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黄元御《四圣心源》译读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五味子,俗称山花椒、秤砣子、药五味子、面藤、五梅子等,唐等《新修本草》载“五味皮肉甘酸,核中辛苦,都有咸味”,故有五味子之名。


【五味子】五味子虽五味俱全,但以酸咸为主,其性虽温,但非温燥可比。
长于收敛肺气而滋肾水,所以有敛肺气、滋肾阴、涩精止泻、生津敛汗、等作用。
适用于肺虚久咳,心衰气短,肾虚精滑,自汗盗汗,津枯口渴,久泻不止等症。凡肺肾亏虚,精气耗散或气津两伤而无实邪者,皆可应用。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阴 脱
[原文]阳自右降,降于坎府,而化浊阴,则又含阳气,是谓阳根。阳性温和而升散,阴气左升而不陷者,有此坎阳以辟之也。其升散之权,全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驰走而阴脱。
二十难曰:脱阴者,目盲。目者,阳神所发。阳根于坎,坎水阴也,而中抱阳气,坎阳温升,而生肝木。肝藏血而含魂,魂即血中温气之渐灵者。温化而为热,是魂化而为神。阳神发露,上开双窍,而为两目,目乃阳神之所出入而游行也。阴脱者,阳根澌败,精血失藏,魂神不能发露,是以目盲。
【翻译】阳气从右边下降,降于心肾,从而转化为浊阴,却又包含阳气,这叫阳根。阳性温和而上升发散,阴气左升而不下陷的,有这个坎阳可以躲避。上升和发散的权力,全都在于脾,脾气不升,则精血快速走失而导致阴脱。
二十难说:脱阴的,目盲(目盲是指视力严重下降甚至失明的症状)。眼睛,阳神所发。阳根在坎肾,坎水属阴,但阴气中包含阳气,坎阳温暖上升,从而生发肝木。肝藏血而含魂,魂即血中温气的渐渐机灵。温转化为热,是魂转移化为神。阳神流露出来,在头上开双窍,便为两个眼睛,眼睛是阳神的出入和出游的地方。阴脱的,阳根灭绝衰败,精血失藏,魂神不能流露,所以目盲。
[原文]凡人之清旦目盲者,是其阴气亡脱,定主死期不远。名为脱阴,而实以阳根之败,《素问》所谓目受血而能视者,亦是此理。后人不解经义,眼科书数千百部,悉以滋阴凉血,泻火伐阳,败其神明,以致眼病之家,逢医则盲。医理玄奥,非上智不解,乃以俗腐庸妄之徒,无知造孽,以祸生灵,可恨极也!
【翻译】凡是人在清晨目盲的,是阴气流失脱漏,一定预示着死期不远。名叫脱阴,而实际上是因为阳根衰败,《素问》所说的眼睛接受血而能看见,也是这个道理。后人不理解经书的义理,眼科方面的书数千百部,全用滋阴凉血,泻火伐阳,衰败神明,以致于得眼病的病人,碰到就医就变成了盲人。医学理论玄秘深奥,不是大智之人不明白,如此庸俗腐朽浅陋妄为的人,无知造孽,祸害生灵,可恨之极!
[原文]乌肝汤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附子三钱,炮 首乌三钱,蒸 芍药三钱 桂枝11克
煎大杯,温服。
【翻译】乌肝汤
甘草7克 人参11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附子(炮)11克 首乌(蒸)11克 芍药11克 桂枝11克
煎大杯,温服。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芍药,别称: 将离、离草、婪尾春、余容、犁食、没骨花、黑牵夷、红药等。
芍药分白芍和赤芍。
白芍的功效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应用于①肝血亏虚,月经不调②肝脾不和,胸胁脘腹疼痛,四肢挛急疼痛③肝阳上亢,头痛眩晕。用法用量:煎服,5~15g;大剂量15~30g。
赤芍跟白芍是截然不同的,赤芍属于清热药其功效为:清热凉血,散淤止痛。应用于,温毒发斑,血热吐衄;目赤肿痛,痈肿疮疡;肝郁胁痛,经闭痛经,跌打损伤等。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阳 脱
[原文]阴自左升,升于离位,而化清阳,则又含阴精,是谓阴根。阴性清肃而敛降,阳气右降而不逆者,由此离阴以翕之也。其降敛之机,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
二十难曰:阳脱者,见鬼。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居阴阳之半,仙鬼之交,阳脱则人将为鬼,同气相感,是以见之。凡人之白昼见鬼者,是其阳气亡脱,亦将续登鬼录矣。
