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闲闲书话 >  赏评唐代名臣張说、韩愈论述佛教的奏章。

赏评唐代名臣張说、韩愈论述佛教的奏章。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利用宗教为政治服务,古今中外皆然。欧美人用基督教,阿拉伯人用伊斯兰教,东方中、日、韩、泰等国人则多用佛教。
佛教起源于印度,在汉明帝时传入中国,至南北朝时期臻于極盛。翻譯佛经,开凿石窟,造永宁寺,梁武帝捨身出家等皆为当时国家大事。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及至李渊父子建立唐朝,除用佛教安定人心外,又自认与老子同姓,抬举道教。各代皇帝爱好不同,时而先道后佛(唐太宗),时而先佛后道(武则天)。更多时后是儒、釋、道相提并用(唐高宗)。
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看到佛教过分泛滥给国家带来的风险(如耗费社会财富,劳力等),对佛教采取限制政策。他多次下诏,禁止百官与僧道往还,禁市坊随便铸佛写经,禁士女施钱佛寺,禁僧道不守戒律等。
但伩教是人类社会现象,佛教教义能填补人们心灵上的空虚,解答儒家伦理道德所不能解釋的社会生活问题。当时佛教深入人心,仍有很大社会力量,玄宗仍不得不加以利用。
在这种背景下,时任宰相的張说就上了一道“进佛像表”的奏章。说明唐高祖和太宗起兵后“先聖一心奉佛者,盖为百姓求福也。”
現将“进佛像表”原文转录如下:[进佛像表]
臣说言:去年行塞,至朔州忍辱尼寺,见有高祖太宗造金像银跌,刻题尊号,彼州士女,屡瞻佛光,臣恳思圣心,如在咫尺。
伏以皇帝事业,远存荒塞,拯溺救焚,身勤虑苦,归诚佛宝,何神不据?信知功遍区域,泽周生人,心凭神灵,躬履危险。故皇天眷命,奄有邦家,后嗣圣人,钦承大宝,所当思由积德而兴帝系,本艰难而成王业,先圣一心奉佛者,盖为百姓求福也。
陛下为继文之主,实创业之功,再廓氛祲,重安庙社,垂统万亿,同符祖宗。夫惟兴王,必籍佐命,咸有一德,克享天心。
《书》曰:“非天私我有商,惟天佑于一德;非商求于下民,惟民归于一德。”功臣同德,可不念哉!物有小而感深,事有微而传远,臣谨将金像随表奉进。谨言。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实际上,佛教理论(思想)在唐代有了很大发展,各个宗派逐渐形成。除早出现的提倡终日唸佛的净土宗外,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均初具规模。最有意义的中国化佛教—禅宗也在这时成熟出现了。
禅宗认达摩为鼻祖,传至五祖弘忍改用[金刚经]授徒。六祖慧能得其衣钵并加以发揮,遂制[壇经],讲主观唯心主义。其义蕴之深,得与西来之贝叶经并驾齐驱。经張说之上表,指明崇佛初心是为民求福,消除了皇上及天下臣民的疑慮。佛教自然得到更大发展空间。
引发大唐由盛转衰的并不是宗教,而是唐玄宗任用奸相,荒废朝政,対有野心的边将不能驾驭的结果。
在平叛过程中,一个禅宗和尚神会起了很大作用,他大办佛教法会,度人为僧,给朝廷募集到大筆軍费。再加上僧人宣称,安禄山史思明之自行覆灭是神佛护国有灵的结果。这就使中唐诸帝由利用佛教转入迷伩神佛了。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神会是盛唐一僧人,曾从慧能习禅宗理论.发生安史之乱时,洛阳先陷,此时神会仍在草莽,群议乃请会主其坛度。于时寺宇宫观鞠为灰烬,乃权设一院,悉资毡盖,而中筑方坛。所获财帛,顿作军费。代宗、郭子仪收复两京,会之济用颇有力焉。
于是朝廷敕五岳各建寺庙,选高行沙门主之,听白衣能诵经五百纸者度为僧。或纳钱百缗请牒剃落,亦赐明经出身。以两京平,又于关辅诸州,纳钱度僧道万余人。纳钱百千,赐明经出身。进纳自此而始.用现代语言来说,就是学历职称级别从此都可用钱買到,从而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从上可以知,神会对平定安史之乱是立了大功的。因此,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赏识,给了他崇高的荣誉。他也利用机会,为确立南禅以及自己的禅法地位,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并取得了成功。
时又有胡僧不空,自随其师入大唐弘教以来,就表现出非凡的宣传才能。玄宗时,不空的才华和能力,可与早来的善无畏及其师金刚智并称“开元三大士”,足见其在佛教界和大唐朝廷的地位之高。代宗时期,不空出入朝廷,与文武官员、王公贵戚,深交相纳,情谊特厚,并进而跻身于公卿班位,被授予特进试鸿胪卿;寂灭后,还又被赠肃国公、司空,这些特殊的荣誉,在中国佛教史上,可以说没有任何僧人可与论比,真所谓“冠绝千古,首出僧伦”了。
由此可见,到中唐时期,朝庭已把佛教作为治国安天下之精神支柱,地位当不在孔孟儒家綱常之下。那位曾平定淮西地方割据势力的宪宗皇帝,竟玩起了迎佛骨入宫奉养的闹戏。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佛骨又称舍利(子),不知何时由天笠传入凤翔法门寺收藏。迎佛骨入宫供养三天被认为造福天下的重大仪式。唐王朝前后举行过七次迎佛骨之事。
唐太宗第一次迎奉舍利,只是开启法门寺塔基,在当地举行仪式,供奉塔下瘗藏的佛骨,并未迎送到京城长安。

