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21tc_bianzhou网友:

看完你写的这几段,我更感觉这段历史,绝不是我能写好的。如果简单的围绕阿保机;向上追述他的父祖辈,向下介绍他的子孙辈。相对比较容易写,但是这样写,似乎也无法介绍清这段历史的走向。

目前你写的这几段,我估计很少有人能真正看懂、看完;因为我看它的时候,也感觉非常吃力(虽然看完之后,受益颇多)。因为,这毕竟一段大家都非常陌生的历史。

我以前看辽史;从来也没有理出过头绪,现在你说到这段历史,我又试着看这段历史,渐渐也理出了点头绪。但是,总的来说,还是感觉自己对这段历史的了解,实在太少了。

继续坐等更新。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jwmfas网友:

刘邦的派出所长是考来的?秦朝有科举或者类似科举的玩意吗?

====================

通过考试选拔官员,应该可以追溯到更远的时代。但是,这与后世所说的科举应该是两回事。

如果说开始,这种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只是开了一个极小的缝隙,而且通过这个缝隙,也没有进入上层的可能性;甚至接近中层的可能性也没有。
后来,从隋代开始。这种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就渐渐成了一条大道;更成了一条正途。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徐兆玮网友:

1、切入点可以,但依然不好把握。
2、“辽太宗入主中原的格局和发展极其罕见”。
罕见吗?在外国这种情况挺多的。趁内讧征服了、称帝了、被赶走了三部曲。如果说入郢也算,那金兀术搜山检海捉赵构也该算。
3、“其实,早在250年前,契丹就曾经做过进占中原的尝试”
你有把握断言,孙万荣等等是打算进占中原建国称帝而非志在掳掠?
4、石敬瑭严重被低估。臭名昭著是后来,当时没人这么看。耶律德光和石敬瑭双方麻杆打狼,各有顾忌。最后演变成那副样子,有很大偶然性。


=========================


如果只为反驳而反驳,那一切就失去意义了。

石敬瑭严重被低估了, 21tc_bianzhou也是如此认为的。
这是21tc_bianzhou的原话,“我后面会详细分析石敬塘已经为儿子准备了最好的布局,最优的策略,最能保障子孙后代坐稳皇帝这个位子的方针。可是他的儿子却偏偏一点都听不进去,他总觉得自己的父亲实在是太傻了,太老糊涂了,太没用了,太软弱了,于是他一上台就把父亲留下的布局全部打碎,于是自然一上来就把父亲留下的全部家当拱手让人。石敬塘在地下面对这一切,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21tc_bianzhou哪里对石敬瑭有低估的意思?

他说臭名昭著的石敬瑭,意思是明摆着的,仅仅是在说,石敬瑭的历史知名度非常高(虽然在普遍人的印象中名声非常差)。如果你能从中间解读出,21tc_bianzhou低估石敬瑭,只能证明你并没有仔细他的原文,就轻易的下结论。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skyflywmliu网友:

回复楼主:铁木真活着的时候,蒙古是扩张的开始阶段,但是要看到,他对蒙古的体制改革,从部落制变成封建制,为扩张打好了基础,我对印度历史也看过,不至于一无所之,二十世纪中国面临几千年未有之变局,而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二战后面对雅尔塔体系对中国的瓜分,我认为只有毛 能解开这个局,要是解不开的话,中国分裂或者成为印度那样的国家是有很大可能的,工业化也无从谈起。


铁木真号称“世界征服者”,你以为札木合就可以能达到这种高度吗?还有历史没有如果,札木合开始比贴木真强大多了,很快就失败了,然后到处流窜,连草原争霸都没撑几个回合,凭什么认定他能达到铁木真的高度。


===========================


(一);我还是前面的话,如果没有忽必烈、拔都、兀旭烈的扩张;铁木真的事业,也实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就好像没有皇太极、多尔衮的扩张,努尔哈赤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

主客观原因凑齐了,通常都是爹死了有儿子;儿子死了有孙子。总而言之,那个不断向前发展的趋势,并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死亡而结束。

如果主客观因素没有凑齐,不要说儿子不争气了,就是开创者也可能因为越来越无能而失败。

如果现状的形成只是因为偶然原因(出了某个了不起的大人物),那这个偶然原因一消失,现状马上就会发生突变。

整个长城以北的兴起后,契丹打得中原王朝割地赔款;女真打得中原王朝连江北都守不住;蒙古兴起后,让中原王朝彻底覆灭。这简单一看,就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它绝不是某个英雄人物造成的。因为,契丹衰弱了,女真会补上,女真衰弱了,蒙古会补上。所以阿保机死了,阿骨打死了、铁木真死了,整个长城以北的扩张,并不会因此停止步伐。


至于扎木合。你完全就是以成败论英雄。
当时整个长城以北,没有人会知道,哪个民族会为那里的霸主,至于谁会成那里的霸主,就更不会有人知道。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哪个民族成了霸主,哪个人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也无法阻挡游牧世界越变越强的趋势。这是我们的猜测,这是历史事实。

(二)、至于说到毛 。
按你的观点,是不是毛 出生在印度,印度也会变成中国这样?是不是毛 出生在美国,美国也会变成中国这样?

“雅尔塔体系对中国的瓜分”?
历史不能假设。因为按你的观点,是不是换一个人,外蒙古就有可能不会分裂出去;是不是换一个人,曾经割让给苏俄的土地,都可以收回来;当然了,台湾早就收回来了。
按你的观点,自然是没有毛,中国就会分裂了。问题是,按许多人的观点,如果没有毛,中国这些土地就都不会失去。


历史不能假设。我们只能知道,翻开中国历史,统一的时代远远多于分裂的时代。大统一的思想深入人心。而且这样一个庞然大人物,并不是谁想分割,就可以分割的。


类似的话题,那多的去了。
按你的观点,如果没有毛,中国就会面临这种不幸,那种不幸。问题是,按许多人的观点,如果没有毛,中国这种不幸会消失,那种不幸也会消失。

这种争论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关心的内容是,为什么毛会取得最后的胜利,为什么毛代表的制度会取得最后的胜利。
如果把一切,归于毛的个人神力,那历史就一部英雄传奇了;甚至是一部童话故事了。换而言之,如果毛再伟大点,那中国早就超英赶美了;如果毛再下作点,中国就退回封建王朝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徐兆玮网友:

真不知楼主这些话从何说起。

我何时说过“21tc_bianzhou对石敬瑭有低估的意思”?

