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西游随笔记

西游随笔记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继续盖楼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17、三打白骨精的象征意义

在收了沙僧以后,师徒五个终于齐聚,接下来的第二十三回《三藏不忘本 四圣试禅心》里,观音菩萨、骊山老母、普贤菩萨、文殊菩萨变成母女四人试探唐僧师徒,主要是试探他们的意志够不够坚,有没有色欲,有没有贪图安逸等等。测试的结果怎样呢?当然了,猪八戒丑态百出,色欲之心暴露无遗,那是人人都看得见的。但也有不显山不露水的,唐僧虽然装聋作哑,勉强过关,但也是差一点就露了馅。虽然骗过了一帮眼花的读者,但想必菩萨们的眼睛是很难骗得过的,因此过不了多久又出现了一个妖怪——白骨精。如果说“四圣试禅心”只是试的阶段,而到了“三打白骨精”那就是恐吓加警醒了。

“三打白骨精”在我看来与《红楼梦》里的《风月宝鉴》表达的是一个意思,那就是戒色。今日之美娇娘,他日之粉骷髅。世人都看不破,可是看破了又会觉得生命毫无意义。佛教教人惜身命,追求长生,可是有一个长生不老的肉体又有什么意思呢?就象秋天里挂在树梢的一个柿子,老也不落,真的好吗?这是个好令人费解的问题,人到底应该怎么活着才是对的?是今朝有酒今朝醉的及时行乐呢?还是严格的约束自己,戒除一切欲望和诱惑?有意思的是在《西游记》里那个叫八戒的家伙反倒是什么都不戒。也许答案就在书里,《西游记》据说也叫《西游释厄传》,专是为人释疑解惑的,如果是这样,那就真值得一读再读了。

在《西游记》里,很多人只知道猪八戒好色,不知道唐僧也好色,至少也是有色心的。书上写到的唐僧但凡遇见的美女妖精都是他色心的反映。只所以他总是被妖精所骗,是因为他总是被色心迷惑,认不出妖精来,当然这个不一定就是专指女色,可能指代各种诱惑。在盘丝洞唐僧与八戒都被蛛丝所缠,在中国古典文学里,蛛丝代表着情丝。在女儿国界,又是唐僧与八戒误饮了子母河的水,这其实也是暗示他们两个是色心未除。在陷空山陷空洞里,白毛老鼠精更让唐僧差一点丢了性命。不过,在过了白毛老鼠精这一关后,唐僧似乎终于抗过了女色关,到后来再遇见的玉兔精分明已经无关紧要,因为连面也没有见一个。唐僧的修炼也已经达到了一种高度,算是取得了一些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三打白骨精”这一章有一段逻辑不通的文字。白骨精变成的年青女子被悟空打死之后,又变成了一个80岁的老妪,当时八戒见了,大惊道:“师父!不好了!那妈妈儿来寻人了!”行者道:“兄弟莫要胡说,那女子十八岁,怎么六十多岁还生产?断乎是个假的…”这个明显的错误,作者通过悟空的的话已经指出来了,但为什么他明知是错还要那么写呢?他完全可以写成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妈妈,难道仅仅是为了追求戏剧性的效果吗?弄出一个老太太来还不算,还弄出一个老汉来。

人的皮相无外乎四种,一个男相,一个女相,一个年轻相,一个老年相。消灭了皮相剩下的就是骨相了。也就是说“三打白骨精”本该是“四打白骨精”,这里面缺了一个年轻的男相,但是年轻女子说,她有一个丈夫的,也就是说年轻的男相是有的,只是没有直接表现出来。也许作者是为了文本的好看紧凑,另外,他也不想让读者那么容易猜出他的用意。

如果是“四打白骨精”,那么最后出现的就该是两副骷髅,一副男骨,一副女骨,而且这副女骨上有“白骨夫人”字样,从文法上说,既有“夫人”,就该有丈夫,那丈夫哪里去了?这书里面还有过第二副白骨吗?倒是有的,那是在第五十回,猪八戒闯到兕牛怪的洞府里,发现了一副男性白骨,当时八戒对着那副白骨还念念有词:你不知是哪代哪朝元帅体,何邦何国大将军。当时豪杰争强胜,今日凄凉露骨筋。不见妻儿来侍奉,哪逢士卒把香焚?谩观这等真堪叹,可惜兴王霸业人。这一副白骨的出现也许就是照应前文“白骨夫人”的,否则该怎么解释呢?兕牛怪这一回叫做“情乱性从因爱欲 神昏心动遇魔头”,这里的爱欲应该是泛指,女色是爱欲的一种,功名利禄也是。这一副男性白骨象是个将士模样,也许是战死沙场,遗骨于此。从地域上讲,“三打白骨精”应该是刚出大唐国界不久,兕牛怪出现的地域更远一些。也许这白骨精的前世是一个到边关寻夫的女子,而那副男骨正是她的丈夫,她寻夫未果,自己也客死他乡,天长日久,其尸经了天地雨露、日月精华的浸润,成了精,也未可知。

“三打白骨精”本来是要对唐僧和八戒等起到警醒的作用,但可惜从后来的结果看,唐僧八戒不但没有引以为戒,反而都责难孙悟空,在八戒的挑唆下,唐僧赶走了悟空,心猿既去,唐僧失去了心的指引,迷迷糊糊又走进了妖精洞府里。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18、奎木狼下界闹的有多凶?
(一)
话说,孙悟空被唐僧赶走以后,回到花果山继续做他的猴王去了,失去了心的唐僧迷迷糊糊又闯进了妖精洞府里,这个妖精可不简单,他是天上的星宿奎木狼下界成了妖,从二十八回起到三十一回,一连四个回目都与这黄袍怪有关,其中包含的信息量是很大的。

