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庚子年 甲申月 庚子日 七夕节

庚子年 甲申月 庚子日 七夕节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洛神赋图有宋摩四个版本,我选的是:洛神赋图第一卷(目前认为的最好版本)也参看了其他,比如辽宁博物馆馆藏卷。如果说摹本的画风神韵,确实第一卷胜出。(后文有为什么)





---------------------------------------------------------------------
高清大图,有不同版本:http://www.ltfc.net/exhibit/search#category=c1&keyword=%E6%B4%9B%E7%A5%9E%E8%B5%8B%E5%9B%BE

本文所选版本:
http://www.ltfc.net/img/5df767df9a90336d2f12c104
------------------------------------------------------------------
看的时候有很多很多的疑问,查阅资料仍不得解,现在写文章有个毛病,人家不知道的一概找不到(不由的使人生出两个疑惑,这是简单到不用说,还是深奥的他也不知道)结果只能自己瞎琢磨。

这次决定开篇就把疑惑摆出来,简单也罢,深奥也罢,一起参参。

1,洛神手里拿的啥?


2.这东西什么时候,怎么就跑到曹植手里的?拿着还挺高兴的。


3.倒底哪个是洛神?目前文献混乱(因为中间还出现潇湘二神等其他女神,服饰颜色和和发型均有变化)用什么标准判断洛神。

4.依文章叙事看。画的叙事不连贯,有倒错。上面全图中标红部位,疑似错装或者缺失或者更换的部分。

5.文章中没有提柳树,画里有很多“柳树”,这个树是不是柳树,是啥树?


6.这幅画分几个部分看?目前有三部分、四部分、五部分和六部分说。
---------------------------------------------------------------------------
以上问题,有的解决了,有的瞎琢磨出个说法,有的没解决。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还有,不怕罗嗦,看这幅画我觉得一定要注意:

1.曹植是亲身经历者,顾恺之是座下戚戚者。历史舞台,时隔百年,两次吐纳,实在太丰富了,也许通过文图对比能够部分展现。(图文问题)

2.曹植用语言表达,顾恺之用画笔表达。二人均有高超的表达技巧,技巧在哪。(形式美问题)

3.两个人都特别讲究传神,曹植传递了什么“神”。顾恺之”作为一个百年后的观者,如何”通神加传神“,又如何把自己也折射进去。(形而上问题)

4.如同社会理想的建立,出自桃花源,我国知识分子女性审美的建立,爱情审美的建立,均出自此篇。(关于中国文人美感和价值观问题)

要不然我现在还是退出吧。。。。。。思想复杂能力有限,典型的眼高手低。

-----------------------------------------------------------------
悲观了很久。
还是沐浴更衣,整顿容仪,以酒浇地三遍。。。。。。再点上蚊香,硬上。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分段问题的解决:先从文章看,可分为6段,也可分成3段。我倾向于分成3段,中间再细分。
可以理解:长途跋涉后,曹植在洛水边休息,做了个梦,梦醒后继续赶路。中间全部是梦境。(这是梦境描绘)
还可以理解:长途跋涉后,曹植在洛水边休息,欣赏周围的景色,不由想起神女襄王,想了很多,心有所感。其时,心情不好天气也不好,有风、有雷声、水声,有烟波去去,多云,忽晴忽阴,就有了众神下凡,雷神、河神、风神等(是以虚写实。)
-----------------------------------------------------------------------------
(写实)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未察,仰以殊观。
(画实)


开篇这三马两人,富有动感。马烦到一卸鞍子就滚地。马都成这样了,人自然也很疲惫,才有“精移神骇,忽焉思散”容易出现幻觉。


----------------------------------------------------------

芝田阳林




开篇这两种树,就是芝田、阳林。芝指“芝兰玉树”魏晋时期十分流行,名士向往。有文描述这是一种“枝叶如灵芝,食之可长生飞仙”的天界神树。

阳林有争议,有说是一个地点,我更倾向于简单的“南边的树林“,曹植没说具体什么树,画家有基本素养,一看就不是杨树,他结合实际(水边柳)和象征(柳通留),做主给画成柳树。

