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医学史上的谎言和谬误 (转载)

医学史上的谎言和谬误 (转载)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医批判小问答 中医小辩论 [转]

[继续支持中医中药就相当于花钱让一个历史错误继续错误下去 ]

工业化让大量工人农民必须从原来的经济领域脱离出来(说得不好听就是暂时失业)。
这是历史的必然。 同样,废除落后的中医。让其归于民间。
虽然会带来一部分人失业的‘阵痛’,但这和几千万失业民工的艰难比起来又算个屁。

[几乎所有批判中医的理由都可以从下文找到。]

方舟子
问:是不是学术打假出名了,就忘乎所以了,竟然批起中医来了!
答:我批中医远在所谓“学术打假”之前,1998年就比较系统地批过。
2001年以后每年都在批。这些在新语丝的“中医骗子”专辑中都有记录。不先去查查我的记录就乱批我。
这才叫“忘乎所以”。
问:批学术腐败、批伪科学我支持,批中医我坚决反对!
答:我不需要有谁什么事都支持我,我也不是除了批学术腐败、批伪科学就不能干别的事了。实际上我是把批中医当成批学术腐败、批伪科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你现在撤回对我的支持还来得及。
问:你批中医只是一时失言,而为了所谓江湖面子不得不硬挺。
其实认错更能显出大家风范。
答:我为了“一时失言”硬挺了十几年?莫非中医还会让你变成我肚子里的蛔虫?
问:你因为对中国文化不甚了解才会去批中医,建议看看南怀谨先生写的一系列关于中国文化的书籍吧。
答:连普通古文都读不通的南怀谨应该先来跟我学学古文,再来妄谈中国文化。(参见我以前写的《“国学大师”也在造爱因斯坦的谣》
问:批中医。
数典忘祖啊!
答:祖先的东西并非批不得。数典忘祖的岂止批中医,我还批占卜、风水呢。
问:没有中医哪有你祖宗。
都死光光了,没有你祖宗哪有你在这吹牛!
答:莫非你家是靠从中医那里借种来传宗接代?不过,我得感谢中医没有在我的祖宗留下后代之前就将其毒死。
问:历史上中国人面临过的瘟疫。
是如何度过的,大家都知道,我想中国人能繁衍,可能离不开中医中药。
答:没有哪种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死亡率又是百分之百的。在现代医学诞生之前,历史上中国人面临瘟疫时的结果和其他民族并无区别。
靠的是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自然淘汰,没有中医或“西医”或其他什么医的功劳。
问:如果按你的说法,古代那些人的病了,看病与不看病一个样?
答:在许多情况下是一样的,因为许多疾病都能自愈。在有的情况下是不一样的,有好有坏。
好的方面是有的草药可能对某些疾病有疗效。
看病吃药也能提供一种心理安慰,坏的方面是本来可以自愈的反而因为不当治疗而使身体受到损害甚至死亡。
至少是花了冤枉钱。
问:历朝历代的皇帝老子生了病都得看中医,没效?那是要掉脑袋的!
答:许多皇帝都年纪轻轻就病死了。
但是他们和当时的人一样愚昧,不知道去追究中医的责任。
问:我就不信你从来没有吃过中药!
答:像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小时候吃过。
怎么啦?我小时候还尿床呢,就不许长大了不尿?
问:你是不是跟中医有仇啊!
答:除了小时候喝过中药让嘴巴和肚子都不舒服。
和中医倒也没有什么深仇大恨。批中医是一个有科学素养、有社会责任心的人应该做的事。
问:你以后要是得了绝症。
有种别找中医吃中药!
答:放心好了。
如果真有那么一天,我也不会去找“气功大师”发功,找巫师跳大神,或求神拜佛。并不是所有的人心理素质都那么差,病急就乱求医,当骗子的衣食父母。这个世界上绝大部分人都不看中医不吃中药,也没见他们就不健康长寿了。有种你这辈子只找中医吃中药!
问:你根本不懂中医,你也没有体会过真正的中医疗效。
答:也有人说我根本不懂算命、风水。
也没有体会过真正的算命、风水的神效。许多人迷信中医。
恰恰是因为根本就不了解中医。
当然。
更不了解现代医学。
问:如果你精通中医和西医。
再来评论,我们都服气。可惜的是你只懂点西医,对中医一窍不通,居然来骂中医。你凭什么、有什么资格来骂中医?
答:我不是大厨,就不能说饭菜不好吃吗?没有疯过,就不能说有人疯了吗?没有入过邪教,就不能批邪教吗?没有学过算命,就不能说算命是迷信吗?任何人只要掌握了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了解现代医学知识,就都有资格批中医。如果我对中医有任何误解、歪曲之处。
欢迎具体地指出来。
问:我支持中医的文章你怎么不登?你容不得不同的意见!
答:我也不登支持特异功能、风水、算命、星相等等的文章。你的不同意见为何非要让我来容?
问:尽管我不是学医的。
但凭借最基本的逻辑思维我想说你批中医批错了。
答:是不是学医的不是关键,关键是要有严密的思维和必备的科学知识。有些问题不是靠“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就能解答的。“我吃了中药。
病好了,所以中药有效”是许多人最基本的逻辑思维,却是不严密的思维。
问:不要因为某些人打着中医的旗号诈骗,就否定中医。
答:批中医针对的不止是它滋生的骗子,更是针对它的整个体系。
问:不能因为有些中药有毒就否定中医。
西药不也有毒副作用吗?
答:我们不是因为有些中药有毒就否定中医。我们只是要求:第一,不要欺骗消费者说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第二,中药要像西药那样清楚、具体地标明已知的毒副作用;三、没有做过毒理试验、毒副作用不明或毒副作用过大的中药不能上市。
问:我们的祖宗难道都是傻子,吃了几千年中药。
接受了几千年中药治疗,就没有一个人发现问题?
答:许多问题如果不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检验是不可能发现的,和傻不傻没有关系。提这种问题的倒是显得很傻。
问:龙胆泻肝丸事件是因为药典出错。
把其中的木通换成了有毒的关木通,原来的中医药方是没错的。
答:除了关木通,含有马兜铃酸中草药还有十几种。
包括马兜铃、天仙藤、青木香、广防己等,常常被当成无毒的药物用于“败火”、“排毒”、减肥、治疗心脏病等,它们都能导致肾衰竭。难道它们都是因为药典出错?
问:你一会说中医不可证伪不是科学,一会说现代医学证明中医不成立,自相矛盾啊!
答:不可证伪指的是中医理论体系的逻辑特征,被证明不成立的是中医的某种具体主张、具体疗法,不是一回事。
问:西医束手无策的某些疑难病症,中医却能够对付,这是事实。
答:没有证据表明这个事实成立。你自己或某人被中医“治好”了疑难病症,或某个中医以专治疑难病症闻名,这些都不是证据。详见我以前写的《为什么要做临床对照试验》一文。
问:原凤凰卫视主持人刘海若被西医宣布“脑死亡”,但是用中药安宫牛黄丸治好了!
答:这是媒体的谣传。刘海若从未被医院宣布“脑死亡”,否则医院不可能再进行抢救,因为一个人一旦发生脑死亡。
就不可能再被救活。至于刘海若后来如何起死回生,根据宣武医院王副院长的介绍:“院方在广泛应用现代医学技术的同时,还引入了针灸等中医传统疗法,收效明显。同时。
在中西医结合、全方位治疗的过程中,按摩、康复、电刺激等先进治疗方式也为海若最终的苏醒起到了明显的作用。”以现代医学技术为主,传统疗法为辅,被传得神乎其神的“安宫牛黄丸”院方提都没提。
问:很多中药确有奇效,这应该是谁也不能否认的事实吧。我孩子开始腹泻的时候。
我因为有“西药起效快。
副作用大。
中药起效慢,副作用小”的观念。
想快点治好。
所以相当长的时间给他用西药。
结果不但不快,反而越治越泻。后来我婆婆看不下去了,果断地给他看中医,三副药下去当即见效。从此我开始相信中药,孩子感冒、发烧我都用中药,一般用汤药三副药不超过50元钱即可退烧止咳,孩子活蹦乱跳。而我的同事的孩子习惯用西药。
感冒发烧上医院就要吊水、吃消炎药,花钱多疗程长不说,孩子现在身体特别弱,动不动就转肺炎。
答:我很同情你的小孩。
但愿在他吃的中药中不含有重金属、致癌物和损伤肝肾的成分。小孩更应该避免服用毒副作用不明的药物。外国小孩没有中药可吃。
身体好像并不比中国小孩弱。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接上

问:你说人参不是补药?你吃一斤人参看看!
答:你说屎不是补药?你吃一斤屎看看!顺便说一下。
《本草纲目》称人粪能“清热,降火。
凉血”,请中医吃屎不是骂人哟。
问:西药太贵了。
只好吃中药。
答:看来你很喜欢买便宜的假冒伪劣产品?贪小便宜吃大亏。
对医疗保健更是如此。何况许多中药并不便宜。
问:管它中医西医,能治病就是好医!中西医各有长处,应该中西医相结合。
答:治疗不是吃的药越多效果越好。以中西医结合的名义让患者在接受现代医学治疗的同时吃中药。
是否效果更好是很值得怀疑的,让患者多花钱、增加患者肝肾的解毒负担却是没有疑问的。
问:中医反映的是一种辨证的思想,辩证法总没错吧。
答:中医的“辨证施治”原意是辨别征候,加以治疗的意思,和源自古希腊,原意为论辩技巧的“辩证法”毫无关系,字的写法也不一样。只不过一些中医骗子为了迎合官方哲学,利用二者碰巧写法相似。
故意将之混同。
问:中医明察生命秋毫,善养生。
中医大夫多长寿。
答:没有证据表明中医大夫就比一般人长寿。你可以举出名中医长寿的例子(古代没有可靠记录的孙思邈之类就别拿出来吓唬人了),我也可以举出名中医短命的例子。例如近代“名医”王士雄仅活了60岁(1808-1868),雷少逸55岁(1833-1888年),余听鸿59岁(1848-1907年),唐宗海55岁(1863-1918年),丁甘仁61岁(1865-1925),恽铁樵57岁(1878-1935)。
承澹盦58岁(1899-1957)。
章次公56岁(1903~1959年)。
杜幼臣57岁(1914~1971年)。
问:或许现在没有令人满意的方式来证明“五行,复合汤剂,经络……”的存在。
就如同几百年前难以证明地球是圆的一样。但地球确实是圆的,而且一直转动着。
答:你搞反了。
中医是蒙昧时代的产物,中医信徒更像那些到今天还不承认地球是圆的人。
问:中医为什么非得是科学?你这是科学主义!
答:如果我们承认医学应该是一门科学,当然就要按科学的标准来衡量。如果你不认为医学应该是一门科学。
那就没有必要多费口舌了。
正如我们没有必要去和巫师多费口舌一样。
问:在你看来中医究竟是什么东西?真的就一无是处?
答:中医是一个包含了哲学、玄学、迷信、民间医术和巫术的大杂烩。如果有人非要说这种东西是科学,那就是伪科学。中医没有什么科学价值。
但是有文化价值。它的民间医术部分含有一些古人的医疗经验,也有一定的价值。
问:既然中医不好。
为什么外国人要来中国学习?
答:外国人还有学算命、看风水,甚至加入中国邪教的呢。
问:中医既然不好,为什么日本现在都用中医?
答:你是不是学中医学得时空错乱。
以为现在是明治维新之前呢?
问:你只知道鲁迅骂过中医是骗子,不知道鲁迅后来改变对中医的看法了吗?
答:我们批中医依据的是科学思想、方法和现代医学知识,和鲁迅对中医的看法没有直接关系。但是,鲁迅说“中医不过是一种有意的或无意的骗子”,却是非常深刻的。只不过当时中医中无意的骗子比较多。
因为是出于愚昧,不知道有更好的医学;现在则是有意的骗子比较多。没有证据表明鲁迅后来改变了对中医的看法。他在《南腔北调集·经验》一文中称赞《本草纲目》含有古人宝贵的经验,不等于是在称赞中医。我们也不否认《本草纲目》中含有古人宝贵的经验在里头,当然,里面也含有许多臆测、妄想。
问:骗人的把戏总是长不了的,中医若真是所谓的伪科学,自然会消亡,根本用不着批。
答:许多伪科学被大批特批之后也没有消亡,更不要说不批。算命、风水这些骗人的把戏的历史不比中医短,现在不也是欣欣向荣,没有消亡的迹象?我不指望中医会消亡,只希望能少一些人受骗。
问:民国时期就有人鼓吹要对中医实行“废医存药”,早就被证明是错误的!
答:“废医存药”的口号的确是错误的,因为它假定了只有中医有问题。
而中药没有问题。事实上中医和中药都有问题,只不过严重程度不一样。正确的口号应该是“废医验药”,不承认中医的合法地位,不拿纳税人的钱支持中医,让它做为民间医术像风水、算命一样自谋生路、严加管制。
同时检验中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当然。
这只是一个理想的口号,在相当长的时期内都不一定能变为现实。我们只能先用个人的力量让更多的人避免受骗上当。
问:张鸣说:“在今天的中国甚至世界,恐怕不会有什么人提出要废止中医,如果真的有人说这样的话。
那么大家即使不认为他是精神病,也只当是酒后胡言。”
答:我不认为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在中医废止问题上有何权威性可言,否则我们只好认为世界上生物医学专业人士绝大部分都疯了。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
中医都是被废止的,中药则只能做为保健品而不能做为药品销售。我认识的生物医学专业人士——甚至包括一些中医博士——基本上都同意废止中医,只不过由于政治原因,国内的人士对此不敢公开地说。
(XYS20061004)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龙胆泻肝丸有没有毒性?

问:龙胆泻肝丸没有毒性,你得了尿毒症是别的原因,碰巧吃了龙胆泻肝丸。
不要怪给龙胆泻肝丸。
答:龙胆泻肝丸中的关木通含马兜铃酸。
能造成肾脏不可逆转的损伤,这是有毒理试验和流行病调查证明的。国外早在1993年就已经发现,国内隐瞒了十年之后。
也已承认,所有含马兜铃酸的马兜铃科植物都被禁止入药,龙胆泻肝丸的配方也不得不改了。做为中医药大学的教授。
到现在还否认龙胆泻肝丸能导致肾衰竭,无视全国十几万人因长期服用龙胆泻肝丸患尿毒症的事实,误导患者。
草菅人命。
是无知还是无耻?
问:中药有什么毒性,搞中医的都知道,没有必要让西医来检验。
答:对毒性很快发作的毒副作用是可以通过经验发现的,但是对毒性慢的药物。
要服了以后过几年、十几年毒性才能累积、表现出来。
特别是对那些能导致肝、肾损伤、癌变的毒副作用,通过经验是很难发现的。
中医对此是无能为力的,需要用现代医学的方法,做毒理试验和流行病调查才能发现。许多历来被中医认为无毒的中草药现在都被发现了有严重的毒副作用。
问:有毒性也可以治病,西医现在也用砒霜来治白血病嘛。
答:没错,毒物也可以入药。
但是不等于什么病就都可以、有必要用毒物来治,还要看是否真的能治,以及有没有必要为此付出中毒的代价。对白血病这种有性命之虞的绝症,在没有更好的选择时,不得已采用毒副作用强的药物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对“上火”这种小毛病。
去服牛黄解毒片之类的有严重毒副作用的药物,冒砷中毒的危险。
那就太愚蠢了。
问:西药也有副作用啊,我的小孩就是吃四环素得了四环素牙。
答:关于“西药也有副作用”的问题,我以前已经在《中医批判小问答》中回答了。
这里不赘。只想在这里说一下四环素牙的问题,因为这是经常被用来攻击现代医学的一个例子。四环素是在1948年开始用于临床的,当时对西药的毒副作用检验不像现在这么严格。但是在1950年国外就已经开始发现四环素能引起“四环素牙”。
国内则迟至1970年代才开始注意到这个现象。当时人们不像现在这么注重牙齿的美观。
所以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要预防也很容易做到,不给儿童用四环素类药物即可。所以这其实不是现代医学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何况。
与肾衰竭、致癌之类的毒副作用相比,“四环素牙”简直不算什么。
问:我用中医中药治好了很多西医没法治的病,你们可以去核查。
某某某……(开始念病例)
答:巫医、“气功大师”也可以有名有姓、有联系方式地列出一大堆被他们治好的中西医都没治的病人。不能用个案说明疗效,这是现代医学的一条基本原则。西医以前也喜欢用个案说明疗效,现在谁再这么干,就会被认为和自吹自擂、欺骗患者的江湖医生没什么区别。
问:中药有效是几千年的经验已经证明的。
不需要让西医再检验有没有效,
西医可以来解释中药为什么有效。
答:很多中药的效用只是根据玄学、感应巫术做的推断,并无经验基础。而且经验虽然有时候有效,但是很有限,往往有夸大、不实、误传之处。不采用现代医学方法检验,就不能确认疗效。如果疗效都无法确认。
当然也没有去解释的必要。
问:中西医都要用科学来检验,不要对中医太苛刻。
答:现代医学建立在现代科学的基础之上,采用现代科学方法,当然是在用科学来检验。我们只是要求对中医也采用这个标准,不是对中医就特别苛刻。事实上,对中医药要宽容得多。对西药(化学药物)要求有确定的单一化学成分,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理,用动物实验、3期临床试验验证毒副作用和疗效,而对中药目前并不要求知道确定的化学成分和在分子水平上阐明药理。
只要求用动物实验、3期临床试验验证毒副作用和疗效,还不够宽容吗?
问:中西医各有优势。
不要互相攻击。
答:中医有什么优势。
是一个还没有获得世界公认、需要先去证明的问题。对于虚假的、骗人的、害人的东西,就是要进行攻击。真理越辩越明,如果是科学的东西,就不怕别人的攻击。现代医学就不会怕中医的攻击。
问:中医治标又治本,西医只治标不治本。
答:中医只是标榜它治标又治本。
不等于它就能治标又治本。中医对几乎所有的疾病的本在哪里都不知道,怎么去治?相反地,现代医学不仅希望能治标又治本(所以千方百计、越来越深入地要去弄清楚病因),而且对许多疾病也的确能做到治本。
像接种疫苗、消灭病原体、切除肿瘤等等现代医学的做法。
才是真正的治本。
问:西医是外国人搞出来的,我们搞西医永远也搞不过人家。
要用中医才有
优势。
答:科学的其他学科。
像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等,最初也都是外国人搞出来的,是不是中国人也永远搞不过人家?是不是我们也要另外去搞有中国特色的物理、化学、生物学?
问:你如果得了不治之症,西医没办法治。
会不会看中医?
答:北大前副校长傅斯年在1934年就说过,他宁死也不看中医,否则对不起所受的教育。当时现代医学才刚刚起步,连抗生素都未发明,医疗手段还很落后,他都敢立下誓言,何况在现代医学已经如此发达的今天?即使得了现代医学还无能为力的绝症,我也不把生命交到比我愚昧得多的人手里去碰运气,否则也是对不起我的教育。我还想反问一句,如果中西医都没办法治,你是不是会去看巫医、找“气功大师”、求神拜佛?
问:你对中医的看法太极端!
答:我一点也不极端,只是利用我掌握的生物医学知识,做一些科普而已。
介绍的是国际生物医学界的主流看法。在迷信中医、对生物医学一无所知、却又自我感觉过于良好(比如那个法国小青年)的人看来。
才会觉得极端。
节目快结束时轮到我做最后的陈述,讲了四点,也记下来:
一、医学问题首先是科学问题,而不是哲学、玄学、政治、社会学、教育学(这是针对那个法国小青年扯到他学汉语的经历)的问题。科学只有一个体系,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不存在只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才有的一门科学。任何科学问题都要能经得起科学方法的检验。
医学也是如此。
二、不要轻信中医中药的疗效,不要轻信中药广告、名老中医的吹嘘。我知道的名中医都有江湖医生的习气。
都喜欢吹嘘。
也许就是靠这出名的。不要相信那些还没有经过现代医学检验的药物、疗法。
三、要警惕中药的毒副作用。不要相信中药是天然药物、无毒副作用的宣传。不要吃毒副作用不明的药物,特别是对那些小毛病,更不要乱吃药。为了治疗小毛病吃药吃出大毛病。
后悔就来不及了。
四、科学有其局限性,在不断地发展中。
正因为现代医学是科学,所以它不可能像中医那样吹嘘什么病都能治。
有很多疾病现代医学还没有很好的治疗办法。如果你不幸得了这些疾病,愿意去找中医试试,死马当成活马医。
这是你的权利。你有可能碰运气治好了病,但是更可能是白花了大笔的钱、给患者增加了不必要的痛苦。许多读者都向我反映过他们这方面的不幸遭遇。
大家不要轻信那些中医“妙手回春”的个案。
2006.10.20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药毒性漫谈 03月05日 17:27