【翻译】阴从左升,升于离位(心),而化清阳,却又包含阴精,这叫阴根。阴性清平宁静而收敛下降,阳气右降而不逆的,有这个离阴可以和顺。下降收敛的枢纽,全在于胃,胃气不降,则神气飞腾而阳脱。
二十难说:阳脱,看见鬼。仙为纯阳,鬼为纯阴。人在阴阳之中,仙鬼之交,阳脱则人将为鬼,相同的气相互感应,所以看见。凡是人在白天看见鬼的,是阳气失去,也将要死了。
[原文]兔髓汤
甘草二钱 人参三钱 五味一钱 半夏三钱 龙骨二钱,锻,研 元参三钱 附子三钱 牡蛎三钱,锻,研
煎大半杯,温服。
阳脱则白日见鬼,阴脱则清旦目盲。阴阳既脱,无方可医,于其将脱之前,当见机而预防也。
【翻译】兔髓汤
甘草7克 人参11克 五味7克 半夏11克 龙骨(锻,研)7克 元参11克 附子11克 牡蛎(锻,研)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阳脱是白日见鬼,阴脱是清晨目盲。阴阳既然脱离,没有办法可以医治,在他将要脱离之前,应当见机而预防。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元参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玄参的根,主产于浙江、四川、湖北等地。别名:元参、浙玄参、黑参、乌元参。
味苦咸。性微寒。无毒。正禀北方水气。兼得春阳之和以生。可升可降。阴也。恶黄 、干姜、茴香、山萸。反藜芦。勿犯铜铁。 主治:主腹中寒热积聚。女子产乳余疾。补肾气。令人明目。
【通用】凉血滋阴,泻火解毒,发烧烦渴,自汗盗汗,便秘,吐血鼻血,咽喉炎,肺结核。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温毒发斑、津伤便秘、骨蒸劳嗽、目赤、咽痛、瘰疬、白喉、痈肿疮毒,用量9~15g。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精 神
[原文]神胎于魂而发于心,而实根于坎阳;精孕育魄而藏于肝,而实根于离阴。阴根上抱,是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下蛰,是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恃木火之生长,而究赖太阴之升,阴精闭蛰,资金水之收藏,而终籍阳明之降,太阴阳明,所以降金水而吸阳神,升木火以嘘阴精者也。
阳明不降,则火金浮升而神飘于上;太阴不升,则水木沉陷而精遗于下。盖阳中有阴,则神清而善发,阴中有阳,则精温而能藏。脾陷则精不交神,胃逆则神不交精,阳神飞荡,故生惊悸,阴精驰走,故病遗泄。
阴升阳降,权在中气,中气衰败,升降失职,金水废其收藏,木火郁其生长,此精神所以分离而病作也。培养中气,降肺胃以助金水之收藏,升肝脾以益木火之生长,则精秘而神安矣。
【翻译】神孕育在魂而发自于心,但实际上根源在肾;精孕育魄而藏于肝,但实际上根源在心。阴根环绕在上,所以神发而不飞扬,阳根蛰藏在下,所以精藏而不驰走。阳神发达,依赖木火的生长,但最终依赖太阴的上升,阴精封闭蛰藏,帮助金水的收藏,但最终借助于阳明的下降,太阴阳明(脾胃),所以降金水而吸阳神,升木火慢慢地吐阴精。
阳明不降,于是火金浮升而神飘于上;太阴不升,那么水木沉陷而精遗于下。因为阳中有阴,则神清爽而发散的好,阴中有阳,则精温暖收藏功能好。脾陷则精神不交合,胃逆则神精不交合,阳神飘飘荡荡,所以产生易惊善恐的心悸,阴精驰走,所以发病遗泄。
阴升阳降,权力在中气,中气衰败,升降失去功能,金水的收藏功能废弃,木火郁积其生长,这是精神所以分离而病发作。培养中气,降肺胃以帮助金水的收藏,升肝脾以增加木火的生长,则补肾固精并且神安了。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神 惊
[原文]神发于心而交于肾,则神清而不摇,神不交精,是生惊悸,其原由于胆胃之不降。
乙木上行,而生君火,甲木下行,而化相火,升则为君而降则为相,虽异体而殊名,实一本而同源也。相火之降,赖乎胃土,胃气右转,阳随土蛰,相火下根,是以胆壮而神谧。相火即君火之佐,相火下秘,则君火根深而不飞动,是以心定而神安。
胃土不降,相火失根,虚浮惊怯,神宇不宁,缘君相同气,臣败而君危,故魂摇而神荡也。阳神秘藏,则甘寝而善记,阳泄而不藏,则善忘而不寐也。
胃土之不降,由于脾土之湿。足阳明化气于燥金,性清降而收敛,金收而水藏之,故阳蛰于坎府,湿则胃土上郁,收令不行,故火泄而阳飞也。
