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私撰未必就是死罪,有人举报是死罪,无人举报谁管他。既然死罪,为何班固还要私撰史书,许他私撰为何不许司马迁私撰。班固私撰了又怎地,不也没死罪吗?你有点曲高喝寡了,你也没有从实际看问题。

=========================

班固写的史稿,皇帝看后龙颜大悦,自然没有事了。问题是,如果皇帝看过后,觉龙颜大怒,你觉得,他能没事吗?

如果司马迁写的内容,真如你说,并没有仔细体会汉武帝的讲话精神。那汉武帝一看他的史稿,自然不会高兴了。汉武帝不高兴,意味着什么?只要看看司马迁的经历,就可以知道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历史上小皇帝多去了,他们也能能过目机密档案吗?明清的实录文言文记载几千万、上亿字,皇帝都能看看吗,他们时间够吗?本朝的机密档案,几代核心针对会仔细看一下吗?其他人有没有资格看。
实际上,机密档案一般都不会对事件作评价,只是如实记录罢了。

当然,听传闻讲,本朝岳不群曾命令销毁饿死人的第一手资料,其妻子曾从中央档案局索取涉及其夫君的少量不光彩的密档,将其销毁。这是类似于唐太宗强烈要求看国史的事情。
这些是说明了:
1 密档是据实记录的。
2 密档因为敏感,有人希望修改,也有少量的人能够达到目的。
3 由于密档并不流传,对当代的统治合法性的威胁不大,统治者并不会“制裁密档记录员”。

司马迁被杀,不是因为“密档记录员”的身份,而是以内“折了皇帝的面子”罢了。

===================


本来呢?这位先生说,不会再回复了。所以,反驳他的观点,似乎有点不道德。只是,顺着他的观点,我想说一说,所谓档案是怎么回事。

档案虽然记录了权力者,不光彩的内容,但是,权力者在销毁档案时,通常也不会追究档案记录员的罪责。证明了,档案员可以实话实说,而不会受到追究。

一个人说这种话,肯定连档案是什么东西都不知道。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有人在庐山会议上,公开支持太祖,而反对彭大将军。相关话语、相关文字,被存档了。
相关人员,在保留这些档案时,需要勇气吗?一点也需要。因为,这就是合理合法进行的。

再举一个简单的例子。
有人在文革开始后,公开支持太祖,而反对刘 。相关的话语、相关的文字,被存档了。
相关人员,保留了这些档案时。这个档案人员,事后可能会受到追究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问题是,在八十年代时,相关档案,就有可能成为那个人的污点。其实呢?翻开档案,不会有几个人免俗的。比如,翻开大跃进时的档案,当年高呼过亩产万斤的人,肯定是拉出一个算一个。甚至,刘副 、我朝世祖也不会免俗。

类似的例子多的去了。为什么,所谓的回忆录、亲历记;都不如原始档案更真实呢?因为,回忆录、亲历记可以再加工。但是,档案不能再加工。

司马迁写的内容,与档案是两回事。
档案这种东西,谁也不能说存档的人有错,更不能说存档的人有罪。

比如,在太祖时代,你入档的东西,都证明你永远忠于太祖,那是非常光荣的事。如果,你存入的档案是,曾与彭大将军反对太祖;曾与刘 反对太祖,那你的罪可大了。

事实上,如果并没有铁证如山的东西,证明你与彭大将军当时穿一条腿的裤子,却有人给你写了一段这种内容,并给你入档了。你才会恨他的。因为,这是明着不想你以后过好日子。

但是,档案记录的内容,就一定是真实的吗?实在未必,而且通常总是未必。问题是,这种不能再加工的东西,就好像犯罪的原始现场;即使他经过了一系列改动,但也是最原始的。而后来再看到的东西,就不具备这种特征了。

是的,统治者并不会亲自审核所有的书。问题是,相关的制度,会让反动的书籍无法藏身的。尤其在株连合理合法存在的社会中。司马迁写反动的内容,他的家人、他的同事、下属都有可能被杀头,这些人看到司马迁写反动内容,能无动于衷吗?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私撰未必就是死罪,有人举报是死罪,无人举报谁管他。既然死罪,为何班固还要私撰史书,许他私撰为何不…… ==========所以才是私撰

===================

如果你违法犯罪;被别人揭发了,与你关系亲密的人,都有可能坐牢、甚至杀头。你觉得,你违法犯罪时,不被揭发的可能性有多大?
在动则株连全家,甚至株连九族的社会中,你以为告密是偶然的、孤立存在事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我们之间的许多争论,是无意义的争论。

你说,“大势不改,小势随意”。这句话,说得非常精辟。我虽然一直不能总结出这句话,但是,我从来也没有否定过这种观点;而且我一直也是遵循这种观点的。

尤其在《汉高祖刘邦》这个长篇中,我更是一直遵循这种观点。所以,我引入了海选、淘汰赛、半决赛、决赛等现代竞争的词语。
而且我也曾说过,不要说在争夺天下这种竞争了,就是在星光大道那种竞争中,在比赛结束之前,也没有人会知道正式上电视台比赛的人都有谁;在比赛结束前,也没有人会知道周冠军是谁,更没有人知道月冠军是谁,至于年度冠军就更不用说了。

所以,秦来大乱,谁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充满了不确定性。陈胜吴广名动天下时,一个人再有想像力,再会预测未来,也不可能猜到刘邦会取得最后的胜利;甚至都没有人会猜到,刘邦有机会冲出海选。因为,与刘邦类似级别、实力的大哥,连个名字都没有留下来,就死在海选的路上,那是数以几百、几千论计的。

而且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刘邦失败了,我们后来看到的历史人名,绝大多数人会换了人。因为,后来的帝王将相,肯定全是一系列我们非常陌生的人。

