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还原《周易》的本来面目

还原《周易》的本来面目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谨以本文
遥祭周文王

三千余年后世之孙
黄裳之拜



主要观点

《周易》作者及著述时间
周文王(姬昌)独自完成;被殷纣王拘禁的中、后期。

《周易》著述动机
被拘期间,闲来无事,偶有心得,偷偷研著,聊以自娱。

《周易》古经原貌
无今文所见之卦序、卦象及标点符号。今文之卦名、经文(卦辞、爻名、爻辞),基本为古经原貌,后人几乎无增删;但在传抄过程中,个别文字可能错、漏、谬。

《周易》古经为何晦涩难懂
1、 刻意伪装。为避免招致杀身之祸,周文王对古经的文字进行了刻意伪装。伪装的主要方法,一是隐藏大量结构性信息,二是舍弃大量辅助性文字。流传于世的《周易》,只记载了关键词语,类似于今日的“速记”。
2、 隐藏架构。即刻意隐藏了各卦写作的基本架构。基本架构是:用爻名(六二、九四等等)描述卦象(六爻的爻名,暗含了卦象);用暗含的卦象中,上、下两个八卦(即先天八卦,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卦名组合的意境,与某种社会现象建立起联系;用卦象、卦名,限定本卦论述的主题;卦辞阐述对主题的一般观点;每爻对应不同社会等级的人群;爻辞针对不同等级的人群,给出在该主题下的一般规律或现象。
3、 方言语义。当时不可能有通用的“普通话”,古经文字的含义,应以陕西关中地区当时的方言来理解。
4、 多样修辞。通过多种修辞手法,达到掩饰文字的真实意图之目的。一是大量采用比喻手法,即大量采用自然现象,动、植物形象,人的一些社会现象,暗示某种社会行为的后果或处境,揭示深刻的哲理。二是以简单的字词,表达多种含义,或复杂的含义。三是以类似占卜用的判词,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四是有时故意颠倒语序、结构次序(应在写作的前期)。
5、 无暇完善。周文王被释放后,即投身于推翻殷商的斗争中,直至寿终正寝,未能完成对《周易》的补充完善。在灭商期间,其子、孙辈亦无暇对《周易》进行完善。待到灭商建周后,周公旦忙于“制礼作乐”,并在“礼乐”之中,体现了周文王的主要思想、理念,因此认为没有必要再对《周易》进行补充完善;也许是出于对先人的尊重,也许是出于与后人开玩笑的心态(考验后人的智力),故意让《周易》原样流传。

《周易》本意
针对种种社会生活现象,归纳和总结不同阶层民众行为的一般规律,表明著者的立场、观点,试图给出一套“社会生活中个人的行为规范”。
《周易》古经原名《易》。“易”的本意应为“置换、替换”,意近英文的replace,类似于今天的“换位思考”。在《周易》中,“易”为祈动词,其含义是,如果你遇到(卦象/卦名界定的)同样问题,分析一下你所处的境况,找到(爻位确定的)与你的情况匹配的社会阶层,对应的爻辞就是你应遵循或注意的事项。

《易传》之前的沉寂
周初,周公旦以“治国”为目的,制作了“礼”、“乐”制度。周文王关于“社会生活中个人的行为规范”,凡有利于“治国”的主要思想,应已包含在“礼乐”之中。而《周易》作为一个整体,由于含有不利于周初及其后的“治国”理念、不符合“礼乐”制度的文字,因而显得不合时宜、无足轻重,逐渐不再受到子孙辈的关注,任其沉浮数百年而寂然无闻。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周室衰微,群雄并起,诸侯争霸,形成“春秋战国”之局面。于是,人们为了成为列强的“座上宾”,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在“克己复礼”的同时,翻出了尘封已久的《周易》古经。

后世误读
后人翻出《周易》古经,意在成为列强的座上宾。但在当时,文字已经经历了快速发展演变的时期,《周易》已成为“古文”,加之周文王的刻意伪装,已经无人能够读懂古经了。于是,后人天马行空,对其任意发挥,以《周易》的名义贩卖自己的“治国”理念,出现了“古经”解读的最初版本——《易传》或“十翼”。其实,它与《周易》古经的本意,已经风马牛不相及了。由于“十翼”与孔子攀上了姻缘,随着孔子的声誉日隆,“十翼”就逐渐成了解读《周易》的权威版本,后人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后的学者,将《周易》与“十翼”并列,称之为《易经》,并被奉为儒家经典。由于《周易》古经实在难以解读,于是,后世学者便沿着“十翼”指出的方向,穿凿附会,东拉西扯,硬生生演义出一个体系庞杂、学派林立、观点迥异、鱼龙混杂的“易学”,却都有意无意地绕开《周易》古经的本意。

《周易》的影响
《周易》对中华文化的影响,主要有两种方式。其一是通过周公旦的“礼乐”,其部分思想已深深地融入到华夏民族的血液之中,以致我们现在的为人处事、接人待物、思想方法、行为方式等,无不处处渗透着《周易》原本思想的影子。因此,我们大家都不自觉的实践着《周易》理念。其二是通过自“十翼”之后混乱的“易学”,《周易》的思想,在不同学派的主张中,或多或少都有一些体现。但不可否认的事实是,林林总总的“易学”思想,也基本涵盖了《周易》的主要思想,并派生出更多的观念,对中华文化的繁荣,影响深远。
希望本书能够开启《周易》“古经研究”的新阶段。至于“易学”及其成果的功过是非,还是留待后人评说吧。

对《周易》的认识
周文王以殷末岐地(今陕西岐山)全方位的社会生活现象为基础,深入、细致地观察了自然现象及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精辟、深刻地分析了人们各种社会行为的根本动机;高瞻远瞩且准确地总结了人们各种社会行为的一般规律;以“社会环境中个人的良好发展、自我满足”为主要目标,从哲学高度,对个人的社会行为,提出了完整、自洽、明确、清晰的要求;并以令人惊叹的严谨逻辑思维,形象、生动、传神的比喻,优美、精准、凝练的文字,将其浓缩在《周易》之中;为我们留下了一副意境超凡、蕴意深远、浓墨重彩、千姿百态的古老画卷。因此可以说,周文王在《周易》中:
1、 通过对殷末岐地社会生活现象、人们的各种社会行为的全方位刻画,为我们留下了当时社会的全景式画卷,使我们能够“身临其境”般地深切感受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 虽然没有明确给出“人们各种社会行为的根本动机”到底是什么,但其文字背后的思想,表明周文王已经十分接近问题的最终答案(对此答案,拟另作专述)。
3、 通过细致的观察和非凡的洞察力,针对不同的社会现象,给出了不同层次人们的一般行为规律。这些规律,不但非常精准,而且具有不可思议的远见卓识。三千多年来的人们,即使是那些伟大的人物,都没能逃出这些规律的掌控,无不随着这些规律勾勒出的旋律,翩翩起舞,随波逐流,一而再、再而三的为周文王的伟大智慧,提供注脚。
4、 古经的通篇文字,对人们的不同社会行为,通过“吉、凶、悔、吝、厉、无咎”等等评判性词语,表明著作者的价值取向,试图给人们树立起“社会环境中个人的良好发展、自我满足”这一追求目标,以及实现这一目标的“行为准则”。
5、 从每一卦的爻位、爻名到卦象,从卦象到卦名,再到卦辞、爻辞,那些被刻意隐藏了的逻辑结构,散发着掩饰不住的自然、优美、典雅、严谨且令人回味无穷的韵味,堪称“社会逻辑学”的典范(我们之前泛称的逻辑学,可与之对应地被称为“自然逻辑学”)!正是这优美的逻辑结构,将每一句晦涩古奥、看似毫无瓜葛的文字,准确地、毫无歧义地引导到特定的语义、语境之中,令人在恍然大悟之后,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当然,要想欣赏这些逻辑结构之美,实在是件苦差事。
6、 用形象、传神、优美、精准、简练的文字,清晰、完整、准确地表明了著作者的思想。就其文字的文学水准、价值而言,后世作品恐怕没有能出其右者,甚至没有可以与之比肩者,如果要勉强找一个,大概只有《红楼梦》差强人意吧。
因此,可以并不夸张地讲,《周易》是:
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从未被超越的一部(社会学)哲学著作;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社会逻辑学”著作;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思想深邃、目标明确、主张一致、内容全面、方法具体的“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行为规范”;
最早、最全的中华文明思想体系的集大成者;
特定区域人类社会早期活动的一幅全景式画卷;
中国文学难以企及、从未被超越的一座高峰;
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最早的完整版DNA”;
人类思想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周易》博大精深的内涵,可能远远超出了我们最大胆的期许。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前 言

内容提要:神秘面纱背后的《周易》;本书内容安排;几点说明。

一、 神秘面纱背后的《周易》

《周易》到底讲了些什么?
古往今来,人们苦苦地追问了3000多年,却没有一个人——即使是那些令人敬仰的圣人、大师们,能够给出一个令人满意的答案。不知有多少人,声称破译了《周易》的密码,领悟了《周易》的奥妙,到头来,却不知自己写了些什么,读者不知读了些什么。
您,其所以翻开这本书,大概也是纠结于这个问题。

我只想弱弱地说一声,读不懂《周易》,实在不是您的错,只因周文王伪装的太深,还有,没有料到他老人家竟是如此伟大。
为了揭开蒙在《周易》上的神秘面纱,我先讲一个故事:

