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泪痕春雨漫评晚唐历史​​ 从安史之乱说起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牛李二党的第一次正式交锋,在宪宗活着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李党的代表人物,已处于政治舞台的顶层了;而牛党的代表人物呢,还是一些参加科举考试的学子。

因为他们的身份不同,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自然是不同的。
作为执政者,面对各种社会问题,自然会强调客观;而不会轻易承认,这是因为他们无能、更不会承认这是因为他们贪污腐败造成的。
作为底层急于博出位的政治人物,面对各种社会问题,自然习惯性的强调主观;总而言之,这就是执政者犯有这样那样的错误,甚至直接就把相关问题归于执政者贪婪自私。

牛党的代表人物,当时还属于下层的、急于上位的政治人物,所以在考卷中,就大肆非议执政者(也就是后来李党代表人物的父亲)。
在这一轮轮争战中,牛党代表人物虽然处于下层,但是因为表达了社会的普遍不满;而表达的也非常有水平,所以当时就压了李党一头。
第一,他们并没有把矛头指向皇帝,所以皇帝看着他们非议时政的文章,也感觉非常有道理。
第二,他们并没有一杆子打倒一船人,所以考官看着他们非议时政的文章,也感觉非常满意。
这样一来,就是把李党代表人物的父亲(宰相李吉甫)弄得非常没面子。
据普遍说法,牛李二党的梁子,就是在此时结下的。[注1]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而随后呢?对于国际的、国内的大事,两党常常都是各执一词。总而言之,一方认为应该强硬,一方就认为应该韬光养晦;一方说应该全力解决,一方必说应该适当维持现状。
类似的分歧,我们很难说谁对谁错;更难说谁代表正义、谁代表邪恶。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种争斗进行到一定程度,肯定会掺杂意气之争,更会掺杂争权夺势的意味。

对于这种事,如果乐观的看,这就是传说中两党执政啊。
总而言之,两派互相制约,不论哪一派执政,都有一股强大的政治力量约束他们、监督他们。乐观的看,哪一派官员也不敢在台上胡折腾啊。
总而言之,两派互相制衡,一派上台,另一派就下野;一派工作干得不好,马上就会被另一派取代。乐观的看,哪一派在台上,也会积极工作啊。
而实际上呢,对于类似的制约作用,大家永远也不要高估。因为面对他们共同的利益时,他们就会达成惊人的默契;面对各种具体的工作,他们会没完没了的互相拆台。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牛李二党最经典的一次冲突,大约是这样的。
在一次科举考试中,众多大佬都私下向考官打过招呼。最后开榜时,总会有许多人落选,而一些打过招呼的大佬们,有点想不开,就就向皇帝揭发说,整个考试过程,一直都是在暗箱操作。
这样一折腾,考官受到了处罚;而在李党大佬的推动下,牛党大佬也受到了处罚。从此以后,据史书所说,“从此以后,李德裕和李宗闵二人各分为朋党,相互倾轧,近四十年。”

面对此情此景,牛党大佬希望考官也撕破脸皮和李党大闹。
总而言之,那些揭发你的人,也都曾写信让你关照他们的亲朋好友,你可以把这些书信交给皇帝,皇帝一看,自然就知道这是怎么回事了。
换而言之,什么叫整个考试过程都是暗箱操作,无非是因为他们希望考官照顾他们的人,考官没有满足他们的愿望罢了。

考官对此说了,我是君子,君子怎么可以公布别人的私信呢?
其实呢,这是因为考官知道,如果真敢把这些私信拿出来,就等于把天捅下来了。因为当时的科举制度还不十分完善,所以内幕一旦被挖出来,难免会让皇帝感觉,所有的官员都不清不白。
所以这件在牛李党争史上,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冲突,就是以一方极尽君子之风的方式结束了。
总的来说,在事涉大家共同利益的事上,不论什么党,也会保持应有的底线,谁也不敢随便越界。[注2]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在甘露之变前,牛李二党,都受到了一定的打压。因为当时的唐文宗就非常讨厌牛李二党;而唐文宗的亲信郑注、李训为了专权,更是借机把牛李二党的大佬、附属全部赶出了中央政府。[注3]
我前面说过,仇士良可以对在朝官员肆意砍杀,就是因为这种砍杀,显然符合牛李二党的利益;而且仇士良大举砍杀在朝官员的结果,就是为了牛李二党再度大举复出扫清了道路。

