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细说隋唐史(连载)-140万字连续更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三,士兵的战斗值没有预想的那么高。
此次征战高句丽,隋炀帝虽然调集了113万大军,但是我们也看到了,真正投入到前线,或者说深入到高句丽腹地作战的只有35万主力部队,以及来护儿4万多海军陆战部队,至于其他的军队,悉数留在了辽东城下,根本就没有起到多大的作用。
问题的关键在于,隋朝实行的是府兵制度,朝廷需要打仗的时候,地方政府的官员前往老百姓的家中做动员,让他们暂时放下锄头,将身份转变为军人。
然而,在府兵制度之下,农民们的绝大多数时间都献给了自己的家庭,赚钱养家挣产业,生孩子纳小妾才是他们人生的终极追求,至于当军人......说得不好听,真的是他们的业余生活而已!
没有长时间的专业军事训练,如何保障军队的作战能力?
没有频繁的战争和实战经验,如何能锻造军人最可贵的坚韧和毅力?
我们在前线看到的是什么?
宇文述等人在平壤城下稍微遇到点挫折,数十万大军就直接惶惶如丧家之犬!
这就是府兵制度的缺陷!
当然,坑隋炀帝的不仅仅是农民兄弟,朝廷的中高层将领也有许多人不谙军事,必须要承担兵败的责任。
隋文帝和隋炀帝虽然极力去改变门阀制度对朝廷的影响力,却一直都收效甚微,在豪门望族的政治影响下,朝廷的大将军几乎都是清一色的贵胄子弟。
不是说贵胄子弟就不能出人才,而是人才梯队的建设根本就跟不上,搞来搞去,朝廷就这么几个大将军,没有新鲜的血液啊!
在这样的体制下,如何能够培养出具有统帅能力,可以睥睨群雄的高级将领,超级帅才?
我们也可以看到,隋军在辽东城兵败之后,隋炀帝气急败坏,亲自前往前线,将所有将领喊来训了一顿话,指责他们是一帮不懂军事,只知道享乐的纨绔子弟。
最要命的是,隋炀帝还必须得靠他们完成征伐高句丽的大业。
杨广郁闷的心情,隔着历史的长河都能够感受得到……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隋炀帝从辽东回来之后,便立即着手准备第二次攻打高句丽的战争。
首先是粮食供给和军队战斗力问题,隋炀帝对症下药,保证不会再出错!
614年1月2日,隋炀帝下诏,让天下精兵再度集结在涿郡,并在辽东古城设置粮仓,同时招募了大批的骁果卫。
辽东古城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境内,靠近鸭绿江,隋炀帝此举就是为了将粮食基地直接转移到高句丽的国境线上,彻底解决前线缺粮的问题。
在军力布置上,隋炀帝除了征调府兵外,还特地组建了一支名为骁果卫的特种作战部队。
据史料记载,骁果卫的将士主要来自关中地区,他们身强力壮,骁勇善战,装备骑枪和马刀,身穿血色的明光铠甲,头戴赤金豹头盔,左臂上刺有血鹰,在后世声名鹊起,令人闻风丧胆。
对于军队的将领问题,客观的来说,隋炀帝其实真的很难去改变什么。
军中高级将领都是既得利益者,隋炀帝在没有培养出好的接班人之前,是不可能将他们一撸到底的。
不过,隋炀帝特地下了一道诏命,要求只要是大隋的勋略,就不能兼任朝廷的文武实职,如果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御史应该马上弹劾。
至少,隋炀帝已经意识到了朝中人才凋敝的严重问题。
隋炀帝思来想去,最终还是决定提拔宇文述为前线的大军主帅。
613年2月,他特地下诏:宇文述在前线兵败,主要是因为粮食问题,并非他作战能力存在缺陷,因此重新启用宇文述,并加封他为开府仪同三司。
随后,隋炀帝再次下诏:
越王杨桐和户部尚书樊子盖留守东都洛阳。
代王杨侑和刑部尚书卫文升留守西京长安。
他本人则带领宇文述和杨义臣两位主力大将前往辽东。
杨义臣是鲜卑人,父亲尉迟崇,后来被隋文帝杨坚赐姓杨。杨义臣曾经参加过隋朝对突厥,镇压汉王杨谅,以及隋炀帝西征吐谷浑的战争,是隋朝不可多得,英勇善战的将军之一。
613年4月27日,隋炀帝一行渡过辽水,逼近辽东城。
为了保险起见,隋炀帝采取了兵分四路的策略:
他自己带领着骑兵和骁果卫部队对辽东城发起冲锋。
宇文述和杨义臣带兵前往平壤。
左光禄大夫王仁恭出扶余道。
右骁卫大将军来护儿率领水军从海上登陆,乘机谋夺平壤城。
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具体发兵多少,史书上并没有明确的记载,但是可以猜测出来,和第一次相比,隋炀帝的阵仗明显小了很多,也低调了很多。
令人欣慰的是,隋炀帝第二次征伐高句丽,复仇的心理似乎更多一些,因此更希望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拿下高句丽,一雪前耻。
辽东城外,隋炀帝下达了最重要的一道军令:此次征伐高句丽,诸位将领可以相机行事,不必受任何束缚!
