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水读 >  天涯 >  煮酒论史 >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汉高祖刘邦 长篇连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吕后的权力可以扩张,是因为刘氏皇族、功臣集团的重要代表人物,先后死了好几个。

惠帝的死亡,意味着刘氏皇族在中央政府的主要代表人物消失了,因为,在刘邦所布的局中,就没有让强势的刘氏诸王在中央政府握有重要权力,所以,随着惠帝的死亡,刘氏皇族在中央政府一时变得异常孤单。

因为,惠帝一直在吕后的压制下无所作为,所以我们认为,惠帝对吕后并没有什么制约、威胁。其实呢?真实情况并不是这么简单。
审食其是吕后的头号亲信,而且据说与吕后的关系比较暧昧。但是,因为惠帝要杀审食其,审食其也是马上就进了监狱,而且惶惶不可终日。

最后,审食基的朋友(纵横之士朱建)威胁惠帝的头号亲信闳籍孺。总而言之,外界传言,是你鼓动皇帝杀审食其的。如果审食其死了,你得想好后果。因为审食其死了,太后是绝不会放过你的。太后报复人的手段有多残酷,你应该是知道的。
宏籍孺听到朱建这番分析,当时就吓傻了,于是竭尽全力劝惠帝不要杀审食其。

通过这件事,我们可以看出来。惠帝与吕的矛盾,远比人们想象中激烈;而惠帝对吕后的制约、威胁,也远比人们想像中要大。因为,外戚集团在营救审食其时,依然是通过运作惠帝的亲信,而无法直接迫使惠帝放掉审食其。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而在惠帝死前不久,张良、曹参都死了。张良虽然早已退出了政治舞台,但是,张良显然是一个举足轻重的实权人物,因为,在关键时候,功臣集团还会希望张良会出山的,而在特殊情况下,张良也绝不会置身于事外的。关键是,张良振臂高呼,可能产生的影响,谁也不敢低估。现在张良死了,而且曹参也死了,功臣集团一时难以推举出一个众望所归的大佬。这一切,真到陈平与周勃联手,才开始改变。

虽然,功臣集团、刘氏皇族因为张良、曹参、惠帝的死亡,一时势力变弱,所以让吕氏打得步步后退。但是,因为刘氏皇族、功臣集团的整体实力依然保存着,所以他们的力量随时都会通过重新整合,而对吕氏家族构成威胁。
所以,吕后对皇族、功臣集团一方面报以了咄咄逼人的攻势,另一方面又对他们报以适当的妥协。

吕氏在肢解齐国时,为了安抚齐国的情绪,就让齐王刘襄(当时刘肥已死,他的长子刘襄接任了齐王)的弟弟进入中央政府。
齐王刘襄这两个弟(刘章、刘兴居),一方面有齐国为后盾,更主要的是,他们代表着被外戚压制的刘氏诸王,所以,他们进入中央政府后,一直都是高调作事。总而言之,天下是我们刘家的!天下是我们刘家的!
面对这两个皇族少壮成员的狂态,吕后也有一种说不出的恐惧;却偏偏又无可奈何。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有一次帝国举行宴会,刘章担任酒令官。刘章就说,我是将帅的的后代,请求按军法来行酒令。太后说可以。
宴会开始后。刘章说,我给大家唱一首耕田的歌。吕后笑了,你老爸出生于农家,说到种田也许懂行。你出生王侯之家,也懂的耕田?刘章说,耕田还不简单?总而言之,把真正的苗保留下来,把那些不是苗的野种都锄掉就可以了。
“深耕既种,立苗欲疏,非其种者。苴鉏而去之”。

刘章这种言语,其实就是公然对吕氏进行挑衅了。
因为,天下是我们刘家的,现在到好,我们刘家一直受到压制,那些外姓之人却喧宾夺主,这不是反天了吗?总而言之,我一定找机会,把那些敢喧宾夺主的外姓,全部除掉!

