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舞文弄墨 >  四川方言纪实小说:成都平民的《两代沧桑》连载

四川方言纪实小说:成都平民的《两代沧桑》连载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第二章 共创家业 ( 20 )

(寻求出版)

潘掌柜继续摆:“不一样哦。他们走小道、过小巷,进鸡毛店儿,点燃香蜡,烧钱纸,莫得哪个敢靠近他们,要整三四天才吆得拢丧家。”
周老幺还是说:“差不多的。”
潘掌柜说:“差得多哦。”他继续往下摆:
“死人屋头准备好寿衣棺材,等吆死人的一到,立刻进棺材屋。又不准任何人看倒,更不准人插手。说是没得巫术,也不是术士的人接近了,会惊尸。
“他们很快将寿衣、寿帽、寿鞋穿起,将死人放入棺材。一切安排妥当,半夜三更才喊亲人过目盖棺。过目时,更不准亲人触动,否则惊尸更严重。
“整个吆死人的过程就完了。亲人过目,伤心惨凄,摧人肺腑,嚎啕大哭,泣不成声。术士还安慰丧家:“不要过份悲伤,死者刚经过长途跋涉,急需安息。”
丧家悲痛之余,咋会谙得倒,中间有诈呢?
周老幺这下不再争辩了,听潘掌柜揭秘:
“其实,全部秘密就在夹背中,装得满满的香蜡钱纸是包的死人。这是障眼法,夹背儿中间装的是死尸,而且只是死人的头和四肢,身身儿等人一走,另外的术士就拿出,丢毬在野外了。”
咋个会走呢?潘掌柜停了一下,又接倒说:“那是格外一个术士装扮的死人,手倒拐、瞌膝头儿都捆了篾块块儿的。
“这头死人的身身儿是死人当时穿的衣裳,塞钱纸扎的;扮死人的术士,趁半夜丧家人都困倦了,啥时有机会溜脱,牵死人的术士马上喊亲人过目盖棺。目的是图个撇脱、省力、挣黑钱。”
周老幺听完怕倒不怕,只见骂:“狗日的,太损阴德了,吆死的人简直是畜生。”

第二天,潘掌柜在安仁镇进了些:麦冬、天冬、川朴、枸杞、苡仁、半夏……如同出来一样把车子装得满满的。还挂了几篓有名的唐场红豆腐。说这是以前刘湘、刘文辉这阵,以及大邑籍师长、团长宴请宾客、馈赠亲友的佳品。其实,周老幺早在队伍头,就在刘四娘的幺店子长行吃。那是刘家屋头送给春妹子,春妹子又带给刘四娘的。
从安仁可以直接到崇庆州,而且少跑几里路。路过刘文彩的庄园时,潘掌柜还对我周老幺说:
“侯门深似海,一掷动千金。你看大门好高好厚。大门后头为长方形的天井,左手边过厅之后是中式客厅,警卫室机枪、步枪、冲锋枪和手枪。穿过回廊,是女客室、绣花室、书房、佛堂……说的占地都有二三百亩。你再回头看一下,四周二丈高的封火墙,院内二十七个天井,有一百八十间房屋……”
走了不远潘掌柜又指起给周老幺说:“周哥子,你看这边,文彩中学,高中二十个班,初中六个班。”
的确,春妹子以前给周老幺摆过。周老幺以为是在说大话,这盘只是路过,都晓得是真的了。
潘掌柜还问:“周哥子,你晓不晓得刘文彩是哪个?”
“刘 、刘文辉、刘自乾、刘自公、多宝道人、刘幺爸儿的五哥。”周老幺一口气说了一串。(寻求出版)(注:《两代沧桑》的著作权注册登记号:21-2008-A-(3465)-0520 ) (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舟戈 回复日期:2009-06-15 21:37:06

作者:秋思混沌 回复日期:2009-06-15 20:19:32

向蓉城文友辞行(有感闲侃)