如果说过,请指出来。

如果没说过,我也担不起这些帽子。

不过,我很能理解楼主。楼主的政治水平大涨。


====================

说到我的政治水平大涨,那就承蒙夸奖了。
我无意给谁抬轿子,只是21tc_bianzhou网友一直给我捧场,他现在写了一段整体思路非常有价值历史评论,却因为内容过于生僻,而人们无法耐心阅读,也不愿意介入相关的讨论。所以,我就破例给他捧捧场罢了。

至于说到石敬瑭,如果你没有类似的意思,算我误会。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无尽的恋网友:

想不到这里开小灶了,小无我对辽史几乎是盲的境界,但二当家的文章看得很入味,没有泪哥说的那么难懂。

========================

是吗?

也许是我固有的想法太多了,反而妨碍我接受相关内容了。

对于晚唐、五代的历史。我一直最困惑的内容是,为什么突然军阀政治会取代贵族政治。
从普遍存在的事实,显然是军阀势力几乎成了那个时代的主角。而且你方唱罢我登场,其实第一流的帝王将相层出不穷,谁也无法摆脱他们的影响。一切真到赵匡胤建立宋代才开始结束。
从唯心的角度,我们可以认为是赵匡胤的建立了一系列制度的结果。问题是,从前优秀的帝王将相层出不穷,赵能想到的问题,其它人没有理由想不到。

再写两晋南北朝时,我写的一直很顺手,因为我自觉想通了贵族政治的原因。在此基础上写汉初的历史,也不觉得有什么困难。但是,一想到晚唐、五代的历史,依然还是一头雾水。也许我看21的文章时,有意无意的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所以影响了我的阅读。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泪痕兄,任何历史人物都是在客观历史给他们的条件下创造历史的,但是他们自己的能力,性格,做法,手段却也给这段历史打下自己的烙印。而且也正由于他们的能力性格做法手腕有强有弱有的强悍有的诡诈从而他们的功业成败以及功业大小也大大不同。

前者是历史的必然性,后者是历史的偶然性,这才是唯物辩证法而不是机械唯物主义。

=========================


多从来没有否定过大人物对历史的影响。

我主要的观点有两个。

一个人的成功、失败,并不是单纯的取决于个人能力,更多的是取决于客观形势。对此,在刘邦这个帖子中,应该表现的非常清楚了。换而言之,如果没有当时天下大乱的格局,以当时的情形去看,刘邦注定与秦始皇相比,是两个不可同日而语的人物。但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刘邦就成了完全可以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大人物。

一个人对历史的影响,并不单纯的取决于他的能力,更多的是取决于客观形势。换而言之,在人类交通媒介落后的社会中,一个统治者再有本事,也无法把自己的影响力,渗透到数十万平方公里以上。在这种背景下,他再有本事,也无法建立秦始皇的功业。

而且,社会的组织结构问题。也不是随便可以超越的。最简单而言,处于刘邦的背景,再有本事,也无法建立一个宋、明、清类似的帝国。处于刘邦的背景,再傻的人,也不会建立一个商、周类似的王朝;所谓项羽缺乏政治头脑,才分封天下,那只是人们对当时历史缺乏了解的结果。

说到偶然性。
第一、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天下由谁统一,这是不确定的。因为,成千上万的大哥通过海选、淘汰、半决赛、决赛,在竞争结束前,谁也不知道,最后的胜利者是谁。但是,肯定有一个大哥会成为最后的胜利者,这应该是没有疑问的。

第二、天下何时统一,这也是不确定的。不要说统一天下这样复杂的问题了,就是一场拳击比赛,谁也不知道几个回合能决出胜负。

我们只知道,有特定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中,统一是一项几乎不可能实现的任务;所以他经历的时间会极其漫长。他即使偶然实现统一,也会很快再度陷入分裂。
当然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中,统一是相对容易的事,所以统一时间不会经历太长。换而言之,张三死了,李四会马上顶上;李四犯了错误,王五很快就会代替他;王五不适应这个位置,赵六会取代他。总而言之,这种历史进程,会很快完成。

第三、统治者的人格是不确定的。因为,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个人色彩。但是,人格的形成,本身就带有社会色彩。
比如,在特定的时期,谁取得胜利,也会高呼,朕为始皇帝,以后二世、三世、万世的永远传下去。即使他们没有高呼,他们也会这样做的。换而言之,他们人格再伟大,也不会超越时代。

简单而言,偶然性不是人类可以思考的,那是上帝才能思考的。必然性,也不是人类可以思考的,同样是上帝才能思考的。
人类所能思考的,只是尽量寻找到历史的客观规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单就毛来说,共产革命的领袖人物特别是开创人物多了,而且革命成功建国后,大家针对如何建设国家,如何传承基业,大家的做法作风也完全不同。

有顽固坚持理想不考虑现实差劲愚蠢的如柬埔寨那位,有建国策略一以贯之符合当时时代需求但是不符合长远发展如斯大林的军事动员体制,有自己搞不清楚自己到底如何建国,先学斯大林然后不满意想颠覆之如毛,还有先坚持社会主义原教旨,然后180度大转弯搞新经济政策如斯大林,还有根本不想搞啥社会主义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如刘邓,可以说单单啥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就囊括了从极左到极右的各种思路。

而依靠的统治基础,有人喜欢依靠官僚集团,所谓干部决定一切,如斯大林和刘少奇,有人喜欢群众运动解决问题,如毛。

针对反对派,有人喜欢自上而下搞大清洗对反对派肉体消灭,如斯大林,有人喜欢团结一致,有生之年都不搞大清洗,比如列宁和胡志明。有人则喜欢搞群众运动,发动基层把反对派批臭罢官但是不搞屠杀如毛。

总之不同的人物,其能力不同,客观环境不同,甚至寿命不同,导致他们的功业结果完全不同,比如列宁那种迷信群众运动和毛有点类似,如果晚死20年谁也不好说是不是一个毛,比如毛如果56年去世那就是一个更英明神武的列宁等等。而毛晚年可以说和 有所不同, 是把接班家天下视为高于一切,为此他也不介意从大清洗肉体抹杀反对派,到改变政策搞改革开放都用上。

