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泪痕笑评水浒 白道黑道就是无间道 修订版

泪痕笑评水浒 白道黑道就是无间道 修订版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鲁达帮助林冲时,自然有朋友之义在里面。但是,谁也不能否认,其间有林娘子的影子。鲁达初见林娘子时,那温文尔雅的问候;后来再见林冲,那种让人感觉唐突的问候。本身证明,鲁达对林冲的感情中,含有林娘子的影子。
我无意因此贬低鲁达。因为,性欲的升华,本身就是人道德境界升华的一种体现。

鲁达帮助林冲,不排除是为了获得林冲娘子敬佩、爱戴的目光。
林冲娘子死子,如果她活着。一听鲁达来了,肯定会对鲁达报以十二万分的热情、欢迎,因为,鲁达在帮助他丈夫时,表现出的那种义薄云天、英雄无畏,绝对是经典的英雄形象。更主要的是,鲁达对他们家的影响太大了、、、。
但是,很可惜,林冲娘子死了。

其实,细看《水浒》,就会发现,许多内容,都非常值得玩味。而这些话的存在,常常会让你觉得,书中的人物更丰满、更立体、更真实。但是,在改编的作品,这些有损于梁山好汉英雄形象的事,都被模糊了。

鲁达是靠把性欲升华释放性欲,但是,能玩出这种高雅境界的人,实在不多。
所以,梁山好汉,在释放性欲时,常见的方法就是压抑。李逵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压抑性欲时,最常见的方法,就是无限丑化美女。甚至佛家在教育人,不应该贪恋美色时,也是教育人应该学会丑化美女。因为,一个美女再美,最终也会变成得老丑的,也会变成骷髅的。你看到美女,就想像他老丑时的样子,变成骷髅的样子,自然就容易抗拒美色的诱惑了。
当然了,李逵在丑化女性时,没有这样文雅。

但是,李逵显然已把美女无限丑化了。换而言之,他一见女性,马上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感。什么叫怜香惜玉,李逵压根不懂的。比如,李逵出场后不久,就无缘无故的,把一个娇滴滴的美女打昏在地。李逵为什么要打这个女孩,什么也不因为,就是因为看她不顺眼。为什么看她不顺眼呢?什么理由也没有。至少,谁也觉得莫名其妙。但是,李逵就是看她不顺眼,更是上去就把她打昏在地。
后来,李逵认为宋江想找扈三娘,上去就把扈三娘全家杀了。
再后来,李逵看见宋江与李师师喝酒,上去就大闹东京了。
再后来,李逵一听说宋江抢了刘小姐,更是要杀宋江了,还把替天行道的大旗给砍翻了。

李逵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比较复杂。一方面,自然是因为他在吃这些美女的醋。因为,李逵几乎就是宋江的影子;如果有一个美女夹在中间呢?所以,李逵绝对无法接受有一个美女,进入他与宋江之间。
而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呢?恐怕就是因为,李逵为了压抑性欲,只能习惯性的无限丑化美女。总而言之,美女就是祸水,美女就是吃人的老虎。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在李逵捉鬼那一段故事中。李逵更是把这种观念发挥到了极致。
狄太公的女儿,喜欢上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男孩。为了能天天与这个男孩在一起,就装神弄鬼。狄太公请了许多法师,也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因为,那个女孩伙同她的恋人,在屋里拿着砖头瓦块一个劲的乱扔,法师哪能顶住这种东西。人们总以为是闹鬼,却不知道是两个年青的恋人在搞鬼。
最后,李逵冒充法师,上去就把这两个年青的恋人逮了个正着。先把那人男的砍死了,问清了事情经过后。把这个女的也砍死了。

狄太公明白事情的真相后。顿时哭的死去活来,因为,李逵把他的女儿也杀了。当时的狄太公也许觉得,早知如此,就应该同意女儿自己选丈夫。《三言二拍》中,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大约就是未婚男女,背着父母偷情。父母为了女儿的幸福,就接受了这门婚事。《十日谈》中,大约也有一个类似的故事。

狄太公哭道:“师傅,留得我女儿也罢。”

李逵一听狄太公的话,当时就火了。你这个该挨打的老家伙,你女儿偷情,还留着干什么?你这样哭得没完没了,是什么意思?我帮你把两个闹鬼的家伙都杀了,你不谢我,还要怪我不成?
狄太公只得又拿好酒好饭款待李逵。

李逵的心中,根本不懂得怜香惜玉是什么?
而且杀了那对年青男女之后。我们看原著:
李逵道:“吃得饱,正没消食处。”就解下上半截衣裳,拿起双斧,看着两个死尸,一上一下,恰似发擂的乱剁了一阵。
你说,这是人在正常心理状态下,能干出来的事?

李逵只有一次,表现出了怜香惜玉的样子。那就是,听到宋江抢了刘太公的女儿,当时就要和宋江玩命了。
如果孤立的看这个故事。谁也会觉得,李逵的行为,比鲁达救金翠莲还要英雄。
因为,鲁达为了金翠莲,是去打一个自己看不起的屠户。而李逵为了刘小姐,却是要和自己最尊敬的大哥玩命。鲁达打一个对他逆来顺受的屠户,李逵是要收拾一个让江湖人闻风丧胆的梁山大哥。你说境界能一样吗?
问题是,李逵出场后,并不是只干过这样一件事。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感谢kk541122、号账涯天2013、清灵箭荷、陈实2013、UFOTOSKY、丁小19940929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五节 野猪林救林冲


鲁智深与林冲相比,那是两个极端的性格。朋友相交,一种是性格相近,所以成为朋友,另一种则是性格相反,互补成为朋友。林鲁交朋友,大约就是因为,双方都看到了自己性格中所欠缺的内容。

林冲遇事瞻前顾后,鲁智深做事舒服一会说一会。
这两种性格,很难说哪种性格好。前者遇事可能想得太多、太深。因为想得多了、想得深了,所以缺少了英雄气;后者想得少,想得乐观,所以更容易符合人们的期待与预期。