面对刘章这种无法无天的狂言,吕后只能沉默不言。因为,刘氏皇族、功臣集团现在受到吕氏的打压,他们早就不敢言而敢怒了。现在,刘章的话,无非是说出了他们的心声,如果吕氏敢打击刘章,恐怕当时就会犯了众怒。
更主要的是,从实力而言,吕氏与刘氏相比,那根本就不是一个重量级的;甚至与功臣集团相比,也差着一大截。只是,因为吕后处于执政位置,而且一惯作风比较凶悍,所以没有人敢与她公开相争罢了。现在,刘章这种刘氏少壮成员,那就是标准的二杆子,既然敢公开在这种场合与吕氏叫号,就绝不怕与吕氏翻脸相争的,甚至而言,必要时恐怕都敢与吕后血溅五步。换而言之,你吕后行事作风一惯凶悍,刘章更不是善茬。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在喝酒当中,有一个吕氏成员一再被罚酒,罚到最后想离席而去。刘章上去,一剑就把他砍翻在地。总而言之,太后准许我以军法来行酒令。现在,酒令如同军令,临阵而逃,立杀无赦!
这一剑砍出,直接把整个宴会的人都惊呆了。关键是吕后看到这种无法无天的刘氏少壮成员,也觉得不知如何是好了。
因为,对付那些老奸巨滑的功臣集团代表,对付那些坐镇各方的强势刘氏藩王,你只要不把他们逼到绝路,他们就绝不会冒着两败俱伤的危险,与你争权。但是,这种不天天高地厚的刘氏少壮成员,从小长于王侯之家,根本就不知道吃亏为何物,而且行事风格又这样凶悍、狂妄,你真敢打击他,他肯定会玩命与你相争的。
如果刘章是孤立的,吕后自然一声令下,就可以把他杀掉。问题是,刘章身后有齐国为后盾;再往深了说,有整个刘氏皇族为后盾;再往深了,整个功臣集团也会为他的行为,暗自叫好的。在这种背景下,吕后哪敢打击刘章呢?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吕后敢下令抓刘章。肯定会跪倒一大片人,求吕后原谅刘章;而刘章也会铮铮有词的认为自己无罪。关键是,真的把事弄到这一步,这种不知天高地厚的刘氏少壮成员,会干出什么事来,谁也不敢保证。
在这种背景下,如果吕后敢密谋除掉刘章,且不说消息一旦走漏,或是一击不中,就可能把刘章逼得挺而走险。更主要的是,因为刘章一再高呼天下就是刘氏的天下,你就杀了刘章。你这不是没事找事吗?因为,天下就是刘氏的天下!对此,谁敢公然否定?除了脑子进水的人,谁也不敢公然否定这句话。不要说此时了,就是汉献帝当皇帝时,也没有几个人敢公然否定这句话。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hanchengguangly、含章问道、王不招、新恐怖鸟 、枯声、UFOTOSKY、星星碎语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因为,刘章公然打出了,天下是我们刘家的旗号,所以,各种反对诸吕的力量,都开始渐渐向他的大旗下靠拢。
想当年,王陵也曾公开反对吕后说,非刘氏者王之,天下共击之。但是,当时王陵的影响力有限,而且皇族、功臣集团的利益受损没有形成事实,所以王陵高举阻止吕氏扩张的大旗,并没有形成巨大的影响力。

现在,刘章高呼,非我种者,都应该鉏掉。
其实就相当于,当年的陈胜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一样。各种对吕氏不满的力量,当时对吕氏都是不敢言而敢怒;所以一听刘章公然挑衅吕氏的狂言,那都觉得,这话太有道理了。虽然,并没有人敢跟着刘章喊这种狂言,但是,大家都是暗自为刘章的话叫好。总而言之,像刘章这样的人,那才叫真正的爷们!是条汉子!
关键是,吕后对刘章这种无法无天的行为,不敢给予坚决的打击。更让对吕氏不满的力量,变得蠢蠢欲动了。因为,看到刘章这样嚣张,却什么事也没有,大家自然会觉得,吕后也没有传说中的那样了不起。
在这种背景下,各种对诸吕不满的力量,都开始通过种种形式,支持刘章的呼喊。
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也不再沉默了。于是,在陆贾的联系下,陈平、周勃越走越近。