但是甘露之变后的党争中,牛党明显处于了下风。
因为唐文宗死的时候,皇太子、安王、颖王竞争皇位继承权,牛党竟然没有选择支持颖王;而颖王就是后来的唐武宗。既然如此,唐武宗上位后自然会优先重用李党;而牛党只能靠边站了。
唐武宗时代,大约是李党最风光的时候,而这也意味着牛李党争,已快谢幕了。因为牛党已普遍靠边站了,李党一支独大,也就无所谓什么党争了。

更主要的是,唐武宗也算一个强势皇帝;所以唐武宗重用李党首脑,也就是一个强势皇帝重用一个强势宰相罢了。
唐武宗有多强势,我们只要知道两件事就可以了。
甘露之变中,仇士良牛X到了天上;一度有凌驾于皇帝之势;更可以决定谁当皇帝。但是唐武宗上位后不久,就把仇士良逼得一退再退,最后仇士良只能选择主动辞职;单就这件事,大约可以看出来唐武宗有多强势了吧。
更主要的是,唐武宗之所以在历史上大名鼎鼎,是因为他还过一件非常牛X的事,那就是他对佛教大打出手,成为中国历史上打击佛教最大张旗鼓、最轰轰烈烈的四个皇帝之一(三武一宗)。这似乎更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强势的皇帝。
面对这种强势的皇帝,李党大佬坐在宰相之位上,自然只能以皇帝的助手身份存在。
而且经过十多年的反复博弈,在国内、国际大事上,帝国政府意见渐渐也算统一了,在这种背景下,党争也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基础;而这也是李党可以一枝独大的重要原因。因为帝国政府在重大事件上,不存在了普遍分歧,反对党就难以兴风作浪了;执政党相对更容易巩固自己的地位。

更主要的是,唐武宗退位后,他的小叔叔唐宣宗上位了。
唐宣宗是一个极尽传奇色彩的皇帝,也是一个标准的强势皇帝,牛李党争遂渐渐成为历史。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当然了,牛李党争的复杂就在于,争论到最后,到底谁是牛党?到底谁是李党?历史学者都会存在了分歧。党争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唐宣宗时代有没有党争?历史更存在分歧了。
总的来说,党争就是穆宗和他三个儿子(敬宗、文宗、武宗)时期皇帝替换的太频繁,而且帝国在国内、国际大问题上存在太多分歧,才出现的产物。谁是李党、谁是牛党?他什么时候开始,什么时候结束?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知道当时帝国政府拉帮结派非常严重,争得一地狗血就可以了。

这种争斗,随着帝国出现强势皇帝,随着帝国在国内、国际的问题上,有着比较持续稳定的政策,自然就会开始消除了。

帝国大规模的党争结束了,而且帝国也一度呈现出中兴的迹像,但一切不过是回光返照罢了。
唐宣宗在位13年的时间里,人们普遍认为,这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最好的一段时间,人们说起唐宣宗时,常常都是拿他和李世民相比的。但是很不幸,唐宣宗刚死,底层叛乱就开始断断续续出现,21年后,黄巢就杀入了长安城!


[注1]:宪宗对有关部门推举的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的考生举行考试,伊阙县尉牛僧孺、陆浑县尉皇甫、前科进士李宗闵等人,指明并陈述当时政务的过失,都能够毫无避讳。吏部侍郎杨於陵、吏部员外郎韦贯之担任主考策对的官员,韦贯之将牛僧孺等人纳入成绩优秀的上第中,宪宗对他们也很嘉许,颁诏命令中书省对他们从优安排。
[注2]:寻贬徽为江州刺史,中书舍人李宗闵剑州刺史,右补阙杨汝士开江令。初议贬徽,宗闵、汝士令徽以文昌、李绅私书进呈,上必开悟。徽曰:“不然。苟无愧心,得丧一致,修身慎行,安可以私书相证耶?”令子弟焚之,人士称徽长者。
[注3]:这时,李德裕和李宗闵各有自己的党羽,相互之间极力排挤对方,声援同党。文宗对此十分忧虑,经常感叹地说:“诛除河北三镇的叛贼容易,但去除朝廷的朋党实在太难!”
这时,郑注和李训对他们所厌恶的朝官,都指斥为李德裕和李宗闵的党羽,每天都有人被贬逐。上朝时,百官的班列为之一空,朝廷上下人心恐惧。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复上海任泰传动2017:

这个帖子是不是快写完了,之后还有新贴吗

=============================

这个帖子马上就结束了。大约也就剩下两三节了。
下一个帖子是漫评隋唐历史(安史之乱前);没有意外的话,七月开始连载。
隋唐连载完之后,如果没有意外,就连载先秦历史。
先秦连载之后,再把东汉,还有汉文帝之后的汉代历史写一下。这样宋代之前的中国历史,就算全写了一遍。

晚唐这个帖子结束后,先挖一坑《人生的意义》;我这个坑里,先把我对利益的认识,系统的分析一下。大多用一个月时间连载完。如果没有意外一两个星期后,就开始连载了。
利益这个词,在我文章中是一个高频出现的词,但是它从来没有明确的含义,为此引发太多的争论,许多常年跟我帖子、喜欢我文章的人,也常常因为这个问题由粉变黑了。希望这个帖子发完后,大家会对我所说的利益,有一个比较系统的全面的认识,从而消除各种不必要的分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大有行、长翅膀的小公猫、野冰鸟、涑滨野老、我是一皮狼98 、枫叶之国ing 、小蛇十三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十三章 大唐帝国的灭亡

第一节 极尽传奇色彩的唐宣宗

唐宣宗之所以极具传奇色彩,是因为他身世比较曲折。
唐宣宗的母亲是李锜的小老婆,李锜造反作乱失败后,唐宣宗的母亲被唐宪宗收入了后宫。她这种身份,在后宫本身就有些卑微。
而唐宪宗时代,后宫坐头把交椅的女人是郭子仪的孙女,这绝对是一个强势的女人,所以唐宣宗的母亲在后宫受尽了排挤。

因为唐宣宗在这种背景下出生,所以他一直都是挟着尾巴作人。
他的哥哥们都肆无忌惮的欺负他;他的侄子们也肆无忌惮的欺负他。而他从来都是逆来顺受的生活着。时间久了,人们都觉得他智商有问题。

唐宪宗死后,他哥哥穆宗当了皇帝;后来则是他侄子敬宗、文宗、武宗轮流坐庄。
这样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

唐武宗死后,大家又为谁当皇帝产生了分歧。
其实呢,类似的分歧,我在前面就说过,从理论上它就其莫名其妙的,因为当时有皇太子,谁当皇帝有什么好争的?
但是很不幸,大家都认为,皇太子怎么了?皇太子也得能代表帝国的根本利益呀,否则,他凭什么当皇帝?既然如此,皇太子就只能靠边站了。

在这种背景下,许多人就认为应该让唐宣宗当皇帝,当时的唐宣宗还是皇叔。
大家认为唐宣宗比较适合当皇帝,绝不是因为大家认为唐宣宗英明神武,而是因为大家认为唐宣宗智商有问题。
其实,面对唐宣宗当可以越过合法太子当皇帝的事实,大约就可以明白司马衷为什么也能当皇帝了。因为在许多时候,大家就是喜欢能力比较弱的人皇帝;所以司马衷智商有问题,却能稳坐太子之位二十多年;人们认为唐宣宗智商有问题,于是唐宣宗竟然能越过合法的太子当了皇帝。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但是唐宣宗上位后,拥戴他上位的人都傻了眼。因为唐宣宗往皇位上一坐,马上就像换了一个人。
他的一言一行,都让人觉得合情合理,无从指摘;关键是,他的一言一行都让人觉得不可违背;更可怕的还在于,他永远会让人有一种天威难测的感觉;他随便一句看似温和的批评,也会让相关人员惊惧不已。

