无影,迅猛桀骜,赶牛的不急不缓,沉稳刚毅。
在过去的几千年中,两个族群之间的征战、挞伐、博弈不绝不休,我们有白登之困,也有骠骑将军漠南、河西大捷;他们有颉利可汗被俘,也有陈兵渭水、震动长安;我们曾骑着战马,踏过匈奴的王庭;他们也曾入主中原,侵掠我们的都城;我们让他们“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他们让我们“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
这是一场漫长的拉锯战,然而我们手中的刀剑,似乎远没有他们的箭镞来的灵便、来的锋利。有史学家说,一直到十八世纪工业革命之后,农耕民族才在世界范围内战胜游牧民族,在工业革命的滚滚浓烟中,这些天之骄子的苍凉背影渐渐消失了。
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我们和他们的关系,那我只能借用李清照的一句词了:剪不断,理还乱。
其实我还想再加上一句: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我深深怀念那些驰骋草原的马背民族,同时又对他们巨大的破坏性心存畏惧。——我们国人又何尝不是对他们又爱又恨!
说不清,道不明,剪不断,理还乱!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在中国史书的记载中,很多游牧民族诸如鲜虞、匈奴,都和中原汉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血缘关系,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说匈奴是大禹的后裔——这一点当然不可靠,但却从侧面反映出汉人与草原民族的复杂关系。《魏书》是一部记载拓跋鲜卑王朝历史的史书,其作者魏收在北齐朝廷做官,而北齐皇室是鲜卑化的汉人,所以魏收在描述拓跋鲜卑的时候,就收入了一个子虚乌有的“事实”:拓跋鲜卑源出于中原的上古帝王;而唐朝的李延寿之所以沿用这种说法,也是因为大唐皇族曾出仕鲜卑且有鲜卑血统。
魏收和李延寿对我们说:我们仨笔下的拓跋鲜卑,和太史公司马迁笔下的匈奴一样,是地道的“炎黄子孙”!——黄帝有个儿子叫昌邑,昌邑将自己的小儿子分封到北方大漠,这一支脉到了大漠,过起了迁徙射猎的游牧生活,结绳记事,口传历史,与中原大不相同,但他们没有忘记祖宗,逢人就讲我是黄帝后裔。因黄帝以土德而王,那么“黄帝后裔”就是“地土之后”,在鲜卑语中,“土”就是“拓”,“后”就是“跋”,所以他们就以“拓跋”作为部族的姓氏,即鲜卑拓跋部。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但更为可信的史料是,鲜卑人出自东胡,东胡原本生活在现在的蒙古高原,民风彪悍,中原的赵国、燕国曾深受其害。后来匈奴崛起,在游牧过程中两个民族不期而遇,为了争夺水草而发生征战,东胡战败,被迫分成两部,一部退守大乌桓山,一部退守大鲜卑山,以居住地为族号,就是乌桓族和鲜卑族。
鲜卑族和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并不是个大一统的民族,而是由许多大小不等的部族组成,拓跋部不过是其中很不显眼的一个,而且可以肯定的是,这时他们还没有“拓跋”一词的概念,其他部族对他们的称呼为“索头”,“索”就是辫子,说明这时的索头部有留辫子的习俗。东汉时,匈奴被迫分成两部,北匈奴西迁,南匈奴内附中原,鲜卑人占据匈奴故地,遇到了留守故地的匈奴人,并与之联姻,而“拓跋”一词,正是“鲜卑父、匈奴母”之意,这就证明索头鲜卑有匈奴血统。
《北史》和《魏书》在记述拓跋部先祖时提到,拓跋始均做部族酋长(鲜卑人称为“大人”)时,曾帮助中原的帝尧驱逐女魃部族,立下功勋,而后帝舜还给了拓跋始均一个官职。这个故事不但不可靠,而且不可考,但从这个口口相传的故事可以看出,拓跋鲜卑对中原有一定程度的仰慕之情,他们以祖先曾“出仕”中原帝王为荣。
但一直以来,像他们这个的游牧民族,在中原汉人眼中不过是尚未开化的夷狄。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在拓跋毛做酋长时,拓跋部实力相当雄厚,统治着三十六个部族,有九十九个大氏族,兵强马壮,威震北方草原;过了几代,到了东汉后期,酋长之位传到了拓跋推寅,拓跋推寅是个有头脑的部族首领,他的名字“推寅”就是鲜卑语“研究”的意思。他见部族的生存环境如此恶劣,就率领族人进行南迁,辗转来到大泽(今内蒙古达赉湖),但这里昏黑低湿,到处都是湖汊沼泽(今天看来是极好的自然湿地),条件十分恶劣。
拓跋推寅叹口气,还想继续南迁,可还没动身就去世了。
但是,一个信念却深深铭刻在他的子孙后代心中:率领族人,不停下自己的脚步,去寻找属于我们的人间乐土!
又过了几代,拓跋邻做了酋长。有一天他在自己的领地上巡视,忽遇到一个神人,神人对他说:“你的领地太糟了,应该找更适合的地方建造你的牙帐!”这个故事在《北史》和《魏书》皆有记载,很明显是杜撰,根据史家惯用曲笔的传统,我怀疑这件事的事实是:这时的拓跋部遭遇了另外一支强大的游牧民族,战之不敌,无奈之下不得不做出继续迁徙的决定。
但此时拓跋邻年老力衰,自知没有精力,于是将这个重任交给了儿子——拓跋诘汾。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拓跋诘汾遵守父亲的命令,带着部族继续迁徙,迁徙之路异常艰苦,山高水远,水深火热,但艰难险阻没能阻挡鲜卑先民坚毅的步伐,拓跋诘汾和他的族人们一番披荆斩棘之后,终于来到一片水草肥美的大草原,这里就是前文所说的匈奴故地——呼伦贝尔大草原。
拓跋鲜卑在这里落脚之后,生活渐渐安定下来。一天他带着属下去打猎,忽见一辆华盖宝车攸忽忽从天而降,然后从车上走下一位美丽的女子,自称天女,受天命与他做夫妻。面对送上门的好事儿,拓跋诘汾丝毫没有犹豫,和天女姑娘做了一夜露水夫妻。第二天,女子与他相约明年此时此地相会,而后驾车飞天而去。第二年,拓跋诘汾如约而至,那个女子果然在老地方等他,抱着一个男婴对他说:“这是您的儿子(好狗血的剧情),您的后人必当世世代代为帝为王。”说罢离去。拓跋诘汾抱着孩子既茫然又憧憬。因为有这样的故事,所以当时人们传扬说:“诘汾大人无妇家(妻子的娘家),力微大人无舅家”,这个“力微”就是拓跋诘汾和天女所生的儿子——拓跋力微。
很明显,这又是一个杜撰出来的神话故事,但神话并非空穴来风,在了解“拓跋”一词的含义之后,我推测,这里的“天女”的原型是一位匈奴女子,就是说拓跋力微的母亲是匈奴人。这一段天仙配,不过是拓跋部后人为了美化、神化拓跋力微的出生,编造的一个算不上美丽的、情节简单的故事。
然而,这个鲜卑——匈奴混血的婴儿,却将力挽狂澜,为他的部族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自己先顶一个。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自己顶!自己顶!自己顶!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第二章:拓跋力微



