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医学史上的谎言和谬误 (转载)

医学史上的谎言和谬误 (转载)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医问题是特殊社会条件下的历史遗留问题

民主自由
阅132转22008-03-29分享收藏
医学本身性质决定属自然科学范筹。因为医学是探寻疾病本质与客观规律的
知识领域,因此医学必须以逻辑推理与目标求证为结果。自从把中医提到与现代
医学并列的崇高的位置中医就必然是自然科学。在现代医学诞生之后与经验医学
碰撞中,世界各国的经验医学都先后融入现代医学,为什么中国的经验医学一支
独秀,能够提到如此崇高的位置与现代医学并立,是有历史的客观原因与主观原
因。

建国初期,因为国际对新生红色政权封锁,抗战与内战两场战争带来的一片
废墟,社会满目疮夷,国民经济岌岌可危,经济落后,科技贫乏,缺医少药十分
严重,民国时代刚刚萌芽的医学教育体系残缺不全,有限的西医维持城市健康需
要都很紧张,更无遐顾及农村社会医疗,而中医对某些疾病有两千多年的经验治
疗,民众有吃中药的习惯和传统。为快速恢复经济,稳定社会,解决民生健康,
把中医从民间请回社会与西医共同担付全民医疗。因为在国家困难之际,中西并
重,解决民生健康调动一切医疗资源是当时社会需要。

当时中医回归社会是两种模式:在城市是以联诊所的形式面向社会医疗,而
在农村由于没有西医,因此中医补充到乡卫生所,解决农村医疗。这是国家经济
贫穷,医疗落后,特殊社会背景的权宜之计。但是当时中医在城市并不是与西医
并列,只是担负辅助社会医疗,中医主要承担农村社区医疗。因为农村根本就没
有西医。政府为加快西医人材培养是采取一面恢复与建全医学教育机构,一面办
西医短训班两条腿走路的办法解决西医医疗人员短缺。

因为中医的猜想理论缺陷没有疾病的科学概念,不能准确诊断,只有对疾病
(症)的认识。人类很多疾病具有共同症状,所以中医把不同的疾病具有共同症
状的病认为是一个病。因此误诊是中医的理论与知识决定的。而中医对传染病根
本搞不清子丑寅卯。

中医虽然搞不清疾病,误诊不可避免,但由于民众无知,中医有一套自圆其
说的理论,转症或寒火结胸,病入膏肓,就成了不治之症,医疗风险被掩盖。但
是随着社会科学知识普及,医疗风险逐渐现出来。中医为了社会生存不得不吸取
西医科学理论,在对疾病的认识理念上发生蜕变。如有搞不清诊断或有风险的疾
病大都不下药,都推到医院,慢慢适应社会医疗,而一些功能性失调的疾病,民
众按传统习俗都爱找中医,如清火、排毒、消食、补虚等等在民间已形成上千年
的传统吃中药的习惯。应该说中医对某些疾病有一定的疗效。中医的社会地位巨
变的转折是,对传统中医的全面继承发展导致的中医政治化。

人类认识自然的渐进规律决定医学发展必经一、鬼神理论,因为文明的源头
是迷信;二、猜想性理论,因为文明在发展;三、验证性医学科学理论,由于自
然科学出现,三个阶段。显然中医理论是不科学的半成品,为什么能提到与现代
医学同等位置,有比较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

一、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封建文化影响很深,自身的科学革命缺课,社会缺
乏科学启蒙教育,因此在世界科学革命之后,中国社会科学观念淡薄。尽管中国
社会在享受各种科学成果,但科学观的明确和科学对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的认识,
还是在邓小平时代才真正确立。

二、中国的封建社会发展特殊,经验医学受古代巫师文化影响,理论发展偏
离正常轨道,与古代的天命论有瓜葛,形成中医社会传奇文化,在社会有广泛的
民众基础。天国文化厚古薄今的逆向思维,使中国社会长期迷信于古代神秘文化,
夜郎自大,不知道科学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知识领域。因此中医传奇文化使中医蒙
上一层神秘的面纱。这个神秘的面纱从未揭开。因为人们对中医的了解只有两个
途径:一、任凭中医自我的喧染;二、来自中医社会传奇文化的各种社会传闻。

三、封建保守自吹自擂的巫师文化影响。业内人士为了私利,故弄玄虚,把
古代商业文化带到现代社会,只要一有疗效就大吹特吹。由于中国从封建社会过
渡到现代社会过度期太短暂,社会科学观念淡薄,热衷于神秘文化,十分信奉传
统,比如,在现代科技社会仍然有人相信号脉能号出疾病和怀孕;甚至还有人认
为真正的传统中医是市上高人,能治顽症、绝症,杞人忧天怕古老的传统中医绝
技失传。

四、中医与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交织,由于很多人在文化与科学的概念上混
淆不清,因此中医在社会中搭上了有社会基础的传统文化顺风车。业内人士利用
这种社会优势,不甘心作辅助社会医疗的地位,利用医患关系向高层不实喧染中
医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结晶,很多宝贵遗产未被挖掘,很多秘方失传。这种
观点得到一些厚古薄今的学者共鸣与支持。多种渠道传达一个声音:‘传统中医
博大精深’。

五、中医自觉融入现代医学自我改造十分迅速,因为对中医个体社会医疗十
分有利,但是引起一些有民族主义思想对中医并不了解的人的担忧。他们认为中
医吸取科学技术是西化,担心传统中医会失去传统特色,因此提出对传统中医
挖掘和抢救。

在对传统中医多方面的认同声中,由于业内人士为了名利大肆吹嘘,社会又
对传统中医缺乏了解,因此对传统中医全面继承发展,导致中医问题政治化。

其实当时并不是没人向党说真话,卫生部就有领导提出不同意见。但在那个
特殊的社会历史时期,无论什么理由都不能发表与政策不同意见,结果两位副部
长因此而下课。再没有人敢说话。从此中医一路顺风,对传统中医全面继承发展
成为国策。中医得到了人力、物力、财力、社会舆论和权力支持。因此传统中医
被誉为博大精深,提到能与世界现代医学比美和抗衡的崇高地位。

名利、地位是人性的自我核心,传统中医博大精深盛名难却,中医在政策的
扶持下,建立与西医相对应的行政、业务、科研、教育等等独立医学体系建制。

中医的医学理念蜕变并没有因为社会中喧染传统中医博大精深而停止。在老
一代中医医学理念的蜕变是过渡性的,而新一代中医都系统学习西医科学理论,
医学理念完全脱胎换骨,而且不声不响的丢掉了中医封建迷信的东西,实际上是
掌握现代科学理念的西医内涵的技术人材。

因为对中医与西医的认定,不能看表面的职称戴什么帽,也不能听嘴上唱什
么调,应该看对疾病认识的医学理念是什么。只要医学理念科学化就不是传统中
医。也不能看开中药和西药去判别中医和西医。因为药物本身只有功能特征,不
带医学理念色彩,任何医学理念都能支配使用药物。

由于社会中只有传统中医博大精深一种声音在喧染,而且业内人士号称某些
方面比西医更有优势,因此出现了中西医结合的决策。因此提出创造既高于中医,
也高于西医的中国特色医学口号。其实这个口号并没有具体的业务内涵与技术指
标,是明显的政治色调。事实上除了中医自己,上至高层,下至民众都并不真正
了解中医,更不知道中医哪些东西博大精深。

但是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在社会医疗中却碰上脱离政治的纯学术医疗问题,
社会生存迫使中医不得不失去传统特色。中医为了避免误诊,不得不采用西医科
学理论诊断疾病;要提高医疗水平,也不得不应用西医化验、透视等等先进的科
学技术。

市场规律迫使传统中医必须走科学化,与西医科学理论结合,无论是中医个
体还是中医院和中医大学都无法改变这个科学与市场客观规律。人是个利益主
义者,任何人都不会放弃既得利益,因此中医在抛弃古老落后的理论时,不可能
放弃获得的独立社会地位,因此还要继续保持中医神秘面纱,大肆喧染中医特色,
更高的举起传统中医大旗,确保自己的社会地位。

未完待续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在如何看待这个古老遗产上,无论高层还是业内人士都一致认为其中既有精
华,也有糟粕,但是对传统中医继承发展了几十年,高层不可能清楚,而业内是
知情者,但是至今没有哪一个业内人士向民众和上级明确的说出哪些是糟粕,哪
些东西是博大精深,民众更是一些直接与间接的感性认识。但是民众的感性中就
不相信中医会有糟粕,因此首先质疑中医理论的张功耀、何祚庥、方舟子被视为
民族的叛逆。如果把中医长期的博大精深喧染梳理一下,归纳大概有以下方面五
个方面的内容:

一、中医把人体视为整体,而西医是头痛医头,因此中医是整体概念,西医
是局部概念;

二、中医的整体辩证施治比西医针对性治疗更能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

三、中医神奇的号脉术简单方便,既能诊断疾病又能诊断孕娠还能判别胎儿
性别;

四、西医对疑难杂症和癌症束手无策,而中医正是强项,中医有奇效。

五、古代很多中医治疗顽症、绝症的奇药秘方失传。

中医起源于民间经验治疗,对于疾病的理论产生于蒙昧时代,由于不知人体
构造和器官功能,理论尚未完全脱离封建迷信色彩,比如中医理论鼻祖《黄帝内
经》有念咒的方法治疗疾病。在这种文化影响下民间也在沿用。在文革前偶尔在
城市的电杆上可以见到母亲为孩子贴的咒语:‘小儿夜哭,请君念读;谢君念读,
小儿不哭 ’。《黄帝内经》还有用鸡屎加米酒治水肿的记载,因此古人对疾病
的认识如此蒙昧,怎么会有把人体看做整体的科学概念?也可能中医认为以包揽
万像的阴阳平衡就代表整体概念,也是错的。因为中医辩证唯一依据是疾病证状,
如果把症状套入阴阳理论,比如,寒为阴,热为阳,虚为阴,实为阳,还是疾病
症状概念。因此根本不是中医喧染的整体概念,而且还是疾病表面感性认识。与
整体概念一点不沾边。

古代蒙昧时代的郎中更不可能有人体免疫功能的现代科学概念。显然,误传
几十年的中医把人体看做整体概念不是原汁原味的古代中医理论,而是现代中医
掌握西医科学理论之后,用西医科学理论对古代医理论的修饰与拔高,对西医的
矮化,以继续支撑博大精深传统中医大旗与西医对等。

中医对古代理论的拔高在其他方面可以见到。比如针灸。中医把针灸出现的
年代上推了好几千年至石器时代,根据是古人最早使用石针和竹针。还以出土文
物为证。即使出土文物有这种针,也未必就证明是古人作针灸用。如果从理论上
想像很容易让人相信,但是针灸的临床应用应该是出现金属冶炼技术之后,采用
金属针。因为石材与竹材的材质决定,即在现代社会都无法制成临床实用的针灸
针。扎针无痛是因为针细和进针快。因为针粗了不能用,细了易折断。因为扎针
要用力捻转、提插。即在现代社会金属针用久了不检查都有折断在人体组织内,
手术取断针十分费事。如果在古代用石针、竹针根本不可能,如果发生折断,古
代技术根本无法从人体组织取出断针,将出现反复化脓感染,药物无效,只有异
物从伤口排出,才能痊愈。一个民族的伟大不仅是文明起源早,更重要的是要勇
于抛弃落后,善于迎来先进,不断创新。因为科学是不断创新发展的知识领域。
古人发明针灸实用技术是伟大发明,但由于古代没有解剖、生理科学,不知道针
感现像是神经功能,因此不能解释针感现像,才猜想人体有经络存在,以此来解
释针感现像,在科技时代的后人仍然执迷不悟的沉迷于古人猜想理论,应该是对
古人的伟大发明一种愧对,而把古人的猜想经络发展成理论,在科技时代作为民
族的荣耀,应该是对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蒙羞。

中医的辨证施治理论在社会中一直是高抬自己,矮化西医的一张王牌。实质
上与《周易》起卦的技法异曲同工。在周代各行各业的商业活动中都普遍沿用巫
师技法。我们不妨破解一下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

因为中医的诊断的唯一依据是症状,把症状套入八纲联系脏腑再套阴阳、经
络不停的绕花子只是症状的叫法在不断翻新,不可能发生质变。而事物运行规律,
万变不离其宗。如果把虚名取掉还是症状,所以仍然是对症治疗。但是就这个技
法蒙闭了很多人的眼睛,上至专家,下至民众,都轻信和盲从的认可辨证施治,
因此中医就以辨证施治来证明中医比西医病因、对症、全身支持三位一体治疗更
高一筹。因为把西医治疗矮化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在封建社会,中医社会传奇故事很多,以炒得沸沸扬扬华陀用麻沸汤麻醉作
开颅手术,麻沸汤失传为例。在全面继承发展中,在科技社会众多业内人士攻关
都未能搞出临床适用、安全的麻沸汤组方。且不说传说中的麻沸汤能否达到手术
麻醉要求,而口服麻药药量轻无法作手术,药量重了又会出事故,况且麻醉中还
可能会有这样和那样的并发症。即在今天科技社会口服麻醉都难掌握安全,因此
这是社会中医传奇文化,是人们的想像与传说,并非真有其事。因为那个时代根
本不具备开颅的知识与技术条件。古人连人体构造都搞不清,颅内解剖既复杂又
精细,况且开颅工具、止血、抗感染技术尚未出现。在影视剧中这种想像与夸张
的故事经常可见到,而这是社会传奇文化,不是科学。失传本身就是业内人士吊
人胃口。因为任何技术都依存于市场。只有失去市场的技术,因为失去经济支撑
没人愿意去学,才会失传。而万人求的医疗绝技,在封建社会只可能有传内不传
外。封建传统,老人拼死拼活都要续香火,千方百计都要给后人留家业,哪有来
钱的绝技失传之理?

疑难杂症是江湖游医的商业名词。可以说无论哪个权威都难以给疑难杂症下
个准确的定义。因为人类有上千种疾病,而医学再发达也不可能解决人类所有的
疾病问题。晚期癌症目前医学没有办法,但西医用多种先进技术早期诊断,早期
手术和综合抗复发治疗,任何大医院都治愈很多。治愈率都在百分之八十以上。
真实情况却是中医不可能诊断癌症,因为中医把所有长块的病不分真有块还是自
己感觉有块,也不分良性恶性肿块都诊断为痞块,如果要确诊必须要用西医病理
技术才能作到。实际上中医治愈癌症大多是个案,并非吹嘘的真的有奇效。而早
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治愈率高的关键,这恰恰是中医理论的知识缺陷,由于中医
无法早期诊断癌症,很容易贻误诊断。

脉搏是人体普通的生理现像,在古代郎中就把号脉作为算病的工具。因为脉
搏是心脏收缩与舒张血流引起的动脉搏动。号脉是手指去感觉血管振动。振动是
个物理现像,只可能有强弱、块慢、频率、节律的信息,根本不可能有疾病和怀
孕的信息。由于古代中医故弄玄虚,民众无知,所以从古代传到现代社会,成为
中医神秘的特色标致。

中医要在现代社会维持这杆博大精深的大旗也如履薄冰。因为新一代中医事
实上已经变成西医,如果中医没有自己的成果去支撑,光靠政策扶持和务虚喧染
不行。因此中医出了一批科研成果,有些号称世界领先。绝大多数成果是开发天
然药物。也有部份是临床治疗。由于社会上中医长期不实喧染,加上媒体舆论导
向,在社会中民众形成对成果权属不清的误区。

由于矮化西医是用化学药,因此凡天然药物均属中医专利,所以凡开发天然
药物的科研成果都是中医的成果。这就是最大的误区。在社会中形成这种误区与
长期的天国文化影响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不知世界之大天外有天。其实世界五
大州各民族的初期医学都是以天然药物治病的经验医学。

在西波格拉底时代西方就拥有数百种药用动植物药,在中国各少数民族,如
藏、蒙、彝、苗等少数民族也都拥有天然药物。只不过外国和外族没有我们的祖
先想像力丰富,粮食、疏菜、泥土与动物屎、尿都能入药。

在两百多年前西方推翻西波格拉底理论统治并未否定应用天然药物治病,而
是用实验技术搞清药物化学成份与人体真正药效。西医的化学药物是科学技术对
天然药物的延伸。因为现代医学是多学科跨领域不断发展的知识领域,从来没有
天然药与化学药的界线。因此把天然药物归属中医是没有知识产权依据的。

如果要把医学划分成中医与西医,医学理念是区分的分水岭。西医是科学理
念与药物实验技术,中医对药物是尊古炮制。西医技术是科学革命的产物,因此
对天然药物用科学技术开发都是西医知识产权。因此按照技术权属,中医用西医
理论诊断疾病,用西医实验技术开发天然药物的成果,都不是中医成果,而是西
医的成果。因为中医在古代博大精深的知识领域不可能出这种成果,而这些成果
只有科学革命之后才能诞生。如果用中国社会时髦的名词说是‘中西医结合’成
果还勉强说得过去。但是绝不可能是中医一家的科研成果。

在临床治疗成果情况一样。比如乙脑。根据中医理论,瘟病有它,而风症也
有它。中医没有鉴别诊断技术,古代郎中把它从瘟病和风症中区分都很难,中医
理论根本就没有乙脑的医学概念。要确诊乙脑必须要用西医基础理论和疾病鉴别
诊断技术,还要用腰穿技术,检验技术。因此具有能诊断乙脑医学理念的医生的
医学理念就已经蜕变成为西医了。

按技术权属这类应用性的科研成果都是西医科学技术的成果。如果说中西医
结合的成果,都有点假大空,因为与不科学中医理论毫无关系。严格的说,是西
医科学技术在天然药物中的开发利用的科研成果。因为中医并不存在对天然药物
的专利权。

但是中医把这些本属现代医学的科研成果通过社会舆论和新闻媒体喧染,号
称世界领先,以此证明传统中医博大精深,与逻辑推理矛盾,与事实不符,根本
就站不住脚。因为这些科研的过程从科学认识疾病,到各种实验技术应用,及成
果鉴定自始至终都是西医科学理论技术,与中医理论毫不相干。显然在全面继承
发展的几十年中,传统中医在科学规律和市场规律中不声不响的自然消亡。这杆
传统中医的旗帜麾下已经没有真实的传统中医存在,只剩下以中医社会文化理念
下的各种行政、业务、科研、教育名不符实的建制。

应该说中医问题是特殊社会条件下的历史遗留问题。但是如何正确对待与处
理这个有碍于社会和谐的问题,应该从有利于社会和谐与有利于科学发展观去综
合考虑。因为社会问题是牵涉多种利益的矛盾。而历史问题是各种观念交叉的复
杂认识。如果把事情简单化就会出现两种思考方向:

一、吸取五十年代卫生部两位副部长因为反对中医理论而下课的负面教训,
继续走中医政治化,力挺传统中医,重提中西医结合创造既高于中医又高与西医
的政治口号。

二、从纯科学概念出发,因为中医理论不科学和中药成份不清楚,就会产生
废除中医,中医药退出历史午台的纯学术主张。

如果说中医理论是伪科学因为博大精深的旗帜高举了几十年,观念上转不过
来,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是中医理论不是科学,也不是中国的先进文化是无可置
疑的。在中国以科技大国走向世界强国的科教兴国时代,传统中医的医学理念已
经被科学淘汰,新一代中医的医学理念都脱胎换骨,已经没有传统中医存在,再
举传统中医博大精深的旗,显然是不识时务。中医已经在用西医科学理和实验技
术论诊断乙肝、非典、各种癌症,不再使用黄疸、瘟病、痞块的疾病名称,是传
统中医融入世界现代医学走科学化正确道路,此时再提走中西医结合,创造既高
于中医又高于西医的中国特色医学口号,显然是五十年代医学民族主义夜郎自大
的遗风。

人是个利益主义。人类社会中存在各种利益,有个人利益,家庭利益,集团
利益,群体利益,人民利益,在各种利益冲突中,人民利益是最高利益。因此中
医为了群体利益再举这杆旗帜既不现实,也难行通。

如果在科技社会有人非要说自己是传统中医,实际上也是靠西医科学理论支
撑生存的传统中医。比如,中医对非典、艾滋病的科研,中医理论根本没有这些
疾病准确的科学概念,要明确诊断不仅要西医科学理论,而且要用西医实验技术。
无论医生的职别是什么,只要能作出科学诊断,说明他的医学理念已经不是传统
中医。而中医把科学诊断明确的非典和艾滋病的症状又带到古代,以中医八纲与
人体不符的脏腑和营卫气血分型下药,以证明自己还是传统中医,岂不是自欺欺
人的此地无银三百两。辨证施治是古代宫廷御医沿用的巫师文化的技法,把简单
的对症治疗复杂化,尽管绕了许多花子,本质上还是对症下药。

在社会中公开提出废除中医,尤其中医药退出历史舞台也不妥当。因为虽然
传统中医有封建迷性色彩,但是中医并不是不能治病,对某些疾病是有确切疗效。
在没有现代医学岁月里误诊死人是文明发展阶段必然要付出的代价,在维护民众
健康上还是有一定贡献。只是有封建社会巫师文化遗风,故弄玄虚保持神秘和爱
吹。中药入药太广,肯定存在南郭先生,但是很多药物具有现代医学开发和利用
价值也是无可质疑的。

其实中医自己的医学理念在科学化的五十年中,已经不声不响的废除了不科
学的疾病理论,由于中医与传统文化交织,传统中医在社会中形成一种社会观念,
既牵连政治,又牵涉到复杂的各种社会利益、群体利益。历史遗留问题宜粗不宜
细。只要不再对这种不实宣传提供支持和扶持,应该让其在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
中自然淡化,逐渐走向社会和谐。

应该尊重事实与承认现实。中医的职称改为中西医结合职称,中医院改为中
西医结合医院,中医大学改为中西医结合大学,中医科研机构更名中西医科研机
构。实际上也就淡化了中医理论不科学的各种社会矛盾。在卫生部统一科学管理
下不再设中医药管理局,照顾历史新设中西医结合管理司。为了对人民健康负责,
任何药物均统归国家医药管理和审批。药物只有一个国家标准。对个人的职务、
职称、待遇、医疗、教学、科研不受任何影响。

其实沿用过去中西医结合的提法命名中医建制单位是尊重历史承认现实的方
略。比如一个中外合资企业。中方必然要有相对应的经济实力与技术资本。而中
西医结合,中医除了中药与针灸实用技术可以算资本,但是天然药物并非是中医
的专利,而阴阳五行理论、经络理论、脏腑理论、辩症施治理论,号脉理论、黄
帝内经、伤寒论、瘟病学等等,能不能算科学技术资本正是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

传统中医要成为独立医学必须要有系统科学理论体系支撑。任何经验医学都
没有独立的系统科学理论。中医编写众多的现代中医理论并没有形成科学理论体
系。因为在全世界的经验医学中没有任何一家有资格与现代医学结合的殊荣。只
有中医有此殊荣。识时务者为俊杰。如果公开废除这杆中医旗帜,社会观念转变
跟不上,情感上难以接受。但是如果坚持走老路,这杆失去社会医疗阵地的旗帜
也并非行政力量所能支撑持久,而且会带来很多不和谐的管理与社会问题。让传
统中医博大精深的大旗在社会舆论导向中淡化,随着交点问题淡化,争论也会自
然逐渐降温。其实也是社会和谐的选择,而潜移默化把中国医学导向科学现代化
才是科技大国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对待中医的态度反映一个人的科学素养
2016-09-20

几年前中南大学的张功耀教授提出中医是伪科学的论断尤如在中国医学界(甚至整个学界或者是整个中国)引爆了一颗原子弹,一时间谩骂之声漫山遍野,但同时也有不少支持张教授的人站出来(比如中科院院士何祚麻,反伪科学斗士司马南、方舟子,当然也包括象我这种默默无闻的民间老百姓),这个论断引发了一场关于中医是否是伪科学、是否要废除的大争论,参预的人不仅包括医学界的,也包括许多其他学界的,甚至把国家领导人和民间的老百姓也牵扯了进来。虽然争论到现在也没什么结果(也不会有什么结果,这种争论双方永远不会认输), -

但不管怎样,这场大争论是当代中国的一次深刻的思想运动,他让人们开始深入思考什么是科学,什么是伪科学,什么是传统文化,什么是历史糟粕。在这场争论中,拥护中医、呼吁保护中医那些人中以下几个观点是非常突出的。 -

第一,中医是中国的,不能反对。 -

持这种观点的人很多,这其实是一种狭隘的爱国主义情愫。“中医是中国的医 -

学,反对中医就等于反对中国,宣扬西医就是崇洋媚外,就是卖国”。这种话语显然不是科学语言,只有中国式的科学家才能说出这种话来,真正的科学家是不会说出这种话的。科学没国界,尤其在当今这个开放的世界,地球已经是一个村落了,人为的把科学划分界线,只能阻碍科学的发展,假如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不知有多少中国人会死于细菌感染、烈性传染病。中国不合理的东西很多,如果都不能反对的话,社会还怎么进步?算命、跳大神、缠脚、太监制度、帝王世袭制、八股取士等都是中国特有的落后的产物,我们要是不反对,恐怕现在有的人在当太监。 -

第二,中医是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已存在几千年了,历史悠久,不能反对。 -

持这些观点的人,认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好好继承,还要反对,就是大逆不道,欺师灭祖。中国有几千年文明,存在几千年的东西多了去了,是不是都合理呢?比如太监制度在中国就存在了几千年,我们也不能反对吗?我看没有哪个中医拥护者会因为太监存在了几千年而愿意去当太监吧。中国的风水文化、算命文化、占卜文化等也都历史悠久,甚至比中医还要悠久,它们自然也都有存在的道理,为什么最终都被扔进了历史的垃圾堆?其实这种说法大抵出自于中医自身及其追随者们,他们为了自身的饭碗,只能为中医的科学性到处找借口。中医是不是科学,不能仅凭它的历史长短来进行衡量。若按此说法,就不会有牛顿经典力学出现,因为在牛顿经典力学出现之前,亚里士多德的力学理论已经存在将近两千年了,“地心说”是不应被推翻的,因为在哥白尼提出“日心说”之前,“地心说”已有相当长的历史了。-

第三,没有中医给中国人治病,中国人早就死光了。这种观点最可笑,地球上活得比人长的动物多的是,好多动物都活了几亿年了(比如鳄鱼),他们有医生吗?别的不说,就拿我们的近亲猴子来说他们住的没我们好,吃得没我们好,衣服都没得穿,风餐露宿,不也活得好好的?要说中医中在其存在几千年历史中对中国老百姓的健康没起过任何好的作用,也不是事实,中医在那些不需要诊断就能知道病情的病面前有一定的,比如骨折、肌肉劳损等,中医最大的问题在诊断的方法,毕竟有极少数在凝聚了无数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草药还是有效的,比如一些治外伤的草药,另外象针炙治疗某些病也有些效果(针炙其实不能算是中统意义上的中医,倒象西医的手术,只所以把它算作中医,只不过是因为他是中国人发明的)。在过去缺医少药的日子里,中医是中国老百姓的救命稻草,不管有没有效,至少是种精神安慰和心理暗示,有时这种心理暗示还真能治病,比如有种癔病(农村妇女多见),患者老觉得喉咙里有把痰,咳不出咽不下,但其实什么也没有,只是心理在作怪,这种病用中医治很有效,并不是中药起了什么作用,而是农村妇女多半迷信中医,觉得我吃了中药了,就一定要好了,心理一好了病也就好了。虽然中医对中国老百姓的健康也起过积极作用,但更多起的是反作用,象鲁迅先生作品中用原配的蟋蟀作药引,用人血馒头治痨病(肺结核)都是中医祸害中国人的证据,象这样例子举不胜举。为什么西医进入中国前,中国人人均寿命那么低,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没有一个好的医学,在电视剧中我们常看到宫廷的御医是如何如何神通,那我要问既然御医这样神通,那为什么中国皇帝没有几个长寿的?   -

第四,某个病人吃了中药以后,好了,因此,中医是有效的。 -

经常听到有人说,某人吃了中药后病就好了,中医是有效的。并以此证明“中医是科学”。 -

首先,某人吃了中药后病就好了,并不能证明病是中医医好的,由于中医的总是强调其治疗周期长, 在那么长的周期中绝大多数病人靠自己的免疫力把病治好了,这时往往把功劳算在中医上。其次,科学是普遍规律,怎么能用某个特例(偶然现象)来证明中医的科学性呢?比如中医诊脉断生男生女,本来判断男女就有50%的成功率,象我儿子出生前我随口就说是儿子,可结果就真的生的是儿子,难道说我有未卜先知的能力吗?可有些人就因为某位中医某次诊脉说对了男女,就认定中医诊脉能判断生男生女,类似的推论还有很多,一个癌症病人没吃药就好了,是不是可以就此得出结论:“任何癌症患者不吃药都可以自愈”?显然不能。中医之所以用个例来宣传中医的疗效,这恰恰说明中医不是科学。 -

第五,中医是整体科学,中医治本,

中医治人不治病,中医注重调理,中医专治慢性病,中医是一种哲学等等,中医总是强调治本,强调西药的毒副作用,以此来显示中医的优势,其实治本是中医无奈的选择,中医治本、治人不治病的真正原因是中医绝大多数时候不能确诊病情,不能确诊病情就不能对症下药,只好把治本的幌子打出来。正因为连什么病都看不出来,没办法只好强调中医治本了,而且巧妙的用中医治疗周期长来掩盖中医不能对症下药快速治好病的事实,我们真得佩服我们古代中医生的忽悠的智慧。所以鲁迅先生说中医是有意无意的骗子是对中医非常中肯的评价。当然也不可否认,中医在人的养生保健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价值,但我认为把中医归为营养学或食文化比较合理,而不是作为一种医学来认定,因为中医常常强调通过吃所谓的中药来让身体强壮,然后让身体去对抗疾病(即所谓的治本),而不是对症下药。既然这样那我想问的是吃中药与我们吃水果和其他食物有什么区别吗?我们日常吃各种食物不也是为了吸收我们身体必需的营养,让身体正常运转不生病吗?为什么吃饭不是一种医学?科学必须是精确的,中医既然治人不治病,那我怎么知道你这个病是你中药治好的还是我自身的免疫力治好的?疗效都不确切,还谈何医学? -

我认为凡有上述观点之一的人,大都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都不适合从事科学研究 -

工作,建议尽早离开科学研究岗位,应进行科学方法论的系统学习。 -

中医之所以衰败,有它历史的必然。很多人责怪张功耀教授,其实是高估了 -

张教授的能力,任何个人都没有能力让中医生存或者死亡。中医的生与死,是中医自身发展(进化)的结果。它过去存在了几千年是有理由,现在的衰败也必定是有理由的。在中药成为中国人的救命稻草的封建时代,医疗资源极度匮乏,中医具有很高的地位。但自从西医打开国门,中医的地位一再下滑。很多在中医面前是死结,是绝症,或者是靠运气治愈的病,到了西医那里,却成了条分缕析的对象。病人的病成了一种标准的统一的,可以“有法可依”攻克的堡垒。西医一是一,二是二,绝不象中医那样,用模棱两可的话,来糊弄病人的心。这个时候,中国人病人自然摆脱了中医的愚弄。他们大体知道了自己得的是什么病,这种病重到了什么样程度,是生命倏关还是无关痛痒,一般都是可以一清二楚的。因此,医生的失职或者不能确症病情,都会让病人恼怒。医生再不能象以前用中医的手法来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了。中医地位的下降,与中国的医疗资源由寡变多有关。-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医之争的实质和中医的出路

·方舟子·

一年多以前在网上爆发的有关中医的争论已渐渐不再引起媒体的
关注,可以说已告一个段落。做为在这场争论中观点经常被媒体有意
无意地歪曲的一名主要参与者,我想有必要做一个小结。许多人第一
次听到居然还有中国人批评甚至要求废除被宣传为“民族瑰宝”的中
医,都感到不可思议,而实际上这并非一个新现象。自从现代医学从
西方传入中国并被不恰当地称为“西医”以来,有关中医的优劣、存
废的争论就没有停止过,并几次达到白炽化程度,最近的这一次不
会是最后的一次。

因为争论被冠以中医与西医的名头,让人联想到中国文化与西方
文化之争,很容易激发许多国人的民族感情。其实所谓的中医并非指
中国医学,而是特指中国传统医学,而所谓的西医指的是建立在科学
基础上为全人类所认可的现代医学,并不包括西方传统医学(例如古
希腊的医学)。现代医学虽然起源于西方,却不属于西方,而是和其
他科学学科一样不具有民族、国家属性,属于全世界。因此,中西医
之争实质上是旧医学与新医学之争,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之争,地方
医学与世界医学之争,玄学医学与科学医学之争。

不管中医的支持者是否承认,这场争论实际上都有一个参照系,
那就是现代科学。因此,虽然争论的几个关键问题——例如中医体系
的科学性问题、中药的有效性问题——是早就提出来的旧问题,但是
随着几十年来现代科学的发展,特别是现代医学日新月异的进步,让
中医的批评者掌握了更多的批判武器,让我们得以更科学、准确地看
待这些旧问题,给貌似重复的历史争论增添了新的内涵。

尽管科学哲学界对如何判定一个理论体系是否科学有所争议,存
在不同的判定标准,但是这不等于说我们就无法区分科学与非科学体
系。这些标准是从被公认为科学的学科的特征归纳、总结出来的。不
管采用哪一套标准,例如理论的自恰性、可检验性、可证伪性、可重复
性、可测量性等等来衡量,都可以判定中医体系不是一个科学的体系。
这个结论丝毫也不应该让人感到惊讶,因为科学的判定标准是根据现
代科学制定的,而在科学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诞生之前,中医体系
就已基本定型了,很显然不可能是一个科学体系。实际上除了中国,
没有哪个国家的科学界把中医或任何其他民族传统医学当成科学看待。

有些中医支持者为了把中医说成科学,另外提出了科学判定标准。
这在逻辑上是荒谬的。这实际上是先入为主地认定了中医是科学,然
后再去设立相应的科学标准。我们要判定某个事物的属性,应该根据
已有的标准,而不应该特地为之另设新的标准。这在历史上也是错乱
的。如果中医是科学的话,相当于要把科学诞生的时间提前上千年,
从而大幅度地改写世界科学史。而在本质上与中医并无区别的其他民
族的传统医学,甚至连同风水、算命、巫术等种种玄学、迷信也都可
以根据相同的理由自称为科学,其结果是混淆了科学与非科学的界限。
当然,对这一点一些中医支持者不会认为是个难堪,因为他们也相
信风水、算命、巫术等等都是科学。

有些中医支持者只是简单地把有效等同于科学,认为中药、针灸
的有效性即证明了中医的科学性。事实上,各个民族传统医学中都有
一些行之有效的疗法,这是长期医疗实践中摸索出来的经验,有其隐
含的科学道理,但是并不能用以说明其五花八门的理论体系的科学性。
例如针灸对某些疾病有较可靠的疗效,这可以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做
出解释,并不能说明经络理论的科学性。

而且,中药、针灸的有效性本来还有待科学的检验。中医支持者
的一个常见的辩护理由是中医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所以它必定是有效
的。一个事物有悠久的历史并不足以证明其有效——风水、算命、巫
术的历史并不比中医短。历史悠久的传统医学固然含有宝贵的经验,
但是同样含有许多以讹传讹的谬误。许多人认为中医治疗有效是因为
本人或亲友曾被中医治好了病,中医业者也喜欢举自己曾经治好某人,
特别是某高官、某名人的病为自己做宣传。这种个案即使是真实的也
不足为凭。这些案例中的所谓“绝症”可能不过是误诊。而且,现代
医学已认识到,许多疾病是可以不经治疗就好转甚至痊愈的,在接受
假治疗、受到心理暗示时会好得更快。因此某个人接受过中医治疗、
吃中药之后病好了,并不能证明中医治疗、中药就是真正有效的,也
可能只是起到安慰、心理暗示作用。要证明一种药物、疗法确实有效,
必须经过严格的临床检验、统计才行。

一种药物即使真有疗效,如果其毒性、副作用过大或不明确,也
不宜使用。虽然至今我们仍然能经常见到“中药是天然药物,没有毒
副作用”的宣传,但是由于服用中药导致中毒或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报
道也时见报端。面对这种尴尬局面,中医支持者往往以中医早就有
“是药三分毒”的说法、西药也有毒副作用进行辩护。问题的关键不
在于药物是否有毒副作用,而在于是否对药物的毒副作用有清楚、具
体的认识并让使用者知悉。要知道药物的确切毒副作用,特别是慢性
毒性和长期副作用,必须用科学方法加以研究,只靠经验是无济于事
的。中医向来认为无毒的许多中药现在都已被发现有毒副作用,甚至
是严重的毒副作用,但是至今对中药的毒副作用仍然缺乏像对西药那
样的系统、严格的研究,也没有像西药那样详细地说明。对中药的毒
副作用不了解,或虽然了解但不告知的做法,导致一般消费者误以为
中药没有毒副作用,害人不浅。

连最热衷的中医支持者也不得不承认,中医现在已经衰落。虽然
三甲医院按要求必须设有中医科,但据一家三甲医院的统计,去看中
医科的患者仅占3%。即使是所谓“中医医院”,也早已改成采用现
代医学检验、治疗方法为主。然而,中医在国内日趋衰落的同时,
却一直有中医支持者宣称中医已走出国门,在西方发达国家发扬光大。
官方媒体上一则“美国FDA承认中医是科学体系”的谣传更让一些中医
支持者觉得扬眉吐气。而实际情形是,美国至今没有承认中医的合法
地位,也没有一种中药被批准做为药物上市。进入美国市场的中药都
是做为不能宣称能治病的保健品销售的,而且主要在唐人街华人圈中
销售。中医在西方国家是做为一种被边缘化的另类医学而存在的。尽
管在将来某种中成药有可能在经过科学检验后也在西方国家被批准做
为药物使用,但是中医的另类医学地位不可能发生根本的变化。

在现代医学兴起之后,传统医学就不可避免地走向了衰落。在中
国由于政策保护、深厚的文化传统和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等因素,使得
中国的传统医学的生命力要比其他国家更为旺盛。但是几十年来的历
史已经证明,试图靠政策保护、舆论宣传、谎言欺骗来振兴中医,要
与现代医学一比高低,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过,我们批评中
医的非科学性、质疑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揭示中医药的真实情况,
并不是要全盘否定中医药。中医药中仍然有一些有价值的部分值得去
挖掘。

既然中医理论体系不是一个科学体系,而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科学
的医学理论体系,那么就应该废弃过时的、不科学的中医理论,而代
之以现代医学理论。也就是说,不宜再在医疗中使用中医理论,也没
有必要试图去证明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为其寻找科学基础——几十年
的历史也已经证明,这种“科学”研究只是在浪费中国宝贵的科研经
费。但是,我们并不否定中医理论体系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可以
从历史、文化的角度把中医做为一种文化遗产进行研究。

中药、针灸等中医疗法既含有古人长期医疗实践中摸索出来的许
多宝贵经验,也含有大量的谬误,必须进行必要的鉴别,用科学方法
检验其有效性和安全性。一旦获得验证,就可以被现代医学采用,成
为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只有废弃中医理论,并用国际公认的科学方法
检验中药和中医的其他具体疗法,中医中的某些合理成分才会得到保
留,中医的贡献才能获得公认,从而融入世界医学的主流。

2008.2.6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没有西医,靠中医到底行不行?

