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新书八部,一代医宗
八月仲秋节过后,黄元御完成了《玉楸药解》的著述。两年来,他伴古寺,卧荒斋,远离绵思的故国,身处遥恨的他乡,以屈原等古代失地远客的著述精神为支柱,在羁愁郁闷中,书成业就,这是聊以自慰的。然而,书已脱稿,面对现实,那“夕阳虽然好,已是近黄昏”的思绪也就浮上心头。他在《玉楸药解》中写道:“萧萧古寺,落落荒斋。感岁月之已晚,伤春秋之欲暮。”正如他在分析病机时讲的“事有相反而相成者,此类是也。”回顾从三十岁发愤学医,到今年五十岁,二十年来的努力,使自己的夙志已成为现实。怎能不让他转悲为喜呢?所以他又写道:“当伯玉知非之时,值孔子学《易》之秋,事与之判,年与之齐。慨世短而心长,念身微而愁剧。虽然子长作《史》,子云草《玄》,固当牢骚于创始之日,亦心愉快于勒成之时者。志励丁年,书竣苍首,十仞作井,一篑成山,此也烟岚著书之士,最为破涕而笑者也。”
黄元御对自己在著述上的成就感到是在失意中而得意,从而“破涕而笑”,对自己的事业也感到是极其崇高的,二十年中所作的一切都是为了“继古圣之匡维,衷群言之淆乱,回苍生之颠沛也。”
《素灵微蕴序意》中指出:“轩岐既往,灵素犹存,世历三古,人更四圣,当途而后赤水迷津,而一火薪传,何敢让焉。因溯四圣之心,传作《素灵微蕴》二十有六篇,原始要经,以究天人之际,成一家之言,藏诸空山,以待后之达人。”二十年后,八种书成,真正做到了对轩岐灵素的一火薪传,终于实现了书竣业就成一家之言的初衷。《黄元御神道碑》记载:“乾隆庚午北游帝城,辛未随驾武林,高宗赐以官,不受。以布衣之士,陪万乘之辇,当时高其节,后世尊其学。至今中国研究医学者,皆奉为山斗。呜呼,此足极天下之至荣也。”又记“呜呼!忠宣公以功业著,为一代名臣,先生以学术鸣,为一代医宗。后先辉映,世济其美,足以光邑乘矣。先生所治危症,有神效。高宗以‘妙悟岐黄’额诸医院门首。”
《黄氏医书八种》在中医界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中医继承和宏扬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清史稿》载:“阳湖张琦曜孙,父子皆通儒,医鸣,取黄元御扶阳之说,偏于温”。清王闿运《归里日记》中记:《黄氏医书八种》自问世以来,在社会上不胫而走,尤其在岳、湘、巴、蜀,“凡悬壶者,无不知有黄元御也。”湖南湘潭道光丁酉举人欧阳兆熊《水窗春呓》载:他做过曾国藩的幕僚,从扬州挂冠返回南方,于同治五年(1866年)在故乡开办医馆,招收学生,以黄氏《八种》为教本,明文规定:“有来学者,给以纸笔酒食,令其诵习,不熟此书者,不准行医。”
《黄氏医书八种》写完,他想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退隐安居乐业的故乡。保养虚弱的身体,度过疲惫的晚年。他在《玉楸药解自叙》的最后长舒道:“念沧桑之更变,叹陵谷之迁移,其间宏才远略,丰功伟烈,生而光显,没而泯灭者,不知几何?三不朽事业,殊不在是,与其收功臣之带砺,享良相之茅土,不如永日啸歌,逍遥于黄叶青山下也。”这正是他心情的真实写照。八月秋风送寒,南渡北雁起飞,他怎能不思束稿登程呢?
急景催年,忧乐中书竣业就已有清一代科举,奔走天下士,先生少负奇才,常欲奋志青云,以功名高天下。中年得目疾,为庸医所误,自以为无路仕进,遂闭门读书,纵观古今医学数百种,会萃古今名医学说,集其大成为一家言。所著有《伤寒悬解》、《金匮悬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长沙药解》、《伤寒说意》、《素灵微蕴》、《玉楸药解》八种,已行于世矣。先生自叙云:“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灵思妙悟,离披纷来,幽理玄言,络绎奔赴,此亦足天下之至乐也。吾尝观自古豪杰著书之说,藏之名山,传之后世者,当其时必悲郁穷愁,所遇不合,而后得闭户著述,以发其抑塞磊落之气。韩子作《说难》,扬雄草《太玄》,屈原赋《离骚》,司马成《史记》。得意之事,皆自失意中来,古人所以不朽也。”先生因失目而得穷困,因穷因而得读书,而后得以学术名天下,后世较世之至酣,豢富贵夸乡里而荣一时者,固不可以道理计,此难为一二俗人言也。《黄元御神道碑》(1923年)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受惜分阴,笺注《内》《难》
1755年(乾隆二十年,乙亥),黄元御五十一岁。
春节过后,他从家乡回到北京,本来打算写成医著八种就结束著述生涯,但去年秋末临返里之前,门人维新就一再请求,把《内经》和《难经》也注释出来。这样“四圣”的医著就能全部作出笺注了。毕维新在黄先生门下,服习一年多来,医术已相当高明。名师出高徒。黄元御称赞毕子(名武龄,字维新),“直与扁仓并驾”。所以,他便同意再把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和扁鹊(姓秦,名越人)的《难经》作出注释。于是又有“著作裴然之志。”他在《素问悬解自序》中写道:“时维二月,寒消冻解,律转阳回,门柳绽金,庭兰孕玉。玉楸子客况萧零,旅怀索落,歌远游之章,诵闲居之赋,幽思缕起,殊非杜康所解,乃笺注《素问》,以消菀烦。”此景此情,不禁让人想起此时此刻,也在北京西郊呕心沥血创作着《红楼梦》的曹雪芹来。曹雪芹和黄元御不但有着“地缘”和“业缘”,就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及在京的李氏之姪李鼎等和黄元御是同乡且不说,而且同代的“史湘云”,跟黄元御也是祖籍同在昌邑城内。黄元御“久宦京华”,与文人墨客来往甚密,见诸文字的有请解《道德》的澹明居士和一起交谈《周易》的元览处士等。他与曹雪芹是否有交往且不论,但那《红楼梦》中的遣方用药,那《黄氏医著八种》中的魏晋文风,可见他们的情思是相通的。