言外之意,单兵作战、孤军深入、屠城、斩尽杀绝,看你们的心情,朕只要最后的结果:让高元跪在朕的面前告罪!
这样一来,前线主帅的生产力得到了完全的释放!
为了拿下辽东城,隋炀帝发动了云梯攻城、挖掘地道、冲车破城等凶猛的攻城手段,并亲自在战场监督,鼓励将士们冲锋陷阵。
大军攻城的时候,隋炀帝特别关注了新募的骁果军将士,看着他们登上云梯,卖命的冲杀,然后一个接一个的占领城头,隋炀帝非常欣慰。城破之后,隋炀帝下令嘉奖了骁果军,并提拔了一批作战勇猛的将士充当自己的亲兵!
左光禄大夫王仁恭率军出扶余道,在新城遭遇到高句丽大军,王仁恭毫不含糊,带着手下一千多精锐骑兵对数万名敌军步兵发起了猛烈的冲锋,将高句丽守军打得落花流水,闭门不出。
此次征伐高句丽,大隋的优势占尽,拿下平壤只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然而,上天再度和隋炀帝这个悲剧的帝王开了一个致命的玩笑。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bjxmt 2018-05-31 08:40:17
大后方有人造反了?
-----------------------------
猜猜是谁?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50lovelace 2018-05-31 09:45:52
隋国礼部尚书(官职名)杨玄感在黎阳(今中国中部河南省浚县东北)举兵反叛隋朝,围攻首都洛阳
-----------------------------
哈哈,帮我剧透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是的,有点着急。不过,这种着急后面有帝王的管理逻辑,从乱世到统一,最需要的就是其他政权的认可,秦始皇当年不也是这样~隋炀帝打高句丽,708年就下了通知,一直到711年,高句丽都不来朝拜,如果不治理他们,天子威严当真就没了,而且打之前也下了几次诏书,高句丽确实太不给面子了,这点真不是隋炀帝的错。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37章公子哥杨玄感
613年6月,也就是隋炀帝出兵4个月,正式交战1个多月之后,洛阳传来了消息:在黎阳(今河南鹤壁市浚县)督运军资的朝廷贵族杨玄感发动兵变!
杨玄感,弘农华阴人氏,宰相杨素的长子,官至礼部尚书,袭封楚国公,大隋的超级贵族,更是隋末第一个带头闹事的贵族子弟。
按照一般的规律,但凡天下大乱,显现出亡国征兆的时候,农民兄弟会奋起反抗,在全国各地引发对抗官府的小型战争。随后,朝廷会派遣军队前去平叛,如果能够顺利镇压下去,王朝有可能中兴,再不济也可以延缓个十年数十年。如果镇压不下去,农民起义军和官府的对抗将会逐渐演变成农民起义军之间为了争夺地盘和权势的大混战。
当然,这一阶段中许多豪强和土匪头子都会参与进来。
全国的混战导致人口锐减,国家财力不足,中央政权无法组织强有力的官军前去平乱,因此亡国之象越来越明显。到了这个时候,那些原本效忠朝廷,至少是坐山观虎斗的军阀们就开始跳出来搞事情了......