12018-07-16 文/景龙

在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以前,中医一直在中国百姓间以神的存在,确实,历史沉淀出厚重,越老越值钱,老古董、老物件等,老中医也算几千年留下的一个情怀摆了,有时老不是好词,更多的是贬义,老眼昏花、老朽、老东西、老不死的等,学中医的就不同,老代表有经验但不能代表有技术,换句话说老中医出诊医治不可救药的病人他会摇头后一声叹息,古时的老中医还有一定的职业操守,现在的老中医没有治不了的病。在西方医学没有传入中国以前,中医对各种流行病基本无解,特别是发生人类之间流行的瘟疫更是束手无策,封建社会里是中医发展的黄金时期,二千年里出现了像华佗、扁鹊、张仲景这样的神医医圣,但事实上这些药到病除的神来之手并没把他们妙手回春的医术留给后人。

对一个个美丽的传说来麻醉自己既可笑又可悲,如果中医可以称为科学,为什么生活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人的寿命很短,有句古话叫人活七十古来稀,在西医没有传入中国以前,人们的平均寿命在45岁左右,占有绝对资源的帝王将相的寿命也高不到哪去,我们承认贵族们声色犬马是影响他们长寿的一个因素,事实是封建时期很多些帝王压制自己的欲望,为了寻求长生不老药长期服用术士的仙丹而慢性中毒而亡。他们知道自己在正常情况下比百姓的寿命长不了多少。有人会说也有长寿皇帝,比如宋高宗赵构、康熙,但是平头百姓也有长寿的,这和遗传、种族、身体素质等综合因素的是少数的不是中医治疗的结果。在近代死于天花的同治帝和死于痨病的文豪鲁迅,这些病在当时都是不治之症。

西医传人中国以后,那些困扰中国几千年的无法医治的病痛得到彻底医治,更关键的是几千年中医对很普通的病灶没弄出个结果,有意思的是癌症在中医的术语中也和很多病一样是气血不通而导致的淤堵是湿热引起的。就像秃子一样,有毛不算秃,中医笼统的论断能称为科学吗?科学的严谨在于具体,就拿普通的秃子来说,西医把秃子分成几个等级,没毛全秃,有几根毛基本秃,多一些毛称不全秃,有很多毛叫不算秃,而中医统统的叫秃子,在治疗秃头方面,西医认为秃头有老年性、遗传性等各种因素造成的,对秃头一般建议不去治疗,用戴假发美化就可以了,而中医没有治不了的病,什么一抹黑、生长灵各种祖传秘方,事实上用按摩可以活血化瘀,也能让秃头长出几根软发。

西医的各种医疗器戒,各种仪表仪器、各种各样的疫苗的不断发明和研制,病理学、遗传学的进步为现代医术的腾飞插上了翅膀,现在还有很多疑难杂症不能根治,但是这些发病机理很多都是遗传病它们是人体最原始的细胞发生的病变,随着遗传学DNA技术向深处迈向,相信治疗这些深层次的疾病将被破解被医治,我们感恩西方医学,感恩伟大的西医学探索者。

现在的中医为了搭上科学挂靠西方医学弄出个中西医结合疗法,确切的说中医只是在西医的基础上起到辅助疗法,确实离开西方医学的影像技术,中医无法确诊疾病。中医治病不行养生有余,西方也学中医但是他们只是作为一个学术而非科学上的研究,事实上西方是不信任中医的。最后提出几个问题,假设没有西方医学传入中国,中国人的人均寿命有多少?各种复杂手术能做吗?病人到底的得了什么要命的病?另外看病用中医抓中药是个无底洞,由于在老中医的治疗经验他们会告诉你中医看病疗程长,各种各样的草药组合而且不同中医不同药方耗尽你的钱财,如果非要我对中医和西医做个评判,我会说,中医让你不明不白的死,西医让你明明白白的死,这就是我的理解。

2018.7.15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成药祸起何处? 2008

上周,有英国媒体报道称,英国药品管理局已通知各中医学会和一些较大的中药店公司,要求上报中成药的库存数量。药管局表示有计划于明年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

此前,英国药品管理局官网就发布警告,提醒大家谨慎选用一些没有经过英国官方注册通过的中药,说这些中药含有高含量的有害毒素,包括铅还有汞还有砷。被警告的产品中就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像牛黄解毒片等。据了解,中药因为安全质量问题在全球都备受质疑。

中药在中国大陆之外的任何地方都面临比国内更为严格的监管,中成药在国内经历的风波也并不比国外少。十年前的“龙胆泻肝丸”事件就在大陆导致至少10万人身患肾病。中成药祸起何处,始终让人反思。

新药进行临床实验的“公开秘密”

2013年3月初,北京协和医院儿科前主治医师于莺连发两条微博,围绕着“中医和中成药”的话题提出质疑,透露了中成药上市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隐患,即部分中成药可能存在临床试验造假问题。

一位前某医药公司员工称,他就曾负责“编写”过一款中成药痛经贴的临床试验报告。

“原则上药厂要给医院每个患者70元钱的费用,用来支付医院做试验的经费。”同时,还提供了真正的药物和作为对照组的安慰剂。这位前员工介绍试验的做法是:“医院应该在科里贴告示,告知病人,现在有某药,治疗某病,免费提供一个时期的药,免费做相应检查,让大家自愿来试这个药。”

然而,在接下来的操作中,他表示“但是医院到底做没做?我就不知道了。医院也不知道哪个是安慰剂,哪个是药。而我所做的就是把报告做出来,拿去给科主任签字。”这样的合作方式清楚明了:医院只负责收钱、签字;而药厂负责编造数据。

至于如何进行试验数据编造,则有一套常用的做法:“事先有人告诉我,比如样本为200人,那么就写其中有100人属于很有效,20人完全无效,30人有一点效果,50人效果不是十分明显。然后我就先编出200人的名字,之后随便选20个名字,在后面填上无效。当时,编了好多,记不清有几百人了,编造的有效率数据大约是80%,同时把安慰剂组(的数据)设定的比较低。”

用药安全让路“扶持传统”

实际上,中成药厂家还可以通过“响应政策”的方式跳过临床试验,直接进行生产。

在2006年,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简称:CFDA)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中有相关条款如此表述:在中药的使用说明书里,关于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五个方面都可以以“尚不明确”、“尚无信息”或“不列此项”等方式绕开约束。

2008年发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将这种默认特权授予了正式法规的地位,在其第一条就表明了其制定目的正是“为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研究规律,继承传统,鼓励创新,扶持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因此,只要打开西药和中成药的包装盒,阅读说明书,常会发现西药的【禁忌】与【不良反应】两栏罗列较为详细,但与之对应的中成药则往往标示为:尚不明确。

“只有对一个药物的有效性和不良反应有充分了解,医生才能据此作出风险与收益的权衡,确定一个药该不该给病人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儿童医院心胸外科医生李清晨告诉《凤凰周刊》:“比如西药中的阿司匹林,可能有皮肤过敏和肝损伤的副作用,但它对发烧、疼痛的疗效也是明确的,所以在明确患者情况的条件下,用起来比较放心。同样的例子亦见于三氧化二砷,也就是砒霜治疗白血病。砷剂治疗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的机理和临床应用,通过了现代医学确认,在还没有发现更安全的特效药前,它是收益大于风险的药品,跟丢命相比,值得尝试。”

微弱的纠错机制

扭曲的医药行业和政策上的网开一面,造成了中成药行业纠错机制的低效。最为严重的中成药安全事件就发生在十年前。因服用含有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导致肾病的患者数量,据国家药监局估算至少有10万人。

中药关木通曾出现在《中国药典》中,其中含有的马兜铃酸会引起慢性肾衰竭。“中草药肾病变”的机理自1993年提出后,西欧、北美乃至日本陆续禁止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世界卫生组织甚至专门发出了相关警告。

直到2003年2月,新华社记者朱玉一篇名为《清火良药还是“致病”根源——龙胆泻肝丸可能导致尿毒症》的报道,才开启了禁用关木通的进程。当月月底,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今后购买龙胆泻肝丸必须使用医生的处方。4月1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再次发出通知,把龙胆泻肝丸配方中导致肾损害的关木通置换同元素的木通,含关木通的药品被禁止生产。

然而已生产的含有关木通的龙胆泻肝丸,从未有过召回措施。次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又取消了另外两种马兜铃属草药的用药标准,但仍然有十几种含有马兜铃酸的常用中药药材在使用。

推销中药的“硬指标”

政府部门保护中药的思维不仅体现在为中药注册开绿灯,还包括了利用国家中医院体系推广中草药使用。当然,中医院内自然会有中医治疗,也必定会开不少中草药,但国家的推广政策并不是考虑到中医院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的,而是采取一条线划死的“硬指标”做法,对于医院而言,这种指标的强制意味远大于鼓励。

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2012年版《三级中医专科医院(不含中医骨伤医院、中医肛肠医院)分等标准和评审核心指标》可知,三级中医院的中药处方(饮片、中成药、院内制剂)处方数占门诊总处方数的平均比例需要超过60%,若比例不达标,则需较上年度增长超过了5个百分点。二级中医院也同样需达到这一比例。

此外,利润也是刺激中成药使用量增加的重要原因。

2008年《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杂志曾刊登了某医院《门诊中、化学药物联合用药情况调查分析》的一篇论文,揭示了中成药的高额利润。“仅以中药黄柏为例:其饮片在药房的零售价格为每公斤23.6元,而经过简单工艺制作的单方黄柏胶囊(每盒36粒包装,每粒含中药材1克),其零售价格为每盒31.24元,单位价格相差3.8倍,而其制作工艺并无技术含量可言,制剂成本究竟多少,恐怕只有生产厂家自己说得清楚。”其间的利润,一部分就返还到了开出中成药的医生手中。

编辑/张宝荣

凤凰周刊新媒体

(更多内容详见《凤凰周刊》第477期:《中成药到底有多假?》作者/王家骏,《中成药“特权”调查》作者/赵新宇)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药无副作用?

大洋新闻 时间: 2011-10-26 来源: 信息时报 作者: 徐姗

广州街坊们对“补肾”事宜极其热衷,殊不知,一些日常行为悄然破坏着肾功能。特别是“中草药乃‘纯天然’,无毒副作用”的观念更是害人。肾病专科中有种疾病叫做“马兜铃酸肾病”,恰恰是由中药引起的。

广东省人民医院肾内科主任史伟指出,有些中药会严重伤害肾功能。早在多年前,肾脏科医师就已经明确,部分中草药中含有一种“马兜铃酸”的物质会引发肾损伤,临床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国内也有医院专门研究这种肾病。马兜铃酸肾病没有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重在预防,大家得重视中草药的毒副作用。

门诊病例

用药一周,肾就衰竭

多种中草药中含有马兜铃酸(详见右表)。大家可别以为吃得多才会“中招”,有的人对该物质敏感,短时间食用就可能出问题。史伟告诉记者,他曾接诊过一个22岁的女患者,大学毕业刚刚参加工作,因为上火了牙痛,吃了一周中药后,出现肾功能衰竭,肾穿刺发现,她患的是非常典型的马兜铃酸肾病,医师测量血肌酐值已经达到好几百,需要长期做透析治疗或者做肾移植。在其他城市,也有个年轻的女病患因长痘经常购买龙胆泻肝丸吃,一两年后,吃出了尿毒症。

史伟介绍道,马兜铃酸伤肾主要分两种:一种是急性肾损害,一种是慢性肾损害,上文提及的两个个案分别为这两种情况。但两者的后果都是引发肾功能衰竭,最终导致末期肾衰,俗称尿毒症,且均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因此要重在预防,重视中草药的毒副作用。

明确副作用,药品更安全

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都不宜入药。记者在网上查询到,几年前,香港卫生署已宣布“禁止进口及销售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将来在审核中成药注册申请时,也不会批准此类中成药注册”。在内地,马兜铃酸的代表性中药——龙胆泻肝丸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要求“严格按照处方药管理,在零售药店购买必须凭医师处方”。

目前,大医院的肾科医师就非常清楚其危害,怕的是不懂药性的人轻信中草药偏方,或者自行购买中药。史伟说:“一剂中药方子含有多味中草药,而一味中草药又含有多种成分,有时并不清楚起作用的是哪种成分,哪种成分有毒副作用。”

相比之下,西药的成分相对单一,比如阿司匹林里面就是一种成分——水杨酸钠。此外,一种西药的面市必然经过动物实验、毒理试验、临床验证等多个步骤,看药品有哪些副作用,并要把全部的副作用写入药品说明书。可惜,生活中不少患者一看副作用十几种,就吓得不敢吃药,实际这仅代表“可能性而已”,真正发生几率特别低。而目前不少中药的病理研究并不充分,使得中成药的药品说明书看起来不那么“吓人”,但这并不意味着不存在危险,建议大家在正规中医师的指导下服用中药。

不明成分的中药除有伤肾的可能性外,有些药物可能含有类激素成分,影响内分泌,比如鹿茸、燕窝、胎盘等,这就是为何人吃后感觉特别有力气的原因,小孩子不可瞎补,免得诱发性早熟。

●常见含马兜铃酸的中草药

关木通(马木通、苦木通)

淮统(淮木通、冕宁防己)

汉中防己

朱砂莲

细辛

通城虎

寻骨风

假大薯

逼血雷

管南香

青木香

马兜铃果、天仙藤(茎叶)、青木香(根)

南木香(白防己)

●常见含马兜铃酸的中成药和方剂

龙胆泻肝丸

排石冲剂

分清止淋丸

妇科分清丸

复方珍珠暗疮片

耳聋丸

当归四逆汤

玄珠狼疮丸

冠心苏合丸

跌打丸

独活寄生汤

不伤肾,即“补肾”

“补肾”是个永恒的话题,特别是广州人有煲药膳补肾的习俗。史伟表示,西医所称的“肾”,仅仅指肾脏这个器官;而中医所称的“肾”则涵盖了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西医的观念中没有“补肾”,只有好好保护肾脏,不要去损害它。保护肾脏,有如下建议:

别憋尿

饮食别过咸

饮食中别毫无节制地摄取蛋白粉、蛋白质,免得加重肾脏负担。按正常饮食,鱼肉、鸡蛋、肉类中的蛋白质已经足够身体需求了,无需额外补充蛋白质,不然反而会增加肾脏负担,有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会加重肾脏损伤。临床实验发现,高蛋白饮食让身体的氧化应激反应增强了,这是导致衰老和疾病的一个重要因素。

信息时报记者 徐姗 通讯员 郝黎 靳婷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大陆中成药安全再现疑云----中成药“特权”调查 被海外拒绝的
时间:2013-07-29  来源: 凤凰杂志网


大陆中成药安全再现疑云 中成药“特权”调查 被海外拒绝的中药材

中成药的诸多问题难以解决,与管理者在法规和执行上的偏袒保护不无关系。

2013年,是马兜铃酸肾病成为公共卫生事件的十周年。但与同样处在十周年之际,因而被热烈追溯的SARS事件相比,人们对马兜铃酸肾病的反应大多是“我竟然不知道当年有过如此严重的医药事故”。

这场事故牵扯到的百余名受害者的现状究竟如何?当记者联系到当年为受害者维权提供法律援助的李肖霖律师,得到的回答让人失望唏嘘:“都十年了,以他们被摧残至肾衰的身体,恐怕是都不在了。”

李肖霖告诉记者,马兜铃酸肾病受害者虽多,能收集足够的证据提起诉讼的维权者却很少,必须证明自己的肾病与某企业药物之间的因果关系。第一个维权勇者名叫李玲,她在2003年11月对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提起诉讼,向被告索赔经济损失人民币约223万元及精神损失6万元。

受害者的绝望维权路
导致李玲患上马兜铃酸肾病的肇事药,是她于2000年初为治疗“上火”在其工作单位合同定点医院朝阳门医院开出的5盒同仁堂下属企业生产的降火药“龙胆泻肝丸”,持续服用约半年时间。2001年11月,她因恶心、呕吐、后背疼痛到北京医院就诊,医生当时诊断为尿毒症,2002年11月,她开始陷入昏迷状态,从此便开始依靠无休止的血液透析来维持生命。

为证明自己是因服用同仁堂出产的龙肝泻胆丸而致残身体,原告方准备了李玲的急诊记录、报销单审批表、专用处方、销售(小票、凭证)单、住院费用、专用收据、诊断证明书、证人的证言及吃剩下的龙胆泻肝丸外包装盒与龙胆泻肝丸1袋。不过遗憾的是:能证明李玲服用了同仁堂生产的龙胆泻肝丸的重要证据——开药的两张药方,在她报销上交后被其所在单位遗失。

针对这一疏漏,同仁堂一方向法院提交了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即现在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本文统一简称CFDA)登记的国产药品“龙胆泻肝丸”的内容列表影印件,证明在中国有很多家医药企业生产龙胆泻肝丸。于是法院认为“原告所述其服用了被告下属企业生产的龙胆泻肝丸一节,证据不足”,驳回了李玲的诉讼请求,而3183元案件受理费,也由已被透析折腾得经济困难的李玲负担。

如果连如此充分的间接证据都会被法院判定为不足以采信,绝大多数龙胆泻肝丸受害者也就失去了起诉药品生产企业维护权益的希望。不过,李肖霖表示李玲本人没有轻易放弃,他向记者出示了李玲当年所写的申诉状。

在申诉状里,李玲抓住了一审判决中三处违法行为进行反驳。首先,一审由审判员左翔军独任审判,即使用简单程序,就是不合法的,根据《民事诉讼法》,简单程序只适用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简单民事案件”,本案并非如此。然后,一审为不公开开庭审理,也不符合《民事诉讼法》关于不公开审理民事案件只包括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等案件的规定。最后,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因共同危险行为致人损害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险行为的人就其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故李玲认为本案的举证责任在于被告同仁堂,法院要求原告举证的做法是错误的。

尽管李律师认为李玲指出的这三点都是对相关法律的正确理解,但他也告诉记者,二审最终还是没能开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拖到上诉时李玲已经被透析耗尽了家财,拿不出诉讼费来,绝望的她最终选择放弃。