《红楼梦》第一回里说:“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这段文字和黄元御《自序》描述的“门柳绽金,庭兰孕玉。玉楸子客况萧零,旅怀索落”,“乃笺释《素问》,以消烦”,这些创作的艰苦环境和乐观心情是何等的相似。
黄元御虽业医,但著述中的文字造诣也常为学术界所赞许。其为文清俊华丽,通脱流畅,形式仿南朝骈体,构句精练,如江河“恽浩流转”,水净沙明;其“雕虫篆刻之工”,有似“日月光天,山河丽地”,可令“古圣心传,昭然若揭”;其注释论证,条分缕析,发其微旨,扼要精当,拓开新义,自成一家之言。奭良在《野棠轩诗集》(卷四)的《儒医篇》中把黄元御和徐大椿齐名,写道:“洄溪、玉楸并时,或古于文或明理”。黄元御在《灵枢悬解自序》中谈及自己的文才时说:“昔汉武爱司马长卿文,仆文未必如长卿,而澹明最好之,书成八九时,连索序、草。逐臭海上之夫,辇上君子亦有此癖,序毕呈焉。恐未足发凌云之意尔。”在《黄氏家谱》中,称其“有才学”。《昌邑县续志》(光绪三十三年)中,把黄元御所著《杝元赋》和《周易悬象自序》载于《艺文卷》。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受惜分阴,笺注《内》《难》
1755年(乾隆二十年,乙亥),黄元御五十一岁。
春节过后,他从家乡回到北京,本来打算写成医著八种就结束著述生涯,但去年秋末临返里之前,门人维新就一再请求,把《内经》和《难经》也注释出来。这样“四圣”的医著就能全部作出笺注了。毕维新在黄先生门下,服习一年多来,医术已相当高明。名师出高徒。黄元御称赞毕子(名武龄,字维新),“直与扁仓并驾”。所以,他便同意再把黄帝《内经》的《素问》与《灵枢》和扁鹊(姓秦,名越人)的《难经》作出注释。于是又有“著作裴然之志。”他在《素问悬解自序》中写道:“时维二月,寒消冻解,律转阳回,门柳绽金,庭兰孕玉。玉楸子客况萧零,旅怀索落,歌远游之章,诵闲居之赋,幽思缕起,殊非杜康所解,乃笺注《素问》,以消菀烦。”此景此情,不禁让人想起此时此刻,也在北京西郊呕心沥血创作着《红楼梦》的曹雪芹来。曹雪芹和黄元御不但有着“地缘”和“业缘”,就曹雪芹的祖母李氏及在京的李氏之姪李鼎等和黄元御是同乡且不说,而且同代的“史湘云”,跟黄元御也是祖籍同在昌邑城内。黄元御“久宦京华”,与文人墨客来往甚密,见诸文字的有请解《道德》的澹明居士和一起交谈《周易》的元览处士等。他与曹雪芹是否有交往且不论,但那《红楼梦》中的遣方用药,那《黄氏医著八种》中的魏晋文风,可见他们的情思是相通的。
《红楼梦》第一回里说:“当此日,欲将已往所赖天恩祖德,锦衣纨绔之时,饫甘餍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负师友规训之德,以致今日一技无成、半生潦倒之罪,编述一集,以告天下:知我之负罪固多,然闺阁中历历有人,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己短,一并使其泯灭也。所以蓬牖茅椽,绳床瓦灶,并不足妨我襟怀;况那晨风夕月,阶柳庭花,更觉得润人笔墨;我虽不学无文,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来,亦可使闺阁昭传,复可破一时之闷,醒同人之目,不亦宜乎?。”这段文字和黄元御《自序》描述的“门柳绽金,庭兰孕玉。玉楸子客况萧零,旅怀索落”,“乃笺释《素问》,以消烦”,这些创作的艰苦环境和乐观心情是何等的相似。
黄元御虽业医,但著述中的文字造诣也常为学术界所赞许。其为文清俊华丽,通脱流畅,形式仿南朝骈体,构句精练,如江河“恽浩流转”,水净沙明;其“雕虫篆刻之工”,有似“日月光天,山河丽地”,可令“古圣心传,昭然若揭”;其注释论证,条分缕析,发其微旨,扼要精当,拓开新义,自成一家之言。奭良在《野棠轩诗集》(卷四)的《儒医篇》中把黄元御和徐大椿齐名,写道:“洄溪、玉楸并时,或古于文或明理”。黄元御在《灵枢悬解自序》中谈及自己的文才时说:“昔汉武爱司马长卿文,仆文未必如长卿,而澹明最好之,书成八九时,连索序、草。逐臭海上之夫,辇上君子亦有此癖,序毕呈焉。恐未足发凌云之意尔。”在《黄氏家谱》中,称其“有才学”。《昌邑县续志》(光绪三十三年)中,把黄元御所著《杝元赋》和《周易悬象自序》载于《艺文卷》。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十一月终,《素问悬解》写成。
《素问悬解》十三卷,八十一篇。世传《素问》刺法篇、本病篇已亡,黄元御取诊要经终论部分内容补刺法篇,取玉机真藏论部分内容补本病篇,恢复原来篇目,并将各篇重新编次,为养生、藏象、脉法、经络、孔穴、病论、治论、刺法、雷公问、运气等十类。各段经文逐一注释,尤其对天人相应、阴阳五行、升降浮沉等理论,作了充分地阐述。他在《素问悬解自序》中说:“十一月终书成,淆乱移正,条绪清分,旧文按部,新义焕然。”阳湖冯承熙在《新刻素问悬解叙》中评价说:“观其条理分明,篇第昭晰,其所移置,则若符节之合也。义意周密,脉络融贯,其所诠释,则日星之炳也。然后叹穷微探奥,集其大成,远胜于前人之所为者。”