如果你面对我这样的表达,非要说我,我认为小势也无法改变。那我实在,想不出一种更好的表达方式了。

至于你说,“你怎么知道项羽会继续搞分封而不是削藩呢?你怎么知道项羽不会削藩建立一个大帝国呢?”
秦始皇不分封子弟,天下二世乃亡。你觉得,一个人取代秦帝国后,还敢再沿着秦帝国的路,重新走一遍?所以,项羽建立分封制,几乎是必然的。如果项羽连这么点变通的能力都没有,那项羽失败就不是偶然的了,而是必然的了。就好像一个人连基本的变通能力都没有,那它绝不可能通过层层竞争,成为新一代象棋冠军的。

至于你说,“秦末新皇帝就一定必然会是庶民得天下?”
我在两晋帖子中,曾试图证明过这一点,而21网友更写了很长一段相关论文。我在写这个长篇时,之所以绕过了相关内容。是因为,论证这一点,非常复杂,也未必有意义。但是,我们从表面的内容简单一看,这个结论几乎是不证自明的。

在竞争到了白热化时;天下最有影响力的实力派分别是谁?刘邦、项羽、张耳、英布、彭越、韩信、臧荼。这些人的出身,只有项羽一个人不是庶民出身;而且项羽还是第一个被淘出局的人。我们可以说,这一切是偶然的,但这偶然的也太巧了吧。
更主要的是,这些实力派手下的大佬,不是庶民出身的人,似也就一个张良;而张良还是以打仔的身份出现。在竞争到白热化时,整个历史舞台上,处于前排的非贵族成员,那真是伸出一把手就能数出来;而且无论项羽还是张良,实际上都也称不上什么了不起的贵的族,因为项氏、张氏祖上都也没有当过王的。

秦末竞争,几乎把贵族成员,全部淘汰出局了。面对这种结果,我们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偶然。但是,这样的偶然结果,我相信它肯定存在着必然性。因为,大家处于公开的海选中,最后却会出现,庶民霸占整个历史舞台的现象,绝不是偶然性可以解释。

如果我们看到这种显而易见的怪现象,非要坚持说,这只是偶然性。那就如,一个警官在犯罪现场看到了一系反常的现象,总用巧合去解释一样。

我在试图评论,大人物关键时刻的选择时。通常是这样评论的,他们当时的选择,表面上看起来很愚蠢,实际上那都是精心计算出来的,是众多一流高手联合策划出来的。所以,如果我们认为他们的选择愚蠢,只能证明我们连当时的背景也没有看清楚了。

我在试图分析,大人物在关键时刻,是不是有更优的选择时。通常是这样分析的,他们无论换哪种方案,相关方案也存在着众多弊端。所以,如果我们认为,他们换一种方案,就可以改变失败的命运,未免把事情说得简单了。

这是我的基本写史态度。如果你不相信,你可以试着找一些反例。

必然性是不存在的,也是人不能思考的。

只要我们玩过几回麻将,就常常有这种经验。你停口时,你可以停三口牌,也可以停一口牌。
而且,有时简单的从牌面上一算,停三口牌,还有六七牌没有露面;而停一口牌,因为三张牌已露面,所以只能和绝张。正常人玩,肯定都会停三口牌。
问题是,结果呢?停了三口却没有和。更神的事还在于,如果真按一口停,早就自摸了。如果从结果推过程,也许我们会说了,选择停三口真是太傻了,因为停一口,早就和了。

如果有人这样分析这局麻将。肯定谁也会觉得,这个人就是一个傻子。但是,我们分析历史时,其实常常都是这种态度。
你可以选择怎样做,但是,能不能成功,却是受制于众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只能保证我们做出最优的选择。比如,能楟三口牌(可以和六七张牌);绝不停一口(尤其只剩下绝张时)。但是,最优的选择,是不是就一定能赢呢?未必!最拙劣的选择,是不是就一定会输呢?也未必。因为,玩麻将时,三口牌和不过一口牌的事,多的去了。

麻将牌不确定的因素,是非常有限的;至少,翻过头,我们许多时候,可以肯定的说,如果我当时这样选择,肯定能赢。对此,绝不会产生任何异议。
比如,我可以停三六九筒,也可以停钓二万。我选择了停三六九筒,结果我反手就摸上了二万。面对此情此景,让谁去说,也得承认如果我当时钓二万,肯定自摸了。

而现实社会的博弈,不确定的因素却多的去了。至少,你用最优的选择失败了。你回头说,我当时做出一种拙劣的选择,也许就会胜利了。这肯定会引起异议。
比如,项羽鸿门宴没有杀刘邦,所以失败了;那项羽鸿门宴杀了刘邦,就一定能胜利。除了把历史当小说看的人,肯定谁也不会这样认为。

如果我们看历史,非要说要当事人非常愚蠢。其实,就好像看完一局麻将牌,就说玩牌的人真傻;因为可以停一口,却非要停三口牌;所以最后输了。更试图去论证,如果当时他停一口,早就自摸了。
再比如,一个人可以停二万,也可以停二条。他选择了停二条,结果反手摸上了二万。如果我们认为,这个人太傻了,如果他当时停二万,早就赢了。更试图证明,停二条就是一种愚蠢的选择,而停二万是一种非常聪明的选择。

这种评论,是缺乏任何意义的;看这种评论,看一辈子,也不会让自己的麻将技巧,有任何长进的。

所以,我们在做相关评论时,只能是按概率去评论;只能按是不是最优选择去评论。换而言之,如果可以停三口,也可以停一口,他停三口输了,也不能说他选择错了。相反,他可以停三口,也可以停一口,就因为他牌技不高,停了一口,就算胜了,也只能证明他走了狗屎运;而不能证明这种选择就是最优选择。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21tc_bianzhou网友:


释鲁时代,契丹在国家的西部边境修建了契丹的第一座城池——越王城,能驻扎大约千人的部队戊守,之后,契丹又不断的建设了多个可以提供相当数量军队驻守,甚至还有平民居住的城池。有了城池,就意味着有了大批的常驻的人口,、、、、

城市的存在又会带动集市,手工业与商业的集中,与农业、手工业、商业相关的人口,显然已经是一个相当可观的数字,与此相关的生产力,显然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
此时的游牧部落联盟,将面临巨大的冲击,因为,谁能够更好的掌握新兴的农耕文明的力量,谁就能迅速累积起难以企及的巨大财富与人力物力。

农业的生产效率是游牧的几十倍,一块插花氏的田地,往往足以养活它方圆几十里的草原里的人口,这个时候原始的游牧部落已经很难在关起门来自顾自了。从契丹侵入渤海、奚地以及中原的掳掠来看,俘虏的人数从很少,几百,迅速增加到几千,上万,到了阿保机时期,从河东,燕南一次性抢走了近10万的人口,如此大规模农业人口的涌入,只能继续从事农业相关的生产,不然,怎么去养活他们?而谁能分得更多的这些农业人口,谁能更多的得到这些被掳人口的支持,谁就能迅速掌控远远超出其他部落的财富与力量,这个时候,还想回到过去那样完全独立,各找各妈的部落,显然会迅速的被淘汰,被兼并,原有的部落联盟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在这样的经济基础下,游牧部落的特点就是,关起门来,什么都能解决,任何一个强大的国家其实都是一个部落大联盟,中央想要插手到部落单元的人事与制度那实在太难了,因为人家一关门,也不过是吃饭睡觉抢劫,一开门,还是吃饭睡觉抢劫,所以说关门就关门,说开门就开门。
然而,游牧的世界并不总是一成不变,他也会不断受到农耕文明的侵袭和感染,尤其是农耕文明在文化上,实在是处于强势的一方,当草原上也逐渐的有了农耕文明,有了相伴随的手工业,冶炼业和商业,旧有的部落体系就再也无法维持了。农耕能够提供稳定的定居生活,能够储存起大量的食物,多余出来的时间可以制作更丰富的手工艺品和生活用品,能够制作出精美的衣服,食物,桌椅,房屋,锅具,这些物品的丰富就会催生出商业,钱币与财富。尤其是当中原遇到了战乱与饥荒,当游牧民族中的汉人召唤自己的同胞,这里啥都没有,就是有钱(金银),随便编个什么,做个什么,种点什么,那就是金钱啊,总之,这里就是标准的人傻,钱多,速来啊。那么,汉人的蚁族攻势,就如同当年的闯关东,渡香港一样,无论什么刀枪剑戟,甚至是机关枪架着,也挡不住这奔涌的人潮。这个时候,各部落再想要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就太难了,因为生产力越来越高,生产出来的产品越来越多,财富越来越成为决定性的力量,不融合,不开放,就只能越来越穷,越来越弱。在财富的诱惑下,部落内部再也不能保持那样的凝聚力了,因为这个时候你投靠别人,就不见得还是在每天无聊的吃饭睡觉抢东西了。于是,在这样的汹涌的浪潮中,游牧文化与中原文明不断融合,在这样的融合中,南匈奴成为驱逐北匈奴的绝对主力,在这样的融合中,陇西、代北和辽东都逐渐的农耕化,部落联盟迅速的崩溃,国家与政权,迅速出现,成为足以定鼎中原的强大力量。




=========================


顶这两段。

这应该是解释游牧世界崛起的主要切入点;这应该也是解释游牧世界开始出现皇帝的主要切入点。当然了,这应该也是解释宋帝国衰弱的主要切入点。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王第QQ870193479网友:

高祖置酒雒阳南宫。高祖曰:“列侯诸将无敢隐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上段文字出自史记原文,从中找不到一点天命论的影子,讲的是得天下是因为人事工作成功,失天下是由于人事工作失败。
请问楼主,这种论调符合汉朝的主流价值观吗?



===============================


我朝太祖时代,你见过哪个人敢说,某个人的军事、政治、经济才能,比太祖还牛?
我朝世祖时代,你见过哪个人敢说,某个人的军事、政治、经济才能,比世祖还牛?
我们可以这样说,绝没有人敢说这种话。而太祖、世祖也不会在这种事上,做出谦虚的表态。因为,大海航行靠舵手,而太祖就是总舵手。因为,改革开放需要宏伟蓝图,而世祖就是总设计师。

因为,我朝已开始高呼人民万岁了。所以,任何试图证明某个人,在军事、政治、经济方面比太祖、世祖优秀的观点,都隐含着某种大逆不道的意思。
因为,你证明太祖某方面不如别人,就等于告诉太祖,以后不要主持某方面的事了。因为,你主持相关方面的事,就等于外行指挥内行,肯定要坏事的。

我在主帖中写得很清楚,当时刘邦刚当皇帝;韩信之类的诸侯都在;更主要的是,当时功臣为了争功劳,争得天翻地覆。
在这种背景下,刘邦这番话只是为了安抚大家罢了。

而紧接着,刘邦那套功人、功狗的话,表面上是在推崇萧何。骨子里,恐怕只是为了告诉功臣们,你们都是功狗,我才是功人。
所以,我高高在上坐着,你们都得在下面给我跪着磕头。所以,你们世世代代,都得臣服于刘氏的子孙。
换而言之,你们比我本事再大,也得听我的话;我死了,还得听我儿子的。因为,你们什么时候听过狗领导人的事?当然了,你们什么时候听过,凡人指挥龙子的事?
我朝太祖、世祖,永远也不敢大放这种厥词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我个人是赞同春雨说的,司马迁写的刘邦形象是符合当时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符合当时主流社会认知的说法的,但是我并不认为司马迁是被强迫到那种写错一点就会掉脑袋的地步的,不要忘记,历史永远是活人高于死人的。司马迁是因为替李陵辩护下狱的,可不是因为写史书下狱的,前者是可以明白确定的违背皇帝的意愿,后者,司马迁能确定自己写的历史百分百符合皇帝的全部看法?别的不说,汉武帝那种强力皇帝,又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他有多少闲空对汉高祖刘邦如何夺取天下来下达指示呢?

