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石头记第十四回解析

石头记第十四回解析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第十四回

1 十二支

石头记并不是一本永远读不懂的天书,也不是一道无解的数学题。它既然是人写的,作者当然也不愿意世上没人看懂,所以总有一天会解开这个谜。解不开的原因是找不到一个突破口。如果找到一个突破口,人们就会恍然大悟。原来作者所谓“真事隐去”,并不是没有写,而是像捉迷藏一样秘密就在书里,只是人们没有注意罢了。
甲戌本的凡例写:
如宝玉做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此则红楼梦之点晴。
这是脂批点出石头记的一只眼睛——十二支。
小时候读《木兰诗》,诗里面有很多“十二”,兵书十二卷,策勋十二转,同行也是十二载,老师说那是泛指不是确数。《石头记》里的“十二”更多,书名十二钗,还有十二个小戏子,第一回女娲氏炼石,石头高十二丈。咏菊诗是十二首,连宝钗吃的冷香丸,花蕊也是每种十二两,雨露霜雪是各十二钱。第五回红楼梦曲子不说首不说篇,也是十二支。第七回送的宫花,不说枝也是十二支。可见“十二支”是关键文字。
第十四回列出给秦可卿送葬的六家国公的姓名时,批语写的是:
牛,丑也。清属水,子也。柳拆卯字。彪拆虎字,寅字寓焉。陈即辰。翼火为蛇,巳字寓焉。马,午也。魁拆鬼,鬼金羊,未字寓焉。侯猴同音,申也。晓,鸣鸡也,酉字寓焉。石即豕,亥字寓焉。其祖曰守业,即守夜也,犬字寓焉。此所谓十二支寓焉。
此条批语《脂砚斋重评石头记》甲戌本中是回前评,庚辰本是文中眉批,可见十分重要。送葬的六位国公姓名暗寓十二地支,这在暗示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批书人为什么要向世人强调呢?说是作者的游戏笔墨不大可能,把顶级大官比为禽兽,在任何朝代都是有文字风险的。
古代用干支纪年月日时,现在的年青人已经不大熟悉了。但是十二地支对应的十二生肖人们还是熟悉的。像笔者这一代人,五六岁时就听大人们念叨:“子鼠丑牛寅虎卯兔……戌狗亥猪。”每个人都知道,去年蛇年,今年马年明年羊年。生在虎年就属虎,出生的干支年月日时的八个字就是“生辰八字”。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因此批语的“十二支”就是“十二年”。
那这个十二年是影射谁呢?一定是跟作者有密切关系不能忘记的人。就是雍正皇帝。
雍正坐了十三年,但如果按计算周岁那样记年,不足一整年的略去不算,那他的坐位只有十二个整数年。

雍正元年——癸卯——兔
雍正二年——甲辰——龙
雍正三年——乙巳——蛇
雍正四年——丙午——马
雍正五年——丁未——羊
雍正六年——戊申——猴
雍正七年——己酉——鸡
雍正八年——庚戌——狗
雍正九年——辛亥——猪
雍正十年——壬子——鼠
雍正十一年——癸丑——牛
雍正十二年——甲寅——虎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十二支”暗指雍正坐位整数地支,掐去了两头。一头是康熙驾崩的壬寅年,这年十一月十七日雍正登基,还是康熙年号,到年底共有四十三天;两头的另一头是乙卯年,这年是闰月年,到八月二十三日雍正驾崩,共二百五十八天。登基年跟驾崩年两头加起来共有三百零一天,不足一年。
《石头记》并没有忽略这一点,第二十八回的“三百六十两不足”作了补充说明:
宝玉笑道:这些都不中用的。太太给我三百六十两银子,我替妹妹配一料丸药,包管一料不完就好了。王夫人道:放屁!什么药就这么贵?宝玉笑道:当真的呢,我这个方子比别的不同。那个药名儿也古怪,一时也说不清。只讲那头胎紫河车,人形带叶参,三百六十两不足。龟大何首乌,千年松根茯苓胆,诸如此类的药都不算为奇,……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药方中的“三百六十两不足”,你就是翻烂《本草纲目》和中药大辞典,也找不出这个药名来。似乎是说,这几味药价值昂贵,恐怕不止三百六十两银子。但这只是表面文意,真正意思是说雍正坐位不止十二整支,还有两头,两头合起来不足一年——“三百六十两不足”。
前一回回末对此有个解释,林黛玉葬花诗中写道:“一年三百六十日……”,“三百六十”就是指一年。林黛玉悄悄告诉看官:下一回贾宝玉给我开的药方,“三百六十”说的是年。“两不足”即登基那年与驾崩那年两头不足一年,不算在十二支内。(药方中谐音暗示此人是玄烨所生,福临之孙,死后无头……另文解释)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第十四回“十二支”批语说的是坐位整数,第二十八回“三百六十两不足”是补充两头的零数。两处文字合起来,是较为完整的表述。