一位如仙鹤般婀娜多姿、惊为天人的妙龄女子,心仪一位英俊潇洒、风流倜傥的帅小伙,相约在一个月儿将圆的夜晚,于女子的闺房幽会。
月儿还没有爬上东边树梢的时候,女子就坐卧不宁地期待着白马王子的出现,脸上洋溢着幸福而焦灼的神采(虞 吉)。此刻,她的白马王子,不愿辜负心上人的殷切期盼,抛却了所有的诱惑和牵绊(有它不燕),按捺不住激动地心情,快马加鞭,一路飞奔而来。
看到了翻身下马的小伙子的身影,在月光的阴影里,女子像仙鹤呼唤小鹤般发出充满柔情蜜意的低声呼唤(鸣鹤在阴)。小伙子听到呼唤,犹如听到母亲召唤的小鹤一般,愉悦地应和着(其子和之),草草地拴了马,就飞奔过去。相见之后,小伙子就急不可待、不顾一切地将她揽入怀中。待他稍稍平息之后,女子轻轻地推开他,端出早已准备好的美酒佳肴。两人相依相偎,同爵共饮,沉浸在意乱情迷中(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酒酣耳热之际,醉眼迷离之时,两人翻滚在一起,犹如强手遇到劲敌,棋逢对手,将遇良才,谁肯罢手(得敌)!好一番厮杀,直叫天昏地暗,日月无光,惊天地,泣鬼神…。一轮战罢,稍事休息,重整旗鼓,披挂上阵,接着大战… (或鼓或罢)。激情过后,交颈而卧,缠绵之际,呢喃之声道不尽离情别意。言及相思之苦,不觉心酸而悲泣;诉说相见之欢,难抑兴奋而欢歌(或泣或歌)。
不知不觉,月已当空(月几望)。可怜的马儿,一路狂奔,身上的汗水刚刚散尽,早觉肚里空空如也。等着主人,左也不来,右也不来,无奈之下,只好自谋果腹之计。低头吃草之时,忽见缰绳落地,于是,寻寻觅觅,晃晃悠悠,不知将身来到了何方(马匹亡)。唉,年轻人…,由它去吧,谁没有过激情四射的年轻时光(无咎)。
男子小心翼翼而又温柔体贴地轻搂着女子,昏昏然相拥而眠(有孚挛如)。别打扰他们的好梦吧(无咎)。
月,已西沉,星星,还眨巴着眼睛。忽然,天边传来了锦鸡的第一声啼鸣。一时间,漫山遍野的锦鸡你唱我和,天籁之音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几欲摇落满天的银星(翰音登天于)。女子猛然惊醒,轻轻地摇醒了还沉浸在甜蜜睡梦中的小伙子:“天快亮了,赶快走吧,别让人看见,快走吧”(贞 凶)。男子悻悻然…。

哈哈,看出来了吧,这个故事不是我杜撰的,而是文王老爷爷在《周易》中讲的一个美丽的故事,标题(卦名)是“中孚”。
我用了1000余字,才勉强把故事讲完整,而老先生仅用了50多个字!而且,老先生的文字,个个珠玑一般,优美雅致,光彩夺目,意深境远,荡人心扉。其情其景,布局精巧;层层铺展,前呼后应;环环相扣,细致入微;言简意赅,滴水不漏。细细玩味,慢慢咂摸,茅塞顿开之际,怎能不教人拍案叫绝!相比之下,上面的故事,虽然已让我绞尽了脑汁,但文字之优雅、意境之优美,实难望文王老爷爷之项背,面对老先生,实在令人汗颜。
下面,再完整地欣赏一下老人家的文字:
中孚 豚鱼吉。利涉大川。利贞。
初爻:虞(虞:期待,希望)吉。有它不燕(燕:亵渎,轻慢)。
二爻: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
三爻:得敌。或鼓或罢。或泣或歌。
四爻:月几望。马匹亡。无咎。
五爻:有孚挛(挛:蜷曲)如。无咎。
上爻:翰(翰:锦鸡)音登天于。贞凶。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如果只是上面那个短短一个故事,那怕其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西厢记》”,对现今的人们来说,也没有太大意义。我们不妨仔细揣摩一下原文。
关于标题“中孚”,留待后面分析,先看看卦辞“豚鱼 吉。利 涉大川。利 贞。”
我不敢确信,这里的“豚鱼”,是否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河豚鱼”,这留待生物学家去考证吧。如果就是今天的“河豚鱼”,全卦的主题就明明白白了。
大家可能都知道,河豚鱼的“脾气”很大,你敢摸一摸它,它就会气呼呼地鼓圆了身子吓唬你!鼓圆了的身子,看起来比平时大一倍!问题是,这个“坏脾气”与本卦有什么相干呢?
成年人都知道,男人的身体有一个部位,也有类似的 “坏脾气”,你敢摸一摸它,它也会鼓圆了身子,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这种“怒不可遏”的状态,是人类繁衍的根本条件(哈哈,当然了,现在的医学技术,已经可以让这个条件“光荣退休”了),也给男人、女人带来了无尽的快乐(当然,也许还有烦恼)。难怪有位哲人,把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归结为这种“怒不可遏”的状态。
知道“豚鱼”“吉”的原因了吧?领略了老先生的一些幽默了吧?知道了一些先民的生活状况和情调了吧?想到了老先生与佛洛依德思想之间的共鸣了吧?只有三个字啊,知道了老先生的厉害之处吧?
关于“利涉大川,利贞”,后面书中再讲。
再看初爻:“虞 吉;有它不燕”。
“虞”在《周易》中出现了好几次,而“燕”似乎只有这一处。字典对它们的含义有很多解释,我选择的解释是:
虞:期待,希望。燕:亵渎,轻慢。
于是,“虞 吉”,字面含义就是“开心地期待”。很自然的问题是:谁在期待?期待什么?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期待?期待时为什么会开心?
“有它不燕”字面含义就是,即使有其它诱惑、牵绊,也不管不顾了,为的是不让“她”受到轻慢和亵渎。这里,首先让人不解的是“有它”的“它”代表了什么?其次是“不燕”,什么情况就构成了“燕”的状况?谁对谁“不燕”?怎样做才是“不燕”?
老先生在初爻(相当于“序幕”)中,将“虞 吉;有它不燕”并列摆放,再加上卦辞中的“豚鱼 吉”的主题,约略地给我们勾勒出了一男一女两个人物,和他们的状态:这一位焦急而幸福的等待着另一位;另一位生怕轻慢了这一位,抛却了所有牵绊。这一位是男是女?如何焦急?作了哪些准备?要干什么?那一位在干什么?如何才不会轻慢这一位?后面,老先生一一慢慢道来。
二爻:“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一个“鹤”字,浓墨重彩地将焦急等待的这一位,刻画得让人浮想联翩,不由自主地想到“美丽,优雅,柔美,修长,端庄,楚楚动人…”等对女性的溢美之词;“在阴”两字,又将年轻女子那种矜持、妩媚、羞涩、内心激动却外表收敛等等神态,描述得淋漓尽致。于是,“鸣鹤在阴”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这样的场景:一位温婉柔美的女子,略带矜持的羞涩,在阴影处急切而妩媚地召唤着情郎。“其子和之”的“子”,进一步明确了两人的性别,但“子与鹤”的关系,显然不是指“儿子”与“母亲”的关系,而是情人关系。其所以“以母与子的关系”来渲染,一方面体现两人的亲昵状态,另一方面让人可以想见“子”见到“母”的欢快和类似撒娇的神情,也能想象两人之间的相互“地位”。“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显然出自女子之口,表明女子做了精心准备,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她在准备美味佳肴时的期盼神情,也能体会她说出“吾与尔靡之”时的兴奋心态。另外,“我有好爵”也巧妙地点出了两人约会的地点,就在女子的住处,否则,她到哪里去准备“好爵”?有了二爻的这番铺垫,三爻的高潮已经呼之欲出了。
三爻的“得敌,或鼓或罢”这样的高潮情节,是不难想象的事情,无需多言。“或泣或歌”也是一种真情的流露,我们不难想象激情过后互诉衷肠的情景。但应注意的是,不知哪位后人,把“或泣或歌”这一描述情人之间难解相思之苦时的“泣”,与终解相思之渴时的“歌”,这种悲喜交加的场景的经典短语,悄悄地改成了悲壮的“可歌可泣”,硬生生把一个“情感的正弦曲线”,将上半部分向下旋转了180度,改成了“悲伤的脉冲曲线”!
到了四爻的“月几望,马匹亡,无咎”,老先生腾出手来,再做补充说明。
一是时间,“月几望”。“望月”指月圆的状态,这不会有异议。但这里的“月几望”除了说当天的日子是“快到月圆时”的这个日期性交代外,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此刻,夜已深了”。为什么这样讲呢?“十五月圆”是基本常识,那么,十三、四就是“月几望”的日子。观察一下就知道,“十五的月亮”升起的地方,大体是在东边“日上三竿”的地方,如果在陕西关中的“西厢房”中能看到“几望”的月亮,大概要到晚上十点多钟,而要是在“东厢房”中看到“几望”的月亮,就到了后半夜了。无论那种情况,对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古人来说,都是“夜深了”。所以,“月几望”也暗含着“时间晚了”的意思。
二是交代了小伙子是如何“有它不燕”的。现在我们能够约略地感到,“它”是指来自于其它女子的诱惑。“鹤与子”的“地位”关系,隐约地表明小伙子对“鹤”的“仰慕”,“鹤对子”的“垂爱”,他的“不燕”也是因为对她不敢冒犯,所以,“鹤”处于优势地位。不难想象,处于优势地位、“鹤立群鸡”般的“鹤”所垂爱的“子”,不知又是多少“群鸡”般怀春女子“仰慕、渴望”的对象,加上当时比较开放的社会环境(后面大量的事实会印证这一观点),和男子自身的人性弱点,“它”自然就是小伙子面对的各种诱惑了。但小伙子信念坚定,非常坚决地置其他人的诱惑于不顾,毅然决然地奔向“鹤”的怀抱。“马匹亡”将小伙子快马加鞭、急不可耐地扑向日思夜想的“鹤”的怀抱的急切心情,表露无遗。“马不吃夜草不肥”是尽人皆知的道理,到了晚上马就要吃草。但一两顿不吃,也不是就过不去,但如果马儿出了大力、流了大汗,又另当别论了。“马匹亡”的“亡”,不是死去,而是走失。为什么会走失?为什么能够走失?其所以走失,是因为马儿要吃草,到了不吃不行的地步,就是说它出了大力、流了大汗,也就是说,小伙子一路快马加鞭、飞奔而来。其所以能够走失,说明小伙子没有把马儿拴好,缰绳松脱了,这个细节精准地刻画了小伙子终于见到心上人后,不顾一切扑向情人怀抱时的急切状态。要知道,对小伙子而言,当时的马儿就像现在的汽车,马儿没有拴好就像把汽车停放后没有拔钥匙!其情、其景可想而知,“不燕”的神情真是栩栩如生啊。
三是表明了老先生对这种事情的看法,即“无咎”——纯属正常,无可指责。
五爻是剧情的自然延续,“有孚 挛如,无咎”。“孚”在《周易》中,是一个非常重要、也令人困惑的概念,后面会仔细讨论。在这里,“孚”是指“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称之为“道德”也说得过去。“挛”可以当“蜷曲”解。“如”是一个情感叹词,《周易》中出现了很多次,类似于今天的“啊”之类的词。所以,“有孚 挛如”就是指小伙子非常珍爱地、小心翼翼地拥着心上人悄然入睡的情景。
上爻的“翰(翰:锦鸡)音登天于,贞 凶”,又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他们竟然是偷情!响彻天际的锦鸡鸣叫,昭示着天色将要放亮了,女子惊醒后,看到身边酣睡的小伙子,实在不忍叫醒他。但不叫醒他,他们的行为就可能被人发现,出现大家不愿看到的后果,这就是“贞 凶”的含义。细细品味就会发现,在漫天“翰音”之中惊醒、并警觉地感受到“贞 凶”的,一定是女子!人物的心理刻画,竟是如此细致入微,实在令人折服。这里的“贞”、“凶”,都是《周易》中极其重要的概念,“贞”的含义是“保持目前的状态”,“凶”的含义并不都是“凶险”,很多地方的语言中,“凶”是“厉害,强悍”的意思。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其所以说他们是偷情,分析如下。
首先,如果是正常的“夫妻”关系或正当的恋人(情人)关系,最起码无需在鸡鸣时分就要赶紧溜掉,以免被人发现(贞 凶)。
其次,如果是经常见面的恋人关系,一般来说,不大会有苦苦的等待(虞 吉)和急切的赴约(有它不燕);不大可能每次都会受到好酒好菜的招待(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不大会有“鹤与子”(暗示男追女)的地位差异;也不大会有“或鼓或罢”的激情和“或泣或歌”的缠绵。
第三,可能的情节是:面对男子的追求,起初,女子矜持而高傲的予以拒绝;但在男子持续不断的狂热追求之下,虽然芳心暗许,却施舍般地答应了男子一夜幽会的期许。到了约会的时日,女子兴奋而焦灼的做着精心的准备,男子也朝圣般的心无旁骛、虔诚赴约。刚看见男子的身影,女子虽然矜持,却已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而柔声呼唤,男子草草地拴了马,就迫不及待地飞奔过去;接着,女子浪漫地端出早已备好的美味佳酿(哈哈,可见,浪漫并不是现代女子的专属品),抛开矜持,相拥共饮。然后就是不顾一切的赤膊相向、短兵相接、一场场大战;激情过后,则是似歌似泣的互诉衷肠。夜深人静时分,男子温柔体贴地拥抱着女子,悄然入睡;直到漫天遍野的鸡鸣惊醒梦中人。这难道不是偷情吗?当然,他们俩以后的感情发展情况,老先生没有讲,我们也不好乱猜,但愿他们终成眷属。
回过头来,再来看看本卦的卦名“中孚”。上面讲过,“孚”是指“符合社会期望的行为”(还有其他的含义,书中讨论),姑且称之为“道德”,那么“中孚”的“中”的含义是什么呢?这里的“中”,是老先生对本卦中的“偷情”行为的看法或定位,既不是“赞赏性”的“大”或“上”,也不是“鄙视性”、排斥性的“小”或下,而是一种“容忍”的态度。应注意两点:
一是在佛洛依德的理论中,抛开不同文化的道德层面考虑,对本卦的行为是“肯定”的,这与周文王对此问题的态度不同,周文王的态度是“容忍”。对此行为,现在的社会,从法律到道德都是排斥的,但在较为开放的社会舆论中,则观点各异。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永恒的社会问题,值得从哲学高度认真研究。
二是这里的“中”,确实是周文王表明其态度的一个“定位”词,因此,“中孚”的定位是,对本卦描述的偷情行为,既不宜提倡,也不应禁绝,而应容忍。
另外应补充的是,一位看过上面文字的女性朋友后告诉我,上面描述的女子,其美丽、优雅、贤淑、端庄的形态,活脱脱就是那位我们共同的朋友。我听后很惊讶:一是惊讶我竟是毫无察觉的以那位共同朋友为模特进行勾画、描摹,这是事后仔细思考后才隐约发现的;二是惊讶女性的直觉,竟是如此的敏锐,只需看一眼你写的文字,竟然就能看穿男人内心深处、甚至潜意识中不为人知的秘密!不可思议…