二十八回的标题叫什么?《花果山群妖聚义 黑松林三藏逢魔》那意思再明白不过了,回到花果山的孙悟空又堕落成妖了,相当于一个占山为王的强盗头子。不过他并不甘心如此,所以才会说出:“身在花果山,心逐取经僧”的话来。他是个有情有义的美猴王。

一方面,他对唐僧有了感情,尽管这个师父冷漠无情,又没多大本事,可是他在乎的是,有了这个师父,一切都有了理由。

另一方面,他明白些大道理,自从上次在龙宫里,听龙王讲了那个“张良进履”的故事,他知道一个人要做出一番事业,首先要能受得了委屈,吃得了亏。他其实并不想做一个自由主义的山代王,他希望能成正果,其实是希望人生有成就有意义。他也并不想做隐士,从这个层面上讲,又有些接近儒家的理念。作者通过龙王之口讲述的那个“张良进履”的故事,让我疑心,作者写作《西游记》也许只是披了一个佛教的外衣,他依然是在宣扬儒家精神。

(二)
再说唐僧,在黑松林,他误闯入了黄袍怪的洞府,不过单说误闯肯定是不对的,更重要的是妖精的引诱,二者综合作用的结果。

幸运的是,黄袍怪并不很想吃他,听了百花羞公主的一番说辞,竟然放了他。

黄袍怪初见唐僧时,问明了原由,说道:我说是上邦人物,果然是你。听这话倒象是旧相识,在这里专等似的。也许根本就是菩萨借来的一枚棋子,安插在此,专等他们师徒。

听了百花羞公主的话,黄袍怪放唐僧师徒西行,到了宝象国又是一番历劫,这一切看起来似乎顺理成章,仿佛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

黄袍怪变做一个漂亮郎君来到宝象国,骗取了国王及众人的信任,这似乎又给我们讲了一个道理,好的皮馕是多么容易迷惑人,而人是多么容易被外表迷惑。

黄袍怪施了法术,把唐僧变成一个斑斓猛虎,并指唐僧为妖怪。试问此时的唐僧到底是人是妖?唐僧为什么会变成老虎?因为他失去了心,人若无心,与兽无异了。一旦心猿回归,他自然就恢复了人形。所以,只有孙悟空才可以救他。

(三)

唐僧被妖精变成了猛虎,沙僧被抓,猪八戒打算回高老庄,被白龙马咬住不放。白龙马让八戒去请悟空,八戒起初不肯,白龙马好言相劝说:大师兄是有仁有义的美猴王。何以白龙马会如此理解悟空?因为白龙马是意马,孙悟空是心猿,心意相通耳。

猪八戒一到了花果山就被悟空看见,他知道唐僧有难了,只是他放不下自尊,放不下面子,也咽不下那一口气。

八戒说:师父想你了。他知道八戒在撒谎。他要知道实情,冒冒失失回去了,那唐僧不领情,岂不是反取其辱。悟空是个爱面子的猴子。

他带着八戒游山赏景,当然不是真实的意图,他要八戒着急。当书上写道: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读者们须知道,悟空会比八戒急上百倍,如果连猪八戒那个呆货都急了,那悟空得有多着急啊!但他不能表现出来,他是个有尊严的猴子,他需要有台阶下。这个台阶只能猪八戒给他。可是猪八戒不见得就知道他需要个台阶。

一直到猪八戒再一次被绑上来,连恫带吓,说明原委时,悟空才说:你这个呆子!我临别时,曾叮咛又叮咛,说道:若有妖魔捉住师父,你就说老孙是他大徒弟。怎么却不说我?这时候,那猪八戒才灵机一动:请将不如激将。编出了一大段妖精骂悟空的话来。这呆货终于给悟空送了一个台阶过来了。很多人都以为是猪八戒聪明,实际上这都是悟空引导的结果。否则的话,那八戒走就走了,他又何必让两个猴儿跟着呢?可怜孙悟空的那一片心了。

孙悟空救了唐僧,唐僧对悟空会好一些吗?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19、看看太上老君是怎么耍孙猴子的?

离开了宝象国,唐僧师徒饥餐渴饮,晓行夜宿,不知不觉又到了三春时候。一日,师徒们正行赏间,又见一山挡路。前面立着一个樵夫,对着唐僧高叫道:“那西进的长老!暂停片时,我有一言奉告:此山有一伙毒魔狠怪,专吃你东来西去的人哩。”那唐僧被吓的魂不附体。孙悟空见说也上前询问,那樵夫说:“此山径过有六百里远近,名唤平顶山。山中有一洞,名唤莲花洞。洞里有两个魔头,他画影图形,要捉和尚;抄名访姓,要吃唐僧。说完不见了,原来是日值功曹变了樵夫来报信。听起来有些怕怕,但等看完了这一段发现只是虚惊一场,远没有想象的可怕,孙悟空战胜那几个妖魔,压根不是打赢的,倒象是耍赢的。

从第三十二回至第三十五回根本就是从头耍到尾。

首先,悟空耍八戒,让他去巡山,知其是个爱偷懒耍滑的,变个虫儿悄悄地跟着,及至八戒刚刚睡到草窝里,立马变个啄木鸟照着长嘴啄了一下子……等到八戒被迫第二次巡山,却与妖精撞个正着,被抓住后扔到了净水池里。原来这一伙妖精还真是照着图影儿抓人呢。也就是说他们与其他妖精不一样的是:他们专为唐僧师徒而等在这里,可是,图影哪来的?莫非认识?及至文末,太上老君说,此一难是观音菩萨求了他三次,他才派他的两个童儿下界来的。金角大王、银角大王即是老君的两个煽火童子。难怪他们会有唐僧师徒的图影,想必是观音菩萨提供的。

