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小红花花20 2018-05-28 17:26:57
顶楼主,隋炀帝是个重情义的人,相比隋文帝的滥杀大臣,他真的好多了,还用赎金换大将的尸体,这在皇帝里面可不多见!!
-----------------------------
是的,隋炀帝并不是喜欢滥杀无辜的皇帝。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34章辽东城下失利
隋军眼下虽然失利,可并不影响征讨高句丽的大局......
随后,隋炀帝任命少府监(皇家首席工程师)何稠又修造了两座长的浮桥,隋军这才顺利渡河,与高句丽大军痛痛快快的战了一场,最终斩首万余,并乘势将辽东城(今辽宁辽阳市境内)给围了起来。
辽东城,究竟是归属大隋还是高句丽呢?
在隋朝官员的眼里,辽东必然是属于中原的,可中原政权毕竟远在千里之外,鞭长莫及,力不从心啊,这才导致高句丽长期霸占辽东!
辽水之战,隋炀帝感怀不已,于是下诏大赦天下,并派遣刑部尚书卫文升、尚书右丞刘士龙二人前去安抚辽东百姓,免除了他们十年的徭役赋税,并建置了辽东郡,用来管理辽水附近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隋军把辽东城围起来之后,并没有立即发起进攻,因为大军的最高统帅隋炀帝还没有到达现场……
在隋炀帝看来,辽东城被数十万大军围困,迟早要落到他的手里,根本不用着急去进攻,他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向少数民族的首领们宣示一下天威。
随后,隋炀帝召来了特邀嘉宾,西突厥的曷萨那可汗,以及高昌国王麴伯雅,表示由他做东,请大家看一场围攻辽东城的好戏。
隋炀帝的内心十分得瑟,他就是想用实际行动来诠释一下中原“杀鸡儆猴”的优秀文化,让少数民族的首领们看看大隋无与伦比的军威,让他们明白和大隋作对的悲惨下场!
613年5月,由隋炀帝指挥数十万大军围攻辽东城的好戏开始上演……
这本来是一场轻而易举的屠杀,可隋炀帝却在进攻之前再度重申了他的作战思想:兄弟们!咱们不远千里地征伐高句丽,不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功名,而是吊民伐罪(慰问受苦的人民,讨伐有罪的统治者)。
想当年,周武王姬发攻打商纣王,就是用的这样的战争口号!
吊民伐罪,听起来就是高大上的战争宣言,饱含着正义和使命!
隋炀帝为了贯彻“吊民伐罪”的思想,提出了以下几点要求:
第一,想要靠单打独斗,孤军深入来建立自己功名的,朕坚决不答应!如果还有谁没明白朕的意思,朕可以给你办一场单独的培训!
第二,朕已经将大军分为三路,你们一旦决定进军,就要三路人马相互配合,绝对不允许孤军深入,以身犯险。
第三,任何军事行动的决策,都需要提前奏报给朕,绝对不允许擅自行事!
这是打仗,还是过家家啊?
完了吗?完了就准备出发了……
等等!朕还有最后一条要求:如果高句丽的守军宣布投降,各路大军必须停止进攻,等待朝廷派遣使者前去交涉!
诸位将领集体无语!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就爱张怡宁 2018-05-29 10:01:53
看了楼主的帖子,发现隋炀帝背的千古骂名是真冤枉呀!
-----------------------------
骂名要给他洗掉,不过犯的错,以及南下江都后的所作所为,咱都会给他说清楚。给他洗白对我没啥好处,只不过一个伟大的人,不应该受到大家的误解。从空间和时间脉络,告诉大家为什么隋炀帝会受到误解,这是我重点写隋末历史的根本原因。
谢谢你的支持!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隋炀帝恐怕永远也不会想到,自己在辽东城外屡次强调不可擅自进军的军令,成为了自己的一根吊命索,也顺势埋葬了一个伟大的王朝。
进攻辽东城的军令下达之后,城内很快就举起白旗,表示愿意投降。
诸位将领懵逼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啊?接受投降,还是继续占领城池?