拓跋鲜卑将拓跋力微尊为始祖,可见这个人对于拓跋鲜卑之重要。
拓跋力微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北史》说他“有雄杰之度”,《魏书》的说法除了有雄杰之度外还有一句:“时人莫测”,讲的通俗点就是:拓跋力微有英雄豪杰之相,不同常人,高深莫测。
拓跋力微,是个有谋略、有远见的草原英雄。
有谋略,有远见,必定有思想,而有思想的人,大多深沉。根据游牧民族一贯的民族性格,大部分人是活泼好动、热情开朗的,是故游牧民族一般都能歌善舞,但拓跋力微之所以让“时人莫测”,或许就是因为他与其他人不一样,寡言少语,在旁人看来,很深沉,很酷。
他一生中做过的事情有许多,但只需列举三件,就足以证明他的雄杰之处。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第一件,舍生让马。
当时整个鲜卑族除了拓跋部以外,还有许多其他大大小小的部族,居于拓跋部西方的部族联盟,称为“西部”,西部酋长忽然对拓跋部发动袭击,拓跋力微措手不及,战败,而后带着一些随从逃到了没鹿回部(位于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北),没鹿回部的首领叫纥豆陵(姓氏,后改为汉姓窦氏)宾,收留了拓跋力微。
后来纥豆陵宾带着拓跋力微一起攻打西部,结果战败,逃跑的时候纥豆陵宾又把自己的战马弄丢了,没办法只好徒步逃命,拓跋力微看见了,就拉住身边一个部下,说:你快把这匹马送给纥豆陵大人。纥豆陵宾得了战马,逃回大本营,然后他立刻悬重赏,让部下去找让马之人,但拓跋力微却不为所动,没有站出来承认。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似有不妥?),一天有人告知纥豆陵宾当初送他马的人正是拓跋力微,他大吃一惊,立刻找到拓跋力微,千恩万谢,并且坚持要将自己的领地分一半给他,要用分国之举报答让马之恩。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但拓跋力微傲摇头,拒绝了他的美意。
于是纥豆陵宾说,既然你不受领地,那么咱们就结个亲家吧!
于是纥豆陵宾把爱女嫁给拓跋力微,拓跋力微成了纥豆陵宾的女婿,在纥豆陵部,他获得了一大批拥护者。
可是纥豆陵宾感觉这样还不够,就对拓跋力微说,你有什么要求尽可以提出来。
拓跋力微听了,终于说出了自己心中的愿望:“请让我带着我的部众,到长川去吧(今内蒙古兴和县)。”
纥豆陵宾明白,这是他不愿意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便爽快地答应了。
于是拓跋力微带着他的部众,迁徙到了长川。
在此我们可以分析一下拓跋力微的心理。当初他之所以将战马让给纥豆陵宾,是因为他明白,纥豆陵宾在他落难时收留了他,是他的恩人,自己让马,不过是报恩之举,这说明拓跋力微是一个懂得知恩图报的人,而知知恩图报并非易事,何况当时的局面那样危急,送马就意味着自己逃生的机会大大减少,说明在拓跋力微心中,有一种价值观高于自己的生命。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是不是大家都去过节了啊,人这么少。。。。接着上传。