他们更有五件宝贝。西天路上的妖怪们,再厉害些的,随身宝贝有那么一两件就很不得了,这两个妖怪居然有五件宝贝。是贩宝贝的?有五件宝贝居然还输了,羞不羞啊!且看看这五件宝贝是什么东西。

首先,他们有一个紫金葫芦一个玉净瓶,这两个宝贝是本段故事的要点,故事从头至尾主要是围绕这两个宝贝进行的。他们的功能是相似的,只要叫一声人名,人若一答应就会装进去,顷刻之间就化为脓水,听起来又是很怕怕的。注意了,这是个文眼,如果别人叫你,你不做任何判断就答应,那就意味着你是很容易被别人主宰的,你当然会被装进去,装进去意味着被掌控。就算是更了名换了姓并不能改变你被人控制的事实,所以,当妖怪叫行者孙时,悟空刚一答应就被装了进去。一旦你的人生被掌控在他人手里,那就真的很怕怕了。这个看起来象是题外话,也许才是真正要紧的。

言归正传,孙悟空被二魔头使了压身法,遣了三座大山压住了孙悟空,可怜孙悟空就象旧社会我们的劳苦大众一样抬不起头,动不了身。

妖怪更派两名小妖拿了紫金葫芦和玉净瓶去装孙悟空,一开始看到这里非常疑惑,装一个孙悟空要两个宝贝吗?是不是有点多了?妖精不识数?连个一、二都分不清?及至看完,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了。原来这两个宝贝是专为两个妖怪准备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脑子快的也许你已经想到了。

如果我没猜错,太上老君派这两个童儿下界时,这两个是不太情愿来的,因为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时候,捣翻了老君的炼丹炉,那两个童儿可是亲眼见识了孙悟空的厉害,哪能不怕呢?老君为了哄两个童儿下来,所以给了一堆宝贝,并告知宝贝如何厉害,让其放心。至于这几个宝贝到底功能如何还真不好说,首先那个七星剑没看出有多厉害,实际上七星剑的能耐书中连提都没提,幌金绳也不过如此,很容易就被悟空解决了,倒是那个芭蕉扇煽出了些火星来,仿佛派了点用场。

现在说紫金葫芦和玉净瓶,到底能不能化人为脓水呢?孙悟空也被装进去一次,但是连一根毫毛也没有损伤。当然他进去的时间短,很快就出来了。他必须得快点出来,否则弄不好就可以证明这个宝贝其实屁用没有。到后来金角大王银角大王都被装了进去,据说是化成了脓水,可是悟空因为自己有了前车之鉴,始终没有打开瓶子看看,也就是说那两个妖怪到底有没有化成脓水谁也不知道,也许只有太上老君最清楚不过了,一切应该都在他的掌握之中的。如果我没有猜错,太上老君弄的这两个宝贝,的确是为了他两个童儿准备的,当然不是想化谁为脓水,恰恰是为了保护他们两个,因为他也知道孙悟空的棍棒没有轻重,这两个童儿禁不起。

这几个章回,孙悟空用尽腾挪之术,耍足了本事。然而,自以为本事很大的孙悟空却始终在老君的掌握之中。读者需知,太上老君是道家之祖,与如来佛祖是一个段位的,这就和下围棋是一样的,段位相等的才在一起玩。很多读者看多了大闹天宫,只晓得孙悟空厉害,仿佛谁都拿他没办法,太上老君是不是真的拿孙悟空没办法还真不好说,但可以肯定的是:孙悟空也拿老君没办法。第五十回,兕牛怪拿太上老君那个金钢琢就已经让孙悟空束手无策了,请来了一帮天兵天将也都无用。可知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强中更有强中手。孙悟空每到老君处,老君看起来仿佛怕他,但其实只当他是个偷丹的贼来防。菩提祖师教给孙悟空的七十二变其实是逃脱术,真正强大的人是用不到的,有谁见过如来佛祖和太上老君用过变化之术或者腾挪之术?他们不是不会,而是基本用不到。孙悟空的腾挪之术在老君眼里就和猴戏一模一样的。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20、心猿正处诸缘伏

脱离了平顶山莲花洞,师徒几个继续西行,又遇到一座高山,眼看着红日西坠,明月东升。唐僧在马上遥观,看见了一座寺院,决定去借宿。

注意了,此处我发现唐僧的脾气不太好了。悟空问:师父,这一座是什么寺?三藏道:我的马蹄才然停住,脚 尖还未出镫,就问我是什么寺,好没分晓!行者道:“你老人家自由为…僧,须曾讲过儒书,方才去演经法,文理皆通,然后受唐王恩宥,门上有那般大字,如何不认得?长老骂道:泼猢狲!说话无知!我才面西催马,被那太阳影射,奈何门虽有字,又被尘垢朦胧,所以未曾看见。


为什么唐僧对悟空的态度突然坏了起来?我估计是有以下原因:

一、孙悟空太老实了,他把菩萨与老君借童子故意设障造难都告诉了唐僧,让唐僧觉得既然一切都是安排好了的,他的得救似乎也不该算悟空的功劳,孙悟空仿佛劳而无功了。所以,人有时候不能太老实,该说的说,该隐瞒的要隐瞒。

二、本来唐僧从五行山下救了孙悟空,他是施恩惠者,是有心理上的优越感的。但是,自从在宝象国唐僧被黄袍怪变成老虎,后被悟空搭救,而这又是在他赶走悟空脱离师徒关系以后的事,因而他们的关系发生了反转,悟空成为施恩者,唐僧反成了受恩惠者心理上失去了优越感。所以从宝象国刚刚出来,唐僧对悟空态度还好,否则,显得忘恩负义了。然而这一回让他知道,原来这一切都是菩萨的安排,既然如此,仿佛孙悟空白拣了个人情,唐僧心里的火气应该是从这里来的。唐僧有火,悟空更有火,这火气终于成魔,此是后话,且看接下来会怎样?