一年之内,完成了《素问》这部经典医学著作的诠释,黄元御虽然精力衰乏,年迈气虚,又要抓紧时间,分秒必争,但是忙碌一年,脱稿之后,心里却感到充实和快慰。他在《素问悬解自序》中,慨叹道:“嗟乎!以东海顽人,远宾上国,研田为农,管城作君,流连尺素,爱惜分阴。春雪才收,秋露忽零,星斗屡易,弦望几更。倏而陇阴促节,急景催年,冰澌长河,霜结修檐。岁凛凛以愁暮,心悢悢而哀离,夜耿耿而永怀,昼营营而遥思。此亦羁客迁人骚牢悱怨之极,概诚足悲忧不可说也。无何稿脱书清,事竣业就,遂作岐伯之高弟,黄帝之功臣。是即拥旄万里之荣,南面百城之乐也,贫而暴富,莫加于此矣。”去年当八部书成时,那种想停止著作的念头完全改变了。他现在想的是,在有生之年,把“四圣”医著全部作出注释,做献身于中医事业的“高弟”、“功臣”才是人生无上的荣耀和最大的快乐。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丙子),这是黄元御生前紧张著述的最后一年。他想在这一年中,要写完《灵枢悬解》和《难经悬解》,使“四圣”的经典医著全部臻于诠释。
春节后回到北京,医友同仁、文人墨客都前来叙旧谒见。特别是澹明居士,他同黄元御从老子到庄子,从《道德经》到《庚桑子》谈得格外投机。澹明居士见黄元御对道家学说研究精深,见解义新,于是请他编撰一部解《道德经》的著作,并奉劝他先写完这部书,再去诠释《灵枢经》。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道德经解》,从进入二月提笔述作,整个写作过程,仅是二十个日日夜夜艰辛的砚田耕耘,到二月二十四日便笔收稿成,真可谓“一挥而就”。黄元御对《道德经》的研究是在做“邑庠生"时就打下了基础的。在回忆这段学习时,他在《金匮悬解自叙》里说:“百家诸子之论,率皆过目而冰销,入耳而瓦解。”在后来的著述过程中,不断运用这些学说的基本原理,也进一步加深了对这些基本原理的理解。在他的第一部医著《素灵微蕴》中,就曾引用老子弟子庚桑子的话:“草郁则为腐,树郁则为蠹,人郁则为病。”而且他对道家的庚桑子也是十分崇敬的,从庚桑子那里取得了很大的精神力量。他在《素灵微蕴序意》里说:“玉楸先生,宰思损虑,气漠神融,清耳而听,明目而视。既遭庸医之祸,乃喟然太息,仰榱而叹日:是余之罪也。夫昔杜子夏、殷仲堪辈,祸剧折肱,而未尝游思医事,后之病者,不能遁天之刑也。古之至人,视听不用耳目,自兹吾作庚桑子矣。杜门谢客,罄心渺虑,思黄帝、岐伯、越人、仲景之道,三载而悟,乃知夫圣人之言冥冥,所以使人盲也。”回想庚桑子这位道家的“古之至人”,鼓舞自己走上了尊四圣从医业的道路,现在已年过半百,功成业就了,再回过头来撰述《道德经解》,怎不让他心潮澎湃,挥笔书成呢?
从二月二十五日又开始起草《灵枢悬解》。《灵枢经》是《素问》的理论基础,经历代流传,错乱舛互。黄元御将其编次重新调整,按刺法、经络等分为九类。各编经文分段注释。释文探赜索奥,发其微旨,文笔流畅,扼要精当,条分缕析,前后融贯,于经络、刺法等理论多有创见。在写作期间,澹明居士又来过几次。他很欣赏《道德经解》的文辞和立意,因此,五月二日刚书成笔落,澹明居士就把《灵枢悬解》的草稿和序言一起带去拜读了。
五月,北京的天气已经炎热难当,而且物价昂贵,炊米难济。所以,黄元御在贫病交加中感到“鼻头出火,心下如痗”。他想到汉时梁鸿去吴越避患,晋时陆机去洛阳谋宦,于是更感颠沛流离景况的落拓和在这异乡做事的艰难。何况现在正是“风景山河之泪,又复淫淫欲下也。”他进而想到,“忧能伤人,悲可陨性”,因此过去不少象我这种景况的人,有的早已成为泰山之鬼,有的只得“地下修文。”然而,我自己竟然还能活下来,并且还坚持著书,原因何在呢?他在《灵枢悬解自序》中说:“而仆以沉菀偃蹇之身,岿然独在,赖此尺籍,以消长日,凭此寸颖,以遣烦冤,岐黄之德普矣。而嘉惠藐躬,功亦不细,长生久视之法,即此而在,不必远访崆峒,遥羡蓬莱也。”他想到自己著述医书是为着济世救人,心理上的悲忧烦冤就会克制和解脱,而且教育人们掌握医药卫生的学问,也会有益于自己的健身,因此也没有必要去寻找别的养生之道了。他依靠内心高尚的医德,依靠“四圣心传”的精神支柱,在年老体衰生活艰辛中,坚持着自己对古典医著的撰释工作。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没有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越是艰难困苦,付出的代价越大,取得的成绩也就更加显著,成功带给创造者的幸福也就会更为惬意。他在《灵枢悬解自序》里欣慰地说道:“迨乎论成注毕,则己变泣成歌,破愁为笑。人之情,已富者不美,已贵者不荣,朱绂无忧,绿萝常亲,摊卷朗吟,其乐靡穷!吾今而知,莫富于山林之士,莫贵乎烟霞之人,此中真意,正自可悦耳。”心里不但高兴,而且看到自己事业上的成就,还感到十分荣耀。所以又说道:“慨自龙胡已去,圣藻犹存,而遗文颠倒,乱于俗士之手,遂经传而义晦。自兹以还,玄珠永坠,赤水迷津,讵意斯文未丧,千载重明,日月光天,山河丽地,古圣心传,昭然若揭。向使身都通显,则今段奇功,淹没于晏安豫乐之中矣,何以有此!然则穷愁著书,是乃岐黄之灵,抑亦彼苍之心也,又何怨焉。”按照自己的心愿做事,而且又取得了可喜的成就,达到了预期的目的,这是符合天理,顺乎人情的,自己还有什么怨愤呢?
五月二日写完《灵枢悬解》,五月十六日又开始写《难经悬解》。
他对扁鹊和他的《难经》评价很高,在《难经悬解自序》中指出:“昔黄帝传《内经》,扁鹊作《难经》,《史?仓公传》所谓黄帝、扁鹊之脉出。黄帝脉出即《内经》,扁鹊脉出即《难经》也。妙理风生,疑丛雾散,此真千古解人!其见五藏症法,全恃乎此,不须长桑灵药,上池神水也。”
五月二十二日书竣,前后仅用七天时间。
《难经悬解》,上下两卷。黄元御发素灵之微蕴,将八十一难次序重新调整,并一一诠释,对人体尺寸部位、脉法病能、气血营卫分属、左肾右命、泻南补北等经旨,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和发挥。他认为“岐黄而后,难《灵》、《素》者,扁鹊耳”,作出《难经》的诠释,对继承和发扬扁鹊的高超医术有着重要的作用,可以“使自今以往,当生者皆使之起,则扁鹊虽死,而其德大矣!”
六月,著述《周易悬象》。