有学者发现,柳树常与曹植一同出现,兰芝总与洛神一同出现,似可认为,顾恺之有刻意安排,树也是划分实景和幻境的标志(好事者数柳出现16棵,芝出现200棵。数字没有进一步确认,差距合理,幻境多于实景)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出现幻觉,虚实莫辨)
”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之所见也,无乃是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
(同样由实入虚)

应该专门提一个趣的现象,虽然古画习惯各分割场景,比如韩熙载夜宴图用屏风分隔,洛神赋图用树石分隔,但是后者的场景绝对存在叠用。虽然曹植出现6次(服饰形象均一致),洛神可能出现12次之多,但要相信,有她的地方就有他,这都归功于场景叠用。单看上图,没有一点不自然。
---------------------------------------------------------------------
虽然我自己罗嗦,但是读文章就喜欢开篇直击主题,不要咿咿呀呀。怎么由实入虚,曹植处理的特别高超:先铺垫自己神思恍惚,然后看到一个美人,自己分不清真假,想确定一下,就询问左右:“尔有觌于彼者乎?” (自然真实)
从御者的回答看,高,即使啥也没看见,也不直接否认(不说曹植眼睛出问题了,身体不行出幻觉了),而是不露痕迹的表达:神女,不是我等凡夫可见。给出了洛神的提示,请曹描述自己所见。(也自然真实)
而我们读者,则开始分不清是真是幻(为啥有人看见有人没看见)
-------------------------------------------------------------------------
顾恺之怎么处理的?

且看:1.曹植动作太经典了,这里有分歧,有人说是赶紧拦住左右怕惊动洛神,我觉得曹植还眩晕了一下,看他左手边的侍卫的动作,是赶紧扶住。同时一群人身体向前,目光无异样,唯独曹身体向后,如同眼前一亮。你说这是不是对邂逅,初见钟情的优秀表达。


2. 洛神动作太经典了,她以手中之物半掩面,回眸一笑。本画中这个姿势就是洛神的标配。可以解释:第一,顾恺之认为女子这个姿势最美,第二,这个姿势既有距离感,又有亲切感,一开始就表现了洛神的矛盾。


3.初见的距离,安排完美。可能是人神的距离,可能是生死的距离,还可能是虚实的距离。中间相隔很远,长到很难框在一个画面。而且,曹植是仰视。


4.眼神太到位了。有学者说画的安排,除了故事情节按照文章脉络安排,更出彩的是还以曹植和洛神的眼神为主线来安排,深以为然,顾恺之不愧是点睛大师。观赏这幅画,必被眼神吸引,二人的视线,丝毫不受任何干扰,可以说别的都是空气。不管相隔多远,眼神相向,一直不曾从对方身上挪开。(只有一幅例外)
忍不住多事,把他们拉近一点:


顾恺之也是开篇精彩,他的传神,精彩在眼神,成功在动作。画画不出语言,他也不需要,他通过描画眼神、动作直接反映人的内心世界。(直达心声)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乐天:“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那么这个动作是不是最美?我觉得是。别看屁股看胸了,可以多看看姿态。当然,最好容妍姿美。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
@青鸟兄,是扇子没错,但应该是羽毛扇的前身。经查得出以下结论,更具体:

有一种早期拂尘(或者是拂尘的前身)叫做:麈(音诸)尾。

“群鹿随之,皆视麈所往,麈尾所转为准。”麈尾:麋鹿头头的尾巴,为群鹿的指示牌。人们在细长的木条(一般用好木头,玉石、象牙、犀角、玳瑁、黄花梨等)上端或两边插设麋鹿尾毛,实用上驱赶蚊虫,虚用上象征身份。麈尾之柄,象征至高无上的道德。拿着它发言,有教化之功用(想起了竖拂子),警示那些放纵、倨傲之徒。

后来朝着两个方向改新,一支发展成后来的拂尘。

另一边形成一种麈尾扇(由夹板固定住,麋鹿毛夹在中间。好处是一举两得,既可以扇风又可以赶虫子,正好为魏晋清谈名士所用。)发展成后来的羽毛扇。参考如下: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敦煌103窟维摩讲经:

---------------------------------------------------------------
洛神拿着麈尾扇,象征意义非常清楚,一是象征高贵的地位,二是警示玩世不恭的人,不要亵渎这个人,这份感情。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曹植开始描绘他所见到的美女,这是对心里那个影子的重述,好像真在眼前,这以字传形,曹的输出是充满感情的,翻译出来都不完美。顾恺之怎么办,画一个人画不出这么多形容词,于是在空中地上,画出了象征物:

“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整体看、远近看)



形容女人像游龙,不如说那种轻盈潇洒,注意龙的眼神。不知道为什么少了松。后面才出现(存疑)。



轻云拢月:


太阳升朝霞,芙蕖出渌波。


----------------------------------------------------------------
要放在以前,我会问,顾恺之连个太阳也画不圆嘛,现在知道,不圆才好看,表现的是初生,努力往上往上再往上,里面一只金乌。

最后剩下一个没有认领的,估计就是春松了,不对呀,春松为啥是这个样子?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
尤其这个“游龙”。游字全在眼神里。有种闲,闲闲书话的闲。好笑半天。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秾纤得中,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不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瓌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

(整体长相)顾恺之也没办法了,只在画中人身上呈现。但始终没有露齿。
-------------------------------------------------------------------

“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

(穿着)只能说,曹植比顾恺之见的多。
--------------------------------------------------------------------

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前面都是静态,这是动态。)顾恺之怎么描述动态的,通过重复出现的各种姿态的洛神来展现,并且叠加使用有曹植的场景。


-----------------------------------------------------------------
“左倚采旄,右荫桂旗。”顾恺之采用洛神的位置,旄,挂有牛尾毛的。桂旗,在屈原的山鬼里也是标配。
看“采湍濑之玄芝”,稍稍躬身,衣服飘带的方向,竟有如此改变,这得多仙。

----------------------------------------------------------------
描述一下这部分的洛神:双髻、淡粉色衣服青绿边,飘带红色,常拿麈尾扇,红色围裳,白色裙裾。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文中的洛神究竟是谁的投影,说法不一,最多的说法是甄氏,有说是曹丕“寄心君王,托之宓妃”有说谁也不是,是曹植的“理想”。马伯庸有一篇文章写的挺好,他觉得洛神赋是一封“恐吓信”。

我觉得,如果对着曹丕,曹植说不出这么多情的话。最有可能的还是甄氏。因为古代男子永远不会将理想与女人合二为一,虽然得不到爱情和追不上的理想,在曹植心里产生的感觉具有相似性,也不会。同时,他和甄氏的感情线路与赋中十分相似。

---------------------------------------------------------------
“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解玉佩而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川而为期。”
曹植心生爱慕,他即使“心振荡”,苦于没有“良媒”通传,只能用眼睛一直看一直看,还想着要在比别人先表达,情急之下,他表现的也很庄重,摘下自己的玉佩“邀之”。
可惜佳人持重,守礼仪,“抗琼珶以和予兮” 应为拒绝了美玉来回应曹植,指着流水为约。(这有争议,是举着美玉回答,还是拒绝了美玉来回应,我倾向后者)
------------------------------------------------------------------------------
画到这有问题了,并没有出现解佩相赠的场面。倒是出现了“截图”的痕迹,这部分被截走了。



一直到这个部分,也有粘贴痕迹。


所以,以下部分位置不对,也是让我最糊涂的地方,哪个是洛神?这部分本该在哪?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赠佩部分不论,看看曹植接下来的表现:
“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
因为玉佩被拒绝,因为神女很知礼仪。即使神女有回应,”指潜川而为期“。作为一个也有道德感的”文人“,有地位的”陈王“。虽诚意未变,却有点犹豫了,害怕这个女神像交甫遇到的女神一样欺骗自己。于是“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

这段心理描写太出色,是曹植的传神。又喜欢,又害怕,又想的多,又担心一场空。怎么办。中国文人的选择是:静志、自持。任心里翻江倒海,表面静如古井,准确吧。

顾恺之怎么画的呢。见下图:

------------------------------------------------------------------------
二人的距离明显近了,洛神姿势依旧,眼神依旧,而曹植忍着并不看她。注意姿态,一站一坐。后面的道具中,居然多了“书”。说明什么,曹植在控制自己,明显吧。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感交甫之弃言兮”查得:
引用:
《神仙传》曰:切仙一出,游於江滨,逢郑交甫 。 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与之。 交甫行数步,空怀无佩,女亦不见。”
《韩诗内传》载:“郑交甫将适楚,遵彼汉皋台下,乃遇二神女,佩两珠,大如荆鸡之卵。”交甫“愿请子之佩。”
二女含笑不语,解下佩珠相赠。郑交甫喜不自禁,接过宝珠,藏于怀中。行约数十步,回望二女,杳无踪迹,伸手探怀,已失佩珠,方悟遇到了汉水女神,不禁怅然。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洛神也感受到了曹植的冷淡,她的表现:
“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也犹豫)。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似有泪)。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还是犹豫)践椒途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留连等待)。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最后很伤心)”
--------------------------------------------------------------------
不多的语言,把不可说的东西传递的很清楚。人和人之间有感应,人神之间感应更灵敏。曹植的变化,在洛神心中激起波澜。玉佩,形式上的东西,接受不接受的表示,对曹植来说,其实更强于”指潜川而为期“。这可能是人神之间思维差异。可能是人人之间的交流障碍。

可以想象,甄氏和曹植之间也有相同的情感变化。
爱情因为彷徨而曲折。多的时候在“情绪互感”,回应交叉误解。这种感觉在曹植,在甄氏,可能在每一个人都很真实。从而也埋下:即使两厢有心,也终成殊途的伏笔。尤其这个“声哀厉而弥长”。 这都没能表现在画里。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距离从远到近,忽远忽近,使人难以把握。机会稍纵即逝。众神出现,一下子更大的拉开曹植和洛神的距离。(可能这场凡间的聚会,洛神出现的早了那么一点,就遇到曹植,现在,神的大部队来了,惊叹曹植对场景的布置能力)于是知道前面那部分画应该是粘在此处的,可是怎么粘呢,感觉没有缝隙:
这么多女神,好难分辨,大家都拿着神奇扇子,唯一判断的是发式(双髻),发饰(两朵红色的花花)和服饰(粉衣)。我试着分了一下,横竖对不上:

“ 从南湘之二妃”(潇湘神女,舜的二妃,两个人)


其他不明身份女神:“尔乃众灵杂沓,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
不明身份1

不明身份2

-----------------------------------------------------------------------

“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翳修袖以延伫。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
1.汉江之神,有说是两个人,戏弄了郑交甫的女神。此时洛神与汉女相携,似乎很有共同语言。感叹孤独不能沟通。
2、其他女子的眼神都各有去处,只有洛神,没看对话的汉女,肯定还是看着曹植。只是这片画位置不对,曹植不知道跑哪去了。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这个版本中,对神仙形象的刻画特别有感觉。

------------------------------------------------------------------
文中的热闹衬托的是分离的忧伤寂寥。洛神必须离开了。此时人神殊途表现的更明显,会发现,开始人很多,只有一个神。到后来,神的背景阵容越来越强大,两个人的距离越来越远,难有亲近的机会。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銮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

-----------------------------------------------------------
看这鸾车,展现于画中的神仙世界,超强的想象力,比其他版本强出。看到由这些怪兽簇拥离开的洛神,像不像被绑架走的。有种被迫感。一个凡人看上去,已经根本无法靠近,很难想像,二人曾经那么近过,可惜机会错失,约定也失去了付诸实施的机会。
----------------------------------------------------------
洛神多情,随着车子飞上天空.
”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扬。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

------------------------------------------------------------
她回头看着曹植,眼睛里充满了无奈和将要离去的不舍。她徐徐寄语,对这段邂逅做了总结(这段话,可能是曹植对甄氏说的,也可能是甄氏对曹植说的)

“ 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

洛神在哭,哭”良会之永绝兮,一逝而异乡“,哭”不知道该怎么表达自己,只能赠送江南美玉以表情。还倾诉衷肠:“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这里的江南之明珰,应该就是她手里拿的东西)