人们终于发现,原来在过去的三十多年时间里,唐宣宗一直都是在装傻充楞。
面对唐宣宗的这种表现,让我不禁想起当年北齐的文宣皇帝高洋,想当年,高洋在强势的哥哥挤压一下,也始终表现的又憨又傻;但是他哥哥一死,马上精明强干的、冷酷无情的,让人又敬又畏。

唐宣宗登上皇位后,马上就给延续多年的牛李党争,来了最后一记重拳,于是大唐历史上的党争,就这样成为历史了。
随后他以追究自己父亲唐宪宗之死为由,开始严厉整顿宫廷内部,一度无法无天的宦官,遂不再如从前那样嚣张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而且在此过程中,对压制自己母亲多年的太皇太后,唐宣也报以了明里暗里的打击。
唐宣宗打击太皇太后的理由,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因为唐宣宗的父亲(唐宪宗)不明不白的死了,虽然人们都说这是被宦官谋杀的。但是,他的哥哥唐穆宗,以及唐穆宗的生母(也就是现在的太皇太后)却对此都不闻不问,凭由凶手一直逍遥法外许多年。更主要的是,唐宪宗生前一直希望澧王李恽当皇帝,唐宪宗不明不白死后,杀人嫌犯不但拥戴穆宗当了皇帝,更杀了澧王李恽。
太皇太后一生尊荣无比,她以前是郭子仪的孙女,更是升平公主的女儿;后来在唐宪宗的后宫一直稳坐头把交椅;唐宪宗死后,就更了不得了,穆宗在位,他是皇太后;敬宗、文宗、武宗在位的时候,她是太皇太后。现在宣宗上位了,虽然没有明着把矛头指向她,但谁也能看得出,唐宣宗对她毫无善意,于是太皇太后在又气又恨中死了,
太皇太后的死,意味着郭氏家族近百年的辉煌走到了尽头。虽然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是郭氏家族显然没落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整个唐宣宗时代,皇帝一直乾纲独断,没有权倾朝野的大宦官,也没有权倾朝野的大奸臣。这个,说起来好像没有什么,但是在安史之乱后的大唐皇帝里,那可是惊人的罕见。

肃宗时代有权倾朝野的大太监李辅国、鱼朝恩;鱼朝恩一再指挥郭子仪、李光弼打仗,弄得平叛工作一步一个坎;李辅国更一度就是唐肃宗的化身,把帝国折腾的乌烟瘅气。
代宗时代因为大宦官程元振权倾朝野,并且一直胡折腾,最后让唐代宗只能逃出长安城。
德宗时代因为大奸臣卢杞权倾朝野,并且一直胡折腾,所以让唐德宗只能逃出长安城。
顺宗在位仅一个月,而且上位就已是半身不遂的状态。
唐宪宗很牛,但是信任重用宦官到了无复加的地步。虽然唐宪宗总吹牛X说,宦官就是我的家奴,但是后来他就是让宦官弄死了,而且后来谁当皇帝,也是宦官说了算。
此后,谁当皇帝,就是宦官说了算。甚至而言,唐宣宗也是宦官拥戴上位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唐宣宗上位后,那就是标准的乾纲独断;关键是,唐宣宗所有的操作,几乎都是教科书的般的存在。因为他可圈可点的行为实在太多了,多的都没有一一罗列的价值了;总而言之,他一言一行都以最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一言一行写在历史书上,都可以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所以历史书说起唐宣宗时,通常都说他可以和唐太宗相比。

如果说唐宣宗,有什么明显值得非议之处,就是他最后吃长生不老药死了。但是,与唐太宗相比,这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因为唐太宗也是吃长生不老药死的。

关键是在国际事务上,唐宣宗把沦陷于吐蕃一百多年的河西地区收复了。
虽然说唐宣宗可以收复河西地区,是因为吐蕃起了内讧,而且在此过程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河西军民在张义潮(吐蕃统治地区的沙州豪强)的领导下实现,大唐帝国在此过程中,并没有做出多了不起的功绩。但是不管怎么说,在唐宣宗时代,大唐帝国收缩多年的版图,突然又恢复了一大片。