火炎于上,肾水沉寒,阴凝气结,久而弥坚,历年增长,状如怀子,是谓奔豚,奔豚者,肾肝之阴气聚而不散者也。水寒木枯,郁而生风,摇撼不已,则心下悸动。悸见脐下,则根本振摇,奔豚发矣。奔豚上腾,侮土凌心,发作欲死,最为剧证。数年之后,渐而火败土崩,则人死矣。
大凡脾肾寒湿,无不有惊悸之证,惊悸不愈,必生奔豚积块。此皆中气亏损,阴盛阳虚之病也。庸工不解,以为心血不足,乃以归脾、补心之方,清凉滋润,助阴伐阳,百不一生,最可伤也。
少阳相火,其性甚烈,而惊悸之家,则阳败而火息,非少阳之旺也。其相火极旺,如小建中、炙甘草两证,乃少阳伤寒,将传阳明,故以芍药、生地,泻胆胃之燥热,内伤中此证颇少也。
【翻译】神发自于心而交会于肾,就神清而不生病,神不能交会精,所以产生惊悸,其原由在胆胃的不降。
乙木上行,产生君火,甲木下行,转化为相火,升则为君火而降则为相火,虽是不同体不同的名字,其实是一个根本并且是同源的。相火的下降,依赖于胃土,胃气右转,阳随土蛰藏,相火在下面产生,所以胆壮而神安宁。相火即是君火的辅佐,相火下藏,则君火根深而不飞动,所以心定而神安。
胃土不降,相火失去根本,浮而不实胆怯惊恐,神态器宇不安宁,缘于君火相火是相同的气,臣衰败而君危险,所以心神不定。阳神秘藏,则安睡而记忆力好,阳泄而不藏,于是健忘而失眠。
胃土的不降,由于脾土的湿气。足阳明经的气是燥金转化来的,气性清降而且收敛,金收而水藏,所以阳气蛰藏在肾,湿则胃土上郁,收藏的功能达不到,所以火泄而阳飞。
上火发炎在上,肾水沉寒,阴气凝结,时间长了越发坚硬,过去多年的增长,样子如同怀孕,这叫奔豚(为五积之一,属肾之积),奔豚,肾肝的阴气聚集不散的症状。水寒木枯,郁积而生风,震动不停,心里悸动。悸动在肚脐以下,那么就动摇根本,奔豚就发作了。奔豚向上跳越,欺侮土侵犯心,发作起来想死的感觉,是最为剧烈的病证。几年之后,渐渐的火败土崩,那么人就死了。
大凡脾肾的寒湿,没有不有惊悸的病证,惊悸不痊愈,必然产生奔豚积块。这都是中气亏损,阴盛阳虚的病。庸愚的医生不明白,以为心血不足,于是用归脾、补心的方子,清凉滋润,助阴伐阳,百人中不一定活一个,最应该悲哀。
少阳相火,其性非常剧烈,而惊悸的病人,则阳气衰败而火消失,不是少阳的旺盛。其相火极旺,例如小建中、炙甘草两证,是少阳经伤寒,将要传到阳明经,所以用芍药、生地,泻胆胃的燥热,内伤中此证很少。
[原文]金鼎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半夏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龙骨二钱 牡蛎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惊悸之证,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应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桂枝达肝,芍药敛胆,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阳根。阳降根深,则魂谧神安,惊悸不作矣。
其上热者,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者,加附子以温肾水。
若病重年深,奔豚凝结,少腹气块,坚硬澌寒,此阴邪已盛。缓用附子,当燥土去湿,调其脾胃,后以温燥之药熬膏贴之,详具「奔豚证」中。
【翻译】金鼎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半夏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龙骨7克 牡蛎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惊悸的病证,土湿胃逆,相火不藏,应当用茯苓去湿,半夏降胃,桂枝通达肝,芍药收敛胆,龙骨、牡蛎,藏精聚神,以蛰藏阳根。阳降根深,则魂静神安,惊悸不发作了。
病上热的,加倍芍药以清胆火,下寒的,加附子以温肾水。
如果病重许多年了,奔豚凝结,少腹气块,坚硬冰寒,此时阴邪已经太盛。延缓用附子,应当燥土去湿,调其脾胃,然后用温燥的药物熬膏药贴之,详细的论述都在「奔豚证」中。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牡蛎(mǔlì)别名:蛎蛤、左顾牡蛎、牡蛤、海蛎子壳、海蛎子皮、左壳、海蛎子、蛎黄、生蚝、鲜蚵、蚝仔、古贲(bì)。
咸,微寒。归肝、胆、肾经。
平肝息风药;养阴药。
煅牡蛎:收敛固涩除酸的作用强,治疗胃疼、胃酸等。
