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求出版:唐诗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长安古意》

求出版:唐诗里的那些人、那些事——《长安古意》

楼主:林歌作品  时间:2020-08-31 14:31:15
姓名:苏味道

时间:648—705年

籍贯:赵州栾城(今河北石家庄栾城区)人

荣誉:“文章四友”成员、“模棱两可”来源

家庭成员:是苏轼先祖

专辑:《杜审言诗集》

代表作:《正月十五夜》

名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社会履历:

二十岁,举进士及第,授咸阳县尉。

四十六岁,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四十七岁,下狱,降职。

五十四,复用为凤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五十八岁,因受张易之牵连,被贬,卒于上任道中。
楼主:林歌作品  时间:2020-08-31 14:31:15
苏味道,赵州栾城人,武则天时,曾两度为相。

这是一个牛人,牛到什么程度呢?

文学方面,与杜审言、崔融、李峤并称为文章四友。

杜审言,是杜甫的祖父,唐代近体诗奠基人。

崔融,武则天秘书,太子李显老师。

李峤,武则天时期两度为相。

苏味道与这些人并称,其名望可窥一斑。

之所以说他牛的第二个原有,是因为他还有个好子孙,苏轼。

第三呢,是因为他与两个成语有关,“模棱两可”和“火树银花”。

“模棱两可”是他官德的写照。

“火树银花”是他文才的反映。

先来说说他的官德。

唐高宗时,他担任咸阳尉,跟着史部侍郎裴行征讨突厥,顺便娶了裴行俭的女儿,为自己积累了足够的政治资本。

到了武则天时期,因为才华卓越,入朝为凤阁舍人、检校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

这个名字很长的官职,翻译成现代语就是——宰相,大名鼎鼎的狄仁杰,也担任过这个官职。

武则天这个人呢,虽然推崇文学,喜欢才子,但由于性别原因,再加上当了皇帝,所以在政治上比较残酷,经常搞清洗。

所以,大臣们都很谨慎。

苏味道他是文人出身,手无缚鸡之力呀,他尤其谨慎。

他有一句名言:““处事不欲决断明白,若有错误必贻咎谴,但模棱以持两端可矣。”

翻译成白话文就是,为人处事啊,说话呀,别太明白,总是持两端。就是让别人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也可以。你这样呢,就永远不会出错,永远不会犯罪。

比如说,他刚刚担任宰相的第一天,就有一位官员有事禀报,请他裁决。

结果,苏味道兜着圈子说了一大堆,也没有说出具体的解决办法。

那位官员不解地说,宰相大人说了很多,下官还是不明白什么意思。

苏味道道生气地说:“反正我要说的都已经说了,你没有听明白,那就是你的事了。”

说完,就用手摸着窗棂,抬头望着房顶,不再理睬那官员。

就这样,凡是遇到麻烦的事,苏味道就兜圈子,不拿主意,让人模棱两可。

时间长了,同僚们都在背后称他为“模棱宰相”,或者是苏模棱。

这就是“模棱两可”这个成语的来源。

他的人虽然模棱两可,但是,他的诗歌却写得却好,代表作《正月十五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游伎皆秾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此诗大约作于武则天神龙元年正月十五夜。

当时,京城大放花灯,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观灯者人山人海。

很多才子佳人都赋诗,赞颂这繁荣盛世。

其中,以苏味道、郭利贞、崔液三人所作为绝唱 。

从这首诗里,我们可以看到唐代社会生活的一些情况。

京都里,每天晚上都戒备森严,禁止人们外出,每天太阳下山后击鼓为号实行宵禁。

城里的居民听到鼓声,便家家关门,呆在家里不再外出。

巡逻的士兵来回巡视,对私自外出者予以严惩。

不过,一年之中,正月十四、十五和十六这三天例外,人们可以在长安街上观灯玩耍。

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所以才显得格外美丽和迷人,让人流连忘返。

此诗对仗工稳,前后照应,结构紧密,被认为是初唐五律的典范。

特别是“火树银花”一词,现在已经成为描写节日之夜的特用成语。

神龙政变后,苏味道被贬谪为眉州刺史,并死在了那里。

他的四个儿子,老大、老三、老四都“子承父业”做了官,老二苏份,则在眉山娶妻生子,“自是眉州始有苏氏”。

苏份的第九代子孙,为苏洵。

苏洵有两个,大儿子苏轼,二儿子苏辙。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三苏”。
楼主:林歌作品  时间:2020-08-31 14:31:15
姓名:宋之问