按照教科书上的打法,必须从身体和心理上实施双重打击,让敌人毫无还手之力,才可以称得上漂亮的完胜。如果不把大军开进城池,活捉敌军主将,城内举白旗的行为就是一种玩笑而已,完全是考验对方脸皮的厚度……
然而,隋炀帝的圣旨犹如地狱洪钟,在他们耳边不断的响彻……
将士们都只有一条性命,没人敢站出来质疑隋炀帝的权威,他们绕着辽东城转了一圈,最终决定依照军令停止进攻,并派人前去给隋炀帝报信,征询接下来的作战策略。
问题是,隋炀帝此刻正在辽水边上和少数民族的首领们聊天胡侃呢,当使者屁颠屁颠地去给皇帝报信的时候,城内的高句丽守军早已经修复了被破坏的城墙,再度宣布要顽抗到底。
谁也不知道高句丽到底多少次宣布投降,多少次再度反抗。
到了最后,前线的将士开始觉得疲乏,毫无打仗的欲望,因此放缓了对辽东城的进攻,以至于战事一直持续到六月份。
613年6月11日,一直在后方等待捷报的隋炀帝再也坐不住了,一会儿是战报,一会儿是对方投降的捷报,就是没个准信儿,堂堂的正义之师,难道打一个辽东城都要这么费劲吗?
隋炀帝气急败坏,亲自跑到辽东城的南面坐镇观察,当他发现辽东城只不过是一座小城,而隋军却束手无策之时,顿时对胶着的战事心生不满。
隋炀帝召集了所有将领,给他们来了一次训话:
你们这些人,真是可恶至极!
看看你,身居朝廷大将军的高位,工资给的不少吧!再看看你,头上还顶着朝廷勋爵的帽子,好歹也算是有头有脸吧!你们在朝为官,本应该为国家誓死效命,可如今却在朕的面前装出一副柔弱的鬼样子,真是无耻之尤!朕大老远的跑来辽东,不是来看你们的笑话的,朕只想看你们如何打一场胜仗,没想到你们却一个个都怕死怕的要命,难道是欺朕不敢杀你们吗?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靖江巡检 2018-05-29 11:25:05
杨坚是隋国公,可作者却口口声声说他是随国公,这仅仅是个错别字吗?(见开篇有关文字)
-----------------------------
兄弟来砸场子也得备好一应工具啊,杨坚本来就是随国公,后来觉得随字不吉利,改国号的时候才把随改成了隋。文章里面把这段背景解释的很清楚啊。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hjzhou62 2018-05-29 05:55:15
看了楼主的帖子,才知道隋炀帝并不那么冷酷无情
-----------------------------
简直就是暖男一枚,也难怪萧皇后会对他死心塌地,死命追随!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话都说出口了,不砍掉几个人头,怎么下这个台阶呢?
不过,隋炀帝骂归骂,可并没有因为此事擅杀一个大将,语气中饱含的更多是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愤怒和无奈。
随后,隋炀帝命少府监何稠专门制作了一种名叫六合城的超级移动战车,然后再次下达了对辽东城的围攻军令,并亲自上阵督战。
有趣的是,自从隋炀帝亲自坐镇辽东城,隋朝官军反而没有再攻破过城池,陆路进攻因此暂时陷入了停滞阶段......
不过,右翊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的江、淮水军却搞得风生水起,大有直捣黄龙的意思。来护儿渡海之后,直接将大军开赴到离平壤城60里的地方,并在城外打败了高句丽的守军。
平壤是高句丽的都城,王权的象征,只要来护儿顺利打下平壤城,高句丽各路守军便如同孤魂野鬼,大隋的征伐也可以正式宣告结束。
来护儿召集同事们开了一次碰头会,商量是否对平壤城发起进攻。
依来护儿的暴脾气,他想把大军直接开进平壤,干死高句丽,但是副将周法尚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觉得皇帝一言九鼎,既然已经说了要和其他各路大军取得联系,必须得遵守军令!