===========================================

在网络时代之前,历史书给我朝历任大哥作传记时,都需要得到官方的明确指示。如果你不相信,我给你具体分析一下。

比如,官方给我朝太祖三七开;而且明确的说,功在什么阶段,过在什么阶段。
所以,历史书写太祖建国前的历史,就是一惯伟光正。换而言之,绝没有一个作者,敢非开国前、开国之初的太祖。因为,官方就说了,那一个时期的太祖,一直是伟光正。
所以,历史写后期的太祖,就开始各种贬低的言词都出现了。当然了,也因为官方说了,太祖是江后等人蒙蔽,所以绝没有人敢说,江后就是太祖的一条狗。当然了,也因为官方说了,太祖后期就是错误的,所以绝没有一个人敢说,文革依然是伟光正的。

这种现象,直到网络时代开始后,才渐渐被打破。因为,在网络时代里,许多人说太祖在开国前,就一下邪恶、阴险。因为,在网络时代里,许多人说起文革时的太祖,也是伟光正的。

我们绝不能因为,我朝主流历史学者,在八十代初期,就说我朝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曾让人民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就证明我朝历史学者,当时就可以随便的评论我朝历史。事实上,除了在官方指定的那个时间段里,其它时间段里,你给用类似的笔调,写一下我朝的统治?


而且,因为官方没有给世祖功过定性。所以,在网络时代以前,绝没有一个人在给世祖作传记时,敢说世祖某个时期犯了这样的错误,那个时代犯了那样的错误。因为,官方没有定调前,世祖就永远是伟光正的。
甚至而言,现在正规出版社出的书中,有谁敢说世祖不是伟光正?

太祖忙不忙?世祖忙不忙?
但是,太祖不关心历史的记录,还是世祖不关心历史的记录?历史是上层建筑,绝没有一个统治者,会不关心历史记录的。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在网络时代开始后,有许多人为太祖的文革时代大唱赞歌。在网络之外,如果有出版社敢出版类似基调的书?你觉得,出版社会没事吗?
至于在网络时代之前,如果有一个官员,敢给文革大唱赞歌;并且试图证明太祖一直伟光正。而且为此洋洋洒洒一直写书。
你觉得,他还能继续当官吗?你觉得,他百日之内,真不会牢狱之灾?

面对我朝的统治者。你可以非议某个阶段,也可以赞美某个阶段。但是,这些阶段通常都是官方划出来的。(至少在网络时代,这一切是显而易见的)。
比如,作为一个官员,在写书时,说到我朝某个阶段,他必须得赞美,他敢非议,肯定有人找他。说到我朝某个阶段,他必须得贬低,他敢赞美,肯定有人找他。

因为,历史是上层建筑,他表面上是说过去的事,实际上,说得就是现在的事。比如,一个官员,公然认为文革时的太祖,也是伟光正。他肯定有事,因为一个人有这样的历史观,本身就证明他不适合担任领导工作;相反,他有可能需要到监狱大学再深造一段时间。
你别看我朝官员,如果他敢盛赞我朝某段时间的历史(比如文革),肯定会有人找他的。虽然,我朝喜欢大家都说,我朝一惯伟光正。但是,因为历史是上层建筑,所以你真把我朝说得一惯伟光正,那可坏事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个人觉得这是辽国崛起的切入点而不是宋帝国衰落的切入点,个人觉得宋帝国衰落的切入点是宋太祖死和宋太宗的上台,宋太宗上台后因为得国不正,过于急于建功立业来建立其合法性,违背了宋太祖先蓄势,观衅而动的战略,灭北汉后贪图一时的战术优势搞闪电战对辽开战,可以说从这时候开始,宋的不振才注定了

======================

如果宋代衰弱,只是宋太宗的个人原因造成,那以后总会改变的。

比如,汉高祖让匈奴得打又送美女,又给嫁妆;文景二帝也一直委屈求全。但是,他们的子孙,会改变这一切的。
因为,游牧世界并没有崛起,如果中原王朝只因为战后疲惫,那缓上几十年,就可以改变这种现状;如果中原王朝,是因为皇帝保守,那换一个激进的皇帝,就可以改变这一切。

比如,唐高祖、唐太宗一直对突厥委屈求全。但是,这只是暂时的。
比如,唐太宗征高丽,让打得狼狈而回;但是他的儿子,会替他征服高丽的。

但是,游牧崛起了。那就不是宋太宗不行了,因为哪个宋帝国皇帝也不行。换而言之,无论宋帝国修养多少年,也无论宋帝国换了多少茬皇帝,也无论宋帝国出现多少优秀的文臣武将,也无法改变这种受制于游牧世界的局面。
我们说宋高宗不愿意北伐,所以南宋无法收复中原;问题是,后来一心北伐的南宋帝王将相,多的去了,但是,谁也是以失败告终。

因为,游牧世界崛起了。所以,阿保机死了,有耶律德光;总而言之,辽国换多少皇帝,也不宋帝国能惹起的。所以,辽国衰弱了,有女真民族替补。阿骨打死了,有吴乞买;总而言之,金国换多少任皇帝,也不是宋帝国能惹起的。当然了,金国衰弱了,蒙古人会顶替。而铁木真死了,有蒙哥,蒙哥死了有忽必烈。总而言之,宋帝国不要把希望寄托在某个敌人的死亡。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感觉你过分高估这种决策的合理性了。说到底,除非真的用事实来检验,你怎么知道对手到底是强是弱?强到底多强,弱到底多弱?信息情报永远是不足的,但是你却必须依靠这种东西来做决策,那决策很大成都就是猜谜和赌博了。而把这种决策都当成合理化科学化的决策,认为其每一项决定多高明,我认为你是不是不很多事情想的复杂了?

