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塞林书衣》第二季

《塞林书衣》第二季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三九、村上春树《萤》及日本书衣

鲁迅未完,插个队讲讲其它。

我是在哪里看到过,说是梁启超当年东渡日本,船行即开始学习日语、抵达后已基本学会。

梁任公天纵其才,自不待言,此其一;当年交通不便,路遥时长,此其二;日语源自汉语,多能望文生义,此其三;传奇人物,多有传奇事迹,此其四。

然而,虽则字形上似曾相识,但要想达到阅读日文书籍的水准,并没那么简单。

去年我去日本,收获颇大,拟撰长文,但写来不知发于何处,遂作罢。此番只取读书一事,小敲漫打如下。

东瀛生活节奏较我中土为快,但阅读之风大盛于我。地铁等处,多有持书阅读之人,手持一册,独自入港。实体书店也较多,特别是杂志和漫画特别发达,似是受到电子阅读的侵扰相对较少。

日本读者常观的书籍是一种便携式的开本,即“口袋本”,为此,还配有专门大小、材质不同的个性化硬书封售卖。看时,将软壳直接套入硬书封,合掌而成书。

在地铁上,多看到他们从包里或兜里取出这样配了书封的书来,外观上看起来像是电子书,实则不是。

不会日文,故只购一册这样的口袋书来作记念,选的是村上春树的短篇小说集。从封面猜,日文版应该叫《萤•烧仓房及其他短篇》,略翻,选目应与中文版上海译文的《萤》相同。此册应是戛纳电影节入围作品、据村上春树短篇小说《烧仓房》改编的韩国电影《燃烧》上映前后出版的,腰封上印有这部电影的海报。

《燃烧》在据小说改编的电影中算得上是极好的一部,不拘于原著,又将原著的主旨发挥、深化、与时俱进,刘亚仁的表演也是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影星中特别沉潜而特出的,未来可期。韩国影视业这些年来的发展,特别令人惊艳,这与很多因素有关。

《萤》是《挪威的森林》的预写版,在村上春树的小说创作中意义重大。

回到这本日本小册子,加上腰封、护封后,竟不觉得臃肿。然后,在书店付了款后,店员又为其加了一个有书店logo性质的书封,也不臃肿,拿在手上,很是称手。

是以,此册书衣勿需专制,径裁牛皮纸边角贴上,仿上海译文版字体题名其上即可。完成后一看,略像一纸记事贴。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一至一四四、王小波“时代”三部曲、《沉默的大多数》。

我的王小波全集,也是“百衲本”(百衲本,参阅《塞林书衣(第一季)》之六十一》;王小波著作书衣,参阅之八十五、八十六)。

2016年,我一时起兴画了《读王小波三百幅》(http://bbs.tianya.cn/post-books-560086-1.shtml),手绘的同时,把我那些个七七八八的百衲本王小波全集七七八八地基本上重读了一过。

时有朋友认为,这个手绘作品,可以一文一图地加以解释,我以为绘本作品,不必如此。现在想来,其实说上几句亦未为不可,因为《读王小波三百幅》(又名《王小波那话儿》)算是成人绘本,当下的受众呢,消化能力强的自有不少,但更多的沉默或不沉默的大多数,不略为加以解释一下的话,未必消化得了。——当然,我画得不好,需要辅以文字,也是一个方面。

另则,关于王小波,其实真要说起来,除了表现在漫画里的而外,想说的还真是有不少,这里面有阅读心得,亦有情感投入,更有现实观照。

阅读心得,看看这些被铅笔划痕划得破烂溜丢,已然“百衲本”实锤的各种王小波著作即知。凭藉这一摊子敝帚自珍、尚待整理的感悟心得,要扯些废话谅也不难——自然,要说得好、说到切处殊非易事。

情感投入呢,王小波逝世那年,我正念大二,图书馆自然是借不到他的书的,那会儿我们学校有几家租书铺,有一家除了租武侠言情外,也租畅销类、热点类文学书籍,抵押借书证学生证等证件,五毛钱还是三毛钱可租一本/天。我在那里租到花城出版社的“时代三部曲”、时代文艺出版社续出的《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和《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还有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均一一抢鲜读了,当时只是觉得挺开眼,后来才意识到,王小波著作的阅读对自己的影响很大。

多年后,我在昆明看到全新的花城出版社“时代三部曲”和中国青年出版社的《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真是如逢故人,当即买下。

现实观照呢,正如很多朋友达成共识的,王小波著作特别是杂文其实只是说出了常识,但是常识一物,看起来听起来简单,好像没什么大不了的,但其获得和执行,却特别难,而且有时候会越来越难。

当常识不那么容易获得的时候,当很多人都睁着眼睛说瞎话的时候,当很多人越来越僵化、保守地处置和看待问题的时候,坚持常识真的是黄金一样的品质。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一:《黄金时代》。

花城出版社的“时代三部曲”,封面分别配以黄金、白银、青铜三种色彩,颇像《圣斗士星矢》中的黄金、白银、青铜圣斗士。

对于一些王小波迷来说,这三册书也足以称圣。

此册《黄金时代》收入《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在王小波小说作品中算得上完成度最高的一部,正符“黄金”之意。某年,我在《小说琅琊榜:当代中文小说六十强》中(参阅《内敛书评》),例《黄金时代》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入榜中篇和长篇部。

此则书衣题名,“黄金时代”四字回环,希望有生生不息之意。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二、《白银时代》。