要知道,这些人都是职业政治家,他们拥有非凡的头脑和智慧,能够网罗三教九流的人才为己所用,手里又有钱财和地盘,很容易在军阀混战中脱颖而出,夺取最后的皇帝之位。
那么问题来了:
隋炀帝虽然发动了第一次征伐高句丽的战争,损失却并不是很惨重,在隋朝的国力下,这样的结局不管是隋炀帝本人,还是朝廷都可以接受。
隋炀帝虽然打了败仗,却并没有因为愤怒而滥杀无辜,甚至对那些原本有失职之罪的将领,隋炀帝也是网开一面,至少可以这样说,高句丽之战,没有引起君臣之间的敌对矛盾!
河北和山东等地有王薄和翟让等农民起义军在闹事,但是隋炀帝派遣了超级战将张须陀前去平叛,很快就镇压了王薄等人的嚣张气焰,起义军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对朝廷构不成太大的威胁。
隋朝的军力和粮食储备,谦虚的说,还真是有点富余的过分……
那么,杨玄感为何会选择在此时跳出来搞事情?
据史料记载,杨玄感出身在贵族家庭,又是杨素的嫡长子,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杨玄感非常爱好文学,自己也是才华横溢,平日里结交了不少有志之士,而且他本人也对兵法和武艺感兴趣,会点三脚猫的功夫。
无与伦比的出身和贵族家庭的熏陶,让杨玄感走到哪儿都显得鹤立鸡群,再加上平日里不少纨绔子弟捧着他,直接造就了他骄傲和跋扈的个性。
像他这样的公子哥,标准配置就是:一颗骚动不安的心……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福娃娃2018 2018-05-31 15:03:45
杨玄感自己想做皇帝吧!楼主又在设悬念吗……
-----------------------------
你知道的太多了,当心我灭口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在这里不得不介绍另外一位公子哥——李密。
李密是后来隋末势力最大的农民起义军——瓦岗军的首领,但是李密从来也不是农民,他和杨玄感一样,是隋末的超级贵族之一。
李密的曾祖父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的李弼(李渊的祖父李虎也是西魏八柱国将军之一),祖父李曜是北周的邢国公,父亲李宽是隋朝的上柱国,蒲山郡公,李宽去世之后,李密承袭父爵,成为了隋朝的蒲山公。
李密还有另外一重身份:左亲卫府大都督和东宫千牛备身。
什么概念?
意思就是,你可以手持钢刀,贴身保护皇帝!只要你有兴趣,也有胆量,可以一刀剁了隋炀帝……而大都督的身份意味着你在卫士中享有领导者的待遇!
在隋朝,只有贵族后裔才配享有这样的殊荣,一般的老百姓连皇帝的身都贴近不了,更何况拿着刀保护皇帝……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暗里不着迷啊 2018-05-31 17:55:51
我去,李密原来是豪门贵族啊,我还以为他是个自主创业的农民呢,难怪发展的这么好!
-----------------------------
兄台难道是传说中的那种靠感觉学历史的?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李密和杨玄感一样,含着金钥匙出身,享受着最好的贵族教育,身上带着无与伦比的领袖气质,再加上没有物质上的负担,人生所有的追求就只有保持内心的骚动不安,随时找机会寻求刺激......比如,一刀剁了隋炀帝?
这样的一个人,又如何会甘心情愿为皇帝站一辈子岗?
有一次,隋炀帝在宫内散步,看到军姿挺拔,威武不凡的禁卫军将士,心情十分愉快,可没走几步,发现前面有一个年轻人总是东张西望,心不在焉,明显降低了禁卫军的光辉形象……
隋炀帝非常好奇,于是上前查看,发现此人额头尖眼角方,眼瞳黑白分明,精神异常矍铄,一看就是个有来历的人。
隋炀帝当时就心惊了一下,不过碍于面子,没有当场发作。
事后,隋炀帝对宇文述说道:“刚才站岗的年轻人是什么来历?”
宇文述:“已故蒲山公李宽的儿子,李密!”
隋炀帝:“此人相貌看起来有些异常,留在宫中卫戍不太合适,给他重新安排个工作吧,别让他待在禁卫军!”
这就有点尴尬了,领导想要开除你,又不好意思明说……
宇文述找到了李密,委婉的说道:“蒲山公啊,你年轻有为,才为世出,应该入朝为官,辅佐陛下才是啊,禁卫军都是粗人呆的地方,让你在这里发展,实在是太屈才了……”
我们可能不会理解,对李密来说,继承这么大的家产,继承父亲的爵位是多么的痛苦,他就是想要一个狂放自由的灵魂,仅此而已!