而毛更多的是把他的政治政策遗产作为自己的主要利益传承下去,为此他不惜搞文革,铁面无情把老干部集团得罪个遍,重点是找能把文革坚持下去的接班人(如果他只求开国太祖的地位则明显没必要这么搞),总之,在这里同样是最高权力者考虑一个长远利益,大家对什么是长远的传承利益(死后声望,家天下,国家强盛,坚持理想得民心等等)更重要上,明显认知不同。

==========================

严格的说,你所举的例子,并不能说明什么。

因为,这些人所处的时间、地点是不同的。即使有幸处于了相同的时间、地点,结果也是不同的。

说得具体点,列、斯、毛、金、胡等人不同;那是必然的,如果他们相同了,那才值得奇怪了。因为,他们所处的地点就是不同的。

说得再具体点,如果让毛到了朝鲜,朝鲜也绝不会变成中国这样。
因为,处于朝鲜半岛,不要说毛了,就是比毛再有本事的人,也无法统一它。因为,外围的力量相对于朝鲜本身来说,实在太大了。因为,中苏、欧美各执一方,在这种力量的夹缝中,朝鲜的何去何从,与朝鲜当地领导人的能力,并无直接关系。

假如,中国也处于这种强大的外力影响下(我是说,中国也就朝鲜这种实力,而处于至关重要的战略地区,却受到美、苏这种庞然大物的操纵),那毛、蒋划江而治,我估计就是必然的。
比如,朝鲜能不能统一,并不是取决于金、李的能力。说得直白点,如果中苏不参战,朝鲜百分之百分会统一的,如果 能独自扛住有欧美支持的李承晚进攻,那他就不是人了,而是神仙了。所以,朝鲜的何去何从,并不取决于朝鲜本土的力量,主要取决于中苏、欧美的角逐。

如果中国也划江而治了。你觉得,以中国北部的经济基础、地理环境,经过若干年后,与中国南部的政治、经济差距会有多大?如果是这样,你觉得,北中国改革开放会推迟多少年?

这似乎说得有点远了。我的意思是:把毛扔到列宁、斯大林、 的位置上,他整体的人格也会发生变化的;他整体的政治思路也会发生变化。与其是说,他们不同的人格造就了不同的环境,还不如不同的环境造就了他们不同的人格。

至于毛、刘之间,他们的结果是不同的。刘这样做,他失败了;是不是毛这样做,就会成功呢?
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如此的。实际上,这是谁也不能确定的。甚至而言,如果毛代表了刘的路线,就有可能让另一个坚持他路线的人,把他取代了。

表面上,是毛决定了时代的走向。
但是,我们必须得思考一个问题,毛为什么要朝这个方向走,而不朝另一个方向走。
更主要的是,我们必须得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毛会取得胜利?

至于毛邓之间,就更用说了,因为他们所处的时间就不同。
说得毫不夸张,就是毛处于邓的时代,也会逐步向右走的。当然了,毛可以选择继续朝左走,但是,结果就是他会被清出历史潮流。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这里提三个问题:

1、如何判断某个人物对获得哪方面的利益更符合其自己的需求?他获得利益的方法的是否正确?因为利益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东西,用马斯洛的理论:所谓人的需求也就是人需要的利益可以分为五个层次:

生理需求,没饭吃就要饿肚子。
安全需求,稳定的工作,和平的秩序,不会糊里糊涂的死翘翘等等。
社交需求,人是社会动物,他需要朋友,伴侣和交往,他的成绩需要别人的认可,他需要别人的帮助,需要班底等等。
尊重的需求,自尊以及权力欲等等,
自我实现的需求,实现自己的理想,青史留名等等。

从利益角度来说,就是人要求温饱,求安全,求朋友,求权力,求理想等等。

那么他在面对选择的时候到底更重视什么方面的利益呢?比如是否受贿的问题,有人选择更优先生理需求,有人更优先自尊的需求或者自我实现的需求等等。比如同样革命被抓,有人选择当烈士以保全自己的尊严和理想,有人选择当叛徒以保全自己的性命,那他选择什么优先呢?这种选择是对是错如何判断呢?我们如何评价一个人的选择呢?


2、一个人做出了选择然后有成功有失败,那么,如何评价他的选择是成功还是失败呢?

比如他们选择要获得同一种利益,比如都想要安全感,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候会选择不同的方法,比如有人选择不断掌握更多的权力的进取的做法,有人选择急流勇退的保守的做法等等。不同的做法得到了不同的结果。

有些是因为他得到的信息不足或者错误,而导致他分析错误选择错误而失败,有些则可能纯粹就是是运气,比如说一个人跟了刘邦当小弟,如果他能活到刘邦胜利起码弄个侯爷当当,但是在战争中一发流箭恰好射中了他(刘邦自己都多次受伤过),于是他死了,什么都没得到。如果他不去从军而就在乡里呆着可能他会长寿,那么这种选择到底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呢?

或者我们可以这么说,小人物如此,大人物也一样,一个大人物失败,到底是他的决策或者选择错误或者能力不够或者实力对比不许可的必然因素呢,还是说运气不好偶然因素导致失败呢?比如亚历山大大帝,他创造了那么大的帝国,但是随着他的早逝,一个刚建立的帝国基础不稳迅速垮台了,他的王朝迅速灭亡了,如果他活着这一切真的不可避免吗?反过来说如果没有亚历山大这种军事天才,换一个水平比较低的马其顿国王带兵进攻波斯,那么希腊入侵失败的可能也是很大的。

我们如何判断一个人的失败是主观原因居多还是客观原因居多还是偶然性居多呢?判断一个人的历史地位或者说功业是什么标准呢?


3、人和人之间只是利益交换吗?比如说,一个有才能的人遇到了困难,落难了,有人看到这个人的情况,本着烧烧冷灶的想法,或者就是因为和这人有交情而帮了这人一把,让这人由此东山再起了。那这个人是否欠着这个人人情呢?还是说秉持这个人帮我只是看重我的能力,如果我没能力他还肯帮我否?因此我不欠这个人人情?只要利益回报即可?一个人能纯粹的只考虑利益吗?那样的人能否和其他人建立好关系呢?