白银时代里面的篇什,完成度也很高。《白银时代》《未来世界》《二〇一五》三篇其实都可以算是未来小说,以现实为基底,浸染了乌托邦小说的色彩。

《读王小波三百幅》,是按杂文第一、书信第二、小说第三、其他第四的顺序来绘制的,在小说类中,则以金银铜铁为序。开手还较拘谨,越往后绘得越多,杂文和中篇《黄金时代》这样的代表作因先绘制故,反而画得不算多。

《白银时代》在“时代三部曲”中最短,“图读”比重却最多。画完《白银时代》后,早已过了三百幅之数。

可能,事涉未来,画面感会更丰吧。

2015业已过去,《二0一五》中的未来貌似还没有真正到来,此乃幸事也。

图读王小波的计划画到《青铜时代》的《万寿宫》时就作罢了,各种原因吧。如果有第二季的话,可能会画得更精炼。

此则书衣,题名竖排、从右至左,在汉字阅读史上,是一种从未有过的排列习惯。有未来感,亦有割裂感。

2020年11月12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三、《青铜时代》。

《青铜时代》在时代三部曲中,最为厚实,一册书收三个长篇:《万寿寺》《红拂夜奔》和《寻找无双》。若是按现在的出版习惯,三个长篇均可单独出书。

此册书衣,与前两本不同,非同日裹就,用纸不同,是以题名也不同。“青铜时代”四字,局囿在一个横置的字母“n”里面,其实正反映出来这部小说中那些令人压抑的地方。

王小波半生反抗无趣和愚蠢,在《青铜时代》特别是《红拂夜奔》中,将无趣和反智的扁平单细胞人物、受到无趣和反智压迫的智识阶层刻画入肖,令人触目、疼痛。再联想到曾经、正在发生的现实,更加令人疼痛、心折。

身陷愚蠢的泥淖,被愚蠢驾驭、被愚蠢裹胁、被愚蠢玩坏……

《青铜时代》同时也体现了王小波小说中那些繁复、絮叨、累赘,凌乱到甚至有些病态的地方,但是说来也怪,这些缺陷,如若不是王小波的刻意为之,其呈现出来的文本状态,正反映了反智之下的真实面貌。

2020年11月13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四、《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

此则书衣与上一则系同日裹就,用的也是同一个包装袋。这是一个以卖鞋为主的品牌,我用来包了不少书,以燕山版世界名著系列为多(后详)。书衣裹就后,露出来商标中的字母“M”,刚好与《沉默的大多数》中的“默”字照应。

钱锺书先生少时目无余子,臧否人物,口无遮挡,后来取字曰:默存。更后来,在诸多艰难的岁月中,藉此“默”字而得存。有时候,所谓沉默的大多数,有活着的大多数(余华《活着》)之意,更有在沉默与不沉默间、大多数人最终选择了沉默之意。我在《〈巨人三传〉兼及莫言与贝多芬的一桩公案》中,表达过这个意思。

此册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实际上也真的算得上是全编的,除了后来陆续找到的少量几篇外,王小波的杂文于此一册一网打尽。

那时的书,性价比极高。现在的王小波杂文集,往往被一分而为数个集子,分别冠以《沉默的大多数》《我的精神家园》《一只特立独行的猪》《思维的乐趣》《理想国与哲人王》《个人尊严》等等的名字。

实际上,王小波生前编定的杂文集子,好像只有三个:《思维的乐趣》《我的精神家园》和《沉默的大多数》。这三个集子中的篇目有交叉和重复,王小波似是准备以《沉默的大多数》将之系于一册、定于一尊,惜乎生前未看到其出版。所以中国青年出版社的这个本子颇符合其原旨。

王小波的杂文随笔作品,说的都是常识,却常读常新,这得益于其俏拔灵峻的文风,还因为这些年来亘滞未变的社会世象。

前者可喜,后者可叹。

时隔二十余年,我们仍旧在相同的常识问题上不断地打缠和纠结,做着看不到出路的布朗运动。

方方说,常识是深刻中的深刻,我深以为然,并以之做过申论。

王小波的这类作品,有智趣,抖机灵,意味无穷,读来令人解颐喷饭、哑然失笑。王小波开新闻周刊、生活周刊类此类文章之先河,后王小波者,写此类文章,往往难脱其窠臼。

此类文章其实有两个方向,以杂文和随笔来命名,极贴切。杂文类偏重于讥诮世相,随笔类偏重于打趣生活。总的说来,是自由知识分子的雅痞及雅痞下面的严肃和悲悯。

很多时候,偏杂文多一些还是偏随笔多一些,是应时而动的。

90年代以降,我们呈现出来的文章,均以偏随笔为多,然而,在公知被严重污名化的时代,其实更需要王小波的杂文类文章:寓可以接受的说理,道经历睹闻过的事实,蕴极深切的悲悯。

这样的文章,闪耀着知性的美丽,以我目力所及,反而是女性写作者一直在坚持,比如刘瑜,比如李静,更比如方方。

2020年11月16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改一处:
书衣裹就后,露出来商标中的字母“M”,刚好与《沉默的大多数》中的“默”字照应。
————————————————
……书衣裹就后,露出来商标中的字母“W”抑或“M”,刚好是与王小波的“王”字抑或《沉默的大多数》中的“默”字照应。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五:《黑铁时代》及百衲本王小波全集







