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礼法合治 德主刑辅

礼法合治 德主刑辅

楼主:陈培才  时间:2020-11-24 10:52:46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国家治理一直存在着德治与法治之争,这也是儒家与法家之争。德治与法治皆是治国理政的必备选项,不是德主刑辅便是刑主德辅。从古至今没有完全德治或法治的治理模式,只是不同历史时期侧重点不一样。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个基本原则,仍然推行“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法律法规制度也不断健全和完善,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已成为人们生活中解决纠纷和处理矛盾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但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整个社会风气变得更加趋利和浮躁,有些人利用法律漏洞为自己谋利,游走于法律边缘,在不触犯法律红线的情况下为所欲为,使得良知丧失,人格扭曲。颠覆了传统的价值观念,违背了世俗的伦理人情,挑战了社会的道德底线,完全没有了“仁、义、礼、智、信的传统道德观念,让人有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慨。
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重诚信、守规则的美好品质。而这种美好品质在物欲横流的现代社会,却偏偏被奇谋巧诈给践踏了。所谓“于古为义,于今为笑,古之所以为荣者,今之所以为辱者。”所以人们很多诚实守信的高尚遗风在如今反而被嘲笑为不合时宜的迂腐。
马克思主义认为,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它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不同的时代、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道德观念,没有任何一种道德是永恒不变的。社会总是不断向前发展的,从原始社会到现代社会,人类前进的步伐从未停止过。南朝-梁-萧统在《文选》序言中说:“冬穴夏巢之时,茹毛饮血之世,世质民淳,斯文未作。”随着时代的进步,生产的快速发展和物质的不断丰富,时易世变,私欲也就多了起来。人心越来越贪婪、道德越来越腐败、风气越来越浇薄。出现了许多追求名利荣誉、享受奢华淫乱、崇尚金钱物质,以及失信、违约、耍赖等等,大坏道德礼义之防的伤风败俗现象,所以“古调之不复弹”,“人心不古”,也就事有必至,理有固然了。“变者,法之至也。”“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涂不可以应万方。”随着时代的变化,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中,道德观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和更新。在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拼弃陈规陋习的同时,还应该发扬和强化那些优良的传统道德。
其实在今天这个商业社会,主导其运行的逻辑和价值取向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所以不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是世道变了,道德之行也要与时俱进,才能礼序乐和。
在市场化大潮下,对于现代社会治理仅有法律制度是不够的,要想“世风日上,人心尚古”,形成真正和谐的社会,就要在依法治国的基础上,重建核心价值观,让“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社会公共道德的融洽环境和人性良知的和谐氛围。
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社会,德化是人们奉行的传统,也是人们尊守的信条,即使在没有法制的地方仍然起着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民间古俗,人相习,代相传。”过去的家训、族规、祖训以及村规民约等等,都能以善恶为准则,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社会舆论和传统习惯来维系和规范人们的行为,调整个人与个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帝舜曾说过“期于予治,刑期于无刑,民协于中。”道出了刑法的最高境界。儒家推崇以德去刑,强调教育和感化的作用。其本质是用德治以正民风,达到“德明而易从,法约而易行”的目的。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国有国法,家有家法,族有族规,民有民约。违范了“规矩”就要遭受道德的谴责和惩罚。人们在道德的约束下安分守己,人与人之间气氛和睦,社会才能稳定和谐。