现实社会中,人们都希望自己可以像鲁达一样洒脱,但是真正遇事,恐怕大多数人更象林冲。
看到非议林冲的文字,人们容易产生共鸣,实际上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大家可以从林冲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而大家又不愿意承认自己身上有林冲的影子。
我愿意用理解的角度分析林冲,也是因为我从林冲身上看到了现实的无奈。虽然谁也不愿意面对这种无奈,但是这种无奈是永远存在的。

一个人在现实中遇到问题。常常会在两难中选择。比如,遇到了问题,我们可以像林冲一样选择忍让,也可以像鲁智深一样选择挑战。哪一种选择好呢?这永远也没有标准答案。虽然从情感上,谁也觉得鲁智深的选择好。问题是,事到临头,恐怕就是另一回事了。

现在中的人格,是多种多样的;而且每个人的人格也是复杂。但是,每一种人格特征,都会存在矛盾的两极。比如,有的人遇事,习惯忍让;有人遇事习惯挑战。这种矛盾的人格特征,虽然没有明确的界限,但是谁也不能否认,这种人格的倾向性是非常明显的。

比如,谁也可以清楚的看出来;鲁智深与林冲就是性格相反的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你说,哪种人格好呢?
这是一个说不清楚的问题。人格的形成,有天生的气质不同,但更多的还是现实的博弈产物。换而言之,因为,显然存在矛盾的处世方式,肯定是各有利弊的。人在成长过程中,在不断出现的奖励、惩罚中,会渐渐形成某种倾向性。

比如,人们总觉得林冲的处世方式不好。
问题是,林冲在遇到那种戏剧性的冲突前(自己的老婆竟然被太尉的儿子纠缠上了,而且太尉的儿子,还因此要死要活的)。林冲一直也混得不错啊。至少拿林教头的生活状态,与鲁提辖的生活状态相比,我们很难说林教头不如鲁提辖。至少,大部人肯定愿意选择林教头的生活,而不是鲁提辖的生活。
关键是,就算人们觉得鲁提辖的生活状态好,但是,真正会按这种方式处世的人,却显然不会很多。因为,走到哪里都可以任着性子生活,自然谁也喜欢。问题是,你也这样试一试,肯定早让人收拾的一步一个坎了。

林冲遇事,瞻前顾后,总希望找到一个最稳妥的方案;鲁达遇事,总是说干就干,舒服了这一会,以后的事再说。
现实中,常常是这样。比如,林冲遇事总希望找到一个稳妥的方案;但是,结果却是处处受制;鲁达遇事总是说干就干,舒服一会说一会;常常是一路顺风。因为,现实中的博弈,大家常常都是非常精明的;而且充满了欺软怕硬的意思。

比如,看到林冲这样的人,人们总习惯性敢与他相争,因为他们知道林冲在适当的时候会退缩。
但是,看到鲁达这样的人,人们总是习惯性的退缩,因为他们都知道与鲁达死扛下去,有可能就是两败俱伤。
单从这个角度考虑,鲁达的博弈策略自然是优于林冲的博弈策略。但是,反过来说。一个人在适当的时候懂得退缩,可以避免自己受到更大的伤害;问题是,如果一个人总是选择绝不退缩,遇到了更不知死活的人呢?
其实,现实中的许多人,都是因为一时冲动毁了自己的一生。所以,也就有一了句俗语,冲动是魔鬼。许多时候,该退缩,就得学会退缩。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所以,现实中的博弈就非常复杂了。因为,一味退让,自然会让自己陷入被动中;但是,一味向前,更会让自己处于危险之中的。在退让与向前之间,找一个微妙的平衡,就比较复杂了。
到了宋江那种境界时,那就是说退缩,能退到大家不可思议的地步;说前进,能前进到人们想也不敢想的地步。与这样的人相争时,谁也会感到一种说不出的害怕。因为,谁也不知道他会怎样出牌。

在现实中,任何一场博弈都是非常微妙的。有人总摆出一副,他手中拿着九阴真经的样子,总而言之,你只要这样干,就能如何如之何。其实呢?用这种方法说话的人,都是在忽悠人罢了。
因为,现实中的任何博弈,都是在众多矛盾的策略中,寻找一个微妙的平衡点。这种东西,永远也不是书本可以教给人的,永远也没有一个简单的最优策略。

比如,与人相争时,你该向前时,不敢向前;你就输了一筹。问题是,你该退缩时,你不懂得退缩,你恐怕就输得更多了。
问题是,什么时候该向前,什么时候该退缩呢?向前,应该到了什么位置;退缩应该守住哪条底线。这是一种很微妙的事情,绝不是某本书可以教给人的;因为这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


一个人敢学鲁达,必须得有鲁达的实力。如果你没有鲁达的实力,也敢象鲁达那样玩,肯定早死几十回了。
鲁达在做事时,显然都不会太多想后果;而且总是非常乐观的看问题。

比如,鲁达打镇关西那件事。他没有计划往死打人,却是把人打死了;因为他忘了,人的脑袋不是沙包。
比如,鲁达抢酒那段,上去一脚就踢到卖酒者的裆部;当时把那个人踢得半天站不起来。如果鲁达再命不好点,那个人可能也被他踢死了。如果鲁达因此再闹出人命,再去跑路。你说鲁达算什么呢?因为,不要说鲁达那种高手了,就是我们普通人,为了屁大点事,上去就照人裆部乱踢,也没准能踢出人命来。

但是,你别说,在博弈时,一个乐观的人,总容易占上风。
比如,两个人打架,一个人非常乐观,总觉得人这种东西很坚实,所以上手就是头上、裆上招呼对方。而且招招到位。这种人打过两场架(如果命好,没有打坏人),下次再和人打架时,我估计没有人敢和他动手了。因为,他不怕打出人命,别人还怕被打死呢。
比如,两个人打架,一个人非常悲观。总想着,万一把人打坏了,那可怎么办啊。这样一想问题,要害地方不敢打,重手不敢下,拿着东西又不敢用。这种人打过两场这样的架,我估计就让人看出漏气了。因为,对方知道,就是把头给他伸过去,他也不敢打的。

