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横绝丝路的王朝——吐蕃兴亡史话(长期坑,不定时填)

横绝丝路的王朝——吐蕃兴亡史话(长期坑,不定时填)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Lunter2009 2011-07-07 23:14:19

这个显然是假的。古时印度种姓制度等级森严,互不通婚,刹帝利是白种的雅利安,属于统治阶级。如果聂赤赞普真的出身于印度刹帝利种姓,那他的相貌也会明显区别于藏胞。可在相关的资料中从没这样的记载。
-----------------------------

假的肯定是假的,不过说到相貌吗,前面已经说了,他的“相貌”确实明显区别于藏胞啊,相关资料记载可不少,呵呵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lunter2009 2011-07-08 05:41:58
那些相貌的描述是神化,并没有资料说明他有高鼻深目,金发碧眼之类的白种人的特征。
-----------------------------

嗯,这个确实不好说,那时留下的所有资料几乎基于神话

比如佛陀的相貌,说他高鼻深目勉强可以,至于金发碧眼嘛。。。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作者:lunter2009 回复日期:2011-07-08 10:43:09  回复

佛陀有些白人特征并不奇怪,因为他的确是刹帝利种.但是这里的佛陀如果是广义的话,也没高鼻深目这个面目特征。武媚娘还被塑成弥勒佛呢。她有高鼻深目这种相貌吗?

===========================================

哦,您刚才不是说资料中的记载吗,怎么又跑到实际中去了,没看懂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薛面首的话,还是慎重些为好吧

谢谢各位关注,不过请还是就事论事讨论,以吐蕃历史为主,否则楼就太歪了,呵呵

再次感谢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lunter2009 2011-07-08 16:24:59

薛和尚的话当然是些阿谀奉承的料。不过鉴于武媚娘给予他的地位,他的能量肯定相当的大。而且他还有计划要造“佛”。所以当时的弥勒佛像以武则天为原形,可信度相当高。

讲吐蕃史不可能不牵涉到印度和佛教方面的内容。至于楼歪不歪,没人有意而为之,就看楼主的本领了。 :)
-----------------------------

呵呵,可惜楼主没这个本事啊,只能写点自己清楚的而已

感谢关注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第一部 天降赞普:吐蕃王朝的崛起》



3、高空作业的赞普们



说起吐蕃王朝历代赞普的名字,是相当令人头疼的一件事。

赤德松赞、赤松德赞、赤德祖赞、赤祖德赞……这些国王的名字,仿佛如“孙行者”、“者行孙”、“行者孙”排列组合般的绕口令,而许多赞普除了这样绕口的总店字号外还开了别名分号,且汉藏文史书的记载差异颇大,比如最著名的松赞干布,在汉文史书中有弃宗弄赞、器宗弄赞、弃苏农赞等多个名字,此外还有弗夜氏、不弗弄赞的称呼,而藏文史书则称他为赞普“赤松赞”或“松赞”,“干布”则是后加的尊号,具体含义后面再说。

另一位比较有名的藏王,最终实现唐蕃和平的赤祖德赞,汉文史书称之为“可黎可足”,而藏文史书多称他为“赤热巴巾”或“热巴巾”,这是一个绰号,具体含义仍留到后面讲。赤祖德赞的兄弟,吐蕃末代赞普、佛教的敌人达玛乌东赞,在汉文史书中被叫做与少林祖师名字类似的“达磨”,在一部名为《蒙古源流》的蒙文史书中则作“达尔玛”,而在西藏,他更多的时候是以“朗达玛”著称,这名字其实是佛教徒对他的诅咒,“朗”意思是“牛”,人们骂他是牛魔王转世。

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中有一份《赞普世系表》,里面记载了从聂赤赞普开始的吐蕃历代赞普的世系人名,到松赞干布之前共有三十二个,尽管史料中没有涉及他们具体的生卒年份,但专家们按每代20-30年推算,认为聂赤赞普大概生活在公元前1至2世纪,相当于中原的西汉王朝时期。

