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岁月风尘:跟妈妈算账!

岁月风尘:跟妈妈算账!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岁月风尘:跟妈妈算账!

原创:钟健夫


(本文作者钟健夫60岁生日与岳母合影)

导读
衰老之风吹走了女儿的名字
一张床,新婚时嫌大,年老时嫌小
老夫老妻的最佳距离是一间房
老人与儿女最佳距离是一碗热汤
——送去一碗热汤,不凉
八十老人的全球视野




岁月如风,吹乱了大脑的记忆,于是妈妈找我们算账。
妈妈是我的岳母,80多岁了,记忆力慢慢衰退,她怕欠孩子菜钱,天天找我们算账。每天吃完晚饭,算账便开始了。这账该如何算?后面再说。
我一直在思考:记忆究竟是什么?什么事物可以类比人脑的记忆?


(岳母曹密娣,文革时改为曹力洪, 1959年广州市幼儿师范学校毕业 )


(岳母的广东省中等学校毕业证书。那时读上专科学校的人不多,相当于今天的大学生了)



(妈妈有两部老人手机,经常打不通。她不理解手机付账:人民币怎么能塞进手机里?)



一、反复“挂断”的手机


老人手机,简易操作。
可是我昨天才教她怎么用手机,她今天又忘了。
我亲自示范,告诉她,打电话时不要按“挂断”,否则什么也听不到。第二天她又按了“挂断”,还问我们:为何不接电话?
你拔通了电话,然后自己立即“挂断”,别人当然不能跟你通话。我说。
妈妈似乎明白了,另一个问题又冒出来:既然我拔通了电话,为什么又显示“挂断”?
我解释说:屏幕下方小字显示“挂断”,是让你不小心拔错号码时,可以立即点“挂断”。
我没有拔错号码。她争辩说,我拔的号码是对的。
我是说,假如你拔错号码了,这只是假如。
为何要假如?妈妈不明白。
比如,你想打电话给钟洁玲,却拔通了钟珊的电话,你发现错了,可以按“挂断”。我耐心解释。
我打电话给钟洁玲,没有拔错号码。妈妈坚持说。
既然你没有拔错,为什么要“挂断”?
我拔对了,它为什么显示“挂断”?她又回到前面。
因为老人手机设计者考虑到,老人家糊涂,常常拔错电话,所以加一个“挂断”功能。我继续解释。
我没有拔错电话。妈妈继续强调。
我要崩溃了。
老人手机的使用方法,我教了她五六天,并针对她容易出错的地方,写了简易的使用说明,记在她的本子上。


(我们头脑中,往事如沙,日积月累,成了记忆沙丘)



(想当年,我们每年全家出游。有一日到了故宫,婴儿车上的儿子睡着了)



(到了长城,儿子嫌鞋子碍事,赤脚直奔山顶。外公跟不上,游客笑了)



(儿子长成少年,出国旅游,专门负责搀扶外公)



二、人生是沉积的沙丘


往事如沙,人生就是沉积的沙丘。
岁月风尘刮过来,沉淀之后,就是我们的记忆。沉积多了,变成沙丘。
青春不解风尘,日积月累,记忆沙丘逐渐增高,到了壮年,规模宏大,最为壮观。
壮年之后慢慢衰老,和风岁月,吹走了人生之丘的表层沙粒。直至老年,岁月无情,狂风劲吹,往事之沙被层层刮走,大脑荒芜平坦,令老人健忘,失忆。


(往事如沙,沉积在大脑中)

我们外出美食漫游,叫滴滴回家。路过员村路口,妈妈会说:那时——我每天坐公交车经过员村,去化工厂上班。
她的“那时”,是指50年前,她重复说过N次了。
经过南医三院路口,她会N+1次说,这条路,是我们参加集体劳动修的。那是60年前的事了。
越是久远的事,妈妈越是记忆清楚。而昨天发生的事情,她可能已经忘了。
陈年往事,尘封于沙丘底部,不易被时光吹走。新鲜事物落在沙丘表面,衰老之风劲吹,顿时不见踪影,底部的陈年往事立即呈现出来。
所以她不断说,反复说的,都是半个世纪之前的事物。


(印度洋上,游船中的岳父、岳母也是自有恋爱,老了,相互间有了距离)