到此为止,刘氏、功臣集团合围吕氏的时机渐渐成熟了。而随着吕后突然死亡,双方的力量平衡突然消失。于是,诸吕一时不知如何是好了。

我们总觉得,吕氏被灭,是因为吕后死了。其实,吕后之死,固然是吕氏被灭的重要原因。因为,吕后活着,也未必能躲过吕氏灭亡的危险。因为,吕后活着的时候,刘章在中央政府的地位、影响力就越来越高了;因为吕后活着的时候,陈平、周勃就走的越来越近了。如果吕后真有人们想象中那样了不起,为什么会无力阻止这种事继续发展呢?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现在的诸吕,有上中下三计选择。
上计,就是主动交出权力,总而言之,天下是大家的天下,我们吕氏绝对没有独霸这种权力的意思。换而言之,吕后适当的让诸吕表示退让。说得具体点,把侵占功臣集团的权力让出来;把侵占刘氏诸王的权力让出来,尽量让帝国的局势退回惠帝死前的格局。

中计,就是诸吕时刻得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是一个危机伺服的位置。所以,必须牢牢的控制好吕后为他们争取而来的权力。总而言之,让皇族与功臣集团找不到具体的突破点。

下计,就是利用吕氏控制的中央政府军队,一举把蠢蠢欲动的刘章、周勃、陈平干掉。总而言之,把刘氏皇族、功臣集团中的领衔人物消灭掉。

但是,这三条计,似乎哪条也看不到出路。

上计似乎有出路,但是,握有大把筹码,就把手中的权力拱手让出去。这只能在理论上存在,在现实中,实在是难以想象的。更主要的是,你得势的时候得罪了多少人,现在把权力交出去,你得罪过的人,肯定会放过你?谁也不敢保证。
这也就是吕禄在郦寄的劝说下,决定交出中央政府的权力,而受到普遍吕氏成员反对的主要原因。

下计,似乎有机会。实际上,那是标准的死路。因为,帝国是一个二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地域总和。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你依靠两枝孤零零的军队,控制着一个帝国都城了,就是你控制了整个关中地区,最后鹿死谁手,也没有人敢肯定。
以诸吕的实力,如果真敢利用控制帝国都城军队的机会,把政敌来个彻底清洗。且不说,它有没有实现的机会,就算实现了,又有多大的价值呢?因为,诸吕敢这样干,关东六国故地恐怕马上就会变成清一色的刘氏天下,而关中呢?却显然不会变成清一色的吕氏天下;因为屠杀军政大佬的行为,会让整个中央政府的官员都人人自危的。到时关东军队大举进攻关中,吕氏恐怕就只能坐在那里等死了。

中计似乎可行的。
所以,吕后死时,希望诸吕不要犯下明显的错误,不要给政敌留下明显的漏洞。甚至而言之,你们不要集体给我送丧,因为你们集体给我送丧,一旦出了长安城,能不能再回去,恐怕就难说的很了。
但是,中计只是在理论上可行。实际上,在强大的刘氏皇族、功臣集团蠢蠢欲动的背景下,就是吕后活着,恐怕也随时会发生不测的。现在吕后死了,就更不用说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第十一节  清除吕氏


吕后死了,帝国的权力格局遂发生了巨变。

吕后活着的时候,帝国皇帝只是一个小孩子。所以吕后就成了帝国的执政官。现在,吕后死了,谁来当这个帝国的执政官呢?
吕氏家族显然无法推出一个人来接替吕后的位置。
功臣集团呢?似乎也无法推出一个人来接替吕后的位置。
皇族呢?从当时的情形去看,似乎也没有力量推出这样一个人物。

在这种背景下,帝国现在想重新布局,就有些复杂了。

基于功臣集团,他们自然想把军政大权夺回来。换而言之,周勃是太尉,应该让他掌握帝国的最高军事权力;陈平是臣相,应该让他主持帝国的政府工作。问题是,皇帝年幼,谁来当皇帝的监护人呢?无论周勃,还是陈平,恐怕都不敢谋求这个位置。