一般而言,现在题名《黑铁时代》的书,大抵收录的是王小波的未竟稿。由于王小波的未竟稿历年来有多次补入,所以市面上的《黑铁时代》,有各种面目和混搭。

以我目力所及,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四卷本《王小波文集》是性价比最高的王小波作品集,备此四卷,庶几得其全貌。

此册题名《黑铁时代》的系第三卷,收录早期作品、未竟作品及剧本。其中,未竟作品辑为第六辑,题名也是“黑铁时代”。

另外五辑,放到现在,可以《东宫•西宫》《唐人秘传小说》《绿毛水怪暨早期用品集》等等之名单独成书。

——我说的性价比高,就是这个意思。

但此套文集,我也只购了第三卷,因为与之前所购有重复。有意思的是,印象中,这套文集第四卷,不但收入了杂文随笔全编,还有最早面目的《爱你就像爱生命》(王小波书信集)。——这样的混搭,打个比方,有着事业初创时的“多给”与“酬宾”。

实际上,要想凑齐一套“百衲本”王小波全集,只需要在花城版“时代三部曲”、中青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之外,加入中青版文集第三卷《黑铁时代》、最新版《爱你就像爱生命》和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号称“终极版”的《王小波全集》第十卷《黑铁时代》就可以了。

我就是这样做的。其他需增补的,比如杂文随笔集中后来补入的《王朔的作品》《盛装舞步》《电脑特技与异化》等篇什,复印即可。





王小波作品集,这些年来更新、增补的地方,多在书信集和未竟稿。

书信集是情书集的增广,加入致友人、致其他人书。经这些年来的几次修订,书信集想必已臻完备,未竟稿呢,你永远不知道王小波那台386台式机的硬盘和他留下来的磁盘(软盘)里,还有多少未竟的思路,及不便公开的文字。

所以,所谓“王小波全集”,其实是没有“终极版”的,因为保不齐什么时候,就会出现一个新的未竟稿。

就像房伟在《革命星空下的“坏孩子”:王小波传》中提到,王小波发表于《北京文学》1998年第六期小说《马但丁》,“未见收入各种王小波文集和全集”。

还有我在《塞林书衣(第一季)》提到过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王小波集中的《东宫•西宫——调查报告与未竟稿精品集》,收入的李银河、王小波合著《他们的世界》一书,与后来李银河单独署名的《同性恋亚文化》(《他们的世界》增补本)很是不同,除之前出版的单行本外,《他们的世界》于其他各类王小波作品集中亦未收录。

回到此册第三卷的《黑铁时代》。未竟稿而外,此卷中的其他篇目,早已自成体系,枝繁叶茂,像脱胎于情书集的书信集一样。

一花开数叶。

所以,“黑铁时代”之名,一开始是杂著集,后来,成为未竟集的专名。

一个作家,若是假以天年,是不会出版未竟稿的,“未竟稿”之名,本身就自带遗憾。就像老塞林格后期,隐居于他的水泥房子里,每天写作,但从来没有公开出版过更新的作品。估计他每天在那里敲打出来的,大多数都是自己从来未曾满意的未竟稿。

然而,有不断涌现出来的未竟稿,足见读者对这个作家的喜爱。就像老塞林格管不了其身后事,说不准哪一天,就会冒出来他的作品全集。

所谓全集“百衲本”,就是这样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但有时候,喜爱之余,似亦不必求多贪全,最好的塞林格和王小波,是已经呈现到这个面目的塞林格和王小波。

未竟的,只是一个念想。

以上。

另则,“涂毒”(图读)了王小波(《读王小波三百幅》)之后,“图读”系列之二的《画解〈幽梦影〉》(http://bbs.tianya.cn/post-books-610967-1.shtml)也是突然起兴而绘的。《幽梦影》我也有数册,裹就书衣的那些,后详。

2020年11月18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改一段两处:
另外五辑,放到现在,可以《东宫·西宫》《唐人秘传小说》《绿毛水怪暨早期用品集》等等之名单独成书。
—————————————————
另外五辑,放到现在,可以《东宫·西宫》《唐人秘传故事》《绿毛水怪暨早期作品集》等等之名单独成书。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六、《故事新编》。

回到鲁迅。

上一则说到王小波的《唐人秘传故事》(又名《唐人故事》),其实与鲁迅的《故事新编》大有关系,包括《青铜时代》也是。

《青铜时代》是《唐人故事》的升级版,《唐人故事》是《青铜时代》的“花干骨”(打趣“花千骨”,取“骨干”意)。较《青铜时代》而言,《唐人秘传故事》更精炼、梗概(取adj意),但尚有很多未尽之意,所以要由《青铜时代》来阐申。

更相关联的是唐传奇。王小波《唐人故事》《青铜时代》取材于唐传奇及相关话本、笔记小说,而鲁迅,亲手选校过八卷《唐宋传奇集》。

鲁迅于旧小说的阅读,可以说无书不窥,对唐宋传奇更是浸淫很深。《中国小说史略》中,三言两语一截,即将一部小说提要殆尽,附于《唐宋传奇集》后的《稗边小缀》,亦是如此。

这样的旧籍滋养,生出《故事新编》这样一册借古讽今的小说,可谓牛刀小试。

《故事新编》是一个极富开拓性的文本,表面上看,似乎开恶搞、戏说之先河,实际上,是讽喻多过恶搞,深沉大过玩笑。仿之者,得其中;似之者,得其中;别开一路者,亦不脱其影响。

