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塞林书衣》第二季

《塞林书衣》第二季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一石三鸟2016 2020-09-10 10:24:07
塞兄的书衣比孙犁的书衣,多出一绝,有意思!
-----------------------------
谢谢!
不敢比孙犁老:)比孙犁老多出来的一绝,可能是绝望哈哈:)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二三、《舌尖秘籍》(大众食谱1180样)

此册《大众食谱1180样》,主理“好学易做的家常川菜”,书衣被我做成武林秘籍的样子,如果再由老饕餮如洪七公、陈晓卿等亲题书名的话,可能会更切合。

遂易其名曰:《舌尖秘籍》。

买这本书那会儿,还没有《舌尖上的中国》及其各种“舌尖周边”当红的事儿呢。

刚成家的时候,也是想好好地弄一下厨艺的,无奈一是这方面的天赋太差,这些年来只能对付着做几个家常菜。二呢,是真没有时间。每天披星戴月地上下班,到得家中,已然身心俱疲,瘫在沙发上缓半天才能缓过劲来。这种情形之下,还想着争分夺秒地写一点东西、侍弄一下琴棋书画之类的爱好,再要挤时间来自己做饭刷碗,除非是超人,或是会分身术才行。

自己做饭这种事,只有同时满足心情比较好和有闲功夫的情况下,才来做。当年买这本书的时候,也曾参照着做过几个,后来应接不暇,就放弃了在厨艺上的探究和深造。

今年疫情以来,不敢在外面吃和点外卖,我都是自己做。周末戴着口罩上超市买够一周的食物,每天下班回来,先把自己浑身上下酒精消毒,再洗澡,再做菜,每每吃完晚饭,已是九点来钟,看看电视,就睡了。

可想而知,这样费力、赶时做出的饭菜,不会多好吃。

当然,也没有齁难吃。

说回这本书,这本书是那种定价齁贵、打折齁狠的成系列的盗版书,这种书是还没有智能手机的时候才会出的,现在,手机上一刷,活生生的网红手把手教你做饭,活色生鲜,谁还看书学烹饪哪、谁还盗版这种书哪?

所以,书衣做成古籍的样子,是很有寓意的。

说不准,再隔上一些时候,纸质书就会变成工艺品和古籍了,尊而重之地供起来,没有多少人会一页一页地详细读完。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二四、《读海文存》

刘再复自选散文集。

相对于一些“为散文而散文”的散文家的散文,我更爱看学者散文。因为学者散文大抵能够保证言之有物。

购读此册,是被书中收录的红楼梦及四大名著研究心得和与钱锺书等学人的交往轶事所吸引。研究心得犹如心间一点灵光,启人智慧;学人交往其淡如水醇厚如酒,得见名家风范。

这类文字,短巧灵动,全是泛着水性的干货。

刘再复的书,我还看过一本他与李泽厚的对谈录,也是很有启迪。对谈啦、怀人散文啦、心得啦,在这些学人的非学术专著中,往往见得到性情。

当然,专著是必读的,但文字的调剂要有,不然就是枯读书了。

此册封面过于平淡,重裹后也平淡,但我说过,只要是裹上与书籍百搭的牛皮纸,一切都会好起来。

仿刘再复签名题于书衣,此外不著一物。

蓦地想到,这样的学人,也是越来越少了。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二五、《飞鸟集》。

前几年,《飞鸟集》这本书闹过一些风波,自称诗人的小说家冯唐先生的《飞鸟集》译品被指粗俗而遭下架。

冯唐的作品我看过三分之二左右,其小说和散文代表作都是有性情的文字,用他的话来说,是在“金线上”的。不过,这个小说家喜欢称自己为诗人,写诗,也译诗。

没想到,巴巴地把泰戈尔的《飞鸟集》翻译出来,销路也不错,却遭到这样的待遇。

我的意思是说,下架啦、封杀啦、举报啦、限流啦、禁言啦……等等这些,其实是一种粗暴的管理方式。

勿论如何,多样性选择性总是好过单一性唯一性。

这册《飞鸟集》是大家熟悉的郑振铎的译品,很薄,封设简洁雅致。这是81年的版本,品相如新,珍而重之,故裹书衣。

用了一个“小米”科技的包装袋,倒置而用其logo,发现像一个“心”字。添画几笔:

飞鸟相与还。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谢青鸟兄、墙兄分享译事:)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二六、《荒原》(T.S.艾略特诗选)