这是被逼到这份上,想说什么的都说了。 问题是神会哭吗?是曹植在哭吧。

还有比这更决绝的错过吗?究竟是人神殊途,还是”犹豫而狐疑“ 的回应错觉。

使顾恺之感怀更多的是前者,而曹植感怀的更多是后者。这是两者的大不同(就是观者和亲历者的不同)。

”相见不亲,不如不见“哪怕都在盛年,又有何用。

男人不懂女人,是天生的,后天也不揣摩,真是活该呀,但是,看洛神赋可以启蒙,要多看,就成情圣了。

--------------------------------------------------------------------------
于是 到了本画的第二个坎:麈尾扇(文中的江南明珰)是怎么转移到曹植手里的?是洛神亲自送的?还是委托别人送的。在曹植的文字中,先出现六龙车。在画里先出现了洛神乘着鸾凤来到曹植面前。我理解,洛神本乘车离开,中途又回来送了信物(这个又回来,画里没法安排,只得如此。这么看:

----------------------------------------------------------------
这部分画有毁损,洛神的扇子只剩下把儿了,同时,很可能不是直接交给曹植,而是交给侍从,这里也有明显的拼接痕迹。此时洛神的眼神低垂,带着羞涩和礼貌。毕竟主动送东西,女神很矜持。



拼接痕迹: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另一种形式的麈尾扇,很好看。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曹植会不会有些混乱,既然前面拒收了自己的玉佩,为什么此时反以江南明珰相赠,而且一赠永别。一下回归现实。然而曹植是不甘心的。

他“于是背下陵高,足往心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反,思绵绵而增慕。” 把神仙船切割到上一幅去就很合适了。


“ 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这个画面有两支蜡烛,说明是晚上,一个仆从请曹植就寝,曹植拒绝了。



最后还是 不得不回归现实,“ 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
人间的马车也很漂亮,即使一直回望,曹植不得不离去,把顾恺之留在了幻境中,把我们读者也留在了幻境中。

如果分三段的话。这部马车是最后一段(现实)最前面,停马休息步入阳林是第一段(现实)。中间长长的是第二段(幻、梦境)。

楼主:酒醉扶墙走  时间:2020-11-13 09:01:09
乱结,直接说感受,没有组织,是凌乱的:

有没有一种感觉,绘画和文章相当匹配。遗憾的是,画面不完整,遗失了一些部分,曹植在洛水边也只歇息了一晚上,很难说这不是一个映照所思的梦。

魏晋时期崇尚清淡,重个性。画里的人物博衣广袖,男的甚至袒胸露怀,轻形骸,重精神,整个画面东西很多,却不杂乱。我在想山之所以小,可能展现的全是山巅云海。

顾恺之对洛神和曹植之间的距离,控制的很好。由远,到亲近,到虽然亲近却有距离,再到虽然遥远却思之如狂,表现了命运的波折,情感的波动。再用三个画面描写了曹植的孤独。其实,个体虽然很绝望,但是对读者来说还是有希望的:比如曹植的睹物思人,洛神的“虽潜处于太阴,长寄心于君王。”此情绵绵无绝期。

沉默无言,是文章和画的共同处。文章依靠“余”的内心独白来展现内心活动。绘画通过人物的眼神动作来传递内心活动,都十分成功。

画、文中有动静的对比。各种声音的热闹,浪漫夸张,与当事人心中的的寂寥对比,衬托出一种隐忍与克制。这些感觉,也正是曹植和甄氏的感觉(后者比前者大十岁)。原来神仙的内容就是人本质的反映,是非常真实的,这种虚实的处理,很令人着迷。
---------------------------------------------------
顾恺之在哪里呢,他一定有相似的情感经历,却不像曹植那么复杂。中国文人对待爱情:重精神的,不可说的,克制的,内向的。。。。。。是否和现在很不同,已经没法知道了。(完)

楼主:酒醉扶墙走

字数:14431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8-25 18:31:21

更新时间:2020-11-13 09:01:09

评论数:14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