师徒几个终于来到了寺院门前,想要求宿。

悟空说:师父,这寺里谁进去借宿?
唐僧说:我进去。你们的嘴脸丑陋,言语粗疏,性刚气傲,倘或冲撞了本寺僧人,不容借宿,反为不美。
悟空说:既如此,请师父进去,不必多言。

看来唐僧想显摆一下自己的本事,也许他想:我不能降妖除魔,但总有比你们强的地方,否则还怎么做师父?他想打击孙悟空。悟空也来了一句:不必多说,你自去吧!看看你有多大本事。

唐僧以为自己生就好皮囊,外加低调谦逊,求个宿总是没有问题的,奈何遇到了一个势利的 恶和尚,没看见他的美好姿容,偏偏看见了他的旧达摩衣和一脚的泥水,直接让他去廊下蹲着。唐僧此时进退两难,回去吧,怕徒弟们笑话,只好硬着头皮继续求宿。他又可怜巴巴一番说辞:可怜,可怜,这才是人离乡贱!……他那可怜兮兮的样子,倒象是上辈子欠了人家八百两银子似的。奈何恶人并不怜惜弱者,反更欺之。他又想用道理来说服,人家反置他于不义之地。后来不得不哭包着脸出来见弟子。悟空说:你不济事,等我去。

悟空进了寺门,先指着三个泥塑的佛像高声大骂一通,此是指桑骂槐,专给那势利的僧官听的,刚好被一上香的道人撞个正着,道人吓的连滚带爬,到方丈里报告,那僧官依然牛逼:“你这伙道人都少打!一行说教他往廊下去蹲,又报什么!再说打二十!”若论口舌之利,悟空还吓不着这僧官。既然言语吓不住,那就得进一步了。道人说:“老爷,这个和尚比那个和尚不同,生得恶燥,没脊骨。”僧官道:“等我出去看。”刚开门,行者撞进来了。一看着行者那模样,僧官吓的把门关了。行者赶上,扑的打破门扇道:赶早将干净房子打扫一千间,老孙睡觉。这僧官虽然害怕但还嘴强,战战索索地高叫道:那借宿的长老,我这小荒山不方便,不敢奉留,往别处去宿吧。如果是个妖精,也许悟空一棒子已打死了他,幸好他是个人。行者将棍子变得盆来粗细,直壁壁地立在天井里。道:和尚,不方便,不方便,你就搬出去!本来只是借宿,如今反客为主了。这僧官还这强嘴,直到后来,悟空打碎了院里的一个石狮子,那两个的心理防线彻底崩溃。行者道:你快去把那五百个和尚都 点的齐齐整整,穿了长衣服出去,把我那唐朝的师父接进来,就不打你了。僧官道:爷爷,便是不打,抬也抬进来。僧官让道人去叫人,那道人没奈何,舍了性命,不敢撞门,从狗洞里爬了出去。幸好还有个狗洞。这真是:为人进出的门偏不走,为狗进出的洞却要行。

当然,最后的结果是,所有寺僧穿戴整齐把唐僧师徒迎进了门。此一回,到底讲了个什么道理?为什么叫“心猿正处诸缘伏”?本来,行脚的和尚去寺里借宿是合理的,就该不卑不亢理直气壮,唐僧为什么不行,因为他老是低声下气,做小伏低,自己先看矮了自己一截,岂不知世人都是怕强凌弱的。孙悟空也不是爱欺负谁,而是因为师父已经示了弱,他不要强是没有办法挽回败局的。也是人与人之间的强弱之争,本来可以和平共处,为什么叫“诸缘伏”?本来都是和尚,就是有缘人,只要心正,自然诸缘皆伏。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21、真假唐僧

在宝林寺,夜间唐僧得了一梦,死了三年的乌鸡国国王托梦给他,向他求救。孙悟空设计引出太子,告知他他的父王是妖怪所变,那太子为了求证,潜回后宫,询问其母王后,王后眼泪汪汪说出一席话:三载之前温又暖,三年之后冷如冰。枕边切切将言问,他说老迈身衰事不兴。悟空听了太子回话,想这怪物是个什么冷物变的。后来才知道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坐骑——一头被骟过的狮子变的,也难怪。问题是,如果这不是个被骟过的狮子,会如何呢?王后还能判断出个真假吗?为什么她仅仅依据床第之事来做判断?难道她与国王之间除了床第之欢再无其他?这一点点小插曲进一步验证了,在《西游记》里非但没有贞烈女子,女人们仿佛没有思想,没有灵魂,没有意志,只是性别机器,也可见作者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是很严重的,骨子里轻视女性。

毛 曾说过,对待中华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西游记》是我们中华文化的瑰宝,但他一定也有他的不足和缺陷,我们要学会客观地、辩证地看待它、理解它,把有价值的东西继续发扬光大,不健康的思想彻底抛弃。这一段说的是真假国王,接下来说说真假唐僧。

