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例如,当具有智慧之心接收到某些感觉时,不会将它看成是可以执着或认同的对象,这就是智慧之道。

若缺乏智慧,我们就只能跟随着愚痴,愚痴就是不了解无常、苦与无我。

对于喜欢的东西,就认为是好的、对的;对于不喜欢的东西,就认为是不好的。

如此,我们不可能达到「法」――智慧不可能生起。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以观禅观察各种法尘 以止禅安定心


佛陀将观禅的修行安置在他的心中,用它来观察各种法尘。

无论心中生起什么,都如此观察:

虽然我们喜欢它,但它是不确定的(无常);

且是不满足的(苦),这些经常生灭的事物不受心的摆布,它们不是独立存在的实体或自我(无我),并不属于我们。

佛陀教导我们,要如实观察它们,这是我们在修行中应该采取的原则。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然后,我们会了解,我们不能随心所欲,好心情与坏心情都会随时出现。

它们有些是有益的,有些却不然。

若无法正确地了解这些事,就无法正确地判断,而会追逐渴爱――――无尽地追求欲望。

我们有时快乐,有时悲伤,这都是自然的。

我们有时高兴,有时失望,对于喜欢的事,便认为是好的;

对于讨厌的事,则认为是坏的,因而离佛法愈来愈远。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无法了解或认识「法」,因而感到困惑。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贪欲不断增长,因为我们的心除了愚痴之外,什么也没有。

这就是我们所谓的心,我们无须到遥远的地方去寻求了解,只要看到这些心的状态是无常、苦、无我的即可。

若持续如此增长修行,我们就可以称它为修观,这是认识心的内涵,我们就依此方式增长智能。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我们的修止就像这样,例如在呼吸的进出上保持正念,作为安定心的基础或方法。

藉由跟随呼吸的流动,心逐渐稳固、安定与静止,这种安定心的修行方式,即称为「止禅」。

我们需要多做这种修行,因为心充满许多纷扰,它很混乱,很难说它这样已多少年或多少世了。

若我们静坐思维,就会看到心的许多因素并非趋向平静与安定,反而是会带来混乱的。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寻找适合自己的禅修主题



佛陀教导我们,必须找个适合自己特殊根性的禅修主题,一个适合自己性行④的修行方式。

例如,反复观察身体各部分――顶上的头发、身上的毛发、指甲、牙齿与皮肤――能使我们很安定。

透过这个修行,心可以变得非常平静。

若思维这五种事物能带来定,那是因为它们是适合我们个性的思维所缘。

若找到这种适合的方式,就可考虑以它来修行,并利用它来对治自己的烦恼。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另一个例子是念死⑤。

对于那些还有强烈贪、瞋、痴,并发现它们难以控制的人来说,以自己的死亡作为禅修的主题,是很有用的。

我们可以看到,无论贫、富或善、恶,每个人都不免一死。

在修行念死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一种厌离的看法会升起,修得越多,就能得到越多的定。

因为它是适合我们的修法,若这修止的方法与我们的根性不合,就无法产生厌离的看法。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唯有这所缘真正适合自己,我们才能发现它会很轻易地经常在心中升起,并发现自己时常会想到它。

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标看到一个实例:

当在家人带来许多盘不同的食物供养比丘时,我们遍尝每一样,看看喜欢哪一种。
当一一尝过后,就知道哪一种最适合我们。

这只是个例子,我们会吃适合自己口味的食物,而不再理会其它几盘的食物。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注释]

④性行是指通过个人的自然态度与行为所显露的性格,由于过去所造业的不同,人的性格也因此不同。阿昆达摩诸论师将性行分成六种:贪行者、瞋行者、痴行者、信行者、觉行者、寻行者。如贪行者适合修持十不净与身随念等十一种业处。


⑤念死(marana-sati):十随念的修法之一,也是修止的一种方法。修此法者当生起「死将来临」、「命根将断」或「死、死」的如理作意,如此思惟,就能镇伏五盖,得到近行定。勤修念死者能常不放逸,舍弃对命的爱着。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入出息念 适合所有的人