最可气的是,岳父生前,钟洁玲常伴左右,老人家竟然忘了女儿叫什么名字。我们偏要考考他,指着钟洁玲问:她是谁?
记忆之丘荒芜平坦,女儿的名字如昨日流沙,渺无踪影。他脸上保持着微笑,脑中却一片空白,很不好意思:眼前这么熟悉、这么亲切的人,竟然是谁呢?
岳父失忆后进过老人医院。彼时,有清远的亲戚过来,我们问,这是谁?他说焕容。换一个,他说燕金。再换一个,他说油哥仔。连乡下多年未见的亲戚,他全都叫得出名来。
女儿钟洁玲笑问:我是谁?我叫什么名字?
老岳父无言,微笑,很不好意思。
岁月无情,他的记忆沙丘只剩下几粒往事了。


(岁月无情,钟洁玲一直在父亲身边生活,还带他周游世界,老人最后连女儿的名字都忘了)

我母亲临走时,为了不让她牵挂精神分裂的儿子英夫——文革时遭受迫害所致,我不断在她耳边说,一切都安排好了,放心吧!
阿弥陀佛的梵音,在母亲耳边持续播放,奇迹出现了。
母亲最后的时日,发出婴儿般的声音。她用婴儿般娇弱的嗓音跟我交流,仿佛我是母亲,她才是孩子。
无情岁月,吹尽风尘,令她复归婴儿。
母亲生前,我因为在外地工作,远离故乡,很少陪她。这是我毕生的遗憾!
我的父母走了,岳父也走了,现在家中只剩一宝:岳母。
我们应当细心陪护。



(为了防止岳母大脑衰退,我们给她买了地球仪和中国地图。看完新闻,就让她找找新闻里的地名)



三、八十老人的全球视野


岳父走时,岳母的记忆力还算不错。
为了防止她大脑退化,我们想到一种办法——让她关心国家大事和全球大事。
我们买了一幅中国地图,正正经经贴在妈妈的客厅墙上。再买一个地球仪,放在中国地图下面,希望老人家心怀祖国,放眼世界。
地球仪和地图上的字太小了,怕她看不见,我们给她买一个放大镜,带灯的。想看全球任何一个地方,放大镜,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我们给她买的放大镜,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我们希望她看电视时,新闻里提到的地名,都在上面找一找。
我在《为什么要尽早带父母去旅游》中,介绍了我们带岳父岳母游遍中国,还去过世界上许多国家。现在,我们希望老人家在地图和地球仪上,重游一遍。
万事起头难,防止大脑衰老的训练开始了。
我们从她最熟悉、最关心的事物开始,对她说:你爸当年将你抛下,漂洋过海闯世界,去了秘鲁。你在地球仪上找找,秘鲁在哪里?
老人家转动着地球仪,不知所措。妈妈幼师中专毕业,是个高级教师,原本有的地理知识,不知不觉不见了。


(毕业证背后,是岳母当年的课程表和成绩单,20多门课,差不多忘光了)

岁月岂止如风,简直如贼,她年轻时努力学来的知识,被悄无声息地偷走了。
我只好从头讲起,世界分多少个洲,秘鲁在南美洲。当我帮她找到地球仪上的秘鲁时,她眼前浮现的,是70多年前父亲走过的全球化之路。


(我帮岳母找到秘鲁。她爸爸早年飘洋过海,到了南美的秘鲁。)

妈妈的老家,广州白云区人和镇下坑村。人和的名字非常好,天时地利人和。人和镇有一种奇特的传统,几乎每家每户的年轻男性都要漂洋过海闯世界。


(男人出国闯世界去了,妇女和儿童留守下坑村。右二是岳母的妈妈)

有一年,岳母接到电话,说秘鲁有位老亲戚要回广州,有4袋行李,请她通知人和的亲人,派车去机场接。
90多岁的老华侨,结婚不久去了秘鲁。新婚妻子留在乡下,生儿子,守活寡,直至老死,再也没见过丈夫。
现在老华侨终于回家了,还带有4袋行李。从未见过面的儿子和孙子想,我们也这么想:老爷子在外打拼了一辈子,应携带大批财物回家吧?
老华侨坐在轮椅上,由空姐陪护送下机。望眼欲穿的4袋行李,原来是超市购物那种塑料袋,里面装满老人的旧衣服。
你不能说他身无分文。老人的孙子对我们说,他身上有30万秘鲁旧币,折合人民币4元。
年轻时漂洋过海闯世界,风蚀残年、贫困潦倒才回家,故事传遍了人和镇,却吓不住年轻人。村里的年轻人仍然前赴后继闯荡全球。
这就是人和的传统。
人生无常,或许老华侨遭遇不测,无颜见故乡亲人,直至年老体弱,不得不落叶归根。



(钟洁玲(中)与外公(右一)及父母、姐姐。这位外公,钟洁玲说像老布什?)