法院“证据不足”的判例吓退了大多数想靠起诉企业维权的龙胆泻肝丸受害者,也使剩下的受害者团结了起来。2004年7月,几十名受害者将一封联名举报信发往了检察机关,投诉另一个责任对象——负责药品监管的CFDA。

受害者认为,龙胆泻肝丸古方原本使用的是木通,在1988年以后的药典中不知何故变成了关木通,这一变动并没有严格的包括毒性试验在内的动物和临床试验支持。对于同仁堂所产龙胆泻肝丸的使用说明书,受害者也指出其并不符合CFDA及药典对非处方药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有关规定,例如只列出“主要成分”而非全部组分,没有标明“禁忌”和“不良反应”,他们认为这是“一些著名中医大夫都受害的一个主要原因”。另外,对于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CFDA也反应迟缓,导致了受害者人数的增加。

对于CFDA的反应效率,连受害者们眼里的加害方同仁堂也颇有微词。同仁堂党委综合办公室主任金永年在接受大陆媒体采访时便透露,他们在2000年就曾向CFDA报告过龙胆泻肝丸的肾毒性,并于2001年5月向CFDA打报告,告知该药品的毒性和已出现的不良反应,要求将药品成分中的关木通改为木通。但直到一年半以后的2002年10月,CFDA才终于下文取消关木通的入药标准。金永年没有明确表态CFDA应对事故担责,但他认为严格按照药典配方生产龙胆泻肝丸并及时依《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管理办法》要求作出不良反应报告的同仁堂,“已经对患者尽责了”。

表面上看,CFDA只是将同仁堂报告置之争论了两年后作出了决断,然而,若考虑到国内外对关木通及其他马兜铃酸草药毒性的报道,CFDA拖延的时间就并不只是两年了。

早在1993年,比利时就披露出一些妇女服用含广防己的减肥药而致肾病的事件,1998年,比利时已报道有上百名马兜铃酸肾病患者,1997年在日本、1999年在英国也都出现了马兜铃酸肾病的报道。国内第一例马兜铃酸肾病报道也出现在1998年的中日友好医院。到2000年,世界主要草药消费国基本都禁止了含马兜铃酸草药的销售和使用,包括并未有受害者报道的加拿大和美国,连草药监管标准极为松散的马来西亚也在2001年1月发出了卫生部禁令。唯独中国作为一个草药消费大国,将决定拖到了2002年10月才作出。

可惜,受害者们长达近万字的举报信并没能激发检察机关的高效处理。甚至,受害者们也根本不知道检察机关有没有处理他们的举报信,至少,李肖霖表示自己这里再也没有得到任何回应。时间打磨掉了大部分受害者的维权决心。他们中的不少也或多或少从各种渠道得到了一些补偿,之后便逐渐从行动中退却,李肖霖评价此事的结局为“不了了之”。

本刊记者曾努力寻找当年受害者的联系方式,最终只找到了几名伤害稍轻的当事人,大多数当事人已经完全无法找到。而这些仍然幸存的受害者,身体留下的疾患也至今无法痊愈,多年来,几十万元看病花销是他们的共同景况,除了肾病,膀胱癌也成了他们面临的新威胁。截至发稿,记者没能联系上李玲,虽然有病友表示她还活着,“还在艰苦的透析”。当记者拨通她家原来的电话,接电话的人回答“你打错了”,再询问则发现新的住户并不了解这里曾经住过的一家人悲惨的命运。

龙肝泻胆丸受害者们大多并不懂医学理论,艰难的维权经历给他们上了学费昂贵的一课,他们理解了毒理研究、三期临床试验的意义,并以此作为依据对监管者提出了疑问:“如果这些检验都做到位了,后果会不会好很多?”

“扶持促进”政策膨胀为特权
龙肝泻胆丸受害者在他们投诉CFDA的举报信中引用了1985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药品管理法》第48条规定:“药品生产企业、药品经营企业和医疗单位,应当经常考察本单位所生产、经营、使用的药品的质量、疗效和不良反应。”在这个时候,明文的法规多少还将化学药等西药与中草药在监管上一视同仁。他们万万料不到的是,多年后,连明文法规也放松了对中草药毒性的管束,他们当初所引用的法规依据,到如今反而会立不住了,尽管他们中的大多数恐怕也未能活着看到这令人叹息的变化。

大陆的药物审批体制,虽然以2001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为法律基础,但实际上作为药品审批管理规程的却是CFDA在2002年10月起试行并经2005年和2007年两度修订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这只是一个部门规章,级别较低。以《药品管理法》为依据的行政法规还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实施条例》和1993年开始施行的《中药品种保护条例》,也就是说,“中药品种保护”在法规级别上就高于“药品注册管理”。

CFDA绝没有忽视这一法规级别之差。2007年3月21日,CFDA副局长吴浈在介绍《中药品种保护条例》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修订情况时强调,《中药品种保护条例》高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注册管理办法必须服从条例。《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正是为此而起草,并在次年发布的,据此,中药审批和化学药审批被区分开来,形成了“体现中药特色”的一套审批注册体制。

这并不是说,中药在2008年才开始得到“保护”,享受有别于化学药的特殊待遇。在2006年CFDA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里就默认了中药有别于《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对其他药物的管理原则。

在这个马兜铃酸中毒事件两年后发布的《指导原则》里,很难发现监管者对之前闹得沸沸扬扬的中毒事件有什么反省,相反,那种当年连中医世家的大夫都深受其害的做法还被发扬光大了。根据它的相关条款,在中药的使用说明书里,关于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五个方面都可以以“尚不明确”、“尚无信息”或“不列此项”等方式绕开约束。

说明书记录的本应是药物上市前所经历的一系列试验得到的结论,但“不良反应”可被记录为“尚不明确”,被普遍质疑为,意味着中成药在获准上市前可以根本没有做过不良反应方面的考察。而有关“不列此项”的情况就说得更直白:“未按规定进行过临床试验的,可不列此项。”“毒理研究是指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结果,应分别列出主要毒理试验结果。未进行相关研究的,可不列此项。”

这些条款都明白无误地显示了,中药享有的不仅仅是撰写说明书时的特殊待遇,而是早被默许了免于最重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测试即可获准上市的特权。

2008年发布的《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将这种默认特权授予了正式法规的地位,在其第一条就表明了其制定目的正是“为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研究规律,继承传统,鼓励创新,扶持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

《补充规定》里也说明了“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并直接申报生产”的条件:处方中不含毒性药材或配伍禁忌,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给药途径、功能主治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适用范围不包括危重症、不涉及孕妇和婴幼儿的中药复方制剂。

对此,活跃于网络的医学科普作者“棒棒医生”认为其逻辑中存在死循环,因为“毒性药材”正是应当检测方能发现的,没有检测就认定“不含毒性药材”,则只能理解为这里的“毒性药材”是指那些出过事故被放弃的药材,这也就是“闹出药材安全事故——替换出事药材——出现下一个药材安全事故”的恶性循环存在的原因。

而以古代医籍作为凭证,棒棒医生也评论为“可笑”,“且不说古人对剂量的认识并不严密,今天的疾病谱也与古代相差甚远,如何要求今天的药物与古代一致?”对此,他举出《本草纲目》里记载疗效为“疗瘟病垂死者皆瘥”的“粪清”(久置的人大便)挖苦道:“这个东西也该报审通过直接生产,它是绝对可以通过动物安全性试验的,用狗就行了。”

当然,《补充规定》并不会真的容许这样的玩笑成真,它定义“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但这样的定义仍然十分模糊,因此《补充规定》又提到“该类中药复方制剂的具体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几年过去了,这个“经典名方目录”至今也没有制定出来。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药究竟有多大的特权 (2013-08-25 14:14:04)转载▼

(按:三篇合而为一,略修改)

善良的中国病人从来不曾怀疑,只要经过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的批准,广泛用于临床的药物,必然是疗效和安全都经过严格检验的“放心药”、“良心药”。他们绝对不会相信,中药作为治病救人的药物居然享有极大的验证豁免权,他们完全不讲“良心”,你也完全无法“放心”。

SFDA文件《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6]283号http://www.sfda.gov.cn/WS01/CL0844/10573_2.html)中有如下荒谬规定:

关于不良反应:“应当实事求是地详细列出该药品不良反应。并按不良反应的严重程度、发生的频率或症状的系统性列出。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可在该项下以‘尚不明确’来表述。”对于“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药品,难道不是应该首先去搞清楚了再来审批吗?写个“尚不明确”就敢于批准其用于临床,这是赤裸裸的合法草菅人命。所以我们可以见到无数中药说明书中堂而皇之的写道“尚不明确”,而中医粉们竟然无耻的解释为“尚未发现不良反应”。

关于药物相互作用:“如未进行该项相关研究,可不列此项,但注射剂除外,注射剂必须以‘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来表述。”这真是奇了怪了,难道可以不进行这种研究吗?

关于临床试验:“对于2006年7月1日之后批准注册的中药、天然药物,如申请药品注册时,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进行过临床试验的,应描述该药品临床试验的概况,包括研究对象、给药方法、主要观察指标、有效性和安全性结果等。未按规定进行过临床试验的,可不列此项。”这简直令人目瞪口呆!未进行临床试验的,只要不列此项,一样可以批准用于病人?不经过临床试验,药物的疗效和安全如何保证?申请厂家口说,药监大人盖章就可以了?

关于药理毒理:“申请药品注册时,按规定进行过系统相关研究的,应列出药理作用和毒理研究两部分内容:药理作用是指非临床药理试验结果,应分别列出与已明确的临床疗效密切相关的主要药效试验结果。毒理研究是指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结果,应分别列出主要毒理试验结果。未进行相关研究的,可不列此项。”相当无语啊!中药进入临床前居然可以不进行药理毒理的研究。

关于药代动力学:“应包括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过程以及药代动力学的相关参数,一般应以人体临床试验结果为主,如缺乏人体临床试验结果,可列出非临床试验结果,并加以说明。未进行相关研究的,可不列此项。”中药也不必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

很明显啊,我们能单怪那些黑心的药厂和中医骗子吗?罪魁祸首是谁?

SFDA文件《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8]3号)第七条:“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的中药复方制剂,是指目前仍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清代及清代以前医籍所记载的方剂。(一)该类中药复方制剂的具体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二)符合以下条件的该类中药复方制剂,可仅提供非临床安全性研究资料,并直接申报生产:1.处方中不含毒性药材或配伍禁忌;2.处方中药味均有法定标准;3.生产工艺与传统工艺基本一致;4.给药途径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日用饮片量与古代医籍记载相当;5.功能主治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6.适用范围不包括危重症,不涉及孕妇、婴幼儿等特殊用药人群。(三)该类中药复方制剂的药品说明书中须注明处方及功能主治的具体来源,说明本方剂有长期临床应用基础,并经非临床安全性评价。(四)该类中药复方制剂不发给新药证书。”

这一规定是说,有一类中药,它可以仅仅通过“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就直接申报生产。一种新药要获批进入市场,必须经过动物试验和临床试验两个层次的安全性检验,“非临床安全性研究” 就是通过动物试验检验药物的安全性。任何新药的开发在进入人体试验之前,首先要进行非临床试验(即动物试验),非临床安全性研究的目的主要是寻找毒性靶器官,阐明靶器官毒性作用的性质、剂量依赖性、毒性与药物体内暴露强度的关系以及靶器官毒性的潜在可逆性等等,为将进行的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支持。临床安全性评价才是新药安全性的最终保证!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绝对不能代替临床试验安全性试验!因为试验动物与人对试验药物的反应有种属差异,在试验方法学、试验条件限制上也相差甚远。对于药物的敏感性,通常人类高于动物,如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精神神经症状等很难在动物身上观察到。文献报道,1996年对86篇药物评价报告涉及11115例患者,临床常见45种不良反应中,至少有25种不能通过动物试验确认。

SFDA为什么宁可放弃药物安全,也要为这一类中药开绿灯呢?根据《补充规定》,是基于这样的逻辑:一、这一类药来源于古代经典名方,所以可靠;二、这一类药目前仍在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所以可靠;三、处方中不含毒性药材或配伍禁忌;四、生产工艺、给药途径剂量、功能主治等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所以可靠;五、不用于危重症、孕妇、婴幼儿,所以放心。这样的逻辑是否成立呢?我们一条条来分析。

所谓古代经典名方到底指什么呢?《补充规定》规定,其具体目录“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协助有关部门制定并发布”,然而,四年过去了,直到今天也没有制定出这么个目录来。就是说,这几年获批的“古代经典名方”都是报批者自己认定的。SFDA为什么迟迟不制定这个目录?我想是因为实在太难了,这涉及到经典、名方、疗效和特色四个评价标准。古代医籍汗牛充栋,名方更是浩如烟海,以什么标准来遴选?说特色,都有特色;说疗效都是“效如浮鼓”。以《本草纲目》而论,绝对算的上经典吧,它收录了11096个医方,其中哪些可以直接生产呢?比如黄龙汤,可谓既有名,又绝对有特色,疗效据《本草纲目》言之凿凿“疗瘟病垂死者皆瘥”。为什么没有厂家报审黄龙汤直接生产?如果报了,SFDA会不会批?凭什么不批?要知道,用黄龙汤做动物的非临床安全性研究是绝对能通过的,用狗做实验动物就可以了嘛。难道仅仅因为不是“目前仍广泛应用”?医学发展到今天,全世界的医学家已经公认并且证明了,即使是记载于经典中的,即使已经使用上千年,并一向被认为是有效的药物,也往往是无效并有害的。记载于西医经典著作1899年第一版《默克诊疗手册》中的“75种白喉治疗及96种淋病治疗”,都算得是经典“名方”,但是,百年后,到第17版时,所有这些治疗全被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为“无效”。如果到SFDA这里,这些“名方”会轻松批准“直接生产”吗?

“目前仍在广泛应用、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这句话隐含有一种先验判断,即“目前仍在广泛应用”的中药都是“疗效确切”、“具有明显特色与优势”的,否则,怎么会“仍在广泛应用”呢?这种逻辑非常可笑。“目前仍在广泛应用”只是一种现象,它绝不意味着有效。现代医学已经以严格的临床试验证明了大量曾经广泛应用并被经验确认为有效的药物实际无效,甚至有害。比如洋地黄类药物治疗慢性心衰,广泛应用历史长达200年,临床效果“极其显著”,可是,被今天的临床试验证明其反而增加死亡率,实际是有害的。这一经典药物因此走下慢性心衰治疗的神坛,除地高辛外,均被淘汰。SFDA不要求这类中药做四期临床试验,是把“目前仍在广泛应用”等同于疗效可靠吗?

“处方中不含毒性药材或配伍禁忌”,这恰恰是需要做药理毒理试验和四期临床试验才能判断的!很多药材的毒性,尤其是慢性毒性,古人根本就没有,也无法发现,比如马兜铃的肾毒性。SFDA既然给予经典名方中药可以免于临床试验,甚至药理毒理试验和药物相互作用研究,又怎么可能保证处方中不含有毒性药材或配伍禁忌呢?

要求生产工艺、给药途径、剂量、功能主治等与古代医籍记载一致,这更可笑。且不说古人对于药物根本缺乏科学研究,今天的疾病谱与古代相差甚远,对疾病病因、病理生理的认识更不可同日而语,要求剂量、功能主治等与古代医籍一致,简直是拿人命当儿戏。

不用于危重症、孕妇和婴幼儿,总算SFDA还有自知之明,明白所谓经典名方是不敢用于“危重症、孕妇和婴幼儿“的。但是,此外的病人就理所当然的可以降低标准,理所当然的应该作为“保护中医”旗帜下的牺牲么?

为什么会给中医这么大的特权?《补充规定》第一条说的很清楚“为体现中医药特色,遵循中医药研究规律,继承传统,鼓励创新,扶持促进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制定本补充规定。”保护生命健康,还是保护中医特色,SFDA选择的是后者。

《补充规定》第三条“主治病证未在国家批准的中成药‘功能主治’中收载的新药,属于《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四十五条第一款第(四)项的范围。”这一条是这样说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下列申请可以实行特殊审批:(一)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原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早已预留了空子,《关于印发中药注册管理补充规定的通知》自然心知肚明的来钻。

有一种药物叫中药,有一种审批叫特殊,有一种病人叫中国病人,有一种特色叫中国。

SFDA的《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已经废止两次,分别是2002年和2005年,最新的是2007年的(局令第28号),其附件1是《中药、天然药物注册分类及申报资料要求》。新药注册和申报需要提供系列资料,SFDA给了中药什么样的绿灯呢?从这份附件要求申报中药提供的药理毒理资料项目可见一斑。

附件把申报注册的中药分为9类,其中6类为新药,分别是: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新发现的药材及其制剂;新的中药材代用品;药材新的药用部位及其制剂;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部位及其制剂;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中药、天然药物复方制剂。可以简单理解这6类新药,要么是新的药材,要么是旧的药材新的用法,总之是临床上没有用过的。还有2类是视为新药进行审批的: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给药途径的制剂;改变国内已上市销售中药、天然药物剂型的制剂。最后一种是“仿制药”,特指注册申请我国已批准上市销售的中药或天然药物。

这9类药申请注册上市,按《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理当“提供充分可靠的研究数据,证明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并对全部资料的真实性负责。”附件中对中药的药理毒理资料是这样规定的:在“申报资料的具体要求”中非常体贴的规定:“由于中药、天然药物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在申报时,应当结合具体品种的特点进行必要的相应研究。如果减免试验,应当充分说明理由。”不知SFDA是否同时考虑到人体生理病理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了呢?为体贴中药而“减免试验”,会不会严重危害生命和健康呢?

在SFDA的体贴关怀下,药理毒理研究资料有必报的,有免报的,也有可以用文献综述代替试验研究的,还有“按照申报资料项目说明和申报资料具体要求”的,这其实也是免于试验的一种委婉说法。具体要求是:

1、“动物药代动力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9类中药中,只有1类(未在国内上市销售的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及其制剂)是必须的,其他都可以免报或特殊说明就可以。

2、“致癌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类(仿制药和改变剂型的中药)可以免报,其他都可以根据“说明和具体要求”而定,没有一个是必报的。

3、“生殖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2类是必报,2类免报,其他都视“具体情况”而定。

4、“遗传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3类是必报,2类免报,其他都视“具体情况”而定。

5、“过敏性(局部、全身和光敏毒性)、溶血性和局部(血管、皮肤、粘膜、肌肉等)刺激性、依赖性等主要与局部、全身给药相关的特殊安全性试验资料和文献资料”,没有必报的,全部视“具体情况”而定。

6、“长期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很难得,只有3类药可以免报或按规定免报,其他的必报。

7、“急性毒性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与上一条相同。

8、“一般药理研究的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4类药可以免报,1种视“具体情况”而定。

9、“主要药效学试验资料及文献资料”, 3类药可以免报,1种视“具体情况”而定。

10、“药理毒理研究资料综述”,2类药可以免报,1种视“具体情况”而定。

SFDA对中药新药进入临床前进行药理毒理试验的要求是多么的宽大啊,是多么的绝对藐视病人的安全啊!地球人都明白“免报”是什么意思,地球人更明白“视具体情况而定”是什么意思。可是,善良的中国病人中,有明白“保护中药”的具体内涵的吗?