第二件,迁都图治。
拓跋力微之所以提出要北居长川,是因为他明白:要成就事业,寄人篱下不是长久之计,既然报了恩,就离开吧!我必须要有自己的地盘和人马。
在长川居住了十几年,渐渐地兵强马壮,以前离散的部众和百姓也都纷纷归附,拓跋部再次振兴。
纥豆陵宾渐渐年老,临终之前他告诫两个儿子:你们务必要谨慎小心地侍奉拓跋力微。纥豆陵宾能看得出拓跋力微是个大英雄,自己的儿子不是他的对手,与其自取灭亡,还不如在拓跋力微统治下安稳做个小酋长。
可是他的两个儿子却很不服气,老爹一死,他们就出兵拓跋部,结果被拓跋力微打得落花流水。拓跋力微将二人捉住,也不说什么“你们父亲与我有恩我很舍不得杀你们”这样的客套话,手起刀落,两颗人头下地,干净利落。
从杀纥豆陵宾二子这件事可以看出,拓跋力微确实有着自己一套处世原则:你们父亲对我有恩,我可以舍命让马;你们对我无恩,我就没必要手下留情;你们侵掠我的部族,我就必须把你们除掉!
在他的励精图治之下,周边部族纷纷归附,拓跋力微成为威风八面的部族联盟盟主,手下“控弦上马二十余万”,威震大漠。
在做酋长的第三十九年,他将都城迁到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盛乐位于现在的内蒙古中部,比较靠近中原,但又能对其他鲜卑部族进行一个有效的控制,定都盛乐,是拓跋力微的一个大手笔,此后百余年间,盛乐作为拓跋部的都城,见证了这个民族的兴衰荣辱。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苦哈哈地自己顶。