这一回故事里更有一段特别的情节,孙悟空与妖怪打斗的过程中,那妖怪忽然变做了唐僧的模样,一时间谁也认不出来,孙悟空的火眼金睛似乎也失去了作用,为怕错打了师父,八戒出了馊主意,让唐僧念紧箍咒,不会念的自然是妖精了。果然,那唐僧念动咒语,妖怪只会胡哼哼。八戒举钯就打,那妖怪纵身跳起,沙僧也赶了上去,唐僧才停止了念咒,悟空忍着疼也去打妖怪。这一段暴露了唐僧自私自利的面目,他为了顾惜自己的生命,给无辜的悟空施咒。大家有没有注意,当妖精跳起来时,本来应该反应最快的悟空却是最后一个追打妖精的,为什么呢?因为唐僧一直在念咒,他忍不了头疼。观音菩萨教给唐僧咒语,是让他约束悟空的,悟空行恶的时候他当然可以念,那是正当的,可是悟空没有做恶时他念动咒语,反过来是他在做恶了。做恶的唐僧与妖魔何异呢?恐怕这也是真假唐僧的隐喻。唐僧的自私也让悟空心寒,所以,到后边,他们的矛盾会再次升级。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22、红孩儿妖是唐僧与悟空的心火

离开了乌鸡国,师徒几个晓行夜宿又来到了一个高山峻岭,此山唤做六百里钻头号山。有一个红孩儿妖魔,神通广大,专等唐僧。

话说当那妖魔出现在悟空头顶上时,是一团火云,恐怕是悟空的心头之火吧。行者大惊,走近前把唐僧撮着脚,推下马来,过了一会,红云散了,又让唐僧上马。妖精变做七岁儿童吊在树上直喊救命,想引诱唐僧上当,但是在悟空的督促下,师徒一行并不上当,继续前行。妖精见计不成又纵上云头,悟空又把唐僧撮着脚扔下马,这老和尚倒是很耐摔,换了普通人,不摔断了脖子,也要摔个脑震荡。这一连两次,让唐僧吃个倒栽葱,也激起了他的火气。唐僧怒道:“这个泼猴,十分弄我!正当有妖魔处却说无事;似这般清平之所,却又恐吓我,不时的嚷道有什妖精。虚多实少,不管轻重,将我撮着脚,摔下马来,如今却解说什么过路的妖精。假若跌伤了我,却也过意不去!这等,这等!”行者道:“师父莫怪,若是跌伤了您的手足,却还好医治;若是被妖精捞了去,却何处跟寻?”唐僧大怒,哏哏的,要念紧箍儿咒,却是沙僧苦劝,只得上马又行。说实话,有他齐天大圣护在身边,哪个妖精能把师父捞了去,往往妖精们想要捞唐僧,先要设法调开孙悟空才行。也就是说,孙悟空跌唐僧这两下子,恐怕还真有点发泄怨气的意思,因为前番在乌鸡国,唐僧的自私也让他憋了一肚子火,他可不是个喜欢忍气吞声的。师徒两个有点一擦就着的感觉,幸亏有沙僧这个和事佬。

终于还是没有躲过妖精的纠缠,唐僧把红孩儿从树上救了下来,这妖精非要悟空驮着,悟空哪里是个好耍的,看看离师父远了,便打算摔那妖怪,谁知妖怪先料到了,一个解尸法,跳到空里。书中写道:猴王发怒,抓过他来,往那路旁边赖石头上滑辣的一掼,将尸骸掼的象个肉饼一般,还恐他又无礼,索性将四肢扯下,丢在路两边,俱粉碎了。
话说他怎么这么狠?恐怕真是心里的怒火无处发泄。此时的悟空恢复了猴王的本性,有些妖气了。也不要说悟空太残忍,我估计他知道那妖精已经用解尸法逃脱了,留下的只是空壳,就象蝉蜕。

妖精终于弄风摄走了唐僧。行者道:“兄弟们,我等自此就该散了!”这话本是猪八戒的口头禅,悟空说出这样话来,他对唐僧恐怕是非常失望了。

唐僧被红孩儿剥了衣服,四马攒蹄捆在那里,准备洗刷了蒸吃,真是又难看又难受,我有些疑心就连作者都对唐僧十分的有意见了。

还是沙僧的一席话让行者打消了散伙的念头,师徒几个齐心去救师父。

孙悟空被三昧真火烧得急火攻心,差点死掉。他修炼了那么多年道术,炼就的长生不老身,再不说别的,老君的仙丹也吃了有一把,更不要说那蟠桃吃了无数,还有人参果等等,都是延年益寿的东西,更到阎罗殿里连名字都销了,怎么那么容易就死呢?可知心若死了,一切都死了,就算是修炼的万亿年不坏的金身也是没有意义的。这几个章回处处是火,都是心头火惹出来的。

最后,观音菩萨引来了南海之水才降住了火魔,熄灭了这熊熊的烈火。我一开始感到奇怪,因为菩萨降妖的过程中并没有用到水,那她引来南海之水到底干什么用呢?也许只是抽相的表达,她灭的是唐僧与悟空的心火。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23、唐僧取经路上遇到的第一泼妖怪有什么意义

唐僧将要离开时,寺里的和尚们有的说西天路上水远山高,有的说路多虎豹,有的说岭峻陡崖难度,也有的说毒魔狠怪难降。三藏钳口不言,但以手指自心,点头几度。众僧问:法师点头者,何也?三藏答曰: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

可是,他这一路西行遇着了多少魔障?是否都是他自己的心中之魔?且看他出关以后遇到的第一个魔障是什么?