鲁迅的幽默,是那种严峻、讥诮、眄睐、不放过的幽默,看似尖刻,却既接地气,又具人气,更独有一种鹤立鸡群的视野。

这样的幽默与讽世,在《故事新编》中淋漓而洒脱,深沉而戏谑。

《故事新编》一直都我最喜欢的鲁迅小说,其中,较之最受称道的《铸剑》,我更喜欢《理水》和《奔月》。——只是个人喜欢。

《故事新编》是一个独具异禀、如锥处囊的文本,有着难以掩饰的锋芒。但是说来奇怪,在周作人晚年有关鲁迅著作的文字中,对鲁迅小说各篇均有衍义(《呐喊衍义》《彷徨衍义》,见《鲁迅小说里的人物》),独不提《故事新编》。在其它著述中,说起鲁迅的小说代表作来,似也没有提到过《故事新编》。

好像是不承认《故事新编》是一个小说一样。

夏志清说得更绝,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夏志清直接说鲁迅著《故事新编》是“可悲的没落”,他是这样说的:

1926年以后,鲁迅所写的所有小说,都收在一本叫做《故事新编》(1935)的集子中。在这本书里,鲁迅讽刺时政,也狠毒地刻画中国古代的圣贤和神话中的人物:孔子、老子和庄子都变成了小丑,招摇过市,嘴里说的有现代白话,也有古书原文直录。由于鲁迅怕探索自己的心灵,怕流露出自己对中国的悲观和阴沉的看法,所以他只能压制自己深藏的感情,来做政治讽刺的工作。《故事新编》的浅薄与零乱,显示出一个杰出的(虽然路子狭小的)小说家可悲的没落。

这就是各花入各眼了。可能是《故事新编》过于前卫了吧,打破了许多阅读习惯,遂令人不太习惯。

这没什么,只要不是故作大言,坦言自己对作品的看法、敢于批评名家,是一个文学评论家的立场和操守。

勿论如何,《故事新编》一直是我喜欢的枕边书、手边书。

很巧的是,此则书衣包裹的时候,裁用了一个装普洱茶的手提袋子,显出来“私房茶”三字,依势仿鲁迅书法,题名其上,成为一册私房书。

此册《古人复活的时候——〈故事新编〉心读》收有《故事新编》全文,在打折书店看到它的时候,觉得不买颇对不起封面上大先生那黑白分明的、清晰而又亲切的眉目,遂购之;又数年,为爱护故,遂裹之。

此系鲁迅研究者王景山“鲁迅五书心读丛书”之一种,可备一考。其列《呐喊》《彷徨》《野草》《朝花夕拾》《故事新编》为“鲁迅五书”,是对鲁迅文学类著作的一次提纯。

2020年11月19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七、《野草》。

又一本“封面不能忍”系列。

“大学生必读”“教育部指定书目”“新课标”之类的书封,我曾吐槽过好多次。关于为什么要吐槽这个,也吐槽过好多次。比如这一本《野草》的封面,看起来一点儿都不野,就是一个槽点。

为什么不野,因为过于规范,特色不明显。

好在必读书的范围,虽辄指定,但书目甚广。在规范的“广”内,会有较宽适的选择性。

鲁迅是十分反感为年轻人开必读书目的,但想来也不会拒绝自己的书成为年轻人必读书目这一殊荣。近来,鲁迅作品退出教材较从前的比例为多,有人从中看到一种批判血脉的隐退,我以为这确是有的,但鲁迅作品自身魅力及永远需要改进的世相,当会令鲁迅作品从未“退群”。

《野草》中的鲁迅,梗概多气,绝望无地,字字如戟,求真近苛、求善成癖、求美成痴,却饱蕴更大的、更广的悲悯。

如果有超值的书,这本就是,不到5万字的一册小书,写尽了孤绝境地下勇士的心路、征途,在偏执中饱含力量和温暖。

如果真有御草木为剑的本事,鲁迅的野草就是,每一笔狂草,都是一记凛冽的耳光。

鲁迅凭着一管笔,成为那个年代最有力量的人之一,与所有曾经的和今后的当权者相比,他的有力几乎是永恒的。这是做一名真正的作家与做公门官吏相比的幸福和牛逼所在。他的力量还在于,不论你们怎么说鲁迅,他依然是最有力的现当代作家。虽然“力量”并非评判一个作家的惟一标准。

就连他的绝望,也是永蓄力道的。

我以为,鲁迅、钱钟书、张爱玲,这三个人都是悲观主义者甚至绝望主义者,所不同者,鲁迅是反抗绝望、钱钟书是规避绝望、张爱玲是把玩绝望。而老塞我,则是品读绝望。

这一册书衣,用了青鸟兄说的“三根针”品牌的包装袋,鲁迅之文,如匕首、如投枪,有时候,也如芒刺,令苟活者汗颜无地、芒刺在背。用针的形象,倒也说得过。

书衣封底,本意画三绺缚于针鼻的红线,画完后一看,觉得此“三线”远不够飘逸,遂添两笔,成“YC”——用字母表述,也是鲁迅书衣设计的特点之一。

2020年11月23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八、《六线谱》(《吉他自学入门与提高》。刘传编著)