生牡蛎:上收下敛,治疗头晕、便稀。有收敛、镇静、解毒、镇痛的作用;
牡蛎的酸性提取物在活体中对脊髓灰质炎病毒抑制作用,使感染的鼠死亡率降低。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半夏,别称:地文、守田、羊眼半夏、蝎子草、麻芋果、三步跳、和姑。
主要成品
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干燥,用时捣碎。有毒,多外用,以消肿止痛为主。
清半夏:白矾浸泡或煮或腌制。消除了辛辣刺喉的副作用,降低了毒性,以燥湿化痰为主。类圆形或肾形厚片,直径6~18mm,表面乳白色,周边黄棕色,中间隐现黄白色筋脉点。气微辣涩。
姜半夏:姜矾煮或腌制或蒸制,或姜炒。温中化痰,降逆止呕为主。形如清半夏,薄片,表面有光泽,透明,片面灰黄色或淡黄色,角质样,质脆。微有辣味,微具姜气。
法半夏:石灰制半夏。治寒痰、湿痰为主,同时具有调脾和胃的作用。形如生半夏,内外皆呈黄色或淡黄白色,粉性足,质松脆,气微,味淡。
竹沥半夏:半夏或法半夏,竹沥拌透阴干。温燥大减,适于胃热呕吐,肺热痰黄稠粘,痰热内闭中风不语。
【药性】辛,温。有毒。归脾、胃、肺经。
【功效】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外用消肿止痛。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精 遗
[原文]精藏于肾而交于心,则精温而不走,精不交神,乃病遗泄,其原由于肝脾之不升。
丙火下行,而化壬水,癸水上行,而化丁火。壬水主寒,阳归地下者,壬水之蛰藏也。壬水非寒则不藏,阴阳之性,热则发扬而寒则凝闭,自然之理。壬水蛰藏,阳秘于内,则癸水温暖,温气左升,是生乙木,升而不已,积温成热,是谓丁火,水之生木而化火者,以其温也。木火生长,阳气发达,阴精和煦,故不陷流。
壬水失藏,则阳泄而肾寒,水寒不能生木,木气下郁,则生疏泄。木以疏泄为性,愈郁则愈疏泄,以其生意不遂,时愈发舒之故也。遇夜半阳生,木郁欲动,则梦交接,木能疏泄而水不蛰藏,是以流溢不止也。甚有木郁而生下热,宗筋常举,精液时流。庸工以为相火之旺,用知母、黄柏泻之,是益其癸水之寒而增其乙木之陷也。
乙木之升,权在己土,木生于水而实长于土。土运则木达,以脾阳升布,寒去温回,冰泮春生,百卉荣华故也。盖戊土西降,则化辛金,北行则化癸水,己土东升,则化乙木,南行则化丁火,金水之收藏,实胃阴之右转,木火之生长,即脾阳之左旋也。土湿阳衰,生气不达,是以木陷而不升。人知壬水之失藏而不知乙木之不生,知乙木之不生而不知己土之弗运,乃以清凉固涩之品败其脾阳而遏其生气,病随药增,愈难挽矣。
【翻译】精藏于肾而交会于心,则精温而不能透漏出去,精不交神,发病遗泄,其原因是由于肝脾的不升。
丙火下行,转化为壬水,癸水上行,转化为丁火。壬水主导寒,阳归地下,是壬水的蛰藏。壬水不寒就不藏,阴阳的本性,热则散播而寒则凝结封闭,自然的道理。壬水蛰藏,阳藏于内,则癸水温暖,温气左升,所以生乙木,升而不停,积温成热,这就是丁火,水生木而化火,因为火的温暖。木火生长,阳气发达,阴精和煦,所以不陷下外流。
壬水失去收藏,那么阳气泄而肾寒,水寒不能生木,木气下郁,则产生疏泄。木以疏泄为本性,越是郁积就越是疏泄,因为木气的生长意愿不通达,时间上却愈发宣泄积滞的缘故。等到半夜阳生,木郁积欲动,则梦交接,木能疏泄但水不蛰藏,所以流溢不停。严重的有木郁积并产生下热,男性阴茎长时间的勃起,精液经常的流出。庸愚的医生以为是相火的旺盛,用知母、黄柏泻之,是增加癸水的寒并增加乙木的下陷。
乙木的上升,权力在己土,木生于水而实际生长在土中。土运(凡甲年、己年均属土运,旺盛)则木发达,因为脾阳上升散播,寒去温回,冰开始融解春天生长,百花繁荣的原因。因为戊土从西方下降,转化为辛金,运行到北方便转化为癸水,己土从东方上升,转化为乙木,运行到南方转化为丁火,金水的收藏,实际是胃阴的右转,木火的生长,即是脾阳的左旋。土湿阳衰,生气不通达,所以木陷而不升。人们知道壬水的失藏却不知道乙木的不生,知道乙木的不生却不知道己土的不运转,于是用清凉固涩的药品衰败脾阳并且遏制生气,病的程度随着用药而增加,越难挽救了。
[原文]玉池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三钱 龙骨二钱 牡蛎三钱 附子三钱 砂仁一钱,炒,研,去皮
煎大半杯,温服。
遗精之证,肾寒脾湿,木郁风动,甘草茯苓,培土泻湿,桂枝芍药,疏木清风,附子砂仁,暖水行郁,龙骨牡蛎,藏精敛神。水土暖燥,木气升达,风静郁消,遗泄自止。