第三件,内亲中原。
拓跋力微取得这些成就之后,就号召诸部族前来会盟祭天,大小部族都来参加助祭,但白部酋长没有响应号召,而是采取观望不至的态度。对于拓跋力微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挑衅,而他决定抓住这一次机会,达到自己震慑群雄的目的。
随后他就亲自率军征讨,直捣白部老巢,捕获其酋长,白部彻底臣服,而其他部族果然也像他所预期的那样,更加敬服,不敢再生反意。
然而这次战事过后,拓跋力微却对这些酋长们说:“我历观前世匈奴、蹋顿之徒,苟贪财利,抄掠边民,虽有所得,而其死伤不足相补,更招寇雠,百姓涂炭,非长计也”(《魏书》)。”意思是说,咱们这些游牧民族,比如先前威风八面的匈奴和乌丸,只知道蝇头小利,经常跑到别人边境上烧杀抢掠,但得到的财货物资却远不及损失来的大,结了世仇,招来报复,最终让百姓受苦,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啊!
这意思很明确了,他不赞同游牧民族“游牧加劫掠”的生存方式。
那么,在拓跋力微心中,最佳的生存方式是什么呢?
不久之后,拓跋力微做出这样一个决定:与中原的曹魏和亲;几年后,他又派遣自己的儿子拓跋沙漠汗,去曹魏作质子,在那里尽观中原风土。
看到了?这是一位仰慕中原文化的游牧民族首领。
多少年后,他的一位后人,继承了他的意志,无畏顽固守旧势力,坚持改革,铸剑为犁,褪下胡衣,穿上汉服,铸就了一段慷慨悲歌的传奇!
而他的儿子拓跋沙漠汗,怀着对中原文化的仰慕之情,踏上了南下的征程,而等待他的,又将是什么呢?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祝大家国庆节快乐。

第三章:拓跋沙漠汗

拓跋力微生了好几个儿子,留名史书的只有一个“身长八尺,英姿瑰伟”的拓跋沙漠汗。
曹魏元帝景元二年,身着鲜卑服饰的拓跋沙漠汗骑着草原马,来到曹魏王朝的都城——洛阳。
洛阳,这是一座让他震惊的城池。
他从给见过如此稠密的人群,也从未见过如此雄伟的城墙,街道笔直宽阔,楼阁富丽巍峨,车水马龙,丝竹悦耳……就是这里吧!拓跋先民苦苦追寻的人间乐土就是这里吧!
这位从蛮夷之地、化外之境来的鲜卑王子,很快就成为“魏宾之冠”,即曹魏王朝最受欢迎的客人。
为什么曹魏的汉人会对拓跋沙漠汗如此欢迎呢?原因有三:一,此时拓跋鲜卑实力强大,曹魏急需拉拢,不敢小觑;二,拓跋沙漠汗学习中原礼仪制度,行汉礼、穿汉服,估计也能流利地说汉语,与中原汉人民族隔阂很小;三:拓跋沙漠汗极富人格魅力。
拓跋沙漠汗是一个纯真、阔达、诚以待人的好青年。
他在洛阳为人质的时候,很快就和洛阳英杰们打成一片,他仰慕中原风流人物,汉人喜欢他英豪气概,汉人从他那里了解北国习俗、草原风物,他通过汉人学习、接受中原礼仪制度……这是一次深刻的交往,推进了中原王朝和拓跋鲜卑的友好关系,
司马家族篡魏建立晋朝后,拓跋鲜卑和中原的关系依然和睦,拓跋沙漠汗因为思念远在北方的老父亲,便向晋武帝司马炎提出请求,要回北方探亲,晋武帝遂为他举行盛大的送别仪式,并派人护送,可见对其看重;拓跋沙漠汗在拓跋部呆了几年,又回到洛阳探望故友,次年归国时,晋武帝又慷慨地送给他极为丰厚的礼品,足足拉了上百辆牛车。
北上归国途中,路过并州,拓跋沙漠汗遇到了西晋的征北将军卫瓘。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湖北潜江素面朝天 17楼 2013-10-01 13:16:01
辛苦楼主,学习了
-----------------------------
多指教吧。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加糖的鸭蛋 16楼 2013-10-01 12:52:31
十一去丈母娘家。车上边看边顶楼主加油更
-----------------------------
多谢多谢,一路顺风啊。再祝丈母娘身体健康,心情大好。全家玩滴嗨佩点。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接着更新。