早在三月间,黄元御与元览处士“烛下清言”,谈到《易经》中的有关问题,有一些当时他很难做出透辟的解释。黄元御研究《易经》十几年了,但他自己总感到还没有真正挖掘出它的内在本质。这时,“四圣"的医著全部诠释完了, 《道德经》也作出解释了,所以他便从六月开始,又对《周易》作深入研究和进行诠释。
黄元御很早就十分喜读《周易》。他在《伤寒悬解自序》中说:“然文信不迁,《吕览》弗著,西伯非囚,《周易》何传,是巴蜀乃不韦之乐地,羑里为文王之吉宅也。仆也爱此两书,不敢续尾,今日顿启灵源,成兹元构,虽不媲美前哲,要亦可备一家之言也。”他不仅喜读《周易》,而且也乐于运用它。在第一部医著《素灵微蕴》的卷一《胎化解》里,就引用到,“《易》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者,以坤体而得乾爻则成男,以乾体而得坤爻则成女,非秉父气则成男,秉母气则成女也。”黄元御通过研究《周易》,掌握了我国古代的自发辩证法思想,这对他的医学著述有着很大的帮助。后来的学者对此评价颇高。颜崇实在《黄氏遗书序》中说道:“先生著书,以地元为主,以扶阳抑阴为义。窥其旨趣,盖原本大《易》,合符《河》、《洛》,约契《参同》,所谓阴阳会通,玄冥幽微者。”顾复初在《重刻黄氏医书序》中也说:“《老子》曰:知常曰明。又曰: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之,不足为道。然则读先生是书者,可于此而得其微意所在矣。夫《易》言天道,而寄其用于卜筮,先生明《易》,而著其理于医术,天下事何浅之非深,何远之非近,岂独医为然哉!”他能用《周易》的原理对医术做出辩证的阐释,说明他对《周易》的研究是相当精透的。阳湖赵曾向在《重刻黄氏医书后》中评说道:“先生博极群书,尤邃于《易》,诸子百家,靡不精熟。”所以,黄元御被列为清代以医家之深通道学的四大家之一。
黄元御在《周易悬象自序》中说道:“六月中,乃草《周易》。诸象元杳,皆在说卦之中。临文有得,不烦蔓引株连。尔时,剪烛夜研,辟户晨推。每讶心开,恒惊须断。迄于三灵之感,一线幽通。太璞既雕,大圜亦破。乃知圣经渊妙,以至于此。水尽山穷,别开天地。往于故纸堆中求之,宜其不得也。”他对自己这段著述《周易》的生活是很得意的,对研究出的丰硕成果也是很满意的。那么,为什么过去“故纸堆中”解释不明白的问题,他现在却作出了精辟的阐述呢?为什么他过去对《周易》的研究一直没有达到这样“别开天地”的境界呢?这个道理,现在悟出来了。他写道:“嗟乎!三圣明《易》,皆遭困危,是真《易》能困人耶?非《易》能困人也,不困不解耳。以《易》理之元,三圣于困中解之,况无三圣之才,欲于得意之际,砉然解矣,不亦难乎?所谓困亨者,此也。然则,与欲求亨,不如守困矣。”他和《周易》的作者都有着羁困的人生阅历,因此对事物有着相同的看法,对道理有着一致的理解,对《周易》作出的诠释,理论上就更为透彻和深刻。《四库全书总目》经部《易》类记有黄元御《周易悬象》八卷,并评价此书是“在近人《易》说中,犹可谓有根据。”
春秋欲暮,黄叶青山
六月,在“上临赫日,下拂炎风”,暑热难当中,写成《周易悬象》后,他拜会过友好往来的医子处士,叮嘱过“与扁仓并驾”的门人毕维新,便伴着南去的秋风,返回昌邑故乡来了。他带着写好的书稿回来了,带着陪同自己整个人生的笔墨纸砚回来了。他不去留恋那悬于太医院门首的“妙悟岐黄”御匾,也不留恋那京城中求索书稿者的衷言,更不留恋那问病者车轿迎送的虚荣。只有他自己才能理解到,这是完成了对“四圣心传”光荣使命的“凯旋而归”了。
他回家后,住进昌邑城里南隅居处,堂屋是五间前出厦的“锁皮子”式砖房,东邻直接帝藏古寺,西去可望“忠宣公祠”,北枕车水马龙的“四知祠”街,南面水清柳绿的城隅荷塘。白天求诊问病者络绎不绝,夜晚诵读挥笔时连篇成章,大有黄福“后乐堂”遗风。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丁丑),黄元御五十三岁。这一年,他不但没有再去北京,而且也没有外出远游。只是在出诊途中欣赏一下西山的苍松,瞻望一下潍水的清流。在他的自我感觉中,的确已是“江河日下”了。在这“春秋欲暮”,“急景催年”的日子里,撰述和编修了他的《玉楸堂稿》,这是他的最后一部著作。
《玉楸堂稿》里的内容,象他的人生内容一样的丰富多彩,有医案医话、诗文词赋、杂说随笔诸类,应有尽有。
《玉楸堂稿》中的医案医话,在昌邑传抄很广,有药简价廉,治病灵验的民间土方、验方;有怪病、偏方,起死回生的神奇医案;也有天人相应,运用自然条件来却病养生的趣谈医话。
《玉楸堂稿》,在人们的传抄中,由于各取所需,所以流传下来的抄本,内容和书名都各不相同,有的名为《玉楸诗稿》,有的名为《玉楸文稿》,有的则名为《黄氏医抄》。后来刻印出版的《黄氏医抄》竟有十数卷之多。
黄元御所著《玉楸堂稿》,为文立意新奇,结句流畅,情感奔放,妙笔生辉,人称“文驾魏晋之上”。《堂稿》诗文,生动地描绘出了他那“几度夕阳红”的暮年心境。回首当年,思绪万千。壮年怀志,他象一只古运河的帆船,来往于江淮与京都之间,不管风吹浪打,水流急缓,从未阻止过它的奔波。暮年知命,他象一只恋渤海的孤雁,在北京“荒斋”和故乡南隅之间,春去冬回,不怕顶风冒雪,千里跋涉,从没停休过飞渡。一生“研田为农,管城作君,流连尺素,爱惜分阴”,白天从日出写到日落,夜晚从剪灯写到油尽。现在奋笔《堂稿》,怎不叫人回首惊心,挥泪抒怀。日东出而西落,灯有点必有灭。人到日落灯熄之时,还有什么非分之想呢?他也想到应享的天年,祖父黄运启享年五十八岁,父亲黄钟六十三岁逝世。自己年过五十有三,从中年误药起,中气衰败,“屡病中虚”,“幸而未死”,“以沉菀偃蹇之身”,而“长生久视”至今,已经是蒙“岐黄之德”了。
面对等身的书稿,回顾如愿的功业,从失意中,感到得意,从穷愁中,找到富足。二十余年,罄心渺虑,考镜灵兰,心游万仞,精骛八极,甚至“心精神瘁,几于白凤朝飞,彩毫夜去”。但是,终于达到了“讵以强弩之末,竟尔羽没石开,是亦千古之奇”的理想境界。所以,他感到“天之厚安乐之人,不如其厚羁愁之士”,从而“变泣成歌,破愁为笑”了。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戊寅),农历九月十七日下午二时,黄元御那二十多年前早已衰败的中气,在他以良医济世、对四圣“一火薪传”的人生之路走到理想的境界之后,自然地停止了轮转。