中药的特权已经大到完全无视病人安全的程度了,你还要“保护中药”吗?
分享: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丑态百出的中医防治人感染H7N9禽流感防治预案 (2013-08-25 13:25:19)

2013年2月以来,在上海、安徽、江苏、浙江等省市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疫情,卫计委于4月4日启动疫情信息日报告制度,就此拉开2013年的禽流感防疫大战。在这场大战中,作为现代医学体系的一部分,中国公共卫生防疫体系和重症监护体系高效运转,谋求国际合作,在病毒基因测序、疫苗研制、诊断试剂研发、动物检疫、流行病学调查、危重病例救治等等方面展示了强大的威力,对最终控制疫情起了唯一关键的作用。自然,中医是不甘寂寞的,他们的表演可圈可点,可惊可叹。试就各省中医防治方案简评如下。
一、甘肃《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预案》(以下简称《预案》)

这一预案出台于4月3日,距国家卫计委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第1版)》的发布仅一天之隔,反应速度之快,不愧为“中医大省”甘肃的作风!

H7N9禽流感病毒是一种新型重配病毒,对现代医学来说,这是一种新的病毒,其临床行为(尤其是流行病学特征)也尚未完全清晰,预防和治疗除了借鉴既往其他类型禽流感外,尚有待深入研究。

中医是向来特殊的。对中医来说,这个病的病因和临床行为绝不是新的东西。实际上,对中医而言,世上根本就不存在新的疾病。任何现代医学所紧张的新疾病,中医都会在故纸堆里找出现成答案。中医已经牛逼到可以根本不接触一种疾病而制定出言之凿凿的防治方案的境界。甘肃省就是典型的例子,尽管没有发生一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在刘厅长的有力领导下,这个《预案》还是牛逼哄哄的出台了。

在这一《预案》中,有起居预防、饮食预防、习惯预防、方药预防(推荐了两个方子)、非药预防(艾灸和按摩穴位)五种预防方法。有汤剂治疗(4种辨证用药方)、中成药治疗(6类24种)、非药物治疗(高热不退者用西方医学早已废弃的放血疗法,还有刮痧、拔火罐等民间疗法)等三大类治疗。在这一预案里,丝毫不及于这一新病的病因和流行病学特征,中医似乎根本不关心这个,他们在千里之外运筹帷幄,闭目掐指,辨证施治。制定这一《预案》的甘肃中医大师们显然并没有接触实际病例,所有这些预防和治疗方法都是中医闭门造车拍脑袋的产物。

《预案》最后一段是“中医药防治注意事项”,这是一段笑点很高可供喷饭的奇文。简评如下:

1、“老人及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使用”。难道说一般成年人就不需要医师的指导?孕妇呢?《预案》中的治疗用药涉及玄妙深奥的“辨证施治”,难道说中国除了老人儿童以外的病人都已经达到中医执业医师水平?

2、“慢性疾病患者及孕妇慎用”。慢性疾病范围太广了,难道是指一切慢性病?那这个《预案》几乎没有适用人群,这是为自己预留退路的春秋笔法吗?我们所理解的“孕妇慎用”是指具体的药物或方法,比如某药“孕妇慎用”,而绝对不不是说凡西药“孕妇慎用”,否则孕妇生病岂不等死?这里的“孕妇慎用”居然不指具体药物而泛指“中医药”,中医怎么这么心虚?

3、“预防感冒的中药不宜长期服用,一般服用3天”。禽流感的预防,怎么说起“感冒”来?甘肃中医大师连“感冒”和“流感”都分不清吗?还是认为“感冒”和“流感”的预防是一回事?果真是一回事,泱泱大国为“感冒”的预防如此紧张,难道说中国的卫计委、卫生厅都是白痴机构?

4、“服用期间或服用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咨询医师”。这样的废话是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观察的中药的专用语,任何西药说明书里都只会详细列明不良反应,不会有如此心虚语。

5、“对上述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慎用。”《预案》所推荐的哪些中药有过敏反应,有过临床观察吗?

6、“不要轻信所谓的‘秘方’、‘偏方’”。从甘肃省卫生厅文件里出现这一句,非常具有幽默感。甘肃省卫生厅厅长刘某的微博里,偏方、秘方,可谓汗牛充栋,这一句是要扇厅长的耳光吗?

二、《江苏省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防治技术方案(2013年第1版)》(以下简称《江苏方案》)

江苏省在同一天也出台了《江苏方案》,仅仅发布晚于甘肃半步,这就是和中医大省的差距所在。不过,江苏此时有4例确诊病例,其中有3例进入重症监护病房救治。据官方报道,看不出有用中医中药的证据,江苏的ICU病房也许还没有流行猪蹄汤。不管是否接触病人,不影响两种中医方案的出台。那么,同样是中医,两种方案是不是一致呢?若不一致,哪一个更胜一筹?我们比较一下。

在《江苏方案》中,预防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方法只有药物:中成药(玉屏风散颗粒、板蓝根冲剂、黄芪口服液)、袋泡茶(银花10g、菊花10g、甘草3g)和中药汤剂一方(银花、连翘、柴胡、黄芩、防风、桔梗、炒白术、牛子各10g,黄芪、板蓝根各15g,甘草5g)。且适用人群定位为“高危人群”(禽类接触者)。而《甘肃方案》中的预防方案如上所述要博大精深的多,远不止药物而已。即使是用药也完全不一样,《甘肃方案》没有“板蓝根冲剂”这种陈年俗套,而是把人群分为一般和年老体弱两种,分别推荐与《江苏方案》完全不同的方子。不管实效如何,从形式上看,甘肃预防方案完胜江苏,不愧是中医强省!

治疗上,两省都强调辨证论治。中医不屑于研究H7N9这玩意儿,“辨证论治”是非强调不可的。按常人理解,全国9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西医经过核酸检测或病毒培养,不论病人是哪个省的,确诊病例的病因绝对一致,那就是H7N9禽流感病毒。中医辨证也应该是一致的吧?但是,岂能以西方科学的标准来衡量我博大精深的中医辨证哉!江苏和甘肃,不同的省,不同的专家,辨证就不一样!虽然甘肃病例还没有出现,它要是出现了,必然,只能按甘肃专家的辨证来表现。《江苏方案》辨为初期的卫气同病、进展期的热毒袭肺和气营两燔、危重期的内闭外脱和恢复期的气阴两伤等证;《甘肃方案》则辨为疫毒犯肺、毒犯肺胃、疫毒壅肺、内闭外脱等证。这两省的辨证看似如此不同,实则是从不同角度进行的辨证,江苏是卫气营血辨证,甘肃是脏腑辨证,两者都不错。再有其他省发布中医方案的话,还可能会出现六经辨证、三焦辨证、气血津液辨证呢,都对都对!辨证论治嘛,怎么会不对呢!其中,江苏的“热毒袭肺”和甘肃的“疫毒犯肺”颇为相近,“袭”和“犯”是一个意思;不同的是“热毒”和“疫毒”,这反映了两省中医专家在学术上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精神。“疫毒”即疫气之毒。疫气是清初吴又可始逐渐认识到的别于六淫之气的疠气、戾气、异气等,实际上就是细菌病毒等病原微生物。甘肃中医坚持使用几百年前的术语而拒绝使用病毒,体现了坚决不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热毒”是指火热郁积所成,易导致疔疮痈肿之类的邪气,这与“疫毒”不是一回事。那么,关于此病病因,究竟是江苏对,还是甘肃正确呢?或者,干脆就是国家疾控中心搞错了?根据中国特色,医学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学问,显然大家都是对的,和谐嘛!至少政治上都是正确的,那就行了。

最后,《江苏方案》没有搞出个“中医药防治注意事项”来,使得整个方案显得比较单调乏味。总体说,《甘肃方案》全面胜出,刘厅长多年力挺中医,毕竟不是搞的玩的!

三、《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人感染H7N9禽流感中医药预防方案(2013年第一版)》(以下简称《北京方案》)

《北京方案》的出台晚了一天,虽然仅只一天,作为“皇城”脚下,北京中医药管理局的政治敏感性似乎已经有点麻木了。这个方案与甘肃和江苏的又有不同。其对中医药预防重点人群进行了明确界定:从事禽类宰杀、贩运、烹饪的人员及其他与禽类及禽产品有密切接触的人群;儿童、高龄老人、有慢性基础疾病等免疫力较低的人群。这一界定是基于前段时间对确诊和疑诊病例的临床观察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应该说,是现代医学的功劳。

预防方案非常简洁,远没有甘肃的博大精深,主要也是基于流行病学调查的结果。其特色处在于提供了两个中药代茶的方子。处方1:芦根10g、连翘3g,适应人群为儿童;处方2:白茅根5g、藿香3g、菊花3g、北沙参5g,适应人群为成人。高龄体弱、慢性病气虚人群可加用玉屏风散。北京和甘肃一样无视板蓝根,组方与甘肃江苏各不相同。很显然,中医不仅十人十方,也必然具有十省十方的特点。博大精深的实质也在这里。

北京单独搞了这个预防方案,就避免了“辨证论治”。有可能会另外出台治疗方案。也有可能是因为,首都的中医专家们对于自己没有接触没有望闻问切过的新病种,不轻率给出辨证,更不随意拟定组方。果真如此,是难得的谦虚和谨慎!

北京版也有个“使用注意事项”,显然是甘肃的升级版,没有了甘肃版里的低级错误。比如“中药预防处方不宜长期服用”,没有说是预防“感冒”;“使用预防中药应由执业医师开具处方,不要自行判断、选择。”这个界定很清楚,指的是预防用药。“老人、儿童应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慢性病患者及妇女经期、产后慎用”;“孕妇禁用”;“服用中药预防处方后感觉不适者,应立即停止服药,并及时向医师咨询”;“对中药预防处方的药物有过敏史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这些虽也都是中药说明书的套话废话,但是注意,其指的仅仅是代替茶的预防药方,未免谨慎的过分了。我的理解是:即使是代茶物,中医对其不良反应也丝毫心里没有底,才这样反复叮嘱。

总的来说,北京方案体现了罕见的谦虚谨慎的态度,中医特色因之平淡无奇之至。对中医而言,这不能说是一种进步!北京要成为中医大都市,看来是无望的。

四、各出绝招

紧接着,浙江、上海也出台了《中医药预防(防治)方案》。五地方案各有绝招:甘肃灸足三里、神阙、气海穴,揉迎香穴;江苏板蓝根;北京中药泡茶;浙江中药泡茶加佩戴香囊;上海药膳加佩戴香囊。绝招纷呈,洋洋大观。再后来的福建省有漱口方;河北不动脑,续用防甲流的大青叶方;湖北集大成,甘肃北京上海各抄一点;天津为达仁堂大作软广告;宁夏湖南山东都泡茶,内容各与北京不同。各省方案,奇招妙术不绝,有我中华神医在,小小禽流感,何足道哉!

与此鲜明对比,各省西医均缺乏创新精神,唯卫计委防治方案是遵,不敢越雷池一步。在疫苗出来之前,只有洗手消毒隔离诸路平凡招数而已。

西医当自愧,一线做马牛。中医自威武,宣传显身手。

五、卫生部《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第2版)》(以下简称《方案(第2版)》)

4月10日,卫生部发布《方案(第2版)》,离第1版仅仅8天,效率之高,令人赞叹。不仅效率高,对这一新型流感的认识进一步加深了,别人不知道怎样,我是感受到了信心和希望的。

自2013年2月以来,确诊人感染H7N9禽流感33例,9例死亡,死亡率27%,这个比例仍然很高,所幸均为散发病例,未见人间传染。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怎样努力?怎样实现“有效防控、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方案指出关键是“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治疗,加强重症病例救治”,在尾巴上带一句“注意中西医并重”,确实,那是必须“注意”的。

关于病因,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我们已经清晰确定了这种“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的亚型,它的病毒颗粒的形状、大小、基因序列,对热、低温及酸性环境的抵抗力等等,就像素描似的,画了精确的图像。我们再也不必如古人那样,面对瘟疫恐惧的猜测,是不是又一种天地间的“疠气”降临啊?

关于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也基本上都明确了,这几乎比病因的确定更重要。即使病因不明,但是可以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高危人群,则任何传染病都不可怕。百年前,面对可怕万倍的东北鼠疫,特效的针对病因的药物那时还没有出现,伍连德博士也仅仅是用这三斧头就扑灭了那场灾难。明确传染源、传播途径和高危人群,靠的是什么?是现代流行病学调查!那种严密精确的追踪调查已经形成完善的套路。任何新出现的敌人,凭它再狡猾,也难逃流调的目标锁定和追杀。现代人受惠于流行病学实在不浅啊!可是这些公卫防疫人在中国从来都是幕后英雄。老百姓不知道的是:没有公卫防疫人,任何“神医”在瘟疫面前都是渺不足道的!“神医”救人是一个一个的救,公卫防疫救人则是成千上万的救。这是二者的区别。

由于明确了病因,对此病的临床行为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死亡率之高,在于部分病人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感染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因而对本病而言,“治标”远比“治本”(即病因治疗)重要!“治标”靠什么?靠的是现代重症监护技术,主要包括呼吸功能支持(无创或有创正压通气的机械通气技术、体外膜氧合技术、俯卧位通气或高频振荡通气等)、循环支持(循环评估、容量复苏、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其他如肝肾脑等器官功能的监测等。这是个博大精深的体系,老百姓不懂,也不必要懂,只要知道,重型病人放进ICU(重症监护病房)最安全就够了。没有ICU的话,尽早就近转到有ICU的医院是关键!切记!

关于检查和诊断,这不是问题,这绝对不是问题。现代医学在这一点上总是这么自信满满,什么时候治疗学也进步到这一境界,人类医学就完美了。

关于病因治疗,也就是抗病毒治疗,第2版增加了很多内容。比如抗病毒药物使用原则,对留标本、使用时机、适应症、药品及用法等,均有详细的规定。尽管如此,对病因治疗不要寄予太大希望,有效抗病毒药物仍然是人类医学面临最主要的难题之一。

关于中医药治疗,2版和1版有微细改动,这种改动是基于已有的临床实践,还是专家会议意见,我们不得而知。辨证仍然是“疫毒犯肺,肺失宣降证”和“疫毒壅肺,内闭外脱证”两型,只是在两型的前头加上了西医的评估和诊断,似乎是确保无误的意思。比如“疫毒壅肺,内闭外脱证”前面加了“高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等患者”的“定语”。这个“定语”是非常确定的,因此,辨证也错不到哪里去。参考处方更明确,标明了剂量。从没有剂量到有剂量仅隔8天,这是一个神速的进展。中成药里枪毙了“金莲清热泡腾片”,这倒霉的;添加了清开灵、喜炎平、热毒宁、参附等注射液,恭喜恭喜。“清肺解毒,扶正固脱”处方有较大改动,比如,增加了生大黄、全瓜蒌、炒葶苈子、莱菔子;去掉了炙麻黄、知母、鱼腥草、黄芩;炒栀子改为生栀子,太子参改为西洋参等。在辨证不变的情况下,这种变化是基于什么呢?临床试验的结果,还是专家间激烈讨论后的共识?不懂中医博大精深的,就不要瞎猜疑了,只需要相信就好。从辨证来看,显然中医确认这所谓的新型人染禽流感的病因还是旧型的“疫毒”。万能的“疫毒”可以确定任何传染病的病因,这是中医运筹帷幄、以不变应万变的牛逼(用词不雅,居然找不到可替代的词儿)风范。有中医的护佑(不是“忽悠”),我中华民族可以高枕无忧矣。在中医药治疗的最后,加了一句“以上中药汤剂、中成药和中药注射液不作为预防使用。”这一次,真严谨死了!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与麻黄论中医与系统论 (2006-08-13 23:16:29)
麻黄是个有思想也肯思想的人,很多观点新颖大胆富有想象力,如果学文,该是个好诗人或作家。但医学无疑是一门实践科学!并不缺乏“大胆的假设”,缺的是“小心的求证”!无论中医还是西医,能形成今天的“知识系统”,是无数前人心血的结晶,能突破一点点,也是不容易的!在西医,任何微小的基础理论的突破,都可能拿诺贝尔奖.而中医基础理论,其本质是不可能再有突破的!但奇怪的是总有聪明如麻黄者要给它披上时髦的外衣,又是系统论又是免疫网络什么的,这注定是枉然的!二者根本就不兼容!不能指望用易经来编写计算机程序,也不能指望用免疫网络来解释卫气.麻黄的种种“大胆的想象”如果能成立的话,毫无疑问,是内经以来中医最伟大的成就!麻黄可以开山立派了(“令狐派”?哈哈,开个玩笑)。

认为“中医与西医是两种不同的理论体系,一个从微观,另一个从宏观,整体角度看问题”可以说是个经典的谬论!
中医确乎是从宏观或者说整体看问题的,但那只不过是因为古人没有研究微观的条件,不能说光研究宏观就够了!光从宏观看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明白了微观,才可能真正的懂得宏观,不研究血型,又怎么可能懂得输血呢!不研究微生物,又怎么可能懂得乙肝结核爱滋病呢!不研究原子,又怎么可能造得出原子弹呢!
西医何尝只是从微观看问题呢!西医才是真正的从微观到宏观全面整体的看问题!预防医学、数字人体解剖、系统生物学、灾难医学、循证医学等等等等,又有哪一个是仅仅从微观看问题的呢!系统论和中医是不相容的.



中医热中于系统论的本质就是要贴个标签,或者要挂个羊头,卖的还是狗肉.
1.系统的思想虽然源远流长,但真正科学的系统论,其产生的土壤正是现代科学(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控制论和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等),尤其是数学,而与古老的自然哲学关系不大。看历史:系统论的创始人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是理论生物学家 。他在1952年发表“抗体系统论”,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1973年提出了一般系统论原理,奠定了这门科学的理论基础。但是他的论文《关于一般系统论》,到1945年才公开发表,他的理论到1948年在美国再次讲授“一般系统论”时,才得到学术界的重视(现代系统科学奠基于此)。系统论正是现代医学在研究免疫学(抗体)时发现的,系统论的思想在现代医学中无处不在。缺乏科学精神尤其是缺乏数学思想的中医与系统论是无论如何也不可能真正的结合起来的。
2. 系统论研究系统的一般模式,结构和规律 ,研究各种系统的共同特征,用数学方法定量地描述其功能,寻求并确立适用于一切系统的原理、原则和数学模型,是具有逻辑和数学性质的一门新兴的科学。中医缺乏的恰恰是数学和逻辑!中医的一切概念阴阳气血六淫七情等等均是内涵外延不清模糊的不可定量描述的,诚如中医所言,只有靠“悟”,而系统论是决不靠“悟”的!“悟”的结果往往就是“误”。

3 .系统一词并不等于宏观或整体!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很多中医在这一点上偷换概念!大到宇宙小到原子,均可视为一个系统。它研究要素、系统、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那么中医对系统的基本零件(要素)都没有搞清楚,又怎么能研究系统呢?现代医学中系统的思想无处不在(决不是无知之辈所说是什么还原论,“割裂论”),以肾为例,它不光是个泌尿器官,它和内分泌和造血和神经和心血管和肝等等有着千丝万缕的复杂的非1+1=2的关系,其他器官也一样,所有器官之和也一样,人体正是整体大于局部之和的一个系统,这个系统是开放活泼的.而中医所谓的人体系统却是个忽略局部零件对之视而不见的“笼统”(有人说是黑箱)而已!它所研究的“要素”是以五行为死的框架而而构成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联系均是固定的机械的先验的(被五行所“先验”)排它的!你如果发现个新的器官就插不进去(比如胰腺,甲状腺,小脑,胼胝体等插得进“5系统”吗?)。中医的系统是封闭僵化的,或者说,是“笼统”。
4.说是“笼统”,并非偶瞎说。血液可视为人体大系统中的一个小系统.这个小系统的构成要素是什么中医就不去理会,各要素的功能是什么当然就更不知道,功能之和又是什么又怎能凭空而知道呢?血液与环境(和组织和器官和神经和内分泌和骨髓和肾等)之间的关系如何也完全不知道,血液可以用数学描述的一切种种参数全是西医的,血液在中医难道不就是一个“笼统”吗?把笼统当系统正是所谓“中医系统论”的本质所在!
5.中医充其量有点朴素的系统思想,而朴素的意思其实就是落后.