上面这段详细分析太过冗长,很多情况下实在没有必要,所以,本书后面的内容里不再有这种讨论。

希望相关专家学者,通过本书,透过晦涩难懂的文字,真正领略周文王的伟大智慧。正如上面看到的,这种智慧,既体现在哲学高度,又渗透在社会、历史、民俗、自然、文化、文学、文字、考古…等等很多方面,相信不同领域的专家,都能在《周易》中挖掘出丰富的宝藏。本书只是推开了一扇窥视《周易》宏伟殿堂的小门,捡了几个散落的珍宝,更大规模的发掘工作,还要靠专家学者。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待续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谢谢大家关注。
继续粘贴之前,说明几点,请谅解。
1、 网络方面,本人绝对菜鸟一个,不会粘贴表格、图片,试了几次,依旧不行。盼高手指点。
2、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共分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理解《周易》的关键问题,共七章。
第一章是对“周初岐地”(周文王活动的主要地域)社会生活景象的大致勾勒。资料全部来源于《周易》古经经文。这些资料是周文王从3000多年前带给我们的礼物,弥足珍贵。理解《周易》,应该、也必须以这些资料勾勒出的社会生活场景为基础,而不应牵强附会的以后世的观念,曲解文王的原意。
第二章是一个智力游戏。如果理解了游戏的规则和玩法,就能够理解《周易》写作的基本思路及各卦的结构。游戏以“象棋”棋子为工具,不懂象棋的朋友,也应该能够明白游戏的规则和含义。实际上,当年,周文王以脑海中的“先天八卦”8个抽象符号为工具,完成了《周易》的创作。
第三章是理解《周易》古经文字的第一个关键问题,即如何从卦象、卦名及卦爻辞等信息,确定各卦的主题。应该注意的是,每卦只有一个唯一的主题,且贯穿于全部的卦、爻辞,即,卦、爻辞都是围绕着主题,展开讨论。明确了主题,才可能理解卦爻辞。如果您的解读,不能在一个主题下自圆其说,一定值得商榷。
第四章是第二个关键问题,即各卦的结构,重点指出了各爻的爻辞是写给谁的。在每一卦的结构中,每个爻代表一个明确的角色(一群人、或事物发展过程的特定阶段),所以,很多爻辞被省略了。不清楚各爻代表的角色,就不能理解爻辞。
第五章是第三个关键问题,重点讨论了《周易》文字的写作手法。《周易》的写作手法(主要是比喻,如“苞桑”),是周文王在“被拘”的情况下,迫不得已采用的特殊手法,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深刻领会周文王的思想。
第六章是第四个关键问题,对《周易》古经中到处出现的“元、亨、利、贞、吉、吝、凶、悔、厉、无咎”等关键字词,给出了正确理解其含义的规则。后世往往因为这些字词的表面意义,便给《周易》贴上“占卜之书”的标签。实际上,这些字词的在《周易》中含义,与后世的解读相去甚远。
第七章以表格为主,汇总了第三、四、五、六章的主要内容。
本部分内容,特别是第三、四、五、六章,对理解《周易》至关重要。如果想真正理解《周易》,就必须搞清楚这些关键问题。如果在后面的阅读中有不清楚的地方,请回到第三、四、五、六章的相关章节细细琢磨。
但遗憾的是,文中包含大量图表,特别是第七章,全是表格,贴不上去,只能遗憾地略去不贴。我将尽可能弥补因缺少图表,对大家造成的影响。
3、 第二部分,写给具有非常高深功底的专家学者阅读。每卦都以一张表格的方式和少量的翻译性、补充性文字,对古经的结构及经文含义,进行简要补充、说明。这种补充说明的目的是,在能够领悟《周易》本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保留古经蕴含的意境,从而使相关专业人士,能够尽可能不受干扰地进一步挖掘《周易》蕴藏的宝藏。本部分内容全为表格,不会粘贴,故略去。
4、 第三部分,是写给一般读者的,对每一卦,都给出了“原文”、“注释”、“补白”、“补记”四部分内容,相信大部分读者都能读懂。由于本部分内容太多(约20余万字),打算只将“乾、坤、坎、离、巽、震、艮、兑”等“后天八卦”,以及“否、泰”等卦的内容贴出来,供大家批评。由于对本部分内容还在进一步润色中,我尽最大可能连续贴出。
5、 第四部分,是我重新断句后的《周易》古经原文,可能与现今常见的各种版本,均有较明显的差异。希望相关专业人士批评指正。
6、 第五部分,从现代科学的角度,讨论了与《周易》相关的一些古老文化概念的起源,揭示了这些概念背后,令人匪夷所思的伟大智慧。这些概念包括,阴阳、五行、太极、河书洛图、神龟、九宫、九五为尊、八卦(先天、后天)等等。本部分内容的基本素材,已经撰写完毕,但尚未仔细整理。
7、 本人从事的专业属理工科,研习《周易》实出偶然。由于对文史一窍不通,文中难免谬误百出,甚至会有低级的、常识性的错误,还望相关人士不吝赐教。
8、 我注意到了大家对本文的关注,感谢每一位关注本文的朋友。但因工作较为繁忙,不能一一回复各位朋友的留言,诚恳希望大家能够理解。也真挚的希望朋友们提出有见地的建设性意见,共同揭示被隐藏了3000余年的《周易》真相。如果朋友们希望进行深入交流,可通过[email protected]联系我(出于商业目的朋友,请勿打扰,谢谢了)。如果哪位朋友想开开玩笑、拍拍板砖或喷一喷,请原谅我笑而不答。
9、 想提醒朋友们的是,《周易》古经中,省略了太多的内容(类似现今的“速记”),的确“非常难于理解”。只有通过“主题”、“结构”提供的逻辑线索,结合社会生活的一般规律,深刻揣摩看似毫不相干的文字背后的真实意图(体会“写作手法”),并很好地把握“关键字词”的准确含义,才有可能领悟《周易》的精髓。客观的讲,要真正读懂任何一卦,即使天赋再高的人,即使掌握了第一部分的四个关键问题,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有几个卦,我花费了一到三个月时间,才算读懂。截止现在,还有一卦,我不敢说读懂了。但也有一个晚上读懂三四个卦的记录),请您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但,也无需望而生畏,可以按照本文的提示,深入研读,必有收获。如果您能够独自读懂任何一卦的原文,您一定会有无以言表的成就感。请相信我。
谢谢朋友们。今天贴出第一部分(部分图表除外)内容后,将稍微停一停(预计一个月),以便于大家思考,并试着解读原文。
继续上路。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一部分 理解《周易》的关键问题