1991.12.6于昌邑故城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黄元御年表
1705年康熙四十四年 乙酉
黄元御于9月18日下午5时,出生于山东省昌邑县城西郊黄家辛郭村。
1734年雍正十二年甲寅
黄元御30岁。8月得目疾,因庸医误药,左目失明。委弃试贴,遂发奋学医,考镜灵兰之秘,讵读仲景《伤寒》。
1737年乾隆二年丁巳
黄元御33岁。
仲春,经过三年的研读,已领悟到《伤寒论》的旨意。“纵观古今《伤寒》之家,数十百种,岁历三秋”,“丁巳仲春,欹枕假寝,恍然解矣。”
1740年乾隆五年庚申
黄元御36岁。
9月28日,草成《素灵微蕴》二十六篇。从1737年初步掌握《伤寒论》的原理后,又进一步研究《内经》,经三年著述,写成其第一部巨著《素灵微蕴》。
1741年乾隆六年辛酉
黄元御37岁。
此后四年,南游江淮,先后两次去浙江钱塘,登临会稽山,瞻仰大禹陵。
1745年乾隆十年乙丑
黄元御41岁。
此后三年中,研读张仲景《金匮玉函要略》。
1746年乾隆十一年丙寅
黄元御42岁。
山东大饥,昌潍一带人相食。11月24日上午,黄元御之父黄钟去世。黄元御在家为父治丧。
1747年乾隆十二年丁卯
黄元御43岁。
山东大饥,灾情仍无所减。黄元御在家为父丁忧。
1748年乾隆十三年戊辰
黄元御44岁。
3月末,开始撰述《伤寒悬解》。
7月3日,《伤寒悬解》书成。
7月初,开始撰述《金匮悬解》。
8月末,《金匮悬解》书成。
1749年乾隆十四年 己巳
黄元御45岁。
春初,析瘟疫痘疹,开始起草《四圣悬枢》。
2月,撰述《四圣心源》,创辟大略,遇事辍笔。
1750年乾隆十五年庚午
黄元御46岁。
2月初,考写《黄氏家谱?迁徙渊源》。
春,旅寓济南,历下申士秀为其撰写《金匮悬解后叙》。黄元御起草《伤寒说意》数篇。
4月,北游帝城。为乾隆皇帝治疾有功,御赐“妙悟岐黄”匾额。
11月终,由北京南赴清江浦。
1751年乾隆十六年辛未
黄元御47岁。
2月,乾隆皇帝南巡,黄元御随驾武林(杭州)。
4月,回到清江河院署,研思《四圣心源》。十得其九,厥功未成。
6月,客处江都(扬州),续成《伤寒说意》全书。
6月末,又回到清江河院署,对《四圣悬枢》修改定稿”。
8月15日,开舟北上,再客京华(北京)。
秋,南浮江淮,客阳邱,准备写《长沙药解》,但未考虑成熟,因此没下笔。
1752年,乾隆十七年壬申
黄元御48岁。
10月,作《天人解》,续成《四圣心源》全书。
1753年乾隆十八年癸酉
黄元御49岁。
2月,作《长沙药解》。
5月,删定《伤寒悬解》。
7月,笔削《金匮悬解》。
8月,修改温疫痘疹,定稿《四圣悬枢》。
9月11日,写《四圣心源自序》。
9月17日,修完《四圣悬枢》。
1754年乾隆十九年甲戌
黄元御50岁。
1月,久宦京华,复加删定《伤寒说意》。
5月,修成《素灵微蕴》。
6月,开始撰写《玉楸药解》。
8月癸丑,《玉楸药解》书成。
8月甲寅,撰写《玉楸药解自叙》。
1755年乾隆二十年乙亥
黄元御51岁。
2月,开始撰写《素问悬解》。
11月,《素问悬解》书成。
1756年乾隆二十一年丙子
黄元御52岁。
2月,撰《道德经解》。
2月25日,开始撰写《灵枢悬解》。
5月2日,《灵枢悬解》书竣。
5月16日,始创《难经悬解》。
5月22日,《难经悬解》书竣。
6月中,撰写《周易悬象解》。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丁丑
黄元御53岁。
撰修《玉楸堂稿》。
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戊寅
黄元御54岁。
9月17日晚9时在昌邑城里南隅寓所去世。葬于昌邑城西郊黄家辛郭村南黄氏祖茔。
说明:本书对黄氏的年龄计算,采用其著作中自称的虚岁数,即比周岁数大一岁。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wxslm 2012-07-09 09:51:42
更正:是把这个图放在自己身体上
-----------------------------
不是,左升右降在自己身上的表现,不是指对面而坐的人。可能有一些古人的文字是针对面对着的人的,但这儿不是,就是自己身体的左升右降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顺时针的循环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老子上善若水 2012-07-09 17:42:28
请教楼主,黄元御的周易悬象是不是流失了?
-----------------------------
我倒是有个,不知道是不是完全的版本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哈哈,谢谢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众福 2012-07-12 11:13:29
@静夜闲轩
-----------------------------
谢谢您的大作,为了好好学习,昨天去专门买了一本李玉宾校对的《四圣心源》,希望能够有所收获。
-----------------------------
一定会有,这是一个高起点的入门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四圣心源》——文理俱佳,体用皆圆