同样的话,对宇文述来说难以启齿,对李密来说,却是帮助他逃离了苦海!
宇文兄,你实在是我李密的人生知己啊,委实当与你浮一大白!
此事过后,李密干脆称病不出,在家里抱着《史记》和《汉书》闭门苦读,不问是非。
有一次,李密穿着素雅,骑跨着一头大黄牛,准备外出寻访著名学者包恺(此人是隋朝《汉书》学者们公认的宗师级人物,学徒多达千人),不曾想,在路上居然偶遇了权臣杨素。
这年头,居然还有对书籍如此痴迷的人,必定不是凡夫俗子!
据史料记载,杨素一直在尾随着李密,后来发现此人一直在用心研读,并不是在拿着史书装逼,于是心生敬佩,打算将他拦下来攀谈几句……
杨素高喊道:“这位小兄弟,你叫什么名字,居然对书籍如此痴迷?”
李密闻言望去,认得是朝中的宰相杨素,于是滚落下牛,拜了几拜:“晚辈是隋朝蒲山公李密,有幸得见杨大人,实乃三生有幸!”
杨素非常欣慰,此人至少是个懂礼节的人:“你在读什么书?”
李密:“汉书,项羽传!”
随后,杨素找了几个关于项羽的话题和他瞎掰扯,谁知李密谈吐不凡,对王朝的兴衰和历史人物有着非常独到的见解。
杨素欣喜若狂,如获至宝,当即将李密邀请到了府中做客,并将他介绍给了自己的儿子杨玄感。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今天是六一儿童节,祝大家时刻保持一颗单纯和善良的童心。

小子将持续不断的更新,博大家一乐,希望能有更多的隋唐史爱好者支持我呀!

鞭策很重要,鼓励也很重要,哈哈!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38章杨氏集团叛变
据史料记载,李密和杨玄感臭味相投,很快便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李密曾经说过:若论带兵打仗,纵横天下,使敌人跪地求饶,他不如杨玄感(可以理解为赞美之词,杨玄感的带兵作战能力,实在是呵呵),可若论驱使天下英雄豪杰为己所用,杨玄感却不如李密。
颇有些曹操和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意思……
这事儿就非常有趣了,杨素身为朝廷的首席宰相,隋炀帝跟前的绝对红人,为何会亲自拦下牛车,邀请默默无闻的李密前往府中商谈,难道真的是为了给自己的儿子杨玄感培养知己?
在我看来,杨素在试图拉拢朝中的贵族,为日后的大事做准备!
别不服,咱们继续看下去。
隋炀帝从晋王身份,一跃成为大隋的皇太子,并顺利的登基称帝,杨素可谓功不可没。杨广做了皇帝之后,对杨素也是关怀备至,将他提拔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地位,给足了他面子。
知进退,懂分寸,永远是最高层次的政治家应该具备的素质。
可惜杨素没有……
隋文帝杨坚还在的时候,杨素行事就非常嚣张跋扈,他利用扶持隋炀帝上位的机会,大肆打压朝臣,铲除异己,树立自己的威信。
杨坚在去世之前,就已经意识到了杨素的家族有点尾大不掉的意思,因此尝试着铲除杨家的势力,可偏偏在此时,大隋的权力完成了交接……
中国历史上的权臣(霍光、鳌拜、宇文泰、长孙无忌等等),有一个非常明显的共同特点:把下一任君主当晚辈,为人处世总是居高临下,而且喜欢仗着自己的功劳,满口胡柴!
看看杨素,每次上朝的时候,三句话不离当年拥立隋炀帝的功劳……
隋炀帝是个宽容大度的人,不想在臣子的面前让杨素太难堪,因此总是冷漠相对,置之不理,可在他心里,早就盼望着杨素能够早点上西天。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小红花花20 2018-06-01 16:29:02
杨广可以直接杀了杨素,为什么还要多在家里诅咒,杨素干嘛不直接造反,自己做皇帝?