====================

马斯洛的观点,本身就是建立在一个相对错误的假设上(如果我没有理解错误)。在马斯洛的观点中,这几个需求是分层次的;换而言之,是逞阶梯性的。但实际上,我们最起码的生活常识也知道,在人类社会中,这些需求是处于同一平面之上的。

所以,如果用心理学解释利益的选择(事实上,真正想解释相关的问题,就是应该从心理学入手)。行为主义远比人本主义更全面、更深入。

当然了,你虽然说到了马斯洛,并且说到了这五个层次。但是在相关的分析中,你并没有认为这些追求是明显层次的。所以,你所分析的内容,整体上我是认同的。

从利益的追求上,我们拿宋江说事吧。
宋江不贪图享受,也不贪图美色,还不贪图钱财、更不喜欢安逸,一生都是冒险中;更主要的是,从表面去看,他总是无私的帮助别人(所以才会有及时雨的美名),更愿意遵守所谓的礼法(所以才有孝义黑三郎、呼保义之称)。用我们世俗理解的利益去看,宋江就是一个超然于利益之上的人。问题是,真实的情况,显然不是的。
其实,大多数政治人物,都是类似的。

我们在说到利益时,常常是用最世俗的角度去看。比如,有一个网友曾把利益归为(金钱、美女、权力、地位)。
但是,一个真正希望获更大利益的人(名利),常常都会牺牲相关的许多利益。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如果宋江喜欢金钱、美女,那他肯定就无法一统江湖了;如果马克思曾为了当一个处长、局长、校长,就去玩命经营,那马克思也就不是马克思了。


“一个人能纯粹的只考虑利益吗?那样的人能否和其他人建立好关系呢?”
真正的问题就在这里,如果一个人纯粹的只考虑利益,用现代术语去说,那只能证明他的情商很低。一个情商很低的人,在社会上肯定是混不开的。不要说大家智商相近了,就是他的智商比别人高那么一点,他也肯定混不开。

情商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但是,情商最重要的一个标准,大约就是他能利益与情感之间找一个非常好的平衡点。
一个如果只注重情感,而不注重利益。放到现实社会中,肯定就不是情商有问题了,而且智商也有问题了。事实上,这种人是不存在的,一切是显然的,不注重利益,人怎么在社会上混。

举一个现在非常流的问题,男方把几十年的家底都拿出来买了一套房,他的未婚妻一分钱也没有出,,一看房本上没有写她的名字,就说应该把她的名字也写上(甚至应该写我的名字)。大家会怎样看这个女的,如果你上网调查一下,大家肯定会说这个女的脸太大了。关键是,你觉得真有一个男的,会愿意满足未婚妻的这种要求吗?这种男的,我敢说一万个人中间,也未会出一个;更主要的是,这个男的愿意,他父母会同意他吗?如果这个男的坚持这样做,他的父母会怎样说他?他的朋友、亲人、同事会怎样说他?不论怎样说,也肯定会觉得,他的情商、智商都有问题。
人与人之间夫妻之情够近了吧,而且那就是一家人,都没有几个人敢说,什么钱不钱的,咱俩谁跟谁呢?没有真正遇到钱的时候,大家自然都会这样说,真正遇到钱的问题时,大家就都向后撤了。

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话。下次你看到杂谈中,为了结婚房本应该写谁名字有争议的帖子。你回复一段,这么点个问题,有什么好争的?大家既然结婚,以后就是一家人,这种问题也争,实在太好笑了。
我敢说,你绝不敢这样回复的。就算你敢,肯定也会惹得骂声四起的。
不要说利益,是一个非常范围非常广的概念了。就是局限于钱上,也没有几个人,真能洒脱到了为了情谊,就可以超然对待他的境界。比如了,从大道理上,夫妻两个人,房本写谁的名字不是个写。问题是,在现实中,这种问题,谁会轻易让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叹气,感觉泪痕兄已经陷入机械唯物主义了,在你眼里人已经完全丧失主观能动性,完全是客观形势的奴隶了,是的,比如在战国末年,天下趋势就是统一帝国的出现,因此秦始皇的事业失败后,项羽要继承之,但是失败了,而刘邦则成功了。

但是你能说这完全是客观形势而没有主观能动性吗?正如你自己说的,当时的大哥们那么多,为什么只有刘邦脱颖而出成功了?只因为刘邦有最好的客观形势吗?

所谓项羽缺乏政治头脑,才分封天下,那只是人们对当时历史缺乏了解的结果。这个你分析的不错,但是项羽为什么会失败?按照你的分析走下来,项羽的一切决策都是必然的,是根据客观形势判断做出的理性选择,最后为什么还是失败了?只因为他运气不好吗?或者是所谓只有刘邦具备更好的客观形势而项羽不具备?只是天亡我也?

你始终没弄明白,理性的决策不等于正确的决策,一个领袖固然是会依靠自己获得的情报和信息做出理性的决定,但是,他的情报和信息受限于信息迷雾不可能是全部正确的,而且更会有很多他忽视的——而我们后世人却清楚的,所谓的后见之明旁观者清。另一方面,由于任何理性决策都是一个利弊抉择分析,没有人的决定是必然是正确的,理性的分析决策就不会有错误?两个糟糕的选项二选一就不会出错?笑话了。


你一边说你自己从来没有否定过大人物对历史的影响。一边说一个人的成功失败,并不是单纯的取决于个人能力,更多的是取决于客观形势。但是你写的强调的都是客观形势,而对一个人的主管决定的利弊对错则谈的很少,则后者已经把前者否决了,如果一个人的成功失败都取决于客观形势,那还有什么主观能动性呢?你反复强调一个人的决策一个政治领袖的决策,必然是群策群力的,必然是理性决策,但是理性决策就是正确的决策吗?而正确的决定对历史会造成什么影响,错误的决定呢?

是的,一个人的崛起必然有客观形势,但是如果以为这个人的成功纯粹是客观形势推着他,那结果只能是走进宿命论:为什么他能成功,因为有客观形势给他成功的条件,同样的客观形势为什么恰好就他成功,因为恰恰是他具备了正好成功的客观形势?正反循环论证吗?