书上说,这长老心忙(心忙也是心魔罢),太起早了。四更即起行,行了数十里路,遇见一山岭,山岭崎岖难行。唐僧正在疑思,忽然失足,三人连马都跌落坑中。后被一伙妖怪揪了上去,上座一魔王,称寅将军,是个老虎精,接着又来了一个熊怪和牛怪,称做熊山君、特处士。这三个妖怪没见有啥特殊身份,不象有背景的,也没看出有多大本事,然而,他们却是西天路上最令唐僧恐惧的一伙妖精,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当着唐僧的面吃了他的两个随从。书上写的吃人过程和场面非常细。

魔王领诺,即呼左右,将二从者剖腹剜心,剁碎其尸,将首级与心肝奉献二客,将四肢自食,其余骨肉分给各妖。只听得啯啅之声,真似虎啖羊羔,霎时食尽。把一个长老几乎唬死。这种情景没被吓死,真的都算心理素质强大了,向来认为唐僧胆小怕事,看来也有些误会,怕死是人之常情,能撑得住就行。没有一点基本的心理素质,怎么上得了西天,取得了真经。彼时的唐僧还未收到孙悟空做徒弟,没人能替他降妖除怪,然而,那三个妖怪至天亮时却自己散了,让人觉得象是做了一场恶梦。

唐僧昏昏沉沉正不知如何,突然来了一老人,救下了他。老人一边安慰他,一边告诉他不要害怕,要坚持下去,路上自会有人相助。这老人原来是太白金星,临走时给唐僧留下一个简帖: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要艰难报怨经。这就算给唐僧暂时吃了一颗定心丸,要不然很难说他还有没有勇气继续走下去。太白金星是天生的和事佬,他最擅长的是把大事化小,把坏事化好,看起来很严重的事情往往经他一摆布,好象就没有那么严重了,有些很尖锐的矛盾也能被他抚平了。就象当初招安孙悟空,哄的悟空做了个弼马温,后来又去游说,哄得悟空上天做了个齐天大圣,虽然后来被孙悟空又大闹了天宫,这不能说是太白金星失策,而是悟空实在太不省心。

太白金星救回唐僧,不管是他人授意,还是自己的意思,但对唐僧来说就是大棒加葫萝卜,一方面恐吓,让他务必引起重视,另一方面又善加安抚,让他不用太惧怕,自有人帮他,把取经事业坚持下去。这其实是说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必须要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足够的重视,不能看的太轻,如战争中不能轻敌,轻视敌人很容易招致失败。第二也不能畏惧,畏惧会令人不攻自败。取经大事若不能满足这两个条件肯定是不行的。

这第一难实际上起的是个恐吓的作用,因为唐僧把取经事宜看得太容易了些,记得唐太宗送别唐僧时,曾问:这一去,到西天,几时可回?唐僧说:只在三年,径回上国。而实际上他的取经过程用了十七年。太宗临别时撮了一些土弹入酒中,让唐僧饮,唐僧不解,太宗道:日久年深,山遥路远,御弟可进此酒:宁恋本乡一捻土,莫爱他乡万两金。可见唐太宗知道取经不是易事,这个开国皇帝是什么事都经过的,而唐僧其实没有经过真正的磨难,只所以把唐僧的身世搞的比较复杂,就是因为取经大事,怎么能让个傻白甜去呢?唐太宗知道取经非易事,但并不说破,因为无论有多难都须自己去经历才是。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24、牛魔王是孙悟空庞大的自我

在西天众妖魔里,牛魔王应该算得上是很厉害的一个了。为了降伏他不但玉帝派来天兵天将,更有佛祖派来的各路金刚,六丁六甲、五方揭谛,众神齐聚方制服了他。

论说难制服的妖怪里还有太上老君派下界的兕牛怪,小雷音寺的黄眉老佛,但这两个妖怪都是有背景的,他们只所以取胜主要靠的也是主人的宝贝而不是自家的本事。牛魔王没有背景,靠的全是自家本领。然而,他本领虽大却没有伤生造恶的迹象,甚至压根没有想过要吃唐僧肉的想法,仅仅因为孙悟空借芭蕉扇惹出了风波,这在众妖魔中也是绝无仅有的。

牛魔王的本领有多大?他和孙悟空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他会七十二变,使的兵器是一条混铁棒。猴儿耍棒天经地义,老牛也耍起了棒子,真有些让人啼笑皆非,总之颇有些违合之感。后来他又使起了剑,这倒更象是他的武器。

在翠云山上牛魔王变成一只大白牛,当时哪吒太子跳上牛背用斩妖剑砍下其头,随即又长出一个头来,砍了十几剑,他也长了十几次头。这种把戏孙悟空不知玩了多少回,何其相似呢!

他有一个坐骑叫避水金睛兽,他曾骑着它赴万圣龙王的宴会。除了菩萨、天神,妖怪中自己有坐骑的也绝无仅有,甚至菩萨、天神也未必个个都有坐骑。所以说这牛魔王实在是牛叉,也许是因为他有钱,坐骑不知道是不是买来的?而且他那个坐骑还有特殊功能,单听那名号就够响亮的,象我们现在的宝马车。问题是他的坐骑为什么叫做金睛兽呢?叫什么不可以?西游世界里除了孙悟空是在太上老君的八卦炉里炼出来的火眼金睛,还有什么配得上”金睛”二字?他的坐骑凭什么叫“金睛兽”?偏偏重了悟空的讳。巧合如此之多?而且这个所谓的金睛兽却并没有“火眼金睛”的功能,因为悟空变成牛魔王的样子骑走他时,他完全不能辨认真假,是个连主子都认不清的睁眼瞎。要不然就是孙悟空本来就是他的主人。

如果以上只能叫做巧合的话,那么孙悟空自己更说出了一句惊人之语,他刚从罗刹女那里骗来的扇子又被牛魔王骗了回去,后来遇见八戒土地等时说了一席话:自到西方无对头,牛王本是心猿变。今番正好会源流,断要相持借宝扇。“自到西方无对头,牛王本是心猿变”这句话象不象我们现在说的:我们最大的对手是我们自己呢!