当然了,这是在打架的过程中。如果考虑打架的后果。
有人总觉得,打坏了人,我可以这样摆平它、那样摆平它。总而言之,没事的。一个人干过两裆子这事,就算吃了不少亏,以后再与人相争时,估计也没有人敢和他随便相争了。因为,他不怕赔钱、跑路、坐牢;别人还怕受伤呢?
有人总觉得,打坏了人,警察会找了,法院会找我;因为这样一点事,最后弄得坐牢了;或是把人家打死了,再给他偿命,我可亏大方了。一个人总这样想问题,以后人们自然不会害怕他了。因为,和他打架,就是把头给他伸过去,他也不敢动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我这样说,并不是鼓励大家,与人打架时,应该学会乐观。
因为显而易见的问题就是,这种方法很好,为什么现实中敢用这种方法的人并不多呢?因为,它肯定是存在着弊端。事实上,你这样做事,很大程度上得命好;因为一个失手,一个没有摆平,你一生就可能毁了。
比如,两个小孩子打架,一个非常乐观。于是,屁大点事,当时就打坏了人;如果只是打伤了,这好说。问题是,把人家打残了,打死了呢?最后还没有摆平呢?

但是,无可否认,鲁达就是这种行事风格。这本身就够让人害怕了。更主要的是,鲁达还有着惊人的艺业,所以走到哪里,都是让人怕到哪里。

鲁达在救林冲时,依然还是一惯的行事风格。

比如,鲁智深的身份并不是秘密,但是鲁智深似乎认为这是个秘密;更主要的是,鲁智深还回到了相国寺。
如果让林冲去干这种事。估计林冲在事前,就会考虑到,这样得罪了高太尉,高太尉肯定会报复的;如果高太尉要报复,你恐怕就只有跑路了;如果一跑路,就家破人亡了;如果家破人亡了,就有可能得当强盗了;当强盗了,就有可能被官兵剿灭了。
你看,一个人如果这样思考问题,那肯定是什么险也不敢冒了。

鲁达显然不这样考虑。
鲁达的想法是,我救了林冲,高太尉未必会知道是谁救的;就算知道是我救的,也未必会把事闹的那样大(换而言之,派人抓我);就算派人抓我,他也未必能抓住我;我跑路之后,天下这么大,哪里找不到容身之处。就算当了强盗,凭咱这身手,也是当大王的;而且官兵也奈何不了我的。
一个人这样思考问题,自然是敢想敢干了。

我无意因此,否定鲁智深救林冲的侠义精神。恰恰相反,这应该是鲁智深出场后,最具侠义精神的事。因为,这件事,无论你从哪个角度去说,也不能说鲁智深不应该这样做,或是鲁智深这样做错了。
甚至而言,翻遍《水浒》全书,这种严格意义上的好人好事,也是非常罕见的。当然了,在现实社会中,绝大多数的人,恐怕终其一生,也没有干过一件这种性质的好人好事。因为,现实生活中的人,有几个人的脸上,不是写满谨小慎微,不是写满了势利?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第六节 鲁智深的江湖地位

许多评论水浒的人,常常认为鲁智深是三山系的领衔人物。其实,鲁智深只是一个普通级别的大哥,他充其量也就是二龙山的领衔人物,哪有资格领衔三山系呢?

鲁智深占据二龙山,桃花山就在附近,而且桃花山两位大哥李忠、周通,与鲁智深也算有渊源的人。但是,如果不是被白道逼得太紧了,李忠、周通、鲁智深,竟然一直是井水不犯河水,一副老死不相往来的样子。
甚至而言,桃花山面临生存危机,决定向二龙山求援时,都拿不定主意。因为,他们之间的一直都没有来往。更关键的是,桃花山与二龙山刚刚合作开始,杨志就提议,应该向梁山求援。于是,三山都处于了宋江的领导下。

白虎山就更别提了。孔氏兄弟走上黑道时,二龙山已存在了。但是,孔氏兄弟竟然没有上二龙山的意思。而且,孔氏兄弟在白虎山挂牌经营黑道生意后,也与二龙山也没有任何来往。后来,也是因为让白道逼的没道走了,才开始向二龙山求援的。而且找的人,还是武松。更主要的,孔亮刚上二龙山,就在杨志的提议下,上梁山找宋江去了。

这本身就证明,鲁智深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哥,他的领导能力,本身就不足以收拢住众多山头。

以鲁智深的能力,不要说领导三山了,就是领导一个二龙山,也让他感觉力不从心的。
鲁智深与人相处时,通常总是一副霸道十足的样子。我这里说的是霸道,不是霸气。

初见李忠时,我们看原著:
鲁提辖道:“既是史大郎的师父,来和俺去吃三杯。”李忠道:“待小子卖了膏药,讨了回钱,一同和提辖去。”鲁达道:“谁奈烦等你!去便同去。”
李忠道:“小人的衣饭,无计奈何。提辖先行,小人便寻将来。贤弟,你和提辖先行一步。”
鲁达焦燥,把那看的人,一推一交,便骂道:“这厮们挟着屁眼撒开!不去的洒家便打。”众人见是鲁提辖,一哄都走了。李忠见鲁达凶猛,敢怒而不敢言。只得陪笑道:“好急性的人!”

鲁智深到了五台山。我们再看原著:
智深道:“好好,正肚饥哩!”扯来便吃。众僧看见,便把袖子遮了脸,上下肩两个禅和子远远地躲开。智深见他躲开,便扯一块狗肉,看着上首的道:“你也到口。”上首的那和尚,把两只袖子死掩了脸。智深道:“你不吃。”把肉望下首的禅和子嘴边塞将去,那和尚躲不迭,却待下禅床,智深把他劈耳朵揪住,将肉便塞。对床四五个禅和子跳过来劝时,智深撇了狗肉,提起拳头,去那光脑袋上必必剥剥只顾凿。满堂僧众大喊起来,都去柜中取了衣钵要走。此乱唤做卷堂大散。首座那里禁约得住?