岳母的爸爸好多了,大约在她六七岁的时候,曾回过家乡。
钟洁玲拿出老照片,说外公像老布什。我仔细端详,有点像,反正像外国人。
下坑村的村民,有的人看起来,确实如黄皮肤的西洋人,令人不解。
去年我们陪妈妈看祖屋,发现有户村民,两个孩子,完全像黑人——外企工作的女性村民,与黑人高管结婚生的。
黑人高管有文化,深谙中国民俗,做人做事,非常圆通,充分体现了“人和”的意义——不同文化和人种的因缘和合。他们有个孩子,是专门跑到美国去生的,承接了“人和”的传统。
此事不宜让特朗普知道,他会很生气。


(钟洁玲与下坑村土生土长的中国黑人)



(钟珊与下坑村的美国孩子——母亲跑到美国去生下她。特朗普知道了可能很生气)

岳母回忆:她爸爸当年回乡,她正蹲在家中天井拔鸡毛——准备筵席迎接爸爸。有人说,你爸爸回来了。她抬头,只见爸爸牵着一个名叫阿珍的小女孩,非常亲密地走进来。她呆呆地站起来,手足无措,根本不敢叫爸爸。
阿珍是谁?我不明白。
阿珍是容波的女儿,妈妈说。容波跟爸爸一起去了秘鲁,阿珍是在秘鲁出生的。
为什么阿珍在秘鲁出生?
妈妈解释不了,潜意识里只有精神创伤的画面:爸爸亲密地牵着阿珍的手回家,从秘鲁到香港,又从香港到广州,再到人和镇下坑村,“一带一路”,令她毕生无法忘怀!
她多么渴望——爸爸牵的是自己的手,而不是阿珍的。
在人生的记忆深处,在潜意识里,总会有一些沉重的砾石或巨石。它们由精神创伤凝结而成,任你狂风暴雨,永远纹丝不动。
人的自我意识,就是围绕这些坚硬沉重的创伤建构的。



(钟洁玲当年为张承志编辑出版的《心灵史》,非常有名,其实就是某一群体的创伤史)



(我当年写作出版的《一个精神病医生的手记》,原名《一千万孤独的灵魂》,非常失败,还与惊天大案有关,给我带来终生的创伤。此书稿与张承志的《心灵史》当年同时出现在花城出版社编辑手里,结果相反,我的书不能出版,后被推荐到海南出版社出版,书商不经我的同意,改名书名,删除学术内容。这是天命)

实际上,现代民族国家的意识或精神,都是围绕诸如“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五四运动”“抗日战争”等重大创伤建构的。
国家元首访问,常常去他国烈士碑敬献花圈,抚慰人家的精神创伤,以示友好。



(岳母说,爸爸耽误了去秘鲁的航班,回乡接走第三任妻子,到香港定居,生下一批可爱的弟弟妹妹)

钟洁玲说,外公不是风烛残年、贫困潦倒才回家。外公回乡多次。
解放前,外公曾带钱财回来,在花县开了一家布铺。后遭土匪打劫,破产了,外公只好再次出国打拼。
妈妈说,爸爸有过三个老婆。
她自己是大老婆生的,还有一个哥哥,小小就夭折了。爸爸给她起名密娣,是希望她这个女儿,带一批弟弟到人间。可是她的亲妈死得早,爸爸没有儿子,于是娶第二个老婆。第二个老婆对我很好,妈妈说,但没有生育能力,自己走了。
爸爸娶了第三个老婆,准备重返秘鲁,去香港转机时误了航班。爸爸干脆不走了,回乡接老婆,到香港永久定居,给自己生了一批可爱的弟弟妹妹,从此不再孤单。



(妈妈与香港的亲人常有往来,和睦融洽)



(2018年1月6日,妈妈生日,香港亲戚过来团聚)

50多年来,妈妈从广州城到下坑村,来回奔波,细心呵护祖屋。她坦荡无私,自作主张,未经香港妹妹们同意,要将祖屋产权转到弟弟们名下。
十几年过去了,弟弟们无法出示合法文件,证明自己是父亲的儿子,转名失败。



(祖屋留影。右边抱孩子的亲戚,像外国人)