卫瓘善识人,在此之前他就听说过拓跋沙漠汗的名声,当沙漠汗活生生地站在他面前时,他猛然发现,这个高大俊朗的年轻人浑身上下散发着英杰之气,与之短暂交谈之后他又惊恐地发现,拓跋沙漠汗身为夷狄,却十分了解中原的礼仪风俗和典章制度,不由担心:如果让这样的人回到北方,无异于放虎归山啊!于是急忙给晋武帝写信,在信中他说拓跋沙漠汗此人“十分雄异,恐为后患”,请晋武帝将拓跋沙漠汗留下。
但司马炎不想落个出尔反尔的名声,没有答应卫瓘的请求。
卫瓘不死心,遂用重金贿赂拓跋鲜卑各部的酋长,原本就不和睦的各部酋长之间生了嫌隙,气了战乱。这时晋武帝忙以拓跋沙漠汗的安全问题为由,将他召回了洛阳。
两年之后,晋惠帝登基,恩准拓跋沙漠汗归国。听到消息的拓跋力微很高兴,让附属的酋长们去阴馆(地名)迎接拓跋沙漠汗,在阴馆,这些酋长们见到了久别的太子,为了表示欢迎,他们为拓跋沙漠汗举办了一个宴会,结果这一喝酒,出事了。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喝酒喝到酣处,天上忽有飞鸟经过,拓跋沙漠汗抬头看了看,起了玩心,就对那些酋长们说:“就让我打只飞鸟,给诸位大人助助兴!”说罢,他从袖中拿出了一个小玩意儿。
一把弹弓。
弹弓的的发明者是中原汉人,鲜卑人是游牧民族,擅用弓箭,没见识过中原的弹弓,而且拓跋沙漠汗的弹弓很小巧,他又穿着宽大的汉服,拿在手中很不显眼,那些酋长们喝了酒,眼神又不清楚,于是恍惚中只见拓跋沙漠汗站起身来,做了一个扩胸运动,然后地上就多出一只死鸟来。
酋长们登时吓得“酒都化作汗出了”,惊恐地认为这是中原汉人的妖法,酒宴不欢而散,他们私下里偷偷议论说:“太子身穿五彩斑斓的南夏服饰,又能引空弓落飞鸟,这些都是邪门外道啊!如果他继承可汗的位子,必定会让咱们移风易俗(也学一身引空弓落飞鸟的本事不好吗?),到时候就国将不国了呀!”
于是他们急忙抢先一步跑到拓跋力微那里,拓跋力微一见他们就问:“太子去南夏(中原)学习历练,进展如何?”这些酋长们叽叽喳喳地说:“太子学得都是南夏的奇技淫巧,竟能引空弓而落飞鸟!这是晋人妖术!是祸国殃民的征兆啊!可汗你一定要慎重啊!”
本来拓跋力微最欣赏的儿子是拓跋沙漠汗,但父子久别,这种疼爱之情渐渐转移到了其他小儿子身上,加上这时他也年事已高,难免犯糊涂,于是他竟对这些酋长们说:“如果不能见容于国,就除掉他吧。”
在阴馆准备与父亲见面的拓跋沙漠汗,等来的却是手持兵刃、杀气腾腾的酋长们。
楼主:弓太宰  时间:2020-11-29 13:31:01
事后拓跋力微痛悔不已,但一切都晚了。
拓跋沙漠汗的死,让拓跋鲜卑失去了一次深入接受汉文化的机会,也放慢了拓跋鲜卑步入文明社会的步伐。有时我想,如果拓跋沙漠汗没有死,而是继承拓跋力微的位子,那么日后的那场改革会不会提早来到呢?改革之后的拓跋鲜卑又将何去何从呢?
拓跋沙漠汗死了,可不幸中之万幸,他为拓跋鲜卑留下了两个好儿子,他的这两个儿子,面对腥风血雨,毅然扛起拓跋鲜卑的重担,在阴谋与背叛中勇往直前!

楼主:弓太宰

字数:318963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10-01 06:46:00

更新时间:2020-11-29 13:31:01

评论数:377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