第一章 成书背景——解读《周易》的时空坐标

内容提要:《周易》成书时中华文化的大体发展水平;殷末周初周人的社会状况;周文王作《易》的背景;关于《周易》的几个问题。本章主要供《周易》的初学者阅读。

第一节 殷末周初的社会背景
关于殷末周初的社会性质,史学界的一般看法,是荒蛮愚昧、残忍无道的奴隶制社会。然后经过春秋战国的动荡岁月,到了秦代,才步入2000余年的“封建”专制时期。而关于殷末周初的社会文化,观点似乎不太统一。其原因是,一方面,有着铸造精良的青铜器所代表的先进技艺,另一方面,充斥着愚昧迷信的占卜甲骨所反映的精神懵懂。
至于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些重要概念,诸如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河书、洛图、神龟等等,喜爱的人,将其奉为圭臬,认为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的伟大成就,但却说不出其所以然;而反对的人,将其视为垃圾,认为是一无是处的迷信,与现代科学精神格格不入,只会将人引入歧途,以至于欲将具有数千年传统的中医,也彻底予以否定。
对于《周易》(即现今所见的《易经》中的“周易古经”部分,下同),也许是三千余年来,无人真正理解古经的原意,于是褒贬不一。
通过本书,读者将会发现,《周易》为我们描绘的殷末周初社会,特别是岐地—西周的发源地,完全是一种祥和、安宁、富足、欢乐的社会,而绝不是冷酷无情的奴隶制社会。至于应该如何对当时的社会性质进行定位,还是留给专家学者去研究。关于殷末周初岐地社会的祥和、安宁、富足、欢乐景象,洋溢在《周易》几乎每一卦的字里行间,甚至会令人产生恨不得穿越到那个年代的冲动!可惜的是,后世对这些描述视而不见,硬生生给其贴上了一个非常不人道的“奴隶制社会”标签,可谓是千古奇冤!要深入理解这一点,希望认真琢磨第三部分内容。
应该说,殷末周初的社会文化,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水平,其高度,甚至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当时已经形成的一些文化概念,如阴阳、五行、河书、神龟、八卦、“九五为尊”等等,确实反映了古人认识自然的光辉思想,用任何严谨的“现代科学”标准来衡量,这些概念都是非常伟大的。特别是“阴阳,五行,均衡”这一组哲学观念,对于认识自然,探索科学之谜,仍不失为最高的指导原则。这比近代科学巨匠们提出的“简洁”、“优美”、“对称”等等科学探索指导原则,更加系统、完善、具有可操作性。可惜的是,后世数千年来的人们,都忙于为乌纱帽而奋力拼搏,无人继承这些优良的思想传统,以至于这些美玉蒙受污秽,沦为“迷信的糟粕”,实为可惜!这些文化概念,是《周易》写作的基础,本书第五部分将为这些概念进行正本清源,希望还历史以真实面目,洗刷美玉上的污秽,让人们真正领略这些思想的光辉灿烂。
至于《周易》,真是一部无与伦比的伟大著作!如何赞美都不为过。在这里,打字者愿将“本书主要观点”中的评价罗列如下:
《周易》是:
人类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从未被超越的一部哲学著作;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结构清晰、逻辑严谨的“社会逻辑学”著作;
人类历史上第一部思想深邃、目标明确、主张一致、内容全面、方法具体的“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行为规范”;
最早、最全的中华文明思想体系集大成者;
特定区域人类社会早期活动的一幅全景式画卷;
中国文学难以企及、从未被超越的一座高峰;
承载着中华文化基因的“完整DNA”;
人类思想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唉,写着写着就信马由缰,离了主题。殷末周初的文化基础,主要就是诸如阴阳、五行、太极、八卦、河书、洛图、神龟等等概念,及其背后的哲学思想(这一点在第五部分还将详细讨论)。当然,还有诸如历法、农耕渔猎、贸易、中医、社会管理等等方面的知识。应该说,适应当时社会发展水平的必要知识,已经非常完备,而不是我们想象的愚昧无知状态。对此,《周易》给出了全方位的解释,让我们慢慢了解吧。
个人认为,殷末周初的社会文化背景,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广大农村的情况,没有明显差异。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二节 周人的社会
根据“宝鸡青铜器博物馆”相关资料,周人最初生活在现今陕西关中杨凌(原杨陵)一带,后辗转迁徙到今陕西的旬邑、彬县一带,在殷末时迁徙到今陕西岐山一带。周灭商后,建都于镐京,位于今陕西西安市西南部。
汉司马迁的《史记》,对周也有较多的描述,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考。应说明的是,《史记》对周王室演变的记载,已为“宝鸡青铜器博物馆”收藏的、出土于20世纪后半叶的“墙盘”、“逨盘”的记述所证实。据此可以合理推断,《史记》对周代的记述,大体是可信的。
虽然《史记》对周初的社会生活有所描述,但有后世臆测的成分,其史实性值得商榷。如果将《周易》中的只言片语摘录出来,大体上可以为我们勾勒出当时社会的大致轮廓。这是亲历者为我们留下的记载,显然是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下面,让我们根据《周易》卦辞、爻辞,将周初岐地的社会、生活信息归纳如下。
应说明的是,下述的归纳、分类缺乏严密的科学性,也不尽完整,但根据这些信息,我们能够大体上勾勒出当时的社会状况,这对正确解读《周易》非常有用。当然,脱离了这一背景,就很难准确把握《周易》的本意。
1、 社会关系
1.1 上层社会
帝:帝乙;君:君子,国君,大君;王:王臣,王母,从王事;侯:王侯,建侯,康侯;公;臣:王臣;大首,大人,宫人,士夫。
1.2 下层社会
小人,恶人,史,巫(用史巫),刑(刑人),匪(匪人),鬼。
1.3 家庭关系
考,妣,大耋,父(干父,裕父),母(干母,王母);夫妻;夫:丈夫,元夫,后夫,老夫,夫子,配主;妻:纳妇,娶女,女妻,老妇,妾;妇:妇人,妇子;子:长子,小子;女,妹,童,袂。
1.4 社会关系
宗,邻,宾,朋(得朋,丧朋,朋亡),客(不速之客),弟子,众,家人,邑人,行人,旅人,武人,幽人,宫人,同人,配主,夷主,大首。
1.5 敌人
敌,寇(御寇,为寇,致寇),匪(匪人),戎,夷主,大首。
1.6 军队
师(大师,行师)。
2、 社会组织形态
国,邑,墉,郊,巷,宫,户,家(富家),庭(门庭),园(丘园),门(门庭,出门),庙,庐,狱。
3、 社会生活活动
建侯,行师,乘马,为寇,御寇,取女,归妹,伐鬼方,纳妇,婚媾,不字,(南)狩,祭祀,禴(yue)祭,仪,冥,涉大川,往。
4、 道德观念
义,志,德,孚,失是。
5、 个体行为及相关情况
赍(ji)咨涕洟(yi),饮酒,曵其轮,濡其尾,濡其首,号咷,笑,笑言哑哑,视矍矍,虎视眈眈,薰心,(为我)心恻,(旅)琐琐,得(童仆贞),龙战(于野),锡(之鞶带),(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屯(其膏),益(之十朋之龟),一握(为笑),(或)鼓或罢,(或)泣(或)歌,防(之),戕(之),伐(鬼方),射隼,伏戎,过(其祖),遇(其妣),艮(其身),丧(其茀),承筐,刲(kui)羊,杀牛,祭祀,禴(yue)祭,建侯,乘马,为寇,御寇,取女,纳妇,婚媾,不字,牵(复),和(兑),来(兑),商(兑),引(兑),旅,焚(其次),(有)陨自天,(王用)亨于岐山,升阶,升虚邑,冥升,臀无肤,其行次且,有愠yun,(其)心不快,不利宾,牵羊(悔亡),贯鱼,益(之用凶事),损(其疾),家人嗃嗃,妇子嘻嘻,羝羊触藩,鸟焚其巢,折首,鼓缶而歌,遯,咸(其辅颊舌),观颐,颠颐,抚经,(不耕)获,(不菑zi)畬yu,(迷)复,观(国之光),拘,(利)用刑人,威,嗟,泣血,取女,食旧德,需(于)酒食,小人用壮,不孕,有喜,妇孕不育,系于金柅,…。
6、 人体或动作
首,身,躬,劓(yi),刖(yue),眇,视,耳,頄(kui),辅,颊,舌,颐,脢mei,肱,心,肤,腹,臀,股,腓,拇,趾,履,跛,尾,血,泣血,涕,眚,疾,折(其右肱),栋桡,噬(腊肉),遇毒,…。
7、 生活用具
缶,鼎,矢,涉,射,井,瓮,泉,茀,爵,鼓,牯,革,繘,朱绂,赤绂,资,斧,资斧,校,樽,簋,囊,裳,…。
8、 交通
车:大车,金车;舆,轮,履道。
9、 自然景象
天,田,野,渊,谷,幽谷,丘,陵,墉,穴,冰,霜,…。
10、 动物
龙,虎,豹,马,鹿,羊,猪,豕,牛,黄牛,狐,龟,鬼,禽,鸟,燕,鹤,雉,鸿,隼,鱼,豚鱼,鮒,角,巢,穴,翼,…。
11、 植物
杞,瓜,茅,茹,林,株木,蒺藜,葛藟,苞,桑(椹),…。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三节 周文王及其演《易》的背景
夏、商、周是中国历代纪元中最早的三个朝代。根据《古今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2000年1月),夏约为公元前21世纪~前16世纪,商约为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周约为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其中,西周约为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根据《史记》及相关资料,周文王姓姬名昌,排行第三,上有二兄。其祖可溯至黄帝。黄帝曾孙帝喾生后稷,后稷14世孙为季历(公季),公季生姬昌。姬昌45岁继西伯侯位后,广施仁政,广纳贤才,尊老爱幼,鼓励农耕,人们安居乐业,国力渐强,西岐现“凤鸣于岐山”之景象,诸侯纷纷依附。
姬昌在殷商朝中,亦有较大影响,与九侯、鄂侯并称三公。姬昌暮年,纣王当政,昏庸无道,崇侈嗜酒色,拒谏。娶九侯之女,不喜纣王荒淫,遂被杀,亦株连九侯被剁为肉酱。鄂侯因谏而亦被诛。西伯侯闻之叹息,被馋臣崇侯虎告密于纣王,言西伯侯不满于纣王,疑有反意。纣王遂拘西伯侯于羑里,七年乃释。姬昌被拘期间,其子姬发(武王)、姬旦(周公)等,多方周旋,以财物、美色等贿纣王。加之纣王沉溺于酒色,度姬昌日暮之人,难有大作为,姬昌方得以保全性命,直至被释。按文王年谱,文王被拘6年后,演成《周易》。
根据贺华章先生的《图解周易大全》,周文王的年谱如下(武乙元年约为公元前1148年):
表1-1-1 周文王年谱
年号 年龄 与文王相关的事迹
商王武乙元年 出生 古公直父(即太王)去世,其子公季立。
武乙6年 16 孝养父公季。
武乙29年 29 飞龙盈于荫之牧野。
武乙32年 32 武乙徙河北。
武乙34年 34 公季伐燕京之戎,戎人大败周师。
武乙35年 35 武乙狩猎于河渭震死,子文丁立。
文丁4年 39 文丁命公季为牧师。
文丁5年 40 公季伐余无,始呼戎。
文丁9年 44 文丁赐公季圭瓒、柜鬯,九命为伯。
文丁10年 45 公季去世,在位46年。文王继位,是为西伯。
文丁11年 46 文丁去世,子帝乙继位。
帝乙元年 47 文王治岐,发政施仁,凤鸣于岐山。
帝乙6年 52 周岐地震。
帝乙12年 58 子发(武王)生。
帝乙26年 72 帝乙去世,子受辛(纣王)继位。
纣辛6年 78 纣辛五拒谏,崇侈嗜酒色。
纣辛10年 82 《竹书纪年》载:“文王此岁拘羑里,七年始出。”
纣辛12年 84 文王有疾,子发(武王)、旦(周公)看视。
纣辛13年 85 纣辛伐有苏,获妲己。
纣辛17年 89 演成《周易》于羑里。
纣辛18年 90 获释。因献洛西之地,请除炮烙之刑,纣从之,遂赐弓矢斧钺,使其专征讨。
纣辛19年 91 释芮、虞两国田土之争。
纣辛20年 92 伐犬戎,得吕尚为军事。
纣辛21年 93 伐密须,迁都程。
纣辛22年 94 伐(老上曰下)。
纣辛23年 95 伐邗。
纣辛24年 96 伐崇,都丰邑。立灵台,建辟雍。
纣辛25年 97 去世,葬于毕。子发继位。
注1:表中“武乙、文丁(太丁)、帝乙、纣辛(帝辛(纣))”的顺序,与商务印书馆《古今汉语词典》(2000年1月第1版)“中国历代纪元表”中“武乙、太丁(文丁)、帝乙、帝辛(纣)”的顺序相同。
注2:原注:《文王年谱》资料依据:(1)《河南文物工作》2002年第3期《夏商周年表》;(2)《周公事迹研究》中州古籍出版社,2002年版。
注3:宝鸡青铜器博物馆资料显示,