吐蕃赞普的藏语名字翻译过来往往带有一个“赤”字,有时候也写做发上声的“墀”,这是一个尊称,藏语“宝座”或“王座”的意思,这种习俗后来也一直流传下来,比如藏传佛教寺院的寺主一般被称为“赤巴”,即“宝座上的人”。

“赤”这个表尊称的词语应该产生自吐蕃王系的初期,从聂赤赞普开始的最早七代吐蕃王名字中都带“赤”,他们被合称为“天赤七王”,至于他们的具体名字,《红史》、《青史》、《贤者喜宴》、《西藏王统记》、《娘氏教法史》等古代藏文史书说法不一,现代的人们似乎也不必深究这些。

这七位吐蕃先王,据说都是顺着天梯,由天上降临人间的,等到了他们生命的尽头,其灵魂又会同样顺着天梯回到天国继续享福,所以说他们其实都是永生不死的神族。而且天神为了保险,不仅派了护身神灵随时保护这些王,还在每人身后系了根天绳,这样赞普们来回爬天梯的时候既不怕掉下来,遇到危急关头还能让护身神灵快点儿拉自己上去。

但高空作业久了,意外还是发生了。

这里要说的是“天赤七王”中的最后一位,也就是止贡赞普的悲惨遭遇。这个故事在西藏许多古代史书中都有记载,而在一件人们到现代才在敦煌发现的吐蕃历史文书中,此事件描述得尤其绘声绘色:

止贡赞普幼年之时,其父王母后就将来如何给孩子上赞普尊号,请教于老祖母卓夏吉林玛。这位老婆婆大概是个女巫,能够根据征兆判断吉凶,她问道:吉雪扎玛岩是否坍塌?丹玛地方的母牦牛草场是否被火焚烧?达列帕措湖水是否干涸?答道:岩未坍,湖水未涸,草场亦未被烧毁。

但由于老祖母春秋高迈,耳患聋病,错听成岩已经亦坍塌,草场被焚烧,湖水也干涸。于是,对他们说道:这个孩子是个短命鬼,就取名为“止贡“赞普吧——“止”是“刀”的意思,“贡”是“死”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不祥的“死于刀下”。就这样,由于奶奶的耳病错听,小王子就取了这个倒霉的名字,他长大后常常为此心中不悦耿耿于怀。

由于具有天神的血统,止贡赞普的能力超出常人,力大无穷,再加上身后天绳的帮助,白日飞升对他小菜一碟,所以为人相当狂躁骄傲。有一次,他强迫手下大臣们与自己决斗,大臣们都纷纷表示不敢,一个叫洛昂达孜的大臣也在其中。

然而,合着那天洛昂达孜倒霉,怎么解释止贡赞普也不听,非要两人比试一翻。最后,洛昂达孜只好说:“如果大王不听我的,非要决斗的话,则请授予我天神器物中能自行击刺之矛、自行砍斫之剑、自行遮护之盾,若将这些神通武器赐与我,我可敢与王一试决斗。”

骄傲的赞普答应了,将王库中之神通宝物全赐与洛昂达孜。洛昂达孜按期先到娘惹夏波城堡备战。之后。赞普也来到娘惹夏波,君臣在娘惹塔瓦园对垒。

洛昂达孜又要求说:“请您将径直悠远的天绳砍断,将九级天梯朝下放倒,这样比武才能公平。”赞普自持勇力无双,按其请求照准。然后,洛昂达孜将200支利矛系拴在一百头黄牛背上,再驮以灰囊,百头牛相互搏斗,灰袋被剑割开口子后崩裂,洛昂达孜进入灰尘弥漫之中,趁机向赞普猛烈进攻。