唐代第二、第三次迎奉舍利都与女皇帝武则天有关。第二次发生在唐高宗显庆四年(西元659年),第三次是长安四年(西元704年),女皇帝武则天命凤阁侍郎崔玄韦和华严宗实际创始人高僧法藏、纲律师等到法门寺迎奉佛骨,次年正月十一日迎入洛阳,当时盛况空前。也就是这一年,武则天即退位、随后驾崩,佛骨便滞留洛阳。

武则天崇佛与其统治有关。一方面,她要以周代唐,尽力扶植佛教。她规定:黄衣在玄衣之上,佛教在道教之上,僧尼在道士之上,从而确立了佛教优先的地位。另一方面,作为中国第一个也是唯一的女皇帝,她必须为其统治的合理合法性寻找理论根据,而佛教正好提供了这样的根据。
佛教宣扬男女皆有佛性,皆能成佛,而且佛教中某些菩萨在民间流传中为女身,如观世音菩萨,无形中提高了女性在教中的地位。在武则天统治时期,唐代出现了一个狂热的崇佛高潮。

唐肃宗时有了第四次迎奉佛骨的活动。《旧唐书德宗纪》记载了唐代历史上第五次诏迎佛骨的情况。肃宗和德宗统治时期正处于安史之乱以及刚平乱不久,国家由盛转衰,动荡不安,财政困难,因此,这两次迎奉佛骨的活动规模较以前都有所减小

第六次迎奉佛骨是元和十四年(西元819年)春,唐宪宗想迎佛骨入宫中供养,一时轰动了长安城。韩愈以其一贯的反道、反佛的立场上了一道措辞严厉的谏书。原文如下:
臣某言: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汉时流入中国,上古未尝有也。昔者黄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岁;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岁;颛顼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岁;帝喾在位七十年,年百五岁;帝尧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岁;帝舜及禹,年皆百岁。此时天下太平,百姓安乐寿考,然而中国未有佛也。其后殷汤亦年百岁,汤孙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九年,书史不言其年寿所极,推其年数,盖亦俱不减百岁。周文王年九十七岁,武王年九十三岁,穆王在位百年。此时佛法亦未入中国,非因事佛而致然也。

汉明帝时,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乱亡相继,运祚不长。宋、齐、梁、陈、元魏已下,事佛渐谨,年代尤促。惟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庙之祭,不用牲牢,昼日一食,止于菜果,其后竞为侯景所逼,饿死台城,国亦寻灭。事佛求福,乃更得祸。由此观之,佛不足事,亦可知矣。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当时群臣材识不远,不能深知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阐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常恨焉。伏维睿圣文武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即位之初,即不许度人为僧尼道,又不许创立寺观。臣常以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纵未能即行,岂可恣之转令盛也?