中医的问题,争论已经很多,鉴于这个话题过于敏感,我不想过多的涉及中医本身是否是伪科学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短时间内业不可能有什么结论。但是,无论中医是财富还是糟粕,中药的毒性问题是一个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事关患者安危,笔者冒昧做一些探讨。
关于中药的毒性,中医有三个轮换使用的说法,一个是“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一个是“是药三分毒,但吃无妨”;一个是”中药的炮制加工过程,可以消除毒性”。还有一个时不时拿出来用的挡箭牌“西药也一样有毒”。
实际情况如何呢?我们分几个方面,以尽可能简单的方式来跟诸位朋友讲解一下中药毒性的问题,希望对大家以后就医看病有所帮助。

一:中医的原始性,决定了其药物的高危险性。
无论中医把自己的理论搞的有多么的玄虚,我想有一点大家是不需要争议的,就是中药的治疗作用,只能是其中具体的某种或者多种化学成分。现代医学使用的药物,是经过严格的分离,纯化,监测,分析的,最大限度的去除了不必要的成分,同时保证了有效成分剂量和浓度的稳定。
而中药获得这些有效成分的方式,非常的原始,主要就是通过水煮,把其中的有效成分煮到水中,再喝下去。那么这些煮出来的药水里面含有多少成分呢?
可能大家对此没有一个清楚的概念,我 可以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你平时喝的茶叶里面,能对人体产生生理作用的物质有多少呢?答案是至少200多种。
试想,一片简单的树叶里面,含有如此多的对人体起作用的成分,那么,把几十种树皮树叶树根一起熬,里面对人体起作用的成分会有多少?怕不有几千上万种!大家恐怕不会相信一种植物存在的目的就是给人治病吧?不会相信这种植物千万年进化出来的成分里面除了能治病的成分以外全部对人无害吧?就凭借中医”寒热温凉“这样粗糙到了极点的药性分析,能够预测这药汤里面千万种的成分和化学反应?能保证药物安全无毒?
开什么玩笑!
而且,水煮是一个非常粗糙的难以精确控制有效剂量的加工过程,时间长短细微差别,水温的细微差别,水中成分的细微差别,都可能导致某些成分含量出现很大的变化。有怎么能够保证疗效?保障安全?
经过分离提纯的青蒿素,和拿青蒿绞汁喝,哪个更有效和更安全,还需要争论吗?

二、原始的中医,根本没有揭示药物毒性的能力和手段。
药物的毒性,有些是很容易发现的,比如砒霜中毒。但也有一些慢性毒性是很难发现的,比如中药里面的朱砂,这些药物毒性发作比较缓慢,而且有时候并不导致死亡或者只导致少量患者的死亡,这样的毒性,是难以通过个案的观察解决的,而只能通过现代科学的方法,进行大样本的统计学分析研究,才能发现其毒性。只能通过严格设计的试验和其他的如病理解剖等现代毒理研究手段,才能找到其导致中毒的原因,并寻求对策。而原始落后的中医对此,是根本无能为力的。
西药不是没出过问题,最典型的”反应听“事件,但是事件是怎么解决的呢?是西医利用现代医学的统计学手段,最终认定了元凶,阻止了悲剧的蔓延,并且以此为教训进一步加强了药物的审批和监管制度,最大限度的避免了再次发生类似的悲剧。这件事情,充分反应了现代医学强大的自我纠正和发展的能力。如果这样的事情发生在中医身上,靠中医自己发现问题,真不知道要到何年何月。
事实上,目前为止,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和获得的认识,绝大部分都是西医的功劳。那么西医为什么要参合这件事情呢?不参合不行啊,当中药毒性对临床治疗造成了极大的干扰,西医只能被迫对此进行研究。比如肾脏内科,由于大量的中药导致肾脏损害的病例,在中华医学会肾病会议上,曾经将中草药肾病作为专题进行研究。
而中医,既没有科学的统计学手段,也没有先进的基础研究手段,你能指望他们通过阴阳辨证,寒热温凉的胡扯,找到中药的毒性,并分析出致病机理?
滑天下只大稽!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造成了10万例以上严重肾脏损害的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悲剧的终结,完全是现代医学的功劳,现代医学不仅在90年代就认识到了马兜铃酸的危害,而且拿出了无可辩驳的实验和统计学毒理学证据,在西医的一再呼吁和媒体的干预下,最终才迫使相关部门改变了配方。
而中医自己,从来就没有对龙胆泻肝丸的危害有所认识,更不要说提出警告。北京崇文医院一中医世家,祖传三代,都喜欢服用龙胆泻肝丸,最终全部死于肾脏衰竭。倒是在当年的中医杂志上,我们能找到不少鼓吹其疗效的文章。
没有西医,要是靠中医自己,再吃死10万人,他们也还在继续无知的高喊: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现代中医药典里面,剔除了很多中医经典里面记载的荒唐药物,比如女性内裤阴毛之类。这同样不是中医通过自己的方法和手段认识到了问题,而是在科学昌明的时代,在现代医学的面前,连中医自己都觉得这实在不像话。

三,药物毒性:西医拼命的找,中医死命的瞒。
现代药物的开发是大军团作战,需要众多不同领域学科的专家的通力合作。它需要生理学家、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在细胞、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理、病理和设计药物,有机化学家合成药物,毒物学家研究药物的毒理,药理学家研究药物的药理,计算机专家的模拟和分析,医生对药物进行临床试验和观察疗效,统计学家统计治疗结果,等等。
现代药物的开发研究流程包括:基础研究,离体试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临床试验一般分成三个不同阶段,分别称为 I,II,III期临床试验。这期间采用繁琐的检验手段和统计学手段,最大限度的寻找其毒性和不良反应,并评估其疗效。 新药被批准上市之后,通常仍然需要进一步观察药物在大范围长时间临床应用时的疗效和安全性,并与其他已有药物进行比较,称为IV期临床。如果发现长期使用后会产生未曾料到的严重副作用,该药物有可能被立即从市场上召回。开发新药是一个非常费时间也非常昂贵的过程,并非小公司所能承担得起。在美国,一种新药从开始研发到获得批准,平均需要8.5年,花费数亿美元。每5000种候选药物,只有5种能够进入临床试验,而只有1种最终能够被获准上市。
很多中医在为自己辩护时候会说:西药也有毒啊,你怎么不说。
是的,西药也有毒,很多的西药说明书里面,毒副作用有常常的一串,但是,恰恰是因为我们对其毒性有了非常深入的了解,所以才能在使用时候,在追求最大限度的疗效同时,保障最大限度的安全。同时,对其毒性和疗效的成分了解后,我们才可以权衡对其毒性的容忍程度,比如化疗药物,虽然毒性很大,但是为了挽救癌症患者的生命,我们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容忍。而对于治疗感冒的药物,哪怕只有极小比例的严重不良反应报道,也需要立即停用和召回。
反观中医的态度,除了草菅人命以外,我实在找不到更合适的词汇了。
英国《独立报》报道称,由中药引起的心脏损伤、肝功能衰竭等副作用的病例,在今年上半年增加了4倍;报道中尤其提到英国有两家商店售卖“复方芦荟胶囊”,经检测显示该药的汞含量超出英国所允许标准11.7万倍。
这条新闻迅速在国内流传,大家的担心也在情理之中,毕竟我们还没有爱中医爱到献身成仁的地步,可是“复方芦荟胶囊”的制造者,上海复兴临西药业有限公司,它的质量部负责人王兴俊却在8月17日对《新闻晨报》的说辞是,“确实是含有汞的,而汞也确实对人体有害,英国的检测结果无可厚非,但对于国外的标准我们也无能为力。我们的方子始于明朝,如今已生产销售了20余年,累计生产约2亿盒,约有1亿患者服用过。至今还没有一例因使用该药品而对人体造成毒害的例子出现。”
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主任、国家药典委员季申的发言更有趣,“以前国内对于重金属的控制做得不是很好,近年来已经有了很大的加强,在一些新药的评审上尤其如此。但是我们的中医已经有千年的历史,如果突然实施全面控制,我们很多传统名药甚至会面临灭绝的困境。”他认为,中药的重金属控制必须逐步进行。“但我们的立场不会因国外标准的不断提高而改变。”
你说我重金属十万倍超标我认了,我甚至还可以坦承很多传统名药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但它只会吃死外国人,中国人百毒不侵,因为我们不同逻辑,不同标准。这种泼皮态度一出来,基本上无法沟通了。
中医从来就没有主动的,积极的,认真的,去接受现代医学的毒性验证。相反,中医一直在抵制这种验证。中医公然的声称自己是独立的医学体系,独立与现代医学之外,不能用现代医学的方法检验和研究。这已经不是无知那么简单了,而是已经见利忘义,丧心病狂!
没有充分的毒理研究,没有对毒性的充分认识,没有对疗效和毒性的全面权衡,是药三分毒,只是一句搪塞和欺骗患者的空话和屁话!

四,是中西医结合,还是坑蒙拐骗?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在2004年11月2日发出警告,警告消费者不要购买、食用从中国进口的保健品“蚁力神”胶囊,并禁止该保健品进入美国,因为这种声称能治疗男性性功能障碍、增强男性性能力的保健品含有没有标明的处方药物成份,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生命危险。
“药力不够,西药来凑”,这其实是当前国内中药制剂的一个普遍现象。许多“补肾壮阳”的中药不过是对“伟哥”的偷偷重新包装,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制剂都添加了降血糖的西药,中药感冒冲剂也多添加了解热镇痛药。这类中药制剂,真正起作用的其实是添加的西药成份,但是在说明书和广告中,或者像“蚁力神”那样对西药成份隐瞒不提,或者尽量贬低西药成份。

银翘片的“有效成分”
就拿银翘片来说,目前市场上的银翘片大多添加了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扑尔敏(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解热镇痛的西药,感冒后吃银翘片,觉得症状缓解,实际上是这些西药在起作用。对银翘片中添加的西药成分,有的厂商会在成分中标明(例如通化金马药业集团出产的维C银翘片),更多的则没有标明,例如广州众胜药厂出产的维C银翘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检测出含有未标明的西药成分(对乙酰氨基酚)。顺便说一下,北京同仁堂出产的银翘解毒片被台湾卫生署药物食品检验局查出砷的含量偏高,长期服用有引起重金属中毒的危险。
又如号称是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名药的“消渴丸”,其标注的成份为:“葛根、地黄、黄芪、天花粉、玉米须、五味子、山药、格列本脲。”而其实被列在最后的西药成份“格列本脲”才是真正有效的降血糖成份,但是经过这么包装,却让人误以为“消渴丸”是纯中药制剂,制造出中药也能治糖尿病的神话。
必须要指出的是,有一些西药,虽然对疾病有非常好的疗效,但是由于其严重的毒性,已经被禁用。而很多中医,为了谋取暴利,竟然在中药里面添加这些早已经禁用的成分,比如相当多的治疗牛皮癣的中药里面,含有因为可以导致白血病而被禁用的乙双吗啉!

五,总结
综上所述,中药不仅绝非无毒副作用或者毒副作用很小,而且其毒性和疗效,都严重缺乏科学的研究。
目前为止,没有任何一种中医治疗方法和药物,通过国际公认的疗效和安全性验证。
对这些不知道有效无效,不知道有毒无毒的东西,我们该如何选择?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为什么某些中成药的「禁忌」和「不良反应」都尚不明确呢?药物监管的相关规定是什么?

生病,医生给我开了一堆药,其中两盒口服液是中成药,但是和西药有没有都列得长长副作用不一样,上面就写列三个字,「不明确」。似乎以前也看过其它中成药也是这样。为什么禁忌和不良反应都不明确的药能够生产,医生会开呢?

【石艺峰的回答(8票)】:

很多中成药都是很早批准注册的,没有按标准去做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因为缺乏可靠的实验或者文献依据,所以禁忌、不良反应等信息无法表述,因此在《关于印发中药、天然药物处方药说明书格式内容书写要求及撰写指导原则的通知》(国食药监注〔2006〕283号)中有写明,“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可在该项下以"尚不明确"来表述。 ”,而且有些中药企业认为注明“不良反应”会不利于销售;所以说明书淡化不良反应,报喜不报忧。

不过,比较新近注册的中成药如通心络胶囊等,说明书已经相对来说详细一点了。

【苏广城的回答(7票)】:

这明显就是违反药物法律了。

不管是中成药或者是处方药,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禁忌跟不良反应必须出现在说明书上。每一味药的用药禁忌跟不良反应是必须列写出来的。因为禁忌是禁忌,不良反应是不良反应,药监都会有相关的规定的。我是学中药的,中药跟西药区别在于,中药有更多的禁忌跟不良反应,中成药更是。所以不可能有不明确的不良反应跟禁忌不清楚就可以开药的,这是违反职业道德和法律的。

【竹千代的回答(4票)】:

的确是这样,据统计287张中成药说明书中有192张未标示不良反应、或者仅仅标明“尚不明确”,占66.9%。

而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中要求说明书中要有不良反应和禁忌症这两项,不良反应是药品说明书中最重要的组成成分之一,对药品使用者起着警示的作用。

中成药是进过多年临床反复使用,已被被证明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药品。但是未发现不良反应并不代表没有,如@石艺峰所说“尚不清楚有无不良反应的,可在该项下以"尚不明确"来表述”。

究其原因,也是跟国情有关。

有许多上市较早的中成药,基于当时的科研力量、临床环境,很难发现一些迟发的、少发的药物不良反应,所以标示不规范也能经过药监局批准上市,因为利大于弊,其不良反应不会造成特别严重的伤害。这与一些西药虽然有副作用,但仍批准上市一样。

【云飞子的回答(0票)】:

首先,中成药一般来自于古代药方,其具有比较明确的疗效,中成药属于中药现代化的一种,但其不同于一般的西药——成分单一,最多不超过2种,中成药成分复杂,做临床Ⅰ、Ⅱ、Ⅲ期试验花费巨大,且不能对每一种成分进行定量,所以只能写“不明确”了,而且一般都是早期的药物,审批比较容易。

【风清的回答(0票)】:

中医是以理、法、方、药为核心的辨证论治体系,这其中包括中成药(专指没有添加西药的那些)。而所有药物都是有偏性的,治病就是利用偏性来“以偏纠偏”,不管药理上多么与人无害、有多少益处的药,只要不适合你的“证”,那么就是偏上加偏,就不利于你的病情,也就不应该服用此药。如果在辨证准确的前提下,有毒性的药也可以治病;在辩证错误的前提下,好药也可以变成杀人毒药。

就我看过的中药药理学来讲,中药和方剂的循证医学研究并不完善,很多证型都没有可靠的书面资料可查。而且这些东西我觉得很难互通。西药的资料基本都是直接copy国外的,要来的更齐全。

所以我觉得最好的方式是:将中成药改为处方药,中医只能开中药,西医只能开西药。

【叠加态的回答(0票)】:

中药和西药的发展历程不一样,中医将人体看为一个整体,辨“证”论治,比如说治感冒,看你是表寒症还是表热症,再决定给哪种药性的药。而西医偏重于局部,注重于从分子水平来研发药物,看药物分子是作用于哪个靶点。 古时候,并没有所谓的中成药,而是拿方抓药,再熬药。中成药是在近代才开始发展的,是西医化后的中医药,算是中药现代化内容的一部分。而所谓的禁忌和不良反应,也是西药的说法。正常西药的研发周期是8-10年,想让中药按西药的标准走,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做各种实验,来制定规则。这段时间,卖的药就只能写“不明确”了。