又一次别蓉城前,特向舟戈、无心、樱樱等川籍文友辞行。
秋思半年来两次来天府之国,均因时间仓促而未能与文友们谋面畅侃,甚是遗憾!
好在来日方长;待秋思彻底脱身生意江湖,挣脱“铜臭”锁链,再重游神州山水,拜八方友……
噢,突然想起07年我曾在渭水边承诺:
给《渭水》写过长而好的评论文字者,我将选文答谢。现经我个人在并不多的长评论文字中比较,答谢对象为红警文友,答谢时间在《渭水》第一卷《混沌》上传完之后。我重提此旧话,一是兑现承诺,二是声明:
我自己“神经兮兮”的这种玩法还要坚持到底!待《渭水》以后各卷上传时,将有我认可的国内专业评论家实名参加,玩法会逐步升级。
呵呵,我来舞文玩,就是想以文会友,就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自己想做的事!
我码字早已不带任何经济目的,恰恰相反,我还忒乐意在这种精神产品上花掉一点钱。而我能问心无愧的是:
在这个人欲横流的无序社会中,我的每一分钱,都是我劳心劳力、严守规则挣来的。与此同时我的生活很节俭,甚至很“老土”;我这会在这网吧,抽的是2元5角1包的“五牛”牌烟(四川产),吃的是一位劳动妇女在网吧喊卖的凉粉和豆花(共6元,很好吃)。
哈哈,舟戈兄弟,我下次来成都时,先请你吃便宜、可口的成都小吃,喝3元1瓶的冰冻啤酒,然后在府南河边喝茶侃大山……
哎呀,时间不早了,今天就侃到此,拜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从内心佩服你秋哥!!从我上天涯两三天就发现你了,我只是不想多说,请你谅解。有机会你再到成都,我们打点儿素堆,用官腔说,也就是我请你吃饭喝酒喝茶,我们随便摆龙门阵……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发不起帖!!!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我六点半就开机了,一直发不起帖,先后找蜘蛛、刘少言,这阵对了。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田凤子 回复日期:2009-06-16 17:58:15

土灶打起,火燃得笑;房有亮瓦,里外亮绍;夜有油灯,一盏照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这个“笑”,又咂出新味来了。手拿着书,眼前浮现一个笑脸,是裂开嘴的大笑?抿着嘴的笑?是憨笑?是傻笑?想了半天,应该是憨笑--周老幺式的笑吧?他在憧憬着未来呢!
拟人化的手法,一个字,让我想了一个下午!这就是,语言的魔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欣赏凤子丰富的想象,感谢你的精彩点评!!

我构思这三句,只想突出周老幺春妹子两口子租的这间房子三个方面:
土灶打起,火燃得笑——说明周老幺打的土灶打得相当好,不然烧起火,不会燃得笑,当然这个笑也寓意了你说的未来;
房有亮瓦,里外亮绍——一间小房子隔成里外两间,有亮瓦,哪怕是一匹,里外都亮绍,要是是三匹就更亮了;
夜有油灯,一盏照通——“家有千金,不点双灯”我删了,油灯是青油灯,一盏照通,也说明房子小。
就这样子,周老幺春妹子,都满意得很了,尤其是周老幺,那段文中有描述。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各位朋友早晨好!

支持大家开始了!!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上接第二章…… ( 20 )

( 寻求出版式)

潘掌柜听了有点惊诧:“你咋晓呢?”
“上成都十多年,未必莫得人摆嗦?”周老幺回了一句,并没有暴露屋里人(妻),曾经常来此地。却反问潘掌柜:“你又咋晓得,刘公馆里头那闷多事情呢,未必你攀墙壁(潘强毕)进去过?”
潘掌柜也笑了:“我再是攀墙壁,也攀不上那闷高的封火墙嘛。我有一个隔房哥哥在刘湘队伍头,不晓得啥子时候进去过。”
周老幺跑大邑、安仁,路不好走,还是两天打来回。脚力钱比跑灌县多两个大洋。分手时,潘掌柜还感激地提一篓唐场红豆腐给周老幺。不过,周老幺早在潘掌柜联系货时,先买了两包唐场的五香豆腐干儿,既给水生吃,自己又下酒。
周老幺一回屋,咋个看倒林三妈来了呢?