每个人都带有自己的个人色彩。但是,人格的形成,本身就带有社会色彩。按照你的意思,同样的社会,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性格和做事方式?这些不同性格和做事方式带来的一个人功业的大小成败,必然影响一段历史,不考虑这个因素,一味的强调历史人物的决定都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则你已经把历史人物的主观能动性给无视了,这样说历史的客观规律,很容易陷入宿命论了。

=================



我怀疑你有没有看我这个帖子。我从来没有否定过个人努力的作用。

在沛县,比刘邦地位高的人,有很多,但是,他们都愿意给刘邦当小弟。
走出沛县后,与刘邦相同起点的人,比刘邦起点高的人,那是多的去了。但是,最后的胜利者却是刘邦。这本身就证明,刘邦有着过人之处。我主帖中,对此分析的多的去了。

我在主帖中,把秦末大乱的纷争。一直用海选、淘汰赛、半决赛、决赛去分析 。换而言之,一个人能从通过层层竞争,成为最后的胜利者,就有算偶然、侥幸,但是也证明他是那个时代最强的人之一。

我说刘邦的成功,是建立在秦末大乱的背景下。这是事实,如果你认为,刘邦可以超越这种限制,那我们讨论的就不是历史,而是童话故事了。

奥巴马是通过全国性的竞选,当了美国总统,你是不是觉得,从政治等方面去讲,奥巴马一定是美国最优秀的人?
你是不觉得,其它人如果做的比奥巴马更出色些,现在的美国总统就是那个人了。
你是不是认为,如果奥巴马本事强大些、道德低些,就有可能谋求终身制或是世袭制?

什么叫宿命论?
我哪句话曾说过,刘邦一定会能当皇帝?我开篇第一节就说了,刘邦就是一励志神话。因为,从表面的条件去看,他绝没有机会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但是,他最终通过层层竞争,让自己站在了时代舞台的正中央。

什么叫机械唯物主义?
我哪句话曾说,历史的走向只能朝这里,而不能朝那里了?我一直都说,历史的走向是无数人合力的结果,而无数个人博弈的结果,本身就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我只是认为,这种合力方向不是某个人能改变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但是反过来说,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利益之外,他更重视哪方面利益呢?他要获得利益的方法也是千差万别的。而且完全不考虑利益只考虑人情的人固然是没有,但是一个把所有人际关系都按利益(所有各种利益)严格计算的人,只怕也不是正常人吧?

==========================

“但是一个把所有人际关系都按利益(所有各种利益)严格计算的人,只怕也不是正常人吧?”
这就是典型的自己立靶了了,自己打。

有谁(我,或者是跟帖中的某个网友),曾说过与你相反的观点?

人更注重哪方利益?这不是我们所争论的问题关键。
但是,不论人注重哪方利益,也都是从自身幅射向外、尽量谋求最大利益化的。换而言之,亲如夫妻,面对房本上写谁的名字,也没有几个人敢说,这才多大点事?

更主要的是,没有一个人会严格计算,并不意味着人不想达到这种境界。恰恰相反,这种能力不是人可能具备的;因为这涉及的东西,都是远远超出人类可能思考的范围。一个人如果真的试图这样做时,只会弄巧巧成拙的。所以,人只能模糊的、凭直觉、凭经验处理相关问题。

我们还是前面的个例子。亲近如夫妻,在多大的利益面前,可以真正做到,超然于利益之上呢?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如果只是为了五毛钱的利益,夫妻双方都会这样大气的。面对五十块钱,应该也是如此的。问题是,这样一直累加上去,总会有一个节点上,人们会出现分歧的。当加到几十年积蓄买的一套房时,可以肯定的说,这样大气的夫妻,那将非常罕见。我们再退回去,在五毛钱与几十年积蓄的房子之间,会出现无数个节点,换而言之,不同的人选择的节点是不同的。

而且,人是不同的。所以,对于一个群体,我们大约可以模糊的看到一个平均值。换而言之,为了五毛钱就与丈夫或妻子,相争不让的人,应该非常罕见;为了几十积蓄的房子,愿意与丈夫或妻子不分彼此的人;应该也非常罕见。在这个范围内,我们凭常识可以知道个大概。

再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
朋友的亲疏,可以从借钱这件事上看出来。不论哪个朋友,你愿意给他借的钱,都有一定的数额范围的。有的人,如果跟你借个三五千块钱,你可以不用任何借据,就给他把钱拿出来。有的人呢?如果跟你借个三五万块钱,你可以不用任何借据,就给他把钱拿出来。
这个数额永远是模糊的存在着。在平常人们也许不会意识到这一点,但它肯定是存在的。而且,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种范围通常都是与他个人收入、朋友亲疏联系的。但是,绝不会有一个人,一听朋友借钱,多少也不借的;但是,也绝不会有一个人,一听朋友借钱,多少也借的。

类似的事例很多。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盘算,但是总而言之,如果说某个人能超然于这种利益计算之上,那本身就是把现实社会当童话故事看。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春雨兄不要怪我啰嗦,我上次和你争论其实主要也是这个原因,本来我很喜欢你分析历史的方法,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从利益纠葛来深入分析历史,打破历史诸多唯心神话,深入探讨历史规律,这是很好的,而且从利益角度分析,并不是一个一切都是客观形势和理性决策那么简单,面对同样的客观形势,同样面对利益欲望的需求,不同人针对欲望与利益不同的侧重点以不同的方式去追求之,在同样的大历史客观形势中做出正确与错误的判断,得到不同的成败结果,以自己的人生在一个时代打上自己的印记,这是值得大书特书的,但是感觉你的分析过于强调一切决定都是客观环境使然和集体理性决策了,本来是深入分析历史的文章,写着写着就变成为历史辩护的文章了。

推荐你看看:Michael Parenti 论凯撒遇刺事件
这位学者有段话说的好:“完全融入你所研究的历史时段的历史现实”,99%的可能是从统治阶级的立场出发来看问题。你所接受的不过是统治阶级的神话,谎言和自我辩护。这不是史学家的工作,而是统治阶级喉舌的工作。

过于强调一切历史人物的决策都是客观环境导致的,结果可能是,宿命论和外因决定论。

==========================


我不是为历史辩护,我只是希望大家可以知道,相关的历史是如何出现的?而且更希望大家知道,想改变它,绝没有我们想象中那样简单。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如果一个人说起相关问题,总是说得非常简单,那与其是说在思考相关问题,还不如说是在间淫相关问题。