其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倍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谬用清凉滋润,败其脾肾之阳。盖肾精遗失,泄其阳根,久而温气亡脱,水愈寒而土愈湿。火土双亏,中气必败,未有失精之家,阴虚而生燥热者。其木郁下热,脾阳未亏,清其肝火,不至为害,若脾阳已亏,误用清润,则土败而人亡矣。仲景《金匮》失血亡精之义,后人一丝不解也。
【翻译】玉池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桂枝11克 芍药11克 龙骨7克 牡蛎11克 附子11克 砂仁(炒,研,去皮)4克
煎大半杯,温服。
遗精的病证,肾寒脾湿,木郁风动,甘草、茯苓,培土泻湿,桂枝、芍药,疏木清风,附子、砂仁,暖水行郁,龙骨、牡蛎,藏精敛神。水土暖燥,木气升达,风静郁消,遗泄自然止住。
病湿旺木郁,而生下热,加倍用茯苓、白芍,加泽泻、丹皮,泻脾湿而清肝热,不可错误的用清凉滋润,败其脾肾的阳气。因为肾精遗失,泄其阳根,时间长了温气亡脱,水愈寒而土愈湿。火土双亏,中气必败,没有失精的病人,阴虚却生燥热的。病人木郁下热,脾阳未亏,清其肝火,不至为害,如果脾阳已亏,误用清润的药物,就土败而人死了。仲景《金匮》失血亡精的道理,后人一点也不理解。
[原文]灵雪丹
甘草 薄荷 甘遂 朝脑 阳起石 紫苏叶各三钱
共研,碗盛,纸餬口,细锥纸上密刺小孔,另用碟覆碗上,碗边宽余半指,黑豆面固济。沙锅底铺粗沙,加水,坐碗沙上,出水一寸。炭火煮五香,水耗,常添热水。水冷取出,入麝香少许,研细,蟾酥少许,人乳浸化,葱涕,官粉,炼蜜为丸,绿豆大,瓷瓶封收。津水研半丸,掌上涂麈头,约一两时,麈顶苏麻,便是药力透彻。秘精不泄,甚有良功。
若遗泄不止,势在危急,先炼此药,封之日落,研涂,一夜不走,肾精保固,徐用汤丸。
【翻译】灵雪丹
甘草 薄荷 甘遂 朝脑 阳起石 紫苏叶各11克
一块研磨,盛在碗里,纸糊碗口,用细锥在纸上密刺小孔,另外用碟子覆盖在碗上,碗边宽下半指,用黑豆面固定密封。沙锅底铺粗沙,加水,碗坐在沙上,高出水一寸。炭火煮五柱香的时间(大约两个小时),水消耗,经常添加热水。水冷下以后取出,加入麝香少许,研细,蟾酥少许,人奶浸化,葱汁,化妆用的白粉,炼蜜为丸,绿豆大,瓷瓶封存收藏。津水研半丸,掌上涂鹿头,大约一两时,鹿的头顶苏麻,便是药力透彻。秘精不泄,很有良好的作用。
如果遗泄不止,病势危急,先炼此药,封之日落,研涂,一夜不走,肾精保固,慢慢的用汤丸。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薄荷
别称: 野薄荷、夜息香
味性】辛、凉、微甘、无毒。
【成分】全草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份为薄荷醇、薄荷酮、樟烯、柠檬烯等。
【功用】发汗解表、清暑化浊、辟秽气、清头目。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紫苏叶,别名:苏叶
性味:辛,微温,无毒
归经: 脾经、肺经二经。
【功能主治】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头痛无汗,气喘,胸腹胀满,呕恶腹泻,咽中梗阻,妊娠恶阻,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痈疮蛇毒辣。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气 血
[原文]气统于肺,血藏于肝,而总化于中气。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精生,阴化于阳也。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也。精未结而魄先凝,故魄舍于肺,气魄者,肾精之始基也;神未发而魂先见,故魂舍于肝,血魂者,心神之初气也。气,阳也,而含阴魄,是以清凉而降敛;血,阴也,而吐阳魂,是以温暖而升发。及其魂升而神化,则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盖精血温升,则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洒陈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实一物也,悉由于中气之变化耳。