从《黄帝内经》算起,中医药到现在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么多年的经验总结,药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的。虽然这些药上没有写明不良反应,你也不用太担心。

原文地址:知乎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上百中成药“暗含”西药成分

不少纯中药制剂药品说明中,“不良反应”和“禁忌”多是“尚不明确”。

“一直以为是中药,怎么含西药呢?”近日的“维C银翘片事件”,使得许多市民刚注意到即使是合格的维C银翘片也含西药成分。记者查询发现,至少有上百种中成药都含有西药成分,且不良反应多不明确。

名称“卖关子”,看不出“藏”西药

20日,记者选取了感冒清胶囊、复方感冒灵片两种中成药,随机采访了20位市民,其中有15人认为两种药是纯中药。

其实,含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远不止这些。记者在国家食药监总局网站粗略查询统计发现,至少有上百种经过国家审批的中成药里含有西药成分(中药批准文号以Z标示)。其中主要集中在感冒药、镇咳药和消化用药等,还有部分降压和降糖药。

“很多中成药都是OTC,不需要医生处方,患者可以自行购买,而患者自己又将其误以为是纯中药,随意加大药量,或者重复用药。”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专家周霞表示,这增加了发生不良反应的可能。

而记者查询也发现,大部分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其名称中很少能体现出含西药成分,像感冒灵片、咳特灵片等。

8种纯中药制剂,6种不良反应模糊

“中成药的说明书挺可怕的,很多项目都写着尚不明确,比如不良反应、禁忌。”采访中,一些市民提到。

20日上午,记者找来8种纯中药制剂和阿莫西林胶囊、复方氨酚烷胺胶囊2种西药。在两种西药说明书上,无论是不良反应还是禁忌、注意事项等都进行了详细标注。而8种纯中药制剂的说明书上,有6种在不良反应和禁忌一栏都标注为“尚不明确”;另外两种,一个“不良反应”是,偶有恶心、呕吐和皮疹,停药后消失。一个“禁忌”为,孕妇禁用。

“市场上,中成药说明书大部分都是这样。‘尚不明确’就是尚无明确的不良反应。”20日下午,记者电话联系了山东一家专门生产纯中药制剂的公司,客服的工作人员介绍说。

老方子试验少,不良反应难收集

“这与中药不良反应收集难有一定关系。”山东省药品不良反应检测中心副主任田月洁分析说,中药不像西药的副作用那么明显,许多患者服用中药后出现不适要慢一些。如果收集到很多不良反应,药监部门会要求药企修改说明书,而如果存在严重的不良反应,也可能会被勒令退市。

“这也与中药的特点有关。”省中医药研究院专家李克明表示,中药很多是老方子,在研制中没有像西药一样做很多试验,这也影响了不良反应的收集。但现在对新中药的研制,和西药的要求是一样的。他就在做中药的毒性研究。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 港问题维C银翘片 与深圳产药片不同

据新华社北京6月20日电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20日晚间发布对维C银翘片甄别结果的通报称,香港医院管理局所验药片与深圳同安维C银翘片颜色外观完全不同,深圳同安8个批次产品检验全部符合规定。香港医院管理局接收产品样本是已开封的产品塑料瓶,内装有一粒白色药片,没有外盒和说明书,香港医院管理局在检验前已拍照留证。根据深圳市药品监督管理局现场比对,深圳同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维C银翘片为绿色薄膜衣药片,香港医院管理局所检验的是白色药片(素片),二者的颜色外观完全不相同。

医药专家: 中西药注射剂 最好不要联用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药研究人员表示,中西药复合会不会有不良反应,需要继续做相关研究。

“国家现在不仅提高了新中成药的标准,而且正在组织对一些上市多年的中成药安全性的再评价。”省千佛山医院中医科专家周霞说,只要是合格的产品,目前的中成药是安全的。但中西药注射剂最好不要联用。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药添加西药 创新还是违规?
2011/10/21 18:47

广州白云山感冒清胶囊近日被香港卫生署查出有“扑热息痛”西药成分被召回,带出香港和内地对于中药标准差异的问题,内地允许中药中添加西药成分,而香港则禁止。据记者了解到,这种被允许添加西药的中西药复合制剂属中国特色,不被西方市场认可,而且近几年申请、审批中西药复合制剂越来越少,该类药处境尴尬。

尴尬1:新药申请审批量大减

按《新编国家中成药》中收录的5000多种中成药中,有大约200余种为中西药复方制剂,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药师丘振文告诉记者,这其中大多是早年审批入市的,很少有近年上市的。中投顾问医药行业研究员许玲妮指出,确实近几年申请、审批中西药复合制剂越来越少。中西药复合制剂在上世纪70年代比较兴盛,当时的质量和标准偏低,审批了一大批中西药复合制剂。而此后国家虽然严格了药品审批制度,在1985年《药品管理办法》实施后,淘汰了一批质量和疗效都不好的中西药复方制剂,但仍有一部分品种留了下来,现在市面上的不少药都是早年获批的。

究其原因,丘振文和许玲妮都认为,一方面是国家严格了药品审批制度。另一方面是中西药复合制剂的研发要求较高,中药成分复杂,相比单纯的西药、中药,研制过程更加漫长复杂,还要投入庞大的资金,考虑时间金钱成本,不少企业都选择了放弃。

尴尬2:消费对象都是华人

中国医保商会综合部主任许铭向记者介绍,欧洲是不允许含西药成分的中药进入市场的,中药只能是植物提取成分,含矿物质、动物成分都不行,香港的标准也是参照欧盟,所以出现上述召回事件。不过美国对此类药并不排斥,目前国内大约有200种左右的中西药复合制剂经过美国药监局审批拿到药号,这些药都是有较长的安全使用期,比如银翘片、正骨水等,拿到药号意味着可以以药品身份在市场合法流通,“但是消费对象都是华人,洋人对中西药复合制剂不太了解。”许铭说。而且药品申请,是按照化药去做,以化药为主要成分分析。

尴尬3:不良反应高发安全隐患多

中西药复合制剂处境尴尬的最大一个问题是不良反应高发。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教授指出,由于在报批时将此类药物统一归类为中药,且药名表达不清,老百姓很难通过名称了解其成分,可能会重复用药,带来安全隐患。许玲妮也谈及,中西药复合制剂是在中药制剂中加入西药成分,安全性并不明确,而一些患者会把它当作纯中药制剂任意剂量服用,这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现在因使用中西药复合制剂而导致的严重病例时有发生。根据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中药中中西药复合制剂的不良反应最多。

建议:应对中西药复方制剂再评价

虽然中西药复方制剂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发挥过积极的作用,但有关的基础研究相对薄弱,很多问题目前难以解释,给临床医生的合理应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邱振文表示,目前有关中西药复方制剂的不良反应的文献报道非常少,为提高对中西药复合制剂的认识,解决其尴尬处境,提高用药安全性,有必要加强对该类药的再评价工作。

周超凡认为,对中西药联用要持谨慎态度,既不能急于肯定,也不能急于否定,而是要从临床实际出发及时总结中西药联用的利弊。 作为一种药物创新的途径,中西药复方也是一种研究的方向,关键是要完善基础和临床研究。
许玲妮则对中西药复合制剂看法消极:中西药复合制剂的现状确实尴尬,从长远发展来看,其生存空间不大。因为中西药复合制剂的研发要求较高,既要研究西药成分的疗效和安全性,也要研究中药成分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在大部分药企的利润不高,相关企业不会加大此类产品的基础研究;而且现在西方市场对中西药复合制剂并不认可,国内因使用中西药复合制剂而产生不良反应的事件也时有发生,市场对中西药复合制剂的认可度将会逐步降低。

因为中西药复合制剂的研究基础还比较薄弱,目前关于中西药复合制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而且现在市面上的不少中西药复合制剂都是早年获批的,当时的质量标准偏低,也没有进行相应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研究。不过从创新的角度来看,中西药复合制剂是药物研究的一个方向,可作为药物创新的途径。


记者:李劼

来源:南方日报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重复用药中西合璧药物危害大
梁知行2011/10/20 14:46
新闻背景:白云山感冒清胶囊在香港被召回

东北网10月19日讯 近日,“白云山牌”中成药感冒清胶囊被香港卫生署检测出含有西药“扑热息痛”而被召回。白云山公司有可能违反《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等香港法例,从而面临严厉的惩罚。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曾警告过量服用含扑热息痛成分的药品可能伤肝,进而危及生命。

白云山对该事件的公告显示,委托方提供的“感冒清胶囊”处方为:金盏银盆、南板蓝根、大青叶、岗梅、山芝麻、穿心莲,全部为中药,不含化学药(俗称西药)。白云山根据委托方提供的加工产品处方工艺、质量标准按照GMP规范进行生产,所加工的产品全部出口中国香港,不在中国内地境内销售。

在这则新闻中,有两个细节是可以关注的:其一,“白云山牌”中成药感冒清胶囊在香港检测出的“扑热息痛”是微量的,以至于需要揣测是在哪个环节混入的;其二,白云山表示按委托处方所加工的产品全部出口中国香港,不在中国内地境内销售。

其实,在香港发生的这个事件在内地毫不新鲜,我们一些药品的广告中,还在反复地告诉我们“中西药结合疗效好”。在名称上看似中药的很多成药中,都添加有西药的成分,而且它们是经过审批的,至少在法律上毫无问题。

不过,香港方面的“大惊小怪”还是提醒我们思考一下,中成药里加入西药成分,到底有多少合理性和必要性,它是代表着中药研究应用的一个方向,还是一个我们在未来应该消化掉的历史产物?

“中西合璧”,感冒、咳嗽药最常见

首先应该明确的是,我们在正规渠道经常可以看到的“中西合璧”的药物,并不是什么非法产品,而是经过批准的。统计显示,目前我国批准生产的中成药中,约有200多种是中西药复方制剂,即含有化学药的中成药。最为常见的是抗感冒药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和扑尔敏等,止咳平喘药中含麻黄碱、咖啡因或者氯化铵等。此外,还有些降血压药中含有氢氯噻嗪,降糖药中含有格列本脲。(见附表)

在现行法规与标准下,这些药物本身及其生产者是无可指摘的,需要我们注意的是,有些药品生产或者经营者,在明知处方中含有西药成分的情况下,却大肆宣传“纯中药制剂”;还有些中成药添加了西药,却没有在说明书上标明,或只注明含西药成分,不注明含量;或只注明其中一两种西药成分,其他以“等”省略;或对西药成分的不良反应、用药注意事项、与其他药物可能产生的相互作用没有说明,这些都容易导致患者甚至医生在用药时产生误判,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总之,作为一个现实产物,我们不必对“中西合璧”的药物过于敏感,只要生产经营者能够坦诚以对,而不遮遮掩掩。

中成药为何引“外援”?

往往药味众多的中成药,为什么还要额外加上一些西药成分?有读者认为,也许是因为如今的中药材很多都采用人工种植,药力已经不如过去,因此不得不加入西药成分来助一臂之力。

据业内人士介绍,其实,在中药和中成药中添加西药成分,是一个历史遗留的产物。在解放前曾经轰动一时的“废止旧医”案,虽然在民众的反对和中医界以事实进行的有力反击下偃旗息鼓,但其影响仍是潜移默化的。新中国对祖国传统医药进行了大力弘扬,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当时非常强调“中西医结合”,共同为国人健康服务。这一措施促进了很多新疗法的诞生,也催生了很多在组方上“中西合璧”的药物。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厂商的急功近利也催生了这样的一些“新药”。业内人士介绍,我国药物审批一度比较宽松,因此很多厂家将原有处方换个剂型或者添加一两种成分,就能批下来一个新药,所以难免鱼龙混杂。

今天在有些临床专家看来,中成药加西药往往是自身先天不足造成的。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江柏华教授认为,很多这类药物是因为原中药组方不合理,或者因为生产便利等原因,选择的剂型难以发挥应有的药效,因此加入西药成分,以求在药效学实验上顺利过关。其实,只要组方合理、剂型得当,真正的纯中药制剂的疗效也是毋庸置疑的。

专家支持

李延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

江柏华

黑龙江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兼呼吸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

李廷利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中药药理教研室主任,博士生导师。

最大危害:重复用药

如果一个添加了西药成分的中成药,经过多年的临床应用表现稳定,自身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那么对于患者来说是不是就绝对安全了呢?其实,“中西合璧”药物最大的隐患在于重复用药。

卫生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专家曾表示,在我国卫生部门检测到的药物不良反应事件中,很多是由于重复用药造成的。

在“中药安全”的认识背景下,很多患者都是对于中成药自行“开方”、自行服用的。不少感冒患者经常采用服用“西药+中药”的“速成”方法。比如很多人常用VC银翘片治疗感冒,但如果不知道其中含有对乙酰氨基酚等西药成分,自己认为这是中成药,是“治本”的,而又另外加服“退烧”的感冒药,结果吃下了双份的对乙酰氨基酚,就会造成重复用药。

重复用药最大的危害是增加药物不良反应,严重时可致生命危险。对于一些特殊疾病,比如用于降糖的中成药消渴丸,其中含有现代药物成分格列本脲。这是一种强效的降糖药物,必须严格控制用量。如果没有注意到这个成分,很可能擅自增加剂量。这么一来就有可能造成血糖过低,甚至出现危及生命的低血糖昏迷。

专家们建议,患者在使用含有西药的中成药时,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查找其成分中是否含有西药。如果含有就要特别注意,不要同时服用其他西药,否则将引起重复用药,发生不良反应,危及身体健康。

另外,即使是服用真正的“纯中药制剂”,最好的方式还是先找专业医生咨询。因为中药的应用与西药不同,非常重视“量体裁衣”,患者自己往往难以判断自身的状况,经过医生指导,选用的药物才会更加恰当,疗效更加理想。

延伸阅读常见添加药物及其危害

降压药:有降压类中成药里会暗中添加利血平、盐酸可乐定、硝苯地平等西药。长期不合理服用会导致抑郁,或影响肾功能。

壮阳药:壮阳的中成药里加入枸橼酸西地那非(“伟哥”成分)、他达那非、芬氟拉明或者甲磺酸酚妥拉明等西药可能导致性功能减退或器官萎缩。

平喘药:治疗哮喘的中成药添加醋酸泼尼松、氨茶碱、磺胺类西药,会导致依赖性并加重病症。

减肥药:“不久退市的"曲美"西布曲明成分就常见于减肥产品中”,曾惠芳说,减肥的中成药里加入西布曲明、泻药等西药可能导致厌食、失眠、肝功能异常。

抗风湿药:抗风湿类中成药里加入强地松、醋酸强地松、磷酸地塞米松或添加炎痛喜康、双氯灭痛、消炎痛、布洛芬等其他抗炎镇痛药等西药,会造成骨质疏松或肌肉萎缩。

皮肤科用药:中成药里掺入地塞米松,常适用于所有的皮肤顽症,但不能根治。食品药品检验所黄玉兰介绍,一旦停药,会反弹复发,病情可能加重。患者长期不知情地服用地塞米松,会出现一系列如发胖、感染扩散、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致畸等严重后果。

专家有话

思路迥异,如何“复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原院长并不是一个保守的学者,他在学术上以敢于打破门户之见,尊古而不泥古、博采众家之长著称,但是,对于中成药中加入西药成分,他并不赞同。

“中医和西医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在一个处方里怎能结合?”李延教授认为,中医看病讲究的是整体,是一个综合的调理、纠偏的过程。中医的思路是宏观的,头痛未必医头,脚痛未必医脚,它所关注的是导致疾病的内外诸因的根源所在,在治疗上可能是直接攻击病邪,更有可能是通过调整阴阳气血以及脏腑的平衡,消除疾病发生的内外环境。而西医则大多从微观入手,比较直接明了,以发现致病的物理原因、直接消除为基本思路。不同的思路整合到一个处方里,从治疗者来说其思维是混乱的,可能取得一些效果,但无论从中医还是从西医的角度来说,可能都没有达到一个最为理想的效果。

此外,从多年的临床经验,李延教授认为,中药与西药同时运用是可以的,但为安全起见服用时最好还是有所间隔,组合在同一个处方里更需要慎重。

“中西结合”不是这样结合的

省中医研究院副院长江柏华教授在临床中是“纯中药派”,即使是在担纲抗甲流重任时,他所拟的也是纯中药制剂,且不配合任何化学药物,并且取得了全国瞩目的疗效。对于中西药物同方混用,他是旗帜鲜明地反对。

“这样的组方发挥不了中医优势,而且无法验证疗效究竟是中药的作用,还是西药的作用?”江柏华教授认为,急功近利的中西混用,不利于对患者的治疗,也不利于中医药自身的发展。

江柏华认为,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只要辨证准确,中药的疗效非常好。以他所最为擅长的呼吸科来说,中药的方剂、剂型有很多种,对于包括甲流病毒、支原体在内的呼吸道各种病毒、病原体引发的各种疾病都有非常确切、理想的疗效。问题的关键在于辨证是否准确、组方是否合理,比如急支糖浆、枇杷露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止咳药物,但什么样的体质和病情应该选用哪一种,是需要专业指导的。药都是好药,但用得不对,自然不会有好的疗效。

对于“中西结合”,江柏华教授并不反对,而且十分支持。但他认为,“中西结合”不是结合到一个处方里,应该是中医也要借助现代科学的各种检验检测,提供诊断支持,给病人做出更加明确的诊断,中医药治疗后,同样要通过现代科学的检验检测来验证客观的疗效。另外,在临床诊断与治疗中,应将中医的“辨证”与西医的“辨病”相结合,提供更开阔的思路,比如甲亢患者的高代谢特征,中医可以考虑滋阴清热的方法;甲减患者低代谢,可通过温阳助热的方法来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

中西混用缺乏理论基础

李廷利教授作为中药药理学专家的同时,还兼任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科技产业处处长。对于学术的发展与产业的现状,有着全面的认识。他认为,中成药添加西药是行业急功近利的表现,而从专业角度来讲,这样的做法缺乏理论基础。

对于中药与西药“接轨”,李廷利教授认为,目前最主要的问题是缺乏理论基础。绝大多数中药本身成分不清,仅是单方独味,作为一种动植物就已有众多的物质成分,遑论几味、十几味中药组成的复方?而且,目前中药内部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尚需深入研究,比如一味药原本有十几种成分,那么经过煎煮之后这些成分之间会发生怎样的化合反应,生成了哪些新的物质,最终产生疗效的是原有物质还是新生物质……等等,目前都需要进一步研究。

但从行业现状来说,因为中药本身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基础研究需要极大的投入,因此对中药的研究目前多集中在一些“热门”领域,如心血管系统药物,抗癌药物,针对代谢性疾病、精神类疾病的药物等。在基础研究缺乏,作用机理甚至有效提取部位都需要进一步明确的情况下,加入西药之后彼此会产生怎样的相互作用,对于最终的疗效和安全性究竟有怎样的影响,自然也就是一笔糊涂账。


记者:董景峰

来源:哈尔滨日报)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说说那些在中药中加西药的事儿
2017-01-01

据今年10月14日新闻报道,国家食药监局警示,要“慎用含阿司匹林中成药,或可造成凝血方面问题”(http://health.people.com.cn/n1/2016/1014/c404177-28778769.html)。没过几天,国家食药监局又在10月19日发布的《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提示关注含西药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酚),异戊巴比妥等的中西药复方制剂新复方大青叶片等的用药风险(http://www.sfda.gov.cn/WS01/CL0078/165399.html)。短期内药监局接连发出对加西药的中成药的风险的警告。风险来自何处,如何去规避?本文拟深入的就这类药物与朋友们聊聊。

食药监局的警示(截图)

一、何为中西药复方制剂

照字面理解,中西药复方制剂,或是在中药中加西药,也或是西药中加中药。不过在现实中,大都是在中药中加进西药。即在已有的中药成方中,加上对症治疗的西药成分,有的还不止加一种。俗称:加西药的中成药。

国家对这类药物现是由中药注册部门代为管理:批准文号以Z开头,即等同中药(化学药,即俗称的西药,用H)。药品名不用国际通行的通用名(INN),而是按中药的规矩。菊蓝抗流感片(国药准字Z14021854、有多个文号,此举一例,下同)、金羚感冒片(国药准字Z37021121),新复方大青叶片(国药准字Z37020610),从药名中看不出含没含西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说明书也按中药说明书的格式书写。

新复方大青叶片药盒
在中药中加西药,是我国特有的一个现象。

二、为什么要往中药中加西药?