我在评论历史时,倾向于21tc_bianzhou网友的一个观点。历史就是一些既成的棋局,而这些棋局都是高段位的棋手所下。我们在复盘打谱时,最多的应该是思考,当时棋手为什么会这样下?即使我们看到一些极尽幼稚的招数时,也必须得想到一个问题,这是专业的高手下出来的棋,它即使看似幼稚,也肯定是有着我们需要思考的深意。
就好像学习下棋时,如果我们对着一些专业高手下完的棋局,在复盘打谱时,只是居高临下的指指点点,那我们的棋艺永远也没有长进。因为,如果我们觉得,专业高手下出来的招数非常幼稚,原因只有两个。第一,我们是天才;第二,我们还没有真正入门。
换而言之,我与许多网友,只是在复盘打谱的看历史。我们只是在分析过去的经典棋局,而且谁也不敢轻易说,如果我处于那个棋手的位置,一定会比对方下得更好。也不会轻易说,这个棋局是独一无二的;事实上,哪盘棋局,也只是过去无数棋局中的一盘。

历史是已过去的事。想着如何改变历史,意义有多大呢?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为,谁也无法退回去改变它。历史是过去的事,认为历史就是某个大人物创造出来,更是无意义的。因为,不论是哪个历史人物,也是受制于主观、客观因素的。就好像,再高明的棋手,也不能违反基本的棋理一样。

我们关注的应该是现在与未来,而改变现在与未来时,主要取决于社会的合力,换而言之,中国会如何发展,世界会如何发展,取决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选择;而不是简单的取决于某个大人物的选择。
如果我们总认为,中国的变迁就是某个统治者的能力、道德体现,那我们永远也不会理解什么是民权政治。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待我施为地煞变12网友:

如果说的更精确的话,契丹在大贺氏向遥辇氏转移的过程中,大体上和中原王朝的初期晚期,战国早期有类似,此时的契丹仍然以游牧生活为主,农耕文明刚刚进入,属于典型的贵族联盟,各部落之间独立性很强,还谈不上一个完整的政权。而到了9世纪开始,契丹的政治格局大踏步地向两汉时期迈进,其政治组织形式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接近早期的中原王朝了,这样的变化,最关键的因素是农业和手工业在部分地区的迅猛发展。
--------------------------

共军应该是双头政治
军事主官和政委
俩头,实际权力也几乎相同
=====================

后者的双头,与前者的双头,应该是两回事。

前面所说的双头政治,严格的说,是小弟为了约束大哥,而出现的权力格局。在这种权力格局下,意味着大哥的权力受到了削弱、限制。
而在你所说的双头格局,意味着大哥的权力得到了加强。

军事主管与政委并存,相当于两个平行系统并存,这主要是为了方便大哥管理。两条平行的系统存在,意味着相关主管,谁也无法在自己势力范围内一手遮天。在这种背景下,大哥一声令下,就可以更容易的贯彻下去。
这种系统存在,应该是与内廷、朝臣;文官、武将并存管理模式类似。都是为了方便上面管理。换而言之,这是大哥为了方便管理小弟,而出现的权力格局。

其实,从贵族政治过渡到官僚制度,就是因为随着交通、媒介的发展,大哥可以政府变成众多平行的权力系统,这样一来,哪个系统的主管,也无法拥有挑战大哥的权力了;而地方的权力,也因为由众多平行的权力系统构成,哪个地方的主管,也无法在当地一手遮天了。

我估计,在后面的内容中,21tc_bianzhou网友会提到你所说的模式。事实上,这才是后来皇权逐渐加强的主要原因。因为,政府的权力被分割成众多平行的系统,所谓的军政大佬就已成为历史了;因为在这种背景下,一个人再厉害,也只是一个高级官员(或是高级经理人);而不是军政大佬(带有独立性的老板)。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探索求真网友:

太祖有一句名言“枪杆子里出政权”,但我看到苏东欧剧变中强大军队面对大批游行示威的百姓是那么的软弱,仍然掌握军队的政府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无奈的下台,这是什么原因呢?
-----------------------------

你在胡说什么啊?

首先,大部分东欧国家不存在什么强大军队。

其次,罗马尼亚政府的倒台,就是因为国防军的反水。

第三,苏联的跨台,也是因为军队不再支持政府了。

所谓掌握军队的政府无奈下台,根本就是胡说,下台的原因是因为军队不再受政府掌握了。

==================

新恐怖鸟网友的话,说得虽然有点粗。但是,应该就是这个意思。

表面上,群众运动是底层群众自发行为;实际上,它永远与上层的矛盾有关,或是背后有强大的利益集团支持;甚至就是上层的权力者在鼓动。

沙梨熊网友有一篇评论五四的网文,在煮酒就可以找到。我们通常看到的内容是,这是大家自发的运动;或是我朝在背后组织。其实呢?事情没有这样简单。

一战结束后,当列强出卖中国主权时。北洋政府的上层,全是一片勾心斗角之声。因为,出卖国土这种事,一旦被摊到头上,马上就会让自己陷入被动。所以,整个北洋政府上层,都需要找几个替罪羊。换而言之,不论列国出强中国主权的行为,会不会变成现实,但是绝不能把罪名堆到自己头上。在这种背景下,北洋上层那是纷纷行动起来,于是震惊中外的五四运动开始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没有上层这种勾心斗角,五四运动估计就不会出现。

如果五四运动表现的还太清楚,那我朝太祖发动文革,让群众纷纷行动起来,应该就是一目了然的事了。一切是显然的,如果太祖与林副统帅为代表的体制力量支持,老百姓哪能有这种本事呢?