刘传当年编的吉他弹唱书,在我们念大学的时候很是流传。

流传的原因,一是弹吉他很酷,爱情的冲锋枪,威力无比。二是弹吉他很文艺,当年“文青”一词,尚未污名化,还是很有市场的,而文青的标配之一,就有吉他。三呢,可能就是名字学方面的原因了:因为刘传,所以流传。

第四,学吉他有简易法门,这个捷径就是六线谱。

没有六线谱之前,学古典吉他要学五线谱。一般的音乐修为,看不明白五线谱,简谱呢,也不是好相与的,貌似阿拉伯数字,实则阿拉叔、阿拉婶、阿拉姨都不得行。

好在专门针对吉他弹拨发明了六线谱:在五线谱之外加了一道线,模拟吉他面板上的六根弦,如同图示一样将吉他弹唱的法门活生生拉到面前,直观地把指法和弹法形象化。

这样一来,不用识音律,就可以依图而示,半生不熟地弹唱一曲,在各大晚会混个脸熟。

总之,六线谱这玩意儿吧,就跟傻瓜相机一样,不用对焦、调光圈什么的,直接“咔嚓”“咔嚓”完事儿。往高阶了说,跟禅宗一样,舍弃打坐诵经,一念顿悟,见性成佛。

那些年,我们那儿最流行的吉他乐谱,就是这个刘传编的这些个“刘传吉他系列”书籍,冠以《吉他自学×月通》《吉他自学入门与提高》《轻轻松松学吉他》《吉他金曲弹唱》《吉他爱好者》《吉他:从入门到精通》《校园民谣金曲弹唱》《××金曲弹唱》等等、更汇编以电吉他、民谣吉他、木吉他各各之名单独成册——这玩意儿就像练武,会一种兵器(比如木吉他),就能够十八般武器(电吉他、民谣吉他etc.)样样精通,还录制有与琴谱配套的磁带单独发售,风靡大学校园。

刘传和他的北京风华艺术学校,将吉他这把冲锋枪改造成吸尘器,吸金无数。

我记得这种书为16开本,100页左右,定价9.8元。只要有最流行的歌出来,就有改头换面的一本“刘传编著”紧随其后上市;只要有“刘传编著”字样,就是流行、流传的品质保障。我还记得一个细节:这种书,在页面地脚的地方,会有一些读者来信摘编之类附在那里,大抵是人生感悟、学吉他心得、吹捧刘传老师之类的只言片语,并附交友地址。——那些年通讯不发达,交友靠写信,很多杂志,《通俗歌曲》《流行音乐》《女友》之类,好像都是这样。

我们寝室八个弟兄,有三个长期弹拨这种靡靡之音,所以寝室里面有好几本刘传的书,交换着弹。

我有过一本还是两本这种9.8元的书,后来我在学校附近的“红烛书屋”买到这本《吉他自学入门与提高》,很是超值,心生欢喜了一段时日。

超值的原因是这本刘传较从前买的那些刘传要厚些,内容上足以以一当三,价位上呢,只是19.8元。就是说,两本书的价格买了三本书,加之前面还有60多页的吉他概论、乐理知识等,是以性价比较高。——后来我还买到一本更超值的刘传,下详。



这本超值的《吉他自学入门与提高》购于我们学校附近的“红烛书屋”,书屋现在已有没有了。红烛书屋有个六平方米的样子,专进一些时尚而有品味的书,算我们学校附近的文化地标之一。书屋老板是一个经常穿一身牛仔的中年男人,卖书之余,常请一些名流做些与书有关的文化讲座,记得叫“红烛讲座”吧好像,办了好几期。

我们学校的学生,鲜有几个没去过红烛书屋的。去过的都还记得,老板太能侃了,甫一进那方寸之地,俟你略翻几本书后,老板就道一声“同学”开始搭讪,侃得你不买本书都对不起老板、对不起跨进这个文化的所在。

红烛书屋的标识之一就是其印章。阳文钤一柄红烛,阴文钤“书屋”二字,盖在书上,红红的放光芒。

我一直以为书屋得名于闻一多的《红烛》,有一次问老板,原来不是。老板坦言并不知道闻一多这首著名的诗。我就把记得的一段背给他听,还起来,电影《蒋筑英》里面,巍子饰演的蒋筑英,就有背《红烛》的情节,念得很感人。

有一次,老板颇自豪地问我:“你看我有多大?”

我猜不出,他看起来四十出头的样子。他更自豪地说:“我五十多了。”

读书,是会令人年轻的。

时隔二十余年,现在他应该奔八十岁了。

可是囊中羞涩的话,也是不好经常进红烛书屋的,我在《书呆备忘录:读书忆旧》这篇文章中,曾写道:

“很多个周末都是这样度过:懒觉醒来,吃完早点暨午饭,去街上乱转,基本上都是在各个书店乱转乱翻,这一转,要直到傍晚才转回来。人穷,书不常买,店主店员也不驱赶。脸皮薄,蹭书看蹭到不好意思,就酌情买上几本。

“我那时的周末书店路线是这样的:学校后门有一家红烛书屋,略进去翻翻,不敢去频,因为店面小,不免与老板对视,只翻不买不好意思。出了红烛,不远处有一家西西弗书店,这家书店鼓励‘背包太沉,存吧;站着太累,坐吧;买了太贵,抄吧;您有意见,提吧’,大得我心,实际上,正因其如此大度,反而促进了书店的销售。然后,逛到‘国营’的新华书店,再翻翻。出了新华书店,周末逢赶集,有地摊卖旧书,又翻翻。然后,到了花溪区图书馆,翻报刊杂志到晚饭时间,吃一碗正宗‘全家福’花溪牛肉粉,原路返回。”