林三妈爱好,穿得干干净净,脑壳上缠的白帕子白生生的,脸上几颗白麻子,不多余显眼。小时候遭了天花,包小脚时,再痛也忍得住。人麻,脚秀气,也可以作点弥补。
她坐滑竿儿到成都,先到南巷子,殷大孃带她过来的。
兄嫂妯娌相见都欢喜。周老幺都有十多年没见过他的三嫂了。
林三妈也听倒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乡下都有从前线回来的人,就是不见男人周作源回来。她心头还放不下,只以为上成都,找春妹子想办法打听一下。
春妹子也给她摆了前段时间过兵的事情,利边还摆了周老幺啷个淘神费力,东打听西打听的经过。甚至,还把原来看倒无名英雄的事情也摆了。周老幺也向林三妈摆了,他三哥周作源队伍头的将军李家钰阵亡的事迹,还谈了队伍伤亡惨重的情况。
不过,周老幺还是报着一线希望在安慰林三妈。林三妈硬是也不死心,还只巴望男人中途开了小差。因为政府没有向军人家属递送过阵亡通知书,更见没有在各州县公布过阵亡名单。人们总是不愿朝不吉利的方面去想,包括林三妈和周老幺。
林三妈后来说:“本来早就想来的,乡坝头屙丘痢整得到处死人,周二娃的妈就遭了。哪个管嘛,几天就死了。为周二娃的妈死,大哥、大嫂、我,都去了他屋头,以后都不敢出门。”
周老幺晓得他二嫂又死了,麻二娃就惨了。
林三妈忌讳说“麻”字,从不喊麻二娃,净喊周二娃,也喊周才方。
林三妈在北巷子,周老幺春妹子连花椒麻不麻都不说,尤其春妹子最注意这些细小的事情。(寻求出版)(注:《两代沧桑》的著作权注册登记号:21-2008-A-(3465)-0520 ) (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林三妈后来说:“本来早就想来的,乡坝头屙丘痢整得到处死人,周二娃的妈就遭了。哪个管嘛,几天就死了。为周二娃的妈死,大哥、大嫂、我,都去了他屋头,以后都不敢出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屙丘痢:霍乱的俗称,前面的段落作过叙述,也在文中作过解释。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林三妈爱好,穿得干干净净,脑壳上缠的白帕子白生生的,脸上几颗白麻子,不多余显眼。小时候遭了天花,包小脚时,再痛也忍得住。人麻,脚秀气,也可以作点弥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林三妈爱好:我想说明一下,四川人形容哪个女人爱整着、爱收拾,也爱简单打扮自己,做啥子又讲究……就说她爱好(hao),或者说:“别个,那个林三嫂,多爱好的。”我怕哪个理解成:林三嫂爱好(读四声),穿得干干净净……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诗风淇雨 回复日期:2009-06-17 22:45:17

周老幺晓得他二嫂又死了,麻二娃就惨了。
林三妈忌讳说“麻”字,从不喊麻二娃,净喊周二娃,也喊周才方。
林三妈在北巷子,周老幺春妹子连花椒麻不麻都不说,尤其春妹子最注意这些细小的事情。
——————————————
麻子忌讳说“麻”字,呵呵,有趣!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眼,舟舟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看似随意,实则饱含了作者艰辛的探求和思考。经得起推敲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诗风的精彩点评!!