而且牛魔王显象是个大白牛,书上说:头如峻岭,眼若闪光,两只角似两座铁塔,牙排利刃。连头至尾,有千余丈长短,自蹄至背,有八百丈高下。看样子也有半个山头那样大了。一般的妖怪显了本象也不过是个普通兽类,为什么单单牛魔王的本相会如此之大?更奇怪的是牛魔王既已显出了本相,那托塔天王为什么还要用照妖镜照他?但却并没有说照出了什么来?不会是照出来一只猴子吧!

由以上得出结论:牛魔王是孙悟空庞大的自我的幻相。孙悟空向来是很自大的,他从未把谁放在眼里,上至玉帝、天宫众神,下至他的两个师弟。他以为天下他最大,且不说远的,就这唐僧取经仿佛离了他就不行。他常说的口头禅是:离了俺老孙,你到不得西天,取不得真经。他的自我太膨胀了。这一回灭的恰恰是孙悟空的骄气,那八百里火焰山也是他自己的嚣张气焰。这一回过后,你会发现孙悟空突然变了个人似的,的确不象以前那样张狂了。而且火焰山过后接连两个回目,你会发现孙悟空出的力少了,猪八戒出的力多了。

第六十二回、六十三回降九头虫妖时,的确主要是八戒在出力,孙悟空甚至破天荒的说出了有些怕九头虫的话来,以前他什么时候还说过一个怕字。第六十四回过荆棘岭,第六十七回的稀柿胡同,也都是猪八戒在出力,孙悟空基本帮不上忙了。这仿佛是在讲一种团队合作的精神,人不能太自以为是,太自我中心。你有你的本事,别人也有别人的能耐。或许你的本事大一些,但不代表别人就没有用。每个人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取长补短,互相扶持,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队友之间要相互协作,彼此友爱,勠力同心,才能取得真经,用现在的话说,团队才能取得成绩,获得成功。团队的成绩也是个人的成绩,团队的成功也是个人的成功。所以,《西游记》最后的结果是师徒五个都修成了正果。

过了火焰山之后,孙悟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在前面也说过《西游记》写的其实是一个人由生到死的过程,那么从这个道理上讲,书写到六十回已经过了一半,也意味着人已至中年,消磨掉了年轻时的锐气,面对人生开始惶惑了。人说四十不惑不知是个什么道理,我倒是觉得人到了四十岁才真正开始惶惑,尤其是当你看懂了一些人生真相而又无能为力时,哪能不惶惑呢?想当年诸葛亮刚出山时,也是踌躇满志,以为是天下就在他囊中了。等到五十岁知天命的时候,方知回天无力。网络上也有一句流行语:人到中年开始认怂了。但是,罗曼罗兰说过: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我想这可能也是《西游记》要表达的主题之一。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25、乖滑的西海龙王

离开了火云洞,唐僧师徒又行了一个多月,遇到一条黑水河。黑浪滔滔,马不能进,人不能过。师徒几个正在发愁,来了一个稍公,棹下一只小船儿来。船小只能渡两个人。猪八戒立即使起了心术,要躲懒讨乖。不得不承认蠢人有时候比聪明人心眼儿还多。八戒道:“悟净,你与大哥在这边看着行李与马匹,等我保师父先过去,却再来渡马。教大哥跳过去罢。”沙僧倒没有答话,行者点头道:“你说的是。”行者怎么也变的乖了?

话说,猪八戒的这点心眼,孙悟空会不知道吗?他为什么不戳破反而轻易应允了他?实在是因为他已经看出那艄公是有问题的了,果然,行到河心突然刮起了一阵昏天黑地的狂风,船沉了。孙悟空既然看出艄公是有问题的,为什么不早说?为什么还让唐僧和八戒乘船过去?因为他和唐僧的矛盾还没有化解,只是暂时灭了火气。还因为唐僧一向偏爱猪八戒,不认得他的一点好处,所以,心意疏懒,乐得装糊涂。这一段的隐喻是猪八戒偷奸耍猾,自然是要受到惩罚的。

后来,黑水河神告诉孙悟空,原来这河里果然有个妖怪,占了他的黑水河神府。他到海内去告,原来西海龙王是妖怪的母舅,不准他的状子,还教他让给妖怪住。这一段影射现实社会了,无论古代还是现当代,这种事恐怕还真不少见,也算得上黑恶势力了,那西海龙王算得上保护伞了吧!纵容自己外甥非法霸占别人的府宅,并行凶作恶,而且他霸占的还不是普通民宅,河神虽然官不大,好歹是个神,也是体制内的神仙,他可以想赶走就赶走了。西海龙王既然敢这么做,想必是有法律的空子可以钻,玉帝也并不是能明察秋毫的。

再后来,孙悟空直找到西海龙宫,那龙王即领众水族出宫迎接,殷勤备至。等到孙悟空说明来由,西海龙王又是另一番说辞。他说,他本来是让外甥在黑水河修心养性,谁知他伤生造孽,又冲撞了大圣。转的多快呀!见到不同的人是不同的说辞,问题是他外甥修心养性凭什么要占人家地盘。这西海龙王简直乖滑的很,你不得不承认乖滑的人总有空子可钻,不是钻法律的空子就是钻人情的空子。孙悟空也是个耳根子软的,人家态度好,转的快,就说是“贤父子”,总之被人捧着、敬着、马屁拍着的感觉就是好,西海龙王大概也是认准了孙悟空的这个毛病。幸好他也不是执法人员,只是个过路神,要不然还有徇私的嫌疑。中国人从古至今最不能忽视的就是人情,你看看四大名著哪一本不是充满了人情世故,这也是中国文学与西方文学最大的不同,也算一大特色。人情比天大。

再后来,龙王派太子摩昂领水兵去拿妖,悟空还直夸龙王父子为贤父子。有那么贤吗?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是,这一难本来就是观音菩萨让西海龙王在此设的一障,考验唐僧师徒,主要考验什么呢?也许主要考验的是他们师徒够不够团结?果然暴露出来了他们的问题:唐僧与悟空依然有矛盾,八戒爱偷懒、心眼多,孙悟空嫉妒猪八戒。

楼主:一样秋花  时间:2020-06-10 17:53:48
26、猪八戒为什么不跟乌巢禅师?