火金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守,水木下寒,则精血泄溢而莫藏。故补养神气,则宜清凉,而滋益精血,则宜温暖。
气秉辛金清凉之性,清则调畅,热则郁蒸,畅则冲虚,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故病上逆;血秉乙木温暖之性,温则流行,寒则凝瘀,行则鲜明,瘀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故病下陷。气滞之家,胸膈胀满,痰嗽喘逆,半缘上中之虚热;血瘀之人,紫黑成块,杯碗倾泄,多因中下之虚寒。下寒则肺气之降于肝部者,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热则肝血之升于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此气血致病之原也。
【翻译】气统领于肺,血藏于肝,而总的都是由中气转化来的。胃阳右转而化气,气降则生精,阴化于阳。脾阴左旋而生血,血升则神化,阳生于阴。精未结而魄先凝,所以魄包含于肺,气魄,肾精的始基;神未发而魂先现,所以魂包含于肝,血魂,心神的初气。气,阳性的,但包含阴魄,所以清凉而降敛;血,阴性的,但放出阳魂,所以温暖而升发。等到魂升而神化,却又降而为气,魄降而精生,则又升而为血。因为精血温升,是蒸腾而化神气,神气清降,则洗陈而化精血,精血神气,实际上是一个物质,全由于中气的变化罢了。
火金上热,则神气飞扬而不保持,水木下寒,则精血泄溢而不能收藏。所以补养神气,则适宜用清凉的药物,而滋益精血,则适宜用温暖的药物。
气秉持辛金清凉的特性,清则和谐流畅,热则湿热郁蒸,畅则冲虚,郁则滞塞,滞塞而不降,所以发病上逆;血秉乙木温暖的特性,温则流动通达,寒则寒凝瘀阻,流通则血色鲜明,瘀积则腐败,腐败而不升,所以发病下陷。气滞的病人,胸膈胀满,痰嗽喘逆,多半缘于上中部的虚热;血瘀的人,血液紫黑成块,成杯成碗的倾泄,多是因中下部的虚寒。下寒则肺气之降于肝部的,亦遂陷泄而不升,上热则肝血之升于肺家者,亦遂逆流而不降,这是气血致病的根原。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气 滞
[原文]肺主藏气,凡藏腑经络之气,皆肺家之所播宣也。气以清降为性,以心火右转,则化肺气,肺气方化,而已胎阴魄,故其性清肃而降敛。实则顺降,虚则逆升,降则冲虚,升则窒塞。
君相之火,下根癸水,肺气敛之也。肺气上逆,收令不行,君相升泄,而刑辛金,则生上热。凡痞闷嗳喘,吐衄痰嗽之证,皆缘肺气不降。而肺气不降之原,则在于胃,胃土逆升,浊气填塞,故肺无下降之路。
肺胃不降,君相升炎,火不根水,必生下寒。气滞之证,其上宜凉,其下宜暖,凉则金收,暖则水藏。清肺热而降胃逆固是定法,但不可以寒凉之剂泻阳根而败胃气。盖胃逆之由,全因土湿,土湿则中气不运,是以阳明不降,但用清润之药,滋中湿而益下寒,则肺胃愈逆,上热弥增,无有愈期也。
【翻译】肺主藏气,凡是藏腑经络的气,都是肺所传播宣布的。气以清降为本性,因为心火右转,则化肺气,肺气一转化,就已经孕育了阴魄,所以其性清肃而降敛。实症则是顺降,虚症则是逆升,降则恬淡虚静,升则闭塞。
君火相火,在下的根源是癸水,肺气收敛他。肺气上逆,收敛的功能不发挥,君火(心火),相火(胆火)不沉降,反而上炎,则易刑伤肺金,产生上热。凡是胸闷、嗳气、哮喘、吐血、痰嗽的病证,都缘于肺气不降。而肺气不降的本原,则在于胃,胃土逆升,浊气填塞,所以肺没有下降的路。
肺胃不降,君火(心火),相火(胆火)不沉降,反而上炎,火不生水,必然产生下寒。气滞的病证,病在上宜凉,病在下宜暖,凉则金收,暖则水藏。清肺热而降胃逆本来是定法,但不可以用寒凉之剂泻阳根而败胃气。因为胃逆的原由,全因为土湿,土湿则中气不循序运转,所以阳明不降,只是用清润的药,滋养中湿而越发的下寒,则肺胃越发的上逆,上热更增加,没有痊愈的日子了。
[原文]下气汤
甘草二钱 半夏三钱 五味一钱 茯苓三钱 杏仁三钱,泡,去皮尖 贝母二钱,去心 芍药二钱 橘皮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滞在胸膈右肋者。
【翻译】下气汤
甘草7克 半夏11克 五味4克 茯苓11克 杏仁(泡,去皮尖)11克 贝母(去心)7克 芍药7克 橘皮7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气滞在胸膈右肋的。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贝母,性味:川贝母苦、甘,微寒。