我们再看这段。
智深道:“真个不卖?”那汉子道:“杀了我也不卖。”智深道:“洒家也不杀你,只要问你买酒吃。”那汉子见不是头,挑了担桶便走。智深赶下亭子来,双手擒住扁担,只一脚交裆踢着。那汉子双手掩着做一堆,蹲在地下,半日起不得。智深把那两桶酒都提在亭子上,地下拾起镟子,开了桶盖,只顾舀冷酒吃。无移时,两桶酒吃了一桶。智深道:“汉子,明日来寺里讨钱。”那汉子方才疼止,又怕寺里长老得知,坏了衣饭,忍气吞声,那里敢讨钱。把酒分做两半桶挑了,擒了镟子,飞也似下山去了。

我罗列原著中的这些内容,只是想证明,鲁智深人格魅力,实在不足以收拢住小弟。因为,一个这样霸道的人,谁与他相处,也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对于那些有个性的人而言,就更是如此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后来,杨志说到找宋江帮忙时,鲁智深说了:“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众人说他的名字,聒的洒家耳朵也聋了,想必其人是个真男子,以致天下闻名。、、、、”
到底是谁天天跟鲁智深,说宋江这好那好的呢?显然就是武松。

我们可以想象,鲁智深听到武松说这种话时,肯定非常不高兴。因为一个大哥,天天听到自己的小弟,说另外一个大哥,如何了不起,心里会高兴吗?肯定不会的。
事实上,小弟对大哥说这种话,本身就是委婉的告诉大哥,你这个大哥,当的很不称职。因为,我从前那个大哥,比你强多了。

所以,鲁智深初见宋江时,一副不服宋江的样子。宋江一看鲁智这副不服气的样子。当时就暗示他。“兄弟,你别不服气。你不服我宋江,我宋江也没有服过你。更主要的是,你服与不服,你也得给我宋江当小弟。”

武松不会真正佩服鲁智深,杨志会真正佩服鲁智深吗?肯定也不会的。
两个人初见面时,就是一副谁也不服谁的样子。因为,鲁智深实在没有让杨志服他的地方。说到单挑的能力,两个人是半斤八两;说到白道的地位,杨志当过制使,鲁智深只当过提辖。只是,我前面说分析过了,杨志就长了一个当马仔的脑袋,所以他的心比天高,却实在不是一个当大哥的料。在这种背景下,杨志自然只能给鲁智深当小弟了。
但是,杨志显然不会服鲁智深的。因为,鲁智深做事霸道,杨志做事也很霸道啊!这样两个人聚在一起,自然是免不了磕磕碰碰。

在三山聚义时,杨志的表现就更夸张了。

我们看原著:

曹正去不多时,把那小喽罗引到殿下,唱了喏,说道:“青州慕容知府,近日收得个征进梁山泊失利的双鞭呼延灼。如今慕容知府先教扫荡俺这里桃花山、二龙山、白虎山几座山寨,却借军与他,收捕梁山泊复旧。俺的头领,今欲启请大头领将军下山相救。明朝无事了时,情愿来纳进奉。”
杨志道:“俺们各守山寨,保护山头,本不去救应的。是洒家一者怕坏了江湖上豪档,二者恐那厮得了桃花山,便小觑了洒家这里。可留下张青、孙二娘、施恩、曹正看守寨栅,俺三个亲自走一遭。”随即点起五百小喽罗,六十馀骑军马,各带了衣甲军器,下山迳往桃花山来。

这段话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吗?自然是有了。
因为,杨志说的那番话,实在是应该由鲁智深来说,才比较合情、合理。这样大的事,大哥还没有说话,二哥就拍板决定了。二哥眼里有大哥吗?好像是没有的!而鲁智深对此,也没有什么反对。这本身证明,杨志一贯就不服鲁智深的,所以他虽然是二哥,却总喜欢绕过鲁智深发话。

也许有人说,江湖好汉兄弟一场,谁发号施令,不是个发号施令。问题是,宋江出场后,我们见过谁敢绕过宋江发号施令?遇事,小弟只有建议的权力,拍板决定的权力,永远在大哥手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而且,当鲁智深决定会聚三山力量打青州时。杨志当时就提议,我们应该找宋江出来,领衔攻打青州。杨志的这种提议,本身也是表达了,他对鲁智深不信任、不服气的意思。
为什么非得找宋江?我鲁智深率领三山人马,是不是干不了这件事?
但是,鲁智深却不能表达出这种意思。于是就说出一番看似佩服宋江,实际上非常不服宋江的话。
“我只见今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明日也有人说宋三郎好。可惜洒家不曾相会。、、、、、、”。一个人这样称赞一个人,实在说不上真心佩服对方。


杨志明确提议,应该请宋江出面干这件事;武松更是宋江的铁杆粉丝;白虎山的孔亮是宋江的入室徒弟。[注]李忠、周通对鲁智深的盛气凌人,也从来都是忍气吞声的样子。
更主要的是,大家一块攻打青州。这是什么性质的事?三山系的强盗,恐怕也是心里直打鼓。能拉个级别更高的大哥出来领衔,大家自然都会非常乐意的。

在这种背景下,鲁智深如果拒绝杨志的这种提议,会是什么后果,肯定是说了等于白说,相反会弄得自己非常没面子。因为,大家都认为应该这样做,就你认为,不应该这样做。你说的话,能有用吗?肯定没用。
这样的鲁智深,面对宋江,自然是只能当小弟。但是,鲁智深实在不服气啊!