而且整个唐宣宗时代,大唐帝国一直保持稳定。
怎么看大唐帝国,好像也是一副中兴的样子。但是,它显然只是大唐帝国最后落日余晖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看唐宣宗的历史,让我不禁想起明朝的万历皇帝。
他们都是帝国落幕余晖中存在的皇帝。

万历皇帝之所以让人觉得有亡国之君的气息(人们常常认为明帝国的灭亡,是由他埋下了种子),那是因为他当了48年皇帝。

唐宣宗只当了13年皇帝就死了。
如果唐宣宗再当上三十年皇帝,唐宣宗盖棺定论,恐怕就难说的很了。
唐宣宗死后仅仅21年,黄巢就杀入长安城了。

唐宣宗多活上三十年,从大概率上,他也无法阻止唐的灭亡。
宣宗的事业辉煌,只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博弈进入平衡;中央内部博弈进入平衡。但上层与下层矛盾开始激化,并且处于酝酿之中。

宣宗死后仅仅一年,就爆发了一起农民起义;此后若干年,又爆发了一起农民起义。
当然了,这些起义规模并不大,很快就平定了。但是它显然拉开了社会动荡的序幕,而且没有几年,黄巢、张仙芝的起义也开始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帝国的衰亡,就如人的生老病死。
一个帝国维持二百多年,其实就已进入老年了。它的各种问题,几乎是无解的。基于英雄史观,难免会认为,只要皇帝英明神武,帝国就可以一直保持兴盛。但很不幸,在帝国的后期,皇帝或是能力太差劲,或是总会由明变昏、或是老年痴呆。

从很大程度上,宣宗不死,再多当几年皇帝,类似的危机也会出现。只是人们在评论他时,难免会说他前十几年英明神武,后十几年变昏庸了。

在一个立国久远的社会中,底层矛盾一旦开始酝酿出现,它就是难以解决的。
说来说去,就是上层利益群体让利的问题,问题是,这在小农社会里,几乎是无解的。
解决这种问题的主要方法有两种。

一种方法,就是下层社会可以实现普遍的大规模的联合。在这种背景下,他们能通过相对温和的手段,让上层社会明白,必须得尊重下层社会的利益,否则它们一定会死得很难看。在这种背景下,皇帝才有机会推动各种让利于下层社会的政策。否则,皇帝一心反腐倡廉,奈何就是无法改变无官不贪、无贪不官的局面;当然了,皇帝一心代表下层利益,奈何政令永远不会走出皇宫的。

另一种方法,就是生产力有突破性的进展。在这种背景下,社会整体的蛋糕自然越做越大,上层利益群体利益不受损,也可以让下层利益得到最基本的保证。
否则,皇帝一心反腐倡廉,官员开口闭口就是这年代生存不易,官员不搞外快,一年也吃不了几顿猪肉;关键是这种思想还会成为时代的主流思想。
当然了,皇帝想让地主财主们让出点利益,地主天天都是高呼,现在地主家也没有余粮;财主则是天天高呼,我们现在穷得连锅也揭不开了。
这样一折腾,不论皇帝的动机有多好,也不论皇帝的能力有多强,也是无济于事的。因为整个上层社会玩弄一个皇帝,还不和玩傻子一样容易。

而这两种方法,在小农社会显然是难以现现的。

待续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有个经常看我文章的网友,写了一篇文章,让我指点一下。我一看,在许多地方比我写的都好。
虽然我们的观点未必完全一致,文风也有很大差别。但是整体结构,却显然是一样的。
这个文章中,也是力求突出一个观点,那就是历史不好人、坏人相争的故事。更主要的是,所有的人都是众多社会关系的总合,我们想分析历史人物的行为动机,就得从他们的社会关系中入手。

我在天涯转帖了它。有兴趣的网友可以点开看一下。

http://bbs.tianya.cn/post-no05-503569-1.shtml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感谢诸位网友支持,感谢左道正门、赖不叽叽 、我是一皮狼98、大有行网友的打赏,再更新一节。


