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关天茶舍 >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读懂自己,读懂人生---阿姜-布拉姆讲座集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事实上,这种依文解意的研究态度,对修行毫无益处,甚至对解脱道丧失信心,这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

若我们有智慧,就会了解这世上的所有人其实都等同于一个人。

他们和这个人是相同的,因此只需要研究与思维自己的身与心即可。

若能洞见与了解自己身心的本质,就能了解所有人的身与心。

如此一来,修行会变得比较轻松。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我们必须教导自己 无人可代劳



佛陀说,我们必须教导与指导自己,因为修行无人可以代劳。

当我们研究与了解自己存在的本质时,就能了解一切存在的本质。

每个人其实都一样,都是同一个「品牌」,都来自同一家公司――只是肤色深浅不同而已!

就如同两个品牌的止痛剂,都能止痛,只是名称不同而已,两者其实并无差别。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当你逐渐熟悉后,就会发现这样看事情的方式会变得愈来愈容易,而将之称为「(逐步)感觉我们的方式」。

我们就是如此开始修行的。

我们变得擅长此道,坚持不懈,直到了解为止。

当了解生起时,就能洞见实相。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我们如此持续修行,直到对它有感觉为止。

经过一段时间后,靠着自己特殊的性向与能力,一种新的了解会生起,我们称此为「择法」。

七觉支③就是这样在心中生起,择法是其中之一,其它六觉知是正念、精进、喜、轻安、定与舍。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③七觉支是指七种觉悟的因素,或是指领会四圣谛的特定知识,也是圣者所具有的特质。

这七种因素是念、择法、精进、喜、轻安、定与舍。

当这些觉支充分发展时,便能引领行者到达捏盘。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若我们研究七觉支,就会知道书上的说法,但还未看到真实的觉支。

真实的觉支是由心中生起的,因此,佛陀给我们各种不同的教导。

所有的觉者都教导离苦之道,他们教法的记录,我们称之为理论的教导。

这理论源自于修行,但如今却只成了书本上的学问或文字。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正确修行 就可以见「法」



真实的觉知已消失,因我们不知道它们就在我们里面,不了解它们就在自己的心里。

若它们生起,是因修行而生起,且能带来深入「法」的洞见。

这是指我们可以将它们的生起,当作修行正确的指标。

若未正确的修行,它们就不会出现。

若正确地修行,就可以见「法」。

因此,我们说要持续修行,逐步感觉自己的方式,且不停地探究。

别以为离开了这里,你还能在别处找到要找的东西。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我有个资深弟子,在来此之前,曾在一家研究寺院学习巴利文,但未学得很成功。

因此心想修禅的比丘,只要坐着就能看见并了解所有的东西,所以想来尝试。

他带着「坐禅就能翻译巴利语经典」的动机来到巴蓬寺,这是他的修行观。

于是我向他解释我们的方法,他是完全地误解了。

他原以为,只是坐着并弄清楚一切事物是件简单的事。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从修行得到的了解 能带来舍离



谈到有关「法」的了解时,学问僧和修行僧使用的是相同的字眼,但真正从研究理论中得到的了解,和从修行中得到的,大不相同。

两者看起来好象一样,但其中一个更深奥与深刻。

从修行中得到的了解能带来舍离与断除,直到完全舍离为止,我们在思维中所坚持的。

若贪欲与瞋怒在心中生起,我们不会漠不关心,或丢下它们不管,而是正视它们,观察它们如何生起与从何而来。

接着思维,看看它们如何与我们对立。

我们清楚地看见它们,并了解自己是藉由相信与追逐它们,因而陷入困境。

这种了解,除了在自己的清净心之中,无法从其它地方获得。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就因为如此,研究理论者和修禅者才会互相误解。

通常那些强调研究者会说:「禅修的比丘只是跟随自己的想法,缺少经教的基础。」

事实上,在某种意义上来说,研究和修行这两种方式,完全是同一件事。

它们就如手心和手背,若伸出手,手背看起来好象不见了,但它只是隐藏在下面而已。

当把手翻过来时,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手心上,它哪里也没去,只是隐藏在下面而已。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以自然之心 为研究对象


当我们想到修行时,应牢记这一点。若自认为修行不见了,便会决定离开它去研究,希望有好的结果。

但无论你研究多少「法」,永远都无法了解,因为你并非如实觉知。

若确实了解「法」的真实本质,就应能放下。此即舍离――――去除贪爱,不再执着。

若仍有执着,它也会变得愈来愈少。

当谈到研究时,可以如此了解它:我们的眼睛是一个研究的主题,耳朵是另一个研究的主题,每样东西都是研究的主题。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我们可能知道色是像这样或像那样,之后却变得贪爱色,且不知如何出离;