通过以上解析,可以大体断定,《石头记》中秦氏之死暗写雍正之死。
自然科学在探索未知领域时,往往会提出一种“假说”,然后用事实验证。现在不妨把“秦氏之死隐写雍正驾崩”看成假说,再拿书中的内容验证。
雍正十三年驾崩,秦氏之死写在第十三回,唱秦氏的红楼梦曲子《好事终》标明为“第十三支”。雍正坐位按“虚年”算是十四地支,秦氏发丧写在第十四回,第五回太虚幻境秦氏的画和判词排在第十四位,第十回张友士给秦氏开的药方也是十四味。
秦氏之死暗喻雍正驾崩,大体得到验证。
第五回贾宝玉做梦,秦氏房中的摆设铺陈全是历史上和文学作品中帝王将相家的东西,“死封龙禁尉”和异常隆重的葬礼,都在暗示秦氏的特殊身份。第十三回“彼时合家皆知,无不纳罕,都有些疑心”,则是雍正暴亡后,朝野对其死因不明,纷纷议论猜测的生动描述。
由此可以推论,批书人就是写书人,所谓“自执金矛又执戈,自相戕戮自张罗”(庚辰本第二十一回批)是也。因为这个暗喻如果被朝堂知道,是有杀头之罪的,作者不可能把这个暗写的意思告诉别人。那为什么又用批语的形式向看官作暗示呢?因为世人如果都看不出来,岂不是白写了?又要瞒过御用文人的眼睛,又怕读者看不懂,这就使作者陷入两难的境地,慨叹“谁解其中味?”所以只好假装作批书人,在批语中提供一点线索,让后人了解作者的苦心和真实用意。
甲戌本凡例中说:十二支是“红楼梦之点睛”,意思就是十二支是画龙点睛之笔,读懂这一隐喻,红楼迷宫的路径就会豁然开朗。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2 北静王
描写秦氏之死的两回文字,分别用了“秦可卿死封龙禁尉 王熙凤协理宁国府”和“林如海捐馆扬州城 贾宝玉路谒北静王”的回目。这两回的回目给后人留下许多疑问。
一是龙禁尉的封号是封给贾蓉的,妻子秦可卿虽然能沾点荣耀,但把“龙禁尉”直接加在秦氏头上并列为回目,令人费解。二是王熙凤本来是荣府的管家婆。宁府办丧事缺人手,凤姐不过代管了几天,为什么也要大书特书?三、凑巧的是,林如海差不多是跟秦氏同时死的,他的死期九月初三,正好是乾隆登基的日子。第四、贾宝玉路谒北静王,批语说 “是宝玉正文”。既然是正文,那北静王就是一个主要人物。但为什么北静王只出场一次,到八十回止再也没有露面?
以上这些疑问,说明这两回文字大有文章暗藏玄机。首先要解开北静王这个谜团。