止贡赞普这下抓了瞎,一片迷茫中毫无还手之力,赞普的护身神德拉贡杰见情况危及,立即挺身而出。由于天绳已断天梯也爬不了,这位负责的神灵只好奋力将赞普举向天空,但洛昂达孜早有准备,马上从袖筒取出小斧砍了过去,护身神不幸被击中,摔落于雪山缝隙中葬身于斯。

没有神灵的帮助,天绳已断天梯已倒,狂妄的止贡赞普变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普通人,他终于被大臣杀死,其尸骸置于大铜锅中封好,抛进雅鲁藏布江中央顺水而下,流至江尾赛仓地方,终于被一条名叫沃德让莫的龙所吞噬……

止贡赞普的自大不仅害了自己,也害了他的子孙们——由于天绳和天梯都断绝了,后世的赞普们失去了与天界的联系,死后的灵魂再也回不了天国,只能屈尊埋葬于人间。当时的西藏还没有流行天葬,吐蕃国王们像汉族君王们一样修建王陵,西藏山南地区的琼结县,至今还保存着埋葬吐蕃历代先王的藏王墓区。

现代学者研究这个故事后认为,这不只是一个单纯的神话,它很可能是吐蕃创立后王权与神权的斗争的反映,大臣洛昂达孜被认为代表了当时吐蕃强大的苯教势力,最后王权不敌神权,国王被苯教大臣杀死。

据说,在“天赤七王”统治期间,吐蕃就已经确定了以苯波教作为国教的宗教政策。按照一部西藏古代史书《教法要义》的记载,吐蕃的这些早期国王们从苯教大本营象雄(大概在现在的阿里、藏北那曲的部分地区以及克什米尔的部分地方)请来苯教法师向属民传教,并翻译了许多苯教的经典,甚至根据所谓的“净天”字和“大食”字创造了西藏自己的文字,并修建了苯教的城堡和寺院,国师也由苯教巫师担任。

但这部《教法要义》是苯教徒写的史书,后世多出身于佛教僧侣阶层的西藏学者们对其内容的真实性一直存在许多疑问,同样也并不认可其内容的准确性,比如他们认为苯教巫师的文化水平相当低,那些所谓的苯教经典都是后来抄佛经编出来的,当时根本没有产生,而藏文更应该是直到松赞干布时期才创造出来。

现代研究者认为,《教法要义》的内容并非全部虚构,其中一些部分具有相当的史料价值,而苯教势力秉持吐蕃朝政的渊源则是自古就有的,已经成为吐蕃王国创始阶段神权政治不可或缺的部分,但最后苯教巫师们频繁干政,已经到了尾大不掉甚至与国王分庭抗礼的地步,构成了对国王权力的极大挑战,到止贡赞普时已显露出君权与神权之间深刻的危机。

即使是苯教徒写的那部《教法要义》,对这种情况也有所记述:“头上的帽子过大,会累得汗流浃背;美食吃得过多,也会引起反胃;听任别人的虱子爬到自己腿上,最后它会爬上你的头顶”。根据著名藏学家、西藏社科院原副院长何宗英先生的考证,这段话其实是厘赞协等吐蕃大臣对止贡赞普的谏言,劝他做事不可过分,对于苯教徒不要过分妥协,否则苯教徒会凌驾于赞普之上作威作福,以至“到了赞普子孙之时,国政必将被苯教夺去”。

不管怎么说,总之吐蕃最后一位有能力玩高空作业的赞普就这样死了,充斥着神话传说的“天赤七王”阶段到此终结,吐蕃也越来越接近所谓的信史时代。这个刚刚兴起的藏族政权将往何处去,是苯教就此政教合一,还是王族今后卷土重来?