-----麻黄无疑是个聪明人,又极具创新的精神,可惜或者说可悲的是把宝贵的精力和智慧用在了无力回天的事业上了.
1.系统论产生的土壤是现代科学,现代医学也一样,二者和现代科学的各领域的关系是血肉相连的,二者是血浓于水的关系.西医并不把系统论作口号来用,却在实践中默默的运用,越来越娴熟,系统生物学是系统论和现代医学完美结合的最新成就.如果看不到西医中的系统论和系统思想,套用麻黄的话来说就是对西医和系统论双重的“无知、偏见或者误解”。
2.中医完全缺乏数学思想,完全没有量的概念,一切概念均是不可量化的,连“热”这个概念在中医里也是不能用体温计来描述的,指望用系统论来描述这样的一个含混笼统的“系统”,实为蜀道之难!麻黄欲逆天而行乎?
3.麻黄说“明明很明确的解剖和西医其他一些切实的知识却又畏之如虎”,这句话说出了一个事实,却没有说出其所以然来,看来麻黄对中医的本质的理解还有肤浅的地方。中医的理论是个封闭的体系,它象小农经济,有自给自足的特征,如果贸然引进外来的东西,就会整个崩溃,就不再是中医了!解剖当然很明确,象血液里的红细胞白细胞、细菌病毒、组织胚胎学、再进而生物化学、病理学等等又有哪一个不是“明确的”、“切实的”呢!最最明确的“解剖学”中医也不能接受,这里实有难言之隐!那么大的胰腺淋巴结大脑等等,就是塞不进藏象的五行系统,你怎么塞进去?硬塞的话,那完美的一一对应的机械系统不崩溃才怪!现代的中医为了掩盖藏象学说无法弥补的缺陷,硬是把五脏六腑说成是一个个功能的而非实体的怪物,则中医这个“系统”里的要素(零件)更是变成了高深莫测或者说是莫名其妙的“混沌”.
4.麻黄即使在中医里也是很孤独的。中医背景的人要真正的透彻的懂系统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起码要有理科本科的知识储备,如再要求精通中医的经典和现代医学的进展就更难于上青天,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凤毛麟角,也许就麻黄一个也说不定。“深松寒白石,僻路到人稀”,其麻黄乎?

---------------------------------------------------------------------------------------------------------------------

(麻黄先生热中于用系统科学去包装古老的中医,已经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了,因而俺去他的博客泼两瓢冷水,以示故人之谊,嘿嘿。)

棒棒:内证实验也好,构建系统医学也好(还有诸多的中医思潮也好),在本质上都是一样的,不过是给泥菩萨画一道炫目的光环,好让它更显“博大精深”,更显“玄妙莫测”,实则谁都知道,它就是一种原始且粗糙的经验加上玄学式的思辩,仅此而已!所有的努力都将是白费的,为麻黄感到悲哀。

以下为blog主人的回复: 棒棒也来了,实际上,如果没有你们西医的缺陷,也就没有“原始且粗糙的经验加上玄学式的思辩”中医生存的空间,正是现代医学的片面,给了研究中医的必要性和发展的潜力,说实话,我现在比任何时候都清醒了,我认为这种努力是有价值的,咱们拭目以待。

棒棒:不管你怎样去贴金,这个菩萨就是泥做的,这一点我是坚信不疑的。任何科学包括现代医学总是不会达于完美的境地,因此,总是有伪科学生存的空间的,这一点我也相信。伪科学总要借科学之名以还魂,比如把阴阳五行的一套说成是什么系统科学什么后现代医学什么复杂性科学什么黑箱,嘿嘿,这一点我尤其是理解的。然而,除了走“申遗”这条穷途末路外,中医永远不可能被科学共同体所承认,这是毫无疑问的。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药添加西药——隐蔽的健康杀手
解放军302医院医学博士刘士敬(100039)

山东莱芜中年患者崔某,患有高血压、心脏病多年,长期服用治疗高血压和心脏病的药物,最近崔某自觉性能力下降,阳萎不举,当他看到报纸上登出的中药壮阳补肾品广告宣称:“纯中药壮阳药,无任何毒副作用”,“速效补肾,20分钟内见效”等后,深信不疑,立刻买来服用,不料想才服用了两天,突然发生了心肌梗塞,幸好抢救及时,保全了性命,最后当地药监部门查实,这种中药壮阳药物含有西药西地那非,这种药物不能与高血压、冠心病药物同时服用,否则极有可能诱发心肌梗塞。患糖尿病多年的李先生是位教授,去年6月,一个朋友告诉他自己正在服用的湖南省某糖尿病医院研制的中成药“消渴降糖1号胶囊”和“三消降糖5号”,疗效非常好,就是价钱比较贵,一个疗程要4000多元。在朋友力荐下,李先生决定试一试。医院很快给他寄来了试服药样品,这引起了具备一定医学知识的李先生的怀疑。服药前,他将该药样品送到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大队,这才发现该药“疗效显著”的奥秘竟然是添加了西药成分。以上二个事例并非罕见,目前中药中添加西药现象十分普遍,针对患者对药效的渴望,有些医疗单位和个人将一些西药成分添加在降糖、降压、平喘、减肥等几类治疗疑难杂症的中成药或保健食品中,并不明确告知患者所加西药成分以及注意事项,致使患者盲目服用,导致一系列不良反应,危害患者身体健康。

1.目前中药里添加西药的事例普遍存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于2001年8月31日发出紧急措施通知,要求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立即暂停销售使用并清查本辖区内标示为“广西半宙制药集团公司第三制药厂”生产的“黄柏胶囊”(“梅花K”)。该事起因于,株洲市第一人民医院陆续使用了标示为”广西半宙制药集团公司第三制药厂”生产的“黄柏胶囊”,致使19人中毒事件。据株洲市药品检验所对病人服用的“黄柏胶囊”进行检验,惊愕地发现,送检药品除本身不合格外,还检出添加了西药四环素成分。这起当年轰动全国的事件,其实只是中药制剂添加西药成分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一个典型代表案例。查阅《新编国家中成药》收录的五千多种中成药中,至少有160余种含有西药成分,主要集中在抗感冒药、止咳平喘药、胃肠类药等三大类药物中,药物的 剂型包括丸剂、颗粒剂、糖浆剂、片剂、胶囊、气雾剂、针剂、以及外用剂型等,所含西药主要有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麻黄碱、苯海拉明、维生素C等。根据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吴立文医生调查的治疗癫痫的中成药中有90%添加了抗癫痫西药。某地抽查显示70%的壮阳中药及保健品中加了伟哥(西地那非)。从目前实际情况看,单纯使用中药难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在中药制剂中添加一些西药,可以显著提高疗效,于是治疗各种疾病的中药制剂都有可能加入西药成分,根据调查,中药制剂加入西药的情况非常普遍,主要表现为:降压类中药一般加盐酸可乐定,氢氯噻嗪;抗风湿类的一般加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灭痛;止咳类里一般加盐酸麻黄碱;减肥中药除了泻下药外,基本上要加芬氟拉明;生发药水里一般加米诺地尔;外用治皮肤病的药膏一般加地塞米松,消炎洗液里通常加甲硝唑,醋酸氯己啶;风湿膏药里加水杨酸甲酯。糖尿病药品或保健品中最常添加的降糖西药成分是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吡嗪。治疗免疫性疾病的中药中加入糖皮质激素等等。

2.为什么要在中药里添加西药。为了提高疗效是根本原因,单纯使用中药治病,有时见效慢,效果不明显,如果在中药里添加上西药,可以明显提高疗效,获得患者信赖。目前医疗水平虽然进展迅速,对于一些疑难病症,尚无重大突破,例如糖尿病、慢性肾炎、慢性肝炎、心脑血管疾病等等,依靠中药还是依靠西药都不能达到彻底治愈,就中药制剂来说,成份复杂,疗效有限,而西药随着基础医学和研究的进展,不断研发出一些较为有效的化学药物,用于临床后往往可以获得明显成效,但是西药有效,毒副作用较大,有人设想如果能将这些有效化学药物与中药联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药物,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中西药物联合,取长补短,岂不是完美,这种初衷和愿望是好的,多年前我国就在尝试这种联合,消渴丸就是一个例证,但是这种尝试并没有在严格的循正医学设计之下科学实施,而是各自为政,遍地开花,多年以来,各级药监部门先后批准了上百种中西混合药物上市。还有一些不法之徒,掌握了中西药混合制剂的窍门,利用广大患者信赖中医中药的心理,在治疗各种疾病的中药制剂中分门别类添加对症的西药,却谎称纯中药制剂,无毒无害,贩卖高价,谋取暴利,赚取昧心钱,同时导致了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

3.中药里添加西药的弊端和危害:医生和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使用中西混合药物导致药物不良反应叠出,既浪费大量的金钱,也极大损害了中医药的声誉。

在我国,相当一部分中成药中都含有西药成份,为了替厂家保守药品商业机密,我国药检部门给于中成药特权,允许中成药中加入西药成份,有些成分可以不标明,这种"不标明"是以牺牲"医生和病人的知情权"、"损害病人利益"为代价的,也就是说,它剥夺了医生和病人对中成药成份的知情权,利于商家而伤害了百姓. 其时,西药在规定的剂量内及规定的服用期限内,可以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毒副作用,但是中药制剂如果在药品包装及说明书上不注明、不标识加有什么西药成分,以及加了多少西药成分,就隐藏着很大的危险性,医生自己不知所开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也就谈不上知道药物的副作用,更不知道病人应该服多大的量、服多长时间是安全的。病人以为服用的是纯中药,放心大胆地服用,丝毫不考虑长期服用的副作用。

还有一些合法的中药制剂,其中所含西药成分明确表示,例如消渴丸等,但是如何正确使用,需要防范那些不良反应,都有哪些注意事项,中药制剂的说明书都没有标示或是标示内容远远不够,患者自行购药后,极难正确使用好这些药物,剂量把握不准,不会调节用药剂量;出现不良反应不会处理等等。

更为可怕的是:近年来,一些不法之徒、不法医疗单位、不法商家,在中药产品中乱加西药,如在宣称为纯中药的治疗糖尿病的药品中添加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西药。西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大,中药产品非法加入西药而不标明药物成分和剂量,使得医生和患者都无法预知和掌握可能有的毒副作用,极易导致 出现不良反应,加剧病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不法厂家和医疗单位为了追求即时疗效和经济利益而私加西药,无异于饮鸩止渴,去年有媒体报道,由吉林某药厂生产的“养血安神片”,违规添加安眠药“艾斯唑伦”,并获取暴利。其涉案药品已被没收,并准备集中销毁。“艾斯唑伦”即为商品名“舒乐安定”的安眠药,为国家二类精神药物,必须有医生处方才能购买,且对购买量、服用量都有严格的指导和控制。而“养血安神片”号称天然中药,不但无需处方即可购买,而且由于国人大多相信“天然药物”具有低毒、低副作用的优点,对依赖性等副作用也就难免疏于警惕。有报道称,此次“养血安神片”引起药监部门注意,便是源于一名患者长期服用后,对此药依赖性的发现和投诉。因此,这种在中药中“弄西作假”的做法,不但以欺诈手段谋取暴利,而且会对患者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不良影响。

在治疗免疫性疾病(例如红斑狼疮、关节炎、肾炎等等)的中药中添加激素是中医药物混合的“重灾区”,许多标榜可以迅速起效的“纯中药制剂”其实都掺杂了激素,但是患者并不知晓其中奥秘,短期内使用这些有问题的“纯中药制剂”,疗效确实不错,但是这些作用其实就是激素的作用,但是长期使用或是突然停药,问题就出来了:长期使用引起肾上腺抑制,诱发柯兴氏综合症(满月脸、女性多毛、痤疮、高血压、骨质疏松、性功能紊乱等);增加感染机会;影响外伤愈合;增加消化道溃疡出血和穿孔的可能性;生长发育迟缓、精神失调、白内障、青光眼、骨骼坏死等等。突然停药,导致内源性皮质激素过低(肾上腺萎缩)引起对激素反应缺乏,病情迅速复发,甚至于恶化。一些急性肾功能不全的病人,突然停止使用激素非常危险,甚至于致死。如果使用添加了激素的“纯中药制剂”,病人并不知情,而这些病人恰好又是激素禁忌症和慎用患者,例如活动性消化性溃疡、骨折、高血压、糖尿病、孕妇等,一旦使用这些“纯中药制剂”,危险就大了。

在治疗糖尿病的中药或是保健品中加入磺脲类或双胍类降糖西药是十分普遍的现象,据五个省市对市面上销售的32种宣称具有降糖作用中药及中药保健品进行的抽样化验检查发现,70%的药物中都添加有降糖西药成分。中药消渴丸是治疗糖尿病中药中添加西药的先河之作,迄今已有26年的历史,步其后尘者无数。主要成分为地黄、葛根、黄芪、山药、天花粉、五味子、玉米须和西药格列苯脲(优降糖);近年来,不断有消渴丸致低血糖昏迷甚至死亡的临床报道:《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2年7卷4期报道了5例老年糖尿病人口服消渴丸后致低血糖昏迷死亡;《医药导报》1999年第4期第18卷也报道了1例应用小剂量消渴丸致低血糖昏迷而死亡病例。消渴丸中含有格列苯脲,每粒含量为0.25mg,格列苯脲的降糖作用为甲苯磺丁脲的100~200倍,治疗量范围大,降糖作用强,半减期12~14小时,维持时间长,易引起低血糖昏迷,特别是老年人。因为老年人摄食少,抗胰岛素激素如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分泌反应障碍均可诱发低血糖。再者老年人糖尿病性植物神经病变,急性低血糖症状可以被掩盖。低血糖昏迷如持续6小时以上引起大脑功能损害可能是不可逆的,主要是神经元广泛变性、坏死,大小神经胶质细胞浸润。神经系统中大脑皮质、海马回,小脑、尾状核,苍白球处低血糖最为明显。格列本脲、格列齐特和格列吡嗪都是用于医治糖尿病的常用药,但必须由医生处方才可使用。格列本脲又叫优降糖,是一种降糖效果明显的西药,但是由于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果长期大量服用格列本脲,最终会造成病人的低血糖和肾病,甚至导致死亡。在临床上经常会遇到患者因私自服用过量号称纯中药的药物而出现病情加重或恶化的情况。

尤其值得注意和警惕的是,在中药中违规添加西药成分,以提高即时疗效,制造虚假口碑的事例,近年来已经多有发现,如某种知名度极高的“天然”壮阳药物,却在美国被检出含有处方药浓度的西地那非(“伟哥”的主要有效成分),而被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FDA)警告消费者不要购买。而早在2004年,北京市药检局专家就曾披露,他们在抽检中发现,市场在售的壮阳药中,一半以上都含有西地那非(伟哥)成分。而在降糖类“中药”中添加格列本脲,在解热镇痛类“中药”中添加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在减肥药中添加芬氟拉明等,几乎成为“惯例”。

中药中添加西药成分,无非想提高疗效,增加销量,殊不知中药毒副作用相对较小,对剂量要求不是很严,而西药毒副作用较大,不能长期服用,被蒙骗的消费者如长期服用这些“中药”,贻误病机,无异于饮鸩止渴,而造假者无异于谋杀。由于中药中添加西药具有种种弊端,一时半会尚难禁止,出现问题是在所难免的,但是这些问题会使中医中药形象受到损害,社会以及民众会将这些问题归结到中医中药上,致使中医中药蒙冤受屈。甚至产生恶劣的国内国际影响。

4.怎样对待和处理好中药中添加西药的问题。中药中添加西药的做法有其历史原因,上个世纪80年代左右,人们尝试以中药成分为主,辅以适量的西药成分治疗不少疾病能够达到不错的疗效,例如一些治疗感冒发烧的药物,加入阿司匹林,镇咳药物加入麻黄碱等等。所以陆续批准了一些中西混合药物,这种尝试一度盛行,但是其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那就是中药西化后,难以合理使用,药品说明书无法详细说明正确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患者服用后疗效可能立竿见影,但是后续治疗及不良反应应该如何处理,就成为问题;另外中药与西药的作用与机理完全不同,在中药的配制过程中很难做到中西药的完美结合,提高药品疗效。中西药混合制剂原本目的是要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但是,中西药物搭配是一项复杂的工程,两种以上药理不同的成分之间,如果搭配不当,反而会造成伤害不良反应,例如如喹诺酮类注射剂与鱼腥草等配伍,易产生絮状沉淀;清开灵注射液与诺氟沙星、硫酸卡那霉素、小诺新霉素、硫酸妥布霉素、维生素B6 、葡萄糖酸钙注射液配伍均会发生沉淀。 中药里添加西药的初衷是使新的中西药混合制剂疗效得以提高、不良反应降低,即所谓的减毒增效,但是迄今为止这种愿望并非实现,尚无符合循证医学的研究现实各种中西混合药物可以起到减毒增效的作用,因此,对于已有的中西药混合制剂应该重新评估,做到优胜劣汰。如果再要想研发中西药混合制剂,应该严格按照新药审批办法,认真观察,只有真正达到减毒增效者才能被批准上市。中西药混合制剂如果真正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那也是令人振奋和鼓舞的,只是这种研究需要认真进行,严格按照临床新药研究程序,逐期进行,认真总结和评价,决不能草率上马,以经济利益为重点。再就是中药中掺西药已经成为不少不法分子敛财的招数,不法厂商在申报该项新药时申报表中并不标明该药中含有西药成分。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新闻处介绍,他们在前不久进行的检查中发现,在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的“纯中药”中加入伟哥的成分“西地那非”、在减肥食品中加入能导致人出现“甲亢”症状的甲状腺激素等现象已经屡见不鲜,这使不明真相的患者平白无故地受到了药物副作用的危害。

5.怎样应对和治理中药中添加西药的问题?措施有哪些?