基于皇族此时的领衔人物刘章,他自然希望让自己哥哥(齐王刘襄)当皇帝。因为,现在的小皇帝只是吕后扶立起来的一个傀儡,而且他也缺乏行为能力。所以,干脆让刘邦的长孙(齐王刘襄)来当皇帝。从理论上,刘章的想法并不离奇。但是,无论基于功臣集团,还是基于外戚集团,显然都不希望帝国出现这样一个强势的皇帝。
刘襄当了皇帝,背靠着齐国,有魏勃之类的人当助手,又有刘章、刘兴居那种如虎如狼的弟弟辅佐,再加上他娘家人都是传说中的恶人。这种人当了皇帝,恐怕随时都会把功臣集团、外戚集团挤得连立足之地也没有了。

基于外戚集团,他们还希望保留吕后夺来的一切。换而言之,护卫帝国都城的南军、北军依然由吕氏成员控制;吕氏的主要成员,一方面在地方裂土封王,一方面在中央政府主持工作。但是,处于当时的格局下,就是吕后家族的主要成员,也觉得这一切似乎是一种奢求。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通过种种方式,希望吕氏家族认清形势,换而言之,赶紧把军权、相权交出来。再换而言之,周勃是太尉,却不能主管南军、北军;陈平是丞相,吕产却敢称相国;你们吕氏也太霸道了吧!总而言之,如果你们吕氏能认清形势,赶紧把军权、相权交出来。
至于你们在地方的权力。虽然说刘邦临死前曾说,非刘氏者王之,天下共击之。但是,当时分封吕氏为王,大家都也同意了。所以,你们赶紧交出中央政府的军权、相权,都到你们封国当国王好了。

功臣集团的这番话,是通过郦寄(郦商的儿子,与吕禄是好朋友)传达过去的。郦寄是这样劝说吕禄的,“高皇帝与吕后共同平定天下,刘氏所立九个王,吕氏所立的三个王,都经过大臣们的议定,已通告诸侯,都认为合适。现在太后驾崩,皇帝年幼,而您佩带着赵王印,不赶快到封国去镇守,却出任上将,带兵留在京城里,被大臣诸侯猜疑。您何不归还将印,把军权交给太尉,请梁王归还相国印,和大臣们结盟,然后前往封国。齐国必定罢兵,大臣们得以心安,您就可以高枕无忧而称王千里之地,这才是万世之利。”
郦寄所说的话,非常合情合理。而且,从利害关系上,功臣集团这样劝说吕氏家族,也未必就是想趁势对吕氏斩尽杀绝。因为,一切是显然的,外戚与皇族互相牵制,留一下弱势的皇帝,功臣集团才可以追求到最大的利益。
从这层意义上,周勃、陈平最初劫持郦商,让郦寄劝说吕禄。也未必全部是出于欺骗,而是提出了一种有实现机会的权力分配方案。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但是,功臣集团提出的这种套方案。显然不能让吕氏家族接受。一方面,让一个人交出既得利益,那是难之又难的事;另一方面,吕氏交出中央政府的权力后,他们的政治对手,会不会趁斩尽杀绝呢?这是谁也不敢打保票的事。

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吕氏家族不交出中央政府的权力(尤其是南军、北军的权力),汉帝国的权力之争,就只能通过流血的方式解决了。
现在的吕氏家族,手里拿着随时可能让大家死于非命的利器,而且他们又缺乏控制局势的能力,如果不把吕氏家族铲除了,大家哪能睡着觉呢?
如果吕氏家族对局势的分析一致,吕氏家族有可能躲过被屠杀的命运。换而言之,整个吕氏家族选择退缩,虽然未必会全身而退,但是,这种机会是存在的;整个吕氏家族都摆出一副拼命的架式,虽然未必能把政治对手镇住,但是,这种机会是存在的。
问题是,现在的吕氏家族,有人认为应该退缩,有人认为应该继续撑下去。那可坏事!在这种背景下,一方面削弱了吕氏家族的实力,另一方面也无法消除功臣集团与刘氏皇族的恐惧感(因为南军、北军抓在吕氏手中,吕氏就拥有先下手为强的优势)。在这种背景下,吕氏家族终于被屠杀了。

“于是派人分头把诸吕男女统统抓起来,不论长幼一律处斩!”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水刀剑圣、待我施为地煞变12、王第QQ870193479、hanchengguangly网友支持,再更新一段。