-----------------------------
杨广本来就不是个滥杀无辜的人,如果不是杨素瞎胡闹,他压根就不会动杨家。至于杨素杀皇帝,那也得分场合,天下太平的时候,杀皇帝就是谋反逆天,不得人心,如果天下大乱,凭能力上位,受到的指责就会小很多,所以是杨玄感干了这事儿。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独赏秋水 2018-06-01 21:46:58
感觉杨广对张丽华的事情,应该是诬蔑,很多学者都持怪异态度,以杨广谨小慎微的态度,不会在那时犯这种错误
-----------------------------
是的,基本上是污蔑。如果真有这档子事,史家应该会多次提及,可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没说过,只有资治通鉴有一笔带过的提及。另外,我也还原了下当时的场景,按照杨广心思细腻的特点,压根就不会给杨素写什么密信,更别说杀父皇,欺凌母后了。退一万步说,杨玄感起兵,檄文中丝毫没提这些破烂事,更加证明了这一点。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就爱张怡宁 2018-06-01 21:39:35
顶贴。每天都不够看哈
-----------------------------
哈哈,真高兴有你这样的铁粉。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608年8月,杨府传来了一个重磅消息:楚国公杨素身染重病,难以起床!
确定爬不起床了吗?确定没有挂掉吗......
这可是天大的喜讯啊!
隋炀帝欣喜若狂,当即派人给杨素送去了汤药,还说了一番知冷知热的贴心话,问题是,杨广压根就不知道杨素生的什么病,病痛几何,送的药能吃嘛.....
杨素很尴尬,难道真的要吃皇帝的药吗,不吃皇帝会不会怪罪啊,吃出问题怎么办呢,思谋再三,杨素决定不吃药,就让自己病重身亡!
据史料记载,杨素去世之后,杨广确实是松了一口气。他曾经对身边的近臣说过,假如杨素不死,按照这种嚣张的气焰继续下去,迟早也是灭九族的大罪(是不是后人编排的故事,咱们就不得而知了)。
杨玄感作为杨素的嫡长子,自然很清楚父亲和大隋两代帝王之间的恩怨。
客观的说,父亲的去世给他造成了很大的冲击,至少在他看来,隋文帝疑心病太重,所以在濒临死亡的时候,不顾一切地拿杨家开刀,丝毫不讲情面。而隋炀帝骨子里有卸磨杀驴的心思,只不过不好意思下手,顾忌面子而已!
总之,父亲去世,两代帝王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立场不同,对恩怨的理解自然也会不同……
杨玄感继承父亲的爵位之后,一直生活地如履薄冰,胆战心惊,他时刻担心着,隋炀帝会对杨家下手,铲除父亲的党羽。
事实上,杨玄感的担心也不无道理,像杨家这种树大根深的豪门贵族,在中流砥柱去世之后,确实很容易被皇帝秋后算账。更何况,隋炀帝的改革一直就在动豪门望族的利益,杨素如果不死,隋炀帝也有可能拿他开刀。
为此,杨玄感找来了几个弟弟和杨氏家族的长者,大家索性把话给说开了:如今大部分朝臣都是杨素的门生故吏,他们遍布中央和地方,权势极大。杨家完全可以找机会发动政变,废黜隋炀帝,拥立已故秦王杨俊的长子杨浩为帝。
这些,便是杨氏家族的共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后来,隋炀帝出巡西北,大军在大斗拔谷遭遇到了极其恶劣的天气,隋炀帝身边的守备力量严重不足,杨玄感就动过发动兵变杀死隋炀帝的心思......
当时,杨玄感的族叔杨慎认为朝臣和隋炀帝还是一条心,而且国家比较安定,百姓也比较拥护朝廷,下手的时机还是太早,这才逼迫杨玄感放弃了这次谋杀。
杨玄感见来硬的不行,就想要曲线救国,重新赢得隋炀帝的信任。
当时,隋炀帝到处巡幸和征伐,非常崇尚武力,杨玄感因此找到时任兵部尚书段文振,掏心掏肺地说道:“尚书大人!我杨家世受天恩,让无数人因此眼红,哥们如果不在边塞立点功劳,如何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如今边境战事频繁,我杨玄感甘愿受朝廷的驱使,您身为兵部尚书,应该明白我的拳拳报国之意!”
有句话说的很到位:只要马屁拍的好,没有什么关系搞不好!
杨玄感的马屁,至少让兵部尚书段文振闻到了一点清新脱俗的味道,因此他转身就将此话转述给了隋炀帝。
隋炀帝是个单纯的人,没那么多的弯弯肠子,这一点毋庸置疑。
有一天上朝,隋炀帝特意提到了此事,对杨玄感忠君报国的行为大为赞赏,并当场夸奖道:“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相,这话真不假!来人,给杨玄感赏赐千段缣彩(彩色丝织物)!”