雍正死于1735年秋,夏历乙卯年八月。当时曹頫已蒙皇恩敕命全家移居北京,住在蒜市口一个院落。曹頫和儿子(或侄儿)雪芹有可能在大街上观看了雍正葬礼,曹雪芹的年龄当与书中宝玉相合。第十四回贾政父子路谒北静王,暗写曹家父子两人在大街上观看那隆重的葬礼,当然也有可能只是艺术想像。望着那“浩浩荡荡,一带摆三四里远”,“压地银山一般从北而至”的送殡人群,作者内心感慨万千,这个只会给我家赠送眼泪和不幸的“臭男人”(第十六回林黛玉语)总算死了,老天爷有眼让他活不长。
但是这种心情无法正面表达,只能用晦涩的书面语言,大街上观看写为“路谒”,总算死了写为“北静王”。北静王即“毕竟亡”。于是书中出现一个风流英俊的王爷水溶,他其实是从棺材里钻出来的圣上,又给了贾宝玉象征泪珠的一串鹡鸰香念珠。
鹡鸰常喻兄弟,香珠谐“相诛”,兄弟相诛暗指的是谁呢?雍正登基后,为了巩固皇位清除政敌,对亲兄弟也毫不手软,把他们一个个折磨至死或生不如死。鹡鸰相诛即弟兄相残,暗示死了的这个人无情无义,为巩固皇位六亲不认手段凶狠。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3 水溶与林如海
现在“北”字读音为běi三声,是因为清主入关后京城语音东北化了的缘故。大多数方言里“北”“毕”是同音入声字。古诗里“北”字也是入声字。白居易的《卖炭翁》“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古时“北”字与“笔”“毕”同音,跟“敕”“得”“直”是同韵入声字。“笔”“毕”同音,跟“敕”“得”“直”是同韵入声字。
秦可卿死封龙禁尉,林如海捐馆扬州城,贾宝玉路谒北静王。
第十三四回三个人名其实是对死者一个人的补充。秦可卿谐“顷刻倾”,喻其暴亡,“死封龙禁尉”喻其死后有谥号。林如海是个地名,暗写死者的祖籍。祖先是从千里之外来的,那里风冷雪厚林如海。贾敏寓明,明亡与其有关。
人们会提出疑问,林如海是林黛玉的父亲,跟秦氏八竿子打不着边,怎么会扯到一起呢?
这就是批语常说的幻笔,风月宝鉴不能正看,道理就在于此。
严格说林黛玉这个形象不是写人,她只是人格化了的眼泪。第一回批语提示得很明白,“细思绛珠二字岂非血泪乎”,她是作者的眼泪。“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甘露也是眼泪。作者的眼泪堆积起来,化为一个美女,是石头记的特殊构思。

那为何又把林如海写为黛玉之父呢?这也是个比喻。作者的眼泪是从哪里来的呢?自从林海雪地来的人当了主子,眼泪随之而生。皇上是民之父母,全国的子民都由他来管教,现代人也常有类似比喻。林黛玉,林海来人带来眼泪。