今闻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凤翔,御楼以观,舁入大内,又令诸寺递迎供养。臣虽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丰人乐,徇人之心,为京都士庶设诡异之观,戏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
然百姓愚冥,易惑难晓,苟见陛下如此,将谓真心事佛,皆云:“天子大圣,犹一心敬信;百姓何人,岂合更惜身命!”焚顶烧指,百十为群,解衣散钱,自朝至暮,转相仿效,惟恐后时,老少奔波,弃其业次。若不即加禁遏,更历诸寺,必有断臂脔身以为供养者。伤风败俗,传笑四方,非细事也。

夫佛本夷狄之人,与中国言语不通,衣服殊制;口不言先王之法言,身不服先王之法服;不知君臣之义,父子之情。假如其身至今尚在,奉其国命,来朝京师,陛下容而接之,不过宣政一见,礼宾一设,赐衣一袭,卫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众也。况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凶秽之馀,岂宜令入宫禁?

孔子曰:“敬鬼神而远之。”古之诸侯,行吊于其国,尚令巫祝先以桃茹祓除不祥,然后进吊。今无故取朽秽之物,亲临观之,巫祝不先,桃茹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举其失,臣实耻之。乞以此骨付之有司,投诸水火,永绝根本,断天下之疑,绝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为,出于寻常万万也。岂不盛哉!岂不快哉!佛如有灵,能作祸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鉴临,臣不怨悔。无任感激恳悃之至,谨奉表以闻。臣某诚惶诚恐。