因为,老齐王刘肥早就死了,所以,现在的齐国是少壮派当权。而且,齐国也是吕后执政时期,利益受损最大的利益集团之一。
在吕后执政期间,齐国一共被割走四个郡(城阳郡送给了鲁元公主,济南郡变成了吕国,被吕产占据了;琅琊郡变成了琅邪王,被刘泽占据了)。现在,吕后死了,刘襄、刘章、刘兴居兄弟,自然都想夺回曾经属于的一切;更想借此机会再上一层楼。

在吕后活着的时候,刘章就一副不服不忿的样子;吕后刚死,刘章就通知自己哥哥来用武力清理吕氏。在这种背景下,齐王刘襄先把齐相召平摆平了,再把琅琊王刘泽摆平,又发兵济南郡。短短几天的时间,齐国把失去的地盘,全部夺了回来。接下来,齐国打着清理吕氏的旗号,大举向帝国都城进军了。

吕氏一看齐国发动军事叛乱,马上派灌婴率军平叛。灌婴率军走到荥阳,马上就不再前进了。因为,灌婴作为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也让吕氏压制的够久了,现在他怎么可能替吕氏卖命呢?
于是,灌婴很快就与齐军达成协议。总而言之,我们的共同敌是吕氏,我们之间没有必要进行战争。

其实,到此时为止,吕氏败局几乎已无法改变了。因为,不要说吕氏难以控制中央政府了,就算能控制了中央政府,当灌婴与齐军联合起来,号召刘氏诸王一块大举进兵关中,吕氏恐怕也是死路一条。
在这种背景下,周勃闯入北军,一声高呼:拥护吕氏的袒露右臂,拥护刘氏的袒露左臂!整个北军齐刷刷的都袒露出左臂。因为,傻子也知道,在此时此刻还敢站吕氏一边,肯定是死了也不知怎么死的。
在这种背景下,刘章率人闯入南军,整个南军根本就没有人敢反抗,于是吕产只能四外躲藏,终于让人从厕所里抓里出杀掉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整个帝国,似乎没有敢支持吕氏,因为支持吕氏是一点前途也没有的。
关东几大刘氏诸王(代王刘恒,也就是后来的文帝;齐王刘襄;楚王刘交;吴王刘濞;淮南王刘长);都在蠢蠢欲动;不要说吕氏无法控制中央政府了,就算控制了中央政府,这几大刘氏诸王联合进军关中,吕氏拿什么抵抗呢?
如果吕氏与功臣集团能实现默契协作,估计有机会抵抗诸侯联军。问题是,军方大佬灌婴率军出征后,已与刘氏诸王达成了某种联盟;而陈平、周勃在帝国都城内,也与刘氏诸王一直在密谋着清理吕氏。在这种背景下,吕氏似乎是看不到出路的。

当吕氏被清现出局后,功臣集团暂时控制了中央政府。所以,周勃、陈平让刘章把吕氏已被清理的消息告诉齐王刘襄;其实,这等于把刘章逼出了帝国都城。
灌婴作为功臣集团的代表人物,把齐王的首席助手魏勃召到军中,给他来了一个下马威。总而言之,你们齐国率军进攻帝国都城,是奉谁的命令前来的?魏勃说,房子着火了,自然是抓紧时间救火,难道还要等主人发话,才去救火?
魏勃的话虽然硬气,但是,说话的时候,却是两腿直发抖,一副紧张不已的样子。灌婴看着魏勃这副样子,笑了,“人们都说魏勃是一个勇士,现在看来,好像不是这么回事。”总而言之,现在房子的火已扑灭了,你可以回去了吧!
到目前为止,功臣集团似乎是最大的赢家。因为,吴、楚、代、淮南几个强势诸王,都没有真正行动起来,只有齐国行动了起来,但是吕氏刚被清理出局,齐国就被迫退回了齐国。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功臣集团控制了中央政府,但是,功臣集团知道,现在的天下是刘氏的天下。不论是谁,如果敢否定这个事实,肯定会死得很难看。
现在问题来了,皇帝是一个小孩子,他缺乏行为能力,谁给小皇帝当监护人呢?
功臣集团虽然暂时控制了中央政府,却知道,他们根本没有给小皇帝当监护人的实力。因为,只要他们敢干这种事,关东的刘氏诸王随时会联合起来进攻关中的。关东刘氏诸王联合起来是一个什么概念,我们可以后来的七国之乱看出来。
而且七国之乱时,仅齐国就被分割成了七个国家;你说当时的七国之乱,能与汉初的诸侯实力相比吗?显然是不能的。