鲁智深,那也是天生当大哥的人,因为鲁智深从出场开始,走到哪里,也是一副大哥样。总而言之,居中而坐,自我为中心,几乎是鲁智深的一惯作风。但是,一遇宋江,鲁智深却只能到旁边坐了。因为,在后面的戏里面,领衔主角永远是宋江。而鲁智深,实在连个主角都算不上。
所以,宋、鲁初遇时,两个人谁也不服谁的样,那是谁也能看出来的。但是,结果呢?鲁智深对宋江,那是不服也得服。因为,两个人实在不是一个级别的大哥。
以鲁智深的能力,最多也就能当一个团长级别的大哥;而以宋江的能力,显然能当一个司令级别的大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我们看原著:
鲁智深道:“久闻阿哥大名,无缘不曾拜会。今日且喜相认得阿哥。”宋江答:“不才何中道哉!江湖上义士甚称吾师清德;今日得识慈颜,平生甚幸。”

这段话有什么不对劲的吗?自然非常不对劲了。因为宋江夸奖鲁智深的话,实在不伦不类到了极点。

为什么施耐庵会让宋江说出,这种不伦不类的话呢?显然是因为,小说没有心理描写。
如果我们把心理描写加上。应该就是这个样子了。

鲁智深不服宋江,所以表面上对宋江说了一翻恭维的话,却是谁也能听出来,那是言不由衷的。而这种言不由衷的恭维话,本身就是一种不服气的表现。
所以宋江当时,就用同样的语气回敬了鲁智深。因为,宋江恭维鲁智深的话,更是谁也能听出来,那纯粹就是扯淡。
“江湖人堪称吾师清德,今日得见慈颜、、、”,这是哪跟哪的事,因为这种恭维之词,实在是打死,也与鲁智深联系不到一块啊!一个人,能看出鲁智深有“清德”、“慈颜”,那得什么眼神啊?

此时的宋江,那是梁山的实际负责人,宋江以这种身份出现,本身就自带三分霸气。这种霸气,自然会把鲁智深压得喘不过气来。关键是,二龙山的三哥武松,那是宋江的铁杆粉丝;二哥杨志也明确的表示,愿意接受宋江的领导。在这种背景下,二龙山的大哥鲁智深,哪有资格与宋江比霸气呢?
而且,所谓的三山系里面。白虎山的孔氏兄弟,那是宋江的入室弟子。桃花山的李忠、周通,对鲁智深霸道的行事风格,早就是敢怒不敢言,现在看到待人接物彬彬有礼、永远自带三分谦恭样的宋江,自然会有一种说不出的好感。
面对宋江把大家都当小弟看,鲁智深自然会不服气(因为,鲁智深从出场后,好像还没有给谁当过小弟)。但是,对于武松、孔亮而言,却绝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他们本来就是把宋江当大哥看的。
面对宋江把大家当小弟看,鲁智深自然不服气了。但是,李忠、周通显然不会有这种感觉。因为,不要说遇到此时的宋江了(那是梁山大哥),就是遇到从前的宋江,他们恐怕也与燕顺等人一样。宋江大名,也得马上纳头便拜,并把宋江扶到中间的位置上坐好。

在这种背景下,鲁智深自然感觉,自己被宋江喧宾夺主了。但是, 宋江喧宾夺主,那是自然而然的事。
想当年,宋江只是一个郓城县小吏,走到哪里,也是居中而坐。现在,人家是梁山的实际负责人,来到二龙山,自然更得居中而坐了!虽然鲁智深不服宋江,但是,看到自己的小弟,纷纷拜倒在宋江的大旗下,自然也只有向宋江低头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鲁智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但是,他折腾了半天,也无法打破青州。而宋江一出马,很快就把青州灭了,更把呼延灼也收成了小弟。
对此,鲁智深内心的挫折感,我们可想而知了。


三山聚义上梁山后,鲁智深说自己要找史进时,心情应该是非常复杂的。这也就是宋江让武松,陪鲁智深一块去的主要原因。因为,宋江实在确定不了,鲁智深当时的真实想法。

我们看原著:
宋江道:“我也曾闻得史进大名。若得吾师去请他来最好。然是如此,不可独自去。可烦武松兄相伴走一遭。他是行者,一般出家人,正好同行。”

以鲁智深的性格,如果独自到少华山,一去不复返的可能性,实在太大了。因为,一个走到哪里,都习惯居中而坐的人,突然间只能坐在,旁边不起眼的板凳上,他还真一时适应不了。
关键是,宋江一出现。鲁智深的小弟,就都纷纷围着宋江转,全然不把他这个大哥放在眼里。鲁智深自然更失落了。

如果鲁智深到了少华山,结果无非有两个。
第一种结果,少华山宁愿当鸡口,不愿意当牛后。那鲁智深就可以顺势留在少华山。而他留在少华山,估计可以坐头把交椅。
第二种结果,少华山愿意跟随鲁智深上梁山。那鲁智深在梁山的资本,就可以又多一些。因为,他是二龙山的领衔人物,不管杨志、武松如何与他分庭抗礼,但是,他是二龙山大哥的事实,是谁也不能否定的。如果再成功把少华山群盗拉上梁山,凭他与史进的渊源,多多少少,也可以算作少华山的领衔人物。

我们看原著:
鲁智深便问道:“史大官人在那里?却如何不见他?”朱武近前上复道:“吾师不是延安府鲁提辖么?”鲁智深道:“洒家便是。这行者便是景阳冈打虎都头武松。”三个慌忙剪拂道:“闻名久矣!听知二位在二龙山扎寨,今日缘何到此?”鲁智深道:“俺们如今不在二龙山了,投托梁山泊宋公明大寨入伙,今者特来寻史大官人。”朱武道:“既是二位到此,且请到山寨中,容小可备细告诉。”鲁智深道:“有话便说,待一待,谁鸟耐烦?”武松道:“师父是个性急的人,有话便说何妨。”