“林如海捐馆扬州城”是古汉语使动用法,“林如海”是主语,“扬州城”是宾语,全句意为东北林海来的人让(扬州为象征的)中原儿女失去了土地财产。“捐馆”二字,本人查过《词源》,解释是“舍弃所居房舍”,就是自己的房舍土地“捐”给外人了,自家人反倒无家可归到处飘泊,林黛玉就是这样。书中写了好多这样的人,如柳湘莲,薛宝琴,邢岫烟,李纹李绮等等。
林如海死在何时?如果直写八月二十三日,那就太露骨了,书中写为乾隆登基的日子九月初三。九月初三暗隐白居易的一首诗:“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就是水溶,北静王的名字。残阳入水即日落,比喻皇上驾崩。“露似真珠”取其谐音,“虏是珍珠”也。珍珠是袭人本名,第二十八回暖香丸的君药,要研为粉末,护官符末句的“珍珠如土”。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在《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一回中,鸳鸯说了个“右边幺四真好看”,“幺四”就是第十四回,秦氏发引一回,这一回写得真好看。此回情节红火热闹排场壮观,把大家丧事描述得淋漓尽致,是书中的精彩篇章。“真好看”有幸灾乐祸之意。
第十四回看点是两个人:一个是协理宁府的王熙凤,另一位是路上遇见的北静王,批书人说“路谒北静王”是“正文”。“幺四”又谐“夭死”,毕竟亡即多行不义必自毙,总算等到你夭死了。“夭死”了一个姓秦的,火了一个姓王的,此二人是《石头记》中两个重头人物。
刘姥姥对以“一个萝蔔一头蒜”,比喻这两位重心人物。“一个萝蔔”指秦氏,古乐府:“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萝蔔”音近“罗敷”。“一头蒜”即王熙凤,贾母称其“凤辣子”(第三回),是个有名的辣货。
北静王,毕竟亡,总算死了的意思,是对死者的评价和感受。

北静王“正文”书中多次出现,台上现身一次,其余写在幕后。他给了贾宝玉什么呢?第十五回赐给象征泪珠的鹡鸰香念珠,第二十八回又有一块“血点似的”汗巾,送给蒋玉菡(将泪含),又传给贾宝玉。北静王还送给贾宝玉蓑衣斗笠和木屐,那是渔翁渔婆穿的劳动衣具,是注释第五回“缁衣顿改昔年妆”这句诗的。(第四十六回)书中还有暗写北静王的文字。第八回宝玉在薛家“吃了半碗碧粳粥”,甲戌本批为“美粥名”,“毕竟亡”死了也要煮粥。第二回破庙里有个老和尚煮粥。第十九回写耗子过腊八也要煮粥,煮粥谐“诅祝”,现在写为诅咒,意思一样。都是比喻作者写书。
第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此回文字里强调了“凸”“凹”二字,凸凹者不平也,第八十回批语说:“是书全是不平”。“不平”从何而有?“凸碧堂”“凹晶馆”,“碧”“晶”谐“毕竟”,“不平”是北静王造成的。联诗比拟写书,为什么写书?悲寂寞。注意林黛玉联诗时带走一个茶杯,杯者悲也,带泪带悲写辛酸家史,抒发作者内心的悲愤。
所以秦可卿,林如海和北静王三个人名都是形容一个死人。秦可卿谐“顷刻倾”,说此人死得突然;林如海介绍其祖籍;北静王是对死者的感受和评价。
脂批:“路谒北静王是宝玉正文”,“正文”即书的主旨。北静王,毕竟亡,仇家总算死了。男主角贾宝玉的表演,隐晦地暗示作者创作时的心境。
雍正连皮坐了十四年皇位,路谒北静王写在第十四回。
王熙凤暗喻新皇登基。老皇死了,新皇才能登基。林如海死于九月初三,正是乾隆登基之日。凤姐的下人:来升,来旺,王兴,张材家的,昭儿,都有宫中老大进了棺材,新皇登基的喻意。极力描写写凤姐的威风娇大,也是同样寓意。
王熙凤哭秦氏,照应第五十八回的鸟儿泣杏花,藕官哭菂官,回目是“假凤泣虚凰。”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楼主:微尘土  时间:2020-06-02 23:52:37
4 从第一回开始,每回回末一个仇人出场:
第一回 娇杏
第二回 张如圭(宫中老大如鬼)
第三回 花袭人
第四回 薛蟠
第五回 秦可卿
第六回 刘姥姥
第七回 秦钟
第八回 茜雪
第九回 金荣
第十回 贾蓉
第十一回 王熙凤
第十二回 林如海
第十三回 贾珍
第十四回 北静王



楼主:微尘土

字数:5205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05-24 01:58:59

更新时间:2020-06-02 23:52:37

评论数:1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