我读大学的时候,没有交女朋友——弹吉他也弹不出来一个女朋友,因为弹得不好——双休日大抵就是这样一段逛书店的“文化苦旅”。

五年后我再回母校,红烛书屋早已不在。

这本书还有其他一些吉他书陪着我一路从贵州花溪到云南各地州,边走边弹边唱。

重裹书衣,封面径题“六线谱”三字,手钤“笑傲江湖”篆刻一枚。



2020年11月25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四九、《刘传吉他辑》(《男子汉之歌》)。





(一)

关于刘传吉他谱的书,本来想写三册书衣,想说的好像也以三则的容量为宜,但有一本9.8元的刘传,曾陪我笑傲江湖,之前一直以为“硬硬地还在”,及去找时,怎么也找不到,“硬硬地不在了”。

所以改为两则来表述,就写得有点长了。

上一则说到的“后来我还买到一本更超值的刘传”,指的就是这本《男子汉之歌》,封面和封底花哩胡哨,加上书名,搞得像是男科广告。





但内容是极好的。此书收歌三百余首,都是历年来各领风骚的劲歌热曲,颇有点“集大成者”的意思。隔了时光的长河来看,这些歌极其怀旧,翻阅弹唱之余,如睹故人、如抚旧时光。

此书只配和弦不配六线谱图例,遂节省了篇幅,对于像我这样已研习过一定刘传基础的“高阶”人士而言,可以省掉六线谱图示,根据和弦,自主选择节奏,或勾或拨或扫弦,肆意弹唱。

32开的书,尺幅小而收歌多,所以是“更超值的刘传”,甚为宝爱。

但这样类于男科广告的封面,自然要裹上书衣。

用的是本埠一家糕点店的包装袋,主打蓝白色系,如同牛仔;又有琴剑天涯的侠客主题,于中于西,都是潇洒放旷男子汉范儿。说是“男子汉之歌”,也是切合的。





可是,男子汉之名好叫,男子汉却不是那么好当的。沙宝亮和黄渤合唱过一首歌叫《男人好难》,这样唱道:

男人好难 做人好难
白天男子汉晚上汉子难
有些承诺 看来是要破产
可是青春就过了大半

男子汉、汉子难, 道尽男人心事。

此册书衣,有一些古琴曲谱的雅致,遂重命名曰:《刘传吉他辑》,手钤一印,曰:六线琴魔。

像一个江湖花名。





(二)

后来我总结自己的大学四年,主要表现在“三臭”:

第一是衣作臭。那会儿崇尚名士,不修边幅,头发油腻,加之洗澡条件差,衣服被褥换洗不勤,看起来邋里邋遢,“郭富县城”。——好在人年轻,可以被原谅。

第二是写了许多臭诗。大学四年,几乎天天写诗,毕业那年结集了一本诗集,数目比《唐诗三百首》还多,找了几家出版社,没人肯出。现在看来,这些诗大部分写得很臭,好的也有几首,赚了点稿费。

第三就是弹了很多臭吉他。弹吉他之前,我吹过口琴、拉过二胡,识得些简谱,能摆弄得像那么回事。后来出于虚荣心,学了吉他,被傻瓜相机一样的六线谱牵住,却从来记不住和弦,离开吉他谱就无法弹唱。

那时候,对着六线谱弹唱,是我们不花钱的卡拉ok,每天晚饭后,都要嚎上几嗓子。对着女生楼弹唱吉他,是我们学校的当年一景。

可能我在这方面没有更多的天赋,下的全是笨功夫,每日弹唱,吉他功力却一直很臭,日积月累,手上却也有了老茧。

好在我旨在唱而不在弹,只求唱得爽,也不追求脱稿。不过是寂寞而已,不过是渲泻而已,不过是年轻而已。

天天弹唱,驱散了无数的寂寞。

这一桩看起来像是无用功的弹唱经历,其结果要在很多年以后才显现。多年后,我无意中出的第一本不自费的书,竟是一本关于老歌旧时光的乐评集。

这与我当年的三臭,都是大有关系的。

2020年12月1日,此则写得颇废周折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青鸟123456ABC 2020-12-01 20:07:40
塞林兄当年的三臭,而今在书话变成了三秀(俊秀的秀):一曰书画秀,这有王小波三百幅与幽梦影两篇长篇书画帖子为证,毋须多言;二曰文笔秀,亦有诸多作品为证,亦毋须多言;三曰书衣秀。亦有塞林书衣第一季与本帖为证 ,还是毋须多言:)
@酒醉扶墙走
-----------------------------
青鸟兄对小弟鼓励甚多,很是感激。醉墙兄一向也是老鼓励了,多谢。

我的大学“三臭”生活,至少还可以写一部长篇,叫《二林寺桃花》,开过好几次头,无暇写,主要是没有动力。此外,至少还有三部想写、不得不写的长篇盘恒于心,亦乏动力。但总会写出来,哪怕是只给自己看:)

说到大学生活,青鸟兄念大学那个时代是一个高光时刻,我下一则书衣可能会cue到兄的那本韦伯,我尽量少卖关子,抓紧写出。当然,如若写得不好,也请一笑置之:)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恰好我的书衣写到这一则,大概与@青鸟123456ABC 兄有些微的关系,也不知是否确实。表述如有不妥和冒犯处,尚乞海涵,一笑而过:)