甚至,我朝八十年代末的事。也是赵、邓相争的产物;当然了,期间也存在类似路线斗争的原因。但是,相关事件,都有上层推动的痕迹。否则,相关的事情,还在萌芽状态中,就会被解决的。

东欧巨变,也是类追念于此的。相关的事件,并不是底层百姓可以推动的,事实上,整个上层也全是推动它的力量。
我们在谈论东欧巨变时,似乎常常忽略了一个问题,打破了公有制,那相关的国有资产都哪里去了?显然是上层瓜分了。那新政府的权力交给谁了,大部分还是前政府的人,只是换了一个名称。上层得到利益的人,远比失去利益的人更多。如果我们关注相关事实,就会知道,在推动相关巨变时,上层恐怕比下层还积极。
我朝如果会瓦解,最强大的推动力,恐怕也在这里。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1、刘邦就是一励志神话。因为,从表面的条件去看,他绝没有机会与秦始皇相提并论的,但是,他最终通过层层竞争,让自己站在了时代舞台的正中央。

2、历史的走向是无数人合力的结果,而无数个人博弈的结果,本身就存在太多的不确定性。我只是认为,这种合力方向不是某个人能改变的。

你这两段话不觉得是自相矛盾吗?刘邦恰恰就是以自己的能力通过了层层竞争,最终站在了时代之巅,改变了历史,在这个时代打上了自己的烙印,成为一个时代的主角,然后你又说历史的走向是无数人合力的结果,这种合力方向不是某个人能改变的。

是,历史走向是无数人合力的结果,但是这种合力有强有弱,有贤有愚,所有人合力创造了历史,因此创造历史的过程中所有人的力矩都一样?

用某位的话说,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因此历史的胜利者和失败者就完全是被历史大潮推着走的可怜虫?那他们有什么分别呢?他们成功是因为历史大势推着,失败也是如此,他们之间就没有分别了吗?拿项羽和刘邦来说,一成功一失败,他们自己的主观努力带来的不同有多少呢?

从你的研究看,他们的一切决定都是理性的,都是集体决策,都是被大势被客观环境推着走,他们自己有什么不同呢?

比如按你的说法,刘邦死在彭城之战,刘邦集团还是会推出一个领袖来和项羽PK,项羽还是会输,那刘邦自己在历史中有什么意义呢?他也可以,换一个张三李四也可以,历史都不会有什么变化?甚至连影响一个集团的兴衰都做不到,这是走进宿命论和历史决定论了。


=====================

(一)、我实在不知道,你是怎么看我帖子的?

刘邦通过自己的努力,站在了时代的巅峰。这就证明他改变了历史?
我不知道,你需要我重复多少次?这改变的只是刘邦,或是他们小弟的命运;与历史无关。
换而言之,刘邦死了、刘邦失败了。天下也会走向统一的,而且建立起的帝国格局,也必然是一个郡县与分封制并存的格局。

如果你认为,刘邦失败了,天下就会一直陷入分裂之中;如果你认为,项羽胜利了,天下就会退回商、周时的格局;如果你认为一个比刘邦更优秀的人胜利了,就可以建立一个宋、明、清那种成熟的官僚政治;甚至还可以建立一个民主人民共和国,那什么也不用说了。


(二)、一个大人物的死活,不能改变历史,也不能改变他集团的兴衰,这就是宿命论;这就是历史决定论?


我一再拿太祖参加重庆会谈的例子做比较,你是不是真认为,老蒋把太祖杀了,我朝就会失败?

在大英帝国牛逼的年代里,首相换了一茬又一茬,也无人能阻止英国一直上升的趋势。
在美国牛逼的年代里,总统换了一茬又一茬,也无人能阻止美国一直上升的趋势。

二战时,希特勒听到罗斯福死了,于是他认为,德国的转机出现了。但是,很不幸,最后的结局大家都知道。
还拿二战来说,希特勒活着,也无法改变德国的失败。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历史发生的一切都必然是有原因,由于客观环境形成的,但是这不等于历史发生的一切都是必然的最佳选择最合理的选择,我们拿国手的棋局复盘,也不是去吹人家多高明多英明神武吧?而是研究他为什么这么下,他赢了,赢在那里,输了输在那里,总不能说,那些国手比你水平高得多,你怎么敢去评价研究人家国手们赢了那里输在那里?那种研究就等于是吹捧国手们了,反正人家再差的国手水平也比你高的多,你就好好研究人家为什么那么下的就好了,哪怕人家明显的臭棋也要研究出花来找出无数理由来?国手也是人,人就不是机器,是人就会因为信息不足,因为自己的弱点而犯错误,为什么你认为国手就不会呢?我们不是厨子,因此就不能评价一盘菜是好是坏了?

==========================

我什么时候说过历史是必然的?

我一直重复的观点是,如果几百年时间里,出现了无数的国手,都一直致力于破解某个棋局,但是谁也无法破解。这个棋局,我们可以认为他是无解的。

比如,分封诸王这种格局;它的弊端拉出个傻子也能看出来,但是刘邦这样做了;司马炎这样做了;刘裕这样做了;萧道成这样做了;萧衍这样做了。石勒、石虎这样做了;刘渊、刘聪这样做了;符坚、慕容垂、姚苌;高欢、宇文泰也这样做了;杨坚、李渊也这样做了。
如果我们认为这些人都很傻;还不如说,我们是把历史当童话看。如果我们认为,我们处于他们的位置肯定会比他们做的更好,还不如说,我们就是天才中的天才。

说到项羽的失败,我也从来没有说项羽必然会失败。

我只是说,项羽每一步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每一步都是众多高手联合策划出来的。他的选择,是众多两难困境中,或是众多各有利弊的方案中挑选出来的。一个人认为,自己处于项羽的位置上,就会比项羽做的更好,那只是一种幼稚的想象。
我从来也没有说过项羽必然会失败。如果你非要认为,我说过类似的观点,我希望您从主帖中找到我类似的文字。
我只是说,项羽就是换一种方案,也未必会胜利。因为,项羽放弃的方案中,显然都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弊端。更主要的是,项羽改变了方案,他的对手也会改变对策。

我从来没有说过,我们不能分析国手输在哪里,赢在哪里。我只是说,我们不应该用居高临下的眼光看去。
比如,我们可以分析项羽某步走的错了。但是,我们如果认为,当时有一种没有弊端的、甚至必胜的招数在里面,那只能证明我们连最基本的棋局也没有看明白。

比如,项羽换一种策略,也许有机会胜利。但是,我们不要忘了,它的前提是,项羽能克服这个策略中的弊端。
如果我们连项羽放弃的方案中,存在着什么弊端都看不到,只能证明我们与项羽相比,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
如果我们连项羽放弃的方案中,存在着什么弊端都看不到。只能证明我们连当时项羽、刘邦想干什么都不知道。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时来天地皆同力,但是这天地大力为什么会青睐刘邦而不是项羽呢?为什么会先青睐秦始皇而之后又抛弃了他呢?历史的那些大人物仅仅是被形势推着身不由己的可怜虫吗?