第二节 帝国斜阳

唐宣宗死后,围绕皇位继承权依然出现了问题。
因为唐宣宗一直不看好长子,而看好第四个儿子,关键是,唐宣宗在临死前,希望第四个儿子继位。

这样一来,唐宣宗死后,在皇位继承权的问题上,自然会出现波折。
最后的结果,什么立嫡、立长之争都是苍白的。因为一切就看谁背后的力量强大了。

如果大家支持第四子继位,理由是现成的,因为先帝遗命就是让第四子继位啊。
如果大家支持长子继位,理由也是现成的,因为废长之幼,古之大忌啊。

经过简单的争斗、火并,皇长子上位了。他就是唐懿宗。

当然了,这对大唐帝国而言,就是标准的小儿科之事。因为翻开大唐帝国的历史,皇位交接通常都是在血雨腥风中渡过,平稳交接的时候非常罕见。而在唐懿宗上位的过程中,也没有死几个人,也算交接比较顺利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但是大唐帝国的真正危机在于,上层与下层的矛盾已渐渐激化了。
唐懿宗8月当皇帝,同年12月,东南就爆发了一起底层叛乱。
这起底叛乱的首脑叫裘甫,裘甫是一个农民,领着一百多个农民,就开始攻打县城了;关键是,还真的攻下了这个县城。于是追随者迅速发展到三千多人。之后又取得一系列胜利,于是追随者迅速发展到三万人。

当然了,无论裘甫还是追随他的人,都也不可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所以传统史书说起这件事时,通常是都是说一个叫裘甫的贼寇,率领一百多个贼寇如何如之何;但是在阶级斗争为纲的历史书中,通常都是说一个叫裘甫的农民,率领一百多个农民如何如之何。

单纯力量上看,不管裘甫等人是农民也好,还是贼寇也好,都也不是多可怕的力量。因为他们活动的范围就局限于一个省之内,而且最牛的时候,也就组织起三万大军,历时半年就被平定了。它与从前的藩镇之乱相比,无论从范围、规模上、时间上,都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但是这种底层的叛乱,显然比藩镇之乱更可怕。
因为大规模的底层叛乱出现,意味着底层不满的情绪,已非常普遍的存在了。
要知道,如果底层的不满情绪,没有积累到一定阶段,一个人再牛X,也很难做到振臂一呼,就让成千上万的人追随。
要知道,国家被称之为暴力机构,那可不是浪得虚名的。因为国家机器一旦行动起来,几万、几十万全副武装的军队就会行动起来,到时一通火并下来,砍几千、几万人的脑袋头;杀掉几十个、几百个人的全家老小,那就是平常而又平常的事。
因为类似的原因,只要底层的不满情绪,没有积累到一定程度,老百姓就算对国家机器再不满,通常也不敢与它正面对抗的,因为这怎么看,也好像是找死的行为。
关键是,在这种背景下,就算你敢对国家机器发起挑战,也没有多少人敢响应你的;到时,恐怕都不用大批军队行动,你的脑袋就会被砍下,你的全家就会跟着为你陪葬。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但是当社会不满情绪遍布时,人们自然会有意无意的认为,只要他敢行动,就会有越来越多的人会跟着他干,在这种背景下,他难免会蠢蠢欲动的。
更主要的是,一旦出现场这种场面,强大的国家机器,常常也是虚弱的不堪一击。最经典的就是陈胜吴广率领九百人,就把大秦帝国打得摇摇欲坠了。

一个大规模的底层叛乱出现后,统治阶级必须得进行深刻的反思。因为底层这种不知死活的勇气,到底是源自于什么地方?
要知道,这么多的人,都敢纷纷起来和强大的暴力机构进行斗争,绝不是无缘无故的。他们敢这样做,显然是因为他们听到的、看到的都是对政府不满的声音,所以他们才会认为自己的行动,绝不是会孤立的;否则,千万不要说他们活不下去了,就算活不下去,他们也不敢反抗的。