之一五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恰好我的书衣写到这一则,这本书似与闲闲书话青鸟兄有关。

某年我与内子逛书市,在一家常去的打折书店,惯例地一通瞎买,捧了一撂书。作为冷静的购书者,她只挑了一本书,就是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遂令我手捧的那些浮浅读物,“顿失滔滔”。

——内子是研究比较文学的,学问极好。特别是在西学上,胜我多矣。

此册系三联书店十分著名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中的一本,多年后由陕西师范大学以“修订版”之名原汁重装重版。

虽名之曰“修订版”,却看不出来有修订的地方,所以是“原汁”。——当然,我没有三联版,不好比较。但此版对其修订处并无交代,前面的《中译本前言》一仍其旧,落款是“于晓 1985年11月于北京大学”,不是原汁又是什么。

“重装”呢,新人未必胜旧人,此次新装至少没有从前那一版好,开本增大,反显浅浮,看上去倒像是一册成人教材。

重版呢,这样的书,内容上无可挑剔,自然有重版的价值;重版而能够在内容上一仍其旧,亦殊为难得。我的购书习惯向来是内容大于形式,能够买到这样全新而价廉的书,是开心的。

我疑心它沦落打折书店的原因,一则因封面稍显平庸,二则只是时也,命也。

这样的书,已非逢其时。

是以重裹书衣,以牛皮纸显其厚重,略加题签,手感甚好。





后来,我是在哪里看到过,这本三联原版马克斯•韦伯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天涯论坛闲闲书话的青鸟兄就是译者之一。

于晓在《中译本前言》中,这样说道:

“本书是在甘阳同志建议下于1985年6月开始组译的。承担各章及其注释的译者有:于晓(导论),程朝翔(第一章),徐境、刘铎(第二章),王美秀(第三章),唐小兵(第四章 第一节),陈宜良(第四章 第二节),童欣(第四章 第三节),邓真、陶宁(第四章 第四节),陈维钢(第五章)。全书由于晓统校成稿,甘阳校改了全书的正文部分,最后由苏国勋审订全稿。”

共列出来十一位译者,两位审校者。于晓在文中特为提出来“承担各章及其注释”,是因为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庶几占到全书一半篇幅,有点像我们汉学中的笺注本。当然,为韦伯作郑笺者是“韦伯本伯”及英译者帕森斯,韦伯原注及帕森斯英译注大概比原文更耗功夫。

由于有着闲闲书话的缘份,在翻阅这本书时候,我就想,这“十一罗汉”中,哪一位是青鸟兄呢?



1985年、北京大学、十一罗汉、甘阳……,仿佛看到那个知识爆炸的黄金年代,看到那个每一个文科生都曾经向往的学府,看到一些孜孜求学、俯案笔耕的身影,看到一个名字、一个名字中隐涵的旧日故事。

后来,有一年,甘阳教授被打的新闻上了热搜,虽未及探究,总觉得有斯文受辱之概;再想起更早之前阎崇年教授被打的新闻,偌大年纪,竟遭掌掴于大厅广众之下,更是斯文辱没。

不管怎样,以拳脚相向来试图解决、探论问题,均非好兆。

再后来,是更大规模的公知污名化。

更后来,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有更多的译本,三联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亦非孤本。

2020年12月3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校对六处:
1、我的购书习惯向来是重内容大于重形式;
2、后来,我是在论坛哪里看到过;
3、译韦伯原注及帕森斯英译注大概比原文更耗功夫;
4、在翻阅这本书的时候;
5、看到一个名字、又一个名字中隐涵的旧日故事;
7、三联版《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已非孤本。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青鸟123456ABC

我大致猜到这可能会是一桩乌龙事件,在发此则之前,本想先发给青鸟兄核实后再发,后想想不必,误会有误会的美好和传奇在其中,是有趣的。

此番经兄回复后,我会出一个校改版,后详。另则,我的微博以《十一罗汉译韦伯》为题也发了,也会删掉后发校改版。

海涵。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校订版]之一五0、《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





某年我与内子逛书市,在一家常去的打折书店,惯例地一通瞎买,捧了一撂书。作为冷静的购书者,她只挑了一本书,就是这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遂令我手捧的那些浮浅读物,“顿失滔滔”。

——内子是研究比较文学的,学问极好。特别是在西学上,胜我多矣。

此册系三联书店十分著名的“现代西方学术文库”中的一本,多年后由陕西师范大学以“修订版”之名原汁重装重版。

虽名之曰“修订版”,却看不出来有修订的地方,所以是“原汁”。——当然,我没有三联版,不好比较。但此版对其修订处并无交代,前面的《中译本前言》一仍其旧,落款是“于晓 1985年11月于北京大学”,不是原汁又是什么。

“重装”呢,新人未必胜旧人,此次新装从外观上至少没有从前那一版好,开本增大,反显浅浮,看上去倒像是一册成人教材。

重版呢,这样的书,内容上无可挑剔,自然有重版的价值;重版而能够在内容上一仍其旧,亦殊为难得。我的购书习惯向来是重内容大于重形式,能够买到这样全新而价廉的书,是开心的。