===================

信息永远也是不透明的;事情的走向,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所以,用结果去推过程,才是一种毫无意义的事。因为,这只是满足了人们廉价的优越感。

我们还是拿玩麻将去比喻。

一个人能停三口牌,也可以停一口牌。他选择了停三口牌,最后没有和牌;而从结果去看,他如果选择停一口牌,他就可以和牌了。
且不说,社会的博弈,远比玩麻将复杂了。就算社会的博弈,就如玩麻将这样简单。那们面对这个结果,居高临下的说,当事人的选择是错误的,如果他选择停一口牌,就可以赢了,他却选择了停三口牌。更有甚者,还要说,假如是我,我就停一口牌。
你觉得,这种评论、分析有意义吗?没有意义,事实上,一个人如果天天就看这种评论,肯定看得越多,分析能力越差。

你说,“无论怎么理性思考,怎么群策群力,到最后发动进攻的决策还是一个赌博。”
这肯定是一个事实。
问题是,难道我们天天看着结果分析历史,就可以改变这个事实吗?古话早就说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因为,信息永远是不透明的;事情的走向,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人只能尽力,把自己的事做好,至于其它的事,这是由上天决定的。

比如,刘邦当时可以选择造反,也可以选择在家当安份的农民。问题是,选择造反,就一定能成功吗?就一定能活更长的时间吗?显然都是未知数。问题是,选择在家当安份农民,就一定能让自己处于安全之中,显然也是未知数。

历史的大势,那是可以确定的。几千几万的人在博弈,最后肯定有一个胜利者会出现。问题是,谁是最后的胜利者呢?谁是那些无名的炮灰呢?这永远也充满了不确定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是的,没人说你穿越了就能比项羽刘邦做的强,或者能做到他们那个级别,但是美食评论家不如厨子会做菜,不等于说不会品尝,更不等于说只有会做菜水平和名厨一样高才能有资格正确的评价菜做的好坏

====================

一个人不会作菜,可以评论名厨做出的菜。因为,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口感评论这道菜的好坏。

但是,如果评论名厨做出的菜时。开口闭口就是,它怎么这样做呢?这也太差劲了吧。他如果这样做,效果就会更好了。如果是我,我一定会这样做。
这样评论,就有些荒谬了。说得毫不夸张点,普通人没有这种资格。


更有甚者,恐怕就是这个厨子,根本缺乏最基本的味觉、口感,只是因为炒菜敢多放油,所以就成了一代名厨(所谓,项羽缺乏政治头脑,就因为敢打敢拼,成为一代风云人物,与这种评论有什么分别)。
更有甚者,恐怕是这个厨子,也就是一个喂猪的饲养员,只因为他想法怪异,所以就成了一代名厨。(所谓,刘邦只是一个无赖,机缘巧合,就成了一代开国皇帝,与这种评论没有什么分别)

这样评论,那就荒谬的出奇了。说得毫不夸张点,一个人能成为某个领域的顶尖人物,绝不是撞大运出来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王第QQ870193479网友:

楼主能不能直面这个问题本身?
我问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这么用人事观而非天命论记事,是不是符合汉武帝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按照汉朝宣扬的君权神授观念,即便刘邦是个无赖,他也能得天下,因为他老母被龙干了,他是赤帝之子,他斩杀了白帝之子,他头上有白云,诸如此类。而司马迁在记述这段文字时,突破了天命论的窠臼,从人事上探讨得国之道。因此,我认为,这应该不完全符合武帝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

如果完全强调天意,一点也不强调人事,那历史就没法记录了。而且,后世的历史,很多时候在强调天意的同时,也会强调人事的。因为,过分强调天意的结果,就是让当朝国父形象变差了。

在天意与人事之间,显然应该有一个比较微妙的平衡点。
最成功的平衡点,应该是既然让人看到当朝国父一惯伟光正,也能让大家知道,当朝国父能得天下,也绝不是凭伟光正的。

刘邦的历史形象,绝不是太史公可以定下基调的。因为,假如这只是太史公的私人的行为,那官方塑造出来的刘邦形象呢?
换而言之,如果还有一个官方塑造的刘邦形象(而且比较符合伟光正)。后来的班固,自然没有理由敢照搬司马迁塑造出来的刘邦形象;而且汉帝国政府,也没有理由允许班固这样去写刘邦。如果说司马迁写史,是官方行为,这存在争议;班固写史是官方行为,那是一点争议也没有的。

所以,我觉得,刘邦的历史形象。是汉帝国政府官方权衡种种利弊后的结果。但是,我们很难说这种形象成功,或是不成功。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把人事的努力,真的完全抹去了。那就真得失败了。因为,这样一写,刘邦的成功更一点可信度也没有了。更主要的是,这也把大汉国父糟蹋的太厉害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我的心在等等等待网友:

我觉得大人物和人民群众都能影响历史。说一千个人一万人肯是比一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大不完全正确。俗话说人无头不走,鸟无头不飞。人再多没人领导,也是一盘散沙,成不了事。而一个领导往往决定了一千个人一万个人的行动方向。例如没有希特勒可能就没有第二次世界大战,没有马克思可能就没有共产主义,没有毛泽东可能就没有新中国。所以大人物对历史是有影响的。但是群众对历史也有影响,一个大人物要想影响历史,他必获得群众的支持

=======================

希特勒、毛泽东说起来,也许比较复杂。

但是,如果说没有马克思,就没有共产主义。你肯定对共产主义的历史,缺乏最起码的了解。

你知道,当时的共产主义,有多少个派别?甚至后世的共产主义,有多少个派别?
马克思活着的时候,都说了,我只知道,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因为,当时的共产主义派别多的去了;不要说那些,没有标榜是马克思主义者的组织了,就是标榜马克思主义的组织,也不是在马克思的思想指导下工作。