我们后面再继续说吧。


(待续,周末不更新,填坑时间不定)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第一部 天降赞普:吐蕃王朝的崛起》



4、噶朗王族的故事


在现在西藏林芝地区林芝县米瑞区广久乡的雍仲错村,保存着一块吐蕃时期的摩崖石刻,因为石刻所处的地点在古代被称为“第穆”,因此它就被人们称为“第穆石刻”。石刻所在的巨石面向西南方,高2.6米,刻有古藏文二十一列,据考证它立于公元796~815年间,已经有超过一千二百年的历史。

这块石刻记载的其实是一篇古代的盟誓文书,盟约的一方是公元8世纪吐蕃最鼎盛时期的赞普赤德松赞,盟约的另一方则是一个名号为“噶朗”的工布当地土王,石刻的内容显示出立盟双方的关系似乎相当亲密,其中有“工布王族系肇于一王兄”之句,吐蕃赞普甚至承诺“永不令外姓为工布王,只命噶朗王之子孙世袭”。

这位噶朗王究竟是什么来头,竟然能让统治着号称“东抵昂宿星升起处有万座城门的京师长安,南接轸宿升起之地,立碑于恒河之滨,控制世界三分之二的地方”的赤德松赞大王屈尊与其盟誓,且誓文内容如此谄媚甚至可以说肉麻呢?

这要从止贡赞普死后开始说起了。

洛昂达孜杀死止贡赞普后,自然登上了国王宝座。后世研究者认为,他此前应该是隶属于吐蕃的一个小邦之王,在强大的苯教势力的支持下,对力图扩大王权的止贡赞普发动了突然袭击并最终取而代之,因为当时已经有一些迹象表明,在一些大臣的劝说下,止贡赞普打算先将苯教巫师们驱逐到边疆,然后一举消灭,信奉苯教的另一些大臣们于是先发制人,国王反而命丧其手。

止贡赞普的三个儿子(也有史料说是两子)被迫逃亡,跑到了当时被视为蛮荒之地的工布即现在西藏的林芝地区。传说,当时止贡赞普的一个王妃正怀有先王的遗腹子,尽管情景极其相似,但以后发生的,却并非是一个《搜孤救孤》的故事。

篡位者洛昂达孜似乎只满足于夺取赞普的财产和地位,并没打算对先王后裔赶尽杀绝,史料中不但没有他追杀三个王子的记载,而且他对于怀孕的王妃也没有加以杀害,反而让她顺利生下了孩子。只不过,几千年来血腥的政治史告诉我们,对敌人的仁慈所得到的报答通常都是相反,残酷如屠案贾者尚死于非命,不忍如洛昂达孜者更难以幸免。

但当时的洛昂达孜并没有遇到多大麻烦。他在吐蕃的统治进行得相当顺利,属民们对于究竟由谁称王似乎并不感兴趣,史书上也没有留下诸如“国王无道”、“民怨沸腾”、“揭竿而起”之类的记载。而那些苦主——三个年长的吐蕃王子,在工布自立为王繁衍生息,活得应该也相当滋润,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曾试图去挑战杀死自己父亲的新任吐蕃王,去恢复祖先的光荣和家族的权力。

如果事情就这样继续下去,那么吐蕃王的宝座今后将与悉补野家族没什么关系,这个家族最多只能作为工布土王而存在,甚至土王的座位也并不安稳——尽管没人愿意来当时鸟不拉屎的工布找他们的麻烦,但没准吐蕃王某一天突然后悔了,大军压境之下,悉补野家族就只能选择要么继续逃亡,要么硬着头皮与吐蕃对抗,而后一种选择很可能导致巢覆无完卵。

之后的一切变故,都源自传说中那个遗腹的王子。

敦煌保存的吐蕃历史文书记载,这位王子名叫茹拉杰,当他长至靠着大人膝盖能站立时,向母亲问道:“人都有父,我父在何处?人都有王,我王在何处?”母亲答道:“小儿别说大话,我不知道。”

孩子发狠道:“母亲若不告我,我将去死!”无奈之下,母亲只好把事情的全部经过从头至尾说了一遍,包括他的父亲如何被害,尸骸被抛进雅鲁藏布江,他的哥哥们如何逃到工布,等等。