简单地说,中药的疗效通常来得较慢,还不十分确切;而一些西药,相比起来高效速效。所以,在加入这样的西药以后,疗效看得见……。

曾经有个同行告诉我,老百姓喜欢中药,相信中药没有毒副作用的多,用起来放心。但中药的长处在调理,需要好长时间才可见效果;而人们又大都等不及。所以我们想添加一些西药在里面,这也是形势所迫,好多无奈。(说白了,好卖!)

如果不经批准注册,擅自添加,即为假药。同行可不要知法犯法喔!近二三十年,擅自在中药或所谓保健食品中添加西药(含激素、抗生素、兴奋剂)的多了去了。这些都是铁板钉钉的谋财害命的假药。国家药监部门发现一个取缔一个,时刻都在严厉打击。我有上中下三篇揭露擅加激素假药的文章,可以参看(晒晒哪些擅加激素的假药)。

那为什么那些药厂不去申报加西药的中药呢?而是明知法律红线还要去跨越呢?申报的要求严格,没有强大的深入的研究根本过不了关。(而保健食品中添加西药,就不再是保健食品而是药了,必须走药物的套路了)。这种严格,人们都应能想到。中西药复方制剂,既要经过中药的审查,又要经过西药的审查,还要有西药加中药的综合的审查。你要提出研究的数据来证明,起码要比中药或西药单用都有明显的长处,还要没有(或减少)单用中药或西药的副反应,等等。这对厂家需太多的财力物力时间,还有风险(即批不下来),好多根本办不到。

利润的非份渴望,会使人走歪路。

三、现存中西药复方制剂的由来与评价

现在,注册新的中西药复方制剂要经严格的审查,通过很难。那现存的上百种合法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又是怎么来的呢?

不得不说的是,在历史上有段时期,我国药品上市的管理较为松懈。现行的药品管理法在1985年生效。也就是说,在早的药物上市不须经过国家规范的审批。现存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大都在60年代到70年代上市,由各省市批准(从其现存的批文号可看出是原地方标准升级成国家标准的)。以现在的药品管理法规来回溯,是不可能通过的。

在那个年代提倡中西医结合,而在文化革命中更为荒唐,搞不搞中西药结合还成了革命路线的大问题。一些人在中药中加入西药,成了叫得响当当的做法。上海的一个药厂通过大搞群众运动,两年内就试制了六种“疗效较好的中西结合新药”。(参见:打破洋框框,走中西药结合的道路《医药工业》1974(3),截图如下)。

打破洋框框,走中西药结合的道路论文截图
人们希望在中药中加入西药来增强中药的药效;希望被加入的西药,因中药的作用来减少不良反应。但实际上呢?……现国内不少专家对中西药复方制剂存在问题的一致看法是:有些中西药复方制剂新产品的基础研究工作薄弱、配方盲目、疗效不确切、科学依据不足、组方缺乏中西医核心理论的指导。专家就是专家,这看法表述得既委婉,又明白。

现在有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的说明书中写:尚无充分的临床研究数据证实本复方制剂可以减低或消除其中化学药品的不良反应或其他应当注意的事项。

知道了历史和现状,对中西药复方制剂的在使用中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就不会惊讶。已合法上市的药物,让他退市是非常难的。负责任的管理部门只好针对出现的问题,发出一个又一个的警示,要求医师和厂家都注意这个问题。

四、有警示才能规避风险

平心而论,加西药的中药里,涉及的西药,大都是经过多年使用的,疗效好副作用小的西药。像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都有上百年的历史。一般都不会出多大的问题。

问题在哪里?我认为重要的是说明书中缺乏必要的警示。

从药名,从批文号,加西药的中药都属中药,不仔细考究不知其含有西药。其说明书中在【不良反应】、【禁忌】中往往只标出“尚不明确”。一些用药患者会以为没有毒副反应,而失去戒备。何况在许多老百姓心目中,毒副反应只有西药才有。虽是大大的误区,但中招的太多。就像前不久,在北京野生动物园擅自下车被老虎咬伤的女子,就是误以为车已不在猛兽区,错误地认为安全,失去戒备后造成的。

菊蓝抗感冒片说明书截图
如果医生都不知晓中西药复方制剂中的西药成分,在“临床使用中易忽略其化药成分的安全性问题。其中包括化药成分引起的不良反应;或与含有相同成分或功效类似的药品联合使用,易造成组方成分超剂量使用或引起毒性协同作用,增加了用药风险。”(食药监局警示的原话)

例如,阿司匹林有抗凝血的作用。在你要做手术前,医生会问你近期服过阿司匹林没有(一般要求外科手术病人术前五天停用阿司匹林,以免引起出血倾向)。你不知道你服的中药里有阿司匹林,就会误导医生。而在西药的阿司匹林的说明书里,药名就代表了成分,不良反应、禁忌、注意写得足够详尽。尽管这本是医师养成必备的专业知识。

一个药物,不管是中药或西药,有效成分是其药效和毒副作用的基础,潜伏在中药里的西药同样会起作用。让医师患者知晓其成分是必须的。

在这次食药监局的警示中,又一次建议要“生产企业尽快完善药品说明书的安全信息。增加修订警示语、不良反应、注意事项、禁忌”等等。亡羊补牢,是降低用药风险的必要措施。没有风险警示,就没有有效地防范!

五,四点忠告,让你安全使用

食药监局虽已提出“建议”,(不知强制性有多大),到药厂在说明书上兑现,还有个过程。在警示不明确的情况下,如何办?下面给出一些忠告,这些大多是通用的药学常识,也是药监局警示的内容。为了用药安全,啰嗦几句请不要烦。

1, 不要以为中药没有副作用,是药三分毒。不要以为中药里只有中药,里面也可能含西药。用药前要认真的阅读药品说明书。严格按指示的用量用法去用,不要过量服用。

2, 通过阅读药品说明书弄清楚药品中的成分。当药品中出现化学药品的名称时(参见即发的下一篇博文:常见的添加到中成药中的西药成分)。尽量弄清楚这些成分的不良反应、禁忌和注意,保持足够的警惕。这功课不可缺少!

如说明书上的不良反应、禁忌等仍是“尚不明确”,可咨询医生、药师来弄明白。也可通过互联网查询。找相应的西药说明书来学习,西药的说明书一般写得较为详细。做到明明白白的用药。

3, 对同一个疾病用一种成药(片或胶囊)即可,不要又是中成药又是西药,或几种中成药。避免重复用药,使一些成分过量,造成不良反应;也可减少药物相互作用的影响。如很多抗感冒药都含对乙酰氨基酚,服用二种,或会过量,可能导致肝衰竭;吃了过量的降糖药格列吡啶,会导致低血糖。

4, 对非处方药不要长期使用,一般只能用上3到5天。如疾病不好转。立即上医院。要避免耽误疾病治疗,和毒副作用的积累。中药(含中西药复方制剂)中好多是处方药,要请医师开方才能服用。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第三十二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2010年9月)
( 2010-12-28)
编者按:
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是我国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为保障公众用药安全而建立的一项制度。《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以下简称《通报》)公开发布以来,对推动我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用药安全起到了积极作用。
本期通报品种维C银翘片,是含有化学成分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3种化药成分的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为非处方药,患者可以自行购药,其临床使用广泛,通过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分析显示,该品种存在一定的安全性问题,虽其药品不良反应多为化学成分已知的不良反应,但公众甚至医务工作者可能会忽视其含有的化学成分,由此可能带来额外的安全风险。
为使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了解该品种以及该品种安全性问题,降低用药风险,特以专刊形式通报维C银翘片安全性问题。本通报旨在提醒广大医务人员及公众在选择用药时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告知患者可能存在的用药风险,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患者用药出现不适,及时到医院就诊;相关生产企业加强产品上市后安全性研究及不良反应的跟踪监测工作,采取有效措施,最大程度避免严重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保障公众的用药安全。


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


维C银翘片是由金银花、连翘、荆芥、淡豆豉、牛蒡子、桔梗、薄荷油、芦根、淡竹叶、甘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用于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头痛、咳嗽、口干、咽喉疼痛。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不良反应/事件主要累及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皮肤及附属器等。其中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约占所有报告的2.55%,无死亡报告。
一、严重病例的临床表现
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事件表现如下:皮肤及附属器损害占75﹪,表现为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消化系统损害占12.50﹪,表现为肝功能异常;全身性损害占10.1﹪,表现为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泌尿系统损害占4.17﹪,表现为间质性肾炎;血液系统损害占4.16﹪,表现为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
典型病例1:患者,男性,42岁,因“咽痛1天”自购维C银翘片,口服2小时后出现“皮肤瘙痒,呼吸困难,胸闷”,立即就诊。查体:血压90/40 mmHg,脉搏104次/分,不齐,二联律,全身皮肤红斑疹,压之退色,两肺呼吸音清,心律不齐,未闻及杂音。立即给予地塞米松注射剂10毫克静脉推注,异丙嗪注射剂25毫克肌注,5%葡萄糖250毫升+10%葡萄糖酸钙注射剂20毫升静脉滴注,1小时后,症状减轻,测血压110/60 mmHg。
典型病例2:患者,女性,33岁,因“发热,咽喉痛”到药店购买维C银翘片,口服3次/日,每次3片,服药3天后,体温未降反而上升至39度以上,伴厌食、上腹部不适。前往医院就诊,实验室检查报告显示:谷丙转氨酶364U/L,谷草转氨酶265U/L,r-谷氨酰转肽酶189U/L,碱性磷酸酶259U/L,总胆汁酸58.8μmol/L,乳酸脱氢酶407U/L,甲肝抗体、丙肝抗体、戊肝抗体均阴性。患者1月前体检肝功能正常,乙肝表面抗体阳性。停用所有药品,给予垂盆草颗粒、肌苷口服液、维生素C治疗,三个月后复查肝功能正常。
二、超说明书用药分析
国家中心数据库中维C银翘片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显示,该产品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主要表现如下:
1.未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
维C银翘片说明书提示:用于成人时,每次2片,每日3次;国家中心接收的病例中约14%的患者使用维C银翘片每次3-4片,每日3次。
典型病例3:患者,男性,38岁,因“感冒”到当地诊所就诊,予维C银翘片口服3次/日,每次4片。3天后,患者全身泛发红斑,自觉轻微瘙痒。前往医院就诊,查体:T 36.8℃,P 88次/分,BP 152/82mmHg,神智清楚;四肢躯干泛发红斑,部分融合,压之褪色,米粒至蚕豆大小,皮温不高。诊断:发疹型药疹。给予甲基强的龙松20mg 静脉滴注,开瑞坦10mg 口服等治疗,患者好转出院。
2.同时合并使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药品
维C银翘片说明书提示:本品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国家中心收到的维C银翘片严重病例报告中有部分病例同时合并使用其他成分相似的抗感冒药。
典型病例4:患者,男性,8岁,因“发热,咽痛”口服维C银翘片和百服宁(通用名为对乙酰氨基酚)3天后,双唇出现糜烂,伴疼痛,躯干,四肢出现散在红斑伴瘙痒,体温开始升高至39℃,前往医院就诊。查体:面部、四肢、躯干散在0.3-1.0cm大小的水肿性暗红色斑,圆形或椭圆形。予以甲基强的松龙、琥珀酸氢化可的松、强的松治疗,10天后痊愈。
3.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用药。
维C银翘片说明书中提示: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国家中心数据库分析显示,个别对本品所含某些成分过敏的患者,使用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典型病例5:患者,男性,28岁,因“上感”自服维C银翘片及板蓝根冲剂,用药后第二天发现双手臂、双侧下肢、胸背部及阴囊部出现数个圆形紫红色斑片,直径3-6cm,无痒痛感,未就诊。第三天部分紫红色斑片中心出现水疱,水疱直径最大约2cm,疱壁薄、易破,阴囊部出现糜烂,遂就诊于急诊科,诊断为“多形红斑型药疹”,患者有青霉素、对乙酰氨基酚过敏史,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治疗。入院后给予甲基强地松龙40mg静脉滴注,氯雷他定10mg1天1次,黄连素液、硼酸液外用湿敷等治疗,10天后病情明显好转,水疱结痂,糜烂面渗液减少,好转出院。
三、影响维C银翘片安全性因素分析
维C银翘片是由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所含成分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皮疹、荨麻疹、药热、肝肾功能损害以及严重过敏反应等;其所含成分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困倦、虚弱感、为嗜睡、口干、咽喉痛、心悸等。目前,国家中心数据库维C银翘片病例分析提示,该产品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有一定关联性。
四、相关建议
1.建议医生处方或药店售药时,提示维C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本品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维生素C。对本品所含成份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不得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肝、肾功能受损者慎用;膀胱颈梗阻、甲状腺功能亢进、青光眼、高血压和前列腺肥大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不得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
2.建议严格按说明书用药,避免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或立即就诊;出现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及时就诊,并监测肝功能。
3.建议生产企业应完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维C银翘片事件触发公众敏感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敲响“安全用药”警钟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近日发布通报,提醒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应了解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及其安全性问题,以降低用药风险。

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问题频频发生,原因也是错综复杂。此次维C银翘片事件再次触发了公众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广泛关注——作为消费者,如何保护自身用药安全社会各界应承担何种责任以最大程度规避用药风险

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

9月19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第3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指出,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无死亡报告。

病例报告数据库信息分析显示,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有一定关联性。分析还显示,维C银翘片的使用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表现为未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同时合并使用与维C银翘片成分相似的其他药品以及对维C银翘片所含成分过敏者用药。

2001年11月,我国建立了国家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制度,针对已批准生产销售的药品在使用中发现的安全隐患进行信息通报,目的是发现药品的安全风险,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风险。

维C银翘片并不是特例,近年来,药品“不良反应”事件频发。据统计,仅在2009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共收到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63万余份,其中新的、严重病例报告数量9.4万余份。

2009年2月12日,国家药监局发布通知,暂停使用和销售黑龙江乌苏里江制药有限公司佳木斯分公司生产的双黄连注射液;2009年9月16日发布通知,暂停销售使用标示为多多药业有限公司的双黄连注射液;2009年1月8日,发文停止生产、销售和使用盐酸芬氟拉明原料药和制剂;2009年12月11日,发文撤销了炎毒清注射液和人参茎叶总皂苷注射液药品标准。

据了解,我国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最常见的药物是抗感染药,2009年,此类药物的报告数量仍占首位,达到了化学药品的55.2%;其次是心血管系统用药,占化学药品的7.6%。

“不良反应”问题敲响“用药安全”警钟

目前,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到底有多大关联性尚未可知。尽管此事件获得极高的关注度,但“通报”中提及的“超说明书使用”等问题却少为人所注意。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之所以蒙受一些不必要的用药风险,从而引发“不良反应”的原因来自多方面。除药品自身可能存在问题,还受到消费者自身医学知识、文化程度及社会提供的医疗辅助不足等限制所致。

“药品说明书上写用量5毫克,那么5毫克到底是多少还有一些术语,不是专业人士根本看不懂。这些都很容易把消费者搞晕。”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药剂科副主任方琴说,特别是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教育水平偏低,患者光是看说明书都是问题。

贵阳金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赵文华告诉记者,一些患者“求好心切”,在服用药物时存在“误区”,不严格遵照医嘱和药品说明书,自行给药品用量、次数“加码”,结果事与愿违,不但病情未见好转,反而造成不良后果。

“平时在药店买非处方药,我会先听一下药品导购的意见,然后看他们推荐的药品的说明书,包括用法、用量和禁忌人群,最后选择买哪种药。”在北京一家电视台做编导的黄欣属于过敏性体质,曾因青霉素过敏被送到医院抢救。

虽然买药时格外谨慎,但在黄欣看来,要做到十分放心依然很难,“按说,每个药店里都应该有药师,由他们来指导消费者购买药品。但很多药师的专业素质参差不齐,而且越往基层,药师越像‘药品导购员’,推荐的药都是高价药,信任度大打折扣”。