(1)出台相关规定,禁止擅自在中药产品中乱加西药。对中药产品中加入西药的药物应按照新药研究规范进行,标明药物的组成成分,切实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2)、加大监管力度,防止不法行为的发生。国家的卫生监督部门应根据有关规定,加大对药品市场的规范和监督,对中药产品把好检测关,打击企业在中药产品中乱加西药的不法行为。采取法律手段,严肃查处中药中非法添加西药的现象药品行业作为 特殊行业,对从业人员的要求特别高,这些制假者不可能不懂得以上行为违法,但是那些人还是抱着侥幸心理,知法犯法。中药中添加的后果常常是致命的,或慢性中毒,或当时有效而掩盖了疾病的真实情况,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巨大损失,所以必须加大力度打击这种现象。(3)在医生的指导下联合运用中西药:中药和西药不是不能合用,但必须由医生根据病人的临床情况合理选用,避免配伍禁忌,保证用药安全,例如在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性疾病时,抗生素和清热解毒中药联合应用,既然可发挥抗生素较强抑杀细菌的作用,又可发挥清热药增强免疫,清除内毒素等作用,而达到菌药并治,发挥两个优势,即可达到祛邪而不伤正的效果。(4) 加强中西复方制剂的审批:中药与西药的复方制剂确实也有,并取得一定疗效。再如某些中西药复方的感冒药等。合法的中西复方药物有些从药效学、毒理学、临床上得到验证,有些中西药的界限已经很模糊,例治疗感冒的麻黄碱。国内也有许多药品研究单位正致力于中西药复方的研究,希望能有所突破。(5) 提高中成药的疗效。为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必须从研究阶段进行大量药理和 临床工作,筛选出合理处方;生产时选用合格原料,规范生产;使用前,由医生为病人进行正确的辨证论治,教育病人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如此才能提高中成药的疗效,如果中成药疗效确切,也就没有必要添加西药。(6).广大患者应该格外留意中药中添加西药的情况,并且不要乱用。患者需要认真阅读中药制剂的使用说明书,如果其中添加了西药成分,必须引起高度警惕,需要在正规医院的医师指导下用药,千万不能自行使用。另外广大患者需要擦亮眼睛,注意识别各种形形色色的非法添加西药的中药制剂。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中成药或保健食品大多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宣称能在短期内治愈某些疾病且药效特别显著。二是药品多数通过网络广告或邮寄广告推销。三是大多数药品或保健品披着合法外衣。有的产品在申请批号时是纯中药成分,但在生产时却添加了西药成分。四是添加手段非常隐秘。不法分子了解到常规药检只检查药品的内溶物,就将西药成分添加到胶囊壳等药品外部载体中。



链接1:目前最常见中药里添加西药的疾病种类和西药种类有哪些?

消渴丸中加用格列本脲;消咳宁片中加入盐酸麻黄碱;安喘片中加入马来酸氯苯那敏;安嗽糖浆中加入氯化铵;安阳精制膏加入水杨酸甲酯;肠康片中加入盐酸小檗碱;陈香露白露片中加入碳酸镁、碳酸氢钠、氧化镁等;喘舒宁中加入盐酸双氯醇胺;喘息灵胶囊中加入盐酸克伦特罗;妇炎平中加入盐酸小檗碱;

链接2:近些年被曝光的出问题的添加有西药的中药制剂有哪些?

标示为新加坡新日制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天蚕镇痛片”(注册证号:Z20050015),涉嫌非法添加消炎镇痛类化合物双氯氛酸盐,经检验已有19个批次非法添加了双氯氛酸盐,依法认定为假药。

据《宁波日报》报道,浙江宁波药监局还曾检测发现,号称纯中药胶囊的“筋骨活”,竟然含有化学药品“对乙酰氨基酚”成分,该西药成分能起到解热、镇痛、消炎作用。即中药中添加了西药成分,因此涉嫌假药!

2006年3月,香港卫生署公布:因怀疑一市民在使用内地药品“怡心唐宝降糖宁胶囊”时出现不良反应,卫生署收集该产品两个不同批号的样本作化验,结果显示该产品含有西药“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及“格列酮” (pioglitazone)。初步调查显示,如根据该产品包装上所列的每日最高剂量服用该药物,其中所含的“罗格列酮”份量,就会超出西医处方的最高份量。
2005年10月9日,江西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南昌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标示为吉林省沈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050403082的药品“唐必康TM降糖宁胶囊”经检验:该中成药违法添加了“格列苯脲”。
2005年9月5日,卫生部公布,根据2005年食品专项整治工作安排,卫生部组织对部分调节血糖类保健食品添加化学药品情况进行监督抽检,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标识为北京同春堂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苦瓜口含片”等7种产品含有格列甲嗪等化学药品。以上产品对消费者身体健康构成严重危害,违反了食品卫生法和《保健食品管理办法》的规定。为保障消费者身体健康,2005年9月5日卫生部发布通知,要求立即暂停生产销售7种含有化学药品的调节血糖类保健食品。
2005年6月15日卫生部发出通知,要求各地查处标识为辽宁省健康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部分批号的“苦乐康胶囊”。卫生部指出:吉林省有关部门在对标识为辽宁省健康伟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保健食品“苦乐康”胶囊(批准文号:卫食健字[2002]0588号)进行监督检查时发现,标识为某些批号的产品含有化学药物。批号标识为20041201(非卖品)、20040902、20041201样品囊壳含有化学药物格列本脲,批号标识为20050401的胶囊内容物中含有化学药物格列奇特。
2005年6月11日,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接到两起有关在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西药成分的举报,执法人员立即依法对涉案药品“糖乐胶囊”(吉林省辉南天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5227,批号:050301)和“降糖宁胶囊”(北京银象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2022910 ,批号:20040901)进行抽样送检,结果显示,在“糖乐胶囊”中检出西药成分罗格列酮,在“降糖宁胶囊”中检出西药成分格列齐特和苯乙双胍。
2005年5月27日, 安徽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亳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科查获了“降糖三宝胶囊、消渴六味胶囊、消降八仙胶囊”等三种假药,该批药物无生产日期、批号,仅标注中国糖尿病中西医结合医疗中心监制,涉案药品货值金额达18727.5元。经深入调查,发现系一起私自以亳州市糖尿病研究所的名义出售给患者并与非法药品供应商以邮购渠道为交易平台实施的涉假案件。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药品说明书上有这4个字,你要小心了!很多人都成了受害者!
2018-10-26 17:45

我们有时去医院看病,医生开了一堆药,有中成药有西药。

西药的副作用处用了很大篇幅描述,而与西药不同是:很多中成药的副作用写着简单的四个字——尚不明确。



你心里会不会犯嘀咕:为什么中药副作用尚不明确呢?是真的不清楚,还是有意隐瞒呢?可恰恰是这4个字,让很多人都成了受害者!

“尚不明确”让很多人成了受害者!

1. “马兜铃酸”事件

早在2003 年,当马兜铃酸的肾毒性在中国第一次成为公共卫生事件时,在几十位马兜铃酸肾病受害者联名公开信中就提到,他们服用的龙胆泻肝丸的使用说明书,并不符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药典对非处方药药品标签和说明书的有关规定,例如说明书里只列出了「主要成分」,而不是全部成分,另外没有标明「禁忌」和「不良反应」,亦或是写「尚不明确」。



其实,马兜铃酸肾病群体性事件首次被公开披露是在1993年的比利时。当地一些妇女因服含广防己的减肥丸后导致严重肾病。后经政府调查,发现大约 1万名服该药的妇女中至少有 110人罹患了晚期肾衰竭,其中66人进行了肾移植,部分病人还发现了尿道癌症。

这起事件在国际上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FDA、英国MCA和比利时政府等采取了严厉措施,对中草药和中成药进行强烈抵制。欧美媒体曾将这种情况定义为「中草药肾病」。但在中国的药品说明说上依然只是四个大字:「尚不明确」。

2. “保婴丹”事件

香港余仁生公司生产的「保婴丹」,在 2014 年收到美国 FDA 发布的警告,后者收到一份与保婴丹相关的铅中毒报告,怀疑其存在让婴儿铅中毒的风险。因为保婴丹含朱砂、冰皮等成分,不可长期服用,尤其其中的朱砂,因含有重金属汞,长期服用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而在我国如今仍在市面销售的保婴丹的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一栏写的也仍然是「尚不明确」。





几十年过去了,在中成药的药物说明书里,不良反应标注「尚不明确」仍然是一个普遍现象。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研究人员,在 2017 年搜集了市面上 1618 份中成药的说明书,其中 80.2% 的说明书显示:不良反应标注「尚不明确」。

“尚不明确”从何而来?

1. 法规角度来看:

大多数中成药说明书禁忌和不良反应都写的“尚不明确”,这是现有的法律条文中规定的。因为,在之前很多中成药都是很早批准注册的,没有按现代制药的标准去做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因为缺乏实验或者文献依据,所以所以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无法清晰表述,因此在《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6〕283号)中有写明,“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可在该项下以「尚不明确」来表述。”

2. 从历史角度来看:

我们知道,一个新药的开发需要很长的时间周期和巨额的资金投入(动辄十多年,耗资数十亿)而中成药素来以“简便验廉”著称,而且很多中成药的药方来自我国古老的医学典籍,算是经过“历史的考验”。所以,很多中成药的不良反应写「尚不明确」。

但古人也会出错,况且古人的科研水平、药学知识可以说和今天相差甚远。所以,就可以放心大胆的吃吗?



中药可以有特效,但不能有特权

中医药是我国独有的「瑰宝」这没错,而且中医在很多疾病的治疗上很有特效,但不能有特权!

历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显示:2010年到2016年,中药注射剂连续占据中药不良反应事件排行的首位,且报告数、严重报告占比也逐年上升。

在中国,对中成药的不良反应进行更严格的监测,还存在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即中药作为一种文化象征以及一个巨大的产业,其享有在政策上的一些特权。

《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明确规定,「药品说明书应当充分包含药品不良反应信息, 详细注明药品不良反应」。那么,那些数量庞大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中成药违法了吗?

并没有,其实在 2006 年的时候,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 发布的《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里就默认了中药的特殊性。

在中药的使用说明书里,关于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临床试验、药理毒理、药代动力学等五个方面都可以以「尚不明确」、「尚无信息」或「不列此项」等方式绕开约束。

有关「不列此项」的情况说得更直白:「未按规定进行过临床试验的,可不列此项。」「毒理研究是指非临床安全性试验结果,应分别列出主要毒理试验结果。未进行相关研究的,可不列此项。」



保护自己,一定要合理按医嘱用药

虽然中成药确实含有毒性物质,但中药的实际应用中,也会有多种方法用于控制药物毒性。一直以来,对中药的使用都非常重视炮制、配伍和剂量等因素,中药复方由多味药组成,化学成分十分复杂。

许多有毒性的中药,经过配伍使用或剂量控制及炮制处理,其毒性均可下降或消失。中药药典中也规定了药物的常规用量,「在合理的剂量使用范围内,药物是安全的。」

需要强调的是,虽然很多中药依然没有标注出不良反应,我们作为普通人没有能力去改变这一现象,但我们作为患者一定要遵循医嘱,合理用药。长期大剂量使用任何药物,都可能出现不良反应或者毒副作用,这属于不合理用药。药再是好药,不合理使用也是杀人的刀。

最后,理想的医疗环境应该有一个共识,不应该让病人冒着风险、靠着运气去吃一颗「尚不明确」的药。

看完快把这篇文章转给家人,

下次吃药要注意!

来源:健康时报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药饮片抽查质量问题频出
2017-05-04 23:55

中药饮片抽查质量问题频出

(5月3日),国家药监总局发布《关于61批次中药饮片不合格的通告》(2017年第70号),经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验,标示为江西致和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等53家企业生产的61批次中药饮片“白矾”不合格,不合格项目包括铵盐、性状、含量测定。进入2017年,总局对中药饮片的抽检力度明显加大。据统计,总局今年以来发布的16次抽检通告中,中药饮片的有7次。各个省药监部门发布的不合格产品通告中,中药饮片也占据相当的比例。另外,在每次的通告中,都会查出非标识企业生产的药品,即假药。如果产品不合格是质量管控的问题,那么,假药猖獗,暴露的是饮片行业整体的混乱。据5月3日检察日报报道,一位被判8年的当事人,在长达4年中,将私自购进、分装的饮片,销售给有关医院,涉案金额达250万余元。
政策对中医药的扶植、倾斜是显而易见的:医院不取消加成;有省份要求每个城市都要有三甲中医院;有省份要求每个医院都要开中医科;中医诊所放开等等,每一个举措都在大力刺激中医药的发展。
相对应的是,中药饮片的使用量将会呈现爆发式增长,这毋容置疑。但是,纵然有良医,没优质的药品作保障,消除病患也是徒劳。长此以往,将降低患者对中医药的信任度。即便有政策撑腰,前景恐怕也是萧瑟。
事实上,药监部门加大力度的抽检,也正是为了消除这个隐患。不过,屡屡被曝不合格,而且市场夹杂诸多假药的乱象,说明饮片企业和药监部门,要再加把劲了。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国内8大重要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 此文包含图片 (2010-04-28 06:50:25)转载▼


是药三分毒,用药问医生。

导读:随着药物不良反应事件的显现,政府越来越重视各级政府成立药品食品安全管理与监督机构,及时发现药物不良反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不断降低药物的危害。



1.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

2001年,通过药物不良反应(ADR)监测发现乙双吗啉治疗银屑病可能会引起白血病
2. 苯甲醇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2002年,发现苯甲醇可能导致儿童臀肌挛缩症

3. 菌甲素注射液导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

2006年4月,广东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ADR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使用“齐二药”生产的亮菌甲素注射液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原因是二甘醇的肾毒性。

4. 欣弗事件

2006年7月,青海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通过监测和报告系统发现患者使用克林霉素磷酸酯葡萄糖注射液(欣弗)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症状:出现胸闷、心悸、心慌、寒战、肾区疼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过敏性休克、肝肾功能损害等临床症状。 原因是安徽华源违反规定生产,未按批准的工艺参数灭菌。该事件涉及15个省份,9人死亡,80人出现不良反应。

5.甲氨蝶呤引起神经损伤

2007年7月,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报告部分白血病患儿,在使用甲氨蝶呤后陆续出现下肢疼痛,乏力,进而行走困难等症状 ——暂停使用部分批号注射用甲氨蝶呤用于鞘内注射。

6.刺五加注射液致人死亡案例

2008年10月6日,云南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云南省红河州第四人民医院6名患者使用黑龙江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之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3例死亡。紧接着,红河州蒙自、泸西两县也相继出现了患者使用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情况。7日,卫生部通知停用该注射液。湖北累计150人发生不良反应。全国多地发现不良反应事例。同年10月,国家相关部门联合通报黑龙江省完达山制药厂生产的“刺五加”注射液部分批号的部分样品有被细菌污染的问题。

7.茵栀黄注射液严重过敏反应

2008年10月19日上午,卫生部召开紧急电视电话会议,通报了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医院因使用山西太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茵栀黄注射液(批号为071001)后,有4名新生儿发生不良反应,其中1名出生9天的新生儿于10月11日死亡。卫生部要求各地立即停止该批号茵栀黄注射液的临床使用。

8.流感疫苗事件

据《京华时报》报道:“一婴儿接种流感疫苗后死亡”,2008年10月22日,云南玉溪沃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向相关部门报告,山东省聊城市一名四个半月的婴儿接种该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0709005的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后,发生疑似不良反应死亡。

疫苗引起的不良事件暴光不断增加,如山西疫苗事件、江苏延申生物狂犬病疫苗事件等,其原因分析比药物复杂得多……

卫生部通报:山西15名患儿3例和疫苗有关 12例无关 :3例患儿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有关,其中1例接种麻疹-风疹二联疫苗后发生过敏性紫癜,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1例服用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后,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不能排除与接种疫苗的关系;1例接种乙脑减毒活疫苗后发生接种部位红肿痛,属于一般反应。12例患儿所患疾病与疫苗接种无关,其中4名病故患儿的诊断,1例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例为癫痫、癫痫持续状态、遗传代谢病,2例为疑似病毒性脑炎伴中枢性呼吸衰竭。

药监局通报疫苗事件 江苏延申生物被立案侦查

2010年04月06日,国际金融报报道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日前公布了关于江苏延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河北福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问题人用狂犬病疫苗”情况通报。这也是自去年12月3日问题疫苗曝光4个多月以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首次披露案件进度。

通报称,据江苏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当地公安部门调查,延申生物在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过程中存在着偷工减料、弄虚作假、逃避监管的违法行为,使不合格产品流向市场。据河北省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和当地公安部门调查,福尔公司在生产人用狂犬病疫苗过程中,存在违规操作行为,导致该公司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质量不合格。

通报指出,“延申生物有关人员已涉嫌刑事犯罪,当地公安部门正在立案侦查”,而河北当地公安部门对福尔公司侦查中“未发现有刑事犯罪行为”。

同日,延申生物的控股方先声药业也发布声明,称延申生物狂犬病疫苗质量问题发生在先声药业成为延申生物股东之前,先声药业在延申生物的委派人员与本次事件没有任何责任关联。同时,先声药业将保留对原经营者采取必要的法律措施,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利。

先声药业还表示,延申生物接受调查至今,一直处于停产整顿状态。先声药业已要求延申生物配合司法部门对原经营层的司法调查。

去年12月3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在官方网站发布通报:经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检测发现,延申生物和福尔公司生产的7个批次21万人份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效价低于国家标准。

按照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供的数据,这两家企业生产的问题疫苗实际销售了215833人份。延申生物生产的5个批号179953人份疫苗销往安徽、福建、广东等21个省107个疾控中心,福尔公司的3个批号35880人份销往广西、贵州、山东等20个省255个疾控中心。

目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表示,尚未收到问题疫苗导致的不良事件报告,将进一步协调当地政府、公安和食品药品监管部门,依法规、按程序对相关企业和人员作出严肃处理。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细辛脑注射剂可致严重过敏反应 此文包含图片 (2011-06-21 07:40:13)转载


日前,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发布第38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细辛脑注射剂可引起严重过敏反应。
细辛脑注射剂具有平喘、止咳、祛痰、镇静、解痉、抗惊厥等作用,主要成分是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提取物α-细辛脑,剂型包括细辛脑注射液、注射用细辛脑、细辛脑氯化钠注射液三种。
2004年1月1日~2011年2月28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有关细辛脑注射剂的病例报告数共计5631例,严重病例报告共计710例。主要不良反应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喉水肿、紫绀、心悸等。因此,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建议:
1.医生在处方细辛脑注射剂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6岁以下儿童慎用。
2.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用法和用量给药,避免超剂量使用,尽量单独用药,在给药期间应密切观察,出现胸闷、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或给予适当的救治措施。
3.生产企业应完善产品说明书,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并开展上市后安全性研究。



【注释】

细辛脑主要成分为α-细辛脑,是中药石菖蒲的主要有效成分,具有平喘、止咳、祛痰、镇静、解痉、抗惊厥等作用。平喘:本品可对抗组胺、乙酰胆碱,缓解支气管痉挛;止咳:对咳嗽中枢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祛痰:本品可使气道分泌物增加,稀释痰液;镇静:可显著降低自发活动而无抑制作用;解痉:类似氨茶碱,有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抗惊厥:a-细辛脑能提高大脑皮层的点刺激阈,抑制电刺激的突触传导及痫性放电。对癫痫大发作有显著疗效。

常用于治疗成人和儿童细菌性肺炎、肺内感染、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阻塞性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肺癌以及感冒引起的咳嗽、咯痰、喘息。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各种中药的不良反应

赵东奇-副主任医师-松原市中医院
药名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人参用药不对症至低血钾,四肢抽搐,眩晕,头痛,心悸,失眠,咽痛,牙痛,畏光,自汗,下肢酸痛,恶露不绝天麻内服致过敏性水肿:头晕,乏力,胸闷,面部浮肿。五味子煎服或内服糖浆剂致过敏:心慌气短,胸闷难受,全身瘙痒,周身荨麻疹,心动过速,早搏巴豆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小春花内服致痉挛性斜颈、帕金森综合征等锥体外系症状山菠萝煨食7天致中毒性表皮坏死松懈症川芎...