2010-04-12 13:02:06  来自: 慈心(好事不如无)

自从读到《四圣心源》就毫不吝啬地喜欢上了,若说《四圣心源》的特点,我给了八个字“文理俱佳、体用皆圆”——未知诸君以为妥当否?

和许多中医爱好者一样,我也是先知道《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然后才知道《四圣心源》。当我在书架上看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时,我没有购买的冲动。或许是受陈修圆的影响,我也有点崇古倾向,看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这个很摩登的书名,很难提起兴趣来。

后来渐渐了解,这个圆运动真正的好用。也差不多在这个时候,我在书店里看到了《四圣心源》(民间中医网整理的版本)。我买书有个习惯,不是很了解的书先要查一下资料再买。所以我把书放回了书架上,然后回去在网上搜索了一下。一搜索,了不得。先是看到了泥巴匠的博客,然后又看到罗大伦写的黄元御传记。所以很快下载了《黄元御医书十一种》,对着电脑阅读起《四圣心源》来。

读《四圣心源》的感受很特别,从《天人解》开始,所有的文字看起来都很亲切,所有的论理都和自己原先对周易和中医的理解完全一致。我戏言道:或许我上辈子就读过这本书。

阅读《四圣心源》后给了我一种信心。我之前看过《中医学入门》之类的书,并没感觉“入门”了;翻过《医学实在易》,也没感觉“实在易”。但读《四圣心源》后发觉:中医真的不难,大道至简,黄元御的“四圣心源”把医道的真意阐述出来了。“会者不难,难者不会”——《四圣心源》正是帮助你“会”的好书。

我也看到很多人反映,说看不懂《四圣心源》,所以退而求其次,又回到《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不过说实话,彭子益的文辞实在太差了,让我很难读下去。

很多人会说,医术和文辞有什么关系?比如论坛上有人引用的一篇文章说:

明清间诸医,文辞优美者,当推黄坤载。坤载所著各书,虽不免偏激,且自许太过,然其中精辟之论亦多,非貌似中庸者所可及也。坤载所著书,曰《素问悬解》、《灵枢悬解》、《难经悬解》、《伤寒悬解》、《伤寒说意》、《金匮悬解》、《长沙药解》、《四圣心源》、《四圣悬枢》、《玉楸药解》,凡十卷,理想多而经验少。书生爱其文词,凭此习医,往往未能恰当,盖医为实验技术,文词优者技术未必佳,技术优者无暇习文学,而今人每喜以文字评骘医生优劣,皆未谙事实之故也。

这段话看似夸人,其实骂人。黄元御是医家,但这段文字只赞美黄元御的文辞,却鄙薄其医术。这就好比黄药师说洪七公“降龙十八掌在招式上已经炉火纯青”是一样的意思。

黄元御的医术怎么样,我想看过罗大伦的传记的人都会知道,黄元御完全当得起神医之称。但是看黄元御一脉传人能人辈出,就知道黄元御的医术绝对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

我还记得论坛上有人比较黄元御和彭子益时,提到:用《四圣心源》里的方子,都非常有效;用《圆运动》里的方子,却要打点折扣(当然这还涉及诊断等诸多问题)。后面有人跟贴说:虽然彭子益的方子不怎么有效,但领悟了彭子益圆运动的精髓,开方子就很有效了。我看后,觉得这种论调很奇怪:首先,圆运动的理论是黄元御提出了的,彭子益只是继承,如果说领悟了圆运动的精髓,开方子神效,那么应该归功于黄元御,而不是彭子益;其次,如果你一个不太了解中医的人,领悟了圆运动的精髓,开方子就神效,为什么领悟了圆运动又有丰富行医经历的彭子益开出来的方子反而效果不怎么样呢?当然,我这么分析并不是揭谁的短,而是希望谁谁谁要护短的时候,想一想您说出来的话到底是护短还是揭短。

彭子益是少数民族,文辞不佳本来无可厚非。因为治病救人毕竟不是应试登科,不过彭子益似乎有墨者遗风,铁定了不愿意以辞害意,有时候甚至有点“不以为耻,反以为荣”的味道。比如以下这段话:

后之学者,喜读《(伤寒)来苏集》,谓其书笔墨甚好。笔墨愈好,学理愈非,如此之显,误人多矣。柯氏者,被《内经》所误不自知也。

谢观毕竟是学者,胆气不足,只敢说“文词优者技术未必佳”,彭神医却是底气十足,直接说“笔墨愈好,学理愈非”,看来在彭子益那里,是下了铁案,认为“文辞”和“学理”是无法调和的了——要么文辞好,学理差,如《四圣心源》;要么学理好、文辞差,如《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恐怕彭子益心中暗暗有这个打算吧。

当我把上面一段文字发给我一个朋友的时候,他回了我一句:“怪不得某某要尊他为医圣第二了,看来尊他第二还委屈他了。”我问为什么,他说:“…被《内经》所误…连《内经》都被他跳出错误来,那有多厉害啊。”

这让我想起泥巴匠的一篇文章来,他提到彭子益在文章中批驳黄元御的一段文字,先不说论述是否在理,单单看批驳的内容,居然是黄元御根本就没说过的话,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记得泥巴匠还感慨说,黄元御虽然对历代医家多有微词,但他尊奉岐、黄、扁鹊、张机四圣,对《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只有扬,没有抑;而彭子益的抑扬古人,却很大胆。云云。

去年,我有一位老师生病住院良久。我在教师节前后邀一中医朋友前往探望。那位朋友看了我老师的方子后,连连赞叹,说方子开得好。其中一项依据就是开方子的人用辞古雅,看得出他阅读了大量中医古籍,自然熏陶所致。

另外,我在书店看到一本书,是杏林中人的格律诗集。说实话,论整体水平,要比外面那些所谓的诗人水平要高。为什么?因为一个好中医必然整天接触古籍,对古文的感觉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很多人选择彭子益而不是黄元御,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彭子益的书是白话,黄元御的书是文言。本来,不应该区分白话和文言的,白话里也有好文字,文言里也有差文章。但我,还有说“尊他第二还委屈他了”的那位朋友,都喜欢黄元御的文字,而对彭子益的文字很头疼。说实话,彭子益的书中,有很多不合文法的地方,如“读《伤寒论》十方读法五条”,这样组织文字,读起来实在很别扭。所以,我们拿着《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最后都没读下去,但捧着《四圣心源》却如获至宝,孜孜不倦。

另外,我想说,真要学中医,文言这一关早晚要过的。学文言其实也不难,像《四圣心源》这样的好书,拿在手上反反复复地读,读着读着,就会了。

岁在庚寅,值岱宗诞辰 慈心明了于易莲精舍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黄河下雨 2012-07-20 14:24:16
和楼主一样,我也是先读圆运动,次读四圣;楼主讲解的也非常棒;
就是六气解,看不懂;天人解,读一遍就懂了,如楼主所言,似上世读过此书;
还望楼主进一步讲解六气
-----------------------------
六气就是六经,伤寒论的次序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麻瑞亭治验集