这是我上大学期间买的书。那会儿对写诗很痴迷,写了很多臭诗,也慕名买过一些诗集。

此册系1988年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获诺贝尔文学奖诗人丛书”之一,该丛书阵容了得,在勒口的介绍中,第一辑就有叶芝、蒲宁、艾略特、帕斯捷尔纳克、聂鲁达等大咖出没。此册的译者阵容也很强悍,包括查良铮(没想到查良铮还译过艾略特)、赵毅衡、张子清等等。选目也合理,艾略特的代表作、授奖辞、“年表”尽在其中。

唯一不强的是我,年轻时看这个,看得半懂不懂的。

翻译是语言流失的艺术,翻译诗歌流失得更快更多。

此册购于1997年,全新的旧版书,一块三毛五一本,还打折。名符其实的捡漏。

我的购书习惯是,最喜欢逛有专列旧版书书架的书店,在那里,往往能买到全新的旧书。

旧的旧书,不是特殊情况,一般不买,嫌味儿。

但这么些年来,虽然嫌味儿,也还是买过不少。

此则书衣如玄衣人,很酷,颇符合艾略特的荒原风,遂题《荒原》之名。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二七一二八、《古代白话小说选(上下)》。

初三时购的一套书,价极廉,书极好。

连一个初中生都觉得便宜的书,那得有多便宜啊!

上册1.45元,下册1.85元。那时候的钱,真是一分钱是一分钱哪!上下册4毛钱的区别,就有厚薄的明显不同。

这套书的篇目多从“三言二拍”中选,旁涉其它古代白话小说集子,大抵不脱言情侠义公案之类。

少年心性,喜欢侠义公案,所以,那时翻到最末这个《重版附记》,知道重印版抽掉了《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三现身包龙图断冤》《李汧公穷邸遇侠客》这些仅看标题就令人感兴趣的篇目,多少有些怅然,还莫名其妙地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一点买到初版。

嗜书人的不知足,早就已经显现。呵呵。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撰上面的短文时,书不在手边,校改了几个地方,定稿如下:

之一二七一二八、《古代白话小说选(上下)》[改定稿]。

初三时购的一套书,价极廉,书极好。

连一个初中生都觉得便宜的书,那得有多便宜啊!

上册1.45元436页,下册1.85元,567页。上下册只4毛钱的区别,就有厚薄的明显不同。

那时候的钱,真是一分钱是一分钱哪!

这套书的篇目多从“三言二拍”中选,旁涉《古今小说》《清平山堂话本》等其它古代白话小说集子,大抵不脱言情侠义公案之类。

少年心性,喜欢侠义公案,所以,那时翻到最末这个《重版附记》,知道重印版抽掉了《李谪仙醉草吓蛮书》《三现身包龙图断冤》这些仅看标题就令人感兴趣的篇目,多少有些怅然,还莫名其妙地埋怨自己为什么不早一点买到初版。

嗜书人的不知足,早就已经显现。呵呵。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二九一三0、大辛格和小辛格。

辛格的小说我有两本,开本不同,一大一小。

“大辛格”是中央编译出版社的《艾•辛格的魔盒》,译者有万紫、方平、李文俊、陈良廷、文美惠、冯亦代、傅惟慈、梅绍武、施咸荣、董乐山、刘兴安张镜(这两个要写在一起,后详)等,皆一时之俊。

“小辛格”是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的《傻瓜吉姆佩尔》,刘兴安、张镜译。

大小辛格的篇目略有重复,但两本书绝对值得一并纳入。

个人更喜欢小辛格,因为风格统一,语言鲜活且接地气。然参与大辛格,对读之中,乐趣更多。

更何况,大辛格中还收得有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诺贝尔文学奖获奖演说及辛格访谈录等小辛格所没有的。

更更何况,大辛格里面,有施咸荣先生的译品。因为我是“麦田迷”的缘故,一直都很关注首译者施咸荣先生的译著,“老麦田”之余,曾在很多地方看到过他的译品,比如《等待戈多》《战争风云》,甚至阿西莫夫等。此外,施老还有一本论英美文学的杂著集子《西窗集》(译林出版社)。

可惜施老的作品较为驳杂。有时候,想着,是不是可以做一个《施咸荣译著集》呀?让麦田迷们爱屋及乌一把。这个事儿,可能只有译林出版社可以做。

想起来,就写个闲笔。

大辛格和小辛格,听起来像安徒生童话《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现在是,大克劳斯和小克劳斯都比不过劳斯莱斯,呵呵。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三一一三二、《堂吉诃德》(上下)