更主要的是,当时欧洲、美国的共产主义组织,多的去了。领袖人物也多的去了,而且大多是第一流的政治活动家。但是,很遗憾,马克思显然不是其中之一。而且,那些政治活动家,通常都也不把马克思当回事。关于这一点,你可以从马克思许多年里,一直穷困溙倒看出来。

说得毫不夸张点,如果没有恩格斯,就没有马克思。
恩格斯是第一流的学者、政治活动家,而且也是共产主义旗帜下的大佬之一。只因为恩格斯一直无限推崇马克思,所以让马克思成了共产义的旗帜。恩格斯无限推崇马克思,也不过是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罢了。

恩格斯似乎一直想表达类似的观点。马克思是真理的化身,而他是我的知己;马克思是最正宗的共产主义,而我就是在马克思亲自指导下工作。
其实,当时的共产主义组织,那是多的去了,最后建立起一个空前庞大的国际性组织(其实是一个大联盟)。这个联盟建立之后,许多人都自吹,联盟是在他们的努力建立的。而恩格斯、马克思不过是其中之一罢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史记应该是司马迁私撰的,因为有《史记》以前,历代王朝都不重视修史。司马迁干的工作,类似于现在的档案管理员。编史是司马迁的个人志愿。正如他所说的是成一家之言。也就是说史记中的历史观点是他的个人观点,而不是官方观点。如果是官方修史。必然会有很多人参予。也不可能是司马迁一人执笔。况且如果是官方修史,必然有史料加以说明,而缺乏这方面向史料证据。

======================

你可以说,《史记》不是官方编订的;难道《汉书》,也不是官方编订的。

按你的观点,《史记》中关于刘邦、项羽、汉武帝的观点,只是他私人的观点。那班固在编写《汉书》时,为什么还敢照搬司马迁的观点?你是不是觉得,班固作为一代史学大家,写个历史,还需要照抄前人吧。

为什么《史记》、《汉书》中相关的内容,都几乎毫无差别呢?无非是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汉帝国官方定性的。司马迁这样写,到了班固时,还得这样写。至少,班固绝不敢把相关人物,写出自己的风格。

《史记》是一人执笔,所以它是私人修史。那《汉书》呢?岂非也是一个人编写的?当然了,如果你硬要说,它是三个人写的,谁也没有办法。

司马迁是政府工作人员。你是不是真认为,在竹简书写的年代里,写一部史记那样大部头的书,真的可以利用私空闲时间就可以写成?甚至还可以偷偷摸摸的写成?

你明天,用钢笔在纸上,工工整整的把史记抄上两遍,你看看它是什么工作量?(因为,史记是两份)。
问题是,用钢笔在纸上工工整整抄两遍史记,与用毛笔在竹简上工工整整抄两遍,能是一个概念吗?更主要的是,抄两遍史记,与写一部史记,能是一个概念吗?

你要知道,这本身就是一个让普通人望而生畏的工作量了。更主要的是,你知道,他需要翻阅的资料得有多少。在竹简书写的年代里,你可以想象工作量之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skyflywmliu网友:

各人有各人的观点,我对历史人物在推动历史方面的作用和楼主有不同,求同存异吧,楼主可能忘了,我这个ID还是为了回复你明朝那个贴子注册的,我正在看楼主的南北朝,应该说是研读,我看历史也是为了分析事物,我重点是近现代史,看到楼主说要写漫评中国现代史,是真的吗?如果是的话我是非常期待的,是不是有些贪婪了?
=====================

感谢你的支持与鼓励。

说到中国现代史,我可真是一直不敢下笔。再写几个长篇以后,再试着写吧。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委员长跑了呀网友:

楼主您好,为什么古代表亲可以联姻,现代却有传言表亲联姻对下一代有遗传上的缺憾,这里是科学依据多还是政治考量多呢,第一次回帖,望楼主能解答一下我心中的困惑

====================

应该是科学依据,多于政治考量。

古代社会相对封闭;而且社会阶层的流动也比较固定(择偶的范围比较小)。所以,对近亲结婚的禁忌(表亲联姻)放的比较宽。从科学上,它对后代应该是不利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skyflywmliu网友:


楼主能写东西出来让大家免费看到是我们应该谢谢,只有写东西才知道准备工作的浩大,我是准备按照我的理解写近现代史,但是深深的感觉自己的能力还差的远,担不起这个事情,还在做准备,五年之内都不敢想,那种流水帐式的写法,我也是不愿意做的,我是希望能够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况,我最喜欢看的是大变革期,春秋南北朝近现代这几个时期最观注,但是想对历史有深刻的认识太难了。

=========================

如果你有写近现代史的念头,就试着写吧。

有时候,写一些历史作品,对学习历史非常有帮助。因为,你在写的过程中,肯定需要详细的翻阅许多相关的历史资料。
写的好与不好,并不重要,就当学习好了。我写这几个长篇,几乎都是边学边写的;而且每写完一个,都觉得自己对相关的历史,有了更多的、更深的了解、理解。

网络时代的一个最大好处,就是查找资料比较方便,而且让别人欣赏也比较方便。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21tc_bianzhou网友:

滑哥、罨古只和萧台哂联合起来杀死了契丹的最高军政长官释鲁,这无疑会让整个契丹处于一片动荡与不安之中,表面看起来,如果联合的势力足够大的话,他们理应顺利的接管释鲁的权利,可是现实情况哪能这么简单呢?我们经常说,杀人很容易,杀人之后那就难了,我们经常说,暗杀,谋杀往往不是最有效的方法,甚至是有害的方法,一般的政治人物都不会轻易使用。这些原理在这次政变中,就体现得很明显。