加大公益性健康教育 建立前瞻性医药机制

根据2004年的调查显示,中国不合理用药的情况严重,约占用药者的12%至32%。全国每年5000多万名住院病人中,至少有250万人与药物不良反应有关,引起死亡的达19万人。

“传统观念认为中药的毒性低,其实‘是药三分毒’,无论是处方药、非处方药还是中、西药,都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而且是在需要的时候服用,千万不能把药品当作保健品来吃。”西安东盛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永霖说。

记者采访的一些医学专家指出,吃药是一门学问,消费者首先应该了解自己的病史,就诊时向医生说清楚自己的症状,买药时问清药品用法、用量、服法,使用时严格按照说明书,不随意更改,一旦感觉不适应立即和医生联系。常备药品未吃完前不要随意丢弃,储放时应注意采用正确方法。

“有的患者容易‘想当然’,特别是出现发烧、腹痛这些常见的病情,经常凭以往的经验吃药,这样用药其实很不安全。”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主任医师李志辉说,“同样的症状可能由不同的疾病引起。比如腹痛,胆囊炎、肠胃炎都会导致腹痛,发烧的根源也是多种多样。”

1994年,人事部、国家医药管理局就颁布了《执业药师资格制度暂行规定》。根据有关规定,凡从事药品生产、经营、使用的单位均应配备相应的执业药师,并以此作为开办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的必备条件之一。

“就目前的情况看,我国执业药师紧缺,在很多药品零售店,药师的职业素质偏低,待遇不高,流动性很大。”曹永霖建议,“国家应尽快完善执业药师制度。”

还有专家提出,生产企业应完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加强上市后的安全性研究。目前,健康教育无专业机构,谁牵头、谁组织都是问题。很多情况下,都是使用药品出现不良反应后才补救,国家应建立具有前瞻性和提前告知力的医药卫生机制,并确保药品安全性信息传达“上下通畅”。

维C银翘片被曝安全警示 已现1885例不良反应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19日发布第32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工作者、药品生产经营企业以及公众关注中西药复方制剂维C银翘片安全性问题,以降低用药风险。

据介绍,维C银翘片是由13味药制成的中西药复方制剂,其中含有维生素C、马来酸氯苯那敏(又称扑尔敏)、对乙酰氨基酚(又称扑热息痛)3种化药成分。维C银翘片为非处方药,具有辛凉解表,清热解毒的作用,患者可以自行购药。

2004年1月1日至2010年4月30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维C银翘片的病例报告数共计1885例,严重病例报告共计48例,无死亡报告。严重病例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全身发疹型皮疹伴瘙痒、严重荨麻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肝功能异常;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昏厥;间质性肾炎;白细胞减少、溶血性贫血等。

病例报告数据库信息分析显示,维C银翘片的安全性问题与其所含的相关成分有一定关联性。分析还显示,维C银翘片的使用存在超说明书使用现象,表现为未按照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同时合并使用与维C银翘片成分相似的其他药品以及对维C银翘片所含成分过敏者用药。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建议医生处方或药店售药时,应提示患者维C银翘片为中西药复方制剂,含马来酸氯苯那敏、对乙酰氨基酚及维生素C。对本品所含成分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患者应严格按说明书用药,避免超剂量、长期连续用药。用药后应密切观察,出现皮肤瘙痒、皮疹、呼吸困难等早期过敏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处理或立即就诊。出现食欲不振、尿黄、皮肤黄染等症状应立即停药并监测肝功能,及时就诊。

与此同时,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求生产企业完善产品说明书和包装、标签,增加相关安全性信息,并加强上市后安全性研究,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医生和患者。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药监局提醒关注香丹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23日17:37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23日电 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消息,日前,国家食药监局发布了第45期《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醒医务人员和患者关注香丹注射液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的问题。

香丹注射液主要成分为降香、丹参,其功能主治为扩张血管,增进冠状动脉血流量。临床用于心绞痛,亦可用于心肌梗塞等。

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中有关香丹注射液病例报告2413例,主要累及全身性损害、呼吸系统损害、心血管系统一般损害、中枢及外周神经系统损害、皮肤及其附件损害。香丹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80例,约占全部报告的7.46%,大部分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出现在用药第一天,主要表现为过敏样反应、过敏性休克、呼吸困难等。

国家食药监局建议,医护人员要遵照《中药注射剂临床使用基本原则》,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使用香丹注射液,严格掌握功能主治和禁忌症,权衡患者的治疗利弊,谨慎用药。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过敏史,有药物过敏史者禁用。用药过程应加强用药监测,缓慢滴注,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首次用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国家食药监局,药品生产企业应尽快完善产品说明书的相关安全性信息;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的宣传,确保产品的安全性信息及时传达给患者和医生;开展相应的安全性研究,完善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标准。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药监局通报关注脉络宁注射液严重不良反应
2012-06-26 10:27:40





核心提示: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脉络宁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网站6月25日表示,国家药监局近日发布了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提示关注脉络宁注射液的严重不良反应。

据介绍,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病例报告数据库共收到有关脉络宁注射液药品不良反应病例报告1500例,其中严重病例报告189例。严重不良反应主要为呼吸系统损害、全身性损害和心血管系统损害等。

脉络宁注射液是2009版国家基本药目录品种,用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动脉硬化性闭塞症、脑血栓形成及后遗症、静脉血栓形成等。国家药监局建议,药品生产企业应以有效的方式将脉络宁注射液的安全性信息告知医务人员和患者,提高对药品风险影响因素的警示程度,加大对药品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宣传力度,最大程度地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医生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一旦发现异常应立即停药,并尽快明确诊断,及时给予对症治疗等。

国家药监局数据库显示,登记在册的脉络宁注射液生产企业为金陵药业南京金陵制药厂,批准文号为国药准字Z32021102。

广发证券研究报告显示,脉络宁注射液是我国第一个现代化中药注射剂品种,是金陵药业独家产品,临床应用20多年,被选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基础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部分)》,最高零售价目前为10.8元/支,销售主要集中在县及乡镇以下的基层医院。是金陵药业的“现金牛”品种。金陵药业2011年年报强调,公司千方百计保证“脉络宁注射液”销售的增长。

(本文来源:中国证券报 )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英王菲利普劝说中国放弃中医伪科学

2013年01月15日 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英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候涛】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13日报道,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的夫婿菲利普亲王计划会见中国官员,劝说中国放弃中医。

菲利普亲王最关心的是虎和犀牛这些常出现在中药原材料名单上的野生动物。报道写道,中国人相信这样的药材可以治愈包括癌症在内的一些疑难杂症。一名与菲利普亲王关系密切的消息人士表示:亲王认为中国传统医药存在误解,人们购买虎鞭壮阳以及用犀牛角治疗癌症,但事实上它们并没有被证实有药用价值。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中医泰斗们深信不疑,寡妇床下的尘土可以治大病。夫妻各饮一杯立春雨水后同房,治疗不孕症有“神效”,《本草纲目》记载了多个治疗方:在上元节时偷来富家灯盏放在床下,就能令人怀孕。
妇人阴毛,主五淋及阴阳易病。(《本草纲目》卷52页104引)
伤疮,月经衣烧末,酒服;妇人阴毛,草裹与食,即愈。(《本草纲目》卷 52页104引;

阴卵入腹急痛,方,取女人阴上毛烧,饮之极救急。(《医 心方》卷14页52b引;


------祥见 “ 国禁共倡:中医是最大伪科学 ” )


安徽医科大学 祖述宪教授

“整个植物界、动物界以及矿物界的资源,都是药剂师利用的对象。几乎
没有一样东西对治疗疾病是无用的,那怕是非活性的、有毒的,或者那些只能令人作呕的东西也对治疗疾病有用。[2]”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收录动物药461种,虫鱼鸟兽乃至人兽的指(趾)甲、皮毛、粪、尿,悉皆入药。“马屎曰通(白马通),牛屎曰洞,猪屎曰零,皆讳其名也”[3①];另一些名称更为优雅,如蚕沙(蚕屎)、夜明砂(蝙蝠粪)、五灵脂(鼯鼠粪)和望月砂(兔粪)。人屎则称黄龙汤、人中黄,人尿称轮回酒、还元汤,主治大热狂走、骨蒸劳复,或止劳渴、润心肺,治症积满腹、去咳嗽肺痿和难产胎衣不下[3②]。

在古埃及的几种古写本纸草纸医书中,埃伯斯(Ebers)发现的公元前1550年的古医书记载着大约700种药物和800种药方,

美索不达米亚的药物与古埃及的十分相似。《

医理精华》是七世纪中期吠陀医学的代表著作。中世纪后期欧洲医生使用的天然动植物药种类繁多,流行用多味方药,一个药方常由二三十种药物组成。当时最受尊崇的一种万应解毒药(Theriaca)最为复杂,由六七十种药物加蜂蜜配制而成。这个灵药不仅包含的药物种类多,而且药物随地域和季节而异比《本草纲目》稍晚的《1618年伦敦药典》,也收罗了大量草药。人血可以治疗男人的性无能和不治之症[13]。所以,20世纪中期仍然出现过鲁迅小说《药》中所说的人血馒头的情景。

由此可见,在古代,世界各国使用的药物与我国的本草大致类同,不同是因为就地取材,在观念上没有根本的差别,本质都是交感巫术所衍生的。其实,中国的传统医药从汉、唐开始,就已经受到印度、波斯、阿拉伯和东罗马帝国医药的影响,从这些地方输入了许多医学知识、药物和医术 [2,15]。我国少数民族传统医疗所用的药材,都是当地产的动植物,和中医药也大体相似,所不同的在于地域、物产和文化的差异[14]。我国的传统医药内容庞杂,只是因为我国历史悠久积淀太多,加上(新中国)半个多世纪以来的提倡,并附会了现代医药的一些说法和做法,影响将更为深远。日本在6世纪传入中医,逐渐形成了汉方医。明治维新大量引进欧洲的医学,对医疗系统进行彻底改革,摈弃传统医药。 动物入药的巫术根源

实证主义哲学创始人孔德提出人类“认识演变的重大规律”,即无论个人的或族群的各种思辨或知识的发展,都先后经历过三个不同的阶段:一是依赖直觉的神学或虚构阶段,二是形而上学或抽象阶段,三是科学或实证阶段。在神学阶段,其最直接、最明显的形式就是拜物教和巫术。医学起源于本能,经历过漫长的巫术和玄学阶段,至欧洲文艺复兴实验(验证)研究方法的兴起,才逐渐走上科学的道路。而东方的传统医疗则仍旧停滞在超自然的巫术和玄学阶段,所以,它与现代医学的区别其实是古今之异。

原始人类的生存环境恶劣,对宇宙怀有朦胧的敬畏和神秘感。他们相信疾病是超自然力的作用结果,

巫术的思想根源在于原逻辑的思维,错误地把两种无关的事物看成是因果联系。巫术不但是一套荒诞的处理事务的原则,而且是一种虚假的自然法则体系;不但是毫无成效的技艺,也是一种伪科学。顺势巫术(homoeopathic magic)是巫医的一种重要观念基础,根据“相似性”的联想,认为同类相生(like produces like),或结果与其原因相似(an effect resembles its cause) [19②]。其错误在于把相似的事物看成是同样的事物,“吃什么补什么”和药效形象(signature),都来源于顺势巫术的相似律(law of similarity)。巫术似乎也有“灵验”,但纯属巧合,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在希腊化时代,巫术迷信更为发达,古代的科学也就衰落了[21]。

中国的传统医药与道家有密切的关系[22,23]。“由巫进为术数,由术数进为阴阳,后而又进为五行,由五行而进为黄老道家”,因而素有“医道通仙道”和“十道九医”之说。用桃枝画虎形治鬼是古代的一种巫术,因此,《本草纲目》中虎药用途很多。就连“屎中骨”,烧灰也可以治大病[3⑤]。

“吃什么补什么”如吃血补血、吃肺补肺、吃脑补脑,不仅是传统医疗的信条,而且已深入到大众文化。但是这个观念并不正确,因为吃进的任何食物都要经过消化,分解成基本的化学结构成分才被吸收。《本草纲目》中记述了从人的血肉至头垢、耳塞、月经、胎屎和粪尿等37种治病的药物。例如人骨主治“骨病、接骨”等[3②],这些显然都是十分荒诞的。药效形象原指形状似人或其内脏的植物,对相似器官具有治疗作用的想法,例如人参(形状)似人,(因而)具有“滋补作用”。(草药中有一味药叫续断,折开其杆,里面有好多细丝相连,所以这种药就是促进断骨愈合的良药). 鲁迅,“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有蛮荒初民思维特性的残遗。由于不受科学方法的检验,‘直觉’有任意的空间,常近于幼稚的幻想。”(注4)现今这种巫术思维、怪诞联想,仍是传统医药的思维特征和用药基础[24]。如珍珠粉可以美容使女人的皮肤白嫩;蛇皮光净,因而蛇和蛇蜕用来治疗难治性皮肤病。蜈蚣、蝎子等虫子善于钻爬穿行,因此可以“攻毒散结,活血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露蜂房(即黄蜂窝)可以“驱风攻毒”、“祛风止痛、” [25①],在于“蜂”与“风”同音。其实,在《本草纲目》中,动物药治病大都是基于这类联想。如犀牛的角居中、怪异,因而犀角能“通神、破水”。(注6)由于对鹿的迷信,崇拜鹿有千岁长寿,频繁交配,因而鹿茸滋补、壮阳延年,治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3⑥]。(注7)鲁迅批评说,“月经精液可以延年,毛发爪甲可以补血,大小便可以医许多病”,是主观妄想。(注8)

道家思想充满神秘的幻想,因而用药也稀奇古怪。“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如“经霜三年的甘蔗”, 还有“‘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神妙就在这地方”。(注9)动物体内少见的结石、病变和特殊结构,都被视为珍药。所以李时珍说:“牛之黄,狗之宝,马之墨,鹿之玉,犀之通天,,皆物之病,而人以为宝[3⑧]。”灵芝、天麻和冬虫夏草过去不能培植,稀罕难得,因此成为珍贵药材,并赋予神秘的名称,如今又因其名称的神秘而信仰不衰。

在六十多年以前,周作人对有关冬虫夏草的无知妄说大发感慨:“……近二十年普通教育发达,而常识与趣味似无增进,盖旧染之污深矣。”(注10)今天的社会发展与医学水平远非那个时代所能比拟,但人们的思想方式真是没有多大长进。

对动物药医疗价值的质疑

医药的历史虽然十分悠久,但医学作为一门科学却很年轻,巴斯德发现微生物病因至今不过100年多一点,特效药物的发明则始于20世纪。

当今编辑出版的《中华本草》共十大卷,集古今本草达8 980种,其中动物药1 050种,囊括所能得到的各种野生和家养的大小动物,组织脏器乃至排泄物和耳垢都是主治疑难杂症的宝贵药材。如将一种动物的入药材料分别计算则品种可翻几番,比如说猪,从毛、皮、牙齿、内脏、蹄和蹄甲连同火腿共计26种中药,牛的达38种。如人的尿粪也能“清热降火”,治疗许多疾病;童尿是宝,不仅含在嘴里治咽痛、齿缝衄血即止,而且“治肺结核、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25②] ”。人中黄的制作,《本草纲目》上本是冬月将盛甘草末的竹筒浸于粪坑中,立春取出,悬风处阴干[ 3②] ,而《中华本草》则赋予神秘色彩:浸于人粪坑中四十九天,漂洗四十九天,日晒夜露四十九天,再从竹筒中取出日晒夜露七天成药[ 25③]。其中处理天数的约数为七,显然是附会丧俗中超度亡灵轮回转世的做法。(注11)

天然药物的研究证明,药物的疗效在于其中所含生物活性的化学物质,有效成分的发现和分离提取是利用天然药物的基础,迄今所有天然药物的重要发现都是从植物中来。(从植物等天然物资中提取的有效成份就不属于中医了—祥见《第一个成为西药的中药》,即70年代我国(西医)医学工作者从植物茵陈中提取的用于治疗疟原虫引起的疟疾病的化学药品青蒿素)。科学是不断向前的,企图从古书中去发现新知识是徒劳的,除非是追寻精神和智慧的历史。我们没有任何理由从古人的知识堆里去寻找对于现代科学有所增益的东西。他们的理论必然有谬误之处,……对于现实科学没有任何实用的好处。认为从前代留给我们的旧书研究中能够推进科学,这倒是一件荒谬的事情

为什么无效的药物治疗被认为有效呢?