又一套类于新课标似的书籍。

买了这么些封面乏味的书,不是因为信赖自己的书衣手艺,而是贪图便宜。

封面乏味的书在打折书市出现的概率会比较高,所以,人靠衣装、书靠书衣装。

对于书籍,我是“颜控”。所以才会忍受不了图便宜买来的这些书的颜值,要自己动手包裹一番。

不过,特别稀罕的书——或者古旧、或者过于美丽,也是需要包裹起来、珍而重之的。

就是说,好也裹、不好也裹。也许,这就是永远包裹不完的书衣的原由和因“裹”。——一个谐音梗。

但于书之颜控,是建立在其内容之上的。不是值得买、值得重裹之书,当然不会买;值得的,看相差些,就更要买了,买来重新裹就,发轫如新,怜书之心如是。

那天,看到这套杨绛译《堂吉诃德》,一见之下,怎忍见其被弃于一隅。虽仅存一套、下册有些损耗,也当即购下,携回重新裹就。

我说过,牛皮纸是书籍的最搭,能令一切众书重焕生机。

这个品牌的纸袋在我的《塞林书衣》中出现过多次,真是包书佳偶。

这个很有设计感的品牌的纸袋自己会说话,它说: “这个包装袋,它不仅可以包装衣物,也可以收纳书籍、织物,手稿文件、书信、文具,杂物垃圾……”

它可能想不到,还有书衣这个用途。

虽然做书衣,被撕开、剪割,似嫌粗暴,但裹在书上,其实更为长久。

另外,用包装袋作书衣,如果要寻究意义、上些价值的话,其实可以算作是一种现代装置、拼粘艺术,类于米罗、安妮霍尔等等之类的风格。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三三至一三六、《鲁迅选集》(四册)