归经:肺经、心经。
主治:热痰咳嗽、外感咳嗽、阴虚咳嗽、痰少咽燥、咯痰黄稠、肺痈、乳痈、痈疮肿毒、瘰疬等症。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气 积
[原文]肺藏气而性收敛,气病则积聚而不散,而肝气之积聚,较多于肺。肺气积聚,则痞塞于心胸,肝气积聚,则滞结于脐腹。
盖气在上焦则宜降,而既降于下,则又宜升,升者,肝之所司,以肝木主升,生气旺则气升,生气不足,故气陷而下郁也。而肝气之下郁,总由太阴之弱,以气秉金令,但能降而不能升,降而不至于下陷者,恃肝木之善达,肝木之善达者,脾土之左旋也。
气盛于肺胃而虚于肝脾,故肺气可泻而肝气不可泻。气积胸膈右肋,宜泻肺胃以降之,气积脐腹左胁,宜补肝脾以升之,此化积调气之法也。
【翻译】肺藏气并且性质主收敛,气病便是积聚而不散,肝气的积聚,比肺气的积聚更多。肺气积聚,便郁结在心胸,肝气积聚,便滞结在脐腹。
气在上焦并且适宜下降,而且既降于下,却又适宜上升,升,是肝的职责,因为肝木主升,生命力旺盛那么气便上升,生命力不足,所以气陷落而且在下郁积。肝气的下郁,总是由于太阴太弱,因为气掌握着金的时节,总是能降而不能升,降而不至于下陷的,依靠肝木的良好通达,肝木的良好通达,脾土左旋的缘故。
气旺盛在肺胃而虚在肝脾,所以肺气可泻而肝气不可以泻。气郁积在胸膈右肋,宜泻肺胃使气下降,气郁积在脐腹左胁,宜补肝脾使气上升,这是化郁积调理气的方法。
[原文]达郁汤
桂枝三钱 鳖甲三钱,醋炙焦,研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干姜三钱 砂仁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
治积在脐腹左胁者。
【翻译】达郁汤
桂枝11克 鳖甲(醋炙焦,研)11克 甘草7克 茯苓11克 干姜11克 砂仁4克
煎大半杯,温服。
治疗气积在脐腹左胁的。(肝气郁积)
[原文]肺胃积气,在胸膈右肋,肝脾积气,在脐腹左胁,皆中气虚败之病也。补之则愈闷,破之则愈结,盖其本益虚,其标益实,破之其本更虚,补之其标更实,是以俱不能效。善治者,肺胃之积,泻多而补少,肝脾之积,补多而泻少。半补而半行之,补不至于壅闭,行不至于削伐,正气渐旺,则积聚消磨矣。
【翻译】肺胃的积气,在胸膈右肋,肝脾的积气,在脐腹左胁,都是中气虚败的病症。补气就越发的气闷,疏肝破气就越发的郁结,因为气的根本越发的虚了,气的表面上越发的实了,疏肝破气气的根本更加的虚,补气表面上更加的实,所以都不能有效果。善于治疗的医生,肺胃的郁积,泻多而补少,肝脾的郁积,补多而泻少。一半补而一半泻之,补不至于堵塞,泻不至于损伤人体,正气渐渐的旺盛,那么积聚就逐渐消失了。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血 瘀
[原文]肝主藏血,凡藏腑经络之血,皆肝家之所灌注也。血以温升为性,缘肾水左旋,则生肝血,肝血方生,而已抱阳魂,故其性温和而升散。实则直升,虚则遏陷,升则流畅,陷则凝瘀。
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则根于坎中之阳,坎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故木陷而血瘀。久而失其华鲜,是以红变而紫,紫变而黑。木主五色,凡肌肤枯槁,目眦青黑者,皆是肝血之瘀。而肝血不升之原,则在于脾,脾土滞陷,生气遏抑,故肝无上达之路。
肝脾不升,原因阳衰阴旺,多生下寒,而温气抑郁,火胎沦陷,往往变而为热。然热在于肝,而脾肾两家,则全是湿寒,不可专用清润。至于温气颓败,下热不作者,十之六七,未可概论也。
血瘀之证,其下宜温而上宜清,温则木生,清则火长。若木郁而为热,乃变温而为清,而脾肾之药,则纯宜温燥,无有二法。以脾陷之由,全因土湿,土湿之故,全因水寒。肾寒脾湿,则中气不运,是以太阴不升。水土湿寒,中气堙郁,君相失根,半生上热,若误认阴虚,滋湿生寒,夭枉人命,百不一救也。
【翻译】肝主藏血,凡是藏腑经络的血,都是肝所灌注的。血以温暖上升为本性,因为肾水左旋,所以生肝血,肝血刚生成,却已经含有阳魂,所以血的本性温和并且上升发散。血实就直升,血虚就遏陷,上升便流畅,下陷便凝结瘀积。
血中的温气,是转化为火的根本,但温气的本原,却来源于水中的阳气,肾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所以木陷而血瘀。时间长了就失去血液的新鲜,所以红色变成紫色,紫色变成黑色。木主五色,凡是肌肤憔悴,眼角青黑色的,都是肝血瘀积的症状。肝血不升的本原,则在于脾,脾土滞积下陷,生气遏抑,所以肝没有上升通达的道路。