根据相关记载,周文王撰写《周易》时的状况,推测如下:
周文王被殷纣王关押的中、后期,自知已经没有了性命之忧,于是,便设法打发无聊的时光。
偶然之间,想到了“八卦”两两相叠后的形象,与某种社会现象之间存在着某种隐约的关联;这种关联,可以用一个名字(卦名)来明确指向这种社会现象;对这种社会现象,可以总结出一般性的规律(卦辞);如果让不同的爻代表不同的人群,可以进一步指出不同层次的人群,在这一现象中的行为规律(爻辞)。如此一来,可以将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经验加以总结,留给后人。
于是,文王老先生在无聊的日子中,找到了打发时间的绝佳方法,那就是潜心演绎64卦。经过千锤百炼,终于演易出了64卦。64卦,犹如64件精美绝伦的瓷器,形态各异,光彩照人,令文王爱不释手,并引以为傲。
然而,忽然之间,悲从心来。因为文王深知,这些精美的瓷器若被纣王发现,纣王就会因为忌惮文王的才智,而毫不犹豫地除掉文王。无奈之下,文王只有将这些瓷器一一摔碎,然后从每件瓷器的碎片中,精心挑选出一小部分加以整理。挑选、整理的标准,是不能让任何人,特别是纣王身边的那些“高人”,从这些碎片中看出文王的聪明才智来。文王精心挑选、整理的碎片,正是我们今天见到的《周易》。
由于《周易》的文字,只是周文王脑海中完整思想的一些碎片,而且是经过了周文王的刻意、严密伪装,所以,《周易》晦涩难懂。这有点类似于今人的“速记”,留下的文字,只有自己才能看懂。
十分可惜的是,文王老爷爷没有机会复原这些精美的瓷器。但十分幸运的是,由于精心挑选、整理,文王老爷爷为后人复原这些瓷器,留下了充足的线索。这些线索,要用逻辑思维进行归纳、整理、补充、完善。这正是本书想完成的工作。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四节 关于《周易》的几个基本问题
自《周易》传世以来,至少是自孔子以后,历史上,上到帝王将相,中有专家学者,下至黎民百姓,不知有多少人,穷其一生孜孜不倦地研究《周易》。研究成果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多如繁星,形成了纷繁复杂的“易学”体系,并且对中华文化的历史发展,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对《周易》的研究成果,有人用于哲学,有人用于医学,有人用于政治,有人用于社会,有人用于预测,有人摆摊算命,…,林林总总,不胜枚举。那么,《周易》到底是一本什么性质的书?《周易》的作者是谁?《周易》到底想说什么?《周易》为什么晦涩难懂?当然,笼罩在《周易》之上的疑问还有很多。对这些疑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历史上几乎没有形成一致的看法。虽然没有一致观点,但大家却都愿意把《易经》奉为“群经之首,诸子百家之源”,这一现象,在人类文明史上,也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要想揭开所有这些疑问的谜底,就要真正读懂《周易》。在此,只对上述最为重要的几个问题,给出简单答案。
关于《周易》的性质,参见本章第一节的评价。通过本书,您也可以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于《周易》的作者,只有一个人,那就是周文王姬昌。最为直接、最为有力的证据,正是《周易》古经本身文字的刻意伪装!因为,对文字进行刻意伪装这一事实,强烈表明了著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非常险恶,必须对文字进行伪装。《周易》中的伪装痕迹,无处不在,而大体上同时期的其它文献(如“周礼”),显然没有这种刻意伪装的痕迹。
关于《周易》想传达的思想,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正确的”(至少是周文王认为正确的)行为规范,而不是神乎其神的算卦占卜。通过本书,您一定能够做出自己的正确判断。
关于《周易》为什么晦涩难懂,是因为周文王进行了刻意伪装,否则,其性命难保。这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文王拘而演周易”记载的真实性。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一部分 理解《周易》的关键问题

第二章 智力游戏——解开《周易》之谜的钥匙

内容提要:本章设计了一个游戏,主要供专家学者和有造诣的研究者,体会周文王作《易》的思路。如果能够完成游戏,也就读懂了《周易》。

第一节 游戏目的
体会周文王作《易》的思路。

第二节 游戏工具
中国象棋中的“卒、车、马、炮、相、士、将”及国际象棋中的“王”(做成中国象棋棋子的样子)等8个棋子。8个棋子的功能,类似于《周易》中 “先天八卦”的8个卦象。

第三节 游戏规则
1、 设想一个您熟悉的、由一群人组成的一个“团体”。
说明:这里的“团体”,就是《周易》中的社会。为了简化,您可以视其为一个单位,一个企业,一个社会组织,或一帮朋友、同学,或一个家族…等等。
举例:“团体”是一个工厂。该厂有上级主管单位(可以是行政管理机构,也可以是股东会,或者是工厂老板);有厂领导,和管理机构;有若干生产车间。每个车间有车间领导,有若干班组长;每个班组有若干普通员工。
2、 将“团体”中的所有人,按其社会角色,划分为“决策层和执行层”两个层次;再将每个层次的人,按照其职责细分为三个层次;这六个层次,自下而上,分别称为初、二、三及四、五、上层。
说明:“决策层和执行层”就是社会生活中的“官僚”与“黎民百姓”。“官僚”和“黎民百姓”,各自又可细分为三个层次,依次对应于“六爻“。
举例:上例工厂中,普通员工为初层(对应于初爻),班组长为二层(对应于二爻),车间领导为三层(对应于三爻);厂领导中的副职为四层(对应于四爻),正职为五层(对应于五爻),上级主管为上层(对应于上爻)。
3、 按照您给定的任意区分标准,将每一层次的每个人,划分为8种类型,分别对应于“卒、车、马、炮、相、士、将、王”等8种形象。
说明:8种形象,类似于“先天八卦”中的8种卦象。
举例:上述工厂中,最基层的成员(初爻)里,“最有威信的老大”对应于“王”;老大手下最得力的干将对应于“车”,总有奇异招式的干将对应于“马”(走歪门邪道),擅长“外交”的手下对应于“炮”(善于远攻而弱于近战),善于出谋划策、不离左右的为“相”;老大的贴身护卫为“士”,替老大分忧解愁、能够独当一面的为“将”,冲锋陷阵的普通“小弟”则对应于“卒”。其他各层类似。
4、 将“卒、车、马、炮、相、士、将、王”等8个棋子,任意两个上下相叠,形成一个“卦象”。
举例:“王上卒下”。
5、 针对每一“卦象”的形象,找出团体内最贴切的一种现象,与之关联。
举例:针对“王上卒下”这一“卦象”,可以联想到“王”的“身先士卒”,即“老大保护小弟”这一现象。即,如果有人敢欺负“小弟”,“老大”就会挺身而出,保护“小弟”。
6、 针对“卦象”关联的现象,选择一个合适的议论主题。
举例:对“老大保护小弟”这一现象,讨论“老大是否应该保护小弟”。
7、 针对议题,选取一个具体视角,给出基本观点。
说明:针对议题的视角,就是选取关注点。例如对“老大是否应该保护小弟”这一议题,是关注于“老大”的侠肝义胆?还是着眼于“小弟”的懦弱无能?或者是关注“老大是否应该保护小弟”的合理性。针对议题给出基本观点,是“卦辞”的主要功能。
举例:“王上卒下”的“卦辞”:“老大”不能一味地护着“小弟”,要给他适当的锻炼机会,无咎;但当别人不怀好意故意欺负“小弟”,挑战“老大”权威时,“老大”“挺身而出”,吉;如果“小弟”总是惹是生非,仗势欺人,而“老大”还一味出面包庇,就不应该了,贞 厉。
8、 按照第7条“卦辞”的基本观点,针对本卦的主题,对每一层次人的行为,给出鲜明观点(爻辞)。
举例:
初层(初爻):保护“小弟”,无咎。“老大”就是要保护“小弟”,否则没人会死心塌地跟你干;无论什么情况下,保护“小弟”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不容推卸的责任;但应讲究方式方法。
三层(三爻,大家都是“车间”领导,相互之间谁都不会服软,心甘情愿的做别人的马前卒):别以“老大”自居,那只是你的感觉;别人受点儿委屈,你就出头保护,事实上把别人看成了你的“马仔”,只会招致别人的忌恨;别人求到你时再出面,否则,别人的事情还是让他自己解决。
9、 您写出的“卦辞”、“爻辞”,必须让大家普遍认可,三百年后还不过时。
10、 把您写出的“卦辞”、“爻辞”进行“彻底的伪装”,不能让其他人看出您的思想,否则,您的脑袋就保不住了。
举例:第8条的爻辞改写为:
初层:无咎。
三层:贞 吝。有求而往,无咎。