释鲁被杀死了,有他信任的儿子滑哥的参与,这并不难,可是释鲁死了,政变的发起者们想要掌握释鲁遗留下来的资产,那可就千难万难了。

释鲁虽然死了,可他生前辛苦搭建的班子都还在,他苦心创立的国家化的军队更是在不断扩张之中,如果我们不把政治,不把生活当成童话,我们就会明白,杀死释鲁,绝不可能让这些人乖乖的听命于自己。因为他们的组织,架构到财富,分配,那都是释鲁一手搭建的,和滑哥、罨古只和萧台哂以及他们的人马没有任何关系,释鲁被杀死了,只会让他们高呼为释鲁报仇的口号继续凌驾于其他大佬之上,又怎么可能会去向原在自己之下的大佬去低头呢?更何况就算他们想低头,人家也不会干啊,如果你要让他们的编制,利益要得到保留,你把那些把脑袋提在裤带子上跟你干的人往哪摆呢?你想瓦解掉他们的编制,剥夺掉他们的财富,嘿嘿,那就得问他们手中的刀答不答应了。

更糟糕的是,滑哥、罨古只和萧台哂只是一个临时的结合,他们本身对怎么分赃就有着巨大的矛盾,对于萧台哂等人来说,他们只是想要抑制耶律家族的不断扩张与侵吞,保护各部落的独立性,可是对于滑哥和罨古只来说,这一切那都是他们期待的,他们只是对释鲁独占了所有权利感到不满罢了,所以,你指望滑哥和罨古只为你萧台哂的诉求出头,那你可算找对人了。
对于滑哥来说,当然是想要接管父亲留下的权利,他是弑父夺权的,父亲原来的老部下肯定会以此为借口,拼命阻止他,可是你能指望罨古只会为此两肋插刀?那你可真找对人了,他一定会插你两肋一刀的,因为他最希望的就是恢复贴剌一系的地位,甚至能压过匀德实一系,滑哥越倒霉,他越开心。

此时的契丹上层,充满了各种各样不同的利益群体,除了貌合神离的几支叛乱势力,还有各部落的首脑,有贴剌系中亲释鲁的力量辖底,有贴剌的不同儿子产生的不同支系,还有匀德实一系中释鲁的叔侄旁系。而其中,于越直属的力量,尤其是军队——挞马的力量更不可小视,他们断不会因为首领的离世就自动消失。

所以,未来契丹该怎么走,释鲁遗留下来的权利该怎么分配这样的大问题,必然要让乱哄哄一拥而上的各色大佬磋商谈判,明争暗斗上好一阵子,在此之后一个一个的决定才能逐渐出台。

接下来按顺序大致发生的大事记分别是:耶律辖底带着他的两个儿子奔逃渤海,率先出局了,然后罨古只的叔叔曾经的夷离堇偶思成为了大迭烈府的夷离堇,于越则空缺,因此,偶思成为了契丹名义上的最高领袖,紧接着释鲁被害被定性成了恶性反革命事件,契丹中央决定彻查此事,最后,处理的结果是,罨古只和萧台哂及其亲信被处决,他们的大家族成员全部被“没入瓦里”,成为了契丹中央的贱户和奴婢,而滑哥却因为把过错都推给了罨古只和萧台哂,最后什么事也没有。


======================

我试着把当时的人物关系,简单的梳理一下;如果有错误的地方,欢迎大家指出。

释鲁:阿保机的伯父;当时是契丹最高军事指挥官。

滑哥:释鲁最强势的儿子,也就是阿保机的堂哥。

阿保机:因为阿保机的父亲(撒拉的),曾担任契丹最高军事指挥官;而且现在契丹最高军事指挥官又是阿保机的伯父。所以阿保机担任禁卫军(挞马)的指挥官。

罨古只:阿保机的远房表叔(也可能是大爷);曾是军界仅次于释鲁的二号人物;后来因为触犯释鲁,被他的异母弟弟辖底取代。
辖底:阿保机的远房表叔(也可以是大爷);取代他同母哥哥罨古只,成为契丹军界二号人物。


上面是阿保机家族之内的人物关系。在阿保机家族之外。有两个强大的家族。
一个就是蒲古只家族。早在阿保机祖父担任契丹最高军事指挥官前,蒲古只就是契丹的最高军事指挥官。而在阿机祖父被人暗杀,阿保机家族逃亡之后。就是蒲古知联合其它大佬,帮助阿保机家族夺回失去的权力。

另一个是萧西台家族。

因为,阿保机家族的崛起,威胁、侵害了其它家族的既得利益。所以,这两大家族利用阿保机家族的内部矛盾,联合其它家族,暗杀了阿保机家族的领衔人物(担任最高军事指挥官的释鲁)。

最后的结果,就是身为禁卫军指挥官的阿保机,代表其家族把蒲古只、萧西台家族清理出局。剩下的事,因为是阿保机家族内部的矛盾,结果就是罨古只被杀,滑哥无罪释放,辖底暂时流放(表面上是逃亡,不久后再次成为契丹举足轻重的实权派)。

现在的阿保机家族,还处于强敌环伺之际,所以不敢轻易拉开内哄的序幕。但是,家族的内部的矛盾一直还存在;所以,围绕阿保机、滑哥、辖底之间的冲突还会继续,而且愈演愈烈。
当然了,因为契丹依然是大佬林立的格局,所以阿保机集中权力的过程,还是艰苦和漫长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另外我觉得不必要每次论史都是:

就算滑哥不要命了,滑哥身边的人哪敢陪他去送死呢?

这种逻辑吧?