(有一处祖屋年久失修,成了危房)

有一处祖屋年久失修,成了危房。大家合计,出资重建,想多建几层,万一拆迁,也有赔偿。七个兄弟姐妹,六个签了,一个没签,此事即泡汤。
人和?天时地利人不和。不过,对我们来说,也许是件好事。



(我曾经写过《真正人生从五十开始: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一书,误以为50岁以后,可以为自己活着了。实际上我一直为别人活着,为名老中医编写健康图书)

我曾经写过一本书《真正人生从五十开始:五十到一百的人生规划》。此书受日本101岁佛学大师松原泰道的启发而写,以为50岁以后,我可以为自己活着了。实际上,我一直为别人活着,为名老中医编写健康图书。
终于到了60岁,退休了,我该为自己活着,为自己写作了。若为妈妈修建祖屋,要出钱出力,退休后的人生可能掉进下坑村。


(几乎每个周末,我们都带妈妈去美食漫游。我是她的第二支拐杖。老人扶你,不是你扶老人。她腿脚虽然软弱,手却很有力)



(在泰国,儿子和导游扶岳父,如同绑架,钟洁玲丝毫不察。如今外孙和外孙女,身强力壮,两人架起外婆便走。老人顿感不适,要求换第二支拐杖——扶我的手)



(带妈妈到广州东塔K11美食漫游,她特别开心,记住了头上有111层)



四、老人弹琴,练指健脑

十指连脑,老人常动十指,有利于大脑健康。
我们给妈妈买了一把电子琴,希望她天天弹琴,活动十指,防止大脑衰退。
当年我们热恋时,我去女朋友家,见岳母手里拿一支笔,嘴里哼哼有声,然后在纸上写写划划。
我问她做什么。
写一首歌,岳母说,给我们幼儿园的孩子唱。4句歌词都写好了,前2句已经谱上调,第3句和第4句应当怎么唱呢,岳母正在为难。


(岳母有多个终身教育奖)

她这儿歌非常简单,只有4句歌词,用“起承转合”结构就行,现在“起承”有了,只剩“转合”。
我帮你写。我想在未来岳母面前露一手。
我们海洋大学珍珠养殖专业非常有名。虽然我学的是船舶动力装置,却酷爱文艺,曾为学校的小舞剧《珍珠啊,珠珍!》作过曲,节目荣获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优秀奖。
岳母未完成的儿歌,被我三两下谱完。
此事老人家全忘了,她不知道自己曾经会创作儿歌。


(今日岳母弹琴,神奇地将几首歌曲拼接弹奏,是真正的“创作”!)

不过,今日老母弹琴,那才是真正的“创作”!天下歌曲,任你有多少种曲调,多少种节拍,她只用一种曲调,全都改成2/4的进行曲。
岳母最初弹琴,嗑嗑吧吧,断断续续。
后来终于流畅了,又变成几首歌曲连弹,无缝链接。前一曲刚结束,你还没有回过神来,她已经弹下一首了,可谓行云流水,中间没有丝毫停顿。
我想起精神分裂的哥哥英夫拉小提琴,也是几首歌曲串一起连奏,没有丝毫停顿,无缝链接,行云流水。
精神分裂患者的大脑与正常人衰老后的大脑,是一样的吗?



(母亲照顾精神分裂的英夫,非常出色。英夫可以像正常人一样四处走动。英夫拉小提琴,也是多首歌曲连奏,无缝链接,行云流水)

我认为岳母比英夫更了不起。一首歌曲的开头,她可以先弹“红星闪闪”,中间突然变成“祝你生日快乐”,结尾时又变成“红星闪闪”,把我笑翻了。
想当年,岳母演奏脚踏风琴,右手弹主旋律,左右弹伴奏,顺畅,自信。
有一天幼儿园放假,她打开大铁门,带我们参观。那一排排的小手巾、小饭碗和小凳子,还有墙上的涂鸦,特萌,特好玩。课室有一台脚踏风琴,妈妈表演一下,很自信,很顺畅。
老人家早忘了自己曾经会弹脚踏风琴,还会手风琴。
母亲生前,每隔两个月左右,岳母一定会去邮局,替我寄钱回兴宁老家。有时我忘了,或在节假日,岳母会提醒我,快寄钱回家。岳父失忆前,偶尔也会提醒我。
虽然每次寄给母亲的钱不多,但岳母二十年来持续不懈替我尽孝,自然而然,在我的心灵深处,两位母亲连成一体,情感也融为一体。