总 论

阴阳五行
天地未分,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浮升的清气为阳,沉降的浊气为阴,于是阴阳始分。清气浮升而亲上,这是天,浊气沉降而亲下,这是地。天地之间,化生万物,而万物都是阴阳的所变化,所以万物的生长、变化、消亡,都是取决于阴阳。所以《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天地之道,万物的纲纪,变化的父母,生杀的本始,神明的府。
阴阳之间,这是中气。中气,阴阳升降的枢轴。枢轴旋转,清阳半升于左,则为木,木性升发,所以其气温;清阳全升于上,积温成热,则为火,火性上炎,所以其气热;浊阴半降于右,则为金,金性收敛,所以其气凉;浊阴全降于下,积凉成寒,则为水,水性蛰藏,所以其气寒。水、火、金、木,名叫四象。四象即阴阳的升降,阴阳即中气的浮沉,分而名的,则叫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名之,则叫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升降浮沉的所变化罢了。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半升为春,春的气温,属木;全升为夏,夏的气热,属火;阴降于岁半之后,半降为秋,秋的气凉,属金;全降为冬,冬的气寒,属水。春生夏长,木火的气,所以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的气,所以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各月,各十八天,而其掌管时令的时候,则在六月火令之后,名叫长夏,其时湿盛,所以土的气湿。土合四象,这叫五行。
五行的道理,有相生、相克制化。相生,滋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春的温生夏的热,夏的热生秋的凉,秋的凉生冬的寒,冬的寒生春的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叫火生土,阻其寄宫于西南,其时湿盛,所以土的气湿。水火交蒸,于是产生湿气,长夏的时候,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所以生湿,所以湿是水火的中气。相克,制其太过,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性发散,收敛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潜伏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润泽湿润,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上气,则水不过润。制化,相生相克,彼此协调,无偏胜偏衰,生生不息的平衡。其生克制化,都所以气而不以质,成质则不能生克制化了。
阴阳五行,相辅相成,台而主宰宇宙间万物的生长、变化、消亡。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天人相应
天有六气,风、热、暑、湿、燥、寒,为阳;地有五行,木、火、土、金、水,为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是五行的魂,五行即六气的魄。天的六气化地的五行,地的五行生天的六气。人与天地相应,两精相积聚,合而成形,成形之前,先有祖气,祖气之内,含抱阴阳,上秉承天气,而生六腑,下秉承地气,而生五脏。脏腑既生则神化,生阳气以卫外,产阴精以内守,开五官为门户,骨用来立其体干,筋用来束其关节,脉用来通其营卫,肉用来培其部分,皮用来固其肌肤。日迁月化,潜滋默长,形完气足,十月而生,这是人。所以《灵枢 经脉篇》说: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于是运行。
阴阳之间,这是中气。中气,土,位居中央,处阴阳的交会,清浊之间,为气机升降的枢轴。土分戊己,中气左旋,则为已上,在脏为脾;中气右旋,则为戊土,在腑为胃。脾为足太阴经,而主升清阳,胃为足阳明经,而主降浊阴。脾土左旋,则阴升而化清阳,清阳升于左,则为肝与胆,肝为足厥阴乙木,胆为足少阳经甲木;清阳升于上,则为心与小肠,心为二少阴经丁火,小肠为手太阳经丙火。胃土右转,则阳降而化浊阴,浊阴降于右,则为肺与大肠,肺为手太阴经辛金,大肠为手阳明经庚金;浊阴降于下,则为肾与膀胱,肾为足少阴经癸水,膀胱为足太阳经壬水。这是人身的五符。五行的中,各有阴阳,阴生五脏,阳生六腑。五行各一,而火分君相,相火在脏为手厥阴心包,在腑为手少阳三焦经。所以,中气实为交济水火的枢纽,升降金木的中轴,化生五脏六腑的根源。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脏 腑
脾与胃
脾胃属土,位居中央,互为表里,官拜仓廪,为人身气机升降的枢轴。土分戊己,脾为已土,属足太阴经,为生血的根本,其性喜燥而恶湿,胃为戊土,属足阳明经,为化气的根源,其性喜润而恶燥。脾主升清阳,胃主降浊阴。脾升则肝肾随之亦升,因而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随之也降,所以火金不滞。火降以温癸水则下温,水升以济心火则上清,上清下湿,这是健康人。胃主受盛,脾主消磨。脾胜湿土主令,所以其性湿,胃从燥金化气,所以其性燥。健康人燥湿不偏,相互既济,所以中气健旺,胃气顺降则善纳,脾气升运则善磨,水谷精华,化生气血,养五脏而灌四旁,精盈神旺,身体健强,病无由生。
内外感伤,多致燥湿偏胜,偏胜则不能互济,致使中气衰而升降失去掌管。脾的清阳不升,则运化迟滞,而病水谷不消,脘腹胀满;脾的清阳下陷,则脾家虚寒,而病脐腹隐痛,下利不收。脾土不升,则肝肾郁。肝木左郁,则失其疏泄的常而血病,症状表现脘腹痛坠,月事不调;肾水下润则下寒,下寒则肾失统摄而精病,症状表现遗精宫寒,腰膝冷痛。胃的浊阴不降,则受纳无权,而病厌食纳差,胸脘胀闷;胃的浊阴上逆,则其气上冲,而病恶心呕吐,暖气呃逆。胃土不降,则心肺滞。肺金右滞,则失其清肃的常而气病,症状表现咳逆痰喘,痞塞不通;心火上炎则上热,上热则宗气不固而神病,症状表现心悸心烦,多梦失眠。所以心、肺、肝、肾的病,多因脾胃燥湿的偏胜,气机升降的逆乱所致。脾胃为后天的根本,人的既生,多依赖后天,根本既病,怎能不旁及四维?!犹如树的根干既损坏,未有枝叶的不摇。