于是,一出吐蕃版的《王子复仇记》从此开始上演。在西藏民间传说中,茹拉杰王子是智慧的化身,人类社会萌芽期的许多发明创造,诸如开垦土地、草滩为田地,引溪水灌溉,发明了牛轭以犁地耦耕,在河上建造桥梁,冶炼矿石为金、银、铜、铁,熬皮做胶,烧木为炭,驯化了牦牛,等等,据说都是这位王子的功劳,因此他渐渐在民间积累了极高的人望。现在,长大后的他要把自己超绝的智慧之剑指向杀父仇人,夺回原本属于自己家族的一切。

但如前所述,洛昂达孜不仅勇猛过人,而且同样足智多谋,对付起来相当不容易,但他也并非无懈可击,这位国王有一个今天人看来相当值得赞赏的爱好——喜欢狗。茹拉杰王子遂投其所好,把毒药涂在神狗的毛上,据说为了保险起见,还一连加工了两只这样的毒毛狗,然后便将它们放到王宫附近,果然如愿被国王发现。洛昂达孜抱起这两只名贵的神狗,爱不释手来回抚摸,毒药不出所料地粘在他的手上渗入肌肤,篡位的国王便这样失去了生命。

也许因为洛昂达孜在位期间确实没有什么暴虐的突出事迹可言,即使在由后世吐蕃王室主导的历史记录中,这个篡位者最后死得也算相当安详。

茹拉杰王子掌握了吐蕃的政权,但出人意料的是,他却并不打算自己做国王,而是来到工布迎请自己的兄长们回去即位。

关于止贡赞普的儿子数量,各史书有不同的记述,《汉藏史集》认为有两个,《国王遗教》认为有三个,其中都不包括茹拉杰;而《红史》、《贤者喜宴》、《王统世系明鉴》等书说是三个成年儿子加上遗腹子茹拉杰;上面提到的第穆萨摩崖石刻则记载为三个:“止贡赞普之子长为聂赤,次为夏赤。后长子为工布王,次子夏赤为天赞普。”其中也没有茹拉杰。

因此,后世许多研究者认为,这个神话般的茹拉杰王子如果真实存在的话,很可能只是王族子弟而并非止贡赞普的亲生儿子,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他为什么没有自己即位反而拥立了其他王子。

西藏民间还有一个传说,如果按照这种说法,茹拉杰甚至连王族血统都没有——据说止贡赞普的王妃在赞普被杀时并没有怀孕,而是成了新国王洛昂达孜的牧马人,她晚上梦见与一位漂亮的白色男子同床,早上醒来时见一只白牦牛从身边走出去了,这只白牦牛其实是雅拉香波山神,吐蕃部落的图腾神,王妃这才怀孕,后来生下的孩子就是茹拉杰,他是神灵派来协助吐蕃王族复位的。

智慧越高的人心中的约束往往越多,这已经在不只一位历史人物身上得到证明。也许,身有孔明之智的茹拉杰也同样兼有孔明身上的条条框框,他不忍或不愿“取而代之”吧。真正原因,也许永远成谜。

不管怎么说,茹拉杰来到工布并找到了那几个正牌的吐蕃王子,但他们其中有人早已乐不思蜀,不想再返回故乡,于是这位王子就留了下来,成为后来噶朗王族的始祖。

到了吐蕃时期,藏王赤松德赞为了安抚工布地区,特地又与他的这家远方亲戚盟誓,重申噶朗王族也是聂赤赞普的后裔,拥有世代统治工布的权力,同时,藏王还颁赐给噶波王族免税饬令,承认工布地区不是吐蕃中央行政区域的组成部分,在王朝课税的范围之外,于是吐蕃政府的财税官员们如果试图插手工布,就被视为对高贵的噶波家族世袭特权的一种侵害,会因此受到赞普的惩罚,双方的誓词随后被刻在第穆的山崖巨石上,并一直流传至今。