(母亲生前,经常求佛赐福,希望英夫尽快娶一个老婆,万一自己离世,英夫有人照顾)

母亲走后,麻烦大了,精神分裂的英夫谁来照看?谁给英夫定期服药?万一英夫发作,弄出公共安全事件,对社会和我们兄弟姐妹都不好。
我在母亲走时夸下海口,说一切都安排好了,放心吧!我是看她一辈子受苦受难,从未享福,怕她牵挂英夫无人照看,不愿往生西方净土,才这样说。
母亲真的走了,她心灵中最后一块巨石被我搬走,却压在姐姐小懿身上——姐姐扛起了照顾英夫的责任!
我人在他乡,只能定期寄钱给姐姐,让她请人照顾英夫。


(姐姐小懿年轻的时候,无法预料有一天会接母亲的班,照顾英夫。我从母亲和姐姐身上,看到中国女性的伟大)

岳母继续上邮局,帮我寄钱回家。我将精神分裂的英夫,当成母亲在世的化身,岳母也这么想。有时我忘了寄钱,她又提醒我,快寄钱回家。
母亲生前,我从未请她到广州自己家里,吃一顿广府美食,过一天安乐日子。母亲不愿来,是怕英夫无人照看。我又不敢将母亲和英夫一起带到广州。广州是个花花世界,万一精神病人走失了,或搞出事来,谁负责?
英夫后来遭遇车祸离世,这是天命。姐姐终于没有重演母亲的悲剧,解脱了。



(妈妈返老还童,我们买小公仔逗她开心)



五、一碗热汤与妈妈算账

亲人之间,有一个最佳距离,且因岁月而变。
同样一张床,新婚夫妻嫌大,老夫老妻嫌小。卧榻之侧,不容他人酣睡。因为衰老速度不同,身体好坏各异。
只要有一个人翻来覆去,频繁起床,另一个就无法睡了。
老夫老妻的最佳距离是一间房。
幼儿浑身柔软,任何时候,任何姿势都可以睡着。吃饭、洗澡,可以睡着,甚至头朝下脚朝上,他们都可以睡着。


(幼儿浑身柔软,任何姿势都可以睡着)

妈妈老了,肌肉僵硬,骨头松脆,经常失眠。即便吃了安眠药,想睡也不易。你提议带她去旅游,她会坚决拒绝,除非你将她的床也一同带去。
我甚至怀疑,你真有能力将她和床一起带去旅游,她会说房间太陌生了,睡不着。你把她的床和房间也带去了,她会说厕所不习惯……算了,还是呆在家里吧。
冬天,我卷着寒风回到她家里,不停地打喷嚏,她很不习惯,建议我忍着,别打。并说,打喷嚏晚上会嘈醒别人的。天啊,她以为我乐意打呢。这样的老人家,如果跟她同住一屋,对大家都是骚扰。
成年儿女与父母的最佳距离,是一碗热汤的距离——送一碗热汤过去,不凉。
妈妈有福,两个孝女都在一碗热汤的距离安家,既能互相照应,又互不干扰。
钟珊比钟洁玲大了两岁,名字沉积在岳父的记忆之丘,也深两层。钟洁玲的名字被无情的岁月之风刮走了,岳父还能叫出钟珊的名字。
我记得去老人院前的夏天,岳父已经完全不能自理,有时大小便失禁。钟珊天天给父亲洗澡。姐夫也不简单,帮岳父理发,为老人家修剪那又黑又厚的脚趾甲。


(这是妈妈有一天跟我们算的账)

每天晚上,我和钟洁玲一定回去陪妈妈吃晚饭。我们订了“盒马鲜生”,让人送菜上门。妈妈拿着订单,要求给我们每天结算。我发现,她对这样的结算有着奇怪的嗜好,一月一结她还不接受呢。我想想也好,天天计算,可以健脑。
对老人家来说,世上事,除了睡觉,唯此为大。
为了防止岳母最后变成岳父那样失忆,我们给她买预防老年痴呆的保健品。
岳母是有文化的。因而平时要她吃什么,还得先“科普”一番,把食物功效打印在一张张4A纸上,交给她“学习”,先用脑接受,再去吃。如蓝莓、黑木耳、深海鱼油、核桃、杏仁、山楂、鳗鱼、黄花鱼,吃得最多的是挪威三文鱼。
老人牙口不好,三文鱼肉质柔软,富含不饱和脂肪酸,可溶化血栓,预防心梗和大脑中风。她渐渐喜欢上这种口感,浑然不觉它与熟肉有何区别。
要是别人要吃刺身,她还会教育人家说:不要吃生冷食物。
我们的晚餐有条不紊。钟洁玲每天下班前,用手机订“盒马鲜生”。有人送菜到妈妈家。妈妈开始洗切,我就吩咐她止于洗切,千万别炒菜,须等美食家女儿亲自下厨。
吃完饭,等我在厨房洗碗之际,她们开始结算。
保姆隔天来上班,妈妈要她在本子上签到。每月据此进行结账。
周末我们外出,去美食漫游,回来叫她,把时间、地点、人数及花费,全部记到本子上,有单据就贴上。时间一长,哗,成果斐然!