世界没有某个人能超然于利益计算之上,但是利益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东西,而如何更好的获得利益则是一个更复杂的东西,我们真的能够精确的确认自己真心想追求的诸多欲望和利益的百分比和价码吗?我们真的能够准确的确定自己追求利益用什么手段必然正确吗?我们不能,那些历史的大人物呢?他们的决策就一定是正确的?

或者说他们的决定有没有都没关系,反正一切决定都需要考虑客观形势,而客观形势一个智商正常的人都看得出来,一个集团的决策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果,必然是客观形势的反应,那还需要什么领袖人物呢?正常智商就可以判断出的形势,张三来可以判断出来,李四来同样可以判断出来,历史的那些大人物仅仅是被形势推着身不由己的可怜虫吗?


======================

你到底有没有看明白我的意思?

历史发展是无数人博弈形成的合力。但是,并不是谁也有机会能站在那个合力点上的。
说得简单点,谁也想成为影响时代的大人物。但是,并不是谁也这种机会,并不是谁也有这种能力,并不是谁也有这种信心去争取的。
大人物与小人物的区别,就在于大人物有机会、有能力站在这个合力点上;而小人物没有机会、也没有能力。甚至从普遍意义上,绝大多数人的根本连这种野心、信心也没有。

一个人能处于这个合力点上,有时就是上天青睐,比如,康熙能成为时代大人物,这只是投胎投的好;有时是因为他在特定的背景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的。比如,刘邦遇到天下大乱的背景,又通过层层竞争爬到了那个合力点上。

但是,谁处于相关的位置上,也无法改变历史的走向。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符合时代的合力,他就会成功。哪怕他向着天下人高呼,你们必须得对我下跪,必须得对我高呼万岁。这在今天听起来,实在太荒谬了,但是,在特定的背景下,就是有许多人能让他变成现实。

如果不符合时代的合力,他就会失败,哪怕他只是对天下说,我想一直在这个位置上为人民服务,只希望大家给我这个机会,他也会身裂名裂的。这种要求拿到小农社会去看,实在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奢求,但是放到一个成熟的工商业社会中,一个人比秦始皇本事大一百倍,他也无法实现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就说一个基本问题吧,你写了这么多,能否回答我下,项羽到底是因为什么失败的?他有什么决策有错误?别说是因为形势发展,这种话实际把一切历史人物都变成了所谓历史大势的傀儡了。历史发展哪有那么宿命论啊。

=====================


你问我,项羽为什么会失败?
我这个帖子,写了几十万字,你都没有看明白。我简单写几句,你就能看明白?

我说项羽失败,是因为项羽运气不好?
我说项羽失败,是因为天之亡我?

拜托,我在这个长篇中写的相关内容多的去了。我只想知道,我哪段话,给你留下这种印象了?

是不是,我可以这样写历史。假如项羽这样做,或是那样做。项羽就可以取得胜利了。假如项羽这样做,或那样做,中国没准早就建立了成熟的官僚政治,甚至是建立了民主共和国,我就超越了宿命论?问题是,如果我学了二十多年历史,就学出这种水平,我会很脸红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一)、有人刘邦突然死了,刘邦集团必然会输、必然会崩溃;于是历史就会改变了。
但是,我说过,就算刘邦死了,刘邦集团肯定还会胜利吗?没有!从来也没有!

我只是说,从已知条件下得出,刘邦突然死了,刘邦集团必然会输、必然会崩溃,是无法成立的。换而言之,刘邦突然死了,刘邦集团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还是由后面一系博弈决定的。
我拿许多人举例子,并不是证明刘邦死了,刘邦集团必然会胜利;而希望证明,所谓刘邦一死,刘邦集团必败的观点,是无法成立的。

刘邦死了,刘邦集团一定会胜利;与刘邦死了,刘邦集团未必会失败。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意思。希望你不要强加给我观点。

不要说,我不会认为,刘邦死了,刘邦集团也一定会胜了。就是刘邦活着,刘邦集团肯定会胜的话,我也不会说出来。因为,我的观点一直是,历史的走向,并不是某个人何去何从可以决定的。
决定一个人、一个集团命运的原因多的去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才到中天万国明网友:

(二)、就好像我们在分析两国手下过的棋局。许多人总认为,这个国手太笨了,那个国手太傻了。好像换他上去,肯定会比这个国手强。

我一直的观点是在说,我们认为国手太傻、那个国手太笨;实际上,我们连那个国手为什么这样出招都不知道;实际上,我们连那盘棋都没有看懂。
我这里,只是按我的观点,解析一下那两个国手为什么要那样出招。当然了,自然双方都是国手,所以它无论赢招,还是输招,都是非常巧妙的,也是非常精彩的。

我从没有说过,某个国手必输无疑,或是必胜无疑。
我的观点一直都是,谁处于那个位置,想走出一招比他们更优的招数,也是难之又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至少,我不敢说,我能想出比他们更高明的招数);我的观点一直是,让我们处于那个位置,通常只会输得更惨。

我实在看不出,我这种观点,与宿命论与什么关系?

你从结果,推论过程,表面上,我们可以做得比当事人更高明。实际上,那只是一种幻觉。

比如从结果去看,谁也知道,如果项羽在鸿门宴上杀了刘邦,肯定不会让刘邦打败了。对此,相信谁也会承认的。就如,蒋介石不计代价的利用会谈杀掉太祖,那他肯定不会被太祖打败。
问题是,这与他们能取得胜利,那是两回事。

再比如从结果去看,项羽三分关中是错误的。是不是不三分关中,就可以让项羽避免失败呢?孤立去看,似乎是如此的。实际上不是这样的。

因为,作为一个棋手,是需要从全局考虑的,并不是孤立看某几个子的得失、一招一式的得失。如果只是孤立看几个子的得失、一招一式的得失,自然我们觉得,上次这样失败了,我们这次换一种方法,就可以避免失败了。问题是,你换了招数,对手也会换招数的;更主要的是,你用这种招数,不会产生那种弊端了,谁敢说不会产生那种弊端。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