一旦底层的不满情绪普遍存在,那叛乱就可能是前仆后继的了,到了这种阶段,就是民不畏死,千万不要拿死吓唬他们。
因为普遍的不满情绪,会让各种野心勃勃的人,都有一种幻想,那就是只要他振臂一呼,就可以获得无数人的响应;即使前面的人不断倒下,后面的人也认为,帝国大厦已摇摇欲坠了,只要自己再加一把劲,就可以把它捅翻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安禄山、史思明为代表的高级军政长官,通常不会提出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而裘甫为代表的这种底层叛乱,通常总会提出类似的口号。所以这种叛乱,总会吸引众多老百姓跟着行动。
当然了,传统历史说到底层叛乱时,总会说相关参与者不是贼就是寇;但是透过字缝,我们自然会发现,这些人其实都会提出类似打土豪分田地的口号。比如,裘甫的叛乱,就是以太平、公平为口号。

这种口号,对封建王朝的破坏性是惊人。
所以底层叛乱从力量上,与安禄山、史思明等藩镇大佬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的,但是大唐帝国经过一轮接一轮藩镇之乱,依然顽强的抗了过去,但是面对底层叛乱,只经过几轮冲击,就土崩瓦解了。

唐懿宗刚死,王仙芝叛乱就开始了。
而随后黄巢与王仙芝开始并称于世。这场叛乱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叛乱之一。七年之后,黄巢就杀入了长安城。
大唐帝国虽然还存在,但是谁也知道,它已是名存实亡了,因为军阀混战已开始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整个唐懿宗时代,整体看起来非常平静。
在这13年时间里,虽然出现了两起底层叛乱,但是它与此前无休无止的藩镇之战相比,无论是范围,还是规模、时间,都也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在这13年时间里,朝臣集团、宦官集团依然存在矛盾,但是从来也没有发生过甘露之变那种你死我活的斗争。
在这13年时间里,朝臣集团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矛盾,但是从来也没有出现牛李二党那种让人感觉无可调和的党争。
在这13年时间里,中央与地方藩镇之间依然存在矛盾,但是也没有因此引发大规模的战争。

如果大唐帝国还能保持这种局面,维持几十年。相信谁也会觉得,唐懿宗在位的十多年时间里,也是安史之乱后,大唐帝国少有的稳定时期。

但是很不幸,这已是帝国斜阳之时了。因为帝国的灭亡,已进入了倒计时的阶段。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1-04-02 22:26:02
因为帝国的灭亡,在唐懿宗时已正式拉开了序幕,所以历史书说起唐懿宗时,通常都是说他脑残弱智的无可救药了。
基于皇权政治的角度,史书通常总会强调这一点。因为只有强调这一点,似乎才可以证明,皇权永远是神圣的,只是遇到了不着调的皇帝,所以皇权才会发生危机。
基于英雄史观的逻辑,也会渲染这一切。因为在英雄史观中,帝国的兴衰成败就是皇帝的能力道德思想外现。如果皇帝有着正常人的智商道德,帝国怎么会无可救药呢?
但是,我们必须得说,唐宣宗活着,恐怕也无力回天的。无非是唐宣宗活着,我们再写唐宣宗时,难免会说他早期励精图治、英明神武,所以帝国一度有中兴的迹象,而后来脑残弱智,所以帝国渐渐越来越无可救药了。
幸好唐宣宗死的比较及时,所以人们说起他时,难免会觉得,他实在有当年唐太宗的风范。

明朝的万历皇帝在位48年。
如果万历皇帝也在位13年,或是23年、33年。人们看到万历年间的历史,恐怕也会觉得它没有大毛病,至少不会用放大镜看他的毛病。因为在这个阶段内,努尔哈赤虽然50多岁了,但是依然乖乖的听命于大唐帝国,不敢有任何不臣服的表现;而且当时的边帅李成梁,是大明帝国开国二百多年时间里,最优秀的边帅之一,甚至没有之一。因为史书说李成梁时是这样说的,“边帅武功之盛,(明)两百年来所未有”。
面对这样的万历时代,接英雄史观去看,谁敢说成历皇帝活着,大明帝国一定会灭亡呢?但是很不幸,万历皇帝在位时间太久了,终于等到帝国开始砖崩瓦解的时候。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552909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6-01 18:51:51

更新时间:2021-04-02 22:26:02

评论数:2173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