更主要的是,后世七国之乱时,帝国中央政府是一个极具权威的中央政府;因为,景帝一声令下,除了几个叛乱的诸侯王之外,其它利益集团都会听从中央政府。
此时,功臣集团如果控制中央政府,去与刘氏诸王作对,恐怕一声令下,整个帝国都城都会遍布反对的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哪敢试图控制皇帝呢?

于是,他们就决定让一个年长的刘氏皇族成员来当皇帝。
有人提议应该让齐王刘襄当皇帝。但是,这个提议当时就被人否定了。因为,齐王的实力太大了,而且有两个如虎如狼的弟弟辅佐,众多恶名远播的娘家人作后盾。这种人当了皇帝,功臣集团恐怕以后只能吃残碴剩饭了。于是,有人提议让代王刘恒来当皇帝。
代王刘恒的实力,虽然也不能低估,但是总的来说,比齐王差远了。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所以,当让代王刘恒当皇帝的消息,传到代国时,代国的臣子普遍都认为,代王绝不能入京。因为,这些功臣都是些乱世中崛起的豪杰智谋之士,这些人用叛乱的方式,把吕氏家族不分老幼全部杀掉了;难道就是为了找一个成年的皇帝去管他们?
如果功臣集团真的有心忠于刘氏,现在惠帝的儿子就在皇位上。他们废掉现在的皇帝,却去不远千里的让代王您去当皇帝?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十有八九就是骗局。所以,我们应该等一等,看一看。

总而言之,大家普遍认为,代王在这种背景下当了皇帝,也是一个傀儡皇帝;而且一个弄不好,恐怕还会被功臣集团杀掉的。

在这种背景下,宋昌却是力排众议。
总而言之,现在的天下是刘氏的天下,功臣集团作为百战功成的豪杰智谋之士,不会连这么简单的事实都看不出来。所以,他既然说让代王您当皇帝,绝对不会欺骗您的。因为,欺骗您,对他们并没有好处。
现在关东六国故地,大都被刘氏诸王占据着,功臣集团只控制着一个关中。更主要的是,那些军政大佬们,都有着对等的地位,谁也不可能服谁的。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在关中之内,也无法拧成一根绳。一切是显然的,陈平没有让周勃、灌婴臣服自己的实力、地位;周勃也缺乏让陈平、灌婴臣服自己的实力与地位。
所以,功臣集团不敢窥视刘氏天下,那是显而易见的。

功臣集团控制一个年幼的小皇帝,会涉嫌侵犯刘氏天下;而齐王野心勃勃一直窥视皇位,功臣集团也缺乏与齐王合作的信心。在这种背景下,功臣集团想让您当皇帝,那是没有什么好怀疑的。因为,您现在是高祖最年长的儿子,而且仁孝之名远播;功臣集团让您当皇帝,可以远离侵犯刘氏天下的嫌疑;也可以更大限度的保持自己的利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代国的君臣听到宋昌的分析,对代王刘恒的前途,一时充满了信心。总而言之,坐在家中,竟然看到天上掉下一个馅饼来。而且,这个馅饼看起来并没有毒,还香甜可口。真是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跑断肠,齐王兄弟为了这个皇位,那是把头撇在裤腰带上奔前跑后,最后却是距皇位越来越远;至于,从前为了这个皇位(甚至只是个王位),就把头撇在裤腰带上奔前跑后,最后全家惨死的人更是数不胜数。
代王一直都本本份份作人,竟然稀里糊涂的坐上了皇位。
真也难怪,人们都说,谁能当皇帝,那就是天意!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弓背老农网友:

周勃陈平等人立代王刘恒为皇帝,最后周勃差点被文帝弄死,怪就怪自己当初非要立长君

=====================

这似乎是,周勃等人,没有选择的选择。
因为,当时刘襄作为帝最强大的藩王(齐王),又有刘章、刘兴居那种如虎如狼的弟弟辅佐,又作为诛杀吕氏的首义力量。如果周勃不能立一个刘氏诸王满意的皇帝,就无法阻止刘襄争夺皇位。

文帝上位,首先保证了天下是刘氏的天下。
如果功臣集团在关中,继续拥护惠帝的小儿子当皇帝。那刘氏就会缺乏基本的安全感,因为假以时日,功臣集团控制了关中地区,再挟天子以令诸侯,刘氏诸就会缺乏安全感的。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复王不招网友:

不知今天晚上还有没有了?

===================

感谢你的支持,不过今天真的没有了。因为,我手上现在就有不到两千字,而且并没有修改好。
这个长篇,我一时不知如何收尾了。因为,我有一种感觉,可以顺着一直写下去;但是,我知道这有些有太不伦不类了。所以,再有几千字,这个长篇应该就会结束了。

这个长篇结束后,我先花上两个月的时间,把两晋南北朝那个坑填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感谢弓背老农、王不招、江东寄奴、随便选一个、天行有常2013、新恐怖鸟、枯声、探索求真、hanchengguangly、UFOTOSKY网友支持。

第十二节 文帝君临天下

虽然宋昌把代王的前途,分析的一片光明。但是,代王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前途未卜的感觉。
于是,代王就让人算了一卦,据卦象上看,是一个大吉大利的征兆。同时,代王又让他的舅舅薄昭到帝国都城跑了一圈,总而言之,看看功臣集团的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代王的舅舅薄昭到了帝国都城,详细询问功臣集团。总而言之,你们为什么一定要让我外甥当皇帝呢?功臣集团的回答,虽然都是冠冕堂皇的大道理,但是,他们诚心却是可以看出来的。总而言之,代王是高祖皇帝最年长的儿子,而且仁孝之名四海闻名,更主要的是,国家新遭大乱,所以需要一个年长的皇帝。再总而言之,天地可表我们的忠心与诚意,请你们千万不要怀疑了。

而且在私下的场合,功臣集团难免有人会向薄昭交一些实底,总而言之,大家都是明白人,如果我说自己就是新时代的活雷锋,估计你也不会相信,明人不说暗话,你分析一下现在的局势,我们不拥立代王当皇帝能行吗?换而言之,让代王当皇帝,你好、我好,大家都好!

薄昭回到代国,把帝国都城的所见所闻回复了代王。总而言之,具体情形与宋昌分析差不多;换而言之,功臣集团是真心实意让您当皇帝的;再换而言之,功臣集团都是明白人,所以他们也知道,拥立你当皇帝,最符合他们的既得利益。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于是,代王终于率人赶赴帝国都城了。走到帝国都城附近,代王让大家停下来休息一下,并让宋昌先到前面探一下路。宋昌到了渭桥,看到中央政府的官员,早已集体在渭桥等着新皇帝驾到了。代王听到宋昌的汇报,赶紧快马加鞭,赶快开往渭桥。中央政府的官员们,看到皇帝到了,于是都下拜称臣;代王也赶紧下车回礼。
周勃一看代王下车回礼,就对代王说,我有几句话,想和你私下谈谈。
宋昌告诉周勃,你想和代王谈公事,就公开说吧,如果是说私事,代王和你没有什么私事可谈。

宋昌的意思非常明白,代王绝不是一个孤身而来的皇子,代王也绝不是一个让你可以随意摆布的皇子。代王的身后,站着强大的团队,你趁早把试图控制代王的心思压下去吧。你周勃虽然很牛逼,但是,你并不是代王的嫡系;我宋昌,虽然以前名不见经传,但我是代王的嫡系。换而言之,你现在面对的是一个以代王为中心的利益集团,而绝不是一个孤零零的代王。

周勃为代表中央政府官员,想把玉玺交给代王。代王说,这件事不着急,我们进了帝国都城再谈。因为,现在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惠帝的儿子现在还在皇位上,这件事没有解决前,代王现在算什么呢?