俗话说,矮子面前不揭短。早先,这是稍有涵养的人都是懂得起的,要是哪个是个驼背,决不会当面说驼或背,连躬都不得说;要是哪个是边花儿(独眼),也不得当面说边或独,以及花;要是哪个是拜拜(左边有足旁,跛子)儿,那也不得说……

摆个小龙门阵《我不我?》:
早先有个麻子在卖花椒,有一天,恰恰来买花椒的人也是麻子。这个生意还咋个做呢,要问麻不麻才买得嘛?
买花椒的人,站倒铺子门口左右为难了好一阵,最后他走上去,问:“喂!你这个花椒,我不我?”
“哎呀!我这个花椒,比你我还要我!”卖花椒的人更会说话。
这下子,生意一下就做成了。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田凤子 回复日期:2009-06-18 10:27:10

当啷一声,撒开茶船子,放好茶碗。手挽锃亮的铜壶,扬臂运腕高擎齐眉。一个“雪花儿盖顶”,鲜开水如一股童子尿,“飞流直下”滴水不漏,垒尖尖满碗一个帽儿坨。然后,茶倌儿的幺指拇儿一勾,来个“海底捞月”,茶盖从碗底叮当一声,盖倒茶碗口。一碗茉莉花茶香气四溢,盖碗茶就摆在你面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段文字,脑子里立刻出现了《清明上河图》,简直就是一幅画!一幅市井俚俗间的茶艺表演图。
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表演,一连串的动作,一系列的套路(“雪花儿盖顶”“飞流直下”“海底捞月”),又让人联想到金庸笔下的武打竞技场面。
有声、有景,有静、有动,最后嘎然而止,一碗茉莉花盖碗茶摆在你面前。茶香气四溢,文字也是色香味俱全了。
看到这段描写,凤子也想到趟成都了,品一碗茶,不知这样的场面,还能不能看到。即便此时,也已陶醉,香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凤子的精彩点评!愈有联想,获得的感爱就愈多,产生共鸣就愈强。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诗风淇雨 回复日期:2009-06-17 22:45:17

周老幺晓得他二嫂又死了,麻二娃就惨了。
林三妈忌讳说“麻”字,从不喊麻二娃,净喊周二娃,也喊周才方。
林三妈在北巷子,周老幺春妹子连花椒麻不麻都不说,尤其春妹子最注意这些细小的事情。
——————————————
麻子忌讳说“麻”字,呵呵,有趣!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字眼,舟舟都经过了反复的推敲,看似随意,实则饱含了作者艰辛的探求和思考。经得起推敲的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诗风的精彩点评!!

俗话说,矮子面前不揭短。早先,这是稍有涵养的人都是懂得起的,要是哪个是个驼背,决不会当面说驼或背,连躬都不得说;要是哪个是边花儿(独眼),也不得当面说边或独,以及花;要是哪个是拜拜(左边有足旁,跛子)儿,那也不得说……

摆个小龙门阵《我不我?》:
早先有个麻子在卖花椒,有一天,恰恰来买花椒的人也是麻子。这个生意还咋个做呢,要问麻不麻才买得嘛?
买花椒的人,站倒铺子门口左右为难了好一阵,最后他走上去,问:“喂!你这个花椒,我不我?”
“哎呀!我这个花椒,比你我还要我!”卖花椒的人手拍心坎儿,更会说话。
这下子,生意一下就做成了。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田凤子 回复日期:2009-06-18 10:27:10

当啷一声,撒开茶船子,放好茶碗。手挽锃亮的铜壶,扬臂运腕高擎齐眉。一个“雪花儿盖顶”,鲜开水如一股童子尿,“飞流直下”滴水不漏,垒尖尖满碗一个帽儿坨。然后,茶倌儿的幺指拇儿一勾,来个“海底捞月”,茶盖从碗底叮当一声,盖倒茶碗口。一碗茉莉花茶香气四溢,盖碗茶就摆在你面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到这段文字,脑子里立刻出现了《清明上河图》,简直就是一幅画!一幅市井俚俗间的茶艺表演图。
娴熟的技艺,精湛的表演,一连串的动作,一系列的套路(“雪花儿盖顶”“飞流直下”“海底捞月”),又让人联想到金庸笔下的武打竞技场面。
有声、有景,有静、有动,最后嘎然而止,一碗茉莉花盖碗茶摆在你面前。茶香气四溢,文字也是色香味俱全了。
看到这段描写,凤子也想到趟成都了,品一碗茶,不知这样的场面,还能不能看到。即便此时,也已陶醉,香倒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凤子的精彩点评!愈有联想,获得的感爱就愈多,产生共鸣就愈强。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支持大家开始了!