说白了,来护儿不能拿将士们的性命开玩笑。
问题是,眼前就有天大的功劳,你如何能说服来护儿不去取呢?
激烈的口水战之后,来护儿还是带着手下的4万精兵向平壤城开拔。
据史料记载,隋军和高句丽守军在平壤城外的内空寺展开激战,出人意料的是,守军稍微交战便向后退却,显得非常的不正常。
要命的是,来护儿并没有意识到其中有猫腻,更没有察觉到诱敌深入的危险。
在来护儿的眼里,高句丽的首都被围,军心早已经涣散,眼前所有的抵抗都是浮云,平壤城陷落也只是早晚的问题……
来护儿大手一挥:入城!
入城就入城吧,没什么大不了的。
然而,来护儿偏偏在此时犯了一个低级而又致命的错误:他在没有调查城中军力守备的情况下,放纵手下的士兵在城中尽情地烧杀劫掠!
军队一旦失去纪律和组织,就是一群乌合之众,后果必定是灾难性的。
就在隋军贪婪地劫掠金银财宝,毫无防备的情况下,早已经埋伏多时的高句丽精兵一拥而出,对怀抱珠宝,根本无力抵抗的大隋士兵发起了惨无人道的屠杀。
一场恶战之后,只有数千隋军全身而退,剩下的将士只能在异国他乡含恨而终。高句丽守军一直追杀到隋朝水军驻扎的地方,幸好有周法尚主持反击,隋军这才站稳了脚跟。
平壤之战,原本可以帮助隋炀帝一战定乾坤,却因为来护儿的轻敌而轻易葬送,实在是可惜之极!
自此,第一次高句丽战争,大隋的水军已然形同虚设。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今天放飞了,楼主整天在线,可以随时交流,欢迎大家留言!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九皋寒叟 2018-05-29 16:01:45
今天放飞了,楼主整天在线,可以随时交流,欢迎大家留言!
-----------------------------
@lijiek301 2018-05-29 16:09:22
楼主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水战中秦叔宝的情况,我看隋唐演义中所述秦叔宝还救了宇文化及一命,后又差点把秦叔宝因旧愁给杀了。楼主简单剧透一下,毕竟秦叔宝在民间是神一样的存在。
-----------------------------
秦叔宝是挺牛逼的,先是跟随隋朝海军主将来护儿,后来又转投到超级战将张须陀的军中,张战死后,秦叔宝率领手下投奔了隋朝的大臣裴仁基账下,后来被李密收编。李密不是搞了个特种部队么,让秦叔宝和程咬金带队,后来宇文化及从江都回洛阳,和李密的瓦岗军展开了惊天动地的决战,李密挡不住骁果卫的攻击,身受重伤,已经出现了败象,秦叔宝从后面杀了出来,率人挡住了宇文化及的攻击,最终反败为胜!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致命的王八拳 2018-05-29 16:46:53
楼主大神想问一下你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我读完书,写完自己的作品后,总结了一下:
1.隋炀帝步子迈的太大,徭役过重,致使惠民政策落不到实处,百姓的反对情绪很浓厚。
2.征伐高句丽,这是导火索。
3.隋朝从南北朝过度而来,豪门望族、土匪、地方军事武装、地痞流氓成分居多,这些人是社会不稳定的根源。
3.郡县改革、科举改革得罪了太多的贵族,致使百姓起义后,这些人都不愿意帮隋炀帝平叛,还煽风点火,毫无人臣情义可言。
4.隋炀帝心气傲,全国大乱后,死活不愿意下罪己诏,不愿意承认错误,宁愿奉行鸵鸟政策,在江都混日子,放任局势失控。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bjxmt 2018-05-29 15:57:41
将在外,尽然不能见机行事,感觉要败。
-----------------------------
兄台高见,料事如神!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35章天子颜面尽失
隋朝的第三路大军则是扶余道的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乐浪道的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辽东道的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沃沮道的右翊卫将军薛世雄、玄菟道的左屯卫将军辛世雄、襄平道的右御卫将军张瑾、碣石道的右武候将军赵孝才、遂城道的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增地道的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文升。
他们约定好了,在鸭绿江集合,从陆路发起对平壤的进攻。
这些军队中,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和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是绝对的主力,然而就在此时,在隋军主帅身上接连发生了影响战局走向的事情。
隋炀帝非常重视军粮的供给问题,因此在泸河、怀远两镇设立了大型的粮仓,并将从全国各地征调的军用物资全部储存在此,所有大军在出发之前,都备足了被服、粮草、甲仗和兵器。
由于路途遥远,再加上前往平壤的道路非常的崎岖,出发之后,后方基地就不可能再运送后勤物资到前线,隋炀帝因此要求各军带足100天的粮食用度。
什么叫幸福的烦恼?就是你明明不需要这么多军粮,却不得不带这么多军粮!
