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中国古代宇宙观——我释《千字文》(14)

中国古代宇宙观——我释《千字文》(14)

楼主:幽云逸人  时间:2020-12-17 21:24:01

前面用13辑的篇幅,介绍了《千字文》产生的背景、相关的故事、包含的内容、脉络结构、语言声韵、思想价值,等等。大家对正文还不太熟悉,笔者就不厌其烦地搞了这么多的东西出来,为得是让大家先对《千字文》有个总体把握,到时学起正文的内容就会得心应手,轻松得多。有了笔者前期的功夫,大家学得快、透、精,那功夫就不白费的。

从这一辑开始对正文内容进行释解。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这一句讲得是对天地、宇宙的认识,现在要是这个话题,没几千字几万字那是拿不下来的。你看古人,区区八个字,就表达出其宇宙观,何其精炼!

“天地玄黄”出自《易经》,其原文是“天玄地黄”,之所以要改动,是为与后面的“宇宙洪荒”形成工整的对仗。这句说得是天地的颜色问题,这里面也有大文章呀。玄,就是黑色。解释成白话,就是“天的颜色是黑的,地的颜色是黄的”。天是黑的?天不是蓝的吗?蓝的是白天的颜色,那是阳光下反射地球上的水而形成的颜色。要是在既没阳光又没月光的时候,天上除了几点星光,不是黑漆漆的一片吗?黑色才是天的本色。为何不用“黑”而用“玄”呢?玄不仅有黑色之意,还有高深莫测的意思。这里既说明了天的颜色,还表达出天道玄妙高深的意思。天道就是本体,世界形成前就有的那股力量。



用黄色来对应地,这个大家肯定会没有疑问的。上古时代五皇五帝及后来的夏商周,是中原地区的文明,发源于黄河流域,贯穿于整个黄河的中下游地区。黄河虽说那时叫“河”,但河水夹杂着上游黄土高原的大量黄色泥沙而下,河水是黄色的,冲积而成的土地自然也跟上有了黄的颜色。黄帝因为以土得王,而被后世称为“黄帝”的。是说黄帝那时重点搞土地耕种,种出来的主要农作物,是稷和黍,就是现代的谷子和黍子,颜色也是黄的。因此,地的颜色就被定为了黄色。



从色调上来说,黑是冷色,黄是暖色。生命要想成活生存,总要有温度的。天色的冷和地色的暖,正是一阴一阳,一阴一阳才是道,这样地球上才会有生命的。

大家注意到没有,同样形容一个颜色,汉语可换用很多不同的字来表达。比如说红色,有赤、朱、火、彤、炎、赭等字。黑色,有玄、黛、墨、皂、乌、黔等字。有意思的是,日常说的“青衣、青衫”,那是黑色,可不是绿色了。这个青字,在说颜色的时候,有时是绿色,如“青松”;有时是“蓝色”,如“青天”;有时还是黑色,如“青衣”。这个文字现象最是奇特了。

中国古代说的宇宙,是对空间和时间的概括。《文子》和《淮南子》都说:“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西方的宇宙概念强调的是所有星系,而古中国的传统宇宙概念强调的则是时空。中国人注重整体上(包括看到的和看不到的、物质层面和意识层面)把握事物,使中国文化形成了注重气化、一体观的特点。



洪荒,指地球形成早期的混沌蒙昧的状态。“宇宙洪荒”,意思是天地一开始处于混沌状态,犹如一团玄奥浑浊之气,而后逐渐有了空间、时间。这个过程是谁来造成的呢?中国的上古神话有盘古开天辟地的故事,记载最早见于三国时期吴国徐整著《三五历纪》,讲得是盘古把浑沌世界分成了天和地。西方世界认为,创造天、地和人(先造出亚当、夏娃,他们偷吃禁果繁衍了人类)的唯一神是上帝。西方宗教有创世神,就是上帝。而中国没有创世神,至于盘古,不过是把天地分开,使重的下降为地,使轻的上浮为天。真正的创世神,在中国叫“道”或“易”。终极创造者缺位,终极者就没有神格,这是中华文明异于西方的一大特点。

现代科学认为,现在的宇宙是由宇宙大爆炸后形成的。宇宙学家通常所指的大爆炸观点为:宇宙是在过去有限的时间之前,由一个密度极大且温度极高的太初状态演变而来的,并经过不断的膨胀到达今天的状态。《易经》描述宇宙生成的模型则是:“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道德经》是这样描述宇宙形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易经》和《道德经》所描述的宇宙生成模型,也是一个从点到面的不断膨胀过程,与现代的宇宙爆炸理论何其相似呀! 《道德经》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先于天地的“物”,不就是宇宙大爆炸前的那个密度大温度高的太初状态吗?中国古代的哲学家通天彻地,智慧极其高深。



楼主:幽云逸人

字数:169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9-03 01:12:45

更新时间:2020-12-17 21:24:01

评论数:1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