如果您能按上述规则,完整的写出几个“象棋卦”来,您就已经理解了《周易》,无需再读下去了。说不定,一不留神您就名垂千秋了。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四节 几个问题

1、 如何理解“三易”之说?
“三易”之说有二,一是《易纬乾凿度》的“简易、变易、不易”说;二是《周礼?大卜篇》,认为上古以来直到周代初期之间,“易”约分为三个系统,即《连山易》、《归藏易》、《周易》。关于“简易、变易、不易”说,历史上有各种观点,本书不展开讨论,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见其他资料。
关于《连山易》、《归藏易》、《周易》,比较一致的看法是,都是64卦;都是八卦两两相叠的结构形式;《连山易》、《归藏易》没有卦爻辞;“三易”卦序排列次序不同。
如果史上确有《连山易》、《归藏易》,且结构形式都是八卦两两相叠,那么,有如下几种可能性:
第一, 《连山易》、《归藏易》只是古人的某种图形游戏,既没有辅助性文字,也没有形成完整的游戏规则,以及阐述自然、社会的思想体系;
第二, 各卦的卦象对应的主题不同,各自构成不同的主题体系,而未形成类似于《周易》的完整体系;
第三, 《连山易》、《归藏易》没有阐述深刻的道理,不具备深刻的思想,没有流传下去的社会动力。
第四, 形成了类似于《周易》的完整思想体系,但整体上讲述的是其它事情,而不像《周易》一样论述一般的社会生活规律。
我的看法是,最大的可能是第一种,而最不不可能的是第四种。理由是,如果《连山易》、《归藏易》有主题、文字,这些文字无需像《周易》那样刻意伪装,当时或后世的人们,应该能够读懂,因此,其重要思想应该能够流传下来,或出现在其它史料中。但在传世的史料中,对此只有只言片语的描述,而未见实质性内容的文字流传。

2、 如何创立其他的“易”?
第一步,正如上述游戏中选择的“象棋棋子”,我们可以另外选择一组其他的“事物”,可以是一组类似于前述“象棋棋子”的实物,也可以是一组抽象性的概念,例如“企业效益、策划决策、生产组织、市场占有、重要资源、制约因素、保障机制、生产效率”。
第二步,给出类似于游戏中的相关规则。
第三步,赋予不同层次事务(或人群)以不同的形象。
第四步,按照不同“形象”的相互组合形式,研讨其可能的后果,便可以创立其它的“易”。
例如:由多层次机构组成的企业,用“企业效益、策划决策、生产组织、市场占有、重要资源、制约因素、保障机制、生产效率”作为基础“八卦”,组合出“64卦”,仿照游戏,研究出“企业管理易”。
数学中,我们将平直空间里的“几何学”,称为“欧几里得几何”,而不同于欧几里得几何的其它几何学,称为“非欧几何”(如球面几何、双曲几何等)。类似的,我们可以将不同于周文王《周易》的其它“易”,称为“非周易”。
期待着更多的“非周易”的出现。

3、 《周易》对管理的启发
在任何社会活动中,人们都想要达到特定的目标(有时候这一目标并不清晰,不同的人也可能有不同的目标)。为了接近目标,人们组织起来,调动有利于实现目标的资源,克服不利于实现目标的障碍。管理就是“调度资源、克服障碍、实现目标”的过程。
《周易》给我们提供了分析这一过程的很好的思想方法。
在此过程中,第一层次的问题是,如何确定目标,需要什么资源,都有哪些障碍。
第二层次的问题是,总体目标如何分解为一系列不同层次的小目标;由哪些人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去实现小目标;各个组织应克服什么障碍;资源在这些组织间如何分配。
第三层次的问题就是,用《周易》的“不同层次、不同因素、不同组合”方法,分析各种情况下,目标实现的难易程度,做出合理的行动方案。当然,这一层次可以分为多级,直至涵盖全部组织。
这是一个看似简单的过程,实则不然,后面我们会看到,《周易》简单的64卦,区区六千余字,给出了一个多么庞大的社会管理体系!
另一方面,目前国际社会流行的诸如“9000认证”等管理体系,也仅仅是引导人们区分主要的影响因素(资源、障碍,类似于每一卦的主题),建立相应的机构(类似于各爻),分配不同机构在每一因素中的职责和权限(职能分配表,类似于爻辞),尚没有提出根据不同因素相互组合的效果的比较,确定各因素的优先次序和优先程度,以及做出这种判断、决策的一般条件或准则。即令如此,这些管理体系已经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如果能够达到《周易》暗含的管理高度,社会管理无疑将会有一个质的飞跃。
希望有兴趣的读者,将《周易》暗含的管理思路,显化为有实用价值的管理理论,并应用于实际工作中。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一部分 理解《周易》的关键问题

第三章 主题形象——各卦论述的鲜明主题

内容提要:本章讨论各卦的主题形象,这是理解《周易》的第一个关键问题。首先对“八卦”的基本概念进行了界定;其次,探讨了“先天八卦”在周文王脑海中的人文形象;第三,研究了《周易》中“64卦”卦象的人文形象;第四,讨论了“卦名”的作用;最后,对64卦各卦的主题进行了汇总。


第一节 “八卦”的基本概念
“八卦”的出现,据说可以追溯到遥远的、传说中的伏羲时代,所以,“八卦”也被称为“伏羲八卦”或“先天八卦”。“八卦”,是一组非常古老的文化符号,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大自然非常朴素、却又高度抽象的一种认识。这种认识,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智慧,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这种智慧的真谛被逐渐淡忘了,取而代之的,是后世那些玄而又玄、甚至不能自圆其说的各种学说。本书第五部分中,将对包括“八卦”在内的一些古老概念,进行追本溯源,试图还原这些概念背后的古老智慧。
在对《周易》文字背后的思想深入分析后,个人认为,周文王撰写《周易》的基础,最主要的就是“先天八卦”这组文化符号,以及周文王对“人的社会行为规律”的深入观察和归纳。在完成《周易》之后,周文王也仿照“先天八卦图”,画出了“后天八卦图”或“文王八卦图”。于是,历史上便有了“伏羲(先天)八卦”与“文王(后天)八卦”的称谓。
表面上看,“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差异,似乎只是“八卦图”中各卦排列的次序不同而已(参见下图),所以后人往往把两者混为一谈,但实质上,两者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差异。


图1-3-1-1 “先天八卦图”与“后天八卦图”(注:来自网络)

提起“八卦”,人们就会想到那个排成圆环形的著名图形—— “八卦图”。“八卦图”由八部分组成,每部分是一个由“阴、阳”符号三叠而形成的“卦象”,每个“卦象”都有一个对应的“卦名”。
正如引自网络的图1-3-1-1所示,在不同专家学者眼里,“八卦图”的“标准模式”各不相同;但每个卦都有两个“卦名”,如“三阳卦”为“天”、为“乾”,“三阴卦”为“地”、为“坤”;而且,“伏羲(先天)八卦图”和“文王(后天)八卦图”的差异,仅仅是各卦在图中排列的位置不同。
如果要问:什么是“八卦”?“八卦”有什么意义?“八卦”是如何起源的?“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有何异同?“先天八卦图”有什么含义?“后天八卦图”为什么如此排列?“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卦名”是什么?如果两个“卦名”通用,为什么需要两个卦名?如果两个“卦名”不通用,为什么要进行区分?对于这一系列问题,历来没有达成共识,也未见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对于所有这些问题,第五部分给出了详细分析,相信它对“八卦”概念的正本清源会有所启发,希望读者批评。本节中,只对“先天八卦”、“后天八卦”进行严格界定。

1、 “先天八卦”
《周易》成书前,已经有了“八卦”的形象(卦象)和卦名,就是所谓的“伏羲八卦”、“先天八卦”。其卦象、卦名如下:



图1-3-1-2 “先天八卦”各卦卦象及卦名

如果将上述八卦,按照“天”南“地”北,“火”东“水”西,西北有“山”、东南成“泽”,东北“雷”震、西南“风”起的位置排列(注意,中国传统的方位关系是:“上南下北、左东右西”,不同于现 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习惯),就得到了“伏羲(先天)八卦图”。
在第五部分我们将会看到,“阴阳”三叠排列的“卦象”,深刻地揭示了(北方)古人对自然现象本质的朴素而抽象的认识。“卦名”选取的八种自然现象(均为古人眼中的“大象”,这就是“大象无形”的缘由),与“卦象”揭示的本质高度契合,也深刻地反映了古人认识并抽象性描述自然的高度智慧。“伏羲八卦图”的排列方式,正是古人对其所处的(黄河流域中部)自然环境的高度概括性、抽象性描述。
因此,“伏羲(先天)八卦(图)”完全是古人的一种 “自然观”,不带有任何“人的社会性、政治性”因素。
通过第五部分,我们将看到:
“伏羲(先天)八卦”的“卦象”,是“阴阳三叠”而成的八个图形(本书称其为“八单卦”);
“伏羲(先天)八卦”的“卦名”,分别是“天、地、水、火、风、雷、山、泽”(本书称其为“单卦名”);
“伏羲(先天)八卦图”是指,“八单卦”按照下述方式排列成的图形:天南地北,火东水西,西北为山,东南为泽,东北为雷,西南为风。

2、 “后天八卦”
“后天八卦”即“文王八卦”,是周文王由“八单卦”“自身两叠”而成的“八叠卦”。其卦象、卦名如下:


图1-3-1-3 后天八卦各卦卦象及卦名

周文王对“八叠卦”的卦象,在《周易》中赋予了特定的社会性意义,并从社会意义上对每卦取了卦名,即“乾、坤、坎、离、巽、震、艮、兑”。卦名的含义,通过《周易》中各卦的卦辞、爻辞,给予了充分说明。应该注意的是,现今字典中对这些卦名的释义,有些并不符合周文王的原意。
仿照“八单卦”的排列形式,周文王也对“八叠卦”进行了排列,形成了“文王(后天)八卦图”。也许为了使“文王八卦图”与“伏羲八卦图”一样简洁明快,周文王将“八叠卦”简化为“八单卦”,但用自己的卦名来标记。可能正是为了追求形式美,或者为了隐藏自己真实意图,这种简化的结果,让后人误认为“文王八卦图”也是由“八单卦”组成的,见图1-3-1-1。实质上,“文王八卦图”应该理解为是由“八叠卦”组成的。
“文王八卦图”的排列是:“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在东南,“乾”在西北,东北为“艮”,西南为“坤”。对于不同于“先天八卦”的这种排列,台湾的曾仕强先生提出了批评,曾先生认为:“周文王崛起于西北,为了增强西方的主体意识,于是把乾坤移到西边,形成后天八卦,这是另外一种说法。…。和当年伏羲的先天八卦图,完全依据我国的地形地物来定位相比,显然出现公天下与家天下的不同心态,值得我们细心玩味,以加深体会(参见《走进乾坤的门户》曾仕强 刘君政著,陕师大出版社,2009.6)。”实际上(参见第五部分),“后天八卦图”是当时“周灭商”的战略态势图!或者说,“后天八卦图”是周文王身陷囹圄时,对推翻殷商统治的“政治态势分析图”。想必对“后天八卦图”持批评态度的人,在真正揭开其玄秘后,会心悦诚服地向文王老先生致歉。
不难看出,周文王一改“先天八卦”的“自然观”,将“阴阳六叠”的“后天八卦”及64卦,引入到刻画“人类社会行为规律”这一领域,是一种完全的“社会观”。
通过第五部分,对于“后天八卦”,我们将看到:
“文王(后天)八卦”的“卦象”,是“八单卦自身两叠”而成的八个图形(本书称其为“八叠卦”);
“文王(后天)八卦”的“卦名”,分别是“乾、坤、坎、离、巽、震、艮、兑”(本书称其为“叠卦名”);
“文王(后天)八卦图”是指,“八叠卦”按照下述方式排列成的图形:离南坎北,震东兑西,巽在东南,乾在西北,东北为艮,西南为坤。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3、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比较
“先天八卦”与“后天八卦”的异同比较如下:
表1-3-1-1 先天、后天八卦异同比较
比较内容 先天八卦 后天八卦
卦象组成 阴阳三叠 阴阳六叠
八卦形式 阴阳三叠,八单卦 八单卦自身两叠,八叠卦
卦名 单卦名: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叠卦名:乾、坤、坎、离、巽、震、艮、兑
思想观念 自然观 社会观
卦象意义 对自然现象本质的刻画 对社会现象本质的刻画
八卦图组成元素 八单卦 八叠卦,简化为八单卦,即用八单卦代表八叠卦
八卦图排列 天南地北,火东水西,西北为山,东南为水,东北为雷,西南为风 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东南为巽,西北为乾,东北为艮,西南为坤
八卦图含义 对身处的自然环境的描述 对“周灭商”政治形势的刻画

4、 对于“后天八卦”卦名来由的猜测
后天八卦或八叠卦的卦名是:乾、坤、坎、离、巽、震、艮、兑,这与《周易》中的其它卦名一样晦涩难懂。前已提及,《周易》所有文字其所以晦涩,正是周文王的刻意伪装,这不难理解。问题是八叠卦为什么会取上述名称呢?窃以为,八叠卦的卦名,或因读音、或因字义,脱胎于八单卦的卦名,即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古人眼里,“天上之天”还是天。“天”在陕西关中西部(包括岐山一带)的读音是qian(千),故用同音字“乾”代替。
地即土地,“地下有地”表示土层深厚,庄稼、植物在土地里生长时,其根在土里可以自由伸展。“坤”可能表达了类似的含义,故可表征“地下有地”的情形(“十翼”里的“厚德载物”也基本上说到点子上,但其政治意图太过强烈,与周文王的意境南辕北辙)。
要形成“水下有水”的“深水”,必须要有“坎”的限制、约束。在没有坎的地方,不可能有深水,但反过来并不一定成立。换句话说就是,有“深水”一定有“坎”,而有“坎”并不一定就有“深水”。可见,“深水”与“坎”具有非常密切的关联性,而“遇到坎儿”却是典型的社会现象,故用“坎”象征“深水”。
“火上有火”,可以理解为熊熊大火。熊熊大火可以把遇到的一切东西,烧得干干净净,使其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火上有火”这种景象的“后果”,就是“离”,就是“使人或事物消失得无影无踪”这种令人不安、不忍、但却司空见惯的社会现象,而不是“丽”这种看热闹似的“美丽、华丽”景象。
“雷上有雷”就是雷声滚滚,给人的感觉就是“震耳欲聋”、震撼。故“震”就可以表征滚滚惊雷的威力。
“兑”在第四节会有说明,兹不再述。对“巽”、“艮”的字义不清楚,故不谬言。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二节 《周易》中“先天八卦”的社会形象
一方面,“先天八卦”(“八单卦”)是《周易》的基础,另一方面,周文王在《周易》中描述的是社会现象,因此,周文王著作《周易》时面临的首要任务,就是对“先天八卦”的“卦象”赋予社会意义。
由于“先天八卦”的“卦名”,都是人们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而对应的“卦象”,则准确、形象地刻画了这八种自然现象的本质(参见第五部分),因此,用“卦名”代替“卦象”研究其社会形象,更为直截了当,也易于人们理解。所以,周文王首先研究“先天八卦” “卦名”的社会学形象。这八个卦名分别是:天、地、水、火、风、雷、山、泽。
应说明的是,这八种自然现象,在社会生活中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周易》很多卦像的形象中,就是自然现象。同时,它们也约定俗成地具有清晰的社会形象。试分析如下:
天。天高高在上,可望而不可及,犹如那些地位高高在上、可望不可及的大人物。因此,天的社会形象,就是“处于支配地位的人或事”。相对一般民众而言,天就是统治者、王公贵族、官员(古时候的“天子”,“青天在上”,“青天大老爷”);相对家庭而言,天就是家长(“难道你想翻天?!”);相对女人而言,天就是男人(“没了他,天都塌了”);就事而言,天就是最重要、最大的事情(“那是天大的事情”)。可见,天的社会形象,大家耳熟能详。
地。地,就是逆来顺受、从不反抗、无怨无悔的化身,因此,地在周文王眼中,就是“处于从属地位的人”。相对(各级)最高统治者而言,就是其副手(臣);就社会而言,就是普通民众;于男人而言,就是女人,等等。但应注意,除了类似“心地善良”的用法外,我们很少用地表征社会现象,所以,涉及到地的卦象,要仔细分析。
水。水是最为基本的生活必需品,在社会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实际上,我们也常常用水来表征某些社会现象,如心如止水、水乳交融、水泄不通、水深火热、水落石出、水到渠成、水性杨花、水蛇腰、水汪汪、水灵、水分、水准、流水账等等。可见,水的社会现象十分丰富。在《周易》中,周文王更看重水的“物质属性”,而未赋予其太多的社会形象。但老先生已经清楚地知道水可以是云,是镜子,是河流,是水潭。
火。火和水一样,也具有重要的“物质属性”,但其对生活的必要性、重要性,远不能与水相比(有研究表明,生命的最初进化历程,是在水中完成的,所以,生物离不开水;而人类学会用火的时间,如果用地质年代为标准来衡量,则是“最近”的事情)。因此《周易》中,赋予火的形象,既有物质属性的,如光明(的东西),因火焚烧而消亡(的事物),也有社会性的形象,如聪明才智,目露贪婪之光,渴望性爱的男子(烈火干柴),等等。现在,火的社会形象丰富多彩,如火并、红火、火坑、火热、火速、火候、火爆、火辣辣、火上浇油、火急火燎、火眼金睛等等。
风。风,飘忽不定,说来就来,说走就走,抓不牢、留不住,就像靠不住的男人。《周易》中,风既有我们能够感知的温柔、凛冽、昏天黑地等自然属性,又像飘忽不定的男性伴侣(这可能是当时社会的写照),靠不住、或指望不上的(男)人,等等。风在现代语言中的社会形象,更是俯拾皆是,如风气、风头、风尘、风光、风声、风范、风采、风度、风流、风情、风雅、风韵、风凉话、风刀霜剑、风口浪尖、风云变幻、风驰电掣、风风火火、风声鹤唳、风花雪月、风流倜傥、风雨飘摇、风调雨顺等等。
我没有考察过“风流”一词的源流及其确切含义,在陕西关中方言中,“风流”一词含有“大众情人”、“周旋于异性之间”的意思。
雷。雷对自然知识缺乏的古人而言,是一种捉摸不透的、令人畏惧的现象。其物质属性,主要是令人畏惧的“雷声”,也让人联想起喉咙里发出的声音(如鼾声如雷);而其社会形象,让人联想起那些容易暴怒的人,家庭中动不动就发脾气的男人,性爱中那些急不可耐的男人,等等。这,大概就是文王心目中雷的形象。现在,雷的社会形象,也不是很多,所以,对涉及雷的卦象,也应多加注意。
山。山与人们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其物质属性方面,既可以是高山,也可以是大丘。其社会形象,可以是像山一样伟岸高大、令人敬仰敬畏的人(高山仰止,“泰山”(老丈人));是令人感到有依靠的人(靠山);是巨大才财富;还可以让人联想到“遮蔽得严严实实”的隐藏行为。出人意料的是,文王老先生还想到了稳定的性伴侣,甚至硕大的男性性器官。
泽。泽作为自然界沼泽、湖泊的代表,在其“储水之地”的物质属性之外,文王联想到了“女阴”,或渴望性爱的女性。
根据《周易》古经的文字,“先天八卦”在《周易》中的形象,大体可归纳如下表。
表1-3-2-1 先天八卦在《周易》中的形象
先天八卦 《周易》中的形象
自然现象 应用的卦名 人类社会现象 应用的卦名 人体现象 应用的卦名
天 天 姤,同人,遯,履,讼,无妄,小畜,大有,大畜,需,大壮 处于支配地位的人 乾 —— ——
男人 泰,否
最重要的事情 夬
风 风 小畜,巽,家人,渐,涣,观,姤,鼎,蛊,井,恒,升 如风一样很快消散的事情 中孚,益, —— ——
象风一样虚无的事情 大过,
火 火 大有,鼎,旅,晋,同人,家人,贲 象火焰一样消逝的事物 离 渴望性爱的男人 睽,未济,革,既济,丰
光明的东西 明夷(将“火”视为聪明智慧可能更确切) 目露贪婪之光 噬嗑
山 山 大畜,蛊,贲,蒙,遯,渐,旅,蹇 象山一样高大、威严的人、事物 谦,小过 (硕大的)男性器官 咸,损,颐
黄土柱丘 剥 象山一样遮蔽其它东西 艮
泽 沼泽湖泊 兑,困,萃,履,中孚,节,临 —— —— (有欲望的)女性器官 夬,大过,革,咸,随,睽,损,归妹
水 水 井,既济,蹇,蒙,解 水灾,祸患 讼 —— ——
云 需,屯
河流 节,涣,未济,
小水潭 坎,困 消散匿藏的东西 师
镜子 比
雷 雷 大壮,恒,解,豫,无妄,屯 发怒,发脾气 小过,震,复 男人对性爱的渴望 丰,归妹,益,随,
喉咙发出低沉的声音 噬嗑,颐
地 地 升,明夷,谦,临,师,复,观,晋,剥,萃,比,豫 处于辅佐、从属地位的人 坤 —— ——
女人 否,泰
上表中的归纳未经仔细斟酌,错谬难免,仅供参考、批评。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三节 《周易》“64卦”的社会形象
《周易》64卦的卦象,所关联的社会生活形象,与上一节八单卦的社会形象类似。试举“上天下风”为例分析如下:
由上节表中可以看到,八单卦中的“天卦”,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天”,也可以表示“处于支配地位的人”、“男人”或“最重要的事情”;而八单卦中的“风卦”,可以理解为自然界中的“风”,也可以表示“像风一样飘忽不定的人”、“易于消散或虚无的人或事”。
于是,“上天下风”的卦象,可以联想到的社会生活形象可以包括(但不限于):
A、 因气象原因“天”下狂“风”大作,导致鸡犬不宁,人人唯恐避之不及;
B、 “处于支配地位的人”搅起漫天大“风”,令人人自危;
C、 “最重要的事情”像“风”一样迅速扩散;
D、 “天”底下都是“像风一样飘忽不定的人”;
E、 “天”下都是“易于消散或虚无的人或事”;