隋炀帝是历史上最大方的皇帝,没有之一!
他给将士们配发了100天的军粮,没曾想却成为了将士们沉重的负担!
据史料记载,由于军资(包括粮食、兵器、盔甲)过多,平均每个士兵的运输压力就是3担,也就是360斤左右……
宇文述等将领自然知道粮食的重要性,于是在临行前就传下军令:士兵们绝对不允许在路上丢弃军备物资,违令者军法处置!
不过,许多士兵还是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在他们看来,既然大军已经准备了绝对充足的物资,就算把自己的那份丢掉,到时候也可以吃别人的!
主帅和同袍兄弟,总不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饿死吧!
宇文述既然说不能随便丢弃粮食,那咱们就在营帐里挖个坑,将粮食全都埋到地下,一切做的神不知鬼不觉!
隋朝可爱的士兵啊,他们用实际行动给咱们后人诠释了一条江湖法则:实力挖坑,管杀不管埋!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比谁更聪明!
当所有人都抱着投机取巧的心理时,灾难就已经慢慢在发生了……
到达鸭绿江的时候,宇文述和其他几路将领突然发现,准备绝对充足的军粮突然出现了短缺,许多将士根本就没饭可吃,更不要说一路打到平壤城。
其中丢弃军粮现象最严重的莫过于宇文述的大军……
宇文述彻底懵逼了......
准备的一百天军粮呢?你们身上的包袱呢?饭盒呢?怎么都没了?接下来吃土啊?哥们可没给你们准备盒饭啊!
彻查!把他们查个底儿掉!
主管组织纪律的官员很快就展开了调查,结果很明确:宇文将军,士兵们挖了很多坑,把军粮都给埋了!
狗日的,我看不是把军粮埋了,而是把我给埋了!
宇文述看着这些目光短浅的军士,有种强烈的杀人冲动,可转念一想,杀了他们有什么用?对局势有任何帮助吗?
没办法,宇文述只好厚着脸皮去找其他的大军化缘……
当隋军在鸭绿江集合之后,高句丽的首席大臣乙支文德前来求见,名义上是代表高句丽国王前来投降,实际上是来探听隋军的虚实。
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出发之前,隋炀帝给了他一道密旨,只要是高元和乙支文德来军中投降,先拿下再说。
于仲文正准备动手的时候,慰抚使、尚书右丞刘士龙却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皇帝的目的是威服高句丽,不能够影响两国人民的友谊!
前面已经说过,隋炀帝特意在军中设置了慰抚使一职,不受大军主帅的管制,有自己做主的权力,尤其是高句丽投降的相关事务,话语权很大。
刘士龙仗着隋炀帝给他的权力,态度非常强势,大有于仲文如果不答应,就一头撞死在他面前的意思。
怎么办?先抓起来还是放他离开?