(妈妈的高级教师《聘约》)

妈妈如此热衷于算账,是因为她的记忆沙丘底部,有一块儿时精神创伤结成的顽石,岁月之风无法撼动:
那一年,爸爸“一带一路”,亲密地牵着阿珍的手从秘鲁回来,拿出一支漂亮的钢笔,她喜欢极了。
她爸爸说,你给我背《珠算口诀》,一口气背得下来,我就给你。
她背了好几次,都卡壳了,没能一口气背下来。那支漂亮的钢笔和南美回来的爸爸一起,重新回到秘鲁。
她痛心极了,从此把算账作为永久的嗜好。


(左上:当年婴儿车上的外孙已长成帅哥。岳母坐在助行的手推车上。她没坐过高铁,我们陪她过把瘾,只坐一站,诳诳乡间,当日返回)

妈妈太喜爱外孙了。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又怕化了。
外孙已经长大,读研究生了,竟然不敢吃鱼。因为儿时吃鱼,外婆将鱼骨剔出,才塞进他嘴里。
如今妈妈记忆衰退。当你问她:钟奇秀读了哪间大学,在哪里读研究生?
她在大脑中费力地搜索,想不起来了,说:反正在北京。
我告诉她,钟奇秀上的是北京交大,研究生是中科院。
妈妈想了想,说好像听过。
我们笑起来。妈妈反问,我为什么要记住这些?太费神了!
岁月无情,她的往事之沙没剩多少粒了。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导读
衰老之风吹走了女儿的名字
一张床,新婚时嫌大,年老时嫌小
老夫老妻的最佳距离是一间房
老人与儿女最佳距离是一碗热汤
——送去一碗热汤,不凉
八十老人的全球视野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钟洁玲当年为张承志编辑出版的《心灵史》,非常有名,其实就是某一群体的创伤史)



我当年写作出版的《一个精神病医生的手记》,原名《一千万孤独的灵魂》,非常失败,还与惊天大案有关,给我带来终生的精神创伤。此书稿与张承志的《心灵史》当年同时出现在花城出版社编辑手里,结果相反,我的书不能出版,后被推荐到海南出版社出版,书商不经我的同意,改名了书名,删除学术内容。
这是天命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郑午然 2019-01-09 16:13:44

看看这张老照片,这些留守女性,既年轻又有活力,眼神透着渴望。如果没有礼教、妇道、小脚之类强有力的辅助工具,貌似还真不一定能约束住她们。
-----------------------------

说得不错!

她们背后的对联“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威力强大!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葡萄牙月桂 2019-01-09 16:51:02
童老师和钟洁玲老师生个女儿会长什么样子呢?
-----------------------------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论金: 2019-01-09 23:14:27 评论

评论 童天一:你很多文章重复提及那本被改名的书,自己也讲那是你的精神创伤。这篇更是以它结尾。该放下了。

————————————————————

哈哈,为什么要放下?

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提。

人生多么重要的经历,写作重要的材料,宝贵的材料,

难得的经历,为什么要抹去?

这闲闲书话,最适合讨论出书、写书的人生经历了。

一个人敢提自己的失败,敢凝视的自己的失败,需要有心理容量。

慧能说的,于念无念,念念不住,是一种境界。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若啬 2019-01-10 05:25:09
关于老年记忆,楼主这帖,部分回答了我的一个疑惑。谢谢楼主。
楼主提及张承志《心灵史》和楼主自己的《一个精神病医生的手记》。便对两书进行了点儿搜索。
《心灵史》:
花城出版社1991年1月第1版
首印7420册
定价5.05元
看百度百科,最后引用资料是2017年。里面有句:
“张承志的穆斯林宗教题材小说《心灵史》创作于1990年。1991年由广东花城出版社出单行本,后一再重印,累计发行4万余册。......
-----------------------------




老兄如此认真,讨论态度非常好,赞一个!