时间:656-712年

籍贯: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

爱好:拍马屁、告密

荣誉:仙宗十友成员

专辑:《宋之问集》二卷

代表作:《题大庾岭北驿》

名言: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社会履历:

十九岁,进士及第,登临“龙门”。

二十五岁,与杨炯同入崇文馆充学士。

三十四岁,任尚书监丞、左奉宸内供奉。

四十七岁,迁司礼主簿。

四十九岁,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

五十岁,返京,因告密有功,擢任鸿胪主簿。

五十四岁,因攀附安乐公主受牵连,流钦州,后赦改桂州。

五十六岁,被赐死于徙所。
楼主:林歌作品  时间:2020-08-31 14:31:15
宋之问是唐代山西汾阳人,出身在一个并不显赫的门第家世。

他的父亲宋令文师志于学,交友重义,多才多艺。

他不仅富文辞,而且力气极大,书法极好,时称三绝。

他曾在唐高宗时期,既担任过武职左骁卫郎将,还做过文职的校理图书旧籍的东台详正学士。

真可谓那真是文武全才,声誉甚佳。

在父亲的影响下,宋之问和他的两个弟弟勤奋好学,各得父之一绝。

大弟弟宋之悌,骁勇过人。二弟宋之逊精于草隶。

宋之问则遗传了父亲的诗词天赋,早早作诗作赋,颇有才名,与陈子昂、卢藏用、司马承祯、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贺知章称为仙宗十友。

再加上他身材高大,仪表堂堂,所以,不到二十岁便进士及第,进入大唐政坛。

当时,正是武则天执政时期。

有一次,武则天游龙门,召集近臣作诗,规定写得谁又快又好,谁就取胜。

奖品是价值千金且唯一的锦袍。

左史东方虬率先完成,而且写得相当不错。

诗名《咏春雪》:

“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里树,若个是真梅?”。

非常好,武则天很欣赏他,很满意。

按游戏规则,武则天命令赏赐他锦衣一件,表示对其才华的褒奖。

就在东方虬结果奖品,拜谢后还没来得及坐下时,宋之问的诗也写好了,题目为《龙门应制》:

“宿雨霁氛埃,流云度城阙。河堤柳新翠,苑树花先发。洛阳花柳此时浓,山水楼台映几重。群公拂雾朝翔凤,天子乘春幸凿龙。”

武则天一看,惊为天人,觉得他的诗比东方虬还要优秀。

武则天也不顾东方虬面子,硬是命人将他赏赐的锦衣从他身上扒下来给了宋之问。

当时东方虬的脸都绿了,但没办法,谁让自己技不如人呢。

宋之问早期的诗歌,却真情流露,朴实自然。

但随着在官场的浸染,他的诗品和人品一样,逐渐开始走向媚俗的一面。

比如说,他看到张易之、张昌宗两兄弟受宠,便主动攀附,阿谀奉承,甚至还主动请缨为他们著书作传。

张氏兄弟被他拍得很舒服,便多次向武则天举荐宋之问担任北门学士。

“北门学士”名义上是为武皇修撰著作,但实际上是武则天的近侍和智囊。

他们为武则天称帝建立大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等于说,获得“北门学士”称号,等于进入了武皇的权利中枢。

但武则天却一直没有答应。

后来才知道,武则天嫌弃他有口臭。

神龙政变后,张氏兄弟被杀,宋之问也因受到牵连而被贬泷州(今广东罗定)参军。

被贬图中,经过杭州灵隐寺。

灵隐寺建于东晋咸和元年,坐落在杭州西湖西边的灵隐山麓。

灵隐寺旁边,是景色优美的飞来峰,历代文人墨客喜欢于此吟诗留赋。

宋之问一边欣赏飞来峰的美景,一边欣赏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诗作。

不知不觉间,已是傍晚时分。

这时的飞来峰在夕阳的笼罩下金光闪闪。

山上树木葱郁,流水潺潺。

而庄严的灵隐寺在这奇异的景色里,显得愈发高贵神秘。

夜幕降临,宋之问便驻进了灵隐寺。

欣赏了一天的美景后,他很想为灵隐寺写一首好诗。

所以,夜已经很深了,宋之问还是没有睡意。

他徘徊在月光之下,苦思冥想。

半夜时分,终于想出了两句,“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可是,写出这两句之后,宋之问怎么也想不出后面该如何写了。

他就反反复复在寺院的庙院子里踱步。

踏着满院的月光,一遍遍地苦吟自己刚刚写出来的那两句。

此时,人们早已熟睡,陪伴着宋之问的只有那冰冷的月亮。

突然宋之问听到有人在身后问道,“施主深夜不眠,所为何事呀?”