此奏章逆拂龙颜,宪宗大怒,差点要了韩愈的命,后来幸亏宰相裴度等人求情才免一死,被贬为潮州刺史。韩愈还始终无悔,在往潮州路上,赋诗言志曰: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本为圣明除弊政,敢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彐擁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诗题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这诗依然把皇帝大张旗鼓地迎奉佛骨之“盛事”称为“弊政”。可谓立场坚定,斗志顽强。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对韩愈的这篇奏章,历代评价甚高。有人说是外来文化釋家与中土传统文化儒家的冲突,有人说是古文运动的代表作,有人说是韩公不顧个人安危忧国忧民优秀品德的最牛表现。
而唐宪宗则认为:"韩愈说我奉侍佛教太过分,还可以容忍;他甚至说东汉以后,奉侍佛教的皇帝都是短命的,怎么能说这荒唐的话呢?韩愈作为人臣,竟然狂妄到这个程度,怎么能赦免呢?" 原想处死他,在裴度等大臣求情下,决定把韓愈贬为潮州刺史。韩愈到任后上表谢罪,不久后得召还。
但对[谏迎佛骨表]之内容,论点,思维逻辑等方面,前人似乎未作深入分析。筆者村翁愿从实事求是的观点出发,不辞浅陋表述个人看法。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第一段,韩愈所说古代帝王在位久且寿命長之事,并没有充分的历史依据。
[史记]作者司马迁自已说“书缺有间矣,其轶乃时时见于他说。非好学深思,心知其意,固难为浅见寡闻道也。余并论次,择其言尤雅者,故著为本纪书首。”承认是依传说编造的。
至于商周诸王的寿数,按古代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营养学医学发展水平,人均寿命至多三十多岁,几位帝王绝对不可能享这么高寿。
在当代学术界,夏王朝是否真实存在,仍存疑问。更不用说五帝有无其人?在位多久?年寿多長了。韩愈半引用半自制说了一大堆虚假数字,唐宪宗不责他欺君之罪,已算很宽弘大量。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第二段,韩愈把东汉和南北朝诸帝在位时间和寿命短促,梁武帝餓死台城的责任推到佛教头上。这也不合历史事实。
汉明帝时佛教才开始传入中国,佛经只有意譯的“佛说十二章经”,信徒也不多,社会影响力很小。与皇家权力的传承和帝王寿命的長短毫无关系。
东汉皇帝寿命的确很短,前后十二位皇帝平均寿命才二十六岁多。比西汉皇帝平均寿命短十岁以上。有识之士如仲長统等早看岀问题。
其原因:
第一是当时医疗技术水平彽,华陀和張仲景尚未出世,简单的盲肠炎就会致命。
第二是皇帝早婚早育,宫庭优越的生活会使年轻皇帝耽于酒色,醇酒美女过度则促其年寿。
第三,也是最主要的原因是政治制度不成熟,外戚和宦官轮流掌权或相互争权,都喜欢擁立年幼皇帝,便于他们操纵朝政。如幼主不顺从,往往会被外戚大臣或宦官用各种方式除掉。
这些事怎能责怪佛祖未能给予保佑呢?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南北分裂,战乱频仍,社会乱荡,朝代更迭迅速,大部分帝王在位时间都不长 。为争夺国土皇位,各民族实力人物互相攻杀不已。立国不久,皇族大臣间又蕴酿着下一轮政权争夺。夺得大位者又酒色荒淫无度,焉能長寿?
各朝得国名不正言不顺,一时难于收攏安撫民心。儒家孔孟之道只能用之於有文化的士人。佛教善恶报应之说就最适合镇撫市井乡村愚蒙之百姓,所以南北朝各王各帝普遍提倡佛教。这时期佛教经典被大量翻譯出来,寺廟僧尼遍布天下,佛教远超道教而得到空前发展。
帝王短命大都是政治及生理健康原因,与佛教毫无关系。
独有梁武帝认真听从佛说,清心寡慾,远离酒肉声色,生活节俭,竟能活到八十六岁。后为降将侯景所迫,餓死台城,是其政治措施不当的结果,亦不能由佛教背鍋。
所以韩愈奏表中这一段内容所说理由是不成立的。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第三段: “高祖始受隋禅,则议除之 ......”——此说不确,从張说“进佛像表”可知,李渊父子举兵夺天下之初,就利用佛教收民心。河南少林寺“五百棍僧救唐王”的故事,说明佛教僧众对李唐王朝开囯的支持。今少林寺中尚保存有李世民签名的碑文 ,就证明此事。
唐玄宗,宪宗一度确有禁止百姓随便出家和扩建寺廟之事,那是出于国家经济财政上的攷虑。绝不是政治上思想上压制佛教。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第四段:批评宪宗对佛供奉礼节过度,会误导百姓,伤风败俗。
因迎佛骨在唐代先前已搞过五次。不足为奇,未闻有所耗败。中唐在东亚仍保持大囯地位,故须摆点气浱以彰威德。比之於唐玄宗到泰山封禅,到曲阜祭孔,抬一次佛骨耗资不算太大。
昔汉成帝好羽猎,破坏生态环境,劳州郡民力,滥捕珍稀野生动物,输長杨射熊館以炫示胡人。文官扬雄不敢直谏,只能献“長杨赋”旁敲讽谏之。
北魏胡太后造永宁寺,巍峨豪华,连胡僧见之都叹五洲所无。而历代开凿云岗,龙门等石窟,造佛像以万计,天下宴然未闻其有非议也。
韩愈不明皇上安民之大计,肤浅地上表直谏,实为不识时务之举。
(未完待续)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本帖开头应加一句:宗教伩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文化现象,利用宗教......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第五段。韩愈借华夷之分,把外来之思想文化,(推而广之,则科学技术亦包括在内)抱排斥态度。这种唯我独尊,固步自封的思维方式是十分错误的。
世界广大,各国各民族各有自具特色的文化,这些文化是人类共同财富,是可以不断交流互相学习的。这样才能推动人类社会前进。即今流行的各种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民生主义......都是从外国引入的思想概念。
当时日本,高丽,新罗,缅旬,波斯......等国都浱人到大唐学习,中国难道就不能向外国各族人民学习吗?实际上丰富多彩的西域音乐舞蹈雕塑绘画早就流入中土大唐了。
佛教教理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如此博大精深华丽的佛学,因更能满足民众精神心理上的需求,自然逐渐取代了道教而在中国盛行。皇上用意是儒釋道并用以治天下,韩愈则不明此理,以儒排佛,失之逺矣。
第六段。可以看出韩愈对佛教理论很无知,可能从未读过佛经。他把佛教简单看成愚夫愚妇之迷信。其实佛理深奥成熟,经得起问难......限于篇幅,让佛教界大德们去解说吧。
后来韩愈被赦回朝,却又服食道士丹药,五十多岁即病死。他的历史贡献主要在文学方面,他是能“挽狂澜于已倒”的古文运动领袖,诗歌亦雄豪自成一家。
(全文完)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韩愈服丹药一病而不痊,正史未载,见白居易诗集。
楼主:周溪村翁  时间:2021-03-17 08:39:56
此帖重点在驳斥韩愈的谏迎佛骨表,不知其它网站或期刊有此类文章否?

楼主:周溪村翁

字数:5865

帖子分类:闲闲书话

发表时间:2021-02-26 00:19:28

更新时间:2021-03-17 08:39:56

评论数:57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