各位朋友早晨好!!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上接第二章……20,将这一段粘过来,以求下一段的完整)

林三妈也听倒说日本鬼子投降了,乡下都有从前线回来的人,就是不见男人周作源回来。她心头还放不下,只以为上成都,找春妹子想办法打听一下。
春妹子也给她摆了前段时间过兵的事情,利边还摆了周老幺啷个淘神费力,东打听西打听的经过。甚至,还把原来看倒无名英雄的事情也摆了。周老幺也向林三妈摆了,他三哥周作源队伍头的将军李家钰阵亡的事迹,还谈了队伍伤亡惨重的情况。
不过,周老幺还是报着一线希望在安慰林三妈。林三妈硬是也不死心,还只巴望男人中途开了小差。因为政府没有向军人家属递送过阵亡通知书,更见没有在各州县公布过阵亡名单。人们总是不愿朝不吉利的方面去想,包括林三妈和周老幺。
林三妈后来说:“本来早就想来的,乡坝头屙丘痢整得到处死人,周二娃的妈就遭了。哪个管嘛,几天就死了。为周二娃的妈死,大哥、大嫂、我,都去了他屋头,以后都不敢出门。”
周老幺晓得他二嫂又死了,麻二娃就惨了。
林三妈忌讳说“麻”字,从不喊麻二娃,净喊周二娃,也喊周才方。
林三妈在北巷子,周老幺春妹子连花椒麻不麻都不说,尤其春妹子最注意这些细小的事情。(寻求出版)(注:《两代沧桑》的著作权注册登记号:21-2008-A-(3465)-0520 ) (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上接第二章……20 )

(寻求出版)

周老幺春妹子对林三妈相当好,水生上上下下也跟倒干妈。林三妈在成都,简直觉得过的日子,是从来没有过过的日子,白米干饭,有肉有菜,三顿颈饱。周老幺有时还拉她和春妹子在街上游逛,还拉去看了无名英雄。之后,春妹子又饶有兴趣给林三妈摆“无名英雄吃汤圆儿”之类的故事:
俗话说,早糕糕儿,鬼汤圆儿。自无名英雄立起后,乡下来的张老头儿就在铜像底下摆汤圆儿摊子,长行通夜不收。
有一天,夜黑风高,担子上的亮油壶子遭风刮熄了。街上行人少,张老头儿点了几次灯,点不燃就没有再点了。
一直不开张,张老头儿正在叹息。突然,条凳儿上坐下一个英气夺人的戎装军人。张老头儿觉得面熟,忙捧上一碗汤圆儿:“老总,请吃元宝。”
三刨两口,军人一碗下肚。“天冷,老总,再来一碗儿,吃了热火。”张老头儿又捧上一碗。
这下子,生意开张了,又来了一个人坐下来吃汤圆儿。
说来也怪,这个吃汤圆儿的人,见军人付了钱起身离去,也没有在意。
忽然,他抬头一望:“张大爷,你看无名英雄不在了。”
张老头儿一看,果然不在了,留下一座基座在哪里。他们看倒将才吃汤圆儿的军人,持枪大跨步于夜幕中……
二人大惊小怪。他们赶紧点燃亮油壶提在手上,揉了揉眼睛,无名英雄又依环原封原样在基座上。
天亮了,引来了倒处的人都来看。
有人说,铜菩萨嘴巴角角还有汤圆儿糊糊,还没恍脱。一时相传,四门的婆婆大娘,专门从多远端起汤圆儿来祭无名英雄。说他是抗日功勋,未必吃碗汤圆儿都吃不成。
又有人说,铜菩萨显灵下来,不是吃汤圆儿,是张老头儿的眼睛花了。无名英雄下来,是在找他腰带上的刀鞘。
而张老头儿鼓起眼睛,亮海誓赌咒硬说,无名英雄就是吃了他的汤圆儿。假使哪个说没吃他的汤圆儿,他就不卖给哪个。
原来,张老头儿在乡下,有一个儿遭抓壮丁儿,抓去抗日去了。不久,有人带口音,说他的儿阵亡了。以后,张老头儿一看倒铜像,就像看倒他的儿。所以,天天起锅第一碗,总要端去祭铜像,也盼无名英雄再来吃他的汤圆儿。
还有这闷一个本子的故事:
前年子,年关将至,苏码头的父女俩进城卖柴。柴卖完了也天黑了,回去,怕棒老二;住店,又舍不得钱。只以为去找十七岁的女儿的满孃,满孃在东门一家公馆帮人。
父女俩找过去找过来,紧倒没有找到那个公馆。天又黑,不幸碰倒两个地痞,动手抢人还调戏女儿。女儿大声喊:“抢人啦,救命啊!”
正在此时,一个威武的军人,手端长枪刺刀直对两个地痞。地痞见了枪,吓得跪在军人面前求饶。父女俩谢了军人,赶快离开。
军人用枪把子一个中一火,两个地痞扑爬跟斗儿跑了。
父女俩又走又走,又冷又饿,不觉来到李老头儿的汤圆儿摊。他们边吃汤圆儿边给李老头儿摆,将才的遭遇和得救的经过。
李老头儿喊父女俩好生看一下,是不是铜菩萨救了他们。他们看了一阵,就像将才的救命恩人。
传说到此,又引起了好一时的轰动。以后,贼娃子、棒老二都不敢在东门城门洞儿一带逞凶作恶了。