鲁智深也是天生当大哥的人。所以,鲁智深从出场后,走到哪里,也是居中崦坐,对谁也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
但是,当他遇到宋江的那一刻,一切就改变了。因为,鲁智深与宋江在一起,永远也摆不起大哥的谱。
现在,在少华山上。鲁达终于又摆起了大哥的谱。所以,鲁达与朱武等人说话时,始终是一副居临下的样子。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但是,少华山的强盗,显然也不愿意买他这种账;而武松,显然也没有为他抬轿子的意思。于是,鲁智深大有发狂的感觉。因为,鲁智深自从出场以后,似乎从来没有这样窝囊过。
但是,鲁智深显然知道,他根本比不上宋江。因为,一切是显然的。鲁智深不要说与宋江比了。就是与宋江的小弟相比,他也差着一个档次。

不要说别的了。就是鲁智深与花荣站在一起,也绝不敢随便站在花荣前面。如果鲁智深敢站在花荣前面,或是与花荣说话时,也是一副居高临下的样子,花荣当时就会给他脸色看的。
甚至毫不夸张的说,如果鲁智深与李逵说话时,总是这样一副牛逼哄哄的样子,李逵也会给他脸色看的。

以前,我在看鲁智深独闯华州的内容时,总觉得,施耐庵把鲁智深写得有些前后脱节了。因为,从前的鲁智深,虽然做事莽撞。但是,总的来说,也算有智有勇。而在华州的行为,实在连李逵也不如了。
后来再看《水浒》,我就觉得,鲁智深这纯粹是在赌气。于是,就开始一路乱出牌。

鲁智深孤身进华州,实际止,就是在赌气。
因为,武松说应该找宋江,朱武等人,也说应该找宋江。总而言之,宋江行!你鲁智深不行!在二龙山时,所有的人,似乎就是在表达这种意思,现在大家又是如此。你说鲁智深能爽吗?

我们看原著:
武松道:“哥哥不得造次!我和你星夜回梁山泊去报知,请宋公明领大队人马来打华州,方可救得史大官人。”
朱武又劝道:“吾师且息怒。武都头也论得是。”

这些话,其实话里话外,都是告诉鲁智深。宋江行!你不行!

更神的还在于。鲁智深不听大家劝说,独自进华州后。
武松道:“不听我说,此去必然有失。”
武松这句话,不但说,鲁智深不如宋江;更说,鲁智深连我武松也不如。因为,不听我的话,你肯定会吃亏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宋江在江州,说要率人灭黄文炳满门时。晁盖说了,这太危险、也太不现实了。但是,宋江一心要这样做。结果呢?小弟们就开始积极配合宋江干这件事了。
如果智深有宋江的霸气,那他一心要到华州救史进。武松、朱武等人,就自然只有奉陪。

如果宋江领的小弟,也是武松、朱武之类的人;如果宋江在小弟们心中的地位,也就鲁智深这样。当晁盖说,这样做太危险时。宋江领的小弟,肯定也是说死说活的,都是拦着宋江。总而言之,这太危险了,这太不现实了。再总而言之,晁盖大哥说的是!
如果真弄成这个样子,宋江当时就算栽了。因为,事情弄成这个样子,宋江以后就算当了梁山二哥,也肯定说话没有多大份量了。
我前面分析了,宋江之所以可以压倒晁盖,江州一役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当时,小弟们都是一口一个,这样做太危险,这样做太不现实,晁盖大哥说的对。我们应该如何如之何、、、。宋江只能灰溜溜的跟着晁盖上梁山了!

问题是,在江州宋江一句话要报仇;虽然晁盖表示反对,但是花荣、李逵马上都是积极支持宋江这样做。其它人,也没有人敢出来反对。
总而言之,大哥说的话就是命令,什么危险不危险,什么行不行的?既然大哥说能行,小弟们所做的事,就是想着如何去做!
所以,宋江说要报仇,花荣马上就说了,哥哥说的是!只是,我们不熟悉那儿的地理,应该先派人打探一下。而薛永马上就说,那里的路我最熟悉,我给出去打探。

鲁智深在华州,实际上与宋江在江州非常相似。如果有什么不同,只是宋江一声令下,虽然小弟们都觉得这很危险,却依然会听从宋江的号令。而鲁智深一声令下,小弟们那是说死说活,就不把鲁智深的话当回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如果鲁智深也宋江那种武功,估计鲁智深也只能认命了。因为,不认命能怎么样?问题是,鲁智深也是一流高手,所以就决定一个人大闹华州。

鲁智深一个人孤身进了华州。也许,只是想证明,他能行!实际上,他真的不行。
于是鲁智深被抓了。而被抓住后,他大约也觉得自己,从前实在是意气用事了。所以,当贺知府要打他时,鲁智深就高呼了:“不要打伤老爷。我说与你,俺是梁山泊好汉花和尚鲁智深。我死倒不打紧,洒家的哥哥宋公明得知,下山来时,你这颗驴头趁早儿都砍了送去。”

大约在此时,鲁智深才真正承认,自己就是不如宋江。更神奇的事还在于,当时晁盖还没有死。鲁智深拿梁山的旗号吓唬人时,报的却是宋江的大名。

当然了,鲁智深被宋江从华州救出来以后。就开始心甘情愿的给宋江当小弟了。



[注]:小时候,我看到孔氏兄弟拜宋江为师,总觉得奇怪极了,也不可思议极了。因为,宋江会武功吗?好像不会。如果孔氏兄弟为了学武,从哪里找不了个师傅学武,为什么非要拜宋江为师呢?
但是等我长大了,再看这段内容,就觉得正常极了。因为宋江的武功不咋地,但宋江的江湖地位,却是没的说。一个人想拜宋江为师,有什么奇怪的?
许多时候,人们拜师并不是为了学习东西,而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江湖地位。

许多人(也包括小时候的我),都认为孔氏兄弟拜宋江为师不可思议。那只是因为我们看惯了意淫的小说,如果我们放眼现实社会一看,就会知道,不发生这样的怪事,那才叫不可思议呢。
其实,荒谬的、不可思议的,不是小说本身,而是我们现实社会。