历史很多时候,包括现代官场很多时候是,双方关系已经密不可分了,如果出卖对方,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交出权力,生死由人,任人摆布,那与其如此,不如拼死一搏。很多时候是站队站错了,不想陪着送死也不可以,很多时候最没权力的傀儡也能找出几个站在自己一边的来,是因为他们觉得很有胜算想投机?往往是密不可分,不得不拼死一搏而已。而且,历史很多时候并不是力量对比非常明显的胜败分明的局面,而屁股决定脑袋,你希望自己赢,很可能就是因此放大自己的有利因素,忽视自己的不利因素,没能正确判断局面,或者即便心理知道胜算微乎其微,但是利益密不可分,只能拼死一搏,这种情况多了。


==========================

孤立的分析这句话,你的结论一点错误也没有。问题是,任何一句话,都不是孤立的存在着。如果抛开它的语境,任何一句话,都也经不起推敲。

滑哥试图谋杀他父亲,绝不是简单的因为什么男女关系。
可以想象,如果滑哥谋杀他父亲的理由,就是如此八卦的理由,你是滑哥的下属,敢和他继续掺和在一起?你肯定不会的。因为,一个政治人物能干出这种事,本身就证明他的智商、情商、心理都有问题。跟着这种人掺和在一起,那真是人说人了,死了也不知道是怎样死的。
21网友说,“就算滑哥不要命了,滑哥身边的人哪敢陪他去送死呢?”是在这种语境中出现的。

如果滑哥谋杀他父亲,是因为复杂的政治斗争。他的下属敢于和他掺和在一起,这本身就是历史事实,没有人会否定它;21网友文中,也没有说滑哥一系谋杀释鲁,是一个虚构的历史事实。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这种做法我认为实际是一种偷懒的行为,确实,没人确定自己的分析百分之百的正确,任何人的分析都建立在自己获得的资料情报信息的基础之上,但是你不能不敢分析,不敢分析不敢下判断,那谈历史很大程度就是空对空,你列出了这些历史可能性,别人也同样可以列出其他可能性。

=========================

就算大家在分析历史时,都敢于下判断,结果又能怎样呢?无非还是以空对空。

就好像说,如果我是项羽,我能如何如之何;如果项羽这样做,就能如何如之何。这一切有意义吗?没有意义!因为,当时的历史背景,我们都无法真正还原;换而言之,我在说这种话时,无非是在架空历史想象罢了。

一个人学习历史只是为了解历史。如果想做类似的假设,就应该做这样的假设。
比如,假如我处于的位置上,我会如何做,而且能如何。
比如,假如我当了某个官,我会如何做,而且还能如何。
这种假设虽然未必有意义,但是,它却相对可以验证。因为,大家对现实的一切,都相对比较熟悉。你说的假如,是不是着边,人们凭常识也可以看出来。
一个人学习历史时,指点古代江山,通常都觉得自己可以让历史改写。问题是,让他去指点现代江山,人们恐怕觉得,自己连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现状,也无力改变。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goldwing0001


前一段时间追着楼主的水浒的帖子,一段不拉的看完了,近期由于工作关系,没时间看帖,刘邦都写这么多了,赶紧追,还有个笑评水浒的整理版,今天来楼主这是有问题请教楼主,在其他网站看到大同造城已经烂尾,财政吃紧这样的内容。好像有个耿市长调走了,分成两派争论不休,楼主是大同人,对这事怎么看,是什么态度,还有大同人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还支持怀念耿市长。楼主怎么看。

=============================

感谢你的支持。说到耿市长,我以我的角度发表一下我的看法。

耿市长(耿彦波)从上任开始后,就一直饱受争议。但是,他的魅力在于,他一个平易近人的官员,是一个有魄力的官员,是一个愿意干实事的官员。

大同造城已烂尾,从目前看应该是事实。但是,普遍的大同人都相信,如果耿彦波不走,这一切不会发生。
大同财政赤字很大,这自然也是事实。但是,普遍的大同人相信,如果耿彦波不走,所谓的财政赤字,也不过是借鸡生蛋(借钱干事)的方法。
更主要的是,大同的城市面貌,在过去的四五年时间里,的确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关于耿彦波的形象,你可以从几个故事看出来。

据说,耿彦波刚来的时候,几个环卫工人在凌晨工作时大发牢骚,大体意思是,这个新来的耿市长不是东西,因为他刚上任,就让环卫工人提前两个小时上班。而当时,有一个骑着自行车的中年人经过,就坐在一起,和环卫工人聊了起来。后来,大家自然知道了,这个骑自行车的中年人,就是他们刚才骂的耿市长。
当然了,环卫工人提前上班,是为了给市民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所以,他们提前上班是无法更改的。但是,他们当时反映的其它问题,却大多得到了解决。
这只是一个故事,我也是听说的。甚至它是真是假,我也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很少有大同人怀疑这个故事是假的。对于一个市级领导而言,做到这一点看似简单,实际上太难了。至少,上面那个故事(或者是真的、或者只是人编出来的),如果放到其它官员的头上,我敢说,绝不会有几个老百姓相信它是真的。

耿彦波一条腿有点瘸。据说,是因为在前任的地区,侵犯了强势利益集团利益,所以被人打断了。而且也据说,耿彦波刚到大同时就说,我这条好腿,也准备好了被大同人打瘸。
这依然只是一个故事,我也是听说的,甚至它是真是假,我也无从考证。但是,依然有一点可以肯定。很少有大同人怀疑这个故事是假的。我同样敢说,如果把相关的故事放到其它官员头上,绝不会有几个老百姓相信它是真的。

据说,有一次耿彦波下去检查施工项目,发现一处施工有问题。当时就问了,这个工程谁负责的?有官员站出来,耿彦波从地上捡起石头就打了过去。
这依然只是一个故事,我也是听说的,甚至它是真是假,我也无从考证。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很少有大同人怀疑这个故事是假的。我同样敢说,如果把相关的故事放到其它官员头上,绝不会有几个老百姓相信它是真的。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