“想当然”的成分很大,实践证明并不可靠。临床试验才是现代医药疗效的评价方法 。为什么会把无效的药物当成有效呢?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缺乏严格规范的临床试验。

---------《动物入药的起源与医疗价值问题》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史海钩沉:鲜为人知――民国的一场中医废立之争》


中医乃我国“国宝”。列强入侵后,西学东渐,医界有 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医持轻视甚至反对态度,主张用西医取代中医,认为中医已落后于时代,是封建迷信的骗人把戏。尤其是废止中医思潮成为政府千方百计排斥、摧残中医的思想基础。从道光皇帝、北洋军阀到国民党蒋介石,制造各种障碍阻止中医的发展,甚至企图用行政手段消灭中医。
一、北洋时期的首次抗争

1912年,北洋政府以中西医“致难兼采”为由,在新颁布的学制及各类学校条例中,只提倡医学专门学校(西医)而没有涉及中医,则完全把中医药排斥在医学教育系统之外。  1913年,教育总长汪大燮公开提出废除中医中药。他在接见京师医学会代表要求将中医列入医学教育系统时,竟毫不掩饰地说:“余决意今后废去中医,不用中药。所请立案一节,难以照准。”接着,江西当局颁布了取缔中医章程32条,与汪遥相呼应。随后,教育部公布了“大学规程”、“医学专门学校规程”和“药学专门学校规程”,仍摒中医于政府教育体系之外。

1922年3月,北洋政府内务部颁布了《管理医士暂行规则》,规定诊病必须开设二联单,汇存备查,如有药方不符或医治错误,经查“予以相当处分”等。如此摧残医生受到中医界的强烈反对。   二、国民党时期的废止中医案

1929年2月,国民政府召开第一届中央卫生委员会议,通过了西医余云岫等提出的“废止旧医(中医)以扫除医药卫生之障碍案”,另拟“请明令废止旧医学校案”呈教育部,并规定了6项消灭中医的具体办法:

1、施行旧医登记,给予执照方能营业,登记限期为一年。

2、限五年为期训练旧医,训练终结后,给以证书。无此项证书者停止营业。

3、自1929年为止,旧医满50岁,照顾开业**年即不能使用(对少数人实行的“以人为本”)。

4、禁止登报介绍旧医。

5、检查新闻杂志,禁止非科学医学宣传。

6、禁止成立旧医学校。

这就是历史上臭名昭著的“废止中医案”。曾留学日本学习西医的余云岫,是废止中医派的代表人物。他一向攻击贬低中医学,把中医等同于巫术,甚至直指“中医是杀人的祸首”,必欲废止清除而后快。他对中医的处置办法是“废医存药”,中医废止,而中药作为医学研究资料尚可以加以利用。余云岫提出“废止中医案”的四点理由是:(1)中医理论皆属荒唐怪诞;(2)中医脉法出于纬候之学,自欺欺人;(3)中医无能预防疫疬;(4)中医病原学说阻遏科学化。悬挂着“提倡中医以防文化侵略”、“提倡中药以防经济侵略”等巨幅标语,高呼口号“反对废除中医、“反对卫生部取缔中医的决议案”口号。但政府的反中医政策丝毫没有改变,废止中医一直在以变相的手法进行着。不久,教育、卫生两部通令中医禁止参用西药及器械;中医学校降格为中医传习所或中医学社,不准用学校的名称,以限制中医人才的培养;中医医院改为医室等。目的仍是企图逐渐消灭中医.  在1933年6月召开的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上,在会议讨论中,行政院长汪精卫不但反对该提案,不肯执行草案,而且提出废除中医中药。他说“中医言阴阳五行,不懂解剖,在科学上实无根据;至国药全无分析,治病效能渺茫”,主张“凡属中医应一律不许开业,全国中药店也应限令歇业。以现在提倡国医,等于用刀剑去挡坦克车。”交立法院审查时,他写信给立法院院长孙科,大谈“若授国医以行政权力,恐非中国之福”..接着,汪精卫在全国医师公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发表了反中医的长篇演说,指责中医不科学,如果谁有中西医并存的观念,便会使医学“陷入非科学的歧途”。而教育部并未把中医学校列入学系,这就等于把所有中医学校毕业生的中医资格全否定了。

四、抗战后政府变本加厉

政府除了不准中医办医院、设学校、登广告外,还设立了审查国医资格委员会,行医执照者,方可行医。在非法的考试、审查制度下,绝大部分中医已无法继续开业。1946年,卫生署否定了1943年公布的医师法,规定中医一律称“医士”,不得再称“医师”,并严禁中医使用新药。医执照上加盖“中医不准使用西药以及注射器具,违者吊销执照,撤消资格”,以示歧视。

政府为了消灭中医学校,更是不择手段。  1947年11月,上海不准中医学校毕业生参加特种中医考试,再次打击中医教育...00人的示威游行,并向南京政府请愿,携带行李,冲进南京政府,绝食......到全国解放前夕,全国没有一所公立中医院校。


(评:反动KMT政府从卫生部组织专家论证到KMT中央多次开会专门研究中医的科学性问题。反观我们建国后,未经科学论证仅凭一个人喜好及“中医学是伟大宝库应努力挖掘加以提高”的最高指示,一夜之间上马了成百上千的中医院校、医院,及至现在近60年过去了,我们的所有报刊从未发表过一篇怀疑中医的文章,实际上很多人都知道中医没有任何科学根据,只是政治上需要“国粹”---“官位”问题和“饭碗”问题。千千万万的善良的中国人,无论如何也不会相信,上自国家第二卫生部,下至各省的中医院、校的博士、专家会是“有意无意的骗子”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动物入药的起源与医疗价值问题

提要古代民识未开,对疾病及其原因蒙昧无知,只能凭藉直觉和表像经验,使用所能得到的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作为药物治疗疾病。世界各国的医疗都经歷过这个漫长的歷史过程。动物入药起源于原始人对动物的崇拜,人们企图用吞食或涂抹动物脏器或其象徵物的方法驱除魔鬼或增强自身的力量,动物乃至人的组织器官和排泄物因此入药。现今有些原始部落和边远地区的民众仍然保留着这种巫术文化。我国古代医药书籍所记载的动物药材及其治疗用途,都是根据个人经验、医书记载或民间传说。吃什么补什么和药效形象的信仰,来源于巫术文化。各国古代的传统医疗都是就地取材使用天然的动植物药材。医学在20世纪迅猛发展,大量的有效化学药物问世,天然药物才退出了临床应用。东方的传统医疗仍然使用草药和动物药材,其中包括来自《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和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所保护的濒危动物,如犀角、虎骨、麝香、熊胆和象皮等,其实这些被视为珍贵的药材,临床上缺乏任何有效的证据,并没有医疗价值。因此,不论是从病人的利益出发,还是为了保护野生动物,都不应当、也没有必要使用动物产品为药。


人类的医药历史虽然可以追溯到远古年代,但在近代科学发展之前,医与巫术密切相连,医疗一直停滞在幼稚阶段。人们不瞭解疾病的原因,只是凭藉本能、直觉、想像和迷信,採用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物质治疗病痛。19世纪后期巴斯德发现细菌致病,医学开始走向科学,但有效的药物仍如凤毛麟角。直到20世纪50年代,医学才成为科学,有效的化学药物随之大量出现,标志着现代医学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在我国,传统医疗仍然与现代医学并存,它沿袭古老的方法,使用天然药物,其中有些来源于濒危的动植物种。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野生物种的生态恶化,生境不断缩小,加上过度利用和滥杀,一些物种正在逐渐灭绝,而且灭绝的速度不断加快。据雷文(P. H. Raven)预测,20世纪80年代中期地球上的动植物种,其中25%左右可能在2015年或稍后灭绝。[1]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 彼得·普谢尔(P. Pueschel)说,目前每年大约有100种稀有动物从地球上消失。据国家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我国有15-20%动植物种濒临灭绝。[2]为了避免地球上的物种进一步的枯竭,国际社会制定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英文简称CITES),採取措施禁止野生濒危动植物的贸易。[3]我国是野生动物药非法贸易的巨大市场,俄罗斯与我国接壤,境内有500多种动物属于可入药的种类,因而非法交易猖獗。犀牛、虎、豹、麝、熊和象都被列为该公约的附录I类,作为传统医药的犀角、虎骨、豹骨、麝香、熊胆和象皮等动物药均属在禁之列。


我国是CITES的缔约国,国家已经颁佈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和《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单》,採取措施履约。可是,受传统医疗的影响,大众仍然迷信野生动物具有药用价值,有益于健康;而且越难得到的动物,似乎药用的价值越大。这给野生动物保护带来很大困难。


本文讨论动物入药的起源与文化的关联,以及动物药在医疗上究竟是否有效的评价等问题。


古代使用的动物药

我国最早的药书《神农本草经》记载了西元二世纪前使用的各种天然药物,其中动物药67种。[4]在唐代,所有植物、动物和矿物的资源,都是药用的对象。几乎没有一样东西对治病是无用的,那怕是没有活性的、有毒的,或者只能令人作呕的东西也对治病有用。[5]明代李时珍着的《本草纲目》收录了动物药461种,虫鱼鸟兽乃至人兽的指(趾)甲、皮毛、粪尿,悉皆入药:马屎曰通(白马通),牛屎曰洞,猪屎曰零,皆讳其名也。[6]另一些动物的粪便名称更为优雅,如蚕沙(蚕屎)、夜明砂(蝙蝠粪)、五灵脂(鼯鼠粪)和望月砂(兔粪)。人屎则称黄龙汤、人中黄,人尿称轮回酒、还元汤,主治大热狂走、骨蒸劳复,或止劳渴,润心肺,治癥积满腹、去咳嗽肺痿和难产胎衣不下。[7]

世界文明古国早期使用的药材十分相似,不外乎是植物、动物和矿物等天然塬料。在古埃及的几种纸草纸医书中,埃伯斯(Ebers)发现的西元前1550年的古医书,记载着大约700种药物和800个药方,其中包括各种动物来源的药物,如蜂蜜、胎盘、脂肪、肉、脑、肝、脾、肺和血液以及乳汁、胆汁和粪尿皆为药材。[8-11]动物和人的粪便、脑浆常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用以驱逐魔鬼;蜥蜴、鳄、鹈鹕和婴儿的粪便用来治疗眼疾,鸟粪和蝇屎也用来口服治病。各种动物的血液都用于医疗,如在拔除倒睫后涂上动物血,以预防睫毛再长。动物尿与其它药物混合灌肠或外敷,人尿可以洗眼。牛和山羊的胆汁作为药物有广泛的用途;鱼胆用于明目,猪胆用来祛除眼睛裡的邪气,龟胆也是药品。未曾交配过的雄驴睾丸用于治疗眼疾。动物的脂肪用处很多,特别是製备油膏。治疗秃髮的方子很多,有狮子、河马、鳄、猫、蛇和野山羊的脂肪混合物,黑驴的睾丸泡酒,以及阴茎、雌驴的外阴和黑蜥蜴的浸液搽头。[9]此外,用油煎老鼠搽头,防止头髮变白。[12]老鼠烧烤成灰,和以乳汁,治疗儿童咳嗽。[9]动物的鲜肉用于外敷伤口,吃肉作为药膳。


古纸草纸医书上记载有吃动物的肝臟治疗“看不见”和失明(sharu-blindness)的病例。医史家认为,这例失明可能是夜盲症,因为肝臟富含维生素A。[13]《本草纲目》谓羊肝主治“目赤暗痛、热病后失明”、“小儿赤眼、翳膜羞明、目病失明和青盲内障。”[14]过去儿童患麻疹等传染病,民间有“忌嘴”的陋习,病人因此常发生营养不良和维生素A缺乏,引起角膜软化症而失明。《本草纲目》所说的羊肝主治“热病后失明”和“翳膜羞明”,我认为可能是儿童传染病后角膜软化引起的。如果是这样,至少在明朝李时珍(1518~1593)年代已有羊肝治疗“维生素A缺乏症”的经验。


西元1世纪古罗马阿弗罗底西亚的眼科医生色诺克拉特,专门着有《取自人类及动物身体的药物》一书。其中药方有以人肉为药的,与西元前占星术士的药方相似。[15]


美索不达米亚所用的药物与古埃及类似,动物的臟器(特别是肝臟)、脂肪、血液、肉、尿粪和碾碎的骨屑,以及人的头髮都是常用的药物。[16]


印度吠陀医学常用的动物药材,有蜂蜜、胆汁、脂肪、骨髓、血液、肉、粪尿、精液、骨和肌腱、角、蹄甲、头髮和毛鬃等。[17]《医理精华》是西元7世纪中期吠陀医学的代表着作,其中动物药有牛羊奶和酥油,以及各种家养禽畜、鱼类和野生动物的肉。动物的尿用于去痰、驱风、杀虫、解毒,治疗黄疸、水肿、皮肤病、痔疮、肿胀和尿道病。[18]


欧洲中世纪后期,医生使用的天然动植物药种类繁多,流行多味方药,一个药方常由二叁十种药物组成。最受推崇的是一种称解毒蜜剂(Theriaca)的万应灵药。这个“灵药”由六七十种药物加蜂蜜调製而成,除基本成分毒蛇肉外,“常含有一些令人发呕的动物分泌物,以及一些奇药如鹿角、龙血、青蛙精液、毒蛇胆汁及蜗牛等”,意在以毒攻毒。[19]


比《本草纲目》稍晚出版的英国《1618年伦敦药典》,收录了各种“奇异药物”,其中动物药有胆汁、血液、爪子、鸡冠、羽毛、毛皮、毛髮、汗液、唾液、蝎子、蛇皮、蛛网和地鳖。那时放血是每个病人都用的疗法,所以,“有学问的”医生造成的祸害决不亚于巫医。[20]三四百年前,加拿大的欧洲医生用黄蜂窝和苍蝇煎汤治疗妇女不孕,因为这些昆虫能大量繁殖。[21]西伯利亚的伊捷尔缅人和雅库特人则是吞食蜘蛛和白虫(white worms)治疗不育症。[22]这些做法与我国民间的活吞蝌蚪同出一辙。中医的兽血治病,欧洲也曾有过。19世纪末,巴黎的女士们如果身感不适,会去屠宰场喝一杯鲜血,以恢復体力。[23]我国则有“刺(人)血热饮”,治疗“狂犭咬、寒热欲发”。[24]昔日认为人血可以治疗难治之症,特别是男人的性无能和肺痨,所以清代在处决犯人时,常有人赴刑场收集鲜血治病。[25]鲁迅的小说《药》的故事正是由这个情节展开的。我国刑场上吃人血馒头的情景,至50年代初期仍然有之。人肉也是良药,用于治疗羸瘵,所以,唐代以来割股奉亲的故事传为美谈。[25]


古代人类的用药观念大都起源于交感巫术,不同的只是药的就地取材。从汉唐开始,中国从印度、波斯、阿拉伯和东罗马帝国输入了许多药物和医术,所以有些传统中医药是从这些地方来的。[5,26]少数民族几乎都在偏远的边疆地区,“民族医”所用的药材大都是当地常见的动植物产品,更为简单原始,与中医药不同的只在于地域和亚文化的差异。[27]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医药,正在被商业牟利所利用。我国历史悠久,因而传统中医药内容繁杂,加上半个世纪的官方提倡,又牵强附会,以现代医药的某些理论和做法加以装饰,以致影响更大。


动物入药的巫术根源
实证主义哲学创立者孔德提出人类认识演变的重大规律,即无论个人的或民族的知识或学科的发展,都先后经歷三个不同的阶段:神学或虚构阶段、形而上学或抽象阶段和实证阶段。在神学阶段,依赖直觉把各种现象看成是一些超自然主体活动的结果,这些超自然主体的任意干涉,被用来说明宇宙间一切貌似反常的现象。其最直接的形式就是拜物教和巫术。形而上学或抽象阶段是想像力的自由空灵的思辨,把神学阶段的超自然主体换成了一些抽象的力量,即神秘地将生命转移至通常肉眼见不到的各种虚构的存在物或人格化的抽象物上。最后是实证阶段或科学阶段。[29]与孔德同时代的实验医学奠基人克洛德·贝尔纳有相似的观点。[29]


古代先民的无知和生存环境恶劣,令他们对大自然感到神秘和敬畏,相信疾病是超自然力的作用,邪恶的力量来自神鬼精灵、星辰雷电,或者来自某些动物。他们把天空的飞鸟当作神灵的使者,地上的游蛇当成是死人的差遣,对某些动物产生迷信,灵兽或神由此产生。东非人对羚羊角的敬畏,顶礼膜拜,用于医治创伤,是因为相信“神住其中”。同时,原始人将超自然力量赋予那些被自己制伏的动物,企图通过吃它们的身体来获得其中的力量和智慧;或者用动物的名字或形状作为图腾,象征人与动物同源;吞食或涂抹动物或敌人的内臟或其象征物,用来替代有病的臟器或增强其力量。[31]人类学家弗雷泽说:“从这里我们很容易理解野蛮人为什么喜欢吃他奉为神灵的人或兽的肉体。因为吃了神的身体,便可分享神的属性和力量。”[30,31]原始人用令人厌恶的东西,如动物的粪尿等秽物作为药药物,目的是驱除致病的魔鬼。[32,33]所以,他们常用符咒、死人的骨头和动物的爪牙等佩在颈前,或者祈祷,求助于崇拜的灵兽以及与神灵沟通的人。由此也产生了借观察星宿天象,或察看动物内臟以预测吉凶的巫医。


古罗马的伊特鲁利亚人信仰“动物”神非常普遍,因为把灵魂(anima)神格化;观察牺牲动物的肠子等内臟,特别是肝臟来进行占卜,预测吉凶。这种占卜师称为肠卜师,其拉丁文为haruspex,词根har却来自古迦勒底文,意思则是肝臟。西元前3世纪皮亚琴察祭祀用的铜器,形状很像绵羊的肝臟;铜器分成许多小间隔,每个小隔命以司吉凶神的名字,与天上众神庙相对应。这实际上是肝蔔器,可能是教授肠卜的模型。[34]因此,古代的占星术和魔法与医术形影相随,而我国的医蔔星相也属于一类。


医起源于本能,早期人类中施行疗病的人是驱邪的巫师,药物作为一种巫术。中医与其他古代传统医疗的演变大致相同,“始而巫,继而巫和医混合,再进而巫和医分立”。[35]但是,早在古希腊希波克拉底和古罗马的盖仑时代,医学就已经脱离了巫术和思辨模式,而是建立在柏拉图和亚裡斯多德哲学上,对疾病和人体进行认真的实际观察,应用常识概念进行逻辑推理。儘管那时的西方医学认识粗浅、错误很多,但那是文艺復兴后新兴医学发展的基础,进而在实验方法的推动下,逐步发展成为现代医学。中医没有也不可能走上这一步。


巫术的思想根源在于原逻辑思维,原始人在认识事物的关係上专注神秘因素的作用,却无视经验事实,也不关心表像关联是否存在矛盾,错误地把两种无关的事物看成是因果联系。[36]巫术是一套荒诞的处理事务的原则和虚假的自然法则体系,是一种毫无成效的技艺,顺势巫术(homoeopathic magic)是巫医观念的重要基础,根据“相似性”的联想,认为同类相生,或结果与其原因相似,把相似的事物错看成是相同的。[37]“吃什么补什么”和药效形象(signature)都来源于顺势巫术的相似律,即“同类相治”的原则。巫术有时似乎也有“灵验”,但纯属巧合。“巫术只不过在心理上影响人们採取轻信态度和急切追求眼前的不负责任的力量罢了。”[38]