据说,日本有个名词叫“社会制裁”,犯了事的人等不到法律出面,那个小区就把你制裁了。你若碰瓷,小区会让你搬家,小区认为有你这样的居民是小区的耻辱。你儿子的学校会叫你儿子退学,学校认为学生的家长出了这种事情,他们要收这种学生,也是学校的羞耻。这个惩罚非常厉害,连银行都会停止你的分期付款和按揭。如果你的父母故意躺在地上碰瓷,让公司知道了会赶你回家,他们认为有这种父母的员工也肯定是个坏蛋。听说在德国如果有这样的碰瓷行为,他们会把你的学校都查一下,什么人教出的这个学生,一直查到你当初的老师,学校还要到警察局去报备,警察要到学校去调查,怎么培养出这样的学生,这班上还有几个人是这样的,他们把这个看得非常严重,不是一躺赔点钱就了事了,他们认为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社会问题。
其实这种“株连”制度我国古代就有,《尚书》中有记载,夏启和商汤在出征之前的训词中威胁部下,警告他们如果在战争中不听从命令,就会将犯者连同其子一起处死,这被称作是族刑,后来又演变为“株连九族”的暴虐刑制。商鞅变法建立了“连坐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不准擅自迁居,相互监督,相互检举,若不揭发,十家连坐。这种严苛的法律,使得人人自危,户户自保,禁尚有连于已,不仅自己要学法守法,还须督促他人学法守法,这不失为一种普法的好方法。“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当然这种“株连”制度在我国早已被废除,一人做事一人当,决不能连累无故的亲属。但对当事人应该给予足够的道德惩罚,让其引以为戒,心有所忌,对道德有一种敬畏之心。
现在有些人欠债不还而且趾高气扬,显得自己很有本事。不但如此还到处炫耀,以此为荣。因此民间戏谑说“欠钱的是大爷,要钱的是孙子”,且不知“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的道理。有些人始乱终弃、坑蒙拐骗,背信弃义,还自以为是,迷途不返。甚至有些人受过牢狱之苦以后,仍不悔过自新,好像渡了金,多了一道防护,出来后仍然重操旧业,丝毫没有抱罪怀瑕的样子。
黑格尔曾指出一种腐败的扩散效应。当贪腐成为一种文化,一种社会普遍认同的心理,它就会像癌症一样散发、蔓延,多数人对腐败的态度会由开始的“深恶痛绝”转变为“习以为常”,只要不触及个人利益就听之任之,甚至抱着“改变不了环境就适应环境的心理”。在这种“文化”氛围中,腐败被淡化、被认同、被怂恿、被放纵,成为行为准则和生活方式,全面侵入社会的肌体。社会上悖德悖理的事和腐败一样,很多违背道德的人,在这样的“文化”氛围中,不但执迷不悟而且还不以为耻。对这样的人和事,应该千夫所指,受到社会的共愤和遣责。发挥社会舆论的强大威力,老鼠过街人人喊打,唾沫星子可以淹死人,指脊梁骨会让他直不起腰,让他们臭名远扬,人人皆知,人们像躲瘟神一样遇到他们就绕道而行,使他们工作和生活受到极大的影响和压力。过去人们就是这样做的,现在社会对那些不道德的行为,麻木冷淡,放任自流,以致世扰俗乱,所以人们才有“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感受。如今已有很多部门和行业对那些有信用危机的老赖,限制他们出行,不给他们卖船票、机票和火车票;限制他们高消费,不给他们按揭、贷款等等,并将他们列入失信人员黑名单。不但迫使他们自律,还要对其实施必要的“他律”,促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天理、人情、世故;明白什么是对、什么是错,那个能做、那个不能做;知道礼节荣辱、善恶美丑。从而体会到在几千年沉淀出来的道德文化中“人要脸、树要皮”的道理。由于做了不道德的事,在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就会处处挨白眼、事事遭冷遇,感受社会唾弃、民众厌恶的滋味,以达到触及灵魂,从此再不敢越雷池一步的目的。
《管子·七法》中说:“和民一众,不知法不可;变俗易教,不知化不可。”意思是要使民众和谐一致,不懂得法律是不行的;要易风移俗,搞好社会风气,不懂得政治教化是不行的。所以我们既要依法治国,让民众懂法守法,又要以德育人,使人们尊德守礼。班固在《白虎通三教》中提到,“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孔子家语·入官》记孔子之言说:“欲政之速行也,莫善乎以身先之。”颜氏家训 治家篇》中说:“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因此德化不仅是老百姓的事,而是自上而下的国风民俗,所以只有各级官员以正己为先,教禁为次,才能德行天下,化民成俗,实现真正“礼法合治,德主刑辅”的治国方略。

楼主:陈培才

字数:3181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20-11-22 19:58:07

更新时间:2020-11-24 10:52:46

评论数: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