林三妈在北巷子耍倒过了年,足有三个月,还是觉得搞不惯伺。周老幺一天又累又忙,也莫得时间拉她这儿转那儿逛,她也不想转。春妹子天天要带二娃管水生,还有忙不完的家务事,洗衣裳、打鞋底、纳袜底、缝衣裳……六七天还要走到包家巷去收一次租子。
林三妈做的针线有点毛糙,春妹子喊她莫做。她觉得在省城吃闲饭,还不如回乡帮大哥大嫂纺线线、喂猪、做家务。关键是,林三妈在城头,长行这儿不对那儿不对爱生病。中医先生说她是水土不服。春妹子留她多耍一向,就对了,她还是要走。
林三妈离开成都前,又去给无名英雄祭了一碗汤圆儿。还特意到北门城门洞儿,看了才立起的男人队伍的军座李家钰骑马铜像。最后再三托周老幺,以后去祭无名英雄时,也记倒多端一碗。
春妹子请林三妈带口信,喊周二娃跟倒上来,还给足了林三妈的盘川和零钱。周老幺用车子把林三妈送倒界牌堡上的滑竿儿上。(寻求出版)(注:《两代沧桑》的著作权注册登记号:21-2008-A-(3465)-0520 ) (待续)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船长:
你太有心了,劳慰你了,硬是不当人家的,多次关怀我!
关于书名,不是你先生才提建议,早在第一部打成样书时,就有文友提出来了,这也使我困惑了好久好久;第二部第三部也打成样书,历时十三年,最后大家也就没有说啥子了。因为这套书,从周老幺春妹子展开,到后来就是两代人的沧桑,总之,主线一直是以父辈和儿女辈在走,涉及到的人物众多,有骨有肉的人物,也就是四棱四线的有个性的人物有几十个,在近百年的历史跨度中,表现的就是这两代人的沧桑。可以说就书名,我想了不少,最后去注册版权时定的是:成都平民的两代沧桑,只是“成都平的”字小些,发上天涯,限制标题字数,于是就只用了《两代沧桑》。要是三部取三个书名,可能很适用,但我又怕影响整体性。
这儿,我抖不太清楚,上天涯又是鲜兔儿(新手)一根,多亏你在侧边好心扎起,这也是四川人爱看闹热的一个特点。再次谢谢船长!!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AA6677 回复日期:2009-06-20 15:46:14
找当地作协帮助出版,如何?现在指望出版社拿钱帮你,有点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A6677:你咋个又冒出来了呢?好久不见了,让我惊喜!这一向找你的帖才是难哦。你说的方法,好容易哦?作协是官办的……我没敢去找,我找过……都是哼哼哈哈的,以后就石沉大海,泡儿都不冒了。我还是顺其自然,谢谢各位朋友的帮忙!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周老幺春妹子对林三妈相当好,水生上上下下也跟倒干妈。林三妈在成都,简直觉得过的日子,是从来没有过过的日子,白米干饭,有肉有菜,三顿颈饱。周老幺有时还拉她和春妹子在街上游逛,还拉去看了无名英雄。之后,春妹子又饶有兴趣给林三妈摆“无名英雄吃汤圆儿”之类的故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米干饭,有肉有菜,三顿颈饱”,好好的生活,乡坝头吃红苕干饭、红苕稀饭,少有吃菜,好多还只吃两顿。这儿吃的是这些还颈饱:就是随便吃,吃得肚子都要装不下了,饱到啥子层度,吃的饮食都到颈项了,饱到这种层度?饿过饭的人,就最想有一顿颈饱的饭。这是四川方言的一种夸张。