说到“第穆”,一些对清朝时期西藏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也许对这个词感到有些面熟,没错,它就是您知道的那个“第穆活佛”之“第穆”——这个地方曾建有一座第穆寺,寺主就是后来担任过几任西藏摄政王的第穆呼图克图,但他的历史与吐蕃没什么关系,因此稍微提一下也就罢了。

其实,第穆所在的工布地方在吐蕃时期生活条件极端恶劣,被视为亡灵和死者居住的场所,在号称是藏传佛教祖师莲花生所些的《神鬼遗教》中,对其有这样可怕的形容:“达布、工布、娘布三个地区,是在被称为北方冲木的格萨尔地区最有害者,也就是饿鬼地区,死者的都城。”也许篡位后的洛昂达孜并非不想去找那几个吐蕃王子的麻烦,可能是工布那片地方真的太没油水可捞,人跑了也就跑了吧,实在不值得去那个可怕的地方抓他们。

吐蕃王子返回故乡后顺利即位,在茹拉杰的辅佐下,王朝又开始繁荣昌盛,茹拉杰也成为后世推崇的“吐蕃七贤臣”中的第一位。按照敦煌吐蕃历史文书记载的赞普世系表推算,此时大概在公元前后,距离那位伟大的藏族英雄松赞干布诞生起码还有六个世纪的漫长时间,当时中原的西汉王朝正走向没落,对青藏高原差不多一无所知,而藏族的亲戚氐羌人此时仍仍默默无闻,他们还要到一二百年后才能成为另一个汉帝国挥之不去的梦魇......

如果本文按照这个进度写下去,成为一篇又臭又长甚至有始无终东西的可能性相当值得期待——目前可能已经有这个趋势了。因此,在下一篇中,我们将迅速穿越数百年的历史,来到一个与松赞干布相当接近的时代。


(待续,不定时更新)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Lunter2009 2011-07-08 19:49:02

西汉享世210年 共12帝;东汉国胙195年 历13主。考虑到西藏自然条件比较恶劣,医疗水平明显不如中原地区,其赞普如果用每代20-30年推算显然不合理。以每代15年左右的时间推算已经是比较长了。

-----------------------------

您的说法肯定是有道理的,不过既然那个推论是所谓的“藏学家”们搞的,咱们姑且听之,这样起码省不少事,呵呵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更正:

这块石刻记载的其实是一篇古代的盟誓文书,盟约的一方是公元8世纪吐蕃最鼎盛时期的赞普赤德松赞......

及后面都应为“赤松德赞”,打顺手了没注意,抱歉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不好意思,又看了下第穆石刻的原文,似乎是这样的:

石刻是赤德松赞时期立的,但内容记述的是赤松德赞与噶朗王会盟的事情,在石刻的最后一部分,赤德松赞对其父亲赤松德赞当年赋予噶朗王的特权又进行了重申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嗯,没什么人看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elketquzpq 2011-07-12 02:10:40
超级喜欢支持一下
-----------------------------

呵呵,兄台的作息很令人仰慕

谢谢支持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不知道大家对这种形式是否喜欢,是否觉得罗嗦,或缺乏戏剧性因而不吸引人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班布尔汗 2011-07-12 15:00:15

我是很喜欢的,但可能不太迎合当下的调侃风格。出于自私,希望京华兄坚持:)

-----------------------------

呵呵,谢谢班兄鼓励

那种风格没法学啊,调侃自己还罢了,但涉及现存的少数民族,不小心就引起骂战

还是写匈奴、鲜卑、契丹、党项这些比较限制少,反正死无对证,可以任意发挥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最近事情多,精力有限,要等些天再更新了,向大家说声抱歉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谢谢大家的支持,恕暂不一一回复了