我们能辨别声音,之后却贪着它们。色、声、香、味、触、法犹如陷阱,会让众生陷入其中。

观察这些事物,是我们修行佛法的方式。当某个感觉生起时,我们便以自己的了解去认识它。

若熟悉理论,便立即转向它,看一件事情如何象这样发生,然后再变成那样等等。

若我们并未如此学习过理论,便观察心的自然状态,这就是我们的「法」。

若我们有智慧,就能检视这自然之心,并且以它作为研究的对象。那是同一回事,我们的自然之心即是理论。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佛陀说,提起任何生起的思想与感觉,并观察它们。

使用自然之心的实相作为理论,我们依靠这个实相。

若你有信心,则无论是否研究理论都没有关系。

若信仰之心带领我们增长修行,不断地增长精进与忍辱,则是否有研究都无关紧要。

我们以正念作为修行的基础,对于身体行、住、坐、卧的所有姿势,都保持正念。

若有正念,就会有正知伴随生起,两者将会一起生起,不过,他们生起的速度很快,以至可能无法区别它们。

但只要有正念,就会有正知。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生起的只是一种感觉 它没有自我


当心稳固与安定时,正念将快速且轻易地生起,这也是智慧之所在。

不过,有时智慧会不足,或未在正确地时间生起,那时或许有正念、正知,但单靠它们还不足以解决问题。

通常,若正念与正知是心的基础,就会有智慧在场协助。

不过,我们必须不断地要透过观禅的修行来增长智慧。

这是指无论心中生起什么,都能成为正念与正知的所缘,但必须根据无常、苦与无我去看。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无常」是基础,「苦」是指不满足的性质,「无我」则是说一切的所缘并非是独立的实体。

我们了解所生起的只是一种感觉,它没有自我,也不是个实体,它会自行消失,如此而已!

有些愚痴或无智慧的人,会错过这个机会,而无法从中获得任何利益。

若智慧存在,则正念与正知都将与它同在。

不过,在这个最处阶段,智慧可能不是非常清楚,因此,正念与正知无法捕捉到每个所缘,但是智慧会前来帮忙。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它能看见有什么正念的特质,以及生起了何种感觉。

或是以最广义的角度来看,无论有什么正念或感觉,那都是「法」。

佛陀以观禅的修习为基础,他看见正念与正知两者都是不确定与不稳定的。

任何不稳定而我们却想让它稳定的事,都会造成痛苦。

我们想要事情符合欲望,但因为事与愿违,所以会痛苦。

这是染污心的影响,是缺乏智慧之心的影响。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今天 的点击数为49494,多么对称的数字啊。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身、心只是如实呈现自己的样子


修行时,我们很容易落入希望它简单,与希望它如己所愿的陷阱中。

我们无须多深入,就能了解这种态度。

只要看这个身体,它真的曾如我们所愿吗?

前一刻希望它变成一个样子,后一刻又希望它变成另一个样子,我们真的曾有过喜欢的样子吗?

我们身与心的本质完全相同,它只是如实地呈现它自己的样子。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在修行中,这个要点很容易被遗忘。

通常,我们只要感觉到不合心意的事情,就避之唯恐不及;

凡是讨厌的事,就甩掉它。

我们不曾停下来想过,喜欢与讨厌事物的方式是否正确,只是认为不合意的事一定是错的,而合意的事则一定是对的。

这正是渴爱的根源。

当我们接收到眼、耳、鼻、舌、身、意传来的刺激时,一种喜欢或讨厌的感觉就会生起,这显示出心是充满执着的。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时间:2020-11-29 12:27:13
因此,佛陀教导无常,他给我们一个思维事物的方式,若执着某些不是恒常的事物,就会感受到痛苦。

这些事物没有理由符合我们的好恶,要让事物都变成自己所想的那样,这是不可能的,我们没有那种权力或力量。

无论我们想要事情变成怎样,每件事都有它自己的样子。象这样的欲求,并非离苦之道。

在此可以看见,染污心了解的是一个方式,而清净心了解的则是另一个方式。

楼主:君平唯变永恒

字数:579746

帖子分类:关天茶舍

发表时间:2018-04-12 08:34:09

更新时间:2020-11-29 12:27:13

评论数:2629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