到帝国都城,陈平代表军政大佬对代王说,惠帝的几个儿子,实际上都也不是惠帝亲生的;所以,他们没有资格继续呆在皇位上。您是高祖最年长的亲儿子,所以,这个皇帝应该由您来当。
现在,如何处理少帝(惠帝的儿子,吕后时代的皇帝)呢?当然就是无毒不丈夫!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代王跟军政大佬们谦让了几回,于是就坐在了皇位上。他就是后来的汉文帝。
当天,大家就一块动手,把惠帝的儿子全部杀死了,当然了,也包括少帝。我们必须得知道,惠帝的儿子,都是文帝的亲侄子。此时、此景,依稀让我们想起,胡亥初当皇帝时的情景,始皇帝的儿子、女儿全部被杀掉了。
许多人常常认为刘邦分封刘氏诸王是一件愚蠢的事。问题是,如果刘邦没有分封刘氏诸王,以文帝当皇帝时的表现去看,文帝与胡亥能有多大的差别?
首先,文帝肯定缺乏驾驭周勃、陈平等人的能力;其次,从文帝诛杀惠帝诸子的表现去看,为了巩固皇位,文帝对待亲人,也不会手软的。这两种原因凑在一起,如果刘邦没有分封诸王,估计刘邦死后不久,他的子孙也会被外戚、功臣集团轮番杀光的。到时,汉帝国的命运与秦帝国的命运,恐怕不会有本质的区别。

在同一天,汉文帝下令,让宋昌任卫将军,统令南军、北军;让张武为郎中令,负责皇宫的安全。因为,有强大的刘氏诸王存在,所以功臣集团自然不敢违背文帝的这种人事任命。因为,违背文帝的这种人事任命,就有侵犯刘氏皇权的嫌疑,到时关东蠢蠢欲动的刘氏诸王,就有可能以此为借口,大举西进的。到时,文帝在中央政府振臂一呼,恐怕陈平、周勃会就重走吕氏家族走过的老路。

楼主:泪痕春雨  时间:2020-09-03 13:16:04
现在开始,文帝高高的坐在了上面。周勃最初总觉得,文帝这个皇位,是在他的支持下爬上去的。所以,见到文帝时,难免总摆出一副自以为是的样子。而文帝呢?也感觉自己的资历比较浅,所以见到周勃,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敬畏。
于是,袁盎告诉文帝。周勃是臣子,您是皇帝。他对您面露骄傲的神情,您对他对却是一脸敬畏;这实在不是君臣的礼节。再说了,您觉得周勃非常了不起,那只是您的一种错觉。想当年,吕后活着的时候,周勃在干什么呢?后来吕后死了,大家都想诛杀吕氏,周勃因缘际会成了诛杀吕氏的领衔人物。如果您真觉得,没有周勃就没有您今天的地位,您也把周勃看得太了不起了。换而言之,有没有周勃,您也可以当这个皇帝的;要主要的是,您实在没有必要对周勃有敬畏之心。
于是,文帝以后见到周勃时,神情越来越严肃,越来越居高临下。周勃对皇帝也感觉越来越害怕了。

周勃最初知道袁盎曾这样劝谏皇帝,就去斥责袁盎。总而言之,我和你哥哥是好朋友,你却在皇帝面前说我坏话,你小子也太不地道了吧?
袁盎面对周勃的斥责,既然没有解释,也没有道歉。后来,周勃被捕下狱,袁盎却积极营救周勃。

其实,袁盎劝文帝压制周勃,是一种极富远见的劝谏。因为,文帝此时就压制周勃,周勃所犯的过错相对就少;否则,文帝一味谦让,周勃难免就会越来越认不清自己,到了秋后算账时,恐怕神仙也无法救周勃了。更主要的是,因为袁盎开始就劝皇帝压制周勃,所以后来袁盎营救周勃时,文帝就不会怀疑袁盎的动机。

楼主:泪痕春雨

字数:602878

帖子分类:煮酒论史

发表时间:2013-05-24 05:13:00

更新时间:2020-09-03 13:16:04

评论数:4302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下载地址:TXT下载

 

推荐帖子

热门帖子

随机帖子