左右都是皇帝的意思,于仲文进退两难,难以抉择,无奈之下只好先放乙支文德离开。
等到乙支文德走了之后,于仲文突然发现自己被刘士龙给忽悠了,他急忙派人前去告诉乙支文德,说他还有话没说完,希望乙支文德再回去一趟。
然而,那里还有人影?
人家乙支文德是来探听消息的,当他得知隋军的主力缺少粮食之后,便快马加鞭渡过鸭绿江,头也不曾回过……
在所有的大军之中,宇文述的实力最强,但是于仲文却和隋炀帝的关系最好,临行之前,隋炀帝就曾经暗示过,前线将领们在意见不统一的时候,尽量听从于仲文的调遣。
于仲文放走了乙支文德,心里非常的不安,害怕皇帝会找他问责,因此下令各路兵马一同追击,以求将功补过。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这是楼主个人微信二维码,交朋友的,聊天的,坦诚相待,欢迎大家!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bjxmt 2018-05-30 09:24:52
隋炀帝这个安排有点扯了,不放权,前线怎么见机行事,不败都说不过去
-----------------------------
是啊,我感觉他不是不想放权,而是怕放了,前线的兔崽子把高句丽给灭了,自己的目的也就达不到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就爱张怡宁 2018-05-30 10:06:52
今天还更吗?已经看完了哦!楼主加油!
-----------------------------
还会有2-3更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hjzhou62 2018-05-30 05:58:10
几次征讨高句丽,损兵折将,得不偿失
-----------------------------
你信命么,性格决定命运。 隋炀帝不傲气,埋头享乐,屁事都没有。隋炀帝不好面子,直接打下高句丽,屁事都没有。正当他想正儿八经,稳扎稳打的灭高句丽时,杨玄感给他闹事,命中注定,都是没办法的事儿。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宇文述不干了,老子军粮都没有,难道要一路饿死过去?不干!
于仲文:“宇文将军,你仗着手下十万精兵,连一个小小的高句丽都收拾不了,还有何面目去见皇帝?你们现在各有各的心思,不服从统一调遣,回去也要申领罪责!”
宇文述无奈之下,只得硬着头皮,带着面黄肌瘦的将士们前往追击。
乙支文德知道隋军的主力缺粮,于是采取了且战且走的策略,打一下就走,绝对不和你纠缠!宇文述等人一日之内七战七捷,早已经忘记了缺少粮食的困境,因而下令军队一直前进,在离平壤城30里的地方安营扎寨。
这个时候,厚颜无耻的乙支文德再度派遣使者前来投降:如果隋军能够撤退,高句丽国王将会亲自前往隋朝皇帝驾前请罪!
于仲文如何抉择?宇文述又该如何抉择?
隋炀帝已经再三声明,隋军是来吊民伐罪,不是来建功立业的!
最好的结果就是让高元带着小弟们心甘情愿地跪倒在地,高呼几声万岁,顺便让西突厥和高昌的贵族们长长见识......
如果宇文述等人接受了投降,就有可能兵不血刃,建立征伐高句丽的第一功。
如果他们拒绝了高元的投降,皇帝冒起火来,他们只能吃不了兜着走。
宇文述等人考虑到平壤城易守难攻,再加上军中缺少粮食,长久的耗下去也不是办法,因而便开始组织撤军,准备回辽东交旨。
谁料想,隋军刚刚撤退,厚颜无耻的乙支文德便带着高句丽大军四面包抄,打得隋军落花流水。隋军且战且走,到了萨水,军队刚刚渡过一半,高句丽猛烈攻击后军,左屯卫大将军辛世雄当场战死。
此时,隋军人心涣散,犹如丧家之犬,撤退起来又毫无章法,狂奔一天一夜到了鸭绿江,在大将军王仁恭的支援下,这才挡住了高句丽大军的追击。
一直在海边观望的来护儿听说隋军主力打了败仗,觉得这个事情终归是推进不下去了,自己也从高句丽国境开始组织撤退。
自此,隋炀帝安排的三路大军全线失利,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宣告结束,隋朝唯一的收获就是设置了辽东郡,将辽东半岛纳入到大隋的版图之中。
据资治通鉴记载,深入到高句丽腹地的有30多万大军,但是回来的只有2700余人,但是这个数据似乎并没有多大的参考价值。
隋军虽然兵败如山倒,但是真正在战场上被屠杀的人少之又少。
来护儿的海军损失惨重,最后依然有上万人顺利返回。
检校右御卫虎贲郎将卫文升全身而退。
其余的将领也带着大部队顺利返回。
还有七十万将士驻守在大后方,根本就没有上战场!