“吃什么补什么”,如吃血补血、吃肺补肺、吃脑补脑,不仅是中医的信条,而且也是我们的一种大众文化。这个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吃进的任何食物都要经过消化,分解成基本的化学成分才被吸收。


李时珍虽然认为用人的骨、肉、胆、血为药,“甚哉不仁”,可是《本草纲目》仍然收集了人的血肉乃至头垢、耳塞、月经、胎屎和粪尿等37种治病的药物,称人骨主治“骨病、接骨”等,这些显然都是荒诞的。


[39]家喻户晓的虎骨酒和近些年的牦牛骨髓,也不可能“强筋壮骨”。中药龙骨原本是哺乳动物的骨骼化石,如今已由牛的肩胛骨所替代。动物骨骼和牡蛎贝壳,虽然含大量钙盐,但远不及乳酸钙等製剂易于消化吸收。动物血液所含的铁虽然可以利用,但与硫酸亚铁等药物治疗效率无法相比。


中医用“鞭”和海狗肾壮阳,在观念上与“吃什么补什么”类似。“鞭”是指动物的阴茎,有些还附带睾丸组织,海狗肾是海豹的睾丸,所以被认为可以增强性功能。“阳痿情结”和鞭膳古已有之。[40,41]1949年共和国成立后,由于实行计划经济,物质极度匮乏和欲望压抑,这些东西只有少数特权者享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牛鹿狗虎鞭和海狗肾等迅速流行开来,专门供应鞭膳的餐馆也应运而生。这种情结根源于道家和中医的错误性观念,夸大性与健康的直接关係。其实男人的阳痿并非如此之多,原因主要也不是由于雄激素不足。动物的鞭肾,乃至生吞动物睾丸都不可能补肾壮阳。


19世纪末欧美也曾有过用动物睾丸植入或其浸液注射的“臟器疗法”,企图“回春壮阳”和“返老还童”。[42,43]例如:1889年,法国医生塞凯尔(E. B. Séquard)曾给自己注射豚鼠和狗的睾丸浸液,并向法国科学院吹嘘,他“恢復了往日的全部精力……消化能力和肠道功能也大为改善,同时觉得脑力更加轻松”,可是不久他便死了。然而,尽管许多医学人士反对,臟器疗法仍然风行一时。20世纪早期,俄国医生伏罗诺夫等人也曾用猴子的睾丸植入人体。美国的一位江湖骗子布林克利向病人夸口,植入山羊睾丸不仅壮阳,而且可以降低血压。因此他大发其财,办起了广播电台,声名远扬,促使他去竞选堪萨斯州长。当时美国还有公羊睾丸製成的“臟器片”作为“壮阳丸”邮售,后因广告虚假被取缔。[44]1931年雄激素——睾酮被分离出来,3年后发明了化学合成法,臟器疗法乃遂销声匿迹。


其实,有临床疗效的动物药材只有甲状腺(甲状腺素)和肝臟(维生素B12和维生素A、D)製剂,以及作用十分有限的消化酶类。如今甲状腺素和维生素B12已由工业合成生产,不再需要动物製品。


药效形象原指形状似人或其内臟的植物,对相似的器官具有治疗作用。[45]这种观念不仅中国有,其他民族古代也有过,但所信仰的东西不同。例如人参似人形,中医当作滋补珍品,并传入亚洲邻国,而其他国家则没有。有些动物因形态和生活习性看似奇特,在我国都当作滋补或兼具壮阳功能的上品。例如:穿山甲体表覆盖有类似鱼的鳞片,却是陆地动物;海马、海狗外观似陆地动物,却在生活海洋中;陆地的蛤蚧(一种蜥蜴)身上也覆有细小鳞片;鳖既能在陆地生活,在水下也能生存;海参形似植物,却长在海裡等。但是,以色列和欧洲人对这类动物的态度则不相同,古以色列人把这些看似兼跨两界(betwixt and between)难以归类的动物视为不洁的、可恶的禁忌物。[46]


“有些中国药物完全来自文字游戏或怪诞的联想:蟾蜍的皮肤多皱折,所以用来治疗皮肤病;一种生长在山涧裡的青蛙,由于涧深水寒,就被认为对身体具有‘清凉’作用。”“上海的报纸充斥着‘肺形草’的广告,被鼓吹为治肺结核的良药。”[47]鲁迅的父亲生病,“水肿逐日厉害”,用过“一种特别的丸药:败鼓皮丸”,因为“水肿一名鼓胀,一用打破的鼓皮自然就可以克伏他。”[48]“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方式有蛮荒初民的思维特性的残遗。由于不受科学方法的检验,‘直觉’有任意发挥的空间,常近于幼稚的幻想。”[47]这种巫术思维和怪诞联想,仍是现今中医的思维特徵和用药基础。[49]如用蛇和蛇蜕治疗各种难治性皮肤病,大抵与蛇皮光滑有关。蜈蚣、蝎子等虫子善于穿越钻爬,因此用来“攻毒散结,活血通络”,治疗心脑血管疾病。露蜂房(即黄蜂窝)可以“驱风攻毒”、“祛风止痛、祛风止痉”,治“风惊颤掉”,甚至“煎水浴身,治小儿癫痫”,在于“蜂”与“风”同音。[50]其实,《本草纲目》中的动物药大都基于这类联想,如犀牛的角居中怪异,因而犀角能“通神、破水”。[51]由于古人崇拜鹿有千岁长寿,且频繁交配,因而迷信鹿茸滋补、壮阳延年,治疗“阳痿滑精、宫冷不孕”。[52]“象肉臃肿,人以斧刃刺之,半日即合”,因而金疮不合者,用其皮灰治之。[53]鲁迅批评说,“月经精液可以延年,毛髮爪甲可以补血,大小便可以医许多病”,是“道学先生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的主观妄想。[54]


中国的传统医药与道教有直接的渊源。[55,56]“由巫进为术数,由术数进为阴阳,后而又进为五行,由五行而进为黄老道家”,因而素有“医道通仙道”和“十道九医”之说。用桃枝画虎形治鬼是古代的一种巫术,桃是生命的象徵,具有杀鬼的能力;虎形是传说中的食鬼虎,所以道士用桃剑,南方人家的门楣贴虎形来躯鬼。[55]《本草纲目》中虎药用途很广,可以除邪恶气,杀鬼疰毒,杂朱画符,疗邪;头骨作枕,辟恶梦魇,置户上,辟鬼;初生小儿煎汤浴之,辟恶气,去疮疥、惊痫鬼疰,长大无病;就连“屎中骨”烧成灰也可以治大病。[57]


道家耽于神秘幻想,因而中医用药也稀奇古怪。鲁迅说,“凡有灵药,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如“经霜三年的甘蔗”,还有“‘蟋蟀一对’,‘要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似乎昆虫也要贞节”,“神妙就在这地方”。[58]动物体内少见的结石、病变和特殊结构,都被视为珍药。所以李时珍说:“牛之黄,狗之宝,马之墨,鹿之玉,犀之通天,兽之鲊答,皆物之病,而人以为宝。”[59]古时对灵芝、天麻和冬虫夏草这些真菌类的东西不明究竟,稀罕难得,因而被视为珍贵药材,并赋予神秘的名称,如今又因其名称神秘而信仰不衰。


六十多年以前,周作人对有关冬虫夏草的无知妄说感慨道:“今者中国药学者乃不信菌学书,而独取百余年前的小说家言,此无他,亦因其神奇可喜耳……近二十年普通教育发达,而常识与趣味似无增进,盖旧染之污深矣。”[60]当今的医学进步是那个时代无法比拟的,但人们的思维方式和对传统医药的迷信还是没有多大长进。


动物入药的起源与医疗价值问题(续):对动物药医疗价值的批判
作者:祖述憲
安徽医科大學流行病学与社会医学退休教授
研究領域是傳染病流行病学和医疗卫生政策
現在是安徽預防医学会 环境与动物保护教育組创建人
近著《思想的果实——医疗文化反思录》,翻译有《动物解放》。

转自:中华素食网
原文地址:http://www.chinavegan.com/2012/10/2012100817493422.htm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屠呦呦青蒿素的是是非非(初稿)

作者:竹叶连

这两天可难得的热闹了,有一帮子人好像打了鸡血,吃了伟哥,亢奋不已,乐不可支,上蹿下跳,大呼小叫,不知情者,以为他们全都中了六合彩,做梦中了状元。其实不是。只是一个寂寂无闻的药学退休老妪,40年前的奉命课题组长屠呦呦,她的小组在40年前找到了一种抗疟药,现在得了一个美国奖。屠呦呦这个发现得这个奖完全是个意外。意外得奖也当之无愧,运气好弄出 了这个药,完成组织交的任务,还意外有益世界人民嘛。得奖当然高兴,谁得奖不高兴?中国人得美国奖(咱们这会千万别叫美帝国主义哈),美国人自己没有得, 证明咱中国人崛起了比你美国人牛不是!咱们中国人跟着中国牛人屠呦呦牛一把高兴一回,也在情理之中。

那么,是什么抗疟药?据说是从中国伟大的中医药宝库中找到的“中国神药”,就是说,伟大的中国医药宝库,宝贝琳琅满目,找到神药,证明宝库有真宝不假、也不谬,而且多多。一高兴脑子一犯迷糊,我忽然想起:

史载,康熙三十二年,西历1693年,康熙皇帝打摆子,“ 热时节热的在蒸笼里坐,冷时节冷的在冰凌上卧,颤时节颤的牙关错,痛时节痛的天灵破,兀的不害杀人也么哥,兀的不害杀人也么哥,寒来暑往都经过······。” 主子身患重病,奴才御医并举国名医神医包括华佗再世江湖郎中杏林高手各显神通,终于不效,依旧颤时节颤的牙关错,痛时节痛的天灵破。医家束手无策,主上生命垂危……。

【康熙皇帝打摆子】

图片


时有番邦传教士闻听皇上在害这打摆子的病久治不愈,借佛教的话想,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俺们的使命是救治灵魂、也医治肉体嘛。于是,就有老外夷人洪 若翰(Jean de Fontaney)、刘应(Claude de Visdelou)者,献“中国树皮”粉(chinarinde,本为以chinchon命名的cinchona“金鸡纳”树皮粉;金鸡纳树皮,又名秘鲁 树皮、神父树皮、耶稣会士树皮、秦昆伯爵夫人树皮;其加工成的粉末,即金鸡纳树皮粉,又名秦昆伯爵夫人散。“chinarinde中国树皮”,则系其时有 “爱国”中医自诩“学贯中西”者流利令智昏加眼神儿不济的胡诌杜撰),皇帝一剂而愈。
图片
金鸡纳-花果枝叶图

考“金鸡纳”又作“金鸡勒”。俞樾(桐城三大家之一)——俞平伯(著名红学家,敢于顶撞毛润之的学者)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即其曾祖父——在《茶香室丛 钞·金鸡勒》条中记载:“国朝查慎行《人海记》云:上尝谕臣等云:西洋有一种树皮,名金鸡勒,以治疟疾,一服即愈。用药只在对证也。”(上也是不懂装懂, 中医文化洗脑结果!)并加按语云:“余同年勒少仲中丞,极信此药,云:不止治疟,兼可补胃。人或不之信,不知康熙时已入中国,且有圣祖此谕也。” 这个俞樾还算厚道,老老实实把自己的书叫“丛钞”,承认自己是文抄公,不像我们今天的教授博导院士校长达官贵人老总富豪把他人成果据为己有死不认账干脆黑 了;遗憾老先生毕竟时代局限,产权意识淡薄,又没有产权法约束,没有注明抄自何家,让人不知所本。好在老夫本人我学富六车,不用百度,就看出来俞樾俞老先 生抄的是赵学敏赵老先生。

更有汪康年振绮堂丛书初集《圣祖五幸江南全录》有云:“这金鸡纳是皇上御制,服了很好,这是十两,着赐提督”。这“录”皇帝起居注的宣传部文痞也太顾全大 局、太会拍马屁了吧?拿人家的草药,治好了自家主子的顽疾,不论功行赏也就罢了(好在后来有点崇洋媚外的康熙大帝倒是赐居所以为奖的),拿去笼络下属也是 国情,连“知识产权”都给人家霸占了,算到皇帝老二账上,贪洋之功为己有,这舆论导向导向主子一人,是不是不够仗义啊?

金鸡纳本 是印第安土人的草药,相当于咱们博大精深的中药,进入中国,皇帝被医好了病,还占为己有,封为“御制”圣药,是皇帝霸道惯了。中医为了挽回面子,也没闲 着,马上改头换面贴上自己标签:“(金鸡勒)……细枝中空,俨如去骨远志,味微辛,云能走达营卫,大约性热,专捷行气血也。……不论何疟,用金鸡勒一钱, 肉桂五分,同煎服;壮实人金鸡勒可用二钱,一服即愈。”人家实证所得,不倚阴阳五行,不推不算不意不蒙,自然药到病除,“一服即愈”;连少数精明的中医也 自叹弗如,立马据为己有,还不得不承认,不得不心服——多数冥顽不灵的除外。

皇帝把这“御药”赐给大臣宠幸笼络下属之外,还要过 一把“上医”瘾,如《李煦奏江宁织造曹寅染病代请赐药折》记,《红楼梦》第一作者的爹的爹病危,曾托人向康熙求药治打摆子,康熙派人送药,交代服法,叮 咛:“疟疾若未转泄痢还无妨,若转了病,这药用不得,须要认真。” 可惜万岁爷特快专递的“御制”灵药来晚了一步,名医验方仙药不济,曹寅眼睁睁让摆子给打死了。

这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有据可查确确实实治好了和没有治好疟疾的真实传奇之沧海一滴——典型的权威案例,虽然是个案,但内涵却是穷及其时中国医药骨髓。

中国此前有没有治疗疟疾的医药?有,多了去了,各种本草书包括巫术之外,还有专著:韩善徵《疟疾论》,洋洋洒洒不下百十,但是没有实际疗效。

唐白居易有诗:“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瘴烟”就是疟疾,俗称“打摆子”,古字谓“痁”,甲骨文作“疟”,中国记载颇早。中医杜撰的圣经《黄帝内经》就有《疟论》、《刺疟论》等;《金匮要略》 有《疟疾脉证并治》,《肘后备急方》有《治寒热诸疟方》 ,《诸病源候论》有《间日疟候》,有《劳疟候》;还有《千金要方》,《脉因症治 · 疟》,《证治准绳·疟》、《景岳全书·疟疾》、《症因脉治·疟疾总论》,更有一本晚近集大成的专著无一提及青蒿《疟疾论》(可惜也没有提到青蒿),等等等等。琳琅满目,的确是个宝库。可怜这个千年宝库,让屠呦呦这个不是中医、为中医效劳、为中医张目的女人,用西医手段无意间举起青蒿素大棒给无情地砸了个粉碎。

也不全怪屠呦呦。

明万历年间大范围疟疾流行。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江西永新、永宁、福安等地疟疾大范围流传,永宁、福宁"死者无算";永新"死者不可胜纪"。

清乾隆年间数度出征缅甸都因疟疾犯而受挫,有时竟会“及至未战,士卒死者十已七八” 。

1950年统计,全中国有疟疾病人3000万,当时每年病死有数十万,位列五大传染病。

青蒿呢?
在中医的书上和嘴上。
图片
黄花蒿-全株
图片
黄花蒿-枝叶 (注:以上图片来源网络,谨此致谢!——笔者)

屠呦呦在领奖时说:“我要呼吁进一步发掘传统中医药,继承发扬、继承提高、继承创新。”她说,“中医是伟大宝库,对世界人民健康的潜力还有待继续发掘。我 们老祖宗替我们保留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我们找到青蒿素,解决了全球迫切想解决的问题。类似的传统药还有很多。” 知道屠呦呦底细的人会质疑,这个演说如果不是迫于组织授意,那她就太不地道了。

屠呦呦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系生药学专业,并不是中医世家或中医科班出身,1969年被调到已经开展工作两年 一无所获的 “5-23项目”组织工作,共产党员,起码她知道自己来干什么,能干什么,该怎么干。中医对他的发明有多大帮助,并不是如她告诉人们的,作为一个生药学专 业工作者,决定性的是多次失败之后,直到她看了老道葛洪(为什么不是首选的《本草纲目》)的“绞汁服” ,才明白高温煎煮可能破坏其原药有效成分活性;如果真是那样,她就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生药学专业大学毕业生。况且,中医指引、提供给她的实验材料,最先入 手的肯定不是青蒿,而是中医经典的经方、名方、验方中君药臣药常用药,该依托理当是首选公认的中医药集大成宝典李时珍《本草纲目》。在《本草纲目》第三卷 《百病主治 · 疟》条中,第一味就是君药柴胡:“通治诸疟为君”(李时珍分“疟”为:风、寒、暑、热、湿、食、瘴、邪和五脏疟、六腑疟、劳疟、疟母等“诸疟”)。紧接下 来,同样重要的诸如常山、黄芩、附子、大黄等等,经方、验方、神效治疟诸药多如牛毛,一个个试下来,结果一无所获,大失所望。轮到与砒霜、燕屎、头垢、人 尿、人牙、人胆、雄鸡屎、白狗屎、夜明砂(蝙蝠粪便)、五灵脂(鼯鼠粪便)、野狐粪、云母石、逆流水、两头蛇(带在身上)、烧人场上黑土等(以上均录自《本草纲目》治疟药部分,不知道屠呦呦们的试验结果如何?)为伍、偶一提及的治疟下药青蒿,也还是让她失望。这明明有治疟记载的中药青蒿,即使捣汁实验,也同样是失败。

屠呦呦是怎么稀里糊涂在所有治疟中药无一例外失败之外,歪打正着去试验名不见中医治疟典籍的黄花蒿的,又怎么把黄花蒿素定名为青蒿素的,只有她和她的同志们才知道了。

屠呦呦的青蒿素发明,发端于抗美援越同志加兄弟的请求,伟大领袖亲自拍板,敬爱的总理亲自指挥,1967年5月23日国家科委和解放军总后勤部开会,制定援外备战紧急军事项目,定名“5-23项目”,定性为绝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是国家卫生部科技局原局长陈海峰,任务是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不惜一切找到治疟有效药。

“ 5-23项目 ” 全国总动员,调集了60多个科研单位,500多名直接参与的科研人员,组成一个庞大的科研攻关队伍,历经一十三年工作,其中历时5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晚到两年的屠呦呦,其课题组搜集了808个经典的和可能的抗疟中药;同时云南小组搜集了中草药单方、验方多达4300余个,山东、四川等多省市也相应做出了自己的努力。但后来证明,除了有关黄花蒿的青蒿素之外,做的全是无用功,收获的是废纸、垃圾和对中医药宝库的失望。有效的是中医药治疟药以外的黄花蒿,而不是葛洪、也不是李时珍的青蒿。

中医药宝库清单《本草纲目》在众多治疗疟疾的妙方奇药中,不过轻描淡写随便提到与粪便为伍的青蒿。但是,屠呦呦们已经证明这个青蒿所含青蒿素微乎其微,不足抗疟,何况还是在60摄氏度以上破坏活性的高温煎煮;而 且,青蒿素几乎不溶于水。屠呦呦们先是把李时珍当成药圣,把他的《本草纲目》当成寻宝的指路明灯。当屠呦呦照着《本草纲目》的单子逐一辨析试验,发现全都 是废物,她一声不吭,继续一个个挖掘。挖到青蒿,依然失望;紧接下一个——瓦舍!效果百分百!百分百,同志们!找到了!找到了!!找、到、了~了~ 了~!!!这是1971年10月4日。

这紧接青蒿的下一个有效物名“黄花蒿”(《本草纲目》,人民卫生,1982,一版,一次印,页九四三~九四六)。《本草纲目》载:“黄花蒿,【释名】臭 蒿。【集解】[大明曰]臭蒿一名草蒿。[时珍曰]香蒿臭蒿通可名草蒿。此蒿与青蒿相似,但此蒿色绿带淡黄,气辛臭不可食,······叶,[主治]小儿风 寒惊热。子,[主治]治劳,下气开胃,止盗汗及邪气鬼毒。” 除了性味,就这些了,没有疟疾什么事。

别说话!别说话!听我说!这个、这个、这个黄花蒿“纲目”没有说可以治疟疾,怎么办?