最迟明天更新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昨日之我非我 2011-07-19 13:59:58
很多印度电影中都能看到东方人的面孔,非常中国化,莫非是藏族人,更感觉像扁圆的蒙古面孔。
-----------------------------

@昨日之我非我 2011-07-19 13:59:58
很多印度电影中都能看到东方人的面孔,非常中国化,莫非是藏族人,更感觉像扁圆的蒙古面孔。

-----------------------------

是有这种可能的。古印度后期曾由莫卧儿帝国统治,帝国从中亚带过来许多移民,尽管皇帝自称是成吉思汗的后代既蒙古人,但后世普遍认为他们更接近突厥人,或者称之为突厥-蒙古人。

您可以看看莫卧儿时期的印度绘画,里面女人的相貌很有现代印度的特色,但那些贵族们的长相却和现在的阿三们差异颇大。

古印度占统治地位的据说是雅利安人的一支,也就是那个仁丹胡元首号称要统治世界的种族,不过经过几千年的本地化,其相貌肯定与其欧洲亲戚们差异颇大,所谓“金发碧眼”等等,听听也就算了。至于印度的土著居民,其相貌就更加寒碜了。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昨日之我非我 2011-07-19 14:44:28
记得袁腾飞说过吐蕃当年和阿拉伯之间发生过宗教战争,如果不是吐蕃强大,伊斯兰教还有可能向东传播。
-----------------------------


对于阿拉伯人来说,那可能是宗教战争,但对吐蕃却不一定,更像是开疆拓土的延续,除了十七世纪准噶尔汗国的噶尔丹以外,喇嘛教似乎很少强调圣战之类的名义。

根据阿拉伯史料的记载,双方的争斗向西一直到了呼罗珊地区,战场大概在现在的阿富汗和土库曼斯坦一带。

后面专门安排了一章写吐蕃与阿拉伯帝国的战争,届时请赏光指教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无性大象 2011-07-07 10:19:41
......

按这个记载,神猴是观音的弟子,而不是观音的化身,敢问楼主,你的【观世音菩萨化身的猕猴】,是从何而来呢?


-----------------------------

象兄好!

无意又翻了翻一部古代藏族史书《贤者喜宴》,还真发现有这个记载:“菩萨化猴住居普陀山,成为居士戒守大圆满, 遣住雪域蕃土来修禅,彼在黑岩山上潜修真......度母施展神变把身分,化作岩罗刹女到彼前求欢于猴,猴子不动心,后来变成美貌一女子恳请称猴当伊之丈夫”等云云

当然,这个故事更多是民间说的,不同史书里的记载差异很大
楼主:京华烟云AMIP  时间:2019-05-28 19:50:48
@昨日之我非我 2011-07-19 15:04:18

葛尔丹那个时代拉萨的喇嘛教之于蒙古各部犹如罗马教廷之于西欧诸基督教王国。

关注中,另请剖析喇嘛教是否使好斗性减弱、武力变差。

-----------------------------

这个还真不是绝对的,比如喇嘛教成为西藏统治地位的宗教是在赤松德赞时期,而这个时候吐蕃武力最盛,甚至同时与唐、阿拉伯以及突厥各部作战,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斗的时候。

另外,忽必烈也推崇喇嘛教,但他那时候的元朝也是见到石头都要踢两脚,说是元朝最好斗的时候也不为过。

当然,反例也相当多,甚至比正例多得多。

个人以为还是和皇帝的意愿有关,王朝统治者故意引导喇嘛教的某些有利于统治的特性大力发展,同时极力抑制另外一些不利的特性,比如所谓的羁縻政策等等,把自然生长的植物变为盆景并向天下广为推广,从而形成对自己有利的结果。

乾隆写了一篇《喇嘛说》,有时间可以看一看,很少能见到统治者对宗教政策这样坦承,其中许多话颇值得回味。

楼主:京华烟云AMIP

字数:312670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1-07-06 04:43:00

更新时间:2019-05-28 19:50:48

评论数:242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