入出息念是适合所有人的例子。

我们试过各种不同的修法,感觉都不是很好,但每当坐下来观察呼吸时,便感觉很好,我们可以清楚地看见它。

我们无须舍近求远,可以使用就近的事物。

只要观察呼吸,它出去又进来,出又进,就这样看着它。

持续一段时间观察呼吸的进出后,心会慢慢地安定下来,其它活动仍会升起,但感觉上似乎离我们很远;

就如彼此分隔两地,不再感到亲近;我们不再有同样紧密的联系,也或许完全没有联系。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当我们对入出息念的修法有感觉时,它就会变得比较容易。

若持续这个修行,就能累积经验,并变得善于觉知呼吸的本质。

我们会知道气息长时是怎样,气息短时又是怎样。

从另一个角度看它,呼吸就如食物。

我们不难了解,我们全都是靠食物的帮助才能存活。

若十分钟、一个小时,甚至一天不吃一般的食物,都没有关系,因此这是种粗食。

但在很短的时间内若不呼吸,就会死亡。

无论坐着、走路、睡觉或清醒,都要呼吸,若五或十分钟不呼吸,就会死。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正在修入出息念的人,应有这种了解,来自这修法的感觉,真的很美好。

若不思维,则不会将呼吸视为食物,但事实上,我们一直都在「吃」空气――进、出、进、出……一直如此。

你也会发现,愈如此思维,从修行中得到的利益就愈大,呼吸也会变得更细微,甚至可能发生呼吸停止的情况,看起来就如完全没有呼吸一样。

实际上,呼吸是透过皮肤的毛孔进出,这称为「微息」。

完全静止时,正常的呼吸就有可能以这种方式停止,我们完全无须惊慌或害怕。

若无呼吸,应该怎么办?

只要觉知它。觉知没有呼吸,这样就可以了,这才是正确的修行。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平静, 来自心一境性


在此说的是修止的方式,是增长定的修法。

此修法已足以带领我们走完全程,或至少到达能看清楚道路与生起净信的地步。

若我们持续以此方法思维,就可以充满能量。

这就如缸里的水,将水倒入,并保持满水位,持续将水注入缸内,如此住在水里的昆虫就不会死。

每天精进地修行就像这样,一切都回到修行上,我们会感到美好且平静。

这平静来自我们的心一境性。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不过,这心一境性也可能很麻烦,因为我们会不希望其它心境来干扰。

事实上,那些心境确实会出现,若我们思维它们,它们也可能成为心一境性。

这就如我们看到各类的男女,对他们的感觉和对自己的父母会不相同。

事实上,所有男人和我们的父亲一样都是男性,而所有女人和母亲一样都是女性,但我们对他们的感觉却不相同。

我们觉得自己的父母更重要,他们对我们的意义非凡。

心一境性的情况也是如此,我们应以对父母同样的态度去对待它,其它生起的活动,都将它看成是一般各类的男女。

我们不会停止看它们,只是认知它们的出现,而不赋予它们和双亲相同的价值。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各种感觉都无法持久,所以不应执着


当修止达到定时,心将变得清晰与光明,心理活动将会减少,只有很少的法尘会生起。

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深沉的平静与快乐可能会生起。

但我们可能会贪着那快乐,因此,应该思维那快乐是不确定的,而不快乐则是无常的。

我们会了解,各种感觉都无法持久,不应执着。

若具有智慧,就会如此看事物,会依它们的本质了解其实相。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就如拿起一条打结的绳子,若用力的方向正确,绳结会松脱并逐渐解开,而不会再那么紧绷。

这就如了解事物是无常的,以前我们觉得事物一直会是它们那样,如此做时,就把结愈推愈紧。

这种紧,便是痛苦。

像这样的生活非常紧张,所以要把结稍微松开,缓和一下。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我们为何要松开它?

因为它太紧了!若不执着它,就能松开它;紧张并非一种恒常的状态。

我们将无常的教法作为基础,看乐与苦都是无常的、不可靠的,绝对没有任何事物是恒常的。

秉持这种了解,我们逐渐不再相信自己的各种情绪与感觉,邪见愈来愈少,对情绪与感觉的信赖也会随之减少,这就是解开结的意思。

它持续松脱,贪着也将逐渐被拔除。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字数:57974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4-12 08:34:09

更新时间:2020-11-29 12:27:13

评论数:26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