唐僧收了猪八戒以后经过一个浮屠山,山里有一个乌巢禅师,顾名思义他住在树上类似鸟巢的住所。猪八戒说乌巢禅师曾经劝他一起修行,但显然八戒是拒绝了。为什么他拒绝了乌巢禅师却听从了观音菩萨?其实不难理解,观音菩萨给他提供的机会更好,他会有更光明的前途,也就是说猪八戒在福陵山并不是真的想一世为妖,只不过他在等更好的机会而已,他是待价而沽。从这里也能看出,猪八戒可不象他表面上看起来那样蠢笨,他很有心思的。永远不要小看一个外表蠢笨的人,自古都有“扮猪吃虎”的说法。

那么乌巢禅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他在《西游记》人物谱里是个什么样的角色,有什么样的地位?为什么猪八戒不愿意跟他,为什么跟他就没有前途呢?

首先,跟着什么样的人才能有前途呢?没错,有权有势的人。你指望一个穷困潦倒又无权势的人给你前途,那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他能给你前途自己又怎么会那么潦倒呢?乌巢禅师其实就是一个相当困窘的人,既无钱也无权。佛教虽然讲世法平等,但在《西游记》这个小说里佛、菩萨等其实都代表的是一种权利,是有鲜明的等级的。如来佛祖稳居灵山,四大菩萨皆有道场,而这个乌巢禅师只住个鸟巢。有人认为他住在树上也证明他的道行和法力,我以为言过其实,恰恰相反,影射的正是他的穷困和潦倒,别人有地盘有庄院有别墅,他连一个象样的房子都没有,根本没有落脚之地,那个鸟巢影射的是寒舍草屋,说到底他是一位寒士。清高自尊往往是清寒之士的特点,所以乌巢禅师称八戒是黑猪精称孙悟空是老石猴,其时是通过贬低别人来守护自尊。而且他一开始就装作不认识向来自以为是的孙悟空也是为了打压孙悟空的骄气。孙悟空果然十分气愤,反倒是猪八戒看得比较开。

悟空要打乌巢禅师,他腾空而起,身下升起千重莲花万层祥云,这也不能说他法力有多高,在《西游记》里好人都是祥云笼罩的,并不稀奇,这最多只能证明他是个好人,尚不能证明他有多高的法力和道行。也有人说孙悟空用金箍棒都不能伤到他的巢穴,是不是可以证明他法力无边?如果你以为悟空真的要打乌巢禅师那就大错特错了,他固然是好大喜功,爱面子,但绝不至于那么小家子气,不过是做做样子,发泄发泄而已。事实上他是能理解乌巢禅师的,这么做表面上看是无礼,实际上他保全了乌巢禅师的面子和尊严。

而唐僧师徒都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打个比方,就象现在的一些用人单位常常会把一些年轻有上升空间的领导干部下放基层,目的多半是为了锻炼之后用于提拔。也有一些真的是因为有了过失被下放的,但如果下放期间表现突出能知悔改,也有被重新重用的可能。唐僧师徒属于后一种,他们都是因为有了过失被贬下来的,想要有更好的前途,那就只能悔过自新,做好领导安排的事了。而乌巢禅师想要猪八戒跟他一起修行,实际上是有些想挖角的意思,他想找一个能帮他的人,让他能脱离窘迫的处境。可别小看猪八戒,他有背景又有本事。可惜有本事的人也想找更好的发展空间,所以猪八戒拒绝了乌巢禅师。连猪八戒都不愿意跟他,那孙悟空更不能想了,他多半是有些失落,所以才说猪八戒是黑猪精,孙悟空是老石猴,不过是维护自己可怜的自尊罢了。

该怎么理解乌巢禅师呢?可以认为他是那种“安贫乐道”者,但也不全是,因为他也想摆脱窘迫的处境,在功利的社会里想要保持“安贫乐道”是需要很强的意志力的。想必乌巢禅师的《心经》正是在这困窘的生存处境中得出的修心秘诀,否则靠什么支撑下去呢?在这个世界上拥有权利的人毕竟是少数,而我们大多数普通人谁敢说自己没有过窘迫的时候?当我们窘迫的时候要靠什么支撑下去呢?虽然乌巢禅师十分潦倒,但是如果你看轻了他那就是你的错了,你有没有发现在《西游记》里《心经》其实贯穿了全书。每每到了一险峻之处,唐僧害怕时,悟空总是说“师父,你忘了乌巢禅师的心经了吗?”孙悟空屡次三番用《心经》来教导他的师父,这个猴子,别看他凶巴巴要打乌巢禅师,其实他比谁都更懂得《心经》的好处,也比谁都明白乌巢禅师的不易,想必也是在取经的磨难中渐渐领悟到的。

最后,用儒家的一句经典来总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我一直都觉得《西游记》是借佛教的故事在讲儒家的道理。

楼主:一样秋花

字数:3502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7-08-14 05:14:32

更新时间:2020-06-10 17:53:48

评论数:2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