杨玄感的父亲是大隋的丞相,隋炀帝的意思很明显,暗示你以后可能继承父亲的衣钵,做大隋王朝的宰相!
多么高的期许!
事实上,隋炀帝并不是说说场面话而已,此事过后,他经常带着杨玄感参与朝政,给足了锻炼机会,颇有提携后进,培养接班人的意思。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第39章兵临东都洛阳
隋炀帝第二次出征高句丽的时候,特地让杨玄感在黎阳(今河南鹤壁市浚县)督运军粮物资,给予了足够的信任。
不过,杨玄感压根就没有打算,也没有心情去帮隋炀帝征讨高句丽,至于杨家世受天恩,需要报效国家的话,犹如清风拂面,流水无痕。
我只能说,谁先当真,谁就输了……
杨玄感心心念念想的,是如何拉杨广下水,实施杨氏家族的复仇计划……
据史料记载,隋炀帝刚刚到达辽东,杨玄感便和虎贲郎将王仲伯、汲郡赞治(负责文书的草拟工作)赵怀义等几个亲信暗中密谋,故意拖延发往辽东的军粮和战备物资。
这可就要了命了,粮食不到位,这仗怎么打?
隋炀帝多次派人前来催促,可杨玄感每次都是找各种借口推诿责任:要么是附近盗贼太多,把粮食给打劫到山林湖泽,要么是河中泥沙淤积,运粮船没办法将粮食运出去......
陛下!情况很客观啊,要不您先调用其他地方的军备物资?
赤裸裸的挑衅,赤裸裸的推卸责任。
隋炀帝虽然很气恼,但并未追究杨玄感办事不力的责任,反倒是杨玄感在加紧调派各方力量为己所用,准备发动接下来的军事政变,给隋炀帝致命一击。
彼时,杨玄感的二弟,虎贲郎将杨玄纵跟随隋炀帝到了辽东,杨玄感派遣心腹之人前去送信,让他秘密返回了黎阳。与此同时,另外一路使者偷偷潜进长安城,打算将好友李密和三弟杨玄挺也接到黎阳。
做完了这一切,杨玄感发出了最后一道指令:派遣亲信前往隋炀帝在辽东的行营,诈称海军主帅来护儿还没有到平壤城,便起兵造反。
贼喊捉贼的把戏,虽然拙劣,却很奏效……
杨玄感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制造烟幕弹,为自己起兵造反争夺先机。
既然来护儿谋反了,杨玄感就得为朝廷做点什么吧?
比如封锁海军回洛阳的通道……比如招兵买马,保卫黎阳仓?
于是,杨玄感打着为朝廷平叛的名义,大张旗鼓地封锁了黎阳全境,并公开发布榜文,要求周边郡县的官员们加紧招兵买马的步伐,并让他们把新招募的士兵全都派送到黎阳来……
造反都造的这么别出心裁,也难怪连李密都会自叹不如!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小红花花20 2018-06-02 15:07:10
顶楼主,周末都在辛勤工作,看的人爽一下,写的人想半天……
-----------------------------
谢谢体谅,天气热,就在家里写写得了。
楼主:九皋寒叟  时间:2021-01-28 02:31:35
为了控制黎阳的局势,杨玄感擅自做主,任命赵怀义为卫州刺史,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
做好了这一切,就等着扯旗造反了……
中国历史上的造反者,但凡觉得自己是站在正义的旗帜下,都会请文笔华丽的大文豪帮忙写一篇“讨伐檄文”,对讨伐对象的罪恶大书特书,同时将自己捧上道德的制高点,比如袁绍请陈琳写的讨伐曹操的檄文,徐敬业请骆宾王写的讨伐武则天的檄文,都是这个套路。
纵然是文化水平有限,也得挖空心思发明几个口号,比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打土豪、分田地”之类的……
不过,杨玄感却非常不讲究,既没有请人写讨伐檄文,也没整几个朗朗上口的口号,甚至都没批判过隋炀帝的任何毛病,显得极其随意和草率……

楼主:九皋寒叟

字数:58405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8-05-05 18:40:02

更新时间:2021-01-28 02:31:35

评论数:784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