当然,每个人都可以对“上天下风”这一卦象,所象征的社会生活形象,提出自己的独到见解。
对于上述D、E两种情况,显然不是一种合理的社会状况,可以不予考虑。
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对C中“最重要的事情”,全社会能否达成共识呢?如果能够,哪又是什么事情呢?可能有人会讲,当时的社会是奴隶社会,奴隶主的命令就是最重要的事情。但《周易》文字给我们展现的当时的社会,完全是一副安宁、祥和、融洽的社会,丝毫没有奴隶社会的影子,因此,统治者的意志并非是全社会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全社会能够达成共识的最重要事情,就是每个人的个人事务,例如人人衣食无忧,开开心心过日子。但“人人都过好日子”这种事情会像风一样迅速扩散,实在难以想象。所以,C也可不予考虑。
A、B两种情况中,都有“鸡犬不宁,人人自危,唯恐避之不及”的社会后果,那么什么事情会导致这样的后果呢?当然,当时大的社会动乱,大规模的战争等,都可能导致这样的后果。但这些情况发生的几率很小,特别是在“凤鸣岐山”的祥和之世,更是没有普遍的社会意义。
那么,什么事情会导致“天下狂风大作,鸡犬不宁,人人唯恐避之不及”呢?如果,一方面把“天”的范围缩小到一个家庭、一条街道(农村街道)、一个小村庄,另一方面,您恰巧有农村生活的经验,那么,您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泼妇骂街”的景象:疯了一般的妇人,站在街道上,为了鸡毛蒜皮的小事,声嘶力竭地叫骂着某人,边哭边骂,任是谁人劝说全都不听,甚至连劝说的人一起骂;于是,大人们一个个都躲得远远的,连哭闹的小孩也偃旗息鼓,鸡鸭猪牛们也瞪着迷茫的眼睛默不作声。
其实现代社会,这样的事情,也是屡见不鲜,可谓是中国社会虽不普遍、却绝非偶然的生活常事。如有的女人,在外面稍微受到一些委屈或不公正待遇,回到家里就大哭大闹、摔碟子砸碗,老公劝两句,就把一肚子火气全撒在老公身上,连哭带骂地数落他没出息,看着老婆被人欺负却不敢放个屁,吓得小孩躲在一边,浑身发抖。
于是乎,面对着“上天下风”的卦象,文王老爷爷的脑海里,浮现的正是这样一幅“泼妇骂街”的景象。因而在《周易》中,“上天下风”这一卦象,就与“泼妇骂街”这一社会现象,建立了关联,而“姤”卦正是讲如何对待“泼妇”的事情。
哈哈,这样的分析很有趣吧?事实上,文王老爷爷还真是按照类似的思路,将每一卦的卦象与一种社会生活现象联系起来,并作出精辟的论断,从而指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在揣摩文王老爷爷心目中,每一卦象对应着什么样的社会生活现象时,让我吃尽了苦头,也充满了无尽的快乐。每当屁股、腰背传来阵阵疼痛令我坐立不宁时,每当香烟的烟雾呛得我眼红喉痒、浑身难受时,都会想到放弃。但当鸡鸣三遍、月将西沉,忽然领悟了文王老爷爷某一个绝妙的想法时,不禁击掌叫绝,或者傻笑不已。此时此刻,仿佛看见文王老爷爷就坐在我的对面,也在陪着我傻笑。为了这样的会心一笑,什么样的辛苦都是“浮云”,什么样的付出都是值得的。但愿您也能够分享文王老爷爷的智慧和那种顿悟后的无尽快乐!噢,扯远了。
如果把64卦的卦象,在文王老爷爷的心目中如何与社会现象相联系,进行全面分析,那需要太多的篇幅,恕不一一分析。
在第二部分中,将以下表(夬卦)的形式,给出主要线索,希望专家学者自行分析。


渴望性爱的女子 女子把性爱看作是比天还大的事情。
天一样大的事情
图1-3-3-1 “夬”卦卦象揭示的主题

在第三部分各卦补白中,对此也给出了粗线条的说明,相信读者能够理解文王老爷爷的思路。
在第五节中,将以表格的形式对64卦的形象、主题进行汇总。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四节 “卦名”的作用
上节已经看到,如果理解了文王老爷爷如何将卦象与社会现象联系起来,各卦的主题形象就呼之欲出了。但卦象与社会现象之间的逻辑联系,在很多卦中,是非常隐晦的,尤其是现在,我们对当时的社会生活状况几乎没有什么概念,要建立这种逻辑关联十分困难。好在,文王老爷爷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当然是为他自己日后复原《周易》的原貌做准备),给每一卦都起了一个卦名,这个卦名基本上就指出了、或限定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形象。换句话说就是,《周易》中已经给出了“从 卦象 到 社会生活现象”这一逻辑链条的两个端头,而略去了所有中间环节。
按理讲,如果我们能够清晰地了解卦名所指的社会生活现象,就能够确切地知道各卦论述的主题。但遗憾的是,第一,各卦的卦名太过简略、也太过抽象(可能是周文王刻意掩盖真实意图的有意行为),后世人们难以理解卦名所指的社会生活现象;第二,当时的文字还处于快速演进过程之中,文字含义的地域化差异显然不可避免,现在传世的、据说由孔子编订的《易经》中,包含对文字理解的歧义,亦在情理之中,因此,由于不确切的字义,导致不清楚卦名的社会生活含义,也在所难免;第三,周初至春秋时期,文字在社会上传播知识的功能,应该十分有限,因此,《周易》的文字对于其编订者(据说为孔子)而言,已经是十分古老的文字,难以了解其确切含义;第四,后世在研究《周易》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但却颇受欢迎,以致以讹传讹,甚至进入了现今最权威的字典,令当今的人们在研究《周易》时误入歧途。正是由于上述原因,卦名所代表的当时社会生活现象,已经不为今人所知,人们只能瞎子摸象般去猜测。
由于卦名代表的当时的社会生活现象,已经不为后人所知,所以,“从 卦象 到 社会生活现象”这一逻辑链条,对后世来讲,只剩了卦象这一端,因此,大家都搞不清楚各卦的主题了。
也可能我儿时经历的社会生活现象,与《周易》成书时文王老爷爷的生活景象,有相似之处;儿时聆听的语言,还带有古时的印记,所以,我对卦名代表的社会生活场景,有某种隐隐约约的感悟。这种感悟,有些来自于“字典”的古意解读,有些来自于小时候的经历。有些卦中,后者的成分更多一些。
我认为,大多数卦名表征的社会生活现象,并不受制于地域性生活阅历,人们都应能够理解。希望读者“从 卦象 到 卦名代表的社会生活现象”这一逻辑链条入手,理解各卦主题。
上一节已经论述了“姤”、“夬”(均不是现今字典中的含义),再举一例“兑”。
“兑”的字典(《古今汉语词典》)释义是:
(1)喜悦;(2)通达;(3)孔穴;(4)八卦之一;(5)以货币或其它替代物进行等价交换;(6)掺合;(7)通“锐”。
上述释义中,有没有、或哪一个,是《周易》中“上泽下泽”这一卦象关联的社会生活形象?
我们可以想象同一条溪流上,相距很近的两个湖泊(泽)。根据水流方向(流向),必定一个处于上游、一个处于下游,因此就构成了“上泽下泽”这一卦象的现实事例(具象)。如果两个湖泊的水面,基本处于同样的高度(高程),下游湖泊水位下降时,上游湖泊就会通过河道向其注水,反之亦然(但反向流动在自然界极少出现)。事实上,长江中下游一些大型湖泊的水位涨落,或多或少就有“兑”的含义。
这种类似于“借”的情况,在农耕社会的家庭之间,会经常出现。例如:我家的米面缸里空了,向别人家“借”一些米面,等到我家有时,再还回去。这种社会生活现象,就是“兑”的所指。
但应注意的是,“借”的行为,是指“原物返还”,而“兑”是指“不可能原物返还,但应同质同量返还”的行为。例如,可以到别人家“兑”一些米面、油盐、柴火等,“借”一个碗盆、一个工具、一件衣服等,因此,“借”一些米面的说法是不精准的,“兑”一个工具是不恰当的。
因此,不难看出,字典对“兑”的上述释义中,与《周易》中“兑”的本意最接近的,是(5),但不确切。《周易》中的“兑”,是指民众之间的“相互周济、相互帮衬”。现在人们在婚丧嫁娶时的“礼尚往来”,应该含有古时“兑”的意味。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说明:上文中图片粘贴不上,表格全乱了,抱歉。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三章第五节全是表格,贴不上去,只好不贴了。
楼主:礼赞周易  时间:2021-02-27 12:43:25
第一部分 理解《周易》的关键问题

第四章 结构形式——整体卦文的结构布局

内容提要:本章讨论各卦的结构形式,这是理解《周易》的第二个关键问题。首先探讨各卦的基本结构;其次讨论卦爻辞的作用及“爻位”的指代功能;最后简述如何灵活运用爻辞。

第一节 各卦的基本结构
现在我们看到的《周易》,包括“卦象”、“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五部分。最近看到有学者指出,在周文王的《易》中,是没有明确的“卦象”的,其“卦象”是由“爻位”、“爻名”暗含的,对此表示赞同。我认为,这正是周文王刻意隐藏《周易》真实意图的一种伪装手段。
因此,在原始的《周易》中,只有“卦名”、“卦辞”、“爻名”、“爻辞”等四部分。但每一卦的实际结构,是比较复杂的,其主要结构如下表所示。

楼主:礼赞周易

字数:35444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3-28 22:46:00

更新时间:2021-02-27 12:43:25

评论数:5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