瞎忙而不是百忙之中,抽空更一下这个帖子,主要是怕被误认为我占着个窝子却不更新。实际上,还有好多要写的,只是没有时间。

这套《鲁迅选集》因为是四册,遂会写得多一些。

时间关系,分四次贴过来。实际上,这个帖子,最费心力处,倒还不是制作书衣和贴图,而是用心写下的这些文字。

虽然也知道文字的徒劳,但正是这个让我敝帚自珍,珍视这些随性写下的感悟。

《鲁迅选集》共四册,第一册为创作,包括小说、散文、散文诗、旧体诗。第二、三册为杂文,第四册为杂文和书信。

对这套选集,我是有感情的。

我念初中的时候,无书可读,曾向一个同学借来《鲁迅选集》第一册,看完又借了第二册。

鲁迅作品(特别是小说)让我如受天启,那时还手抄过第一册中的《狂人日记》和《阿Q正传》。

《狂人日记》全文抄录完毕,《阿Q正传》抄了三分之一的样子。

借我书的那个女同学,是我们初中班上的团支部书记,中考没考上,喝敌敌畏自杀了。

高中的时候,我曾在一篇记人作文中写过她。那篇作文具体写了些什么,不太记得了,只记得第一句话好像是:听说,书记死了,是自杀。

作文里面,好像没有提到借书的事。那个时候还不知道,这是一桩极其重要的阅读经历。

我一直很感谢她,让我在求知欲最强的时候,看到了相对完整的鲁迅作品。

(待续)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二)第二册。

《鲁迅选集》第二册,收的是杂文,年少时看得半懂不懂,后来,几乎在每年的阅读中,都会有鲁迅杂文。

这种文体在鲁迅手中意味无穷、臻至化境。

鲁迅杂文其实包含了各种文体而又逸出于各种文体之外,这其中,有小说、有散文、有诗歌、有戏剧、有信札……

这来源于鲁迅性格的坚定及其兴趣的驳杂。

多年前看过一篇文章,说购书最好是购全集,一次性解决问题,不然以后重复购买各种选集选本,会很累赘。

这当然是购书经验中的真言,但如果不是特别喜欢某个作家,又或是要做研究的话,全集也不必逢人便购的。

我的藏书中,鲁迅作品的重复率极高,但也很难说收集齐了。

因为就算拥有《鲁迅全集》,也不能保证有《鲁迅译文全集》,更别说他的那些校勘成果了。

鲁迅,是从各种滋养中长出来的,极其浓郁,浓郁到每一种选集和选本,甚至几篇代表性的文章,似乎都可以窥到他的全貌。

而他的全貌,有着一眼可见的特立,更有永远看不到的深邃。

我不知道这样讲对不对,可能,世间不会有一套真正意义上的《鲁迅著译全集》,因为所涉太广、其锋太锐,涵囊不了。

刚好写到这里,就把曾想到的这些,先自瞎说一气。

(待续)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三)第三册。









应该是念初二的时候,向同学借阅完第二册后,没有继续再借。可能是那时觉得自第二册后所选的鲁迅杂文对于一个初中生有点不好消化;也有可能是同学手头的《鲁迅选集》本身就不全;当然,还有可能是第二册因有一定的阅读难度系数,在我手中逗留过久,自己不好再借或别人不愿再借。

反正,这套四卷本的《鲁迅选集》,当时只看了两册。第一册精读,第二册泛读。

初三的时候,在路边收废品的人手中,买到《朝花夕拾》和《花边文学》的旧书,均是70年代人民文学出版社所出的封面有鲁迅浮雕头像的那一套中的单行本。



这套书好像没有注释(我记不清了),《朝花夕拾》中的一些篇目还好,另一些篇目和《花边文学》看得半通不通。

虽然半通不通,但鲁迅文章的妙处及那种深邃的幽默,仍然体会得到,常为之击节。

所以,应该是在约十年后,在昆明一家亦非专门买书的临时书店看到这套全新而又打折的《鲁迅选集》全四卷,如遇故交和知己,毫不犹豫地买下。


那会儿我还是借调昆明的单身干部,与另一个借调干部合住在一间十来平米的小房间中,工作忙累,看书只能抽空。

单身宿舍在顶楼,有一次下大雨,没有关窗户,雨水下进来,我床头的一堆书,被洇了好几本,这套《鲁迅选集》就在其中。

还好湿得不算重,俟其干后,除书脊处有一些泅痕和略为皱涨大了一些外,并不影响阅读。

那一次,泅得最重的有两本书,都是我从单位图书室借来的。我是在哪儿看到的方法,请一个邻居将这两本书用冰箱冻了,再解冻,为其整容。

邻居竟也为我冻了。有一本勉强恢复,另一本无法修缮,我赔了钱,自己拿回来。记得是一本关于当代小说家的访谈录,不算太有收藏价值的一本书,兼之品相又差,后来作废品处理掉了。

还书赔书的时候,图书室的管理员一直很纳闷地看着我。管理员是一个小战士,后来我们熟了些,问他为什么,他说这个图书室,借书的不多,还书的更不多,赔书的,好像只有我一个。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四)第四册。

为这四册略有泅痕的旧友穿上书衣,是在又约十年之后。

可能是对这套书太有感情的缘故吧,觉得原封古雅朴厚(李吉庆装帧设计),特别是封面上四个黑得那样精神的隶体字真是与鲁迅其人其文其行太过切合。

是以虽有泅损,勿需包裹。

但书是会老的,人也是会老的。

人老了,就恋旧,就会觉得书看起来越来越老,要抱着怜惜之情、葬花之意为其裹上书衣。

用牛皮纸包装袋包完后,觉得很有意思。有些东西,莫非天授?

这个品牌,叫:River tooth.

河流的牙齿。

鲁迅那种时代之河中的坚硬、不妥协及其与无物之阵的撕咬,不正是河流中的牙齿乎?

一旦对了,什么都是切合的。

广告辞也有意思:献给白天放羊,晚上写诗的男人。

白天放羊,晚上写诗的男人,不亦鲁迅乎,这个貌似性格强悍,实则诗意膺胸的男人?

这几个字,刚好被我包裹在第一册的书脊处。

不是说,鲁迅是中国人的脊梁吗?脊梁的题中应有之意,至少应该包括谋生(放羊)和诗意。

又将四个黑得那样精神的隶书,仿题在书衣封面,依其册数之序,设计为“1、2、3、4”。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来看一下大致的1234的感觉。



1

2


3

4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番外。

来看这幅花鸟画,赭石色的背景下,一只夏虫纤毫毕现,如出齐璜手笔。

而且得是齐白石全盛时期的作品。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揭秘吧。

第一册勒口处栩栩如生的花鸟画。

So,我这套《鲁迅选集》真是无以伦比哈哈。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三七、《鲁迅箴言全编》。

网络时代,言论纷纭,人人可以发声,这是好事,但假他人之名以搏眼球,就不太对了。

可能是鲁迅二字的权威性,网络上多有李鬼扮李逵的现象发生。

近来,我们熟知的“鲁迅”最有名的“名言”有两句:

一句是:这话不是我说的。——鲁迅

一句是:你们抓周树人与我鲁迅何干?