什么怎么办?我们不是在找抗疟药吗,管他说没说,找到了,几年的辛苦总算开花结果了,完成任务了,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等着立功受表扬呗,还有什么怎么办?

等等,不许乱说,以D的纪律和军籍(当时主要是军事化编制管理)保证,不许向外说出半个字!党员同志留下,其余同志回宿舍休息,放假半天!······ 好,同志们,我们开个临时D小组会,今天的情况大家都知道了,特大喜讯,在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取得伟大胜利,终于可以让伟大领 袖毛 放心,让越南兄弟更加有希望了!但是,伟大领袖教导我们,在胜利面前要戒骄戒躁,不要骄傲自满,要夹起尾巴做人,我和xx同志现在就去向党委汇 报,看同志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上面 “找到了” 、汇报、开会这些情景“细节”,自然都是胡编乱造杜撰的,并不是现场录像,不过和想象中当时的语境应该大体不差。

青蒿素是从完全没有抗疟记录的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取得的,是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是十足的“西药”。没有理由认为青蒿素是中药,更没有足够理由认为青蒿素是在中医指导、启发下的发明。青蒿素与中医药宝库无关。

要把青蒿素说成中医药产物,以符合伟大领袖“中医药是个伟大宝库”的英明教导,这个弯怎么转,颇费周张。奉命在大海里捞抗疟的针,并不容易。即使在指向的博大精深中医药宝库里面也一样。现在“针”捞到了,总不能就说人海战术,拦天大网,我运气好,瞎猫撞到死耗子吧? 要为政治服务,要体现伟大领袖、英明导师毛 的英明伟大,即要证明中医药是个宝库,这个好办,但是不够完美,还可能被别有用心的阶级敌人钻空子。于是,就有了屠呦呦“是李时珍搞错了”的公开说辞,于是就有了相关记载的有意无意的混淆与篡改。

全世界植物学家们从分类学老祖宗林奈起,直到今天,青蒿是青蒿,黄花蒿是黄花蒿,在还没有植物分类学家取得共识之前,不容混淆,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各自为政擅自修改,这是有国际法管着的!全世界植物学家,包括1973年以前和以后的正派中国植物学家,都认识这两种不同植物的区别特征和共同的表达文字拉丁文:

Artemisia apiacea Hance,拉丁学名,青蒿(又名香蒿),香,嫩可吃,不含青蒿素,等等;
Artemisia annua L.,拉丁学名,黄花蒿( 又名臭蒿),臭,不可吃,含青蒿素,等等。

有个一般人普遍认同的差异,并有书为证,很难抹平,不容混淆的,就是:青蒿是香蒿,可以吃;黄花蒿是臭蒿,“气辛臭不可食”,甚至令人受不了,只能农家沤粪,烧烟驱蚊。

黄花蒿素或黄花素定名青蒿素,随即匆匆忙忙对中医抗疟药方和有关青蒿、青蒿素及黄花蒿文本编撰、描述、修订与篡改,蓄意混淆,个人认为这是对植物学-药物 学的公然强暴,是对科学的公开亵渎!为什么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目张胆这么干?令人一头雾水,或当另有隐情?

也许,这就叫“狸猫换太子”的中国智慧?

我不否认科学史上不乏借助传闻成就大业的科学奇迹的所谓“激发传播(stimulus diffusion), 如日人华冈青洲执拗痴迷于传言华佗的“麻沸散”而研制出来的“通仙散”等等。屠呦呦的发明虽然也多少有点这个味道,但硬把黄花蒿改为青蒿,把青蒿素或明或 暗归宿于中医药宝库甚至中药,号召世界“三继承”,鼓吹“类似的传统药还有很多”,这就过了,与事实不符,与一个正直科学家的态度相去甚远,有误导科学 界,误导舆论,误导青年,蒙骗世人,忽悠世界之嫌。

狸猫换太子的游戏政客经常玩;科学家玩就不成其科学家了,就玩完科学和科学家了。
呜呼!

上面例举的事实,有一个不解的死结:
中医宝库里面有没有真正治病救人的宝贝——比如说治疟药?

如果有,历来中国疟疾流行不断是怎么回事?皇帝爷的疟疾为何倾全国医药之力而一筹莫展,以致吃洋树皮丢人现眼?
如果没有,你现在还在贪天之功为己有,所为何来?

有一个寓言说,一大群科学家,走进一间老祖宗留下的房子,翻箱倒柜试图寻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最终在屋后的垃圾堆里发现了宝贝,还有证据表明,这个宝贝不 是屋主的,是一个房客偶然留下的,被屋主丢弃了的,后来行家鉴定,宝贝既不是屋主的,也不是房客的,是不经意间垃圾下面泥土里扒拉出来的一块璞。

有趣的是,说来也巧,诗云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 (苹,也是一种蒿;合两种蒿!)一语成谶,千百年过去,因蒿出名,“食蒿”第一高人,轰动世界,拿到 “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据说还可能借这股风,吹现中国人翘首以待的梦想,有望破天荒拿到今年瑞典诺贝尔奖的(虽然我远没有中医粉丝这般乐观,这“一步之差”,也许就是万里之遥!)怎么偏偏这么巧,正好是这位拿蒿说话、靠蒿吃饭的呦呦大妈呢?

天意?巧合?还是冥冥之中的安排?科学不相信迷信。科学往往又有神奇的巧合,和不解的偶然。屠呦呦就集两个巧合或偶然于一身。还会有第三个吗?呵呵,天知道,没几天了,我不相信还会那么巧。阿弥陀佛!阿门!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青蒿素的发现意味着什么?
此博文包含图片 (2011-09-20 21:36:30 来源:棒棒医生


9月12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仅次于诺贝尔奖的生物医学大奖拉斯克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对这一中国人取得的难得的造福生民的伟大医学成就,我的认识如下。


一、中医中药对发现青蒿素的贡献有多大?

我的观点是,相当于苹果对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贡献。这种贡献不能说是零。

当年屠呦呦们为了找到有效的抗疟药,采取的是大海捞针式的笨办法,据称当时筛选了几万种化合物和中草药,但没有得到令人满意的发现,其中青蒿提取物对疟原 虫的抑制率还不及胡椒。为什么会这样?古来典籍如《本草纲目》中,记载有大量的有神效的抗疟方,难道没有一种有效?事实正是这样!那为什么又发现了青蒿素 呢?这可以说是一个绝无仅有的巧合。屠呦呦响应领袖号召,在“伟大宝库”里穷搜,看到“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可治久疟”时灵机一动,是“绞”, 而不是“煮”,那么,有可能是高温破坏了青蒿的有效成分?于是改用沸点较低的乙醚进行实验,终于在第191次实验中,观察到提取物对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了 100%。需要说明的是,青蒿素并不是从青蒿中提取的。当年发表的论文《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第一句为:“我们从菊科植物Artemisia annua L .中分离出的一种结晶,定名为青蒿素……”Artemisia annua中文名是黄花蒿,而青蒿的学名为Artemisia carvifolia,青蒿与黄花蒿是菊科蒿属的两个物种,青蒿素是从黄花蒿中提取的。为什么不命名为黄花蒿素呢?这是因为中药典籍中没有黄花蒿,以青蒿 素来命名更容易与一些中药方中的青蒿产生联想。

因此,中药在青蒿素的发现中起到的作用是给了屠呦呦低温提取的灵感,而不是具体的药方,那些海量的药方都是无效的,包括青蒿。不能因为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就 认为是中医的功劳,不然的话,现代医学中很多药物如阿司匹林、奎宁、麻黄素、紫杉醇、水杨酸、颠茄、莽草酸等都可以叫做中药了。

二、贡献最大的是谁?

屠呦呦当然功不可没,但是,不是最大。贡献最大的我认为是政府,首先要感谢政府!1967年,时值美越交战和文革,美越均苦于疟疾,越南向中国求援,毛主 席和周总理下令研发抗疟新药。1967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全国疟疾防治研究协作会议”,于是以“5·23”作为研究防治疟疾新药项目的代号,征集了 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参与,在当时可谓举全国之力来研发抗疟新药。这不是一般的气魄,也只有政府才做得到,屠呦呦们都不过是政府下的那盘 大棋中的一颗棋子而已。无数人力无数次试验积累了即将质变的可怖的量变,在最后那一刻,屠呦呦抓住了质变的G点,她确实是幸运的。

三、发现青蒿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显然,不是中医中药的理论。分离出蒿属提取物中的各种成分、提纯、测定化学结构、分析毒性药效、动物试验、临床试验、提取工艺的优化、生产工艺的设计…… 这一系列过程是标准的现代医学方法,青蒿素独特的分子组成与结构导致了特异性效果,这叫药物构效关系。青蒿素的发现可以说无情地否定了中医的阴阳五行、经 络营卫理论、中药的复方、君臣佐使、四性五味、十九畏十八反等歪理邪说。

四、屠呦呦是老中医吗?

确实有人这样称呼她老人家了,她也确实是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但是,看看她的简历就可以知道端的。1930年出生于宁波;1955年,毕业于北京医学院药学系;1959-1962年,参加卫生部全 国第三期西医离职学习中医班...显然,她是正宗的西医药学专业,由于当时的政治需要,被逼半路“西学中”,在她的科学研究生涯尤其是青蒿素的研究中,并 没有受到中医中药理论的半点影响,中药只是她研究的素材而已。这正如《本草纲目》是我研究的素材,谁要是居然因此称我为中医,我一定和他急,嘿嘿。

五、青蒿素的发现之路可以复制吗?

再也不可能了,理由不说。

六、中药是伟大的宝库吗?

在这个宝库里随处闪闪发光着像青蒿素一类的宝石等待着我们去挖掘发现吗?我的答案是否定的!只要认真看过《神农本草经》、《千金翼方》、《本草纲目》之类 的中药典籍就不难得出结论:中药是个伟大的垃圾堆,里面几乎什么宝贝都没有。近年来,国家对中医药项目的投资逐年上升,动辄几十亿上百亿,然而,除了养肥 大量蠹虫外,一无所获。

以下是发现青蒿素的论文图片,可知与中药没有丝毫关系。 屠呦呦获奖的启示鈥斺敿嫫廊囊阆壬吨幸┑目蒲а芯糠岜
楼主:万水千山1901  时间:2019-09-03 20:02:13
青蒿素和中药有多大的关系?

·方舟子·

近日,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临床医学奖,理由是“发现青
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数百万人的生
命”。由于拉斯克奖被许多人认为是生物医学领域仅次于诺贝尔奖的大奖,屠呦
呦的获奖在国内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国内有的媒体在报道这一事件时把青蒿素称
为中药,并说它让人们重新燃起中药创新的希望。其实青蒿素不是中药,而是从
植物中提取的成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化学药。有很多化学药最初都是以植物为原
料提取或合成的,例如阿司匹林、达菲,我们不能因此就说它们是中药。

所谓中药,应该是指中医传统上使用的、用来治疗相同疾病的药物。中药虽
然传统上也用青蒿治疟疾,但是中医所用的那种青蒿(又名香蒿)并不含青蒿素,
已被证明对治疗疟疾无效。青蒿素是从与青蒿同属的黄花蒿(又名臭蒿)提取的。
中医几乎不用黄花蒿入药,用的话也只是用来“治小儿风寒惊热”,从不用它治
疟疾。青蒿素一开始也称为黄花素或黄花蒿素,后来为了表明其与中药的关系,
才统一叫做青蒿素,再后来干脆在药典里把黄花蒿改叫青蒿,定为青蒿的正品,
误导人以为青蒿素真的是从青蒿提取的。

中医由于没有植物形态学和分类学知识,不同种、不同属甚至不同科的植物
在某方面长得相似,就常常被当作同一种药物使用。也许黄花蒿有时也被用来代
替青蒿使用,即便如此,里面的青蒿素也起不了作用,因为中医是把药物煎成汤
药来治疟疾的(最著名的是以青蒿、知母、桑叶、鳖甲、丹皮、花粉煎成的青蒿
鳖甲汤),而一旦加热到60摄氏度,青蒿素的结构就被破坏,失去了活性,杀不
死疟原虫了。

青蒿素的发现是许多人分工合作、相互竞争的结果,究竟谁的功劳大,至今
争论不休。不过,大家都公认屠呦呦起到的关键作用就是发现青蒿素受热就失去
活性,想到了要用乙醚提取。屠呦呦称,她是在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一书中
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说法,才恍然大悟不能加热
青蒿。由于这个故事,人们会说青蒿素的发现至少受到了中医的启发,葛洪也因
此成了“东晋名医”。其实葛洪是个炼丹的术士,《肘后备急方》则是收集民间
的偏方,并没有用到阴阳五行、辨证配伍,与中医中药没有关系。

事实上,葛洪记载的这个偏方是否真的能治疟疾,也是很可疑的。青蒿素几
乎不溶于水(所以屠呦呦才用乙醚提取),用两杯水(东晋的“升”很小,当时
一升大约相当于现在的200毫升,也即一杯)浸泡一把青蒿,即使用的是黄花蒿,
也不太可能泡出能达到药理浓度的青蒿素。如果葛洪只记载了青蒿能治疟疾,我
们也许能认为有其合理性。但是葛洪共在书中搜集了43个治疗疟疾的偏方,其中
有草药,也有巫术。青蒿一条是其中很不起眼的,只出现了一次(而草药“常山”
出现了13次),也没有说其疗效有多灵。反而是那些荒诞不经的巫术,葛洪盛赞
其“立愈”、“无不瘥”。例如:“禳一切疟。是日抱雄鸡,一时令作大声,无
不瘥。”“破一大豆(去皮),书一片作‘日’字,一片作‘月’字,左手持
‘日’,右手持‘月’,吞之立愈。向日服之,勿令人知也。”

即使葛洪记载的青蒿偏方真的对治疗疟疾有效,它并没有被葛洪特别关照,
在随后的一千多年间,也差不多被淹没了。虽然在某些中医典籍中也会抄录它,
但是并不看重它,只是作为文献备考。中医和民间仍然不停地在寻找治疗疟疾的
方法,屠呦呦课题组搜集了808个可能抗疟的中药,而同时的云南小组搜集的中
草药单方、验方竟多达4300余个。这么多的偏方正说明没有哪个有突出的效果,
否则就都用它了。而当时的实验也证明它们无一有效。

的确,虽然偏方如此之多,在历史上中国古人从来就没能抗击疟疾,每次疟
疾流行都死人无数。直到1950年,全中国还有疟疾病人3000万,每年病死数十万
人。马未都以青蒿素的发现来说明“西医西药没进入中国时,中国人也活得好好
的”,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事实是,没有一种中药能够有效地治疗疟疾,这个
史实很能证明这一点:1693年,康熙皇帝患疟疾,所有宫廷御医和民间中医都束
手无策,最后是靠吃法国传教士提供的金鸡纳树皮粉末治好的。从金鸡纳提取的
西药奎宁进入中国后,成了最受热捧的、最著名的药物之一。在京剧《沙家浜》
里,新四军赖以治疗疟疾的药物是奎宁,而不是青蒿或别的中草药。

青蒿素是文革期间集中全国力量用人海战术研发出来的。动用了数十个单位
的500多名科研人员,用5年的时间筛选了4万多种化合物和草药,最后才很偶然
地发现了青蒿素。中医和中医典籍提供的众多药方没有派上用场,和拿着一本
《中国植物志》一个一个往下筛选的效率差不多。有人从青蒿素的发现认识到
“中药是尚未充分开发的宝库”,中药中当然完全可能含有某些还未被挖掘出来
的化学药,但是青蒿素的发现过程恰恰说明想从中医典籍无数以讹传讹的记载中
找到真正有用的药物极为困难,效率非常低下,而且要靠运气。青蒿素发现之后
的40年间,虽然有无数的科研人员试图从草药中再创奇迹,却再也没能找到第二
种能被国际公认的新药,也就并不奇怪了。

2011.9.19

(《中国青年报》2011.9.21)

楼主:万水千山1901

字数:2514184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9-03-26 03:10:30

更新时间:2019-09-03 20:02:13

评论数:1103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