不论在哪个领域,如果你能拜一个有身份的前辈当老师,就算他什么东西也不能教你,你也可以少奋斗二十年。
比如,一个人总在街头摆地摊卖艺,人们自然都会觉得,他的作品登不上大雅之堂。问题是,如果某个艺术大师,愿意收他当徒弟,即使这个艺术大师什么也没有教过他,人们再看他的作品,也会觉得太有品位了。
其实,在现实社会中,许多去拜师,通常并不是为了学习什么东西,而是为了提高自己在相关领域的地位。

江湖人一说起宋江来,从来都是“平生不识宋公明,就是英雄也枉然”的样子,一个人成了宋江的徒弟,是一个什么概念?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复陈实2013网友:

按你这么说宋江对阎惜娇是属于那种性欲呢

=====================

自然是压抑了。

换而言之,宋江需要性欲的满足。但是,他不愿意因此破坏自己不好女色的英雄形象。在这种背景下,他自然不愿意思考怎样讨女人欢心;而且也不会讨女人的欢心;更不屑于曲意迎顺女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感谢zjlxyq 、号账涯天2013、张开尚胆胸酣酒、韩hanhan123、那些都是浮云、可以叫我曹孟德、巫诗HP、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第十八章 漫评武松 市井社会的恩恩怨怨


第一节 三贞九烈潘金莲

最初,我看《水浒》写潘金莲出场时,感觉施耐庵写的前言不搭后语。

那清河县里,有一个大户人家,有个使女,娘家姓潘,小名唤做金莲;年方二十馀岁,颇有些颜色。因为那个大户要缠他,这女使只是去告主人婆,意下不肯依从。那个大户以此记恨于心,却倒陪些房奁,不要武大一文钱,白白地嫁与他。自从武大娶得那妇人之后,清河县里有几个奸诈的浮浪子弟们,却来他家里薅恼。原来这妇人见武大身材短矮,人物猥不会风流;她倒无般不好,为头的爱偷汉子。

这段话,哪里前言不搭后语了。
因为,按我们通常的理解。张大户勾引藩金莲,藩金莲不屈服。这种女人,应该可以称得上贞洁烈女啊!
可是,施耐庵一掉头就说,她为头的爱偷汉子。
这不是前言不搭后语,又算什么?所以,我们很自然的觉得,这是因为施耐庵歧视妇女、苛责妇女,所以才会写出这种狗屁不通的话来。

但是,能拿这段话,推论出潘金莲是贞洁烈女的人,大约都是现代人。 为什么现代人,会认为藩金莲是贞洁烈女呢?主要是因为,现代人并不了解古代的大户家庭,所以才会想当然的认为,丫环拒绝男主人的诱惑,那是贞洁烈女的表现。其实呢?古代人,绝不会这样理解的。
藩金莲的确是封建制度下的受害者。但是,她的这种受害情形,远比我们大部分读者想象的要复杂。所以,当我们对古代社会的大户家庭有所了解后,就不会觉得施耐庵这段话矛盾了。

如果有人认为,藩金莲接受张大户的引诱,结局会很不错。那只能证明,他对古代大户家庭的内部生活,一点也不了解。
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如果藩金莲接受了张大户的引诱,与不接受他的引诱,只是草驴换一个叫驴罢了。至于哪种选择好,除了上帝,谁也不知道。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男主人勾引你,你向女主人汇报,男主人自然会收拾你。问题是,男主人勾引你,你不及时向女主人汇报,女主人收拾你时,你又该如何做呢?而且从古典的小说中去看,女主人打翻醋坛后,收拾丫环时,常常更恶毒的可怕。

《水浒》一开始,郑大官人喜欢上了金翠莲。金翠莲也接受了郑大官人的引诱。问题是,结果呢?郑大官的老婆一怒,把金翠莲收拾的要死要活。如果不是有幸遇到鲁达,金翠莲的一生,能比嫁个武大郎,能强到哪里去?因为三千贯钱,连本带利让金翠莲还,金翠莲恐怕一生一世,就只能白给郑大官人家白打工了。

在一个大户人家中,如果男主人非常有权威,那他喜欢上了某个丫环,这个丫环自然也算幸运。因为,丫环一下子,就可以变成姨太太了。
在一个大户人家中,如果女主人有绝对的权威,那丫环也算好过日子。因为,她只要一门心思讨好女主人就可以了。
如果男主人说有权威吧,有点;说没吧,好像还真没有,因为老婆是母老虎。那他喜欢上哪个丫环,哪个丫环可算倒了八辈子霉。因为,接受男主人的勾引、强迫,女主人会不高兴;不接受男主人的勾引、强迫,男主人会不高兴。问题是,谁不高兴,对丫环而言,也是灾难性的。

张大户在家中,就属于那种有点权威,又没有什么权威的人。因为,张大户的妻子是标准的母老虎。否则,张大户看上了藩金莲,藩金莲找张大户的妻子,有什么用?
《红楼梦》中,贾赦让鸳鸯当妾。他的大老婆,是怎样做的?他的大老婆,那是马上就去亲自作鸳鸯的思想工作。总而言之,我老公看上你了,你给我老公当妾,那可是野鸡变凤凰了。你一定要把握机会。这种机会,可不是谁也能遇到的,如果错过了,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只要你能把握住这种机会,那是至少可以省奋斗二十年。
如果张大户在家里,也有贾爷这种谱气。潘金莲找到张大户的妻子,张大户的妻子,自然也会劝藩金莲把握这个来之不易的、可遇不可求的机会。

王熙凤够厉害吧。也得主动劝自己老公找二奶(于是平儿成了琏二爷的二奶);听说自己老公找了二奶,也得装模作样(对尤二姐虚情假意)。因为,那是古代男权社会,一个女人敢对自己老公想娶二奶说三道四,那是要担恶名的。张大户想找藩金莲当二奶,藩金莲跟张大户妻子一说,张大户马上就没有办法了,你说张大户的妻子是什么人?也许她没有王熙凤有心机,但是肯定比王熙凤厉害。你把这种女人的醋坛子打翻了,会是什么下场,谁敢想象?