勿论如何,仿造鲁迅言论、编造讽刺舆论警察的鲁迅段子,还是很欢乐的。

这本《鲁迅箴言全编》与大多数名人名言录一样,撷取《鲁迅全集》中的片语菁华,共分ABCDEF六目94个专题21万字,言不可谓不佳,句不可谓不犀利,然则终不免一粟难见沧海,片石难窥泰山之憾。

特别是像鲁迅这样深邃的文风及其人格,其实是很难割裂、萃取的。

我是不太赞成买这样的书的,但是,买这样的书,是每一个读书人不得不经历的过程之一。

就好像“为了忘却的记念”,这是“为了不读的阅读”和“为了不买的购买”。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三八、《鲁迅小说全集》。

原题《鲁迅小说》,钱理群、王得后选编。说的是“鲁迅小说”,实际上收录了鲁迅的所有小说,包括《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三个小说集及一篇文言小说《怀旧》,应该是囊括了现在所能找到的所有鲁迅小说。

未题“小说全集”,大概是为了照顾浙江文艺出版社这套丛书的整体体例。

这套书,是本国现代文学名家的作品选,大多以“某某小说”和“某某散文”为题,选本精当、精彩。这个系列的书,我有过许多本,后来因为有了他们各自更全的作品集入手,便处理掉了一些。

记得曾经有过这套书中的沈从文小说、沈从文散文、汪曾祺小说、汪曾祺散文、赵树理小说等等。

这一本是内子的书,我是不敢檀自处置的。

幸好没有处置,因为钱理群和王得后的注解角度,又自不同,对于我这样的鲁迅铁粉来说,多一个本子,就多一份参考。

有时候,书架上有重复的书,其实大可不必为之过于负担,想着他只是以另一种面目出现即好。

我听说有人读书,往往购两套,自己看的一套供翻阅,全新的一套“供”在书架上……我想说的是,这样的读者对书架上重复的书真是没有负担,但其实我真想说的是:真有钱啊!

不但有钱买两套书,还有钱买放书的地方。

好像鲁迅在哪个地方说过,他对有些别人送给他的书就是这样的再买一套。

回到浙江文艺出版社的这套书。鲁迅这辈子写过的小说实在不多,但鲁迅的小说写得真是好,其不多的小说中特别好的可以占到一半以上,不特别好的那些都比一般的小说作者写得要好。这套书中的很多小说入选者,其小说创作总量比鲁迅要多得多,但实力和影响力实在不能与之同日而语。鲁迅小说到目前,都是中国小说领域(不仅只在白话小说领域)的顶尖。

鲁迅小说有多好?我有一个歪例。

沈从文的嫡传弟子汪曾祺。80年代初曾对其子女说,“中国让他服气的小说家只有三人,鲁(迅),沈(从文),孙(犁)。他对鲁迅的作品读得很仔细,在下放劳动期间,曾经打算将鲁迅的小说和散文像金圣叹批《水浒》那样,逐句逐段加以批注。搞了两篇之后,因为其他事情搁下了。”(见《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汪朗、汪明、汪朝著)。

我说这是一个歪例的意思,主要是:鲁迅与沈从文有隙,汪曾祺与沈从文的关系可以说情同父子,虽然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但鲁沈之间的这桩公案大概会影响汪对鲁的判断,但能够抛去小说之外的事去评判小说本身而仍然得出公允、服膺的判断,足见鲁迅小说有多好。此其一也。

其二呢,汪曾祺的文学素养我素来佩服,他服气的必定是极好的。

其三呢,五四以降,我自己最服气的小说也是鲁迅的小说,自己的判断,这还有什么好讲?

虽然希望鲁迅的小说更多一些,但就像我之前所说,鲁迅的一些杂文,其实未必不可作为小说来看,鲁迅本鲁就是杂取种种、杂花生树(人)的典范。

但目以小说之名的,就只这些,就只这一薄册。

故题“全集”之名。一则这是毫无异议的“全集”,二则与此套书中的他本区别开来,这是鲁迅应该有的“待遇”。

鲁迅小说的诞生,与钞古碑不无关系,书衣题签取意如此。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告假一周,诸兄悠悠:)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字数:70759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9-02 01:20:11

更新时间:2021-04-01 07:02:54

评论数:4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