肝脾不升,原因在于阳衰阴旺,大多数产生下寒,从而温气抑郁,火的根源沦陷,往往转变为热。然而热在于肝,而脾肾却全都是湿寒,不可以只用清润的药物。至于温气颓败,下热不发作的,有十分之六七,不可以一概而论。
血瘀的病证,下适宜温而上适宜清,温则木生,清则火长。如果木郁积转为热,可以变温而为清,但脾肾的药物,却只是适宜用温燥的,没有其它的方法。因为脾陷的原因,全是因为土湿,土湿的原因,全是因为水寒。肾寒脾湿,那么中气不运转,所以太阴不升。水土湿寒,中气郁结,君火相火失去根本,多半会产生上热,如果误认为是阴虚,滋补湿产生寒,短命早死,一百个不到一个能救治。
[原文]破瘀汤
甘草二钱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桂枝三钱 丹参三钱 桃仁三钱,泡,去皮尖 干姜三钱 首乌(蒸)三钱
煎大半杯,温服。
【翻译】破瘀汤
甘草7克 茯苓11克 丹皮11克 桂枝11克 丹参11克 桃仁(泡,去皮尖)11克 干姜11克 首乌(蒸)11克
煎大半杯,温服。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或山桃的种子。6~7月果实成热时采摘,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种子,晒干。放阴凉干燥处,防虫蛀、走油。
【性味】 苦、甘,平。
【归经】 归心、肝、大肠经。
【功能主治】 活血祛瘀,润肠通便。用于经闭,痛经,癓瘕痞块,跌扑损伤,肠燥便秘。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血 脱
[原文]肝藏血而性疏泄,血病则脱亡而不守。未脱之先,温气虚亏,凝瘀不流。瘀少则结积而不下,瘀多则注泄而莫藏。凡便溺流漓,崩漏不禁,紫黑成块,腐败不鲜者,皆阳虚而木陷,血瘀而弗容也。
盖木性善达,水土寒湿,生气不达,是以血瘀;木郁风动,疏泄不敛,是以血脱,而肺血之脱亡,较多于肝。肝血下脱,则遗泄于便溺,肺血上流,则吐衄于口鼻。以血在下焦则宜升,而既升于上,则又宜降,降者,肺之所司,缘肺金主收,收气盛则血降,收气不足,则血涌而上溢也。而肺血之上溢,总由阳明之虚,以血秉木气,但能升而不能降,升而不至于上溢者,恃肺金之善敛,肺金之收敛者,胃土之右转也。
血盛于肝脾而虚于肺胃,其脱于便溺,则由肝脾之寒,其脱于口鼻,或缘肺胃之热,而阳衰土湿,中气颓败,实为脱血之根。若专用清凉滋润,助阴伐阳,以败中气,人随药殒,百不一生。此非血病之必死,皆粗工之罪也。
【翻译】肝藏血而性质是疏泄,血病便是脱亡而不守。没有脱之前,温气虚亏,凝瘀不流。血液瘀积的少便结积而不下,血液瘀积的多便注泄而不能收藏。凡是拉肚子流汗流血流泪,妇女不在行经期间,阴道突然大量下血,紫黑色血液成块,腐败不新鲜的,都是阳虚并且木气下陷,血瘀而不能容纳。
木的本性是善于通达,水土如果寒湿,生气不通达,所以血瘀;木郁积中风,疏泄不能收敛,所以血脱,但肺血的脱亡,较多于肝。肝血下脱,便遗泄在大便小便上,肺血上流,便是口鼻吐血。因为血在下焦并且适宜上升,既升于上,又适宜下降,下降,肺的职责,因为肺金主收藏,收敛的气旺盛则血降,收敛的气不足,则血涌而上溢。而肺血的上溢,总是由于阳明的虚,因为血掌握着木气,只是能升而不能降,升而不至于上溢的,依靠肺金的善于收敛,肺金的收敛,因为胃土的右转。
血旺盛在肝脾而虚在肺胃,发病血脱拉肚子,就是因为肝脾的寒,发病血脱在口鼻,有的源于肺胃的热,从而阳衰土湿,中气颓败,实为脱血的根本。如果单纯的用清凉滋润的药物,增加阴气杀伐阳气,衰败中气,人随着用药就殒命了,百人不能活一人。这不是血病就一定死,都是粗陋的医生的罪过。
楼主:静夜闲轩  时间:2021-02-09 10:51:11

丹皮,别名牡丹根皮、丹皮、丹根。
性味:辛苦;凉;微寒
归经:心;肝;肾;肺经
功能主治:清热;活血散瘀。主温热病热入血分;发斑;吐衄;热泪盈眶病菌后期热伏阴分发热;阴虚骨蒸潮热;血滞经闭;痛经;痈肿疮毒;跌扑伤痛;风湿热痹

楼主:静夜闲轩

字数:558482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2-05-04 06:36:00

更新时间:2021-02-09 10:51:11

评论数:1766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