楼主:舟戈  时间:2021-03-28 20:04:04


作者:田凤子 回复日期:2009-06-20 23:36:43

而张老头儿鼓起眼睛,亮海誓赌咒硬说,无名英雄就是吃了他的汤圆儿。假使哪个说没吃他的汤圆儿,他就不卖给哪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名英雄塑像的传说写得极富想像,最有意思的是张老头儿,“鼓起眼睛,亮海誓赌咒硬”。不说瞪,而说“鼓”,一个字,使张老头儿的形象栩栩立在读者眼前。想象着他红脸梗脖与人争执的样子,我都要笑出声了。
“假使哪个说没吃他的汤圆儿,他就不卖给哪个”一句话,又写出了这位老头的性格--一个固执、倔强、有些偏执老头儿,可敬可爱。
张老头像是小说中的过场人物,一般作者往往会一笔带过,而舟戈却一笔让人记住了这个人物。文笔之细腻之老道,让人赞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凤子用心的精彩点评!只有聚精会神的联想才有深入的美感。

鼓字,应该是:“目支”,打不出来。

关于《无名英雄》,我啰嗦两句:
塑这个铜像的来龙去脉,前面小说已叙述得较为详尽了,周老幺当时没有收掌墨师(刘开渠、后来的雕塑大师)的脚力钱,就是因为他把抗日士兵塑成了铜像,在周老幺的心目中,只有菩萨才能塑成铜像,何况他还有一个哥哥在抗日前线,不知战死沙场还幸存。《无名英雄》,代表了川军八年抗战奔赴前线的300多万将士……铜像塑起之后,百姓硬是顶礼膜拜,路人要驻步,大人要喊娃娃去鞠躬,躬尤其是老头老孃儿……周老幺拉街车,就是拉倒天王老子了,都要停一下……之后民间就流传了不少关于《无名英雄》回到人间的故事,我收集的两个小故事只是其中之二。尖尖脚的林三妈专门到省城来,也把《无名英雄》当成她的男人……其中的含义,不是一两句话可以表述完的。
我写关于《无名英雄》,是想还原历史,要是不是“国民党反动派”,要是莫得这么多爱国抗日英雄……
《无名英雄》一直是成都的一些个标志,可惜哦!后来……






楼主:舟戈

字数:991208

帖子分类:舞文弄墨

发表时间:2009-01-31 00:21:00

更新时间:2021-03-28 20:04:04

评论数:4055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