因此,隋军并未伤及到根本。
即便如此,隋炀帝还是在613年7月25日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试问,隋炀帝调动了一百多万百姓为前线将士服务,以至于大后方出现民心不稳的现象,到头来却换了个无功而返的结局……
原本打算让西突厥和高昌国王看一场大戏,宣示一下大隋天子的神威,却因为手下的战将无能,让他颜面大失……
隋炀帝糟糕的心情,可想而知……
回到东都洛阳之后,隋炀帝下令诛杀了拿着鸡毛当令箭的慰抚使刘士龙,缉拿了于仲文、宇文述等大批战将。
事实上,隋炀帝并没有立即诛杀他们,反而是派人调查了前线兵败的真实原因,得知前线兵败都是因为于仲文刚愎自用,率军轻率出击,隋炀帝很宽大地释放了所有主将,将罪魁祸首于仲文贬为庶民。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天边有彩云2018 2018-05-30 11:16:14
海军不是因为放权不够,而是主帅大意冒险。宇文素一路,实在是二逼了,不过要是有权力,抓了对方首脑,情形或许真会好一点,辽东城这路,完全是隋炀帝自己的策略问题。
-----------------------------
兄弟颇有见识,总结的比较到位!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36章再度征高句丽
在辽东折戟沉沙,隋炀帝灰心丧气了吗?
没有。不仅没有,斗志还更加昂扬。
前线将士不给力,让他颜面尽失,隋炀帝暴跳如雷了吗?
没有。不仅没有,他还很宽容。
回到洛阳之后,隋炀帝特地命人组织了一场高层军官的闭门大会,对第一次征伐高句丽失败的原因进行了深入骨髓的总结。
得出的结论如下:
第一,隋炀帝自己的心态不端正,太作,太好面子!
杨广发动战争的核心目的是让大隋的国威传扬四海,建立不世功勋,或者说是为了让高元心甘情愿的举国投降,俯首称臣。
基于这样的一个战争宗旨,隋炀帝彻底改变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的惯例,剥夺了前线主帅的军事指挥权,犯了兵家之大忌!
客观的说,在战场上不是你死就是我活,隋炀帝却反其道而行之,非得让高句丽的将士有无数次满血复活的机会,这才导致辽东城下的屡次惨败,错失了无数次擒获敌军首领的机会。
就我个人来看,隋炀帝确实应该为第一次高句丽战争的失败负一半的责任。
第二,粮食供给出现了系统性的问题。
隋朝确实不缺粮草、被服和兵器,隋炀帝本人也是足够英明,征战之前就做了全国总动员,并在泸河、怀远两镇设立了巨大的粮仓,而他也直接站在了百万雄师之后,亲自上阵督战,力保前线将士作战没有后顾之忧。
然而,谁又能想到前线的将士竟然会因为一己之私,将粮食偷偷地埋藏到地下,以至于大军到了前线之后没有粮食可吃?
浪费粮食的行为太可耻!后果太严重,必须给予严厉的谴责!
前线的35万主力部队正是在缺粮的情况下,这才没有坚定对平壤的进攻策略,致使高句丽守军钻了空子,最后导致隋军无功而返。
隋炀帝应该为这样的事情负责?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