脾以湿土主令,胃从燥金化气,化气叫做从令。从令不敌主令的强,因而胃家的燥不敌脾家的湿,所以人的湿气恒长而燥气恒消。湿气旺,所以病于脾阴旺而胃阳衰,症状表现纳差运迟,腹胀便溏,神疲乏力,面色无华,虚烦懒言,比比皆是;病于胃阳盛而脾阴虚,除伤寒阳明承气证外,鲜见的。至于温热、疫疠诸疾,邪异而途殊,阳气恒长而阴气恒消是其常,则另作别论。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肝与胆 心包与三焦
脾土左旋,生发的令畅,清阳半升于左,则为肝与胆。肝胆属木,互为表里。木分甲乙,肝为乙木,属足厥阴,胆为甲木,属足少阳经。木的气温,而主升发,所以肝喜条达,而恶抑郁,为将军之官,而主营血。
肝木生于肾水而长于脾土,若水土温暖,则肝气左升而木荣,生发的令畅,木静而风恬。而人的生气不虹,十之八九,都是困水寒土湿,不能生长肝木,木陷水中,生意幽抡所致。之所以这样,五行的道理,土生于火而火被水克,水能灭火而火不能灭水,水常旺而火常衰,火衰则不能生土以镇水,因而水泛土湿,木气郁陷,生气不旺。天人一,人身也这样,所以人的生气,常不旺。
肝主生,其气为风,生气不旺,一旦外为六淫所感,或内为七情所伤,势必郁怒而克伐脾土,风动而行其疏泄,因而胁肋脘腹作痛,下痢、亡血、失精诸症全作。风,善行而数变,及其传化乘除,干变不穷,则诸症丛生。所以百病的发生,十之八九,因为生气不旺,肝气的郁积。所以前人说风为百病之长,肝为五脏的贼。
心包为相火,属手厥阴经。肝木不郁,则心包从令而化风,木静而风恬,则不病。手厥阴经为病,必因肝木抑郁,心包不从风化,而自现其相火的根本气所致。肝木郁而克土,则中焦壅塞,阻遏水火交济的路,心包相火上炎,则弥漫于上,而散于外。水不能上承以济火,所以手厥阴经为病,在上在外,症状表现风热同时发作,火不能下潜以温水,所以手厥阴经为病,在下在内,症状表现寒湿都盛。
手少阳三焦经以相火主令,胆以足少阳经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健康人相火蛰藏,以温癸水,水得此火温暖,所以内温而外清。内温刚肾脏温暖,肾温则秘藏,因而滑遗不作,外清则膀胱清凉,清凉则行其藏令,因而闭癃不生。内温外清,所以水道通调,《素问?灵兰秘典论》说,三焦,决渎之官,水道出在这里,即是此意。
手的阳气清而足的阳气浊,清则升而浊则降。手少阳三焦经为病,因其不升,相火不能秘藏于肾脏、而陷泄于膀胱,实则膀胱热涩而闭癃,虚则肾脏虚寒而遗溺。所以《灵枢?本输篇》说:三焦……入络膀胱,约下焦,实则闭癃,虚则遗溺。足少阳经胆为病,固其不降,郁而化生相火,相火逆升,弥漫于上,而作胸畴胀闷疼痛,口苦咽燥舌干,头晕目眩心烦诸症。三焦相火的陷泄,多因脾湿,肝木郁陷,风动行其疏泄,冲动相火,因而相火不秘,陷泄于膀胱。胆火的逆升,缘于肺胃不能降敛,胃土不降,阻碍胆木降路,肺金不敛,收令不行,相火不能下潜而上炎。
胆虽从相火化气,而本属甲木,病则兼现其本气。甲木横冲,则贼戊土,相火逆升,则刑肺金。肺与大肠相表里,手足阳明经,其气本燥,木火双刑,所以见肺胃燥热诸症,兼见大肠约结。但少阳的气,阳方长而阴方消,其火虽旺,而易衰,所以病于相火的衰,非鲜见。内伤惊悸的症,即因相火的衰所致。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心与小肠
脾土左旋,清阳全升于上,则为心与小肠。心小肠属火,互为表里。火分丙丁,心为丁火,属手少阴经;小肠为丙火,属手太阳经。火的气热,其性亲上,为阳,阳气清虚的极点,则神明出在这里,所以心主神明,统领十二脏腑。
健康人丁火下降,以温癸水,所以肾脏温暖,而下毒不生,癸水上承,以济心火,因而心家清凉,而上热不作。上清下温,阴平阳秘,神旺而精盈,所以健康无病。
心,君主之官,不受邪侵,病则心包代其受邪。心包为相火,困内外感伤,而病上热,多困相火升炎,燔灼宫城,心液消亡所致,实非心君的病。心君为病,多固横暴的疾病,或病至病势危险,而累及神明所致。病机多属阳气虚败,下不根水,上浮外越.宗气不固,或因阳虚不能行血,而致阴血凝瘀不通,濒于阴阳离决。阳气虚败,则症状表现心悸不能自持,油汗如珠,面色白的发亮,没血色,口鼻气冷,病势危险欲脱;血瘀不通,则真心作痛,痛剧欲死,唇青舌紫,真脏脉现,严重的则死于反掌之间。
前人说:有阳则生,无阳则死。心君为病,既因阳气虚败,所以预后不良,死多而生少。之所以这样,火虚不能生土以镇水,因而水湿泛滥而灭火,火灭灰冷,生气全无,怎能不死?!
心君为病,阳气欲绝,自身难顾,无力施恩于它脏,所以《素问?秘典论》说: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
小肠以丙火而化气于壬水膀胱,为受盛之官,功能化物,泌别清浊。健康人小肠从寒水化气,所以内温而外清。内温则肾阳克旺,气化蒸腾,因而小肠功能化物,泌别清浊,外清则水腑清利,水道通调。小肠为病,则不从寒水化气,而现其本气。病于小肠丙火旺,则热陷膀胱,致使水腑郁热不清,而病溺下赤涩;病于小肠丙火虚,则肾寒不能气化蒸腾,因而小肠化物无权,清浊不分,同趋大肠,而病泻泄。小肠虽属丙火,而与膀胱互为表里,同属太阳寒水。膀胱寒水主令,小肠从令而化寒,是其常,所以病于小肠丙火的虚,比比皆是。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肺与大肠
胃土右转,收敛改行,浊阴半降于右,则为肺与大肠。肺大肠属金,互为表里。金分庚辛,肺为辛金,属手太阴经,大肠为庚金,属手阳明经。金的气凉,而主收敛,所以肺喜清凉,而恶燥热,为相傅之官,而司卫气。
健康人胃气顺阵,相火蛰藏,肺气右降而金肃,收敛改行,所以不病。内外感伤,多致脾家湿旺,而肝家郁滞。脾湿肝郁,则胆胃上逆。胆以甲木化气于相火,上逆则刑肺金。肺为华盖,其脏娇嫩,一被火刑,则失其清肃降收敛常,其气逆升,而病肺热。症状表现咳逆上气,喘促痰鸣,黄稠难出,口燥咽干,这是热痰。重则热伤肺络而鼻衄,足太阴经脾以湿土主令,手太阴经肺从令化气于湿士,若脾湿素盛,则肺家从令而化湿,脾湿胃逆,肺无降路,势必上逆,而浊阴溺漫于上。症状表现咳痰清稀,气短虚烦,咳逆倚息不得卧,这是寒饮。
脾为主令,肺为从令,从令不敌主令的强,所以肺家为病,多从湿化,病寒饮多,而病热痰少。内伤咳嗽,多是寒饮为患。
大肠属手阳明经,以燥金主令,所以其气燥。因而大肠为病,燥伤津液,不能濡润,症状表现便坚而尿利,严重的则痞满燥实都见,承气证全都有的。然而人的阴气易长而阳气易消,所以病于大肠湿寒,也属多见。症状表现大便溏薄,小腹冷痛,遇寒则痛泄愈加。即使大便初干后溏,或老年性便秘,系脾湿肝郁、疏泄不利所致,非因大肠燥热所为,且不可寒凉伐泄。

楼主:静夜闲轩

字数:55848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5-04 06:36:00

更新时间:2021-02-09 10:51:11

评论数:176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