中药输液最常见的五种不良反应
王晋平-主任医师-好大夫工作室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对于口服药来说,人体的胃肠道就是一个天然屏障。有毒物质在人体胃肠道时就可能引起人体感觉得到的不适反应,从而使人们有充足的时间采取应对措施,况且很多有毒成分胃肠道是不吸收的,这样的成分口服则不产生毒性。而药物一旦进入了静脉之后,很快被运送到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大脑中枢神经系统,有毒物质立即就能发作产生致命的急性毒性反应。它们最后的出路也只有肝脏代谢和肾脏排泄。一旦超过了肝、肾解...

常见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汇总
吴绮楠-副主任医师-好大夫工作室
[导读]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但随着中药新品种及新剂型不断出现,特别是中药注射液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出,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笔者收集了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期刊所报道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文献资料,对常见中药注射液人们普遍认为中药的药性平和、不良反应小、安全可靠。但随着中药新品种及新剂型不断出现,特别是中药注射液的广泛应用,其不良反应也日益突出,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中药的不良反应
王晋平-主任医师-好大夫工作室
患者提问:疾病:喝中药后各种难受、还要不要继续?病情描述:病情描述:我24岁、因为进食障碍导致贫血闭经、看中医后医生说心脏不好供血不足、喝中药一周左右严重头疼、嗳气、频繁放屁并且恶臭、一日三餐正常进食却胖了十斤、眼看着胳膊腿变粗、感觉浑身胀的难受、请问是不是喝中药的不良反应?给我看病的中医总是说没关系、搞得我很苦恼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回复:首先要看具体的用药,每一味中药的药性都...


警惕中药不良反应
张昌丽-副主任医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
据统计:中药注射剂的高度过敏反应主要发生在注射后半小时到一小时之间,致死率接近60%。所以笔者郑重呼吁,应慎重使用中药注射剂,并从以下9个方面遵循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原则,即:1.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2.严格掌握病型(温、热、寒、凉)和适应症。3.注意病人过敏史和过敏体质。4.避免大剂量、高浓度,长疗程使用中药注射剂。5.避免用于不适宜人群(孕妇、小孩等特殊人群)。6.避免合并用药,使用中药注...


中药不良反应一览表
赵东奇-副主任医师-松原市中医院
按音序排列,A艾条:熏灸致过敏:熏处奇痒,潮红,水肿,水泡,重者心悸,胸闷,气急安宫牛黄丸:鼻饲致过敏:全身皮肤发红,瘙痒,出水泡;内服致过敏:憋气,心慌,面部浮肿,心率快B巴豆:误食致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中毒症状。。白花蛇酒:外用过敏:皮肤渐红,瘙痒,米粒样丘疹,水泡。白降汞软膏:连续使用致敏:发热,全身大水泡,口腔粘膜糜烂白芥子:外敷致败血症:敷处起泡,大片坏死,高热,昏迷,死亡斑蟊...


中药不良反应问题汇要
王晋平-主任医师-好大夫工作室
当前位置:好大夫在线王晋平大夫个人网站文章列表文章详情发表者:王晋平1人已访问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回复: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回复:当前位置:好大夫在线赵东奇大夫个人网站文章列表文章详情发表者:赵东奇5822人已访甘肃省人民医院中西医结合风湿免疫科王晋平回复:P排石汤剂:内服致肠麻痹,腹胀,恶心胖大海:泡服致流产,尿血,小腹胀痛砒枣散:治皮肤溃疡,长期用药致...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
代金刚-主治医师-好大夫工作室
中药不良反应不容忽视广州中医药大学副校长王宁生教授近日指出,中草药毒副反应情况复杂,除局部作用外,可造成多系统损害,甚至导致死亡;产生毒副反应的不仅见于单味药,复方和中成药制剂引起的毒副作用也多见。中药安全性问题应引起高度重视。在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察中心10年收集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中,与传统药物有关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约占5%,在全国123种医学、药学期刊和高等医药院校学报中,有关中药不良反应报道...


中草药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罗露露-副主任医师-广东省中医院
近年来,植物药,包括中药、草药和印度草药等无论在东方和西方国家中应用日趋广泛。据调查,约30%的英国人接受过草药治疗,一年的费用约3100万英镑,德国应用草药的药费更高达13亿英镑,美国替代医学(如:草药、针炙、推拿等)的就诊人数甚至超过就诊于全科家庭医生的次数。一般认为,草药(植物药)为天然的物质,比较安全,不良反应少,而且治疗费用较低,对某些西药无效的疾病有一定疗效,但同时,草药导致的用药风险...


中药没有不良反应吗?
何群鹏-主治医师-江苏省第二中医院
中药及制剂已广泛应用于医疗过程中,许多人认为中药比西药更安全。一些慢性病患者,认为中药「标本兼治」,首选中药作为自己的治疗方案。但「是药三分毒」是与中医药发展相伴随的一句古话,恰恰是这句古训,现今被一些中医医生所忽视。总有一些中医医生忽视了治疗期间中草药及其制剂的毒副反应,没有进行严格监测。如今,被发现的中药毒副作用已越来越多。《中药大辞典》中载入有毒中药495种,占该书收载品种8.6%。2010...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英国药管局:计划2014年起全面禁止中成药销售


央广网北京9月7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继英国药品管理局日前发布警告提醒中药毒性风险后,据境外媒体报道,英国药管局表示,计划从明年初起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

8月20日,英国药品管理局在其官网发布了一个警告,提醒大家谨慎选用一些没有经过英国官方注册通过的中药,说这些中药含有高含量的有害毒素,包括铅还有汞还有砷,这次被警告的产品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像牛黄解毒片等。就在最近,英国当地媒体报道称,英国药品管理局已通知各中医学会和一些较大的中药店公司,要求上报中成药的库存数量。药管局表示计划从明年初会全面禁止中成药在英国的销售。据了解,中药因为安全质量问题在英国已经是很多次遭到了警告和封杀。


在今年年初的时候,加拿大卫生部发出了通告,警告公众不要购买、服用多款含有超标汞、铅等等一些重金属的中成药,包括像天麻头痛丸还有、内障明眼丸、天麻丸、白凤丸等等这样的药品。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一些在国外的公司申请注册的道路非常的难,比如必须要提供草药的产品,至少30年在欧盟国家使用有效、安全的这样一些证据,最起码要提供欧盟国家使用15年和欧盟国家以外30年的证据。也就是尽管有些国家没有说在明文上规定说不让进口,但是它会要求门槛非常的苛刻。现在不少国内的药企开始"曲线救国",采取与当地药企合作的策略。

(原标题:英国药管局称:计划2014年起全面禁止中成药销售)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药马兜铃,一种“毒药”两种对待
2012-05-22

406人参与讨论
导 语

上世纪50年代起,一种奇怪肾病在全球流行,其病因被发现与马兜铃科中药有关。在面对不断涌现的肾病案例时,欧美不仅对肾病患者进行调查和研究,还在发现致病问题后立即出台法令禁用中药马兜铃。而中国却从第一例病例始直到2004年才禁用马兜铃,同仁堂甚至举证称马兜铃无害。

上世纪50-60年代,一种奇怪的肾病在世界各地出现。首先有资料记载的是1956年,巴尔干的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克罗地亚等地区流行一种“慢性间质性”肾炎,能导致肾功能减退,当地农民患此病但无人知晓这病有何而起;1964年中国曾报告了两例“极型肾衰竭”病例,中国学者吴寒松发现这两例病人曾服用过中药关木通煎剂,但这一报告并未在中国医学界引起重视,仅被视为个例。

全球各国都发现肾病案例,各国也都进行相关的研究寻找致病元凶:90年代,这种肾衰竭病例在全球一些地区开始集中出现。

1990年比利时服用减肥中药“苗条丸”的时髦女性中大规模出现此类肾病,这种苗条丸上市已逾15年,此前服用者并未出现这类肾病。比利时学者Vanhererghem对此减肥药展开持续关注和研究,他发现该药是在被加入了一种中药粉“广防己”之后才涌现出100多病例的。他发现广防己中含大量马兜铃酸,推测应是这种物质对肾脏产生了损伤。1993年,Vanhererghem将这项研究发表在著名医学杂志《柳叶刀》上。

1994年,法国也发现两例与服用中药有关的“终末肾衰竭”案例,于是就此进行了一项全国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这项调查显示,1989年-1994年间,在法国有标注为汉防己但其实是广防己的中药出售;1996年,法国NICE地区又发现两例终末肾衰新病例,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考虑到其中1例可能与广防己有关,暂无法确定马兜铃科中药是否就是致肾病的元凶。

1997年,日本一家委托中国生产中成药的企业因患者肾损伤而引发的国际纠纷,结果发现该药中含有马兜铃酸成分的“关木通”。一份《关木通及肾脏毒性研究》的实验报告证实关木通确实可致肾脏损害,由“关木通”组成的复方也可损害肾脏且关木通的剂量与肾的损害没有直接关系,“长时间小剂量”也可对肾造成损害。

1999年,中国肾脏学专家黎磊石院士也注意到了马兜铃酸的肾毒性,他所在的南京军区总医院报道了3例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关木通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由于在中国中药的应用很广,且缺乏有效的中药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同时也无完整的肾脏疾病登记系统,当时马兜铃酸肾病的发病情况不详,这些研究并未引起卫生部门的重视。

2000年,比利时因服减肥药丸所致的肾损害病例达105例,其中43例进入了终末期肾衰接受肾移植或透析治疗,在39例终末肾衰同意切除天然肾脏和输尿管的病人中发现了18例泌尿系恶性肿瘤。2003年2月,中国新华社以系列报道方式首度向公众披露同仁堂“龙胆泻肝丸”中使用的“关木通”含马兜铃酸导致尿毒症,导致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已接治相关患者100多名。

这些统计相继问世之后,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反马兜铃酸药物的高潮:多个国家地区开始对使用含马兜铃的中草药出台了监管政策。

2000年英国药物安全委员会建议,立即禁用含马兜铃的中草药,同时英国医药管理局也提出了对马兜铃在全英范围内进行暂时性禁用;随后,又对含马兜铃的中草药成品实行无限期禁用。

美国在2000年也停止进口、制造和销售已知或怀疑含马兜铃酸的70余种中草药。

从2000年11月开始,世卫组织便在其药物通讯中发出类似警告,西班牙、奥地利、埃及、马来西亚、菲律宾、日本等国也纷纷发布禁用警告。至此,马兜铃酸对肾脏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共识,国外甚至称之为“中草药肾病”,中国学者则称之为“马兜铃酸肾病”。

与世界各国的监管态度不同,马兜铃在中国的情况截然相反。首先是服用同仁堂龙胆泻肝丸导致“马兜铃酸肾病”的百余名患者,尽管证据确凿——2003年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南京军区总医院等就关木通进行动物实验,结果显示大鼠的药物反应与人相同:大剂量给药,大鼠出现急性肾损害症状;长期小剂量间断给药,导致慢性肾损害。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既没有确认龙胆泻肝丸的肾毒性,也没有召回企业此前生产的含有关木通的各类产品——却因无法举证,遂无法追究药企责任。

而此时,同仁堂方面反而提供了两则有利于己方的证据:

一是北京市中药科学研究所于1999年至2000年进行的一组实验,结果证明给大鼠90天连续灌胃龙胆泻肝丸,未发现明显毒性反应。

二为河北医科大学中医学院中药教研室于2002年进行的一项实验,该实验分别给几组大鼠灌胃龙胆泻肝丸和关木通药液,证明作为关木通复方药的龙胆泻肝丸,“马兜铃酸含量明显减少数倍及数十倍”,龙胆泻肝丸的复方配置明显减低了关木通的肾毒性。而内蒙古医院黄九香医生的一篇论文对此进行了回击,这篇论文提及了中药企业同仁堂龙胆泻肝丸等中成药对肾损害现象,论文列表说明含关木通中成药引发的慢性肾衰“起病非常缓慢”,为6-36个月。

此外,根据国家药监局资料显示,2000年同仁堂为维持药物出口就已主动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报告过马兜铃酸可能导致肾病,并于2001年下半年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申请,要求用不含马兜铃酸成分的木通代替关木通的举动,未取得实效进展。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评价中心的郭晓昕所搜集历年各国所报道的与马兜铃酸有关的不良反应有361例,其中197例发生在中国,并且出现5例死亡病例。在舆论压力下,国家药监局才开始限制、禁止含有马兜铃酸的中药,取消了关木通的药用标准,这迟到的禁令比西方国家晚了4年。直到2004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才发布关于加强广防己等6种药材及其制剂监督管理的通知,并将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列为处方药。

在此之后,美国在对中药致癌事件中研究的脚步从未停息。2007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药物学家亚瑟·格罗尔曼研究确认了巴尔干半岛农民得肾病的原因,就是麦田边的马兜铃种子混入麦子后被当地人做成面包食用所致;为获得更为详实研究,格罗尔曼选择中国台湾,因2006年《柳叶刀》杂志发表过一分调查,显示约有12%的台湾人受到慢性肾炎困扰,且医疗数据显示每3个台湾人里就有1个曾吃过含马兜铃酸的中药。

2012年4月9日亚瑟·格罗尔曼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PNAS)期刊上发表他的论文称,马兜铃酸可能是台湾地区肾病患病率一直居高不下的主要因素,因为这里马兜铃一直被当做中草药广泛用于传统医学,近1/3的台湾人都会消费可能含有马兜铃酸的草药。美国药物学家用基因测序技术观察并找到答案,马兜铃酸会控制人体DNA它会在肿瘤抑制基因内部留下个记号,显示人体摄取了这种致癌物。在此前的调查中,格罗尔曼调查151名泌尿道癌患者,发现在那些有易患基因的患者中,84%有摄入马兜铃酸的迹象。

自从发生中药致癌之后,为发现更多中药的毒性,2012年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建立了DNA数据库以此对照中药中的成分。该项研究最终共发现68个不同的植物品种,其中就包括麻黄属植物(Ephedra)及细辛(Asarum),二者均含有有毒化学成分,例如可导致服用者患上肾疾病、肾衰竭以及上尿路癌症的马兜铃酸。而中国,目前还有四种含有马兜铃酸的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只是被限制使用并未禁止,即至少有36种含有马兜铃酸的中成药作为处方药在售。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马兜铃危害何时休?

2013-01-25分


早在2000年,WHO就发出出马兜铃酸草药致肾病警告,大多数国家都跟进禁用马兜铃酸草药;而本应是国民健康看门狗的SFDA却为中草药业的利益而置民众健康而不顾,迟迟不动作,一直拖到2004年才禁止关木通、青木香、广防已三种药材;而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则标注【含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放行,至于中成药里用得最广泛的细辛类药则以“AA含量较低”为由,完全不加管制,以致于连大量幼儿用中成药都含有细辛成分。

由于药监部门这种严重的渎职行为,按媒体的估计,关木通、青木香类药在该禁而未禁的几年内至少制造了至少数万例严重肾炎病人,有潜在损伤的、未显露症状的更不可计数;而这些年含马兜铃、寻骨风、天仙藤和朱砂莲的药物致人肾衰的事件也时有所闻。按照新的科研成果,马兜铃酸不管摄入多少,服用后表面看起来没事,却都会对肾脏造成不可逆损伤,并有极长的潜伏期,使得病人患肾病和上尿路上皮癌的概率大大增高。所以药监部门应该评估科学界的最新成果,果断完全禁用所有的含马兜铃酸植物入药,没理由继续放任这些明确有害草药继续害人,否则制造出大批肾衰病人,不说病人及其家人痛苦不堪,就连国家医保也无法承担这些群体长时间的、庞大的透析费用开支。

在SFDA完全禁用所有的含马兜铃酸植物入药之前,为我们自已、家人、朋友,更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我们能做到的是识别含马兜铃酸的药材及中成药,拒绝服用,甚至为保证避免误服,需要更大范围的拒绝中药制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有做父母的,或祖父母辈,因为一直受强大的“中医文化”影响,误以为中药要比西药安全,还有一种“没事就吃中药调理调理”想法,经常的给孩子服用明标了“禁忌:尚不明确。不良反应:尚不明确”的儿科中成药,其中一部分就含马兜铃酸草药,以及朱砂、雄黄等有毒成份。知情权及理性思考很重要,如果你认真看到了同仁堂的京制咳嗽痰喘丸说明书的注意事项,“本品含马兜铃药材,该药材含马兜铃酸,马兜铃酸可引起肾脏损害等不良反应。”,你还会为咳嗽这点小毛病冒着孩子慢性中毒的危险去选用它?给孩子服用这些毒性明确的中成药,只有伤害,没有真爱。

“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是列入国家《卫生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越来越多的毒性不明的中药强行加入到基本药物目录,渗透到社区医院。网友说得好,“中医药是国家的,小肾是自已的”。国家药监局不愿禁的,我们自己来禁。这就是我们整理出并分享这份长长的含有马兜铃酸成份中成药清单的唯一理由。





一、马兜铃酸致肾病、致癌是医学界共识



▲▲大剂量马兜铃酸(AA)直接引起急性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并进而发生肾间质纤维化,导致肾衰竭。大多数急性马兜铃酸肾病患者肾功能无法恢复而转为慢性马兜铃酸肾病。
▲▲低剂量摄入AA也引起肾脏不可逆损伤,在肾内形成马兜铃内酰胺-DNA加合物导致肾小管损伤和肾间质纤维化,这种加合物物质性质稳定、难以降解,会在肾内长期存在,持续损害病人肾小管及诱导上皮细胞转分化。病人患肾病和上尿路上皮癌的概率大大增高。

▲▲纽约大学石溪分校的药理学教授格罗曼经过研究,发现AA-DNA加合物使RAS基因和一种抑制癌细胞生长的p53基因发生突变,从而诱发“上泌尿道上皮细胞癌”(UUC)。在分子水平上解释了为什么马兜铃酸肾病人最终容易患上恶性肿瘤。

▲▲台湾有12%的人患有慢性肾病,发病率居发达地区首位,被称为“透析之都”。格罗曼教授与台大医院合作做流行病调查,找到了151名UUC病人。这些病人的肾皮质和癌细胞分析结果再次证明,马兜铃酸就是罪魁祸首。

▲▲不论急性或慢性马兜铃酸肾病,目前均无有效的根治方法。因此,马兜铃酸肾病重在预防,要避免摄入马兜铃酸。

▲▲现有药用马兜铃科植物都能检出马兜铃酸(AA)

▲▲2009年,WHO/IARC 将马兜铃酸列为 1 类致癌物

楼主:万水千山1901

字数:251418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3-26 03:10:30

更新时间:2019-09-03 20:02:13

评论数:11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