我疑心它沦落打折书店的原因,一则因封面稍显平庸,二则只是时也,命也。

这样的书,已非逢其时。

是以重裹书衣,以牛皮纸显其厚重,略加题签,手感甚好。



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大量的译著风云际会、趁时而起。更新频率很快,是以多赖集体合作之力。但是也怪,现在来看,纵是合译,水准都不低,有些甚至还很出色。究其因,大概是那时的作者水准都不低,最重要的是都坐得住冷板凳。

估计,文化热的背景下,文化本身就是最好玩、最时尚的事儿,吸引得到最富创造力的一时才俊共襄雅事。

译校者之一于晓在《中译本前言》中,这样说道:

“本书是在甘阳同志建议下于1985年6月开始组译的。承担各章及其注释的译者有:于晓(导论),程朝翔(第一章),徐境、刘铎(第二章),王美秀(第三章),唐小兵(第四章 第一节),陈宜良(第四章 第二节),童欣(第四章 第三节),邓真、陶宁(第四章 第四节),陈维钢(第五章)。全书由于晓统校成稿,甘阳校改了全书的正文部分,最后由苏国勋审订全稿。”



共列出来十一位译者,两位审校者。于晓在文中特为提出来“承担各章及其注释”,是因为这本书的注释部分庶几占到全书一半篇幅,有点像我们汉学中的笺注本。当然,为韦伯作郑笺者是“韦伯本伯”及英译者帕森斯,译韦伯原注及帕森斯英译注大概比译原文更耗功夫。

1985年、北京大学、十一罗汉、甘阳……,每翻此书,仿佛看到那个知识爆炸的黄金年代,看到那个每一个文科生都曾经向往的学府,看到一些孜孜求学、俯案笔耕的身影,看到一个名字、又一个名字中隐涵的旧日故事。

后来,有一年,甘阳教授被打的新闻上了热搜,虽未及探究,总觉得有斯文受辱之概;再想起更早之前阎崇年教授被打的新闻,偌大年纪,竟遭掌掴于大厅广众之下,更是斯文辱没。

不管怎样,以拳脚相向来试图解决、探讨问题,均非好兆。当斯文受辱之时,必定是斯文扫地、有辱斯文之时。

再后来,是更大规模的公知污名化。

更后来,在书店看到这本书,有更多的译本和版本。

2020年12月3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之一五一、杨绛译《斐多》。







杨绛译、注的《斐多》,有过各种版本,中国盲文出版社2013年出版过一册受国家彩票公益金资助的“大字版”《斐多》,知道者不多。

在书店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还有些嫌弃,觉得略显粗肥笨拙。但这本书的其它版本我之前曾在图书馆借来看过,印象颇深,此番价格合适,遂购之。

这是一次需要记下一笔的阅读经验。重读一过后,我才知道,这种大字版,读起来相当之过瘾,而且与其内容很是切合。

杨绛称《斐多》为“绝妙好辞”,这种哲思妙语、人生洞见的绝妙好辞,就是要以大字来显其要、重其事、省其身、醒其目,如是,方可得其惠、受其教。

大概有重读一遍的原因在其中吧,之前读正常字号时,没有这样的感受。

年轻的时候买书,只想着以最少的钱买最多最好的书,不太顾及字号之大小,那个时候,买过不少译林版、上译版的小字本世界名著系列,虽没有全都看完,但推己及人,知道因字号小而成本低而价廉的书,是一部分读者的购书首选。马齿渐长,渐渐知道,购书的关窍,有时不在价廉、不在因价廉而可凑合,却在阅读体验。如果有美妙的阅读体验,哪怕出到多一倍的价格,也比低廉购入、阅读体验差而束之高阁的那种要划算。

阅读体验跟版本、开本、装桢、版式、著译者、出版社等等有关。

阅读的时间、心境比阅读在成本和环境上的花销更重要。

当然,译林版、上译版的小字本世界名著系列都是极好的书,年轻的时候,可以仗着目力尚佳,看上一些,跟“傻小子睡凉炕,全凭火力壮”是一个道理。但这种书,看一本比看十本正常字号的书都要累,这种累,与年纪成正比。

后来,小字号的书,我只留下几本,其它的都处理掉了。前些年偶然在报纸上看到,好像现在不允许出小字号的书了,这一举措,我个人是赞成的。

中国盲文出版社的大字版《斐多》,有照顾视障者的考量,却给我读出来这样的感受。





这种书,因字号大,故体量不宜过大,此册《斐多》6万字左右,从勒口处知,同系列的还有一册大字版的《我们仨》,10万字左右。杨绛的文字,是浅近其表而邃密其里的,正常字号的杨绛读来已很有家常感,偏是这册大字版斐多,在杨绛一以贯之的浅近文字下寄寓着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深刻的生死观,以大字而显出,很是切合。

大字藏大智。

厚薄也均宜,裹上书衣后也很称手。此则书衣摹钱锺书书法题杨绛名,封底摹钱老致杨绛的一封信。

译注《斐多》是杨绛在钱锺书仙逝后的排谴寂寞之作,想必凝有这一对读书眷侣的情谊与思恋。

2020年12月4日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时间:2021-04-01 07:02:54
又:“译注《斐多》是杨绛在钱锺书仙逝后的排谴寂寞之作”改为"译注《斐多》是杨绛在钱锺书仙逝后的排谴苦痛之作"为宜。

楼主:塞林格格剑苇

字数:70759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0-09-02 01:20:11

更新时间:2021-04-01 07:02:54

评论数:455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