有关伍勇一案,我在天涯社区发过多个帖子。老兄可以检索。

我的心路历程留在天涯社区,我的“自我”一直在变。

因为家里有精神病人,我才研究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

因为《一千万孤独的灵魂》书稿出版时被书商篡改了书名,让我无地自容,

我才下海打工赚钱,改名换姓为“童天一”,自费出版了长篇小说《返祖》。

《返祖》获奖了,生活却不充许我创作小说了。

要知道,我夫人钟洁玲,是中国知名的文学编辑,

王小波《时代三部曲》、余华、苏童、格非等先锋作家的早期作品,都是钟洁玲编辑出版的。

现在我终于退休,钟洁玲天天催我写小说。

我们正合写长篇小说《江太史与南海十三郎》,因为碰到困难,

我决定先写一部中篇,争取去北京小剧场演出。

我答应她,先写完她的母亲,再动笔。

书话说出版,真正扣主题。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若啬: 2019-01-10 12:55:27 评论

“要知道,我夫人钟洁玲,是中国知名的文学编辑” —— 为什么要知道?你是你,你夫人是你夫人。你夫人的优秀或者影响力,不应该与你的作品有什么关系吧?

————————————————————

老兄不知情况。

我因为是钟洁玲的先生,他们社长故意不出我的书。

我的《一千万孤独的灵魂》书稿,是应钟洁玲的顶头上司——小说室主任廖文约稿,不是我自己主动要写的。

廖文发稿了,社长不同意,以为我们徇私。

钟洁玲不愿去社长那里说情,书稿被压两年。

我娶一个美女,让人嫉妒,故意刁难。

最后,我的书被钟洁玲的同事推荐到海南出版社出版。

如果我不是钟洁玲的先生,此书早了。

当然,后来伍勇误读,也是天意 ,至少我有机会重新学习精神分析,

再通过精神分析,研究佛学。

烦恼让人悟。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葡萄牙月桂 2019-01-10 08:54:27
老郑,我就说了论金是人渣!你看看他说话的德行,还不如你呢!
-----------------------------

哈哈,网友之间,应当平等相待。

说别人是人渣,对自己也不尊重。

有意见,可以提,骂人家人渣,不妥!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改革开放40年,我一介书生,

不以学术为业,不以写作为生,

在改革开放的市场经济中谋生,直到退休。

现在想来,我太幸远了。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男人出国闯世界去了,妇女和儿童留守下坑村。右二是岳母的妈妈

上图中最小的儿子,岳母叫权哥,今年90岁,我们今天中午一起吃饭。




岳母与权哥夫妇合影。权哥,今年90岁。

岳母感谢他!因为村里出国了,是权哥帮留下妇女们耕田。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郑午然: 2019-01-10 18:54:57 评论

有一件事情不宜直接向权哥打听,但猜想一下:权哥年轻时在村里也许有过一些至今不为人知的风流韵事。:)

————————

都是帮亲戚的忙。外人相信不会帮。

上图最漂亮的女人,就是权哥的母亲!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诗幕颖颖 2019-01-10 15:51:08
我孤陋寡闻了,在天涯看到大作家了,一定买你的书看
-----------------------------

谢谢!我在中国作家圈里,绝对非主流!

希望以后我写自己喜欢的东西,好买——也不知何年何月了!

我现在一门心思写作,不管能不能出版,好不好卖。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这是“老弱病残”家庭旅行团中的四位成员。那时“两老”并不老,岳父腿脚也未“残”,拍照的我“病”很轻,婴儿车上的儿子最“弱”,到故宫便睡着了

——摘自《为什么要尽早带父母去旅游?——特别的追思》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论金: 举报 2019-01-11 08:49:06 评论

为什么要用老弱病残这个词呢?