宋之问惊讶地回头望去,只见月光下站着一位六十来岁的老僧。

老僧身材高大,气度不凡,一看便是满腹经纶之人。

宋之问便对老僧行了一礼说,“大师有礼,在下看景色这么好,便想趁着月光写一首诗,不成想,只写了两句就再也写不下去了。我想把这首诗写完,所以才夜不能寐。”

老僧道:“施主可否将前两句念与贫僧。”

宋之问便念出了刚刚写出的两句诗。

老僧听完后,沉吟片刻说道:“施主看这样可好?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好诗呀好诗,既对景又押韵,真是难得的好诗。”宋之问大喜过望,对老僧连连行礼。

老僧微微一笑,便消失在夜色深处。

当晚,宋之问便作出了一首完整的《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宋之问的那两句与老僧送的两句衔接得天衣无缝。

整首诗浑然天成。

宋之问越想越高兴。

他本想立即把做好的诗拿给老僧看,可是,夜太深了,只好回房休息。

第二天,宋之问一起床马上想起昨晚的那位老僧,便迫不及待地拿着新写好的诗去找老僧人请教。

可是,找遍整个寺院,也没有再见到那个老僧。

宋之问向寺院里的僧人打听了一下,才知道老僧一大早就下山了。

大家谁也不知道他去了什么地方。

后来,有一位僧人悄悄地告诉宋之问,那位老僧很可能就是初唐时失踪多年的大诗人骆宾王。

骆宾王不是早死了吗?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相传,武皇初登皇位之时,徐敬业起兵讨伐武则天。

失败后,他和骆宾王一起逃走了。

讨伐叛军的将领没有捉到徐敬业和骆宾王,为了免受责罚,就找了两个相貌和徐敬业、骆宾王很相像的人,砍了他们的头颅回去交差。

而骆宾王则逃到了杭州灵隐寺,落发为僧,一直藏到了现在。

也许那天晚上,他听到宋之问吟诗,因一时心动才接了两句。

这样一来,骆宾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可能暴露了,所以再次逃到别处继续浪迹天涯。

之时因为他的一句诗,不知道又将云游何方。

怕是再也不会回来了。

“难怪此人出口成章,原来是大名鼎鼎的骆宾王啊。可惜呀可惜,我竟然错过了这千载难逢的请教机会,怕是以后再也见不到骆先生了。”宋之问连连感叹。

因泷州地处岭南,极为偏僻,宋之问根本无法适应那里的生活环境。

所以,第二年春天,他就悄悄逃回了洛阳,躲在好友张仲之家中。

当时,虽然武则天已经死了,但武家的残余势力仍在,武则天的侄子武三思的权势依然显赫。

旧唐的大臣们正在筹划着怎样除掉武家势力,张仲之也参与其中。

不成想,这些大臣们在张仲之家密谋时,被宋之问听到了。

他的劣根性再次发作,居然去向武三思告发。

结果,这次密谋失败,张仲之全家被杀。

武三思倒台后,他又找到安乐公主作为新的靠山。

然而,安乐公主的政敌太平公主对他极度不满趁机参了他一本,把他出卖朋友,受贿丑行抖了出来。

唐中宗闻之,便把他贬为越州(今绍兴)长史。

随后唐玄宗李隆基即位。

他深恶宋之问的丑行,便将其赐死在寓所。

终年,56岁。
楼主:林歌作品  时间:2020-08-31 14:31:15
姓名:刘希夷

时间:651-680年

籍贯:河南汝州人

家庭关系:舅舅宋之问

代表作:《代悲白头翁》

名言: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社会履历:

二十四岁,中进士。

二十九岁,其舅宋之问欲据《代悲白头翁》为己有,不允,被害。

楼主:林歌作品

字数:27298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20-08-10 21:16:52

更新时间:2020-08-31 14:31:15

评论数:34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