其实,藩金莲并不是单纯的受到张大户的报复。因为,张大户倒贴钱把藩金莲嫁人,她老婆既然不是省油的人,怎么会白凭无故的同意呢?因为,把藩金莲卖到哪里,不能卖几个钱,非要倒贴钱给人呢?
从这层意义上,藩金莲虽然向女主人讨好,表示不敢给她们家当第三者,但是这个女主人,也没有真正原谅她。相反,还会认为藩金莲这是曲线上位,换而言之,希望得到她的同意后,就可以明正言顺的给张大户当二奶了。于是,当张大户要糟践藩金莲时,主人婆也表示默许。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藩金莲的确是封建制度下的受害者。但是,她受害的原因,显然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
我们许多影视剧中,都把藩金莲描写成理想中的女性。其实呢?许多内容,那都是标准的意淫。于是藩金莲对武大温柔极了,其实,这可能吗?
就好像一个美女,被人贩子卖到山里,嫁给一个又老又丑的男人,她会对那个男人表现出温柔吗?

我们可以想象。谁处于藩金莲的位置,突然变成武大的妻子后,也会想办法抗争半天。因为,谁也不愿意轻易接受这种事实的。
从理论上,当时的女性没有权利提出离婚。但实际上,女性是有机会离婚的。因为,她可以通过种种手段,迫使丈夫休了自己。

问题是,武大既然愿意娶这样一个美女,肯定就已想好了各种后果。换而言之,像武大那样的人,娶潘金莲那样的美女。给老婆当牛当马,让老婆呼来唤去,天天忍受老婆的小脾气,那是免不了的。一个武大那样的男人,如果娶藩金莲那样的老婆,连这种思想准备也没有,那他也想的太美了。甚至而言,偶然戴一下绿帽子心理准备,武大恐怕也做好了。
在这种背景下,藩金莲想离婚,谈何容易?
就我想象,藩金莲在嫁给武大之初,肯定也想过用各种方式,迫使武大休她。比如,不和武大同房、天天给武大脸色、甚至羞辱武大,什么家务也不干、、、、。但是,武大全能忍了,藩金莲又能怎么办?因为,不论她怎么折腾,她也是武大的合法妻子。最后,耗着耗着,她自然只能接受这个,她绝不愿意接受的事实。

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女性对合法丈夫不满意。就通过各种邪招,迫使丈夫休她,这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如果丈夫的忍受力超强,她各种邪招玩的过头了,最后即使能达到目的,她以后还怎样在社会上混呢?
最简单而言,藩金莲天天招蜂惹蝶,越作过越过分。武大不休她,又能怎么办?
问题是,如果藩金莲这样作,武大对她实施家庭暴力,她又该怎么办呢?的确,单挑起来,武大可能不是藩金莲的对手。问题是一个女人,在外面乱搞,还敢打老公,最后打得老公不敢和她过日子。
不要说在古代社会了,就是放到现代社会,这也是反天了。一个女人混到这种境界,以后还怎么混呢?想再嫁个人,谁敢娶这号女人?再出去自谋职业,恐怕除了出卖肉体,已不会有合适她的职业了。如果把事情弄成这样,藩金莲摆脱了武大,是幸还是不幸,谁能说清楚?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所以,藩金莲最终只能接受当武大妻子的事实。但是,她对武大,绝不会有什么太多感情的。
藩金莲与武大的关系。就好像今天,某个女人突然被卖到山村里面,给一个又丑又老的男人当媳妇。她最初肯定会不断抗争的,如果最后抗争不出个什么结果,他自然只能接受这种悲惨了命运。
但是,从本心而言,她不会对那个男人有什么真感情的。也不会真正尊重这个男人的。当然了,如果有机会摆脱这个男人,她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离开。

我们看看原著中。
武松道:“家兄从来本分,不似武二撒泼。”那妇人笑道:“怎地这般颠倒说!常言道:‘人无刚骨,安身不牢。’奴家平生快性,看不得这般 ‘三答不回头,四答和身转’的人。”武松道:“家兄却不到得惹事,要嫂嫂忧心。”
在楼上说话未了,武大买了些酒肉果品归来,放在厨下,走上楼来,叫道:“大嫂,你下来安排。”那妇人应道:“你看那不晓事的!叔叔在这里坐地,却教我撇了下来!”武松道:“嫂嫂请自便。”那妇人道:“何不去叫间壁王乾娘安排便了,只是这般不见便!”武大自去央了间壁王婆安排端正了,都搬上楼来,摆在桌上,无非是些鱼肉果菜之类,随即烫酒上来。

从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来,藩金莲根本就看不起武大,也丝毫没有尊重武大的意思。这并没有什么太值得非议的。因为,这是人之常情;本身没有什么值得非议的。

事实上,潘金莲的主要错,并不是她偷情。单纯的偷情,并不是多么无法原谅的罪过。谁处于潘金莲的位置,也有可能会出去偷情的。问题是,唆使奸夫殴打亲夫、伙同奸夫谋杀亲夫,就是另一回事了!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1-14 02:37:01
复那些都是浮云网友:

撸主你能保持同时更几个帖子啊?
老早有个 吴闲云点评水浒 西游 三国系列。和撸主立意差不多,各有千秋。 水浒讲厚黑 西游讲佛道大战 三国讲博弈论 都很有意思。


==========================


我写东西,常常是以作笔记的形式开始。比如,我看到某段历史时,总会做一些笔记、心得,更会试着把相关内容往顺了缕一缕。因为,现在是用电脑码字,所以把相关的内容整理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不过,我通常只会更新一个帖子,因为更新的帖子多了,最后就有可能把一些根本没有思考成熟的东西帖出来。《水浒》这个帖子,只是一个修订版,所以更新它并不十分费时间、精力。

吴闲云的评水浒我看过,而且我最初开始决定写水浒,就是因为看过吴闲云、于东锋的点评水浒,觉得自己也可以试着写一下。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502606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9-01 17:15:00

更新时间:2021-01-14 02:37:01

评论数:216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