————————————

因为实际上就是这样。

钟洁玲的爸爸腿脚不便,受过重伤。

儿子自小身体就比别人弱。

我一直有病,哮喘,有一次去福建旅游,上山时与老人一样,被抬上山。

我后来看了照片,感到可耻。

我最近几年身体慢慢恢复。

这可能是为名老中医写书的回报吧。

为他人服务,最后受益的是自己。

这就是我的人生体会。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钟洁玲和她编辑的时代三部曲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我们和钟洁玲,带岳父、岳母去旅游



母亲和我的三个哥哥。中间就是英夫,文革时遭受迫害精神分裂,母亲终生都在照顾他。






一、终生遗憾:没带父母去旅游


说来惭愧,我从未带父母去旅游。
1978年,我以知青的身份考大学,揭榜前父亲便去世。他完全不知道,过了整整20年,家中最小的儿子也考上了大学——我的大哥和三哥在20世纪50年代考上大学。从此我再也没有机会带父亲去旅游。
可是,大学毕业工作以来,我也从未带母亲去旅游。
那时我在广州工作,很想接粤东小城的母亲到广州生活一段时间,但单位长期不分房,没地方住。后来有了房子,多次请母亲到广州来玩。她不愿意,说走不开,要照顾我那位疯哥哥——“文革”时遭受迫害得了精神病,母亲每天要定时给他服药,控制病情。母亲还有借口,说自己身体不好,晕车,不想出远门。
我曾经考虑过,将无法分离的“母子”一起请到广州来住。转念一想,还是不行。广州是个大城市,我们白天忙于工作,母亲若带一个“疯子”来,人生地不熟,万一在广州跑丢了,怎么找?
后来母亲往生而去,兄弟姐妹出钱——由姐姐请人专门照顾疯哥哥——永远是女性在打理家庭中的琐事、烦事。
于是我开始后悔,为什么过去不请专人照顾,将母亲解放出来呢?
世界上有许多旅游景点,非常著名,待你身临其境,却往往大失所望。所以有一句总结性的话特别适合游客们自嘲:不看终生遗憾,看了遗憾终生。
而对我来说,从未带父母去旅游是终生遗憾,“子欲孝而亲不在”是遗憾终生!

——摘自《为什么要尽早带父母去旅游?——特别的追思》
网址:http://bbs.tianya.cn/post-no01-499897-1.shtml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论金 2019-01-11 16:03:58
老童是个理想主义者,完美主义者。
一张美好的旧照片,老童用"老弱病残"去形容,可见一斑。
老童取的是不足之处,例如老人的腿脚不便,对于自己,取的也是哮喘,而不是拥有如花美眷,小孩本来就是未来的希望,却取的是弱小之意。
我们看世界,写文章,总是只能提供一个维度,你写了老弱病残,就无法展现其他的方面,读者读到的也是一个灰暗的世界。所以,写作面对同一个题材,因为作者的映射,读者再读,就不......
-----------------------------

谢谢!

“一张美好的旧照片,老童用"老弱病残"去形容,可见一斑。”

这是我在《为什么要尽早带父母去旅游?——特别的追思》照片,
网址:http://bbs.tianya.cn/post-no01-499897-1.shtml

我写文章的时候,岳父刚走不久,这是一篇追思文章,

里面还谈到怎么给陪护老人最后一程。

另外,陪老人旅游,不那么好玩的——快八十了,身体不好,

腿走不动,旅游团一个景点接一个景点,大家都怕超时间。

万一出事,连累了全团人。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论金: 2019-01-11 23:36:26 评论
评论 童天一:这不是要求。就好比有两只苹果,一个苦一个甜,我说苦不好吃,吃那个甜的。这是什么?我觉得不是要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哈哈,老弟不明白,生活常常拿苦果给我们吃,我们没有选择的权利。

唯一可以改变的,是我们用什么方式看待,或者用什么态度吃生活的苦果。

佛学的慈悲,这“慈”与“悲”是一体的。

不能凝视“悲”,看不起“悲”的人和事物,就不会有“慈”,

也就没有慈悲的可能。
楼主:童天一  时间:2020-07-15 18:07:56
@论金 2019-01-11 16:03:58

老童没取“我的书出版啦”“我赚到稿费啦”“我出名啦”,这些好处。


-----------------------------




此事我说了多次,可是老弟连基本事实都不清楚,就不断下决论。

此书我没有赚到稿费,出版社说书商车祸死了,不给钱。

在我不断纠缠下,才给了一点点钱,连我的采访费和资料费都不够。

要知道,此书当年首印5万册,加印就不知多少了。

更重要的是,我不是精神病医生,我怎么面对读者?

我怎么面对接受自己采访的精神病医生?

一个人,出了坏名,也应当高兴吗?

楼主:童天一

字数:12839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19-01-09 18:59:35

更新时间:2020-07-15 18:07:56

评论数:16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